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共12篇)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一
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
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 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 8000 多个,个体矿山达到 23 万多个。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 288 万 hm2,并且每年以大约 4.67 万 hm2 的速度增长。可见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大量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众多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不但缺乏资源的保护意识,而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开采、洗选的方法、技术和装备落后,特别是一些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在开采过程中几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极为严重。因此,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矿山开发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1、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1 地表景观破坏 山开采包括露天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露天开采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明显地改变了地表景观I地下开采将矿物采出后,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岩体内部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位移、变形直至破坏。矿山开采前一般多为森林、草地等自然植被覆盖的山体。开采后砍伐森林,压覆、毁坏土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与垃圾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2 土地资源破坏 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井t采矿后的废石,以及选矿后的尾矿,都必然导致对矿区土地的破坏。露天采矿、开挖及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压占大量土地,全国累计压占土地达 586 万 hm2,破坏森林面积 106 万 hm2,破坏草地面积 26.3 万 hm2。据统计,全国历年煤矸石累计存量约30 亿t,占地 5500hm2,并且每年新增排放量 1.5 亿一 2.0 亿t,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堆放的尾矿。导致土地荒漠化。准格尔煤田土地沙化面积已占煤田面积的21%。露天采矿会挖损大量土地,井丁开采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塌陷等又会引起地表变形和破坏,加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96 年,我国中西部矿区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 0.2 万 hm2。3 诱发地质灾害 矿山开采和相关工程的兴建会使矿区地形发生巨大变化,地下开采、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 180 处以上,塌陷坑 1600 个,塌陷面积 1150km2。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 25 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 4 亿元以上。4 水资源影响问题 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影响有改变河道和水文、污染水质等;地下过度采水或疏干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供水发生困难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死亡。由于矿山开发和矿区城镇兴起可能将大量水资源由农用转为工矿业和城镇使用。或者因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或流域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影响。5 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废渣排放、土壤退化与污染,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据统计,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 106万 hm2,破坏草地面积为 263 万 hm2。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后,虽然某些耐性物种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定居,但由于矿山废弃地土层薄、微生物活性差,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通常要 5—100a,即使形成植被,质量也相对低劣。因此,矿区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6 污染问题 采矿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巨大的,并依矿种不同而不同。采矿本身的污染主要来自剥离物、尾矿和矿渣等固体废物,矿坑和选矿等废水,爆破、掘进和交通运输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以及各种机械的噪声影响。这些污染的生态效应依具体情况而异:有的影响地表水,可使河流生物绝迹;有的影响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报废;有的影响人体健康,有的影响农业生产。同样,污染可能是局部的(矿区内),也可能影响到流域或区域更大的范围。
2、治理方法(1)土壤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技术 1)地表土保存技术在矿山施工之前,先取 50cm 左右深的土壤,并将其保存封藏,尽量减少结构的破坏和养分流失,在矿山开采完毕后,把表土重新迁回,使其还原。2)废弃地改造技术依据研究,废渣的淋溶水中镉、汞、铅、砷等剧毒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水质标准。在进行表土改造之前,应设法灌注粘土泥浆,以便让泥浆包裹废渣表面,然后再铺上一层粘土并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降低其淋溶水中有毒元素的含量,保障人类和生物的健康。3)土壤增肥改良技术在矿山废弃地恢复过程中,通常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的进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4)植被恢复技术植物恢复是利用植物的独特功能与根际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发挥比生物修复更大的功效。它是一种有效和廉价处理某些有害废物的新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大规模的试验,并被证明有效。(2)地表沉陷及破坏的防治对策 地表沉陷及破坏的防治对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取措施减小或防止地表沉陷变形与破坏。另一方面是根据受护对象的性质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治理措施。(3)水环境治理措施 1)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整治,及时填堵地表塌陷裂缝,防止地表水通过采动裂缝漏人地下,同时搞好塌陷地复垦,防止水土流失。2)抓好矿区的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打坝淤地、治理小流域、兴建水库、拦洪蓄水,提高地下水位。同时认真贯彻节水措施,加强污水和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3)有计划地采取深层或矿区外远程供水。4)采用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等工程防护措施来解决在生产和运输中产生的土、弃石、弃渣、尾矿、废水和其它废弃污染物质。
3、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矿山出现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治理矿区水土污染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 80~90 年代以来,一些矿山企业从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开始从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元素,然后再矿区废弃地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措施减少重金属离子对水土的污染程度,并取得明显效果。但是,矿山固体废物处置及生态恢复面临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法规和标准,矿山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环境治理与运行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实现企业化经营,走产业化道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发展我国的矿山经济,改善我们的矿山环境。参考文献1 柬文圣,叶志鸿,张志权,等.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学 报.2003,23(8):1629-1639.2 张应红,文志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2,11(6):57-60.3 韩克勇.张建亮.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防抬与水环境保护研究J.太原科技.2008 :(5)51-52.4 唐恒.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1)5 谭绿贵,陆三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以六安市矿山为例J.皖西学 院学报,2004,20(2).6 宏春,王瑞江,陈仁义.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 : 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J,2003(5)107-1128 陈忠全.关于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和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8,14:74-75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二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该严格按照以下三条原则:
(1) 应通过细致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实地考察为依据进行科学评价, 比较不同建厂位置、供排水线路、抑制渗水手段造成的地下水环境恶化程度, 在此基础上选择环保水平最高的技术路线; (2) 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数据不仅包括未来时期的地下水预测值, 还要包括当前时段的实地考察数据, 综合两部分分析与调研结果进行评价; (3) 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评价侧重点不同, 其中Ⅰ类工程进行评价的落脚点为各类水源地、人口居住区的影响, 进行评价时, 应给予上述项更大的权重, 以保证它们的环保评价。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2.1 工程项目分类
按照工程项目造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 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类: (1) Ⅰ类:指工程施工建设、完工、运行等阶段, 可能恶化地下水水质, 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的; (2) Ⅱ类:指工程施工建设、完工、运行等阶段, 可能引起地下水水文地质变化, 由此带来间接地下水环境影响的; (3) Ⅲ类:指同时包含I类和Ⅱ类工程所产生环境影响的。
按照各类工程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将环评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2.2 评价工作分级原则
Ⅰ类和Ⅱ类工程应按照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的污染性质、工程临近区域的生态水平以及工程对该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划定等级。对于Ⅲ类工程, 应综合考虑Ⅰ类和Ⅱ类工程评价工作分级原则, 分别作出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等级, 在此基础上选择两次分级中最高的一级作为最后的评级结果, 以加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化与严厉程度。
2.3 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I类工程应按照施工建设过程中、完工及运行等阶段所造成的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危害性进行工作等级划分, 尤其是整体考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与组成部分, 从而完整、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作评价。
(1) 工程区域的包气带防污等级划分。工程区域的包气带防污等级按包气带中岩层分布划分为强、中、弱三级。强: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为岩层单层厚度Mb≥1.0m, 渗透系数K≤10-7cm/s, 且分布连续、稳定;中: (1)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为岩层单层厚度0.5m≤Mb<1.0m, 渗透系数K≤10-7cm/s, 且分布连续、稳定。 (2)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为岩层单层厚度Mb≥1.0m, 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 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为岩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2) 工程区域的含水层易污染等级。工程区域含水层易污染等级按照其影响范围与程度分为易、中、难三级。易: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联通区域;中: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 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难: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其它情形区域; (3) 工程区域水质污染程度。按照工程区域生产废水所包含的污染物类型和水质量化指标, 将工程区域水质污染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级。当按照工程区域生产废水所包含的污染物类型和水质量化指标所确定的污染等级有多个时, 取最高一等划分作为最后的工程区域水质污染程度等级划分结果, 以加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化与严厉程度。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1 Ⅰ类工程评价
可采用标准指数法对Ⅰ类工程项目进行环评工作。判断Ⅰ类工程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是否满足环评保准要求时, 可按照以下判据进行核对与验查:
(1) 符合以下判据可以认定符合环评标准要求: (1) 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完工及运行等各个阶段所造成的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危害性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2) 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完工及运行中的某一个阶段, 有单一指标在较大范围内出现超出标准要求, 但通过环保整改后, 所有指标均达到环评指标要求。 (2) 符合以下判据可以认定工程项目不符合环评标准要求: (1) 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完工及运行等各个阶段所造成的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超出环评标准要求; (2) 环保整改措施存在极大的经济压力与技术难题, 因此无法实行。
3.2 Ⅱ类工程评价
Ⅱ类工程评价要考察的是施工建设、完工、运行等阶段, 可能引起地下水水文地质变化, 由此带来的间接地下水环境影响, 具体方法如下: (1) 采用中心水位降或水位下降速率评价出现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等地下水水文地质变化影响; (2) 采用趋势分析法评价土壤变性所造成的无法再利用以及水流、水位变化等。
应依据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的原则评价Ⅱ类工程项目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化考察与评估, 以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3 Ⅲ类工程项目
Ⅲ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进行。
4 结论
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 为了规范化地下水环评, 保证其科学性, 论述了地下水环评的四条原则, 即首先应通过细致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实地考察为依据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数据不仅包括未来时期的地下水预测值, 还要包括当前时段的实地考察数据, 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评价侧重点不同等。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其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首先将工程项目划分为I、II、III三类, 分别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环评等级划分。分别按照I、II、III三类工程项目特点, 分析了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研究结果可用于地下水环评工作参考。
摘要: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 为了规范化地下水环评, 保证其科学性, 论述了地下水环评的四条原则, 给出了其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研究结果可用于地下水环评工作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评价
参考文献
[1]朱学愚, 钱孝星.地下水区域环境评价的几个问题[J].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1) .
[2]邢景敏.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初步研究与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 2011.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三
一、注意题目的用词,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
1、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包含项目或不包含项目等。
例1.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所在地区大气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下列对大气污染源调查中污染因子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ABD)。
A.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
B.主要污染因子的主要判断依据是等标排放量。
C.如果条件允许,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目可尽量多些。
D.污染因子的筛选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E.以上都正确。例2.下列对大气面源调查统计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都按面源进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
B.面源调查统计的网格单元边长一般取1㎞,评价区较小的取500m。
C.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单元格面积时,即按点源进行处理。
D.在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其高度差较大时,可考虑将面源分类。
例3.目前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不包括的工作环节有(CE)。
A.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C.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现状调查
E.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最合适,主要方法等。
二、注意题目中的隐含考点
这种题目不只有一个考点,而是有两到三个考点。在回答题目的过程中,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和相关知识,推断出一个结论,再以这个结论为条件,作出答案。
例:在一个沿海城市城区的某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计算其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分别为5.0X108m3/h,则一般情况下,该项目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应小于(B)。
A.16~20㎞B.10~14㎞C.6~10㎞D.4~6㎞
此题第一步应先根据等标排放量确定评价等级,第二步根据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
三、连环式题目
这种题目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项目,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提出问题,有时前边问题的答案,也是后边问题的条件,一定要注意。
例:某建设项目建成后拟向附近一条流量为200m3/s的河流中排放污染物,且此河流仅用于一般工业用水或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温度很高的循环冷却水、持久性污染物以及酸性物质,需监测的水质项目有9个,污水排放量为4900m3/d,回答下列问题:
1.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为(C)。
A.一种 B.二种C.三种D.均不对
2.此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B)。
A.简单B.复杂C.中等D.不复杂
3.根据此河流水质功能,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其水质执行(C)类水质标准。
A.ⅡB.ⅢC.ⅣD.Ⅴ
4.此河流的规模属于(B)。
A.大河 B.小河C.中河D特大河
5.此项目建成后,每日的污水排放量为(A)。
A.4900m3/dB.4975m3/dC.5100m3/dD.5175m3/d
6.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内陆水体)分析,此项目评价等级为(B)。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四、简答题
1.首先把题目的所有答案要点答出来,再根据题目的分值、要求和时间,确定进一步阐述的深度。
2.对于以简答题方式出现的计算题,首先分析题目写出计算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其次代入题目所给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回答题目的问题。
例:处于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沿海某工程,通过工程分析初步核算该工程的SO2排放量为150㎏/h,据此判断该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
答:⑴因为等标排放量Pi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别参数,故应先求出等标排放量。⑵Pi=(Qi/C0i)x109。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O2一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50㎎/m3。Pi=(Qi/C0i)x109=(0.15/0.50)x109=3x108。⑷2.5x109>
Pi(3x108)>2.5x108,故其评价等级为二级。
五、答题技巧
1.建议采用筛查的方法答题。
第一步:先答有把握的,不会的和一时想不起来的跳过去,不在上面浪费时间,保证把会的题目先答完。
第二步:作筛查剩下的题目。对于一点都不会的题目仍然跳过去;对把握不大和有印象一时又想不起来的题目,要静下心来慢慢做,同时作出标记,以便检查或修改。
第三步:如果还有时间,一方面把一点都不会的题,跟着感觉作了,去碰运气;另一方面把第二步做标记的题再考虑考虑。对于比较粗心的同学,应对整个试卷作一次检查。
2.对于选择题中各选项的选择,大致有确定法和排除法两种。对于心中非常清楚题目选项的题一般采用确定法。如果对题目中各选项有印象但不太确定,就考虑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个个排除,剩下的就是答案。另外,有些题目本身适合用排除法,有些题目本身适合用确定法。确定法和排除法可以同时用在一个题目中。
例1:《地下水质量标准》不适用于(ABC)。
A.矿水
B.盐卤水
C.地下热水
D.一般地下水
此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把适用的排除了,剩下的就是不适用的。
例2: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0类区的昼间标准为50分贝,不同类别噪声标准昼间标准级差为(B)分贝。
A.3
B.5
C.10
D.不等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四
在对毕节地区煤矿开采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别从水资源量减少、水质污染、含水层水位变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由此引发的相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煤矿开采区保护水环境、防止水环境恶化的建议.
作 者:杨绍萍 丁坚平曹兴民 YANG Shao-ping DING Jian-ping CAO Xing-min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 31(6) 分类号:X523 关键词:煤矿开采 地下水环境 影响 毕节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五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林积泉 王伯铎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张振文 作者单位: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唐晓兰,程金香(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
张振文(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西安,710048)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六
关键词: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使得我国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致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以及流失,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应做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对地下水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这对于煤矿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建设生态文明型矿井的基础。长期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是由于地下水流动条件的不确定以及地下水分布的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9月1日,专门针对煤炭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HJ 619-2011)由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对煤矿地下水评价工作做出了概括、说明及具体化。2016年1月7日首次修订后的《导则》由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实施,提高了地下水环评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本文就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一探讨。
一、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
煤矿开采有露天与井工开采两类,会对地下水的水资源量以及水质产生影响。其中露天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矿田剥采期间,矿坑内的运输设备等影响了流进矿坑的地下水水质,使其受到污染,同时也影响了地下水水量,其污染因子主要为SS和石油类。总的来说,露天矿剥采区在生产期间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对区内及周边地下水位、水资源量等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其次是井工开采,这种煤矿开采方式也会影响地下水,主要体现为:在进行井工开采时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流场,在煤矿建设期开挖以及运行期间形成了地下水泄水面。此外,煤矿建设与生产期间还会产生一定的煤屑,再加上井下开采设备的污染,均会产生对掘进矸石的淋滤,石油类与SS为主要的污染因子。总的来说,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对水量的影响,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
二、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1. 煤矿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的确定
目前在煤矿行业对地下水环评的分类,具体是根据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也就是分区域的确定煤炭建设项目的类别。井田开采范围主要影响的是地下水水位以及水量,而不是地下水水质,此时应确定为Ⅱ类项目,若排矸场地以及煤矿工业场地主要影响的是地下水水质,则应确定为Ⅰ类项目。在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的具体工作中,应首先判定地下水环评工作的等级,然后按照等级分别开展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
2. 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范围的确定
在进行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范围的确定时应根据自然边界来判定,对于那些井田周围有山脉、河谷等这些自然边界较为明显的,可以根据自然边界来确定环评的范围,对于那些自然边界不明显但对供水意义含水层具有导通影响,这类煤矿项目在进行环评范围确定时可以根据含水层流场来确定,如通过下游扩大2km,两侧外扩大1km来确定。对于上述两个方面都不包含的,建议根据生态评价范围来进一步确定。
三、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要点
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也就是要在进行煤矿建设前,详细的了解清楚评价范围内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区域水文地质以及矿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具体来说,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的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土壤以及植被状况;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分布等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貌特征等;含水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渗透性等以及隔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性等;地下水水质、水温、地下水化学类型等;集中供水水源地与水源井的分布情况;矿井涌水条件,包括其来源、最大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重要地下水敏感目标的调查,包括其分布及开发利用的情况、居民供水情况、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简单调查等。
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调查评价区内具有与煤矿项目产生或者排放同种特征因子的地下水污染源;针对一、二级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者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煤矿项目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主要包括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方式、产生量、去向以及处理与综合利用等情况。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应通过对地下水水质与水位的监测,了解并掌握评价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以及地下水流场,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监测的目的含水层应为潜水以及可能受煤炭开采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排矸场周围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质与水位,井田开采区仅监测地下水位。针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且周边无重要地下水敏感保护目标的项目,可减少水位及水质的监测点数,改扩建矿井并对其水质进行监测。
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试验:目的是查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若区域内以为水文地质勘查成果中已获取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能够满足评价要求时,可以不用开展此项调查。
四、预测评价要点
1. 预测范围与时段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一般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煤矿项目井田(矿田)的服务年限较长且范围非常大,再加上地表沉陷、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影响具有的滞后性,因此建议对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分阶段的进行,在进行地下水的预测时可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
2. 井工开采影响预测(Ⅱ类区)
明确煤矿开采是否对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等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方案措施,进一步明确资金来源。主要预测不同开采阶段以及不同含水层的影响范围以及水位的降深,在进行预测时可采用数值模型;计算煤炭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分析煤矿开采导水裂缝带可能导通的那些含水层;
3. 露天矿开采影响预测(Ⅱ类区)
在进行露天矿开采的过程中,极大的破坏了煤系上覆含水层,开采的推进又实施了内排土作业,使得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难以反映出被破坏含水层的变化。建议在进行露天矿开采的预测时采用分析法与预测法这两种,在采用分析法进行预测时,注意要对一些敏感的保护木匾进行重点关注,如重要的泉域、水源地以及湿地等等。
4. 场地污染影响(Ⅰ类区)
对排矸场以及工业场地进行重点的调查与预测,在对排矸场进行调查与与预测时应重点分析矸石淋溶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详细的分析矸石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采用数值法或者解析法,并根据不同的评价等级重点分析矸石淋溶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的影响;还要详细的分析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分析包气带防污性能、周边地下水补给条件,分析场地地层结构和岩性等。
五、防治地下水资源破坏的措施
在地下水环评工作中,制定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防止地下水资源破坏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煤矿项目地下水保护措施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煤矿Ⅰ类区地下水保护措施。(1)对生活垃圾以及爱他固体废弃物进行妥善合理的处理;(2)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并进行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控制“三废”的排放;(3)对生活污水以及矿坑涌水的处理系统设置调节池与蓄水池,并设置防渗处理,同时给该系统留设足够的事故调节池,为避免事故发生时造成二次污染;(4)矿区工业场地以及生活区需要硬化防渗,避免影响地下水水质。第二,煤矿Ⅱ类区地下水保护措施。(1)一些煤矿项目存在着突水危险,应开展相应的防治水规划来避免其突水危险性;(2)在裂隙导通区以及构造发育地带等需留设保护煤柱,进而保护地下水,必要时应提出禁止开采;(3)应在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尤其是敏感点进行监测,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供水预案,以避免影响或者污染居民饮用水。
结束语
在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型的矿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修订实施,更好的指导并规范了煤矿项目地下水的环评工作,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导则》中所涉及的方法、内容以及相关程序大多都适用于煤矿项目。本文结合着《导则》,详细的探讨了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问题,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志峰,张志祥,刘晓霞.曲堤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地下水,2014(1):4-5.
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七
摘要:地下水污染问题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问题的焦点。本文讨论了近年来国外地下水污染治理及修复的方法。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
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形势是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1997年美国EPA筛选出65类129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有机化合物114种,占总数的88%。全球八大环境问题之一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预计十年内有望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国际环境法以空前的速度发展,2001年国际社会谈判通过了重大全球环境公约,其中包括《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公约》(POPS Convention)(2001)。美国现行生活水质标准[4]52项,其中有机物27项,占总数的50%多。欧共体生活水质标准有机物6项。丹麦环保局有一项特别针对危险化学物质的咨询方案和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逐渐淘汰了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且制定了其它长久残留有机污染物的标准。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各国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越来越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另一类是人工合成有机物。现在已知的有机物种类约700万种之多,其中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达十万种以上,且以每年2000种的速度递增。美国早就认识到水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1972年就实施清洁水法。80年代美国已经将地下水的有毒化学污染问题列为三种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一种,这是因为:a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将保持污染达数百年或者更久,而且将污染物清除是十分艰难的事情;b农业有一半的灌溉用水是地下水;c地下水是继海洋之后的另一个最大的水的贮藏库。
一、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欧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且逐渐发展形成较为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处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原位处理法。1 物理处理法
物理法是用物理的手段对受污染地下水进行治理的一种方法,概括起来又可分为:
①屏蔽法。该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板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原理都与灰浆帷幕法相似。总的来说,物理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才可考虑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情况下,它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
②被动收集法。该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起来,或将所有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被动收集法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等)时比较有效,它在美国治理地下水油污染时得到过广泛的应用。2 水动力控制法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处形成一地下分水岭,从而阻止上游清洁水体向下补给已被污染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水体抽出处理。而下游分水岭法则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下游形成一分水岭以阻止污染羽流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抽出清洁水并送到下游注入。同样,水动力控制法一般也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蔓延。3 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是当前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方法,可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来选用,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物理法。包括: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吹法和焚烧法等。②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③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置法等。受污染地下水抽出后的处理方法与地表水的处理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在受污染地下水的抽出处理中,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井群系统要能控制整个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处理后地下水的去向有两个,一是直接使用,另一 个则是用于回灌。用于回 灌多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另一方面还可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其运行如图1所示。4 原位处理法
原位处理法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不但处理费用相对节省,而且还可减少地表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暴露,减少对环境的扰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又包括物理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4.1物理化学处理法 ①加药法。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
②渗透性处理床。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常用的填充介质有: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
③土壤改性法。利用土壤中的粘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粘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图1 抽出处理工艺示意图
④冲洗法。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冲洗,即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分会随空气一起溢出,再用集气系统将气体进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以使挥发性组分溢出,还可以使有机物热解;另外,用酒精冲洗亦可。在理论上,只要整个受污染区域都被冲洗过,则所有的烃类污染物都会被去除。⑤射频放电加热法。通入电流使污染物降解。原位物化法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是堵塞问题,尤其是当地下水中存在重金属时,物化反应易生成沉淀,从而堵塞含水层,影响处理过程的进行。4.2生物处理法
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通常原位生物修复的过程为:先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原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然后确定能最大程度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氧需要量和营养配比,最后再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现在所使用的各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都是围绕各种强化措施来进行的,例如强化供氧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生物气冲技术。该技术与原位物化法中的气冲技术相似,都是将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气冲的供气量要小一些,只要能达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供气量即可。②溶汽水供氧技术。这是由维吉尼亚多种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技术,它能制成一种由2/3气和1/3水组成的溶汽水,汽泡直径可小到55 μm。把这种汽水混合物注入受污染区域,可大大提高氧的传递效率。③过氧化氢供氧技术。该技术是把过氧化氢作为氧源注入受污染地下水中,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氧以供给微生物生长。过氧化氢常常要与催化剂一起注入,催化剂用以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使之与微生物的耗氧速度相一致。强化营养物供应的技术包括有渗透墙技术等。该技术是在污染区域内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建一道渗透墙,先将渗透墙内的水抽出,添加营养物后再回灌入渗透墙。这时,添加了营养物的渗透墙就成了一个营养物扩散源,在渗透墙下游就会形成一个生物活跃区,从而强化了生物降解过程。另外,强化措施还可以从微生物的角度入手。可以先在地表设施中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然后再通过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区域,或直接引进商品化菌种,都可以起到强化生物降解过程的作用。
美国采用生物处理系统治理地下水污染。美国三谷市拉彭特谷县水管局会同巴尔德温帕克可运行单位管理委员会,正在进行一项试验工程,它将使用生物处理系统来去除圣加布里埃尔地下水中的高氯酸盐和另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氮以及今年初刚发现的名为亚硝基二甲胺氮(NDMA)的混合物。三谷市水管局总工程师理查德.W.汉森称,治理地下水中的高氯酸盐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无疑,南加州在探索处理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该系统构思独特,效果显著。他指出,生物降解法和离子交换法这两种人们一致看好的处理高氯酸盐的方法各有利弊。生物降解法在处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来消除高氯酸盐;离子交换法则是先吸附住高氯酸盐后再将其去除掉。离子交换法的不足之处是最终必须将废水中的聚集的高氯酸盐清除掉后才能排放,而生物降解法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但必须先弄清处理时化学物质的相互
作用是否会把新的污染物引入水中。这种新型处理系统由杀菌和过滤等流程组成。
二、地下水污染修复
生物修复描述了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进行的微生物自然降解过程,该过程是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进行的。既需要电子给予者(如氧),也需要电子接收者(如氢)。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需要(氧或氢),土壤很快会变得贫乏。氧或氢会以最快的速度阻止自然微生物污染的扩散并达到降解目的。通过固有细菌和自然土壤过程(固有衰减)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衰减的很大优势是避免了昂贵的泵吸系统、相关工作、维修和加工处理成本。缺点是固有衰减的速度很慢,除有限环境中所有条件都适宜外,固有衰减不是一个很好地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加利福尼亚洲的一个名为Regenesis的基础公司研制出一系列从地下水中快速降解和分离污染物的产品,其降解速度远大于固有衰减。其中最有名的产品是氧释放化合物(ORC)和氢释放化合物(HRC),它们能有效地促进燃料、溶剂和许多其它类型地下水污染物的固有衰减。在世界范围内已有9000多个项目正在使用这两种产品。Regenesis公司的另一目标是处理带有溶解金属的地下水污染物,包括:从填土地渗透滤液;阴沟污泥的土地应用;从尾矿和其它废矿淋滤液;从工业废水渗漏和从工业金属加工厂渗漏(如金属加工车间,电镀车间等)。在含水层中溶解金属受到一系列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包括pH、Eh、络合作用、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通过沉淀、氧化、吸附和络合作用处理和控制这些因素的能力可直接影响地下水中溶解金属的物理状态、流动性和存在形式。Regenesis公司于2003年研制出一种慢释放、无毒的金属修复化合物(MRC),这种化合物通过原位固定作用从地下水中分解出溶解金属,为溶解氢提供了一种发酵性基质来保证氯化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对金属污染物修复的主要设计方案在复合金属和溶解羽处理方面很适宜,能快速、有效地从地下水中分解出金属物质且费用很低。向受污染土壤注入MRC化合物后,MRC化合物在还原条件下从地下水中分解出溶解金属。它的活性成分是一种有益健康、环保安全的有机硫化合物。当MRC化合物变为氢氧化物时,在微生物生物降解作用下将缓慢释放有机硫化合物,与金属离子接触时单向与其发生反应产生一种金属—有机硫混合物(络合物)。随后这种金属—有机硫混合物稳固的吸附于土壤并保持稳定状态,有效地实现了地下水净化。络合物生物降解的有机部分脱离硫和金属残留物,独特地渗入土壤基质从而形成硫化物固体。有机部分与其它金属硫化矿物一样主要取决于标准土壤地化学作用,所以固定金属在低氧还原条件下将保持稳定,在氧化条件下可以保持稳定。MRC化合物可有效地沉淀溶解砷、铬、铜、镉、汞、铅和其它溶解金属。在地下水中,通常氧是喜氧微生物的主要限速因素。没有充足的氧仍可继续进行污染物降解作用,但厌氧降解速度很慢且由于局部降解生成物或残留物可形成堆积物质。
Regenesis公司早在1995年就对氧释放化合物(ORC)作过介绍,它是过氧化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地下水中依靠水化作用可缓慢释放氧分子。通过向过氧化镁组织中添入磷酸盐,ORC化合物能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溶解氧释放。无需起泡、鼓泡或其它不可控制的氧消耗,ORC化合物可提供一种线性的长达6到9个月的氧释放。氧释放结束后加速降解作用仍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喜氧微生物很活跃,加速了汽油和柴油机燃料(BTEX和MTBE)、添加剂、煤油,喷射燃料、凝析油、燃料油、润滑剂、船用油、PAHs、杀虫剂和工业溶剂(乙
醇和酮)的固有衰减并沉淀一些非金属(如砷)。ORC化合物在水井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护壁作用,或者在地下水应用中可把它用作注入泥浆。更好的应用方法是使用手提式泵直接泵入和直接注入探测。
Regenesis公司研制的氢释放化合物(HRC)是一种特殊配制的能在地下水中缓慢释放氢的环保安全多乳酸脂。可把这种粘性液体直接注入受污染地下水和饱和土壤。这种化合物与水接触后可缓慢释放乳酸。由微生物产生溶解氢使乳酸发酵,在一个被称为还原脱氯的自然过程中通过能够降解氯化物的土壤细菌,把发酵乳酸当作一种高能量(食物)源。能用HRC化合物降解一系列氯化物,包括:脱脂剂(PCE,TCE,TCA及它们的压裂产物)、四氯化铁、三氯甲烷、亚甲氯化物、杀虫剂、高氯化物、硝酸盐、硝芳香爆炸物与染料和氟氯烷碳,并能沉淀特殊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在还原脱氯中氯化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被生物降解。在氯化污染物分子中用氢(H)代替氯(cl)实现氯化物脱氯。在一般含水层中(能量贫乏)进行的还原脱氯速度很慢,对大多数修复目的来说是不适宜的。HRC化合物通过多种数量级来增加脱氯的速度,在逐渐脱氯过程中快速去除污染物并最终形成无毒化合物,如乙烯和乙烷。在HRC化合物的影响下这种加速的降解过程可持续18个月,或者HRC化合物的另一种配制产品(延长释放HRC-X)可持续3到5年。也可用HRC-X化合物降解同类污染物(HRC降解),但HRC-X化合物处理残留非水相液体(DNAPLs)时费用非常昂贵。残留DNAPLs可引起一个残留、有害的地下水污染源,并增加了额外的去除污染物成本。HRC-X是一种经过检验的用于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溶液。HRC化合物也被廉价地应用到野外工作中,HRC化合物进入地面后促进了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并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消除了多次注入的需要。低费用应用化合物、持续延长的释放范围、更多工作和保养费用的消除、局部断裂的最小化和依靠外部电源的消除,所有这些使HRC在处理污染物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可控释放提供了另一个优点,即在低渗透体系中可使污染物均匀地受到HRC化合物的影响,例如粉土、粘土和多孔岩石体系。实用性实例研究
钻井者认为Regenesis公司产品的优势在于,通过使用工业标准钻机和设备可进行场地修复。可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场地修复,如直接-推进注入和钻孔回填。其它方法包括坑道和过滤保护套应用,最普遍的使用方法是直接注入。这种应用过程包括用中空钻杆把液态ORC和HRC化合物直接泵入处理区。该方法简单、快捷、有应用价值并可在多个位置使用。使用直接注入法可把ORC和HRC化合物应用于更难达到的位置,包括一些裂隙基岩或邻近大型建筑物的地下污染区。在这些位置常需要特殊的设备,如定向钻进钻机和在有效位置使用双层封隔器。实际上,在水平/定向钻进应用中也可把ORC化合物用作钻探泥浆。
在过滤/滤筒保护套结构中,把ORC保护套下入专用水井中并安装在隔水层位置,使污染物流过氧化区实现降解。通过替换用过的保护套来补充ORC化合物继续生物降解。
在美国华盛顿第四平原服务站,由于其地下石油储蓄罐泄漏而产生了大量BTEX化学物质,包括易挥发的单芳香碳氢化合物、甲苯、苯乙烷和二甲苯,通常在汽油和其它石油产品中可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地下含水层主要由沙子和砾石组成,这表明在这些污染物中进行的自然生物降解速度会很慢,通过提供额外的氧可加速自然生物降解过程。最高管理者决定使用ORC化合物来增强生物降解速度,因为ORC化合物在6个月内预期的降解了含水层中超过
50%的污染物。在此修复过程中通过15个土壤钻孔用ORC化合物对污染羽进行降解。每个钻孔被回填60磅的ORC浆液,150天后整个BTEX污染羽被降解58%。使用ORC化合物的成本为4万美元,而使用常规的泵抽-处理系统需要约25万美元。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Hollister的一个军工厂,其地下含水层受到多种化合物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为高氯酸盐-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从健康角度来看它能损坏甲状腺功能;六价铬(铬-6),它是一种人们公认的致癌物;冷却剂1,1,2—三氯—1,2,2—三氯甲烷,它是一种能损耗大气臭氧层的环境污染物。其含水层主要由粉砂组成,地下水以每天约0.07英尺的速度向西北方向流动。在探索研究中通过25个注入点把600磅的HRC化合物注入污染区。取样网覆盖面积约为1200平方英尺。对其监测79天后发现高氯化物浓度被减弱88%,而六价铬几乎被完全降解。
8.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八
(六)熟悉“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了解→熟悉)
3S技术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1.遥感(RS)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船载遥感、雷达以及照相机摄制的图像。最常用的卫星遥感资源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包括7个波段,每个波段的信息反映了不同的生态学特点。不同波段信息可以以某种形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植被指数,目前已提出的植被指数有几十个,但是应用最广的是NDVI指数(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遥感的数据记录方式:①以胶片记录,主要用于航空摄影;②以计算机兼容磁带数据格式记录,主要用于航天遥感。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利用计算机进行景观遥感分类,一般分为五个步骤:a.数据收集和预处理。b.选择训练样区和GPS定位。c.遥感影像分类。d.分类结果的后处理。e.分类精度评价。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储存、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⑴数据结构种类:①矢量结构、②栅格结构和③层次结构。⑵常用功能:a.空间数据的录入;b.空间数据的查询;c.空间数据分析;d.栅格图层的叠加;e.空间数据的更新显示;f.空间数据的打印输出;g.空间数据局部删除、局部截取和分割。
3.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三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利用GPS系统进行定位,需要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
(七)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生态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是指由大小不等和相互作用的镶块(群落或生态系统)以一定形式构成的整体的生态学研究单位。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底)等三个空间结构。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地理单元内、一定时间阶段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相互间物与流交换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提示其总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潜在的影响的学科。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且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景观生态学方法主要在空间结构分析、功能与稳定性分析方面评价生态状况。⑴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标准: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可用优势度(D0)值反映,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D0=0.5×[0.5×(Rd+Rf)+LP]×100%。⑵景观的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的内容:①生物恢复力分析、②异质性分析、③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④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和③景观分析等。
9.环境治理研究的新方法解析论文 篇九
唐代兴教授继四部生态理性哲学著作和八卷《生境伦理学》体系之后,又隆重推出三卷本《国家环境治理研究》(即《气候失律的伦理》《恢复气候的路径》《环境治理学探索》,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环境治理》),将我国环境治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它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环境治理理论研究的欧美模式,初步建立起本土化的环境治理学理论;其次,它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环境治理实践研究局部性和量化分析的治表模式,建立起了整体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表本兼治实践方式。能够贯通此二者并创建起国家环境治理学蓝图、学科话语系统和理论框架的,却是大科际整合方法。
这一研究方法被作者表述为“环境治理如何做到局部动力向整体动力实现和整体动力向局部动力回归,或曰,如何以前瞻性预防治理带动结果性灾害治理,并以结果性灾害治理推动前瞻性预防治理,亦可用‘表本兼治’来表述”(《恢复气候的路径》,第351页)。
所以,三卷《环境治理》的原创性,不仅体现在对环境规律、环境原理发现和系统的逻辑表达,也不仅体现在对环境治理学新学科的开创性探讨,最为集中地体现为研究方法的创新。《环境治理》将其研究的方法称之为大科际整合。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作者对其生态理性哲学思想和生境伦理学理论予以方法性提炼与运用。这种运用源于环境治理这一特殊对象:环境是“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世界”(《气候失律的伦理》,第3页);“存在世界”既是整体的,也是开放的;环境的整体性,揭示了环境既是一个复杂系统,更是一个开放系统。
对这一整体、复杂、开放的环境系统展开原理探讨和治理研究,需要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界限的大科际整合认知视野和研究方法。对大科际整合方法,第一卷《气候失律的伦理》有专门阐述:“大科际整合视野,是指基于研究对象的需要,打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界限,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思想、知识、理论、方法资源进行大跨度的领域性整合运用。”(第6页)
作者认为,大科际整合方法是对学科方法和科际整合方法的拓展与提升。在作者看来,学科方法是学术专业化的产物,科际整合研究方法既是学科高度专业化的产物,更是学科高度专业化的标志。因为学科专业越分越细,形成可供学科研究的“井口”越来越窄,但高度专业划分的学科体制对学科的基本要求和由此要求所形成的学科研究的基本冲动却是“深井钻探”,而过分狭窄的学科“井口”极大地限制了学科“深井钻探”的可能性,“为了解决学科高度专业化所造成的这种矛盾,学科研究者们开始转向相邻或相近学科吸取学术研究智识、理论、思想、方法等资源,以打开本学科‘深井钻探’的视野,由此形成科际整合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恢复气候的路径》第6页)
10.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篇十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空气污粢、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公路环境保护同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手段,提出了评价环境影响不确定因素的方法.
作 者:王敏敏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20xx “”(3) 分类号:X3 关键词:公路 环境保护 影响评价
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十一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环境风险具有()。
A.确定性和危害性
B.不确定性和危害性
C.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D.不确定性和非危害性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7.()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
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9.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0.()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1.开发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
B.二
C.三
D.三级以下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12.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3.关于环境现状调查的资料收集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资料收集法获得各种现有资料
C.资料收集法是全面系统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法
D.资料收集法往往难以符合环境现状调查要求,需要补充其他方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4.()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A.规划方案分析
B.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C.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5.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进行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开发区综合论证的主要内容有()。
A.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
B.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C.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D.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
E.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2.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可为进行()的识别提供基础资料。A.物质风险
B.社会稳定风险
C.生产设施风险
D.自然灾害
E.生态风险
用户答案:[AC] 得分:2.00
3.()属于规划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的内容。
A.影响类型识别
B.污染形式识别
C.影响范围识别
D.时间跨度识别
E.经济环境识别 用户答案:[AB] 得分:2.00
4.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确定流程中,评价标准的选取应遵循()等原则。
A.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行业、地方或国际标准
B.对于缺少相应法定标准的,可参考国内外同类评价常用标准
C.基于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确定理想值标准
D.通过“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及协商”确定评价标准
E.尽可能选用简单实用的定性描述性评价指标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5.()是事故损失控制的关键,同时也是达到应急预案最终效果的关键。A.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B.避免事故的发生
C.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D.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E.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用户答案:[CD] 得分:2.00
6.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海洋生态评价方法比较成熟
B.应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人为主观因素的渗入可增加定量方法的不确定性
D.一级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
E.二级和三级评价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用户答案:[BCDE] 得分:2.00
7.开发区环境管理计划,一般应包括()等内容。
A.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B.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建立
C.开发区产业战略定位
D.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E.开发区绿色环保政策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8.环境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等因素引发的风险。A.化学风险
B.物理风险
C.工程技术
D.自然灾害
E.生态平衡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9.环境治理方案优化比选,主要评价()等内容。
A.技术水平对比
B.治理效果对比
C.管理及监测方式对比
D.环境效益对比
E.污染物毒性对比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
A.规划方案报批
B.环境背景调查
C.环境资源统计
D.界定规划与环境影响要素间的关系
E.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及监督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11.从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角度,对于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
A.清洁生产
B.能源转换技术
C.热能集中处理
D.循环经济
E.生物多样性保护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
12.开发区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等内容。
A.开发区历史沿革
B.开发区环境现状
C.社会经济状况
D.环境保护目标
E.主要环境问题
用户答案:[BCDE] 得分:2.00
1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从()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质量
D.区域污染源
E.环境标准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规划方案分析,应包括()等内容。
A.规划的描述
B.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C.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D.确定规划环评的内容与范围
E.制定环境负面影响应对方案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5.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应重点关注固体废物的()等处理处置措施。
A.集中收集
B.减量化
C.集中转换
D.资源化
E.无害化
用户答案:[ABDE] 得分:2.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8道题】
1.氧化剂分为有机氧化剂和无机氧化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2.被征求意见的公众,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3.开展公众参与是各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选内容。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4.听证会旁听者在听证会中享有同等的发言权。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5.所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都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6.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除了要评价现状,还需要预测和规划未来。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7.区域规划指标是实现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定性判断指标。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8.我国在环境管理中执行污染源排放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轨制。
Y.对
N.错
1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篇十二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要点及方法
摘要: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重点列举了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指标,最后指出了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作 者:郝大举 杨娟娟 HAO Da-ji YANG Juan-juan 作者单位:宝应县环境监测站,江苏,宝应,225800期 刊:污染防治技术 Journal: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年,卷(期):,23(3)分类号:X820.3 X38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清洁生产 指标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推荐阅读:
有关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研究09-05
嵩山煤矿区环境地质研究与评价07-24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07-09
农业环境影响评价07-31
环境影响评价真题08-11
环境影响预评价试卷06-09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总结08-12
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请07-18
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