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20篇)
1.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一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校舍改造类项目
项目名称:教学1号楼项目类型:新建 建筑面积:2505m2结构:框架 工程投资:
县长:姚虎
勘察单位:江西省九
设计单位:萍乡市东南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芦溪县建筑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萍乡市同济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开工时间:270万元(中央190万元、省80万元)教育局长:邱维高校长:周筱明 0一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人:李沛才负责人:罗辉负责人:刘德山负责人:李林 2011年10月6日竣工时间:2012年8月31日
2.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二
2014年1月24日, 甘肃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 要求从2014年开始, 5年内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和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教师配置趋于合理。
甘肃省自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 投入资金合计45.07亿元。共安排项目学校5713所, 新增校舍面积267.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706.43万册。配备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学挂图, 采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切实改善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 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基于SWOT模型分析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个案分析
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 甘肃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在不断实践不断验收不断修正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 由于每所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学校发展现状不同等, 有针对地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必然要对不同学校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借助SWOT分析模型对甘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进行个案分析。
SWOT战略分析模型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克里提出,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等各方面内容的分析, 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G小学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B镇, 是一所六年制村校, 所在村人口2058人, 少数民族人口1858人, 其中女性854人。适龄儿童223人, 少数民族适龄儿童190人, 适龄女童105人。G小学共开设6个教学班, 包括一到六年级。采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G小学的情况如下:
(一) 优势 (S)
1.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2011年县教育局投资35万元对G学校整体进行硬化, 2014年修建学生营养灶及校门, 学校硬件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学校共有六间教室, 分别满足一到六年级的教学工作;一间多媒体教室, 供有需要的班级使用;六间教师办公室;学生营养灶一个, 满足学生营养餐的需求。学校基本硬件设施齐备, 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需要。
2.现有教师结构优势。目前学校有教师13人:其中女教师7名, 少数民族教师6人, 包括高级教师2名和3名一级教师, 平均年龄27岁。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通过“特岗教师”政策, 这些教师在报考之初是自愿报考, 多毕业于甘肃各师范学校, 有教师资格证, 2011年以后的“特岗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 在入职时参加过岗前培训, 有一部分教师是当地生源, 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教师流失”现象。
(二) 劣势 (W)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庭不太重视学生的教育,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 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放任, 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校学习气氛不浓, 甚至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影响课堂秩序的状况,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等, 均给教师的正常授课带来阻碍。
2. 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较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被调查教师中仅有16.7%的老师“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 33.4%的教师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其中16.7%的教师“非常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一半的教师认为目前生活“一般”。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编制问题无法解决、教学负担较重、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正常生活以及因路途遥远无法每天回家等。教师存在很严重的职业倦怠, 缺少自我成就, 职业满意度较低。
3.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目前G小学75%的教师未评职称,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高, 不仅仅是G校, 整个学区学校的情况很相似, 未评职称教师占大多数。此外, G校仅有2位教师参加过在职培训, 教师培训方面几乎空白。对于已有的在线培训, 多数教师“不规定就不会去看”, 自我发展意识欠缺。
(三) 机会 (O)
1.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投入, 改善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相继开展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活动, 有利的政策环境有效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利的情况。标准化办学、薄弱学校改造等在各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成绩斐然, 而“国培计划”、“特岗教师”等, 在教师的补充、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来自外界的帮扶。除了政府的政策性导向, 大学、基金会等也对学校进行了帮扶, 帮扶项目包括教室的修缮以及课堂教学的指导等。已有捐助包括学校教室的修缮、职工宿舍的增加、学校文体设备的购置等;“中英项目”以及“美德基金”也先后对G校进行扶持, 帮扶项目包括对学生个人的资助、参与式课堂的开展、学校图书的购置等。
(四) 威胁 (T)
1.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地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多数家庭中长辈负责照看孩子, 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G小学在读学生的父母95%是文盲, 家庭教育匮乏。不仅如此, 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基本要求, 如课外书的购买, 学习用品的添置, 监督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通常不予理会。
2.文化环境。G小学位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 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女性成婚年龄较小, 平均14岁左右, 一般成家前两年便会辍学在家终止学业, 男生则完成初中学业后停止上学, 开始经商、外出打工等, 均造成了文化教育氛围的严重缺失。
三、对当地薄弱学校改造的思考
针对以上分析, 本文针对G小学的实际情况, 试图从战略管理中的SWOT矩阵入手加以分析甘肃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 增长型战略 (SO)
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一致时, 组织应利用内部优势去抓住和利用外部机会。SO战略即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具体来说, 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农村薄弱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政策支撑, 积极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同时, 学校要充分利用包括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培养一支优良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 扭转型战略 (WO)
当外部机会与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时, 组织应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WO战略即利用机遇, 改善劣势。抓住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机遇, 着力提升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而言, 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 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等,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用充满“生命”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省级教师培训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长倾斜。同时, 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 让职称评定工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三) 多种经营战略 (ST)
当组织的内部优势遇到外部环境的威胁时, 应利用优势屏蔽或减少外部威胁的影响。ST战略即彰显优势, 规避威胁。对于目前而言, 可以通过学校硬件、软件方面的改善,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利用已有优势, 规避或者化解可能带来的挑战。如, 通过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让当地家长信赖学校教育, 转变“无所谓”的教育观念, 重视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
(四) 防御型战略 (WT)
当组织内部的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 应采取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WT战略即改善劣势, 化解威胁。要想有效改善目前学校遇到的教育教学的困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所限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家庭教育, 但是可以转变教育观念, 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起到督促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成为下一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教育局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 让“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岗教师”、“国培计划”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学校要利用政策优势, 改善硬件设施, 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利用发展机遇, 积极提高专业能力;当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学校, 通过舆论宣传等,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多管齐下, 共同促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瑞民, 肖立中.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绩效考核:薄弱学校改造的路径 篇三
[关键词]薄弱学校;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捆绑评价;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14-02
2002年5月28日,为了促进江苏扬州市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撤销原扬州市第二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组建了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合并后的学校有教职工170人,超编54人。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多富余教师整天喝茶聊天;上课老师心理极不平衡,不思进取;中层以上干部28人,超编两倍多,且年龄偏大,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
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才有出路。2003年1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上岗制,通过民主程序,聘用了新一届“有思想、有特长、敢创新、敢承担”的年轻中层干部。2003年暑假,学校在全校教职工中实施竞争上岗制,同一岗位按得分高低排序,高分者优先录用。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125位参加竞聘的教职工中,有114位获得本校岗位。竞聘工作为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05年暑假,学校拉开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多劳多酬
学校首先改革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根据工作实绩靠档。学校把地方财政每月按人均300元发放的地方岗位补贴全部用于教师奖励,向一线教师和超工作量的教师倾斜,对在足量、超量完成工作量的基础上又确有成绩的教师则以跳档的形式加以奖励,对工作不努力、成绩不明显的教师奖金向下靠档,拉开奖金的梯度与档距,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以教学实绩为导向。突出对团队的绩效考核
在分档发放奖金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对两个团队捆绑考核,推动教师的合作和团队文化的建立。这两个团队都是贴近教学一线、直接服务干学生的。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一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决定着这个班的教学质量。2005年暑期,学校打破了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配置的传统模式,改为新的办法:先由学校选聘班主任,并将任课教师划分到各年级中,各年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向选择,学校对该班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捆绑考核。该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均分居年级末位且与第一名相差较大,则该班教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这样的模式确立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主任协调、平衡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功能。比如:按考核要求,班级中只有每一个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均衡发展并表现良好,才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与奖励,据此,班主任就可以根据情况向任课教师提出“补差”要求,防止学生严重偏科。
2,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捆绑考核。校领导分别下到备课组,与备课组长一起负责备课组的工作。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未完成相应指标的,取消该校领导年终考核奖,该备课组教师亦不能获得相关奖励。学校还通过调整撤换备课组长加大改革力度,先后有多名备课组长被撤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促使他们深入教学一线服务,从基础的实事做起,狠抓教学质量。几年来,这一考核以其力度大、激励性强(最高奖励达4000元,最低为0元),有效地调动了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考奖励。对每年初三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备课组、班级及个人进行奖励,此项奖励力度最大,最大差距达9000余元。
4,推进评聘分离的改革。为配合上述捆绑考核,学校按岗位对所需人员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前者是将双向选择中落聘的教师,在一学年中降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下调;而“低职高聘”是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高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上调。几年来,有5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有多位中级职称教师被“低职高聘”,实现了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三、完善过程考核,优劳优酬
上述考核和分配方案在最初的一年中,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列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方案过于注重工作量、教学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领导认识到,绩效考核应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把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范畴。2006年学校的绩效考核进入第三个阶段。
1,调整“量”与“效”之间的比例。为加大月度考核力度,学校将原来超出基本课时以外的工作量按每课时9元发放的津贴减为5元,这样从中挤出8000元。同时,从原来的地方岗位补贴中拿出约2.8万元。两项一起投放到月度质量考核中去。这样再加上学校用于“捆绑考核”、“中考奖励”、“低职高聘”等方面的奖励,使得学校每年用于绩效奖励的金额达到津贴总额的80%。
2,制定“过程质量考核制度”。这是针对班主任、教学人员、备课组长、教辅后勤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状态、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高级教师和年轻教师专项考核、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运行质态、教辅后勤人员工作质态等,注重的是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有利于把握动态问题,弥补了原来注重结果绩效考核的不足。
其分配原则体现了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奖勤罚懒和拉大差距的改革宗旨,主要表现为:各考核系列最高奖次中,班主任为1000元/月、教学人员为500元/月、备课组长为300元/月、教辅人员为400元/月。除教辅人员外,以上其他三个系列可以兼有。各系列最高奖次与最低收入的差距,教学人员为400元/月,班主任为800元/月。每个人每月工作状况不同,奖金收入也会完全不同,再也不会出现每月拿固定奖金的情况。以2009年2月份的过程考核为例,奖金差距幅度达1700元。
学校将行政人员及其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行政人员若上课,则这部分按照教师标准参加绩效考核,行政管理工作部分按照班主任标准参加绩效考核。以校长为例,他上课少,按教师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低;但如果他的行政管理任务多,而且学校整体发展良好,那么他按行政管理人员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高。这样总体上即体现了绩效导向。
四、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成效
学校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并用好人,以人为本。一位“高职低聘”的教师说:“我一开始很有想法,但和校领导沟通后,我理解了。几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巨变,打心眼儿里支持改革。在教辅岗位上我仍有危机意识,每天努力做好工作,不好好干,就有可能被淘汰。”改革使有才华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李晨曦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她一毕业就当班主任,工作才4个多月就得到了上公开课的机会,工作不到一年又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这在一般学校是难以想象的。李晨曦老师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新教师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幸运儿。
4.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四
建设实施方案
食堂建设属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加强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的管理,确保食堂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转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皖教财〔2013〕1 号)和《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中央专项资金(指标)的通知》(财教〔2013〕49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区食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要求,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据此,2013-2015年共计安排项目学校249个,建设面积总计83636平方米,计划投资总计10606万元。食堂建设项目将分三年实施,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2900万元(含区级配套资金1450万元),2014年完成投资3853万元(含区级配套资金(含区级配套资金1926.5万元),2015年完成投资3853万元(含区级配套资金1926.5万元)。(附表:《亳州市谯城区2013—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规划汇总表》)
二、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结合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生实际需求以
及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等因素,在摸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学校食堂建设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食堂,配备相关设施设备,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统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将学生食堂列为近期重点优先建设,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学校食堂建设,饮水设施改造,厨具餐具设备配置等基础就餐条件,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三)足额配套、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建设资金的相关政策要求,按5:5比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食堂建设实行“第一人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重点设防类标准进行建设,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项目监理和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三、项目学校选择。项目学校必须是符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四、组织实施
(一)由区教育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我区项目建设规划,协调有
关部门落实对教育类建设项目规费的减免规定,督促、检查全区食堂建设项目的实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二)食堂建设项目实行信息公开、公示、公告制度。区教育局将向社会公示、公告审批的学校项目及方案,并对举报情况进行查处。
(三)食堂项目建设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参与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对于新建校舍因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遇灾垮塌的,对于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对于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推进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食堂项目建设仍然沿用校安工程的组织领导模式,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统一组织实施项目的规划、立项、勘察、设计、监理等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现场督查工程建设情况。
(二)加强过程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工作薄弱地区不放过、建设施工的薄弱环节不放过、安全事故不放过,强化质量监管。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规范招投标行为。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选择上,严格执行招投标政策,确保工程建设前期管理工作的合法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加强工程建设流程的监管,督促工程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基本
建设程序,加大对施工、监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三是严格薄弱环节的工作规范。如统一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和学校三人小组记录的填写内容,要求真实详实具体,区教育局将加大对各项日志的检查考核,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管。四是加强竣工验收,确保建设项目安全投入使用。按照食堂项目建设实施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工程项目验收程序,确保合格验收一所,安全使用一所。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一是通过信息公开、网上公示、现场公示、永久性公示牌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家长和师生公开工程的实施过程等,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二是通过编发简报快报、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宣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实施效果。我区将积极做好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亳州市谯城区教育局
5.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学校汇报材料 篇五
实施情况汇报
——河津市东光德学校
2013年,借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东风,在河津市教育局和东光德村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缩小了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光德学校是河津市首家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山西省先进学校,山西省艺术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校。学校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00名学生,其中寄宿学生264名,教职工总数50人,专任教师32名。学校设有专门的计算机室、多媒体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文体器材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自然科学实验室。这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我们配备了:体育器材26类,231件,计19317;音乐器材14类,92件,计12247元;美术器材22类,401件,计10914元;科学仪器125类,1619件,计11980元;数学仪器52类,333件;电子白板12套;卫生器材3件,1780元。总计243类,2691件,总价值达17万元。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学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权负责本项目的规划、协调和落实,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图书室和自然科学实验室;政治主任负责音乐室、体育室和美术室;教导主任负责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各室下设专任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完成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的到校移交、建卡、分类造册等相关工作;负责完成实验室和室外体育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使用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教学应用长效机制、教师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分类整理,归类存档,规章制度全部上墙。
二、具体工作情况
1、准备工作充分。自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我校从上至下高度重视,早下手、早安排,校委会专门召开多次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仪器的领取、登记、上账、摆放及各室的卫生等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积极筹措资金,在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室里改造了电路,连接网线,安装防盗门窗,对原来的音体美器材室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和安装,清理了陈旧的坏损的仪器,确保了新配的教学设备防盗、防潮、防火的要求,仪器室做到了规范、干净、整洁。
3、教学应用
教学仪器的配备,使教学条件极大改观,仪器设备、图书、专用教室等均设有具体的负责人,确保对仪器的日常管理。学校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课堂应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照课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间阅读:学校结合读书写字活动,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每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开设阅读课,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4、培训工作
为加强教学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电子白板安装到位后,我们对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进行了三次培训,要求管理人员熟悉业务,对教学设备统一管理,仪器摆放科学合理方便教学,要求做到帐、卡、物一致,并维护使用;市局安排专业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
四、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器材室、功能教室的建设有待改善。
2、由于音、体、美等专任教师严重短缺,几乎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教师在电子白板运用上还不能达到非常熟练,今后要加大培训力度;
4、由于资金问题,仪器柜还没有购置到位,大部分仪器还没有入柜;
五、下步打算
我校将加大器材室、功能教室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管好用好这些图书和器材,尽快投入使用,使农村学生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有课外阅读的图书,有体育锻炼的器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尽快掌握电子白板应用技巧,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应用电子白板,并把应用情况纳入学期考核中;加强各功能室的开放管理,确保学生能真正使用到各类器材;开展“爱校”活动,培养全体师生爱护校产、校舍意识。
总之,学校改造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不断完善,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质量、高品味的一流标准化学校。
6.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书 篇六
2014-2018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衡东县第六中学坐落在石湾镇回澜峰下,濒临湘江,旁伴京广,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质量闻名遐尔的初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9月,1981年9月定名为衡东县第六中学。学校服务半径达20公里,服务人口近20万人,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寄宿学生1000余人,寄宿率为71.4%。学校占地面积27728㎡,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
我校是一所县直中学,校风好,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学校现有的一些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和生活需要了。急须进行完善和改造。
二、标准确定和登记缺口
(一)建设标准: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二)登记缺口:新教学楼于2010年7月29日开工,2011年8月29日竣工。新建成的综合楼建筑面积2801㎡,总投资519万,让山区的孩子充分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高台县教体局投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资金142万元,学前教育资金80万元,对霞光中心小学学校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有标准的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数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和图书
室,其中微机室拥有电脑18台,生机比7:1;图书室藏书共3713册,生均藏书27册。2011年12月,学校成功接受了“观澜湖爱乐教室”价值7万元音乐器材的捐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附设3个幼儿班,在校学生118名,其中幼儿37人,住宿学生96人。专任教师6人。
四、学校发展规划
根据高台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我校为布局调整后教学点,服务半径达8公里。根据近年人口出生率测算,结合学龄儿童数量变化,到2018年末我校在学学生数将稳定在120人左右,按班额及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需设置6个班,教职工编制16人。
五、建设年限 2014-2018年
六、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缺额情况如下:
(一)校舍建筑:
需新建学生厅170平方米,学生浴室100平方米,合计270平方米。(270×2500元/平方米=67.5万元)
(二)篮球场1个,面积600平方米,排球场1个300平方米,100米直跑道1个600平方米,合计1500平方米。(1500×300元/平方米=45万元)。
(三)规划购置设施设备:
课桌椅(单人)120套(120×150元/套=18万元);
教学仪器35.6万元 音体美器材21万元; 计算机8台2.59万元;
“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6套(6×20000元/套=12万元); 学生床位40位(40×300元/位=12万元); 餐桌椅100位(100×80元/位=8万元); 厨房设备9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资金230.68万元
七、学校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校舍建设。根据规划测算的校舍缺额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新建学生餐厅170平方米,学生浴室100平方米,共需投资67.5万元。
(二)其他规划设施设备,共投资163.2万元。1.新建塑胶运动场1个,投资45万元; 2.购置设施设备118.2万元,其中: 课桌椅18万元; 教学仪器35.66万元 音体美器材21万元; 计算机2.59万元;
“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12万元; 学生床位12万元; 餐桌椅8万元;
厨房设备9万元。
(三)霞光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总额共需230.68万元。
八、效益分析
霞光小学基本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后,在校学生数也将稳定在120人左右,寄宿生稳定在100人左右,基本达到《中小学校建设规范》(GB50099—2011)及《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7.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七
一、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缘起
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在全国首创了“委托管理”这一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改革举措。即政府出资向教育中介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委托管理薄弱学校,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接受政府委托参与评估。2005年6月浦东新区政府委托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东沟中学,开始了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实践探索。1
自2005年,管理中心先后在市、区两级委托管理项目中承担了上海7个区县的16所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其中,农村学校13所,闸北区3所;小学5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薄弱学校14所,新建学校2所。托管期限为2年或4年。成为全市范围内参与委托管理最早,托管学校数量、类型最多的教育中介机构。
二、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治理结构———三级架构
管理中心的三级架构不仅是委托管理的组织者,也是完成委托管理任务的执行者,是主体。
第一级: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由本人任法人代表、两位资深专家任总监和一位中心日常工作管理者组成。所有托管学校都是由中心与受援区县教育局签订协议,从而实现管理责任主体的转移;
第二级:学校。形成了两种管理责任主体转移的方式:一由中心推荐校长,当地教育局党委任命为受援学校法人代表,承担学校日常管理和享受校长的权利和责任;二由当地教育局党委推荐当地校长人选,与中心协商,后由当地教育局党委任命(任法人代表)。中心推荐一到两位人选经当地教育局党委同意,担任学校总监。学校成立由总监担任组长,当地校长担任副组长的委托管理领导小组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
通过九年多的托管实践发现,由中心派出校长和派出总监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实现管理责任主体的转移,给予委托管理机构办学自主权。在实践成效上,由中心派出校长担任法人代表的治理方式,可以更快速地使学校步入正轨,办学绩效相对更早显现,但在托管结束后,学校发展成果难以巩固。由当地任命校长,中心派出总监的治理方式,尽管决策效率相对降低,学校办学绩效的显现也相对较晚,但由于培养了当地校长的领导能力,当托管团队撤出后,学校仍能继续平稳发展。
第三级:由校长通过行政会议、教代会、工会等开展学校日常工作,书记行使监督保障作用。无论是中心派出校长,还是当地校长担任法人都是向中心负责,中心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
成功中心的组织架构简洁、清晰、合理并富有效率,既能做到在宏观和方向上的统领和掌控,也能做到在微观和细节工作中执行和调节,其中,总监与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思想的引领以及实际工作的指导促使整个托管团队成熟、稳定和有效。
三、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1.委托管理的招投标
政府首先列出需求学校,确定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任务,然后进行公开招投标。中心提供机构人员配备等资质情况;曾经托管学校的绩效证明以及托管项目学校的初步方案与团队组建情况参与投标。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评标。中标后,与政府签订托管协议。
2.委托管理的行动步骤
中心与政府签约之后,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进行初态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先到学校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制定托管规划与方案,交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签约,形成一个信誉和契约关系。然后组建托管团队和专家教师团队,进驻学校开展托管。在托管过程中,评估机构还需要进行中期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考虑是继续委托还是终止合同。
委托管理的行动步骤由以下六个行动环节形成循环(如下图所示)[1]
3.委托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基于托管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需求,确立了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基本方法:
其一,针对这类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相互埋怨的状况,引入成功教育“三个相信”理念,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善学校文化。
托管团队将引入“三个相信”理念,理清办学思路,作为实施托管的首要工作。“三个相信”的理念,破除了此类学校消极的自我预言,以学校管理文化中对教师与学生的“三个相信”为前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做到不埋怨和责怪学生,去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打消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实现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再到自主成功,最终实现学生学业成绩、行为习惯和自信的全面提升。
其二,针对粗放式的管理现状,引入成功教育重复事件管理平台,推动管理走向规范与精致。
托管团队以学校管理平台系统为依托,将优秀校长管理经验转化为托管学校的管理实践。理念是先导,操作才是根本。我们以成功教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支撑,开发了“学校重复事件的管理与处置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160项管理制度;②60项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与实施细则;③126项学校主要重复发生事件的工作流程;④教学、教育、总务等主要部门365天工作日程及要求系统。通过学校365天事件框架,每一件事件的管理流程和每个岗位细则三位一体的学校重复发生事件的管理与处置平台,实现学校管理的过程化、精致化、科学化。
管理平台是改变被托管学校粗放式管理的最有效的抓手。精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教学环节是“傻瓜教学法”,虽然死板,却恰好能够满足初期模仿的需要,帮助学校积累经验,逐渐转向独立创新。它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粗放式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支架,为实现优秀校长管理经验转化为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实践路径。许多学校在走上规范办学之路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适切于学校发展需要的“本土化”的管理制度,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管理上的制度与机制保证。
其三,针对粗放式的教学,引进成功教育的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提升普通教师的教学效益。
学科电子平台植根于闸北八中教学实践之中,因此它适切于被托管学校的生源现状,为委托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给被托管学校课堂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它的推广使用,为迅速提升受委托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实体,为成功教育研究所积淀的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受委托学校教师教学行为搭建了桥梁。电子平台的引入,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操作载体。它既是教师提升教学行为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推手。托管团队以电子平台为依托,开展成功教育三种课堂模型的教学改革———“帮助成功———讲练结合”,“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教学效益大幅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以平台为支架,探索出与教师成长三阶段匹配的教师培养的实践方法。一是模仿———“做中学”;二是理解———“做中思”;三是创新———“做中创”。教师通过“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的具体实践,经历了从“模仿———理解———创新”的三个成长阶段。这一教师成功过程正诠释出成功过程三要素的内涵:即首先树立基于教师的“三个相信”的理念,依托电子平台为支架,从管理与制度上为教师的尝试成功创造机会,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发掘教师的专业潜能,促进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基于我们的托管思路与基本方法,确立具体的委托管理推进策略:
首先,我们在委托管理的早期就从实践中概括出“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管理策略。“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策略的前提是认同农村学校教师有着质朴的情感和对教师职责的认知,认识到教师认知和行为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对托管团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双重挑战。托管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当地教师的情感融合,逐渐引导他们认同成功教育理念,从而推进学校的整体变革。
如在东沟中学,托管团队首先印发成功教育的学习资料,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帮助教师们了解成功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如在教工大会、学生集会、班主任会议等各类会议上,反复宣传“三个相信”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将“三个相信”的理念深深植入教师的脑海。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善于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符合成功教育理念的做法,用成功教育理念来解释提升,让滋生在教师理念深处的成功教育的因素能够激活,让成功教育理念能够植根于教师的心中,实现东沟师生对成功教育理念从不知到知之,最终认同成功教育理念。
其次,充分整合成功教育优质的人力资源与特色技术资源,形成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具体推进策略:构建托管团队,派出校长、优秀教师长期驻扎学校现场带教、顶班授课;组织学科专家定期指导,推广学科电子平台,开展成功教育课堂模式改革;选派部分教师来八中进行“移植培训”,定期进行阶段性集中面对面培训与视频培训;整合成功教育联合体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校际现场交流与成功教育课堂评比活动,搭建教师展示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舞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如托管三灶,我们组建托管团队一行八人,除三位校领导外,其余五位皆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他们被安排到中小学毕业年级,校领导将差班分派给他们负责。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发现:这些班级的学生逐渐愿意学习了,质量开始上升。摆在眼前的事实迫使三灶的教师们开始自我反省,观念开始松动。住校教师以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当地的教师,转变了他们对学生的态度[2]。
又如东沟中学依托成功教育联合体,坚持开展每周的网上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制度。每次的集体备课坚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和“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核心教案、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研究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形成了“一人主备、集体研讨、个性生成”的研讨模式。托管以来,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发生明显变化,骨干教师数量逐年递增。
四、成功教育委托办学的成效及反思
托管学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生源回流,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普通教师观念转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已托管的7所学校,经市、区评估认为已经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2011年市级评审中,新农、肖塘和三灶三所学校获得优秀,占全市级优秀数的1/3。其中,东沟中学被评为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三灶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盐仓小学评为市行规示范校、汇贤中学已跻身奉贤一流初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法国《解放报》相继作了托管成效的专题报道。
成功教育帮助许多薄弱学校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研究认为下述因素的协同对托管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委托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打破了农村学校能量低层次守恒的状态,其健全的制度框架通过责权统一的责任机制与基于增值的绩效问责机制,为成功教育委托管理的实践及其成效的达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委托管理要求受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受援学校性质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支援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将学校的管理责任交与支援机构,由支援机构切实承担受援学校的管理责任。委托管理和传统的“结对帮扶”“支教”等有着不同之处,便在于以团队契约的方式明确办学责任主体的转移,这也是进一步推进委托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
第二,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托管理念。成功教育的教育理念,破除了农村薄弱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消极的自我预言,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师生形成基于“三个相信”的积极自我概念,学校管理的使命则是为师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循着“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发展阶梯拾级而上,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第三,“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托管策略。托管对受援学校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责任的增加,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不理解、不适应,甚至矛盾和冲突。“情感融合,价值认同”的托管策略成为调整和转变教师群体固有经验、行为习惯,甚至心智模式的关键。
第四,显性化、可传递的优秀教师和校长经验理念。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经验进行细节化、显性化处理形成的“学与教的电子平台”,使普通教师通过模仿和创新成长为合格教师,甚至优秀教师。凝聚优秀校长经验开发的“学校重复发生事件管理与处置平台”显著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五,理念与技术内在一致的教学发展。与“三个相信”理念相一致,成功教育托管学校的课堂教学遵循“帮助成功———讲练结合”“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的三阶段进程,运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为师生的教与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六,专业意识唤醒和专业潜能发掘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更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成功教育的教师观定位于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愿望,通过不同途径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个体追求自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实现自身的生命冲动与专业价值,最终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具有强烈教育情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托管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学校管理与教学经验的退休优秀校长和教师构成,他们不仅以专业能力指导教师和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更以对学生、课堂、学校和教育的爱和使命感影响着青年教师。
成功教育的委托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获得成功,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均衡化。
委托办学是一种发现,这种发现需要大眼界,更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委托办学是一种拓展,这种拓展需要有不一般的勇气,更需要底气,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决不是简单地拍拍胸脯就能成功的。委托办学是一种重建,这种重建,需要融合更需要引领。
参考文献
[1]刘京海.墙外开花墙内香——委托管理与成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37.
8.浅析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困境 篇八
关键词:薄弱农村;学校发展;师资;从教环境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一直在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如今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教育均衡化发展,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备,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现状分析及问题:由于生源急剧减少,造成了很多薄弱学校。所谓的薄弱,就是师资、经费、办学环境的薄弱,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一、师资薄弱,素质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生源少,造成教师编制少,好老师不愿意来,来了留不住,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几方面的问题:
1.薄弱农村小学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能配备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还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而“专职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要求术科(图、音、体、英、计)的教师更多,具有专业性的教师少,新课程改革怎样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得到提高?这种状况使各农村小学在功课的安排上也感到非常为难,以英语课为例,大多是学校稍具英语或不具备英语教学能力的老师兼任,其他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虽然开课,也配备了很多的教学仪器设备,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也只是应试教育的外衣。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难以实施素质教育。留守在薄弱学校的老师,大多年龄偏大,虽然有很多传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教育教学方法陈旧。近年来,虽然参加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全员培训等多种培训,但对现代教育理念、新教法接受得很缓慢,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培训的效果自然就低。在课堂上,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很多先进的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卓越课堂,致使更多的时间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更多的时间是疲于应付各种检查。
3.教师职业倦怠,敬业精神缺乏,难以提高素质教育。目前在农村小学,不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教师是部分老师谋生的职业,谈不上高尚的事业心。社会整体环境缺乏对老师职业的尊重,老师微薄的薪资吸引不来优秀人员。对教师工作不能实施有效科学的评价(因为老师工作的多面性,量化标准难统一),致使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性而设置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及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制,也为了维持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等方面,经常顾此失彼,失去了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二、老师面临的从教环境差
身处偏远农村的老师,常常羡慕身居繁华的同行。同一个职业,同样的报酬(目前已经有所改观,对农村教师在补贴上有所侧重),却干着不一样的工作,面临的从教环境差。
薄弱学校一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网络,也没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三、薄弱学校经费短缺,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存在的不均衡现状,网上也盛传实施最低经费保障。但薄弱农村小学由于生源少,按照学生人数拨付给学校的公用经费就必然少。该做的事情固然比规模大的学校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事情还必须得做,只是有时候学校在某些工作上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均衡教育势在必行,而薄弱学校该如何才能均衡发展?作为一个常年工作在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百思不得其解。
参考文献:
赵乐.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金田:励志,2012(9).
9.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九
工 作 措 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我乡“两全”普九工作成果,促进我乡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打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薄弱学校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以体现国家对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心学校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确定出薄弱学校,制定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对乡内的两所完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三室一堂”(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食堂)建设和音、体、美器械配备,使完小的设备配备达到较高的标准。
二、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各部学校的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倾斜,要依法多渠道筹措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经费,真正把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落到实处。要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小学就近入学;校点布局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把改善薄弱学校
建设与科学调整学校校点布局相结合,完善整体迁建的真龙小学教学辅助用房建设。
三、要大力加强对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教师充实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要大力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创造一个让教师安心工作、扎根教育的良好环境,保证干部、教师培训提高经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业务指导,加强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中心学校要强化对各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视导作用,积极改革视导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精细化管理,坚持教研阵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服务教育的工作思路,注重对教学“六认真”的视导。要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同时,应大力加强对薄弱学科的师资力量的配备,努力使薄弱学校学科配套、协调发展。要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少年、空巢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三残”儿童少年的管理和关爱,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
五、强化对学校的管理,构建良好育人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长处,打造特色的校园。
10.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汇报提纲 篇十
项目学校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1.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组建及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2.工作制度;
3.货物收取、发放、管理制度;
4.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5.图书管理、使用制度;
6.多媒体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7.教学应用长效机制;
8.培训方案。
二、具体工作情况
1.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包括摸底调查、上报数据、学校配套设施、库房选择等工作;
2.仪器设备、图书和多媒体设备接收、初验等工作;
3.多媒体设备安装集成和验收工作;
4.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情况或工作规划;(附工作材料)
5.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三、中标企业履约情况
对仪器、音体美卫、图书、多媒体设备的中标企业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设备质量、售后服务、设备安装集成质量等。1
重点描述设备质量差、服务差,施工不合格的情况。(附评价材料)
四、教学应用(附工作材料)
1.学校实现标准化建设后,如何利用仪器设备、图书和多媒体设备开展长期、有效的教学工作;
2.对下一阶段全面开展教学应用工作的设想。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六、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1.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标企业货物质量和服务情况的评价
2.管理人员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或方案
11.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篇十一
校长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带领教师群体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中国的气功术中得到启发。气要运行时,当讲方法,不可逆行,贵在顺行。气功强调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校长练好“气功”,要抓住五个关键。
一、蓬勃向上之朝气
鲁迅先生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人认为:“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一个人只要有了精气神,就会焕发出如朝霞一样喷薄而出的朝气。校长只有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才能与教师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听其声、知其需、想其想。校长怎样始终保持蓬勃向上之朝气呢?一是必须做到理念新、业务精、思路清、情感深;二是校长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精神,要敢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勇挑重担,要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决不回头;三是校长要有高涨的工作激情、后发先至的战略眼光、提档提速的拼搏精神、跨越发展的开放情怀、跑步前行的实干作风;四是办事雷厉风行、果断决策,决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二、刚正不阿之正气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气是校长的立身之基、行为之本、力量之源。校长的一身正气,能带动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校长必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为官,踏踏实实干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采纳教师建议,尊重教师的诉求。应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师的知晓度。原则面前敢于碰硬,对教职工的不良行为不能包庇和纵容,必须杜绝一嘴酒气,满脸霸气,浑身俗气。校长对于事关荣誉、奖励、职称评定、奖金分配、人事任免等涉及教师个人利益的问题,一定要公正对待。
三、海纳百川之大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长的大气,不是呼号子、吹调子、走步子、看面子、摆场子,而是要有大气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处事方法、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满意。有位名校校长提出:“大气的教育首先来自教育者的理想、胸怀、远见与良知。”这就是说,大气的校长要有崇高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远见、高度的良知。大气的校长不仅要善待优秀的老师、出众的学生,更要宽容有缺点的老师、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校长要能包容一切、善待一切。校长应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有容人容事的雅量。校长在利益面前,不与人争利,不斤斤计较。要善于倾听老师中的不同声音,吸纳积极的建议。校长要能忍辱负重,以诚相待,赢得众人的尊重与信任。大气的校长不可事必躬亲,要善于授权,舍得放权,让班子成员有位、有职、有权、有责、有为。大气的校长要善于发现苗子、指出路子、多压担子、常给点子、敢让位子。
四、学富五车之才气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校长。所以,校长要努力成为教育家。校长既是领导者,更是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当校长首先要做学者,争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教育科研的专家名手,能言善辩达成共识的演讲高手。校长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应该“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校长要讲究领导艺术,改进领导方法,从平常琐事中解脱出来,上好课,常听课,会评课。“力大胜一人,智高敌千军。”智从何来?唯有读书。所以校长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才气。
五、善待师生之客气
校长要有亲和力。校长要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办学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校长要放下架子,用温暖的笑脸面对教师的真情诉说,了解教师的疾苦,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用春风化雨般的话语去与教师交流,去分享工作上的成败得失、生活上的喜怒哀乐。校长要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心理健康,不但要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家园。
校长要带着感情管理学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比如: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师,同样的慰问品,校长亲手送比叫随行人员送更能令生病老师感动。因为校长亲自送,送去的不仅仅是慰问品,更是校长的关心、爱护与深情。
总之,只要校长拥有蓬勃向上之朝气、刚正不阿之正气、海纳百川之大气、学富五车之才气、善待师生之客气,学校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12.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十二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的前身是沈北新区道义中学, 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区域的农村中学。1999年以来, 在沈北新区大开发的背景之下, 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周边私立学校接踵而起, 道义中学学生大量外流, 本不强盛的学校开始步入“学生外流—成绩下降—家长怨声载道—教师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当中。
在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出路的情况下, 2008年8月, 沈北新区决定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沈北新区政府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提供师资援助。与此同时,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决定面向全省选聘优秀校长, 植入新的办学理念。2008年9月1日, 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拔尖人才谢鹃出任该校校长。三年来, 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生流失的状况来看, 呈逐年下降趋势。据了解, 2009年流失30人的同时, 有其他学区的学生慕名而来, 填补了这个空缺。不仅在学生数量有了稳步的提升, 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课业成绩更是突飞猛进:由2008年的全区倒数一二名提高到现在的前三名。三年来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十五六项, 多次承办沈北大型的活动, 接待区内及省内、省外领导、老师到校参观考察600多人次。现今的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已经成为了沈北地区的教育窗口和名片。
正是由于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在短短的三年内完成了彻底的“成功蜕变”, 引发了笔者的关注, 到底是什么动力能有如此之大的功效?在实地考察学校之后, 笔者发现原来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改造。而学校精神文化彰显在管理者、教师、学生、家庭四个维度。下面从“四维度”出发, 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的改造情况予以具体分析。
二、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分析
1. 学校精神文化原有状态与现在状况对比
(1) 改造前的状态。
管理者精神文化层面:由于道义地区在开发之前属于农村地区, 各项基础设施及师资等方面都相对薄弱, 加之经济开发的浪潮淹没了教育发展的呼声。学校学生流失严重, 教学质量低下, 教师消极教学, 家长评价低下。在这样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中, 管理层也失去了其管理的积极性与耐心, 消极管理现象严重。在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 管理者内部的责任意识逐渐被消磨。与此同时, 管理者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信任危机也在被无限地扩大, 在学校员工的眼里没有共同的奋斗愿景。总的来说, 改造之前的管理者遗忘了管理的本质是创设愿景并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为达到愿景而设立的目标, 管理层的精神文化只停留在消极层面。
教师精神文化层面:消极执教是改造之前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教师的主要精神文化体现。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研激情萎靡与课堂教学缺乏情感植入两个方面,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在不断蔓延。由于教学质量一直低下, 社会评价糟糕, 教师的执教热情降到“谋生”的低谷, 他们无法将自身的热血情怀完整地投入到执教生涯之中, 教研活动完全流于形式, 缺乏情感植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比较低下的。在这种境遇下, 教师无法实践教育崇高的价值, 更没有路径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宏伟事业之中。
学生精神文化层面:在消极的“管”“教”环境系统之中, 2008年之前的学生精神文化是极其薄弱的。这具体呈现在行为礼仪文化薄弱和活动文化缺失两个维度。在行为礼仪文化上, 学生的礼仪规范意识薄弱, 尤其体现在秩序意识、集体观念上, 给予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乱”。从活动文化上看, 由于学校的各类活动几乎没有, 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和团队合作意识缺失严重。学生整个的精神文化面貌被界定在比较低的层次。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层面: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成绩无法令家长满意的规约下, 学校的社会评价度较低, 导致家校无论在沟通方式、沟通方法还是在沟通效果上都是失败的。这势必限制家校在教育学生这一统一的阵营分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被搁置于一扇门的两边。
(2) 改造后的状况。
2008年9月实施学校精神文化改造计划后, 学校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全面、科学、阳光的改革, 重塑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管理者精神文化层面:2008年7月后, 学校领导班子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了阳光管理。阳光管理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班子开始并落实“信”“诚”“亲”的管理方式, 相信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相信教师能够教好, 学生能够学好;以真诚的心态与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与沟通;在管理工作当中投入亲情, 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温暖。与改造前相反, 重塑后的管理者精神文化之中摒弃了消极的一面, 增添了积极性与责任心, 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精神文化赋予了人性的力量。
教师精神文化层面:重构后的教师精神文化是丰富的, 饱满的。从过去的“一穷二白”转变为现今的“五彩缤纷”。首先, 教师的使命感得以大幅度提升。教师逐步转变了消极执教的行为, 转而以学生的进步作为职业的使命, 以从事教育事业作为生命价值的最高实现。其次, 教研精神得到了较大的发扬, 并赋予了“为了学生, 充实自我”新内涵。再次, 课堂教学植入了教师的内心情感, 教师上课再也不是“和尚撞钟”的消极行为, 他们以站在课堂教授知识为荣, 以孩子们成绩的提高为耀。
学生精神文化层面:学生是“被动型”群体, 他们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以人为本的“信”“诚”“亲”的管理环境及“情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下, 在各项学生规范细则的规约下, 在各项文化活动的陶冶下, 学生的精神风貌得以好转。他们不仅在行为礼仪文化和活动文化上提升了自己, 在秩序意识、团队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层面:学校实施阳光教育改革后, 家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得以建立。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家长在意识层面开始信任学校, 家长与学校回归到了统一的阵营, 家庭教育观得以强化, 家庭教育精神文化转轨到健康、有效的路径上。
2.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理念、方法、手段与过程
从上述改造前后的学校精神文化状况对比, 我们决定探讨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理念是什么, 用了哪些方法, 如何具体操作的。
(1)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在层级上隶属于学校整体文化改造。学校文化改造的理念与其办学理念异曲同工, 即“创造阳光教育, 成就快乐人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学校建构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道义文化、大学文化、阳光文化。道义文化是立足道义地区加以诠释的, 学校坐落在沈北道义地区, 学校的发展与地区息息相关,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势必与区域文化联系密切。又因“道”“义”二字内涵深刻,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大学文化是因为学校是沈阳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 深受大学“自由”“博爱”“笃厚”文化的熏陶, 故而纳入学校精神文化体系。阳光文化是学校自身特色文化的外显, 是学校实施阳光办学理念的内生产物。学校所建构的精神文化体系对于管理者精神文化、教师精神文化、学生精神文化、家庭教育精神文化四个层面都有着深远的意识推动效用。
(2)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顺利进行学校精神文化的改造, 学校领导班子综合运用了各种改造方法。
第一, 重视道德建设。道德的力量是隐形的, 然而是巨大的。首先, 领导班子通过理论学习、外出调研等形式提升了自身的道德领导力。只有领导班子自身的道德修养跟上去, 才谈得上带领教师与学生开展道德建设。其次,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情操。专业化培训的重点是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从而保障教师精神文化的重塑。再次, 制定各型各类、体系完备的学生规范, 促使学生摒弃不良行为, 建立健康的道德情操, 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 加强载体建设。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核心载体, 是在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集合。首先, 学校加强了物质载体建设, 明确了校徽、办学理念、校风、校歌、校服并以物质化的宣传牌、雕塑形式确立下来。与此同时, 学校整体的楼层构建是按照学校文化体系来设计的, 这样可以使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耳濡目染。其次, 学校加强了活动载体建设。以教师为对象开展了各种教研活动, 组织了公开课、观摩课多种形式的激励性活动, 不仅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的成长, 更提高了教师精神文化的境界。对学生而言, 课堂之上, 座位安排是小组式的, 打破了传统课堂布局, 使得师生互动效率和课堂教学效能大幅度提升。课下, 学校组织了各种学科兴趣小组,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 寓教于乐, 让所有孩子都有鲜活的积极体验, 心灵充满阳光。
第三, 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可以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能够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 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学校从旧模式中转变出来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 学校领导在树立权威的同时重视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既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既有教师的, 也有学生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身边的榜样, 对师生具有直接的示范激励作用。激励带来的是示范效应, 形成了以少“带”多、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和谐局面。
(3) 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过程。
管理学中讲究的是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中国政法大学刘俊生教授将管理过程划分为“规划、组织、激励、控制”[1]四大部分。我们按照这个逻辑阐述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过程:在规划阶段, 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学校精神文化改造计划, 目标明确且体系完整, 时间安排紧凑、科学, 备选方案充足, 预测了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在组织维度, 学校上下一心, 对于各类二级目标积极落实, 并进行了科学的追踪决策, 及时、有效地推动整个改造规划的进程。在激励制度上, 学校综合运用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师生的改造热情。在控制上, 学校选择积极控制与正导向控制, 科学地进行反馈, 为学校精神文化改造提供了系统的保障机制。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JG09DA014。】
摘要:本文从介绍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导出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从学校精神文化“四维度”, 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具体的改造情况对“改造的理念”“改造的方法与手段”“改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对其他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借鉴乃至于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借鉴
参考文献
13.小学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定稿) 篇十三
2012-2013学年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阳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伊宁县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其前身为阿山圩孜小学,始建于1973年,1993年9月该校搬迁至现在校址。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的家长的认可。学校现有在校生242人(其中:汉文部168人,维文部55人),学校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762.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670余平方米,硬化面积822余平方米。
二、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情况:
我校现学校现有图书1130册,生均5.06册配齐率100%。教学仪器(含电教器材)配齐率为100%。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齐率为100%。体育器材、卫生设施配齐率为100%。劳动基地39亩达标率100%。
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以礼仪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载体,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三、具体改造要求:
1.按县局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配套工作领导组,由帕里哈提校长任组长,王满拾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功能室分管人员任成员的配套工作领导组。
2.根据县局文件实施方案通知精神,各分管教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教学装备的摸底工作,如实提供短缺项目及短缺数量,我校将摸底情况报县局。
3.做好配套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分管功能室教师要在4月底之前将各室已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能利用的设施设备分类陈列,总务处要合理规划好各功能,并将现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做到每一位分管人员底清数明。
4.做好配套设备的清点入库工作,学校总务处专人负责配套设备的分类整理和入库,登记保管。
5.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装备,设备。
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
2012.8.25
薄弱学校改造实施计划
2012-2013学年
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
14.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汇报材料文档 篇十四
——渣津镇中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汇报材料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目前我校的教学硬件建设上了新的一个台阶,教学仪器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我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和使用汇报如下:
一、准备工作充分
我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700多人。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在暑假期间,对23间教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安装了窗帘、改造了电路、更换了门窗。对原来的音、体、美器材室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和安装,清理了陈旧坏损的仪器,确保了新配的教学设备满足了防盗、防潮、防火的要求,仪器室做到了规范、干净、整洁。
二、管理制度健全
1、成立了组织机构
组长:卢大水
副组长:熊洋(信息管理员)、姚朝晖、王小军、匡文星
2、制订了《音乐器材借还管理制度》、《美术器材管理规定》、《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各项管理有专人,规章制度全部上墙,并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
三、领借手续齐全、使用记录具体
除了“班班通”教室固定设备外,音、体、美器材室布置规范,所有教学设备都有实物帐,设有具体负责人,确保对仪器的日常管理。
科任老师领借前,必须先到管理员处申请,管理员对器材的使用做到了详细的登记,有领借日期、归还时间等。
每个班配备了一名班班通管理员,由班班通管理员对“班班通”的日常使用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并对设备上课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四、存在的问题
1、缺少音、体、美专业老师。
2、器材室、功能教室的建设有待改善。
15.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十五
1、社会重视不够。一是学校领导事务多,部分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在思想导向上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二是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子女在校的学习状况,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学生家长住址分散,有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外出谋生,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继续教育和勤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甘居下游、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蜕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以“抄教案、搬教参、老样子、老方法、老不上进”来维持现状,致使“不顾学生实际、不讲教学方法、随意传授、强行注入”的课堂教学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差。
3、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农村中小学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不少学校未能配备完整图书室、实验室,大多只是因陋就简;教师备课时手头上只有课本和教参,要做实验没有器材、场所,要讲解知识没有挂图,要实物展示没有标本模型。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就此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大打折扣了。实施“两基”达标建设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学校也多方筹措资金,已有较大改善,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急需解决。总之,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不足,是制约广大农村中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瓶颈”。
4、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校长没有清晰办学思路、缺乏质量意识,仅以维持代替管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只求学校相安无事,不求提高学校品位,得过且过,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教学常规全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平时检查较注重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监控,不能指导和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工作,造成管理上的纰漏。
5、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一是教师因工作量大,一天的课程教学完成后,便匆匆回家,或忙于其他事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造成班级纪律涣散,学校学习风气没有形成。二是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对头;许多学生必须承担家务劳动,学习时间大量被挤占,学习效率不高。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解决好以上问题,这是一个紧迫课题。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千方百计解决办学硬件的改善。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一定要强调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让每所学校都能达到最低办学标准,让每所学校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恩惠,真正达到教育的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
2、要加强联系、注重宣传。影响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施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未来的各种人才,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而最大最直接的责任是教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客观地面对内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能力去化解、消除各种工作阻力,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应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尽可能多地开展家访,与家长面对面进行联系沟通,或者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对那些家务负担重可家长因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心中有底,在必要时可通过村委会、学生亲戚或邻里等协助对学生进行家庭访谈和教育;教师应通过家访及其他方式的接触联系,尽力改变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的情况,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3、校长勇于当担,创新工作方式。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校长。要舍得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较高、教育观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善于管理、团结勤奋的干部调配、充实到薄弱学校领导班子中去。同时对薄弱学校的校长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因为校长的工作责任感和办学的目标意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教师。如果校长一见到环境的艰辛,条件的简陋,教学质量暂时的低下便丧失了信心,便以得过且过的心态,以维持代替学校的管理,还怎么能带领和团结全体教师迎难而上,提高办学质量呢?我们必须让每一个校长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让校长带着目标,带着压力,树立信心,开拓进取。因此,要制定《薄弱学校校长目标管理考评表》,逐年对其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与校长评优晋级、流动和任免挂钩,以此激发校长治理薄弱学校的工作热情。
16.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十六
2015年初,广东省佛山市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制订了《佛山教育系统对口帮扶云浮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年)》,提出了佛山云浮两市于2015至2017年实施教师互派项目。2015年,佛山市共派出32名教师到罗定市(云浮市属下的县级市)支教。其中,罗定市连州镇中心小学通过比较两地学校管理差异,在支教教师的帮助下开展了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实践,对一些佛山市学校正在开展而本校没有开展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复制开展,对一些两地学校均在开展但本校成效较差的工作加以改进,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农村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出一条有效捷径。
二、案例实施
1.复制与改进工作的方式
有鉴于支教教师对于提升受援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经罗定市教育局与佛山市禅城区、高明区教育局商定,2016年春,禅城区、高明区教育局共派出15名有一定学校管理经验的行政干部或骨干教师到罗定市15所小学支教,主要帮助受援学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受援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支教教师的专长,聘请支教教师任学校挂职副校长、兼职教研员等行政职务,协助学校开展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
2.复制与改进工作的内容
受援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以德育常规、教学常规和学校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规范管理。
德育常规工作的复制和改进,参照佛山市内学校,从五个方面开展:一是通过校会、级会、主题班会和“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二是通过整顿路队及出操集会秩序,强化学生纪律训练;三是加强学生值周巡查工作,坚持每天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四是突出学生管理主体的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德育实践途径。
教学常规工作的复制和改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进备课工作。复制佛山市学校集体备课的模式,通过团队协作讨论形成电子教案共享,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生成个性化教案。二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复制佛山市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改进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学习发展水平的不同,分梯度设计个性化作业,因材施教。
学校文化建设的复制和改进,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改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在营造幽雅班级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学校整体环境;二是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小学生学习守则》等;三是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以佛山市支教教师为榜样,培养教师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深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3.复制与改进工作的成果
2016年2月春季开学,受援学校启动了学校管理的复制与改进工作,至4月,学校各项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规范提升。罗定市教育局召开了受援学校校长和支教教师参加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交流展示会,会上各校展示交流了本校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5月,罗定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小学校长参加的罗定市小学深化内涵发展工作会议,在会上印发了15所受援学校开展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经验材料,其中8所学校的校长作了工作经验和成果汇报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15所受援学校开展的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案例讨论
15所受援学校开展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模式的可行性。那么学校管理应以哪些工作为切入点,才能使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见成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学校基础性工作中的问题?农村薄弱学校补强工作短板,达到规范管理的目标之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如下。
1.以基础性工作为切入点
学校基础性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把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一所管理规范的学校才得以形成。在德育常规工作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落实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等德育实践途径,否则良好的校风就难以形成。在教学常规工作方面,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否则课堂效能低下。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通过校园环境建设,通过培养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制度基础,否则学校办学品位就难以提升。受援学校在开展学校管理复制与改进工作之初,就以学校基础性工作中的短板作为切入点,结合校情,参考先进经验,在短期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师生中树立了改革的信心,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发掘基础性工作的薄弱点
学校基础性工作的薄弱点,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需要管理者用诊断的目光观照各方面的工作以发现薄弱点。诊断时,可以使用“以常衡变”的方法。“常”,指管理规范的学校各项工作所达到的水平状态;“变”,指农村薄弱学校目前各项工作的状态。“以常衡变”,即以管理规范的学校各项工作所达到的水平作为正常标准,去衡量农村薄弱学校目前的各项工作,从中发现薄弱点。具体到这15所受援学校,就是以支教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外部诊断者,学校管理者和支教教师共同比较两地学校各项工作的差异,从中找出学校基础性工作中的薄弱点。
3.探寻学校深化发展的生长点
农村薄弱学校若以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切入点,把基础性工作中的短板按应有标准做好做强,就能成为一所办学规范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寻农村学校深化发展的生长点。一是创新发展。学校管理者要用创新思维推动学校发展,时刻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走在时代的前列。二是融合发展。探寻城市学校文化和农村学校文化融合之路,有选择地将城市学校的文化元素融入农村学校的发展建设。 三是特质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当地特色资源,培育适合学校成长发展的项目,形成学校特色。
17.安桥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计划 篇十七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无为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安桥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义务教学公办学校。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并进一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现有师生共253人,其中教师10人,学生243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教学楼占地面积947平方米。
二、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情况
我校现学校现有图书4700册,生均19.34册,配齐率100%。教学仪器(含电教器材)配齐率为100%。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齐率为100%。体育器材、卫生设施配齐率达90以上。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以礼仪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载体,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三、具体改造要求:
1、按县局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由裴凌龙校长任组长,金永怀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功能室分管人员为成员。
2、根据县局文件实施方案通知精神,各分管教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教学装备的摸底工作,我校将摸底情况报县局。
3、做好准备工作,各分管功能室教师要在11月底之前将各室已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能利用的设施设备分类陈列,总务处要合理规划好各功能,并将现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
4、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装备,设备。
牛埠镇安桥小学
18.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十八
根据白皮书,2012—,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31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约140亿元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4.4万套,可入住教师30万人。连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的62.3%提高到20的75%,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由20的2153万增加到2015年的2789万,增长了30%。
白皮书介绍说,2013—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44亿元,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惠及约600个县的100多万名乡村教师。
19.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十九
我认为:音乐教育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音乐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是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音乐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尽情地享受音乐, 成为音乐教育的受益者。我国音乐家贺绿汀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 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有所改变,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很重视, 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致使音乐教育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善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人口众多, 经济条件有限, 尤其是偏远地区, 经济发展滞后, 再加上音乐教学与所谓的主课教学的差异性、重视性等原因, 导致了教学设施缺乏、教育经费不足, 造成了教学设施的不完善, 使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完成, 直接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和任务的完成, 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行。
为了改变这一困惑, 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们只有根据学校现有的情况和学生的本身素质, 尽教师的最大努力, 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串铃、沙锤、双响筒以及头饰、挂图等简易直观的教具,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同时还解决了教具紧缺这一难题,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形成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近两年来,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逐步得到改善, 个别学校已经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师, 还配置了电子琴、手风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上课, 学生感到新鲜、好奇, 听得投入, 学得认真, 课堂效果很好, 但仍然满足不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特别是农村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 人才是强校之根、立校之本。百年大计, 教育为重, 教育大计, 教师为重。教师是新课改的承担者, 新课程是通过教师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建设一批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整体, 推进素质教育, 创造宝贵财富, 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远大目标。
目前, 我们农村学校专职音乐教师特别少, 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要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配置合理的教育资源, 是当务之急。师资力量的缺乏, 是实施素质教育前进的障碍, 为了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做到开齐学科, 开足课时, 重视音乐教育, 力争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校安排仅有的几名音乐教师跨校任教, 每名音乐教师担任两个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缺憾, 使全乡各村小学校园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学生也在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20.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篇二十
现实社会中家长择校,择的是什么?择的是先进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师资。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实社会中,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较大,根本满足不了家长和社会的需要。高额的择校费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不得不选择在薄弱学校就读,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优质学校差距很大,这就导致家长和社会的极大不满,导致社会不公。
巴州区第八中学是巴州城区唯一的一所举办初中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学校创建于1976年,原从事成人教育,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就学压力,2008年由农业部门划转教育部门,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学生800余人。虽然学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但学校依然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一、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条件离教育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学校占地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000平方米。校园面积小,功能分区不合理,生均教育用地比例失调;环境和校舍比较陈旧,教学设备落后,体育运动场和设施比较落后,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缺少体育基本设施,教学器材配置标准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验设备缺少和陈旧,教学实验设备及人员配备不足,生均教学仪器严重不达标。
2.师资力量缺乏
学校虽有教职工50余人,但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教师多,英语、理化生教师严重不足,而音体美教师根本就没有专业知识。由于学校转型,原有师资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生源质量差,流动性大,不稳定
据调查,近三年来,初一新生的小学毕业文化成绩平均只有120分,最高的只有180分。现有800名学生中85%是进城务工人员、留守、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及初中水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无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学校每一学期学生流动达20%,导致生源不稳定。
4.学校的社会影响不大,教师工作没有成就感
教育部门对学校每年的评估排位,基本都是按照全区初三毕业考试的成绩来进行,没有考虑优质生源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生源差距及教师对提升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做出的努力,导致学校在全区的综合评估中总是排在最后几位,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成绩感。即使学校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对薄弱学校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多,政策无倾斜,师资配备无优质,评估整齐划一。这些都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社会不公平的一面。
统筹城乡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德政之举,还是薄弱学校的福音,更是在薄弱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福音。
二、要实现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1)要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学校。校现处于南池棚户区改造范围,因此要抓住迁建的历史机遇,争取争取资金,高标准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彻底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縫隙的大小。通过师资培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翻新,能力上历练,素养上拓展,水平上提高,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教师在精神上多给与鼓励,物质上倾斜,打造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和奉献精神,让更多的教师成为优质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
(3)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学校的招生制度,坚持学生不按照分数选校而按居住区域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和薄弱学校生源问题。
(4)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把文化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估排位的唯一标准。对薄弱学校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学生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平等享有的教育权益,将薄弱学校纳入扩大受惠范围,关爱留守学生,帮扶更多的特困生,让他们也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当好农村薄弱学校校长07-20
下半年广西农村信用社招聘:笔试考试试题08-21
广西所有学校09-05
广西理工学校12-28
广西继续教育平台09-05
农村鱼塘升级改造预算06-22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