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精选9篇)
1.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 篇一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2.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 篇二
创院百余年来, 彰化基督教医院除了是一所极具特色, 且历史悠久的教会医院外, 已发展成台湾中部地区最具规模的医疗体系。为了符合民众对医疗照护的殷切需求, 彰化基督教医院持续扩充服务项目规模及提升医疗水平, 除了彰基总院, 并与二林分院、鹿基分院、鹿东分院、云林分院、员生医院、南基医院及佑民医院等共同建构中台湾最大的健康照护体系, 成功的体系整合及卓越的经营管理效益与绩效, 已成为同业学习的标杆;目前体系员工数已逾5500人, 病床数逾3300百床, 全体系员工本着无私奉献、谦卑服务的理念为民众提供身、心、灵健康照护, 落实全人健康之核心价值。
彰化基督教医院长期致力于医疗质量精进与重视病人安全, 除了获得台湾卫生主管机关评定为医院评鉴特优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并获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下SIDCER (Straegic Initiative for Developing Capacity in Ethical Review) 计划认证, 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认证之医院;亦于2008年9月通过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认为医疗卫生机构认证的最高标准——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评鉴, 成为高质量的国际化医疗中心。
彰化基督教为台湾最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医院, 为了不断追求卓越, 持续推动质量教育训练及各项质量活动, 并获奖无数;另致力于医疗信息科技之应用发展与整合, 在医疗照护流程中辅以信息科技协助, 如开发全院性病人安全通报系统、高危险值通报、用药警示系统等多种医疗质量监控系统, 以提供病人高质量的安全性照护。
在医疗服务方面, 彰化基督教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0余个, 为病人提供全面性、完整性的医疗照护, 引进各项高科技尖端设备如:PET/CT、64切面计算机断层、3.0TMRI、飞点式 (小光斑) 高阶扫描准分子激光仪等;为了提高医疗水平的深度与广度, 本院群集各科专业, 以跨科整合治疗与团队合作模式, 成立多个极具特色之医疗中心, 如生殖医学中心、遗传咨询中心、移植中心、关节置换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妇女泌尿及骨盆重建中心、微创手术中心、中风中心、血友病中心、肿瘤暨癌症防治中心、全方位乳房肿瘤中心、消化系中心、医学美容中心、准分子镭射中心、儿童发展中心、老人医学中心、临床试验中心、血管暨基因研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 均为彰化基督教医院在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下, 所发展出极具竞争性的医疗特色。
在医学研究方面本院亦有多项突破性成就, 如基因医学部于2008年成功研发出全亚洲第一个「染色体检测芯片」, 只需以胎儿绒毛、羊水等, 就可同时检测超过1000种先天性罕见疾病, 准确率达99%, 大幅缩短检验胎儿异常的时程和费用;在关于人类白血球粒线体基因数量与氧化压力之研究, 亦获得突破性发现, 并刊登于2003年Free Radical Research, 此为全世界第一篇有关影响白血球粒线体基因复制之影响分子分析;发表世界第一篇证实叶酸治疗带有M T H F R基因677 C-T脑心血管疾病患者有降低血浆Homocysteine作用等。
另有多项研究成果通过相关专利申请, 如冬虫夏草活性部份的分离方法和医疗用途 (气喘) (专利号码162311中华人民共和国) 、Active fractions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method isolation thereof (专利号码5582828美国)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分离方法 (专利号码246664日本) 等。
3.“台湾村”的统一梦 篇三
今年4月中旬,中央统战部专门派人来台湾村调研,并计划让村民代表赴台寻根。
5月,一个美丽的女人自费飞赴台湾,开始了寻亲之旅。
族谱上的“历史风云”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居住着一支台湾省高山族人。
在张村镇上营村最北边路的村口,立着一座颇具南方建筑风格的牌坊门楼,门楼上方镌刻着3个大字——“台湾村”。
邓州市“台湾村”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但因陈氏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缺乏实物和文字根据,因此其历史多年来仅限于口头传说。
几年前,有关部门终于在“台湾村”陈堂三家发现了一本珍藏多年的祖传家谱。该家谱记载,始祖公依那思罗善骑射,精武功,系台湾诸罗县阿里山土番(今高山族曹族)猫地干社人。其父实叮依那参加当地的郭怀一起义,在同荷兰人作战中阵亡。他同哥哥依那吐拉于南明永历辛丑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加入郑成功大军,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以后,哥哥又回到山社(部落),他本人留在郑军,几经周折成为部将黄廷的马夫。郑成功去世后,郑氏集团危机四伏,黄廷将军以国家统一为重,毅然率部归降清朝,于康熙七年(1668年)奉命率部屯垦河南省邓州。依那思罗跟随黄廷到邓州屯垦定居后,是年22岁,就地结婚成家,遂以妻姓(岑)谐音为姓,改汉名陈年,所生四子及后代子孙均以陈为姓。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廷又奉命率邓州垦兵从施琅征服台湾。依那思罗在这次出征时,将次子和三子即陈元勋、陈元杰带回台湾,加入高山族部落,托其母和兄嫂抚养。他本人班师回邓州后,仍携妻带小,和其他垦兵一样边务农桑边习武功,以待国家战时征调。他曾数次跟随黄廷出师征讨,屡立战功,最后升至参军副将职务,客卒邓州,享年72岁,葬于庙沟河畔。依那思罗去世后的百余年间,其海峡两岸的后代子孙,互无往来,音信全无。
台湾高山族原无文字又无姓氏,实行父子连名制,其历史全凭口口相传,更谈不上修家谱。邓州市发现的这部高山族家谱,详细介绍了依那思罗的父兄及其本人,原在台湾阿里山番社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汉番姓氏互改以及部落体制等,内容丰富详细,从而弥补了高山族无文字史的空白。有关专家评论说,该家谱的发现在全国还是首例,对研究海峡两岸关系、台湾尤其是高山族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家谱除按一般体例记载的内容外,还特别记载了“觅亲祭祖记”。此事发生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廿四日,天将黑,赖文光所率的大队捻军,从今“台湾村”东的官路上经过,向北十林寨开去,有一士兵突然来到依那思罗七世孙陈道平家里。此人操闽南语,面部有雕题图案,自我介绍说系台湾阿里山土番陈氏族人,说起始祖依那思罗的事迹件件相符。又说始祖的次子陈元勋,当年回台湾定居后,改番名为思罗邓勋,其后裔聚落的村庄称陈井寮。第三子陈元杰,回台湾定居后改番名思罗垦杰,大概因闽南语中的“垦”“坑”二字发音相混,所以文中的“垦”字一侧又注一个“坑”字。其后裔聚落的村庄称陈厝寮。他本人系陈元杰的五世孙,依那思罗的六世孙,名叫陈阿让。按宗派辈分推定,还应是陈道平的族叔呢。陈氏族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奔走相告,围上来叫大称小,热情招待。又带领他到始祖坟墓上进行祭奠,只见他蹲下合掌念念有词,与陈家祖上沿袭下来的礼仪一模一样。高山族原本无跪拜之礼,习惯于蹲下合掌。由于军务在身,陈阿让来不及停留畅叙,匆匆随部队而去。临走时族人为之饯行,争相赠送盘费,嘱咐他有朝一日回到台湾岛时,定代为祭祀祖灵。陈道平于第二天将此事如实记录下来,名曰“觅亲祭祖记”,载入家谱内。结束语说:“以资吾陈氏后人寻天涯宗亲、续谱归祭者,而照准是也夫。”
因当时陈阿让对台湾方面的情况介绍得简略,所以家谱无从记载台湾的陈元勋、陈元杰两门的后代,而对在邓州定居繁衍的伯季二宗,即始祖依那思罗的长子陈元珍、第四子陈元珠两门记载的特别详实。共8代36人,其中大门23人,第四门13人,又16人有传记等。
如今“台湾村”的陈氏家族,已整修了始祖的坟墓,刻勒了墓碑,又修建了牌坊门楼等。他们解读家谱中“觅亲祭祖记”一文时,感慨万千,心潮难平。希望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能早日团聚,共修一部完整的高山族陈氏家谱!
“台湾村”的历史个性
从依那思罗至今,虽经历300余年,可居住在邓州“台湾村”的后代子孙仍保留着高山族特有的生理特征和风俗习惯。在服饰上,与当地汉民相比,他们的上衣均无领子、袖子略短,下衣裆大腿宽,较宜于田间劳作。在饮食上,他们喜爱吃米饭,主食常常是萝卜、白菜夹肉焖饭,喜爱吃鱼。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嗜爱抽烟。他们以每年的农历腊月廿四为祭灶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用糯米染红的顶子馍,以象征其始祖为有军功之人;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为寒食节,这一天,村民们吃饭时不能见到太阳,还要穿上本族服饰,聚集在祠堂内唱歌、跳舞,表达对在数百年前抗击荷兰殖民者入侵斗争中牺牲的先祖的怀念。
村里人在长相、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本地人有很大差异:他们脸为长型,高鼻梁,眉骨、额骨突出,眼窝内陷,皮肤呈深黄色;善骑射,喜狩猎、捕鱼;在风俗上,遇喜就跳舞、唱歌;爱穿华丽服装,妇女爱戴耳环、手镯;亲属间的称谓,均按高山族人的发音;习惯在手腕上刺上自己的姓名或花鸟虫图案;青年人谈情说爱或新婚之夜,常常论诗对歌; 遇丧事,棺木横放中堂,出殡前一晚,孝子手持雨伞,身背包袱,在棺材上跳来跳去,念念有词:爹呀(妈呀)回去吧!回到大洋彼岸,回去吧,那里有阿里山,有日月潭。出棺时棺木小头朝前,另在棺木下面放一块木板,示意让死者灵魂漂洋过海,回到台湾……
几年前,一位来自台湾高雄市的陈先生,来到位于河南邓州下营村庙沟河畔著名的“台湾村”,在先祖依那思罗墓前深深地三鞠躬,久久不愿离去。
陈先生已80高龄,是第三次到“台湾村”,在“台湾村”停留了一个多月。每天,陈先生流连于“台湾村”的乡村田野,蹒跚于乡间小道,出入于乡亲们的庭堂柴院,与陈姓高山族后裔攀谈交流,追忆先人的事迹,共谋“台湾村”发展的宏伟蓝图。临别时,陈先生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在有生之年还会回来,再看看故土。将来百年之后,我会嘱托儿女,把我的骨灰埋在这里,永远与先人安息在一起。”
陈氏高山族的统一梦
2002年 ,“台湾村”陈氏高山族借纪念始祖诞辰356周年之机,将始祖陈年夫妇之墓重修,重新刻制墓碑,并在村口新建了一座牌坊门楼,上书“台湾村”3个大字,楹联为:祖启台湾源华夏;屯居邓穰融九州。再联为:精诚团结盼台湾回归;同舟共济促祖国统一。体现了陈氏高山族民众的高尚情操,及他们渴望祖国和平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的热切希望。
依那思罗去世后的300多年时间里,其后裔始终没有离开始祖创业的地方———庙沟河畔,与当地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如今,“台湾村”人以收购、加工、销售废塑料为龙头,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目前,“台湾村”已成为邓州、内乡、淅川的废旧塑料加工集散地。全村42户人家,有10多户已成了50万元以上的富户,家家盖了新楼房。国家工作人员和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人员34人,占全村人口的18%。
近几年,随着“台湾村”的名声日益远播,这里也出现了许多促进两岸交流的动人故事。
“太像了!太像了!”当台商连万生走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走进河南省邓州市“台湾村”,看到生理特征明显的高山族同胞时,不由大发感慨。
2004年9月26日,中秋节,在河南经商的台湾商人连万生和其他6位台商一起,走进了“台湾村”。看到这个不大的村子里生活着这么多高山族同胞,连万生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当地乡亲得知有台胞前来过节也非常高兴,特地为客人们组织了一台“月圆台湾村”的晚会。大家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与来自台湾的亲人联欢。当一位姑娘上台唱起《阿里山的姑娘》时,连万生也忍不住走到台上和姑娘齐声放歌。
年愈六旬的陈相富老人是台湾村的首富,有近百万家产。陈相富说,爷爷生前曾对我说,等祖国统一了我们就可以回祖居地拜祖了,可是,这祖祖辈辈的心愿到现在还没完成!说到这里,陈相富老人不禁潸然泪下。
台湾村的村民说,通过查族谱,他们发现高山族是从黄河流域漂流到台湾的。原本是一家人,如今却老死不能相见!大家对祖国统一的企盼引起了连万生的共鸣。他大声说出了自己心声:真希望祖国能早点统一,让生活在大陆的高山族同胞能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居地看看!
今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加速了祖国统一的步伐,也促进了“台湾村”村民和海峡对岸的联系。
4月中旬,中央统战部专门派人来台湾村调研,并计划让村民代表赴台寻根。
春花烂漫时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科研题目课题负责人陈建樾,与助理研究员杜世伟,对河南邓州高山族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研。调研组先后了解了高山族的人口、家庭婚姻、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族际关系以及计划生育、家庭收入等情况,考察了“台湾村风情园”、家谱、始祖坟墓、碑碣、雕塑高山族始祖像、“台湾阁”等。
一个美丽女人的寻亲之旅
“台湾村”传奇而沉深厚的历史吸引了一个美丽的女人,她就是吴天玺。
吴天玺,郑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祖籍河南,生于台湾,长于台湾,十几年前来豫投资。
“回去吧,回到大洋彼岸!那里有阿里山,那里有日月潭!”2004年,吴天玺第一次知晓了“台湾村”的故事,“台湾村”乡亲们对台湾亲人300多年的殷殷思念拨动了吴天玺心底一根柔弱的神经。
吴天玺说:“我父母原本是河南人,在台湾生养了我,小时候学‘外婆、‘外公、‘舅舅等称呼,我都不理解。回家问爸妈,他们痛哭了一场。父母一直在怀念自己的故乡,一直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回到老家,见见自己的亲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短短两句诗包含了多少岁月沧桑!我想起当年父母急切地回河南寻根的情景,可谓是食不能安,夜不能寐。”那时,吴天玺就下决心要为‘台湾村的陈姓族人找到台湾亲人。
吴天玺说,在“台湾村”看到乡亲们那企盼的目光,感受着他们思念先祖的殷殷之情,帮助他们早日与台湾亲人团聚,顷刻间成了一个历史的使命压在自己的肩上,似乎注定要她为此付出努力。
2005年3月,吴天玺多次到“台湾村”,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访。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帮助这些台湾高山族人的后裔,吴天玺还担任邓州市统战部台湾村研究工作小组副组长,以便更好地了解“台湾村”的现状,为以后到台湾“寻亲”做准备。
2005年4月30日,吴天玺自费踏上了赴台湾“寻亲”的旅程。经过无数次来往奔波、调查询问,终于在5月10日联络到了台湾陈姓族人。5月13日,吴天玺和同伴开车去阿里山拜访时,意外地遇到了泥石流,被困在山上,进退维谷,通讯也一度中断,险象环生……
5月25日,吴天玺再上阿里山,与陈姓家族见面。吴天玺摊开复印好的邓州“台湾村”陈氏族谱和邓州陈家的委托信函,讲述了300年前邓州“台湾村”陈氏先祖迁移到河南的那段历史。
台湾达邦村村长武惠美和邹族现任第九代头目汪念月对这个故事相当好奇。经过印证和讨论,对方基本上认定河南邓州“台湾村”高山族的后裔就是他们的族人。
4.台湾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简介 篇四
(2013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命题组整理)
2013年4月
台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坚持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的管理理念,完备的垃圾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注重公众参与和严格执法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思考和借鉴。
一、台湾垃圾管理概况及成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垃圾量也大幅增长,年增幅最高时曾达到10.5%。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台湾于1984年颁布实施《都市垃圾处理方案》,开始大力兴建卫生填埋场,但因“臭气”污染和占用土地等原因,建设计划受阻搁置。1991年,台湾调整了垃圾处理策略,将以卫生填埋为主调整成以焚烧处理为主,规划建设36座垃圾焚烧厂(一期21座,二期15座),在实施二期项目建设期间,遭到了绿色环保团体和居民的强烈抵制,最终建成了24座,其余12座停建。
在民间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台湾从1996年开始探索垃圾“先分类、后处理”的治理之路,推行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改善城市清洁、提升垃圾处理设施形象等系列措施。根据台湾(官方)统计年报等相关资料整理, 截至2011年底,其主要成效如下:
(1)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从1998年的888.05万吨降至2011年的361.08万吨,降幅为59.34%;
(2)垃圾资源回收量从1998年的11.23万吨增至2011年的387.44万吨,回收率达51.76%;
(3)台湾地区24座垃圾焚烧厂设计能力为24650吨/日,2011年实际处理量(包括一般事业废弃物)为17408吨/日,焚烧厂富余处理能力7242吨/日,富余率达29.38%。
二、台湾推进垃圾减量分类的主要做法
(一)推行“垃圾不落地”。台湾于1996年开始试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即取消原设在街道两侧的垃圾投放点,要求居民将垃圾拎到垃圾收运车停靠点,在固定时间段内直接投放到垃圾收运车内,而垃圾收运车如同守时的列车,在固定时间抵达,在固定时间驶离。如:台北市投入各类垃圾收运车辆近1000辆,设置线路184条,垃圾收运车停靠点4122个,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10点30分收运垃圾。“垃圾不落地”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居民投放垃圾成了件“麻烦事”,但由于垃圾裸露堆放、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等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逐步为居民所接受,并得以推广普及。目前,全台湾不论城市乡村均实施“垃圾不落地”,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几乎见不到垃圾桶,但城市干净整洁,基本杜绝了乱扔垃圾现象。
(二)推动“资源回收四合一”。台湾于1997年开始推动资源回收工作,要求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垃圾清运”在同一时间完成。
(三)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台湾于2005年开始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确规定垃圾分为“资源垃圾”、“厨余”、“一般垃圾”三类。
(四)试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垃圾费随袋征收”是垃圾费按量征收的一种方式,要求居民投放垃圾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而专用垃圾袋的售价中包含了垃圾处理费,居民在购置专用垃圾袋时即交付垃圾费。
台北市于1991年开始随水费征收垃圾处理费,由于垃圾产生量与用水量无必然关系,该收费政策一直倍受居民质疑。台北市在1998年4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率先在中山区行政里等6个里(计14040户,43895人),以及大安区群英里(计2961户,8520人),进行“垃圾费随袋征收”试点,上述试点区域垃圾减量达25%,取得了初步效果。台北市在检讨有关经验教训,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后,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2009年6月,环保署委托中华民国环境工程学会对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4市的垃圾减量成效进行评估。台北市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在1998年至2008年间,垃圾产生量增长率为-31.35%;而台中、台南、高雄等3市继续采用垃圾费随水征收,同期台中市的垃圾增长率为-3.62%,台南市为39.34%,高雄市为0.04%。台北市实施了“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其垃圾减量效果最为明显。
新北市按照环保署的统一部署,推行“垃圾不落地”、“资源回收四合一”、“垃圾强制分类”等措施,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从1999年的3778吨/日降至2006年的2804吨/日。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垃圾减量不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出现了瓶颈。2008年,新北市开始在深坑区进行“垃圾费随袋征收”试点,2009年将试点扩大到八里、永和等5个区,2010年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至2011年新北市垃圾减量至1361吨/日,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人均仅为0.35公斤/日,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五)倡导垃圾源头减量。长期以来,台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倡导居民养成生活简朴、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的生活习惯,通过引导、奖励及法规约束等方式,扶持资源再生产业。2010年,颁布了有关垃圾源头减量方面的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袋购物、限制产品过度包装,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纸杯减量,便利商店不主动提供免洗餐具,倡导观光旅馆使用可重复清洗餐具,鼓励民众自备饮料杯等垃圾源头减量行动,鼓励生产、流通、消费采用“易于分解、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含一定比例再生资源”或“标明分类回收标志”的产品。
三、台湾实现垃圾减量的成因分析
(一)注重宣传引导,发动全民积极参与。台湾高度重视居民的环境教育,对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一代人的教育,目前台湾居民普遍认同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是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功德事,有关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垃圾分类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觉行为。
(二)建立激励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台湾2011年的一般废弃物处理量与1998年的相比下降了59.34%,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资源回收,从而减少最终需要处理垃圾量的方式,即资源回收贡献了42.59%;二是减少垃圾产生量,倡导源头减少或避免产生垃圾的方式,即源头减量贡献了16.76%。
(三)法规体系健全,执法严格到位。台湾于1974年颁布实施《废弃物清理法》,期间共修订了10次,以《废弃物清理法》为母法,台湾颁布实施了有关废弃物收运处理、应回收废物管理、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法规共计54项,加上各级市县制定的废弃物自治管理条例规章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弃物管理法律体系。
(四)厨余处理方式有争议,但较经济实用。台湾要求居民将厨余分成熟厨余和生厨余两种,熟厨余经高温蒸煮灭菌后用作养猪饲料,生厨余进行堆肥。在台湾地区用厨余养猪有一定传统,居民对此方式较为认可。
四、目前深圳市垃圾减量分类面临的几个问题
原建设部在2000年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座城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至今10多年过去了,但上述城市的“垃圾围城”形势却更加严峻了。2012年底,深圳市重启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目前虽有些亮点,但困难不少,许多老问题尚无实质性改观,总体进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归接下来主要有如下问题:
(一)“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观念尚未在社会上普及,市民自觉参与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需要进一步推动。目前,深圳市资源回收市场完全由市场行为主导,往往是回收价格高的抢着收,有色玻璃、奶盒、废电池等回收价格低或无利可图的没人收,资源回收率约为23%左右,远低于台湾的51.76%。
(三)加强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法治建设支持。目前,深圳尚未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企业和市民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因此持续稳定的激励机制和惩处约束机制也难以建立。
(四)居民现有投放垃圾的习惯需要改变。否则垃圾分类投放难有好的效果。台湾“垃圾不落地”的做法值得学习。
(五)目前垃圾费随水征收的定额模式过于粗放(按每户平均产生量3.60公斤/日进行测算,收费标准为13.50元/月.户),不符合 “污染者付费”和公平原则。
(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否则会产生 “前端分类、后端杂烩”的现象。
附录名词注释:
1、一般废弃物:由家庭或其他非事业所产生之垃圾、粪尿、动物尸体等,足以污染环境卫生之固体或液体废弃物。
2、一般事业废弃物:由事业所产生有害事业废弃物以外之废弃物。事业,指农工矿厂(场)、营造业、医疗机构、公民营废弃物清除处理机构、事业废弃物共同清除处理机构、学校或机关团体实验室及其他。
3、垃圾产生量:指垃圾清运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厨余回收量及资源回收量之合计。
4、垃圾清运量:含沟泥量、巨大垃圾焚化量及巨大垃圾卫生掩埋量,但不含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厨余回收量、资源回收量、事业废弃物之清运量及旧垃圾迁移量。
5、巨大垃圾:指体积庞大的一般废弃物包括废桌椅、橱柜、沙发、弹簧床等废家具、废脚踏车、修剪庭院之树枝及装潢修缮产生的一般废弃物或经主管机关公告之一般废弃物等,但不含回收资源垃圾量。
6、卫生掩埋:指将垃圾掩埋于以不透水材质或低渗水性土壤所构筑,并设有渗出水、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及地下水监测装置掩埋场之处理方法。
7、环保单位自行清运量:为直辖市政府、县市环境保护局及乡镇市区公所自行清运之垃圾量。
8、环保单位委托清运量:为直辖市政府、县市环境保护局及乡镇市区公所委托公民营废弃物清除机构清运之垃圾量。
9、公私处所自行或委托清运量:为公私处所自行或委托公民营废弃物清除机构清运至处理场(厂)之垃圾量。
10、厨余回收率=厨余回收量/垃圾产生量
11、垃圾回收率=厨余回收率+资源回收率+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
12、水肥:以粪坑或化粪池方式集存之家庭废弃物。
13、垃圾减量率=(厨余回收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资源回收量)/垃圾产生量。
14、养猪厨余(熟厨余):包括一般家庭剩菜剩饭、面食、鱼、虾、肉类、内脏、生鲜或熟食等猪食者。
5.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 篇五
秋明心仪坚白,主动相邀。晚饭后坚白突感不适,秋明将他接回家中静养,亲侍汤药,坚白对秋明好感油然而生。
兰知悉秋明与坚白同校同宿,自惭形秽。亮写信给他,佯称已有对象,提出分手。坚白接信,伤感不已,转移接受秋明爱意。
坚白因祖母病逝,回乡奔丧。弟弟坚中告以实情,坚白对兰爱念复炽,相约私奔。秋明到访。得悉二人的私奔计划,赶往劝阻兰。却发现兰原来肺病缠身,但兰不忍连累坚白,终于打消私奔之念。兰与明一夕长谈,竟成知己。
坚白意冷心灰,黯然北上投考大学。途中结识爽朗热情的少女苏亚南,在她鼓励下参加了救国运动,并对南情愫暗生。
坚白离开后,秋明接了兰回家同住,并建议她投考护士学校。秋明同学江雨因与坚白同校,故经常来信告知秋明后者近况,秋明与兰同感安慰。
6.台湾的企业管理咨询 篇六
台湾的企业管理咨询
台湾的企业管理咨询也称企管顾问,其宗旨是协助辅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业绩增长,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强烈,损失惨重。在这场持续两年多的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在市场充分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里,只有台湾未受太大的影响,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发展。这使得我们必须对台湾的经验另眼相看。
从宏观上看,台湾经济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中小企业多;二、私人企业多;三、政府干预少。但这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台湾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比较强,人们会问:难道台湾的企业主个个都那么成熟和英明?都有那么高的素质?答案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关键在于:台湾有深厚的企管顾问基础,这个企管顾问在平时默默无闻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实质上也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出谋划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工作。正是基础深厚的企管顾问活动,为企业抵御金融危机打下了基础。
一、台湾企业管理顾问的类型
1、政府机关的企管顾问
政府机关的企管顾问主要有经济部下属工业局(其任务是辅导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工业安全、防治污染等),中小企业处(其任务是辅导经营管理、财务融通、资讯管理等),以及金融工业发展中心、中卫发展中心、资讯工业策进会、中国(台湾)纺织研究中心、台湾电子检验中心、中国(台湾)生产力中心等专职机关。
政府机关为了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对企业实施产业租税奖励(如投资减抵、租税优惠等)、辅导(如对外投资辅导、经营管理辅导、资讯管理辅导、财务融通辅导、研究开发辅导、生产技术辅导、污染防治辅导、工业安全辅导、节约能源辅导、市场行销辅导等)、人才培训、咨询(如法律咨询、投资咨询)、电传视讯等措施。政府机关的管理顾问工作具有政策性、义务性,为政策服务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对企业即有强制也有诱导,对其他三类企管顾问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处于主导地位。
2、学校的企管顾问
学校的企管顾问主要是各大学为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而直接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机构。如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心、中山大学硕士学分先修班、成功大学高级管理班等。
学校企管的特点是学校往往以最先进的理论作为人才培训的内容,具有学术性和先进性的特征。
3、学会的企管顾问
学会的企管顾问主要是结合官、产、学界力量,致力于管理科学技术发展与运用的管理学会、中小企业协会、企业顾问学会、品质管理学会、工业工程学会以及各类公会等。
学会的企管顾问往往具有行业的特
7.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 篇七
这家企业名叫百德机械公司, 卖的是台湾价格最贵的机床, 闯进以往台湾企业最难打进的欧洲市场。他的老板谢瑞木是台湾精密机械业的一只“孤鸟”。用上银科技公司董事长卓永财的话形容, “百德是台湾机床业中的劳斯莱斯”。
1991年, 即百德创立的那一年, 正值台湾机床被美国限制进口, 许多人都喊着要“开拓欧洲市场”。但当时台湾企业专门生产廉价机床, 要以高品质打进欧洲, 尤其是工艺殿堂的德国和瑞士, 可谓难如登天。然而, 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竟是一家在台湾机床业默默无闻的小企业。
为进入欧洲市场花15年钻研技术
谢瑞木原本是台湾当年专门生产价格便宜量又大的普通机床的丽伟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一直思考, 做精密机床有很多路可以走, 不一定大家都要走外销美国的路。他决定当一只“孤鸟”, 离开丽伟, 自创百德公司, 标榜产品只出口欧洲, 不卖给其他地区, 当然也不接台湾岛内企业的订单。
他说:“牛栏内斗母牛不是本事, 在台湾市场内自己杀价竞争没有意思, 有本事就卖到同业卖不到的地方。”
要具备跟别人不一样的本事, 很难, 需要坚持。第一年, 他才卖出两台机器。创业前10年都没有赚到钱。即便如此, 谢瑞木依然每年投入营业额的3%搞研发。
精密机床与电子业不同, 品质提升得非常慢。以精密度来说, 刚创立时的百德公司能做到的精密度是俗称的“二条”, 也就是20微米。走到10微米, 足足花了10年。再从10微米走到5微米, 又花了5年, 前后等于是15年的时间。
15年才达到欧洲市场所要的精密度, 但谢瑞木说, 打算再花10年提升到今天德国与日本的技术水准。这样坚持的背后其实很有市场眼光。快捷机械董事长王俊裕谈到机械, 会讲超级跑车;但谢瑞木却举起手上的机械表来举例, 他说:“市价50万元新台币的机械表的精密度, 一天就会慢10秒;100万元的机械表可能只会慢5秒;但真正高精密的是2000万元的机械表, 平均100年才慢1秒。”
同样都是迷恋超精密的机械, 但差别是, 谢瑞木把精密度与价值看得很清楚, 他懂得如何把精密度变成生意与市场。
百德公司花了15年提升品质之后, 谢瑞木还要跟日本对手竞争。“比品质, 还要比服务”他说, “客户买机器就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 但机器一旦遇到问题, 等日本公司来修, 往往要等上一个月。”
比品质还要比服务
所以百德找到了切入点, 精密度相同, 在欧洲客户在乎品质不在意价格的情况下, 台湾产品怎么跟日本对手拚?答案就是一个月与3天的差别。谢瑞木派人常驻在瑞士、意大利, 甚至最远到瑞典, 直接派人驻厂做售后服务, 并且就在瑞士设立分公司, 直接派驻3到4个人。
当欧洲客户等日本零件要等一个月, 百德只需3到5天之内就可以解决时, 差别就出来了。台湾区机床暨零组件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黄建中讲了一个很细微的地方, 那就是百德的英文名字叫QUASER, 就是品质与服务的合称。黄建中说, 谢瑞木21年前就下定决心要打入欧洲市场, 连英文名字都与其他台湾企业推崇的日本风格不同, 甚至连机器设计, 谢瑞木都刻意走欧洲规格与造型, 例如日本机器讲究小巧精致, 欧洲人则喜欢个大与强壮。
2007年, 百德公司终于达到了营业高峰, 出口金额实现9700万美元。一个不到200人的小企业, 营业额突破新台币30亿元, 其中有86%销往欧洲, 平均每台机械可以卖到新台币300万元以上。百德成了台湾机床行业的定价标准和最高指标。
然而紧接而来的金融海啸让百德受伤不轻, 连续两年业绩衰退, 此刻台湾其他机床业界正在大吃“苹果财”。看到这样, 不动心吗?谢瑞木自信的反问:“如果有一天苹果突然把i Phone手机的材质改成碳纤维, 那这些公司怎么办?工厂已经投入的投资、大力招聘的员工怎么办?”
8.台湾代工企业品牌升级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代工微笑曲线自创品牌关系专属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9)2-0085-07
台湾代工已经由早期的仅专注于加工、制造、装配,发展至目前的兼顾负责设计及通路建设。尽管产业代工模式在促进台湾融入全球生产链,加快其产业升级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但并非一种完美的生产模式。按照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产业链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的中间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而两端的研发和销售附加值较高。制造和装配环节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导致竞争者的大量涌入;同时品牌商借由垄断优势,不断压低产品价格,进行反向压榨,使代工商的毛利日趋下降。因此代工厂商应朝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亦即向左边研发创新或右边营销与运筹发展,从而提升产业附加价值。伴随着代工产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代工生产成长空间有限,借由自创品牌得以升级渐成共识。当前,台湾成功经营国际品牌的厂商至今仍为数甚少。本文将在分析台湾代工模式存在的问题、影响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台湾企业自创品牌的策略。
台湾厂商代工模式的演变
回顾台湾战后经济发展,其产业结构持续变迁,主导产业不断更替,但代工模式的重要性则始终如一。考察台湾代工产业的成长的轨迹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动向,台湾代工约略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工出口制造阶段(1975~1984)
在该阶段台湾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国际资本赴台投资。这一时期的侨外投资成长迅速,侨外投资总额由1975年的1.18亿美元增加至1984年的5.59亿美元。侨外资本来台湾投资建厂,利用台湾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进行生产,并转而将产品出口。这一阶段虽然台湾代工模式还未大规模呈现,但是在成衣、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台湾的中小企业凭借其生产的灵活性和产品价格的低廉,逐渐打入美、日等厂商的供应链,为下一阶段的全球代工生产做准备。
第二阶段:价值链垂直分工下的全球代工生产时期(1985~1990)
先进厂商逐渐意识到下单给台湾企业,让台湾制造厂全面负责生产、加工和装配,而自身则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品牌行销,将为自身带来更高的利润。岛外先进厂商负责微笑曲线左端的创新、研发设计,以及右端的物流、行销与品牌的运营,而台湾厂商则负责中间环节的零组件的生产、装配和加工,自此台湾迎来了价值链垂直分工下的全球代工生产时期。代工模式向前发展,台湾厂商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借由岛外先进厂商的知识外溢得到提高。待台湾厂商有能力向微笑曲线左方、右方移动时,岛外先进生产厂商便干脆把左端的“设计”以及右端的“物流”两个环节交由台湾厂商,台湾代工由OEM逐渐向ODM转变。
第三阶段: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阶段(1990~2000)
台湾劳动力及土地等价格上升,企业经营环境恶化,代工企业毛利走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台湾企业将生产基地纷纷移转大陆。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是吸引台湾企业登陆的重要因素,台湾电子零组件,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投资大陆分别有82.71%和77.61%的企业,将“劳动成本低廉”作为登陆的重要动机。台湾在主机板、机箱、键盘、显示器等各项重要元件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产值上有多项高居世界产量的前几位,而这些产品的制造,除了部分仍留在台湾,大部分的制造基于成本的考量,都已经转移到大陆生产。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交货,当地组装的营运模式发展为台湾代工产业的标准模式。
第四阶段:追求产品及客户价值的品牌经营时期(2001年至今)
当前,台湾产业升级的压力再次呈现,代工模式成长空间日益压缩,在该情况下,台湾厂商开始进行自创品牌,以实现升级。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台湾品牌厂商有一定成长。2007年,华硕首次超越趋势科技成为台湾第一大品牌,品牌价值折合美元为12.04亿。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有4家,除华硕外分别为趋势科技、宏暮和宏达电。尽管台湾企业与全球百大差距还大(全球百大第一百名Hertz品牌价值为30.26亿美元),但全球百大参评资格为品牌价值10亿美元以上,上述4家台湾企业已经获得了全球百大的参评权。
以上四个阶段并非严格的前后相继性发展,而其间往往会有交叉重叠现象,这在第三和第四阶段表现较为明显。尽管台湾代工企业布局大陆始于1990年,但至2000年并未终止,直至当前台湾企业囿于岛内市场狭小,仍积极布局大陆。进入21世纪,台湾发展自有品牌呼声渐长,大陆又逐渐转变为台湾企业发展品牌的市场腹地。台湾厂商代工模式存在的问题
代工有按照订单加工、产品销路有保障、市场风险较小、收入稳定、借由品牌厂商知识外溢培养设计与行销能力等特优点。短期内从事代工生产,将使台湾的总要素生产力获得提升,这相当于一种非中性的技术进步(non-neutr~technologicalprogress),但长期来看,代工企业停留在以制造为主的阶段,难以建立自主技术与行销网络,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1代工企业获利空间有限
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台湾代工企业所得利润十分有限。同时,台湾代工企业的客户多集中在少数全球运营品牌商。这些企业基于分散风险和掌握订单议价能力的考量将寻求多家企业为其代工合作伙伴。台湾为数众多的代工企业为努力争取品牌商释放的订单,在不断完善自身制造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纷纷降价以吸引品牌商下单,从而将本已微薄的利润部分让渡给品牌商。最后,近年来大陆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制造能力明显改善、生产技术得以提升,再挟以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希图在代工产业中分一杯羹,面临该现象欧美品牌厂商亦有转单的趋势,这使得台湾代工企业处境雪上加霜。
2代工企业难以摆脱对品牌客户的依赖
台湾代工厂商与品牌商交易量的增加或产品层次的提升,导致其针对特定客户需求、围绕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等进行关系专属投资(relation-specific investment)。这种投资可以提高双方交易效率,但该投资具有沉没成本的特性。一旦与特殊交易对象结束关系,则台湾代工厂该投资便有可能发生暂时闲置的危险,蒙受损失。另外,台湾代工厂商专工制造,而不涉及研发和行销,其技术需要品牌厂商输入,又因不直接与最终
消费者产生联系,市场嗅觉极不发达,产品销售更需仰赖品牌商。一旦两者关系破裂,台湾代工制造商便如一潭上无源头、下无出口的死水,完全断了生机。正因如此,台湾代工厂商对品牌客户有难以摆脱的依赖,在与之博弈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和劣势。
3台湾代工企业进一步升级困难
OEM向ODM迈进有其延续性,但台湾代工厂商一旦朝OBM方向提升,其难度便陡然增加。这是因为与OEM/ODM不同,OBM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完全不同,进行OBM所需的创新研发及品牌行销能力,企业在OEM/ODM过程中涉猎不多。宏碁为台湾发展品牌之路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但如回顾其品牌的创立与发展之路,则不难发现该过程的艰辛。宏暮曾在美国市场辛苦经营多年,成绩仍不如预期,而其间更经历了将代工部分剥离等一系列阵痛。从资源基础论(resollrCebased)而言,自创品牌所代表的是有价值、稀少的、且不易被模仿的资源,通过该资源厂商可获取更高的报酬。毫无疑问,拥有自主品牌几乎为每个台湾企业的愿望。正是因为进一步升级困难,品牌之路颇多坎坷,台湾企业对代工才会产生路径依赖,当成长空间受限时,甚至会以相同的代工模式向其他产业扩张,亦无勇气向OBM发展。
4台湾代工企业对台湾经济提振不足
持续代工影响台湾产业进一步升级,这也必将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隐患。同时,台湾企业代工模式最终会导致企业利益和台湾整体利益的剥离,并最终对台湾经济向前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产品进入成熟期生产向外转移为必然趋势,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其产品制造部分移转他地,有利于该企业、地区集中资源发展其本身更具优势的研发和行销部分。分工细化带来的是更高的利润,在该情况下,企业与地区整体利益完全吻合。反观台湾,台湾所拥有的仅仅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即制造部分,而该部分恰恰对劳工成本等要素价格反应最为灵敏。台湾本岛要素价格的上升,必然会导致台湾代工企业外移至低成本地区,而保持或寻求更高的利润,企业本身仍有利可图,但是在台湾没有产业链两端留驻岛内接续发展的情况下,台湾失业的增加、产业的空洞化乃至总体经济发展的滞缓便在所难免,于是企业和台湾整体的经济利益加以剥离。由此可见,微观层面的企业的生存模式和宏观层面的总体经济发展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影响台湾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的因素分析
企业代工虽然会带来某些利益,但是其消极影响也很明显。伴随着代工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台湾企业在继续走代工之路和发展自有品牌的选择间举棋不定。影响台湾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值得探讨。
1企业自身能力储备不足
台湾代工厂商在OEM阶段所累积的多以规模生产和计划执行能力为主,而在ODM阶段最多也仅仅是涉及“在既有技术下开发新的产品”,即“R&D”中的“D”,而不涵盖创新所需要的基础性研究,即“R”部分。至于行销活动部分,台湾代工厂商最多协助品牌商建立物流通路,如联强国际,而对品牌行销环节几无渗透,可见代工企业欲向自有品牌发展,其自身能力的储备便有不足之处。
2企业主趋利避害的特性
一个企业在面临代工抑或自创品牌的抉择时,企业领导层的意见或主观愿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的领导层直接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自创品牌与代工相比,需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而承担更多的技术风险;需直接面对众多的最终消费者,而承担更多的市场行销风险。正如施振荣所说,零组件品牌(Bto c)比消费品牌(B to B)的困难高上10倍。面临这些危险,基于趋利避害的特性,台湾企业很少涉足自创品牌。这也是目前只有宏暮、华硕、明基等少数几家企业发展自有品牌,而大多数企业则专心代工或旁观的原因所在。
3台湾岛内市场狭小
施振荣认为台湾自创品牌的最大挑战在于“本地市场狭小”和“人才不足”。在现实中本地市场与国际市场必然有相当大的差异。相较于国际市场,本地市场可能受到保护,沟通和运输成本低,而且是本地企业管理者所熟悉了解的市场,易于掌握当地市场动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从而进行产品创新。而台湾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则全无上述优势,也正因如此,施振荣认为“台湾业者进入大陆的困难度是在台湾运作品牌难度的5倍,若到欧美市场,则比经营台湾市场还难上20倍”。企业自创品牌,走品牌之路,打入国际市场是其必经阶段。但按照惯常经验,企业在进行国际经营初期,其在国外的投资并无盈利,多为亏损,要在该状态下坚持经营,没有庞大的本地市场的盈利作为后盾,只能将企业最终拖垮。如考察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厂商品牌建立的过程,相对封闭的本地市场无一不起到强大支持作用。反观台湾,岛内市场狭小,恐有不足以支持台湾厂商自创品牌之嫌。
4台湾当局产业政策的影响
代工企业自身知识准备不足与企业主的趋利避害为代工厂商共性,其他地区代工企业同台湾企业毫无二致。如认为市场狭小是限制台湾企业走上自创品牌之路的决定因素,则很难理解与台湾各方面条件相似的韩国,却已成功培育出国际品牌企业这一事实。按照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最新2007年全球百大品牌排名与品牌价值,韩国有三星、现代和LG三家企业入榜。而台湾则非但无一家人围百大,且岛内第一大品牌华硕与韩国企业相比,差距也十分悬殊。
韩国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韩国政府的长期性产业发展策略与制度安排扮演着关键角色。反观台湾,无论是50年代的面向内销的工业化、60年代出口型工业化、70年代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还是80年代工业升级,都难以看到台湾当局对品牌企业的大力扶持。2D08年台湾政党轮替,观察马英九的政经策略,也清晰地看到马英九要把台湾打造为研发中心的愿景,但对台湾品牌的支持则没有提出明确支持政策,这不利于台湾自代工向自创品牌的发展。
除上述因素外,处于不同产业的企业自创品牌所面临的研发强度和行销强度并不相同,故而产业特性也是影响台湾自创品牌难易程度的因素之一。
台湾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策略分析
台湾代工企业走自创品牌之路固然有诸多困难,但迫于代工产业成长空间有限,且受到如宏暮、华硕、明基、趋势等成功发展自有品牌企业的激励,更多台湾代工企业将自创品牌作为升级策略。
1台湾代工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分工
9.台湾统一企业集团简介 篇九
[科目] [年级] [单元、课时] [内容] 这一专题,中学生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
2.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两岸关系现状及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两岸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私人间往来都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
5.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和对台实行“模糊战略”.其目的是维持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使自己处于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有利地位,以达到它“以台制华”的目的,独霸全球,建立一个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是美国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对外军售,就直接服务于美国的这种战略目标‘。这正是台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6.批判“两国论”、“联邦制论”及“本土论”。这些谬论都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其实质是阻碍统一,分裂祖国,实现“台独”。
7.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联合国。
1.台湾省现有人口2000多万,面积36000平方公里,主要民族有汉族、高山族,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即今台湾。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朝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3。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摘“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等等。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中国政府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其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4.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扣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如果”是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5.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奉行言行不
一、态度不明的“模糊战略”。一方面,美国重申恪守一个中国的政策,强调美国对台的“三不”承诺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再次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某些政客还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和讹诈。
6.对台军售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美台发展实质性军事性军事同盟关系的重要手段。2001年4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gS装备,包括“基德”级驱逐舰、柴油动力潜艇、P--3C反潜巡逻机等。这一错误决定,严重违背了中美“dk一七”公报,使美对台军售进一步升级,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
7.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李登辉继90年代初抛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后,又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这完全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
2000年5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陈水扁正式上任并发表就职讲话,他虽然提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人宪,但他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的“问题”,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