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2024-09-19

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15篇)

1.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一

影响饭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摘要:饭店服务质量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提高饭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饭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饭店服务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分析,提出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从管理、从业人员等方面入手,从而加强饭店竞争力。

关键词:饭店服务质量,现状,问题,对策 正文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一大批世界著名的酒店集团凭借 着自身的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纷纷进 驻中国,抢占了中国的客源市场。近几年来,国内酒店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导致供大于求的状况,不少饭店出现了亏损。我国饭店发展呈现出硬件设施发展与国外几乎相差相差,但是在服务质量方面却难以望其项背的问题。

一、饭店服务质量及其意义

1、饭店服务质量

饭店服务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饭店服务质量就是指员工的对客服务质量,基本上有员工的服务效率、服务礼仪、操作技能、清洁卫生等组成;而广义的饭店服务质量则认为饭店服务质量是有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构成的,及饭店服务质量是由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构成的。

《星级服务饭店质量标准》中,则对服务质量做出这样的定义:服务质量指利用设施、设备、消费环境和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劳动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客人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满意程度。

由此可见,饭店服务质量是指凭借一定的物质资料(如客房、餐厅等),为满足客人的正当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的优劣质量,它包含组成饭店服务的三个要素:设施设备、实物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饭店服务质量的构成

饭店服务的三要素包括设施设备、实物产品和服务。与之对应,饭店的服务质量也包括酒店的设施设备质量、实物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质量。

设施设备质量和实物产品质量都可归类到饭店的硬件设施当中去。饭店的设施设备是饭店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饭店提供服务的依托。饭店的服务设施是否齐全,结构是否合理等,都决定了一家饭店的接待能力。实物产品则是满足酒店宾客的物质消费需要的直接体现,其质量高低是影响宾客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饭店的实物产品质量主要包括菜肴就睡、客用品以及商品的质量等。

饭店的服务质量则主要是饭店服务质量的态度和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服务状态和水准,其中包括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安全卫生等方面。饭店的服务质量是饭店软件质量的主要构成,是一家饭店提高竞争力的软实力。

我国的现代饭店业自1994年,我国饭店业逐步向专业化、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迈进,但同时,我国饭店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二、我国饭店服务质量面对的主要问题

1、我国饭店管理的现状

20多年来,中国饭店业蓬勃发展,饭店数量急剧增加,竞争局面已经形成,星级化成为一种潮流。饭店业总体运行良好,但饭店业管理水平发展及其不均衡。虽然在引进外资和学习国外饭店经验的推动下,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点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先进的饭店,但是我活大都数饭店还是出现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总体偏低、顾客期望值和实际差距较大等问题。我国饭店服务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水平。

2、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的不足(1)、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饭店的服务质量与每个部门的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密切相关,一个系统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与饭店管理有关的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其中。目前我国许多饭店都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服务管理体系,饭店管理整体呈现出一种质量管理手段乏力、质量管理流于形式、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以及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2)、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饭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质量的高低。饭店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偏低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导致了饭店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不规范、服务失误等问题时有发生。先进的服务设施和从业人员良好的基本素质是酒店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两者不可偏废。较低的人员素质必然带来服务质量的低劣。

(3)、员工流失率高

饭店员工流失率高一直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经验的骨干员工的流逝会对饭店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到饭店服务质量的稳定。而新员工的大量流失大多则是因为饭店自身文化吸引力不够、饭店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同时,高的流失率也反映出员工满意度低,对酒店的忠诚率低等问题。

(4)、设施设备问题

饭店的设施设备是为客人提供服务的基础,但设施设备的属于消耗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磨损、故障等问题。这方面的情况在一些低星级的饭店中似乎更加普遍一些,主要表现在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然而维修保养制度又不健全,导致故障频发。如客人被困电梯、客房设施陈旧、马桶漏水等问题。

(5)、安全卫生问题

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饭店严重输于外国饭店的问题。饭店安全服务和饭店安全管理缺一不可,是保障顾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卫生问题则包括环境卫生和服务卫生两方面。只有做好安全和卫生两方面,诸如顾客财物被盗、顾客食物中毒等事件才会真正销声匿迹。

三、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1、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提高饭店服务质量,首先就要从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全面地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制度保证。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服务质量管理为中心,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整个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提高管理效率。然后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基础,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规范和质量标准,构建完善的质量服务反馈系统,从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各个方面监管服务质量,确保饭店服务质量的提升。

2、提高从业员工素质 培养服务意识

饭店的从业员工是饭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饭店招聘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经营情况进行适合的人员选拔和岗位分配。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选择和企业拥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才,同时对于已招聘的综合素质较低的员工进行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尤其要注意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这样更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减少人员的流失,这对于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3、提升酒店设施设备的运营的安全和效率 提升酒店设施设备运营的安全和效率,就要求酒店后勤部加强日常维护以及维修的速度。

建立全面稳妥的日常检修制度,严格依照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维护设施设备。同时,后勤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积极及时的维修出问题的设施设备,以便将顾客的不满意度降到最低。

4、建立健全饭店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提升饭店的安全与卫生服务质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饭店要尽量提升饭店的安保制度,加强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

同时,对于饭店卫生,要注意加强饭店餐饮卫生、环境卫生、客房卫生等,加强饭店卫生管理,建立饭店卫生监督体系,从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全面监督管理,力求给予顾客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消费过程,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5、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饭店产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顾客不容易从日趋通话的饭店产品中感觉到饭店的吸引力,因此饭店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加强竞争优势,还必须领先服务创新。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许多高科技手段在饭店中应用,给饭店带来新的繁荣。饭店应紧随社会发展趋势,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为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饭店在保持并提升标准规范服务的前提下,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对个性化服务的开发上。

结语:

在这个饭店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时代,要想加强饭店竞争力,加大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从饭店服务质量入手。服务质量是饭店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在增强饭店服务硬实力的同时,加强对饭店软实力的建设,全面增强饭店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二

1 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表现的原因分析

导致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的这些表现, 究其成因, 本文将其划分为两点影响因素:心理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1 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心理环境是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 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这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德·勒温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勒温以“实在是有影响的”这一原则为标准, 认为不管是人意识到的事件, 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事件, 如果它们成为心理的实在, 都可影响人的行为[1]。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当代高校毕业生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个人感情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对于大学期间坠入爱河的学生, 尤其是毕业生恋人, 毕业生们因为家庭、就业等原因, 将面临着一次感情的决断, 这对高校年轻人来说, 失恋在此时则是一次重大的挫折, 这部分学生难免心情会受到影响, 心中充满无奈或者苦涩、不舍甚至痛苦, 导致他们会极度不自信, 情绪容易急躁, 会借酒消愁, 或者通过一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过激行为发泄。

1.1.2 自身性格不成熟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冲动的旺盛期, 情绪容易外露, 思想极其活跃, 做事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此外, 青年大学生有很强的同质性, 加上其居住集中, 极易引起从众行为的发生, 一旦个别人或个别宿舍有上述行为, 则其他人或整个宿舍楼都应声附和, 一栋宿舍里若有一人向窗外扔酒瓶或高声喧哗, 极易引起其他人的附和。

其次, 大学生人格趋于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 具有较大的脆弱性、逆反心理。他们正面临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 在思想上呈不稳定, 并有行为上的躁动。离校前夕情绪容易爆发, 导致抵触校纪校规, 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同学竟放任自己, 不计后果。面对各种冲击, 一些人不能理性、客观地加以分析认识, 自我放任。离校前违纪现象增多, 毕业生言行举止超常越轨, 违纪学生比率增高等都与这种逆反放任心理有直接关系。

最后, 焦虑是个体在感受到威胁或预期将要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所感受到的忧虑与畏惧。毕业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对毕业之后的去向和即将面临的新生活 (如适应工作环境、转变角色等) 充满了不确定感, 担心自己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这时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生活方面的不如意, 部分学生或因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好,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或受行政处分等原因心理受挫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 长期受压抑的不良情绪易在毕业离校前这个情绪敏感期爆发, 产生心理焦虑及压抑, 导致抵触校纪校规、对抗学校领导、管理干部及师生等非理性行为。也许, 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把暂时出现的心理焦虑及压抑情绪转移到紧张的学习任务上, 而到毕业前夕, 学习任务基本完成, 就业去向或已确定, 从而导致某些失控行为。

1.2 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 主要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及学校在管理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中所遇到的影响因素。

1.2.1 气候环境的影响因素

毕业生离校前夕正处于夏季, 有研究表明, 夏季的闷热环境容易使人感到多重的不适应, 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疲劳感增强等客观环境因素使人的心情在不经意间起伏, 这一时期, 很小摩擦就会导致争吵、打架等极端行为产生。

1.2.2 就业压力方面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毕业生人数骤然增加, 其就业压力不断提升, 对毕业生自身的压力也显而易见。目前, 毕业生难就业成为事实,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地。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也增长了毕业生的不满情绪。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频频遭遇不公平对待, 容易诱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逃避社会, 逃避压力, 不去求职, 在离校前夕将这些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 造成不文明行为;一些学生本身条件都不错, 但最终工作却不理想, 这些在社会中碰到的不如意, 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宣泄怨气, 促使离校前的不文明行为[2]。

1.2.3 学校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 学校教学任务方面的影响因素。部分高校通常会在最后一年当中对毕业生安排课时较少, 或许学校的初衷是良好的, 希望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或设计。但是, 对于毕业生本身来说, 其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基本已经完成, 他们会在毕业这一年内将所有的生活及学习重心转移。甚至在学校授予完学位证及毕业证之后, 有恃无恐, 自我松懈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产生。

其次, 学校日常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许多高校在毕业生在校期间都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学生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因此, 在离校前夕容易受到其他情绪的影响。尤其是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中, 大多数的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旷课、早退等行为不予追究, 导致学生在毕业这一年中认为不受校纪校规的约束管制, 促使他们产生不文明行为。

最后, 学校在毕业生心理辅导方面, 也没有很好的去发挥其作用。对一部分受到过学校处分或无法拿到学位证书的学生, 没能及时的沟通, 疏导其不良情绪。致使这部分学生在离校期间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 造成不文明行为。

2 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建议措施

以学生为本。高校管理对大学生教育方面, 可以做到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的合理需求, 构建和谐校园。具体以学生为本可以贯彻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及环节。正如撒贝宁在开讲啦中所讲:“幸福读四年, 老师像莫言, 校园如家园, 鸡腿不要钱”。

全局性心理教育。高校应当建立针对所有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 从入学开始抓起。完备学校心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利用心理测量学研究方法, 积极进行在校生的心理普查及完善其心理档案, 及时预防不良后果的产生。建立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成长动态、分析其心理变化, 更能防患于未然。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完善下,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重塑学生积极乐观优良品格。在心理档案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自身表现, 因材施教, 积极应对学生心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提升学生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加强感怀母校教育。积极开展感恩母校教育, 增加毕业生校园文化活动。例如, 多次邀请知名教育家、知名学者对毕业生进行主题报告会;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宣传, 转移毕业生思想重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生校园文化活动, 如, 增加室外电影播放次数、开展毕业生文明宿舍评选、篮球赛等方面的活动, 设立毕业生关心奖项, 促使毕业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思想上的关心和引导。辅导员或院系学生工作管理者, 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毕业生, 积极走访学生宿舍, 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毕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毕业生难免会有一定的不良情绪, 心存一定的压力, 易出现迷惘、失落等情绪。这时, 毕业生渴望得到交流和理解。对于辅导员或院系学生管理者, 要深入学生宿舍, 主动与毕业生沟通, 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和不良情绪, 指导学生做好离校的手续办理, 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 让毕业生感受到学院、学院的关怀和老师的温暖。

利用网络平台、校园广播、宣传栏、横幅、发放《毕业生文明离校须知》等, 营造按时归寝、文明离校的良好舆论氛围, 从而起到引导毕业生爱护公物、遵守校规的作用。这样, 不仅教育引导了应届毕业生, 又使低年级学生提前受到了教育, 形成良性的循环。

总之, 清晰分析高校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 针对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需要全校上下的努力, 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目前,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现象屡见不鲜, 毕业生的文明离校行为备受关注。毕业生在离校期间表现的不文明行为:破坏公物、聚众闹事等, 影响文明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 分析其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且对症下药,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 优化文明离校工作, 建立完备的离校秩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文明离校,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德) 库尔德·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05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然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工作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矛盾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制定哪些工作标准和采取哪些预案对策,成为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1 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的因素

1.1护理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1]。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管理队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的传达与落实,日常护理质量好坏的反馈,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工作,都需要科学有效、全面详细的护理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来支撑。然而,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的缺乏,专业知识的贫乏,管理力度的匮乏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

1.2 制度的执行和完善不够: 管理队伍虽然是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的管理人员,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无法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管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以至于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不完善,制度的执行力度低下。

1.3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服务态度欠佳: 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各类工作标准和规则掌握不够牢固,应急预案演练不全面,存在违反操作流程现象,护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护士的工作态度不端 正,责任心不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差,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和全面;对待患者态度生硬、敷衍,不能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1.4 护理工作量大: 患者患病种类繁多,加之近年逐步完善的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医院患者急剧增加。但护士编制严重不足,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许多护士身心疲惫、工作压力大、精力严重不足,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环节,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

1.5 患者方面: 患者不懂得护理工作的规则和标准,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排斥、抵触心理,使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及时进行。

2 对策

2.1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要基于实际临床工作,依托临床护理工作[2]。选拔具有管理工作水平、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充实到护理管理队伍当中,加强管理队伍力量。以人为本,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超过他们的期望,通过加强管理,使每个护士参加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来,建立各级护理质量专题组织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的职能作用,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2 规范制度,完善标准: 加强各项制度的规范工作,各类操作标准的持续完善,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依据制度和标准来检查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提高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力。

2.3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态度等,不仅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更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情绪。新的医患关系使医家至上的观念远不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至上,以患者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3]。以人为本,强调在隐患关系中患者的主体地位。

2.4 合理安排工作,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 合理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特点和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护理人员要自我调节,加强工作中的协同工作。

2.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重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重视护埋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在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使护士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不只是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完成任务。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能力进行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充分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同时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

3加强沟通

时刻与患者保持沟通,让患者了解护理的流程。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保证患者的权利。改善医患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荣慧,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的探讨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3-755.

[2]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

[3] 高翔,自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2009,29(4):73-74.

4.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四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 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 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 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 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成功的操作性因素。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问题等。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有特殊的方法和程序,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等。搞好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的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本着科学的指导思想,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4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五

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得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师资、领导重视程度、学校体育氛围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 者:唐金勇 TANG Jin-yong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6 刊 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7(12) 分类号:G807 关键词:阳光体育   高校体育   开展因素   对策  

6.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临床免疫检验中有质量问题的200例,以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21例,女79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1.4±2.3)岁;免疫检查的项目包括:51例检测甲状腺功能,49例检测流感血清学、41例检测胰岛素抗体、31例检测血清胰岛素、9例检测免疫球蛋白G、19例检测癌胚抗原水平。

1.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0例的样本,全部操作流程均严格根据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2]。严格控制每例样本在采集、处理、接收、离心、检验、结果观察以及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分析每一环节的工作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并总结出相关影响因素。

2 结果

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的数据结果详见表1。

3 相应对策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化,主要是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如样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采集时间不当、样本采集方法不规范、样本处理不当、未按无菌操作标准准备;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检验仪器故障、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规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该文总结出以下几点质量控制应对措施:①因样本送检不及时在很高程度上影响着免疫检验的质量,临床上应加大对样本采集及送检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且应制定出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同时,在采样前,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人为操作意外的出现;还要注意样本采集的最佳时间,以防感染外源性细菌而影响检验质量;样本采集完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试验室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试验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9~26℃之间,湿度维持在40%~60%之间[3,4],从而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注重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尽量应用较常见的试剂,确保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且无交叉反应。总之,应依据免疫检验样本的不同,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免疫质控要求标准,并且选取的检验方法分类也会不尽相同,所以,要依据样本的特性选取最佳的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处理方法、检验方法、检验仪器、检验环境及条件、采用合理的对照技巧以及选取适合的质控品。②在临床免疫检验整体的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与可信性原则。③定时校准及标定仪器。按照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相关校准参数规定,应常常校准临床免疫检验仪器,若仪器使用的次数较频繁情,校准的时间间隔应<6个月,同时还要规定仪器的使用寿命,一般控制在1年之内。④建立一个完善的质控系统。选择合适的质控品,且科学应用,尽可能减少误差,利于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同时,加强实验室内质控,做好失控的相关准备工作。⑤加强试验室的综合管理。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且分工明确;制定免疫检验操作的要求和标准;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并详细记录相关的样本、仪器及反应物等;试验室做好防毒、防火、抗感染等准备工作;针对检验结果,建立科学的审核制度,发现若结果异常,应进行审核并复查。

4 讨论

临床免疫检验是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以确切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整体检验过程中,人为操作过程较复杂且要求也极其严格,故而,其详细的报告结果可以为广大患者疾病的诊断做出决定向的判断,利于全面揭示出患者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5]。经研究分析,发现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且每一种影响因素对免疫检验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因此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应按规定对免疫质控的标本进行采集和处理,加大对样本的采集、处理、送检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制度,在采样和检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人为操作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同时,注重提供符合标准的检验环境和条件,检验前反复校准及标定仪器各项设置,尽量减少或消除其他因素对免疫检验质量的不利影响,最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6,7]。对该组200例问题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多因人为操作因素而影响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尤其以样本送检不及时造成的影响最为突出,比例高达45%(90/200),其次为样本采集方法不规范22%,样本处理不当15.5%,样本采集时间不当12%,未按无菌操作标准准备11.5%;其他影响因素所占整体比例也不是很小,检验仪器故障为4.5%,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规定共为5.5%。该次探讨研究得出的结果,对比于范向平[8]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所得出的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中的受检验人员自身影响发生率为6.89%,该文中得出的结果要高一些,故该院在控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不受检验过程中较多的因素影响时,更应注意控制甚至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带来的影响,以更加明显地改善免疫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从而保证患者接受该院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该研究主要分析了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探讨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期为临床提高免疫检验的精准性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精准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临床免疫检验中有质量问题的200例,以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全面分析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探寻有效的相应对策。结果 对该组200例问题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多因人为操作因素而影响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如:样本送检不及时45%、样本采集时间不当12%、样本采集方法不规范22%、样本处理不当15.5%、未按无菌操作标准准备11.5%;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检验仪器故障4.5%、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规定5.5%。结论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很多,应积极采取相应对此以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对免疫检验质量的不利影响,进而最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杜丽伟.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37.

[2]杨晓萍.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4(1):183-184.

[3]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等.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3):1939-1940.

[4]王海鸥.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8):89.

[5]张芸.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81-82.

[6]李孟一.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3167.

[7]俞静文.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561-562.

7.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七

【关键词】大众化 日语翻译课 教学质量 学生因素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终于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完成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1大众化背景下的日语翻译课教学现状

日语翻译课的教学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发展。但同时也给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如何在不断提高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日语翻译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得从学生、教师、学校设施、专业需求等方面着手,本文试图围绕与学生相关的因素探讨提高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的途径。影响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的学生因素分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2提高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与学生内在因素的把握

影响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的学生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生源素质、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心理、体力周期波动因素等。

2.1生源素质因素与教学进程设计

很显然,随着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在大幅提高的同时,生源质量也必然出现差异性加大和整体素质的下降。差异性加大具体表现在:生源地既包含了经济较发达、信息交流较发达的城镇地区,也包含了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信息交流相对闭塞的农村。因此,学生的成长背景、大学入学前受教育质量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整体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在:因为生源差异性的客观存在,造成了生源整体素质的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大学入学生源素质一定程度上(从实际观察结果来看,尤其是在大学开始阶段的3-4个月)影响到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新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学生差异性加大和整体素质下降的实际情况,作为实施日语翻译课的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应该控制好整体教学进度,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某些来自方言较重的地区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其在发音阶段的难处,届时须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

2.2学生的职业规划因素与兴趣引导

每个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开始,或多或少地就开始在自己心目中思考自己的未来。作为授课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掌握学生的将来发展方向,就能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内容安排,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并有效地利用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强有力保证,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

2.3相关专业能力因素与教学内容选择

所谓的相关专业能力因素,主要涵盖日语基础知识、中文表达能力、日汉转换能力方面的内容。

日语基础知识对于日语翻译来说是根本性的影响因素,因为它包含了基本词汇、基本语法与基本语言运用技能的内容。在实施日语翻译课教学的时候,首先要确认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水平,然后对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的进度、难度(强度),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初学日语者来说,会有意无意地常常拿日语学习与英语学习相比较,简单地认为:日语中有那么多熟悉的汉字,肯定比英语学习容易多了!这样想的话,结果往往就会陷入越学越迷惑、越学越难学的尴尬境地。殊不知日语学习最难的是语法,最费神的是背单词!所以,不仅仅是日语翻译课,任何一门日语课中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即记住单词、理清语法和学会运用。另外,影响日语翻译能力的还有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因为中国的日语翻译人员几乎都面临在中文和日语间的转换问题,所以,无论是中文还是日语,必须要达到某种高度的协调,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而较强的日汉转换能力则是来源于对日语水平和中文水平的熟练掌握和不断的练习,是日语基础知识和中文表达能力共同提升的结果。

2.4学生身体因素与教学设计

学生身体因素具体主要包含学生心理波动和体力循环周期。作为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和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需要时刻留意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尤其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况的变化。要根据学生的这些身体因素的周期变化,适时适量地安排授课进度,布置相应的练习题量。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强调学习中“刻苦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的某些“临界点”因素,做到适时适量,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对于那些确实已经做出自身最大努力却没有相应的学习效果的学生来说,老师最应该要做的是:认真分析,细心疏导,指明通过日语学习可以达到的其他目标,引导他们做好相应的专业学习的调整,开辟其他努力方向,以期提高自身的“核心就业能力”。

3提高日语翻译课教学质量与学生外在因素的把握

这里分析的主要是源于学生自身以外的情况,却最终反映在学生行为上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专业学习条件、专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等。专业学习条件是指学习所需的师资、教学设备、生活环境等。一般来说,高校的日语翻译课的师资配备基本上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专业学习条件中的班级学生人数设定、课堂教学条件和课后学习条件就因学校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了。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增加班级的学生人数,授课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课后学习条件继续充实等。由于日语只是一国使用之语言,一旦与日本的某个层级的关系出现变数,就势必影响到中日间的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进而影响我国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样一个事实:从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其间即使中日关系出现怎样的变数,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和中日间的地理接近的现实以及中日间经贸关系的巨大互补性,中日交往的大局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上述事实,他们对专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坚定他们专业学习的决心,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8.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八

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能力,使学生在专业工作和相关技能的获得基本训练,完成[ 1 ]必须链接度识别。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和毕业论文的审核的实施很难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行业和企业对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水平,评价和选拔人才,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降低专业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质量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调查和走访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 会等方法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1。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不足对毕业论文的选

题类型进行调查,90%的毕业论文均为实验性类 型,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设计实验条件,开展实验研 究,研究内容多为基础性研究,而调查报告、实践研 究、案例分析等类型的毕业论文只占10%[2_3]。从课 题来源看,指导教师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选题占91%,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为7%,自选课题仅占 2%,课题来源、类型相对单一影响了学生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试验研究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学生主观 上希望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试 验工作,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有更大的自主 性,但是由于知识背景、实践经历和创新思维培养 上还有诸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自主选题感到困 惑,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有实践意义和科学价 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短,对学 生的引导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 影响因素。

1。2毕业论文执行过程中外界环境干扰毕业论

文和毕业实习开始的时间为第7学期中旬和第8 学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面临着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和兽医资格证考试等一系列关系到毕业后 进一步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考试内容,学生很难把 精力集中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上来。尤 其是部分毕业论文的依托单位为企业,学生进人企 业后,更多的是进行岗前的培训为毕业后的就业做 准备,而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所需的投人时间、精力 和条件在实习期间也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学生即 使在主观上希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人来完成毕 业论文,但考试准备、面试奔波、参加招聘会和进行 岗前培训等客观存在面前,使得学生在就业和发展 的巨大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深入开展毕业 论文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导致毕业论文的工作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学校的预期相差较大,因此 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1。3毕业论文评价过于宽泛毕业论文是反映学 生对学习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授予学位的 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在对毕业论文进行评价时,很少 或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在答辩时没 有获得答辩委员会的认可,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 因此造成学生越来越忽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通过近5年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调查数据表明w],毕业论文答辩首次通过率高达99。5%。而毕业论文成 绩的核定也远高于学校的预期设定,优良率高达 87%。这些数据表明,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 量的评价上,评价的标准虽然很严格,但评委进行 考核时评价的尺度较为宽泛,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等评价指标界限的执行过于模糊,导致 成绩分布不能体现为正态分布,峰值偏向于高分, 不能够体现出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1。4毕业论文作用趋于功利在很多学生的概念 中,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与实验课、理论课没什么区 别,都是在本科4年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被动的考核 环节,通过就是目标,对做什么内容,选择什么类型 题目,并没有更多的思考,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自主研究。部分学生由于面临找工作等问 题,常常要求指导教师不要给较大工作量的题目, 只要能够通过答辩就行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毕业 论文的选题和他工作关联性小,用不上,不愿意承 担毕业论文研究实验工作。由于带有功利性的选题 目的,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高等教育一个综合性的 培养,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环节的效用性打了折扣。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以个性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性化教育

突出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提供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 环境,在培养目标上更侧重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个性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 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 计、开展、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提升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方向,为 个性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动物药学专业的学生 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药学方面:药物 治疗效果的连续监测、进行处方分析、关注药品可 能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等研究;②制 剂研究:优化制剂处方,摸索含量的测定,优化制剂 工艺参数,对中药的使用和开发进行基础性研究 等;③其他方面:宠物疾病的诊疗与用药分析、动物 组织病理切片及观察,动物中毒生理应激反应等。

在选题类型方面要允许学生除进行试验研究 性论文外,还可以选择工艺设计、调查报告、诊断分 析等多种论文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工作量,形式不要限制过严。

2。2以校企合作提高课题的效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进行校企合作,在经过 3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在第7学 期和第8学期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第8学期既是学生与企业开展密切联系的时期,也 是开始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时期,而对于部分 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而言,最后一年 的实践学生都将在企业进行培训,该种模式必将与 毕业论文产生冲突。在这种形式下,要积极利用学 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与生产全面展开接触, 在生产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的 企业配备了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借助企业和学校的 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市场调研,实现以 企业为主导,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设定毕业 论文选题,在完成企业培训任务的同时,实施毕业 论文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在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时,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环节,对其成果进 行评述,根据成果内容决定是否采纳并实施。通过 该种方式增强了毕业论文的效用性,与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论文的成果能够在工作中 得到具体应用,并为其将来在企业职场发展提供了 科技支撑。

2。3以学期延伸拓展实施的时效性毕业论文选

题和实施的实践集中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学生 面临诸多干扰因素,在时间和精力上投人不足,针 对这种情况,动物药学专业制定了科研导师制,鼓 励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与专业教师联系(实施导师 制),进入实验室,通过“协助一关注一选择一实施” 的选题流程,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这个 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也可中断某一环节重新开始, 对选题的科研意义、创新点、材料的准备和实验环 境进行充分的论证,使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不断增强,同时也为论文内容的充实和完成提供宽 裕的时限。科研导师制是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 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通过提前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且能够在一个相对单一稳定的 环境中进行论文研究,以保障论文的质量和工作量。

3。结束语

9.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篇九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11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1 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的因素

1.1 护理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1]。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管理队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的传达与落实,日常护理质量好坏的反馈,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工作.都需要科学有效、全面详细的护理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来支撑。然而,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的缺乏,专业知识的贫乏,管理力度的匮乏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

1.2 制度的执行和完善不够: 管理队伍虽然是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的管理人员,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无法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管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以至于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不完善,制度的执行力度低下。

1.3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服务态度欠佳: 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各类工作标准和规则掌握不够牢固,应急预案演练不全面,存在违反接作流程现象,护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护士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差,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和全面;对待患者态度生硬、敷衍,不能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1.4 护理工作量大: 患者患病种类繁多,掘之近年逐步完善的医疗保险政策的实篪,医院患者急剧增加。但护士编制严重不足,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许多护士身心疲惫、工作压力大、精力严重不足,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环节,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

1.5患者方面:患者不僮得护理工作的规则和标准,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排斥、抵触心理,使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及时进行。

2 对策

2.1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要基于實际临床工作,依托临床护理工作[2]。选拔具有管理工作水平、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充实到护理管理队伍当中,加强管理队伍力量。以人为本,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超过他们的期望,通过加强管理,使每个护士参加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来,建立各级护理质量专题组织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的职能作用,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2规范制度,完善标准: 加强各项制度的规范工作,各类操作标准的持续完善,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依据制度和标准来检查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提高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力。

2.3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态度等,不仅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更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情绪。新的医患关系使医家至上的观念远不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至上,以患者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3]。以人为本,强调在隐患关系中患者的主体地位。

2.4 合理安排工作,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 合理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特点和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护理人员要自我调节,加强工作中的协同工作。

2.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重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重视护理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在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使护士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不只是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完成任务。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能力进行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充分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同时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

2.6 加强沟通: 时刻与患者保持沟通,让患者了解护理的流程。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保证患者的权利。改善医患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荣慧,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的探讨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3-755.

[2]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3] 高翔,自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2009,29(4):73-74.

10.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

普通的换热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壳体应力, 而低温换热器在低温工作环境下, 材料如果不进行热处理将变脆, 极易发生脆性断裂, 因此必须对低温换热器进行整体热处理。低温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为-20℃~50℃, 受极低温度的影响, 钢材在低温环境下发生物理变化, 钢材的韧性和刚性变差, 脆性增强, 并且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 钢材的延展性越来越差, 脆性越来越强。板式换热器的金属焊接接缝处在低温的影响下, 脆性变化更明显, 严重的甚至在低温环境下断裂、破裂, 从而引发事故。

材料学研究试验证明, 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消除材料中的应力后, 金属材料的抗裂性、和防脆断性能将大大提高。换热器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时, 必须经过热处理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应力, 并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从设计、选材、制造工艺多方面考虑, 保证换热器满足使用条件。低温换热器使用热处理方式消除金属材料的应力尽管十分必要, 但由于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必须将换热管、壳体、换热板、换热管等组件组焊成一个整体的刚性结构, 此后再进行综合的热处理消除金属材料的内部应力工序。而热处理过程中, 由于换热器的各个部位的材料、结构、受热程度等因素不同, 导致换热器在热处理的过程中, 各个部位温度不尽相同, 刚性结构的内部产生巨大的温差, 金属材料在温度差的影响下, 发生热胀冷缩, 导致换热器的刚性结构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锻炼。热处理的过程对换热器刚性结构中的焊接点、焊缝的影响尤其明显, 焊缝的金属结构和耐热程度以及应力都与金属母材不同, 在热处理过程中, 与母材的温差应力可能会撕裂焊缝, 或使焊缝及其周围的母材产生局部裂纹。

二、优化换热器制造工艺的策略

(一) 传统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及其缺陷分析

传统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大致如下:下料—板缝焊接开坡口—卷筒—纵向缝焊接—椭圆度找正—环形缝焊接—X射线检验—尺寸检查—底座焊接—壳体组装—壳体与管板焊接—胀管—换热管与管板密封焊—换热器整体热处理—管板密封面加工—试压—喷涂—交工。

传统的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 在对换热器的整体热处理工程中, 由于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横截面较小, 其物理特性表现为传热速度快, 线性膨胀速度快, 由于壳体的截面积较大, 因而传热速度较慢, 线性膨胀速度也相应较慢。两者的一大一下、一快一慢, 导致换热管与壳体之间的线性膨胀速度异步, 产生线性膨胀速度差, 从而导致整个换热器内部产生了应力效应, 许多加工过程中, 热处理导致换热器的换热管与壳体之间的焊缝开裂, 壳体或管体产生裂纹, 导致换热器报废。

其次, 在换热器壳体的整体热处理过程中, 由于换热器壳体外部和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差导致产生了温差, 并且由于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加热不均匀也导致换热器整体产生了温度差, 温度差产生的应力直接导致了换热器壳体变形和角焊缝出现裂纹或开裂, 严重影响了换热器的制造质量。再次, 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部位在热处理过程中会是换热器的换热管和管板之间产生间隙, 导致贴胀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换热器的外壁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影响了胀接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 可见在传统的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中, 存在诸多影响换热器制造质量的因素, 因此优化换热器的制造工艺流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 优化后的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及其优势分析

根据对传统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实际生产实验, 现将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优化如下:下料—板缝焊接开坡口—卷筒—纵向缝焊接—椭圆度找正—环形缝焊接—X射线检验—尺寸检查—底座焊接—壳体组装—壳体与管板焊接—换热器整体热处理—换热管、管端除锈—胀管—换热管与管板密封焊—管板密封面加工—试压—喷涂—交工。

优化后的换热器制造工艺流程, 主要措施将换热器的整体热处理提前了, 将换热器的整体热处理提到胀管之前, 在壳体与管板焊接完成后立即进行热处理。热处理之前暂不进行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与胀接, 换热器整体在六百度的温度环境下处理两小时后, 在炉中冷却到三百度左右出炉。由于管板与换热管尚未进行焊接和胀接, 因此高温下材料膨胀和降温时材料收缩对换热管和管板都无影响。待换热器整体恢复到常温后再进行焊接工作能够有效避免焊缝在热处理过程中开裂。同时新的工艺流程在热处理后加入了换热管与管端除锈工艺, 保证了氧化膜的清除, 减少氧化膜对胀接和焊接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换热器的制造质量。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换热器失效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密封性不良。换热器制造质量主要包括管板、壳体的制作焊接等内容。通过对换热器制造工艺的改进, 强化各工序的质量控制, 就可以有效提升换热器的制造质量。

摘要:低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制造过程中, 为了防止换热器壳体在低温环境下发生脆性断裂, 因此通常对其进行热处理, 而热处理过程中焊接部件的开裂导致影响换热器的制造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低温固定管式换热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优化热处理工序, 和换热器制造过程的中工艺, 提高换热器制造质量。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热处理,工艺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捧霞.BFe30-1-1铁白铜换热器的制造工艺优化[J].中国化工装备, 2012.

[2]竺义.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J].杭氧科技, 2007.

11.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一

1 影响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观念滞后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深入进行, 但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仍然按照传统的大纲上课, 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也较落后,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过分地依从学生的兴趣选择, 出现教师跟着学生走的现象。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观念滞后, 造成了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的局面, 也造成了造成了羽毛球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1.2 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多, 教学时数不足

羽毛球教学内容比较多, 大概分为基本技术动作、基本战术、身体素质训练等, 而一般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总学时为3 2学时, 也就是一学期。羽毛球技术动作内容多, 且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 一学期32个学时仅仅只能让学生学会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动作方法, 而基本战术的学习掌握对学生来说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另外, 目前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基本没有理论课,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等内容,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严重匮乏,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还会影响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热情, 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深入领会。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组织形式过于统一

目前, 大部分普通高校选项课教学是按照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重新编组, 但上课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统一的, 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等形式进行。以教师为主体,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 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 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学组织形式呆板, 教学方法单一, 过多地强调统一, 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和机械练习, 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独立练习的学习方式, 致使学生缺乏主动, 课堂缺乏生机, 教学显得僵化、生硬, 使学生丧失对羽毛球课的兴趣, 教学质量的提高无从谈起。

1.4 羽毛球选项课学生缺乏课外锻炼

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延续和积极补充, 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扩展知识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有部分同学养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尤其选修了羽毛球运动的部分同学都能坚持课外锻炼, 然而仍有较大部分的同学课外锻炼的次数很有限, 再加上有些学校场地有限, 大部分羽毛球选项课的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和一些大型比赛,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巩固, 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无从谈起了。

1.5 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场地器材不足, 室内场地严重缺乏

近年来, 普通高校的羽毛球场地及器材都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备》要求, 另外由于羽毛球轻的特点, 对场地要求比较高。目前普通高校室内羽毛球场地的不足无疑给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带了严重影响。

2 提高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1 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 体育教学是按照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个模式进行教学, 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 无法适应各地区的条件, 无法办出各种学校特色, 也无法发挥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 导致学生喜欢体育, 但又不喜欢固定模式的体育课, 为此, 体育教学尤其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 观念上要有创新, 体育课程模式转向多元化, 形成体育教学过程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趋势,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 精选羽毛球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时数

羽毛球教学中, 羽毛球的技术动作很多, 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处理, 精选教学内容, 按照性别、个体差异等精选出学生易掌握的内容, 加强学生对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理解、把握。如果体育教师能有效地选择出合理的、有效的教学内容, 就会出现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很轻松, 这样, 教学效果显著。除了精选教学内容外, 相应增加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时数, 不断巩固课堂效果, 教学质量随之明显提高。

2.3 建立羽毛球俱乐部, 注重个体差异

普通高校建立羽毛球俱乐部, 不仅可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 还能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现在很多高校正在探索完善中的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 尤其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 符合新教学模式的需要,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这种高度弹性化、立体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突破了教学课程的空间和课时限制, 能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羽毛球锻炼的欲望, 并使学生在羽毛球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乐趣, 形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体验, 有利于保持羽毛球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2.4 积极开展好课外羽毛球活动

现在,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重视课外练习, 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 不但要重视学生课内学习情况, 而且也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 只有借助课外训练才能将大量的基本技术动作、战术等内容充分消化。羽毛球选项课的课堂教学也只有与课外羽毛球活动相互配合、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而课外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重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 让学生在羽毛球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2.5 提高羽毛球室外场地的利用率, 加强室内场地的建设

在羽毛球场地少的情况下, 应多动脑筋, 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场地。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解决场地的不足, 常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进行教学, 或者按照个体差异分组后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 这样既能保证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都能学习或掌握羽毛球的相关技术或战术知识。另外, 由于室外场地存在有风或下雨时就无法上课的情况, 普通高校应加强室内场地的建设, 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 结语

羽毛球运动以其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现已被普通高校大学生视为锻炼身体的最佳选择, 羽毛球选项课也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热门课程。而如何更好地提高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是一个系统工程, 更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 许多普通高校已开设各类体育项目选项课, 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 而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却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的基础上, 对影响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 为提高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永成, 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2]贺泽江.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04 (3) .

[3]姜晓宏, 张力.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J].辽宁体育科技, 2005 (4) .

[4]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5]纪秋云, 高丹.大连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

12.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改进措施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1.1耐磨的表面质量的影响

易损件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和严重磨损阶段。工件表面磨损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损耗是越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太小,但油不容易储存,容易接触面之间的分子键,磨损但增加。因此,接触表面粗糙度有一个最优值,该值与零件的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增加,早期磨损量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值也增加了。

1.2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金属循环荷载疲劳损伤后往往发生在工件表面和下面的表面冷硬层,因此,零件的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越大,抗疲劳破坏能力很差。

1.3耐腐蚀表面质量的影响

部件的耐腐蚀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耐蚀性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1.4表面质量的质量匹配

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会影响配合表面质量。装配间隙配合,粗糙度值增加磨损,间隙增加,干涉配合,装配过程的一部分,凸峰挤压平面,干扰的实际数量降低,减少配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2.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2.1加工

刀具重新运行工具做进给运动相对于工件,加工表面残留留下切割区域,它的形状是一个刀具几何。主要角度,角度和圆弧齿顶圆角半径的增加,可以减少剩余区域的高度。此外,适当的增加刀具倾角减少塑性变形的程度,合理选择润滑剂和提高刀具磨削質量的减少切削塑性变形和抑制生产的刺剑肿瘤,尺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措施。

工件材料的性质。刀具加工的塑胶材料,在金属的塑性变形,再加上刀具力量撕裂之间的分离芯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加。工件材料韧性更好,金属的塑性变形越大,加工表面是粗糙的。脆性材料的加工,芯片是破碎的颗粒,由于芯片的破碎和加工表面上留下许多麻点,使粗糙表面。

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加工时,磨削表面粗糙度也由几何因素和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的形成。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粒度砂轮,砂轮硬度、砂轮修整磨削速度和磨磨削工件圆周径向进料的数量和轻型周速度和轴向进料液体冷却和润滑。

2.2表面冷作硬化

冷作硬化及其评价参数。加工过程的切削力所导致的塑性变形,使性质扭曲,变形,晶粒间剪切滑动、粒长和纤维化,甚至破坏,这些会增加表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加工硬化(或提高)。的表层金属强化的结果,增加了金属变形阻力,减少塑胶金属,金属的物理性质变化。冷作硬化的金属在高能不稳定的状态,尽快,金属的不稳定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削弱。弱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时间长度的大小和程度的强化。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金属在同一时间通过武力和热效应,因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性质取决于全面加强和削弱作用的结果。

冷作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增加,表面增强效应的金属挤压塑性变形,导致增强冷硬。刀片磨损后,在叶片表面的摩擦加剧后和加工,塑性变形增加,导致增强的冷硬。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和工件的操作时间,降低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冷硬层深度降低。后切割速度、切割工件表层的热作用时间缩短,将增加冷硬的程度。

2.3表层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变化

当热切割使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表层金属的微观结构变化:磨削烧伤。当磨片表层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表面金属层微观结构变化,降低金属表面的强度和硬度,伴随着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裂纹,这种现象被称为磨削烧伤。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燃烧:脾气燃烧。如果磨削区温度不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向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奥氏体),烧伤称为回火烧伤。第二个是淬火烧伤。如果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在磨削区,再加上冷却液淬火效果,表面金属二次硬化时,金属表面的二次淬火马氏体结构,其硬度高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在其低,由于冷却慢,硬度低于原来的回火马氏体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奥氏体)。三是退火烧伤。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和磨削区和冷却液,金属表面会产生退火组织,将表面硬度急剧下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退火。

2.4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是切削加工表面金属层的塑性变形时,金属表面的体积增加,因为只有在金属塑性变形,表面和表面的金属体积增加,体积膨胀,不可避免地停止附加一层金属,金属表层的残余应力。二是切割,切割区将会生成大量的切削热。三个不同微观结构的密度不同,也有不同的体积,如果生产的金属表层显微组织的变化,金属的表面体积的变化必须与基体金属障碍,从而生成有残余应力。最后加工零件表面主要工作方法的选择。主要工作表面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最终的加工方法,因为最后的过程在工作表面残余应力对机器零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使用。最后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主要工作部件必须考虑表面的特定工作条件的主要工作和可能破坏形式。

3.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的措施通过前面的分析

3.1刀具

为了减少剩余区域,应当使用刀具齿顶圆角半径的圆弧,小角或合适的(=0)修复光刃或宽刀盘,整理工具等。选择适应性好的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避免使用工具磨损严重,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

3.2工件材料对工件材料性能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较大的塑性材料和微观结构。对于大型塑胶材料低碳钢、低合金钢、塑胶、正火处理提前为了减少加工后得到较小的粗糙度。工件材料应该有适当的金相组织。

3.3切削条件

在更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可以抑制发展进程,采用高效的切削液,提高工艺系统刚度,提高机床的动态稳定性,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3.4处理方法

主要使用了精密和超精密光整加工。选择较大的车轮速度和较小的轴向进给速度,工件速度应该较低,使用细粒度砂轮;好酱砂轮工作表面,使砂轮的磨粒,也可达到良好的研磨效果。选择合适的磨削液可以得到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4.结束语

此外,生产的轧制压力、(污水)孔,喷丸加工、钻石日历和其他寒冷的处理方法来提高表层材料的变化。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改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寿命。

参考文献:

[1]李凯云.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J].汽车运用,2008(01)

13.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三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足球裁判员执法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论述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主、客观因素,进而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寻求对策。

关键词:

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主观及客观因素

一、引言

在实践中,由于高校足球裁判由于经验等各方面均与国际级裁判有较大差距,在执法足球比赛时常常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高校足球裁判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的主、客观因素做出分析和总结,旨在有效促进裁判员能够控制和调节在执法时的心理状态,发展和巩固积极性心理活动,提高自控、适应、应急综合能力,为培养合格的高校足球裁判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为高校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高校裁判心理状态的主观因素

(一)足球裁判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高校裁判员普遍存在平时裁判的机会少,而且业务能力不高,进而在所执法的比赛中大多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作为基础。所以高校足球裁判员普遍存在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能力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注意品质方面存在缺陷。足球运动对裁判注意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要求裁判员有较大的注意广度,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以及迅速转移注意的能力,裁判员通过自己本身的洞察能力越强,对场上队员动作观察的越多,才能更准确的作出判断,对于比赛的进程就有很好的主动权。因此,良好的视觉注意广度是裁判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足球裁判应具备比赛掌控能力

高校足球裁判员运用规则和掌控比赛的能力是影响心理状态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校足球裁判员一般都是由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高年级的足球队学生组成,日常的学习、工作很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新规则,甚至有一部分人都不了解新规则的实施情况,并且很多裁判员对于旧的规则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当双方队员提出异议的时候还表现的很固执,这就很容易迅速激起场上队员的不满,是自己的在场上执法的地位受到挑战,局面失控,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自己心理状态的稳定性。

裁判员是足球场上的法官,规则是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唯一依据。一名好的裁判员不但要学习规则的条文,还要领会法则的精神和实质,更重要的是在临场工作中,灵活运用规则,贯彻其精神和意图,正确运用“有利”“无利”等原则,还要做到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犯规地点,能占据最好的观察位置,选择最好的角度。例如:对于进攻方来说在掌握有利原则的前提下,虽然一名队员遭到对手的侵犯,但是球权还在进攻方,这个时候裁判员不要轻易鸣哨,如果犯规严重可以在此次进攻结束后进行追加判罚,射门的可能哪怕在挣扎中,也不要轻易响哨,即使稍晚响哨也可补回,再有就是根据前后场队球门的威胁程度上来判断红黄牌,不要轻易出牌。

(三)足球裁判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校足球裁判员在执法时由于身体机能和状态较差,会影响自身心理素质的稳定。身体疲劳给判罚带来不便,在大型比赛中经常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裁判的判罚,也会因此造成双方队员及观众的不满,激化矛盾,使比赛的进程受到影响。拥有充沛的体能是保证裁判员在场上正常执法的基础,反之,因体力降低,跑到不及时,就会出现漏判或错判。只有平时系统的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保证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这是保证正确判罚,做好裁判的又一重要条件。也是保证足球运动竞赛的节奏、速度、对抗性更强的必备因素。

三、影响高校裁判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

(一)来自各方激烈情绪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参赛双方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场下观众的不合作行为,是影响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在比赛过程当中,由于对判罚产生分歧,教练员会对裁判出言不逊、场上双方队员之间也会因为某些判罚发生争执、语言冲突。有很多高[:请记住我站域名/]校的比赛场地周围没有看台,这就使比赛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场下观众随时可能冲进场地影响比赛。这种赛场气氛会对裁判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来自规则的理解分歧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足球裁判员对规则上理解的分歧,是指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同时对同一种情况的不同理解所得出的不同评价。球的整体是否越过球门线,故意手球还是无意识手球,是否遵循有利原则,越位和违约犯规的判定等,裁判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违背规则和原则的前提前掌握好尺度,控制好比赛,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必要的时候就某一判罚可以口头和场上的个别队员进行交流和解释。例如:同样的一个球在A队身上出现了裁判员没有判罚,反过来在B队身上裁判进行了判罚,裁判员虽然是根据情况等诸多因素才做出的该判罚,但是被罚方却把这种判罚理解为错判,与裁判员进行理论,从而对裁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来自大型比赛规模的压力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足球比赛是一种直接通过身体接触且对抗性极强的体育竞赛。赛场情况瞬息万变,竞赛规则看似简单,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有它的灵活的一面,这在裁判法中是找不到的,但却是场上裁判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有一些重要的比赛如:小组赛的最后一轮,半决赛,决赛等,这些比赛都关系到场上双方的生死,所以这样的比赛,一开场就十分激烈。运动员处于运动情绪的振奋状态,在某些球的争夺上表现的动作比较大,其实这也是场上队员在试探裁判员的判罚尺度。所以裁判员一定要掌握这样的动向,控制好比赛。如果一方进球比分发生变化,这时比赛气氛会更加紧张,争夺球、奔跑更激烈。这就会使裁判员心理压力增大,这个时候就要求裁判员要更加的注意力集中,跑动更积极,视角更准确。

四、形成良好执裁心理状态的对策

(一)提高裁判员对于比赛的判断能力

良好的体能和奔跑能力是优秀裁判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在场上跑动积极,跟进及时,选位合理,视角清晰,才能做到判罚准确,才会有说服力。裁判员应该熟悉和了解高校足球技战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具有运动实践感受,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犯规倾向有着合理的预见和辨识能力。特别是高校裁判员,平时执裁的经常是大学生运动队,更应经常观看其他各级别比赛录像,尤其是著名裁判员的经典案例,开拓眼界从,提高临场判罚的能力水平。

(二)提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裁判员除了技术业务上要过硬之外,还应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应真正树立为足球事业贡献力量的献身精神,做到敬业、爱业。自觉抵制物质诱惑和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做到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严重违反纪律的裁判员和干扰裁判员执法的人员一查到底。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裁委会应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督。

(三)保持裁判员的临场注意力

在紧张的执裁过程中,判罚和处理不当的情况会时有发生,作为场上的裁判,应尽可能避免反复回想,更不要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稳定情绪带到比赛中,防止破坏注意力的稳定性。在平时多学习和积累心理学相关知识,随着裁判经验的日益丰富,能够更好地应对体能下降时保有较好的意志力以保持适度的注意紧张性。

参考文献:

[1]牟红伟.高校足球裁判员执裁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多维分析 [M]. .(4)

[2]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 ).

14.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四

1 文献回顾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研究生主动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又有一位陕西的本科生主动回村竞选村主任,实践的发展带动了理论的研究[1]。罗焰[2]、高玉峰和刘泽义、龚晓埼、赵莉等利用Probit模型研究得出了个人传记特征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却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陈艳林、李春亭、张雅光、吕洪良[3]、付建军和张维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原因,目前缺少微观实证方面的研究;刘金雄、梁梅、杨振海、黄金辉等分别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农村就业的阻碍因素,这种单视角的研究具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王海涛、王志刚和尹希果等通过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毕业生的调查抽样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对青岛市和其他偏远地区却不尽适用。

通过分类梳理文献,现有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研究多数是综合性的研究,具体细分领域的研究较少,如大学生农村教师、大学生农村创业和大学生村官等等[4],因此本文分析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的意愿与行为,并且目前对村官的大部分是理论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村官任职意愿为中介变量的村官任职行为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2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2.1 理论分析

2.1.1 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诸多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传记性特征,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所学专业等特征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影响,除传记性特征,毕业生对农村的认知和就在校表现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2.1.2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许多学者认为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尉建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其研究表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用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地位、家庭收入三个关键指标反映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2.1.3 社会因素与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

根据学者研究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的影响,如优惠政策、城市就业压力、社会舆论、高校引导等。

2.2 研究假设

第一,社会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1:社会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2:社会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3:社会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二,家庭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4:家庭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5:家庭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6:家庭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三,个人因素与村官任职意愿和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7:个人因素对村官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H8:个人因素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9:个人因素通过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第四,村官任职意愿与村官任职行为的关系。H10:村官任职意愿对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2.3 变量选择

根据已有研究,选择认可度较高的三大一级变量: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优惠政策(POL)、高校引导(COL)、舆论宣传(SOC)、就业形势(SITU);家庭因素选用父母职业(JOB)、父母受教育程度(EDU)、家庭年收入(INC)衡量;社会因素选用个人传记性特征(IND)、农村认知(KNO)、在校表现(SAD)指标。

2.4 研究模型

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各测量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3.2 计量经济模型

为简化研究问题,将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分为任职与不任职两种行为,是二元变量,因此本文采用的模型是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P表示高校毕业生选择任职村官的概率,ε为误差项。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和在校表现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符合当下事实[5]。近年来,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流向农村,然而许多毕业生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宣传不到位。当前,社会的择业价值观明显偏向于获取一份职业稳定性强、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出现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热,而农村就业被认为是能力不强,是没有更优可选方案情况时的“下策”。在校实践能力较强,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更有机会进入村官职位,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母工作较好,收入较高的家庭都不想让孩子去基层受苦,然而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由于眼界宽广,可能会愿意孩子去基层接受锻炼。

大学生村官就业的意愿的改善,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环境。农村当地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社会参与的监督反馈都在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意愿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6]。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组织,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等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村官任职意愿的提高和村官任职行为的改变需要高校做更多的尝试和改变。

摘要:以中国海洋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青岛市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在校表现、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对高校毕业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显著影响:舆论宣传、个人传记性特征、在校表现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正向影响;家庭因素中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村官任职行为有负向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村官,基层,任职意愿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观察与评析,2009(6):39-40.

[2]罗焰.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及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14):97-98.

[3]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21-24.

[4]黄金辉,杨富坤,韩冬梅.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基于中西部部分省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2(6):55-60.

[5]肖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15.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十五

关键词:电气工程 施工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使用效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在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1 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2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安装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施工管理者只有事先预测到影响安装施工质量的诸因素,在管理中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可能实现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纵观以往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一些因素会影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①施工人员和劳动组织,人的因素第一。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大。没有与工程技术难易程度相适应的业务水平,有责任心的施工员去施工,就谈不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劳动组织中没有各技术工种的有机配合,协同施工及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也很难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②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机械、工具。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要靠科学施工方法和工艺来保障,也要有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机械、工具。③土建设施的质量。与电气安装工程有关的基础设施及其它设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关系到电气装置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④施工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施工的环境、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电气装置的绝缘及能否施工。所以要选择和创造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⑤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一个工程项目同时可能出现多工种交叉作业。互相之间会出现影响。如土建施工的砂、石、砼会进入电线管将其堵塞等等。所以要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外还要采取防范措施。⑥电气装置本身的质量。电气装置本身的出厂质量及经过运输、保管后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其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除上述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外,还有一些自然的或其他人为的因素等等。

3 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因此,抓好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根本。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3.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3.2.1 主体施工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3.2.2 安装及调试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譬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4 结束语

总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极大,一旦出问题,就将成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和土建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使电气安装工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伟.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79.

[2]陈勇方.企业电气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上一篇:人生感悟满分作文下一篇:2021年化学实验教学教育反思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