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2024-10-06

教育研究调查报告(精选13篇)

1.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一

一、适应对象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二、时间安排

第六学期开展教育见习,时间为1周,计35学时;

第七学期开展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其中2周为校内试讲,6周在中学实习。学分为8分。

三、场所

(一)见习场所:

湛江市第一中学;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其他学生自己联系的学校。

(二)实习场所:

麻章中学;群信中学;金沙湾中学;教务处安排的其他学校。

四、目的:

语文教育实习,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以及部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我院带队教师和中小学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技能,到中小学从事一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由此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进而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检验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对外汉语专业的办学质量,收取反馈信息,扬长补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五、程序、内容与要求

(一)程序:

1.准备阶段

指进入实习学校前的准备阶段,开学至国庆假结束,约5周。准备工作包括:

(1)组织准备:①成立学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②审查实习生资格条件,编组实习队。③制订本届教育实习工作计划,落实实习学校、实习班级和具体任务。

(2)思想准备:①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意义和要求,提高实习生思想认识。②组织学习学校和学院实习计划、基础教育的文件及教育实习工作条例等。③请地方教育部门领导介绍教育现状和发展情况,请模范教师介绍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工作经验,请上届优秀实习生介绍教育实习体会。

(3)资料准备:落实教学资料,提前备好实习所需的语文课本、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常用语文工具书等;根据预拟的课外活动主题,草拟活动方案并收集相关资料。

2.实习阶段

这是教育实习的主体阶段,一般在秋季进行,历时6周,语文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等各项工作都在这一阶段次第进行、全面展开。

(1)见习(1周):实习生跟班见习,同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预讲。

(2)实教(4周):实习生正式走上讲台上课,批改作业、作文,开展班主任工作,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语文教育调查。

(3)小结(1周):实习生总结、反思实习过程,撰写实习小结;整理、分析教育调查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带队教师写出工作总结。同时,双方指导教师(含原班主任)给实习生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3.评价和交流阶段

这是实习工作的结束阶段。基本事项如下:

(1)召开由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带队教师、实习队长参加的实习总结研讨会,分析和评估教育实习工作质量和存在问题;研讨今后专业教学和教育实习工作的改革。

(2)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完成学院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3)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带队教师复评、核定实习生成绩。

(4)向教务处上交学院实习工作经验总结、实习带队教师总结报告,选送优秀教案、优秀学生总结、优秀调查报告等。

(5)必要时举行行实习成果展览;有条件时可编印《实习教案选》、《实习论文选》等。

(二)实习内容:

语文教育实习主要由语文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语文教育调查三部分组成。

1.语文课堂教学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实习量应不少于4课时新教案(不含重复班教学量),即完成约1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和1次完整的作文教学(包括指导、批改、讲评)任务。

2.班主任工作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都要担任实习班主任,参与实习班级日常管理,学习做中学生思想工作,组织1~2次班级主题活动,家访3~5人次。

3.语文教育调查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应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中学语文教育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此外,每个实习队应根据本队实习生特长、实习学校的需求和实际条件,开展不拘一格的语文课外活动。

(三)实习要求:

实习生要严格遵守湛江师院《实习生守则》和实习中学一切规章制度。要谦虚好学,坚决服从实习中学领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1.语文教学实习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习,要严格遵循语文教学的原理和原则,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实习工作。

(1)备课。语文实习教学备课应根据实习课文的教学目的展开,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精要和特点,科学拟订教学目标;二是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语文智能水平和学习习惯,恰当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三是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教学。

(2)编写教案。编好教案是实习生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实习教案一般要求写详案,并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格式完备、规范。

实习生应提前将实习教案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根据审阅意见认真修改,不断完善。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教案不得付诸实施。

(3)预讲。预讲是正式上课之前的练习和预演,目的在于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预案,锻炼胆量、语言表达和书写技能,还能发现备课及教案的不足,以利事前纠偏救失。预讲要依案施教,并有教师临场指导和实习生评议。预讲应以小组预讲为主,并加强个别预讲。

(4)随堂见习。目的是观察学情,学习老师的教学经验,直接补益实习教学。在进入实习学校后的见习阶段,实习生应列席实习班级的全部语文课,现场观摩任课老师的教学,条件许可时,还应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听课时,应注意观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认真体会执教老师处理教材的意图、组织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作好听课记录。

(5)上课。这是整个教学实习的核心环节,要求切实贯彻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尤须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矛盾,妥善处理“意外”情况。在教态仪表上,应力求自然大方,亲切和蔼,语速恰当,衣着整洁。

课后应反思总结,主动征求指导教师意见,虚心听取同伴的建议和中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6)听课和评课。除随堂见习外,听课还包括实习生之间相互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6节),以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评课则主要指评议实习生的课,一般由指导老师组织评议,以帮助实习生正确评价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其他教学环节的实习。主要有语文作业的设计、布置,作文的指导、批改和讲评,语文测验的命题、批改和讲评,课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等内容,同样要预先拟出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实施。其中,作文的指导、讲评以及测验的讲评应编写较为具体的教案。

(8)汇报课。指实习队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课,在年段或全校范围公开教学,宜安排在教学实习的中后期。汇报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实习生获得更全面、更广泛的指导,因此,课后评议会要精心组织,取得实效。

汇报课是全队的集体行为,承担任务的实习生要认真对待,其他实习生要积极参与,做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2.班主任工作实习

(1)拟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虽然实习时间较短,也应在了解学生基本状况和班级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拟订简明、切实的实习计划,经原班主任审定后依案实施。

(2)班主任工作见习。应在进校初期就向学校主管部门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在见习阶段详细了解实习班级的学情,逐步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围、内容和方法,参加主题班会,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

(3)日常工作。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承担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早读、课间操、课外活动等。要有敬业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请示原班主任。

(4)组织主题活动。最常见的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手段。举行主题班会应预拟方案,经原班主任同意后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并特别注意活动的安全。主题要有教育性,形式要新颖、有特色,能激发中学生的参与意愿。

(5)个别教育。即针对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其方式主要有个别谈话和家访。谈话应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严禁粗暴态度和体罚行为。家访是加强家校沟通,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家访前,应当就家访的对象、目的、方法与原班主任充分协商。应坚决避免为“告状”的家访。

3.语文教育调查实习

语文教育调查,是了解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现状,研究教育教学具体问题,体悟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重要方式。该项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的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锻炼实习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研能力,增进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认识。

调查的程序包括确定专题、制定计划、实施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等五个环节。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格式规范,内容真实,数据可靠,分析合乎逻辑,结论明确,建议要具体,语言通畅。

六、成绩考核的内容、要求及办法

语文教育实习的评价是实习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习成绩评定包括语文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语文教育调查研究和实习总结等三个方面。单项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百分比为:语文教学工作实习成绩占60%;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占20%;教育调查研究和实习纪律各占20%。若因特殊情况无班主任工作成绩的,总成绩中教学工作实习成绩占70%,教育调查报告和实习总结成绩占30%。

2.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二

大学生群体, 一个看似轻松, 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 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 在不断警示我们, 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 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 十多所高校响应, 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 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 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 共同努力,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未来的世纪将是以智取胜的世纪。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称之为“通向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为了解小学教师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情况,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寻找科学依据。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小学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编制成这份调查问卷。

(2)调查的主要内容。

①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即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②教师对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及运用情况;③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情况;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⑥阻碍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因素。

(3)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教师共2000人,分另选自XX市12所市重点小学,1所区重点小学,两所普通小学云一所厂矿小学。被调查教师的年龄在20^"50岁之间,学历层次拍中专或中专以上,职称从小教初级到高级。

2.结果处理和分析

本问卷发出2000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为93%。用统训学的方法、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83%的教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教师认为应当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的小学教师己经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应当怎样进行培养时,教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①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②回答不系统,支离破碎;③回答笼统(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

这说明教师虽知素质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

(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①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教学思想交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结果可知,只有33%的教师认为推进了教育改革。

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使用。结果显示,教师中对新教学模式积极关注并了解的占6.4%,尝试运用的占25%。

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88%的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

④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

(4)头脑中缺少不断补充新知识的愿望和教育科研意识。结果显示,经常读教育书刊的教师占37%,订阅与专业有关的报纸、杂志两份以上的占21%,读懂并吸取别人研究成果的教师只占17%,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教师只占14%。

(5)教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结果显示,82%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三、建议与讨论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确实在逐步地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大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容易。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的希望。

转变教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创立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气候。以笔者陋见,提出几点所谓建议请教于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学校领导)应切实为教师进行教改创造条件。如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者;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通过培养和培训两条途径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构建层次清晰的素质教育体系,使素质教育更具效率性、针对性。

(三)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活动的检查、监督机制,随时掌握教研活动情况,保证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促进交流、推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业务进修、培训制度。21世纪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有开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师。通过培训增强这些意识和能力。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复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梁秀波.浅谈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2)34.

4.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四

英语教育专业教育调查报告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要求,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部分。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课堂知识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所在的实习单位排忧解难、献言献策,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要积极认真对待。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是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情况,包括其现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潜在问题,并就此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办法。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实习就是毕业实习生在相关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作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以利于日后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在其撰写的教育调查报告中,应该反映出对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

英语教育专业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整理阶段和报告撰写阶段。其具体情况大体如下:

准备阶段(离校前):对毕业实习的认识、调查方向的初步拟定、调查手段的初步确定和相关文献的搜集阅读。

调查阶段(7月到11月):实地调查、数据材料搜集(实地调查、调查表、口头访问等)。

整理阶段(12月到1月):材料汇总、材料分析、补充材料、确定报告题目大纲。报告撰写阶段(2月到4月底)报告撰写、修改、定稿。

三、教育调查报告要求

1、教育调查报告的字数要求

本调查报告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2、教育调查报告正文的标题格式要求

如《关于****的调查报告》,字体要用小二宋体字,加粗。

3、调查报告的正文

各级标题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前言、2.现状、3.问题、4.结论,2.1、2.2、2.3,2.1.1、2.1.2、2.1.3等。不使用罗马数字和其他数字,不使用括号。

4、格式要求

4.1.封面格式要求:(如下例)

4.2.版式要求:

使用A4幅面。页边距采用“左2厘米,右2厘米”;页码页脚采用“第几页,总几页”,如“第2页,总3页”,正文第一页为第1页,封面不设页码。正文页眉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居中对齐;

4.3.标题要求:

一级标题字体使用小三号字,宋体字,加粗(如:1.前言);二级标题字体使用三号字,宋体字,加粗(如:2.1);三级标题字体使用小四号字,宋体字,加粗(如:2.1.1)。标题不缩格。

4.4.正文版式要求:

正文起首缩两个空格,使用小四号字、宋体,不加粗,行距20。(详见五.调查报告模版)

5、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小四号字、宋体,不加粗,行距20)如:期刊:J

[1]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 1998(3): 125-130.FERGUSON C.Towards a characterization of English foreigner talk[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1975(17):1-14.专著:M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7-151.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文献:M

[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M]//赵伟.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报刊:N

[4]孙军.解聘外教凸现西方教育观念的冲突[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0-11-20(6).XIAO Meng.Cross-straits Talks Cancelled[N].Beijing: China Daily,2002-5-20(1).网上资料:EB/OL

[5]无锡市政府“铁腕”出击 力保太湖水质安全饮用.[EB/OL].[2007-06-02].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asia/article1765490.ece 注释格式要求:

在正文相关处之后用①、②、③等标引。并在当页脚用① 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 1998(3): 125-130.等说明。

6、打印要求

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另纸打印

四、教育调查报告的题材

1、以教师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2、以学生(如流失生)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3、以教学设备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4、以教学管理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5、记录一个成功地教育一个由差转好的学生的过程;

6、以学习方法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7、以学习环境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8、以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调查报告; „„

五、调查报告模版

1、封面(见下例)

2、正文(见下例)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流失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张三学号:___08502170201_ _

班级:五08级2班专业:英语教育系别:外语系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李四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1.前言

(概况介绍,包括实习的时间、学校简介、从事何职)

2.调查目的和方法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方法 3.调查发现 3.1 发现1 3.2 发现2 3.3 发现3 3.4 发现4

4.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4.1 结果分析1和对策1 4.2 结果分析2和对策2 4.3 结果分析3和对策3 4.4 结果分析4和对策4 5.调查结果的启发

5.1 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就实践中发现我们目前英语教育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建议和具体的改善意见,如教材、课程课时比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更好的结合等。

5.2 对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启发

(说明:以上标题只是提示,不是真正的标题)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1.本实习单位现状 1.1 1.2

2.具体分析 2.1 2.2 2.3

3.前景展望 3.1 3.2 3.3

4.我对英语教育专业学习的建议 4.1 理论知识 4.2 与实践的关系 4.3 建议

5.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五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

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挑灯伏案,且将这些日子的收获、思考、感悟理它个清楚明白。

以往对中学校园的印象,就在这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变了模样。中学时代,总以为做学生好苦好累,学生简直是天底下最最倒霉的可怜虫。而这些日子以来,才发现学生在中学的校园里只为学习思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看到了老师办公室里始终如一的快节奏

——上课、下课、改作业,遇到不懂事的孩子,还要挖空心思,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的压力和辛苦更是学生不能比也不容易真正理解的。作为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最直接受动者,中学教师无疑是最辛苦最尴尬的“素质”教育者。这一个半月的亲身经历,让我能够有机会同时接触到最真实的学生,最真诚的教师,以及学生眼中最真切的希望,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免互相影响,听课质量不能保证;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力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势必有偏有倚,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实行小班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得专注,学生听得认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就是关爱祖国的明天。

五、在学制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基本取消了留级制度,将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到底。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旧知识还没真正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新压陈,陈压新,痛苦不堪。而且,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加压,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我认为,客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决定留级还是升级,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正是我党坚持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倾全国之力搞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学生的客观情况和感受,而只是把眼光盯在升学率的浮华表面上,还一路高唱“一切为了学生”,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6.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苍江中学张美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知识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人们迎来了一个需要知识、重视人才的崭新时代。而知识的获得、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为此,我们对小河乡的教育现状做了一次初步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本乡在教育方面与过去相比较之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一、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小河乡的每一所学校,美丽的校园、舒适的校舍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幸福和感动。据了解,在十多年前,农村最糟糕的房子是学校,而现在学校成了农村最亮丽的风景,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乡政府的领导同志告诉我们,在这十多年里,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是之前投入总和的好几十倍。这些投入都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校舍的整修新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就拿小河中学来说吧,在十年前,这里还是所陈旧的初级中学,教学场地设施破旧不堪,教学设备极其简陋,说到教学环境,学校连象样的围墙都没有。而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小河中学,已是今非昔比了:标准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校园网络等,都无到有;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学校的监管力度,学校的自身管理也日益完善和规范。中心校领导说:“相比过去,我们对学校的监管力度更大了。过去,由于受制度的不完善和我们自身管理能力的限制,无论是管理上还是制度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当时的教育质量。现在,我们的制度更完善、管理水平更高了,对学校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学校的日常教学、教育环境、师资培训、教育科研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等。近年来,教育质量提高非常迅速,教育监管力度的加大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7.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七

1999年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优化组合后富余人员分流办法:一是在高校内实行教学、管理、教辅、工勤等岗位转岗流动;二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交流;三是依托社会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向社会交流。这里的教师流动是不适合教学岗位工作的人员顺向流动 (从高位向低位流动) 。

200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 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贫困地区学校。这里的支援包括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的支援, 也有软件师资培训, 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援, 开展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 但没有明确教师交流形式。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 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次教师流动与以往教师交流意义不同, 涉及面广, 是把优秀的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了实施师资均衡, 《意见》中提出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超编学校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从此教师流动制度在全国各地实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流动, 从此教师流动政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法律依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再一次要求省一级政府落实好大中城市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 县一级政府落实好区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纲要》里提出教师校长流动由以前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2010年的教基【2010】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 明确校长教师双向流动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流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实行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将教师流动上升为国家教育制度同时明确交流范围是县域内, 操纵性更强。

2005年起教师交流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各省市地区出台了不同的政策, 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本报告对部分省市地区教师交流政策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时限、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

一、部分省市教师交流体制机制调查研究

从全国部分省市教师交流政策研究中归纳提炼各自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年限和保障措施, 具体情况见表1。

二、教师交流条件统计分析

从部分省市地区对交流条件的设置看, 主要是从年龄、校龄、交流比例等维度设计条件。统计分析见表2。

从表2分析得出结论:以年龄设计, 男教师50岁以下, 女教师45岁以下为宜;以校龄设计,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交流为宜;以交流比例设计, 年交流10%为宜。

三、教师交流形式分析

目前描述交流形式时有些混乱。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 教师交流实质是提高教育质量, 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这里有必要对教师交流进行科学分类。通过表1中所列交流形式可作以下分类。

从表3方向列左到右称为支教, 从右到左称为上挂, 左到左、右到右称为流动。这样分析我们不难推出教师交流分为三类:支教、上挂、流动。交流种类分清后, 有助于开展工作中克服搞形式, 走过场, 达到通过交流缩差提质的目的。假如我们说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任教, 就有三种可能:超编学校优秀教师到缺编学校, 也可能超编学校教师与缺编学校教师水平相当, 还有可能超编学校教师水平低于缺编学校教师。低水平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质量?因此交流形式概括为支教、上挂、流动。

四、教师交流时限研究

交流教师到交流学校任教年限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时间短了, 教师对学生学校还没了解清楚, 就结束, 显然没有效果;时间长了, 影响交流教师的积极性。表1部分地区交流年限统计分析见表4。

从表4看出, 一半地区交流年限1年以上, 近一半地区2-3年。根据我国教育学制, 本研究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交流年限3年以上为宜。

五、结论

教师交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让我们学生享受“同在蓝天下, 共享日月辉”的理念, 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科学合理的政策是均衡教育实现的根本保证。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成长期规律, 要求教师不停交流, 充分激发从教激情。五十岁以下男教师和45岁以下女教师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是交流的好时段。通过教师交流缩小学校之间质量差距是核心, 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 为完成任务充数。为此明确三种交流形式非常重要。支教、上挂和流动各自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才可能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一所学校至少3年才有可能有成绩可言。教师作为自然人, 他们在物质精神方面都有需求, 教育管理者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激励措施将保证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H.K.科尔巴奇:《政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本文的“孝德”是指“孝道德”,它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不仅维系着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涉及政治、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孝德教育也成为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孝德教育,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笔者希望从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形式、评价及实施成效几个方面,对小学“孝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实施孝道教育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孝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工具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徐州市小学阶段通过分层抽样具有代表性的5所市区小学(重点、非重点)和2所郊区小学(重点、非重点)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卷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识字能力有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等原因,本次调查只选取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选取的小学按照研究对象的限定,从市区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共600名学生、76名教师,以及郊区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49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时间

此项调查以江苏省徐州市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学校5所,郊区学校2所,共计7所小学作为样本,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实施调查,获取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编的《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主要包括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对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状况等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情况

问卷的编制是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徐州市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包含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态度、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评价及实施成效等五个维度。

本次共发放学生卷800份,回收问卷790份,其中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数据采用Excel、SPSS22.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教师卷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象包括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以语文和品社教师为主)、班主任及行政人员。所以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地呈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现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及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孝德的态度

关于(非)独生子女与敬亲情况

关于研究样本中(非)独生子女与敬亲的情况,如上表所示,笔者将学生问卷中“你是独生子女吗”“请选出三位你最尊敬的人?(多选题)”两项进行交叉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小学生选出的三位最尊敬的人中选择最多的是母亲,占样本总数的88.1%,其次是父亲,占83.9%,再次是老师,占76.2%,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直系亲属和老师以外的其他人,这表明该地区在对小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认知教育上卓有成效。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选择的选项差异最大的是父亲和奶奶(外婆),据此可推断,小学生的家长中,父亲和奶奶(外婆)在对待非独生子女的后代时最有可能差别对待;总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敬亲意愿更强烈,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对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并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关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有69.71%的学生能够记住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有85.19%的学生每次都能温和有礼貌地与父母对话;有81.72%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能和父母经常聊天沟通;有9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孝敬父母长辈,从整体看,在各题的回答中选择正面选项的人数均高于60%。在所有的非正面回答中,有17.2%的学生对父母两人的生日都记不太清楚,13.1%只记得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显然对父母基本信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有15%的学生和父母关系一般,偶尔才会交流沟通,有3.3%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14.8%的学生不注意与父母说话;有4.21%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得从中学或者大学开始,甚至4.03%的学生认为等自己赚钱以后才应开始孝敬父母,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或理解明显存在误区。

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说法,分别有43.0%和27.2%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他们什么样,我都尊敬他们爱他们”“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孝顺,不一定要送东西才孝顺”这两种说法,他们对“孝”的理解没有错误;有27.5%的学生认同“我还小,好好学习就是孝敬他们”这个说法,片面地认识了“孝敬”的含义;还有2.3%的学生不认同以上任何一种说法。以上统计结果总体上表明在尊敬和关爱父母的行为养成教育上,该地区的孝德教育行之有效,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冲突和矛盾,孝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二)师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

教师对孝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孝德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关于对孝德教育实施的态度,在有效问卷中没有教师不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依次为重视(占43.2%)、很重视(占34.4%)、比较重视(占22.4%)。这表明该地区教师在态度上对孝德教育普遍表现出支持,但是他们对孝德教育的具体理解存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对孝德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至于对其所在学校孝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41.6%的教师认为相关活动很丰富,有48%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0.4%的教师认为活动比较缺乏。关于学校孝德教育工作的重点,69.1%的教师认为当前应放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上;其次是孝德意识,占39.0%,最少的是学科渗透,仅占14.6%,这从侧面反映了孝德教育的实施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教师更趋向于将孝德教育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关于学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有85.18%的学生觉得应该开展关于“孝”的班会或者课外活动,学习“孝”的品德;13.51%的学生认同“看情况吧,如果课业不紧张可以开展”选项;认为“不应该,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孝德教育比较支持和期待,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孝德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

关于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笔者界定出感恩父母、孝亲敬长、励志修身、报效祖国等四个维度,其中分别有86.2%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方面的教育;有78.7%的教师和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孝亲敬长方面的教育;有61.7%的教师和3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中包含励志修身内容;还有35.8%的教师和15.8%的学生则表示学校孝德教育中包含了报效祖国的内容;此外,仍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与“孝”相关的教育。由此可见,师生在共同参与孝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对“孝”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中仅有35.8%的教师认为孝德教育中包含报效祖国内容,表明教师群体本身对“孝德”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存在误区。

关于学科教材中孝德教育的内容充分与否,有83.9%的学生表示在课本上就有读过关于“孝”的故事,11.42%的学生只在课外书中见过,4.68%的学生竟然觉得自己没看过关于孝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在这同时,分别有22.4%和6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孝德文化的内容充足和比较充足,仅13.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孝德内容寥寥无几。而事实上,在苏教版语文和品德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就都有与“孝”相关的课文篇目,教材上有关孝的故事不在少数,该结果显然反映出该地区小学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尤其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需要反思和改进,这也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

关于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有65.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呈现(如:课堂中看“孝”相关的节目或者故事)最有效,其余按比重大小依次为:知识积累(如:课外读写有关“孝”的文章,收集“孝”的名言、诗词、故事),占42.1%;活动参与(如:开展以“孝”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占36.8%;文化宣传(如:做关于“孝”的黑板报或者手抄报),占36.8%;其他,占9.1%;教师则有80.5%认为是文化宣传最有效,有62.6%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课外孝德知识积累,选择活动参与的教师则占41.5%,选择多媒体呈现的教师相对最少,占34.0%,另外还有4.7%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途径或形式。

从统计结果看,学校孝德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多样,但教师和学生对其真实有效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五)评价及实施成效

1.评价

在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评价上,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在家表现的评价;48.3%的学校会在特定情况(节日、活动)下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17.6%的学校对学生孝德养成没有建立任何的评价机制。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反馈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了解和评价。有的学校会将学生的在家表现与在校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总结表彰,奖励孝德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

关于对教师孝德教育组织和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所教课程本身、教师角色本身、相关活动组织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上。

2.实施成效

关于孝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师生的反馈情况如下:

有27.2%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5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13.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教师仅占3.2%;有47.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各项孝德教育活动实效性好,有20.8%认为很好,有28.8%认为一般,有3.2%认为不好,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且实效性较好。

学生有68.67%的比例认为学校开展的孝德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影响,其余则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孝德活动或者活动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此外,关于教师的教育或指导,有57.4%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帮助,24.1%的学生认为这些教育或指导可有可无,18.5%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进行相关指导。

显然,教师和学生在对学校孝德教育的评价意见上存在一些分歧,对学校孝德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满意的声音更多的来自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孝德教育活动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注意强调对学生意见及感受的反馈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完善孝德教育的落实。

四、讨论与建议

1.徐州地区的小学师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孝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和提倡孝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态度上十分支持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这为孝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徐州地区的小学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对孝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突出孝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付诸之间存在矛盾。

3.徐州市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孝德”的认知不够深入,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教材和活动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各小学对现有孝德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有待加强挖掘和利用。在孝德教育开展的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学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涉猎,但无论是对活动开展的规模、频率还是活动的实施成效的评价,都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始终不够一致,这表明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实效和成果有限,孝德教育的实施还有待深入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完善孝德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正确、全面理解孝德内涵,辩证地弘扬传统孝德,科学地进行古为今用;(2)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建立完善的学校孝德教育评价体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孝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孝德教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迎难而上,求真务实,使孝德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田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维度[J].新乡学院学报,2014(09):10-13.

[2]胡平生,陈美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9.教育调查报告 篇九

1界定研究现象

2确定研究问题

3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4确定研究对象

5选择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

1问卷调查

2访谈

3观察

4收集实物

三、资料分析

四、撰写报告

结构:

1标题

2(摘要)

3引言/前言

4正文/主题

5结论/建议

6参考文献

7附录(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

规范化的题目格式:

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如XXX关于XXX的调查报告

自由式:

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式

前言:

1写明调查对象的本身情况,包括起因、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方法和人员组成。

2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及突出问题。

3开门见山法

主体

结构类型: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

结尾

1概括主题,深化主题

2总结经验

3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10.研究调查报告 篇十

我发现我们校门口的那条路十分拥挤,尤其是路口,拥挤的来一个缝都没有。我准备对校门口的那条路的拥挤现象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自己在路上看拥挤的状况和问题的原因。

2、走访交警,了解拥挤的状况和问题的原因。

3、问一问经常飘过的爸爸妈妈。

三、调查状况和资料整理。

1、经过我在路看拥挤哦问题。得知了,有钱的人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走一段路程,就开着车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准备要拐出去,向左拐有孩子挡住了,向右拐也有孩子,跟本拐不出去了。在加上还有其他人家也这样,窄小的街道就挤满了。

2、透过我访问交警,明白有些人占道经营。占着地方,一个卖东西占十几平方米,卖东西多了,路就会慢慢的减少了。

四、解决问题。

1、不让人占道经营。

2、不要家长的车近路口。

11.农村学前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十一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云南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学前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相关部门对农村学前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不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学前班的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学前班的硬件设施和游乐设施欠缺等,结合实际提出改善农村学前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前班;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3-02

长期以来,云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师资、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低、办学条件较差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截止2012年底,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达37.43%。临沧市地处云南西南部,毗邻澜沧江,西南与缅甸交界,临翔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共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等23个少数民族分布。受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影响,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农村学前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延缓了自身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下辖5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住着汉、彝、傣、拉祜等20多种民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昔本村委会、新村村委会、石方村委会、五村村委会、竹篷村委会五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都有学前班,本次教育现状调查选取的对象是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学前班的老师和学生家长。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自编家长问卷了解学前班家长对学前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访谈学前班教师了解学前班的幼儿情况、教师情况和物质环境情况。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访谈10名教师,获取有效访谈记录10份。

二、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学前班教育现状调研结果

(一)农村学前班幼儿情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学前幼儿班人数不超过四十人,调查结果显示学前班幼儿人数大部分已超过50人。学前班班级人数数量多,而且班级内混龄现象极为明显,幼儿年龄跨度从3—6岁,还有部分幼儿年龄超过6歲。有些幼儿进入班级年龄较小,需要读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学前班才能进入小学学习,而有些幼儿年龄已经超过6岁,却还在学前班学习,班级内幼儿年龄不统一,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学前班教师基本情况。

学前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小学老师担任,这些老师不仅没有学习过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也没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在学历方面,一半以上的老师都是初高中学历,专科层次教师较少。从班级教师来看,基本上是一个或二个教师承担一个学前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任务重,压力大。

(三)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育教学,教材基本上是语文、数学,对艺术领域、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教学欠缺。从授课方式来看,学前班教师模式基本上和小学一致,上课时间都为40分钟,教学方法单一,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理念基本没有落实。幼儿学习压力大,不仅每天有作业,学期期末还必须考试。学前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

(四)农村教学环境基本情况。

学前班的教学环境质量不高。从室外环境看,体育游乐实施少,形式单一,安全措施不力;从室内环境看,桌椅陈旧,座位不适合幼儿的坐高,影响幼儿学习;游戏材料单一,大部分是球类玩具,有些学前班甚至连一样玩教具都没有。教学书籍单一,音响设备基本没有,教室环境创设简单,黑板上全部是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

1.学前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与小学共存。

在调查的五个学前班中,新村、石房村、五村、竹蓬村的学前班都是与小学共存,只有昔本村的学前班是独立于小学之外。学前班基本无独立的园舍,学前班教室布置和小学教师相差无几,没有专门的活动室,50多个幼儿聚集在一间教室里,采光不好,通风条件差。学前班与小学教育设施共用,本身农村学校户外教学资源不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幼儿由于年龄小,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能接触户外活动设施的机会其实不多,幼儿没有户外活动时间不仅不能满足2小时的要求,在安全保障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农村学前班大多数缺乏玩教具,缺少幼儿图书、录音机、电子琴等教学资料和设备,更没有手工区、玩具区等区角活动。

2.学前班的娱乐设施较少。

昔本学前班的娱乐实施相比其他学校种类较多,如大型滑梯、秋千、球类玩具、积塑玩具等,基本能满足幼儿娱乐需求,而新村学前班、石房村学前班、竹蓬村学前班仅有少量的娱乐设施,而五村学前班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完全不能满足幼儿的户外需求。农村学前班是为了上小学做准备的,平时幼儿的活动范围只有教室和操场,活动范围狭窄。班级里没有任何硬件设施,缺少玩教具、缺少音响设备、缺少图书资料,也没有任何区角和区域活动的开展。

(五)家长教育观念情况分析

1.家长送孩子上学前班的原因分析。

有50%的家长送孩子上学前班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有30%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幼儿园是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途径,甚至有10%的家长纯粹是为了能有人照顾孩子而送孩子上学前班。

2.家长对学前班上小学课程的态度。

有85%的家长对学前班上小学课程内容持肯定态度,也非常认可和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大部分家长对学前班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主要以孩子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计算题,会念多少诗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前班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

三、学前班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但是事实上当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不到位,从政策保障到资金投入做的不到位,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学前班教学质量水平不高,学前班混龄现象严重。

(二)学校的条件有限。

1.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与小学共存的学前班,学前班教学活动时间与小学上课的时间一样,一节课为40分钟,一天上四节课。这样时间安排使幼儿自由活动少,加之幼儿的活动范围只有教室和操场,活动范围狭窄。教室里面的环境设施缺乏,没有玩教具以及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正常开展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区角活动。

(三)教师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

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学前班教师基本上没有学过学前教育,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被动的接受知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基本上没有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教学活动。

(四)家长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学前班家长受长期观念影响,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幼儿的习惯养成、潜能开发、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能留下深刻的烙印。家长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成绩来判断老师的教学水平,严重影响了学前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四、农村学前班发展的对策和思考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学前班的经费投入。

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学前班的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重点帮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发挥职能部门职责,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并能做到专款专用,真正落实国家对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筹措更多的资金,例如社会资助、校企合作等方式,在农村开办质量高、条件好的幼儿园,创设适合农村幼儿的成长环境。

(二)学前班独立于小学,创办适合当地特色的學前教育机构。

受小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班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都与小学有一致性,导致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形式与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背道而驰,这不仅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目标。结合云南学前学前教育普及率低,教学质量低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如条件允许,农村学前班应独立办学,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从普及一年学前教育开始,逐步提出普及二年、三年学前教育的目标,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让更多幼儿接受到普惠性强、质量高的学前教育。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期是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体力增长的关键期,教师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开展教学,树立新的学前教育观念,利用农村资源和地方特色,进行课程资源的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获得多种体验,发展自身多项实能力,实现农村学前班教学改革。

农村幼儿园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学前班应该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让幼儿回归到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到田野里跑步、玩泥巴,到山坡上爬山、摘果实,参加和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活动,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感受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教师可以依据地方特色和农耕节庆,用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开展主题单元活动,不仅能丰富教育资源,扩展教育内容,也能帮助教师调制教学方式,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性。

(四)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受学前班教师的学历水平、年龄结构和专业素养层次低的制约,学校领导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采用园内专业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从长远来看,学前班教师最好选择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或者培训的老师担任,不断改善农村学前班教师的工资待遇,从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选择和聘用优秀学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当然,当地教育局应该严把幼儿教师的“入口关”,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保证农村学前班师资队伍的质量。

(五)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领导和学前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家园合作的方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将陈旧的以知识、成绩评价孩子的观念转变为注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如何做人。在家庭中,应多和幼儿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与幼儿开展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家园合作中,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参与和体验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逐步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玉堂,周倩倩.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姜素梅.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长江教育,2008(12).

[3]罗仁福,张启然.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09(1).

[4]许志勇.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0. (1) .

第一作者简介:

12.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十二

于是, 有媒体发问:“野兽父母”常常有, 缘何去岁今年特别多?这不禁让我们思索, 这层出不穷的“兽性教育”幕后推手到底是什么呢?

专家指出, 一系列的“兽性教育”浪潮背后隐藏着的就是华人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然而, 也有不少媒体认为, 大行其道的“兽性教育”背后隐含的是商业目的。他们还进一步分析, 在“虎妈、狼爸、鹰爸”的教育中, 自我妖魔化、近似虐待的训练、标榜成功成才, 就是其最大看点或卖点。据有关媒体报道, “狼爸”在一夜成名后, 很快就开始利用寒暑假开起了“私塾”, 还将他的教子经著书出版——《所以, 北大兄妹》;而“虎妈”, 此前也推出了畅销一时的《虎妈战歌》一书。

因此, 不少专家还指出, 在商业社会里, 教育可以变为产业, 教育方式已经沦为商业卖点, 虐待孩子也俨然成为炒作热点, 而这恰恰就是“兽性教育”背后的悲哀之处。

为了让更多读者理清思路, 更深刻的认识“兽性教育”, 本刊编辑部分别对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大关联人群进行了一项采访调查, 以下便结合各大媒体对“兽性教育”的种种报道及专家学者们的论证分析, 详尽呈现“兽性教育”的面面观:

一、“我不喜狼爸, 也不爱虎妈, 爱我就让我做我自己!”

受访对象:学生

受访问题:你有没有受到过“虎妈狼爸”式教育经历, 是否喜欢呢?

在受访的学生中, 一名男生对记者说:“假如我的作业没做完, 即使时间再晚, 妈妈也不会让我睡觉。”与此同时, 还有一部分学生愤然抱怨“天天被逼着参加培优”。由此可知, 在国内还是有不少家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虎妈、狼爸”式教育心理。那么, 究竟孩子们是怎么看待“狼爸”和“虎妈”的独家教子秘笈呢?

据有关媒体报道, 一位老师也曾在他的班上做了一个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全班30名学生无一例外的表示“不应该以打解决问题!”他们一致认为, 可以有惩罚教育, 但是惩罚教育并不等于“打”。一名女生说:“虽然狼爸、虎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对。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的父母要是这样我会很失望, 希望他们能多用别的方式教育我。”

在调查中, 还有学生一板一眼地列出了四大“不该打”理由, 不少老师和专家也觉得“言之有理”:

第一条, 孩子挨了打, 心理会受到伤害。打的次数多了, 孩子会觉得在家里没有温暖, 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 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

第二条, 打孩子, 肯定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但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打, 并不会让孩子明白他到底哪里做错了。还不如坐下来与孩子好好地沟通, 让他知道以后该怎样做。

第三条, 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 变得自卑。孩子因为害怕挨打, 可能会产生短期的好的效果。但对孩子长期的性格成长是不利的。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中, 孩子对暴力屈服, 等孩子长大后, 遇见比他强势的人, 也会低头服从, 没有主见, 庸庸碌碌一辈子。

第四条, 孩子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里, 耳濡目染, 长大了也会对他人有暴力倾向。

“我们需要快乐的童年, 不然进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用呢?”更多的同学们感慨道, “希望父母们可以理解、引导而不是打骂。”他们还希望家长能结合多种教育方式, 对自己进行“严宽并济”的教育。“我不喜狼爸, 也不爱虎妈, 爱我就让我做我自己!”这就是孩子们对虎妈、狼爸式教育的真实想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 也有一些学生则指出, 自己的爸爸妈妈“很民主”,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发展。而在这一教子方式的行列中, 当数与虎妈同时爆红网络的“猫爸”常智韬最为典型。

启示:在学生们充满愤怒与期盼的话语中, 我们都能看出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是我们提倡了多年的口号, 经过虎妈、狼爸、鹰爸等教育方式的大讨论后, 让我们再一次重拾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真正的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吧!

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这比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更加重要。”

受访对象:家长

受访问题:假设将来你让孩子参加培优报考名校, 他抵抗不接受, 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在采访中, 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 经历了数月的舆论渲染之后, 多数家长对“鹰爸、虎妈、狼爸”式的严酷教育持否定态度。有家长认为:“看看那些条条框框的家规, 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童趣可言?”还有一位妈妈也说:“我不赞同‘狼爸’的做法, 我觉得我的孩子就不适合他的教育。”

当然, 持赞同意见的, 也大有人在, 他们认为, 棍棒教育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比如有的孩子在被打以后才知道反省。

调查时, 我们还发现了即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 家长对“兽性教育”也一致认为不值得学习, 她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传统式家庭:张女士一家是地地道道的老成都市民, 她也一直坚持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具备传统素养的女子, 从小就让孩子学古筝、弹琵琶……今年, 恰好女儿上高三了。张女士说,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 都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个体;因此, 对她们首先要建立起充分的信任, 只有这样她才愿意和我们做家长的沟通交流。允许她有自己的空间, 她才会在学习或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惑时来找我们谈心, 这样我们也就能顺其自然的引导孩子走向成才的道路。

新潮式家庭:季女士一家在国外居住了十多年, 她也有着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 她认为孩子的童年是最宝贵的, 大人没有权力剥夺她们的童真和乐趣。孩子慢慢长大了, 该学什么特长也要根据他自己的喜好, 家长的强迫只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她还说, 和丈夫在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会叫上儿子一起来开一次家庭会议, 也让儿子参与到分析原因, 寻找办法的过程中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根源问题, 并让孩子看到生活真实的模样, 在未来他才能勇敢的面对。因此,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这比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更加重要。

当然,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有不少家长的教育时而过于极端, 尤其是在孩子小时, 采取“严打”, 但到了高中、大学, 又过于放纵, 有专家指出这样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属“摇摆派”, 他们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丢失了是非观。

启示:“狼爸”“虎妈”“鹰爸”爆红网络, 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育儿经, 方法虽略有不同, 但却都成功了;但是,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大道上, 更多的家长却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面对犯错的孩子时, 究竟是要掏出棍棒, 还是循循善诱和孩子做朋友呢?家长迷惑了, 但学校不能迷失, 学校的管理者更不能迷失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尤其是在学生管理上, 更应该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 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 不要一味跟风, 迷信“名人”效应。于此同时, 还要做好家校合作方面的工作, 为家长指引科学、正确的育儿方式。

三、“‘虎妈、狼爸’式的教育, 不是现代教育, 培养不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受访对象:教师

受访问题:你觉得所谓“兽性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业发展究竟有多大帮助呢?

很多老师一致认为, 家长教育子女应该掌握火候和度, 一味的“软”容易变成溺爱, 但是一味的“硬”也容易“伤仲永”。

所以, 惩罚和赞赏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家长们更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让孩子乐意对你敞开心扉。也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才能明白他们真正的需要, 从而才能更好地施行有效的教育方式。

据有关媒体报道, 人大附中肖远骑老师说, “虎妈、狼爸”式的教育, 不是现代教育;“虎妈、狼爸”式的教育, 培养不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他认为, 现代教育强调: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 主动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而不是棍棒相逼苦学文化知识。他还进一步指出, 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 而更像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 是一门“慢”的艺术。是的,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 更需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 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棍棒打不出孩子自由、阳光的健全性格, 反而容易使其形成扭曲的性格, 所以强迫和压力是现代教育所摒弃的教育方式。

也有老师认为, 在现实中更多的70、80后家长是选择了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他们除了在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层面的管教约束外, 对孩子是比较‘温柔’的。他们通常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对话, 商量着作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在孩子能自己把握人生、把握学习时的‘放手’, 而不是从小就放、彻底放任孩子散漫。我以前看美国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 发现在西方, 家长在强调孩子个性、自由的同时, 也在生活中注意理性地引导, 并非真正‘一放了之’。”

启示:“三天一顿打, 孩子上北大”的“育儿经”是不值得每一位家长或老师学习的, 虎妈和狼爸们的成功, 完全是个别的小概率事件。无论是学校教育, 抑或是家庭教育, 都要建立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而当我们在面对孩子时, 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 是否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他的绽放?请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开放的时节, 一旦时机成熟, 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有专家指出, 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培养人的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虎妈”“狼爸”“鹰爸”等成功个案, 无论是社会, 还是家长, 以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持自己的判断力, 切勿将此看成“育儿宝典”, 孩子们的个性千差万别, 我们坚信:没有一种“万能教育模式”, 也没有舆论所说的“最好教育方式”。

13.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篇十三

问卷调查报告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

2009年2月,我校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选择式答题和问题题相结合的形式,对我校的165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研究有关学校教育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增强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辅助作用,从而形成整体的教育链,使教育的延续性得以提高,在八小时以外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并在深层次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此次回收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有效问卷: 165份

年龄:8-13周岁

三、主要调查结果及结论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一方面表现出我校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应起到的重要作用,重视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愿意听从父母正确的教诲;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及部分家长、社区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未成年人的监护与管理等。现将调查结果从两打方面分别描述如下: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缺失:

1.家庭教育的简单性:

在问卷调查的“你父母最关心你的是什么?”约有42.65%的学生把B作为

1第一选择,即学习成绩,而仅有13.98%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健康”。而在“当考试失利,父母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一题中,有约32%的家长采用了严厉批评甚至是打骂的方式来解决。可见在教育的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家长仍然以成绩论成败。一旦成绩不理想,简单粗暴的骂或打就成为所谓的“教育”,这在极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为父母读书”的错误思想,少数家庭矛盾比较突出的学生,甚至把不读书看成是与父母对抗的一种方式,从而毁了自己的求知之路,这是非常可悲的。事实上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了考多少分,而在于能否把孩子培养成正直、有责任感、身心健康、能为社会创造一定价值的人。家庭教育尤其应该如此。不应只重视基本的生活常识,而应重视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从而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2.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当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岗后经商,外出打工的家长不乏其人,为了谈生意,有些家长把大量时间吃饭喝酒、采购材料、谈判竞争上,一天甚至几天也见不到孩子的面,更别说交流了。为了生计,有些家长终年在外打工,根本无暇来教育孩子只好长期把孩子丢给老人。而“隔代教育”由于观念的差异,造成与孙辈之间的隔阂,教育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在问卷中“你认为家长不来参加家长会的原因是什么”一题中,有高达79.65%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忙”,可见由于对工作的错误定位,以致于家庭教育的导向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不能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导致孩子产生不良习惯甚至厌学、不求上进;对于家庭日后的发展也将带来不稳定因素,并最终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工作的目的除了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满足一定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以外,履行家长的教育监督的职能,为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啊!

(二)、社区对青少年教育的匮乏

在问卷题中“你受到哪些社区教育?”约有65%的同学写了“无”,这是令人痛心的。可见社区教育匮乏到何种程度,最起码在青少年中还没有了解到社区的基本用途。这和国家要求加强社区教育的步伐是不相吻合的。在这个以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化社会,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现状中,进一步

加快社区教育实验,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将有利于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实践表明,开展社区教育,对于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社区应该在哪些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呢?我认为至少是以下几个方面:A、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活动加强社区人员的交流,养成互帮互助的社区习惯。从而使青少年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B、推进社区文化生活教育,多方面地针对社会所需开展技能培训,增强青少年继续学习的渠道。严禁开设“黑网吧”、“游戏房”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场所,给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

C、建立良好的社区秩序,培养社区教育专业型人才,切实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上一篇:游海南作文350字下一篇:祝大哥生日快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