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2024-10-22

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精选18篇)

1.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一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于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相一致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即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二)中国书法中“儒释道”精神的阐释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1

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三)中国书法可以抒发心性,陶冶情操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2.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二

一、中国书法节及其作用

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书法艺术、全面展示中国书法艺术、促进文化交流的盛会,并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每届盛会期间,都会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数万名艺术家参加。展览和参评作品达十几万件,观众亦达到达十多万人,被海外书法家称之为“书坛奥运”,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书法节展项丰富,精品荟萃,以高水平的书法家个展、群展为主体,通过书法作品的集中展示,为广大书法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更新创作理念;建立起一个集专业性、普及性、群众性和高层次、高水平、高品位的交流平台,培养输送更多的书法专业人才,使高品位的书法艺术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桥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如何适时举办一次具有相当规模和艺术水平的书法大展,是广大书法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急切盼望的节日。在日益繁荣的社会文化活动中,书法节无疑也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的情结。经过了大半年的精心筹备,2012年10月9日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如期和观众见面了。书法节由于它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极强的专业性和高品位、高水平和高层次,但同时又由于它的普及性和群众性又决定了它的亲民性。书法展览现场更像是一个平民化的大市场:在巨大的场地中排列着一列列展位上,海量的书法作品密密麻麻挂满了展板,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近距离观赏作品的便利,作品与观众之间没有了隔挡,是零的距离。展出的作品不乏以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第五届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七届天津书法篆刻展等多项大展等“国”字头的大展压台,特色展项异彩纷呈。可以说,书法节是一个能让各层次书法艺术创作者都能有所收获的平台。

尤其令人兴奋地是有很多作者就守在自己的作品旁,虚心倾听着来自大众的褒贬之词,与观众进行着艺术的交流,出现了非常感人的场面:书法家与前来欣赏书法艺术的大众有机地融在了一起。此外,书法节组织大型学术研讨活动,为书法专业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书法艺术理论的良好平台。同时,为提高广大市民的参与意识,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书法节期间,还举办了许多“亮点”活动,如:书法知识讲座、书法家现场咨询、现场书法表演等,全方位展现书法节的丰富内涵,为广大市民在金秋时节奉献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二、书法大众化趋势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说:“书法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爱好者数量还是从组织规模上看,书法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繁荣都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书法大众化的根本用意就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社会大众,举办各种类型的书法展览活动入手,训练和培养广大爱好者的对书法兴趣,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观摩欣赏,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书法历史和理论的重要性。书法大众化必须要依托一个文化群体,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把书法艺术群众化、大众化,不能把书法局限于某个艺术圈里的人。书法大众化要从不同层面去普及书法。

(一)书法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书法属于主流文化的范畴,是有助于提高大众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书法“大众化”源自于中国汉字的大众化,其本身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是传承文化、记录人生历史的印记。自古以来,“以书养德”、“以书养心”都被看作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的。书法是在日常书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书法的发展史表明,书法在传统人文精神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传统上与诗词、绘画并称的书法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重要的修身之道,并使经此之道的个人人格臻于完美。然而,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由于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文字书写已经不再成为我们日常操持的功课,这无疑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缺失。书法推广不仅仅是让人们单纯地去写字,还有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等综合素质的磨练。人们把业余时间用在临帖、创作上,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提高生活的文化品位;可以带动人们对诗词赋曲的学习和鉴赏,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为人们打开新的交往、交流方式。

(二)书法大众化显示出书法艺术日益泛化的趋势。

书法艺术与大众之间实现了一种人与艺术形象、日常生活与艺术活动的双向动态交流,而大众则可以从中直观自己的现实文化处境,并促进了书法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亲近,书法艺术成为大众可以共享的生活对象而非少数人自我陶醉的领地。日臻成熟的书法艺术已经从单纯的工具转变成了独具个性、价值的文化传承。书法被称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建立在线条章法、形体结构之上的美。人们通过观摩欣赏传统的经典书法作品,更多地了解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符合不同时代国人共同的审美追求的书法精髓,有益于书法大众化的普及和推广。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其实就是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趣味的综合反映。所以说书法“大众化”趋势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三、书法“大众化”的意义

书法“大众化’是一个既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首先要让普通群众了解书法,知道如何去发现书法的美,去欣赏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曲线美,去感受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在当今社会生活优裕的环境下,年轻人们,在潜意识中都透露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对传统的叛逆。他们追求时尚和高品味,却从没有注重对自己的文化修养的培养修炼。还有多少人感兴趣“欧、颜、柳、赵”的存在?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亟待解决的文化现实问题。在文化生活活跃的今天,我们要高举民族文化的大旗,去唤醒全体民众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继承,把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水准,当做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民众都能够承担的“义务”,以有效的文化方式来奠定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群众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形式之中,“琴、棋、书、画”堪称代表,而这其中的“书”法又是最具可操作性与传播性的。从古至今,达官贵人可以把临池习字视为风雅韵事,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操琴,不善对弈,不解丹青六法,但作为实用工具的毛笔与毛笔字确是不可不用的。正是如此,普通的大众阶层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深厚而又质朴的情感,固然,寻常百姓在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理念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偏差与不足,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正是书法“大众化”重要之处。要使广大受众在接受书法教育的同时能够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创造美。书法“大众化”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的普及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宣传教育意义和作用。

旨在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书法人才的天津市书法考级中心也在此次书法节当中集中展示了培训教学成果展。展出形式与其他展项不同的是:在每一幅展品的旁边,都有一位培训指导老师的朱笔点评。欣赏佳作之时,仔细体会指导老师的点评,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观众都能从中获益良多。行草班的老师就把学员们都带到了展览现场,一边进行艺术作品观摩,一边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们兴奋异常,展会现场成为了他们汲取营养的大课堂,既欣赏了众多名家名作,又同时看清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明确了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

在楹联作品展览区,中国楹联学会不仅聚合了全国楹联界120为名家原创的作品呈献给观众,还安排了许多与楹联相关的现场互动活动,请现场观众与书画名家一起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以道德为约束的书法家,在提升自身才能技艺的同时,为书法的“大众化”奉献出一份力量不仅是一种义务,而是当仁不让的使命与责任。而那些尚且在“大众化”普及当中的“大众们”亦可在接受书法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自觉的崇尚道德、完善自我,以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然而,中国书坛如今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却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通病:用笔漂浮、无力量之感,结构上喜写“丑”字,章法处理过于大胆,盲目追求技术层面的处理和外形的设计,往往以造型的视觉效果掩盖书法的内在意蕴——这恰恰与书法大众化相背离,更与传统书法的精髓相背离。即使书法的实用功能消退了,但是它的艺术表现功能、文化精神的交流功能依然存在,这也正是书法普及的意义所在。

(一)书法艺术作品具有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跟随时代潮流的作用。因为书法艺术作品在本质上面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可以感知到时代的声音和跳动的脉搏,而书法作品正是反应时代精神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这一个重要媒介。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成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二)书法艺术作品具有教育大众的作用。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渗透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抒发了对社会导向、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分析等等,大多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因此,人们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就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得到提升。

(三)书法艺术作品具有审美的作用。人们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无论是具象的文字形态之美,还是节奏起伏的音律之美,或是文字内含丰富的意义之美,都会使自己得到美的享受。

(四)书法艺术作品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书法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海外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书法对外交流活动,一方面邀请国外名家来我国参会参展;另一方面在国外组织中国书法展,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交流关系,大大扩展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充分发挥了书法艺术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

目前,我国有四十余所高校设置了书法专业,有部分院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设置齐全,这对于培养书法专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除了通过在专业学院集中学习的方式外,我认为,书法艺术以门派、师承为特色的口传手授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培养书法人才的形式。其次是对传统经典的整理、辨别与临摹。要对传统经典中的文化意蕴和书写技法进行研究、挖掘和发扬光大,要注重继承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如果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临摹不准确,一代人遗漏一点,经过几代人就会离经典越来越远、就会将经典遗漏光。虽然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书法艺术经典的保存收藏、出版印刷手段都极为先进,可以大量的存储保留。但书法艺术毕竟是一门以书写为特征的表现艺术,必须通过书写者带有各自文化内涵、审美取向、书写技巧和情感意蕴的书写来表现的艺术,必须通过理解、临习古人的经典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所以惟妙惟肖的临摹也是一种继承。只有良好的继承才会使书法艺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培育出书法艺术发展、创新的沃土,才能够使中国书法艺术找到与世界其它同类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求同存异的靓点,更能使中国书法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使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发扬光大。

四、结语

3.率性自然的中国书法 篇三

中国的文字,如果你懂得它的内容,又能感受它的字形肌体之美的时候,就到了一审美的境界。真正的大书法家作品一出来,就有一股精爽之气,而不是拖沓、肮脏之气。

宇宙万物有它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有它行动的徐、疾、快、慢,它整个运动过程、生命状态,在中国书法家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点画流美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简洁这两个字很重要,在《文心雕龙》里,把简洁进一步叫精爽,又精美又爽快——精爽。

也只有精爽,更能表现宇宙万物的形象,提示它所蕴藏的生命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美。我们很难说宇宙的对错,有如泉水从山上流下来,你在山上看流水往下走,它流动是那么自然,不能讲这条流水错误,那条流水正确;天上的云雾,这块云彩正确,那块雾影错误,没有的。一切都天然合理,一切都处于怡然。

书法家经常用自然万象来陶冶自己的心灵。譬如讲怀素晚上听嘉陵江水流的声音,他草书大进步,为什么?这个在心理学上叫连类通感,其实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都这样。为什么嘉陵江水能影响怀素草书的进步呢?因为嘉陵江水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和草书的自由痛快相联系,他就有感觉了。

敬畏

我们知道星河,无数的恒星,它的运转都是按照一个规律、一个大目的在那儿。我们从事画画和书法的人,比起宇宙的运转来讲,真是一个渺乎小矣的动作,可是当我们这个动作能够适当趋近一点宇宙的运动,你就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对书法的敬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因我们对宇宙自然永远只有两个字——敬畏。没有敬畏之心的书法,只能说写了一手好字,当与人相连,便是人不如字,蔡京便是一公案,容易被历史抹去。如一伟人,又占了一个“大”字,比如毛泽东。毛泽东在书法可以说无几人能写出他的字,世人临摹者甚多,但终究不可及,只有其形无其神,其原因是他具有领袖的胸襟、伟人的气魄、哲学家、思想家的融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写的就是“文化内涵”,没有丰富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不可能发挥的如此大气,古人云“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置身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合一,承载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之使命,字便是人的境界。

习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没有发动过本质意义上的侵略战争。在这个和平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文化,有一种自足的性格,一种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把书法当成一个体系去学习的时候,认真临帖可能是书法的正确入门,甚至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写字,只有感到身心和大自然是那样和谐交汇,代表个人的整体内涵,非临帖可以超越,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甚少,世人常云以字观人,字品即人品之说,此说谬如“文如其人”之说。“见字如见人”,字从心生,心中有异,存至其表。其间也有一说,观其审美取向,以字品观人品如以才学取人,“失之宰予” 焉。诚可笑也。

习字,便是一个持之以恒,为什么要反复地、不停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临帖呢?首先是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去临习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渐渐走入它的形似,这是第一步;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不断临习一个经典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达到神似;那么我们再不断地持之以恒地临习这个优秀作品,我们可能会走入这个书家的精神世界,甚至对他的书法作品以外的境界有更多的理解。

4.关于和谐中国的演讲稿 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朝气的时节,在同学们的期盼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什么而读书”主题教育启动仪式暨第三届班级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值此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们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在新的征程中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此,我向全院发出倡议:坚定信念,执着追求,为中华崛起、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读书。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历史与社会责任压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一定要走进知识的海洋,打开书海,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必须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的学习受到国家的热切期盼,学校的殷殷关怀,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机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于建设幸福中国的事业中,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历史赋予我们重大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满腔的热血,铸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让我们胸怀大志,敢于拼搏,为成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让我们坚定信念,执着追求,为振兴中华、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读书!

我庄严宣誓:

胸怀大志,锐意进取;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博学力行,守正拓新;专注学业,刻苦钻研;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勤思好学,勇于创新;执着理想,自强不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团结同学,善待他人;诚信考试,严于律己;完善人格,提高素质

民,奉献社会。

5.关于中国梦的成功演讲稿 篇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可是我对于当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季羡林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孙中山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了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元,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邓小平

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任继愈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中国梦名言

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阐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6.最新关于中国人口日的演讲稿 篇六

明天(6月11日)是新世纪第一个中国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人口、发展与环境”。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1987年的今天,世界人口突破了50亿大关。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将6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此后,世界各国每年都要开展宣传活动,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在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户籍人口自然变动已连续8年负增长,人口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回顾过去的30年,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贡献息息相关。它是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全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广大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舍小家顾国家、甘于奉献的结果。他们的功绩将会为历史所铭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热心计划生育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弘扬婚育新风,自愿为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为有效解决人口问题献计献策,成为推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的世纪,上海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构建起有利于人口发展的资源利用机制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个人都能做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发掘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这里,衷心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公益服务、宣传倡导和示范带动,吸引广大群众继续重视和关心人口发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事业中来。我希望全体市民都来关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把上海建成一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7.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七

一、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 是世界艺术艺囿里的一朵奇葩, 它在国际艺术中地位越来越高。书法早在唐朝时即已流传到海外, 日本称为“书道”, 韩国称为“书艺”, 已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 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热爱它, 作为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汉字。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 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艺术充斥下, 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据报道, 重庆上万所小学, 只有二十所小学开设了书法课。一方面中国书法走出国门, 飘香海外, 另一方面我国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在急剧下降。从明星要人到寻常百姓, 在学习、工作中, 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作为在校学生, 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 对民族情感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中, 出现了不少既是书法大师, 又是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的人物。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 同安禄山等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最终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顿挫有力, 正是他忠贞气节和刚正不阿精神的体现, 后人评鉴“英烈之风, 见于笔端”。当我们拜谒岳飞庙时, 高挂厅堂“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 既显示了他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 也展现了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 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 将军一字击干城”。这些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 我们要学习他的书法, 更要学他的精神。当今台湾的一些政党领导人, 淡化民族文化, 去中国化, 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他们说的是中文, 用的是汉字, 讲自己不是中国人, 为世人所不齿。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培养学生写好字, 并不要求人人都成名成家, 但书法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书写的过程, 学生一方面能体会汉字的美感, 另一方面能学习到祖国的文字、诗词和历史, 培养对本民族语言认同的情感。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 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旅美学者蒋彝有句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 书写是民族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渗透着的是每个书写者民族热情的感情。”

二、一笔一画, 感悟做人道理

“一笔一画练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 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古人说“字如其人”, 一点一画、一撇一捺, 字里行间往往透露出书写者的精神面貌和志趣性格。王羲之能开创出妍美流便的一代书风, 与他飘逸脱俗、心怀旷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颜真卿的书法, 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忠贞凛烈的品行。柳公权曾有对唐穆宗“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 柳书风骨铮铮的书体正是他为人的写照, 史称“颜筋柳骨”。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 又有之以圣哲之学, 书乃可贵。”道德败坏者字写得再好, 民众也不屑一顾。宋朝的宦官蔡京书法水平不低, 但他祸国殃民, 为人奸诈, 被世人所鄙弃, 当时他书写的“元祐党人碑”颁立天下时, 石工中竟有宁死拒刻者, 其书虽有传, 但无人追随。因此学生要记住这条古训:“书以人重, 人以品学重。”

能写一手好字和能写一篇好文章一样, 可以给人很好的印象, 学生的字写得工整、匀称、美观, 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反之, 字写得潦草、怪异, 难以辨认, 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后果。郭沫若说过:“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矩, 比较端正、干净, 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 能够使人细心, 容易集中意志, 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 粗枝大叶, 独断专行, 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克服这些毛病。”

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 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使学生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是书写之理, 亦是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 要规范, 同样, 做人也要守法, 切勿越规。我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曾颇为动情说:“书法名曰法, 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 美丑妍媸, 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 每写一个字, 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 去面对一些人, 那么进退问题, 分寸尺度, 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书法生活化, 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

三、美的熏陶, 艺术的感化

书法, 顾名思义, 就是用我国传统的笔墨形式, 在纸张上书写汉字。中国的汉字是形、声、义的统一体, 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 (鲁迅语)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 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引人欣赏, 心畅神怡。”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 如果说西方美术史是以建筑为主线, 那么中国的美术史, 或者东方美术史, 应该是以书法为主线。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一种独特艺术, 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我国古代称写字为“书”———“书者, 如也”, 写出来的字“如”我们心灵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在对物象的把握中, 同时咏含着心灵情感的反映, 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交融。我国原始之初的书写就已具有了艺术价值, 成为美学对象。别的民族的文字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历朝各代的书法各具特色, “秦碑力劲、汉碑气节厚、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朴”。如“晋尚韵”———晋代书法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 流露出娴静之美;“唐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 气魄雄伟, 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 具有力度之美;“宋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 沉着痛快的书风, 正是国家多难时, 文人墨客的情感的起伏和生活动荡的写照。而当代书法求大、求新、求变, 正是时下多姿多彩, 艺术氛围宽松, 社会快速向前的反映。

书法美有三要素:线条美、形态美、气韵美。有人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追求“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立体感和力度感的线条, 讲究线条的圆润、浑厚、劲挺, 避免线条的扁薄、轻浮、软弱。书写这样的线条, 培养的是一种踏实自信的作风。字的结构形态, 有的仪态端庄而雄伟, 如颜体;有的风姿绰约而飘逸, 如褚体;有的神采严峻而劲挺, 如欧体。不同书体, 各具风采, 我们不应偏爱一家一体而贬低其他, 而应提倡和而不同的审美思想。气韵美是指作品气势连贯, 神采足, 意境高, 格调雅。王羲之书如“谢家子弟, 纵不复端正者, 爽爽有一种风气”, 褚遂良书如“美人婵娟, 似不任罗绮”, 颜真卿书如“忠臣义士, 正色立朝,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中国有王羲之、颜真卿、张旭, 不啻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同为中华民族之精英, 学生多知李、杜者, 不知谁是书圣, 何为篆隶之书, 不在少数。学书法, 识国宝, 当有益于爱国之心”。 (谢稚柳语)

四、常写常练, 达到身心平和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它的含义远远超出简单的文字符号和作为交流工具的范畴。写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左右结构的字讲“相让”, 字之左右, 或多或少, 须彼此互让, 方为尽善;也讲“穿插”, 穿者, 穿其宽处, 插者, 插其虚处, 须相互交流, 方为融洽。每天练习楷书, 可以克服易冲动、少耐心, 缺乏自控力的不良习气, 这对年轻好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 许多人提倡康健慢生活, 练字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张素白的宣纸, 就是你的一方小天地, 写它几十个大楷书, 你就心平气顺了, 心灵的负担就减轻了;洋洋洒洒写一通行草或大草, 非分的物欲抛弃了, 心头无奈和苦闷去除了, 心情平静了, 心态就平和了。心中狂喜时, 写字可以使人冷静下来;心中郁闷时, 写字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学习书法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抒情言志的精神享受, 又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休息, 还是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 对缓解精神压力, 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作用。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 是积极的消遣娱乐, 也是修身健脑健身之法。”

书法作为一种大众文化, 对启迪人们的良知, 促使人追求真、善、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青年学生练习它, 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书写技能, 而且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修炼;不仅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朝阳, 张宜书, 王江平主编.书法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2]凌士欣.书法趣谈[M].档案出版社.

[3]周斌.书法学科德育刍议[J].书法, 2000, (3) :46-47.

8.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中国美术教育史;书法教育;东晋南北朝;品德

早期的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原始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学校的设立,则可以追溯至五帝时代。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内容以“六艺”为基本,其中“六艺”中与美术教育相关联的为“书”。“书”即汉字、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书同文”以后,汉字形制的规范化和使用功能的强化,促进了书法教育的普及。由于汉字特殊的形象、意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位置,其识读和书写,对于中国视觉文化习惯的形成,具有根本性教化作用。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教育则更为注重品德教育,人品书品,藻鉴相扇,和当代某些急功近利、只想金钱和走捷径的教育方法方式相比,不啻是一种启示。书法教育是在南北朝时期士族及一些寨族中进行的一种书法教育方式,它分为家学式与师授式两种。这两种教育方式渊源久远,影响巨大,在唐以前,最具神秘色彩的名家笔法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流传绵延的。然而,南朝和北朝,南朝前期和后期的书法私学教育观念却有所不同。

南朝前期的书法教育受门第观念影响颇深。书法俊逸即为才识卓绝的表现之一,是高门士族保守的家法。南朝人论书才会将门第风仪与书风联系起来比照。与此相适应,南朝前期书家风尚也表现出极强的士族化倾向,具体表现在耻于做应由文吏、工师和佣书所职的一切事情上,对从事书记文案的下层书佐高门士族更是鄙夷轻视。由于这种门第才识观念的存在,士族书家在书写日常实用的“尺牍书疏”时,更愿意将个人的风仪与审美追求融入其中,形成颇具审美情趣的实用书写的倾向。换言之,实用的“尺牍书疏”在不自觉地为展现士族的萧散风度而服务。因此,书法私学中所传的书体主要以不拘常格的行草书为主。检索张怀的《书断》,凡入三品的东晋及南朝书家共计36人,兼善草、隶两种书体的有24人、善草书的有32人、善隶书的有26人,而善古文、大篆、小篆及飞白书的只有3人。可见自东晋以来的南朝书法私学所传书体以草书和真书为主,其中更为学堂所推崇的是颇能表现人物风致的草书。即便是多用于抄写奏章、道经、诗文以及史论等,而较少施用于尺牍书信的真书,也决无唐朝以后的呆板之气。这些都足以证明在南朝前期书法私学中,士族书家追求的是一种充分讲求审美情趣的实用书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南朝前期的书法教育主要是建立在高度士族化基础之上,其注重表现高门士族的风仪,即便是日常实用的尺牍书写也追求一种审美意趣。但是这种状况随着梁以后《千字文》的流传普及与高门士族的逐渐衰败而得到了一定的改变。而南朝后期的书法教育观念开始向规范化的实用书写方向转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1)《千字文》的流传与普及。学习者只需要直接面对的经过处理的单字,这些单字大小一致,字势渐平,这就在客观上引导学书者的书迹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旧文化高门士族随着其特权地位的丧失,这些旧高门士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抛弃了原先的书法私学重精神、轻实用的教育观念。3)南朝后期,随着士族势力的削弱,庶族力量大大增强,一批庶族书家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促使书写的规范化。

北朝书法私学教育观念的发展不像南朝那样,而是以规范化的实用书写为主,不管是前期的高门大族,抑或后来的寒族书家,大都以规范化的实用书写为主流风尚。纵观当代书法美术教育,1957年浙江美术学院,在国画系开设书法篆刻课的举动,是书法进入当代高等学校的开端。而且与古代、近代师徒式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当代书法教育的形式则显得异乎寻常的丰富和多姿。其一是无论男女,也不管文化程度的高低,凡有兴趣者均有接受书法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其二是教育方法冲破了只统一使用一本字帖,批改作业只画圈圈、只打叉叉的老套,开始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比古代南北朝时期书法教育的昌盛,我们不得不看到当代书法教育的缺憾。

一 书法师资严重短缺

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无一所正规的书法学院,设有书法专业的学校也只有浙江美院、首都师大等少数几家,这与全国上千所的大学相比,与全国对书法教师的需求量相比实在是少得惊人。据粗略统计,毕业于书法专业的学生,其总数约三百人。而在这些毕业生中,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和书法理论的研究,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多也不会超过120人。笔者又对全国52所高师院校的书法师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这些学校中,只有书法教师182人,而在校学生却有136992名,师生比例为1:752,失衡现象十分严重。

二 教材建设肤浅浮泛

虽然书法教材的建设已开始分科化,教材质量也有所提高,但书法教材建设仍然不甚理想。比如,高等书法专业,除了少量课程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以外,大多数课程尚无书法教材。书法教师授课多凭经验积累,这对授课的系统性稳定性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又如,已出版的书法教材的数量已蔚为可观,但真正高质量的书法教材却不多。辗转抄袭、缺乏新意甚至质量低劣的书法教材充斥其间。

三 学术研究稚嫩无力

书法教育的学术研究与高等书法教育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就我们所看到的书法教育成果来看,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最引人注目的当推从书法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们。他们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写作能力又强,所以,投入到书法教育学术研究领域,容易有深刻的思考和令人信服的成果。可惜,当代书法研究生极端稀少,因此,从大的格局上看,凭借这仅有的研究生们也难以突破书法教育学术研究稚嫩无力的尴尬局面。目前的表征是,依仗个人之力的多,进行集体研究的少;零碎研究的多,系统研究的少;置身教学研究的多,挖掘教育史、教育理论和教育批评的少。如果将书法教育学研究与书法史学研究和书法美学进行多维度的比较,那么,书法教育学的滞后状态是有目共睹的。

四 不注重书品人品

9.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九

作为一名青年,我深知身上肩负着重大责任!对我而言,在年轻的时光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对单位来说,团结奋斗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对国家来说,作为青年的我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思想高度上,我们应该一切以党的指导方针为基准,遵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战略命题;在实际行动上,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坚持使命,奋斗拼搏为社会创造无限价值;在理想目标上,应该以实现中国梦,创造劳动美,为社会主义的雄伟宏图奉献自己的青春梦想而奋斗!

作为市委党校的工作人员,我们身上寄托着习总书记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期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该奋发斗志,努力拼搏,以此来实现总书记的期望!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拥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精神。习总书记曾说“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正是这句话时刻督促着我们年轻人,在青春的日子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抱着坚定的信念,一起奋斗在前线,不给青春留下任何遗憾。将奋斗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在行动上,快速学习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引进先进理念,取其精华;在精神上,忠诚于党,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实现个人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中国梦,劳动美”在本次演讲中,我不忘主题,也深知这个主题赋予的含义。但是在如此热爱工作的大背景下,仍然阻挡不住努力奋进的脚步。青春短暂易飞逝,蹉跎岁月易留念。在芳华的年代,我们除了拼命的热爱工作,就是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术赢得社会的进步。我相信,社会上不同岗位的诸多广大青年,跟我一样,在时代的召唤下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只有你拥有强健的体格,奋发拼搏,厚积薄发,汇入强大的凝聚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德州必创一片辉煌。高歌猛进来,勇立潮头!

伟大的中国正在慢慢崛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会落在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身上。我们深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道理!我们应该昂首挺胸,激情斗志,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我们立足山东,扎根山东,谨记党和人民嘱托,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懈努力和奋斗,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中国。

10.关于中国梦的励志演讲稿700字 篇十

大家好!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阐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作为学生,就是要认真学习,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

梦想是是一个美好的期望.有梦想的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活,它是人生活的动力。梦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现实。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雕塑家。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它是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雕塑的基本形式是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的直接影响。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实现梦想,成为一名雕塑师。首先要有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其次,从基本学起,提高美术和美学的知识。再次,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观察入微。

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11.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篇十一

自佛教传入中国,僧人、禅师在读经之余常挥毫抄写所读经文,以此来传播佛教的教义和扩大佛教的影响;书法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也多涉足佛教,或以此静心养性,或借佛参悟书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隋唐之后,佛理禅趣更是大量融入书理之中。纵观中国书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懂得佛教,就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鉴于佛教和书法的这种历史渊源,我现就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渗透问题作初步探讨。

佛教在书法艺术的传承方面功德无量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及出现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佛教徒很大的一项工作是写经与抄经。为了传播佛法,一些僧人几乎一生都在抄经;在家的佛教徒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也发愿抄经,他们有的自写,有的请人代写,长期以来以经文形式留下的书法瀚如烟海。就其书法艺术而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王羲之抄写的《遗教经》,柳公权抄写的《金刚般若经》、《清净经》,释道秀抄写的《观无量寿经》,李煜抄写的《心经》,苏东坡抄写的《华严经破地狱偈》,黄庭坚抄写的《文益禅师语录》,赵孟抄写的《佛说四十二章经》,林则徐抄写的《阿弥陀经》,弘一法师抄写的《华严经》。在这些手抄经卷中,正、行、草、八分、篆各体俱备,成为当今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佛教对书法的保存和传播还表现在刻经方面。由于纸、帛易于损坏,不便保存,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有一些佛教徒把经文刻在山崖或石碑上,尤其是在经历了北魏和北周的两次灭佛浩劫后,佛教徒增加了“末法”思想,发愿石刻佛经的僧徒猛增,经唐、辽、金、元、明、清不断镌刻,遍布在全国各地的佛经刻石不下百万块,像这样大规模地刊刻佛经,历时又这么长,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这些佛经在保存佛教文化的同时,也保存了书法艺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六朝摩崖刻经,其笔势雄伟,兼有篆、分、真、隶诸势,书法古拙朴茂,浑穆简静,被康有为称为榜书之宗。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石刻,雄浑圆厚,劲健奇伟,自然满足,被多家出版社影印。

总之,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徒们通过抄经和刻石为保存中国的书法艺术保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佛学对书法家人生观的引领作用至深

书法是一种艺术,但在中国又不单单是一门艺术,它还是一种哲学。艺术离不开理论,书法艺术也是由书法理论指导和制约的,因此历代的大书法家都有自己的书法理论,他们的理论不单是论述执笔、运笔、布白、运气等等技法,而且还涉及到书法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等哲学思想问题。佛教作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一个教派,二千多年来,对我国意识形态内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法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不离外,他们的人生观、艺术观深受佛教思想的熏染,出现了以禅宗指导书法的理论。下面我想通过在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的三位书法家的人生观,来说明这一问题。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在书法艺术上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与他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魏晋之际,玄学与佛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后进而合流。玄学主张“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佛家则主张“真空为体,妙有为用。随法身则万象俱寂,随智用则万象齐生。”这些思想,在玄佛日益合流的东晋时代,一般知识分子乐于接受。王羲之心领神会,移情于翰墨,致使其笔势神气淋漓,尽得妙处风流,从而使其书法在书法史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大书法家怀素,唐代高僧,其书法“随手万变,怪雨狂风,隐见莫测。”为历代书家所推崇。他高深的书法造诣显然也得益于佛教。唐初,禅宗思想开始兴盛,士大夫争谈禅悦,在文人中流行“遗文得意,忘义了心”的读书风气。书法家深受影响,竞相以“入于法而出于法”为最高书道。怀素作为僧人更进一步,“刚入于法即跳出法”,以迅疾骇人的速度,从才写成的点画中逃开,逃出章法的约束,逃出文字的牵绊,一面写,一面否认在写;旋即旋归,文字才形成,已被遗弃,被否定,被超越,被推翻。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无可争议的位置,可以说几乎全部得益于他对禅宗的彻悟。

弘一法师,一代高僧,其书法“笔不设计,无矫饰,真我立于字外,含蓄自然中见性情。”有一种经大繁华、大悲忧,达于大平静、大欢欣的境界。尤其是后期书法超脱中含着不能超凡入圣的至情,一片童趣与高度修养相结合的博大深邃。他的最后遗墨“悲欣交集”,脱净铅华,真气流衍,无滞无碍,达到中国书法无态而具众美的最高境界,所有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得之于他佛根的深厚。

弘一法师一九一八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寺,一代才人,归于黄卷,潜心研究佛学,弘扬律宗,被佛教徒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把“禅静”融入书法,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以“寂寞战胜寂寞”的无上高度。

佛教通过影响书法家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他们的书法艺术,在这三位书法家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就其书法发展的历史看,这种影响也是非常清晰的。

我国的书法艺术从商周草创,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发展到极盛,又经宋元明的过渡,和清代的复兴。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书法艺术与佛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魏晋南北朝隋唐为极盛期,这个时期也恰恰是佛法兴盛时代。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从魏晋开始,便与玄学结下不解之缘,玄学家与高僧不但见识相契,艺术兴趣也相投,所以当时的书法家多是清谈名流和高僧大德。宋元明三朝讲究理学,至使书法跌入低谷,只有几位崇尚佛学的僧人、居士传承了书法,如宋代的东坡居士苏轼,六一居士欧阳修,元代的赵孟 ,明代的王世贞等。到了清代,佛教再次开始兴盛,从皇亲国戚到黎民百姓人人拜佛,文人学士参佛盛行,书法艺术也开始复苏,出现了于佑任、释弘一这样的书法大家。

佛教对书道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有书法必然有书理,书理即书道,也就写字的原则。佛教对于中国书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文字诞生以来,写字的方法就产生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书法理论很多,但就其技法而论最基本的无非以下三种:执笔法(包括:腕法和指法。腕法即悬腕、提腕、枕腕。指法即虎口、鹅头、五指三法。)运笔法(包括:顿、挫、蹲、驻、回、提、叠、藏、露、方、圆等。)布白法,即在留白上的技法。

这些书法理论长期指导着我国的书法走向,但是佛学中的禅宗出现之后,书法艺术受禅宗的影响,出现了与已往不同的四种趣向:第一、以禅学论书法;第二、以书法为心学;第三、把书法变得从有法到无法;第四、出现了透着禅意的字。

以禅学论书法。即把禅机融入书法技艺中,这一类书法家认为书法艺术充满禅机。他们把书法和佛法视为一理,认为:书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禅悟。没有悟性是不可言禅的,同样没有悟性也没有书法。就像古代一位书法家说的:“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以书法为心学。即把书法上升到灵魂的高度。他们认为书法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论书法艺术时所说的:“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把书法变得从有法到无法。这类书法家认为,真正的书艺是不默守陈规的,真正的书法艺术在法外,不必讲究用笔、运笔、笔力、笔势,用头发、衣袖照样写出具有艺术魅力的字来。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佑任在谈写书的体会时说:“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为自然之波澜以为波澜,乃为致文。”这段话宗旨就在于说书法其实无法这一道理。

禅意字。禅意字是一种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不脱书理,又不为书理所缚的字体。这种字在八分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有些人也把这种书体称为九分书,所加的一分即是禅。其代表人物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综上所述,自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虽然没带来印度的书法,在形式上不可能给中国书法以新的技法,但佛教思想作为一种人生观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却是无限的。

12.浅谈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 篇十二

一、笔法的运用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主要构成要素就是线条。在书法线条美的构建当中,毛笔对其产生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书法者要对毛笔的用法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运用。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当中,时间将书法技巧进行了筛选,真正继承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根本原则。将书法家所进行创造的书法技术以及书法内容不断创新和优化,中国传统书法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书法线条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其一就是指线条的空间感塑造,其二就是指线条的重感,其三就是线条之间的规律性。线条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内在涵义被不断赋予新的价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进行线条的构造过程当中,对于这三者的要求是统一的,在此过程当中,无论缺少哪一种文化要素,都会对我国书法线条美产生制约作用。在对书法线条美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将线条的观念层次进行不断的扩展和延伸。

二、线条力量

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而不脱,叹曰:“此儿书,会当有大名。

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而不脱,叹曰:“此儿书,会当有大名。”

——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在对该故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过程当中,我们对线条重力以及握笔重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工作,并将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品线条的力=握笔时所用的力,在对该公式进行分析和介绍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容易对此涵义产生认知上的误解,比如说其片面对于力量进行强调工作,但是力量大的人气书写技术并不一定高超。在对毛笔进行运用的过程当中,主要就是传导过程,再此过程当中,对于力量的运用十分重要。并且需要对于其中的关系进行处理运用,其中对于笔锋的方向以及墨的处理都十分重要,在此过程当中,力量的运作在整体当中都起到了一个调和的作用。

三、书法的立体感

对于线条的空间层次进行构造时,对于厚度的处理十分重要。在对厚度进行设定时,主要是锋线的处理工作。书法对于本身价值的设定,也是书法在这一领域当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再此过程当中对于中锋和侧锋的讨论和探究最为激烈。在进行中锋运用的过程当中,藏锋和圆转是其主要构成要素,在艺术领域当中其也是书法艺术家主要进行进行讨论的主要目的,也是我国在进行书法艺术探究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四、书法线条美中的节奏

应该承认,只要有人的节奏在,书法就不会缺乏节奏。相传王羲之曾讲过一个故事,是专门论线条节奏起伏的,即《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昔宋翼常作是书,瑶(钟瑶)叱之。三年不敢见瑶,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在毛笔书写技巧的研究过程当中,通过“一波三折”这一原则对于书写当中的曲线进行处理和设定工作,其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平面之上,起同时也需要虚线之间的转折性,这也是书法线条构造当中的重要体现。

在对中国古代书法进行构造研究的过程当中,说法各有不同。但是对于书法线条进行处理运作的过程当中,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时间推移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时间上的间隔结构,其之间“轻”是构成其之间间隔结构的桥梁和纽带,在对其中的规律性进行构图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采取的就是循序渐进的方式,其结构之间的偏重性也略有不同,但是要求书法之间的结构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贯性。在对节奏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将空间层次当做主要对比分析的对象和凭据。我们才对其进行外观形态的处理过程当中,要求从其中对节奏感进行充分的把握。节奏在把握的过程当中,其都能够通过直观视角进行体验。

五、总结

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将书法艺术当中的线条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究工作,对于书法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本文对于线条以及书法艺术的探究,对于书法技术当中的的技巧以及对于我们审美意识的提升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当中,三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摘要: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的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十分丰富,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堆积,我国的的书法文化艺术也逐渐得到完善,在中国书法艺术当中凝聚了我国先人的智慧,可谓是其劳动的结晶,其中凝结无线的智慧,中国书法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领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本文当中我们将结合我国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当中的特征对于其中的审美艺术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美,力量美,线条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碑学的发扬[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2]吴硕.点线音韵妙翰墨[D].河南大学,2015.

13.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十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独特而绚丽的,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没有梦想,我们的生活就会一成不变,碌碌无为,没有目标的走过自己的一生。

梦想是伟大的,每个人只有自己前进的动力,才能克服生活的阻力,我们要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为这它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意思,当我们为着梦想努力去拼搏取得了成功时,我们的心情会是多么的喜悦!

当我们因失败而灰心丧气时,是梦想鼓舞我们前行;当我们因失望而一蹶不振时,是梦想让我们重拾希望的风帆;当我们失去信心时,它给我们鼓励;当我们没有勇气时,它给我们注入勇气。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小时候,那些作家用自己的作品给予了我梦想和勇气,那一个个生动的文字仿佛是世上最甘甜的泉水,浇灌着我,我长大后,也要去浇灌别人,也要用我独特的方式,去给予别人勇气和力量。

小时候读过的书至今还没有忘怀,三五岁时,美人鱼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七八岁时,各种有趣的童话令我捧腹,现在,我的阅读范围已十分广泛:各种名著,文学小说,我都很爱看。

14.关于中国汉字之美演讲稿 篇十四

大家好!

汉字的外形是美的。说起来,不得不提书法。拾一杆毛笔握于手中,沾于墨砚,使书墨香气晕染开来。一手扶宣纸,另一手持笔苍劲立于纸间,浓墨重彩也典雅风范。书法是艺中之艺,之所以有此称号,是因为书法是字体的标本,也是人格的楷模。宋朝科举时期,苏轼以其惊人思想夺得榜眼,可那时苏轼的字只算得上规范,并不能拔得头筹。是什么使苏轼的字成为洒脱不羁的代表?我想,是苏轼人格上的修养,炼定平凡内心,甘于做“闲人”,不争名利,因此才能写出一幅又一幅完美的书法之作。

汉字的精神也是美的。汉字向来就有尽善尽美的称号,所谓“善”,是人心之善,“美”,是自然之美。因此,书法的第一笔往往能决定整个艺术境界,黑或白,虚或实……下笔时,万物皆围你旋转,时间就是永恒。这种忘我的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虚则歧,满则溢,兴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它超越了政治上的束缚,摆脱了权力上的枷锁,升华为精神上永不衰败的财富。

中国汉字之美,美在我们义无反顾的与世界撞击而守住文化,美在拥有真正的中国魂。也许,众多人提笔忘字,纵使汉字经历过这样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依旧散发着动人光芒的美。

15.美国学生酷爱中国书法 篇十五

在上海师范大学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展演、展示活动中, 来自美国瑞德福大学“中国文化之旅”的师生代表团特别引人注目。瑞德福大学外语系中文教研室教授傅亦平博士、生物系教授JeremyWojdak博士带领15位选修中文课程的学生进行海外课程研修, 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画、太极拳以及汉语等, 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经过十多年努力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 傅亦平教授连续数年率美国学生来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画、太极拳, 成绩合格者可获得4学分。中国书法已成为瑞德福大学中文课程中的一个品牌。该校还连续几年邀请张信教授赴美讲学, 并带学生访问美国, 展示中国书法艺术,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据悉, 2010年春节, 瑞德福大学又将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师生访问美国, 并举办书法、美术作品展览。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三字经》后, 在谈到个人感受时说, 讲述《三字经》的过程, 不存在启蒙者和被启蒙者。“我和读者一样都是接受启蒙的, 我小时候背诵过《三字经》, 后来就没有背诵过。此次再讲, 是又一次重新学习和启蒙教育。我发现能够背诵到《三字经》20句以后的, 我的朋友圈没有一个;全社会能背诵到前8句, 就是很好的了。”时代在进步, 为什么反而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他认为,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与现在不一样, 不大会考虑小孩是否理解, 考虑的是能不能让他多记一些东西。不见得都懂, 但是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或者说, 随着你人生阅历的增加, 温故而知新, 总会懂的。传统教育中让孩子死记硬背的做法, 是遭遇过批评的, 但现在反观, 有些时候是可取的。关于传统教育, 钱教授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我不急着向你灌输一种理解的工具, 是怕这一套东西约束了你。古代童蒙读物和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同, 在于今天课本的字都是无意义、毫无关联的字。而古代童蒙读物每个字都有意义。把意思放进简单的字里, 实际上是对接受教育的人, 对他的消化能力与接受能力, 抱有更大信心。”因而, 钱教授强调, 死记硬背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16.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分析 篇十六

关键词:书法;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源远流长,是与中国的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蕴藏在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重新发起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思考,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领会书法艺术的文化魅力,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的文化之中,亲近自然、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思潮源远流长。而书法则是用来记录这种思想观念,用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要载体。早在魏晋时代,一些有文化却不得志而归隐田园的文人们就喜欢通过书法创作来寄托情思,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用书法来排解烦恼忧愁、抒发情怀、寄托各种情绪是最好不过的;在那个时代也诞生了数不清的书法艺术精品。也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山水田园诗人和辞赋大师们开启了中国文人纵情山水、归隐自然风光的思潮。

时至今日,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之中,总会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或归于田园,或纵情山水,在自然风光之中静思人生真谛,感受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书法也成了唯一有效而普遍的传递这种思潮,记录这种情怀的方式。可以说,没有书法的记载与展现,文人墨客不会有机会深入领会大自然的美好;没有书法艺术的寄托,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可能根本无法推而广之并延续至今。

2 刚柔并济与阴阳相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立与统一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两相对立与平衡互补则是对中國文化的另一重解读。中国人的对立统一、对立互补的思想以《周易》最具代表性。所谓阴阳调和,在建筑艺术、风水格局、人体健康、除病治病、武术、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而在书法中,字体构架与格局、字体的形态与情绪等,都可以体现出这种阴阳相合的思想观念。

中国书法艺术在笔法上,大致分为两种,也就是苍劲有力的硬派与温婉可人的柔派,无论是颜筋柳骨的刚猛还是以儒雅著称的孙过庭草书,又或者气势张狂而率性洒脱的草绳张旭,怀素之流,其书法之中表现出来的无外乎阴阳二气的多寡之势。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书法文人的作品中,书法本身的表现力已经深入的解读了阴阳调相合的思想观念。

3 文以修身,文以养性

中国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观念也早已有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之根本,无处修身则不能成家立业,更不必谈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大胸襟。而修身养性的方式,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书法的修炼。

例数中国古代胸怀大志者,普遍有一手好的书法功底,这就是因为在古人眼中,识文断字是最基本的,会书法、懂书法、能欣赏书法,才能锻炼成博大的胸襟,才能培养良好的品格和心性。通过学习书法、运用书法,可以发表见解,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制定规范章程,可以记录得失,可以传递消息,书法在古代是有大志向、大追求者、大才德者必备的素质。

可以说,古代书法艺术所起到的作用比现代人需要学习的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重要。古人用书法来做修身养性的必要条件,确乎有着重要的用意。

4 穷则变、变则通的文化再现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系辞传》,乃是《易经》的哲学思想的整体阐述概括。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在面对朝代更迭和事态发展演变时候,古人普遍持有这种态度。譬如在秦朝,人们深受秦始皇嬴政的残酷统治,然而大部分民众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其中的思想之一就是相信穷则变、变则通;认为暴政专权发展到极致必然会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没有人愿意去以身涉险寻求反抗。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演变,最初的几种简单的书法形式普及到全国的时候,人们刚开始接触,发展势头迅猛;后来这几种书法被人们学精了、学全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的研究热情,这个时候就到了“穷则变”的关键时期。大批文人墨客醉心书法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在魏晋、唐宋时代迎来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顶峰,这就是“变则通”的阶段。自唐宋至明清甚至民国时代,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书法文化长盛不衰,这也验证了“通则久”的道理。而从民国到现在,书法文化再一次面临着低谷,这不妨看作又一个“穷则变”的循环开始。

5 总结

书法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记录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记录古代各种思想文化、实地场景、人物言谈等内容的主要形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连。通过研究书法中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深入理解与领悟,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在变化中不断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书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现代依然可以“穷则变、变则通”,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彭一超,林岫,严学章,陈联合,田树苌,孟繁锦,叶培贵,王家新,秦永龙,李克.书法创作呼唤艺术空间——专家、学者、书家纵谈“艺术书法”[J].东方艺术,2006(08).

[2] 李廷华.中国文化与书法的现状和前瞻——刘正成李廷华昆山对话[J].青少年书法,2008(16).

[3] 王岳川,龚鹏程.文化书法与文人书法——关于当代书法症候的生态文化对话[J].文艺争鸣,2010(04).

17.关于中国书法的演讲稿 篇十七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捺……一笔一笔地写,可总也写不好,有时也有些泄气。但想想,将来自己可能会写出一个一个像爷爷写的那样漂亮的字,自己的信心就又回来了。

接着,杨老师发下来一本描影字帖,让我们自己写,肖老师看我手抖,就手把手地教我。

经过老师的启发,我的握笔姿势已经改正,写的字也苍劲有力,老师让我参加了书法比赛。虽然我得了参与奖,但是它是我练字上的第一个成就,我并不伤心。从此,我发奋练字,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直到如今依旧没有改变。

现在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法让我的生活更加快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我的字也会让人赞不绝口的!

18.关于中国梦党旗红的演讲稿 篇十八

1920xx年7月,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的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的名字与点点滴滴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雷锋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成了为人民服务最闪光的符号。他圆圆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二十二岁的年龄同中国共产党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在困难面前,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群;有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有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没有您,哪里来的地大物博,哪里来的小康生活,哪里来的壮丽山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谢毛 泽东、邓 中夏等同志的英雄志气、忧国忧民,一个个仁人志士的热血凝聚在了一起,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感谢他们的抱负远大、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根基。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九十年的历史沧桑,凝聚了群众,点燃了星火。九十二年的磨练,道路虽曲折但始终辉煌。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并长期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您引领中国从古老落后转向新式民主,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您的诞生不是偶然性,而是历史的选择性。您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从小就认识党,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行为上的改革。认识党,学习党,跟随党,与党同出入、共进退,时刻追随党、服从党,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每一个爱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中国明天更加美好的前提。

我们沐浴着您的阳光长大,还记得小时候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句话诠释了您的精神力量所在。九十年来,你一直为人民谋福利,一直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做贡献,带来了多次的思想上的飞跃和物质上的成就。您坚持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您走出了伟大复兴的第一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您是抗日战争的坚强力量,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了中国新生命。您洗尽屈辱,洗尽铅华,让一个新中国新民族崛起并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上一篇:青春彼岸鱼下一篇:大班美术活动:悠悠青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