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 篇一
铁路基层车间党总支书记工作述职报告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车间安全稳定
作为总支书记,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遇大型施工,我都要亲自到现场盯控,在道口设备维修中,我总是亲自动手,带领大家一起干,不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工作为重,带领职工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从春夏到秋冬,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冻三尺的寒冬,我都坚持每月超额完成自己的量化任务.一年来,我大部分时间在现场,查道口、走区间,深入一线,了解职工诉求,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声,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化解矛盾,把职工的想法和建议及时向上级反映,尽力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线班组,贴近职工群众,同时,及时纠正和查处严重违章违纪,虽然有一些职工不理解,但是我坚信,只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职工的家庭能够美满幸福,我个人听一点骂声也是值得的。
二、关心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
在车间,我主要分管道口工作,由于车间管辖道口多,设备欠账多,我积极想办法,争取上级的支持。一年来先后为道口配备了被子、床单90多套,空调5台,整修房屋6
处,为7处道口房配备了防滑垫。
去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金山店工区和黄石西工区由于电压不足,空调无法启动,职工不能很好的休息,我主动与上级联系,亲自到供电段联系,将原有的两相电源改为三相四线,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去年底,在段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对青工宿舍、厨房、浴室进行了改造,配置了电热水器和增压水箱。
这些小事,拉近了我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与职工的关系。现在职工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说,有困难就直接跟我讲,我也尽力予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给职工一个说法,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三、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提高车间的凝聚力
一年来,车间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各种业务演练和练功比武活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能。同时,积极支持职工参加段组织的各项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车间党总支获得党建及安全知识竞赛第二名,多名职工被段选为篮球队员、足球队员。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同时,车间还特别关心青年职工的成长,主动跟他们交朋友、谈工作,先后两次举办青工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工作上手把手传授,使他们很快成为各工区的生产骨干。回顾去年一年的工作,既有成绩也存在不足,主要表
现在工作方法简单、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遇事不冷静。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好人主义,特别是对干部的管理要求不是很严,有些问题,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作风不够抓实,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道口失修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考核制度落实不好等等。
新的一年,我将按照上级的要求,本着为一线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紧紧围绕安全中心工作,大胆管理、勤奋努力,继续做好职工的贴心人,当好“班长”,带领和团结车间干部职工,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精品文章源自:
2.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 篇二
通过这次座谈调研, 我们对基层班组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做法和措施有了基本了解, 收集了班组和一线职工对公司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梳理、归纳了存在于班组和职工中的各种疑点难点问题, 为下一步更好开展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稳定职工队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公司新常态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亮点
通过此次调研, 我们发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但在各单位、各部门、各车间的努力下, 水钢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是交出了一张亮点颇多的答卷。
(一) 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 以理服人。
调研中发现, 部分班组在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 善于把公司的一些决策和要求, 转化成职工身边人的故事, 让职工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水电 (氧气) 厂供电作业区通过把内退职工请回班组, 与在岗职工聊天的方式, 让退休职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离开水钢出去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从而使岗位职工认识到珍惜工作、珍惜岗位的重要性。运输部把铁路上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水钢发生的安全伤亡事故结合起来, 到各个单位、社区、校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提高了职工和铁路沿线居民的铁路安全意识, 增强了大家爱路护路的安全意识和维护铁路治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确保了铁路沿线职工和居民的生命安全。轧钢厂一棒线作业区班组长摒弃了生搬硬套的教条, 而是利用工作时休息的小间隙以闲聊的方式, 给职工讲解水钢面临的严峻形势, 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
(二) 把“我来说”和“大家做”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
为了提高工作效果, 部分班组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独角戏”, 转化成职工踊跃参与的“互动曲”, 激发大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电气自动化公司围绕公司重要的决策部署、规章制度、“三规一制”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 由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到车间、班组和职工中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寓教于乐, 寓教于趣, 对回答正确的职工给予各类生活用品小奖励, 回答错误的工作人员现场告诉答案, 帮助职工记忆, 使职工既乐于接受, 也期待参加知识竞答。煤焦化公司通过开展团队竞赛, 即月度“先锋班”、“尖刀班”和季度“示范班”评比, 使每名职工都自觉融入到团队中去,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整体水平, 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活力, 让职工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先进班组竞赛活动, 为完成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炼钢厂二连铸车间结合职工岗位实际需求, 用职工听得懂的语言, 组织职工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使职工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提高了学习自主意识。
(三) 把“大主题”和“小切口”结合起来, 释疑解惑。
为更好地帮助和指导职工开展工作, 部分班组把公司的政策、措施转化成职工关心的热点话题, 进行传达, 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水电 (氧气) 厂供水作业区四泵站把公司提出的“交账意识”, 转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告诉职工只要立足岗位, 把工作做好就是“交账”, 提高了职工的执行力。炼铁厂辅助车间除尘班把公司及厂部确定的工作“大目标”, 转化为职工个人的“小目标”, 并把这些“小目标”与班组团结竞赛相结合, 从而促使职工主动思考如何干好工作, 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为班组团队竞赛出一份力。动力厂、博宏公司等单位班组通过多种宣传, 让职工知道水钢的效益来自一线职工, 生存也要靠一线职工, 从而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 主动做好工作。
二、班组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座谈调研和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及问题分析, 当前, 公司职工队伍整体上是稳定的, 职工思想情绪也比较健康、积极。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公司能不能扭亏, 什么时候能止亏、扭亏?由于减亏止亏难度大、减产减员任务重, 职工收入、思想观念等都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结合座谈了解的情况和问卷调查分析的问题, 我们认为, 当前公司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方法单一, 工作实效不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手机短信、互联网论坛、QQ群、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突起, 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此次调研发现, 在班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 虽然有个别班组尝试通过这些新兴手段开展工作, 但大多数班组仍然局限于通过会议、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发放资料等传统做法开展工作, 手段不新、方法单一。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采用说教式的单向强制灌输, 压抑了职工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 缺少与职工的互动, 入耳难入心。有的职工反映, 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 更多地是从精神层面鼓励职工, 缺乏物质、精神双重激励, 不能有效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既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 也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希望公司能通过增加职工收入、给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改善工作环境等途径, 提高职工积极性。
(二) 中规中矩, 缺乏创新意识。
根据了解, 大部分职工了解公司信息和其他单位工作情况的来源主要是《水钢报》,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班组职工每天能及时看到《水钢报》的只有32%、偶尔才能看到《水钢报》的占39%, 每期都观看“水钢新闻”的只有6%, 偶尔观看的占58%。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部分班组长及职工反映, 在宣传报道上, 会议式、表态式、活动式的宣传报道大同小异, 有的稿件质量不高, 缺乏新意, 难以让人信服, 希望在提高文稿质量、增加可读、实用的信息量;宣传典型人物存在“千人一面”现象, “拔高”, “高大全”式的传统典型离职工太远,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工作的质量, 不能潜移默化感染职工。在舆论引导上, 希望在正面引导的同时, 适当地把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予以曝光, 从深层次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 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三) 定位不准, 认识存在偏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 秤称不得, 尺量不得, 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细、做实。调研发现, 部分班组的工作方法并不能胜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存在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监督来保证落实的被动状况, 随意性很大, 希望能改进自上而上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局面,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通过“班组—车间—厂部—公司”的形式推进工作;大部分职工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太“务虚”, 并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做好做坏关系不大;有的职工认为, 只要把生产抓好, 宣传思想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上去, 因此在抓生产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虽然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 但在实际工作中, 却因为很多原因得不到保障, 定位不准、理解片面, 客观上淡化、弱化、虚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四) 学用脱节, 落实上打折扣。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 我们了解到, 有68%的职工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班组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落地, 52%的职工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容与职工的需求有差距, 还存在“浮在面上、喊在嘴上、落实在会上”的现象, 学习、传达存在形式主义。如职工普遍反映较多的是各类文件、通知、资料等学习内容多且篇幅长, 学习任务重, 不分层次, 不分岗位, “上下一般粗”式地宣传教育, 缺乏针对性, 难以收到效果, 职工希望各类学习资料能简化、精简, 便于学习、传阅。在公司一些重要举措、重要的形势任务宣传传达上, 存在学习理解与宣传传达脱节的现象, 虽然有的领导做到了通过自己理解后才进行传达, 但部分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管理人员并不能把上级的要求、措施和形势, 通过个人理解后, 与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 与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简单地当“二传手”, 以文件落实文件, 并没有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做给一级看, 使得公司一些重要信息在基层并未得到充分的传达, 导致基层职工对上级部门存在抱怨、不理解等情绪, 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 根基不牢, 队伍素质不高。
调研发现,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和一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 进一步加大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难度。如:据班组长及职工反映, 班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大部分由班组长兼职, 任务繁重, 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如何策划新形势下的班组活动、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 在打造特色亮点上办法不多;有的班组长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缺乏底气, 对新知识、新事物、新规律认识不充分, 对政策法规学习研究不透彻, 对公司一些重要决策理解消化不够, 也不善于联系职工实际需求做工作, 使得工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普通职工中, 有的职工由于岗位性质、年龄差距、性别差异等问题, 认为工作干好干坏都无关紧要, 企业并不能随便开除, 因而, 危机意识淡薄, 安于现状, 进取精神不足, 工作质量满足于一般化。
三、下一步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 工作主体在基层, 任务落实靠基层”。“各级都要重视基层, 充实队伍力量, 改善工作条件, 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薄弱的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改观。”这充分指明了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班组处于最基层, 直接面对职工, 如何顺应新形势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鉴于此, 我们认为, 新常态下, 公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凝心、聚力、铸魂的作用, 多途径、多渠道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起来、强起来, 积极推进公司经营生产“不失血”的目标。
(一) 持续与时俱进, 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起来。
结合公司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不够、方法单一的实际, 新常态下, 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力求“创”到点子上, “新”在关键处。要创新运用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 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 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 也需要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 学习掌握开微博、建论坛、发微信等新兴技术, 破除“本领恐慌”, 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创新党的政策理论宣讲手段, 结合公司实际, 把讲好故事和说好政策相结合, 注重语言表达, 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 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 实现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的大众化、通俗化, 使宣传思想文化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可亲可信, 真正吸引和感染职工。
(二) 坚持正面宣传, 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活起来。
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 在公司陷入生存困境的特殊时期,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优势, 传播主流思想和正面信息, 守好一方土, 尽好一份责, 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新闻宣传报道要认真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公司重要决策部署、工作措施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大力宣传基层职工中涌现出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宣传社会及公司各级组织关心职工、扶贫济困、温暖人心的善行义举, 唱响时代正气歌, 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舆论引导上, 要加强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判引导, 增进职工理解, 形成思想共识, 营造公司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 深入基层调研, 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起来。
针对职工普遍反映公司政策宣贯、形势教育、任务传达等工作落地不实的问题,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真正下到一线、沉到基层, 关注职工所思所想, 所欲所求, 从职工熟悉的工作中、了解的人物中, 选取教育素材, 用职工的日常话语表达, 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职工。一方面在公司的政策、形势任务的宣传上, 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 采取互动交流、谈话谈心等形式, 在学习理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选取与职工工作相适应的、职工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归纳、总结, 再作宣传、讲解。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的宣贯上, 应结合基层职工的实际需求, 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宣传语言进行宣贯;有条件的单位, 可以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图片、幻灯片等, 下发到班组, 组织职工学习;还可以把优秀的个人或班组通过一组照片或拍成微电影的形式进行展示, 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 使每个职工都愿意并主动参与其中。
(四) 强化队伍建设, 让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
3.深入基层调研 规范农村低保 篇三
近年来,陕西省延长县民政局针对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结合实际,创新改革,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农村低保核查和重新评定工作,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工作方案
延长县农村低保自2004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做较大调整,矛盾和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延长县民政局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民政局成立了3个工作组,由局长高锦鹏、副局长严相安、低保办主任常胜莲亲自带队,从2010年10月开始,历时半个月,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征求群众意见,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中发现,个别行政村存在如死亡不去报、户口迁出的不停保、生活条件好转的仍在保等问题;低保对象确定存在执行政策不严,保障对象不准,关系保、人情保、权力保等问题;少数行政村不按程序申报,导致村级民主评议、公示流于形式等问题。
为此,延长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讨论,制定了《延长县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延长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算暂行办法》,统一了统计范围和方法。两个文件的出台为重新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安排落实工作责任
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量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稍有不细,就会酿成新的矛盾,为此,延长县民政局高度重视,于2010年4月15日报请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政工作会议,各乡镇乡镇长、民政工作站站长、民政助理员、以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县长李金涛、民政局局长高锦鹏分别就开展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同时还成立了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局长高锦鹏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低保办主任任副组长,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机构。
会后,各乡镇相继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就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夯实了责任,明确了要求,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农村低保重新評定工作方案,教育群众正确对待农村低保,端正对农村低保救助政策的认识,纠正了“关系保”、“人情保”、“一户保一人”等问题,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政策原则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每个行政村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凡未召开村民大会,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擅自确定的一律重新评定。为了避免行政村评议流于形式,要求每个村组上报低保户档案的必须附行政村全体村民评议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需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村监委会、村民代表签字。
二是坚持农村低保责任追究制,推行谁调查,谁签字负责,凡被群众举报有意错保的追纠其行政责任,有效遏制了腐败事件的发生。
4.基层调研报告 篇四
——服务基层践初心、凝心聚力担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下基层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本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认真开展了针对新形势条件下,基层员工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
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具体的调研资料,本人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走访客户,详细了解公司服务贯彻落实情况。在与客户访谈时,主要了解了客户对服务、工作保障、审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客户近期工作安排、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二、与部门召开座谈会。围绕公司党群建设、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生活后勤等诸多方面问题,开展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鼓励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谏言献策。
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本人对分管部门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重点开展了面对面交流谈心,调查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上调研走访等形式,本人梳理了如下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与其他机构相比,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相较竞争对手在服务态度和效率上不够突出;在规范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各厂所的项目在后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纠正,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滑
该客群出现了客户流失、收入下降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粘性,保持业务量持续增长,是摆在业务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员工面临工作强度大、待遇较低的问题
5.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篇五
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乡镇早上上班时间是8:30,在统计的11天中,8:30前来办事的群众有37个,8:30-9:00前来办事的52个。
6个群众办事常用窗口中,8:30前有工作人员上班的累计12个,8:30—9:00未正常上班的常用窗口累计19个。乡村干部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他们起得早,出门干活办事也早,我们8:30上班时间对农民群众来讲已经是半上午;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在生活时间不规律,工作时间养成托拉风,推迟上班也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挂在群众嘴边的话是“领导,某某办公室还不上班呐?主任,某某办公室怎么没人呢?某某同志,还没吃早点啊?”群众问题很朴实,但需要我们深思。“喂,阿姨,下来,有份宣传资料拿给你”,这是某干部在宣传黄龙病防控工作时说的话;“领导,好久不见了,到外面出差么?”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时群众说的话。“阿姨,下来”,什么时候开始,连我们的宣传工作都要群众下来而不是我们上去了?“好久不见了”,我们的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拉大了。作风问题体现于细节,从扑下身子到要求群众扑下身子,这是思想的退化,是官僚主义作风的萌芽,要不得。20份调查问卷中,有3个群众反映公平公正问题,4个反映公开问题。社会需要公平正义,失去了公平公正便失去了我们立党为公的原则,没有公开便不能取信于民,也有悖于群众监督。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7个方面的公平公正公开问题,其中6个成因于交流障碍。根据西方政治学的“塔西佗陷阱”理论,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政府公信力体现于公平公正,公平公正体现于公开,交流障碍导致基层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我们基层政府也正陷于或即将陷于“塔西佗陷阱”的危险。基层干部是党的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基层工作一直要求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在收回的二十分问卷中,反馈要求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有9个,其中包括柑橘黄龙病防控、柑橘卷叶病治疗、果品品质与安全、产业转型等方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我们的干部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也没有充足电,这些专业问题、民生问题都很难解决。“我都不知道找谁,这个说那个负责,那个说这个负责,最后拖几天还不是不了了之”,在一次访谈群众时群众如是说。群众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干部遇上困难不先考虑怎么解决,先考虑推诿,没有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事。百姓谁不爱好官,反过来干部却都想着做好事,遇上需要担当的、困难的先考虑明哲保身,这便导致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基层干部相对稳定,每年工作基本相似,但基层干部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同样的问题每年要重复强调,要重新布置,甚至不调度不行动,调度之后要反复督查才能落实。不是基层干部不懂怎么做,而是没有做事的积极性,没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本职内涵。1、理想信念不坚定2、担当意识不强3、公仆情怀不够三、对策建议2、增强公仆情怀。一要强党性,我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基层干部工作中更要慎始慎独慎微,做好人民公仆,扎实“党的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二要有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党需要这样的干部,群众更需要这样的公仆,基层更需要这样的群众的贴心人。4、继续艰苦奋斗。一要甩开膀子,基层工作说千道万,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群众不要花架子,也不要光说不练的领导,需要的是能动真格、能吃苦的干部;二要放下架子,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不花不该花的钱,不用不该用的权,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能随时聆听百信呼声公仆,是“人民的儿子”;三要把权力关进“笼子”,“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的自由在干部手中,但来源于群众,基层权力必须始终关在群众控制的“笼子”里,艰苦奋斗才不会为权力所腐蚀。6、为官争当表率。一要自身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更要注重自身素养,要有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关心群众生活,要作风正派,经得诱惑、耐得住寂寞、接受得住群众考验;二要带动同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基层干部要注重带动身边同事,见贤思齐、帮助后进,特别是基层领导要有带动同事的能力,紧密团结同事,齐心合力办好群众事业;三要引导群众,人民群众是真英雄,梁启超先生说要改造国民、动员国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更要注重引导群众,将群众的力量整合起来,利用群众的智慧解决难题,引导群众的合力共克时艰。6.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篇六
XX镇,隶属于甘肃省渭源县。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212国道和316国道在此相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全镇共辖有22个村,1个居委会,133个村民小组,9692户,全镇总人口42436人,其中农业人口39983人,流动人口 2276人,非农业人口2320人,其中镇区人口14300人,镇区常住人 口825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耕地总面积81313亩,人均占有耕地2.03亩。XX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洋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洋芋拳头产品主要有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及红皮等,因品种纯、品质好、抗逆性强,现已远销白银、临夏、兰州、张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个城市;中药材主要以当归、党参、红芪、黄芪为主,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深受广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睐;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势高峻,风景奇丽,有“小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还有双石门等旅游景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 篇七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情况
(1)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在调查的115个县中, 共设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480个, 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91个, 县农业局 (农技中心) 内设各专业站389个。在480个县级机构中, 科级94个, 股级386个;全额事业单位463个, 差额7个, 自收自支10个。
(2) 乡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在调查的1 309个乡 (镇、街办) 中, 共设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99个, 其中农技推广区域站41个, 占乡镇总数的3.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758个, 占乡镇总数的57.9%。其余没有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乡镇, 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47个, 占乡镇总数的34.1%。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情况
(1) 县级农技推广队伍情况调查的115个县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 共有编制数5 016个, 实有5 428人, 超编率8.2%。在实有人员中, 技术人员4 454人, 占82.1%, 非技术人员974人, 占17.9%。技术人员年龄情况:30岁以下390人, 占8.8%, 31~45岁2 662人, 占59.8%, 46岁以上人员1 402名, 占31.4%。技术人员职称情况:推广研究员2人, 高级农艺师375人, 农艺师2 213人, 助理农艺师1 392人, 技术员319人, 无职称153人。技术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26人, 本科1 175人, 专科2 098人, 中专878人, 高中200人, 初中 (及初中以下) 77人。技术人员所学专业情况:农学2 046人, 植保234人, 土化和资源环保139人, 蔬菜215人, 果树319人, 其他1501人。
(2) 乡级农技推广队伍情况调查的1 309个乡 (镇、街办) 的农技推广机构, 共有编制数4 720个, 实有3 378人, 空编率28.4%。在实有人员中, 技术人员2 969人, 占87.9%, 非技术人员409人, 占12.1%。技术人员年龄情况:30岁以下264人, 占8.9%, 31~45岁1 503人, 占50.6%, 46岁以上人员1 202名, 占40.5%。技术人员职称情况:推广研究员1人, 高级农艺师7人, 农艺师473人, 助理农艺师1 484人, 技术员637人, 无职称367人。技术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3人, 本科334人, 专科1 018人, 中专1 221人, 高中302人, 初中 (及初中以下) 91人。技术人员所学专业情况:农学1 454人, 植保57人, 土化和资源环保17人, 蔬菜124人, 果树117人, 其他1 200人。
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落实情况
(1)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工作经费统计为2009年已落实的年人均工作经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年人均工作经费情况:运城112元、临汾177元, 晋中142元, 晋城1 067元, 吕梁248元, 太原121元, 忻州90元。长治、阳泉、朔州、大同没有工作经费。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年人均工作经费情况:运城1.2元, 临汾99.7元, 晋城6.5元, 吕梁100元, 太原53.2元, 忻州39元。晋中、长治、阳泉、朔州、大同没有工作经费。
(2) 基层农技人员工资落实情况据调查, 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平均月工资为1 555.56元, 其中县级农技人员平均月工资1 632.19元, 乡级农技人员平均月工资1 461.62元。县级农技人员平均月工资情况:运城1 090.63元, 临汾1 464.81元, 晋中1 692.78元, 晋城2 187.70元, 长治1 725.97元, 吕梁1 776.26元, 阳泉2 048.07元, 太原1 878.17元, 朔州2 269.56元, 大同1 904.82元, 忻州1 717.26元。乡级农技人员平均月工资情况:运城959.63元, 临汾1 283.73元, 晋中1 500.00元, 晋城1 798.26元, 长治1 673.10元, 吕梁1 363.33元, 阳泉1 712.01元, 太原1 275.19元, 朔州1 868.26元, 大同1 799.88元, 忻州1 217.45元。
4.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仪器设备情况
(1)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仪器设备情况全省11个市115个县 (市、区) 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共有办公、培训、化验等仪器设备1 531台 (套) , 交通工具91台。其中:电话314部、传真95台、电脑690台、照相机181台、摄像机66台、影碟机46套、土壤水分速测仪41台、土壤养分速测仪46台、农药残留速测仪52台。
(2) 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仪器设备情况全省11个市115个县 (市、区) 1 309个乡 (镇、街办) 的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共有办公、培训、化验等仪器设备278台 (套) , 交通工具3台。其中:电话108部、传真2台、电脑119台、照相机6台、摄像机1台、影碟机15套、土壤水分速测仪7台、土壤养分速测仪6台、农药残留速测仪14台。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基础设施落后, 推广手段薄弱
山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投资建设及仪器设备的配置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完成, 之后很少再有集中建设和大规模财政投入, 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已经陈旧老化。调查的1 309个乡镇, 仅有108部电话, 2台传真, 119台电脑, 6台照相机, 1台摄像机, 3台交通工具。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已成为“三无站”, 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培训教室;没有安装办公电话和传真、无法连接互联网, 没有配备照相机、交通工具和化验分析仪器等必备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没有试验、示范基地。薄弱的基础设施决定了薄弱的服务, 农业技术的推广、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2. 乡镇机构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顺
调查表明, 34.1%的乡镇没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处在农业技术推广最前线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还不健全, 多年来形成的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在乡镇一级出现了“网破”的现象。本次普查统计虽然没有涉及管理体制的内容, 但各市普遍反映管理体制不顺是制约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因素, 主要体现在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对下级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在乡镇一级, 实行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的体制, 形成了“双管双不管”的局面, 农技人员不能把所有精力用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 造成农业技术传播链条的断裂, 上下形不成合力, 工作脱节, 作用发挥不好。
3. 工作经费短缺, 待遇落实较差
全省调查表明, 长治、阳泉、朔州、大同4个市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没有任何工作经费;晋中、长治、阳泉、朔州、大同5个市的乡镇农技推广站没有工作经费, 最多的临汾市年人均也仅有99.7元, 最少的运城市年人均只有1.2元,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落实差强人意。而且, 基层农技人员中还有552人属于差额财政工资, 203人属于自收自支工资。近5年来, 6个市没有学生分配进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高达28.4%空编率与农技人员待遇落实不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大部分基层农技人员思想波动大, 难以安心本职工作,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长效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同时, 乡级农技人员工资存在地区差异, 最多的朔州市1 868.26元与最少的运城市959.63元差距近1倍。
4. 人员结构不合理, 农技推广后劲不足
全省调查表明, 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的结构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30岁以下仅占实有人数的8.8%, 农技推广后劲不足;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仅有1名推广研究员, 7名高级农艺师, 基层农技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困难较大;三是县乡技术人员比例不合理, 在实有人员中, 县乡农技人员的比例高达6∶4, 不符合农业部提出的4∶6的要求;四是非专业上岗比例较大, 在技术人员中, 农业专业院校毕业人员占实有人数的63.1%, 1/3强的人员属于非专业上岗。
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1. 以增粮计划为契机, 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 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山西省新增1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 为山西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以此为契机, 在全省建立起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 提升农技服务水平, 为山西省新增1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 以“有为才有位”为宗旨, 确定农技推广机构的定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山西省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虽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充当了改革的排头兵, 遭受了多次的冲击和削弱, 但为各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站在新的起点, 山西省农技人员要树立起“有为才有位”的宗旨, 利用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网络, 发挥技术集成的综合优势, 用工作实绩来找到农技推广机构的定位。
3.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提高农技推广的能力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和基层农业部门所面临的困境决定基层农技服务工作必须进行一场变革。农业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必须转变和改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 农民将自主进入市场, 农技服务部门的服务工作必须由过去纯粹的生产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转变。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农业企业、农产品市场、农民等各个市场主体都成为农技服务的需求对象。农业部门的服务工作要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新形势下, 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部门的农技服务都将以信息服务的形式集中表现出来。
四、对山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建议标准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根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不同职责, 制定出山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标准, 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尤其要健全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 把现有的“三无站”立项建设成“五有站”, 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试验示范基地。
2. 建议改革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聘制度
在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聘方面,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基层农技人员重大优惠政策, 大学本科工作满3年可以晋升中级职称, 7年可以晋升高级职称, 10年以上可以晋升推广研究员职称, 而且不受职称指标限制,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技推广生产一线工作。
3. 农业项目申报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技能型人才是农业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因此建议将农业项目的申报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部分重大项目要和人才培养实行强制挂钩制度。
4. 建议农技推广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
8.施政报告期望大 基层市民求脱贫 篇八
新一届香港政府自上任以来,一直将经济民生视作施政的重中之重,接连推出了多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加强了对基层人士的支援,增加了长者生活和交通津贴,等等。经过一年多的施政,港府对于香港社会的种种矛盾及解决方法,相信已心中有数。因此,香港市民皆藉新一份施政报告,希望政府对长远扶贫、安老问题等,切实回应社会的诉求,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感受到社会关怀的温暖。
预算案 拟增退税至中产
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将以扶贫作为重点,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正紧锣密鼓准备财政预算案,只是过去一年香港的整体财政状况远较前年逊色。政府2013年底公布最新的财务状况,去年财政年度首八个月,共录得约237亿元的赤字,较上个年度同期多120亿元赤字。政府初步估计,新一年财政盈余将按年大减至100亿至200亿元,主要原因是利得税收入将较预期少。所以,此次预算案的“派糖”规模,将会缩减甚至取消。不少市民担忧,少“派糖”或不“派糖”,会引起原先得益最大的“中产”阶层的不满。
在大多数港人心目中,能够跻身中产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香港中产“活得苦”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产之苦,来自向上流动的机会收窄,加上物价和楼价飙升增添开支负担,中产阶层表面风光,其实捉襟见肘。有做老板的中产慨叹,市道低迷而租金高涨,生意入不敷支;有就职中产为晋升、为儿女而心力交瘁。家庭、事业及子女出路这“铁三角”,重重地压在中产肩膀上。香港的中产阶层一直抱怨自己被忽略,交税交得多,可享受的福利却少之又少,最近香港终院就新移民领取综援的判决,更令他们怨气不减反增。
上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虽然延续了税务及差饷宽免,包括薪俸税及个人入息税宽减75%等多项针对中产阶级的措施,但上限只有1万港元,较前年的1.2万港元为少,已经惹得不少中产颇为不满。为了照顾中产所需,安抚中产情绪,以及避免政府被诟病为奉行“福利主义”,预计此次财政预算案将集中扶助中产,考虑将新一年的退税金额“加码”,高于去年的1万港元。
长者行 传优惠扩到小巴
人口老化是香港社会的重大挑战,安老成为施政的另一棘手难题。目前,长者人数占全港总人口七分之一,到2041年,三个港人中就有一个是长者,安老负担愈来愈重。专线小巴是不少市民的主力交通工具,现在年长者乘搭港铁、巴士和渡轮,用八达通付款都只需2港元,以至班次不频密的巴士线都吸引不少长者乘搭,而没有优惠的专线小巴则较少长者问津。许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眼疾等长期病患的长者,亦曾向政府及媒体反映,他们经常需要前往公立医院复诊、体检或取药,由于很多专线小巴提供直达医院的服务,加上小巴的服务班次和路线一般较巴士、港铁更具弹性,故长者对专线小巴服务其实是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当局能将“两元乘车优惠”扩展至专线小巴服务。
有小巴业界人士反映,由于乘客量持续下降,已导致部分路线难以继续经营,如最终令服务停止,将对乘客构成不便。因此,民众皆希望政府体恤民情和业界难处,尽快与各小巴营运商落实相关计划的配套安排,甚至可考虑分阶段逐步推行,务求尽快把“2元乘车优惠”扩展至专线小巴,令长者享有更多乘车优惠,以减轻他们的交通开支。
据悉,此次施政报告就此回应了长者呼声,将提出把长者乘车优惠扩展至专线小巴。措施一旦落实,政府会每日把车费差额交给小巴营运商。专线小巴的一些营运商表示,若长者乘车优惠能扩展至小巴,估计在假期可补回10%至20%的生意额。然而,由于专线小巴由不同车主营运,并没有统一公司账户,可能每两三辆车便有一个股东,令运输署很难整合资料给予补贴。不过,运输署可能同意让有公司户口的小巴营运商先行先试,估计最初只有部分专线小巴提供优惠。
20亿 补贫困边缘家庭
梁振英于2013年9月公布香港首条官方“贫穷线”,并指出目前香港40.3万个入息在中位数一半以下的贫穷住户中,有30万贫穷住户没有领取综援,当中有约48%为在职住户,涉及49万人口。这些住户中,虽最少有一人有工可做,但其家庭经济负担甚大。港府当时强调,这些在职贫穷家庭属于优先处理的群组。
如今,政府为了优先解决此类在职贫穷家庭以及跨代贫穷问题,承诺以关爱儿童、支持就业为重点,研究低收入家庭补贴,施政报告将拟定帮助在职贫穷家庭的计划,为育有子女的在职贫穷家庭提供低收入家庭生活补贴。现时香港有将近15万户有孩童的在职贫穷家庭,此次若实施“低收入家庭补贴”计划,将有助于在职贫穷家庭脱贫,以解决跨代贫穷问题,预计近50万人可以受惠。
目前透露的方案是以家庭收入中位数六成为申请门槛,申请家庭需通过入息审查,保证没有申领综援,且家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是全职工作,至少有一名在学儿童,补贴金额将按家庭人数来厘定,估计每户每月最少可获得800港元。预计约60%的贫困家庭符合自助资格,为此港府每年将增加经常性开支20亿港元。
也有不同社会舆论认为,在职贫穷家庭当中,“没有子女在职住户”不在少数,更有部分家有长期病患或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补助政策”仅聚焦正供养儿童的在职贫穷户,未能顾及没有子女或有其他贫困问题的家庭,建议港府应覆盖所有在职贫穷家庭。
长远计 扶贫不能只派钱
对于每年的施政报告,社会都有声音要求政府“派糖”纾困。港府以往曾在库房水浸的情况下推出不少“派糖”措施,既回应了社会的诉求,也体现出对市民的照顾,市民对直接“派糖”自然有较高的期望。只是香港社会虽然整体富裕,但贫穷问题挥之不去,且呈局部恶化之势,这种结构性贫困不是单靠“派糖”所能改变的。长贫难顾,过去几年港府总共动用逾2000亿港元扶贫纾困,另外还设立“关爱基金”帮助所谓N无人士,但贫穷人数不减反增,贫富悬殊进一步恶化,这也证明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光靠“派糖”这类一次性的“施舍”,应本着量力而出、应使则使的原则,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持续性的扶贫措施。
提高基层待遇要在运营成本和整体竞争力间取得平衡,为此,应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长远的扶贫政策,例如低收入补贴、扩大交通津贴等,这都需要持续及庞大的资源投放。为民施政,其整体思路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调,只有稳定的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才有望全面提升民富,让市民更多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港府应兼顾纾困和扶贫,蓝图和实惠并重,才有利于解决贫穷问题,增强社会各界对香港未来的希望。
9.农村基层选举调研报告 篇九
课题名称:
乡村选举及乡村治理情况的分析---以xx市xx区xx镇xx村为例
姓名:000 学号:00000 院系:xxxxxxx 班级:xxxxx
乡村选举情况的分析
以xx市xx区xx镇xx村为例
xxx 学号:xxxxxxx
【摘要】基层民主选举是一种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安徽农村是否可行?是否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必须应当予以回答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很多村落都实现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本文以xx市xx区xx镇xx村为例,从李集村的现状和选举情况作为切入点,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在此类村庄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讨论。社会调查报告:转型期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现状思考
关键词:报告、农村、调查、思考、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选举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及稳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基层民主选举的大政策背景下,是否能够选出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带头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以往理论界对农村基层选举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基层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开端,让农民意识到了自身的政治权利,通过选举也培养了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村委会民主选举能改善和影响村干部的工作和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基层民主选举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行为,也无法改善农村的政治和治理环境;选举过程中诟病良多,核心集中在贿选、家族势力复活等方面。这些研究并没有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针对性的比较分析,因而也无法确认民主选举制度究竟是否有利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民主选举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但是中国农村发展参差不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文明程度也多有差异,所以对于基层民主选举的承载能力也各有不同。民主选举在有些农村可能会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在有些农村反面的作用会多一些。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受到选举过程的影响,而且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治民主化程度、传统习俗等因素有关。因此,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不是回答民主选举制度一定好或一定不好,而是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状况的农村,深入调查不同类型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过程各自有什么特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民主选举对这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现有研究还没有充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对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这次调查主要从西河村展开,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很多村庄会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由农村向城市转变。而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二、调查地简介:
村民的经济状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转型前,村民靠种地收入,第二个阶段,村民通过到城市做生意,或开出租车等服务城市获得收入。第三个阶段,是通过租房获得经济收益,或在本区依靠外来人口做小生意。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村民办民营企业,个体户经营获得收入。职业方面来说,建筑业一直在本村中占很大比重,从当时的开大卡车到现在的包工头,挖土机。
西河村最靠近市区,不仅受城市带动作用最明显,有很多优惠政策。也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济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西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都要拆迁开发,居民为获得更高的拆迁补助,百分之六十的有地基的居民都加盖楼房到五六层。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来济发展。但是市区的房价和房租相对高昂,所以交通便利、离市中心较近的边缘区变成了外来务工人员最好的选择。西河村就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这就为西河村加盖的楼房提供了房客。从调查来看,租房得来的收入也确实相当可观,这样仅靠租房为生的居民在全村也有百分之三十。另外一些没有房可租和想增加收入的居民则选择做些小生意。人口的涌动带动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周围村庄的人也都涌入做起了买卖。主干道上人头攒动,各种蔬菜水果,小饰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市场需求增大使得本村人和外村来做生意的商贩都获得了一份客观的收益。居民年收入在50000元左右。
但是,人口的增长也给交通和治安带来了压力。整个村子的治安十分不理想,冲突主要集中在外来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对于他们没有很好的身份认证和管理,人口突然增长也让公安系统感到很无力,晚上喝酒闹事,聚众打架也成了家常便饭。西河村的民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也变的浮躁,追求经济利益至上。但是另一方面来讲,村民能够遵纪守法,不会犯大错误。城市居民大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耕地就全变为了建设用地。20年来,卖地成了西河村集体收益的主要来源。刚才提到,现阶段村子的拆迁开发和城市发展不仅使村民收益增加,卖地给开发商对于村庄本身来讲,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利润。
所以写到这里,笔者想谈的一个问题是,村委会竞选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据调查,从竞选中获取个人利益是村委竞选人竞选的主要原因。本次选举的调查内容: 人口 :2036人
有选举权的人数为
1028人
投票的选民有986人,其他因为外出或其他原因未参加投票 候选人的条件: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应由本村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依法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1、参选的村民有十余人
2、据调查,落选的人中,其中二人是上次的委员,三人曾参加过竞选,其余都
是第一次参选。
3、决定当选的关键因素,是选民对于候选人的印象,以及他预计的一些政策。选举的结果:
村民对选举的结果满意度相对比较高,不过一部分人也提出,选谁都是一样的,满意也只是说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
村民对选举结果的评价相对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对整个选举流程的认可。并没有作弊的出现。
三、选举中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思考。
1、候选人代表利益集团的利益。美国大选中,各个利益集团支持自己的候选人,候选人上台,在政策上,会倾向于这部分“投资人”。在这样的村委选举中,同样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仅仅依靠候选人自己的财力物理人力,根本不能够在村中起到广泛的影响。所以,其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利益集团。如果候选人当选,因为在这个转型时期,村庄的发展会有很多的机会,如房屋的开发,道路的修建,拆迁建设等等。前面也提到本村中一部分人从事着建筑运输行业,而且他们拥有相对雄厚的财力基础。他们为了能够在以后得到工程,所以会支持自己的候选人。这包括财力支持,拉动身边的人,请客吃饭,贿选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2、家族在选举中仍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给自己家族的人投票。更关键的是,家族的作用在于他以家族中每个人为起始点,不断向外辐射。通过每个人的力量得到更多的选票。而且现在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家族的影响又不单单是血缘关系,在其中也掺杂着利益关系。由于本村大部分人并没有固定的职业,所以转换职业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说,职业对于个人没有锁定性,什么能够赚到钱,就选择干什么。这样一来,例如我家族的人在村委担任要职,那我就会选择能够利用村委关系得到利益的职业。
3、很多村民在金钱的诱惑下对个人民主权利,对于法律的无视。村民思想认识不足,民主意识淡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应由本村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依法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在这样一个靠近城市,信息相对发达的地区,笔者认为村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并不是由于文化素质造成的。而是村民在金钱的诱惑下对个人民主权利,对于法律的无视。农民很想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举,选出自己的心目中的候选人,但是选谁都一样,无论是谁,都是上台现有车后有房。所以在这样一种选谁都无所谓的状态下,加重了村民对自己的选举权的不重视。也许曾经他们也很重视自己手中的一票,但是随着几次选举和几代表现,逐渐让他们失去了信心。对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变的很淡薄,可有可无。很多村民认为,既然如此,那不如谁给的钱多,谁给的实惠多,我就选谁。据调查了解,有些村民委员会在进行选举时,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漠不关心,有的甚至一家七八口人都不去参加投票。所以由于村民对自身权利的不重视导致了下一个问题的出现。贿选问题。
4、村民的不重视,和利益集团的支持导致贿选问题。很多人在谈农村选举中很大的一个弊病就是贿选,那贿选的原因是什么?正如刚才所谈,村民对自己的选举权利不够重视,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杠杆失去平衡,导致大家都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民主权利。而利益集团正是利用这点,通过大量的砸钱,使得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能够得到更多的选票。
5、候选人在选出之后并不能够为民请命,真正考虑本村的发展。很多村民还是希望能够公正选举,村官能够为村庄做事。据调查,村民很关心的问题是希望自己选出来的村官能够作风正派,清正廉洁。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村民深受其害。而大部分候选人在当选后,都没能好好表现,把村庄的利益放在首位。
四、选举中的可取之处:
1、镇领导没有越俎代庖,指定村委会候选人。村民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候选人,应由群众或村党、团、妇女和村民小组集体提名推荐,然后,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由群众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以选举结果为准,最后报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在很多乡镇领导认为,村民委员会本来就是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对其选举的候选人进行指定,也是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所以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乡镇领导直接指选,派选或者由上边少数几个人事先定出名单,然后通过上串下连、明里暗里做工作,操纵村委会选举,只是让群众象征性地划圈圈走形式。这样做的后果会使得村民的选举热情不高,有怨言。而在本次西河村的选举中,并没有出现此类现象。这也得益于乡镇政府对选举的重视和程序的规范性。
2、选举程序规范规范,选举过程中未出现暗箱操作、违法违纪现象
由于村委会选举的所有程序原则上参照选举法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而乡镇政府又普遍非常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未出现不少不按程序、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村委会选举参照选举法、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据了解很多经济落后,偏远的山区村庄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乡域较宽,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这给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有的村根本不开村民大会,直接由少数几个人就把选票填写完,随后就给村民宣布选举结束了。在选举当日,有的村民甚至还不知道村委会的候选人都是些谁。什么提名推荐和讨论协商候选人,什么唱票、监票、计票,什么无记名投票等都未予严格执行。这种程序上、制度上都存在很大的漏洞
而在西河村的选举中都没有出现,一切选举在程序上和制度上都严格进行。
10.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篇十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党建,促发展,形成符合全市实际的发展思路,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日益紧密
市委坚持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进一步深化对市情、县情的再认识,总结工作经验,分析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提出了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不断加强“两个基础”(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带动”战略(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中心城市带动)、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培育“四大支柱”产业(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符合固原实际的发展路子,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24.9%,较xx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较上年增长15.1%,从xx年以来,保持年均增长13.1%以上,绝对贫困人口从xx年的63.9万较少到17.2万人,步入固原历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市、县(区)党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在乡镇换届中,推行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的30名、兼任乡镇长的35名。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341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占总数的36.8%,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405名。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各级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对村干部进行技能 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全市85%以上的村干部持证上岗,6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先后涌现出了XX县兴隆镇单家集党支部和李玉荣、童玉梅、张玉花、单发俊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干部。
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围绕培育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创新和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大力推行“支部加协会”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6个,其中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或村支部班子成员在其中任职的176个,占66.2%。已在务工人员较多、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新疆、福建、银川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产业党支部。
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xx年以来,全市在127个村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活动”,实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和无职党员根据表现“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村干部及党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9个,5至9万元的村达12个,1至5万元的村242个,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xx年以来,全市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6个。坚持采取“倒排队”的方式,集中整顿建设后进村党组织40个。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党员电化教育标准化站点建设。全市2个县进入“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行列,32个乡镇党委、624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目标。
(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党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市委、县(区)党委坚持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协调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领域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党建,促发展,形成符合全市实际的发展思路,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日益紧密
市委坚持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党建工作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进一步深化对市情、县情的再认识,总结工作经验,分析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提出了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不断加强“两个基础”(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带动”战略(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中心城市带动)、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培育“四大支柱”产业(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符合固原实际的发展路子,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24.9%,较xx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较上年增长15.1%,从xx年以来,保持年均增长13.1%以上,绝对贫困人口从xx年的63.9万较少到17.2万人,步入固原历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市、县(区)党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在乡镇换届中,推行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的30名、兼任乡镇长的35名。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341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占总数的36.8%,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405名。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各级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对村干部进行技能 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全市85%以上的村干部持证上岗,6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先后涌现出了XX县兴隆镇单家集党支部和李玉荣、童玉梅、张玉花、单发俊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干部。
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围绕培育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创新和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大力推行“支部加协会”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6个,其中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或村支部班子成员在其中任职的176个,占66.2%。已在务工人员较多、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新疆、福建、银川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产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xx年以来,全市在127个村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活动”,实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和无职党员根据表现“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村干部及党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9个,5至9万元的村达12个,1至5万元的村242个,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xx年以来,全市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6个。坚持采取“倒排队”的方式,集中整顿建设后进村党组织40个。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党员电化教育标准化站点建设。全市2个县进入“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行列,32个乡镇党委、624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目标。
(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党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市委、县(区)党委坚持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协调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领域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
>机关党建工作在规范中提高。市委制定下发了《中共XX市委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坚持实行党员目标化管理制度,以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为重点,把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组织监督、群众评议相结合。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窗口和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争先创优活动,增强了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改进。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不断加强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建设。全市3个社区党支部被确定为“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5名党务工作者被评为“全区街道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师德教育月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学校党风建设,引导党员教师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创办“青年党校”,扎实做好在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学校党建为“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矗
11.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 篇十一
几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监管力量、执法能力、基层基础等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与日益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还不适应。因此,必须把基层基础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快推进机构队伍建设
加强监管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是我们抓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机构,没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监管执法队伍,就无法承担繁重的监管任务。因此,各级安监部门,特别是各设区市安监局,要把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抓紧、抓好。一要推进监管机构队伍建设。目前,三明、龙岩、宁德市的县(市、区)安监局还没有升格,其他一些地方的县(市、区)安监局班子配备还没到位,鼓楼、闽清、湖里、海沧、翔安、芗城、龙文、长泰、鲤城、荔城、城厢、涵江、湄洲、明溪、泰宁、梅列、延平、邵武、建阳、浦城、光泽、松溪、政和、长汀、上杭、柘荣、周宁、泰宁、屏南等于29个县(市、区)人员编制少于5人。所以,机构升格、班子配备和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设区市安监局必须责无旁贷地负责推动县(市、区)安监局升格,争取配齐班子、增加人员编制,这项工作要靠上下一起努力,争取在2008年上半年绝大部分县(市、区)安监局能升格,增加人员编制。设区市安监局班子配备问题,我们省局将继续推动。二要推进执法机构队伍到位。省编办文件下发以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省执法支队、大队机构编制都已核定,但有的编制没有达到文件规定的下限要求,人员到位慢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省还有201名已下达编制的执法人员没有到位,到位率为65.9%。泉州市执法支队尚未成立,台江、芗城、漳浦、永春、湄洲、梅列、清流、泰宁、政和、福安执法大队编制低于5人,台江、福清、平潭、三元、顺昌执法大队人员至今没有到位一个,到位1-2人的有25个县(市、区)。因此,各地要加大力度,人员没有到位的2008年上半年要全部到位,人员编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按文件规定增加编制。同时,执法队伍力量不能分散,要集中强化执法工作。
(二)不断强化乡镇安全管理
乡镇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也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更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这几年,通过“创安”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委托执法,乡镇(街道)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但是,目前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大部分乡镇(街道)机构只是挂个牌子,人员也大部分是兼职,而且流动性大,委托执法进展慢。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在《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中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各级安监部门特别是县(市、区)安监局要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全面开展委托执法工作,切实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一要建立健全机构。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设置独立的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合署的,要明确以安全管理工作为主。二要充实稳定人员。要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分管领导,至少每个乡镇(街道)有一个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人员也要相对固定,工作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充实。三要全面启动委托执法。对委托乡镇(街道)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有一些地方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不放心的思想,工作进展慢。各地必须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省政府法制办、省安监局的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加快工作步伐,全省要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委托执法工作。四要完善工作制度。各级安监部门要指导所辖乡镇、街道,通过制定乡镇(街道)委托执法工作规范和制度,开展基层执法人员培训,推进委托乡镇执法工作,提高乡镇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水平。
(三)切实加强监管执法工作
行政执法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的重要工作,是提高监管监察系统工作权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地方都开展了行政执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法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2008年,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必须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坚决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思想认识要提高。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是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是我们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最有效的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监察,检查督促是一个方面,但光靠检查督促行不通,解决不了问题。对一些无视法律法规、严重违法的行为,必须靠执法、靠处罚来解决。二是监督检查要到位。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个手段,但监督检查必须认真细致,有针对性,不能走过场。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检查时必须能发现;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跟踪落实整改,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要及时抄告有关部门,确保整改到位。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没有督促整改到位,出了事故就可能要承担责任。三是执法处罚要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有的行政处罚非常严厉,处罚不当后果将相当严重。因此,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查处,不得有半点随意和马虎。要做到适用法律法规依据准确,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合法、合理、公正。对该立案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立案调查,该处罚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应条款的规定处罚到位。对各类举报,也要按规定调查核实,该处罚的要处罚到位。四是执法程序要完善。法定执法程序是对执法权力的设防和监督,是公民权力和义务的保障,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正确使用法律文书。对各类事故的处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立案调查,不能以事故调查报告代替调查取证材料,更不能依据事故情况直接下达处罚意见书。重大处罚该报上级备案的要及时上报备案。五是执法服务要强化。要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六是执法机制要完善。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的,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要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对下一级安监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建立完善执法分析制度,全面掌握执法动态,调整执法工作重点,增强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管理加强了、安全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才有可靠的基础。因此,要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职责。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总责,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指导和监督。要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二要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建设。2008年将把“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列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创建责任,并着重抓好四类企业创建工作:规模以上企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和有人员密集场所的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企业。三要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要督促企业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落实“三同时”制度,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为契机,加强源头控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
(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监控机制,对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故灾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一要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要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推动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要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搞好政府、行业、单位预案的衔接,构建科学实用的预案体系;要规范应急救援程序,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投入,加快各级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要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二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级安监部门要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的指导、督促,定期督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企业、单位落实隐患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整改治理到位,对跨区域、跨行业、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隐患,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明年省局将建立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将一时难以整改治理到位的重大隐患,列入政府挂牌督办项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及时协调督促,实时跟踪督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要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省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重大危险源监控机构和系统建设;要完善全省重大危险源评估、登记、建档,实施分级属地管理,建立相关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与省、市监控平台对接;要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修改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职责和监控要求;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要完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事故预警体系。
(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教育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依靠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物质基础,但更有赖于全民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素质的提高。各级安监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以《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宣传。省局目前正要开展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课题调研,将研究提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规定。要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安全素质。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树立“安全生产月”活动品牌。要加强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五送”(送社区、送家庭、送企业、送学校、送农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要全面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报》、《安全与健康》杂志、各级政府网站和信息刊物的作用,大力宣传典型、经验,揭露矛盾、问题;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支持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协会、新闻媒体举办企业安全文化论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品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在队伍。全省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服务发展的意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推动全省安全生产进一步稳定好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压力大,风险也大。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履行监管监察工作的能力。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以及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等一系列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工作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要注重学习法律法规。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条例》,以及陆续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六)等重要法律、法规,正确熟练应用法律条文,依法指导、协调和开展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不断提高我们依法行政的水平。三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结合本职工作,善于思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新形势、新矛盾,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
(二)强化协调,抓好综合监管
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法律赋予安监部门的职责。我们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强化运作协调,不断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水平。重点要把握四点:一是支持配合。就是对各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工作,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到工作的“主角”位置上,充分尊重、肯定专项监管部门的工作,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各相关专项监管部门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协调服务。就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监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问题,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安办的作用,帮助协调解决。三是监督指导。就是要大胆开展工作,依法监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以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指导相关部门及其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
抓重点,就是要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力求突破重点、带动全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是重点地区。由于各地安全生产工作进展不平衡,地区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要突出抓住事故多发、长期被动、工作相对滞后的地方和单位,加强监管,重点突破。二是重点行业。从全省来讲,每年都要根据情况,梳理、确定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当前重点打好煤矿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两个攻坚战,强化各专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强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三是重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差别很大,要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重点骨干企业,让他们起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抓好乡镇小企业、安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企业和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的企业,督促他们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注重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工作难在落实、重在落实、贵在落实,落实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抓落实,一是态度要坚决。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对上级布置的任务,领导交办的事项,职责范围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不能讲任何代价。二是行动要迅速。对需要落实的事项,要做到反应灵敏、动作迅速、执行有力,决不能拖拉。同时,对需要反馈的事项,要及时反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三是措施要具体。对各项工作安排,要结合实际具体化,认真研究提出具体的办法措施,将工作尽可能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决不允许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四是落实要到位。对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加强跟踪检查,指导督促,认真研究解决工作落实过程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树立形象,加强廉政建设
【安全生产基层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社区基层安全生产会议记录10-15
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方案07-28
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08-23
安全生产申请报告06-29
企业安全生产调研07-06
安全生产隐患报告08-29
安全生产状态报告11-10
医院安全生产自查报告06-19
车间安全生产检查报告07-03
安全生产绩效评定报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