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10篇)
1.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一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实验日期
2013年11月18日
实验小组人员
谢林红符斯慧
实验设备
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仿真终端软件PCEC
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计算机内存储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深入地学懂静态存储器芯片的读写原理和用他们组成教学计算机存储器系统的方法(即字、位扩展技术),控制其运行的方式;
3.思考并对比静态和动态存储器芯片在特性和使用场合等方面的同异之处。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检查扩展芯片插座的下方的插针要按下列要求短接:标有“/MWR”“RD”的插针左边两个短接,标有“/MRD”“GND”的插针右边两个短接。
2. 1〉用E 命令改变内存单元的值并用D 命令观察结果。①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E 2020↙ 屏幕将显示: 2020
内存单元原值: 按如下形式键入:
2020 原值:2222(空格)原值:3333(空格)原值:4444(空格)原值:5555↙ ②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20↙
屏幕将显示从2020 内存单元开始的值,其中2020H~2023H 的值为: 2222 3333 4444 5555 ③断电后重新启动教学实验机,用D 命令观察内存单元2020~2023 的值。会发现原来置入到这几个内存单元的值已经改变,用户在使用RAM 时,必须每次断电重启后都要重新输入程序或修改内存单元的值。
2〉用A 命令输入一段程序,执行并观察结果。①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A 2000↙ 屏幕将显示: 2000: 按如下形式键入:
2000: MVRD R0,AAAA 2002: MVRD R1,5555 2004: AND R0,R1 2005: RET 2006:↙
②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T 2000 ↙ R0 的值变为AAAA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T↙
R1 的值变为5555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T↙
R0 的值变为0000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③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G 2000 运行输入的程序。
④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 屏幕显示:
R0=0000 R1=5555 R2=…
3.将扩展芯片下方的插针按下列方式短接:将标有“/MWR”“ PGMPGM”和“RD”的三个插针左面两个短接,将标有“/MWD”“/OE”“GND”的三个插针左边两个短接;
4.将扩展芯片上方标有EXTROMH 和EXTROML 的“/CS”信号用自锁紧线短接,然后短接到MEMDC138 芯片的上方的标有“4000-5fff”地址单元;
5. EPROM 是紫外线可擦除的电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芯片。在对EPROM 进行重写前必须先擦除并判断芯片是否为空,再通过编程器进行编程;
①D 命令看内存单元0000~001F 的值。可以看到内存单元的值为:01FF 02FF 03FF 04FF......1FFF;
②用E 命令向芯片的内存单元置入数值,再用D 命令察看,会发现原来的值没有改变;用A命令向芯片所在的地址键入程序,用U 命令反汇编,会发现地址仍然保持原来的值。该实验说明EPROM 不能直接修改和编程,必须先擦除,再通过编程器编程; ③将教学机断电后重启,用D 命令看内存单元0000~001F 的内容,会发现数值没变,EPROM的内容在断电后会保持。
6.AT28C64B 的读操作和一般的RAM 一样,而其写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1 毫秒。因此,需要编写一延迟子程序,在对EEPROM 进行写操作时,调用该子程序,以完成正确的读写。
1)用E 命令改变内存单元的值并用D 命令观察结果。①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E 5000↙ 屏幕将显示: 5000 内存单元原值: 按如下形式键入:
5000 原值:2424(按空格)原值:3636(按空格)原值:4848(按空格)原值:5050↙ ②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5000↙ 屏幕将显示5000H~507FH 内存单元的值,从5000 开始的连续四个内存单元的值依次为2424 3636 4848 5050;
③断电后重新启动,用D 命令察看内存单元5000~5003 的值,会发现这几个单元的值没有发生改变,说明EEPROM的内容断电后可保存。2)从2000H 单元开始输入主程序:(2000)MVRD R0,0000 MVRD R2,0010 ;R2 记录循环次数
MVRD R3,5000 ;R3 的内容为16 位内存地址
(2006)STRR [R3],R0 ;将R0 寄存器的内容放到R3 给出的内存单元中 CALA 2200 ;调用程序地址为2200 的延时子程序 INC R0 ;R0 加1 INC R3 ;R3 加1 DEC R2 ;R2 减1 JRNZ 2006 ;R2 不为0 跳转到2006H RET 从2200H 单元开始输入延时子程序:(2200)PUSH R3 MVRD R3,FFFF(2203)DEC R3 JRNZ 2203 POP R3 RET 运行主程序,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G 2000↙。
注意:运行G 命令的时候,必须要将将标有“/MWD”“/OE”“GND”的三个插针右边两个短接。
程序执行结束后,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D 5000↙; 可看到从5000H 开始的内存单元的值变为
5000:000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5008:0008 0009 000A 000B 000C 000D 000E 000F。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可看出静态存储器芯片和动态存储器芯片的不同,加深对计算机内存储器功能及组成的理解。对于RAM,可直接用A、E命令向扩展的存储器输入程序或改变内存单元的值。RAM中的内容在断电后会消失,重新启动实验机后会发现内存单元的值发生了改变,需要用户自己再重新进行输入。对于EPROM,不能进行直接修改和编程,其内容在断电后仍保持。对于EEPROM,若要对其进行写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编写一个延迟子程序(E命令能直接写芯片,A命令有时会不可以)。
2.计算器实验心得 篇二
系:计 算 机 学 院
实验课程:计算机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计算器 指导老师:宋桂琴
开课时间:2010 ~ 2011第 2学期
专 业: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班 级:10本8班 学 生:史文林 学 号:20102003056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在这个实验中,我首先按照《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指导》中的步骤做,然后再在 “calculatorDlg.cpp”文件中增加不同的算法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通过自己检查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解决了,以下就是我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在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做完后,再在“ calculatorDlg.cpp”文件中增加了“atan”“exp”“sqrt”“log”这四个功能,一开始以为增加了功能就完事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史文林
学
号
20102003056
专
业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
年级、班级
10本8班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
计算器
实验时间
2011 年 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宋桂琴
实验评分
了,就点击“build”健,但结果显示程序存在多个错误,然后才知道没有在“calculatorDlg.h”文件中写“include
void CCalculatorDlg::OnRadio5(){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edit1=atan(result);UpdateData(FALSE);}
void CCalculatorDlg::OnRadio6(){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edit1=exp(result);UpdateData(FALSE);}
void CCalculatorDlg::OnRadio7(){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edit1=sqrt(result);UpdateData(FALSE);}
void CCalculatorDlg::OnRadio8(){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edit1=log(result);UpdateData(FALSE);}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史文林
学
号
20102003056
专
业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
年级、班级
10本8班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
计算器
实验时间
2011 年 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宋桂琴
实验评分
(2)在增加完算法功能之后,点击“build”健,仍然显示出存在多个错误,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问了同学之后才知道在没有在“calculatorDlg.h”写出应用程序框架:
afx_msg void OnButton1();afx_msg void OnButton2();afx_msg void OnButton3();afx_msg void OnButton4();afx_msg void OnButton5();afx_msg void OnButton6();afx_msg void OnButton7();afx_msg void OnButton8();afx_msg void OnButton9();afx_msg void OnBUTTONplus();afx_msg void OnBUTTONminus();afx_msg void OnBUTTONmulti();afx_msg void OnBUTTONzero();afx_msg void OnBUTTONequal();afx_msg void OnBUTTONclean();afx_msg void OnBUTTONdiv();afx_msg void OnRadio1();afx_msg void OnRadio2();afx_msg void OnRadio3();afx_msg void OnRadio4();afx_msg void OnRadio5();afx_msg void OnRadio6();afx_msg void OnRadio7();afx_msg void OnRadio8();afx_msg void OnChangeEdit1();
(3)在改正以上错误之后,点击“build”后结果显示0错误,便开始运行程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运行程序之后点击计算器上的按键时计算器不能运行,后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史文林
学
号
20102003056
专
业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
年级、班级
10本8班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
计算器
实验时间
2011 年 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宋桂琴
实验评分
来经过检查才发现没有在“calculatorDlg.cpp”中写出映射ID及函数:
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OnButton1)ON_BN_CLICKED(IDC_BUTTON2, OnButton2)ON_BN_CLICKED(IDC_BUTTON3, OnButton3)ON_BN_CLICKED(IDC_BUTTON4, OnButton4)ON_BN_CLICKED(IDC_BUTTON5, OnButton5)ON_BN_CLICKED(IDC_BUTTON6, OnButton6)ON_BN_CLICKED(IDC_BUTTON7, OnButton7)ON_BN_CLICKED(IDC_BUTTON8, OnButton8)ON_BN_CLICKED(IDC_BUTTON9, OnButton9)ON_BN_CLICKED(IDC_BUTTON_plus, OnBUTTONplus)ON_BN_CLICKED(IDC_BUTTON_minus, OnBUTTONminus)ON_BN_CLICKED(IDC_BUTTON_multi, OnBUTTONmulti)ON_BN_CLICKED(IDC_BUTTON_zero, OnBUTTONzero)ON_BN_CLICKED(IDC_BUTTON_equal, OnBUTTONequal)ON_BN_CLICKED(IDC_BUTTON_clean, OnBUTTONclean)ON_BN_CLICKED(IDC_BUTTON_div, OnBUTTONdiv)ON_BN_CLICKED(IDC_RADIO1, OnRadio1)ON_BN_CLICKED(IDC_RADIO2, OnRadio2)ON_BN_CLICKED(IDC_RADIO3, OnRadio3)ON_BN_CLICKED(IDC_RADIO4, OnRadio4)ON_BN_CLICKED(IDC_RADIO5, OnRadio5)ON_BN_CLICKED(IDC_RADIO6, OnRadio6)ON_BN_CLICKED(IDC_RADIO7, OnRadio7)ON_BN_CLICKED(IDC_RADIO8, OnRadio8)
在经过上面几次更正后,计算器终于可以运行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每次运行点击数字健时,在结果框里首先显示出“1.#INF”,然后再按其他健时才能正常运算。问了几个同学,他们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史文林
学
号
20102003056
专
业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
年级、班级
10本8班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
计算器
实验时间
2011 年 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宋桂琴
3.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三
汽车零部件和装备机械专用部件制造项目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汽车零部件和装备机械专用部件制造项目。
2、建设单位概况:**岩达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2017年,公司为适应自身的高速发展需要,拟投资10000万元,迁建至**市**镇工业集中区,采用全新环保生产设备、精加工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增加开发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拟建地点:**市**镇工业集中区
4、用地面积:新征国有出让工业用地30亩
5、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生产用房10000平方米、研发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新建年产5万件汽车零部件和2万件装备机械专用部件产品生产线。
6、建设年限:
2017年9月——2018年12月
二、项目建设的条件
项目拟选址**市**镇。**镇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南通近郊,是江苏省**市的南大门,境内204国道,宁通高速、沿江一级公路、如海运河穿境而过。镇区距南通机场半小时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以星球石墨为龙头的化工设备、以富仕压机为龙头的机械、以鑫华金属为龙头的金属熔炼三大产业异军突起,工业经济基础良好;着力打造一流软、硬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环境优良。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建成后达到年产5万件汽车零部件和2万件装备机械专用部件产品生产能力。
2、产品方案
建成后:装备机械专用部件2万件/年,主要为机床专用镗、铣、钻、攻各型动力头;汽车零部件5万件/年,主要为各类中重型载货车、轻型车、大中型客车制动鼓。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采购国内外先进零部件,辅以本厂自主研制生产的铸件,经车、镗、铣等精加工工艺,成套装配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1、生产方法
年采购优质生铁以及铁合金1.5万吨,利用先进的中频感应电炉(3T、2台)熔炼铁水,年耗电量450万千瓦时;利用先进的全套树脂砂生产线造型、造芯;引进国内先进的特种铸造工艺组织生产,经精加工工序制成合格产品。
2、工艺流程
原料→配料→熔炼
↓
混砂或钢模→造型→浇注→打箱→抛丸、清理→机加工→热处理
→机加工→成品
(二)主要设备方案
序号
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L2674振动落砂机
落砂机除尘罩
HL250链式斗提机
Y3445振动筛分输送槽
悬挂磁选机
ZP-5砂块破碎筛分机
S524斗提机
S528II磁选机
S524IVB再生机
S524IVB多级风选
砂温调节器
含冷却循环
砂库(容重40t)
提供图纸自制
Y918发送器
线除尘系统
含布袋除尘器、主风机、反吹风机等
砂库除尘
含振打电机、风机
气控系统
TYM1砂斗自动门
落砂除尘风道
提供图纸自制
再生除尘风道
砂库除尘风道
提供图纸自制
非标件(平台、栏杆、梯子、盖板等)
提供图纸自制
电控系统
C18系列阻旋式料位计
10T/H双臂连续式混砂机
CK5710数控立式车床
Q3710单钩抛丸清理机
Q3730单钩抛丸清理机
3T行车
5T行车
1T悬臂吊
轨道小车
淬火油冷却循环系统
配套3000KVA节能变压器
新型节能中频电源柜
新型节能中频熔炼炉
5T
5T/H双臂连续式混砂机
10T行车
5T行车
1T门吊
10T/H砂处理生产线
电磁吸盘
金相分析系统
淬火油冷却特性检测仪
叉车
磨床
液压装配机
镗床
摇臂钻床
锯床
电焊机
(三)基建工程方案
新建框架结构单层生产用房10000平方米、砖混结构四层研发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办费用、土地和厂房投资3000万元,生产设备和辅助设施投资3800万元,流动资金32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由**岩达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
六、环境保护
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水的排放;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利用专门的配套设备除尘系统集中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作为原材料由对口单位收购;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采用隔音降噪措施,把噪音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
七、劳动定员及生产安排
现有人员65人,其中管理、技术及后勤人员12人,生产人员53人,年生产天数330天,两班生产(8小时工作制)。
八、结论
4.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四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必须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而小学中段数学则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针对小学中段数学运算律和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我校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文化、交通、信息闭塞,教育教学跟先进的城市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调查我县、我校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中,由于自身对于定律及简便运算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准确、不够全面,不能融会贯通,对于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常常感觉很吃力;由于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加之缺乏家长辅导,致使许多教师老是担心学生没听懂、没学会,从而对整个简便运算教学产生畏惧心理;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于采用单一的,基本的方法就题讲题,而往往缺乏解题策略多样化练习和各种简便运算方法的对比练习,导致学生思维不发散、眼界不开阔,灵活计算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学生运算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如教师只注重基本方法,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过于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和灵 活性,又常常导致学生解题的思维混乱,于是乎常常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基于我县,特别是我校教学之现状,面对“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中出现的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得不到应有发展”这一现实,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简便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提升简便运算能力就成了我们迫不及待的任务。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特别是从本校教学实际来看,本课题具有很高的课题研究价值,而国内外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又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课题界说
1、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中段数学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意义释要:
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编排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本课题,旨在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如何牢固掌握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简便运算的兴趣,如何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凸现出小学数学重计算、重解决问题的特点,真正发挥数学课程教育价值,实现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计算,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注重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3、实践价值: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发展,注重研究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对后继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结合新课程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迅速、准确地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揭示农村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方法、计算技巧与计算能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和规律,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探索并形成农村小学中段数学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设计理念和应用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4.形成一些小学中段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优秀设计案例及教学论文,作为教师设计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参考。
5.在我校数学教师中逐步普及简便计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教师对于简便运算教学的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 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也常常是我们课堂上的“重头戏”,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我们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捷的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已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建构主义理论
3.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分析、思辨、综合并不断加以完善。
2.行动研究法:全体研究人员必须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将 4 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认真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及优质课。
3.经验总结法: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小学中段学生,故拟在本校四年级选取一个班作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其余两个班级为普通班,采取比较式教学,便于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经验文章。
六、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5.3.2——2015.3.10)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选择实验小组,了解学生实际,并与对比小组进行比较分析。
4、课题的申请、论证、立项。
(二)、研究实施阶(2015.3.11——2015.11.30)
1、按方案制订每学期实验计划,开展研究。
2、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3、阶段总结形成研究报告,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5.12.1—2016.3.15)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心得、随笔和案例。3.进行后期检测,撰写检测报告,上报研究成果。4.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鉴定。
七、研究过程概述 1、2015年3月,课题组教师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实验前测 试,进行分析。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拟订个人研究计划。2、2015年5月8日,课题组在本校进行活动。上了一节研究课:周代花老师主讲《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组员进行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3、2015年9月22日,课题组在本校上了一节研究课:闵刚老师主讲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组员进行评课,对提高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效率进行探讨。4、2015年10月30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本校开展活动,由伍伟江老师主讲《乘法分配律》,课后组员进行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5、2015年12月11日,课题组在校进行课题专项研究,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心得、随笔和案例,讨论研究成果。6、2016年3月2日,课题组在校进行课题专项研究,撰写论文,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效
1、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和本地实际,对新老教材中的计算内容进行挖掘、改组、增删,形成了一定模式。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爱学、乐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开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的教学的设计,形成了系列的教师特色教案(3篇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反思(3篇深刻的教学反思),数学拓展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
3、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成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4、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论文。伍川平老师的《谈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闵刚老师的《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应用意识的培养》,周代花老师的《浅谈小学数学中几个运算定律的教学见解》,吕淑华老师的《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教学》。这些论文,浓缩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我校数学教师颇有借鉴作用。
九、研究结论
1、创设情境为例题呈现提供一定的现实背景。好的情景可以营造师生沟通的氛围,揭示数学的原型,引发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探究的情感,暴露新旧知识的冲突,提供智力背景
2、教学时要加强与估算结合。
3、教学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教学中,计算方法要适时优化。
5、教学仍然需要技能训练,一定量的训练
5.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五
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申请报告书(提纲)
一、报告书封面
(一)产品名称
(二)申报类型
(三)申请单位名称(盖章)
(四)法人代表
(五)联系人
(六)联系电话
(七)电子邮箱
二、报告书内容
(一)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申报首台(套)的理由
(三)申报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四)申报产品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水平
1、开发背景、人才和技术支撑
2、开发过程及测试、鉴定情况
3、重点关键技术及该技术的突破对推动本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
4、产品知识产权权益状况和品牌建设情况
5、产品原理、结构、性能指标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情况
(五)产品发展前景
1、市场定位
2、供需预测
3、市场份额
4、产品质量和档次
5、竞争优势
(六)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6.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六
一、物流运输系统概述
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的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运输方式和其组合,组成一个整体。它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和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则是作为流通领域里的一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质产品的运输,是完成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在空间位置上的物理性的转移过程。最常见的运输体系可分为自营运输体系、营业运输体系、公共运输体系以及第三方物流运输体系。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第三方物流运输体系。
在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第三方”作为一种事业形态,逐渐得到了确认和广泛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它独立于供方和需方,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是一种货主与运输业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运输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如EDI技术、条形码技术等。
二、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现状
随着国际汽车业竞争的加剧,各大汽车厂商为精干业主,实施一体化管理,纷纷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国际著名的TNT等五大物流服务公司以现代的物流经营管理理念,向汽车生产商提供以“零库存”为概念的一体化供应和管理,从而引领国际汽车物流管理新潮流。
上汽大众目前拥有四家生产厂,所需的零部件的供应商有上千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少数内陆省市,其中大众自身拥有的零部件企业有近60家。上汽大众主要零部件企业大概有近50%的企业采用自有车辆运输,其余企业分别采用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公司下属的物流公司提供运输的模式。
目前上海大众的汽车配件的生产供应物流采用的是外包的方法,即:制造、装配汽车所需要的汽车零部件,从外部采购的零部件一律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零部件厂家根据看板管理组织生产备货,最后零部件的需要由汽车制造厂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发出要货通知,并说明要货时间、地点、数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将工厂所需要的零部件送到汽车生产装备线。这个方案很是合理,完全可以做到JIT服务,并且做到了零库存,使库存成本降到了最低,同时野史生产物流做到了合理化。
据了解到情况而言,上海大众4s店的配送物流基本有这样两种方式:一种是供货给上海大众4s店维修使用;另一个渠道是汽配市场的汽配商店。这两种渠道的配件流通方式是不同的。
给4s店的汽车零部件,是由4s店根据库存的多少,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向汽车制造厂的销售部订货,一般规定,一个4s店一个月可以像原零件厂销售部订三次货,总厂根据订单来订货,委托铁路运输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将零部件送达4s店。“急件”一般就要空运,价格价格就要高很多,要么就是等下次运货。
给配件零售商的原厂配件是通过经销商层层批发而来的,也就是传统的流通渠道。但这个渠道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如对利益的追求,没有合同的约束等,不能保证配件的正宗渠道,目前这个渠道比较混乱,不能保证配件质量和来源。
不管怎样,可以看出,上海大众公司没有总仓库,所有零部件都是由上海总公司直接发过来,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划,要货批次多,数量少,造成供货反应速度慢、成本高,给假冒伪劣的配件造成了可乘之机。严重损害了上海大众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以下是我查询到的上海大众经常需要供货的汽车零部件:
三、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上汽大众公司一直致力于现代物流的建设,坚定地选择了加大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提供其零部件的比例,其下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上,保持着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以下为上汽大众的入厂物流现状图,经过分析可以看到存在着五大问题:
1、内部结构问题。内部各智能部门的功能协调性不够,尤其在运输过程中,信息沟通,只有在运输出现问题时才进行信息沟通:以及装货以后,没有运输安排的提前通知,往往需要及时运输时,处于紧张被动状态。
入厂物流现状图
2、供应商配套问题。供应商的数据库的信息不完备,数据输入不及时,由于不能及时获得物流运输信息,大众公司也无法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
3、存货问题。存货问题表现在收货环节控制不足,控制滞后。另外还存在库存结构不均,部分零件高存货量,部分零部件却存在缺货的风险的现象。
4、运输问题。对实际的运输过程调研发现:(1)入厂物流运输网络缺乏透明度;(2)仍有供应商采取独立运输,资源利用率不高;(3)运输工具类型繁多,有些已经很难适合现代物流运输的要求,而且由此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
7.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七
目录
第一章 汽车零部件行业热点分析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纠纷
一、2010年我国汽车进口关税情况分析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情况分析
第二节 2009年五项零部件政策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二、2010年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三、2010年汽车零部件总体发展情况
第二节 2010年全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一、2010年全国对外贸易情况
二、2010年汽车行业对外贸易情况
第三章 行业监管政策分析
第一节 《构成整车特征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解读
一、《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的主要背景
三、制定《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
四、制定《管理办法》的依据与适用范围
五、《管理办法》的特点
六、整车特征与总成特征的界定范围和相关的认定规则
七、实施《管理办法》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国家明确废旧车及其零部件进口限制条件
第三节 汇率变动影响分析
第四节 贸易壁垒影响分析
第四章 2010年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0年电控燃油喷射装置进出口数据统计
第二节 2010年汽车车身进出口数据统计
第三节 2010年汽车座椅安全带进出口数据统计
第四节 2010年汽车变速箱进出口数据统计
第五节 2010年汽车减震器进出口数据统计
第六节 2010年汽车零部件出口结构分析
第五章 2010年零部件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贸易情况
四、企业经营规划
第二节 湘火炬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http://hi.baidu.com/信易通88/home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贸易情况
四、企业经营规划
第三节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贸易情况
四、企业经营规划
第四节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贸易情况
四、企业经营规划
第六章 零部件企业市场状况分析
第一节 零部件企业出口市场空间
第二节 零部件出口经营渠道
第三节 零部件出口市场机遇
第七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风险分析
第一节 质量风险
第二节 谈判风险
第三节 技术风险
第四节 外汇风险
第五节 反倾销风险
第六节 对策分析
第八章 世界主要零部件企业区域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第二节 日本主要零部件供应商
第三节 美国主要零部件供应商
第四节 欧洲主要零部件供应商
第九章 世界主要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情况
第一节 世界主要零部件供应企业
一、德尔福(Delphi)汽车系统公司
二、法雷奥(Valeo)集团
三、博世(Bosch)集团
第二节 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第三节 从配套关系看汽车零部件行业格局
一、整车企业严格控制的零部件系统
二、形成区域性一级供应商网络
三、形成二层次以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国网络
第十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机会”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第十一章 汽车零部件区域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广东省
一、广东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形势分析
二、广东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存在的问题
三、广东省发展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举措
第二节 吉林省
一、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形势分析
二、吉林9企业成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第三节 天津市
一、天津市汽车零部件出口形势分析
二、天津市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的原因
第四节 河北省
第十二章 零部件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15年汽车零部件发展预测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一、零部件剥离和独立
二、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
一、通用化
二、模块化
三、电子化、智能化
四、环保化
五、轻量化
六、开发数字化、全球化
七、信息交换网络化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价值结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2010-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
第一节 2010-201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预测
第二节 2010-2013年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预测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出口未来发展趋势
一、汽车零部件出口快速发展
二、汽车“十一五”规划——出口目标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表 单位:亿美元
图表 2010年全国汽车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全国汽车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电控燃油喷射装置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车身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车身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座椅安全带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座椅安全带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变速箱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变速箱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减震器进口数据统计
图表 2010年汽车减震器出口数据统计
图表 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
图表近年主要国际汽车出口量
图表 零部件行业机会分析
图表 韩国分公司、份出口地区汽车出口量单位:辆
图表 ASEANS国分集团分品牌汽车销售量
图表 西欧18国不同级别乘用车销量
图表 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企业一览
图表国内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一览
图表 2002-2015年世界汽车大型(零部件)模块产值增长趋势预测
图表 家庭年收入在3-4万元的家庭数量变化情况
图表 进口车价格下降幅度测算(理论值)
图表 购车能力户变化情况
图表 使用分期付款购车的用户比例
图表 我国出租车保有量和新增需求的变化情况
图表 集团用户购车意向
图表 2010-2013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预测(亿美元)
图表 2010-2013年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预测
8.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八
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议书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商业计划书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总论 第一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概况 1.1.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名称 1.1.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单位
1.1.3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性质
1.1.6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编辑依据
1.2.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编制原则
1.3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背景 2.1.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背景
2.1.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必要性
2.2.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选址 5.1.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地点
5.1.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年产150万套汽车配套轮毂、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9.吸收实验实验报告 篇九
1、学习填料塔得操作; 2、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 K Y a、三、实验原理:
对填料吸收塔得要求,既希望它得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得压降低以省能耗。但两者往往就是矛盾得,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得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 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 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mmH 2 0/m]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当液体喷淋量L 0 =0时,可知~关系为一直线,其斜率约 1、0—2,当喷淋量为 L 1 时,~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 L 2 >L 1.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值较小时为恒持液区,~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得相同。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曲线斜率大于 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得转折点叫截点 A。值较大时叫液泛区,~曲线斜率大于 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得转折点叫泛点 B。在液泛区塔已无法操作。塔得最适宜操作条件就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 2—2-7-1
填料塔层得~关系图
图 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
(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 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得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若气相中氨得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得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1)式中:N A ——被吸收得氨量[kmolNH 3 /h];-—塔得截面积[m2 ] H——填料层高度[m] Y 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K Y 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 3 /m3 ·h] 被吸收氨量得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 2-2—7-2):
(2)
式中:V——空气得流量[kmol 空气/h] L-—吸收剂(水)得流量[kmolH 2 0/h] 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 3 /kmol 空气] Y 2 ——塔顶气相浓度[kmolNH 3 /kmol 空气] 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 3 /kmolH 2 0] 由式(1)与式(2)联解得:
(3)为求得 K Y a必须先求出 Y 1、Y 2 与 Y m 之值.1、Y 1 值得计算:
(4)
式中:V 0 1--氨气换算为标态下得流量[m 3 /h] V 0 2 ——空气换算为标态下得流量[m 3 /h] 0、98——氨气中含纯 NH 3 分数 对氨气:
(5)
式中:V 1 ——氯气流量计上得读数[m3 /h] T。,P。——标准状态下氨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T 1 ,P 1 ——氨气流量计上标明得温度[K]与压强[mmHg] T 2 ,P 2 ——实验所用氨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标准状态下氨气得密度(=0。769kg/m 3)—-标准状态下空气得密度(=1.293kg/m 3)
对空气:
(6)式中:V 2 ——空气流量计读数[m 3 /h] T。,P。——标准状态下空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T 3 ,P 3 ——空气流量计上标明得温度[K]与压强[mmHg] T 4 ,P 4 ——实验所用空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Y 1 也可用取样分析法确定(略).2、Y 2 值分析计算 在吸收瓶内注入浓度为 N S 得H 2 SO 4 V S [ml],把塔顶尾气通入吸收瓶中。设从吸收瓶出口得空气体积为 V 4 [ml]时瓶内 H 2 SO 4 Vs即被 NH 3 中与完毕,那么进入吸收瓶得 NH 3 体积 V o3 可用下式计算:
(7)
通过吸收瓶空气化为标准状态体积为:
(8)
式中:V 4 —-通过吸收瓶空气体积[ml],由湿式气量计读取 T。,P.-—标准状态下空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T 5 ,P 5 ——通过吸收瓶后空气得温度[K]与压强[mmHg] 故塔顶气相浓度为:
(9)3、塔底X 1 ~Y* 1 得确定 由式(2)知: ,若 X 2 =0,则得:
(10)X 1 值亦可从塔底取氨水分析而得。设取氨水 V N `[ml],用浓度为 N S `得 H 2 SO 4来滴定,中与后用量为 V S `[ml],则:
(11)又根据亨利定律知,与塔底X 1 成平衡得气相浓度 Y 1 *为:
(12)
式中:P—-塔底操作压强绝对大气压(atm)E——亨利系数大气压,可查下表取得: 液相浓度5% 以下得 得 E 值 表2-2—7—1 t(℃)
E(大气压)0、293 0、502 0、778 0、947 1、25 1、94 或用下式计算:
(13)4、塔顶得 X 2 ~Y 2 *得确定 因用水为吸收剂,故 X 2 =0 ,所以Y 2 *=0 5、吸收平均推动力ΔY m
(14)6、吸收效率η
(15)
四、实验流程简介: 吸收装置如图 2-2-7-3 所示,塔径为 110(mm),塔内填料有一套为塑料阶梯环,其它为瓷拉西环,均为乱堆.填料层高为600-700(mm)(请自量准确)。氨气由氨瓶 1 顶部针形阀放出,经减压阀2到达缓冲缺罐 3,用阀 4 调节流量,经温度计 23,表压计 5 与流量计 6 分别测量温度、压力与流量后到达混合管。空气经风机 7 压送至缓冲罐 9,由旁路阀 8 与调节阀11 调节风量,经温度计 23,表压计10 与流量计12 分别测量温度、压力与流量后到达混合管与氨气混合,后被送进吸收塔 13 得下
部,通过填料层缝隙向上流动。吸收剂(水)由阀 16 调节,经流量计 17 测定流量后从塔顶喷洒而下。在填料层内,下流得水滴与上流得混合气接触,氨被水吸收变氨水从塔底排出,氨水温度由温度计 23 测定,塔顶表压与填料层压降由压差计 14 与 15测定.从塔顶排出含有微量氨得空气成为尾气从阀18排出大气中,分析尾气含氨量就是用旋塞19 取样,先从三角瓶20 除去水分,后经吸收瓶21 分析氨,气量计22 计量取出空气量。
五、实验方法:
(一)测压降与空塔气速步骤 1、测定干塔压降(1)打开旁路阀8,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 11,启动风机 7,慢慢打开阀 11使风量由零至最大,同时观察压差计15得读数变化。
(2)从流量计 12 得量程范围拟定 6~8 组读数。调节风量由大至小,同时读取空气流量及塔压降值。
2、测定湿塔压降 (1)把风量开至最大,慢慢打开阀16使水从塔顶喷淋而下,观察填料层上得液泛情况及压差计 15 得读数变化。
(2)调节风量水量使液泛层高度 20~30mm左右,记下水流量及压差计读数。
(3)保持水量不变,调节风量由大至小,测取 6~8 组风量及塔压降读数。
最后,读取气温、水温及填料层高度,记下塔内径数值。
(二)测吸收系数步骤 1、全开旁路阀8,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启动风机 7,慢慢打开阀 11 使风量由零至最大,同时观察压差计 15 得读数变化。
2、在吸收瓶内置入已知浓度得 H 2 SO 4 1ml 及 2 滴甲基红,加适量蒸馏水摇匀后装于尾气分析管路上.关闭取样旋塞 19,记下湿式气量计原始读数。
3、将水流量计 17及空气流量计 12(采用旁路调节法)调到指定读数。
4、关闭氨气缓冲罐上得氨气流量调节阀 4,松开减压阀旋钮,打开氨瓶上得总阀,然后,慢慢拧紧减压阀旋钮把氨气引进缓冲罐 3,待罐上压力表读数达0、05MP左右时,停止转动减压阀旋钮,慢慢打开调节阀 4,把氨气送进混合管。
5、待塔得操作稳定后(不液泛,不干塔,各仪表读数稳定),记录各仪表读数,
同时进行塔顶尾气分析。
6、尾气分析方法就是打开取样旋塞 19,使尾气成泡状通过吸收瓶液层,至瓶内液体得红色变淡黄色为止,即关闭旋塞,记下气量计读数。(8分)7、保持空气与水流量不变,改变氨气流量,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8、实验完毕,先关氨瓶上得总阀,待氨气缓冲罐上压力表读数为 0 后,再关闭氨气缓冲罐上得氨气流量调节阀 4,然后,全开旁路阀 8,同时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最后停风机与关水阀,清洗吸收瓶.1、氨瓶
2、减压阀
3、氨缓冲罐
4、氨气调节阀
5、氨表压计
6、氨转子流量计 7、叶氏风机
8、空气旁路阀
9、空气缓冲罐 10、空气表压计
11、空气调节阀
12、空气转子流量计
13、吸收塔
14、塔顶表压计
15、塔压降压差计
16、水调节阀
17、水转子流量计
18、尾气调节阀
19、取样旋塞
20、分离水三角瓶
21、吸收瓶
22、湿式气量计
23、温度计 图2-2—7-3
吸收装置流程图 六、原始数据记录表:
(见下页)
七、数据处理表:
0、367 0、367
9、460 9、441
0、194 0、194
5819、308 13723、371
0、0380 0、0381
0、0000334 0、0000142
0、00305 0、00204
1、232 1、234
0、00193 0、00128
0、00516 0、00468
99、912% 99、963%
501、128 554、192
0、0169 0、0170 八、举例计算: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 :
367.0295 293783 760769.0293.17602733.02 12 10102001 01 T TP PPTV V
因、,所以
因、,所以 00305.0 0000334.0 0380.0556.5446.0)(2 1 1 Y YLVX
又,所以
00516.00000334.000193.0 0380.0ln0000334.0 00193.0 0380.0ln)(21 12 1 1 YY YY Y YY m
% 912.99 % 1000380.00000334.0 0380.0% 10012 1 YY Y
128.50100516.0100069000950.00000334.0 0380.0 446.0)(2 1 mYaY HY Y VK
同理,课求得其它组数据。
10.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 篇十
一 实习目的1.通过现场参观,了解汽车零部件制造生产过程。2.了解典型零部件的装配工艺。
3.了解一般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4.学习工厂计量室及车间的检验,了解公差与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5.了解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及加深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二
实习内容与要求 1.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
了解该厂的主要机械设备的整个生产过程情况及生产中所需的主要工艺文件(如机械加工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质量控制计划等)。2.典型零件工艺 1)焊接机器人:
了解焊接机器人对管材焊接时的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分析焊接尺寸及焊接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2)数控铣加工:
了解数控铣床对模具及产品的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参数,记录数控铣的操作及编程方法。(技术要求,刀具、夹具、量具,切削液等)。3)多工位专机加工:
工厂针对某一大批量产品定制的加工专机。了解专机加工方法,工位之间切换的感应原理、感应时间及循环原理。学习专机对零件的定位装夹方式等。4)激光打字机
了解激光打字机原理及工作方式,实际操作打字机的工作过程。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4.装配工艺:
1)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
2)了解机械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了解自动装配线的优缺点,论述公差与技术测量在现场应用的实例。三
实习地点
公司简介:
经营范围:。
主要产品:
以及其他公司产品 四
实习报告
第一次到机械厂实习,没有什么准备,首先了解的是车间加工。第一个车间是机械加工车间,伴随着车间中空中吊车的游走声,穿过那挂着破碎门帘的陈旧大门,在这里,技术工人告诉我机械加工的整个过程及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机加车间以钻、铣为主,其中专机较多,例如安装孔、铆接孔等重要尺寸需要专机完成、凸台尺寸需要严格控制也需要专机完成,专机既可以保证尺寸也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保持在理论公差范围内。其中有型材形状不规则等情况需要冲床校平的需要转到冲压分厂利用冲床校平。
第二车间是模具车间,也是公司的非常重要的车间,公司内部的模具都是由此车间加工,调试。工人接到模具图纸以后按照图纸备料,下料,线切割割外形,铣外形,精铣尺寸,磨床磨表面光洁度,镗床打点镗孔,车床车销钉等工序,最后按照模具图纸装配试制产品。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合理选用材料和规定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对提高轴类零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轴的加工过程有极大的影响。一般模具常用45钢、铬料、Q345铁料及检具使用的塑脂材料,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正火、调质、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对强度较高,模具耐磨件,可选用Cr等合金钢。这类钢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件能。精度较高的模具使用弹簧钢65Mn等材料,它们通过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更高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伴随着机床的轰鸣声我学到的东西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很多事情都是书本中没有提到过的,例如热处理,书本中的热处理只有理论数值而没有实际操作,烧多久,冷却多久,油温等都是很大的学问。
第三车间是焊接机器人车间。机械手上下舞动,光电学原理在设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设定好焊接程序后,按下按钮,机器手就开始按照程序焊接,手工焊接的焊缝及焊道根本不能达到如此的完美和一致。特别门铰链是汽车车身上主要的安全类零件,一致性,安全性非常非常重要。自动弯管机也是完全按照数控程序完成整个弯管过程。特别是较难弯的异型管也可以在自动弯管机上加工,来这里实习最大的收获其实就莫过于此,大量的数控设备,体现了公司的研发生产实力,也让我在学习中体会到光电感应设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五:感受
通过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2、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
3、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4.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5、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算器部件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移位运算实验实验报告08-27
信号运算电路实验报告10-31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09-04
分数混合运算课件08-09
四则运算法则10-11
六年级简便运算试题06-1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专题07-19
行测数学运算题库08-12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08-15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