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2024-09-28

“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共5篇)

1.“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篇一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本文探讨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办法以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星元医院普外科2015年2月-5月共留置管路 79 例子,其中留置胃管14例,腹腔引流管32例,留置营养管2例,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留置尿管25例,T管引流管3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4.44%。

方法

2014年1月引入品管圈管理理论,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圈长1名、主持圈活动、圈员10名,2周1次讨论活动,品管圈整个过程由10个步骤组成,分别是:1.主题选定2.拟定活动计划书 3.现状把握4 目标设定5.解析6.对策拟定7.对策实施与检讨8.效果确认 9.标准化10.检讨与改进,具体如下:(1)现状调查。患者对管路健康知识掌握太少。(2)制定目标。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目标值=现况值+(最高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圈能力为59%(3)原因分析:①宣教资料少:口头宣教居多②宣教形式单一:只有口头讲解。③宣教不到位:工作忙,护士疏于宣教质量。(4)制定对策与实施:①内容:制作各种文字管路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制作温馨提示牌、图文并茂的宣传教育卡。方法:首先进行口头宣教、过半小时询问,查看患者了解及掌握情况、不懂的当班护士对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发放文字形式的宣传单,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发放图文结合的宣传单、对留置管路患者床头摆放温馨提示牌便于患者了解。②内容:制作各种管路的课件PPT、制作管路的视频。方法:列入日常管理中,按照新的流程执行,对照流程进行宣教。③对科室护士进行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培训、留置管路前后留置者向患者宣教,责任护士每天宣教三次、责任护士及组长反问式提问查看宣教效果。方法: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及具体实施方法、晨间护理时责任护士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宣教后半小时查看宣教效果、午间护理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掌握情况再次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下午交接班时再次宣教,组长检查效果。

效果

3.1 有形成果:经过品管圈手法应用 2015年5月-7月留置管路52例,其中留置胃管11例,腹腔引流管19例,留置营养管3例,胸腔闭式引流管7例,留置尿管7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5%,达到预期效果.3.2 无形成果:通过对品管圈手法应用,参与人员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凝聚力,为品管圈在别的护理活动中运用积累经验并且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法,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的、全程的控制。针对发现的共性的、反复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护士贴近患者,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对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及时的整改提高,也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整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逐步质量改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5期

[2]颜菲,赵静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5 年 8 月第 8 卷第 8 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ugu~ 2015,Vo1.8 Nn 8B ? l 19 ?

2.“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1.1.1 品管圈的成立:

医院妇产科应先成立QCC组织,再选出圈长1名(由所有圈员评选出圈长),品管圈成员12名,圈长在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划分自己的队员,分成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再选出一名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作为该小组的副圈长。所有小组均以患者为主,增强其护理质量。

1.1.2 品管圈的开展步骤:

根据PDCA循环法来开展品管圈活动,此处的P代表(计划)、D代表(实施)、C代表(检查)、A代表(处理)。且1个月为1周期。

1.1.2. 1 建立评价标准:

在妇产科内部确定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评价标准。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病房管理、人力资源、护理模式、护理文书的书写、患者满意情况、护患关系、护理绩效。

1.1.2. 2 发现问题:

由圈长带头找出现存于科室优质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所有成员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探访每个病房患者,了解其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又包括为:(1)深入病房检查护士的工作情况:了解住院患者的情况,妇产科常见病的常规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专业护理等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了解患者在通过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的护理质量情况。向患者询问其护理人员有无定期巡视病房,对于剖宫产术前后、正常分娩的产妇有无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培训,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并把每周三定为科室健康宣教日,由责任护士负责此项工作,主要包括病房管理制度,新生儿护理、游泳、洗澡,新生儿筛查和听力筛查等等。在病房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态度如何,患者和家属的接受程度怎样,科室每月做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1]。(2)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对自己的责任护理护理工作质量和态度是否满意,当自己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时,护理人员有无及时提供帮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否满意。(3)询问护士:是否了解患者综合情况(患者的病情、姓名、主治医师、年龄、护理级别、母乳喂养情况、心理状态)等综合情况,患者疾病治疗方式,治疗部位,综合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4)询问圈长及责任组长:对病房重点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有无针对重点护理患者制定出护理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的值班交接情况是否稳定、有序,有无针对部分病种患者制定出特定的护理计划和步骤,并对这些护理计划进行改进和创新。

1.1.3 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展开病房现场查看、对患者的综合询问和了解,并将优质护理工作情况与卫生部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患者均未感受到我院现有的优质护理服务与先前的护理服务之间的区别;(2)优质护理服务资料未详细分类;(3)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均在半个小时以上;(4)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名字;(5)护理人员为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力度不足,患者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较少。

1.1.4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1.1.4. 1 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参观:

首先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学习《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卫生部《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等,并组织人员到其他先进卫生院观察、学习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先进理念、优秀举措。

1.1.4. 2 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收集所有护理人员在实践中的经验,说说护理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其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护理工作规范以及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应急预案等,对于新的护理工作制度,圈长一定要向妇产科所有的工作人员通报,确保人人将工作落到实处,人人按制度办事[2]。

1.1.4. 3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

将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整个妇产科,且限制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数量,保证其不超过8个。护理人员尽心尽力的为自己负责的患者提供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有固定的责任护士,这样更有利于患者了解护理人员的病情、体征变化情况等。其整体护理要点为:(1)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产后的伤口状况,为产妇进行科学、正确的疼痛护理。(2)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取下导尿管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排尿,以防止产妇出现尿潴留,对平滑肌带来压力。(3)对于部分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第一时间为其注射催产素,增强患者宫缩频率,护理人员需严密观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告知其主治医师,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4)饮食护理,刚生产后的产妇,身体较虚弱,此时的他们,应多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适当食用含维生素较高的食物。(5)心理护理。部分产妇在产后本就疲惫,新生儿又哭闹厉害,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的转变让他们一时还无法适应,每晚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几乎休息不好,心理较烦闷,护理人员需多与产妇沟通,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伤口早日康复,鼓励家长多与产妇交流,安抚其情绪。

1.1.4. 4 产科优质护理:

针对产科的特点,开展针对产妇与婴儿的特色护理,全力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以达到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目的,并掌握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在科内制作产妇与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评估表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审核者、健康教育项目、产妇与家属签名、执行者、反馈等内容信息,护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在到医院相关的执行者处签名,再得到患者家属的同意后,让患者在审核者处签名之后,在为患者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知识最好是涉及到母乳喂养,恶露等方面的知识讲述、剖宫产的患者还可为其讲述伤口清理、阴道清晰等内容,为患者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品管圈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各方面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见表2。

3 讨论

品质控制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其主要是由同一工作单元或性质的人员自己组织起来的管理圈,将其作为提升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的措施。品质管理圈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还让患者自身掌握到了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患者疾病恢复。与此同时,实行“品管圈“活动开展还能够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参与护理管理的思想意识。

本组探究的在我院妇产科成立品管圈组织,并以“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为圈名,并从近期到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依照PDCA循环法,展开优质护理,对开展前后患者各方面情况。结果可知: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活动的开展,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疾病知晓度,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护理管理,值得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我院妇产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并以“爱心圈”为品管圈圈名,并从近期到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依照PDCA循环法,开展优质护理,对开展前后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疾病知晓度,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护理管理,值得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妇产科,护理,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肖许蓉,冯意红,邵高丽.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红臀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08-111.

3.“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篇三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 200 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 42.8%)、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42.8%降到 15.6%),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42.8%降至 14.6%,用药差错由 8起降至 1 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WHO统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亡归咎于用药不当[2]。美国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对1995年1月至 2005年12月3548例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其中给药错误358例,位列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第四位[3]。2004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将“安全用药”列入患者安全目标,2007年我国颁布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用药安全”是其中目标之一,探讨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了世界性的话题。因此,护士在安全用药中责任重大,从接受医嘱到执行用药的每个环节是否正确至关重要,而在目前,护士的一环环核查是保证用药正确安全的关键。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4],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我院门诊 2011年 6-8月护士静脉用药错误所致差错9起,针对问题,护理部9月起将品管圈方法应用到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单盲法对我院急诊、内科和儿科门诊输液室2011.8.16-2011.9.5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和经过品管圈后2011.11.1-2011.11.21 同样门诊相同比例样本数的护士200 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进行统计分析。

1.2 品管圈人员组成 圈员由护理部成员和急诊、内科、儿科门诊护士长组成,护理部负责质量控制的副主任为圈长。2 方法

2.1 确定主题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 5个待选课题,全体圈员依据问题的严重性、可行性、合适性、圈员能力四方面分别用 5分、3分、1分 3个等级进行评分,得分最高者确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

2.2 现状调查 设计护士静脉用药核查调查表,2011.8.16-2011.9.5对门诊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操作前(病历、药物、输液瓶贴)、操作中(输液卡、病人自报姓名、药物)、操作后(病人姓名、输液卡、药物)的核对。2011.8.16-2011.9.5病房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数 257,缺陷率为42.8%[缺陷率=缺陷数/(护士静脉操作例数200×3)×100%]。原因分析列出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从护士、病人、方法、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用药核查存在缺陷的因素,运用因果关联图及冰山图分析,导致门诊护士用药核查缺陷的根本原因为:护士查对意识不强、培训方法不合理、护士人力不足、督促不力。

2.4 制定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所发现的核查缺陷进行分类统计,用柏拉图列出主次核查不全的项目,根据“80-20 原则”将累计百分率达 76.7%的项目即病历、输液卡及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双向核对未落实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子目标。设定总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100%,得出护士用药核查缺陷率应从42.8%降到14.6%。

2.4.1 子目标值设定 依据上述目标值设定公式计算出:病历未核对应从 82次降到 60次,输液卡未核对应从 56 次降到 30 次,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应从 50次降到19次。

2.5 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 依据 5W1H原则即 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how(怎么做)将因果关联图中所有原因罗列出来,圈员对其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进行5分、3分、1 分评分,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 4 个:流程不清晰、培训方法不合理、护士核对意识不强、护士人力相对不足。对这 4个问题点分别运用 PDCA 循环方法进行对策实施,实施结果成功之处予以标准化、失败处开展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进入下一个 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3 结果

3.1 用药核查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对同样门诊护士在 2011.11.1-2011.11.21期间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缺陷率为14.6%,用药差错由 8起降至1起。

3.1.1 总目标改善成果 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改善前的 42.8%降至改善后的14.6%,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用药核查缺陷率间有统计学意义(X2=12.2,P∠0.05)。

目标值达成率=∣改进前-改进后∣/∣目标值-改进前∣×100%=∣245-55∣/∣95-245∣×100%=126.7% 进步率=∣改进后-改进前∣/改进前×100%=∣55-245∣/245×100%=77.6% 3.1.2子目标改善情况 病历未核对从82 次降到 30次,输液卡未核对从 56次降到 23次,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从 50次降到 18次,均显著低于目标值(见表 1)。表1:实施品管活动前后子目标改善情况比较

项目

改进前(次)

改进后(次)

目标值(次)病历未核对

输液卡未核对

护士与病人未

双向核对

3.2 无形成果 用评估问卷10分量表,从6 个方面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价,每个圈员逐项填写,每项得分为 1-1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进行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对比,在 6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提高(见表2)。

表2:实施品管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评分比较

评分项目

活动实施前

活动实施后

活动成长 品管圈方法运用

1.7

5.0

3.3 团队凝聚力

2.2

6.7

4.5 解决问题能力

3.2

7.6

4.4 沟通协调

4.7

9.0

4.3 活动信心

2.3

4.8

2.5 责任与荣誉

3.5

4.5 4 讨论

4.1 完善静脉用药关键环节的流程 针对流程不清晰问题,制定输液环节核对流程、责任护士输液流程、护士接换输液流程,并在全院门诊输液室启用。通过流程的进一步明确细化,有效避免了护士核对项目不全、核对主体错误的现象,有效防范用药差错的发生,促进了标准化流程的建立。4.1.1 输液环节核对流程 操作前:两名护士共同核对病历医嘱、抄写的输液瓶贴及输液卡和摆放的液体及药物进行双人核对确认。操作中:护士把病历与输液卡和瓶签信息核对、输液卡与患者自报姓名进行双向核对、穿刺进针前再次核对输液瓶、病人身份进行确认。操作后:填写输液巡回卡,再次核对输液瓶、病人身份,落实药物宣教。4.1.2 护士接换输液瓶流程 巡视发现病人液体输完或呼叫铃响起,护士取药至病人旁,将输液瓶与输液卡、病人身份进行核对后换瓶,巡回单上签时间及姓名,落实药物宣教、交待注意事项。

4.2 实施情景模拟式的培训演练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法单

一、与实际脱离的不足,组织各科门诊总带教,进行静脉用药操作的情景模拟演练,统一核对环节、方法,设计情景模拟式培训方案,开展门诊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和考核,改进后护士静脉用药核对主体、方法正确,效果良好。

4.3 加强教育,提高责任意识 从接受医嘱到执行用药,护士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5]。因此,针对护士意识不强,品管圈结合实际案例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差错原因分析和安全意识教育,各门诊输液室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的培训,抽考护士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等,合格率95.5%,护士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4.4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大家感受到相互协作的快乐及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快乐[6],获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通过定期讨论、脑力激荡,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协调,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参考文献

4.“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篇四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品管圈小组资料:共有圈员10人组成(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民主投票产生圈长1名。应用品管手法,首选确定圈名为“手护圈”以及圈徽,再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选定主题为提高手术室引流管道标识率。

2. 方法:

确定主题后,进行了活动计划的拟定,圈员工作的分配,并绘制了甘特图;同时随机选定2015年6-7月的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80例(对照组)作为现状把握情况,通过查检,确定改善重点并绘制了柏拉图;然后设定目标,查找原因,绘制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再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再随机选定2015年10-12月的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80例(实验组即实验使用品管圈管理)。对对照组80例各种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道标识,进行现状分析,查找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并进行对策拟定,边实施边检讨,最后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了我科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管理规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3. 现状分析结果:

主要影响手术引流管道标识准确率的是:(1)标识颜色的选择;(2)标识的固定位置;(3)标识名称的核对;(4)其他如粘贴时未对折整齐,粘贴不牢固造成标识移位等。

4. 影响手术引流标识准确率的原因有:

(1)人员方面:年轻护士对引流管道标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手术医生沟通力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部分手术医生不重视,认为手术成功就大功告成,未认识到术后管道护理的重要性。(2)制度方面:制度内容部分空缺,没有制定专门的引流管管理规范;督促力度不够。(3)材料方面:材质多样化;品种多样化;形状多样化。(4)方法方面:手术医生固定方法不一样;手术医生喜好不一样,比如放置腹腔引流管有的医生用T形管,有的用乳胶管;粘贴标识未对齐;粘贴不牢固。

二、结果

改善前与改善后调查对比。

改善前影响手术室引流管道准确率(76.25%),改善后影响引流管道标识准确率(94%)。改善前后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三、讨论

1. 品管圈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效果。

首先,护理人员的组成和工作性质符合品管圈活动对圈员的要求,即以基层人员为主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所组成,是属于群体的活动[4]。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于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取得显著效果,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准确率由改善前的76.25%提高到改善后的94%。

2.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们学到了各种品管手法,学会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我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增加了我们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我们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3. 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再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选定了主题为提高手术室引流管道标识率;确定主题后,进行了活动计划的拟定,圈员工作的分配,并绘制了甘特图;同时随机选定了对照组作为现状把握情况,通过查检,确定改善重点并绘制了柏拉图;然后设定目标,查找原因,绘制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再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通过最后的实验组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了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的管理规范,让手术引流管的标识率得到了提高。(1)在制度规范不完整方面:首先得到了科室护士长的大力支持,在科务会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到了全科室护士的认同,从当时科室护士的做法和认为该怎么做入手,来探讨怎样管理手术引流管到的标识率,再进行对策拟定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制定了目前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标识管理规范》。(2)人员、责任心不强的相应对策方面:科务会上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管道标识准确率的重要性(对新同志单独培训),同时增加督促力度,责任到人,对责任心不强的进行批评教育,影响管道安全护理的进行处罚。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圈员积极地出谋划策,不断开拓创新,在参与改进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谐度、品管手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工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5,6](3)与医生沟通及合作方面:科室大力宣传,同时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让手术医生也意识到正确的管道名称,对术后管道护理的重要性,因为有些手术引流管道有很多,比如腹腔引流管与“T”管同时存在时,标识的重要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们在此过程中与手术医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4)同时我们认为,由于我科引流管道标识的名称不齐全,目前主要有尿管、腹腔引流管、肠胃减压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等,其他的用引流主要由空白标识手写完成,这些往往造成引流管的标识不清;还有手术引流管标识的粘性较好,不易对齐。目前这些只有靠护士的耐心与巧手来完成,这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引流管标识准确率的管理,保证了术后对手术患者引流管道的快速准确交接与识别,保证手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管道护理,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防范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品管圈手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我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增加了我们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我们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模式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中的应用。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先分析影响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的原因,再拟定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最后制定了我科的《手术室各种引流管道标识管理规范》,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准确率由改善前的76.25%提高到改善后的94%。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对于提高手术室引流管的标识率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她们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她们的责任心与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保证了手术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引流管,标识率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张幸国,王临润,刘勇,等.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齐晓彦.手术部位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53-1854.

[3]王琛,王丽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引流管标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9):2719.

[4]刘庭芳,刘勇.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6]黄维健,曲华,于娟.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48-752.

5.“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篇五

关键词:品管圈,PCI术后,便秘,降低

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 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 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 以达到改善目标的目的[1]。倪栋梅提出品管圈的工作方法能有效挖掘护士的管理潜能, 提高护士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常有便秘发生, 如果不能积极预防和治疗便秘, 患者便秘时用力排便, 腹腔内压力增加, 回心血量增加, 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3]。因此, 降低便秘发生率是PCI术后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科应用品管圈控制PCI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科内初次行PCI治疗的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既往排便情况进行调查, 排除既往有便秘史者 (既往便秘患者遵医嘱治疗便秘, 不参与本次观察) 。1-6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共收集病例1 156例, 其中男664例, 女492 例, 年龄 (55.89±9.18) 岁;7-12月为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方法, 共收集病例1 243 例, 其中男693例, 女550例, 年龄 (56.43±9.28) 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方法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

1.2.1 成立品管圈, 确定主题:本品管圈成立于2014 年1月, 科室内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加, 共有圈成员10人, 圈长1人, 辅导员1 人。通过圈成员的头脑风暴、讨论、投票等流程, 确定圈名为“托举圈”, 并最终选择“降低PCI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这个题目开展活动。

1.2.2 现状把握:对2014年1-6月科室PCI术后患者术后1周内便秘情况进行统计, 共收集病例1 156例, 发生便秘368例, 便秘发生率为31.83%。排便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5例, 经及时抢救治疗后患者均好转。

1.2.3 原因分析:组织圈会议, 通过圈成员讨论、投票, 最终确定发生便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因素:PCI术后患者因病情、情绪、活动减少等因素, 常导致饮食过少, 使胃肠蠕动减慢, 影响排便。一部分患者因不了解饮食要求, 进食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 造成患者腹胀、便秘。 (2) 活动受限:PCI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 影响胃肠蠕动, 尤其是股动脉穿刺者, 为避免穿刺处出血, 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 且术侧肢体制动, 严重影响患者活动, 影响排便。 (3) 隐私因素:医院条件有限, 病房为双人间或多人间, 患者不能下床排便时, 隐私难以保证, 影响排便。 (4) 排便困难未得到及时解决:患者发生排便困难, 但因羞涩等没有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导致粪便干燥, 发生便秘。 (5) 应激因素。

1.2.4 设定目标值:目标值= 现况值- 改善值= 现况值- (现况值 × 改善重点 × 圈能力) =31.83% - (31.83% ×79.08%×68%) =14.71%, 即希望通过品管圈将PCI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由31.83%降至14.71%。

1.2.5 对策实施:针对导致PCI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制定护理措施, 并不断完善, 最终制定护理流程表, 于2014年7月起将其应用于临床, 由圈长及辅导员共同监督检查其完成情况。具体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将应用品管圈前后PCI术后1周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2。目标达成率= (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 / (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 = (10.62%-31.83%) / (14.71%-31.83%) ×100%=123.89%。

2.2 病情变化比较研究组共收集病例1 243例, 排便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6例, 经及时抢救治疗后患者均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品管圈遵从自愿参加的原则, 避免以往活动中强制参与引发的负面情绪。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后, 圈成员分工合作, 整个过程保证全员参加, 共同讨论、完成, 促进了护士间的交流、学习,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每月1 次圈内例会,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护理措施, 使措施更贴近临床, 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护理目标。发现问题时, 及时召开临时会议, 保证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本次观察通过品管圈成功的制定了PCI术后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流程表, 使护理工作有据可依, 在患者不同阶段有工作侧重点, 避免了以往工作中的随意性、不确定性, 减少了拖沓、遗忘, 保证护理措施及时有效落实。同时统一流程也有助于领导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督促。

品管圈在降低PCI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品管圈激发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有利于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琦, 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 2010, 24 (7) :1761-1762.

[2]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A) :97-98.

【“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推荐阅读:

提高品管圈09-29

2023品管圈总结06-30

提高满意度品管圈09-14

上一篇: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预备通知下一篇:初中优秀教师获奖感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