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计算教学(15篇)
1.反思计算教学 篇一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韩冬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 【口算】
48+36= 75-29= 21×3= 52÷6=)88÷4= 60+70= 150-90= 4000÷5= 3000+140= 60×8×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
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
1.创设情境,引入例1。
2.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
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4.创设情境,引入例2。5.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 □ 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 +147)(23+47)+56=23+(□ + □)654+(97+a)=(654 + □)+□
2.课本31页第4题。3.课本28页做一做。4.课本31页第2题。【提高练习】
5.课本31页第3题。
6.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64+73)+37 87+(42+58)56+78+44 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 78+53+47+22 36+18+64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韩冬芳
1.两点“突破”。“不求完美,但求突破”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思想,“追求高效课堂”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了体现中心思想,凸现主题,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教学内容的“突破”。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因为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似乎突出了对“a÷b÷c=a÷(b×c)”的理解,而有意识地淡化了对“a÷b÷c=a÷c÷b”和“a÷(b×c)=a÷c÷b”这些形式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连除的运算”的背景下来研究“连除性质”的,引导学生在理解“a÷b÷c=a÷(b×c)”的本质意义的同时,不可避免会碰到对“a÷b÷c=a÷c÷b”的理解。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成为了课堂教学规律拓展的内容,也成为了认识规律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设计了相关的变式题目,让学生完整的认识了“除法性质”,还进行了有效的拓展。
(2)教学方法的“突破”。本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自始至终整个课堂都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由学生去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通过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让学生去倾听学生的思想,更有代表性,更有吸引力;通过“极限挑战”赛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通过“你有困难我来帮忙”活动化解重难点,运用“互帮互学”,加强了教学针对性,让知识落实得更到位,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流程上我从“唱响口号”开始,设计了“小试身手”“热身活动”“一式定音”“深化认识”“独立解题”“你挑我讲”“应用拓展”等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入。特别是“热身活动”,让学生耳目一新,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你挑我讲”活动,让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不再在课堂上显得无所事事,被同学选种为心中“小老师”,自然是莫大的光荣,也为他们今后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了信心。
3、关注学生的心声,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
在这个课堂上,我极大的满足了学生表现欲望,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本着“学生有疑问,我们当堂就解决”,“学生有感想,我们一起来倾听”的宗旨,我不放过教学中学生的一点一滴的异议,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大快人心”之感,真正体现了口号中所提倡的“认真倾听,大胆表现”。教学中“温馨提示语”,课结时“老师送给你们的话”,构建出了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
二、两点反思;
1、学生“悟”得不深。在第一环节“小试身手”中,如果每位学生两组题目都做,自己去对比,感悟,印象会更深刻;在“热身活动”中,如果将一分钟的比赛时间再增加一分钟,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在“深化认识”中,对两种思路分析得更透彻一点,学生对算理会理解得更深刻。
2、作为一节计算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大量练习之后,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安排4、5道的独立计算练习,检查一下教学效果,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学得也会更扎实一些。
小学数学习兴趣的培养
韩冬芳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
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韩冬芳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学教学生活化
——韩冬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
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
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韩冬芳
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
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赵月茹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
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教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赵月茹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2.反思计算教学 篇二
一、备课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教师要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 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计出吸引学生的学案并布置下去任务, 让这个任务包涵当节课的全部知识点。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一节课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 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职高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特点, 提出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具体到人地进行练习, 分成小组, 教师加强指导, 在教学过程结束后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回顾。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具系统性, 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造成的知识点疏漏, 更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 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具体做法是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输入法时, 对于五笔字型输入法学生背完字根后不会拆, 我就教他们先从自己的名字开始尝试, 再把小组同学名字也都试一试。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当然每节课的难度都不一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或小组交流解决, 当他们解决不了的时候再加以点拨。
(二) 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课堂能够活起来, 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外,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也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创新, 在高中, 在计算机课上可以更好地创新合作。
(四)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电教中心的学生基础上偏弱, 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为了让他们不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在课堂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 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努力学习。
三、课堂总结
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自我总结与提高, 让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的分析与整合, 能较好地完成知识的拓展, 形成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四、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当堂课的学习内容, 更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在现在的课改形式基础上改变一下以往的作业模式, 以前是让学生记好笔记, 布置好课后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时有抄袭现象发生。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可以把作业形式改良一下, 例如在做上机练习时, 让学生参照笔记来完成一项任务, 但这样的模仿式作业要有时间上的限制, 这样可以防止学生间的不必要交流, 真正起到检测的效果。
摘要:高中计算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乐趣。
3.体校计算机课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9-01
一、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教学特点
(一)教学对象有别于其他学校
1.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的对象,是普通学生中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校体育尖子。由于这些学生在原学校期间把相当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用于运动训练,使自己的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所以影响了他们对其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吸引力较小,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基础没跟上自然再无兴趣学下去。
2.由于体育专业特点的需要,学生进校后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运动训练、提高体育成绩上,面对文化课的学习精力将减少,此时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就会出现“无心学习”的现象,而在计算机教学中也会出现,教师“口沫横飞”,学生却“抓紧时间聊天、游戏”的状况。
3.体育运动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点不齐,有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很少,动手能力也比较弱,而城市学生曾接触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二是个性差异。
(二)教学条件落后
作为体育运动专业学校,体育训练当然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所要求具备的场地、设备、器材等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没有余力在改善计算机教学条件方面进行大量投入。
二、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特点,最根本的对策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巧妙把握课堂时机,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1.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计算机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顺应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所希望的想法:计算机课真的是在“放松”学习,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输入法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可采用“金山打字”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利用体育学校学生的竞争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2.合理安排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针对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的状况,计算机教学应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主,力争在有限的必修课学时内为学生打下较坚实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但我们决不能拘泥于某一教材、画地为牢,而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体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过程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才会越学越感兴趣,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生活和学习的整合。
(二)正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差异,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考虑如何使我们的教学适应学生这种差异,而不是试图消灭它。因此,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而不是“一刀切”。
1.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比如,针对用Powerpoint制作展示宁夏魅力的宣传材料,允许学生从城市经济、城市建设、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人文教育、旅游景点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度设计和完成任务,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下既有比较、合作,又有个性化选择。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适应不同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采用小组合作方法。
三、积极更新、改善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因此,要利用计算机普及的大好形势,在允许的条件范围内,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善教学条件。
4.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篇四
一、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数对象“25和4”、“125和8”、“5与任何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让学生认识到简便计算更好算,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其他的地方比如其他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现实生活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从课题和课本原有知识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跳出常规数学教学的框框, 课后让学生考虑“88×125”,第二天学生汇报了两种答案:
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
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乘11。
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125相乘非常简便,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5.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我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计算,这些是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而且,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有相同之处。通过复习,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引入加减混合计算;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了准备。
2、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年级学生自然爱玩好动,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故事情境(关于白天鹅的故事)来贯穿例题及练习题。通过多媒体这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动画、声音、色彩等展现故事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森林里关于美丽的白天鹅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例题和练习题。这样,使学生就顺利地学会并巩固了加减混合计算。
6.计算教学反思 篇六
本实验模块结束之后,有如下反思:
1、《windows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该实验是所有这个实验模块的基础,所以要求学生都熟练掌握好服务器系统的安装。教师演示时,把速度放慢,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很多等待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好操作步骤。
2、《DNS服务器的安装》,DNS是在TCP/IP网络上用来将计算机名称转换成IP地址的服务系统,讲解完该服务器的作用之后再演示,学生会较感兴趣。
3、《DHCP服务器的安装》,DHCP 服务器对 TCP/IP 子网的地址进行动态分配和配置,是局域网中对ip地址进行动态分配的有效手段,大大方便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实验之前提醒学生重视这个实验。
4、《FTP服务器的安装》,FTP服务器是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因为学生之前有所接触,所以学生的兴趣比以往几个实验要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验。
5、《WEB服务器的安装》,WEB服务器也是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因为学生对WEB网有了体验,学生的兴趣可能更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验。
6、以上这些实验都是在软件环境中完成,很有可能有学生觉得不如网线制作实验那么直观而有畏难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心理。
7.新课改中对计算教学的反思 篇七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理念的渗透, 一线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不断高涨, 尤其是在创设情景、引导探索、鼓励合作, 提倡交流等方面积极研讨, 然而, 在教学中我越来越感到困惑, 因为我发现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 学生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基本计算的错误百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少学生都因为计算出错较多而在中招考试中留下遗憾.那么, 在新课改形势下应该如何科学理解和处理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教学呢?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不断的反思, 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一、计算水平下降的客观原因
1.教学重心的移位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的建立, 使得教师把新课改理解为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计算是死知识, 不需要再花力气, 必然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上去, 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归纳中, 从而淡化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巩固和提高.由于教学重心的转移, 几乎使计算教学成为了初中数学中的附属品, 不少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只讲方法, 甚至不再有计算过程.
2.训练时间的减少
正因为新课改的实施, 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授式变为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自主活动的增加势必挤占更多可以用来强化计算的时间.新课改前, 数学课时每周比现在多一课时, 教学时的侧重点由过去重视计算改为了对数学知识的自感、自悟、形成与运用.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灵活程度, 自然降低了学生的计算准确性.训练强度不够, 学生计算的速度慢, 方法掌握不熟练, 更难形成计算的技巧.
3.人机对话的增加
近年来由于学生经济条件的改变, 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 特别是中学的学生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使用计算器计算速度快, 准确无误, 深受学生喜欢.加之中学生的作业量日益增大, 也助长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风气.学生的依赖性大了, 容易的也不愿动脑了, 形成了思维的惰性.
4.综合素质的差异
中学数学中的代数式、解方程、概率统计等内容尽管表面看很直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接受.尤其是不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的记忆能力、敏捷的感悟能力、灵活的创新能力的学生, 是不能很好应对这些内容的.因此说计算教学不应该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淡化出师生的视线, 它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计算水平下降的主观原因
1.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 认为运算失误与“智力因素”无关, 只是自己马虎粗心, 只要以后注意就可以避免错误出现, 运算失误“丢分不丢人”.
2.学生在出现计算错误时纠错不及时不彻底.计算虽然不需要极强的分析能力, 却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习惯, 需要进行反复的正向强化, 但许多学生却是只将错误结果划去, 填上正确答案, 而不是纠正错误过程, 必然影响学习质量.
3.学生学习习惯上存在缺陷.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计算比较随便, 比如一些角标, 要是位置不准确, 容易导致计算的错误, 再如字迹潦草, 草稿纸上书写随便, 计算前不注意审题, 计算后不估算、不检查, 导致计算中错误频频出现.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学生计算能力上的一种缺陷.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 学生手中的草稿纸却越来越少, 越来越小, 甚至小到没有, 在课本的夹缝里演算, 岂能不出错?很多学生觉得有些知识一看就会, 太简单的不亲自动手试试, 难一点的能不做的就不做, 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
4.重“法”轻“理”.许多学生在计算中盲目套公式、定律、性质等, 机械练习, 既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 又使得计算繁冗不堪.因此做题中应该不断思考, 从而总结好的方法和习惯.
三、计算水平下降的应对措施
1.为了应对学生计算水平下降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要正确看待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不可替代性.把计算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统一到新课标下.构建全方位的教学理念, 不主观片面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
2.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把计算教学规范化、严格化、渗透化.不仅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而且教师自己也要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计算教学, 不放过学生的任何计算问题.加强书写格式以及计算程序的指导, 通过观察学生的书写格式发现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 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3.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 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 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4.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 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5.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 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关注学生校对的习惯、审题的习惯、估算和验算的习惯的培养.
6.在减负的前提下, 控制一定的训练量, 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训练, 重视训练中把握基础性, 突出针对性, 寻找规律性及适当的综合性.
8.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篇八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80-01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向外延伸,建立网络,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适当增加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运用投影仪和大屏幕,先讲解后练习,效果会更好。笔者还针对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计算机的实际状况,把有关课件、部分模块习题和模拟试卷及其答案、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学和练习,这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讲解和演练,学生如何自主的去学习和训练,上机操作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上机操作环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强化上机操作、突出技能技巧,注重双边教学、抓好信息反馈,建立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作用。由此而言,基于教学中的网络运用与课程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教学的践行与发展体现于如下方面:
一、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
在教学顺序上,可根据教学需要,不完全照搬课本目录。如笔者把数据库放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文本编辑的后面进行讲解,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功能的认识就比较容易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对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的过程就想急于了解和掌握,从而引起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和愿望。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还适当演示、操作一些游戏,目的是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人说会用计算机玩游戏的,学计算机知识肯定快,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会玩游戏或会打字,这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开、关计算机自如,能够比较顺利地调出游戏程序和汉字操作系统,这就为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打开了大门。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获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把他们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每组35人,并分别交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有些任务涉及到尚未讲到的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学生们为了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一定会有分工,分别去收集、查阅资料,共同分析和研究,这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激发课题小组的协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都是非常有益的,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还按照学生易于掌握的顺序合理安排,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完成由不知到知的过程,逐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二、强化动手操作,突出技能技巧
实践性教学历来是技工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尤为如此。计算机实训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演练示范、指导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不等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教师的示范指导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关键环节,通过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应是规范的,示范的结果应是准确的,示范的速度应缓慢进行,对技能操作的关键动作应重复进行。有了示范指导,可克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缩短训练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因此,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一定要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出发,教师通过演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而学生在比较系统的了解计算机专业理论之后,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学生开始上机操作后,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因为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不可能穷尽列出一切违章操作,特别是刚进行技能训练的新同学,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从最基本的技能技巧打字开始,学生的动作和指法往往都不标准,一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训练时间,不仅要确保学生们打字技能过关,而且要训练出正确的动作和指法,力求能盲打和有一定的速度。教师在做好演示操作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问并把知识要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技能训练,这样多次反复操作直至熟练掌握为止,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例如,在《夜静思》的编辑练习时,笔者把知识要点给学生点播后,让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去体会技巧,这就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笔者还改革了考试方法,把原来的试卷成绩与上级操作成绩的5:5改为3:7,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平时的技能技巧训练。
三、注重双边教学,搞好信息反馈
9.《除法计算》的教学反思 篇九
我在教学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我先引导学生摆小棒,准备了52根小棒,捆成5捆,另两根。让学生分,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先分整捆的,理解除法计算要从高位除起,然后再把剩的一捆和两根合起来再分,可是学生分的时候,不按我预想的说,有的说先分50根,每人25根,再把2根分给两人,每人一根,共分26根,我启发说整捆整捆的分。有的说每人先分20根,再分5根,再分一根。共分得26根。
我又启发说:能不能两步分完。有学生答,可以先分整十数,再把剩的一捆打开和两根合起来分,我非常高兴,于是一边引导一边演示分,可后来想想,这样做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对问题理解不深刻,我应引导学生试分一下,比较一下哪种分法更简单,边分边让学生说过程,想算理,对算理会更明白。因此上课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探索中求知,明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10.简便计算优秀教学反思 篇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我以小明过“六一”节买食品为情景作为切入点,显得自然而又有诱惑力。另外在探究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而体会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也同样是适用的,这样知识就自然生成。
⑵细研教材——充分挖掘潜隐信息
本节课是在充分吃透教材基础之上设计出来的,比如教材例题只是点出整数加法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小数减法的情况及如何发现简便算法这两点,但两点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凑成整数的特点,并拓展到小数减法的情况,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中深层的信息。
⑶注重生成——积淀宝贵经验
11.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新反思 篇十一
初中 计算机教学 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现在整个世界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计算机作为新的现代化标志,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国民素质,尤其是对新兴生产工具的使用能力。党提出“科教兴国”的政策,教育部门也一再地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为了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对已经计算机教学做了如下反思。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在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和“金山打字通”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为此,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的情感目标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给学生以探索、创新、合作、成功等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情感交流,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主要归纳以下几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探索法、自主探究法、模仿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具有丰富性和新颖性,与引同时,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做到以学生为本。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感染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四、加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比如,教师可让每个小组找到了自己要的数据后就要进行分析,然后用WORD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①明确活动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工;谁进行数据的分析、提出观点;谁能制作统计图;谁下载文字图片等资料。并提出合作要求:一起制作报告,研究文字的通顺、观点的合理、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加工处理:对所做好的报告进行视觉上的美化和加工。②小组合作完成报告。③教师巡视,以现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这一部分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最終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实现了三种关系的交流和处理:①团结合作关系: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协作,完成一个研究报告也是如此,这个不仅仅需要四个人各自任务的累加,更需要量之间相互的配合与协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人际关系:小组成员中肯定会有分歧,怎样才能够将成员之间的分歧转化到一个相同的研究方向上来,这就需要学生去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不管是接受了别人的想法还是通过努力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性和共同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法中需要进行个性的尊重和发扬,在一个相同的学习任务中,不同的任务也适当地体现了学生个性的不同,最终还是为了成员之间的共性(共同观点)服务的。这样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计算机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老师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结合计算机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扩展知识面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新课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计算机老师的职责。为此我将在计算机教学道路上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洪星.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11,(08).
\[2\]佟鹏.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12.反思计算教学 篇十二
一、创设生活情境, 培植孩子学习计算的自信
《小数除以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 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起始课。为了降低难度, 培植孩子学习计算的自信心, 笔者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改编, 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新课导入, 并且将该生活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片段一:
师:同学们, 老师家隔壁有个孩子叫王鹏, 和你们一样也正在读五年级。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妈妈解决问题。明天妈妈单位开会需要买些水果, 你们愿意和王鹏一起陪妈妈去水果市场购买水果吗?
生: (兴致勃勃) 愿意!
出示水果市场情境图与相关信息表格:
师:这是妈妈买四种水果的价格信息表, 你们能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单价=总价÷数量
师:谁能根据数量关系式帮妈妈求出樱桃的单价呢?
生:96÷3=32 (元) 樱桃的单价是每千克32元。
(同时请学生上黑板列出竖式, 为下面学习新知作好准备。)
师:你们和王鹏算得一样认真, 整数除法学得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妈妈算算苹果的单价吧。谁能说出苹果的单价该怎样求?
生:9.6÷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和求樱桃的单价一样, 也是根据数量关系式“单价=总价÷数量”来列式。
师:真聪明。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 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点是都是除法, 除数都是3。不同点是被除数由整数96变成了小数9.6。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同学们能根据这个除法算式的特征给它取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在导入环节,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 设计了一个同龄人王鹏和妈妈买水果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经掌握的知识使他们抛弃了畏难心理,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顺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知识迁移, 搭建自主探究算法的平台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提升拓展, 掌握更高更深的知识与技能, 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能从整数除法平稳过渡到小数除法, 我对课本例题进行了改编组合, 将导入复习题稍加改动, 变成小数除以整数, 放在例1前进行探究教学。
片段二:
师:同学们知道苹果的单价吗?
生: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3.2元。
师:这么快就求出来啦!你们是怎么想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再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举手发言。)
生1:我是把9.6元人民币看成96角来进行计算的, 96角除以3得32角, 就是3.2元。
生2:我是用乘法来推算除法的, 老师以前告诉我们做除法时要想乘法。因为3.2乘3等于9.6, 所以9.6除以3就等于3.2。
生3:我是根据除法的性质来推算的, 比较两个算式96÷3和9.6÷3, 除数不变, 被除数缩小了10倍, 商也随之缩小10倍, 因此商是3.2。
生4 (神情犹豫, 用试探性口气) :老师, 我是根据您说过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来算的。因为9.6就是9.6个一, 也可以看成96个十分之一, 96个十分之一除以3, 得到32个十分之一, 也就是3.2。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师:你们真了不起, 能想出这么多方法。那么, 这个算式我们也能和96÷3一样用竖式来表示吗?想一想, 商的小数点该点在哪儿?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汇报。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在原竖式上点小数点。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说出9表示9个一, 9个一除以3得3个一, 3应写在个位上;6表示6个十分之一, 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 2应写在十分位上, 因此要在2前面点上小数点。从而使学生明白“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 不但和王鹏一起帮妈妈求出了苹果的单价, 还很快学会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方法, 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王鹏不但爱学习, 还特别注重锻炼身体。
(出示课本例题1情境图:王鹏坚持晨练, 计划4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师:怎样计算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呢?
生:用除法来计算, 22.4÷4
师:你们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来计算出22.4除以4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然后进行汇报并指名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算理, 强调指出整数部分22除以4得5, 将商5写在个位上。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2, 把2看成20个十分之一, 与被除数中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 继续除以4, 得到6个十分之一, 将6写在十分位上。小数点点在5与6之间, 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以往的计算教学, 教师总是以教材提供的例题来讲授算理与算法, 由于算理的“纯理论性”与算法的“纯数学性”使得教师的讲解显得枯燥繁冗,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鉴于传统计算教学的以上弊病, 我在教学中将导入环节的整数除法算式稍加改动, 变成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由于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接近, 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改编算式后我并不急于讲解算理算法, 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如用熟悉的人民币单位换算、除法的基本性质、做除法想乘法、运用计数单位换算等) 。在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成功解决生活问题并得到肯定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算理与算法打开了思路, 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三、设计分层练习, 感受生活中的计算价值与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只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后, 笔者设计了四个分层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计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使他们感受到计算的真实性, 从而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计算。
片段三:
(出示练习一:基础巩固题 (1) 给竖式的商点上小数点 (2) 笔算16.8÷418.2÷14过程略)
(出示练习二:类推计算题9.42÷6=1.5794.2÷6)
师:你们能很快求出第二个算式的商吗?
生:能, 是15.7。
师:你是怎么求出来的?
生:我是根据第一个算式推算出来的。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个算式相比, 除数6不变, 被除数从9.42到94.2扩大了10倍, 根据除法的性质, 商也要扩大10倍, 是15.7。
师:你说得真准确。那么从第二个算式到第一个算式该怎么说呢?
生:除数不变, 被除数缩小10倍, 商也缩小10倍。
师:谁能概括这类算式的规律?
生:在除法算式中, 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 (或缩小) 几倍, 商也扩大 (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
师:你概括得真完整。
(师板书学生概括的内容)
(出示练习三:实际生活应用题)
师:国庆节即将来临, 为吸引顾客, 各大商场都在开展促销活动。妈妈想去给王鹏买点牛奶增加营养, 去哪家超市购买更省钱呢?你们能根据这两家超市的促销价格替妈妈作出选择吗?
(出示情境图及相关信息:同样品牌与包装的牛奶, 家得利超市五袋11.5元, 合家福超市买五送一12.6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计算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是先分别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单价, 再进行比较得出结果的。家得利超市5袋11.5元, 求每袋牛奶的单价用除法, 11.5除以5等于2.3, 家得利每袋牛奶卖2.3元;合家福买5送1, 其实就是6袋12.6元, 我用12.6除以6, 得出合家福每袋牛奶卖2.1元。所以我觉得去合家福买牛奶更省钱。
生2:我的算法和他有些不同。我是先求出家得利每袋牛奶的单价是2.3元, 再用2.3乘6得13.8, 也就是说在家得利买6袋牛奶要13.8元, 比合家福贵1.2元。所以我也觉得去合家福买牛奶更省钱些。
师:你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妈妈省了钱, 看来学好计算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你们好好学习, 给自己与家人带来更大的帮助。
(出示导入环节中的水果价格信息表)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我们前面只帮妈妈算出了樱桃与苹果的单价, 还有香蕉与橘子的单价没算。请同学们课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帮妈妈算一算,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的呢?下节课将你的想法告诉老师, 好吗?
【反思】
13.《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篇十三
但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到有点困惑,如果停留在只让学生感悟经过时间的推算,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估计作业中的错误率会很高,特别是差生,缺失了方法会无从下手,特别是碰到分段计算经过时间会更棘手,如果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后,所有的经过时间都套用这一公式去算的话又显得太呆板。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列竖式来计算的方法,特别要强调60进制。要让每个孩子掌握这种方法,习惯用这种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14.《圆环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十四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三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引出圆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出另一种方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本身是为探究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提炼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然后,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说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我们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在课堂评价时,我想了很多鼓励学生的话,学生在得到赏心悦目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尽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探索新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学习,孜孜不倦的探究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15.反思计算教学 篇十五
就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 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的目的, 首先是要将那些难以在黑板上进行呈现的复杂图形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快速地绘制出来;其次是那些在黑板上无法体现的图像变化过程, 通过电脑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再次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参与, 又限于场所或条件的限制无法真正进行, 只得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操作的。以下我就通过自己这几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所得的一点微薄经验, 谈谈高中课堂上几个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能起到“奇效”的知识点。
一、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研究和记忆函数性质的直观工具, 利用它的直观性解题, 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然而对于教师来讲, 图像的绘制过程, 往往是比较费时费力的, 特别是面对一些复合函数时, 用简单的列表、描点、连线往往是不方便得到函数的图像,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等工具, 轻松地绘制出函数的图像.
例如, 正弦函数y=Asin (ωx+φ) 图像性质及其变换。正弦函数的图像与其他函数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图像, 是受A、ω、φ这三个变量控制的, 如何在课堂上, 将这三个变量的作用进行区分?这三个变量的增大与减小, 其函数的图像又是如何随之产生变化的?能否将这两个问题讲解清楚, 往往也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与否。而这也是传统教学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 但有了多媒体技术, 通过几何画板, 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对一个标准的正弦函数y=sinx图像, 去任意改变它的Aω、φ, 得到任何一个y=Asin (ωx+φ) 的图, 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自行设置参数, 与自己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对比验证,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线性规划
这一部分知识里, 在绘制完可行域, 找最优解这一步时, 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直尺或是三角板的平移, 来得到最优解, 在某些涉及整数解的问题时, 往往是无能为力, 只能通过我们人工验证, 往往会出现由于可行域绘制的些许偏差, 导致取到一个不符合题目要求的解。而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话, 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 哪些点在可行域中, 哪些点在可行域外, 哪些解是可取的, 而哪些解不行, 从而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概率问题
概率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千变万化的一类问题, 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讲, 真可谓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题目的丰富多彩, 不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图形, 恨的则是理解题目稍有偏差, 则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教师在讲解例题时, 如果要尽可能地把题目规则给学生讲解清楚的话, 免不了要给学生示范一下, 但限于课堂条件有限, 很多实例又是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的帮助, 事先将场景给设计好, 比如, 最常见的取球问题与排队问题就可以通过FLASH软件的帮助, 达到将题目解释清楚的目的。或是请学生到计算机旁来亲自动手, 将所能想到的结果在电脑上摆放出来,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更好地把问题讲清。
四、其他问题
诸如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极限概念的得出与归纳总结等等知识点, 用言语可能难以表达, 而学生也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所以, 对于难以领悟的、用实物演示条件不足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技术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学生茅塞顿开。
另外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 也有几点值得注意的。
首先是要有选择, 有目的地使用, 在用之前应明确我们是为了什么目的, 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 要达到什么效果?有无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例如, 在给出椭圆的定义时计算机对我们的帮助, 未必有传统方法能用两根钉子、一条绳子画出那么大的椭圆的效果直观。
其次是要有节制的使用, 不能说引入了多媒体手段, 就万事大吉一切都交给计算机办从课堂引入到内容讲解再到练习, 作业, 统统都用多媒体呈现, 这和我们的教学规律是相悖的, 教学过程中, 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也许学生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种新的解法, 或是对定理, 公式等的疑问, 这都是我们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 不可能事先准备好的, 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在这方面, 无疑是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可以对板书随时增减删改, 教师可以自行灵活把握。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 应该时刻注意它的辅助地位, 而不能本末倒置。
最后是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技术过早的干预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 应尽量避免剥夺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 减少学生自主的活动。因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还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应该是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之后, 与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相互印证的, 而不应该是为了加快教学节奏不待学生思考完就急匆匆地将结果展示出来从而剥夺学生思考的乐趣, 让学生迷失在神奇的多媒体技术当中, 而忽视了对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
【反思计算教学】推荐阅读:
《除法计算》教学反思07-22
人民币计算教学反思06-09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06-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9-11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09-26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1-21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07-09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国标版三年级教案设计)12-2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06-12
幼儿计算教学法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