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数学

2024-10-26

幼儿学数学(共15篇)

1.幼儿学数学 篇一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明明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会从1数到100了,可到现在半年了,明明妈妈发现明明怎么没什么长进,问他3+2等于几也不知道。明明妈妈有点着急了,来到幼儿园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幼儿园难道不教孩子数学吗?对于上小班的孩子,明明的表现正常吗?作为家长在家里怎么教啊? 在幼儿园小班,明明的情况很常见。我们知道,2~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在无意识状态下积累了大量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了很多音频数字,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真正意义,只是把唱数1、2、3、4、5„„100当成是一种语言符号在学习发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数得更熟练而已。这也就是明明妈妈提到的“会从1数到100”。

至于进行计算“3+2”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吧。

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等特点,大多数小班幼儿能够逐渐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会比较4以内物品的多少,能对常见事物按照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分类,如按颜色的不同或者形状的不同等等。

他们还不能用抽象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这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我们用实物给幼儿演示,帮助他理解,例如,明明有3支水彩笔,妈妈又给他2支,问明明:你数数现在一共有几只水彩笔?这样他就会在摆弄水彩笔的过程中说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明明妈妈考察明明的方法不适宜,为此而产生的焦虑和质疑也完全没有必要。

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班数学教育目标的设定,我们一般将以下几点作为小班幼儿数学学习可实现的目标,家长可大致了解一下。

感知体验“1”和“许多”等数学概念;

感知、操作体验各种事物简单的数量特征,点数5个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和少(4个物体以内); 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围绕这几条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会尊重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以游戏的形式,借助各种材料,从浅入深地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教育形式有全班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活动、活动区自选游戏、生活中随机教育等等。孩子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实,利用游戏学习数学我们同样可以在家里进行,下面就给您推荐几个。

游戏一:宝宝分樱桃

游戏目标:点数5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物体的数量。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或圣女果等较小的水果,5只碗或纸杯。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妈妈买的樱桃不够多,我们不能都吃光,要给爸爸和爷爷奶奶留出来一些,你看怎么办呢?我们分出来好不好?”

②家长鼓励宝宝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律依次发放。比如,每人1个樱桃,一边发樱桃一边手口一致地数出数量,爷爷1个、奶奶1个„„依次放到5只碗里。

③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每人3或5个樱桃,比如,爸爸的樱桃1、2、3、4、5;宝宝的樱桃1、2、3、4、5„„

家长引导宝宝学习一一对应分发食品和物品,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随着孩子点数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分配物品的数量。这种亲子游戏的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宝宝对家人的关爱。

游戏二:玩具分类 游戏目标: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游戏材料: 小玩具若干 游戏方法:

①家长把宝宝的小玩具聚在一起,请宝宝观察并说说这些玩具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例如,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有的穿裤子,有的穿裙子等等。

②鼓励宝宝按照玩具的共性进行分类。例如:各种小兔子归为一类;小人儿分一类;相同颜色的分一类等等。

家长鼓励宝宝随意、反复给小玩具进行分类,只要宝宝能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当按照同一维度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逐渐熟练后,就能够尝试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了。游戏三樱桃核排队

游戏目标: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排序 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若干,纸杯2只。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今天我们玩一个樱桃核排队的游戏,咱俩比赛,看谁排的队伍长。”家长示范摆出一组,并讲解排序的规律。

②鼓励宝宝把摘下的樱桃把儿先摆在桌子上,接着把吐出来的樱桃核摆在其后,就这样依次摆出长长的一串。第一次跟宝宝玩这类游戏时,可以简单地按照一个把儿接一个核的顺序进行排列,即A—B—A—B循环排序。

③等宝宝熟练掌握这种排序规律后可以增加难度,鼓励宝宝按照一个把儿两个核的规律排队,即ABB—A—BB。

④随着宝宝对排序特征及其规律的掌握,我们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比如AA—BB—AA—BB„„或是鼓励宝宝自己创造排序的方式。

⑤吃完樱桃后,我们和宝宝一起收拾餐桌,备两只纸杯,鼓励宝宝把樱桃把儿和樱桃核分别装入纸杯内,宝宝在分拣的过程中巩固了最简单的分类知识。

这类数学小游戏是教宝宝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排序和分类的知识,除此之外,在比“樱桃核”队伍长短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宝宝感知长短和多少的概念。同时,我们要照顾孩子在吃这类有细小果核的食品时,把果核全部吐出来,保证饮食安全。

游戏四:摸盖盖

游戏目标: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少(4以内)。

游戏材料:各类饮料瓶盖若干(大小不

一、颜色不同),干净的酸奶盒4只。游戏方法:

② 收集好的各类瓶盖放在一只透明的瓶子里或是盘子里。

②家长和宝宝商量确定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颜色挑出瓶盖放进自己的酸奶盒里。数一数每一盒里瓶盖的数量,把一种颜色的瓶盖摆成一排,比比看哪种颜色的盖子最多,多几个。

③家长说:“宝宝,我们玩摸瓶盖、比大小的游戏吧。”家长和孩子闭上眼睛随便从自己的盒子里摸出一只瓶盖,然后睁开眼睛看看谁的瓶盖大,谁的瓶盖小,摸到大盖子的一方可以挠一下摸到小盖子一方的手心,以示胜利。

这个游戏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拣物并进行点数,得出总数,进而比较多少,为进一步“计算”打好基础。闭着眼睛摸盖盖比大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宝宝的触摸觉。

游戏五:找老大

游戏目标: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游戏材料:各类果核(清洗干净并晒干)、纸盒1只、色子1个。游戏方法:

①家长和宝宝把共同收集的果核放在纸盒里(大小不同的芒果核、桃核、杏核、枇杷核、樱桃核、苹果核等)。

②家长和宝宝轮流扔色子,并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果核,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果核依次排成一队或是两队,比一比哪个队伍长。家长跟宝宝对比一下谁拿到的果核又大又多。

③为了增加宝宝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家长可以在宝宝占上风时故意表现出惊喜和羡慕的神情。例如,哎呦,我怎么总是比你扔的点数少呢?宝宝,你有那么多大果核,能不能给我一个呢?等等。

这个游戏中,宝宝在掷色子和读色子点数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果核的过程,提高了点数和按数取物的本领;给果核按大小顺序排队的过程,积累了对大小、长短、厚薄的感知经验。另外,在操作、摆弄果核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触摸到质地、软硬、光滑程度不同的果核,发展了他们的触摸觉。

游戏六:图形变变变

游戏目标: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游戏材料:白纸、水彩笔、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等。游戏方法:

② 长和宝宝找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放在纸上画出轮廊图。②在这三种基本轮廓图口○△的基础上,家长鼓励宝宝随意添画出各种用品(也可以是宝宝说物品,家长协助画出来)。例如,圆形变成太阳、游泳圈、手表、面包圈、车轮„„

③当宝宝能熟练找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品之后,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正方形、三角形摆放的位置和角度,如◇△◢◣◤◥让宝宝辨认,为学习守恒知识奠定基础。

辨认形状是最简单易行的游戏,生活中到处都能看见形状,不妨跟宝宝找一找,先从家里的小范围寻找,再到户外更大的空间去寻找,发现更多和图形相近的物品。另外,还可以请宝宝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加深感知。

总之,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正在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们设计的游戏都是依据宝宝的这一年龄特点,鼓励他们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物体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只要是适宜的、科学的,孩子们定会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2.幼儿学数学 篇二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

由于幼儿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差, 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 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 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 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 活动和积极性高, 主动性强, 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 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 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 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6以内的数量, 认读数字6”的教学活动时, 我以“参观动物园”引出课题, 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小动物, 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设置了森林背景图, 一些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小鸟在唱歌, 小兔在弹琴, 小鱼在跳舞, 小猫在敲鼓, 小猴在吹喇叭。这些小动物的形象、动作生动有趣, 符合中班幼儿的兴趣爱好, 并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发现、寻找, 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如果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来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方面的培养, 准备的材料大多只有教师进行演示的教具, 教师在开始直接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 少了游戏的环境和气氛, 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游戏化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 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好感。由于教学活动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也和游戏一样, 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 丰富幼儿的情感。通过教学活动游戏化, 在教学活动中, 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 能帮助幼儿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把教学活动变成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 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驱使与束缚, 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 没有严格的外部控制, 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 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验和发挥。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 会产生自豪感,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失败时, 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 而是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 幼儿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情绪。例如, “按6以内的数量分类”这一教学活动中,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分蛋糕”和“我来帮助你”。前一个游戏让小朋友根据小动物的要求, 找出它们需要吃的蛋糕数量并送给它们, 学习把同种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后一个游戏通过让幼儿帮助熊猫整理家中的物品, 学习把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 幼儿觉得自己是在帮助熊猫解决困难, 从而充满自主性, 乐意参加活动。当活动结束, 熊猫感谢小朋友的帮助时, 幼儿又从中体验到成功和劳动后的喜悦, 并增强了自信心。

二、通过讲故事、创情境, 使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趣味化、游戏化

李毓佩教授说:“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 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所以教师要将故事引入数学学科, 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放到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去,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 让他们通过听故事、看表演, 边听故事边看表演, 边听故事边思考, 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 从而去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创设教育情境让孩子参与表演。幼儿的兴趣在、注意在, 幼儿学起来也快, 也轻松。如在教“10的分解、组成”时, 边表演边讲故事:“孙悟空变出10只小猴子, 每只小猴子都有一些不一样, 猴爷爷想把它们分成两队, 可老眼昏花看不清, 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按小猴的不同来分一分。”孙悟空是小朋友们熟悉的人物, 大班幼儿又特爱帮助别人, 表现自己, 所以这样的设计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 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设计时应注意:

(1) 故事语言组织严谨、逻辑性强, 简练而不累赘, 通俗易懂, 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将数学活动变成表演活动, 本末倒置。

(2) 故事情节的安排忌平铺直叙, 要注意设置悬念, 吸引幼儿注意力;善于设疑, 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地学, 探讨地学。

3.小班幼儿学数学有方法 篇三

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要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把数学活动与游戏运动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操作活动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运动中一天一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把枯燥单纯的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就更受幼儿的喜欢。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心地投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来。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生动中就是小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水果时,小朋友们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水果变魔术,经老师这一提醒,幼儿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水果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水果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来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好模仿,老师除了提供一些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我还结合幼儿感受兴趣的事例来设计活动,如:“认识图形”,如果是单纯的认识三角形、圆形,幼儿就会很抽象枯燥,幼儿也不感兴趣,对知识也不容易掌握,因此,把它设计成小动物的眼睛、嘴等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找眼睛、嘴,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具体又形象,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幼儿容易掌握而且很感兴趣,比简单的重复练习效果好,小朋友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又如:感知4以内的数,我采取“采果子”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按数取物,采相应的果子,这种游戏化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索中、滚打中掌握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将数学练习和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1.对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体育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的,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学习了数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学数学

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及练习的室外的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内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4.5岁幼儿学钢琴应该怎样学 篇四

有人说早学比晚学好。这只是相对而言,不能一概而论,能否学,关键看你的孩子的状态情况。有的孩子3岁就进入了学琴的状态,有的到了10岁仍不能接受音乐教育,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学习音乐;所谓的状态就是孩子本人的一种天赋。

目前有三种孩子

第一、天赋展现较早的一类。这类孩子的年龄一般在2——3岁,尽管孩子有节奏的动态感、音乐的模仿等现象,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对音乐有明显的兴趣,喜欢在琴上乱弹、乱唱,又跳又舞的,小手指触键所发出来的声音使他兴奋不已。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人之本能的习惯,就如同婴儿会吃奶一样。

有好多家长在此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的灵通,于是就较早的给孩子定位学琴了,这是一种莽撞的举动;其实几乎每个孩子在此时都会有这种状态,但家长最重要的是要留神他(她)这种状态出现的频率。频率较高者,可能是其天赋展现的较早。由于这类孩子年龄较小,故不可学琴。这段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发现其爱好天赋所在。第二、天赋展现正常的一类。

年龄一般在4——10岁。如果这类孩子也同样呈现出前一类孩子的状态,就可以断定孩子学音乐较合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手的骨胳发育比较完整,而且在智力、耐力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开端。而且能弹出他(她)听过的小曲调,但像这样较早学琴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强度不可过大。第三、天赋展现正常较晚的一类。年龄在11——18岁。这类孩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部分学生,手的骨胳发育完整,智力、耐力都有了更大的在出成绩方面不次于前一类学生。第四、天赋不能展现的一类。一般不容易坚持和有一定成绩。

孩子兴趣的剖析与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作为一件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它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它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瀚如海。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能注意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的强压,音乐在学生的心中便会渐渐的变得枯燥乏味,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兴趣有两类:

一类是主观的感性因素兴趣(即孩子先天的乐感度或悟性);另一类是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兴趣(即后天的整个学习过程);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对音乐非常讨厌的孩子,每个孩子几乎都具备自身的感性因素,即使是残疾人也同样具有,这就是为什么有个别盲人、聋子、傻瓜甚至白痴也会比正常人在音乐上更优秀的原因之一。

如果家长把感性因素认为这是孩子兴趣的全部,这完全是个误区。其实它只占整个兴趣20%左右;其兴趣最重要的是由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决定的,这种后天形成的兴趣,最有动力感、最有可塑性,家长老师能为孩子做的只有在这里着手,孩子的天资和后天的培养是否得法。这是孩子能否成功的秘诀。如果你的孩子根本没有主观的感性因素兴趣,即使经过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兴趣培养也无济于事的话,那最好别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如何挖掘孩子的天赋那?

既然孩子的天赋有早有晚,孩子的天赋有好多有少。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孩子的天赋那?我们知道孩子的天赋早晚的出现,给家长的鉴定带来了麻烦,这需要家长配合有责任心的专业老师给予鉴定。第一类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仔细观察。但没有必要正式学习音乐。在孩子进入第二类年龄段时,如果没有呈现出第一类的特征来。就需要家长老师继续观察,若具备,就可以学习了。依次类推。

1、时刻留心孩子的举动,特别是对数字(算术)、音响(音乐)、色彩(绘画)、动作(舞蹈)等

2、并不是具有这些行为就可以学习了,还要看具体的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还要选择不同的老师。这个道理都明白,就如同大学教授不能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

家长选择学习班的关键指标——内在成效感和客观成效

1、使用教材系统性和因材施教:教材不系统,不全面,东拼西凑,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就不能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直接影响孩子后来的学习。不同的孩子应选择不同的教材,学习过程的不同时期应使用不同程度的教材。需要老师真正了解孩子后,予以耐心选择和使用。

2、师资力量:是不是东借西调,聘用价格低廉的业余兼职人员,这样即缺乏实际演奏水平和教学经验,又不是全职教师。所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孩子平时出现的问题无法询问甚至是误导。

3、班制上:是不是数十人的“一刀切”大班编制,大家一起学练一首乐曲,进度快的只能等着慢的学生。学生无法拉开学习进度。事实上,孩子的接受能力差距相当大,一个月之内孩子的进度就完全拉开了。

4、有没有充分利用内在成效感和客观成效。

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教育与生活都需要了解学习心理!“成效”是一个客观的因素,“成效感”则是主观因素。注意培养学生关注内在的学习成效感,而不是用外在指标检验自己的成就。学习的反馈信息──奖、惩的作用及策略。心理上的奖、惩体验有多方面表现,奖、惩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忽略鼓励激发动机的作用,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5、奖、惩的基本原则得没得到实施。

选择什么样的钢琴老师

家长选择钢琴老师的心理前提

1、家长的认真态度决定孩子的学习心态。不管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栋梁之才,学习音乐也是其中的一块基石,并不是因为孩子以后不做钢琴家,就可以简单学学而已。我认为,不论让孩子做什么事、学什么技术,首先要作到“认真”二字。学科之间是相互通融的,能在钢琴上做到认真的孩子,他(她)们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认真的;不论家长让孩子以后做什么,既然学音乐,就要学好,否则就别浪费时间。

2、找老师要特别慎重。好多家长认为,刚开始可以随便给孩子找一个钢琴老师,或者干脆找个不花钱的带带孩子,殊不知这种家长犯了致命的错误,也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表现。我们都明白,不合格或不负责的老师不但不会把孩子的基本功打的牢固,反而会使孩子养成很多难以克服的毛病。尤其在初级时期,特别是手型、手臂、母指及各指关节、指法、手指站立等等;这些问题在初级阶段似乎不是很明显,但带来很多隐患,钢琴的学习是要求非常精密的一种高难度操作技术,基本功不牢固,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尤其是到高级水平。好多孩子半途而废,这跟初级时期的基本功练习有直接的原因。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弹好钢琴并顺利的达到高级水平,请务必重视这一点。

3、不要轻易更换老师。一旦找到合格的钢琴、电子琴老师,就不要随便换。因为不同老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风格,换来换去,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失去了学钢琴的兴趣。再者,更换老师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相互适应。从本人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有些孩子却在2-3年内都不能完全适应。

4、启蒙老师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影响: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家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至于钢琴启蒙老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钢琴老师素质的高低。譬如:老师的言语、行为、习惯等等。

5.怎样教幼儿学拼音 篇五

幼儿的找音学习也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不少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为入学后的拼音学习带来了困难。一般地说,教幼儿学拼音可分5个阶段进行。

1、背韵声母

本阶段的目的是教会幼儿快速、正确地按顺育龄背育出20个声母。如能编成儿歌讲学,效果更好。

教声母时,20个声母分成3组:

第一组:b p m f d t n l

第二组:g k h j q x

第三组:z c s y w r

教幼儿背韵声母的方法:

家长(教师):“今天我们要学8个拼音字母,下面跟我念前4个:

b p m f

幼儿:b p m f

家长:b p m f

幼儿:b p m f

幼儿跟念三四遍后,家长:“把这4个拼音字母再念一遍。”

幼儿:“b p m f

家长:“下面我们再学后面的4个拼音字母。跟我念,d t n l

幼儿:“d t n l

幼儿跟念三四遍后,家长:“把这4个拼音字母再念一遍。”

幼儿:“d t n l 家长:“跟我把这8个拼音字母一起念一遍,b p m f d t n l 家长要念得有节奏,前4个一组,后4个一组。念两三遍后:

家长:“把这8个拼音字母念一遍。”

幼儿:“ b p m f d t n l

家长:“快快地念两遍。”

幼儿:“b p m f d t n l,b p m f d t n l。”教完上述8个声母后,家长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利用能利用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复习。第三天如果幼儿能快速而准确地把这8个声母记下来,那么,开始教”g k h, j p x.”。用同样的方法教“z c s , y w r ”。直到幼儿能快速而正确地把上面20个声母按顺序背育下来了,再进行下面的训练。

家长:“把20个声母按顺序念一遍。

幼儿:“b p m f d t n l g k h j p x z c s y w r

家长:“下面我念几个拼音,你把它们倒念过来。b p m f

幼儿:“f m p b。”

家长:“d t n l。”

幼儿:“l n t d。”

„„

家长:“y w r。”

幼儿:“r w y。”

让幼儿倒背拼音的目的,是增强幼儿对拼音字母的记忆效果。

如果幼儿能顺利完成上面的任务,就可进地第二阶段的教学了。

2、声母的认、写阶段

本阶段的目的,是教会幼儿认识和写20个声母。

教学方法如下:

家长(教师):“我们会念20个找音字母了,但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会认识它们。b p m f ,这4个拼音了母,你喜欢听哪一个?”

幼儿:“p。”(喜欢哪个就学哪个,这里举例用“p”。)

家长:“让我们看看’p’ 像什么呀?”

幼儿:“像倒过来的’9’,像一面小旗„„

(让幼儿说出拼音像何物,是为了加深幼儿对拼音字母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一定要让幼儿自己说出像什么,如果幼儿实在说不出,可由家长说出来。)

家长:“我在黑板上再写一遍,你看看我是怎样写的,然后你伸出手旨,跟着我的笑划在空中写。”

幼儿用手指写完了。

家长:“拿起笔在纸上写两遍。”

幼儿在纸上写。

家长要注意幼儿的写法,如果错了,要及时纠正。等幼儿写好后,家长再继续教以下的拼音字母。

家长:“我们认识了 ‘p’ , b p m f 这4个你还喜欢哪一个拼音字母?”

幼儿:“f。”

家长用教’p’的方法教’f ‘。

“f “教完后,再进行以下的教学。

家长:“我们认识了’p和’f’,b p m f 这4个拼音字母还有哪两个没有认识?”

幼儿:“b m。”

家长:“下面我们看看’b’怎样写。”

家长用教’p’的方法教’b’。

家长:“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拼音字母了。是哪一个字母呀?”

幼儿:“m。”

家长:“看看’m’是怎么写的。”

板书”m”。

教”m”的方法与教”p”相同。

4个拼音字母教完后,要马上复习一遍。复习的方法如下:

家长:“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拼音字母呀?”

幼儿:“b p m f。”

家长:“我们第一个认识的拼音字母是什么呀?”

幼儿:”p”。

家长:“把’p’写两遍好吗?

„„

家长:“我们最后学的拼音字母是什么呀?”

幼儿:“m”。

家长:“把‘m’写两遍好吗?”

„„

家长:“还有两上字母是什么?”

幼儿:“b f。”

家长:“把它们也写两遍。”

„„

如果幼儿想不起来某个拼音字母如何写,家长可以提示,但最好要让幼儿自己想出来。例如,如果幼儿想不起“b”,家长可以这样提示:“’b’是第3个学的拼音字母,你不是说它像个’6’吗?”

6.指导幼儿分步骤学跳绳 篇六

知识点:中、大班的孩子年龄小,动作协调性不够好,经常不知该先起跳还是先甩绳。我们通过分阶段分解练习(如:空手节奏练习、协调性练习——单手甩绳练习——甩绳与跳跃结合练习),降低学跳绳难度,培养孩子跳绳兴趣。

基础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5岁孩子动作发展特点.重点:分解动作指导幼儿学跳绳。教学类型;讲授型 演示型

适用对象:幼儿教师 及幼儿家长(大班年龄段幼儿也可看懂)教学过程:

一、片头(20秒以内)微课标题及微课设计意图 第1 至 2 张PPT 4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第一节内容:听节奏,练习基本动作(先让幼儿听节奏,边拍手边跳。再让幼儿按照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第 3至 4张PPT 52 秒

第二节内容:指导幼儿练习分别用左右手单手甩绳。再练习单手甩绳后起跳。第 5至 6 张PPT 58秒 第三节内容:练习双手先甩绳,双脚后起跳。

第四节观看完整跳绳动作。第7至 8张PPT 75 秒

三、结尾

1.强调提出跳绳中有三点应特别注意。2.感谢观看 第9张PPT 28秒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据一些同行观后的反馈,都认为:本微课能够讲清指导幼儿跳绳中的重点及幼儿掌握跳绳动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简洁明了,有实际指导意义。甚至,有一些大班的孩子也能通过自己观看此次微课,了解学跳绳的重点及步骤。所以,实用性较强。我来评价此次微课,个人认为:

PPT制作围绕核心知识点,时间分布合理,每张内容不多,画面不花哨。背景与文本、图片颜色也合理。微课设计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方面来综合考虑,提炼指导要点,实际操作性强。微课中采用小视频来演示动作要点,十分直观、生动。每张PPT下方还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图文结合,既能吸引人,又让人一目了然。在4分半钟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

我在微课讲解中完全围绕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讲述,而不是照搬ppt上的文字。整体看来,该微课较令人满意。

录屏软件制作微课方面 硬件准备

1、麦克风音量控制90%左右;

2、摄像头在脸部正面,左右偏离不超过30度,头像画片显示出肩膀及头部;

3、环境光源在脸部正面。电脑设置

1.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 2.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7.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篇七

一、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 没有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 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所以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创造精神环境, 老师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 和他们打成一片, 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 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对老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如老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夸张的动作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创新”

创新, 其实是每一个活动的“闪亮”轴心, 这个轴心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良药。从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说, 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过去在教学中, 教师主宰一切, 学什么、怎样学, 全由教师说了算。教给幼儿的只是一个个的具体方法, 得出的答案往往是雷同的。在教学中, 我们力求做到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学具中的图与画、形与色、规律与变化、特征与联系, 让幼儿通过分析、讨论、操作、探究, 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 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排列方法或分法、算法, 为什么, 等等, 启发有不同看法和见解的幼儿进行探索, 并及时给予指导。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 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 加以综合运用。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 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 从杯子比笔矮, 瓶子比笔高, 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 是劳动, 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就是在游戏中, 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投其所好, 将游戏融入数学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 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 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效果也会更好。如在数学游戏《找朋友》中, 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 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 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再如抢椅子游戏, 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 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既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时, 所选用的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采蘑菇”“送小动物回家”等。而中、大班幼儿应该运用挑战性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 如竞赛性游戏、操作性益智游戏等。

四、在生活中随机进行数学教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就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 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 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例如, 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时, 摆椅子时, 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 引导幼儿学习等分;散步时, 可引导幼儿比较树的粗细, 楼房的高矮, 距离的远近……这些活动, 既能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又能让幼儿随时随地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用途。

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 使幼儿主动操作, 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让幼儿动起来。因此, 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 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学习8的组成时, 我们给幼儿8个或9个雪花片, 而要求每人必须有8个, 幼儿发现多了或少了, 就必须在同伴间进行核对, 而后要求幼儿将8个雪花片放在两只手上任意分, 并用小圆点记录每次分的情况, 在操作中, 幼儿很快悟出整体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接着再让幼儿将分的办法按顺序整理在纸上, 要求左边的数要从小排到大, 而右边的数字要从大排到小, 通过整理、排列, 幼儿从中发现无论怎么分, 总数都是一样的, 也了解了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掌握了数的组成。

总而言之, 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 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都会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 要充分利用游戏、语言、操作等手段, 来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幼儿学在其中, 玩在其中, 乐在其中!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 也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今后学习数学的必要基础, 也有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教学中, 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 总是缺乏热情和兴趣。作为教师, 要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创新”, 又要利用游戏、操作材料、日常生活等一系列手段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8.为幼儿学古诗搭建“桥梁” 篇八

环节一:幼儿们此前已学过几首通俗浅显的古诗,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孩子们背诵着本单元的《静夜思》入场。教师谈话引入,复习上次活动的内容,引出本次活动。

师:刚刚我们背诵的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呀?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幼1:表达了诗人李白很想念他的家人和家乡。

幼2:诗人想回家,夜里睡不着了……

……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想问你们,爸爸妈妈如果出差了,你会想念他们吗?

幼(齐):想!

师:爸爸妈妈暂时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那么想念他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爸爸妈妈联系呢?

幼3:打电话……

幼4:发短信,用微博、视频……

师:小朋友说的都是我们现代的联系方式,爸爸妈妈出差,去了离我们好远好远的地方,我们能用很多种联系方式,快速地联系到他们,对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呢?

幼:烽火送消息,飞鸽传书,骑马送信……

(师、幼一起看图片、互动,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关于通讯工具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时期人们的联系方式及其通讯特点。)

师:古时候交通很不发达,通讯也很不便利,人们想联系的时候很困难,不像我们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做到。所以一些常年在外的人会更加想念亲人。今天,我们看看另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古代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故事。

环节二:观察古诗配画,想象画面里的故事。

师: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谁?先看近处,是谁,在做什么?

幼:诗人。

师:诗人手里拿着什么呢?

幼:信,信封……

师:再看一下,诗人的表情是怎样的?

幼:好像很伤心……

师:他为什么伤心?他看到的信是谁写来的?

幼1:他很想念家人。

幼2:他很想回家看看他的家人。

幼3:他好像要流眼泪……

师:小朋友再看看那图片,在远处,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匹马。

师:那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

幼:送信的!

师:古时候,人们把送信的人叫做驿差,就像我们今天的邮递员。你觉得诗人手里拿的信是刚收到的,还是刚刚写完的呢?

幼(齐):刚刚收到的。

师:为什么是刚刚收到的?

幼:因为那个骑马的人转身刚刚离开他的家。

师:哇,你们观察得好仔细哦,还有没有不同想法?

幼4:也有可能是他刚写完信。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刚写完信?他会给谁写信?

幼5:他会写给他的家人,因为他很想念家人。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刚收到,又有的小朋友说是刚写完的,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三:配合故事视频和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明代诗人袁凯出门在外,常年在南京工作,他的家乡离自己工作的地方很远很远。他思念家乡亲人,但是很不容易回家去,所以常常只能盼望有家中的书信到来。今天驿差送来一封家里的来信,他喜出望外,赶紧打开来看。呀!满满的几页纸都说了些什么呢?原来,每一行都没有别的话,只说:你要早点回来,家里人想念你啊。读着读着,诗人情不自禁地流出两行热泪。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说一说,家书是刚刚收到,还是刚刚写完呢?

幼(齐):刚刚收到!

师:那诗人在哪里工作呢?

幼:南京。

师:南京离他家乡有多远?

幼:很远很远。

师:是啊,当时交通很不发达,可能好几个月才能收到一封家里的来信,当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心情会怎样?

幼(多数):很高兴……

幼(少数):很伤心,很难过……

师:是啊,袁凯收到家里的来信,又高兴又伤心。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其中用了哪个词语形容诗人的心情,看谁听得认真?

(师、幼一起倾听视频故事《早点回家》)

师:谁能说一说,诗人用怎样的心情等待家里的来信?

幼:盼望。

师:哇,你好棒哦!听得好认真。对,故事中用了一个词语是“盼望”,(出示词语字卡:盼望。教师三遍带读词语)谁能用“盼望”来说一句话?

幼:他盼望家里能寄给他一封信。

……

师:诗人盼望家书的到来,今天真的有驿差送来了一封家里的来信,他的心情怎样?故事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幼:喜出望外。

师:哇,你真厉害!(出示词语字卡:喜出望外。教师三遍带读词语)

师:满满的几页纸,每一行都没有别的话,只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幼(齐):早点回家。

师:家人为什么让诗人早点回家呢?

幼:家人很想他。

师:他也很想念他的家人对不对?(出示词语字卡:想念。教师三遍带读词语)你们能用“想念”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事。

幼6:诗人很想念他的家乡。

幼7:诗人很想念他的家人。

幼8::我很想念我的妈妈。

幼9:我很想念我的外公。

师:大家用“想念”这个词练习说话,说得很好!诗人袁凯接到家里的来信,看到满满几页纸上写了很多话,但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让他早点回家。家里的人想念他,他也很想念家人,这时他才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他多么盼着能早点回去看看他的家人啊!

环节四:情景活动:读爸爸妈妈写的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小朋友表演邮差送信、收信,老师发信)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谁给我们写了信呀?

幼:想。

(幼儿拿到各自的信,感到很新奇)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收到了一封信,请你们把信打开,看看是谁写的,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呢?(幼儿开始看信,情绪慢慢地有些激动了)

师:小朋友有些字不认识,可以到下面去找听课的老师帮忙,好不好?

(在场的老师们将信的内容读给幼儿听,幼儿们一边听着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此刻,包括听课的老师也为之动容。)

师:接下来,小朋友与大家分享自己手里的信,把爸爸妈妈写给你的信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幼儿互相读信,情绪一直都很激动,教师帮助个别孩子将信完整地念出来。)

师:今天有一位家长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她写给孩子的信。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郭君怡的妈妈来到我们中间!(孩子们鼓掌欢迎)

家长读信:致我最亲爱的宝贝君怡——

小君怡,时光流逝,转眼间宝贝就要上小学了。回忆起你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担心你,担心宝贝在幼儿园会哭,会找妈妈。现在你要上小学了,妈妈又开始了新的担心,担心宝贝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但我相信我的宝贝是最棒的,一定可以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宝贝,平时你会觉得妈妈太过严厉,觉得妈妈不再爱你。不是的,宝贝,妈妈一直都很爱你。妈妈对你严格是希望你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妈妈对你严厉是希望你能坚强和独立。妈妈不希望你有多大的成就、多好的学问,只希望你能幸福、平安、快乐地生活。妈妈会永远保护你,爱你,陪着你度过每一个难关。外面的风雨再大,也会有妈妈的陪伴。宝贝,你永远不会孤单,直到妈妈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爱你的妈妈。(郭君怡上台与妈妈拥抱,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之感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都收到爸爸妈妈的信,都很开心,很感动,张老师已经从你们的眼中看出来了,你们已经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就把这封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保留起来吧。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你就会开心起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幼儿挥手告别,结束活动)

9.怎样培养幼儿学舞蹈的兴趣 篇九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保持学习舞蹈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我经常在幼儿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动作。如:进行一次劳动后,我把他们学会洗手帕、扫地、浇花、拾落叶、喂鸡等动作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这样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欣赏后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动作学起来自然优美。又如在学习好人好事活动中,我又将班内好人好事编成舞蹈,这些舞蹈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其次、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常教幼儿欣赏舞蹈。如在教学新疆舞蹈前,为了丰富幼儿一些有关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幼儿欣赏舞蹈《新疆阿姨采葡萄》。舞蹈中阿姨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采葡萄时的优美姿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新疆舞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旋转,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幼儿新疆舞时,他们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10.幼儿园该不该学拼音 篇十

“听说小学一年级最坑爹的是拼音,不仅小孩子难学,就连大人都会跟着痛苦,所以我已经为女儿报了暑期拼音班!”“我家一上到大班就已经每个周末上幼小衔接班了,拼音、算术、识字、综合能力,一次4节课!”“我家要上的是外语特色的民办小学,我们家要为面试准备,专门报了英语班。”„„谈起孩子快要上小学,很多幼儿园大班的家长最热衷的话题就是“幼小衔接”。而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幼小衔接班”俨然成为最受追捧的一类培训班,动辄两三千甚至大几千的收费并没有让一些家长犹豫,甚至有培训机构表示暑期的集训营名额都已“售罄”。不提前学拼音孩子就会跟不上?幼小衔接究竟该衔接什么?扬子晚报记者为此做了一番调查。

“幼小衔接班”到底有多火? 有幼儿园一半大班学生都在上衔接班

“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在上幼小衔接班。”在南京一家省级机关工作的家长何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做家长的大多没有经验,听其他家长也说,现在大家都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如果不上,可能到小学就会很不适应。“我家的幼小衔接班每周六上午上,一下子上4节课,具体是拼音、算术、综合能力和识字。从早上8点半上到11点40分。不过每次上完课,孩子都显得比较疲劳。毕竟是小学该学的东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大班孩子群中,家长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的有很多,有的甚至在中班时就已经报班做预备。而在上大班的孩子中,有的家长是给孩子报的日常班,还有的家长打算在暑期给孩子进行“集训”。“据统计,我们幼儿园有一大半的孩子在上幼小衔接班。”采访中,一位幼儿园园长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比较高,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入学,甚至希望孩子能够“领先一步”,因此不少家长都选择了给孩子“提前学”。

有的衔接班要托关系才能上

“我听说一家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比较好,所以特地去咨询了,没想到,对方竟然告诉我:暑期班的名额已经没有了。”孩子在鼓楼区一所知名幼儿园上学的张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幼儿园不教拼音,也不教识字和算术,所以担心儿子上小学以后不如别人,所以打算在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先给孩子“打个底”。可没想到,幼小衔接班竟然这么火。“最后我还是托了熟人才争取加一个名额。不过以前我只听说上小学托关系的,没料到现在上培训班还要找人。”

“我们周末班早就报满了,暑期班还有一些名额。”记者联系到一所南京比较热门的培训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期班一般都是25天左右的课,分半天课和全天课。上午半天的课包括拼音、数学、汉字和观察课4门,如果是全天还有入学心理疏导和基础运笔等课。“我们的课程是有专门教材的,半天收费2300元,全天的收费要3000元,还包含吃饭。”据了解,这家培训机构有十多个培训点,颇受家长青睐。

家长为啥热捧“幼小衔接班”?

大班家长:担心孩子进了小学“跟不上”

“小学和幼儿园可不一样,幼儿园玩玩就行了,小学可是开始了学习生涯,如果起步就落后的话,对孩子长远发展来说肯定不好,所以能做的咱们就该提前做。”孩子在秦淮区一所公办幼儿园上大班的肖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已经在给孩子联系一所名小进行择校。“我们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希望儿子能够到了小学以后就‘跳出来’。”

不过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担心的并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行为习惯。“我家是男孩,调皮坐不住的那种,担心以后上课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想通过幼小衔接班先给孩子上上‘规矩’。”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动手能力也很强,不过听说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小学老师管得很严厉,喜欢的也是那种乖巧型的学生,所以很担心儿子上学会被老师“黑脸”。“说实话,如果大家都不学,我也不想给孩子上。可如果大家都在上,那给我孩子的适应时间就短了。”

“过来人”家长:怕不上的孩子不自信

“我很庆幸给女儿报了幼小衔接班,上学期学拼音,她就很顺利。”孩子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上一年级的家长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没有给孩子上专门的幼小衔接班,但是在大班毕业暑假的时候给孩子报了一个“拼音夏令营”。“那个拼音班要上一个月,一天一次,一次1个小时,费用要2000块钱左右。”朱女士告诉记者,一年级语文一上来就学拼音,对一些孩子来说会比较绕,所以女儿学过了就会有心理准备,学起来也比较有信心。

“我们家女儿没有上幼小衔接,确实在学拼音上也有过坎。”家长候女士谈起女儿学拼音的经历,深有感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老师开拼音公开课,当老师问‘angengingong’有什么共同点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举了手。老师请了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那个女孩的答案把我一震,她说:‘它们都有后鼻韵尾。’这个答案出来,很多小朋友点头,然后把手放了下来。这时候老师说:‘哟,我还没教,你就会了啊。’我当时记得特别清楚女儿的表情,一下子显得很失落。”

家长的担心老师怎么看?

提前学的孩子起步早?

小学老师:早学的优势很快会被“抹平”

是不是提前学的孩子确实进入小学就“快人一步”?对此,南京宝船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侯静告诉记者,她从上学期拼音结束后的反馈情况来看,几次拼音练习下来,满分最多的是一个提前学过拼音的孩子,而第二名的就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拼音的小女生。不仅如此,教拼音是有一定专业性的,包括读音和拼写,有的孩子在一些培训机构里学的,教授的老师根本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结果学了反而糟了,因为纠正比新学还难。

不仅是拼音,就是算术、识字等,提前学的孩子也并非能一直保持优势。“很多家长在幼小衔接时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所以上的课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但这种提前学的优势,很快就会被抹平,孩子学习成绩究竟好不好,和习惯的关系更大。”采访中,一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

小学教拼音进度太快?

小学老师:按进度表来,至少学1个月

一些家长反映,小学拼音难是因为老师教得太快了。不过对此传言,南京宝船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侯静告诉记者,对于拼音的学习都有相应的进度表,每周教什么都基本定下来。一年级正常教拼音的时间应该1个月多一点。可能有的老师会略快一点。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会按照教材、按照进度来把控教学的,对新入学的孩子来说,在这样的时间段里正常是可以学会的。现在确实会遇到新入学的学生里很多都学过拼音的情况,那对没有学过的孩子来说,压力会比较大一点。不过老师在教课时,应该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学过的孩子,延长提问的思考时间,并且多给初学的孩子一些机会。

进小学前究竟该准备什么?

小学老师:建议“幼小衔接”从习惯开始

那么,幼小衔接究竟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日前,南京市慧园街小学教导主任王格老师走进中华路幼儿园给大班家长进行了专题讲座。“比如有一个叫小文的孩子,他害怕上学,因为一上学,他要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文具。而这些活原来都是奶奶包办的。同学们笑话小文,小文觉得丢脸,于是他变得不想上学。小文的不适应就出在奶奶的溺爱上,所以对于快要上小学的孩子,家长现在就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等等。”王格有一份“七步秘籍”,讲述的就是幼小衔接应从七个方面入手:比如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做好孩子生理方面的准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以及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11.让幼儿如何愉快的学唱歌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学习;音乐研究

中圖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62-01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的很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又一边的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能条件反射似的给予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很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然而,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用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二、由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活动中,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12.幼儿学数学 篇十二

一、合理选材、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基于它的一系列优点,我选择以《弟子规》为主,以成语为辅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记得在教学《弟子规》(一)时,我首先是用情景表演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从小就要做有礼貌的、懂事的孩子,其次活动后我和孩子进行谈话,从谈话中知道他们平时在家只听妈妈的话是不够的,其他大人说的话也要听,要像《弟子规》里所说的一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由此可见,选择与幼儿行为相关的经典材料,让孩子们在接受经典文化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品教育,知道从小就要学会做有礼貌、懂事、会尊重长辈、会感恩的人。

二、营造氛围,用经典语录去规范幼儿的行为

在开展诵读活动时,我努力创建诵读经典文章的最佳环境,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气氛,使全体幼儿喜欢诵读。首先在教室布置这个显性环境上下工夫,每次导读活动都自制大的字卡、小的操作材料,准备录音或图片,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口之能读、耳之能听、目之能视的经典的环境。其次把诵读、书写经典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评比栏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一改以往以“你真棒,你真行”来评比幼儿,而是选用《弟子规》中规范幼儿行为的经典语句来评比,让每个幼儿对照以上内容来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规范。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每日一经典”、“每周一小课”、“每月一小节”和“经典活动展示”,让幼儿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家园合作学经典,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努力,所以我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把诵读经典延伸至每个家庭。每到一个阶段,我都及时将学习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家园同步,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诵读经典。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家园合作学经典,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引导家长认识诵读经典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开学初我园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共涉及这样几个方面:家长对经典的了解状况;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的态度;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从调查反馈情况发现有28%的家长喜爱读经典,2%的家长不喜爱,69%的家长对经典作品的喜爱表现为一般。家长对经典诵读的好处是知道的,普遍认为:中华经典虽好,但是孩子不认识字,对诗文不理解如何学习。可见家长们一味将诵读经典的目的放在让幼儿识字上。基于这些情况,我意识到,要想通过家园一起诵读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必须让家长的观念有所转变,于是我向家长推荐台湾教授王财贵的专著及相关的网站,让家长接触这方面的信息外,还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经典中蕴含的思品道德、行为习惯,并向家长展示古文《三字经》之孔融让梨、《弟子规》的教学活动,通过直观、形象、故事化、游戏化的活动展示,使家长感受到让幼儿从小接触这些经典文章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二)家园对对碰。

每月我都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利用经典文化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面对面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把游戏引入到诵读活动中,能够让孩子们快乐地学经典,感受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如: (1) “我是小老师”,让孩子来教父母朗诵; (2) “大家来接龙”,父母念上一句,孩子念下一句; (3) “吟一吟、唱一唱”,孩子和父母一起将经典内容当作歌曲唱出来。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感悟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文明礼貌、不挑食、讲卫生等行为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诵读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密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乐趣。在本园内结合我园经典特色开展“讲故事、明道理”幼儿故事大赛,并邀请家长们当评委。通过一个个经典故事,观摩每个小选手的表现,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敢于表现自我了,都会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在“经典细细品、书香吟中蕴”亲子诵读会时,我班幼儿和家长同台表演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让场上场下的小朋友深刻感受到做人要学会谦让,要有礼貌,犹如春雨般无声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进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能感受到经典给幼儿带来的种种快乐和教益,家长们都反映幼儿比以前懂事多了,知礼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相信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在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全面地发展。

摘要: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而在幼儿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一般有讲卫生、文明进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两者合一, 寓养成教育于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之中, 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经典文化,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7) .

[2]黄中谷.试论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 .

13.新开学幼儿园小班随笔 篇十三

孩子们叽叽喳喳和我们分享着假期的趣事 ,小安宁在我面前转来转去 ,原来是向我展示新年妈妈给她买的新裙子,我也装作惊讶的夸她比以前漂亮了很多 ,小姑娘那得意样,哈哈哈真够臭美的 。小男孩鸿宇趴在我耳边 ,神秘地说:“老师老师,妈妈带我去姥姥家了,姥姥给我买巧克力了 ,我想给老师留一块的,后来忘了都吃完了 。”这个小机灵鬼,忽悠我们呢 。“老师老师,爸爸和我放鞭炮了 ,我可厉害了,敢拿挂着鞭炮的竹竿 。”这是调皮的政岐 ,一脸骄傲的神情 。可爱的艺菲也许怕别的小朋友抢话说,都有点结巴:老— — —老师 ,俺去小姨家了,坐火车去的,你见过火车吗,火车可长了,小姨那还有大海,大海里有水,可大了 。”她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吸引了很多羡慕的目光 。我和兰兰老师认真地听着孩子们说着他们的故事,当然表情也随孩子们的演讲随时变化着 ,一会欣喜 ,一会惊讶,一会难过,一会遗憾 。。。。。。真个上午,小小班活动室一片欢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么多年 ,一批批孩子长大离开了幼儿园,一批批孩子的故事也近乎相同,可相同的故事每一次都会让我体会到不同的感动,这也许是自己热爱孩子 ,喜欢幼教这一职业的原因吧 。

14.幼儿园到底要学什么 篇十四

走访多所幼儿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几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一等园都不将识字、算术当做教学重点,而将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看得更为重要。而一些规模小、起点低的幼儿园则恰恰相反,他们招生时往往承诺,在幼儿园教会孩子识多少多少字、学会多少多少以内加减法。周口卓越国学幼儿园的张园长在谈到这个现象时说: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要;孝的教育比幼儿的行为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1、学会生活生存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学会学习能力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幼儿园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学会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15.幼儿学数学 篇十五

一、精选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手指印画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小班幼儿初学手指印画,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他们特别熟悉的、常见的、特别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练习手指印画的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引领小班幼儿自主选择诸如苹果、香蕉、西瓜、梨等水果类,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动植物如美丽的小花、能干的小手等。幼儿还喜欢画色彩鲜艳的东西,如彩虹伞、滚动的皮球、彩色的帽子等。因为选择的内容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所以小班幼儿对这样的手指印画会充满着无限的情趣,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手指印画活动中去。

二、选择的材料要丰富又便于操作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便于幼儿操作,而且色彩要鲜艳。既能使幼儿产生美感,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班幼儿接触到的有趣的事物比较少,语言表达水平刚刚发展,思维又带有直觉行动性,其肌肉不够发达,控制力有待加强。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印章让小班幼儿学习印画等,帮助幼儿建立印画的自信心,让他们轻松地获得印画的成功感,并对印画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高一些难度, 让幼儿观察欣赏一些图片,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进行手指印画,并为他们准备钩线笔、水彩笔或一些半成品作品,对他们进行引导。如教师可引导小班幼儿:“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们不用画笔,而是用我们的手指去作画,然后用钩线笔或水彩笔,根据自己的想象自己去进行添画,将作品补充完整。”

三、选择游戏化的方法导入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幼儿天生好动、爱模仿,教师只有将手指印画寓于游戏活动中,孩子才会觉得好玩、有趣、自由、没有精神压力,对手指印画才会有浓厚的兴趣,也才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扮演适当的角色,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如在手指印画活动“鸭宝宝”的开始部分,教师会问他们:“小朋友,你们见过鸭宝宝吗?鸭宝宝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再给幼儿边示范手指印画边讲故事:“有一天,有几只鸭宝宝离开了鸭妈妈,它们想到池塘里玩玩。它们来到池塘边,扑通扑通跳下水。它们有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学捉小鱼,有的在水里比赛看谁游得快,还有的在水里快乐的洗澡,它们玩得可开心了。”这个故事迅速刺激了小班幼儿学习手指印画的强烈兴趣,于是他们就边讲边印,印出来的鸭宝宝是各种各样的形态。这种方法,既发展了幼儿印画的技能,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好奇的心理,集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为后续学习手指印画定下情感基调。

四、选择“做中玩”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手指印画技能,因此教师应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逐步掌握手指印画的技能。例如在“奇妙的泡泡”中,教师可以先与小班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让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一些概念:泡泡是圆圆的,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飞到空中,有的掉在地上,有的是白色,有的是彩色的,启发他们自由想象。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小班幼儿会通过诸如此类的游戏活动,兴致勃勃地掌握手指印画的有关技能技巧。

五、精选“童化”语言提示幼儿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教师应精选“童化”语言提示小班幼儿,他们才能将手指印画继续下去。如“可爱的小鸡”这一手指印画活动中,松松小朋友印了一只小鸡,便拿着纸跑过来说:“老师,我印好了!”我知道他没有耐心,没有责怪他,而是引导他说:“松松,这只小鸡太孤单了,你给他找个朋友吧!两只小鸡可以干什么?”“捉虫,跳舞,捉迷藏。”我及时表扬他说:“你的想象真丰富!”松松快乐地回到座位,开心地埋头画起来。

总之,在手指印画的活动中,只要我们能够站在育才的角度,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孩子学手指印画的材料,采用游戏的方法以及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孩子,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由害怕转变为喜欢,而且会越来越喜欢手指印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并不一定要求幼儿掌握多少技能技巧,而是看幼儿是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艺术创造。教师应精选来源于小班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的材料要丰富又便于操作,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导入活动,用“做中玩”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小班幼儿真正学好手指印画。

上一篇:小学学前班班主任春季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一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