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2024-12-18

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共12篇)(共12篇)

1.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篇一

关于举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并公开

邀请应征规划设计人参加资格预审的公告

发布时间:2010-09-30 【字体:大 中 小】

一.引言

为了寻求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个性和新的城市文脉,展现中国文化价值观,把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内的公共空间建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现举办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拟面向全球公开邀请具有文化综合区城市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前来申请应征,提交资格预审申请,通过资格预审选取5个应征人参加征集活动,并提交应征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征集选出优胜的城市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征集

项目位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北部,景观大道东侧的文化综合区。

征集方式:公开征集

设计任务:文化综合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征集设计周期:征集阶段设计周期约 6 周建设周期:预计2011年10月开始工程建设

2.主办单位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3.征集代理机构

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

4.征集联系

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庄万柳光大西园6号楼

邮政编码:100089

联 系 人:邢亚利、席颖、刘孟琪

联系电话:86-10-82575131—256,238

传真:86-10-82575137—256

E-mail:ghzhengji@163.com

二.应征申请人的资格

1.应征申请人须为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机构须具有城乡规划编制乙级及以上资质或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设计机构,应当是其所在国或者所在地区的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或组织推荐的会员,在本国具有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应资格,且须与境内的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应征;

4.应征申请人应有与本征集项目功能性质相类似的城市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经验;

5.本项目接受联合体应征

组成项目联合体的各成员单位不得再以自己的名义单独申请应征资格预审,也不得同时加入本项目其它联合体申请应征资格预审。

三.资格预审文件的获取

有意向的应征申请人在提交合格的报名资料,填写应征报名登记表后,可获得资格预审文件。应征申请人可按以下方式获取资格预审文件:

1.现场获取

自2010年9月29日—10月25日(法定节假日除外)的每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6:00,在征集联系地址获取。

2.网上下载

自2010年9月29日—10月25日(法定节假日除外),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网站:

四.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递交

对本项目有意向的应征申请人请于2010年10月26日12:00前,将资格预审申请的文本文件送达征集代理机构。

五.其它条款

1.本次设计方案征集的主办单位将向通过资格预审、按要求提交了有效应征设计方案的应征人支付应征补偿费40万元(含税)。同时设立优胜规划设计方案奖,并支付一定数量的奖金。

2.一标一投

对于此次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每个应征申请人只应自己单独或作为某一个联合体的成员来参加应征。

3.本次征集活动本身及与该活动相关的文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法规。

主办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2.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篇二

作为城市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如何融入城市空间秩序, 塑造独特的建筑形象, 营造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场所, 也是每一个设计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项目的方案设计围绕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而展开。

繁峙文化中心包括三馆一院和文体广场, 三馆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 一院为影剧院。三馆一院基地选址于城南新区, 西侧为古城文化轴线, 南侧隔路为川流不息的滹沱河, 东侧为停车场。基地南、北、西三面临规划道路。南北向长约200 m, 东西宽约100 m, 占地约31.05亩, 合20 707 m2。地形平坦、方正, 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文体广场用地70亩, 与三馆一院用地毗邻。

1 设计原则和目标

整体性:在地域层面、城市层面、群体层面三个层面展开。地域层面上, 空间布局体现繁峙南北东三面环山、中间谷地的地形特点, 建筑形象体现晋北地区建筑厚重方正的特点;城市层面上, 合理组织三馆一院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 融入城市空间秩序, 进而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建筑群体层面上, 考虑建筑与广场、三馆建筑与影剧院建筑之间、三馆三栋建筑之间的整体协调。

地域性:在地形层面、建筑层面和空间层面三个层面展开。地形层面, 体现山脉与谷地的特点。建筑层面, 体现厚重方正, 开朗大气的建筑气质, 体现木构古建筑的构成特点和装饰符号。空间层面, 体现考虑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层层院落递进的空间序列。

文化性:一方面体现地域文化厚重方正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城市文化特点, 与城市文化轴相呼应;第三体现建筑文化特点, 吸取繁峙北部关城、古代木构建筑、老街格栅门窗等符号元素, 应用于建筑造型。

时代性:作为21世纪新建的公共文化中心, 本项目不宜采用宋元或明清某一朝代的建筑风格要素, 而是应该用现代的建筑语言, 简约的建筑形体, 丰富的体量组合, 多变有序的空间组织, 大气的建筑形象, 体现繁峙继承传统, 面向未来的时代风貌。

2 整个项目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三馆一院的整体空间布局和建筑形象塑造。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总体空间布局应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满足三馆一院的功能使用要求, 交通流线合理, 动静分区明确。同时, 三馆一院用地内要考虑设置供户外集会文化演出使用的广场, 主题设置体现繁峙特色, 功能上与70亩文体广场互补。另外与西侧的城市文化中轴线和东侧的停车场空间上相互呼应, 功能上相互补充。要与整个城市方正有序、坐北朝南的格局相适应。

建筑形象要满足如下要求:要体现公共建筑的简洁大气的特点。应具有文化内涵和繁峙的地方特色。应具有城市尺度和建筑群体尺度的双重尺度感。基地西侧、南侧为公共绿地, 东侧为停车场, 都较为空旷, 建筑规模和高度均有限, 又分成两组布置, 因此如何使用小规模的建筑形体与大尺度的城市绿地空间相适应, 必须在设计时解决。另外建筑群体内部围合的广场与庭院, 也需要有宜人的尺度感, 也要在设计时考虑。

3 总体布局构思

建筑分组:三馆一院共4栋建筑, 必须进行分组。考虑动静分区:图书馆与博物馆偏安静, 影剧院偏热闹, 文化馆介于其间。考虑交通组织:影剧院有大量的瞬时人流集散,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则无。考虑到空间体量, 影剧院与三馆的差别较大, 建筑空间形象协调的难度大。综合权衡, 分组以三馆为一组, 影剧院为一组较为适宜。

建筑布局:影剧院设在北侧, 因为大量的人流来自北侧的老城区。中间为地图广场, 南侧为三馆。呈品字形布局, 围合成倒T形的庭院空间, 三馆中的文化馆设在南面, 长条形布局, 底层设过街楼。图书馆和博物馆均为中庭空间方形布局, 设在北侧, 三层连通。

总体空间布局:南北两组建筑沿南北向主轴线布置, 中间为广场, 主题为繁峙旧城地图。地图广场与东侧的主席台形成东西向次轴线。

交通组织:汽车停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均在东侧停车场布置, 可停放汽车120辆, 自行车480辆。地图广场为步行广场, 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的主入口就设在地图广场上, 文化馆主入口设在南侧。影剧院货运入口设在东北侧, 图书馆的货运入口设在西侧临街。博物馆的货运入口设在东侧靠近停车场处。

景观绿化布局:地图广场以硬铺装为主, 影剧院东西两侧设条形绿化带, 三馆南侧为条形沿街绿化, 三馆内部为庭院绿化, 地图广场东侧主席台周边延伸到停车场用地, 为集中绿化。

服务设施布局:公厕设在停车场的东北角, 配电房等设备用房设在停车场的东南角。

4 建筑造型设计

影剧院造型的构思来自繁峙的国家文保单位———平型关, 其造型的主题为关城和山体, 主入口的门式造型隐喻“关城”, 两侧坡顶造型隐喻“山体”。

三馆的造型构思来自繁峙的另一家国家文保单位———岩山寺, 岩山寺虽然以壁画驰名, 但是其具有金代特色的木构古建筑, 巨大的挑檐, 尤其是简洁的柱梁支撑搭接方式, 给了设计者灵感。三层建筑, 设计为巨构形体, 其中顶层为箱形梁造型, 底层为基座造型, 中间层为虚的形体, 以巨柱来支撑顶层的箱形梁。使得三层的建筑体量, 简洁大气, 气势磅礴, 和周边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在视觉上相适应, 营造出“压得住”的感觉。

地图广场以繁峙旧城图为蓝本, 加以简化扩大, 采用铺装材料分色来区分街巷与建筑、城墙等元素, 造价不高, 构思独特, 极具繁峙地方文化特色, 是设计者提出的一个独特创意, 若采用实施, 将可能营造一项“中国之最”。

总之, 本方案站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相结合的高度, 采用尊重历史、延续文化、面向未来的文脉主义建筑观, 用间接的手法, 独特的构思, 通过对繁峙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的诠释, 建构起繁峙文化中心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 繁峙的历史和文化将和流淌千年的滹沱河水一样, 在这片凝固的建筑群中滚滚向前。

摘要:根据繁峙文化中心独特的山川地势及其历史文化积淀, 对如何融入城市空间秩序, 塑造独特的建筑形象, 营造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场所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该文化中心的方案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以构建出繁峙文化中心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

3.果酒酒庄产品检测中心设计方案 篇三

关键词:果酒酒庄;产品检测中心;设计方案

1.检测项目及国家标准

检测项目的确定应参考国家标准,如: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 12696-1990 葡萄酒厂卫生规范;GB 12697-1990 果酒厂卫生规范;GB 50694-2011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GBT 5009.49-2008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8-2003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微卫生标准;GB2757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等[1-6]。

主要产品检测项目为:酒精度、还原糖、总糖(以葡萄糖计)、生产用水硬度、温度、甲醇、氰化钾、干浸出物、铅、感官鉴定、微生物含量等。

2.检测中心设计规模及选址

本质量检测中心选址于生态果酒酒庄内,既有利于就近进行检测项目开展,又有利于客户及游客参观需要。该质量检测中心是现代化酒厂的重要窗口之一,所以中心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操作方便,还要整齐美观,以体现现代化酿酒企业技术风貌。果酒酒庄化验检测中心的设计,主要包括感官鉴定室、理化分析室、微生物培养室、洗刷消毒室、20℃恒温精密仪器室、微生物接种室,共计112m2。

3. 检测中心总体布局图及设计说明

3.1检测中心设置

设计的检测中心包括:感官品评室、理化分析室、微生物培养室、洗刷灭菌室、20℃恒温精密仪器室、微生物接种室。

3.2检测中心的平面布置图

3.3设计说明(包括水、电、平面布置说明)

产品检测中心占地面积112 m2,按生产的要求进行建造,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原材料、中间品及成品的检测、实验的要求。

检测中心布局合理,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清洁卫生,定期清洁消毒,符合卫生标准,微生物培养室为28 m2,理化分析室为28 m2,20℃恒温精密仪器室为14 m2,洗刷灭菌室14 m2,微生物接种室12 m2,感官品评室16 m2,药品、化学试剂存放于柜内,保证了检测、实验的安全。

3.3.1微生物培养室布局

该培养室长×宽为:7000×4000mm,共计28m2,包含设备为:冰箱1台,3000×1500×850mm钢木实验中央台1台,生化培养箱1台,试剂柜3台;该区域微生物相对集中,为防止交叉污染,本区域应该保证清洁卫生,操作区地面用每天拖1 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 次,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钢木实验中央台上需通水和220v电源,具有排水功能,冰箱和生化培养箱处需通220v电源。地面铺设防滑瓷砖。

3.3.2理化分析室布局

该分析室主要承担功能为果酒生产原材料、果酒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理化分析,长宽为:7000×4000mm,共计28m2,包含设备为:试剂柜3台;3000×1500×850mm钢木实验中央台1台,通风柜1台,可调温电炉2台(放置于通风柜中)。

3.3.3恒温精密仪器室布局

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功能为精密分析仪器的存放及使用,长宽为:4000×3500mm,共计14m2,包含设备为:酸度计1台,电子分析天平1台,气相色谱仪1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台;恒温水浴锅1台;恒温空调1台。

3.3.4洗刷灭菌室

该室主要承担实验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和微生物培养基的灭菌等功能。该室仪器为:器皿柜2台,不锈钢立式蒸汽灭菌器1台,热风循环烘箱1台。

3.3.5微生物接种室

该微生物接种室长宽为:4000×2900mm,共计12m2,内设置超净工作台1台,为微生物培养接种之关键区域。

3.3.6果酒感官品评室

感官品评室长宽为:4000×4000mm,共计16m2。该室主要承担果酒文化及产品展示﹑品评鉴赏所用。该室的设计需要符合酒类品评环境要求,突出文化性,幽雅性、舒适性。该室设有评酒桌2台,空调1台,酒类展示柜3台,饮水机1台,洗手台2台。

参考文献:

[1] GB/T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 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 GB 12696-1990 葡萄酒厂卫生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5] GB 12697-1990 果酒厂卫生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6] GB 50694-2011 酒厂设计防火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体育文化节活动方案 篇四

主题: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口号: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二、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设拔河比赛(8男+7女)、男子篮球赛(球员12人+教练1人)、乒乓球赛(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每项限报3人,不可重复)、羽毛球赛(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每项限报3人,不可重复)、趣味游戏(齐心协力)、健康文化讲堂、摄影比赛等项目。各项比赛原则上以学院为单位进行(人数少的学院可两院联合),奖项设置分单项奖和团体奖,各取前3名给予奖励。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

开幕式:4月3日下午14:00

流芳校区体育馆拔河比赛:4月3日下午15:00

流芳校区体育馆篮球比赛:4月3日-4月30日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具体安排

(一)报名要求

1、报名方式:研究生到各学院研究生会或研究生辅导员处报名,每人限报2项,各学院以学院为单位上报研究生会报名,学院将报名表于3月28日18:00前交各校区研究生会体育部。各比赛赛程由抽签决定,抽签时间为3月28日下午18:00—19;00在流芳校区研究生会办公室进行。

报名负责人:武昌校区负责人:管政15827632382

流芳校区负责人:柯超15271864220

2、运动员携带有效证件(学生证或身份证)在核实身份后方可上场比赛,凡出现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背比赛规则和不服从裁判、打架、骂人、无理取闹等不良现象,将对参赛队进行严肃处理,各学院加强对参赛人员的赛前教育。

3、报名表及各项比赛规则见附件,如遇时间调整,将另行通知;

(二)宣传工作

1、前期宣传及报名

前期宣传及报名工作主要由院研究生会和各年级班委负责,时间定为20XX年3月15到20XX年3月28日,主要内容有:

(1)院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在校内以海报、横幅、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此次论坛,提高该活动在学校、学院的影响力。

(2)各年级班委应积极主动的在班里宣传,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此次体育文化节。并将本班报名人数及时汇总,交由本院研究生会相关负责人。

2、后期宣传

活动结束后,院研究生会体育部和宣传部负责将比赛进程中精彩画面记录并发布到网络上。以此让更多的学生对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产生兴趣,为今后体育文化节的举办打下基础。

六、准备工作

1.购买比赛用品各比赛项目负责人在3月25日之前将比赛用品汇总,并作经费预算,交由体育部负责一并购买。

2.场馆租用按照比赛赛程安排,需要借用场地的比赛项目,应在比赛前将场地借用到。

七、各项目具体策划

第一项拔河比赛

1.比赛规则(采用抽签淘汰制)

负责人:宋捷15827197056

开幕式结束后在流芳体育馆进行拔河比赛。各学院出一支队伍,队员需8男7女,共计15人,不符合要求者视为弃权。详尽赛程如下:

第一轮:共有5场比赛。首先10个队抽签,抽签设1号,2号,3号,4号,5号签各两个。抽到相同签号的两个队进行比赛,且比赛顺序按照签号从小到大进行,这样依次下去有五支队伍晋级,淘汰五支队伍;

第二轮:共有4场比赛。第一轮胜出的五个队伍,进行抽签,设1号,2号签各两个,3号签一个。按第一轮规则进行,抽签设1号,2号签四个队伍,进行比赛,最终晋级两支队伍,淘汰两支队伍。淘汰的两只队伍与3号签进行比赛,淘汰一组,两组胜出

第三轮:共有4场比赛,设1号,2号签各两个,进行比赛,最终两组胜出角逐冠军,淘汰的两组。胜出两组角逐冠亚军,淘汰两组角逐季军。

2.比赛要求

1)每场比赛开始前,两支队伍的领队到裁判处以掷硬币方式决定场地。由领队选择正反面,裁判掷,选择正确者获得场地选择优先权。

2)为保证比赛有序进行,记分员通知参赛队进场后两分钟内,参赛队员如未全部进入拔河河道,则作自动弃权处理,其对应的参赛队伍将自动晋级,请各队注意!

3)比赛开始前,裁判需调整保证绳子的位置准确,参赛队准备完毕后,由领队向裁判示意,裁判鸣哨,比赛开始。

4)每一局胜负判定:赛场有三条中心线,居中的一条为中线,两边的为河界,当中心标志被拉到一方河界时比赛结束,裁判鸣哨宣布获胜方。不限时间,一直到能判定胜负为止。

5)比赛完后队伍不得离开比赛现场,必须在比赛现场旁边等候工作人员作出下轮的比赛安排。

6)各队啦啦队必须服从裁判和工作人员的指挥,站在规定的赛道外。比赛过程中对裁判判定有异议时,只有领队有权提出抗议申请,且需在下一场比赛开始前提出,过时抗议无效。

3.奖励办法

(1).比赛取前三名给予奖励,另设团体积分。

奖励如下:冠军:奖状亚军:奖状季军:奖状

本次比赛项目经费预算:100元

(2).积分规则:取前八名给予积分奖励。

第一名,18分;

第二名,16分;

第三名,14分;

第四名,12分;

5.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为目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打造平安、富裕、文明、生态、和谐xx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活动安排

春节期间,文化活动要坚持“三贴近”和“重心下移”原则,继续以村为单位开展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展现xx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各社区、各村要高度重视、及早行动,宣传发动,严密组织安排部署;要依据本村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创作、挖掘、包装具有本村特色的民间文艺作品。务必做到村村有节目,把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小戏唱起来,让群众乐起来;要在村与村之间相互交流,开展竞赛。

1、元宵节文艺汇演

农历正月十二,管委会将组织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比赛,民间文艺比赛采取定点表演的方式进行。要求农历正月十二以前,各村抓紧排练,自行活动。正月十二当天各村表演队统一进行表演。

时 间:农历正月十二(20xx年2月19日)

地 点:裴村大门楼以北广场

责任单位:管委会科教文卫中心、各社区、各村

要求:

(1)各村参演队伍必须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带队参加;

(2)每个村必须有10名安保员参加,负责保证本村节目的演出顺利有序进行;

(3)各责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实行定人、定点、定责,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4)各村文体活动安排表务必于20xx年2月15日前报送管委会科教文卫中心;

(5)本次汇演管委会将评出奖项,并分别给予奖励。一等奖奖金5000元;二等奖奖金3000元;三等奖奖金元;参与奖奖金1000元。经管委会推选,代表xx参加市级汇演,另外奖励6000元。

注:此奖励措施为专项奖励办法,不可与《济源市xx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将补办法》(xx文〔20xx〕91号)同时使用。

2、丰富多彩群众欢乐活动

各村要认清群众文体活动的重要意义,以营造欢乐氛围、团结干群关系为目的,组织本村的春节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确保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责任单位:管委会科教文卫服务中心、各社区、各村。

要求:各村务必于20xx年2月15日前将本村的春节文体活动计划上报到管委会科教文卫中心。

3.悬挂灯笼

春节期间要抓好辖区亮化美化工作,拟确定在机关大院及裴村主干道悬挂灯笼,营造节日气氛。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户参与,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时 间:20xx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前全部到位

地 点:管委会机关大院、裴村主干道

责任单位:管委会科教文卫中心、裴村社区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到位。各社区、各村要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去安排、去落实,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春节、元宵节群众文体活动圆满开展。

2、注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节日提供场地、用地、安全等保障。

6.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六

2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动员组织全系统广大志愿者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要求,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关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标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文化、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力的工作品牌,让文化、体育志愿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三走进、四服务”活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的职能优势,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和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业务咨询、排忧解难、社区服务、奉献爱心、社会宣传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是,各单位要勇于创新,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结合各志愿者的实际,把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与志愿服务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与惠民行动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把文化、体育知识送到街头、社区,组织服务咨询活动。

三是,“一助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行动。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让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为奉献者奉献”为主题,采取组织和动员全体志愿者以与社区结对定点的形式,以接力服务的方式,推进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根据社区和居民的需求,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烈军属、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扶贫帮困、文化教育、文体娱乐、等多种志愿服务。

四是,文化、体育、科技“三进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有专长的志愿者组成专业服务队,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切实做到文化进家家家乐,科技进家家家富,体育进家家家安。重点开展送文化下基层、送体育到万家等活动。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志愿者活动创建成一项品牌活动,文化、体育志愿者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识抓好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方

案》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活动安排及信息要及时报省局

(二)创新方式,务求实效。志愿服务活动要采取集中奉献和长期服务相结合、集体活动和“一助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积极探索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务求志愿者活动形式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进展。要防止走过场,一阵风,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开展好几项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使群众受益,社会欢迎。

(三)典型带动,搞好宣传。在活动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志愿者典型。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为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年底街道将评选优秀志愿者十名。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服务理念、志愿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志愿者风采,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办事处

7.谈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篇七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建设,当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中心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娱乐建筑是国家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综合性的场所。本文通过晋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将文化娱乐建筑的特点表达出来。

1设计构思

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晋城市主城区凤台东街北、规划文化路东。基于晋城凝重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在城市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作用,引发了我们丰富的联想和使命感。她应是一扇敞开的艺术之门,引导人们进入艺术的殿堂。文化艺术中心把公众的娱乐活动带入其中,同时也把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活动融入到城市当中,形成艺术与公众活动的互渗性,是此标志性建筑需要起到的作用。我们不仅致力于提供艺术的建筑,更注重于提供艺术的场所。她应是一尊和景观浑然一体的雕塑,一个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的和谐建筑。应成为晋城的新的标志和晋城历史文化的象征。

建筑形态生成的原动力是我们变化起伏的艺术情感,城市生活的舞台是瞬间凝固的建筑,变奏的交响乐是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和缓与激越交替上升。成为城市多元化现代生活的画卷,成为艺术家对情感的表达和公众对文化感受的艺术殿堂。

挖掘晋城的文化特征和形象特质代表并加以提炼,使之符号化、时尚化。再通过现代的建筑手法来表现,创造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环境的融合的建筑,同时建筑形象符合其城市节点所要求的识别性、分量感和重要性。

厚重的古堡是晋城的特色,丰富错落的体块,强烈的虚实对比,使建筑群统一而富有变化。文化中心的设计构思来源于晋城的古堡建筑群。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使用了概括、抽象、提取、夸张、重构等建筑手法,既把其建筑现代意识体现出来,又蕴含古韵,折射历史,把中国古山西晋城博大的文化背景映射出来。

为了充分体现晋城文化浑厚大气,深远凝重的气质,设计将几组厚重的实体组合在舒展的水平屋顶下,主要公共空间是位于体块之间的院落和缝隙。实墙上的狭窄的开窗是象征城堡的符号,提炼却不拘泥使符号以一种意会的方式融入建筑。

看似简单的体块通过巧妙的切割和组合,对细节的刻画和比例尺度的推敲,形成了极具雕塑感的建筑形体。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与光照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展示出一座动态变换着的艺术品。

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展现出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现代而简洁明快、富于层次和韵律而朴素大方的风格造型,也将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现代意识和开放精神体现出来,以实墙为主体的风格造型雄厚有力,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反映出来,也将晋城深厚亘古的文化气息有力地塑造出来(见图1)。

2建筑平面设计

2.1总体布局

采用传统文化以南北轴线为对称轴居中对称布置,结合周围环境和建筑成为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延伸和生长。主入口布置在南侧,开阔简洁。富有韵律感的成组台阶结合广场和绿化小品,实现了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的良好统一和平衡。逐渐缩小的入口空间也象征着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

西侧布置广场入口,东侧布置后勤入口,靠近办公区,北侧布置办公和演员入口。北侧布置两个地下车库入口,可以经由地下车库直接进入大剧院,严格划分人流车流。多个出入口功能明确,使用方便,分布合理。使建筑内各功能体之间,建筑和城市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各种功能体通过公共路径空间衍生出来自然生长。使城市空间及公众活动形成亲密对话,将公众带入艺术的场所,将艺术带入城市。城市空间的介入,为建筑带来了活力,建筑同时为城市空间作出新的贡献。

2.2内部空间流线

以入口大厅为主要交通枢纽,直接面对大剧院主入口,流线清晰简洁。

结合四条辐射状走廊和两部楼梯合理组织垂直和水平交通。引导人流通往不同功能分区,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分割和布置。大厅空间开阔满足人流密集时和平常的疏散要求,形成动态连续的公共区域,将复杂的视听表演和展厅功能连成有机的整体。

形式和功能有机统一突出了主入口,主入口使用高透光玻璃幕墙,既丰富了室内中庭空间,又隐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文明。透过玻璃顶棚,可以感受强烈的顶光,有种深邃而戏剧性的效果。反射与透明相互交替,内外空间交相辉映。

2.3功能

以中央大剧院为核心,其他功能分区围绕布置,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合理分割。演出厅的外墙和高耸的舞台部分成为核心和制高点,被赋予橙红色的色彩,犹如珍藏文明的火种,体现了晋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大剧院包括1层大型观众席和2层楼座。空间的弧形设计最大化的优化了观众的视线,最后一排观众离舞台仅仅30 m远,使这一区域的观众在大型演出时尽可大饱耳福。大厅巨大的体量和一个声学天顶相呼应。内部空间跌宕起伏,富于层次变化。舞台控制区位于观众席后部,视线从高度和广度上笼罩整个舞台。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布置有升降乐池。设备和辅助用房围绕布置,方便使用和管理。演员入口单独布置,内部流线与观众分开。

观众共1 200座。舞台分为主舞台和左右对称的侧舞台和后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舞台台口宽17 m高11 m,主舞台宽30 m,台深23 m。左右舞台宽18 m,深18 m,后舞台宽20 m,深18 m。在舞台和观众席之间布置升降乐池。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围绕布置,内部流线与观众流线分开。

入口大厅左右两侧分别为儿童艺术馆和群众艺术馆。儿童艺术馆地上3层,建筑面积3 965 m2,群众艺术馆地上3层,建筑面积4 910 m2。儿童艺术馆和群众艺术馆均设置观演厅,展览厅结合走廊布置呈多边形不规则状,空间灵活富有变化。配套功能用房一应俱全,形成大空间中的独立小空间,能够满足展览和各种活动需要。空间和功能上即自成一体,不互相干扰。通过入口大厅和二楼连廊与其他空间形成有机联系,步移景异,空间丰富多变。

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上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地下为一级。建筑周边设环形消防车道,防火间距及消防扑救面均满足规范要求。设有直接对外的消防控制室。建筑内部设有两部直通室外并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防烟楼梯间及两部消防电梯,疏散宽度4 m,满足疏散要求。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不少于两个的安全出口。

3声光技术设计

本案中剧场的设计以追求高标准的功能性为主,要符合声学、光学和消防的要求。剧场的整体空间设计可谓功能强大,有巨大的后台和演出纵深,能够满足大型歌剧、舞剧演出及大型会议的要求。台口两侧的外延采用弧形木板装饰,既美观厚重又起到很好的反音效果。乐池立面时台口部分的整体造型变得活跃起来。在观众席的两侧墙面我们按照管风琴的形状设计了造型并配以弹性涂料,从而达到最佳的散音效果。在观众席的后侧是波浪形的软包装饰能够起到很好的吸音功能。视线升高差前8排满足大于100 mm,9排~25排满足大于120 mm。

4节能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比,使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外维护结构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和屋面均使用岩棉板保温。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采暖与非采暖房间楼板采用岩棉板保温,最终使该建筑物达到节能50%的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5结构设计

1)依据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重现期按50年考虑,基本风压0.45 k N/m2,基本雪压0.30 k N/m2。

2)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抗震措施按7度设计。

3)无地质勘察报告。

4)结构设计。

a.本工程为地下1层,地上3层。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采用主次梁楼盖体系,考虑到建筑隔声及超长等问题,在部分大空间处采用现浇空心楼盖体系,外围护连接部位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大屋面采用钢网架或钢桁架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采用钢桁架结构。

b.地基:因无地质报告,参考相邻建筑地质情况,采用3∶7灰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

c.基础形式:首选独立柱基础加防水板及柱下条基加防水板。对各单项工程设计可根据每种结构形式尽可能提供两种地基处理方案,通过经济性分析,采用更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d.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e.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f.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g.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h.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6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质量将有更高的要求,文化娱乐建筑的定位也将越来越高,我们要学习新设计理念,相信能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S].

[4]DB J04—241—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5]GB/T 50365—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声学设计规范[S].

8.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篇八

关键词:双重展示体系;多媒体技术;人文旅游

《孙子·谋攻篇》中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引申为简单的意思就是你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才能真正地诠释或者展示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负载着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形式多样、品种齐全的非物质文化。这些淳朴、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華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馆藏能够使民族文化得到世代传承。通过博物馆的整理和展示,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感受各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对文化的雕琢和塑造,并深刻理解某种文化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在我们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博物馆与非遗的结合所给予的传承性后,我们针对所要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有了初步设计的构造思路。

首先是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建立双重展示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需要强化观念转变、制度规范、机构设置,尤其要突破传统、陈旧的实物类馆藏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新式现代的博物馆展示方式。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可参考根据现有的博物馆设计,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新理念,在原有固定模式基础之上建立起有形“物”与无形“物”相结合的双重展示体系,形成从摸底调查、鉴定认定到建档归类、陈列展示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馆藏及研究创新为一体的高端博物馆。

设计中要思考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需要依托有形物品,如何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习俗礼仪等过程进行充分展示,整个讨论过程也是比较繁琐的,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利用还原历史的手法,让现代的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激发民族的热血。

其次是依托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的现代新媒体的发达便利,在本次设计中也考虑到要多范围运用,打造出新概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点击来了解世界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所谓数字博物馆,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职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和博物馆网络之间实现信息的采集、管理、开发与利用。建立数字博物馆是实现对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馆藏、展示及开发的最佳途径。

让我们来了解下整个数字化设计的概念流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利用数据输入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处理,以文字录入、静态图像、三维立体图像以及相关视频等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利用数据仓储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归类、整序、组织研究等,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压缩技术实现图像的网上发布和远程访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上打造一个生动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让观众与博物馆内展示的非遗项目之间实现互动;利用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实现上传内容的结构化,促进数据交流,提高检索的精确性。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藏从依托有形的实物进行陈列、解说的单一形式,发展到建立以文字、幻灯、音视频等多元表现形式为主的活态馆藏体系。所以,设计中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考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增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多元化形式,是博物馆现代科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虑到整个博物馆的不同以往的亮点部分。例如,西班牙馆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视听效果。

最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特性规划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博物馆以写实现场还原为基础建立有形与无形“物”的双重展示体系;二是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体系。两种展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动互进式关系。这种互动的博物馆展示双重体系结构,以传统博物馆的写实实物展示为基础,以数字博物馆的网络数据传输为核心,包含馆藏职能部门设置、陈列制度及管理、藏品管理、标准规范与元数据、网站发布与管理、文献研究与管理、用户管理等七大子系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现代科技、简单却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美国的埃森博物馆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此不具体详细地陈列展示了。接下来我们更真实地考虑到了博物馆内的具体展示内容,当然我们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其中中国涉及26项。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此后,2008年6月又出台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而各省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纳为十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了解及收集,经过探讨及思考,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场馆分布设计按这十大类进行规划。因为考虑到博物馆内的一个链条关系的呈现能够让观赏者有一个比较好勾勒的关系图。当然具体的设计中,也有主有次,结合前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初步构造思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主体设计的思想观念已经成形。

现代社会,博物馆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博物馆共同发展,这也是近几年被国内诸多博物馆证明了的。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上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经济新兴产业中的作用。相对应的设计中考虑到了餐饮,以及手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及设计等。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构思与确定,形式的探索综上所述。

参考文献:

9.茶阳镇中心小学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篇九

2014——2018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扎实推进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精心做事、诚实做人”;校训“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校风“文明、求真、博学、创新”; 教风“敬岗爱生、正己奉献”;学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二)环境文化建设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工作,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板报栏、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走廊、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功能室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在学校主要部位设立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三)活动文化建设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四)课堂文化建设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四、加强领导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长:饶良强

成员:钟志朋、郑子舟、卢添裕、陈万华、曾文彬、江剑生。

2、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具体规划

(一)2014年3月——2015年3月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及蛛网、浮尘等现象,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逐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建设绿色学校和环保校园。

(3)创设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户外条幅、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4)开展好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四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宣传释义工作,让校园已有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5)加强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布置规范合理、整洁、大方、典雅,富有教育意义。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规范执行升降国旗制度,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

(2)规范“两操及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运动,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大课间活动的相关设施与场所的建设及管理落实到位。

(3)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评选和榜样激励教育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1)积极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塑造儒雅形象;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方案并实施考评;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同时切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有计划开展关爱生命、感恩教育等活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专题教育活动。(3)开展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要制度化,涉及面要广且学生要达到一定参与率。

(4)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5)人人会唱校歌。

(二)2015年4月——2016年3月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2)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悬挂《名人画像》;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3)更新部分陈旧的露天文化设施。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管理落实要到位,内容要定期更换。(2)精心组织学期总结会、重大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1)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4)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三)2016年4月——2017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公示栏等。(3)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

(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5)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少队活动。

(四)2017年4月——2018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在校园内的树上挂树牌,并介绍相关知识。(3)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并且形成制度。

(4)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教师成长档案。(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10.沥港中心小学和悦文化建设方案 篇十

一、学校“和悦”精神文化建设

1、办学理念

“以包容之心,构建和谐沥小”是我校的办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通过“兼容并包”力争让校园成为每一个孩子放飞梦想的摇篮。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内涵解读

“和悦”文化,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师生体验成功、获得和谐愉悦发展的教育。

“和悦”文化关键概念包括“和”、“悦”、“和悦”,对“和”、“悦”的解读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悦”和“和悦”文化。

“和”的释义:“和”意为和睦,和谐,另有平和、和缓之意。在汉语中本意指不同的乐器演奏成和谐音律,音虽各不相同,曲调却悠扬、和谐、善美。后来涵义不断丰富,侧重指和谐、协调,平静,和睦。“和,相应也”(《说文》)、“和,谐也”(《广雅》)、“音声相和”(《老子》)。“乐从和”(《国语·周语下》)。《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语·郑语》中说:“夫和实生万物,同则不继。” 讲的是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协调组成新的事物或达到理想的效果,说明和谐、和睦是有差异的,而不是同质的,体现“尊重差异、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理念。

“悦”的释义:“悦”主要涵义是愉悦、高兴、快乐,心悦诚服,赏心悦目。张衡《东京赋》“海内同悦”道出了和谐之喜,《易林》“毛羽悦泽”绘出色彩之艳,《孟子》“中心悦而诚服”表达了和顺之心。这说明悦是人的一种真心体验,是一种心情愉悦、快乐幸福的正向体验,也包括了尊重,使人顺服的意思,意味着在教育中要摆事实、讲道理、给学生树立榜样,不能粗暴指责,声色俱厉。

“和悦”释义:通过对“和“、“悦”的解读,可以看出“和悦”因和而悦,和而达悦,体现了和睦、和谐、差异、愉悦、尊重、耐心等含义。《礼记》有云:“万民和说(悦)而正王面”,和谐、平和、愉悦,最后达至成功,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和希望达到的要求和境界。

3、一训三风

校训:兼容并包 和悦发展 校风:敬业 求实 开放 和谐 教风:尊重 耐心 严谨 尽责 学风:博学 进取 善思 好问

二、学校“和悦”品牌文化建设

1、学校“和悦”管理

践行“和悦”管理,理顺和规范管理关系,变层级式管理为扁平式管理,以人为本,刚柔相济、以柔为主,突出管理中的情理性,努力做到干群关系和悦、师生关系和悦、家校关系和悦。

2、和悦团队建设

学校围绕中国传统“和悦”文化,以创设“和悦”育人环境构建和“和悦”管理团队建设,致力于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包含建设和悦管理团队、和悦教研团队、和悦班主任团队。

3、和悦班级建设

每个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营造温馨、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班风,设计班级标志,在教师指导下布置班级内外环境,实行“自主管理”,创建“和悦班级”,达到和谐愉悦的学习目的。

4、和悦家校建设

与社区、家庭、社会机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给学生创造和悦发展的校外环境,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加大宣传,让学生家长了解和悦教育理念,配合学校教育,创建和悦家庭。定期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完善家长委员会,多方位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

5、和悦学生培养

学校开展“和悦”德育活动,学校层面加大活动力度,全面规划、设计学校的德育活动,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体现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和序列性。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在校内广泛开展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小制作技能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在校外开展等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定期评选“和悦学生”。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正确处理个人自身、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不断成长,实现和悦发展。在学习中博学、进取、善思、好问,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学校“和悦”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环境文化是学校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形态,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代表学校的外在形象。和悦含温馨、和谐之意,在物质环境的布置上,按照“和悦”文化的理念,以在整体环境和各个楼的装饰上体现暖色调为主,冷暖色调结合,创造人人成功,和悦发展的物质文化环境。

1、学校整体环境布置

在学校整体物质环境布置上,体现“和谐高雅,赏心悦目”的原则,学校的办学理念应置于学校突出的位置。与办学理念相吻合,多使用暖色调,让人感觉柔和、活泼、愉快、和谐。同时间或点缀一些冷色调,作为主色调的衬托,辅之以安静、稳重、踏实之意,体现开放包容的特点。

充分利用校园空地,设置具有一定意向图案的“和悦教育”活动引导区,如阅读区、休息区、运动区。

2、办公楼

在办公楼的布置上,主要体现“和悦”精神文化和“和悦”品牌文化,重点突出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团队建设等方面,结合学校历史沿革、管理团队变革、地方文化等方面予以展现。

3、教学楼

在教学楼的布置上,按照生活、学习、品德三大主题内容,个人发展、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三类分别布置,这三类分布于三大内容之中。

在对所有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品德教育的基础上,一、二年级在环境布置上注重生活习惯养成,三四年级注重学习习惯养成,五六年级注重品德习惯养成。每一主题都涵盖个人和谐、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内容。体现层次性和序列性。在楼道、走廊等处,体现出“和悦”文化主题以及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等,贯彻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的内容。一、二年级在相应楼层走廊上可以贴上小学生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图文并茂,位置要让学生能够看得到,可以贴上学生绘制的作品和书法,这样更易于理解。

三四年级在相应楼层走廊上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进行布置,学生需要具备和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的图画、小故事。

五六年级在相应楼层走廊上以培养品德习惯为主进行布置,个人品德习惯的养成,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等。

4、办公室布置

在教师办公室的布置上,在“和悦”文化理念下,打造“和悦办公室”,应遵循“和悦、温馨、整洁、尽责”的原则,办公室首先要和悦,和谐愉悦,每个教师都充满快乐,每天心情愉快的在办公室上班。其次要温馨,高雅,体现教师的素质和修养。三是整洁,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卫生整洁,个人物品摆放整洁,教师仪表、仪容整洁,从形象上做出榜样,为人师表。四是尽责,每个人都把维护办公室的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尽自己的努力。把办公室变成教师教育和成长的场所。

在行政部门的办公室布置上,也要体现以上原则,包括少先队大队部、校长室、副校长室、主任室等,体现柔性、和谐管理理念。

5、班级物质环境的布置

班级环境分为班级外部布置和班级内部布置,班级内部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教室后面、两侧包括墙壁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张贴班级公约、“和悦”德育项目评比栏等,外部环境在每个教室外面贴上学生的作品,作品定期更换,教室门外侧可贴上班级全家福照片,写上班主任寄语等。班级环境布置要体现每个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6、专用教室的布置

所有的功能专用教室的使用一定要体现不同的功能特点,对专用教室内外都要进行整体设计,布置。首先要让人一走进教室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功能教室。例如图书阅览室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便于师生坐下来安静阅读,贴上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一些名言、故事等。美术、书法教室要在室内外张贴一些和美术有关的图片、画像,例如著名美术家、美术作品的图片和简介,在音乐教室张贴著名音乐家和歌曲、作品的介绍。心理健康室和心理咨询室、卫生室则贴上和学生卫生常识及常见病的防治信息和图片。各专用教室在体现教室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出“和悦”文化特色。

四、学校“和悦”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抓好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是和悦教育的重要内容。

1、“和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充分发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和悦内容,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生活,进行和悦教育。开发“和悦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已经形成的语文阅读特色,可以重点开发“和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开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2、进行“和悦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构建“和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在构建和悦课堂中,要按照和悦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尊重、温馨、和谐、差异、成功等几个关键词。

3、和悦课堂教学教研反思活动

11.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公共体育 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性设计 整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4-01

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高校公共体育所培养出来的多数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技能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竞技化等问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际。

1.高校公共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过于笼统。学校体育的目的都是在我国学校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形成的统一目标,而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而设定。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容仍是满足于一年级的基本课、二年级的选项课。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几个选项内容,理论课和保健课还只存在于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格局并没有打破。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组织多年来一直严格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缺乏主动性,体育课缺乏生机。因此,紧紧围绕这些问题,修订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战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高校公共体育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设计

2.1 形成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体育素养”为教学中心的课程目标

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实力的人才。此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中心。主要包括一定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操作要素。认知要素包括一定的对体育卫生、保健、康复、体育评价等常识。情感要素包括喜欢体育运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等;操作要素则包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等。总之,大学公共体育课应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育人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生体育为方向。

2.2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在项目的选择上,开展一些比较时尚、流行的课程。例如瑜伽、定向运动等。此外,课程设置还应考虑其实用价值,强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担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能扩招体育课程的内容,还能打破全国统一教材的分类体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出具有特色的课程。

3.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为此,我们对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体系做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1 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目前,各校的公共基础课一般都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鲁东大学体育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的比重偏高且社会学方面的课程比例也较大。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最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新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选修与必修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其趋势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必修学时依次减少,选修学时依次增加,这样的安排使体育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增加,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同时还应加强英语与计算机的授课时数,并有通级的要求。另外,课程组织形式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体现由师生教学互动而产生的知识传递与应用的价值,并根据活动类课程的适用标准,使它们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必须优化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公共体育课程增加一些健康教育、娱乐教育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内容,根据职业需要调整专业方向课的内容,增强课程的行业实践价值。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新动向有机结合,提高课程与行业实践的适应度,建议要动态地看待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与改变,而不是静态被动地接受。

专项训练时间与教育实践安排要合理,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术活动、运动竞赛、社会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各项创新成果。我们应该增加体育健康教育类课程,加强健康教育,增设体育保健、体育康复、运动处方等相关课程;关注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增设体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新型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各学校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个性发展自主选择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创设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特点的选择性必修课。

4.小结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应科学整合和有效发挥一切可利用的优势与资源,因人而异地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外堂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关系,凸显理论学习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提高学生教育实践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涛.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05)

[2]王碧云,刘叶.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02)

12.天津电视台传输中心方案设计 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看电视成为我国城乡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科学技术、进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 电视传媒信息深入千家万户,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迅速增长,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

面对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面对世界性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 面对加入WTO后广播电视的国际化竞争, 天津电视台同全国的广播电视机构一样, 处在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 通过二次创业, 实现天津广播电视事业新的崛起, 天津广播电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是摆在天津电视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纵观天津电视台现状:天津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中心设计时考虑了电视台、广播电台、机关办公的综合使用特点, 没有就符合电视台功能需求来建设, 因此, 电视台的部分业务用房分置在已使用多年的其它建筑物内, 全部建筑面积为23000m2。由于这部分建筑年限已久, 设计标准已落后, 无法满足电视台业务需要。全台演播室少、规模小;播出和传输超载运行, 无发展空间;后期制作网、媒资管理系统等项目急需地方扩建;办公用房空前紧张, 多个部门在台外租房办公等等, 严重制约电视台的发展。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应当在广播电视这个国家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所作为, 在这些大背景下, 天津电视台从2005年起开始运作, 2007年动工建设天津数字电视大厦, 现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即将投入使用。

天津电视台传输中心既是新建数字电视大厦一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整合了卫星、光缆、微波等所有传输手段, 全台多个部门在用传输资源, 从科学管理、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着眼, 全面考虑, 统一规划。传输中心技术方案清晰简捷, 功能强大, 减少了中间环节, 避免重复投资, 规避多头风险, 提高了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传输中心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

1 总体技术方案

数字电视大厦建设前, 我台传输资源分散于各频道和技术部门。播出部总控负责部分卫星和微波信号的接收和传输;传输部负责所有光缆业务和部分卫星和微波信号的接收和传输, 如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天津节点站机房、市内和郊区县光缆传输网络、天津广播电视塔MMDS和移动微波机房, 模拟前端机房等;转播部负责天津广播电视塔定向微波机房;新闻部负责新闻素材的外送和接收;公共频道负责郊区县新闻的接收等等。在这些各自独立, 又相互交叉的部分中, 难免重复建设, 信号流程也较为复杂, 中间环节多, 管理多头, 安全隐患大, 即不利于优化资源、节目共享, 也不利于安全管理, 提高效率。

如何借助数字电视大厦建设契机, 实现多格式、多途径传输节目信号流程科学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灵活, 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提高信号质量、传输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是传输中心方案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传输中心是整个数字电视大厦运行的中枢, 其作用包括:接收外来电视节目信号, 做编播素材, 或直送播出中心、演播室等参与直播。同时, 把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发送给各个不同播送通道前端, 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卫星发射、无线发射等送至千家万户;另外参与台外的节目交换、互动直播等, 是大厦对内、对外的重要“出入口”。因此, 传输中心方案设计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大厦运行后, 节目生产与播出能否安全、高质、高效。

如图1所示, 天津电视台外来信号多样, 有卫星、微波、13个郊区县新闻回传光缆网络、市内主要活动场馆光缆传送网络、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天津广播电视塔机房、气象和交管局等合作单位专线、集团技术中心传输发射中心等, 多为双向传送。台内乙丙区演播室群、甲区各频道直播演播室和播出中心等, 无论制作和播出, 节目信号调度和传输全部经过传输中心控制。传输中心本身也是外来信号的集散地, 全台集中收录系统建于此, 节目收录后通过全台网送至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或各频道节目制作子网。新台址园区内有线电视也由传输中心提供, 传输中心同时承担一些个性化功能需求。

由于天津电视台传输资源丰富, 新台址内各区域规模较大, 要求实现的功能多, 天津电视台数字电视大厦传输中心系统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大规模系统, 承载全台视音频信号接入、分配、调度、处理、收录、发送、前端传输、监视、监测等任务。传输中心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1.卫星接收系统, 2.数字前端系统, 3.传输调度系统, 4.集中收录系统, 5.监视监测系统, 多种信号格式在系统中穿插调度。

2 子系统技术方案

2.1 卫星接收系统

根据我台卫星信号接收现状, 参考各节目部门和频道近期发展需求, 在一期工程中规划了14面卫星天线, 基本涵盖了我国上空大部分卫星, 包括亚太5、亚太6、亚洲3S、亚太2R、亚洲2号、中星6B、鑫诺3号、泛美2、泛美8、国际902、马星3A等。考虑到接收信号质量, 同一颗卫星的C和Ku波段, 选用不同天线接收, 每面天线采用两端口。14面天线中有9个5m、4个7.5m口径天线。出于使用形态和成本考虑, 3面选用自动驱动方式, 11面采用电动驱动方式。

如图2所示, 卫星接收系统主要由卫星接收天线、多路功分器、L波段矩阵和卫星接收机组成。在乙丙区楼顶室外部分,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第一中频电缆等;丙区4楼传输机房部分, 主要有功分器、L波段矩阵和数字卫星接收机。14面卫星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放大, 经C波段或Ku波段高频头变频, 由同轴电缆从室外传到室内。因传输距离较长, 多数超过百米, 为避免信号的泄露和传输中的信号衰减, 选用了进口-9同轴电缆。

在传输机房内, 每根中频电缆末端加装防雷器后接入多路功分器, 选用32路、16路、及8路有源功分器, 将1路信号平均分为若干路以供接收机接收不同频率的节目。选用有源功分器可有效降低衰减, 提高收视质量, 并通过有源功分器向卫星天线高频头提供18VDC反向馈电。所有接收机规划时已经定好所接收的节目内容,

卫星接收机将输入的第一中频信号进行频道调谐、QPSK解调、信道解码、解复用、MPEG-2解压缩形成全电视信号, 输出视音频、传输流及数据信号, 分别送入传输矩阵系统及数字前端系统。

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在接收不同卫星数字传输标准的数字信号时, 需使用不同标准的卫星接收机, 如在中星6B C波段转发器上的中3、中5、中6、中8等节目时, 不但须用专用的卫星接收机, 而且须经中央电视台卫星电视传输中心授权后才能接收。我台现有2套中3、5、6、8专用接收机, 不能同时满足给新址及天宇旧址同时接收主备4套节目。为解决这一难题, 经几种方案论证后, 充分利用卫星接收机的不同视音频输出口, 取AV输出通过模拟光端机为旧址发送4+4路AV信号, 取SDI输出为新址发送4+4路SDI信号。各省自办卫视节目, 则须采用符合MPEG-2/DVB—S标准的接收机才能正常接收。

为提高卫星接收天线利用率, 减少卫星接收机成本, 系统中规划了一台32X32的L波段矩阵调度节目接收和传输, 矩阵输出端接入24台支持MPEG-2和MPEG-4两种格式高标清视音频解码、4:2:0 MP@ML和4:2:2 P@ML高标清接收机参与节目制作与传送。一些像央视、省级卫星节目等常态节目流不经L波段矩阵, 直接送入固定卫星接收机。

此次系统难点在于我台新址卫星天线阵处于极为恶劣的电磁场环境中, 卫星接收器特别容易受到GSM或无线DECT电话的电磁信号干扰, 又因保密原因无法了解对方采用何种通讯技术和手段, 造成天馈线系统设计难度加大。为避免干扰情况发生, 我台多次配合天线厂商实地测量电磁场环境, 根据测试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 调整天线阵的摆位。

2.2 数字前端系统

随着广电行业的发展, 数字电视的落地接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新址的建设中, 我利用现有设备及新建的卫星接收系统搭建出一个台内数字前端网络系统, 如图3所示。此系统担负着新台址内数字有线电视信号播出、向传输调度系统和集中收录系统传送ASI节目信号等工作。实现有线电视节目收看;对境内外节目的借鉴、收录;台领导对各演播室录制情况监、审看等, 舍弃了以往不能定向服务, 且信号质量差的模拟传输方式, 使我台在有线电视收看和制作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

数字前端系统采用两层网络结构, 一层是传输流TS的流程结构, 主要完成节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采集、处理、交换、播出;另一层是以太网结构, 完成各类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性能监测、故障诊断、自动切换, 插入EPG、CA、SMS第三方软硬件产品等功能。

如图3所示, 14套自办节目的视音频信号通过编码器编码成标准MPEG-2及H.264格式的ASI信号接入复用器并加扰;由卫星接收机输出的ASI信号、主楼10个演播室信号、乙丙区10个演播室信号、会议电视信号等经过HD/SD编码器转换成ASI信号接入复用器并加扰;主楼演播室高标清信号, 乙丙区演播室高清信号经过HD/SD编码器转换成ASI信号接入复用器, 复用器重新统计复用后取主备路千兆以太网信号及主备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接入QAM调制器, 经混频放大后送入我台新址的有线电视网络中。

为确保重要节目信号安全, 采用图4所示的应急备份方案。此方案不包括自办节目。作为信源方, 对于自办节目, 已有足够的应急备份手段, 央视等外来信号需重点关注。中央一套节目的主路信号采用国干网主路, 备用信号采用国干网备路, 辅路信号采用卫星接收信号。中央三套、中央五套、中央六套、中央八套节目主路信号采用国干网, 备用信号采用卫星接收信号。主路出现故障时, 系统能自动替换PID到可用的备用信号或辅路信号, 当主路信号恢复正常时可以自动倒换回主路, 保障信号传输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传输调度系统

传输调度系统是整个传输中心的核心部分, 各子系统均受其控制。天津电视台节目信号传输和管理有别于其它电视台, 播出总控部分已纳入传输中心传输调度系统, 播出部矩阵, 主要负责播出频道间信号共享和调度, 不再承担电视台信号总控责任, 全力确保自办频道安全播出这一重要职责。

较之过去各自为政的独立模式, 原方式信号格式相对单一, 不同格式间的转换较少, 技术风险小, 如整合前, 传输部主要处理光信号、卫星信号等;播出部主要处理基带信号及台内信号交换等。整合后, 传输中心传输调度系统, 光信号、SPTS/MPTS码流信号、基带HD/SD和AV信号等都要统一处理传送, 工作难度加大, 因而, 确立和选择传输调度系统方案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在系统设计时, 我采用了一级双核兼顾串联工作模式的传输总控矩阵。一级即传输矩阵只有一级, 双核即采用两台同等规模的256×256矩阵, 串联即两台同等规模的256×256矩阵还可以通过外部交叉点级联组合成一个完全的512×512矩阵, 备矩阵的输入信号可以从主矩阵输出调用, 同理主矩阵的输入信号可以从备矩阵的输出调用, 保证节目实时输出完整的主备路信号, 不会出现因一个矩阵的某一块输入输出板出现问题时, 造成单路节目传送的风险。

为满足我台今后10年的发展, 主备矩阵的所有输入输出板均支持高标清信号通过。传输总控矩阵是所有信号传输的瓶颈, 安全首当其冲。考虑到系统单一崩溃点的安全性, 采用主备两台矩阵输入完全一致, 送往各个目的地的主备路信号分别取自两个矩阵, 主备矩阵路由完全镜像、具有联动调度功能, 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主备路矩阵选用16路/板步进方式, 所有模块支持热插拔, 安装、维修、更换简单易行。

为方便信号调度时能按预置菜单快速操作, 在矩阵系统设计时考虑了服务器软件控制, 用遥控方式一键完成, 紧急情况时, X-Y面板仍可人工干预, 切回矩阵面板操作, 这样即可以依据直播调度单对矩阵进行自动路由切换控制, 也可以根据临时情况实施人工干预。

矩阵所有信号均采用HD/SD-SDI嵌入音频方式。统一模式的好处在于简化系统, 减少信号线规模, 让系统更加简捷明了。由于节目信号来源多样, 格式繁多, 而需求又各不相同, 在矩阵上, 分别环有不同数量的高标清格式转换器、高标清上、下变换器、编解码器、音频处理器等周边设备, 实现不同信号格式间的相互转换和音频调整功能。可以说传输调度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当完善, 规模虽大, 使用却简便灵活的系统, 可实现电视台对视音频信号的所有需求。

经过多年积淀, 天津电视台光缆传输资源丰富, 市内主要活动场馆和各郊区县均有光缆传送网络, 经由国家广电干线网还可与国内300余家电视台互传信号或互动直播。在当初建设十三个郊区县光缆传送网络时, 正值模拟信号时期, 光纤资源十分有限, 此次系统设计, 笔者将这套模拟系统全部升级改造为数字系统, 并用波分复用方式实现更多点位的信号传输。具体方案为:1.蓟县-宝坻-武清-电视台, 此传输链为单纤传送, 每站均用光波分复用方式将多路信号传回台里。2.宁河-泰达开发区, 汉沽-泰达开发区, 塘沽-泰达开发区, 泰达开发区-电视台。此传输链中, 宁河、汉沽、塘沽信号先基带光传输至泰达开发区, 在泰达开发区将4路信号波分复用后单纤传回电视台。3.东丽-电视台、西青-电视台、津南-电视台、北辰-电视台、大港-电视台、静海-电视台, 均采用点对点光传输方式将信号传回天津台新址。

安全播出是广电行业的生命线, 为确保11套自办节目在有线、无线、卫星等覆盖方式上播出安全, 在传送方案上几经推敲, 最终确定了安全系数较高的经光分路器一站送至各信号需求前端的方式, 这样电视台信源方和各信号需求方之间均为端到端直接传送, 中间没有信号收发环节, 减少了故障点, 光分路器是无源器件, 只要考虑好光传输链路上的损耗和分路器自身插入损耗, 就能够确保传输链路安全, 如图5所示。

2.4 集中收录系统

集中收录系统担负着全台外来信号的集中收录和文件素材交换工作, 基于我台新建的全台网架构, 将收录的节目文件汇聚收集, 如图6所示。

收录信号主要来源于卫星接收机接收的节目信号及传输矩阵调度来的信号, 码流收录和基带收录系统一并规划在内。在系统设计中采用将码流信号和基带信号区分开来的方式, 两种不同格式的信号分别进入32X32路多格式矩阵中, 通过码流收录服务器及硬盘收录服务器进行收录。

为防止收录服务器或全台网络系统故障, 另规划了数台磁带录像机用于应急或极端状况下的节目收录。

2.5 监视监测系统

监视监测包含传输矩阵监视监测、数字前端系统的监测以及第三方监控网管系统的监视监测三大部分组成。

2.5.1 传输矩阵的监视监测

传输中心机房采用22台等离子监视器加画面分割器的方式用于传输矩阵输入输出点的监看。由于矩阵输入输出均有数百路信号, 很难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所有信号进行监视, 因此我将系统设计成全输出信号监看, 通过矩阵调度方式监看部分输入信号。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降低值班员的工作难度有效避免在输入端无信号输入时呈现多个黑屏的状态。

要实现上述功能, 需有效区分出源名及目的名, 动态UMD系统也是监视系统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利用矩阵和画面分割器的源名跟随功能, 在画面分割器的每一路信号显示中, 读取矩阵的交叉点信息, 在画面中通过叠加两路TALLY显示, 分别显示来源的信号名称, 及现在该信号输送的目的名称。

矩阵的监测环节通过数字波形示波器分析信号质量。

2.5.2 数字前端系统的监视监测

为更好地保障数字信号稳定传输, 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 可协助值班员快速判断故障点和均衡信道资源, 这在前端系统监视监测中尤为重要。

前端系统的监视监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1.物理层面:系统内所有设备工作在专用网络内, 监测设备与传输链路并行, 避免无关设备和无关人员接触;

2.协议层面:采用专用协议来访问系统中的设备, 同时安装防火墙保护专用通道端口, 杜绝病毒或黑客的侵入;

3.应用层面:建立完善、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 防止人员的误操作或者恶意操作。

监测系统监测数字前端机房L波段矩阵输出的2路QPSK信号、复用器输出的2路IP信号、QAM调制器输出的36个频点的QAM信号。监测系统还要完成另一个机房的收录矩阵输出的6路ASI信号的监视检测, 如图7所示。

2.5.3 第三方监控网管

由于传输系统庞大, 设备众多, 一旦某一点位出现问题, 值班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 因此, 我在系统中加入第三方网管。该网管系统辅助值班员, 对系统内的信号、设备、软件、流程、环境、人员进行自动化监控, 并将监控结果展现给值班员, 当出现报警情况时提供决策的辅助信息和详细日志记录和管理。

网管系统包括设备档案库、系统信息库、信息采集、信息汇聚、逻辑分析、逻辑配置、应急处理、客户展现、日志管理等模块。

系统中所有硬件设备均提供SNMP接口协议信息, 提供输入、输出信息和所有设备的连接信息等, 网管系统可以依据系统信息库自动生成系统连接图。

网管系统负责收集所有被监控对象的运行信息, 分析所有被监控设备的报警信息, 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生成报警、预警信息, 并通过日志管理信息记录后提供给值班员或维修人员。

网管系统在设计时, 对系统运行的设备层和信号层监控和报警, 精确到每一个机箱和板卡。

3 各子系统间相互关系

如图8所示, 传输中心各子系统在整个传输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互关联, 密不可分, 分别担当着传输系统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缺一不可。

卫星接收系统提供码流信号和基带信号, 码流信号进入数字前端系统和收录系统, 完成一套全台数字网监看及码流收录工作, 实现境内外节目进行入网收看。基带信号进入矩阵系统参与节目制作传输, 矩阵调度系统承载着全台信号的调度分配工作, 部分输入输出信号送到监看系统中对调度前后的信号实现全监看, 第三方网管系统贯穿于整个系统链路中, 实现对所有设备, 所有关键节点完全监视监控, 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4 结束语

天津电视台数字电视大厦传输中心, 经过紧张的系统方案设计、技术论证、招投标和安装调试等过程, 顺利进入使用阶段。传输中心由设备主机房、监控监看室和集中收录室组成, 总面积800余平方米。传输中心担负着电视台内部业务信号调度, 连接着各频道直播间、所有演播室和播出中心等业务部门, 为节目制作、收录、直播提供业务通路。同时管辖着卫星、微波、光缆等外来信号的接入, 台外13个郊区县新闻回传网络, 市内主要活动场馆直播信号传送网络, 市委市政府、交管局、气象局等专线信号传送等, 是目前除中央台之外, 国内电视媒体中规模最大的传输系统, 控制着数百路电视信号的传输调度, 功能非常完善, 可为电视节目生产和经营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

摘要:天津电视台传输中心是天津电视台新建数字电视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全台视音频信号接入、分配、调度、处理、收录、发送、前端传输、监视、监测等任务。由卫星接收系统、数字前端系统、传输调度系统、全台收录系统、监视监测系统构成。本文详细介绍传输中心总体技术方案、各子系统技术方案和相互关系等。

上一篇:升旗的作文_四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下一篇:比赛时候的心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