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精选11篇)
1.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近一年,我们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我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个学生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我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效率有了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收获
近一年,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收获
近一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我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使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收获
最近一年,我们班在刘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六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我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快乐的交流,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我们的视野,也使我逐渐敢于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作者】 叶廷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研究的背景,提出了具体研究的方法、做法及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的环境里发布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课题的提出,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具体研究方法及具体做法1.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教师备课、参与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公开演示讨论法:通过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主持教学讲座等交流的平台推介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问题的讨论,赢得他们的参与、支持,并听取合理化建议。行动研究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创新,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提高。经验总结法:通过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并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和总结,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2.具体做法。(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利用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字典、词典,训练查字典、词典时迅速,准确。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宽学生视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4)科学分组。在试验中,我根据学生成绩、特长、性别、爱好等各方面的不相同,将学生分为几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前后排合作四人为小组效果最佳。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两个四人小组进行合并八人小组合作最佳。(5)合理分工:小组长主要针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进行管理;记录员是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是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是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6)培养合作意识。在学习生字、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效合作能力得以提高。(7)双向、多元评价。在试验期间,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和、组间互评、小组自评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评价,要从成绩、特长、综合能力、品质、与他人的合作、组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二、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养成:1.合作中,学生已学会了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具备了运用这些数据,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数据的收集中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2.学生能够用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小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叙述小组讨论的结论。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3.在交流中,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能结合同伴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合作的意识初步的养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4.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记住老师提出的操作要点、合作的要求;能认真按照小组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思考老师的提问、倾听同学间的发言,合作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局面,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了。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本人重在体现合作学习的论文获省第七届蓝天杯论文大赛三等奖,示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巨人的花园》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受到好评。靳晓宁多次代表“茉莉花开”工作室成员在全区上好“阅读教学”示范课,得到一致好评。我、靳晓宁、胡春玉、徐培华、冒伟五人分别获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宿城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所以,合作学习的运用使教师实现了有效教学,更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历练。
三、总结当然,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应在该合作时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混乱,也浪费时间。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作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地进行;教师更要深入合作小组,不定时地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合作中去;班中还要不定期地评选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员,让各小组都在激励中更好合作。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和课题研究能力方面水平的限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实践与完善。课题研究带动着我们专业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又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困惑与喜悦中感受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一路走来,我们研究着,探索着,快乐着。我们知道,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与完善,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叶廷$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江苏宿迁223800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研究的背景,提出了具体研究的方法、做法及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引证文献 [1] 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 罗井刚.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9):49-49,50. [3] 李宝彩.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知识窗,2014(6):31-31. [4] 王京生.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法应用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33-33,34. [5] 瞿洪宪.小学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115-11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翁源县礤下学校
郑丹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礤下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今天应黄主任之邀,非常荣幸地可以在这里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摆正心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我记得“小组合作学习”是2015年春开始推行的,那时学校选了我任教的五年级语文来开展,然后派我们到龙仙四小听课。记得当时听的是曾校长语文课,听完课后最大的感想是,曾校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把课上得很精彩,学生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当时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要比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知识面也很窄,这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和我的学生能使用好这种教学模式,我非常头疼,也很抗拒。但是,黄主任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实施,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谁不做就批评谁,谁做了就不会被批评”。我觉得这句话是有定心丸作用的,就是会让我们觉得尽自己能力去做就行了,结果可以先不考虑。
二、前期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于2014年6月毕业于韶关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同年8月通过招教考试来到了我们翁源,并被分配到礤下学校进行任教。学校安排我任教的主要科目是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周课时13节,其中语文7节,地理4节,综合实践2节。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思维不灵活,课堂不活跃,上课时连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所以,我上课上得很吃力。但因为他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非常想把他们教好,于是我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首先,我停止了教授新课,重新给学生讲解了拼音基础,写字的规范,作业的格式等等,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会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坐姿歪歪扭扭,读书时趴台,上课使用客家话发言与讨论等。细节决定成败。
接着我希望自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为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掌握我们班的学情。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应该是绝大多数基层学校的共同现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老师注意的。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等问题。我们班或多或少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我的做法:1.多关心学生,赏罚分明,随时切换好父母朋友的角色。2.树立学生自信。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矮小但是灵活;有些同学可能语文成绩不行,但唱歌很好听。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写一篇周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班主任,所以我有时会在主题班会课上给学生开展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试着打开学生的心扉。多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觉得这些前期(第一学期)的努力跟我后期(第二学期)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五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尝试的。
三、第一阶段:形成雏形
首先让学生对该模式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这种模式产生兴趣(学生心理上得先接受)。然后分组编排座位,选小组长﹑记分员等等。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步骤都大同小异,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要说明的一点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作调整。
我们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是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一开始我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词,讨论题目等等。通过设计,控制小组讨论问题的难度,如果设计一节课讨论三个问题,那么这三个问题之间要有联系,难度最好是逐渐加大。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的模式里来,必须规定三个问题要由每组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还要确定哪个问题由哪位同学来回答。
四、核心要点:培养学生信心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尽量找他回答的闪光点来表扬鼓励他,然后回答的不足之处教师作简单引导。就算教师板书整理答案让学生做笔记(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太差,除了教“渔”,也要适当给“鱼”)时仍要强调,刚刚那位同学的回答也可以,考试时言之有理就能得分。语文标准答案只是拿来参考,并不是用来否定我们的答案以及思考,这点老师一定要讲给学生听。因为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做法,对学生却有极大的鼓励作用。其实这也可以减少学生对辅导资料的依赖。之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举手发言。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班有位学生叫冯嘉河,是位男生,成绩不错,就是胆子非常小,每次都是举手举了一下子就马上放下。有一次他又禁不住我的“鼓励诱惑”,哆哆嗦嗦地举起了手,我看到后非常高兴,急忙赶在他放下手之前叫起了他。他站起来后仍然很紧张,话都说不清,我记得当时的问题是问“郑成功是个怎样的人?” 他结结巴巴地说:“„„勇敢„„爱国„„”这时我并没有不耐烦,而是竭力在他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我说很好,那郑成功的勇敢以及爱国,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于是他又马上回到书本中找,这时他已经没那么紧张了,并且准确地在文中找到了相应的句子。他坐下后我还不忘鼓励他下次肯定会比这次好。大多小学生的心理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而且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好胜心,这点我相信不管是城市的小孩还是农村的小孩都一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刚刚提到的这位叫冯嘉河的学生,在之后的课堂表现确实比以前要积极很多,并且性格也渐渐变得大胆,这学期我还选他做我们班的中队长。
从这里我也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性格的,而且是好的改变,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个人感觉农村的小学生要比城市的学生更天真无邪一些,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就能让这些小学生建立起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它可以是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我们班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热情高的原因除了我作为老师的鼓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班的奖励机制。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小组评比,小组之间要有良性竞争的关系。每节课我会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成果汇报来给每各小组打分,每位学生也有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两周进行一次分数结算。表现好的小组在期中和期末会有小奖品发放(自己花钱买的一些精美的书签,本子等)。奖品并不贵重,但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很多学生都以拿到老师的小奖品为荣。这样非常利于整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同时这也有利于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经过一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已经慢慢能够看到一些成效。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平均分,我们班是84分,对比上学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时高了9分,同时也比其他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没那么充分)的平均分高了7分。这些成绩上的提高,帮我解开了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一个疑惑——小组合作学习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但让我更欣喜的是我看到了全班同学面貌的一个改变,从上课死气沉沉到踊跃发言,从发言支支吾吾到发言流畅、有自信,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我相信作为每一位老师看到自己教的学生能有这样的变化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这样再举几个我们班的个案为例:第一位,易诗丹同学,很腼腆的一位女生,原来每次语文考试都在45分以下。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这名同学性格变得开朗了,与人交流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她身边好友变多能看出来),语文成绩提高到63分。第二位,刘卓同学,该生很聪明、灵活(这两点非常适合进行小组合作),但是他纪律性很差,上课容易走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该生在组里其他同学的督促和影响下,课堂纪律有了很大进步;并且由于他的发言有自己的观点,为他们组加了很多分,由此树立了他对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语文成绩也从60多分提高到70多分,月考考试(比平时的测验难度要高)还考了80多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六、“小组合作学习”适合每一个年级开展
今年是本人开展“大班额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年,感觉我们班这种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也终于体会到张校长当时的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解放老师的一种教学模式”。确实如此,虽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也很辛苦,但是如果这种学习模式一旦正式进入轨道,我们就会发现开展起来是得心应手。现在我们班平时的听写、默写,由小组长组织就可以完成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利用一点时间抽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及时的引导纠正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合每一个年级,当然每个年级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这些无疑都是对每一位老师的挑战,但可以促使我们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有别于我们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模式。当然,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推行而推行,而是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天性,更能挖掘学生的综合潜力。我还有一点感悟,就是一切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
总之,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甜果的我会继续坚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为在座的各位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016年3月3日
2.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篇二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低效现象”:往往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小组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优秀生的表演;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合作浮于表面;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小组学习的形式虽有,但没有合作。这与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如何帮助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困难生是英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树立良性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否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直接关系到小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其中,合理安排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小组中的角色,不仅会对合作小组及学习困难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效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困难生与优秀生合理搭配,兼顾性别。一个小组要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使组内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整合,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得以均衡。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学习困难生的个性和特长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学习困难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It be…that…”强调句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来加深对句型的操练了。
It was Wang Lei that I met in the park yesterday.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yesterday.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Wang Lei in the park.
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使他们的听与说、思维与表达紧密结合,对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牢固掌握句型的用法有很大帮助。
又如,我在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时采用了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句子接的多而且语法正确、语义通顺。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先以一个例句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小组竞争接上句: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If I made some friends in the university,I would invite them to visit my hometown.
哪个小组接不下去,其他小组可以接,不断循环下去。
这个教学活动兼顾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句子构成掌握句型,并能自如运用。另外,学生代表本小组参与竞争,从而使个人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二、养成预习的习惯,增强信心
小组成员对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是保证每个组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往往也处于弱势。要让学习困难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困难生基础较差,课前对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以及对新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督促学习困难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并使其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模块7Unit3 Under the sea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对Pre-reading的预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见表1)。
这样,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有话可说,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2. 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在模块7 Unit1 Living wel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见表2)。
以上问题既能激发优秀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三、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方面,学习困难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1. 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很少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对方的发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愿意也不善于倾听。学习困难生中“偶尔”倾听者所占的比例高达67.9%,“总是”倾听者仅占10.3%。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的效果,还会导致讨论无法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听清老师的问题和分工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即使有异议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等别人说完,而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同时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学会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应讲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模块7Unit2Robots Warming up的部分时,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3),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并做记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并填写上述表格。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其进步和提高更有帮助。
2. 培养表达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表达。学习困难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发言就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利用体态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当学习困难生用语言表达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动作或图片等完成表达。
例如,在模块6 Unit2 Poem教学中,我让小组里准备中文诗歌的背诵并用英语进行评价。在交流汇报中,我有意的多让学习困难生进行表达。其他组员则补充发言,这样能够使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同时应多关注学习困难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自评学生能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困难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以此促进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差异辅导,使学习困难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要给学习困难生布置他们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学习强调建立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学习困难生的氛围。
4. 强调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习困难生的表现,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3.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科学分组;建立常规;反复训练;重点突出;及时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26-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学习,达到什么标准,教师都没有明确要求,结果导致:1、学生把自己作为个体不积极参与到合作过程中2、时机安排不当实际效果甚微3、没有合作规则“假热闹”4、缺乏训练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等。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主要看小组成员如何搭配,我班上的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其中,二名优等生,二名学困生,二名中等生,他们分别是由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然后,在他们中间挑选一名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专门负责组织,管理,安排本小组的合作学习。
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因此,小组内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个角色轮流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
三、建立常规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教师在班上必须建立一套有序可行的合作常规,如:明确职责,定期总结,评比奖惩等,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反复训练
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没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训练并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使每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掌握技巧并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比如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收到实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提炼文章主题,划分段落,分析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人物性格等。
五、巧选时机
教师要善于扑捉战机,给学生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当教学达到学生“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会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时,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六、重点突出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有限。如果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只有教师明所教,学生明所学,重点突出,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抓住关键,突破重点,让学生知道这堂课到底最需要学什么。
七、落到实处
善教者不是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合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师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一定要有所取舍,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放在组内解决。(2)、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读书,探究,质疑,释疑,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独立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合作讨论,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有效果。(3),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到小组中去。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一些新发现,新思维,这些如果不能及时梳理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走进学习小组,关注讨论进程和讨论情况,在疑难处给予点拨,在关键处给予指导,为小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4)、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他的榜样作用能带领学生主动求知,他的巧妙安排能使全组学生均衡发展,他提出的挑战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组长的组织监督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
八、全面关注
在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心情激动,急于表达;中等生没有主见,恐怕说错;暂差生基础薄弱,不想思考。因此,教师和小组长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情况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全面提高。
九、及时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教师要把本次合作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表现差的小组,要追查原因,立即整改并注意观察下次讨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均衡健康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篇四
清泉学校 肖世洪
2014年3月23-39日,我们青白江区六所中学一行35人到河北围场县天卉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每天上午听了他们的两节课,上午十点二十听赵平主任的关于高效课堂、导学案及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段海仁老师关于学习小组的建设的专题讲座。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听了赵平主任的经验介绍,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和课间活动,参加了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参观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和指导老师及学生的交流,每天下午再听两节课。我教的是英语,但是我听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地理、生物、历史。作为班主任我也重点学习班级管理和学习小组的建设。感受很震撼。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学校的领导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赵平主任对天卉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杜郎口中学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教师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天卉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 “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三。学生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楚,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10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再天卉中学的考察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将来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10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3名、和学困生3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小组长并不是固定一人担任,在英语课堂上由英语最好的任组长,在数学课堂上由数学最好的任组长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算数平方根》一课时,赵平老师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算数平方根?”“它和平方根有什么关系?”“如何求算数平方根?”然后,讲同学们分成三个组,每个组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学习目的的解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读学、研学、讨论、展示、老师答疑。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把握以及运用等。如教学《Unit4Don’t eat in class.》时,孟庆兰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
conversation 和text ,看谁读的最流利,谁背诵的最流利。通过小组讨论找出Molly 的九条rules。然后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5.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与学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课教方法,符合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 中主动探究知识生成,主动质疑,自主解疑,体现出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小组合作学习是老师在本着教育学为宗旨,给予了我们很大空间去发挥,以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这次合作学习活动是在小组分组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师尊重我们的意见,让我们自由组合,以4~8人为基本标准,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分组。这样的方式既合理,又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是老师的明智之处。
在小组表演内容方面,老师不限制内容,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既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又不忘教学目的。全班分为12个小组,表演形式不一,有模拟知识竞赛,有游戏,有小品,也有朗诵、歌舞。
老师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学习要求,同时提出评价方法,在所有学生都明确了这些后再开始小组合作。老师提出,在合作时,要保证 分工到位,人人都参与。一方面老师会走下讲台,参与到 我们的讨论中, 另一方面小组长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好监督提醒的工作。当这种合作的方式渐渐成熟, 我们将会从共同学习中取长补短, 在集体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每个小组在其表演能够展示之前都经过了以下几个流程:
1、商定表演形式。由于老师没有限定表演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的表演形式很多,各个小组需要针对各组的情况选择表演形式。首先要结合小组成员的性格、特长,其次要综合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一个既适合大家,又具有表现力的表演形式。
2、分配任务,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就在于团结一致,人人出力。这不仅需要大家拿出团结的精神,也需要大家分别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我们组来说,在具体商讨了表演形式后,组长就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好了剧本,并发给大家,在确定剧本之后,组长又征求大家意见让大家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3、接下来就是排练,大家根据剧本各自先练好自己的那部分,然后又全组一起
练,组员与组长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平时课堂中少有的教学形式,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收获到了很多。
1、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活动虽然表面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活跃、多样化,但它的教育意义在很多情况下不亚于传统的教育方式。
2、创新思维有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性格的发展。很多同学在本次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贯穿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这不仅使得活动新颖,也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无比。
6.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模版) 篇六
赵恩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近两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构建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一学年来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究和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周结、月评,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④鼓励组间要能提出问题。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这正是我们老师设计精妙之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答,自我评价,正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很好的反馈。这样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分工。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同学组成,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但我们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因此,在之前的分组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拓展教学时空。因此,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虽然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从每个同学各自的不同角度来解决共同的问题,在“共同”与“不同”之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就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往课堂上采用四人小组学习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以听、看为主,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各组的学习情况,从而迅速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哪些要点学生遗漏了,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灵活机动的课堂宏观调控能力。要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完成任务,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7.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七
策略一:合理分组
根据我校的课改精神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并提倡高效课堂的宗旨, 我认为合理分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每个学生各方面特点及能力进行摸底再分组。我采用指定性分组,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 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都要进行“插花分组”。我将6人分为一小组, 单人单桌一排3人, 每组两排, 每组都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同时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 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 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地竞争创造了条件。
小组成员合理分组完后,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小组活动中, 同时体现每个学生的价值, 就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我依据每个人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给每个学生设置角色。教师和同学选择组织能力最强的学生作为“大组长”, 为1号成员, 负责主持管理小组的工作, 并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的“学习组长”, 为2号成员, 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 更重要的是要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努力,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为他们解答疑难。这两位学生是小组的核心成员, 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确定。分好各组的大组长和学习组长, 再由大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合力制定完成组别、组名、组训、组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 由本组成员共同将另外几个成员设置为监督员、记录员、礼仪员、卫生员, 并明确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周期后 (一个月或两个月) 调换一次, 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各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 都会做, 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角色分工给了每个学生一个公平展示自我的平台, 角色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意义, 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学会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策略二:考核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的组织, 如何让学生在“热闹”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建立考核机制, 做得好, 表现好, 有合作精神, 有创新精神等, 给予表扬加分;违背课堂纪律, 没有积极配合的小组, 给予适当扣分。这样体现了对学生的爱心、对学生处境的关心和帮助。对学困生的积极表现可以多加分、多表扬,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也体现出对不同学生的价值的重视。教师通过表格详细量化分数, 一个月总结一次, 对前几名的小组成员进行精神或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最后一名的小组, 则组织这个组的所有成员进行反思。这种考核机制要做到日常化、过程化、教育化, 这样既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纪律, 又能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参与性, 从而促进各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独特的个性。
策略三:选定内容
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但并不是每节课45分钟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针对的一般是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 在小结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统一归纳总结问题的答案, 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共同把这一框内容用知识网络结构归纳知识之间的关系, 及时用投影仪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并根据好坏进行加分考核。最后我把最好的总结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
通过选定这一环节的内容, 让学生小组合作小结,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现。让学生小组合作小结并建立知识网络, 更能突破辨别几种违法行为及它们的关系和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策略四:有效控制
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时, 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 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 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 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实现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有效控制是分不开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相反, 这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因为初中学生个性张扬, 自主能力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许多备课时无法预测到的情况。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合理引导才能提高合作效率, 达到合作目的。如有时讲评试卷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小组的一个成员为主讲。如果主讲讲不清或其他组员没办法补充, 教师就要及时上阵。对混乱无序的小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角色, 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对偏离主题的小组, 要早发现、及时制止, 将他们引回到小组学习任务中来。
通过有效地控制, 营造宽松的气氛, 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 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的责任感, 有条不紊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最终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宗旨。
8.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篇八
一、根据学情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学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不断提升。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时间还不够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以小组集体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9.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九
【策略】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其他同学发言时,要会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善于收集信息归纳总结。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
2、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仅仅会听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话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者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说话声只有小组成员能听见;认真听取小组成员的发言;不讲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无关的话;合作学习时做到“活而不乱”。
4、培养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5、培养学生评价的习惯。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同学的发言、某一解题的方法、某一设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使评价有目标、有内容,言之有物,比如评一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教师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允许学生用一句话评,两句话评,慢慢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10.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十
尽管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辨证看待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过程,是有其积极发展的因素。
首先从教学的互动性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互动渠道呈现多向型,即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习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往形式,从而建构课堂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
1、学生参与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3、教师角色问题。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师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面对我们班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应对的一些措施:
一、激励交往热情。
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如《可贵的沉默》的教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在小组这个快乐的小家里说说自己的父母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起来,说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交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实验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11.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篇十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绣花式——有的教师将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他们依旧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烦琐分析加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追求着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性短期目标,当有人听课时,则“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所谓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成为一种点缀的绣花,平时,则“涛声依旧”。
误区二:点水式——有的教师,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不能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选择,一节课动不动就合作,次数多,时间短,如蜻蜓点水,走过场,滥用合作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实效,长此以往,学生只会疲于应付,渐渐对小组合作失去兴趣。
误区三:捧月式——有的教师,一提出讨论的话题,立即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不留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即使留有时间也是短短的一两分钟。由于学生之间无论是思维能力、情感态度,还是学习方法都存在差异,这样,思维能力强、反应快的优等生就赶忙发表意见,学困生成了忠实的“听众”,而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又乐于让优等生汇报,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这样的合作伤害了大部分学生交流参与的积极性,违背了“面向全体”的课程精神。
误区四:放蜂式——不少课堂,老师一宣布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如蜂场一般嗡嗡,每人都在张嘴,无组织,无分工,乱作一团,发言结束,小组合作随之结束,学生关注的依然是自我,而在其间,教师成了旁观者,缺乏师生互动,使得合作“开放无序”,合作流于形式。陈志明
二、走出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一)精选合作内容,激发合作需要
需要是合作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思考题。而这个主题往往是学生提出且经过教师梳理,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合作讨论的价值:或者确有疑难,难以解决,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踌躇不定,对错不明,需要在组内验证、完善。否则合作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考虑学生完成所学习的内容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其次考虑设计的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是否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如果作用不大,那么也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因此,只有精心地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激发合作需要,才能保证实现有效合作。
(二)保证自主探究,搭建合作支撑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上,是对小组成员预先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完善、矫正,没有个体的学习,就谈不上合作。因此,必须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个体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是发现问题、积蓄情感体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下面的合作搭建有力的支撑。
(三)组建科学小组,明确合作分工
组建小组,明确分工是决定合作成功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内成员间的互补。分组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和个性差异,又要考虑到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使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牢牢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论,相互影响带动,又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还能让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小组之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小组合作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共同的努力。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组长负责主持小组内的讨论,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合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检查员负责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情况在全班讨论交流。每次活动前让每个成员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一段时间后,小组每个成员角色进行轮换。使每个人都有在不同岗位上与别人学习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合作技能。
(四)把握最佳时机,发挥合作效益
1答案多样时。汉语言独有的模糊性决定了一个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就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寻求答案的多样性。
例如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可进行发散性思维:“如果你是哲学家的弟子,你会想出哪些除去旷野里杂草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想象,其答案当然不止是一个。再如教学古诗《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提问:“这位渔翁在寒冷的江上究竟在钓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答案也是精彩纷呈。
2欲罢不能时。一篇课文教师讲到精彩处时,学生们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教师将学生的思绪带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也一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欲说还休,学生欲罢不能,师生陶醉了。如此美妙感人的片段怎能错失良机呢?教师应该及时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体验,在小组内朗读、想象、品味、讨论……例如《少年王勃》,教学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让学生联系课文,想象这句诗描写的美丽景色。在组内反复朗读,仔细体会,热烈讨论,一同感受当时王勃看见的晚霞、野鸭、秋水、天空图。
3探寻规律时。每个知识点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学生在诸多的素材中找出异同、归纳特点、全面总结,探讨出知识的内在规律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
例:在教学“一”的声调变化规律时,在组织学生初读了书上的例子后,为了探寻出内在的规律,我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并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如下一张学习资料:
各个学习小组在积极讨论后,纷纷填好了学习资料,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经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探讨,总结出了规律。
4意见不一时。当对教师给出的素材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后,学生意见不一时,或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时,也可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船长》时,学生对船长哈尔威的这样一句话“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有争议。在讨论“船长真的会开枪吗”时,有的认为不会,有的认为会,各执一辞,意见不一。这时应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在小组内统一认识,加深对人物崇高思
想的认识。
5应用创新时。语文教学有时可以利用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者激发学习的兴趣。此时展开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同伴间可以互帮互助、互查互纠。
例: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互相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且说说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正确答案。
(五)实施有效调控,加强合作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学生因内向或担心同学嘲笑而不愿开口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信心;当学习内容难度大,小组成员“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当双方出现分歧互不相让时,及时给予巧妙化解,将学生引向文本,求同存异;当学生合作学习浅尝辄止或出现明显失误时,及时给予提示、纠正,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如何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1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我们还可以引人竞争机制,开展组际合作竞赛,促进小组的整体发展,只有实施有效调控,加强合作指导,才会使小组合作收到实效,而不是作秀般地走过场。
(六)落实评价机制,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后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把对过程的评价与对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从小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可设计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表,内容包括活动时间、合作学习的内容、组长、检查员、记录人、汇报员、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合作学习形成的发言交流的书面材料内容等。其中,教师评价是对小组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而小组内评价则是合作小组内对各成员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是否能积极参加讨论,是否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否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合作分工的任务四个方面,通过落实评价机制,巩固合作效果,培养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刘福泉:《合作学习探究》,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③程劲松:《让合作学习理性化》,《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期。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推荐阅读: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06-11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10-08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11-24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7-3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0-09
小组合作学习音乐12-07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