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2024-07-12

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精选16篇)

1.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问卷请您在最适合您情况的答案上打勾谢谢同学们的参与 1毕业后你的打算是:

A.直接就业B.继续深造C.出国留学D.先工作,后深造

2你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

A.事业单位B.国有企业C.私营/民营企业D.外资/合资企业E.自主创业 F.政府部门3你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么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B.有点严峻,与其他学历较低的人群差不多

C.差强人意,但比其他较低学历的人群要容易的多D.大好一片,前途光明 E.不了解

4你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福利待遇B.地理因素C.行业前景D.个人喜好E.工作环境F.国家需要5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深圳D.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E.中部大中城市F.西部大中城市

6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

A生活条件好B有较大的发展机会C良好的人才政策D看中创业环境E回报家乡7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

A.人才网站B.校园招聘会C.社会招聘会D.老师、亲戚朋友E.媒体(电视、报刊等)F.其它

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9如果进入这个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EFI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C.先进的管理模式D.前沿知识信息 E.广泛的人际关系你对你所学的专业喜欢吗?为之努力过吗?B

A.喜欢 努力过B.喜欢 没努力C.不喜欢 也没努力学D.不喜欢 但还是在努力学 11你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A.专业技能B.实习经历C.知识储备D.求职技巧E.交际能力

12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觉得自己还欠缺哪些方面(可多选)

A.团队精神?B.沟通能力??C.创新精神??? D.实践能力? E.专业素质?? 13你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可多选)

A.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

D.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巨大差异

14您最注重企业的哪一方面?

A个人发展空间B 公司发展前景 C公司的名气

15您要求专业与工作必须对口吗?

A必须对口B不是必须的C无所谓

再次感谢同学们

2.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企业需求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在199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设置, 截止到2009年已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达260所左右。在新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较晚, 已开设的本科院校有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未来成功就业而做的各种准备, 是他们今后获得理想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解新疆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调查分析了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并及时反馈, 以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本研究在2013年5月选取了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师范大学4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200名在校生, 对就业准备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87家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的4所高校均为新疆的二本本科院校, 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一调查对象

1. 在校本科生

调研对象是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电子问卷120份, 纸质问卷80份, 合计200份, 有效回收145份, 回收率72.5%, 被调查的学生以大二和大三为主, 占总数的91.03%, 男女比例为4∶6。

2. 用人单位

在用人单位调查中, 我们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进行走访或发放纸质问卷, 问卷共计100份, 有效回收87份, 回收率87.0%。被调查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12.64%, 外资企业占24.14%, 私营企业占52.87%, 其他企业占10.35%, 单位行业中主要为餐饮业、现代服务业、快销产业以及制造业。单位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 (44.83%) , 其次是技术密集型 (25.29%) 和国家、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5.29%) 。被调查企业中有29.89%的单位员工总数在500人以上, 37.93%的单位员工总数为200~500人, 16.09%的单位员工总数为50~100人, 16.09%的单位员工总数在50人以下。根据近几年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情况看, 大部分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 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以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调查为主, 并辅以电话和实地访谈, 调查结束后采用“问卷星测评系统”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问卷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要求调查两套问卷。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问卷包含了个人基本情况、对本专业的认知度、择业目标、实践活动、竞争条件、就业渠道等项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要求调查包含了企业基本情况、工作职能、人才期望、招聘模式等项目。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限时完成, 所有测试数据均由课题组成员按要求录入。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 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

第一, 职业定向不明确, 缺乏择业目标。“职业定向”是指确定对自己来说比较适合的、理想的、将来要去争取从事的职业类型, 选择职业目标, 并为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各种行动的过程。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初衷的问题中, 本人兴趣所在、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影响、因为专业就业前景好三个选项的百分比分别为26.9%、23.45%、21.38%, 另外还有28.28%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填报志愿, 无特别的原因。在经过2~3年的学习后, 24.83%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 有70.34%的学生不是很了解, 还有4.83%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完全不了解。对于是否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问题时, 有5.52%的学生有具体的规划, 75.17%的学生有规划但不具体, 还有19.31%的学生则完全没有规划。

这个结果说明学生在迈入大学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基本是随大流或是迎合长辈的意愿, 在大学期间对职业定向思考不足, 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所以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一想到找工作就会担心、害怕和焦虑。

第二, 就业压力大, 就业观存在偏差。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紧迫, 就业存在供大于需的情况, 有57.24%的学生迫切希望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有48.97%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立即工作, 若专业不对口也希望能立即工作。在就业单位选择上, 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学生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 若没有应聘成功, 会有31.03%的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自主创业, 而愿意去私营企业或公司工作的不足18%, “金饭碗”安逸稳定的工作依然是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在行业的选择上, 57.24%的学生想进入政府机关, 其次是金融、证券、保险业。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 40.69%的学生会选择留在首府乌鲁木齐, 31.0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 17.24%的学生选择了去内地一线城市发展, 还有6.14%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在择业上更多的是看中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 并不太注重单位的名气和规模, 也不希望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三, 有较强的能力准备意愿, 但对知识准备认识不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5.0%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原因是有78.62%的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实践经验, 所以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问到“个人哪些条件会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时, 有80.69%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经验, 而选择专业知识或成绩的仅占到22.07%。但是在目前就业压力过大的情况下, 也会有84.14%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前考取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证、会计从业证甚至驾照等为自己增添求职的筹码。也有学生希望能通过辅修相关专业、社会实践、关注就业信息等方法为就业做准备。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社会实践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为将来的工作储备能力, 但是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性不强, 据调查参加专业单位实习的只有22.76%, 而参加日常兼职工作如发传单、在餐饮店打工的却占到61.38%。

2. 用人单位需求行为分析

第一, 企业招聘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中很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 企业对于本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从某一方面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发现, 有80.6%的被调查企业在最近一年内有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计划, 其中87.9%的企业所招聘的为基层岗位。在人才招聘方式上 (多选题) , 有89.66%的企业倾向于发布网络、媒体信息招聘;41.38%的企业还希望能通过高校合作招聘, 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在这个时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其他则是通过企业员工推荐或社会招聘会招聘。

第二, 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在对人员学历的要求上:本科层次最高, 达到42.53%, 其次是大专生和研究生, 说明了本科毕业生与其他层次人才相比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

在企业需要的岗位类型上, 只有15.5%的被调查企业希望所招聘的员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某个职能的工作, 如绩效考核或员工招聘等, 有58.6%的企业需要他们能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的工作, 甚至有25.9%的企业希望他们所招聘的员工除了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 还可以兼任行政方面的其他工作。

在对员工所需资格证书中, 人力资源师三级、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是必备条件。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处于起始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 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各种办公室软件,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结果表明了企业既看中员工的专业技能, 也看中员工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多方面发展, 全方面锻炼自己, 以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为自己良好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三, 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在调查中发现, 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 在工作过程中则表现比较浮躁, 要求过高、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等现象, 这些导致企业对应届大学生不够满意。所以企业在招聘本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乐于接受那些语言表达流畅 (97.7%) 、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 (91.95%) 、扎实的专业基础 (74.71%) 、担任过班级或学生干部 (51.72%) 、积极参与院级校级活动 (45.98%) 的学生。所以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化解压力、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

四结论

近年来, 随着各高校的扩招,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紧迫, 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应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 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好职业规划;在专业技能方面, 不能盲目跟风考证, 要多学习专业知识, 把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扎实, 让自己在应聘过程中更胜一筹;学校可根据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解决学生缺少而企业关注的素质能力问题;另外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 定期召开校园招聘会, 寒、暑假时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 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经验, 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 培养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淑云、罗筑华、陈熙等.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art 3) [C], 2011

3.大学生就业准备策略研究与实践 篇三

【摘要】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择业前将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各方面才能进行全面清理,并将各种成果、收获加以充实、调整并转化为具体实际的内容,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在择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展示,使用人单位能全面地了解、认识,进而欣赏与接纳自己,达到成功就业的目标。本文从理论知识、技能(能力)、心理、自荐材料、就业信息收集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准备;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择业前将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各方面才能进行全面清理,并将各种成果、收获加以充实、调整并转化为具体实际的内容,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在择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展示,使用人单位能全面地了解、认识,进而欣赏与接纳自己,达到成功就业的目标。我院对大学生理论知识、技能(能力)、心理、自荐材料、就业信息收集等多个方面的就业准备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在护理学院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1.理论知识准备

1.1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求职者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前提,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用人单位考察求职者的首要内容。毕业生只有根据社会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理论知识的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大学一年级到毕业整个大学阶段的不断积累。我们对往届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阶段,对于就业理论知识准备认识不足,多数同学认为就业准备应该是在大学四年级时做的事。鉴于此,我们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踏入大学阶段的第一年起,就开设了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让大一的学生尽早地认识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1.2 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学生考察的重点。我院根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在2004年、2007年两次对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构建了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开设大量的人文类选修课及学生就业从业所需知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储备渊博的人文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

2.技能(能力)准备

2.1 技能的定义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2.2 技能的分类与要求

护理专业技能是护士面向社会的特殊职业能力,是诸多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职业活动得以完成的重要保证;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文字表达、数字表达、图示表达等多种形式;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运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影响社会组织活动,并使组织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现代护理学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科研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护理毕业生不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还是临床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直接影响自身才能和作用的发挥,必须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积极投身实践,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创造新颖、独特、有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的最高体现,是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决策能力是指在面临多项选择时独立思考,及时、果断作出判断和最佳选择的能力。正确的决策可以事半功倍,优秀决策者是所有用人单位梦寐以求的人才。

社会对个体的能力要求是全面的,而任何个体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自身锻炼决定的,每位学生只有广泛积累知识、勤奋参与实践、积极发展兴趣,努力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身技能的全面提高,为就业做好能力的准备。

3.心理准备

3.1 择业心理的概念

择业心理是指求职者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对自身、职业、对社会以及对择业有关的事物的认识、了解,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和为此所作出的意志努力,包括认知心理、情绪心理和社会心理。

3.2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

通过对往届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择业意识普遍增强,但对自己、对社会了解、认识不足,择业期望与社会现实呈现诸多矛盾,择业价值趋向多元化。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攀比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名利心理、不平衡心理等心理问题。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焦虑、自卑、怯懦、孤傲、冷漠、嫉妒、盲目自信、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待价而沽”与“慌不择路”等心理问题。这些不正确的心理问题,长期困扰着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碍。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择业心理,我们在第7学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就业问题及护理专业学生个性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帮助学生认清形势,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公平竞争、自主创业、终身学习的正确择业心理,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调适,解决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职业。

4.自荐材料准备

自荐材料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的信息载体,是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宣传工具、联系纽带,是用人单位聘用求职者的决策依据之一。它具有自主性、综合性、真实性的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加以培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特点组织、取舍、撰写材料,充分展现个性和特长,要涵盖组织意见、推荐表、各种登记表及证明材料,要求内容丰富、具体,展示较多的个人信息,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认识并接纳毕业生。在撰写自荐材料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虚假的材料只能影响毕业生个人及学校声誉。

5.信息收集准备

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是择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广泛、准确地收集就业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快速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主要包括从就业主管部门即学校就业办公室、各地政府就业服务部门等,要求学生随时关注学校就业动态,保持与班主任的经常性联系,关注各地政府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动态,及时采集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了解社会需求;要充分利用新闻煤体和网络资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快速收集、甄别有价值的信息,妥善加以利用;还可以通过亲朋好友在家庭所在地收集信息,复杂的社会现状决定了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成功率往往较高,学生应当大力挖掘这类资源,加以鉴别使用;还可以利用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学生在有偿前提下使用。

学生在收集就业信息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去伪存真,小心职业陷阱,受骗上当。一般来讲,学校和各地政府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信息是经过严格筛选、审查的,学生可放心使用,通过煤体、朋友、中介介绍的信息学生要加以留意,必要时可寻求老师帮助确认,确保安全。就业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信息快速作出选择并采取措施加以利用,否则过期作废。

6.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准备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近三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

均为100%(见下表)。目前我们将研究成果在我院其它专业中进行实践,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贡献薄力。

4.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四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认真做好防汛检查和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保障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环节。根据上级防指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县防指于2月底下发通知,要求各镇(区)、有关单位开展防

汛自查和汛前准备工作,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及时查清各类险情隐患,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本辖区本部门的防汛安全。3月初各镇(区)迅速开展自查,在此期间,受持续降雨影响,我县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春汛”,县防指一方面及时启动预案,积极应对,全力防御;另一方面,派出四个检查组,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抓落实”的方式,分别针对各镇(区)的备汛防灾工作进行了检查。

现将这次防汛检查及准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情况

根据县防指制订的检查要求,各镇(区)、有关单位在收到通知后,均着手部署落实防汛自查和准备工作,及时反馈了自查情况和结果。从自查和检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较好,具体表现在:

1、思想认识统一。通过检查,各镇(区)、有关单位都能够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做好思想、组织、工程、物资、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措施。

2、机构队伍健全。全县各镇(区)以基层防汛能力建设为抓手,均建立了各自的防汛指挥部及办公室,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充实防汛抢险力量,并对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据统计全县共落实运输车辆208辆,工程抢险机械55台,抢险队伍119支,总人数2184人。

3、物资储备形式多样、管理规范。部分镇(区)积极探索新型储备方式,与商家签订协议,委托代储。并做到规范化管理,由专人负责保证进出仓库货物台帐清楚,同时,全县防汛物资储备在数量和质量上比以往有所提高,其中包括水泵202台套,柴电动机132台,编织袋10.74万条,土工布3万平米,块石3万立米,铁铲428把,救生衣192件,机动船1艘等设施。

4、预案正在加紧修订。县防指、各镇(区)、围垦工程管理单位正在积极抓紧有关预案的修订,重点加强对组织人员变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转移人员安置等内容的完善,力争在汛期前完成并报批。

5、会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3月初县防指办统一对县、镇(区)会商系统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除个别镇(区)外,整套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图像、声音情况反应正常,并在近期召开的防汛紧急会议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6、水利工程设施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①海塘工程。全县地方一线海塘(含围垦)现有22.3公里,除800米长山围堤标准较低外,其余都已建成标准海塘。两围垦中,东段围垦一期4.5公里已完成,目前正在二期实施,黄沙坞围垦除塘顶路面浇筑外,其余已完工。在检查中发现两围垦的海塘排涝闸两侧翼墙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和位移,影响水闸的安全运行。并且,黄沙坞围垦在排涝闸附近塘体也存在沉降和开裂现象,塘顶路面长期遭雨水冲刷,存在水毁坑洞,影响度汛安全。

②县城市防洪工程。汛期结束后,即开始实施城防工程维修保养工程,主要涉及防洪堤加固和机电设备维护,目前整个工程的检修保养已完成80-90%的工程量,在应对3月初的“春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内河水位,极大避免了城区受灾。

③圩区工程。以百步、沈荡镇为主,另有于城、通元、西塘桥、武原镇部分,总计49个圩区,面积约5.31万亩,共有圩堤278公里,水闸42座,排涝站43座,排灌两用机埠400座。圩区工程在防御3月初持续降雨过程中,全力排涝,缓解了田间受灾情况,同时在此次“春汛”造成损坏堤防13处3.8公里,损坏排灌设施34处等,有关镇(区)、村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了加固抢修处理。

7、基层防汛能力建设。此项工作我县早在开始启动,在前期考察调研台州试点的基础上,将此工作提上议程,于当年10月以防指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县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县防指领导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多次会议上作了动员和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镇(区)每月上报进度报表,县防指办根据基层反馈的工作进程,进行了多次的现场指导和督查,从而使该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得以顺利高效的按时完成。经过的建设,至1月,全县各镇(区)已完成了该项工作并通过县级防指的验收考核。通过这次基层防汛能力建设,使我县基层防汛工作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和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镇(区)为防汛抗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随着近几年水雨情及气候的变化趋势,防汛防台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加上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及问题,我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有以

下几点:

1、因基层防汛防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各镇(区)在防汛防台工程建设、办公设施配备、防汛物资储备等诸多方面无法达到现代防汛的要求,在实战中往往会因硬件条件所限而出现措施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由于地面沉降和老化失修等原因,不少圩区防洪排涝工程标准降低,超期服役,危险堤防增多,受淹面积不断扩大,起不到保护庄稼农

田的作用。同时新的受淹点增多,面积扩大,在近几年防汛及本次“春汛”中体现尤为明显。

3、通过基层防汛能力建设,各镇(区)明确了各自的避灾安置点,张贴了醒目的标识牌,县防指办也通过报刊向社会予以公示公布,但现有的21处安置点数量仍偏少,有的镇(区)甚至仅有1处,无法满足避灾的要求。

4、东段围垦工程、长山船舶制造基地等这些在建重大水利工程由于堤防线长、涉及面广、涉及管理单位多等原因,防台形势严峻。

5、目前各镇(区)虽均已建立了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但基层防汛能力建设之后的后续管理和工作安排尚没有实质性的明确,致使在非汛期期间机构大多闲置,起不到该机构的设立意义和作用。

三、意见及建议

根据今年的防汛形势和任务要求,针对汛前检查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及建议:

1、从严落实防汛责任制。各镇(区)都要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切实在思想认识、组织指挥、工作措施、应急预案上抓落实抓到位。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督促限期整改,想方设法及时处理,确有难度的,要落实可靠的应急措施,并逐级上报。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镇(区)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防汛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并加强对防汛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做好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的度汛准备。对一些防汛防台重点地区、重点工程,制订完善的度汛预案,在确保工程进度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对防汛防台工程的措施准备,及时排查处置影响防汛防台安全的各类工程隐患,保障安全度汛。

4、落实人员转移及安置点的管理。各镇(区)要摸清各自辖区内的危房户及处于危险地段的人员情况,落实转移责任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设分布合理的安置场所,联系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安全鉴定,做到防范于未然。

5、抓紧实施圩区工程的规划建设。从这几年的反映情况来看,圩区工程的运行效应直接关系到农田、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因此,有关镇(区)对圩区工程的建设要牢牢抓住全省实施杭嘉湖圩区整治这一机遇,抓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全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上报审批争取财政补助,分步有序实施,使工程建设能真正落到实处。

6、深入推进基层防汛能力建设与管理。在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各镇(区)要将今年作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巩固深化年,继续发挥优势,挖掘各自潜力,突出建设重点,创建特色亮点,增强防汛工作活力,实现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各镇(区)要安排防汛工作责任和任务,使组织机构和人员能够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县防汛防旱指挥部

5.大三就业准备调研报告 篇五

关键词:

广州大学 大学生 就业准备 就业意识

调查主题:

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

调查对象介绍:

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各年级的大学本科生。

调查方式:

网络调查

调查者单位:

广州大学商学院

正文: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错,充足的准备对就业有更大的胜算。我们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面对就业,大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各展拳脚,用各种方式为就业做着准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是如何面对的呢?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意识普遍较高,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对就业有所准备。

在问卷的第四题“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的?”,有27%的同学是从高中就开始关注就业的,并且有近50%的人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有较早的认识,并对此予以一定重视。

在第五题: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未就业做各种准备?有近42%的同学是在大一做准备,另外在大二大三做准备的同学也有约42%的人。

大学生为何那么早就开始关注就业,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关注?并且在关注的同时又很早未就业做了各种准备?如此紧张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大势。我将原因分析如下:

1、当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这是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这无形中给未毕业的大学生们产生了压力。

2、高校近几年来不断的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使大学生失去了原本物稀为贵的优势。甚至是优势变成了劣势。

3、在高考填写志愿时了解专业,从而对就业有了一定关注。

(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叫职业生涯有规划,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不足是当今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校大学生又是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其中首当其冲的方式就是参加各种兼职活动。第二个就是考取各类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的原因分析如下:

1、从过兼职来体验工作并且收集工作经验是普遍的方式。大学生兼职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一定得工作经验,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技能或资格证书是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信任,也不失为一个就业准备的好办法。希望借此可以抵消企业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的.偏见。

调查报告第六题证明了这一结论,结果如下:

而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所规划。其中有超过一般的人有短期的规划,同样也有25%的人有长期的规划。说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业的准备。但是,同样有叫少数的人对于职业规划并没有准备。

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个人就业意识不强。对于就业没有很好的认识,得过且过。

2、处于迷茫状态。虽然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还摸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3、没有就业压力。家庭环境较好,父母早已为其安排好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对就业没有准备的同学提出几个建议:

1、加强就业意识。通过了解时事,了解就业问题,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来增强个人的就业意识。为就业增加紧张感,促使自己进步。

2、为自己寻找就业方向。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然后在这个方向上作出努力,以摆脱迷茫的状态。

3、要树立独立自主的精神,凡事要靠自己。父母安排好工作自然生去了很多麻烦,但我们也会因此失去许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那样子我们只能永远原地踏步。

(三)大学生注重就业多过于择业,注重发展空间多过于薪酬待遇。

参与调查的同学中,超过70%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大学生明显的处于就业的劣势一方,大学生没有过多的选择权。这是导致带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对于就业选择要考虑的因素的选择的问题上,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发展空间是首要因素,其次才是薪酬待遇。结果表明,大学生注重自己的发展多过物质层面的享受。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正由追求物质的满足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企业对于大学生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越来越注重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职业。

(四)专业对口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大主题。

众所周知,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一个打问题就是专业不对口。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的培育计划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某些岗位需要的人多,但是培养的少。有些岗位提供的数量少,但这方面的人才又太多。于是出现了很多人从事于自己当初的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对于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自己从前学的专业也渐渐被荒废,大学生们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专业对口。

我们来看一下第十题和第十一题的分析结果:

对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1、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第二个是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是要摆正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对于高校,所要做的都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第二个是调整专业结构。以此来适应社会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3、对于政府而言,应采取大力发展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奖励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创造更多与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岗位。

4、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就业取向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待就业要有前瞻性,提高自己的可塑性。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要怎样的就业准备才能未就业提供最大的胜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尽早树立就业意识。

哪怕你只是大一的学生,也应去参加一些兼职活动,或者一些面试。为自己制作一份简历,到招聘会现场去体验一下等等。树立就业意识至关重要。

二、尽早确定职业目标。

许多大学生四年下来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以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今早的确立职业目标。这等于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在四年中为这个目标不断地准备,不断完善自己应具备的能力。

三、在学习之外,培养一个特长或者兴趣爱好。

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大问题呢?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培养多一个特长或者兴趣爱好。这样子可以确保以后即使专业不对口也可以在哪个岗位上得心应手。只是不会太过枯燥乏味,

四、拓展交际面。

现代管理学的某些观点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晋升的最快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交际能力最强的人。这说明了交际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广的交际面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就是这个道理。

五、找机会实习。

学得再多,不去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实践过,才可以真正知道如何运作。我们很早就学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转换成实际的能力才能被人肯定。

六、就业形象准备。

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就业者也应当有一个好的职业形象。一个好的形象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从而会对你其他方面进行更多的肯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不要小看这一小小的举动,很有可能一个面试官就因为你的良好形象而决定聘用你。

总结:

6.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篇六

××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现将我县2014年以来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

1、震情监测

(1)继续推进地震台建设。××地震台自2012年6月投入监测以来,县地震办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实行24小时跟踪监测;加强与周边县、市日常观测资料的交换与会商,实现数据资料共享。

(2)加快皖××井改造工程。皖××井已完成防雷工程;目前,正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开展数字化监测改造工作。

(3)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调整增加了地震宏观观测网点,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要求凡涉及动物、植物、气象等宏观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做好调查跟踪工作。

2、应急准备

(1)修订《××县地震办地震应急预案》,使之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县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出台《关于做好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根据省市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通知》并印发全县施行。

(3)制定《××县地震应急指挥手册》。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县地震办联合应急办制定《手册》,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后,已分发给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 单位并贯彻执行。

(4)召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5月9日,我县召开2014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分管县长对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县人武部、公安局、卫生局、住建局、民政局等单位模拟了震后本单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5)加强地震救援技能培训。3月28日,县地震办安排专业人员为正在××培训基地集中轮训的民兵开展地震救援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我县地震形势、地震避险方法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着重讲解了地震救援技能及注意事项。

(6)开展地震消防应急演练。4月2日,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学初中部组织了2014地震消防应急演练。县人武部、应急办、消防大队、教育局等参演单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7)加强物资储备。县民政局、粮食局、商务局、卫生局等单位负责储备帐篷、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地震物资,县地震办联合应急办不定期督查,做到及时更新,确保应急所需。

(8)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按照县规委会2013年第53次会议研究决定,加快县体育中心、××中学新校区、××县职教中心和曲阳路人防工程等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大主城区及人口密集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设置密度。

(9)完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切实做好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完善县政府应急值班平台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县消防大队、县总医院和××镇工业园区管委会 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功能。

(10)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情况。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和救援需要等因素,我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已由××地震台内迁至县消防大队,进一步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3、防震减灾宣传

(1)积极参与科技三下乡活动。1月24日,我办联合科技、卫生、司法、科协等部门在三和集镇农贸市场开展××县201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开展中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今年以来,县地震办联合县教育局分别在××中学初中部和建设小学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3)加大防灾减灾日宣传力度。5月12日,县地震办联合县科协、气象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在苏果超市广场开展大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采取了悬挂横幅、展板、发放资料、解答群众疑问等多种形式。

4、抗震设防

××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已正式进驻县行政服务大厅,纳入县基建联合审批平台。今年以来,已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5项,其中二级安评1项、四级安评4项。

5、组织领导

为提高突发地震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县地震办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到人。

6、资金投入

二、尚未完成工作及原因

1、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2、地震科普馆建设

3、抗震设防技术服务中心建设

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切实加强震情监视工作,努力提高短临监测能力。

2、加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把好抗震设防关。

3、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救援队伍建设等,努力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继续抓好地震科普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等“六进”活动。

5、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四、存在问题

1、皖04井地下水监测设备落后有待进一步改善;

2、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尚不完善,通讯设施和救援设备还没有配备;

3、应急准备工作有待持续跟进;

4、应急演练方式少、规模小;

7.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七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近年,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 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严峻形势。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 以分析我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所需, 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之力。

(1) 调查人:陈曦、郭慧荣

(2) 调查时间:2015年1月16日至2015年2月22日

(3) 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电话、短信、网络、微信等通讯方式

(4) 调查对象:2012届、2013届、2014届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

(5) 调查目的:掌握最真实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为在校大学生顺利就业, 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亦或能给予一点帮助。

2 调查内容

2.1 就业现状及分析

根据我们历年统计, 从2012年到2014年, 室内设计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如下表显示:

2.2 就业存在问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 社会大环境, 我国高等教育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 但很多家庭、大学生本人对就业期望值并未适应这个转变;另一方面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许多人过于渴求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2) 专业实践少, 缺乏胜任力。

(3) 就业心态, 不愿从小事做起, 从基层做起, 踏踏实实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2.3 给出的建议

(1) 加强实践, 培养灰领, 实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

(2) 调整就业心态

(3) 调整就业指导工作, 从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工作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 就业工作应考虑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 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如:

对专业知识技能导航,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 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 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 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指导, 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 没能受到企业青睐, 不具备相关工作胜任能力。

法律导航, 普及法律知识, 加强法制意识, 学会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同时引导诚信意识, 唤起契约精神。

健康心理导航, 通过心理指南对大学生就业求职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 排忧解难。

我们除了通过图表看到的一些信息外, 就目前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情况中存在一些这样的差异:

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较应届毕业生人数多, 部分人群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 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院校能在这一方面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渠道, 将很大程度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2015年的两会上孙维代表关注的就是大学就业问题, 主要围绕的就是大学生创业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最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简化相关审批手续。她介绍, 针对3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59.96%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想法, 但还没开始;有4.89%的在校大学生已在创业;20.73%目前没有创业想法, 还有14.4%的人仍在犹豫不决。根据调查, 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匮乏、个人能力不足及缺乏有效创业指导等。孙维代表将在人大会上提交建议, 建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 开设大学生创业免费人工咨询平台和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 让能力欠缺缺乏指导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互相探讨学习, 从成功者身上找差距, 在失败者面前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另外一方面, 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变得理智、冷静, 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看到了中小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 而且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成本比大企业低的多, 发展空间广阔, 求贤若渴, 对人才需求量大。他们能去这片广阔天地开拓事业是明智的选择, 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另外, 还响应国家的政策, 参加“三支一扶”,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认识到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 到基层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从后期与毕业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处于薄弱环节的主要集中在企业用人单位, 月薪基本在2500元左右, 能够签订劳动保障合同的单位少之又少, 这样的薪酬待遇只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也成为他们频繁调换工作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也将是我们后续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个工作重点则是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 虽然学院特别聘请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多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班, 以实战演习的形式结束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 但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相比较而言是最大的, 所经受的挫折也是最多的, 所以对他们心理上承受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我们面对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8.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八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要受到很大阻力,面对繁杂多变、眼花缭乱的社会,面对着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着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面对着这重重阻力,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笔者认为要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盲目自信导致的巨大落差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挑来挑去挑花眼,心里容易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情绪,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结果往往自己的优势是用人单位所不需要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等要求又不具备,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优势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出路:其实问题就出在理想太远大,现实太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企业通常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有潜力的人、忠诚的人和敬业的人。对求职者而言,清楚了公司的用人要求,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求职方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问题2:自卑畏怯带来的心理障碍

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觉得自己确实真的不行,显得很没自信。

出路: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点集合起来,一一列举,形成一个优势。写下要说的重点,然后场景训练和演绎。在面试过程中就会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问题3:盲目跟风引发频跳槽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又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

出路:职业选择是机遇的把握

有不少刚毕业的新人自恃能力高,总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屈才,刚踏进单位就计划着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原来的山头最高。这个时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选择与自己匹配的职位。其实,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职业规划就是找到这个最佳匹配点及未来各阶段的发展平台。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内、外优势,市场行情、行业信息、职位状况去具体分析。

问题4:追求高薪四处碰壁

在选择企业时,“大、名、公、外”即“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仍是毕业生的首选目标。

出路:理想需要能力来实现

把事情理想化,求高薪资是年轻人择业的盲点。自己的目标还是第一位的,不要盲目跟风。年轻人还是要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理想也需要有能力来实现。

9.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九

实践参加者:张宇翔

时间:2012年1月24日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就业紧密联系着的就是专业的选择,专业选择的对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果的好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越来越迷茫,总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亦或是热门专业之间徘徊。同时,这也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短短的几天,去调查了我们当地的上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了解到了很惊人的消息:大多数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帮忙做服务工作。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会找到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会让自己的大学学历白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但是我觉得事实确实有些残酷。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近几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本地需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选择,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会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些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对于护士或是秘书这些职业不再仅仅是女生享有的特权,男生也同样可以从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对于电子行业或是机械等一些其他的行业女生也同样可以做,也会很受欢迎。

(三)有些同学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随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问老师,有老师帮他选择了自己以后的方向,这也是比较盲目的。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

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智联招聘的职业顾问:选择“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新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老职业的内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像以前一样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经营和维护,或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随着职业发展也可以从事IT咨询、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数据分析员、生产研发,甚至投资分析等职业同样适合他们。智联招聘网的CEO刘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在耶鲁学的法律,从事过风险投资,现在做了企业老板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规模效益与个性化培养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学校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标准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成本也比较高,学生和家长的投资回报期望高,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白领、粉领等工作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从事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大学生个人原因如下:

(一)、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平、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

(二)、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

2.社会经验普遍不足。

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总结: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还有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学院:机械与汽车服务工程姓名:张宇翔

10.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十

实践参加者:mmmmm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6日至2月2日

实践地点: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高中部各界毕业校友

实践主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乡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的体会或看法,然后进一步调查家乡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合理的解决办法。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国早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所以关注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就业形势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做出正确的专业选择。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势:即“您选择当前专业的主要依据是下面哪项,您是否满意当前的专业?结果如下:

(一)对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1.约55%的同学选择专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能选到自己认为满意的专

业。

2.约30%的同学选择专业侧重于社会未来需求,表示愿意符合社会需求。

3.超过15%的同学专业选择愿意服从学校调剂。

总体上约有45%的同学对现选专业不满意,并表示对于现学专业的前景并不了解,至于就业状况,表示茫然。

(二)专业选择错误的可能后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1.成本高,精神代价大。大学专业多三年到四年制,一旦错选,就意味着付

出相同的物质和时间成本,却选择不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同时,专业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在学习的同时会缺乏精神动力,严重的有时会对求学造成阻碍,影响进一步深造。

2.影响以后职业发展,拖长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造

成求职轨道的偏离,以后对所从事职业的不满意,势必影响一生的职业进程。

3.增加求学过程的多重压力。无论是选择学校过程中及时的转专业还是自己

适应目前专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的压力不可避免。

(三)正确选择专业的重要性:

1.为求学提供精神动力,积极上进提供必要保证。

2.更加明确自身条件,有利于更早更详尽得规划未来的学习或求职之路。

3.规避了专业错误的情况下需要转专业或不利未来发展的风险。有利于了解

自己对自身专业的优势与不足,扬长补短,激励自己的能力发展。保证了自己职业生涯风帆的顺利起航。

(四)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所处的劣势

1.关于企业:企业注重应聘者的职业道德,考虑专业是否对口,注重实际交际

和沟通能力,更多的企业甚至要求实际工作经验,优先录用学生

干部等。这些远远超出大学生实际注重范围外的要求为大学生就

业提供了难题。例如,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英语与计算机能力,更

注重考证和等级,更关注书面表达能力等。一系列的差距使得大

学生就业困难。

2.关于学生:一方面大学生眼光过高,注重工作的体面程度;另一方面,大

学生过分要求高薪水,自身能力不突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悬殊

过大。都是当前就业问题的瓶颈。

二﹑ 主要体会

通过此次问卷,我深刻体会到专业选择不容忽视,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综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专业的未来前景,不能随意马虎,切不能应付了事,抱侥幸心理。只有精心准备,慎重待之,才能让职业生涯顺利起航。同时最严峻的就业问题也使我产生危机感。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待遇较低;普遍缺乏尽快融入社会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专业知识学不能致用,工作实践中用不到;就业观念与社会现状的不符等等,都让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焦点。这说明就业问题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公司、企业、政府、社会、学校、甚至是家长都必须一起努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有利的氛围。针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资料,下面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议:

三﹑问题建议

(一)学生个人

1.相信现在的严峻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已了解到,所以我们必须学好自己的专

业知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掌握必备的应聘技能技巧,增强综合能力,注重职业道德。努力使自己适应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不

能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所以我们在努力寻找理想岗位的同时要适当降低期望值,主动说服自己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3.大学生应该具备积极心态,相信现代社会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相信只要我们正视社会、适应社会、积极地投入社会,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创造我们的价值。

(二)高校建设

1.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应该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

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

2.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应该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为

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工作实践机会。鼓励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等等。

3.就业指导侧重于引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同时尽早指导规划从低年

级做起。注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

(三)社会

1.社会和政府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求职提

供合适的社会条件。

2.社会和政府提供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为大学生

就业提供多种渠道。

3.用人企业应该给新就业的大学生足够多的适应空间和时间,并完善各种劳

动保障。

四﹑总结

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已经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话题,是家长、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毕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此次问卷我了解到,专业选择对于我们大学生多少有些不如意,这种情况我们应予以重视。而就业其概况,多是我们学生自身的不足,这要求我们面对就业,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提高自身能力是义不容辞。当然亦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了解职业的发展特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相信目前的现状总会得到改善,而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拥有一个完满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计湘婷主编《求学》广西新闻出版社2011年 第8期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班级: 11策划

学号:11111303

11.关于大学生准备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7-02

导言:

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数高达770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读研,缓解就业压力。据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参与2015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的170余万学生中,有一大半是女生,女硕士数量几乎占了整个硕士生群体的“半边天”。然而,伴随着女硕士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而来的相关就业问题,也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就业率低下、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歧视、隐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学历和就业率成反比的情况。面对如此的就业情况,新疆大学的女硕士会拥有怎样的就业倾向?她们会有怎样的就业态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笔者对新疆大学的近百位女硕士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疆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在校女硕士研究生,为求本次调查的全面性及准确性,选取的样本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的在校女硕士研究生,这样可以较好的反映不同学科,不同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及其差异性。具体调查对象概况见表1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就业目的。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占总样本的72%。其次是为了生计,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比重占51. 74%。而排名最为靠后的选项是奉献社会,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仅占26%。由此可见,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崇尚自我,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的价值观,而是认为女性应将工作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渴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数女硕士认为就业的目的应当是奉献社会,这说明当代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目的的认知上,没有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自我价值重于社会价值。

(二)就业态度。

本部分内容从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认知、诚信意识三个维度对其就业态度进行考察,其中就业认知主要围绕着女硕士对自身的认知、社会的认知、就业实现途径的认知进行调研分析。

1.职业规划。女硕士职业规划即女硕士按照自身情况,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从职业定位、目标设计、通道设计三个方面来确立个人事业的奋斗目标,并就每一阶段实行的时间、次序、目标进行科学安排的一个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

谈到新疆大学女硕士具体的职业规划,情况并不乐观,调研数据显示57.8%的女硕士选择了职业规划较模糊,选择职业规划很明确的同学占21.9%,还有20.8%的女硕士选择了走一步算一步,这也反映了当代女硕士就业观存在职业规划欠缺的问题。

2.就业认知。就业认知即人们在职业选择时,对自身、职业及与就业相关的社会问题的看法,推理和决策。

在对新疆大学女硕士认为自己在就业时可能存在的不足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当代大部分女硕士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较高而盲目自信,这一点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在就业时的不足点选项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相关工作和社会经验不足占55%、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占17.3%、承受与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占15.2%、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占12.5%。几乎没有人选择不存在任何问题这一选项。

对就业形势的认知,从调查数据反馈来看,选择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可以顺利就业的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占总样本的27.8%,63.9%认为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想找到自己满意工作难,有6.3%的女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形势表示悲观,对自己的前途感觉不知所措,仅有1%的女硕士选择了不知道,没感觉。由此可见,大不都认为如今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很难找到满意的的工作。与此同时部分女硕士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价值认识存在误区。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新疆大学女硕士对基层就业问题趋于理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偏向于不去基层就业,表示不愿去基层等一些较为落后地区工作的同学占到了33.3%,仅有12.5%的同学明确表示愿意去。部分同学认为基层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思想观念保守,展示自我才能的機会和平台较少,因此不愿意下基层。新大女硕士就业岗位选择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职业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很少有人去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和需要,不能够将国家利益同个人利益相结合,这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也反映了新疆大学女硕士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意识较弱。

2.依赖及从众心理明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新疆大学女硕士在就业过程中许多都存在从众、依赖等多种不成熟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大女硕士的就业成功率。她们往往不能凭借自己独立的去分析所要从事的工作是都合适自己,相反她们可能更愿意依赖家人朋友给的意见进行取舍,期望通过家长亲戚朋友的社会关系顺利就业,这反映了一部分新大女硕士研究生依赖心理严重,缺乏拼搏的勇气和自信,自主就业意识匮乏。这种不成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新大女硕士对自身及具体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同时也局限了自己的就业范围,束缚了自己的就业行为,导致失去许多不错的就业机会。

(二)新疆大学女硕士就业观培育对策。

1.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培育社会层面。(1)政府出台针对女硕士的优惠就业政策。在落实已有的政策之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女硕士生育期给企业予以较为优厚的政策性补偿等等,同时给予企业人才招聘方面的政策性指导,鼓励用人单位大胆聘用女硕士研究生,逐步实现企业招聘公开透明,使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能真正享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这一方面使女硕士获得了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会对女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产生积极影响。(2)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转变就业观念的重要措施。对于女硕士而言,加快完善落实女性生育保障体系,充分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使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的平等地位得到有效保障这点尤为重要。做好国家、企业、职员自身合理承当生育成本工作,真正做到生育保险社会及法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录用女硕士的后顾之忧,且有利于增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信心,减少就业依赖心理。

2.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培育高校层面。加强职业规划指导与创业指导。通过本次调查不难发现,虽然女硕士的就业敏感度较高,但谈到具体的职业规划情况并不乐观。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的同学面对就业往往缺乏自信,更容易感到压力,产生迷茫心态,催生依赖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应对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开设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女硕士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恰恰是女性中最具有创业潜力和创业条件的群体,因而学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女硕士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对其自主创业的指导工作,帮助其发挥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3.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自身角度。(1)坚持积极乐观与实事求是的就业态度。具体到就业问题,女硕士应该坚持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把眼光投向就业市场竞争的阳光之处。女硕士具备较男硕士得天独厚的性别优势,她们往往语言天赋较强,且遇事心细,富有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特别是在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中比男生更能耐得住性子,這些都是她们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女硕士作为优秀女性的代表,应从整体上以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带动女性素质的改进。这里所说的坚持积极乐观并不是盲目乐观,女硕士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就业态度。(2)正确领悟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正确领悟,有助于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就业心态的端正。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从择业角度看,女硕士研究生要正确领悟人生价值,首先应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间的关系。女硕士在就业时,不能一味的强调自身价值,而是应该把握适度原则,努力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均衡点。一旦人们追求的自我价值是有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取得较大的成功。

四、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观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奉献意识薄弱、自主创业就业意识较低、职业规划模糊等等。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新疆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女硕士转变就业观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虽然女硕士自身主观努力起到的是内在决定性作用,但还是要以家庭、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依托,把其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历练,内外因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对女硕士研究生进行转变就业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闫丽君.女硕士研究生自我发展之期望调查[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1(12):29-37.

[2]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倩,王小丁.研究生就业现状探析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3⑷:87.

12.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准备探讨 篇十二

一、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期望调查

课题组在重庆市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 有效回收问卷1766份,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我们发现:

1.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以前有所降低。

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选择已经不局限于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选这一项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24%。而62%的学生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78%的学生选择在就读地重庆就业, 还有45%的学生选择到离家近的生源地就业, 有22%的学生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 有16%的学生表示只要能就业, 到哪都行。由此可见, 面临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渐趋于理性, 并且从这个角度来看, 处于西部地区的重庆人才流失率有可能将减少。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大部分学生仍然愿意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 不愿意离开重庆, 也可能会使他们错失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 面临家庭和工作的矛盾选择。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客观。

在回答“你对现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这个问题时, 大部分学生的态度较为中肯, 认为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 占83.12%。对就业胸有成竹的占5.19%, 对就业形势非常担心和认为困难很大的占11.69%。

3.部分毕业生就业心理需要疏导。

面对就业压力, 50%的学生认为会出现自卑的心理;80%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的心理;68.3%的学生会出现悲观心理;65%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从众心理;41.7%的学生认为会出现不满心理;38.3%的学生会出现攀比心理;30%的学生会出现依赖心理;20%的学生会出现自负心理。若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话, 有59.7%的同学会选择请教父母、朋友、老师等, 有47.8%的学生会自己独立解决;有37.3%的同学会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而仅有13.4%的学生会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机构。

4.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迫切。

对于是否就业的选择, 大多数同学都希望毕业后找份工作尽快就业, 占76.7%;准备考研的同学占13.3%;准备自主创业的占8.3%;准备出国留学和认为可在家待业再慢慢找的各占1.7%。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 由于就业压力增大, 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抬头之势, 很多学生不愿再继续深造, 想先就业再说, 考取研究生比例太低。准备考研的同学仅占被调查同学总数的13.3%, 准备出国的同学也比较少, 同样占13.3%,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即在国内就业, 给就业带来无形的压力。

5.学生们的薪酬期望趋于理性。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 大多数同学都较为理性。有68.7%的同学选择1000-2000元;31.3%的同学选择2000-3000元;选择1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都是少数, 各占1.5%。

6.对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满意度较低。

对于现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50%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20%;10%的学生认为“很不满意”。对于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 46.7%的同学想获取用人单位信息;43.3%的同学想获取职业规划辅导;38.3%的同学想获得应聘技巧的指导;各有16.7%的同学想获得求职心理辅导和专业出路。

7.仍有相当部分同学认为工作经验缺乏是影响就业的因素。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 对于学校的建议, 有63.3%的同学认为应让学生到相关公司实习, 积累经验;58.3%的同学认为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就业合作项目;41.7%的同学认为应增加实践课程;36.7%的同学认为应推荐就业;18.3%的同学认为应进行就业指导。据《2009年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重庆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 有实习,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能有效提高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这与我们的调查中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一致。

8.对于学校增加实践课的呼声较强烈。

对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81.7%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实践环节;33.3%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进行;认为通过营造校园文化的占16.7%;认为应举办专题讲座的占13.3%;认为增加选修课比例的占6.7%, 3.3%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开展讲演活动来实施。

二、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准备

结合此次调查实际情况以及近两年的就业情况, 我们发现, 尽管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大多数同学的就业期望较为合理, 多数同学想尽快就业, 对薪酬要求也比较低, 但是由于就业时的从众和迷茫等心理, 从就业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不强, 心理价位过高。部分学生有业不就, 有约不签, 甚至有招聘会不去, 长期的等待、观望, 试图找到更好的工作, 使就业率迟迟达不到更理想的水平。另外, 毕业生在校求学期间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 就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针对上述情况, 面对就业, 大学生包括经管类大学生应做好如下准备:

1.及早定位: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发现, 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 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有些高校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的不够完善, 没能起到充分的作用。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自己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 哪些职位能成功, 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 也缺乏信心, 有就业恐慌表现。学生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 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结合社会实际,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2.做好专业知识准备:努力成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

现有人才分布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区域人才的供应难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某些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以重庆市为例, 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保税港区的设立、新一轮区域规划、建设内陆开放型高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等使得重庆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 相比之下人才结构调整相对缓慢, 步调不一, 尤其是高素质的财经金融类、国际贸易类人才的供给或储备不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高校方面的调整外, 大学生自己也应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 做好就业的区域定位, 使自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做好心理准备:培养竞争、合作、宽容、长远发展、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们大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 大都是独生子女, 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以及我国传统的“根文化”决定了父母对孩子较为溺爱, 孩子在家庭中居于主导地位, 使得80后、90后自我意识较强, 吃苦意识差, 并且在找工作时容易有依赖心理, 想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找到满意工作。有较强的自我观念, 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就业、择业时目标与行为不稳定, 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由于自我认识能力不足, 继而在调动自我功能、实现自我驾驭方面显得不足。面对就业压力容易产生出焦虑、恐惧、自卑、急躁、冷漠、孤独等心理障碍, 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择业、就业。毕业生应积极参与竞争,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毕业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4.做好实践技能准备:尤其是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经验

经管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是与人打交道较多的职业, 尤其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 因此这类工作更需要表达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能力。另外, 现在很多招聘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在上述的调查中, 在回答“你认为你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问题时, 有72.3%的同学选择了“沟通协调能力”, 有68%的同学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因此, 对于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 应该尽早培养和提高沟通能力。在大学期间, 要主动争取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 通过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重视每一次实践机会, 如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商业活动等。哪怕是不相关的实习机会也要尝试。通过参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也可以使同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懂得理论知识的作用和必要性, 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目的性。

三、高校和社会针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应做的准备

1.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配套

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 专业的目标生成于本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定位于为哪类部门培养人才, 产业的发展会在一段时期内拉动着专业性人才需求的增长, 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在客观上要求相互适应。因此, 做专业提升计划时应突出特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调整培养方法与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具有“适岗、应用、创新”的交通运输管理、基层经营管理、多元化发展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 (职业) 发展衔接, 推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特色培养。一方面可以适应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 一举两得。

2.在教学方式上, 采用多种有利于教与学的形式

(1) 增加案例课、专题讨论和讲座。

使学生开拓思路,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科研中的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更好引入课堂, 启发学生思维。

(2) 增加实验、实训课的比重。

通过模拟软件、沙盘演练和模拟公司运作,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3) 增加实践作业的布置。

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 通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实习等活动, 了解企业, 了解公众, 从社会中学知识, 将课本与实践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培养适应能力。

3.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如今大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 但是有些属于虚设, 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也有些同学有了心理问题, 由于害羞等原因, 总想自己解决, 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学校。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把心理咨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和老师还应宣传正确的心理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很多不可避免, 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和教辅人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 尽可能的关心和帮助学生, 一旦有什么问题, 尽快解决。同时在课堂上应言传身教, 通过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熏陶、影响学生,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宣扬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 并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临近就业时, 学校和老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疏导, 消除不良心理倾向, 可以通过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沟通聊天, 或者利用上课时间的末尾和间隙,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尽量使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积极面对就业压力, 以乐观的态度去寻找人生中的机会。

4.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认真实施职业规划

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强化服务职能,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针对学生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用人单位信息、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职业介绍、性格测试和职业规划、模拟招聘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 为学生们指点迷津, 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 要把就业指导工作始终贯穿在学生学习各个阶段, 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经常灌输, 引导他们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敬业教育、法律法规教育, 引导他们关注对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连中.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 2009, (23) .

[2]黄果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传承, 2009, (6) .

[3]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0) .

[4]贾元义, 李卫东.浅析当今就业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5]岳晏.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

[6]杨振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索.职业教育研究, 2009, (9) .

13.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学

组长:王玥

组员:赵欣如、李亚亚

一、调查目的:

①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②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③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二、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

① 调查时间设为上午一、二节或下午三、四节。② 调查地点设为G女生楼、F男生楼。③ 调差对象:大学生

④ 调查范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⑤ 调查要点: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学业? ⑥ 解答问题: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几点?

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是多少?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学业?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① 问卷调查

14.公坎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报告 篇十四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乡党委关于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的部署要求,党总支领导班子重点从学习教育、谈心交心、查摆问题、对照检查等方面着力,扎实做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在乡指导组的指导下,党总支研究制定了《公坎村党总支领导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明确了会议主题、实施步骤,对开展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了具体安排。

二、继续加强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总支领导班子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先后组织班子成员、支委、新农村指导员进行了3次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了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党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三严三实”要求和好干部标准等内容,还学习了焦裕禄、沈浩以及吴军等先进典型。经过学习,班子成员和新农村指导员各撰写了1篇心得体会。通过学习领会,班子成员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15.大学生就业:准备好了再出发 篇十五

对新入学大学生们来说, 要明白“规划使生涯更精彩”的道理。

大学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人们经常说, 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其宝贵之处就在于:与之前的学习生活相比, 大学里无论是时间还是各种选择都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独立自主与深入思考的能力, 进行更多的自我适应与自我设计。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看, 大学教育阶段恰好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探索阶段, 也是职业生涯明确、细化、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对一个人未来职业的选择, 甚至是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素曾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 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我国作家柳青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大学无疑就是这紧要之处。一个人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国在小学、初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如果大学生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 临近毕业时才做准备, 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影响学生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影响社会对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价。众多成功人士的经验证明, 人生是需要设计的、人生是可以设计的, 更何况人生中最宝贵的大学时光、大学生入学后, 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尽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找到新的学习目标, 确立好合理定位并为之努力。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尽早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主动规划大学期间的生涯, 有了目标的指引, 我们的大学生涯必会更加精彩、更加丰厚。

对2013年毕业未就业毕业生来说, 要相信学校和政府对于学生“风筝不断线”的承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千千万万的毕业生身上承载着万万千千个父母、家庭、亲人数十年的感情投入、教育投入, 他们期盼自己的子女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竞争的环境中, 每一个毕业生都是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义务宣传员, 毕业生对学校的认知和态度, 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 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应届毕业生在毕业离校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毕业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 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在就业过程中, 很多学生坦言:找工作并不难, 难的是找一份好工作, 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许正是在期望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的那一粒“麦穗”时, 一些毕业生错过了求职择业的黄金时段, 在毕业的时候面临了就业困难。对于这些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6月份在河北调研时曾有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表述:“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 学校会一直保持联系, 进行就业帮扶, 不会让你们成为断线的‘风筝’”。这就告诉一些有就业意愿而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千万不要过于焦虑, 学校和政府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从学校层面来看, 母校会对毕业后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关注, 建立台账, 进行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 确保放出的每一只追梦的“风筝”都保持着与母校的联系。从政府层面看, 这些毕业生可主动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求职登记, 同时可以享受到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政策扶持, 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还可以享受到一定补贴等等。

对2014年应届毕业生们来说, 要回答好“就业难还是选择难”这个命题。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从被提出到现在, 虽然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 但是每年的困难程度和表现形式、重点困难群体总是不一样。即便是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在大学生面临群体性共性就业难的情况下, 每个学校、每个院系甚至是每个班级、每个宿舍, 也总会有一些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职业目标明确、求职准备充实的毕业生, 能够得到一个甚至是多个令人羡慕的职位邀请 (Offer) ——因为无论是任何一个单位, 不管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 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真正的人才, 这就造成了很多毕业生所谓的“想找一份工作不难, 难的是找一份适合的、满意的工作”这种选择性矛盾。而恰恰正是这种主动性的选择矛盾或者被动性选择矛盾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个体化的就业难。从这个角度讲,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于毕业生个人来说, 更多的是个性化选择难。现在是新学期伊始,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 将是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 他们要面临升学还是就业、参军或者创业的选择。即便是选择升学, 还要考虑选择未来的专业、区域等大方向;即便是选择就业, 还要选择是参加行政事业单位招录考试, 还是参加各类行业性、区域性的招聘活动等等。俗话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不注重个性化选择的人注定要南辕北辙地多绕很大的圈, 多走很多弯路。希望2014届毕业生朋友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积极学习了解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坚定自主择业、成功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等,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 调整好就业期望, 以主动出击、不等不靠的积极行动接受人力资源市场的检验, 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跨跳, 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华丽转身, 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怀有创业激情和梦想的大学生来说, 要深入体会“厚积薄发”的道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 就业与创业是顺利告别学校、走向社会的两个途径。可能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就业梦或者创业梦。有梦想就有希望, 把梦想变成理想为之奋斗, 我们的未来才可能灿烂辉煌。相对于就业梦, 创业梦似乎更加艰难。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创业者要面对之前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见过的人, 带着自己的梦想重新进行资源的配置。当前,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程, 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氛围形成。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主力军, 与普通劳动者、创业者相比, 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结构、独特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 吃苦耐劳、胆识过人的精神气魄, 在创业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所以, 作为怀揣梦想和激情的新青年, 当代大学生不应仅仅满足成为一名被动的求职者, 在求职大军中“抢凳子”理应立志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全民创业的先行者, 依托自身特长、所学专业努力“造椅子”, 或者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就业岗位, 成为全民创业的先锋。

当然, 创业艰难百事多。需要明确的是, 创业本身作为一项技能, 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具备,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 要因人而异;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有其独有的生长过程周期, 也决不是所有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都适合在校期间或者刚毕业就去单独创业, 在条件不很成熟、基础不够牢固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的脚步来等一等灵魂。但是创新创业意识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想引领, 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时代要求每一位当代青年都要及早树立并逐渐强化的。

“理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就要求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 一定要脚踏实地, 要把美好的理想融入主动的行动之中, 做到理想指引行动, 知行合一,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要坚信“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要鼓励自己占用自我, 勇敢地走过明天晚上, 迎来后天胜利的曙光。

16.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报告 篇十六

关键词:河南省专科院校大学生沟通软实力用人单位

一. 河南省专科院校

经调查知:河南省共有55所专科院校。其中,郑州市有27所,新乡市有3所,商丘市有3所,漯河市有2所,洛阳市有2所,信阳市2所,南阳市有2所,焦作市有2所,开封市有2所,登封市有1所,三门峡市有1所,永城市有1所,济源市有1所,周口市有1所,濮阳市有1所,鹤壁市有1所,许昌市有1所,平顶山市有1所。有这55所学校的分布可知,其中27所集中分布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其它28所零散分布于河南省的其它市区。众所周知,郑州市是河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高校云集,教育实力雄厚,其它市区经济教育实力都不如郑州。我们不难得出: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守平有密切关系,正相关。河南省专科院校分布不均这一现状提醒我们:教育与经济密切相关,省教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河南省的其他市区开设更多的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其教育水平,缩小河南省内部市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河南省整体专科院校的教育水平。

经分析综合可知,这55所高等专科院校综合类有14所,工业类有5所,商业类有4所,信息科技类有4所,医学类有4所,师范类有3所,警察类有3所,其他的分别为:农业类,牧业类,纺织类,安检类,水利类,铁路类,武术类,旅游类,交通类邓等性质的高等专科院校。可见,河南省专科院校涉及多个领域,专业性比较强。但也有个别类型的院校没有涉及到,如:音乐来,体育类,航天类等等。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好几万,就业压力也很大,所以省教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开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性院校。一方面提高河南人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经过对河南省专科院校的调查分析,不仅提高了我运用互联网和网上搜索的能力,还让我对本省的专科院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 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沟通类课程信息报告

此次调查,每位同学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认真真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调用自

己身边可以调用的一切力量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各个院校开设沟通类课程的具体情况,从中我们既得到了所需资料,也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学习沟通类课程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我们采取任务细分制,把55所学校进行细分,然后分给各个小组,再有同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电话网络聊天,发送邮件直接询问同学,朋友,网友等。2.利用实习周亲自走访学校3.从百度网站进行搜索。4.查看相关报纸,杂志。

从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沟通类课程信息中分析可得出:1,未开设沟通类课程的学校较少;2,从专业看,文科类专业开设沟通类课程的比重大,而理科类开设此类课程的比重小,理科类学生本身专业缺乏文学性,理论性,却又不注重沟通交流方面的学习,对将来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3,从开设课程看,开设公共关系学的院校较多,约占34%,并多数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其他科目繁多;4,经济学类专业大多数开设商务交流,商务谈判为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需要的结果,经济学类专业除专业必需的沟通课程之外很少有开设该性质的其它学科,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非经济学类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较多,如:社交礼仪,人文修养,就业指导等,但这些课程多作为选修课,考查课且课时少,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影响小,无法真正起到作用;5,从对是否双语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沟通类课程没有开设双语的,说明虽然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但仅限于汉语沟通,没有从社会,国家发展需求出发。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增多,应该注重培养双语或多语沟通型人才,以更好的应对国际交流;6,作为专业课的沟通类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是两个学期,学时也较多,30—60之间,少数是开设一个学期。而作为选修课,考查课的学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多为一个学期,而且课时较少,小于20个课时。从开设时间总体上来看,开设时间都较少,仅占大学时间的17%—33%,说明沟通类课程并没有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

三,河南省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大学生沟通软实力的调查

在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各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软实力”相当看重,在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能力等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同等对待,这无疑对大学生本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调查显示,在意已就业的大学中,因不能满足企业对基本工作技能的要求而遭辞退和因自觉能力不足而主动辞职的人数所占比例很高,在外资合资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中,离职率更高。而且,应届大学生在各类企业中的离职率远高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而表明了河南省应届大学生对市场适应能力的不足,在学校所学非企业所需,职业技能缺乏,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在回答用人单位工作中什么能力最重要时,这些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回答最多的就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样写也被企业认为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调查显示,越是热门的工作,对交流能力的需求越高。大学生心仪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认为此项能力非常重要的比例也接近90%。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根认为,这一调查街而过反映了应试竞争带来的弊端:学校往往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并不高,反而那些综合能力如:沟通,表达,谈判技巧等解决复杂的能力更被用人单位看重。2009年12月09日,大河网的调查中,河南某实业有限公司,一位黄先生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事业单位占据来了招聘会的大多数席位,在放松对专业的限制同时,毕业生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则成了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我们需要的就是在工作初期就具备良好的沟通与适应能力的毕业生。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尽管众多企业及相关人事部门提供较多的职业,但较多的应届毕业生因软实力不足难以就业,而企业等也因毕业生不满足自身提出的软实力要求而招聘不足合适的相关人才。

这次调查可知,当今大多数用人单位均看重的是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沟通类软实力问题,用人单位之所以强调毕业生的沟通类软实力问题。用人单位之所以强调毕业生的软实力也基于一部分原因,企业管理杂志中显示:1.倡导沟通是建立和谐型企业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和谐,有了顺畅的沟通,就有了理解支持,有了团结协作,也才会有和谐企业。2.倡导沟通,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方式。学习型企业需要全体成员,所有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促进知识在公司内部快速流畅的传播。3.倡导沟通,是建立服务型企业的重要手段,从企业外部来说,与客户积极沟通,找准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也需要较强的沟通技能。4,有利于企业增强对市场应变的能力。

三.小结

有以上调查及分析可知,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的有关沟通类课程较少,但社会用人单位对应届大成学生的沟通软实力有很大需求。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让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社会以及市场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专业结构,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

2.调整课程设置,从重视知识灌输转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转变,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3.学科设置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全面发展,为学习搭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软实力的培养为基础,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无论是文科类院校还是理科类院校,都应加强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学科设置方面的改进,特别是理科工科类,改变课程的性质为必修类的,增加沟通类课时,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二)做好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与成才,促进学校与社会结合,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学校应从大学生进入校门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明确社会的需要,正确处理自身“硬技能”与“软实力”的协调。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特点和实际开展活动,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的精神,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本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个人加强自身建设

很多大学生片面追求专业学历,提升专业化知识,而人文知识却相对贫乏,所以大学生个人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人才标准,在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职业定位方面早作准备,在大学期间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加强自身专业知道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沟通软实力。此外,大学

生还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是大学生直接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对技能的要求,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

《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蒋昕捷

《成功教育》2009年11期作者:朱书华

《企业管理杂志》作者:程磊

《中才网》2009年10月1日

《中国教育报》 2010年6月19日

上一篇: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下一篇:钱塘江潮,钱塘江潮罗隐,钱塘江潮的意思,钱塘江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