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24-10-12

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15篇)

1.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一

规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

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

不仅赢得个性的发展,更有智慧上的收获。

国不可一日无法,党不可一日无纪,家不可一日无规,企业不可一日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他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

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不断修改、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

小到个人职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

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如若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的话,你的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你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

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为什么要讲规章制度呢?因为企业大了机会也多了,同时,问题也多了,“人”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多。

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三方面的好处。

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

其次,解放了经营者。

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从狭窄思维出发,可以认为规章制度是管职工的,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缺乏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企业是不能生存发展的。

因此,规章制度既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职工的利益。

如果从后一个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就可以支持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了。

有一个故事,说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可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实际上,轮流分粥就是七个人总结经验教训后订出的一项制度。

通过此故事得出一个结论: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说不同的制度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可见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不但能化解集团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把集体智慧凝结下来,达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立法是同样的道理,国家制定的法律再健全,如果人人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混乱,社会的动荡。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再规范,如果内部成员都不遵守,相当于没有规章制度。

或者说企业的管理层对其内部成员的违章违规行为不照章处罚

等于包庇纵容违章者。

最终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降低效能,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演变成违法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文化,在内部控制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二

(一) 内控观念淡薄, 内控制度不健全, 单位内控缺乏基本保障

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与企业相比, 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内控意识不强, 重发展、轻控制, 对内控知识缺乏基本了解, 认识不到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认为, 现在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 单位内部控制不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有章不循, 有律不依”, 或者仅仅是简单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 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 有人甚至认为内控工作对日常工作造成了束缚, 有抵触情绪, 阻碍了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贯彻执行。

在财政部正式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之前,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多数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其相关原则、理念以及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也适用, 但设计初衷毕竟是针对企业的, 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内控制度相对比较被动。而实际情况是, 不少单位就没有内控制度。比如, 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 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 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 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 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

(二) 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脱节, 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影响单位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单位只设报帐会计, 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 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 双方沟通衔接不够, 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 即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当前, 一方面单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 并依附于执行机构, 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另一方面, 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 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 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同时, 忽视内部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 形成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

(三) 外部监督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 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 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二、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建议

财政部新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工作的需要, 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距离新规范正式实施还有一年的缓冲期, 在这一年内, 我们应如何加快内控建设, 确保新规于2014年顺利实施, 这不仅需要建设主体的勇气, 更需要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细致地进行梳理、研究和探讨。

(一) 增强内控意识,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 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 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 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 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二)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 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 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 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三)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1、要加强授权控制。

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 确保事业单位权责分明, 管理科学。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作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 经济事项事前决策审批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之一。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2、要加强对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建立完善的实物财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计量、维修的岗位责任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实物资产的安全、科学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 以完善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 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而且能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 发现财产物质的盈亏、毁损与报废情况, 及时查明原因,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处理。

3、加强财务管理。

要把握住关键部位: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要管好关键物件, 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要控制住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现代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规范内部控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2012年11月29日, 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本文就财务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蔡海燕.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 2008, 8

3.浅谈水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三

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合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权制度 建设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相互争水、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用水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等问题将日趋严峻。同时,大量的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尾闾萎缩和地下水位区域性大幅度下降,引发水污染加剧和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生态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用水浪费和低效率问题也十分突出。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高达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同时,我国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水权制度弱化或虚置造成的。同时,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000~8000亿m3,已经接近全国8000~9000亿m3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开发的难度极大。解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合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推进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经济手段鼓励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解决或缓解我国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晰产权,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水资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权,建立实现水权交易的机制,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调动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使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求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依法行政要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为公共利益服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管理是流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国家的水配置到用水户,因此,需要建立水权制度,它是水利行业行政管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通过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精兵简政,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

在2004年3月1日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水利工作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因此,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健全的水权制度作保障。

4.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四

试述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安全,及时发现纠正漏洞。依据经营目标和会计信息制定出一整套的制度、措施和管理方法。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隐定有序地进行和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规避;企业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目前部份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活动层出不穷,出现一系列大案要案,给企业造成致命伤害,也严重扰乱了国家市场经济秩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的根源和混乱经济现象之一。造成这些问题根源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或有制度不严肃执行内控失控。当前经济形势下,分析和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才会建设好制度抓好落实。 内控制度是企业现代管理中一种重要管理手段,是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指企业各部门,在部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工作程序。并予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形成一套严密的控制机制,内控制度在当今经济条件下己被各行各业的企业所采用并日趋完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二个法规的实施。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对企业建设内控制度起到纲领性,指导性作用。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主体,制订符合企业实际内控制度,使其发挥作用。如与企业不相匹配就难以维持实施,如我司从企业转制至今。企业从单一公司经营演变成下属七家子公司集团运行模式。企业股权从单一股东变成五位股东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既有二者合一又有分离的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运行三年来,企业内控方式尚停留初期阶段,虽然制订一些财务、采购、人力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但近在财务、采购信息汇总的作用,没有起到在企业运行中发挥控制作用,操作不畅,效果不明显,存在矛盾突出。主要体现一是企业内部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层面阻力大,仍然有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痕迹,没有突破原单一公司管理的模式。二是集团与各子公司责权不够清晰,权利边界模糊制约各子公司经营活力,无法第一时间正确判断处置机遇漏失。上下来回报手续繁杂,工作效能下降。三是目前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效对接,无法在管理工作中加以融合,阻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四是虽然年度企业内审,但对缺乏曰常控制,造成既成事实无法挽回失损。如何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如何做到事前控制,关键是建立合理系统的内控管理机制。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要抓准企业的`控制点“因企制宜”建立内部控制。建立适用的内部控制,首先要真正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的目的就是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一定要保证实用性,不可盲目地一次出台过于繁杂的制度或太简单从事。加强组织与牵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环节。企业明确规定经济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部规定,建立职责分工控制,建立凭证与记录控制,还要针对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特点加强控制。 建立人员的内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否真正执行得有力度,其在制度层面应该建立具有企业本身特色的内控制度,在执行上企业管理领导层必须从自身做起。同时,内部控制应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和日常监督和评价,建立企业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内部应建立独立的而不依付于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行使审计监督权。同时,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也是外部监督的良好基础,其可以利用内部控制的成果,降低外部监督成本与风险。总的讲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管控手段。

5.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五

摘要: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 民营企业

前 言

从1988年开始,哈佛商学院就把“当代影响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作为重点研究课题。1992年,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观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1]。

一、当前民营企业现状 也许这些年大家对那些倒下去的民企还记忆尤新,比如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等。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名誉馆员陈健说,有关人士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就目前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人认为,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构建,没有建立职业化的管理队伍;但陈健认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而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企业文化就显得分外重要。

二、企业管理核心的演进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50-60年代,伴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学科的相应产生,以组织管理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应运而生,那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财、物的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应用成效显著,国内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的技术发明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行为科学无法克服管理理论的弱点,管理科学过分追求理性,对作为企业主体的人没有给予。

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管理核心演进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战略管理”作为管理核心。“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以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就经营目标、内部资源及其同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演进到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这次转变的背景是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有学者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制度、规章、组织机构、财物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的因素则相对更为突出。1980年到1981年间,美国管理界连续出版了几部专门研究企业文化的论著:《Z理论 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 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寻求优势 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著作以其崭新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令人信服。提出企业文化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当时全美最畅销的书目,标志了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开启了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阶段[3]。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一批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逐渐达成共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公司的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三、企业文化的再定位

在感性层次上,我们对企业文化并不陌生。有些民营企业主一提到“企业文化”,就振振有词的说,他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是如何如何的投入的,是如何如何的有“文化”的,比如有多少篮球场,有多少文艺汇演,有多少文体人才,有多少文娱项目的投入经费等。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悄悄将脑袋伸出国门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已经在优秀的企业中扎下了根。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在这个新世纪里,对企业文化重新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前几年,我们更多地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这的确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红河卷烟厂,10多个企业机构掩映在3万平方米、150多种花和树的园林之中,全厂找不到一个“严禁”、“禁止”的告示牌。还有很多企业修正了“仪表”,包括企业标识、员工自律条例、企业之歌等方式,如海信集团和长虹集团[4]。

然而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应该蕴涵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因此,除了企业形象外,它还代表了企业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文化建设。较为超前的企业,能够将企业文化扩展到“以人为本”的育人层次,如海尔,不仅对人进行物质上的关怀,更立足培养员工“自我实现”的文化理念,从高层次上实现“以人为本”;也有个别企业能够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磨合,如海信集团,对于公司管理有两条重要纽带:其一是资本,其二便是文化。在肯定它们同时,也要看到即使是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应外部环境的价值体系,在企业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等很多方面,企业文化的作用还不够,而这些方面恰恰构成了企业文化建构中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即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对内它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同时它也是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五大特征:

(一)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二)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C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地位。

(三)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四)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五)融合文化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五、企业家在构建企业文化中的突出地位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往往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企业生死攸关;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形象的雕刻者和塑造者,“是任何企业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知道,文化是多元化的,因此评判企业文化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尤其不可能简单用“好”与“坏”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个人信仰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儒商”陈荣珍就是一个典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他将儒雅的人格引入了“荣事达”集团之中,使“荣事达”形成特有的“和商文化”。“荣事达”在他的带领下坚持“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1997年推出《企业竞争自律宣言》,1998年推出了《市场竞争道德谱》,1999年又首倡设立“中国企业公平音竞争日”这些行动的核心就是不仅要处理好“荣事达”与上游企业和经销商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行业企业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

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柳传志就十分重视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联想文化包括:讲贡献、讲效益的价值观;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共同理想;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求实进取、拼搏创业的公司精神;高技术企业的社会形象。尽管联想文化在企业战略中体现的力度还不够,但其全面性已经值得我国很多企业学习。类似像荣昌集团总裁倡导的荣昌“五自”企业文(自主、自律、自觉、自勉、自信),海尔张瑞敏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 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这些企业文化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以及代表着经济产业的网络公司,不仅在管理上直接吸取了国外优秀企业管理理念,而且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中标新立异,积累了发展的动力。如:搜狐——“足及生活每一天”、网易——“网聚人的力量”。

然而从整体上说,我国企业家中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还太少,有能力建设好企业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在比较成功的企业当中,在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磨合等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也就肩负着企业文化在落后的土地上重新构建的重任。

六、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就短期影响来说,它所造成的对员工士气的鼓舞作用会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常常看起来并不是很直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是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会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二者是一个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

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

(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是企业品牌的内涵。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者选择某个企业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该企业的文化,表示他对某种文化的认同。比如选择麦当劳就是选择一种美国式的开放、自由、快捷、轻松;购买索尼产品的人,认同的是一种日本式的精巧、创新;而喜欢奔驰的人所倾慕的则是德国式的严谨、精细、气派和古典。因此,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的标签。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通过研究发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顾客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二是员工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三是品牌影响度的高低和大小。而决定企业这三方面状况的正是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七、民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一)

要杜绝企业文化中的狭隘观念。企业文化固然成型于某一企业,但也要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前几年的保健品市场涌现了一些大型企业,但其中很少有能够站在民族和社会的高度来建构企业文化,很少有能够将企业文化与“全民健康”、“社会保健意识”等问题相连。这些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已经形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效率得到提高,但它们的企业文化是狭隘的,仅仅实现了企业文化有关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却远未实现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这样的企业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而长久的美好形象。

(二)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

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制度运行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本身是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心理、态度、行为方式正是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合实际的。(三)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研究市场、研究顾客,迎合顾客的心理,实现产品的本地化

取之于本地,用之于本地,才能得到当地顾客的认同,更深一层地融入本地,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这一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员工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者,企业产品要做到真正本地化,人才的本地化应首当其冲。公司文化的当地化包括建立清晰的公司目标和招聘规范,建立培训和整合体系,提供公司内部支持。

(四)塑造企业文化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位”准确,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

我国的企业一直有着学习楷模的好传统。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学习国外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学习应该注意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企业的精华,只是学习到表现的华丽用语。

不仅仅是模仿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国内企业也是互相模仿。所以也就出现了我国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拥有一样的词汇:“团结、求实、创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塑造企业文化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行业特征、企业家特质、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追求独特模式、长期形成等。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要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五)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才兼容环境

营造人才兼容环境,可以规避风险,激活竞争,创造效益。反之,人才兼容环境的缺失,会造成人为的厚此薄彼,影响企业协调,从而危及全局。就拿联想集团来说吧,联想让产品开发者上主席台介绍产品,担任形象代表。给每个员工都压上略重于现有能力的担子,并经常性地变换工种,让最好的工人来搞技术,让最差的技术人员去当车间工人,打破界限,能上能下,使每一个员工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现人尽其才。

(六)提高绩效与培养人才

重视人力资源,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公司的报酬决策有三个要点:

1、重视职工需要安全感和职业保障的心理需求;

2、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鼓励性;

3、对特别值得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公司要建立一个自下而上了解职工工作情况,并结合职工工作性质、职位、工作经验等合理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这个系统用以衡量职工的工作绩效,然后据此给予适当报酬。公司不但注重物质鼓励、还要注重精神鼓励手段。(七)企业文化要注意在延续中整合和发展。

延续指的是企业文化在企业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企业形象不稳定对企业造成的伤害;整合指的是企业文化要随变化着的社会环境、文化气息、企业制度而变化;发展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不断充实,追赶甚至领跑于社会文化。在这一个过程的三个特征中。要坚决杜绝企业文化的内部冲突。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形成好的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的企业同样要跟上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竞争中取胜。参考文献:

(1)罗艾华、李刚 人民网()观点专题

(2)吴越华《经济学家》

6.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六

浅谈新时期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新的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构筑现代文明中,不断地树立与时俱进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继续深入地加以挖掘和物化的实践过程。企业文化主要由企业的容貌、设施环境、文体场所等构成的表层文化,即企业的形象文化;由各项规章制度、服务

礼仪和人际交流方式等构成的中间层,即企业的物质文化;由企业及员工形成的价值观念构成的核心层,即企业的精神文化等三个方面组成。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的历史时期,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

有句话说得好:“企业因‘人’而‘业’兴,无‘人’而‘业’止”,但在知识经济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的智力确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的源泉,尤其在现阶段和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已集中表现为企业与企业、同行业与同行业间对人才的竞争。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有前途,国家才能富强。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搞好现代企业文化的灵魂,而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人又是企业文化核心的精神和观念的载体。显然,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与坏与这个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加强对企业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仰等教育以及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就必须要树立起一种理念。我们不难看到,凡是能够做强、做大而且能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企业宗旨和企业的行为准则,比如我们天祝电力的企业精神就是:“立足藏乡、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追求卓越”,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人民电业为人民”,我们的服务观是“只要你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近几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通过省级“安全生产达标和文明生产达标”等等,但这还不够足以说明我们就能够最终得到落实和实现,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否有团结一致、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要看每个员工有着怎样的文化素质和对企业文化有着怎样的信仰和观念,要看我们在实现奋斗目标的具体工作中应该怎样去想、去做,而进入世界500强的世界名牌企业——海尔集团,他在创业时就提出自己的市场观是创造市场;销售观是先卖信誉,后买产品;服务观是用户永远是对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企业目标是创造世界名牌,进入世界500强等等。从海尔集团成功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与坏是企业完成某一阶段既定目标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当然这一切的成就也离不开物质的激励。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头脑里、口头上、文字上、屏幕上、宣传上,重要的是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而是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设计和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要求并能真正付诸实施的具体方案和远景规划进行长期培育和深层次的挖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先进经验,反复进行检验锤炼,最终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并升华为精神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为未来导入CI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某取更大利益的根本保证,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

7.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七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多达4000万家, 占企业总数的99%, 贡献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 已成为我国一个最大的企业群体, 但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对薄弱, 尤其是会计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体现在:一是物资文化方面比较贫乏。表现为会计工作环境差, 工资收入低, 学习培训机会少,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高端人才极度匮乏;二是精神文化方面相对薄弱。表现为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和职业情感, 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三是制度文化方面缺失。表现为少数会计人员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 原则性不强, 会计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以上这些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 研究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中小企业会计文化的必要性

1. 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会计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导向、凝聚功能, 在企业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优秀的会计文化, 能够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以会计价值观、会计职业操守、会计责任感等来激励、引导会计行为, 从而优质高效地实现会计目标。

2. 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会计文化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激励、约束功能, 通过会计文化的建设, 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端正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会计人员廉洁奉公、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情操;能够培养会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够使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 带头遵纪守法, 不做假账, 从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 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 实施现代企业形象管理, 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 而会计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 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 这对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 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 其次是经营产品和资金, 但最终经营的是文化, 企业文化的管理是跟会计和会计文化相连的。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具有相关性, 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能够产生激励效果, 能使会计人员对公司更有责任心,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忠诚和服务于企业, 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1. 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营造良好会计文化环境的重要保证。目前, 只有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特别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知识,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 促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不敢做假账, 为社会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用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 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

2. 加大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打造健康的企业会计文化。

会计职业道德的涵括忠于职守、坚持准则、诚信为本、廉洁自律等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 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和培训, 把会计人员打造成道德品质高尚、业务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 使会计人员能用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地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荣誉感。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全面提升会计队伍的管理水平, 促进会计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构建科学、和谐、健康的现代企业会计文化。

3. 努力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形成丰富的会计文化内涵。

建设一支专业知识强、业务技能专同时又符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要求的会计人员队伍, 是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内在要求。作为企业会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多寡和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和要求, 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管理文化的实施, 最终影响到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在积极开展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活动中, 要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使会计人员在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得到提升, 通过塑造高素质综合性的会计人才, 建设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

4. 积极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的会计文化, 丰富中小企业会计文化成果。

会计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发展的文化, 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会计文化中的精华, 吸收科学的部分, 剔除糟粕;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形成我国中小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会计文化。

8.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八

关键词:企业变革;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更是重要。民航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现代民航企业正处于改革阶段,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一、西部机场集团企业文化

西部机场集团是西部空港发展的产物,其宗旨是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注重改革创新,强化安全机制,严格管理标准,业务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在评价管理人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其工作能力,更关注他们的想法,也十分重视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采用集团化管理,提倡宏观控制,提倡独立运行,重视自我发展;在机场建设管理上,提倡节约能源,始终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确保流程合理,采用各种措施强化企业功能;在安全管理上,认为安全是机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任何与安全有关的工作都不能懈怠,并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具有规律性的,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规律才能实现安全,此外,还加强了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了安全性的考虑。同时西部机场集团还将做好服务工作纳入企业文化,认为只有满足旅客等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的企业文化才能受到重视,才能拓展空间,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带有一定的企业精神与发展理念,是受到企业所有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来说,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它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格局设计;其次为精神层面,涵盖了企业发展各个规章制度、服务规划与企业核心精神等。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能够影响企业变革的各个部分[1]。企业变革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企业成功。西部机场集团是民航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发展,企业进行了变革,西部机场集团与其他企业一样,在变革中一些员工的思想出现了动摇,但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西部机场集团在变革中并没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员工依然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企业变革也取得了成功。

第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认可企业产品才会购买,但企业产品总体质量如何也与企业文化有一定关系。如海尔企业原本是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但由于该企业文化良好,注重速度制胜,所有海尔人坚信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积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为消费者制作优质产品,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海尔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国际大型企业[2]。在企业变革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企业动力,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转型成功,这点是值得西部机场集团借鉴的。

第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变革中存在很多变数,有利变数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反之则会制约企业发展,这就需要在确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组建一支高素质团队,共同研究企业文化设定,且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西部机场集团是大型企业,拥有大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文化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应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意识中,让员工将企业文化熟记心间。企业也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由于西部机场集团属于服务业,所以,应要求员工始终将服务放在首位,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培训中多应用现实案例,提高社会对集团服务的认可度[3]。在实际培训中,可以将空姐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饭的视频应用进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增强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全体员工的力量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不仅企业变革可以顺利完成,企业发展动力也将明显增强。

第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企业变革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如果企业人心不齐,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企业变革必然失败,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变革也会顺利推进,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西部机场集团刚刚变革完成,还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导,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并取得变革成功。因此,应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变革中的作用。

三、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进步,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做出变革,但由于变革变数较多,容易出现失误,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引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变革成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强企业变革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许齐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有自身特色——从湖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254+256.

[2]李岩.浅谈企业管理体系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87-88.

9.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九

当今时代,企业要想发展,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毕竟时代在变,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了,可以说,企业真正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那么,既然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是如此的重要,企业该如何做品牌推广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阅读相关的品牌推广书籍是一种学习推广的好方法,本期品牌联播与各位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好的品牌推广书籍吧!

品牌联播是一家专门从事为企业量身打造品牌建设和推广的营销机构,致力于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得企业的营销价值最大化。创建于2003年,目前以服务过众多企业,并且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

《疯狂的站长,温世豪 》此书作者是“橡树摄影网”创始人“豪哥,此人做网站推广思路与经验很值得借鉴我等借鉴,特别是面对网站发展到一定流量时,如何打造网站品牌,如何寻找网站赢利模式这些目前草根站长最头疼的问题他都遭遇过,他的解决方法也颇为独特,值得大家学习——不是说他理论有多高深,不是说他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就用,而是他的一切思路、网站运作模式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

《实战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经典案例战术解析,张书乐,本书的特点是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高深理论阐述,而是以案例说话,从实践中总结出网络营销推广的主要模式和推广技巧。从网络推广的策划创意流程开始,网络新闻推广、论坛口碑营销、知名博客锤炼法则、搜索《引擎优化攻略》(突出网店)、网络广告影响扩张、电子邮件杂志化推广、网络视频视觉冲击创作,以及网络危机公关反击方略。很值得一读。

《SEO实战密码》——60天网站流量提高20倍,咎辉 做网络推广嘛,SEO多少都是要懂点的,多的就不说了,好评如潮,大家去看书吧!

看见自己在网络营销推广中的不足,希望读书学习是好事,因为起码认识到了自己需要提高,但要注意的是,网络推广讲的是实践,学以致用最重要,不但要学以致用,更高的境界是,学习这些高手们是如何从纷乱的实践表象中总结、归纳经验并用于今后网络推广实践的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习到他们的方法,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善于从自己日常网络营销推广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与利再战,就是最高的学习者了。网络行业流行一句话——“剩者为王”,这也是网络营销推广者必须要牢记的,其实更重要的是那种面对各种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和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的执行力和韧性——相比之下,方法、技巧都是容易学的,熟能生巧,“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虽然大家都懂,但实际上才是最难做到的。

现在执行力已经成为大家无人不知的热词,但目前谈执行力往往更偏重于企业管理,而在企业管理中谈到执行力也往往仅强调执行力”高效迅捷“的这一方面,往往忽略了执行力的另一方面——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在平淡中坚持、平稳发展,这正是每一个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执行力最难推行的地方。

10.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叫“苛政猛于虎”。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兴替,其实都与不良的政治有关。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廉政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把好廉政问题,是国家发展,企业长远的不二途径。那么什么是廉政文化呢?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

这是官方的解释,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清廉同样重要,四年半的**路,见证了公司内部种种腐败事件,在见证了这些事件的同时,自己对廉政建设的认识也有了改变,起初,我认为反腐倡廉只存在于国家事业单位,因为他们占据着社会上一些权利资源,如果抵不住各种诱惑,那腐败事件必定发生,而且定会愈演愈烈。从我经过了新员工总部培训,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后,我认识到,我们营业员也掌握着很多权利资源,厂家的赠品,厂家的政策,公司的公共财产,公司的有价值信息,这些都是营业员的权利资源,也是腐败资源。但我深知,没有公司,就没有我赚钱以及成长的平台,我严格律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终于当上了部门经理。当我当上了部门经理后,我拥有了更多的权利资源,这点不必多说。**公司有规定,不能收员工的礼,收厂家的礼要上交,这些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廉政建设。这些规定,这些管理制度是只有**有的,别人眼中看似简单的小事,顺理成章的小事,在**是明令禁止的。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非常认同**的企业文化,只有廉政建设做好,才会更有效的工作,没有“礼尚往来”工作起来才“无欲则刚”。对于**的管理制度我也是非常赞同,可以说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功与过**都会记得,绝不会因为功高而对高级犯错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做全都是按照管理手册执行,多少犯错者犯的错与受到的惩罚都在情理让让人可惜,但制度就是制度,谁触犯了都不能宽恕。

11.浅谈企业信息化下内控制度的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使其资产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并且确保信息的完整与正确,同时促进组织的经营管理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控制组织的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方法。

在当今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较多地依赖于企业信息化作用的发挥,灵活应用企业信息化,发挥其优越性,对内部控制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中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得企业中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或体系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各类现代化技术的设计水平与应用实践效能实现了快速的提升,在给各类企业的发展实践带来较大优势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及科学设置营造了更具挑战性且复杂的发展环境。长期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比较狭窄,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仅针对会计部门,现有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无多少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中各具优势的信息化技术的科学运用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更广泛,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时,往往会全盘套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未就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内部控制环境做深入的全面调研,不能对内部控制任务与岗位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离或随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最终使得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导致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同时也必然会令信息化下企业承担与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

从另一层面来看,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产生的具有强大功能的工具,不仅为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中提供了合理的引导,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水平。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在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虽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尚提出权威性很高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

此外,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内部控制标准,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的特点,编制出适合于企业内部的综合、简捷、有效、明确的各层级的内部控制策略,并进而与业务流程相辅相成,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但是,不同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以及重视程度不同,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很多误解,使得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四、完善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在信息产业发达的今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企业内部工作上的错误、失误以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营运的安全性,对促进依法治企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和落实到位,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的规范运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1.建立安全管理控制制度。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因此,管理方式和对象的改变,也给内部控制下的制度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安全保密制度。制定口令或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以及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方面应遵循的制度。

(2)操作规程。应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程来控制操作程式,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式和注意事项,防止操作错误发生。

2.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组织降低其所承受的风险。在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和数据的共享性极大地扩展了内部控制的内容,而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企业除了要建立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外,还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如建立一套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政策和制度;定期对系统安全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等。

3.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信息系统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对象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系统、技术、数据和相关人员等。信息化环境使内部控制系统具有了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程序化使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对信息的依赖性,同时还增加了由于差错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而反复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系统更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监督机制以保障其正确、有效地运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4.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由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审核评价活动。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局限性会日益突出。建立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五、总结

信息化环境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所共处的环境,完善的信息化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降低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落实内部控制各项控制措施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变,在了解自身管理水平、管理基础、所处行业特点等基础上,结合自身状况及法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孙莉(1984—),女,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

12.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十二

关键词:企业档案,兼职团队,建设

一、企业档案引入团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有限,要完成大量的档案基础工作必须借助兼职团队的力量。

目前,基层单位专职档案人员一般在2-3人,主要分成文书档案、建设项目档案两大部分。其他门类的档案在不同的基层单位有不同的分工,有的由文书档案员兼管,有的由科技档案员兼管。要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如此高的管理标准,必须借助档案团队的力量,建立起“专职人员带兼职人员团队作业”的工作模式。

(二)新兴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其数量及增加速度从客观上提出了引入兼职团队管理的需求。

目前,各类档案数量大幅度上升,档案资源的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合同、客户档案实现从无到有;工程档案的规模急速扩大;声像、实物档案库藏渐丰。各基层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对重点业务档案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新兴业务档案的管理成为现今档案管理的“重头戏”:如企业的客户档案、物资管理单位的合同档案、生产企业的设计图纸等。如何加大力度推动新兴档案类目的规范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为档案管理引入团队协作模式提出了客观需求。

(三)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档案专业和公司业务双重知识,建立兼职团队管理有利于丰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目前,档案管理已经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连。档案整理者既要具备的档案知识,又要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专职档案员的知识结构及工作背景较为单一,业务部门人员在本专业领域知识丰富。结合专职档案员的档案知识和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组成档案团队协同作业,有利于丰富档案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档案管理与公司业务流的有机结合。

二、基层单位兼职档案管理团队的特点

(一)人员的流动性。

兼职档案队伍一般由除档案主管部门外的其他部门指定人员组成。兼职档案员由于岗位职责变动、工作调整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

(二)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

兼职档案队伍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和活动时间,整理工作受兼职人员自身工作的影响极大。而因为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兼职档案团队缺少交流、沟通和分享,不利于信息的交换和工作的促进。

(三)组织架构的专业管理性。

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责任心及其所在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兼职档案团队的管理、考核力度相对较弱。

三、对基层兼职档案管理团队建设的思考

(一)兼职档案团队应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合理分工。

组织架构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因此,我们需要为兼职档案团队设置稳定的组织机构,合理划分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分工。由于兼职档案员分散在各业务或职能部门,确定其在档案业务网络内的职责时,应通过广泛的讨论,获得兼职网络成员的认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兼职档案机构运转较为顺畅时,应以显性的固化方式(如制定兼职档案员职责、兼职档案网络工作流程)巩固兼职档案队伍的工作形式。需要提出的是,虽然档案管理部门在兼职档案管理队伍的组建中没有人事自主权,但是仍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以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选拔适当的人进入兼职档案网络,做到因“才”制宜,量体裁衣。

(二)兼职档案团队应有自身的团队文化。

兼职档案团队要有团队文化。档案工作琐碎、平凡,在企业中属于提供支持的“绿叶工作”,要从文化塑造的角度推动团队的成长。档案部门及专职档案员应对兼职团队采取科学、有效、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努力为兼职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工作实现价值。

(三)创建兼职团队的实践和尝试。

几年我们尝试聘请在校大学生组成兼职的资料整理团队,由专职档案员、业务部门兼职档案员、实习生形成三个层次的档案协作团队。我们明确了团队的分工,把整理工作划分为若干步骤,为工作小组每个成员分派了任务,制定了工作进度,确保临时队伍明确目标,工作高效。档案人员在项目组中要充分做好计划、控制、指导、反馈、协调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组迅速运转起来。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为项目组划出了专用的工作区,对实习生进行了严格的考勤制度,档案员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业务部门和实习生的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通报,召开协调会解决问题。我们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努力形成快乐、自律、高效的团队文化。通过我们的努力,兼职档案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合同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兼职档案人员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黑龙江档案.2011年5期.

13.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十三

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

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

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

”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

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

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同样,好的机制能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使坏者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

坏机制的典型是“补偿性反馈”。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西绪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受惩罚。

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

每当他自以为已经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

这样西绪福斯必须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

对这个故事加以引申,我们可以发现,西绪福斯把这个石头搬得越高,石头就会掉得越低,他就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补偿性反馈”。

这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建立良性机制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也在研究制度、制定制度,但常常由于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使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背景中考察就会发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还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系统,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

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执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干部纪律工作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制度来加以约束。

作为一个整体,全局的各项制度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如果各部门的制度互相不能够协调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应当将各个部门制定的内容相似的制度进行统一设置。

四、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

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

如果一项制度的出台得到了全体组织成员的支持,这样的制度肯定不能出台,因为这样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间接地牺牲了组织结构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对,

这样的制度也不能强制推行,因为不仅法不治众,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组织结构不同利益群体的失衡,这和组织成员都赞成所产生的问题是一致的。

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对,有一部分人赞成。

好的制度,肯定是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并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才能出台。

因此,制度应该尽可能全面,同时组织中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细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

如果制度与制度之间矛盾交叉,更会导致有关部分无法执行,该制度效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整个组织制度效用的减弱。

制定制度与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可采取干部职工论证、横向交流论证、研讨论证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被大多数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励机制。

14.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十四

作者:辛雅娟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5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详细阐述,对怎样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做出了分析,解释了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nalyzes how to regulate th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behavior of enterprises,how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关键词: 内控制度建设;财务会计行为;重要性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financial accounting behavior;importance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172-020 引言

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就是经济基础,想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企业拥有一个健康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所以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对规范财务会计的行为就更加重要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仅仅关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更是实现企业自身协调发展的关键。1 如何快速高效地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

1.1 内控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企业想要正常运转,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与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大、中、小企业都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内控管理制度,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比如,企业的内控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不少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对于内控的真正含义并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甚至并不重视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而过分重视外部的经营与企业效益。另外,现存的内控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多数企业负责建立内控管理篇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山大学许家瑞副校长在全校财务人员暑期培训

班的讲话

2005年7月11日

暑期培训班期间,财务处的同志已经就有关问题做了专题发言,我也看了此次培训的材料,非常实用。为了搞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许多心血,借此机会,我要谢谢大家多年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所做的努力。

财务工作是一项“挨骂”的工作,这点我也很有体会。对这种状况我能够理解。因为学校的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经费的支持。从我们学校整体财务状况来看,虽然不能说很差,但资金并不充裕。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都表现为对资金的需求,在资金不充裕,而投入需求相对旺盛的情况下,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挨挨骂是在所难免的,希望大家能理解。这里我再次感谢在座各位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责任重大

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很大。现在学校财务的盘子大,责任也大了。什么是盘子大了呢?目前有的大学一年的预算总收入已相当于西部有些不发达省份的省级财政收入。广东省虽然整体发展比较好,但是年财政收入在20个亿左右的市也还是不少的。而我们学校这几年每年的预算收入也差不多相当于有些市的财政收入了,所以我们的盘子也是很大的。作为协助校长分管财务的领导,我深感责任非常重大。财务处的同志以及在座的同志们实际上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如何把钱用好,如何保证不出问题,如何落实资金的安全,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而不造成浪费,这些问题都要做好确实非常的困难。

另一方面,现在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附属医院的年营业总收入在不断增加,各类学生达五万多,教工有一万多,有四个校区,校区总面积接近一万亩,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医院)大约有180多万平方米,是个非常大的摊子。这么大的摊子所有的经费进出和使用,以及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都落在各位肩上,大家确实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现在社会上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好像都不高。我想大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都可以经常看到这类的负面报道。以前,每年开“两会”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反映或提出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太少的意见或提案。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这两年反映的却都是关于高校乱收费、高校腐败、投入不公平以及各种丑闻等等。有些报道的确存在着偏颇之处或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但这类报道实际上已造成高校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比如说,外界普遍认为现在高校很有钱了,造成高校在向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争取经费时就遇到了困难。而事实上,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政府给高校的生均教育投入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了,高校自筹经费平衡开支的压力更大了。

生存环境的恶化给高校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果我们自己还在经费使用方面不注意,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浪费,不进行合理的经费使用控制,甚至出现腐败问题,就会提供新的“舆论资料”,加剧恶性循环。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全体财务人员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毕竟我们使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和消耗最终都是要公款买单的(如果是个人的消费,我相信极少会造成浪费的),而所有的开支及报销最后都要经在座各位的手,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国家及学校的有关制度把好关。所谓的责任重大不是只针对负责某个方面的同志,而是针对在座的各位。对我们学校领导来讲,责任首先就是保证学校财务整体的正常运作,确保不会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不出现大的违反国家财经制度的问题;对财务处来讲,就是要组织好全校的财务工作,使学校的财务工作运行顺畅;对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财务人员来说,就是要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财经制度把好基础关。

这些年大家付出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同志经常加班加点,假期里也得不到休息,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各方面也都在逐步地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这次培训发给大家的三本书是国家及学校有关财务制度的汇编。财务制度建设是财务处上半年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重点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我认为加强制度建设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制度建设是形势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合同的签订到最后的核算及结算,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有制度来保证。这三本书非常好,涉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基层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了帮助。

完善制度建设也是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学校的校区多、人员多、经费总量大,涉及到经费使用的人员非常多,除了各个部门及院系领导外,还有很多教师也在审批和使用经费。现在一项科研经费可能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少的也有几万、几十万,而这些经费的审批人就是该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学校每天都会有上千人在行使审批和使用经费的职权。我们不能保证每个经费项目的审批人都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财务规定及开支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要用制度来保证经费审批和使用的规范性。但是,光有制度也还是不行的,还要让大家了解制度,这就需要加强信息的沟通,要让广大的教工了解财务制度,关于这方面我后面还会讲到。

2、制度建设是管理的需要

我认为现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例如,香港特首、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的更迭(日本曾经有段时间差不多一年换一个首相)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国家行政机器的运转,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一般不会因为主要领导人的更换而出现混乱,这是因为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

具体到我们财务管理,制度化的管理应该是最重要的。现在学校很多经费项目都要经我审批,但是我很难保证每天从早上八点至下午六点都始终保持同样的清醒理智的状态,假如我们的经费以及经济合同等的审批的正确与否,都主要依靠某个人的智慧高低和精神状态的好坏,这是非常危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制度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我不是学财务的,对财务管理的制度未必能够全部知晓,如这三本财务制度汇编中的很多规定和条例我也不一定都很清楚。假如有一个经费申请报告我批了,而结果可能会出现违反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条例或规定的情况,我又未必了解,问题可能就会出现。所以我经常对财务处的同志讲,在落实我已经审批的报告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因为你们比我更专业,更清楚相关的规定,如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要及时向我反映。这样做能够起到协助领导加强管理的作用。我一再向财务处的同志强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经费审批报告一定要退回,绝对不能因为是哪个领导审批过了就无条件执行。这绝非挑战领导的权威,不严格执行制度出了问题而不及时提醒,其实是害了领导,因为他审批签名后是要承担责任的。

在座的各级财务人员同样也要坚持严格依照制度办事,为财务制度的执行把好关。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因为是某个领导审批签名了就无条件执行,甚至做假,如果出现违反财务规定的事情要及时向领导反映。当然,反映问题时需要有些艺术性,做得更有技巧一些。

3、资金安全需要完善制度建设

现在关于资金安全的问题,形势很严峻。前些天,媒体上报道的一件事情令我们非常紧

张:山西省发生某银行内部的人互相勾结,伪造存款单位的支票和印鉴,把资金从储户的账户上直接划走,金额总计有十几个亿。黄校长看到这篇报道后立即找我商讨防范的措施。以前,发生的问题一般是内(银行)外(储户)勾结,而现在银行内部的人就可以直接把资金从账户上划走,而储户却毫不知情,真是防不胜防了!我赶紧找李处长商议此事如何防范。现在资金安全的责任实在是越来越大。解决资金安全问题也首先要完善制度。

目前,学校在周转的资金规模每年都有很大数额。如何使这些运转资金处在安全的状况下,财务人员的责任很大。财务处为此特别向学校常委会提出成立稽查科的申请。我想稽查科的工作包含很多方面,但资金安全应该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已经在多个会议上再三强调学校资金安全的问题。张保庆副部长在北京开会时说:“据我看,有些学校在搞什么资金运作,想把钱变得更大,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平。” 他说,各个高校应该首先把拿到手的钱管好,然后再考虑其它方面。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以我们目前的资金规模去搞资本市场运作,未必能有什么大收益,但一旦运作失误,亏损的钱肯定会远远超过赚取的钱。张副部长还举了个例子:某高校与深圳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一个亿的委托理财合同,结果那家公司倒闭,人员都找不到了,一个亿也不见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学校目前还是不宜搞资本市场运作,重点还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重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在财务管理已经从手工记账进入到计算机处理的时代,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新技术手段有其便利的方面,但也必然存在一些弊端,比 如监管和信息安全等。所以,我们的制度建设如何跟随技术手段的更新同步进行,是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

(二)如何保证制度的执行

有了制度以后,怎么能保证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这是我想讲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加强信息沟通的问题。因为我发现,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产生的许多矛盾,其实都与关于制度的信息沟通不够有关。

那么如何让老师们较容易地获得这些财务制度规定,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恐怕不是印出这三本制度汇编的书就能解决的。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志可能非常清楚这些规定,但是对于大部分专注于教学科研的教师来说,他们没有动力或者欲望去捧着这些制度汇编的书来学习和了解各项财务制度。怎么能更方便地、更有针对性地让老师们了解他们应该理解的财务规定,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希望大家动脑筋研究一下如何加强信息沟通的问题,以减少矛盾,提高效率,使制度的执行更加顺畅。

(三)制度建设要注意部门间的协调

我发现学校有些事情会在不同部门之间“踢皮球”,一件事情推来转去,需要协调很多部门,耗费了很长时间。在很多师生的座谈会上,都对这种情况有反映,说我们的效率不高。现在老师们反映机关的同志很少给他们“脸色看”了,但是,如果笑容满面却不能解决问题,大家还是会有意见的。我负责主管几个部门,也有体会,有时发现部门之间对于其它部门的相关制度了解不够,缺乏协调。在前次学校常委会上,大家也提到这类问题,李书记讲学校党委今年下半年主要要抓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很有必要。

部门协调的问题看起来是小事,而且有些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不太看重协调,甚至还有

类似“你是处长,我也是处长,为什么我要和你协调或者为什么我要听你的协调呢”这样的潜在观念。对于部门协调的问题,学校今后一定要做些工作,予以解决。虽然以前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感觉还很不够。

(四)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完善

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花费很多精力把制度制定出来,就要有章循章,遵守制度,不要随意地去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形势在发展,学校的事业在发展,很多制度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对制度不要太随意或者太轻易地就进行修改。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也是我们在进行制度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出现制度制定不到三个月,就发现已不适应现实情况需要修改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调研论证,要处理好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之间的关系。

三、努力提高我校财务管理水平

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的管理水平不高。其实根据我对一些兄弟院校的了解,我们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不低,且具有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提高”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永恒的命题。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中山大学这样一所致力于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学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不断提高财务队伍的素质

制度建设只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财务队伍素质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队伍素质的提高最根本还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个人的业务素质及思想素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几年学校财务队伍的素质是越来越高,但是还需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

2、加强交流。提高素质除了学习及培训外,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交流。要加强交流,可以是院系之间的交流、院系与财务处的交流或者医院之间的交流。我们要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创造交流的平台。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别人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大家知道,很多老师经常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会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交流获得提高,这也是我们鼓励学术交流的原因。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交流的途径及平台,对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3、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手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前要求大家掌握计算机技术,现在要求大家学习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应用手段,下来可能就是无线网的技术。财务管理如何依托新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整体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这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对于计算机技

术的原理我们不一定需要很清楚,但是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术手段。我们今后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要认真研究财务电算化如何跟上新技术手段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人员包括财务处至少承担了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的责任是为学校的发展,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召开过多次座谈会,听取院系老师们的意见。他们对机关和财务部门服务的态度都是肯定的,反映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有笑容,很少发生对咨询爱理不理的情况等。但我们能否把工作做好,不能仅仅满足于有笑容,还要看服务是否到位,效率是否够高。还有一个方面的责任就是管理功能。往往处理好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我对管理的理解就是要对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基本准确的了解和判断,清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该做的要做到什么程度,不该做的要如何处理好可能存在或出现的矛盾。这样的理解肯定不是管理的全部内涵,但应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管理和服务具有天生的冲突性。有些做法从管理上来讲是不允许的,但如果被服务的对象认为是可以的,就会出现矛盾,就会认为没有被服务好。结果是管理人员要么坚持,要么妥协,这又可能出现新的矛盾。管理的内涵与服务的内涵显然是不一致的。现在社会上提倡服务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服务员的要求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它的宗旨就是好态度和顺从,一团和气,和能生财,并没有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为什么不设法做到人家用不着“打你骂你”呢。

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需要大家认真去体会和考虑。我想我们所努力的目标是否可以定为:所提供的服务或者管理能恰到好处。如果确实出现个别人违反了财务规定还要对我们的同志使用恶意的语言或者手段,我认为我们的同志不一定就只能顺从,而是要坚持原则。但大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如果能够做得更艺术一些,就有可能化解矛盾。我们在座的同志每天都或多或少地要面对师生,不排除会碰到极个别很不讲理而又自认为很有理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该如何把握和处理呢?

另外,财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宏观性质。我们每年做预算时必然会与有些部门的期望值造成冲突,我们既要做好预算管理又要处理好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个不好处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对我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我在这里也提不出什么良策,但有一句话“理解万岁”,出现矛盾时大家多将心比心,换位思维,也许对策就在其中。

2、规章制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召开的一些座谈会上,老师们反映最多的就是行政办事效率比较低,处理事情的速度比较慢。对于这些意见,我们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在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会议上呼吁,院系的老师要体谅机关行政管理人员的难处。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要理解老师们。我调查分析过造成这些意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规定所造成,但我们又不能没有规定。例如,现在有不少关于招投标进度太慢的投诉。国家的招投标法对招投标的过程及相关的期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管理部门已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整,缩短了时间。但是,我们有些老师还是不满意,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加快办理的诉求。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很方便地了解到国家和学校的招投标规定,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时间,就不会出现上述矛盾。因为我相信,除了个别很特殊的情况如“非典”外,很少会有今天想到要订仪器,下个星期或下个月不到位就要出大问题的。出篇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完善会计管理体系。国家发布的会计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虽然在制定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地区、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和特点,以适应各方面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各企业必须根据各自条件重视和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和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通常认为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会计法律,即《会计法》;第二层次为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总会计师条例》等;第三层次为会计规章,比如各行业制定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等;第四层次是企业根据会计法规、制度要求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2、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面临众多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有力挑战。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和难题。这一经济现象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从集团公司近几年对各基层单位的审计情况 看,每年都能从审计工作中发现这样那样的违纪现象,有些单位的违纪金额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4、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各项会计改革措施的逐步展开,对会计快捷、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的余姚日益迫切,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势在必行。而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则完全有赖于一套完整,便于操作的程序,有赖于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则操作。

15.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篇十五

1 企业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信息对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意义非同一般。及时、准确、充分和系统的有效信息, 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否则, 企业管理者将无法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预测、判断和决策, 无法针对各种内外变化进行及时、积极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 无法有效正常运营, 在管理上会变得被动和盲目。同样, 没有成功、系统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总结都将不能有效进行, 企业将不能成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 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有效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2 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 应从企业的切身实际和需要出发, 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 以企业管理服务为根本,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以能否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作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不可能一劳永逸, 需要不断的根据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滞后, 更不能冒进, 而应切实坚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企业应该明确, 无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固然不对, 但信息硬件设施如何超前和热卖, 只要不是企业急迫需要, 或者虽然需要, 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小于企业的成本投入, 不能带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的系统和软件, 就不应该选购。

(3)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一套软件和系统的上线对企业而言并不代表什么, 而软件和系统带来的企业运作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和竞争力的提高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一方面, 相关硬件设施完善后, 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 需要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企业都需要对其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进行变革和跟进。

(4)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规划, 但不可能超前建设。有关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划涉及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 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 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 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市场和企业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提前将未来需要的系统都建设好。近期规划最好是紧密结合实际, 企业运作中需要对那一部分的功能加强时, 再选择哪一块系统或软件。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必须抓住主要目标和要求, 根据20/80原则, 抓住企业20%的关键目标和需求, 就可以解决企业在某个阶段内80%的问题。

(5) 坚持投入前调研和投入后有效评估的原则。一方面, 为避免信息化的盲目性,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前应展开调研, 专门针对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或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思考, 掌握当前市场上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定位自己管理水平, 找出最佳结合点, 从而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是否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是否物有所值, 是否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需要企业独立的机构对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评估。其实这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2.2 企业信息化的要素构建

企业信息化的第一个任务是企业信息配套硬件的建设, 即有关配套硬件要素的构建、更新和完善。

(1) 一支本企业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 又懂管理, 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 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 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 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2) 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 设置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机构, 充分明确企业上下、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权和协调办法, 作到信息管理运转的顺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改进的过程, 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 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 分析需求, 明确目标, 细心听取多方意见, 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 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据有关方面调研, 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 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 因此,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 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 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 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 使资金落实到位,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 (EII) , 是指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 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满足计算机、网络设施及配套软件、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设施及其安全要求。这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 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后这个基础环境才能建设好。

3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 是指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活动。其核心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开发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3.1 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振兴发展, 不但要从市场上收集各类信息为企业建设服务,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企业档案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为, 企业发展具有连续性, 档案作为潜在的有历史价值的信息, 开发及时, 应用得法, 会很快转化为生产力, 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系统、及时、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依据, 看不到档案在振兴企业中的这种巨大作用, 领导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这将会使企业建设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企业档案部门及其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 大力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 为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2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那么, 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包括对企业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监督、协助和控制, 以及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这一管理过程, 实际上是对企业文件档案这种显性信息的获取、积累、储存、保护、控制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对于积累和保存企业有价值的信息, 维护企业发展真实的历史面貌,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原来档案管理混乱, 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导致一些客户档案遗失, 公司因此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这是因为企业未能对其形成的知识实施保护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建议该企业迅速建立专门的档案或信息管理机构, 建立和完善档案或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并逐步建构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

3.3 积极开发企业档案的价值

企业档案中凝结着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的经验, 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现实和可靠的依据, 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和参考。但是, 档案中积累的知识如果不被管理者开发、不能有效地被运用, 那么, 其价值只能是潜在而非现实。因此, 如何实现档案价值、实现档案知识共享是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面对日益剧增的、动态的电子文件和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大量、及时的需求, 许多企业管理者发现, 忠诚的档案“保管员”并不能充分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目标, 档案管理者“必须停止扮演实体保管员的角色, 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运用档案中记载的知识服务企业各项管理, 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一些企业将过去的产品开发档案编辑成“学习型历史文献”, 从中发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发现成功与失败背后的逻辑, 并将其内在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创造活动, 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异常重要。企业管理的进步和提高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企业的外部环境在变, 企业的内部也在变, 企业管理的系统和软件也要随之改变, 企业只能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将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态过程, 需要不懈追求, 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3 (3) .

上一篇:请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驻村工作队简报65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