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

2024-12-17

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共4篇)

1.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 篇一

规范农村土地开发利用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前言:

土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要素,实现农村土地的规范开发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土地开发利用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工作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集约化,从自发无序到科学管理、固定渠道投资的跳跃式发展历程。最近,在九都镇金圭村村通过开座谈会听取村土地协管员对村土地使用情况的介绍,就如何落实农村用地审批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情况与村民代表、村企代表、被征地农民代表进行座谈,以及实地走访拆旧建新、被征地的农户、实地考察金圭村村茂峰果林场项目和新东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等形式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农村土地规范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九都镇村民(主要以金圭村村村民为主)、九都镇国土所

(二)调查方法

采用查阅相关文件、与群众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九都镇金圭村村的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金圭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九都镇政府驻地西北部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金圭,有金圭、山腰、蔡田、五彩、竹林兜、小宗等6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495户2036人。聚落分布在山美水库东西库边,略呈环形。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有耕地426亩,山地5407亩,农作物主种水稻、甘薯,果林有龙眼、排李、芒果。有九都金圭中心幼儿园、计生协会、老人协会。村水泥公路与梅九公路连接。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村里创办企业、开发重点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村民中也涌现出了一股拆旧建新的热朝,村里土地的开发利用量也逐年增加。所幸的是,经九都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帮助,金圭村村在较早时候就确立了依法集约用地的意识,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具体体现在:

(一)树立集约节约意识,确保农村土地科学利用。村级组织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管理办公室,由2名村委和6名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村内土地使用、管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督促村民建房、企业建厂、项目施工依法执行。办公室摆放各类土地便明服务册,接受村民群众各类问题咨询,做好法律宣传,让他们树立集约节约用地意识。

(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金圭村村“两委”,对该村的“特色产业主导型”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准确定位,确保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得到更合理利用,同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 村有着发展较为完善的林地经济。①以林改为契机,发展个私造林,林改以来全村造林面积达3千多亩,坚持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经济林,全村每年可从商品材中收入10多万元。②在娥鼻山脚下上开发占地200多亩的茂峰果林场示范基地,并专门对柑桔及龙眼进行经营管理,两类水果年产量共达24吨,创产值5多万元。③全村共有油茶面积400多亩,产值达6多万元。

(三)规划建设中心小区,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聘请相关有资质部门合理规划,将在与美星的交界处建成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住宅小区。并将建设占地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目前村多方筹措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征地工作。

(四)加强土地法律宣传,推动农村土地依法利用。为推动金圭村村土地的依法利用,近年来,我们国土资源局在该村开展了一系列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村依法用地和耕地保护意识的提高。诸如调研期间,在对农村危房、拆旧建新、乱占耕地等现场进行实地走访时,我们就根据群众举报,对下白灰2户农民违法占用农田建房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并依法予以了处理。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金圭村村在土地资源保护、推进新农村发展方面动了很多脑筋,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然有很多矛盾。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难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没有建立和健全用地预审制度。所谓用地预审就是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国家双控指标等用地条件。过去一段时期,虽然建立了用地预审制度,但未能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对相关机制作进一步完善,并与城建、规划、环保等部门进行很好配合协作,使工厂、村办企业私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协议,擅自征地、用地行为多次发生,这不仅严重违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造成村里土地大面积抛荒,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使农民集体上访事件急增,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缺乏统一的地面物补偿标准。由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当多的农民在集体土地上搭建临时管理用房,加上临时用房赔偿标准不一,给征地工作中的地上物补偿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力。

(三)缺乏耕地保护考评机制。在农村土地开发利用中,尽管金圭村村级组织已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土地方面法律咨询,但却未建立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特别是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管理职责的耕地保护工作没有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形成管理上的缺位。

(四)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情况依然存在。随着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入,建设占用耕地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我村属于典型的库区移民村,耕地极为稀少,人均不到0.15亩,便经常的出现了只要发生用地就会涉及基本农田的现象。

(五)农村土地执法难度依然存在。农村土地执法难度依然存在,表现在“三难”:一是调查难。主要在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时,有些村民不配合、不理睬,甚至设置障碍使调查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制止难。在制止违法村民用地行为时往往会遇到较大阻力;三是执行难。对非法占地行为实施没收或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处罚时,尽管申请了法院强制执行,并交了执行费,但真正执行到位的很少,降低了执法效果。

(六)有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比如对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和旧村改造过程中对原集体土地中的房屋征用,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使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给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征地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亟待相关配套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

三、思考和建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金圭村村新农村建设,我们认为应当按照“金圭村崛起,工作率先”和“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要求,探索符合金圭村村实际的保障科学发展的土地资源新机制,全力提高土地资源对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对此,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的组织评价考核机制。把人口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对乱批乱征 5 耕地、滥开滥采、纵容破坏资源环境行为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依照纪律和法律追究。

(二)用好关于规模化种植用地、现代设施农业用地的政策。对上级部门已做出明文规定的发展高效农业,规模种植用地,我们可以用足用好政策,把握好尺度,只要不占用基本农田,不破坏耕作层,不对土地进行固化,可以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同时注意处理好项目实施者、村组、农户等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做好批而未用土地调整盘活的文章。过去,曾有部分已经进行农用地转用的土地,因农村建设规划的调整、项目实施变化等原因,造成土地无法使用,出现土地撂荒、指标浪费的情况。对此,省厅采取政策对这些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调整盘活,使撂荒的土地恢复了耕种,急需开工的项目有了土地,这样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发展,很受我们地方的欢迎。为此,为落实科学发展,创新土地供应机制,建议继续实施调整盘活批而未用土地政策。凡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除本审批以外的经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土地,确属没有使用的,都可以进行调整盘活。这样既能确保耕地得到保护,又能弥补用地指标的不足,符合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总体要求。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九都实际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加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的信息系统 建设,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土地开发整理的科技含量。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健全专门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快有关配套文件的出台。主要是规范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引导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建议对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法规及时进行修改或出台配套文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2.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 篇二

关键词:土地规划;生态建设;关系;协调

一、研究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意义

土地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态的构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态规划,即在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的指导下,应用多种手段如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对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进行辨识、模拟和设计,进而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度,对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开展探讨和改善,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关系有持续、协调的发展。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国际化以及市场化的飞速发展阶段,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优化无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极其重要。土地利用规划要更加注重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要加快建立土地资源节约和环境的友好型社会。

落实和谐发展理念、寻求建立生态安全条件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为了大弧度的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要不断创新和开发与之协调的理论基础以及管理机制和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才能从整体上向着安全的方向转移,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也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基础。目前,辽宁省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土地规划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对辽宁省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如何做好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协调

在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中,作为一种优化配置的土地资源手段,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有效途径之一。土地利用规划即对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超前计划与安排。这种计划和安排是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特征为依据的。土地利用规划即对土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对土地利用进行协调组织。

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保护生态型基础用地,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

推进土地整治,要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核心区建设,以实现对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和恢复,进而实现对土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维护。换而言之,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不仅要基于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乡空间布局的基础,从数量和质量上确保生产、建设和生态用地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满足,还应积极拓宽区域生态安全过程及其问题的分析评价,也就是说,要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例如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城市边缘区除了要具备粮食、蔬菜的生产功能,还要增加地表水入渗、防治地面沉降、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实现雨洪的良好管理以及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生态景观服务等。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整治战略规划中,不应该止步于能整理出多少耕地或建设用地,而应该在考虑进行土地规划的生态建设时,还应制定出科学的措施以应对水土污染控制、水土保持以及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这样才便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网络格局,做好乡村休闲和游憩网络等专题规划,管理极端气候,实现防灾避险,推进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规划中,要提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空间策略和土地整治任务,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整治,以增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区域竞争力。

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还要根据不同区域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此,在开展土地规划时,应针对区域总体战略,适应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结合地域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比如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强退化土地防治。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并且产生了一系列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景观被破碎化。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使得生物多样性出现了下降。因此,对土地搞生态建设,如果還没有弄清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环境承载力,不适宜盲目采用集约化方式对其高强度建设。否则生态建设不但不能如预期那样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且很有可能会变成生态灾难。比较极端的例子如陕北清涧县曾经人工造林 40 余万株,及至到了现在仅仅存活100 余株,这些成果被群众戏称为“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针对这种生态环境恶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在开展生态建设,进行土地规划应注重整治土地利用。首先应对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开展系统分析和诊断。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修复活动,如水土污染生态修复,退化和废弃土地生态修复与改造等。

在进行土地系统整治时,可综合利用多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按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程度,开展工业区以及废弃地的土壤污染修复。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针对多个国家的土壤利用情况作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制度、肥料施用以及农田管理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在1982到1984短短两年间,不适当的农业生产活动就致使每公顷的土壤平均损失掉了22kg的氮素、2.6kg的磷以及15kg的钾。而个别国家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有学者结合全氮、有机质等七个养分因子对河南开封城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质量也不同,大致表现为:菜地>水浇地>水田>园地>旱地。因此,对于已经遭到污染以及正待修复的土地,要实现生态用地控制指标,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此外,要加强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防控土壤污染。同时,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要积极维护水系的自然稳定形态。要加强水系和河道的整治力度,也要积极修复河道的疏通。还要加强河流、湖泊等水源敏感区以及涵养公益林的建设。

(三)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严格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在生态规划土地中,要优化基本农田的多功能布局,积极提升耕地的生态景观功能。对于生态脆弱区,要积极提升耕地生态功能。要积极推进农用地整治,强化农田的景观、生态以及休闲功能。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强农田防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

在理论认识上,各要素会自动有机整合,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有时会形成整体功能,因此,在土地的生态建设中,要积极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土地生产力。因此,要展开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研究,转变传统的农用地生产性土地单元尺度,进而积极提升为农业景观镶嵌体尺度。要围绕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还要把握其周围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和周边片林、树丛、坑塘等半自然生境要素之间形成有机整合。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将农业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理解为对耕地质量综合功能的体现。

具体说来,首先应重视对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分析评价,如对水土、污染物以及水盐运动过程、生物迁移的分析。基于源头控制,再结合水、土、气和生物过程,基于其需要延缓、阻断、加速以及过滤的特征,要积极优化“田、水、路、林、村”的景观格局。要控制面源污染、水土流失以及风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稳定农业景观生态系统,还要有弹性的提高并增强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保持土地生产能力的间接提高及持续。

其次,要加强保护和提升小林地、溪流、坑塘湿地以及灌丛的功能。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在抑制田园景观的均质化、同质化的蔓延趋势的同时,要积极构建能够顺应地形和地貌的土地利用格局。还可以根据田块大小,根据其规模效益及其成本投入的关系,高标准实现基本农田建设。可以优化景观空间格局,顺应地形与地貌,充分利用田块、沟路林渠以及半自然生境。对于基本农田建设,要实施精细化、生态景观化。在高标准基本農田建设中,应避免过度干扰地域景观格局,防止“耕地大连片,生态健康、连接和格局大破坏”现象的出现。

再次,应大力研究农田防护林体系,研究生态植被配置模式。对于当前树种单一且乡土物种比例少的群落配置模式以及农田防护林及片林结构简单要着力调整,针对比较严重的农田防护林和农田生境林地的阻隔现象,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城镇集群和产业集聚,重点优化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结构。

此外,在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要着力推进游憩网络建设。要重视乡村和农田的游憩价值,促进游憩核心区建设。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土地承载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能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之时,就要做好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以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产能,为新时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曹顺爱冯科江华.经济发达地区徒弟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2

[2]黄伟.美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2.12

[3]宇振荣.谈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功能.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10.23.10:53:09

3.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 篇三

关键词: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确保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在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作用下,土地资源才能够实现持续利用,而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中,也会使得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得到相应的转变。可以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1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元素

1.1生态圈

所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就是由人工掌控的土地经济系统与土地生态系统两者结合构成的。地球是由生态圈所构成的,其生态圈总共分为5个部分,在地球的表面,各个区域的气候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土地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其中子系统主要包括林地、矿地以及园地等。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土地生态系统位于较高层次。从人类出现开始,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资源,人们就开始人为的对土地资源实施利用和干预。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类活动相应的增加,对土地资源形成了过分的利用,导致水土流失状况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生态问题,土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2经济产品

现阶段的土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殆尽,原有的纯粹土地生态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之间是通过的生产、消费以及分配等方式来构成相应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劳动力劳动的作用下,可以将相关的资源和物质输入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中,从而实现资源和物产的循环,最终演变成为经济产品,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然而,在土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使得这些经济产品的生产量也逐渐的减少,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相应的下降。

1.3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4.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对策探讨 篇四

摘要:对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尝试提出了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存量土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226-02

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现状

城市存量土地指的是城市建设用地中低效利用土地和空闲未利用土地。比如,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工商住混合区以及各种未建土地等。这些城市土地利用不充分、不合理,还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呈卫星状或多中心状向外发射扩散。由于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许多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区搬到了市区外的工业园区,这样原来的旧工业区便闲置下来。这些土地往往集中连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如果把这些土地推向市场,将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还有许多建设项目用地,由于交通不便或其它原因影响,一直未能开发利用。具体而言,城市存量土地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闲置土地;②低效利用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需要进行改造的用地和因其他公共利益需要市人民政府决定进行改造的用地);③相关规划确定改造的城中村用地以及其他旧城镇低效用地;④疑似不符合规划用途土地;⑤不符合环境要求用地(村内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妨碍周边地区单位和居民正常经营和生活的用地。村内生活环境恶化,居民人身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城中村用地);⑥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用地;⑦低效工业用地;⑧因产业结构调整,引进重大项目而需要改造的用地。城市存量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数据资料管理亟待加强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工商住混合区以及各种未建土地等各种城市存量土地的形成和布局并不受人为控制,它是根据城市建设进程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些城市存量土地布局比较分散,每宗地块的位置、面积以及相关数据资料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对这些存量土地的数据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即便是部分地方政府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做了立卷归档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数据资料并不详实、完善,尤其是缺乏未利用土地的相关数据资料。这给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2 存量土地计划调控力度较弱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政府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制定了供地计划。这种单一的供地计划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的阻碍。比如,各之间供地计划统筹协调不到位,内供地计划协调不足等。总之,现行的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政策缺乏对土地供应计划的长远性考虑,很容易对房地产投资者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导致房地产投资者盲目囤地、投资,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存量土地计划调控力度较弱,导致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联系性大大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化建设进程。

2.3 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指定了详细规划或修建计划。但是这种规划是粗放式的,并没有制定指导性的总体规划。这就使得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比较零散,整体的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也比较低。这也是城市建设进程中,旧城区和城中村产生的根源所在。城市存量土地有效利用的策略优化

3.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土地管理的监管执行力度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加强对城市存量土地的调查、借鉴与评价,为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可以建立全域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库,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进行统一监管。实时动态掌握存量土地数据真实情况,实施存量建设用地备案制度,实时更新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库。这是持之以恒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派专员负责做好存量数据和上报工作。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城市存量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对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面临的重点问题,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制定合理的处置方案,为城市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3.2 大力推行“零增地技改”、“零增地招商”政策

城市存量土地不一定非要经由开发商、投资商的手推向市场,可以通过“零增地”的方式进行技改或招商,盘活存量土地。具体而言,就是鼓励企业对现有的厂房或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或向空中要地,扩大生产用房建筑面积,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目的。这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对于新上项目,要通过政策引导,将其“嫁接”到旧企业闲置土地上,一方面盘活存量土地,另一方面解决项目用地问题。另外,对于正在生产经营的企业,可以大力鼓励其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占用耕地,实现建筑资源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各方共赢的局面。

3.3 通过土地置换调整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

对城市存量土地的管理和利用不能停留在补充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层面上。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关乎整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关乎城市建设进程。因此,应当把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从宏观的层面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性建议。比如,可以通过土地置换调整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需要强调的是,把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不意味着对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利用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3.4 充分发挥税收、地价等经济杠杆调节作用

国家可以充分发挥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建立合理的价格引导机制。比如,对于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项目,可适当减少税收或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对耕地的征收补偿价款,进一步提高标准,避免占用耕地。通过税收、地价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工作顺利进行。结语

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加强对城市存量土地利用潜力与作用的认识,加大对城市存量土地利用途径和策略的探索,最终实现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情分析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下一篇:电脑文秘专业-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