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15篇)
1.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一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专项技能培训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早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欢迎各位专家莅临商南,对我们全市广大的物理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本是隆冬季节,室外寒气袭人,室内,暖意融融,因为我们,带着对各位专家的期盼,带着对对实验教学培训的热情,相聚在这里,这份热情,这份期待,足以温暖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怕做实验,怕上实验课,实验课如何能上出效果,这些都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为提高我市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实验装备作用,搭建专家与名师示范引领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指导,解决基层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中的困惑和难题,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师技能操作水平,根据市局相关文件精神,决定举办20XX年“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市级送培下乡项目:全市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专项培训。
在这次培训学习期间,我们定会紧紧抓住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端正态度,严格遵守培训的管理规定和作息时间。热情投入,认真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尽快应用到我们的实验教学中。努力把培训与自己的师德修养、与自己的理论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借这一次培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转变教学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同志之间的交流,广纳博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总之,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自今日起,我们的实验教学将走向正轨。我们的内心有迷茫,有困惑,相信经过这次培训,定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更有做好实验,上好实验课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有专家团队的引领,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所有老师的付出,我们的实验教学定会越开越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阖家幸福。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二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反思及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探究及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细致的演示实验教学, 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 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及教师演示实验
(一) 紧扣教学, 目的明确。
1. 明确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2. 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3. 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4. 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 实验过程中的正确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 应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准确使用实验用语。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互相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及“质量”说成“重量”, 等等。
(四) 加强师生互动及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我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 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我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 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不小, 这使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 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 优化实验方案, 创新实验设计, 揭示实验本质, 增强实验效果。那么, 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一) 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 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 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 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 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 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 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 反思实验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维求异, 寻求多种实验方案, 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 找出其特点和不足, 从而优化实验方案, 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 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 (1)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3)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读出盐水的体积v; (4) 计算:ρ= (m2-m1) /v。方法二: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方法三: (1) 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2) 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4) 计算:ρ= (m2-m1) /v。方法四: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 烧杯壁上沾有盐水, 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方法二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 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 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 由于量筒高, 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 容易损坏仪器, 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 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 确为最佳策略。
(三) 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反思, 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 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 另一只灯泡暗, 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两灯泡会同样亮, 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 亮的灯泡电阻大, 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 实际功率很小, 达不到亮的程度, 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 而不单是对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 反思实验规律。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 总结实验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 可总结出以下规律: (1) 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 (2) 物距小, 像距大, 像变大。反之亦成立。 (3)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 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 学生印象深刻, 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如何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篇三
关键词:课堂趣味实验 课后探究实验 实验竞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它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在中招物理考试中,实验操作占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所占地位有持续提升的趋势。实验能力直接影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谈谈几种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方法。
一、课堂趣味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
物理课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神奇有趣的实验。所以,如果设计好实验并利用这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每节课上,除了演示教学大纲中必要的实验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验。如讲到浮与沉这一节的时候,除了书上相关的潜艇模型、孔明灯等外,还可以设计一个“浮沉子”。这是魔术大师刘谦曾经表演过的一个魔术,现场效果非常好。当学生被“魔术”惊呆的时候,自然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猜想和设计,会让学生对物理越来越有兴趣,对实验操作越来越有探索精神。带着强烈的喜欢和兴趣,才能将学好物理进行到底。
二、课后探究实验加强学生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大多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真正参与是有限的。虽然有兴趣,但是兴趣得不到发挥和引导,能力自然不能顺利提高。因此,加强课后学生探究实验,是巩固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器材应是身边随处可得的物品,因为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如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节中,常用到的实验是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如下图所示。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仅不掉落,反而会紧紧贴在漏斗口。
这个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沸腾很久,因为在他们看来太不可思议。尽管老师讲解了知识点,但是和他们平时的认知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最好的理解方法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几人一组,设计并操作实验。学生常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漏斗不好找,但吸管好找,在吸管下面安一个矿泉水瓶盖,再把乒乓球放在下面,就可以重现课堂的神奇实验。当然,有的学生想到,用嘴吹太累,就换用吹风机,最后竟然可以吹风机朝上,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被吹走,反而会停留在空中的一定高度。
学生通过课后探究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竞赛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的设计及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定期举行实验技能竞赛,不仅可以考验学生平时学习动手的情况,还可以锻炼学生实验能力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实验竞赛可分为操作技能与实验制作两方面。
操作技能竞赛,可采取个人战和团队战。个人战可随机抽取,可根据报名情况按序上台演示操作。通过操作演示,不仅可以检验上台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让全班学生加强巩固,带着考验别人和挑剔的心情看实验,思想会更专注,记忆会更深刻。团队战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之间一对一监考操作,并按照中考的要求进行打分。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求胜心和当小考官时的自豪感责任心,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与掌握规范操作的基本要求。
实验制作竞赛,学生拿到的竞赛题目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需要自己设计器材,进行实验并完成。
经过实验竞赛,学生可以弥补平时上课的不足,从而真正学到东西,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竞赛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总之,竞赛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科学、创新实践、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家新.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实验教学改革.
[2]傅作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
[3]安忠,刘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4]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4.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四
学科学)
说明:本题考查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50分。
县市(区)
学校 参赛教师姓名
制作任务:在科学教学中,有一种演示仪器叫“浮沉子”,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最先所创造,在某种作用下能在液体中较自如地上浮与下沉,如图所示。请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制作五种类似“浮沉子”,并要求画出每一种浮沉子的设计图,写出原理,制成产品,并进行演示。
评分标准:每种浮沉子设计图工整美观得2分,原理解释正确得3分,制成产品得2分,能较自如地上浮与下沉得3分。【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5只、细铁丝2根、带导管橡皮塞1只、小号小橡皮塞1只、小玻璃瓶1只、吸管1根、大小气球各1只、大号集气瓶1只、火柴1盒、剪刀1把、软橡皮管1根、试管中号1支、细漆包线、橡皮泥、棉线、大头针若干、水槽、铅笔、橡皮。【方案与原理】
台州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基本操作试题(小学科学)
说明:本题考查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50分。
县市(区)学校
参赛教师姓名
实验基本操作试题:芹菜叶柄横切临时装片(徒手切片)制作和观察
【实验器材】
显微镜、刀片、载玻片3个、盖玻片若干、镊子1把、小烧杯1个、解剖针1枚、滴管1个、培养皿1个、清水、吸水纸、铅笔1支、铅笔刀1把
【步 骤】
1.清点材料和器材;
2.芹菜叶柄徒手切片的制作(完成后举手示意监考教师);
3.芹菜叶柄临时装片的制作(完成后举手示意监考教师);
若无法完成徒手切片法制作芹菜叶柄横切临时装片,可用撕片法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但总分按40分计。(完成后举手示意监考教师)
4.用显微镜观察芹菜叶柄临时装片(或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记录(看到后举手示意监考教师); 5.清理实验台。
【实验记录】
5.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五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广大同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巩固文化理论知识,展现广东药学院学子专业特色,丰富我中山校区校园文化。
二、主办方:广东药学院校区团工委、学生会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实验中心
承办方: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中山校区团总支学生会
三、活动名称: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中山校区团总支学生会实验技能操作大赛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8日-4月15日
五、活动地点:中山校区教学楼(初赛),中山校区实验楼(决赛)
六、比赛要求:
1.参赛对象: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全体在校学生(仅限大
一、大
二、大三)
2.参赛内容:
① 化学实验技能操作模块: 重结晶
②生理学实验技能操作模块: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仅限中药学院大
二、大三学生参加)
③中药学实验技能操作模块:鱼肝油乳制作
七、报名方式
1.报名方式:在饭堂门口接受报名,每个实验限报60人,(鱼肝油乳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则仅限40人)共140人。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报满为止
注:①:生理学实验技能操作模块中中药学院大
二、大三每个班派一名同学参加,3月13、14日报名当天由学委将名单交给工作人员。
② 其他名额则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报满为止。
2.报名时间:
2013年3月13、14日下午5:00-6:00
3.报名地点:第一饭堂门口
八.活动主要流程
2013年3月份月历:星期日Sunday星期一
Monday星期二
Tuesday星期三
Wednesday星期四
Thursday星期五
Friday星期六
Saturday12345678
召开学委会议9110111
2宣传1
3宣传、报名
4报名***021222324
初赛252627282930
31决赛九:具体活动流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活动阶段日期内容备注
赛前准备
赛
前
准
备2月27日-3月12日初赛资料题目准备题目由工作人员整理收集,主要邀
请相关比赛项目的老师做最终的审改2月27日-3月12日信息部出好电子海报,做好宣传视频跟信息部联系3月6日通知中药学院学委开会开会时间:8日下午放学后3月7日打印初赛资料、学委开会的资料、传单注意保持题目的不泄露3月8日写好宣传词跟宣传部联系3月8日召开中药学院学委会议3月9日活动横幅竖幅的悬挂、海报宣传跟执行部联系3月12、13日活动宣传、活动咨询、打印报名表等资料、派发传单、趣味小实验宣传活动宣传详见附表3月13、14日接受报名并收集选手资料并且整理资料3月14日申请教学楼课室跟秘书处联系3月15日飞信通知选手初赛时间地点注意提醒选手提前15分钟到场并带上相关证件3月20日将初赛的题目的样板打印出来并让老师过目3月21日将初赛题目打印出来3月23日申请实验室及邀请评委并申请使用实验用具跟秘书处联系;评委为6位实验室老师3月23日飞信提醒选手再次提醒选手比赛时间地点和带上相关证件
比
赛
阶
段3月24日进行初赛并进行改卷工作、统计决赛名单。初赛详见比赛阶段;改卷、统计工作需其他部门干事协助3月25日公布化学实验决赛名单并准备决赛准备实验项目、器材清单3月26日采购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器材联系实验室老师3月30日工作人员清理实验室并检查实验用具是否完好3月31日进行决赛详见比赛阶段后期工作4月3日前微博公布获奖名单,活动照片,部门开会总结
比赛、总结得失。
附表(宣传阶段)
日期宣传方式备注3月8日-3月31日网络宣传使用微博、广药论坛,贴吧及Q群进行宣传3月8日召开学委会议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大三,重心放在大二大三。在会议上对学委进行活动的介绍,并提倡在班级进行宣传3月11日-3月12日班级宣传1.将资料制作成小短片的形式(穿白大褂做实验)在课余时间播放宣传(内容要创新)3月9日-3月31日进行本次活动海报、横幅、竖幅的张贴、悬挂3月12、13日下午4:30—6:00活动咨询、派发传单、趣味小实验。咨询场地及桌椅实验器械药品的申请于前一天全部准备完毕;部分工作人员骑车在校内慢行宣传,宣传人员须穿白大褂。3月13、14日下午5:00-6:00接受报名,收集选手资料报名方式:选手应在报名时填写姓名,班级,学号,长短号,必要时可填写宿舍号及某一舍友联系方式,方便突发情况。报名表应满足上述信息的登记附趣味小实验
A、一吹即燃的蜡烛
操作: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B、不一样的纸变成不一样的颜色
操作:①取一小片打印纸和一片餐巾纸(餐巾纸可叠成2~4层),在每张纸中央各滴加2~3滴市售碘酒。刚滴加时两纸上都呈现棕黄色,这是碘酒的颜色。约2分钟后,打印纸上的颜色变成黑色,而餐巾纸上的颜色变成浅棕色。
现象:①约1分钟后,打印纸上的颜色变成黑色,而餐巾纸上的颜色变成浅棕色。②刚滴加市售碘酒时两纸上都呈现棕黄色。约2分钟后,没烘烤过的打印纸上的颜色变成黑色,而烘烤过的打印纸上的颜色变成浅棕色。③朝浅棕色印迹的边缘滴加1~2滴水。可发现无水涉及的浅棕色不变,渗有少些水的浅棕色变成蓝黑色,水多的地方,棕色变成深蓝色
备用小实验:
使颜色在纸上漂移、搬家。
操作:①取一小张滤纸(或用叠成4层的餐巾纸替代)放在干净的桌面上。用滴管在纸中央滴加1~2滴碘酒,静置几分钟。②几分钟后再用滴管在纸中央碘迹的中心滴加1~2滴酒精,再等几分钟。可重复滴酒精2~3次
现象:①碘酒滴在滤纸上呈棕黄色,开始时碘滴在滤纸上会向四周渐渐扩散,之后形成一个棕黄色的圆。②在棕黄色的圆中心滴加无色的酒精后,棕色圆又渐渐变大,且圆心的颜色变浅,而圆的四周颜色变成较深的棕色
魔棒点灯
操作: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比赛阶段:
时间内容备注3月24日晚上8:00-9:00初赛当晚7:45开始签到,开考后15分钟不得入场。比赛内容: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比赛地点:3301、3302、3303课室(暂定)3月25日公布决赛名单和化学实验名单并准备决赛工作张贴公布前要检查是否有误再贴。列好实验器材清单3月26日采购实验材料三名干事负责3月30日清理实验室并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每两名干事负责一间实验室,要认真检查,不要出错。确保决赛的顺利进行3月31日早上8:30~10:30决赛早上8:00开始签到,8:30开始正式比赛时间为2个小时。
决赛开始后15分钟不得入场。
比赛内容:
赛地点:化学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
4.决赛实验室安排: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分成3班,各居一个实验室
5.赛实验规则:A按要求进行实验;B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按化学试验规定要求选手比赛时必须按规范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作相应的数据处理,得出最后结果
6.评分标准:按实验动作规范,选用仪器及试剂的准确性,结果清晰正确,所用实验时间短为各项评分标准。(具体由评委老师打分决定)。
十、奖项设置:
每种实验设一等奖一名:证书一份加纪念品一份,二等奖两名:证书一份加纪念品一份,三等奖三名:证书一份加纪念品一份,十一、竞赛过程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A、工作人员
1)要坚守好自己所该做的事情,熟悉赛会的日程安排
2)若发生紧急事故,工作人员要醒目,维持好秩序。
3)涉及到联系参赛选手、评委的工作人员,联系要落实到位,落实评委嘉宾、参赛选手等催促到场工作。
B、参赛者
1)过程中应保持赛场安静,各参赛队员不可携带与比赛有关的材料入场。
2)比赛用品必须保护好,若比赛过程中损坏器材,需由实验室老师给与记录并由损坏者相应给与赔偿。
3)各队要文明比赛,不得在比赛场上发表任何以比赛无关的言论,否则给以警告或取消参赛资格。
4)各选手必须无条件遵守本规则,服从竞赛结果。各队如对比赛结果产生异议则以评委给出的评判为准。
C、到场评委
公平、公正、公开
十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申请不到摊位----------推迟宣传时间。
2、申请不到课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及时确认有没申请到教室,若没有申请到,只能把比赛推迟。
3、宣传时下雨----------部分小实验暂停演示,咨询工作照常进行。
4、选手迟到----------迟到15分钟取消比赛资格。
5、选手忘带证件----------登记其名字和座位编号,并要求他叫同学送过来,若比赛结束后还没送过来,则取消比赛资格。
6、老师临时不能来----------邀请时和老师说明,如果本人临时有事来不了,需联系其他老师代替。
7、预防青蛙死亡----------提前预订(需叫老板多预备几只),前一天拿货。若拿货后出现青蛙死亡或丢失,则再去买。
十三、经费预算
物资单价数量小计备注竖幅(15m×1.5m)175.5元/条1175.5元用于宣传横幅(12m×1.4)150.5元/条1150.5用于宣传资料费0.3元/份500份150元跟学委开会的资料,初赛的试卷,宣传的传单饮用水2元/瓶24瓶48元嘉宾用水证书8元/本24本196元奖励获奖的同学评委礼物25/份
6.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篇六
科学探究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7.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七
1 中药鉴定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中药鉴定学是以传统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定, 这是因为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药厂、连锁药店、医院、药房药库和药材公司的生产、质检、调剂等岗位, 岗位性质决定他们将成为医药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 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直接责任者, 将在一线工作中直接运用到中药鉴定学知识, 其中鉴别药材真伪是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为更好地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 使毕业生在医药领域中更具竞争力, 学好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医药高职高专类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培养目标总体一致, 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3]。中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所要完成的“教育产品”是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而不是具有高深理论知识的研究型精英人才。本校也是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即培养理论知识适用、够用, 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具有职业特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3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如今制药厂、药品零售店、医药公司等医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性质决定了成本节约型人才的优先性, 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 减少支出, 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岗位, 胜任工作, 为企业盈利, 而不是经过几个月的技能培训后才能勉强胜任。尤其在高校不断扩招, 本科毕业生数量激增, 竞争日益激烈,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21世纪,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优势就是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针对目前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我校在多年专科教育的基础上, 为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数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制定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如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 并与理论考核分开, 单独记分, 同时规定操作技能考核未达标者不得参与实习。
4 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之比约为1∶1,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提高学生中药鉴定操作技能,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性状鉴定加以改进。
4.1 性状鉴定实验的改进
本校旧的性状鉴定实验教学与其他院校一样, 学生以班为单位在标本陈列馆隔柜观看, 天气好、室内湿度不大时允许学生开柜将中药取出观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多、标本少, 不但会出现拥挤现象, 不能保障每个学生从中药的形状、大小、表面、质地、气味等各方面对药材进行认识, 且不利于检查实验效果, 不利于标本的储藏养护。为克服原有教学的缺陷, 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对学生进行标本实训。
4.1.1 实训场地
单独设置标本实训室, 与标本陈列馆分开。实训室有实训台、凳子、讲台等必需品。
4.1.2 实训对象
将各班学生分组, 每组6~8人, 由学生推荐组长1名, 组长负责安排本组人员自带塑料袋在每次实训课结束时, 装一份标本带到教室, 并负责本组标本的养护, 以便课后不定时熟悉药材。同时组内人员相互检测对药材的熟悉程度。
4.1.3 实训药材
每次实训内容为最近所学药材, 药材数在20味左右, 每次实训内容不能过多, 否则不利于学生掌握、消化。保证每组有一套完整的标本, 且要求性状特征典型, 药材量充足, 保证人手一份。
4.1.4 实训效果检查
实训课下课前10分钟, 采用教师随机抽查的方法检查当堂实训教学的效果, 并将抽查结果作为标本实训的平时成绩。被抽查者要求回答所辨认的药材名称及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4.2 显微鉴定实验的改进
显微鉴定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正确制作中药粉末的透化装片或水装片。在实验过程中随机抽查学生, 检查显微鉴定的操作及对药材组织结构的熟知程度, 要求学生在自制装片中将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特征一一指出, 并将抽查结果作为显微鉴定实验的平时成绩。不能指出药材组织结构者, 教师应及时帮助其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找到组织结构。
4.3 综合实验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增设了综合实验, 如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鉴定, 通过实验, 使学生明白了单味药材的鉴定与中成药鉴定的联系与区别, 以及中药鉴定学在定性与定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5 我校中药鉴定学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 还制定了一套中药鉴定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并在本校连续3届中药专业学生中实施,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套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机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5.1 考核方式
按考核内容分为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技能考核。
5.1.1 性状鉴定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以一定比例从掌握、熟悉、了解的药材中随机抽取50味药, 其中原药材占70%, 中药饮片占30%, 要求学生10分钟内准确识别并写出正名。考试场地设在实训室, 将50味中药编号, 一一摆放在实训台上, 学生考前在标本陈列馆待考, 考试时逐个进入考场, 并记录进入时间, 每隔2分钟进下一个考生, 保证考生之间有一定距离, 不能互相抄袭。待10分钟考试时间一到, 监考教师提醒考生交卷、离开考场, 并不得进入待考区。于考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备用中药, 考试过程中, 随机进行更换。
5.1.2 显微鉴定
将显微鉴定实验中的中药粉末进行编号, 药材粉末种类不足的可将2份同样的分别编号, 编号数与每班考生数一致, 使每个考生所抽取的药粉编号不同, 但不同编号的药粉可能为同种中药。考生从已编好号的药粉中抽取一个, 在规定时间 (40分钟) 内完成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规范操作与药粉的鉴定, 其中规范操作包括显微镜的使用 (包括摆放、归位等) 、粉末制片 (包括载玻片与盖玻片的清洁程度、显微镜下观察到气泡的多少) ;药粉的鉴定包括正确写出中药名, 绘出主要显微特征图, 并标注。
5.2 评分标准
5.2.1 性状鉴定
考核50味药, 满分100分, 每味药2分, 要求10分钟内写出中药正名、正字。凡药名与正名不符者, 不给分, 未写出正字者, 每错一字扣0.5分, 另如出现将黄芪的芪写成黄芩的芩, 则以与正名不符处理, 不给分。超过10分钟不交卷的不得分。
5.2.2 显微鉴定
满分100分, 粉末装片操作规范与正确使用显微镜占10分, 药材粉末名称判断正确占30分, 主要显微结构特征图到位并标注正确占60分 (显微结构特征到位与标注各占50%, 少显微结构特征的, 按缺少的个数占主要结构特征数的比例扣分) 。超过40分钟不交卷的不得分。
5.3 成绩管理
操作技能考核时间定在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毕业生实习前。学生必须参加操作技能考核,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均要求合格, 不合格者继续参加训练, 直至补考合格, 方能参与实习。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并已在本校连续3届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加以实施的实验教学及操作技能考核方法, 实践证明, 经过实验教学改革, 大大提高了学生中药鉴定学的操作技能, 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举行的辨药、识药测试中的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从而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中药鉴定学在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入手, 对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并制定中药鉴定学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使该课程在培养医药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仁霞.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教改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3) :19~20.
[2]杨海霞, 梁利香, 周巍, 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2) :119~120.
8.试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实验步骤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观看或操作学习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阅历和经验限制,教师在对其进行实验教学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科学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和探究兴趣,从而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动力。一般而言,通过创设多种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创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进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实验之初,笔者创设了一个魔术的情境。笔者告知学生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听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集中到了讲台上。这时,笔者拿出一个马铃薯,向学生展示把马铃薯放到旁边装满水的烧杯里会是什么状态。实验证明,马铃薯在水中会下沉。之后笔者说自己有一种魔法粉,可以让水中的马铃薯浮到水面上。紧接着,笔者拿出魔法粉,即食盐,放到水中慢慢搅拌,并故弄玄虚地说:“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没过多时,马铃薯从烧杯的底部慢慢浮到了水面。此时,学生都表示出了惊讶的表情,知识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开始议论和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常见材料,提高操作可行性
作为学习科学的核心内容,科学探究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其中的科学规律进行掌握。而这种探究仅凭教师的讲解、多媒体的演示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个背景下,教师想要实现科学探究的目标,就必须借助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保障科学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地选材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预期效果,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是日常手边随时可得的物品,可以让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在《研究磁铁》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选用常见的铁钉、木片、玻璃和塑料泡沫等进行实验探究。这些材料司空见惯,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材料选取时,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生活和课程的实际进行选取,让学生有效积累科学经验,并形成科学认识,实现探究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计,理顺实验步骤
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做到探究实验和科学概念并重,让学生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实验的步骤,从而准确掌握相应的科学概念。所以,教师实验之初对科学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亲手操作过程中有效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情,进而形成研究科学的严谨与认真态度。
比如,在进行《光的行进》实验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方向为起点,在探索平面镜“反射”性质时加入其他相关的趣味实验活动。比如“暗箱寻秘”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一个只开了一个小洞的盒子,让学生将眼睛贴在小洞上向箱子里面进行观察。由于学生阻挡了射入盒子中的光线,自然无法看到里面的任何事物。这时,教师故意问学生原因,是“视力不够好”还是“观察的方法有问题”造成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别的方法向箱子里面进行观察,这时发现当眼睛从盒子的小洞上离开一些时,就可以顺利地发现里面的情景。之后,教师开始让学生反思之前的失败原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原因的探究,并最终得知正确的原因,即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由于物体本身产生或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而造成。
由于整个的实验过程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和实验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现了学习科学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真正的手脑共用,从而有效地通过相关的手段进行实验和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總之,为了达到小学生有效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实验让他们在零距离的感受中积累经验、掌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实现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邢伟.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
[2]马畔福.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操作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
[3]易首都.不但有趣,而且有用:浅议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操作与实效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10).
9.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总结 篇九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小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推动我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水平,2012年6月15日下午,罗亭中心小学在实验室举行了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共有12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这次实验操作的题目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的电路单元实验,利用两种方式(串联和并联)点亮小灯泡,通过实验操作,考察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统一协调能力,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反馈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本学期,我校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比较重视,科学教师也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训。竞赛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比较熟练、准确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本次竞赛中得以较好的发挥。
10.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
一、考核内容:一是实践操作(20分),二是实验报告填写(10分)。
二、考试时间:第十五周三、考核地点:实验室
四、考核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
五、组织方式:实验测试采用抽测方式,每班现场抽取六名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现场考核。实验操作现场打分,实验报告最后统一批阅。
六、计分办法: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报告由小组成员共同填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实验操作得分和实验报告得分之和为该小组综合得分,小组得分即为小组每个成员得分。
七、考核程序:
1、召开任课教师会,抽取考核内容。
2、准备实验器材。
3、召开监考老师会,安排监考事项。
4、学生测试。
11.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技能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已有几个年头,教书育人之路走得还算顺畅。但半年前的身体之恙使我不得不稍作停留。在身体复原后我接手了实验室工作。
不知其他的化学教师走进实验室是什么感觉。就我个人而言,以前来实验室就是索取,目的性很强。教材上有什么实验就照样做什么实验,头脑中印象最深刻的似乎也只有那几样最简单、最常见的仪器。就好像学生学习化学几年下来,毕业后再谈起化学只知道H2O一样。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好惭愧,如今来到实验室,没有了特定的索取目标,不再匆匆忙忙,突然发现这里是如此的幽静、丰富、引人入胜。犹如走进原始森林,每样仪器都要欣赏欣赏。精确的实验室PH计如何使用?拿出来耐心地看完说明书,配制缓冲溶液,噢!还需自制蒸馏水,仪器校正,量取待测液测定。一套下来真是颇费工夫呢!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不同浓度溶液导电性相差多大?电子云模拟演示让抽象的想象变成直观的理解。配制点胶体来做个电泳,看看有魔力的电场如何指挥胶粒运动。NO2平衡球也会在冷水浴、热水浴中变换角色。碘升华管里那美丽的色彩还记得吗?如果你还在为一只特形仪器清洗而苦恼,那就快来试试超声波清洗器吧!面对强劲的各种喷灯,如果不常用还真有点震慑于它的威力呢!想记住各种晶胞类型,就赶快动手操练吧,分子模型、比例模型、单键、双键,动动脑,动动手,乐趣无穷。快乐的实验,实验真快乐!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享受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正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魅力所在。
然而,当下的化学教师是否真的让我们的学生感到了这份快乐,这种陶醉于其中的科学享受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事实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上思维懒惰,凝神而不贯注,不会举一反三,解决问题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越来越不爱学习。追究起来,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发展于实验,创新于实验,理论验证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如果我们化学教师脱离了实验,只顾忙于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灌输入学生的脑子里,那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慢慢减退,眼中看到的是枯燥的文字或是不可触及的老师演示实验,化学方程式也只是一个个符号的罗列,像宇宙中的天体,遥远而陌生。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可能会说:那有什么办法呢?教育体制如此,学生要高考,学校要成绩,可是又不多。我们只能满堂地讲,学生课后不停地练。规律多多总结,方法一一传授。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反反复复。慢慢地老师越来越累,学生越来越笨,抱怨越来越多。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的教学很失败,曾经和自己关系很好成绩不错的学生大约都是买的感情账吧,学业上的帮助真是星星点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来看,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缜密思维的培养。而这些能力都是在化学实验中慢慢发芽、茁壮成长起来的!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不但要多多研习教材、思考教学,还要向名师保志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要想好教给学生些什么。想让学生掌握分馏操作,了解他们不曾见过的冷凝器,如何冷凝,想把水蒸气冷凝要如何连接仪器呢?老师启发引导这些足以放手让学生们去做,我们收获到的不止是一个实验结果——制得了蒸馏水,分离了海水!实验过程可能需要耗费时间,可是学习是漫长的旅程,从长远看我们是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科学实践的快乐,实验技能的养成,理性思维的培养!老师节省了反复讲解的体力,留下精力可以好好想想我们还能怎样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老师也并不是只坐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我们要走进实验室,要自己动起手来,灵感是在实践中升华出来的。没有实验一切都是空谈!
改版一个电视剧里的台词:别把化学实验当成手机链,就是一个装饰,可有可无,用就亮一下,不用就灭!我们需要它,我们的学生更需要它。让我们共同探寻化学实验之美!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
12.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二
一、精心计划,规范练习要求
计划是练习的预设,没有计划的练习往往是盲目的练习,一般也是低效的练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没有对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练习作出具体安排,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常常是随意的,更不会让学生自己去规划练习,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这样的练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练习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在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练习放在重要位置,精心安排。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练习设计应强调为达到特定练习目标,对练习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最优的选择和组合。练习过程设计要依据练习的特点和学生的练习需要,练习步骤的设计要有助于推动练习过程的展开与预期练习结果的达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前的精心计划。要求每位学生详细地写出练习的计划,并按讲解示范写出详细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列出练习提纲,对复杂的技能练习化繁为简分步进行。对不规范的及时预防,防止形成不良习惯。例如: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可简单地先归纳为擦拭、加水、取材、装材、盖片和染色等步骤。然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先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为什么要加生理盐水?为什么取材时要先漱口?如何才能防止装片产生气泡?为什么要染色?对每一个动作要领都理解清楚了,那么就能够举一反三,知道什么时候要加清水,什么时候要加生理盐水,什么时候要染色,什么时候不必染色,等等。
二、评价导向,增强练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实验活动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练习就不感兴趣了。如何实现兴趣点的迁移,这是开展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练习的一大难题。采用多种练习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提高练习的兴趣,而且由于多种感官的参加,可大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技能的形成和巩固。但是练习本身需要重复,有些操作基本技能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为不管是哪种练习,都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枯燥和厌烦感。为了增强练习兴趣,我们可把评价机制引入练习,使练习过程与评价过程有机结合,以评价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增强和维持练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同伴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在一个学生进行“液体的加热”练习时,我要求同组的另一位学生担任评委,仔细观察练习者的动作是否规范:看倾倒液体时试管的角度是否正确,液体的量是否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外壁有水珠是否擦干净了;能否正确地用试管夹夹取试管,在夹试管的过程中是否夹在试管中上部,由下往上套;在加热过程中,预热时试管的倾斜角度是否正确,是否来回移动试管,在固定加热是否用外焰加热,等等。让学生分要点、分步骤进行评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及时纠正错误。同伴评价对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来说都有竞争性的激励作用,为学生的练习注入了动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动作的规范准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我通过褒奖性的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我就开展优秀作品展评活动,通过竞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评表彰。为了能够获得展评,学生精心制作自己的作品。我通过展评表彰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及时检查,反馈练习结果
检查反馈是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效果的重要手段。检查反馈首先要做到及时,要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在学生练习时,教师逐个巡视检查,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每次练习的结果,对错误和不规范的动作及时纠正,并要求学生记录每次操作中的优缺点。如让学生进行“试管仪器的洗涤”练习,教师要逐一检查:第一步,查看废液倒出情况。如废液是否倒在指定的容器内,学生对刚刚加热过的试管是否待冷却后再洗刷。第二步,查看用清水冲洗情况。在冲洗过程中是否加以振荡,是否用相应的仪器(如试管刷)刷洗,冲洗是否干净。第三步,查看清洗完毕后的放置情况。如试管是否倒放在试管架上。教师在检查中应把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全体学生检查完毕之后,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应进行总体情况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醒,总结出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完成得较好的及时在班上表扬,以巩固他们已形成的动作过程。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由于45分钟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一次练习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每个动作,因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些练习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强化已形成的动作技能。
四、学以致用,实践强化练习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强化练习,但要使学生真正娴熟地掌握技能,必须在具体实验操作的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巩固。教师给学生做操作性示范,让学生一同模仿,目的是让学生较准确地掌握动作活动,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然途径。但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上是不够的。学生学习基本技能不单纯是“模仿”或“学会”,更重要的是掌握基本技能,为学习科学课程服务,能够更好地自主开展各项实验活动。而且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与所有的技能一样,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学会了某一技能就要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模仿学习时没有碰到过的许多新情况,开始由自己实践操作时,还会有一种心理压力,害怕发生错误或弄坏仪器,这种紧张心理只有在多次实践中才会慢慢消除。例如,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就可以利用已学到的技能,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基本结构、观察变形虫、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等一系列显微观察实验。刚开始实践时,虽然能够把仪器的操作方法说得滴水不漏,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会丢三落四,多次实践操作后就能较为熟练地操作显微镜了,各种应变能力也随着多次实践后有较大的提高。如当实验室的光线不足时,会懂得调节反光镜,会设法用日光灯调节光源,等等。
13.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三
泸县云锦镇青狮中心小学校 林科
摘要
科学源于自然,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探究,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观察和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可见,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没有真正地体现它的价值,实验教学的效率没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出版源 《新课程:小学》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主学习;实验操作;应试教育思想;知识掌握情况;意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大纲标准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这几乎限定了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第二,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
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实验探索中,学生要会对自然界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整理,学生要利用课余的活动亲自制作风向旗,利用风向旗的摆动方向,记录九月份家乡的风级是多少级,要坚持长期不断的记录,才能描述出本月的风向的级数。学生自主制作雨量器,方法比较简单,利用一个玻璃杯,刻度条,标尺等来制作,每天把雨量器摆在坪坝里面,24小时收集雨量,九月份每天记录家乡的降水量的多少,从而对比家乡九月份的降水量属于小雨.中雨.还是大雨的级别。学生独立制作风向标,利用太阳东起西落得原理,标出八个方向图,利用课余时间去认真观察。
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家里种植的植物,从而来理解四种传播种子的方式,比如:豌豆,蚕豆,油菜,四季豆等豆类植物成熟过后,豆荚就会干燥,最后会爆裂开,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属于自体传播中的弹射传播,山上的野苹果猴子喜欢吃,地里番茄鸟儿喜欢吃,牛喜欢到有很多苍耳的地方歇凉,带走苍耳,这就是动物传播的方式。蒲公英被风吹落,柳絮被风吹落,这是风力传播。小河里面水葫芦的生长,菱角的生长,池塘里面莲蓬的生长,这就是水体传播的方式。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观察面包表面的情况,由于每个面包上涂抹的乳酸菌不相同,每个面包发霉的时间不相同,就需要学生自行长时间靠兴趣去观察与记录实际情况。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
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磁铁的吸引力的实验现象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小组带来的不同实验物品,依次利用磁铁去吸引不同物体,比如:利用磁铁去吸引瓷器,木条,钉子,纸张,沙子,泥土,橡皮擦,小刀,铜线,蜡烛,玻璃瓶,塑料瓶,圆珠笔,铅笔,粉笔,回形针等等物品。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后,磁铁只能吸引钉子,小刀,回形针,这些材料里面都含有铁,从而来论证磁铁的吸引性为:磁铁只能吸引铁,不能吸引其他材料的物体。在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量不同物体的传播声音的效果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教室要高度保持安静,学生精力要高度的集中,尼龙绳,米尺,钢片,毛线四种不同材料,最先听到声音的事钢片,依次是,木条,尼龙绳,毛线。这四种材料的特点是有硬到软。从而得出实验现象是声波的传播速度是材料越硬的物体,传播速度越快,材料越软的物体,传播速度越慢。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油菜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采摘的油菜花,利用培养皿,镊子工具解刨油菜花各个部分结构后仔细观察,按照油菜花从外到内的解刨顺序,通过眼睛的观察,鼻子的闻香,从而得出油菜花萼片有4片,淡淡的清香,花瓣有4瓣,浓郁的清香,雄蕊有6片,淡淡的清香,雌蕊有1片,淡淡的清香味道。
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五年级上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教师适时点拨,大胆猜测实验的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四个学生为一小组,准备水槽一个,水,实验材料为木片,塑料,铁皮,纸张。学生把实验材料的物品依次一个一个的丢入水槽里面的之中,木片,塑料明显的浮在水面,从而证明了木片,塑料在水槽中具有浮力作用,把纸张,铁皮丢入水中,会沉在水底,有学生就会说纸张,铁皮不具有浮力。教师引导学生把纸张折成纸船,放在水中,不会沉下去,证明纸张有浮力的作用,把铁皮从中间,两侧面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折成长方体,放入水中,铁皮不会沉下去。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沉在浮力的现象。
在六年级的科学实验中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的受力方向。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准备定滑轮一个,钩码三个,细线两根。细线先穿过定滑轮,把钩码挂在定滑轮上,学生在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四个方向都去拉一拉,都能拉动定滑轮上的钩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
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铁的吸引现象,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原理:同性相吸引,异性相排斥。大胆猜测: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学生两个人为一小组,准备两块条形磁铁,北极为N极,南极为S极,N与N对碰,S与S对碰,明显看出排斥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同极相排斥。N与S对碰,S与N对碰,明显看出吸引现象,得出结论:异极相吸引。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
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在四年级下册电路的链接的实验过程中,教材要求学生用两节电池,两个灯泡完成串联.并联的电路链接方法,而四个学生为一组的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男生利用四节电池.两个小灯泡来完成串联.并联电路的链接,从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串联.并联电路的链接的小灯泡发光时比其他小组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链接法的小灯泡都要更亮,而又一组女生用了两节电池.四个小灯泡去串联与并联的链接,串联电路链接时,灯泡的发光十分暗淡,并联电路链接灯泡发亮效果差不多。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在教学植物的传播种子的方式过程中,主要分为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体传播四种方式,有的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水稻的传播属于什么方式,栀子花.红薯的传播方式属于什么?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释:水稻的传播方式自体传播,而栀子花.红薯得传播利用栀子花.红薯藤的肢体来插入泥土,进行传播种子,那种传播种子方式为无性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广,面积大,存活率很高,值得人们去研究与探索。教师同时给予学生理想教育,希望有同学长大后去研究生物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无性传播方式,现在科学家都研究出了,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泥鳅,鱼苗,试管婴儿的技术等等。
在教学天气现象的单元教学中,学生向教师提出:人们可以改变天气的情况不?比如今天本来是雨天,改为晴天。本来是雨天,改来是晴天。教师向学生解释为自然界的天气现象跟空气中的云量,水晶晶体的数量多少,风向有关系。大地区的天气现象不能改变,小地区可以改变,例如:向天空中加入大量的冰晶,可以是局部地区提前下雨,设计局部地区的障碍物,改变风吹的方向,减少空中的云量,可以使得雨天变为晴天。这些做法不科学的。
第四,严格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①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观察金鱼的结构和呼吸是有腮进行呼吸,而不是用嘴巴进行呼吸。学生们提出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学生自主带了一个矿泉水把上面削掉,放了一条鲫鱼.金鱼来观察它的结构和呼吸方式。
如在三年级上册观察蚯蚓的结构过程中,学生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观察蚯蚓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塑料瓶,沙子,蚯蚓,自己观察自己准备的蚯蚓,从而得出蚯蚓的身体结构为:
如在三年级下册观察蚂蚁的结构过程中,学生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观察蚂蚁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黑色蚂蚁三只,自己观察。
②学生操作补充式。
例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这课,在实验时,我就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请其中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在沙和食盐水的过滤实验过程中,教师独立完成演示实验后,学生观察实验的流程,由于实验的难度较大,注意一高,两低,三靠的原则。学生独立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检查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注意学生滤纸的折法,玻璃棒引流混合食盐水,倒入的速度情况,实验成功的难度系数大。
③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要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在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首次使用酒精灯,学一定要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一旦操作不规范,酒精喷洒出来,会引起安全事故,教师演示实验讲解,学生动手模式就可以。
第五,科学实验教学后要及时反馈。
1.教师的示范,能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欲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行为习惯是由学习自然课的行为习惯逐步转变而来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还没有完全达到科学课的要求,课后的行为更是可圈可点。而一个科学探究往往不是在一堂课里就完成了,其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后。这既是与自然课的最大区别,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应该实现人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转变。从事科学教学,其课后探究行为的培养就不可回避,而且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2、提供交流平台,充分肯定学生课后所获
要让学生课后有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后。
3、走进大千世界,好奇引发学生兴趣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玩味,他们探寻,一次次惊奇,一次次发现,他们乐此不疲。大自然,这科学的殿堂孕育了时代的骄子,诞生了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家。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其实,科学课的每一课都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既然科学课来源于生活,那么科学课的教学就应尽量让孩子们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大自然的奇事妙物也必将引发学生无尽的探究兴趣,其兴趣也必然悠远绵长。
14.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四
榕江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简报
为提高我县小学科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效落实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培养教师科学、有效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州教通【2014】24号文件精神,榕江县教研室决定于2014年5月12-13日举行全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这次科学技能大赛是各乡镇督导办、中心校组织初赛后,由本乡镇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县决赛,决赛项目为:“书面评课”、“教学设计”、“习题编写”、“片段教学”等四项。这次全县共有16名教师参加县决赛,参赛教师不辞辛劳,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两天的激烈角逐,评出了结果,荣获前三名的教师,届时将代表榕江县参加科学全州技能大赛。
15.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篇十五
一、探索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不到位
1、缺乏目的性。1)教师目的意识不强,巡视指导流于形式,失去价值。2)不少青年教师不知道巡视指导如何进行,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2、缺乏过程性。如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大班科学《巧提沙》这一课,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也在有意识地关注孩子,但是他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想到了办法,是否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成功地将一杯沙提起来。然后该教师对孩子的引导语始终是:“你成功了吗?”导致孩子只要将沙提起来就很高兴。这样的指导只关注结果上的呈现,而忽视了科学探索的过程的重要性,本活动中孩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去思考提沙的方法,整理表述的语言,只要将沙提起来任务就完成了,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利的。
3、缺乏有效性。1)介入的时机不正确。如在科学活动《纸桥》中,两位幼儿正在合作试验,一位幼儿在往水槽桥上方螺帽,另一位幼儿在认真地计数并记录,这时老师走过去说:“要赶紧去试试波浪桥最多能放几颗螺帽哦!”两位幼儿一听匆匆地结束了正在操作的试验,转而去对波浪桥进行试验。可能老师的原本是想提醒孩子两种桥都要进行试验,然后互相之间要进行比较,可是介入的时机不对,导致两次试验结果都不精确。2)介入的方式不正确。在现实世界中,幼儿满眼都是有趣的事情,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尝试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但由于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就会不同,有的幼儿会出现重复性的行为。这些重复性行为在成人的眼中有时会被理解为缺乏创造性或是低效活动,这时教师就会忍不住对幼儿的行为加以阻止或者施与帮助。其实这是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的低估,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判断幼儿。
4、缺乏聚焦于扫描。由于教师受自身教学能力的限制或受观察探索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幼儿探索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或针对幼儿的探索操作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展示汇报探索的结果,往往也是随机请的,展示出现的情况是类同的,缺乏一定的代表性。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幼儿的探究活动远离目标时,教师应适时提醒,让幼儿明确探索的任务。2、当幼儿遇到困难以致探究无法进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化抽象为直观,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使其探究活动得以继续、深化。3、当部分幼儿较快地完成任务无所事事时,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4、当幼儿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5、当幼儿探索的结果出现异同时,或发现幼儿采用不同方法或最佳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提供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探究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三、尊重个体差异是有效指导的保障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有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对教师的指导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尊重个体差异就是尊重每一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的指导,决不等于个别儿童教育,每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幼儿,应给予赞赏和鼓励表示对幼儿的关注;对能力差,喜欢求助老师的幼儿,应采取帮助,支持性探索方式;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多采取引导性,合作性探究方式,把话题引向科学实验讨论;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采取邀请、鼓励或激励等方式,使其积极地参与活动。
四、注重幼儿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的养成
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形成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园科学活动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在科学教育中,决不能以牺牲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和经验的获得。这主要体现在老师的评价语上。科学的结论有时是要经过不断地尝试、反复的推敲才能得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品质,老师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肯定孩子的这一行为,这种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就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孩子的心里了。
此外,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随时调整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计划是重要的,但绝非唯一的保障,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更关注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会生成出最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注意观察、关注,要予以响应、回应,并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以顺应幼儿发展的要求。
【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推荐阅读:
2011台州市首届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实验试题06-30
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操作11-14
科学实验操作考核总结09-08
六下科学实验操作培训09-14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08-31
科学学科教师业务学习笔记07-18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08-02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09-10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