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共14篇)(共14篇)
1.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一
博白镇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1.孔子
课型 学+展+测(2-3课时)
2.我能认:仲尼教育儒家核心厉害粮食
抱怨祭祀翻来覆去
3.我能辨:
4.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喝{
5.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儒家: 仁:
隐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我积累(词):
三、我能整体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小故事。(写标题)
读了课文,我知道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___________
展示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风。
【达标检测】
一、听写生字。
二、拓展延伸。
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
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
小人
三、完成《测评》。
●导学航线:
1.独学2.对学3.群学4、展示5.质疑6.测评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我能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重点)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难点)
【知识链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孔子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第一课时
【自学跟踪】
一、课文背景:(图片、文字资料、视频……)
二、自主梳理: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1.我能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探究】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默读第4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3.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4.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合作展示】
一、分组展示“学习探究”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总结.
[《孔子》导学案 (S版五年级上册)]
2.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二
一、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问卷调查是收集客观数据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为了调查教师备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经统计结果如下:自主独立设计6%,多数独立,少数摘抄15%,基本摘抄65%,其他的4%。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确实让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虽然是课前备了课,但形同虚设。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意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很少经过个人的思考,也甚少考虑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课堂中更多注重灌输学生各种知识,很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气氛沉闷,效果低下。个别教师偶尔上公开课才认真备备课,备课的形式也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
导学案从字面理解为:“导”是引导,“学”是以学习为目的行动,“案”是设计的方案。它的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成为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但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万年牢》为例,尝试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探究导学案在自学课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提高自学课堂的效果。
1. 课前——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突显“导”的功能。
导学案设计最大的功能是“导”,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案。因此,在授课前,笔者充分预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进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引发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此外,笔者在备课时正确把握导学案的特性,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预设学生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统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巧妙地将隐形目标和显性的目标正确呈现,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中的方法与情感因素,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如在《万年牢》的目标制定,笔者是这样制定的:(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这样笔者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在教学中充分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塑造学生的全部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显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课中——精炼价值问题,鼓励自主交流,达到“学”的目的。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灵活地将学习目标穿插在各个问题当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基于此,笔者分析《万年牢》的教学目标,精炼课堂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层次化,不断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得。笔者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问题”、“同伴问题”、“群学问题”、“班级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还积极引导学生先对个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继而笔者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充分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提高探究效率。这样通过同学思维的碰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3. 课后——注重疑难反馈,巧用评价机制,把握“案”的有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问题答案是唯一,学生一般能在书本找到答案,往往把问题设计填空式、判断式、选择性的方式,缺乏开放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定式,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基于此,笔者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希望能够在同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发散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了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者你对文章某些句子还有个人的观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反馈个人的学习收获。虽教师是按“案”来上课,但从“案”走出来,注重学生生成,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的技巧固然能提高课堂的实效,但教学评价的实施也不可缺少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娒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对导学案的原则的评价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进行学情的调查,了解课前学生预习的情况;课中,主要是通过即时性,鼓励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课后,通过批阅导学案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使导学案做到真正的有效。
三、使用导学案的效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对备课形式的调整,在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课堂效果明显。笔者积极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热情高涨,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能将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学能力和团结协助精神得到明显地提高,轻易完成教学目标,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效率。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途径,此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调控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语文高效课堂之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课堂;转变;问题化;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81-01
为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总要求,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当其冲的是要改变语文教师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用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身到语文新课改中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全方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营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我们来讨论下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导学案”,也就是怎样编写好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什么是导学案?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探究、单独备课、再集体讨论定案的,以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以素质高效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主要用于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团队探究、高效发展的学习预制案。其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课堂”的达成构建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教师客观及时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创新、知道合作,自主学习进步发展的路线图。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其实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就是从着重教师的“教”到突出学生的“学”的转变。导学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总是提及教师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优化改善了课堂教学层次结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有目标带层次地规划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从教学主导者的位置角色上转变过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更包容的课堂纪律要求下自主协同学习。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当然不能只是名称上的转变,内容实质也应该有不同以往的新的有提升的东西。特别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必须以导学案为主体路线方案,将课堂化整为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自主学习,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就尽量提炼课文知识点,紧凑讲述教学讲述时间,把课堂最大限度还给学生,把握调整学生的小组学习节奏,将这种课堂学习模式上的“放”变成高效的“精放”,而不是纪律涣散的“粗放”。通过导学案优化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成效,让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地学生都能在导学案中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模式,达到语文新课改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何编写好导学案呢?
1. 一课一导学案
作为教师,应该做到针对每一个课时的内容编写一个导学案。这样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层次结构,因为每一个课时的内容编写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字斟句酌的,相应的知识点也布局相对合理,每一个课时内容编写一个导学案就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显得有计划性、目标性、及时性,是营造高效课堂的必经步骤。如果把上好每一节课看成编导一出剧目,那么老师的角色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导学案呢?就是剧本;好的剧目永远不可能是无剧本演出。所以,一课时内容,一导学案的精心构思编写必不可少。
2. 让导学案的开头问题化
作为学生,如何让他们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氛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程的开头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个人独立思考,结合小组协作探究,适当请教老师点拨,跟着导学案的节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导学案编写的课堂流程主线。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只是回答课本内容问题,而更应该根据课本内容提出恰当的有趣的引“学生”入胜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自主学习中去,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3. 换位思考编写导学案
既然现在我们所要编写的是学生的导学案,而不是教师的教案。那么就要求我们虽然身为教师,却要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导学案预设的教学节奏是否合适。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度情况,有得放矢的制定课时学习目标,点拨问题的深度,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比例,大概划出一条课堂教学主线。
4. 导学案是全体学生的导学案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因为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他们学习情况也不一样,每个班级都会有好生和差生,导学案的编写也应该直面这样一种情况,下到底,横到边,做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全覆盖,让成绩好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成绩差的学生看到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导学案的编排中得到合适的引导。不抛弃,不放弃;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该在导学案里体现他们的存在,做到有层次的教学设置。
5. 在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守导学案的编排
4.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四
【学习时间】2013.4.3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
☆基础达标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之”的意思是();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惠()曰()禽()(3)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4)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在现代汉语中,“慧”的意思是();“惠”的意思是()。诣的读音是(),旨的读音是();“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之一:
(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
(1)父不在,乃呼儿出(2)为设果,果有杨梅(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的品质特点。
【学习重、难点】
(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
(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原文或相关的白话文故事。
【相关链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是初读文言文吧!让我来帮你。
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靠读者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4、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学后疑惑
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老师交流:
(1)(2)
☆我来盘点一下
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大声地朗读。()
◇先读,读熟后再看课后注释或查字典。()◇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释或查字典。()
(2)我能辩字形读准字音并组词
敝()()淮()()贼()()敞()()准()()贱()()(3)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先通过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地朗读来进一步理解。()
11.《晏子使楚》导学案
【学习日期】2013.4.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理清本文叙述顺序。
3、通过朗读人物个性化语言,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4、通过逻辑推理以及人物性格的比较,学习晏子遭受侮辱时,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侮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优秀品质。
(4)我能判断对错。
A:“侮辱”读(wǔ rǔ),不读(wū rǔ)。()B:“楚国”读(chù guó),不读(chǔ guó)。()C:“柑橘”的“橘”应该读jú,不读jí。()(5)我能根据下面的一段话写出成语。
A: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B: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C: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6)我能根据上一句的意思进行推理性填空:
【学习重、难点】
理解晏子在回答过程中,话里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故事发生的原因是,经过是,结
果。
从这几次的交锋中让我体会到楚王是一个的人,晏子是一个的人。
【学习准备】
搜集《晏子春秋》中有关晏子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就充分展示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在谈笑之间,挫败了楚国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使得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文中是如何表现其非凡的智慧的呢?反复读课文,揣摩人物之间几次对话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边读边想,晏子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答复楚王,从中感受晏子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语言风格,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3、自我挑战: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次是:其理由是
☆学后疑惑
我在预习时遇到了关于()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基础达标
1.(1)读题目我知道,在古代“子”是对()的尊称,“使”在这里是()意思,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比较剧本和一般记叙文在写法上的不同。.2、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3、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说说。
☆基础达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1)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诺(nuò ruò)嚼(jiáo jué)伯(bǎibó)喃(nānnán)瞥(piěpiē)趣(qùqǔ)
(2)我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是:
小心翼翼:凝视: 厄运:摇曳:
2、通过读,我还知道本剧围绕三位主人公、、、经过惊心动魄的周旋,最终。挑战自我: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一般的记叙文有点不一样,通过读,我知道剧本和一般记叙文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是:
2、与同学合作,分角色读剧本。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读人物的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即文中带括号部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学习准备】
搜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相关链接】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适合舞台演出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剧本的一般特点
(1)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的发展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剧本的情节结构—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在最后还有尾声。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2)集中性。由于舞台的空间和演出的时间限制,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它必须突出主要的线索、主要的事件。剧作者常常把几个月甚至几十年间发生的事件浓缩到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把千变万化的生活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景中,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
(3)语言精练和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后疑惑
我在预习时遇到了关于()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看到“半截蜡烛”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要想知道这些答案,你就读一读课文《半截蜡烛》吧!首先,通读课文,【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并能对相声感兴趣。
扼()锣()峻()得()螂()
2、交流:这段相声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3、本文从哪段到哪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 “啰唆”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4、通过读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自我挑战:
1、选择我最喜欢的片断浏览,我能试着说出相声的一般特点。
2、不改变相声的表现形式。尝试着把“啰唆”打电话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把要说的事说清楚。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把相声的语言特点读出来,并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练习表演《打电话》。
4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类似“啰唆”这样的人?举例说说或写下来。
5、创设情境,尝试创作(可以任选其一)
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语言情境二: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并写下来。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准备】
找一些相声的文字、音像资料,读一读或听一听一些相声段子,初步了解相声的特点。
【相关链接】
相声的特点
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飞禽走兽的呜叫声,戏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风貌,语言等,“逗”是捧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 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相声,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打电话》。《打电话》一文讽刺了一个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同学们要充分地阅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体会表现手法,读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5.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五
课型: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生字、会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时间预测:独学前置40分钟,口语交际3分钟,目标展示1分钟,对学3分钟 群学5分钟 展示24分钟
学案整理、自我评价、当堂检测4分钟
一、口语交际:
二走进知识超市: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三、能力提升:
1、我认为本课容易读混的生字:
本课难写的生字:
2、我找到的形近字:
我找到的多音字:
3、我能理解的词语有:
我发现的近义词:
我发现的反义词:
4、句子积累:
5、读了课文以后,我初步体会到
6、读艺展示:我认为
读的最好。
四、整理学案,自我评价。
五、当堂检测:
1、选一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炫耀(xun xun)
阴霾(mi l)
2、字词魔幻屋(用下面的字各写一个成语,然后再选择一个成语写一句话)。泻()
默()
凤()
垢()
炫()
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宅()
址()
掘()
豪()它()
扯()
倔()
毫()扑()
隐()
建()
燥()朴()
稳()
健()
躁()拓展阅读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在天晴的时候
课型: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像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自然清新的画面,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时间预测:独学前置40分钟,口语交际3分钟,目标展示1分钟,对学3分钟 群学5分钟 展示24分钟
学案整理自我评价4分钟
一、口语交际:
二、知识超市:《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材说明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动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读着文字,仿佛来到了雨后的幽径,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在诗人的笔下,一花、一草、一生灵、一景致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诗人感觉他们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性格迥异、鲜活可爱的孩子,一切是那样亲切、自然、欢乐和美好。
三、能力提升
1自由轻声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画一画,圈一圈,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雨后初晴景色怡人,情不自禁地和诗人一起携着手、赤着脚,任新泥欢乐地跑出趾间,涉过溪流,投入自然的怀抱!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4、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漫步湿润的小路,神清气爽,一切显得那样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涟漪扩散,林中树影婆娑,鸟儿嬉戏鸣唱,白云在碧空闲游„„多美呀!诗人为我展现了一幅意境幽远的自然画卷,将我们的视觉一下子拉得很远,很远„„ 我们有想到了什么?
5、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要美美的读一读课文。
6、我能写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自我评价
1、在天晴了的时候
第三课时
习题
一、选词填空。
柔弱
柔和
柔软 1.练杂技的大姐姐身体很()。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3.我们在()的灯光下看书。简朴
俭朴
朴素 4.蟋蟀的住所很()。5.爷爷的一生过着()的生活。6.刘老师的穿着总是那么()大方。
二、课文传真。
1、不再()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试试(),然后一瓣瓣地()。
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白菊______的情景。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品味出来的。请你照样子写出你曾细心观察过的一种花开放时的情景。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的小草,已一下子();()的小白菊,()它们的头,(),然后()绽透; „„
新阳()阴霾了,溪水在(),看山间移动的()——()——它也在闲游。
三、基础知识 1.火眼金睛
炫()
瓣()
曝(眩()
辩()
瀑(2.一呼百应
xié
()手
威()
xuàn
()耀
()丽
qiè
胆()
偷()不舍
zhòu
()纹
()夜 3.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
()尘垢
()新泥
()溪流
4.写出描写花草树木的四字词语
含苞欲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
漫()
和()
()调
()晕
()风
()意
()而
宇()
()语()水珠
()阴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xun
gu
qi
fng
p
()耀
污()
胆()
()蝶儿
()光
xi
mi
hu
zhu()带
阴()
智()
()纹
6、比一比,组词语。
径()炫()
垢()瓣()
蝶()
曝()经()眩()诟()辫()
碟()
瀑()
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诗人在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诗人描写的哪个景物最美?选说说它好在哪里。
五、1、课文中,在雨过天晴的环境里,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种,具体描写出它在这个环境中的情态。(50字左右)
2.小练笔:《在天晴了的时候》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小诗、散文、提倡图文并茂)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动手在“小本本”上画一画为这首诗描绘的画面,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拓展阅读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简析:
6.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六
主备人:授课人:审核人:
课型:精讲课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并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
汉朝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学法指导:学习时,要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文中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仔细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自主预习:
1、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我能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字词:
之:甚:惠:诣:其父:乃:
设:示:曰:闻:夫子:
我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合作探究:
1.我知道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这句话?并且知道它为什么最精彩、最吸引人?
2.杨氏之子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不用“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的回答妙在哪里?
3.想像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这样的反应:
拓展延伸:
我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是,并能把它翻译出来:
达标测评
1、先解释划横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7.语文导学案设计的三要素 篇七
导学案是指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指导,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 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以后, 学生才接触新的知识, 而导学案的运用则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流程, 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前移, 实施先学后教的策略。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 因而大受青睐。一般来说,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需具备以下三要素:
一.学习目标的可行性
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航标”, 只有“航标”明确了, 轮船航行的方向才不至于偏离。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必然要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和归宿。一般来说, 学习目标应该控制在3-4个, 难度适中, 太多太难则无法完成, 太少太易则缺乏成就感, 应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能够“跳一跳, 摘桃子”。学习目标是隐身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 学生很难明了, 所以在上课前, 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并以此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其次, 要熟知教材内容, 不同的教材因学习重点和难点的不同, 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必修教材对学生能力和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更微观和具体, 明显高于选修教材的要求;再次, 要了解学情。学生因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 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能力层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 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内容的问题化
导学案是让学生“先学后教”, 所以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果出现大量文字介绍、文章说明, 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 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而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是指将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 学生每做一个题目都需要查阅资料, 并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打开思维之门,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 每做完一个题目, 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 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学生的内在, 对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时, 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是问题的梯度化。问题的设置要先易后难, 逐步加深, 呈台阶式螺旋上升, 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其次是问题的分层性, 可以将问题化的学习内容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出来, 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等级的题目, 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案”重知识的传授, 采用的方法必然是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等,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纯粹被动地接受必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制定导学案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优势, 灵活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比如文科中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搜集, 使其感官受到全面刺激;有难度的题目可以讨论法呈现, 提高其合作能力;联系社会实践的题目可以探究法出现,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能力;甚至还可以采用问题发现式, 每张导学案预留一定的空白, 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未能解决的问题, 以锻炼其归纳能力等等。
8.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八
班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小组编号:
课题:17用目光倾听 课时: 2 备课人:ljs 备课时间: 11.7
学习目标:(三维的三个层面)
1、小组合作学习本课2个生字, 能会写、会认并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能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4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重难点预测及学具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部分 教师(导) 学生(学、练)
课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想想诗歌的表达顺序
3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1课文你读了( )遍,你觉得读得( )
其中难读的字( )容易写错的字( )
2 这首诗歌主要讲了
课中学习 :自主、合作(对学、群学)、探究10-15分钟
1反复朗读诗歌。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A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B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C结合实际理解“交流最需要的真诚”
“真诚的目光似千言万语”
D 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总写了到黄河源的感受?
1在小组内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2小组学习时他读错了 字,写错了 字。
3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完成。
A小组每个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B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C朗读2、3节思考: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的原因是
D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目光倾听”在交往中的作用。
课中展示 (先组内后全班展示、交流10-15分钟)
1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组内,再全班)
2重点展示“为什么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并结合实际理解“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和“真诚的目光似千言万语”。
1展示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2演一演“用目光倾听”
3把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和感受和大家交流。
课中检测、反馈、 总结(10-15分钟) 完成练习,并集中反馈。
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例:交往 交谈 交流
真诚 温暖
明亮 传递
2 默写课文的第2小节。
3谈谈你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课后教师或学生反思、评价 1小组长评价组内队员。
2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9.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九
年 级 课型 新课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具准备:
预习准备
(3) 我学过,我会做:
计算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15-1610÷2×516-7×2
129+(74-52)÷27×[25+(36÷3-7)]
上面几个题的运算顺序怎样?(小组内说一说。填一填)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级运算,应从()往()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法,再算()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新课自学尝试
(6) 探究新知:(学习课本P74)
1、刘老师为给9月份的“文明之星”发奖品。用20元买三支钢笔和一个笔计本,每支钢笔3.5元,每个笔计本7.4元。还剩多少元?
自学提示: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可以先算买3支钢笔后剩多少元,再算买笔计本后还剩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法,再算()法
还可以先算买两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再算剩下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里面的。
2、试一试:
7-0.5×14+0.833.6÷0.4-1.2×5
20.9+10.5÷(5.2-3.5)9.4×[1.28-(1.54-0.31)] 借助生活情景,引入新知
探讨运算顺序
尝试计算
概括计算方法
展示研讨
(5) 课堂总结
议一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
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达标检测拓展 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书上) 巩固新知
课堂收获与不足 这节课我学会了:
不明白的:
10.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法刍议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法,新课标,素质教育
伴随国力的强盛和国民教育意识的觉醒, 新的环境形势对于我国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师“填鸭式”、学生被动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当前我国的教育形势, 新课标的提出更是催生新一轮教学模式的产生和演变。 新型教学模式下, 要求教师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重大转变, 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教师的指导地位得到明确, 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得到彰显。 与此同时, 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研究一些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工具和方法。“导学案”的提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导学案”使用现状, 并分析 “导学案”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并针对所列举出的“导学案”教学中的困境, 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导学案”的定义简述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 个人备课、 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 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 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 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浅述
1.体现学生中心, 为自学提供内在动力。
针对当前一些教师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面, 自身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学习、更新和运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教学模式的思想, 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落实和强化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技能方法的学习培训和更新运用, 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引导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导学案的认识, 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深刻认识到导学案在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发挥的积极、强大和有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将导学案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 成为日常教学当中的良好的教学工具, 并在实践过程当中配合导学案实施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对导学案加以改进优化和更新换代, 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强化教学效果。 此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学什么都会缺乏内在动力。教师在导学案实施过程当中,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 做学生们的好朋友, 了解学生们当前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的喜好, 并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对他们的学习加以吸引和引导。
2.通过学法引领, 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导学案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和 “学”的一系列学习任务活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引导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的沟通讨论和合作, 可以互补长短、思维碰撞, 互相解答难题寻找方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更好的自学方法并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和引导效果, 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进一步实现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高分高能的人才, 导学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出最适合自己也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 因此, 在日常教学当中,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 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导学案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并最终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强化自学能力。
3.多元评价, 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构建导学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方能正确地评判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学习成果, 以及导学案的实施效果, 方能了解和发现导学案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盲点和误区, 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导学案加以不断改进、优化和提升, 更好地发挥教师导学案编制和实施、学生导学案学习的效果。 导学案的评价系统, 首先应当是双向的, 即既有教师对学生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又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导学案实施效果的评价。 如前文所述, 教师在导学案实施过程当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 学生作为导学案实施的主体, 导学案的实施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而, 导学案的评价体系应当是双向性的, 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评价,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发现自身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 找到努力的方向去提升。 学生可以对教师的导学案编写和实施过程当中的指导加以评价, 从主体端对导学案的实施效果加以反馈, 让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 准确发现设计和实施的导学案及自身在导学案指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在后续导学案编制实施过程当中加以改进和提升。 通过设计这样双向性的导学案评价标准, 一方面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更好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效果,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丰富教师的理论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新民, 王富英.学案:一种新的教学文化脚本[J].基础教育课程, 2012 (5) .
[2]安桂清.学案教学:何去何从[J].基础教育课程, 2012 (4) .
11.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学习重点:
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学习流程: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词义。
讲述:
记载:
搜集:
研读:
飞来横祸:
发愤: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抓住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习流程:
一、 精读课文:
1、 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2、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表现了司马迁怎样的品质?
4、“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 自我评价;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 故事,讲述了 代 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 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 年时间编写辉煌巨着《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 ,矢志不渝的精神。
2、“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自我小结:
12.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十二
学习流程图:
学案
课前课外预习内容: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
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备注: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13.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十三
一、实行“分层教学”是保证“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关键。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认真思考:教学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才能弄明白的?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这些知识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导学案”。事实上, 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力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每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需要。所以我们只有根据学情实行“分层教学”, 才能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二、“导学案”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 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 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 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推行“分层教学”, 但是这样的分层教学最后还是在为精英们服务。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能面对每一个学生, 关注到的往往是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很多课堂上, 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排演节目的时候, 总会有几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当一个或几个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侃侃而谈的时候, 很多学生只是其中的一个观众, 甚至有一些观众还游离在这出戏之外。虽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层设计, 可真正思考这些问题的往往也是班级的几个学生, 很多学生其实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导学案”是以学案为主体的。学生人手一份学案, 先自学文本, 教师再根据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程序。这势必发挥出所有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在备课时候也自然会关注到所有学生。“分层教学”在这样的平台下, 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三、“导学案”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的要求
(一) “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要单一, 且要确定分层目标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导学案”要高效利用, 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因为针对同一个文本, 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如果每个学生都随意发挥, 整堂课就会支离破碎。如果就同一文本, 确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去自学, 那课堂就会高效得多。此外,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所以在确定目标后, 还得就这个目标确定分层目标, 以便教学层层推进。如一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夏感》, 他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会使用较多的赏析方法来赏析文本。根据这个教学目标, 他设计的“导学案”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词语 (一般学生都会) ; (2)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一般学生也都会) ; (3) 就全班学生都喜欢的句子展开讨论, 说说大家都喜欢的理由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 ; (4) 全班讨论怎样的句子会有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赏析句子的方法) ; (5) 采用四组竞赛的形式, 用刚学的方法赏析文章中其他好句 (每个学生采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赏析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 。在这个“导学案”中, 教师始终围绕同一个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掌握方法;而且针对每个学生, 教师做到了任务分层, 人人参与,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且要根据互补原则精心编排学习小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 可以使“导学案”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执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先让学生通过自学疏通文本, 掌握必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然后, 让学生就遇到的难点在小组内探讨, 效果不错, 学生连“‘今日四矣’中的‘四’在文章中做动词使用”也发现了。
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可是,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动脑经、不愿意开口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是很不利于语文学习的。而小组互助互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个压力。当然, 在编排小组时,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尽量按互补原则精心编排。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时让学生“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如此, 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所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 我们得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至于互补, 主要有性格互补、男女生互补、成绩优差互补等。
此外, 在编排小组时, 我们还得考虑学习资源的分配。“导学案”需要发动学生自学, 而这需要学生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课外书籍或专业人事等。所以, 我们得把拥有这些资源的学生尽量分配到各个小组, 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三) 分层教学不是分等级教学, 要尊重每个学生, 且做到润物无声、滴水不漏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能力可以提高, 但没有兴趣, 那就等于没有“源头活水”, 总有一天会水枯河干。语文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任何学生都可以学好语文, 关键在于让他们爱上语文。
在分层教学中, 我们在安排教学目标难易和安排学习小组的时候, 不能让学生觉得我们在分等级地对待他们, 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认可的感觉。
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全班演课本剧。笔者先在黑板上把文章中所有的角色列出来, 让学生选择自己演或推荐其他人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在确定了重要演员之后, 笔者让其余学生全部演文章中的群众, 而笔者作为观众有可能采访参与演出的任何一个人。在演出时, 笔者叫停了好几次, 有采访群众的, 也有采访原告的 (如“你为何要说你有个宪兵兄弟”“你为什么要把手指竖得这么高”等) 。通过采访,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那节课, 学生的笑声不断, 课堂高潮迭起。这样, “变色龙”这个形象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在这一过程中, 这个环节中, 笔者对学生是进行了分层的:表演的、朗读的、评论的, 每个人有自己的任务, 每个任务有自己的难易度。这样,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分层。
14.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篇十四
语文教学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z、c、s三个声母都是平舌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发音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读。而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区分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基于以上分析,本课设计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有趣的课堂。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打开密码门”“戴帽子”“摘苹果”等游戏活动,图文结合,多种形式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本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声母z、c、s的图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帽子形状的声调卡片。(教师)
2.关于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激趣,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拼音乐园。
2.课件出示写有一组组拼音字母或音节的拼音密码门,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3.引导学生观察第5扇密码门上的音节,说说这些音节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拼音乐园的美丽景色。(课件中出示:卡通的游乐园场景,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做游戏。)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语言中走进教学情境。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读拼音密码门上的字母、整体认读音节。
回忆有关整体认读音节的知识,进一步明确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不用拼读,整体认读。
3.欣赏主题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比一比,读一读。
ɑ-o e-ɡ
i-yu-w
b-dp-q
j-im-n
ɡ-qk-x
f-tb-h
2.我知道。
图上画的是____________正在给__________上课。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用时:15分钟) 1.指导声母z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老师在干什么,它写了一个什么字母。
(2)出示字母卡片z,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发音。
(3)教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
(4)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读音和字形。
(5)引导学生读儿歌,记忆声母的音和形。
2.指导声母c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小刺猬。说一说小刺猬在干什么,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2)引导学生按照学习z的过程自学声母c。
教师适时加以补充、纠正。
3.指导声母s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吐丝的图片。
(2)引导学生按照学习z的过程自学声母s。
教师适时加以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做课间操,巩固声母z、c、s的发音。
5.引导学生学习z、c、s的写法。
(1)课件出示四线格中的z、c、s。
(2)课件演示z、c、s的笔顺。
(3)教师范写。 1.学习声母z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小熊老师正在给小刺猬们上课,它写的是字母z。
(2)根据写字的“字”的读音尝试发音。
(3)根据声母z的音和形,结合图片记忆声母z。
z的形状很像数字2。
(4)朗读并背诵儿歌:
平头小2zzz。
2.学习声母c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小刺猬蜷着身子正在上课,形状很像一个半圆。
(2)根据“刺猬”的“刺”的读音尝试发音。
(3)展开想象,联系图片记忆声母c。
(4)朗读背诵儿歌,记忆声母c。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3.学习声母s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蚕宝宝正在吐丝。
(2)根据“吐丝”的“丝”的读音尝试发音。
(3)展开想象,联系图片记忆声母s。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4.跟随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小熊老师爱写字,
写个2字像个z,
小刺猬,长满刺,
刺个红果回家吃。
5.学习z、c、s的写法。
(1)观察课件中声母的位置,汇报交流。
(2)根据课件书空。
(3)在四线格中练习书写,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评价。 3.我会读儿歌。
平头小2zzz,
我会写字zzz。
4.我会读儿歌。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5.我会读儿歌。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6.描一描,写一写。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用时:15分钟) 1.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对比示范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发音。
2.指导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四声。
(1)课件出示zi、ci、si的四声:
zīzízǐzì
cīcícǐcì
sīsísǐsì
(2)游戏巩固,练习认读。 1.(1)观察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认真倾听老师发音,找出声母与音节之间读音上的差别:声母读得轻而短,音节声音响亮,读得长一些。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四声。
(1)观察音节说说有什么发现:在i上标声调时要把上面的点去掉。
(2)多种形式练读zi、ci、si的四声。
(3)在老师的引导下玩“戴帽子”游戏,将帽子形状的声调卡片戴在整体认读音节上,其他同学认读音节。 7.比一比,读一读。
z-zi
c-ci
s-si
8.你能将下列声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吗?
z-( )
c-( )
s-( )
9.读一读。
zì sì cí sǐ
zǐ zī sī sì
cī cǐ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破解了一道密码门,顺利地走过了拼音乐园,那么,在拼音乐园里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回忆这一节课的内容,汇报自己的收获: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z、c、s,还有它们的双胞胎兄弟--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而且还学会了认读带声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10.说说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认识了( ),我还学会了(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游戏激趣,复习引入(用时:3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苹果树,引导学生玩“摘苹果”游戏。
2.引导学生玩猜谜游戏。
3.谈话引入本课内容。 1.在教师的引导下玩“摘苹果”游戏:读苹果上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每读对一个,苹果就会落下。
2.根据教师出示的儿歌猜字母:
半个圆圈--c;
平头小2--z;
半个8字--s。
3.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1.接读儿歌。
平头小2--zzz,
我会写字--zzz。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二、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z、c、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引导学生拼读。
2.课件出示带调两拼音节,引导学生拼读组词。
3.课件出示z、c、s的三拼音节,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多种方式拼读音节:
zá zé zǔ
cā cè cū
sǎ sè sú
2.开火车拼读音节并组词。
zá(杂乱) zé(守则)
zū(房租)zǔ(祖国)
cā(擦地)cè(测验)
sǎ(洒水)sè(红色)
sū(酥糖)sù(告诉)
3.拼读三拼音节。
zuó cuō suǒ
(1)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纠正。
(2)与前面的两拼音节比较,强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很顺当。
(3)加上声调拼一拼。 12.我会用音节组词。
zá( )( )( )
zǔ( )( )( )
sè( )( )( )
cā( )( )( )
13.拼音节,读词语。
zuò xià
cuò wù
suǒ yǐ
三、结合实际,学词、学字、学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观察。
(1)指名朗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学”是一个字,而“学生”是一个词语,“我是小学生”是一个句子。
2.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出示字词卡片:
字 词 语 句 子
1.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字、词、句:
学
学生
我是小学生。
(1)指名朗读。
(2)同桌互读。
(3)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三行,一行比一行的字多。
2.拼读音节。
3.认读词语。
(1)卡片抽读练习。
(2)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词。 14.拼一拼,读一读。
zì
字
cí yǔ
词语
jù zi
句子
四、学习儿歌,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为此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儿歌,名字叫“过桥”。
2.引导学生拼读儿歌。
(1)教师范读。
(2)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
(3)指导学生读儿歌表演。
3.引导学生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4.引导学生再读儿歌,背诵儿歌。 1.学习儿歌--“过桥”。
(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听准字音。
(2)自由拼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3)画出加色的音节,多拼读几遍。
(4)找一找还认识哪些音节,并且读一读。
(5)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6)指名朗读。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儿歌。
2.说一说儿歌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如:“一”字为什么有两个读音?
3.全班齐读儿歌,试着背诵。 15.我会填内容,并读儿歌。
过 桥
数学题,( ),
一排等号( )。
做对了,( ),
做错了,( )。
想一想,( ),
快快乐乐( )。
五、巩固提升(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送小刺猬回家。
2.课件出示音节。 1.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游戏:
黑板上贴着两座小房子,一座上面写着声母,另一座上面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小房子周围贴有小刺猬形状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声母或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学生拿起卡片领读一遍并贴到相应的家里。
2.做小老师领读音节:
zǔmǔ dǎzì cūxì
zìmǔ tǔsī yāzi
wūzi zǔɡuó 16.我会涂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上红色,声母涂上绿色。
c sǐ z zì
s cí zǐ sì
w y yu wū
六、总结收获(用时: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又一次畅游了拼音乐园,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z、c、s做声母的音节,还认识了5个生字,学会了一首儿歌。 17.说说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认识了( ),还学会了( )。
【s版五年级语文导学案】推荐阅读:
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08-13
语文s版五年级上复习10-06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06-14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07-30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08-24
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 一》导学案07-14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 第八单元导学案09-17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综合性学习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