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2024-06-29

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共7篇)

1.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篇一

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经验材料:聚焦核心任务抓实党的建设引领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

省公安厅党委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聚焦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坚持政治统领,坚决确保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突出政治建警,出台厅党委坚定“两个维护”着力加强公安机关政治建设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任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实现忠诚教育、宗旨教育、规矩教育、警示教育全覆盖。压实主体责任,成立厅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厅领导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落地生根。

二、坚持深度融合,始终做到维护稳定、服务发展。注重党建引领,确保安全稳定。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中高扬党的旗帜、强化党的领导,全省刑事案件特别是八类案件持续下降,现行命案破案率保持在99%以上,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案事件。提升党建效能,深化民生警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强化“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围绕“落户口、办护照、上车牌”等管理服务事项,开展群众“办事不求人”工作,全力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发挥党建优势,推动创新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有力武器,坚持公安改革与“六大工程”两翼发力,顺利完成公安现役部队转制、公安民警两个职务序列改革,不断提高全警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党建促队建,着力锻造过硬公安铁军。筑牢堡垒,增强战斗力。大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重大安保维稳任务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确保队伍战斗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正风肃纪,增强公信力。持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和执法质量巡察,派出所和交警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民警违规出国境和涉毒问题专项整治;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公安队伍执法质量明显提升、作风形象明显改观。暖心惠警,增强凝聚力。健全完善干部选拔培养、轮岗交流、基层实践锻炼等制度,创新战时表彰和人民警察荣誉章等机制,省公安厅连续3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2.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篇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脉络。

8年来,我国文化体制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一幕更加精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戏正整装上演……

加快文化发展,深化体制改革——

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003年以前,我国电影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以下,2009年则达到45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0年,影片《唐山大地震》上映17天,票房达5.32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从2002年到2010年,站在文化体制改革风口浪尖的电影产业描绘了一条华丽的上升曲线,成为8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的一个缩影。

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一样,文化体制改革与改革开放相伴相生——1979年,广 州出现第一家音乐茶座,市场力量开始向传统文化领域渗透;1988年,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颁布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文化市场的概念得以确立;2000年,“文化产业”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

但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6月,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和单位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

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新确定了全国89个地区和170个单位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走上全面推开的新里程。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全面阐述,对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 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

随后,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630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419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同期GDP的2.43%,比2004年提高了近0.3个百分点。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两个月后,拍摄了众多“商业大片”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批准通过,成为内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虽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件寻常事,但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文化事业——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谱写惠及13亿人“文化民生”的新篇章

千余家博物馆免费开放,18亿人次农民免费看电影,农家书屋覆盖一半行政村……这张收获于2009年的成绩单,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浇灌出累累硕果的,是党和政府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深刻认识和对实现文化公平的不懈努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不等于把“事业”都变成“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前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900亿元,年均增幅25.28%。仅2009年,中央财政对地方各项文化工程投入总量就达30多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444座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国已有2850个公共图书馆、3223个文化馆、38740个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已建成农家书屋24万个,每个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 程预计到今年底,将有70多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将全面“扫盲”;在城市,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如大剧院、音乐厅等,如今遍布全国各地。一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全国形成……

伴随覆盖面的扩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服务水平也在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中不断提升——

在深圳,“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出现,让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

在云南,从2009年起,农民收到了来自政府的“文化补助”。省级财政每年将按照农民人均5角钱的标准,安排文化惠农活动补助经费,用于农民的基本文化活动补助;

在浙江,全国首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推出,让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了硬指标;

在贵州,因独特的传统竹管乐器玉屏箫笛而闻名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制定出台了贵州省首个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

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发展公共文化的着力点——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1亿多进城务工人员、8亿农民、13亿中国人……当亿万人民都能享受文化带来的滋养,感受文化独有的魅力,文化的基石才能牢固。也只有亿万人民精神状态与文化生活的改善,才能真切 生动地展示出文化中国的活力,文化的繁荣才有保证。

不久前,广东省中山市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广东省“爱心电影卡”工程可以让他们免费享受100场电影文化大餐。

同样在这个炎热的暑期,《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绘画书法免费教学活动、精彩的文艺演出、免费看电影……湖北省文化部门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陪伴广大市民度过酷暑。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惠及13亿人民的“文化民生”。这张常写常新的考卷,将带给我们新的挑战,也必将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遵循市场规律,发展文化产业——

转企改制让一大批文化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产业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实践告诉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如何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成为关键。推进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各项改革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基础上自2004年1月转企改制成为股份制现代企业,在新的运行机 制下迸发活力。转制当年创收2163万元,其中营业收入1568万元,是转制前的18倍。

继2006年北京儿艺在云南昆明建立全国第一个儿童剧基地后,2008年,他们与江苏无锡广电集团联手,建立了“星辰儿童梦剧场”,开始实施儿童剧演出连锁经营。2010年4月,北京儿艺与吉林省3家演艺企业联合成立的吉林京演儿艺联合剧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作为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先行者的北京儿艺,在跨地区重组、演出院线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才能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深化改革,就无法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无法推动文化内在活力进一步迸发。

截至2010年上半年,148家中央部门和单位出版社已有102家核销事业编制。地方需要转企改制的出版单位已基本完成任务,全国近3000家新华书店已有2900多家转企改制,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已全部完成任务,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转企改制任务。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总数达228家,仅今年新增数即达106家。

转企改制使文化单位摆脱传统事业体制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转制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更高目标。

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探索建立宣传文化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完成规范转制,2006年 8月实现重组改制,2007年12月在国内第一家将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2009年又变更名称,以区域性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的面貌,踏上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征程。上市之后,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对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出版策划人和职业经理人,连同他们的策划团队、签约作者、有效出版资源实施规模性并购,相继成立了万榕(上海)书业、智品(北京)书业、万邦(北京)书业等3家公司。除“外延式扩张”,它还按照行业规律、市场规则,对图书产品结构做出强力调整,放大品牌效应,提高图书产品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健的“内生性增长”。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作为湖北省出版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全资子公司18家、控股公司8家、参股公司3家,其下属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包括全省各市州县84家分公司。转企改制以来,企业总资产由21.6亿元增长到81.7亿元,销售收入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为国家创造利税13亿元。

业界专家指出,要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必须多拳出击。比如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传媒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推动上市融资,做优做大做强。

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体制变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而金融资本大量涌入,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传播先进文化,突出以文化人——

不断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正确的社会导向、精湛的艺术表演受到好评。这部2003年编排的剧目目前已演出300余场,不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屡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文化统一 思想、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意义重大。对此,正在深入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给出了初步答案——

无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别、载体的不同,而承载的精神即文化的灵魂是一致的。那就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而作为文化行政部门,采取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大发展大繁荣,是近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 ——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不断从制度上作出明确规范,加强引导监管;

——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对部分优秀曲艺艺术实施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

——进一步改进文化产品的各类评奖、资助、奖励机制,鼓励多出力作,创作精品;

——对民营艺术院团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在评选表彰、演员职称评定、社会保障、优秀剧目支持等各个方面一视同仁;

……

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近年来,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努力践行“艺术的生命力蕴含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实践标准,在出版发行、电影电视、演艺演出等多行业多领域,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主旋律作品,产生了一大批德艺双 馨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针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文化管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规定和措施——

针对一些文化企业眼睛只盯着经济利益、唯利是图、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加强了引导和监督;

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封堵非法网络文化产品及其网站;

针对当前呈泛滥之势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文化管理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纷纷出台针对性措施;……

发展无止境,探索无终点。一个重视文化改革发展的国家,必定富有活力;一个文化生机勃发的民族,必将充满希望。

毋庸臵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记者 张宗堂 周玮 赵超 白瀛 黄小希 璩静)

柳斌杰:真改革带来真发展真变化

■528家经营性出版单位正在或已完成转制

■2900多家新华书店完成转制

■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

8月10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京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6家中央主要媒体记者联合采访,围绕学习贯彻落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柳斌杰指出,全系统、全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步伐,为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 武装思想统一行动

在谈到新闻出版系统、行业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时,柳斌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总揽全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新的认识,不仅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强调把文化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我们感到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柳斌杰强调,学习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系统、全行业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武装思想。要把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二是统一行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面总结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发展。三是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把讲话精神与新闻出版业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全面的具体方案。四是大力宣传学习领会 讲话精神。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团结统一,要运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宣传好、报道好讲话精神。

四条路径推动新闻出版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谈到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时,柳斌杰说,总体上看,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行动早、见效快。早在7年前,新闻出版总署就完全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由此拉开了整个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序幕。2003年,中央确定了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新闻出版单位占了21家。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既定的改革方案,圆满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为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柳斌杰指出,从2005年开始,总署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四条路径全面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一是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围绕转企改制深化改革。把经营性出版单位、新华书店系统以及非时政类报刊作为进入市场的主导行业,从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入手,真正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的改革。目前,已经完成转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有435家,正在进行转制的有93家;全国新华书店有2900多家完成转制;有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也已经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二是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针对一些时政类报刊和公益性出版单位,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目的是塑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目前,所有党报、党刊都完成了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三是大力调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目前,通过改革调整,形成了27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和24家国有发行集团。包括出版、报业、新媒体、印刷、发行等在内的新闻出版上市企业已达41家。这些骨干企业在市场上发挥着主流媒体和主渠道的作用。四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署先后废除了100多个不再适用的规章制度,下放和取消了60多项审批事项,还在中央国家机关第一个实现了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服务。与此同时,管理方式也在进一步创新、优化,书号、条码、CIP数据以及版权代理、软件登记等,全部实行了公开、免费。

柳斌杰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生产精品力作、繁荣文化市场能力不断增强。年出版图书品种达30多万种、70余亿册,图书出版品种和实物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报纸年发行总量达439亿份,日报出版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发表学术论文820多万篇,居世界第二。

印刷复制业能力增强,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二是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重大出版项目成果丰硕,政治理论通俗出版物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三是产业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去年新闻出版总产值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3099亿元,给国家创造了620多亿元税收,利润总额近900亿元。四是对外传播能力大大增强。我国的出版物遍及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国模式、中国发展的图书每年都有600多种,中国主要报纸发行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书报刊出口量达885万册(份)。我们还借助国际书展等平台大力传播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柳斌杰强调,没有改革就没有大发展,也不会有今天辉煌的文化成果。实践证明,我们通过改革激发了内在活力,繁荣了文化市场。真改革带来了真发展,也带来了真变化。今后,我们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上探索,在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上下工夫。预计到2010年年底,所有经营性出版单位将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非时政类报刊的改革也将会全面启动。

当务之急要组建 三类大型集团

在谈到如何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时,柳斌杰指出,从总量上看,虽然我们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出版强国,我们在国际传播体系里所占份额还较小,国际话语权的主导力较弱。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转企改制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联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道路。当前,亟须组建3 类大型集团:一是组建足以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抗衡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只有这样的“航空母舰”,才能进入“深水区”遨游。二是组建大型印刷企业集团。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必须打造世界最强的印刷产业。三是组建大型发行物流集团,彻底打破地区封锁。

四种方式实现优胜劣汰

在谈到如何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时,柳斌杰说,出版行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一旦进入市场体制,必然实行优胜劣汰。我们对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出版社,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了经营 性出版单位评估制度,把出版社分成4个等级,目的就是要实行优胜劣汰。对于报刊社,2007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对报刊质量综合评估体系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自2008年9月起在辽宁、河北两省成功开展报刊评估退出机制试点工作,进行具体评估测试,形成了定量分析、分类评估的报刊评估指标体系,为建立退出机制提供了客观、公正、科学的标准。2010年1月,我们讨论通过了《报纸期刊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今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报刊退出机制。

总体上看,实现优胜劣汰有4种方式:一是对有市场、有需求、有专业特色的出版单位,国家将采取扶持措施,使其走出困境;二是交给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托管,在托管一段时间后再调查研究,然后再评估这个出版单位有无生存价值,没有生存价值的就注销,由托管的集团来消化其债务和人员;三是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出版单位,可以自行申请退出;四是对不能生产文化精品,社会效益非常差的出版单位,通过行政措施让它退出。

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时,柳斌杰强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一方面要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培育公共服务主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阅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像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英国、法国等国,人均图书拥有量都在20册以上,我们人均图书不到6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要大力宣传读书对于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 性,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要开展好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创造阅读的条件。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各类书屋38万个,总投资超过60多亿元,为基层群众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力争2012年年底前在全国所有行政村建起农家书屋。

四种方式 促进国有民营出版单位合作

在谈到如何促进非公有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时,柳斌杰指出,我们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政策允许的出版环节。从目前现状来看,印刷业是完全放开的,现在民营企业占了84%,成为市场的主体。在数字出版方面,如盛大、汉王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在图书出版方面,我们建立了4种渠道,鼓励、支持非公有文化工作室规范、有序参与。一是支持其与国有出版集团进行资本合作,二是支持其与国有出版单位进行项目合作,三是支持其与国有出版单位在发行渠道上加大合作力度,四是支持其与国有出版单位在国际出版项目方面进行合作。

坚决维护记者合法采访权益

在谈到如何维护记者合法采访权益时,柳斌杰说,最近发生了数起侵犯新闻记者合法采访权益的事情,对此,总署的态度十分坚决,就是一定要维护记者合法采访的权益,保护记者不受人身侵害,这是保护社会正义的关键所在。

3.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篇三

王秋沙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机关党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富民强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一段时间以来,我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60个厅局和4个市州,采取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同时,在“湖南机关党建”网上开展建言和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研,我们对机关党建工作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机关党的工作作了较深入的思考。

一、对近年来机关党的工作的基本估价

调研中,普遍认为近年来机关党的工作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作用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保障促进作用发挥明显。普遍认为,能坚持将机关党的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围绕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来谋划和展开,更好地发挥了保障促进作用。调查中,86%的党员干部认为这几年机关党的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更强,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主要是: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在中心组学习中开展“三学”工作,在支部学习中开展“学习型支部”创建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质量,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观念的进一步更新。通过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大调查,为省委决策提供了最鲜活、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通过组织系列服务基层和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双联”工作,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人本民生观念,促进了“三最”问题的解决,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抓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开展民主评议省直机关作风活动和“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加大查处案件力度等,强化了服务、效率和廉政意识,提升了机关形象,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通过在抗击湘南洪水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深入一线抗灾救灾和支持恢复灾后重建;在抗击冰冻灾害中,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扫雪除冰战斗和开展救灾补损工作;在抗击汶川地震灾害中,积极组织党员捐款捐物并交纳“特殊党费”,完成了省委交办的急难险重任务,做到了在关键时候能够替省委省政府分忧解难。

(二)固本强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基层组织活力切实增强。普遍认为这几年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基层组织更具生机和活力。调查中,76%的党员干部认为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78%的党员干部认为这几年方法载体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是: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组制度,明确不同类别单位党建工作重点,以及加强对改革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做到了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增强了党建工作针对性。通过开展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发挥示范点引领示范作用;编写《党旗飘飘》系列丛书,指导基层工作,创新了工作方法和管理思路,整体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通过开展“有创意的支部活动”、“讲党课比赛”等活动,以及利用“湖南机关党建”网开展系列网上主题学习宣传活动,创新了活动载体,调动了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激活了基层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增强了吸引力和号召力。通过制定支部工作细则,推行“五个一”工程,强化了保障措施,夯实了工作基础,加快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三)落实责任、提升素质的方法举措更加有效,党建工作保障不断强化。普遍认为,这几年抓住部门党组(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重视这个关键,不断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抓住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调查中,72%的党员干部认为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单位党组(党委)更加重视机关党建工作;70%的党员干部认为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责任心更强,积极性更高。主要是:通过举办“党组(党委)书记谈机关党建”专题座谈会,工委班子成员走访厅局党组(党委)负责人,评选表彰机关党建工作最佳指导(领导)者,加强了工委与部门党组(党委)的联系,督促了部门党组(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更加重视、关心、支持机关党的工作,更好地履行了管党责任。通过举办专职副书记和支部书记培训班,开设厅局长讲坛,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交流和研讨,提高了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责任心。通过每年评选表彰先进机关党委、优秀机关党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每两年结合庆七一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党务工作者(并记功)和优秀党员,并设立表彰基金,形成了一整套表彰激励体系,实现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对个体的激励与对组织的激励相结合,调动了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二、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大家认为机关党的工作在不断进步,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建指导思想坚持不够牢。一些部门和单位平时强调机关党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多,但对于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本单位本部门经济业务工作,则思路不活,办法不多,还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就党建抓党建,与经济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调查发现,14%的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不够”或“很不够”。一部分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指导思想的认识上有偏差,行动上有偏离,有11%的党务干部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没有多大关系”,或“机关党组织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对经济建设无能为力”,因此,导致机关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偏离中心,游离经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脱节,最突出的表现是形式主义,一些单位党建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只注重过程,忽视效果,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佳。调查显示,有16%的调查对象回答党建工作是“按上面布置的搞”,有17%的回答“流于形式不求实效”,这严重地损害了机关党组织的形象,而且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

(二)职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一些部门和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内容比较贫乏、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机关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好,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1%的同志认为本单位机关党委作用发挥“一般”或“较差”;33%的认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一般”或“较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学习教育效果不理想。教育内容安排没有从务虚的传统观念中走出,结合单位实际、贴近经济建设、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党员思想不够,针对性差;教育形式方法单调,沿袭传统的模式较多,改革创新少,生搬硬套灌输式的多,启发引导式的少,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吸引力。调查中,认为单位学习教育效果“一般”或“差”的达38%。二是党员管理方法陈旧。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党员管理的手段过于单

一、陈旧的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针对党员思想异常活跃,独立性、自主性、流动性不断增大的实际,研究和探索不够,管理方法明显滞后。组织生活创新不够,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一些党员甚至不愿意过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和民主生活会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三是党内监督乏力。这是机关党建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党务干部列席党组(党委)会和研究重要工作的会议、对干部人事工作发表意见等制度落实不到位,据调查,省直单位90%以上的专职副书记从未列席过单位党组(党委)会议,导致机关党组织监督职能难以履行;机关党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够;广大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加之监督意识较弱,监督功效发挥不够。在“你认为目前机关党内监督的状况”调查中,4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效”,20%的认为“无力”,20%认为“不敢”,14%的认为“不能”。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机关党组织对“服务”职能的理解、认识模糊,服务党员意识不强,路子不宽,党内的激励、关怀、帮扶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机制,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关心爱护还停留在一些形式上,没有建立制度,有的甚至认为党务工作是领导工作,不是服务工作。

(三)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仍然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对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不是把机关党组织当作一级组织,而是当作一般处室甚至是“二等”处室来对待。对机关党建工作不是亲自抓,而是停留在一般要求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有的只记得自己是厅长、处长,不记得自己是党组书记、支部书记。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支持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没有将党建工作摆上应有位置,没有按照《条例》的规定抓贯彻落实。一位党务干部坦言“机关党建工作看起来包罗万象,实际上什么都管不了。”在“目前阻碍机关党委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调查中,43%的调查对象回答“没有实权”,41%的认为“地位低”。三是在组织活动中,个别领导参与组织活动不到位。有的不主动过双重组织生活会,不积极参加所在支部活动,有的把机关党组织安排的党建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了事。

(四)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素质、结构还参差不齐,不安心党务工作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素质不高。一些专职党务干部工作单

一、接触面偏窄,多数人缺乏现代知识进修培训、考察学习等深造的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一些机关党务工作者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对党务工作缺乏光荣感和使命感,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在“你对机关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评价”中,32%的回答“一般”或“较差”。二是结构不合理。一些党务干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有的部门和单位把一些快到离退休年龄、不便在其他岗位提拔的人员,安置到机关党委解决职级待遇,党务干部后继乏人的现象在部分单位存在。三是工作不适应。有的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缺少业务和经济工作方面的经历,习惯于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看待和处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在围绕中心开展党的工作方面找不准位置,思路不新,办法不多,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四是人心不稳。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党政机关机构精简,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不断减少,而党的建设任务不断增加,党务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却流动难,成长难,提拔难。一些中青年优秀党务干部不安心或不热心党务工作,“能者飞,弱者守,快退下的才转口”,人心思走现象依然存在。

三、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机关党的工作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所阐明的发展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统筹的方法,对机关党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整改,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机关党的工作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在推动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机关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找准机关党的工作与加快富民强省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积极发挥作用,使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的开展在思想方法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衔接,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同频共振,互相促进。一是将学习实践活动经常化,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开展经常性学习实践活动,在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下功夫,夯实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在内容设计上,要紧贴省委省政府推进“一化三基”、建设“两型社会”、承接产业转移等加快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紧贴单位中心和业务工作,增强针对性;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抓好中心组学习,全面深入开展“三学”(述学、督学、考学)工作,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提高中心组学习质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方法手段上,要注意不断创新,办好“厅局长讲坛”,开展“一人一题”、“一年深读几本书”等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将学习型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学习教育宣传活动,使学习教育活动多一些实践性、互动性、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积极性。要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实践活动,着力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封闭狭隘、片面发展等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认清差距,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二是将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着力固本强基,提供保障。要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把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强省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抓好中央和省委六个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将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示范指导,整体带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在深入、示范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二级联创”和“三级联创”,示范带动整个省直机关的党建工作,继续编写《党旗飘飘》系列丛书,指导面上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增强实效。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联系组制度,分类别进行交流研讨,共同研究和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水平。坚持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以基础性工作为切入点,加强标准化支部建设;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组织覆盖,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坚持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在开展“有创意的支部活动”、“讲党课、比贡献”等活动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载体,强化支部的自主意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将作风建设长效化,着力改善民生,优化环境。省委将省作风办设在工委,赋予了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的重任,一定要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定期组织好民主评议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找准那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损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扎实进行整改,推动党风、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在关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牵头组织好每年三月份的主题活动,带领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到农村、进企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提高“双联”工作质量,通过优化配对,使参联单位和个人的优势特长与困难企业和职工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帮助他们解困脱贫。在反腐倡廉上下功夫。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举办新任处级干部廉政培训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大查处案件的力度,发挥震慑作用。在加强机关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创建“四型”机关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真正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二)紧扣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机关党建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落实到机关党建的各个方面。尤其注意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民主权利。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省直机关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机关党委换届的公推直选范围,使党员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开展工作、设计活动要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他们的呼声和心愿,尽量使各项活动更加贴近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环境,努力形成稳定的有利于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省直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还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经济、法律、历史、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和现代人文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建立党内关怀激励机制,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激励成长成材。根据党员干部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合理需求,逐步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制度,关心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好“送温暖、办实事”等活动,尽力解决好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实际困难,让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在现有评选表彰先进机关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的基础上,加大表彰推介力度,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深入开展“争先创优 富民强省”等主题活动,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和成长成材搭建平台,对那些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要积极进行宣传推介,努力营造人才竞相迸发、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四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促进身心健康。围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的机关氛围,凝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党员干部的身心健康。以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人,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紧贴单位中心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业务工作之中,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和谐。以高水平的文明创建活动激励人,在提质、深化和推广上下功夫,坚持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同步推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兼顾进行,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主流价值取向,用富民强省的共同理想凝聚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凝聚人,坚持在省直机关每年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等,指导各单位加强机关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各级机关党组织要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4.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篇四

塔什店镇南岸社区

王晖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春天。这是一个承载人民期望、担当历史使命的新起点。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部署。全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我们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执政基础稳固,关系执政使命完成。我们党执政六十一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总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首先动员党自身的力量,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乃至世界各国执政党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具备对全体党员的强大动员能力、教育能力和组织能力。

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宝。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紧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舆论宣传,基本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实践充分表明,这次全党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全党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迫切要求我们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推动我们伟大祖国相继实现历史性转变,迎来实现历史使命的光明前景。面向未来,在我们的肩上,还将担负着相继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梦想。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运。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留给当代中国人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辽阔的中国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诞育、发展、交融,合力形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建设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历史。

61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翻开了中华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回首61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61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民族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大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日益深厚牢固,为我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战胜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61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是成功的,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牢不可破的,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对这些实践证明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切实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使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才能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强大力量。为此,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奋力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实际,既坚持和发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做法,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突出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培育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公民道德准则和社会文明风尚,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要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弘扬典型,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大的组织人才支撑。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责任制,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建设,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总之,要通过全党全国不懈努力,努力使民族工作更加有效、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形成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

历史和现实深刻昭示我们:团结统一,是各族人民之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新中国成立61周年为新的起点,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篇五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6.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篇六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赵乐际)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立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的奋斗目标,着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中华儿女的百年夙愿,与时俱进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这个总要求。

一、深刻领会总要求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及相互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8个方面重点任务,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2就,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事实充分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才以这样的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近代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百多年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毫无出路,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天下大乱,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兴则国强,党衰则国弱。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弱化的状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事实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深刻领会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蕴含着对实现执政使命长期性、艰巨性的深远考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治领导力是政党第一位的能力,我们党必须始终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善于驾驭政治局面、有效防范政治风险;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思想引领力是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坚实基础,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群众组织力是我们党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不竭源泉,我们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我们党必须保持强有力的社会号召力,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形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不断

6相结合;必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这是党的政治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两面人”恶化政治生态、损害党心民心。“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严格思想教育,严格管理监督,严格纪律执行,切实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甄别出来、清除出去。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基本做人准则,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五、深刻领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说过,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战略指导。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六、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

10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经常性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高度重视发挥党支部作用。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基础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牢牢抓住402万个党支部,坚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教育督促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加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未来3年让4000多万群众告别绝对贫困,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建设要服务这个大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一把手,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掷地有声、落地见效。

7.新时代党的发展改革 篇七

学习贯彻好《意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是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特殊的职责任务决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事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事关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必须走在前、作表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的建设抓起。要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深刻体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深谋远虑。

学习贯彻好《意见》,必须准确把握核心要义。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任务举措,明确前进方向和主攻目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着力解决和防止“灯下黑”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贯彻好《意见》,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牢抓实党的根本性建设,抓纲带目、整体推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真正解决“两张皮”问题;坚持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充分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力戒机关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刻把握机关党建特点规律,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学习贯彻好《意见》,必须牵住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敢于担当作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措施,积极推动《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指导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充分发挥专兼职党务干部作用,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中央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形成落实《意见》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新局面。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内容提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赋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最终要以质量高低来评判。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需要着眼目标、遵循规律、注重规范、坚持创新,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赋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深刻认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意义,明确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原则、内容和途径,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多次强调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内容涉及发展党员、选人用人、党内政治生活、人才培养、党的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民主集中制、党员与干部队伍、组织体系与行动能力等的论述,都包含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要求。作为一个在性质、宗旨、使命、任务上与其他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原因。新时代,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质量。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经过90多年的接续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面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我们党要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必须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上下功夫,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要建设制造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还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世界一流企业等。怎样才能实现这些宏大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眼目标、遵循规律、注重规范、坚持创新。

着眼目标。党的建设目标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引领、矫正、评价等功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质量高不高,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党的建设目标。

遵循规律。党的建设有自身的规律,遵循规律就能事半功倍。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就要深入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并将这些规律性认识贯彻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我们对党的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等等。只有运用好这些规律,并且不断探索掌握新的规律,才能使党的建设各项制度安排和工作方法与实际相契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注重规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在目标的引领下按照既定标准和规范不断前行。注重规范是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力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其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再次,对已颁布的党内法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制度空转、条文虚置。

坚持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队伍的素质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应时而变、顺势而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建设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最终要以质量高低来评判。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只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密切相关,必须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提高政治建设质量,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等。提高思想建设质量,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学习教育制度要执行到位,坚持把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等的作用;等等。提高组织建设质量,既要重视组织健全,更要重视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及相关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等等。提高作风建设质量,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注意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等等。提高纪律建设质量,着力改变党的纪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停留在要求层面的状况,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大力加强纪律建设,等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完备,使党内生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等等。提高反腐败斗争质量,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等等。

“打铁必须自身硬”。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为了达到“自身硬”,达到“自身硬”是为了更好“打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来都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建设质量高不高,还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上。各地区、各单位要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

上一篇:高三试卷讲评课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下一篇:天涯社区最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