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52xueshu.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10篇)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2024-09-28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10篇)

1.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一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学习郑德荣等7名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材 料 汇 编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中共XX支部委员会 二零一八年七月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同志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郑德荣,男,汉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理想信念坚定,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以鲜明政治立场、卓越学术成就践行对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他学高德馨、以身垂范,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远大理想,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他品行高洁、虚怀若谷,从不以资深学者自居,从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特殊照顾,赢得广大师生和学界普遍敬仰。

钟扬,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年5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年9月25日,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人民无比赤诚,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秉持“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牢记“组织的需要第一”,16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倾心培育少数民族科研教学骨干,帮助西藏大学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坚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勤勉务实、严格自律,生活简单朴素,从不对职务待遇、收入条件提任何要求,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李泉新,男,汉族,江西丰城人,1958年2月出生,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2016年5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

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他廉洁奉公,主动向党委递交个人廉政承诺,在公司推行“阳光分配”。他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永远留在国企职工群众心中。

张超,男,汉族,湖南岳阳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原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同志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面对突发故障,全力挽救战机,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张超同志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强军伟业,瞄准强敌对手,苦练精飞,先后飞过8型战机,3次成功处置重大空中险情,20多次执行战斗起飞任务,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飞出了中国海军的自信,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他为人至诚至性,爱亲人、爱家庭,对战友满怀真诚,用高尚品行感染和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

郑德荣等7名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要像他们那样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像他们那样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爱党、信党、护党、为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像他们那样勇于担当作为,始终坚持实践实干实效,锐意进取、攻坚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克难,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像他们那样践行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像他们那样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学习宣传。今年“七一”期间,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习先进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要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2018年6月27日

7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2016年12月25日,长春市已进入天寒地冻的隆冬。这天,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学术年会在长春理工大学召开。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昊华看到,一位年长的学者一早就到了,安静地坐在前排。等到这位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时,他才知道,这竟是大名鼎鼎、年过九旬的郑德荣。

声如洪钟,激情澎湃,郑德荣作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报告立意高远,说理透彻,点燃了这位青年党员的心:“像郑老那样,多读一些原著,把学问做好,为信仰而努力。”

每逢中国共产党建党重大纪念活动等,郑德荣都著文参会,正面发声。不管工作有多繁忙,身体有多么不适,不管邀请单位大小,他从不拒绝,有求必应。

“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许多会议完全可以不参加,他开会宣讲、申报项目,就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宣讲解读党的理论,这是他挚爱的事业和毕生的信仰。”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刘世华说。

一次对话,她明白了郑德荣的动力源泉。

那次,她建议老师推掉一家基层单位的邀请:“最近这么累了就不要去了吧。”

“这正是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能推脱呢?”郑德荣的回答坚定、不容置疑。

这么多年来,郑德荣从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理想,不因理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一些学生思想上产生了困惑。“要坚守信念,决不能在这个时候有所动摇。”郑德荣要么把学生找到家里来,要么打电话、写信,耐心从学理上讲解,在思想上引导。

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刘喜发是郑德荣1991级博士生,那段日子让他记忆犹新,也受益终身:“老师那种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和坚守,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2009年,有一次郑德荣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乘坐飞机时碰到一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向他请教:“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

话从理论工作者口中问出来,这让郑德荣深感忧虑。随后,他展开针对性的研究,撰写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多篇文章和多部著作进行阐释和回应。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郑德荣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这块精神高地上,自然看得通透。

这些年,社会变化剧烈,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郑德荣清醒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用理论武器予以解释。他常教导学生:“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阶段必须经历的过程,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

没人考核,没人“布置”,没人要求,走过花甲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郑德荣依旧笔耕不辍,跑遍大半个中国,只

011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说,老师把自己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

熟悉郑德荣的人,都知道他雷打不动的生物钟—— 5点多钟起床,6点钟去南湖散步,九千步,一小时。7点钟回来,先把散步时思考的问题通过电话跟学生进行交流,随后做做操、吃早饭。8点半左右,学生来家里,开始上课。11点半下课,活动一下之后用午餐。13点40分准时从午休中起床,14点继续给学生上课到17点。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去书房写会儿文稿,睡觉。

没有双休日,很少有节假日,每天如此,他向时间要效率:“如果不勤奋,理想就是一句空话。”

出书著文、申报项目,他绝不会点卯挂名,向来亲力亲为。前几年,他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论证会上的评审专家,多是比郑德荣小二三十岁的“后辈”,看见郑德荣不仅亲自来了,而且连个助手也没带,很惊讶:“郑老师就不需要论证了吧。”“按规定来,怎么规定怎么办。”郑德荣认真地从头说到尾。

“老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只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他的学术生涯才告结束。”学生们都说。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郑德荣很早就开始思考著文的思路框架,这是他一向的习惯。3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征文通知来了。这时,郑德荣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吃不下饭了,但他还是写了9页手稿,和学生一起修改。

论文发出去了,郑德荣却住院了,癌细胞全身转移,他已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说不出完整的话了。

4月16日,这天,学生胡范坤来到病床前,把改好的论文一字一句念给他听。9千多字,一直念了两个小时。

“要分段,要有条理。”郑德荣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地给出修改意见。

4月19日,通知来了,论文入选,研讨会5月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邀请作者参会。

他试着站起来,紧紧搂着学生邱潇的脖子,艰难地站立了6秒钟,已用尽了全身力气。

他明白,这次恐怕是无法去参会了……

大爱铸魂——“入了这个门儿,就必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为师传道,郑德荣是出了名的“挑剔”。

刘世华记得,当年自己慕名报考郑德荣的博士,想找位老师帮忙引荐,结果大家怕碰钉子,没人敢帮这个忙。后来,她才理解了老师为什么这么“挑”。

“考博士招博士不是个人的事,这是给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人选必须各方面都过硬。”在郑德荣这,想来“镀金”的一律没门儿,不仅如此,他还得在考前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尤其看重德行。

人们也许认为,博士研究生不再需要德育,但郑德荣对德育不仅没有放松,还放在首位。

郑德荣有堂著名的开学“第一课”,是每位博士生的“标配”。

415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座。

“我被他征服了!”孙金玉是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对党史一直感兴趣。2016年她在一次讲座中见到了神采飞扬的“90后”郑德荣,被深深打动,铁了心要转专业。现在,她被保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即将在新的专业开启研究生学业。

时间仿佛倒回70年,那个身揣一把黄豆,穿过哨卡投奔解放区而来的年轻学子,被讲台上的共产党人深深吸引,从此投入真理的怀抱,醉心徜徉了一辈子……

临终嘱托——“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入春后的长春,春寒料峭,依旧带着丝丝寒意。这天,东北师大政法学院政治系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组织生活会,主题是学习十九大精神。

郑德荣是支部成员,他像往常一样来了,作了主题发言,激动地讲了20多分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50年代到现在都是怎么提的,对于变化我们该怎么看……”“八个明确,分哪些层次,有哪些创新……”

直到一个多月后,人们看到了郑德荣的讣告才知道,这位92岁的老人那时已经是癌症晚期。

但是大家并不感到意外。履行党员义务,郑德荣从不缺席。每个月他都按时交党费,偶尔不能自己来,就让学生及时捎过去;党支部的会议、活动,他都准时参加、积极发言,因住院来不了,就跟支部书记请假;去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党员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在手机上注册“新时代e支部”,他第一时间让学生帮忙注册,戴上老花镜,逐字核对信息,“上面有五大板块,我们又多了个资料库。”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身边人讲述着郑德荣不同时期的故事。

1955年,郑德荣到西安出差,想到大雁塔看一看,于是周日自费乘车前往。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把4分钱的车票撕掉,他怕与出差的票据弄混,“绝不能占公家一点儿便宜”。

80年代,学校发给老师办公用的信纸,一次,家人撕下一张给孩子用,被他严厉批评。他用公费开的药,家里人也不能用。

当手中有了权力,他更是心存敬畏,一心为公。郑德荣担任副校长的时候,分管招生。一次,有关系户找上门来“公关”,想把一名不够分数线的学生招进来。郑德荣顶回去了:“违背原则的事不能办。”

另一次招生,却给郑德荣“招”来了纪检部门的调查。有一年高考,一名西藏考生在当地报考东北师大的学生中排名第一,但离分数线还差几分,当时国家有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适当放宽。郑德荣在会上主张录取:“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教师,如果不录取,今年西藏就一个学生都没有了。咱们是师范院校,有义务帮国家培养。”最终,这名学生被录取。为这事,纪检部门曾来调查,没发现有违法违纪问题。

给家里人走后门,在郑德荣那里更是绝无可能。

819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肯定有希望吧!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见证了新时代的到来,他有理由坚信,伟大的精神必将引领伟大事业,一往无前!

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郑德荣最后的遗言,是他留在世上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几天之后,郑德荣住进了医院。

5月2日上午10点,探望的两拨学生刚走,郑德荣拉着小儿子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了几个字,“我困了,我要睡一会儿。”

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5月3日清晨,郑德荣安详地离开人世。(文章转载于求是网:http://)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钟扬回归大地 种子回归科学

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种质资源库运行已经半年有余,最近,主任扎西次仁提出申请,计划带领自己的团队到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考察、学习。

也是在那里,有扎西次仁多年来跟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起在青藏高原收集的千万颗种子。种子安然无恙,导师钟扬的生命却定格在去年的9月25日,再也不会回来。

3月29日,中宣部追授这位艰苦援藏16年的植物学家为“时代楷模”。

种子方舟

扎西次仁和老师钟扬,其实是同龄人。1987年,他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西藏大学理学院任教,直至2013年。其间,他远赴挪威卑尔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回到西藏大学,便遇到了钟扬。

扎西次仁说,钟扬与西藏的缘分,是从上一辈援藏教师那里延续下来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吴千红1978~1980年曾作为援藏教师,任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前身)数理系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后来,正是吴千红把钟扬介绍给了西藏大学。

2000年后,钟扬与西藏大学开始了学科层面的合作。不过最初,钟扬并不是直接冲着种子去的。

22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更多的是教育。

钟扬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生物学发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大批专家和人才。而在西藏这个学科基础非常薄弱的地方,要培养人才很慢很慢。

因此,在西藏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几乎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资源,不仅仅扶持生态科学的建设,更是帮助学校整体向更高的平台提升。

其间,他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位长江特聘教授,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带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去年,更是将生态学科带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此外,他还帮助西藏大学组织申请成为“211工程”大学。

扎西次仁特别提到,钟扬为了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分别为本学科以及全校的本科生作讲座;组织、成立了西藏大学高山植物爱好者协会,亲自参与协会的野外活动;他为全校教师举行过如何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如何培养硕士生的各种专题讲座;他还凭借一己之力在西藏大学召开有关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不断邀请国际学术权威开展交流活动……

只要是为培养人才,钟扬总是竭尽全力、事无巨细。尤其让扎西次仁印象深刻的是,在复旦读博期间,西藏大学新校区建成,钟扬团队有了自己崭新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备。办公室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扎西次仁又不放心把它交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给其他人,钟扬却毫不犹豫地把钥匙交给了年轻教师,让他带着本科生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正是因为钟扬的一句“没有人气不行”,这个办公室已经服务了四届本科生。

除了面对自己学校的学生、弟子,钟扬非常热衷科普这件事。他穿梭于各种科普活动现场,为新建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提供标本,并参与写作500多块图文展板,撰写、翻译、审校10本科普著作……只要是有价值的科普活动,他甚至可以随叫随到,乐此不疲。

2015年,钟扬在上海突发脑溢血,住进了ICU病房。扎西次仁回忆说,钟扬常常全国各地奔波,每次来西藏一定带着工作,一次最长不会超过25天,全年可达三四十趟。这种常年高频率地在平原和高原来回切换的工作状态,对身体的损耗是不可逆转的。

作为科学家,钟扬非常清楚这一点。可就在那次重病的9个月后,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又出现在了西藏大学。

活着的每一天,他都用尽全力。明知不可为,却要为之。这就是学生、同事、朋友眼里的钟扬。

扎西次仁说:“很多人问我,钟扬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只有一个回答——‘种子精神’。给种子一点温度和水分,它会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土地里迸发出来,当它长成参天大树,它再将自己的种子播撒到其他的角落。”

种子传承

2013年,扎西次仁被借调到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之后3

627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一泓清泉映忠诚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有的人却能像流星一样,即使一瞬而过,也能发出耀眼的光,给人力量、令人感念。

7月29日,冒着酷暑,刚刚结束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的省委第三巡视组组员们带着鲜花,又一次来到他们组长的墓前,驻足肃立,鞠躬缅怀。两个月来,这座墓碑前,墓主曾经的同事、授过课的学员,甚至被巡视单位的干部接踵而至,一次次地把墓前新长出的青草踏平……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故事的主人,是5月底离世、用模范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的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泉新。

这是一位把对党的忠诚融入血液的共产党员。他身上闪烁的精神光芒,契合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谆谆教诲;他在工作中谱写的华彩乐章,呼应了“必须加强党内监督,使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铿锵宣言。

这是一位用生命书写担当和守护纪律的巡视干部。他带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事业的无限热爱,一身正气,敢于较真碰硬,善于求实创新,坚持从严要求,甘于无私奉献,用模范行动映照出属于巡视队伍的时代光华。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迎难而上勇担当——“作为巡视干部,对党忠诚,首要就是能够担当负责,敢于较真碰硬。”

巡视是实施党内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方式。巡视工作虽闻不到炮火硝烟,看不见刀光剑影,但与腐败分子和丑恶势力的斗争却十分尖锐复杂。

去年3月,李泉新率省委第三巡视组进驻部分县(区),收到很多关于某镇镇村干部私吞村民征地款的问题反映。他了解到,村民因此多年上访,当地却一直未能对这些问题立案调查。

原因到底在哪?李泉新立即组织巡视了解,发现背后存在权钱交易、准黑恶势力干预等问题。他把巡视组初步掌握的问题线索交给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这个案子要快查快结,尽早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受领任务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很快介入。不料,阻力来得同样很快。纪律审查人员陆续收到威胁短信:“都在一个区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差不多得了。”

短信的事很快传到李泉新耳中,他敏锐地意识到,有人威胁,恰恰证明有问题在包袱里还没“抖”出来。这场斗争的激烈程度,比之前预料的要严重。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使群众不满,而且会影响党的形象。

“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决完成省委交给的重任。”面对躲在暗处的压力和阻力,李泉新毅然选择迎难而上。他告诉纪律审查人

031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厅长因受贿罪被判刑。此案中还有没有可挖掘的线索?李泉新决定顺藤摸瓜,找寻蛛丝马迹。这时,组里不少同志认为,此案检察机关已结案,没有进一步挖掘的价值,很有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李泉新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迅速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最终发现了一批未被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确定了一批新的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事后,组里的同志都兴奋地说:“‘老矿’有挖头。”

去年12月,省委第三巡视组在省直某单位巡视期间,有信访举报称该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乱,但从被巡视单位账面上又看不出问题。在个别谈话中,有人提及这笔专项资金大部分下拨给了基层单位。李泉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召集全组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寻找突破方向,决定由组里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重点县(市、区)找分管的县领导和具体承办单位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查核资料。最终,巡视组找准了该单位问题的“牛鼻子”“腰眼子”,核实了被巡视单位存在资金监管不严、业务管理混乱、利用公款送节礼等问题线索。

“打一仗,就要进一步。”每轮巡视过后,李泉新都要召开组务会,集思广益,总结工作和经验。他要求每名组员结合情况谈体会、讲问题、提建议,由组领导点评,会后还要形成巡视工作改进方案,实现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此举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全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组员们都对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记忆犹新。葛春瑜记得: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每次分析讨论“案”情,李泉新都全身心地进入工作状态,思维敏锐,分析问题透彻,往往能切中要害……有一次,李泉新皱着眉头说:“‘泉新工作法’现在不灵了,他们有所防备了。”顿了顿,他又笑着来一句“不过,我又有新办法了。”把大家逗得大笑。

组员李思远记得:巡视期间,大家都期待着每周开例会的时间,这是观点碰撞、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因为李组长鼓励大家“谁的意见好,就按谁的意见办”。每次例会上,都能看到无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大家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的动人场景。

在李泉新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省委第三巡视组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自2014年至今年4月,完成了省委交给的8轮巡视任务,先后巡视了26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934个,其中涉及厅级干部问题线索89个、县处级干部问题线索333个。

守纪如铁严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组是监督别人的,千万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在巡视中,李泉新坚持守住自身干净的行为底线,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做到保持定力、防意如城。

按照规定准备好的套间不要,转头住进标准间;看到菜品超标,立即要求撤下去;被巡视单位来人陪餐,他毫不犹豫请人离开……类似情景,跟着李泉新参加过多轮巡视的唐志勇见过太多。每轮巡视,李泉新都反复告诫组员:“打铁还需自身

435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委第三巡视组所巡视地方的一名区委书记,被人举报涉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通过调查了解,这名区委书记在干部群众中口碑较好,所有决策合理合规,个人没有涉嫌贪腐,但存在急躁、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对此,李泉新既肯定他的成绩,又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还结合自身实际教方法、传经验。事后,这名干部动情地说:“组织帮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会继续甩开膀子干。”

由于曾长期从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看到不少领导干部由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李泉新深感惋惜。他利用巡视发现的问题和各级查处的违纪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和纪律内容的普及,致力唤醒大家的纪律和规矩意识。

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省委党校,在省直机关,在市里,至今都流传着李泉新“一堂课讲下来3个小时不上厕所、听众陶醉其中舍不得中途离场”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上万名党员干部聆听过他的警示教育课。学员们都反映,他的课平实、幽默,有感召力、接地气,“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大家都打满分。”

今年3月10日,李泉新从赣州赶往南昌参加省委对巡视组考核的动员会途中身体不适,12日住进了医院。想到这轮巡视刚进驻,有许多事情需要布置安排,李泉新第二天便坚决要求出院,并不顾医生强烈反对和家人含泪劝说,拔掉针头,在医院劝阻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上签下名字后,带着药坐了4个多小时长途车,连夜赶到在赣州的江西理工大学。

“周日晚上碰头是惯例,我不能坏了规矩。”组员们记得他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赶到时说的话,还记得当晚组长脸色发青、双手发烫,只是勉强吃了几口饭。

爱人知道他放不下工作,想跟随到赣州照料,但他说:“外出巡视是工作,带着家属在身边,影响多不好,扛一扛就过去了!”接连3天,他一边打点滴,一边布置工作、调阅材料、找人谈话,天天忙到凌晨。直到巡视进驻工作步入正轨,在领导的“命令”下,他才回南昌复查。上车前,他还指着校园电子显示屏交代校领导:“要每天滚动播放巡视进驻的有关情况,让广大师生知晓。”

即使是在治病期间,李泉新也是一边输着液,一边用手机短信与组里的同志沟通工作。5月29日,病逝的前两天,他还发短信叮嘱道:“问题线索要了解印证清楚,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你们要张弛有度,注意休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如此砥砺前行?组员李思远对记者回忆起一次散步时,李泉新曾动情地对他说:“士为知己者死。党培养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

李泉新去世后,同志们送来的一副挽联上写道:“一泓清泉润真情,半弯新月照英魂。”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优秀巡视干部的真实写照。

839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群众眼里的“羊书记”

——追记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

贵州省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域,大山上遍布石漠,土地破碎。雨水一来,又将薄薄的土壤冲走露出岩石。人们在这块异常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着,贫困如影随形。

已故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在晴隆工作期间,认准了发展种草养羊产业来破解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两大困局,带领晴隆县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并举的产业新模式,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羊专家”。

深入调研学习:自己成“羊行家”

20多年前,晴隆就开始探索种草养羊扶贫的路子,在羊的育种、繁殖、经营上取得成效,一批养羊户走上致富路,逐渐形成了发展山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

“晴隆多山少地,发展山地畜牧业得天独厚,‘晴隆模式’能不能全面铺开,成为兼顾解决石漠化和贫困问题的产业?”2010年初,姜仕坤刚到任晴隆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时,提出设想。

最初的“晴隆模式”就是借助扶贫项目,县草地畜牧中心把母羊“借”给农户养,产出的羊羔归农户所有。此模式的优势是,养羊户没本钱也可以养羊,减轻了经济负担。但由于羊产权不明晰,现有经验只是扶持了一批养羊大户,散户受益面不大,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很多养羊户觉得是在为“公家”养羊,发展动力不足。

“晴隆模式”的创始人、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说:“一些散户责任心不够强,一些母羊生病没发现、没及时医治而死亡,导致国家和农户‘两头损失’。”

姜仕坤不断下村调研,直奔农户的羊圈,了解养羊户有什么具体困难、哪个季节羊群最容易发病……

姜仕坤隔三岔五找张大权沟通,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种草养羊,就在姜仕坤病逝前几天深夜,还打电话向张大权询问细节。

茶马镇镇长田志敬曾在大田乡分管种草养羊,姜仕坤常向他取经。姜仕坤对他说:“你是真正抓这个产业的实践者,跟农户最贴近,最清楚农民担忧什么、想要什么,你的意见很重要。”

姜仕坤的办公室和宿舍里堆放了许多种草养羊的书、资料,还有几大本笔记、摘录和思考。

“姜书记把专业知识都消化了,是个行家了。”张大权说。着眼脱贫效应:农民成“羊主人”

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后,姜仕坤对当地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养羊的根基只有放在散户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脱贫致富的效应。”

姜仕坤对传统的“晴隆模式”进行升级,打破以前借羊给农户养的模式。由县里为农户提供低息小额贷款,让农民自己购买种羊养殖,再由县草地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此外,每年预算

243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全村700多户中有310户种草,当年共收草3010万斤,收入600多万元,种草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有的人家种草年收入达十几万元。“刚开始动员大家种草挺难,才一年,不用动员很多人就去种了。”村委会主任邓吉龙说。

2013年初到2015年底,晴隆县人工种草由20万亩发展到48万亩,晴隆的山头被点缀得碧绿青翠。可喜的是,随着草场面积的扩大,晴隆石漠化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2年初至2015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种草养羊产业所做贡献超过50%,已成为晴隆脱贫攻坚第一大产业。

党支部内部学习资料

张进同志事迹简介

张进,男,汉族,重庆巴南人,1965年4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原副总经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6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1岁。

2004年张进担任重庆前卫仪表厂厂长以来,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来干”,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国有企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12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前卫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2倍,利润总额增长20多倍,走出了一条具有前卫特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他秉承“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前卫军工精神,是出了名的“铁汉”。2005年,在接到某重点型号军品紧急订货任务,要求三年完成500套产品后,他向军方立下军令状,最终提前半年完成任务。2009年,为完成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达的演练任务,他连续64天吃住在车间,坚守一线,靠前指挥,践行了一个船舶军工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多年来,张进通过借力借势、多元合作,将原来产品单一的前卫厂打造成集军品、燃气计量、水务计量、风电控制系统、海洋石油装备、高压电能计量、IT配套的七大产业群,进一步壮大了公司实力。张进对待工作、对待职工温暖如火,但对待自己却近

647-

2.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二

七名党员工作业绩和工作岗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

郑德荣同志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他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座右铭,将信仰信念融入人生追求、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姜仕坤同志作为我省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去逝前为晴隆县委书记。他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足迹遍布晴隆县所有乡镇、村居,和老百姓细算经济账、共谋脱贫策,发动群众种草养羊,发展山地特色经济,被群众称为“农民书记”、“算账书记”。在晴隆县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坚忍不拔的劲头,探索出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精准脱贫的“晴隆模式”。

我们要向七名全国优秀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敢于担当作为,始终坚持实践实干实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崇高品格。

3.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三

郑德荣等7名同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在他们身上,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通过学习,我向党组织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体会:

一、学习他们对党的无比忠诚。古人云:“忠诚之心,人之大德。”郑德荣等7名同志正是因为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践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于执着,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以一颗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融入到工作当中,在自身岗位上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把忠诚放在第一位。对党忠诚,从根本上讲还是政治忠诚,政治忠诚是检验一个干部成熟的试金石,只有政治忠诚,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能力、严守政治纪律,要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就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自觉,尊崇党章,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同党心、听党话、跟党走。

二、学习他们对事业无比热爱。郑德荣等7名同志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但都始终坚持实践实干实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将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我要在工作中提升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乐业,只有乐业才会敬业,只有敬业才能专业,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阳光心态,俯身基层、甘于平凡、乐于奉献,这样才能够守住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只有将工作当作事业、成为追求与享受,在专业提升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因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有乐业的态度,敬业的担当,专业的能力,才能飞得更高,行得更稳,到得更远。

三、学习他们对人民无比赤诚。许帅同志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用生命诠释了“为民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姜仕坤同志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以自身勤政廉洁之气感染着身边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像他们那样践行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4.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四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向楷模学习向榜

样致敬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向楷模学习向榜样致敬

郑德荣教授将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我们所有中共党员的榜样,全体年轻干部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传承他的优良作风。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一生忠诚信奉和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与时俱进探索理论真谛,是忠诚于党、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典范,是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守卫真理、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典范,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典范。

郑德荣一生践行着传授知识和品德高尚的“师德”。郑德荣67年如一日,始终以身作则,不求名利,甘为人梯,坚守在教育教学和学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术研究的第一线。他对待学生比对待子女要好。他76岁上讲台,90岁作报告,讲课声如洪钟,说理透彻,他在博士生的第一堂课上,从不讲专业知识,而是告诉学生树立“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治学精神,坚持“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治学方法。他活到老学到老,“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5.郑德荣等7位同志先进事迹 篇五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以身许党许国,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

郑德荣,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

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播“种”未来的钟扬,全心浇灌祖国的种子科研和西藏的教育事业

钟扬,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年5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年9月25日,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坚定执着、不畏艰险,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每年跋山涉水数万公里盘点西藏高原植物资源,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攻关10年,在上海成功引种红树林,创造了世界引种最高纬度,为海岸生态打造了新的屏障。他十六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帮助西藏大学成功申请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培养了藏族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名单,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心怀大爱、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宝贵种子,精心呵护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学生崇敬和爱戴。他立志“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热心科普教育,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遍布西部省份,成为民族地区教育科研的骨干。他淡泊名利、勤勉务实,从不追求职级待遇,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后,探索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受到同行广泛关注和好评。他用逐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纪检战线“侦察兵”李泉新,敢于较真碰硬,用生命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

李泉新,男,汉族,江西省丰城市人,1958年2月出生。2014年1月起任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在2016年省委首轮巡视期间突发疾病,于5月31日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李泉新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纪检监察和巡视战线工作者的楷模,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从2014年出任巡视组组长,至今年4月,李泉新所带领的省委第三巡视组共完成8轮巡视任务,巡视了26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发现问题线索934个。成绩总与投入成正比。省纪委副书记肖德福评价李泉新,“是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在工作,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兢兢业业,追求极致”。

永远的救助站站长”许帅,生为难者解困扰,死为他人送光明

许帅,男,汉族,河北磁县人,1979年11月出生,2002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2016年9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6岁。7月11日下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一行受李立国部长委托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看望慰问许帅同志及其父母,并为他现场颁发了“孺子牛奖”奖杯、证书和奖金。“孺子牛奖”是民政系统最高荣誉奖,于1986年11月设立,主要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窦玉沛在慰问活动中说,民政部日前已决定在全国民政系统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他牢记宗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希望“孺子牛奖”为他增添动力,坚定信心,助他勇敢战胜病魔。许帅同志是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今年37岁。他多年来如一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带领全站职工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阳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胃癌后,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勇敢对抗病魔,坦然面对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顽强坚守岗位,积极履职尽责。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七一”前夕,河南省委授予许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农民书记”姜仕坤,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用短暂的一生激荡入党誓词

姜仕坤,男,苗族,中共党员,贵州册亨县人,1969年12月生,在职法学本科学历。2016年4月12日6时40分,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姜仕坤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年仅47岁。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晴隆小康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县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杆,贵州的榜样。

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姜仕坤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感到自豪。“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这是他的心里话;“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这是他的朴素信念;“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这是他在群众中的口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他做到了,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晴隆县的GDP以17.5%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增长到2015年的6329元;五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对标姜仕坤,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敢作敢为、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

军工带头人张进,锐意改革,把有限的人生投入无限的事业

张进,男,汉族,重庆巴南人,1965年4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原副总经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6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1岁。张进同志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毕生心血倾注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型领军企业上。他敢闯敢拼,12年间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七大产业群的科技集团。他意志如钢,面对艰难繁重的生产、演练任务,曾连续64天吃住在车间,是出了名的“铁汉”。他锐意改革,带领企业完成引进新技术、拓展产品线、开展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任务。他廉洁奉公,主动向党委递交个人廉政承诺,在公司推行“阳光分配”。他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永远留在国企职工群众心中。

强军先锋张超,逐梦海天,生死时刻只想着保住战斗机

6.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本周,我们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了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作为一名党员,感触很深。郑德荣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郑德荣同志是一名教授,他的教学及学科的建设以及科研成果,成绩都非常的突出,他为人师表,甘当人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学习他的精神。

一、郑德荣同志对党执着的信仰信念。

我们必须向郑德荣同志一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要无限忠诚。要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实现对党的事业的热爱。

二、郑德荣同志自始至终忠于中共党史事业。郑老视学术为学者生命,视学问为终身事业,做到了把知识真学真用。学习郑德荣就是要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始终装着人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三、郑德荣同志开拓进取、矢志奋斗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也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社会和谐稳定。

7.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七

郑德荣同志把毕生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我们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终生致力于党的事业的追求和创新。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始终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学术创新作为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学术空白,以高深的学术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像郑德荣同志那样,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座右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以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真情谋事、激情干事、勇于成事,真正让追求成为一种价值、一种境界,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

不管在什么岗位,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争创一流,不断创新,让党的事业永不停息,永放光彩。

8.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有感 篇八

他是红色理论家。从他的第一本专著《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开始,6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过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10项,撰写或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发表了学术论文260余篇。

他是红色教育家。他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用一生践行着“资政育人”的理念。三尺讲坛上,一本《毛泽东思想概论》,一门必修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奉献立德,以甘为人梯为荣。郑德荣对事业无限忠诚,从教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牢记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甘于寂寞、安贫乐道,见贤思齐、举贤荐能,用博大的胸怀和格局,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争当“传帮带”的楷模。

创新立德,以学术精湛为荣。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中共党史研究就是郑德荣最壮丽的事业。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始终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是郑德荣学术生命的真实写照,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发扬这种“安专迷”的精神,用毕生精力做好每一件事,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事业。

信仰立德,以坚守初心为荣。郑德荣是资深“红色理论家”,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是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以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真情谋事、激情干事、勇于成事,真正让信仰成为一种荣誉、一种境界,让追求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他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坚持真理,用一生书写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人”,是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延伸阅读:

学习宋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桂珍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

9.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 篇九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学习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不禁让我们又想起臧克家先生的著名诗句。这些榜样,这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躯体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精神之光始终照亮我们前行之路。在每一名党员的漫长人生之路上,点亮了信仰的明灯。

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这七位史诗般人物,虽然有的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有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有的青春仍可洋溢,但是他们都将可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事业,献给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能够把生命奉为上苍最珍贵的馈赠,而且为了这个时代可以义无反顾给予。他们是历经风雨而不懈追逐信仰的勇者,身后留下的无限彩虹,留给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供人瞻仰。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个使他进步的人,时代不会辜负他们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梦想。

对照榜样,我们感受到差距太大太大;对照模范,我们感到做得太少太少;对照英雄,我们要学的太多太多。

我们要学习他们钻研求索的精神。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产党人的优势和潜质主要体现在肯钻研、肯求索。在学习上 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不肯求索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时代呈现给我们绚丽多姿的一面,也有层出不穷问题等待我们攻坚和解决,而每一个问题都是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先行一步、先涉险滩,当先锋、打头阵,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信任和支持。专业的人就要干专业的事情,不钻研就不会专业,不求索就不会有作为,不作为也不会有地位。

我们要学习他们踏实肯干的精神。解决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需求是时代布置给党员的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历经97年春秋,新中国成立即将迎来70华诞,改革开放激荡40年风浪,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已然傲立东方大地,这就是靠实实在在干出来,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个“实”字不仅使我们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党员品性的鲜活体现。

我们要学习他们忘我牺牲的精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牺牲是一种奉献,牺牲是一种超脱,牺牲是一种心中无我的伟大情怀,是勇于为伟大的人民利益和大多数共同事业,而面对死亡的精神,他们的死是永恒的生!归根到底,共产党人伟大的特质就是不怕牺牲、向死而生。革命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是如此。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度量生命的价值。他们忘我牺牲最终化作我们不断前行的勇气,他们的智慧终究会为我们时代的进步增砖添瓦。“时代永远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担当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新的时代,坚定者、奋进者、担当者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的时代,坚定者、奋进者、担当者还将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英模,燃烧理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我们在他们绚烂的身姿之下,流下了热泪,坚定了理想,牢记使命的召唤,凝聚着磅礴的精神力量。深入学习他们光辉的一生,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深刻洗礼,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需要我们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党员的不懈努力。

10.学习郑德荣等七位同志的事迹有感 篇十

近日,学习了郑德荣、钟杨、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七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他们其中,有年高德劭、一以贯之的传承马克思主义的耄耋老人,有风华正茂、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强军伟业的海军飞行员,也有新时代焦裕禄似的好干部,始终奋斗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等等,不管他们什么年龄,不管他们什么职业,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是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新时代党员的杰出楷模,值得我们大家用心学习。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作为一名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像郑德荣和钟杨同志那样养成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努力推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其次,要像李泉新同志和张超同志那样养成敬业爱国、踏实肯干的好作风,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清分工作,以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一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后,养成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的好品质,要像姜仕坤同志、许帅同志和张进同志那样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不为个人私利,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总监职责是什么下一篇:考核鉴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