五上第四单元科学试卷(精选4篇)
1.五上第四单元科学试卷 篇一
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设计方案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课题: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篇自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纪念他。《牛郎织女(一)》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文章讲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年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并用玉簪滑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允许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讲民间故事。“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怎样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以便讲起来更有新鲜感。“词句段运用”让学生掌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能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日积月累”是积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乞巧》。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单元训练重点:1、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四: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五: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指向五: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写《生活万花筒》清楚的记录一件事情
四.单元课时规划
9.《猎人海力布》
2课时
10.《牛郎织女(一)》
2课时
11.《牛郎织女(二)》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1.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认识本单元二类字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本单元一类字生字,会写本单元课后词语。
2.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6.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1.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塌()()
发誓()()
嫂子()
谎话()()
结婚()
迟延()
(2)比一比,再组词。
蹋()慌()塌()延()
塌()谎()蹋()廷()
2.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猎人海力布》主要写的是,作者按照、、、的顺序讲述了这个故事。
(2)读《牛郎织女(一)》,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牛郎织女(二)》:。
2.《缩写故事》我的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猎人海力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了海力布因救了一条小白蛇而获得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言的宝石,当他知道灾难即将降临时,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因此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认识“誓、谎”等生字,会写“酬、焦”等生字,理解“酬谢、叮嘱、报答、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环节二
整体感知
活动一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完成目标一)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二)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活动二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一、分析理解,阅读感悟
从上节课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朗读了课文,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第1~7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是想多打猎去卖钱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就是因为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文章的第8~11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做批注。生汇报。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5.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你会运用这些动词吗?试一试。
6.为什么海力布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二、分段阅读,回答问题
1.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3)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5)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在书中找答案,按照以上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抓主要内容。
小结: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很少的一份。他救了小白蛇,老龙王用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酬谢他,小白蛇两次叮嘱海力布,让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对别人说,并告诉他如果说了,就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免遭灾难,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他自己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三、抓住中心,升华主旨
这节课赞美了谁的什么品质?
小结:这节课赞美了海力布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完成目标三)
四、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海力布
↓
救龙女——受感谢——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
↓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4)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环节二
整体感知
二、了解作者
1.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的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1)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完成任务二)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5)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默读第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读第三部分,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三、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地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推荐阅读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环节四
布置作业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老牛 知恩图报
《牛郎织女(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带走了织女,拆散了他们,牛郎得知消息后急忙披上牛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6)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的形象特点,分析王母娘娘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评价任务
1.学会阅读方法。
2.会复述故事。
3.知道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举动的句子。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6.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
7.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8.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布置作业
四、作业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老牛:病死、剥皮)
《第三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是缩写故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项一是讲解了解缩写的方法,二是给出了《猎人海力布》第1至4自然段的缩写例子,三是习作内容,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或其他民间故事。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7)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做片段练习。
3.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等能力。
评价任务
1.会片段缩写。
2.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3.会对长篇文章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完成目标一)
会片段缩写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解题亮标
二、习作要求回顾
1.出示单元习作要求。
(1)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2)重点突出,有详有略。
(3)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重点。
3.怎样写好本次习作?交流、总结。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过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完成目标二)
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评价任务二)
三、习作情况简析
教师对本次习作进行大致总结。(本次习作是一篇缩写的作文,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压缩,没有改变文章的原意,删减了次要内容,保留了主要内容,保留了课文的语言特色,缩写得比较成功。但是,部分同学的文章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过渡不自然,语句欠通顺,这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合《猎人海力布》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猎人海力布》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五、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4.反复修改定稿。
环节三
明确要求
六、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该压缩的内容是不是都压缩了?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对长篇文章概括。
(评价任务三)
七、学生修改片段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段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段。
八、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做巡回指导。
(完成目标三)
九、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设计方案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课题: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和《小岛》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偏安、寻欢作乐。《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小岛》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习作”的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并列出提纲,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然后同学互换,提出修改意见。“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及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是通过区别每组词语意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有些成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感情色彩却不同;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书写提示”是提示古诗的书写格式。“日积月累”积累形容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成语以及形容国家民不聊生的成语。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及课文段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四: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指向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指向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四.单元课时规划
12、《古诗三首》
3课时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
3课时
15、《小岛》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2.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5、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6、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漂浮()()
繁殖()()境界()
奉命()()
毁灭()
销毁()
(2)比一比,再组词。
消()祭()誓()履()
销()察()势()覆()
4.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
(2)读《少年中国说》,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圆明园的毁灭》:。
(4)
《小岛》主要写了,表达了。
2.《二十年后的家乡》我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古诗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抓住了林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的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8)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方式学习课文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一、学习《示儿》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一诗)
环节二
朗读感悟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
4.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州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州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又是何等悲愤!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指名读、齐读。)
(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整体感知
三、导入《题临安邸》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在临终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四、走进诗文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品读感悟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一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1)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2)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3)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地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旅店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回顾导入
一、回顾古诗,升华诗情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临安邸》,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中,体现在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中。(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二、导入《己亥杂诗》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品读感悟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们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
2.方法要学以致用,学生自己练习。谁愿意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生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这首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革”呢?也许第二句会告诉你答案。
(2)这一句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句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它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理解升华
五、悟诗情
1.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廷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
2.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
3.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4.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5.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
六、作业
1.背诵这三首古诗。
2.分别写出这三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哀、遗憾之心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家祭无忘告乃翁——热爱祖国的情感。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宜人之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忧国忧民
暖风熏得游人醉 揭露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警告
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9)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2.“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也叫“戊戌维新”或“百日维新”。
环节二
了解背景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早年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著有《饮冰室合集》。
2.“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完成目标一)
学会易错字。
(评价目标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0)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
(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从这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3.体会作者情感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展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环节三
深入研讨
三、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环节四
作业布置
四、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组中的第三篇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热爱祖国”。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以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1)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写“毁”等生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2.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3.多种方式读课文,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能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复习易错字。
2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读课题,强调易错字,从课题复习导入。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体会文本
活动一
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完成目标二)
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一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昔日的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使它举世闻名、价值不可估量?请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是怎样的圆明园?
3.读第4自然段,找出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并说出过渡句的作用,哪一部分承上,哪一部分启下。
活动二
1.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抓住重点词句,说一说你的体会。
2.让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的长卷,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观看视频。
3.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带到文中,再来读一读。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三
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
活动一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二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活动三
教师小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英法联军的肆意践踏,“洋人一炬,可怜焦土”!159年的滚滚烟尘早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袒露着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触目惊心的疤,过了百年依旧疼痛。残酷的历史鞭策着现实,同学们,拿起笔来,对祖国表述你的心声吧!
活动三
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毁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巧
烧
辉煌
建筑美
毁
灰烬
文物多
掠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小岛》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刘争娣/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小岛》讲述了将军登上无名岛后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他感到惊讶,因为在这里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将军想与探究竟,原来地里的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当炊事员把一盘小白菜端到将军面前时,他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搞特殊,当他知道这是战士们把他当做长辈对待,他感动了,他觉得战士们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这盘小白菜倒进了一桶汤里,战士们都喝到了蔬菜汤,这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赞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2)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教师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适当评价、鼓励。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以问促读
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完成目标三)
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刚上岛时
小岛
晚饭时
心系祖国
清晨
《第四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教材给出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指导,并给出了列写作提纲的例子,学生可以参照教材的指导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评价任务
4.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5.会大胆地想象
6.会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课前准备
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变化”
1.课堂导入:同学们,时间是一把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时光转瞬,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却在你的意料之外。
环节二
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想象变化
1.今天,我们要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或者你和亲人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想象的方法: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构思五分钟。
3.汇报交流(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4.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二十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二十年后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环节三
写作要求
三、提出习作要求
1.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的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3.交流。
4.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5.动笔。
环节四
佳作赏评
四、佳作赏评
全班赏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环节五
总结收获
五、总结收获
引向课外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味情越浓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展望、描绘了二十年后心中家乡的美好前景,我们应在这份憧憬之中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献出一分力量。
2.五上第五单元作文 篇二
一个小女孩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扎着两条羊角辫,身上穿着一条紫色的连衣裙,连衣裙上零零碎碎地点缀着黄色的小碎花。无意间,她发现,路旁的垃圾箱前随处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小女孩心想,哎呀,假如眼睛不好的人一脚踩上去滑倒在地上,那该怎么办。膀说:便继续捡起步”。
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3.五上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篇三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写与书有关的话题文章。
同学们在读了《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等文章后,一定对读书有了深刻地认识和感悟。本单元的习作就是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读书经历中的故事写一篇文章。
一、【习作要求】
1、从三个作文选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
2、事件的过程要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做到语言通顺,脉络清晰,内容具体。
1、选择话题
2、确立主题
3、明确顺序
4、内容具体
二、提示内容:
1、《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三、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师总结: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恶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四、首先审清题目,确定写作主题。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我和书的故事”。根据题目我们知道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1、本题的题眼是“故事”,也就是要求我们所写的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既然叙事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本篇习作的限定词是“我和书”,在这里要注意这个“和”字。也就是在文中一定要表达出与书之间所产生的乐趣或收获。不能只强调书或我如何如何。审清题目后,还要确定一个主题:是表达读书的乐趣还是选读书给自己的收获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来选择。
三、然后注意写作顺序,内容充实。
写作之前要明确行文的线索,做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对于“我和书的故事“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前后顺序,回忆你在读书时经历的故事;也可以根据书籍伴你从小到大成长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写。无论采用哪种写法,都要把自己的所做、所闻、所感以及他人的表现都融入之中,在细节描写之处体现真情实感。在叙述过程中要有真实事例,这样会让你的读者感到情真意切。切忌用口号、大话、空话等语言来叙述。
四、范文:
我与书的故事
我爱书,特别是好书,爱它那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爱它那天高云淡的深邃。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它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悲伤、或欢愉。但无论怎样的好书,都能给你带来感观于心灵的愉悦。犹如夏日里的一杯冰水,彻骨的寒冷过后便是无比的清凉。我从识字起就喜欢读书,从小时候的连环画到如今的长篇小说等。是书让我慢慢认识这个世界,是书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书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是书教了我无数的知识。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也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而渐渐增多。
自从上了三年级我们学习了作文以后,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了好的好作文书,让我从中受到启发。我从此以后便爱上了作文书。不久,从《小学生作文宝典》中我懂得了写作文不能搬硬套,要灵活应用。
一天,妈妈有事出去了,叫我如果下雨就收衣服。我正拿着一本作文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在书里遨游,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忘记了所有。当我看见一篇描写悲惨的作文时,真如身临其境,耳边还响起了凄凉的哭声,我被这一切感动了,我也哭了„„
妈妈回来了,走到阳台去了,衣服已经湿得能出水了,我依然在看书,“啊,怎么啦?衣服怎么湿透了!敏敏,你是怎么搞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我„„我忘记了。”我搔着头说。弄得妈妈哭笑不得:“你呀!爱看书爱得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书,毕生是我的至爱,它让我拥有了一份最恬静的情感和一个最原始的兴趣。
作文指导相关资料
描写读书的四字词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开卷有益 好学不倦 举一反三 囫囵吞枣 聚精会神 津津有味 百读不厌 书香四溢 凿壁偷光 悬梁刺骨 程门立雪(精彩开头):
(1)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茫茫书海中,要挑出一本最好、最喜欢的,实在不容易,因为我喜欢的书太多了,如果硬要我说出一本中意的书,那就非《西游记》莫属了。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眼中的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刘向眼中的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眼中的书.而在我的眼中,书就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文学之门;书就是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告诉我一个个人生道理。
(精彩故事):
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在读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妈妈忽然说:“给你10元钱,去买两袋盐回来。”我漫不经心地答了句:“好。”过了大约十分钟,妈妈见我一动也不动,便怒气冲冲地说:“还不去,小心你的屁股!”我一溜烟地奔向市场,一边嘀咕着:“两袋? 两袋味精?„„”我买完便飞快地跑回家,心想可以安心地看书了。没想到,妈妈大声训斥我:“是盐呀!快去!”我又奔了出去。这回可算买对了,我又接着看书了。我倒了一杯水喝,一个不小心,倒在了书上。“哎呦,怎么办呢?别急别急,慢慢想办法„„”有了有了!上次看了一本书,说轻轻倒掉水,再放在冰箱的冷冻层里,就ok了!我照做了,两小时后,这本书完好无缺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些自然是多看书的益处啦!
精彩结尾:
(1)我爱书,我爱它的美丽、爱她的博大„„爱它的一切,和他们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我要继续和他们快乐生活,无忧无虑。
(2)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作文小子来支招
第一步: 写什么?我和书的故事。第二步:找材料
讲一讲你和书得故事;
1、书让你激动的故事
2、书来之不易的故事
3、书给予你鼓励的故事
第三步: 怎么写
开头
(一)交代在你的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给你感触最深的、令你最难忘的是——书 例:
1、我脑海里的每一缕记忆的游丝都和我那心爱的书在一起,他牵着我的魂,饶着我的梦„„
2、从幼年起,书就早已悄悄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开尘封的记忆时光开始倒流,我似乎回到了我的幼年时代。
(二)引用名言
例: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中可以找到“宝藏”,可以找到“黄金”。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时候,我不爱看书,偶尔看也是一目十行,对书中的重要情节只是略知一二。后来上学了,我才体会到书给我带来的乐趣。中间:
(一)交代读书的经历
例:我从识字起就喜欢读书,从小时候的连环画到如今的长篇小说等。是书让我慢慢认识这个世界,是书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书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是书教了我无数的知识。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也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而渐渐增多。
自从上了三年级我们学习了作文以后,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了好的好作文书,让我从中受到启发。我从此以后便爱上了作文书。不久,从《小学生作文宝典》中我懂得了写作文不能搬硬套,要灵活应用。一天,妈妈有事出去了,叫我如果下雨就收衣服。我正拿着一本作文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在书里遨游,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忘记了所有。当我看见一篇描写悲惨的作文时,真如身临其境,耳边还响起了凄凉的哭声,我被这一切感动了,我也哭了„„
妈妈回来了,走到阳台去了,衣服已经湿得能出水了,我依然在看书,“啊,怎么啦?衣服怎么湿透了!敏敏,你是怎么搞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我„„我忘记了。”我搔着头说。弄得妈妈哭笑不得:“你呀!爱看书爱得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二)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或启迪 例如:
结尾:升华主题 书对我的影响
例:
(一)我在书的世界里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似乎与每一部小说、戏剧的主人公合为一体,和他们共悲伤共快乐。我和书的故事是那么多,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二)书陪伴我走过了14年的岁月,它似一阕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我和它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第四步:写得妙
一、要言之有物
二、要言之有序
4.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四
本单元以爱在人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爱的真谛:诗歌《献给老师的花束》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有写出了学生对教师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爷爷的芦笛》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依次写了记忆中的芦笛给小强带来的想像和回味,展现了人间至真至诚的亲情;《祝你生日快乐》以作者与约翰交往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为线索,重点讲述了作者与他妈妈关心约翰并为他庆祝生日的事,赞扬了人间至善至美的友谊之爱。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饱含深情地描述了金兵奴役下的北方移民对南宋部队未能收复失地而苦苦期盼的场面,流露出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体现爱的力量伟大;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3、能抓住关键语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本组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爱。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 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 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2概括出三件事。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四 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用诗歌的形式)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默默无闻 记得、、、、、、记得、、、、、、、记得、、、、、、、记得、、、、、、不求索取 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想起、、、、、、8.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你从哪知道的?好玩在哪里?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 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作业设计: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板书:
8、爷爷 的 芦 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
向往
清脆
柔和温润
快乐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课后反思:
9.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紧抓情感主线及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研读时,继续使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人物特点和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师生一起理出“初次相见”,“逐步相知”,“最后相好”的层次。4.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勾画体现约翰穷酸的句子和同学们的表现,写批注。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什么?会怎样嘲笑他?(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翰的冷淡。1.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充分体会到面对寒酸的约翰,我的态度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都很幼稚,不懂事,缺乏同情心。为什么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 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语句。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11—15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能听出什么? 3 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个人练读,分角色读)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默读16—21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爱。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联系课文理解“不知所措”对比:约翰非常惊讶。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练习朗读,读出惊讶和激动。设想:约翰会说什么?妈妈会怎样说呢?
3)假如你是约翰,此时此刻,你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唱给你的生日歌,看到了送给你的精美的生日蛋糕,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结合前文,教师对文中的妈妈进行小结。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回答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2.深情诵读 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五.感情延伸,深化教育。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识————相交————相知
课后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理解课题,简介陆游。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想像并读出河山的壮丽和虎虎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有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第4句。着重理解“望”意思------不尽的失望和盼望。读出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感情读背,加深理解。①再读全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③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作业设计:课外读背陆游的诗。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五千仞
望
遗民
泪尽
胡尘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2. 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3. 读懂名人名言,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 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5. 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6. 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
2.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初步了解并掌握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读一读,记一记”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第4题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创设情境,引出人的年龄有很多说法,激起学生的兴趣。2多形式读,读准字音。
默读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同的年龄吗? 1.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及介绍。2. 小结:这样称呼年龄并非随便而说,都是根据所在的年龄特征进行指代称呼。像这样的称呼还有不少。你知道还有哪些年龄的别称吗? 3. 打乱顺序,读中记忆。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惊奇”“情不自禁”来思考。
2.回顾课文内容,联系课文说说强强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读出强强当时的心情。
同法读第二句,体会帕米拉太太当时的心情。
小结:丰富的情感可以用多个词来形容,表达,抓住关键词语就能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反复练读,直到通顺为止。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讲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并熟读成诵。四.读一读。
1.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和方法。
3.再读短文,思考:读名著有哪些好处?我们该如何读名著?
4.学生交流,重点理解茅盾的话。交流自己平时是怎样读名著的?学了这篇短文,受到什么启发?
6.课堂练习:指定一篇文章,试着按此方法读这篇文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训练重点:交流时落落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课前先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尤其了解学生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入,引起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哪些矛盾,尤其是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二.将矛盾进行归类。
三.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讲述清楚。
四.情境再现:老师扮演家长的角色,故意刁难学生,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来说服“家长”。
五.引导总结“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让学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是最好的劝说方式。
六.四人小组进行演练,教师巡视辅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练习学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指导重点:讲清格式要求,内容合情合理。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做个校情调查。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交流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二.师生共议,征集“金点子”。三.学写建议书。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学习例文,看清格式,了解写作方法。
3.梳理建议内容,自由写建议书,教师巡视辅导,了解情况。4.全班评议几分有代表性的建议书,再次强化写作要求。四.誊写建议书。课后可交给相关领导。
【五上第四单元科学试卷】推荐阅读:
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06-14
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11-07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7-1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9-10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1-01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06-15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请爱护环境吧10-12
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11-09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