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2024-10-03

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2篇)

1.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微污染水源水化学生物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针对我国水源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据近年来国内在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化学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综合分析评价了化学与生物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对微污染源水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的`水处理技术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最低成本下的最佳去除效果.作 者:操龙玉    刘宏远    Cao Longyu    Liu Hongyuang  作者单位:操龙玉,Cao Longyu(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3)

刘宏远,Liu Hongyuang(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

期 刊:广东化工   Journal: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7(4) 分类号:X5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    预处理   

2.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一、微课题研学模式的主要内涵

微课题, 即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最大的特点是“切口小、可操作”, 解决的是小而有研究价值、简单可行的问题。

“微课题研学”的内涵是将课程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升格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的“微课题”。它是通过教师构建位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蕴含当前学习内容本质的“微课题”作为平台, 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 以定向研究的方式对“微课题”开展研学,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研究, 学生通过有益的探索,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微课题的研学, 学生经历活动或探究过程, 在活动和探究中体验和感知数学, 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微课题研学”课堂模式旨在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资源, 设计“微课题”, 通过学生在“微课题研学”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激发思维灵性和创造力, 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培育新型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构建真正有价值的高效课堂。

二、微课题研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方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 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微课题研学课堂模式即在教师创设的“微研究”环境下, 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研究者”。学生亲历“微课题”研究, 积累解决问题的外显操作经验和内隐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在师生合作互动中亲身体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实现知识方法的有效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落实到操作层面,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微课题研学?在微课题研学中如何适时把握助推学生思维发展的契机, 以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例行文, 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1. 研学概念助推学生思维从离散达致融通

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借助由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之为命题或原理) 构成的知识层级结构, 来证明人类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借此查明结构中的错误概念, 由此促进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合理化”。从概念理解的理论看, 概念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同化”或“顺应”的过程, “同化”或“顺应”是通过概念间的联系来实现的。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 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应该成为最有效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确定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思维参与, 亦能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概念知识网络。因此, 对于那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有着逻辑关联的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演绎或类比推理过程, 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概念。

【研学案例1】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研学

在分别对圆锥曲线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的概念、方程、性质研究行将结束的时候, 教材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仔细研读教材可以发现, 教材 (苏教版选修2-1p49) 中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像研究“平面上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 (F∈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的点的轨迹”问题, 并就0

此问题很有意思, 结论也是肯定的, 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引导学生先考察椭圆。让学生回看教材椭圆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学生研究发现在利用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方程过程中有

移项后平方, 有。学生研究发现等号右边的可以看成椭圆上点P (x, y) 到点F (c, 0) 的距离, 进而想到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 得, 提取 (向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中的常数e靠拢) , 得, 由 (*) 式易知a2-cx>0, 即, 故该式又可以写成, 即为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形式。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双曲线的定义。

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设置概念性微课题应充分利用概念间的逻辑联系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将学生带入“愤悱”的境地。对概念性课题的研学必须让学生自主参与概念的产生、发展和融合的过程,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一种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 进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教师要理解和信任学生,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用数学手段表征问题;在形成概念时,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做必要的时间等待。在研学过程中要适时、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 要鼓励学生质疑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在质疑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构建融合的概念认知结构。在研学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融会贯通、网络清晰的概念知识体系, 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有助于学生思维从离散达致融通。

2. 本质探源研学助推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本轮高中课改的重要理念。数学课堂教学中, 在坚持适度形式化的前提下, 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引导学生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内涵, 使他们自觉地将个体思维融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让学生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 洞察研究对象和事实的实质, 深刻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就是要引导学生刨根问底, 追本溯源, 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机械地训练。

【研学案例2】圆的对称性的解析表述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在日常听评课中, 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节的教学处理是从“对于范围内非锐角的三角函数, 能否转化成锐角三角函数呢?如果能, 转化公式是什么?”这一角度展开教学。教学中, 由于诱导公式太多, 学生记不住, 教师又将其进一步概括为“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试图通过记忆强化和模仿、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诱导公式。这种做法学生学得很累, 教学效果还大打折扣。

让我们先看一下教材 (苏教版必修4p18) 是怎么处理的:先从定义的角度给出第一组诱导公式: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随即给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 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 如关于坐标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等。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从诱导公式的本质 (圆的旋转对称性和轴对称性的解析表述) 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并推导出诱导公式, 但如果直接抛出教材上的问题, 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有点“悬”:你是怎么想到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笔者在教学时设置微课题供学生研究:三角函数刻画了单位圆上点的变化规律。可以想象, 它的基本性质与圆的几何性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大家知道, 圆的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对称性, 如: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以任意直径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等。这种对称性如何用三角函数进行刻画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上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研究单位圆上点的对称并从解析的角度进行刻画。如此处理, 诱导公式水到渠成, 学生有着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 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对公式的理解必然是精透的, 又何愁其不能熟练把握?

3. 问题拓展中研学助推学生思维走向灵活

传统习题教学中, 教师比较注重以“知识概要→范例分析→学生模仿→巩固强化”为特征的流程式教学, 学生处于被动同化认知状态, 知识难以得到有效内化。长此以往, 学生思维容易僵化、刻板而丧失灵活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启发诱导学生立足教材问题的再拓展研学, 于引申中品味, 于切磋中发现, 于比较中鉴别, 于反馈中深入, 于拓展中激发, 于联想中感悟, 于创新中陶冶, 让学生伴随着对问题解答经历多次螺旋式循环探究, 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与方法构建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有助于学生思维从刻板走向灵活。

【研学案例3】酒杯中的解析几何问题研学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63页“探究·拓展”题8:一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它的方程是x2=2y (0≤y≤20) 。在杯内放入一只玻璃球, 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 (如图1所示) , 那么玻璃球的半径r应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 笔者引导学生将该题进行延伸研究。

(1) 轴截面为直角形酒杯 (或椭圆形酒杯) (如图2所示) 。如果将一个玻璃球放入杯中, 玻璃球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时, 玻璃球一定会触及酒杯的杯底?

(2) 设想在轴截面为抛物线形酒杯x2=2y (0≤y≤20) 中, 放入一根粗细均匀, 长度为3的光滑钢针 (如图3所示, 端点与酒杯壁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 那么当钢针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时, 其在酒杯中的位置如何?

(3)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再拓展为更一般的问题:如果钢针的长度为l, 那么对于不同的l值, 钢针的平衡状态又将如何?你能说明理由吗?

(4) 如果将抛物线形酒杯换成直角酒杯或椭圆形酒杯 (如图4所示) , 结论又将如何?

(5) 假设钢针粗细不均匀 (不妨设其重心在三等分点处) , 若将一根这样的钢针放入直角形酒杯 (或椭圆形酒杯) 中, 那么当最后达到平衡时, 钢针在酒杯中的位置如何?

让学生参与教材习题改编拓展研究, 把问题的本来面目暴露给学生, 不仅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避免了就题论题的宿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把问题从个案向一般化方向拓展, 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习惯,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在问题拓展和解决的同时, 也给了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式, 这也正是我们常规教育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4. 知识延伸研学助推学生思维通达广阔

仔细研读新课标教材 (以苏教版为例) , 我们不难发现, 教材通过设置思考·运用、探究·拓展、实习作业等内容, 对知识发展、背景问题、思想方法方面进行整合, 呈现出以教材核心内容为课题进行拓展延伸的基本框架, 意在让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建立数学、运用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 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研学案例4】从函数的奇偶性到对称性研学

函数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教材从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关于轴对称出发, 提炼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设函数的定义域为A, 对坌x∈A, f (-x) =f (x) (或f (-x) =-f (x) ) , f (x) 则称为偶函数 (或奇函数) 。根据定义, 我们很自然地想到:f (x) 图像关于y轴对称圳对坌x∈A, f (-x) =f (x) ;f (x)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圳对坌x∈A, f (-x) =-f (x) 。给出微课题:对于一般意义下的函数图像对称, 如函数f (x) 图像关于直线x=a轴对称或关于点 (a, 0) 中心对称 (其中a为常数) ,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经过上述系列过程研究, 学生对一般意义下的轴对称问题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结论式教学所无法匹及的。有了这样的基础, 学生研究函数f (x) 图像关于点 (a, 0) 中心对称 (其中a为常数) 问题将易如反掌。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函数f (x) 图像关于点 (a, b) 中心对称 (其中a, b为常数) , 结论又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研学的基础上, 学科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从囿隅通达广阔。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延伸, 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 更是思想方法的升华。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微课题研学课堂上, 在教师不断深入的引导和激励下, 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数学知识转向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当研究成为自觉行动时, 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也就成为必然。表面上, 微课题研学课堂上学习 (研究) 的内容并不多, 但思维容量大, 思维价值高, 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相信这样的思维训练才真正符合高效课堂理念。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修订版) .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0 (3~5) .

[3]罗强.让学生更多地学习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中学数学月刊, 2002 (9) .

[4]王晓东.高三复习课中的“课题研究式”教学.中国数学教育, 2011 (12) .

[5]王升.现代教学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

[6]陈唐明.微课题研学催生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6) .

3.求职应聘信教案新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求职信的基本写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一封内容较简单的求职信

情感目标:认识到学业对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职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难点:能够独立完成一封求职信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看2张图片,其一是人才招聘会现场,其二是蒙牛牛奶广告,学生找出两个图片的共同点。

明确:两张图片都是推销。一个是人才的推销,一个是商品的推销。推销人才,离不开写求职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机会总是青睐主动出击的人,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优秀的人也要学会自我推销,而推销自已的第一步就是给用人单位递上求职信和简历等材料。求职信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求职信是向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

(二)(比一比)检查预习

采用分组抢答的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对求职信的基础知识在课前有一定的了解

(三)(试一试)通过预习,学生尝试总结

1.格式是怎样的?

2.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师明确:(1)格式可归纳成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礼貌敬称别忘掉

正文每段空两格,介绍自己不乱套

介绍完毕附地址,电话邮编不能少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2)引导学生归纳求职信正文部分包括(供学生参考)

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向,联系方式

(四)(看一看)展示一篇例文,结合之前的求职信基础知识来看一看。

这是一封求职自荐信,格式与写法规范。热情礼貌的称谓后接写祝愿与感谢内容,一下子拉近了与用人者之间的距离。正文概括自己的情况后,重点介绍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个人素养和爱好,较好地彰显了自己的优势与能力,增强了自我推销的说服力,给人以真实感。

(五)(帮一帮)病文会诊

①称呼没有顶格、具体联系方式欠缺。标题没有居中,应加上问候语,落款位置 ②没有针对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介绍自己,没有侧重介绍自己所特有的,并能为用人单位做出贡献的技能和个性特征。

③回家乡工作一点内容多余。

④自我推销的说服力不够。

⑤给对方限定时间的求职信,必定要失败。

师归纳:求职信的写作注意事项:格式规范,语言简洁得体,态度诚恳

(六)(写一写)写作训练

根据个人的特点与求职意愿,结合本专业,按求职信的写作要求,为自己拟写一封求职信。(选一至两位同学进行写作展示,请同学进行点评)

(七)小结

4.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四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 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内容研讨: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四、积累:

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五、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

5.党员不信教承诺书 篇五

为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的纪律,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人结合实际,郑重做出如下承诺:

1、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性观念、恪守党的纪律。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加强无神论教育学习,不信教、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绝不在任何场所宣扬和传播宗教;

3、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绝不参加任何“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4、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文明新风尚,绝不宣扬封建迷信,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5、与中央和省市区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

承诺人签名:

6.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六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 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 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 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艺术课程教学, 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 75%的学生在农村, 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几年,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 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 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 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 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 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 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2) 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 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 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 (5)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 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 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时间过于仓促, 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 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 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 决定延时结题, 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 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 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 以艺术课程教学,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2) 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 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 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 (5)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 (1) 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 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 进行研讨、分析, 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2) 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 深入学校、深入课堂, 结合实际调查研究, 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 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 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 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 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 (1) 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 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 (2) 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 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 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 更要立足实际, 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 要符合实际。 (4) 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 互相作用, 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 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王东霞刘秀云刘艳红刘强

张志文赵红赵江汉张娟邱文红李春燕张淑艳李提姗王红艳冯敏张文杰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 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 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 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 形成共识, 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 成立五个研究小组, 课题组人员任组长, 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 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 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 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 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 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 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 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 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 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 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 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 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 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 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 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 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 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 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 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 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 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 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 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

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 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 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 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 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

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 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 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 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 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 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开启心智, 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 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 结合自己的实际, 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 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 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 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 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 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 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 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 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 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 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 除了大件设备外, 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 相互支援的政策, 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 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 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 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 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 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 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 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 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 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 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 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 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 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 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 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 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 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 只有相互合作, 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 “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 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 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 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 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 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 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 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 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 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 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 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 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 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 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 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 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 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 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 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 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 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 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 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 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探索适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7-42.

[2]王安国, 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 高文,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5]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7.致女儿的信教案2 篇七

秦皇岛是海港区海阳镇中学

高秋华

教学(习)设想:

《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其内容是与正值花季的女儿进行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全文以朴实的语言向女儿昭示了爱情的真谛。教读本文,首先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本文的真谛,了解人类纯真的感情----“爱情”;第二,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爱情教育,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爱情”;第三,积累有关名家对爱情的论述的名言与诗句,以期提高学生的古文化积淀。教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

②积累名家关于“爱情”的名言与警句 过程与方法: ①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习)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前预习与指导:

① 扫除学习障碍,初识文本把握文本内涵(主题).②查找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常识

③了解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搜集有关爱情的相关名言与诗句.如《孔雀东南飞》、《梁祝》、《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神雕侠侣》、《红楼梦》、苏轼《江城子》、白居易 《长恨歌》、《诗经·周南》等等 教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整体把握

1、组织导入:

提问:你的父母给你讲过爱情吗? 生:回答

你如何看待爱情。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无论何时,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何为爱情?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或许能够了解爱情的真谛。

2、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①内容初探

本文作者为回答14岁女儿关于“什么是爱情”的询问而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作者以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对爱情是什么进行阐述,给女儿以深刻的启示。﹙设计意图:旨在对预习情况进行了解,扫除理解的障碍﹚

3、1)整体把握:

学生诵读全文,结合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提出存疑之处。教师预设:

①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类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信息?这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② 通过故事的叙述,你能用课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来阐述什么是“爱情”? 2)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与明确:

教师预设:①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三种信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与默契,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这三者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②展示多媒体信息:故事中有“爱情”寓意的句子

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Page 44) 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Page 47)﹙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研讨文本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体把握文本﹚

二、语言品析

1、教师示范、预设如下: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理解指导:此句包含人生哲理,可以多角度理解。而就本文而言,在于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创造幸福。

2、学生自己提出值得欣赏与品味的语句畅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深入理解课文的语言,培养学生语言品析能力 ﹚

三、延展与拓宽

1、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信息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情。-----车尔尼雪夫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三、结课与寄语

“爱情”是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但爱情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我们紧记:青春不是恋爱的季节,走过多雨的今天,迎接灿烂的明天!

课后随笔

本教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文本为依据,深刻挖掘文本的内含,让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于情感态度方面接受教育。学生也能够在充分预习筹备的情况下融入课堂,简述自己的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有,本案例课程能够环节清晰,循序渐进“初读初解--整体把握与研读---精读品析与探究---延展与拓宽”每一环节都使学生可感可知,层次清楚。

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精选) 篇八

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

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2、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让我们来读一、二两段。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4、再次默读1、2自然段,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学生默读、思考。

2)边交流边有感情朗读:

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①如何理解“温暖”?为何“温暖”?(结合学生回答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感受巴金爷爷一颗心存感激的心,并将这种感受读出来。)

②可自然过渡到前一句话: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的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

……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

①伸出你们的右手,拿出一支笔,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②一支轻如鸿毛的笔在巴金爷爷的手中有千斤重,他要用千斤重的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这种困难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也不能(给每个同学回一小段话),就连(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

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①哪几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②从怎么办呢?你感受到什么呢?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①从今年你读懂了什么?所以巴金爷爷多么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②投影出示:……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家乡的孩子们读到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想),多么(想)。

我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多么。

③选择一句话进行说话练习。

④相信我们此时再来读这一句话一定能读得更好。

5、指导看图,加深感受,感情朗读。

请同学仔细观察P152、155两幅图,看看两幅图中的巴金爷爷有什么不同?(特别是面部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1、2自然段,去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有爱。(齐读)

三、对比朗读,启示思考:

1、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会的颁奖辞。范读,齐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呢?(请自由读3、4自然段)

3、一位在别人眼中享誉世界,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人物,在自己的眼中却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这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书)爷爷。

2、这样一位老人在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中他会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巴金爷爷就是这样的可亲可近。喜欢这样的爷爷吗?

初读课文,要求,读出巴金爷爷自然、轻缓的语调。

读了这样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读后说第一感觉。)

2读:

1)信的文本特点:面对面的说话,聊着家常,显得很亲切自然。

2)指名分段朗读,让学生在自然、轻缓的语调中体会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初步感受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复习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会,从巴金爷爷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爱。

第一段:从“谢谢”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温暖”。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谢谢”孩子们呢?(一大堆信——这么多的孩子们写信;好不热闹。)读出巴金爷爷的心里的温暖,读出感谢之情,喜爱之情。

第二段:巴金爷爷平实清新的文字中流淌着他的真情,自由读第二段,感受他的爱。

2、“千斤重”千斤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笔有千斤重呢?从这“千斤重”你又读出什么?

朗读指导:“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爷爷深深地爱着家乡的孩子们;他们读着这封信,感受着巴金爷爷的深情,怎能不为之感动?读出孩子们的感动。

3、交流语段二:多么,多么

还有谁也注意到了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特别留意到的词读好。

听出来了,“多么想看见---多么想听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来,我们一起读。

4、谁还留意到了其它的词,谁还有精彩的发现?

“歌唱般的话语”如果没对孩子那份真切的爱,孩子的声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联系一、二段内容,选词说话。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边出示词语:温暖 千斤重 终于 见面。)

指名学生读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与课文一、二段的内容有关的话。

师小结: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孩子们真诚的爱)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板书:爱)

二、学习三、四段,感受巴金爷爷的爱,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学习三、四段,感受书信中巴金爷爷亲切质朴的话语

巴金爷爷用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在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聊天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耳朵听听自己读书的声音,听听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

你听到巴金爷爷跟孩子们聊了些什么?

(二)自读三、四段,潜心对话,感悟文本

1、这封信是一个走过了87个春秋的老人给家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巴金爷爷的声音,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阅读批注——与文本交流)

2、交流读书体会(师——生、生——生)

(三)齐读第三段,领悟“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根植“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种子

1、这封信主要是巴金爷爷和我们谈生命的意义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开花结果”。(板书:生命开花结果)同学们,花草树木可以开花结果,人的生命怎么能“开花结果”呢?

2、(投影)请同学们读一读巴金爷爷的这段话,看看谁能读懂“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3、交流,引导,提升

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只有我们为别人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同情,奉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才能给社会增光添彩,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这里的“花费它们”中的“花费”可以换成什么词?(消耗、奉献。)

“花费它们”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时间、精力、同情……

所有的这些,都凝聚成一个字,那就是———爱!一句话,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板书奉献)

4、同学们,愿意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自己的心里吗?自由朗读,用心感受生命的美丽之花。

指名读。

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齐读!

5、巴金爷爷说自己是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读到这里,你明白巴金爷爷为什么希望再活一次吗?

(他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总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为祖国,为同胞再多做点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这份博大的爱。)

这朵生命之花是爱的花朵,是爱的果实,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体会巴金爷爷博大的爱。

三、学习第五段,感受巴金爷爷的期望

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巴金爷爷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一个老人,他更懂得时间的珍贵。

2、(投影第5段第2句)这是一位老人的心声,亲切的话语中充满爱意,这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人对家乡孩子的热切期望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聆听巴金爷爷的殷切期望。

(读出老人的浓浓的爱意,热切的期待。)

3、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领会巴金爷爷对我们的期望吗?真的吗?(考考你们:谁的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谁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们;希望在谁的身上?——我们。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们”换成“我们”)

(朗读要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充满希望。)

四、抒写真情。

1、家乡的孩子们收到了巴金爷爷抱病写的回信,读着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感受着巴金爷爷真挚的爱和热切的期望,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又想对巴金爷爷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回一封信。

明确要求:

1)注意信的格式

2)以家乡孩子的身份。转换角色:现在我们是谁?我们是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呀,现在孩子们的心已飞到巴金爷爷的身边了,就要面对面地和巴金爷爷说话了,明白吗?

3)说真话,诉真情,说出我们的心里话。

2、生写信,师巡视指导。

9.微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篇九

一、湖南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至2013年开始, 特别是在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金改十条”后, 湖南省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节奏和力度明显加快。2014年累计投放161.2亿元信贷资金, 惠及4177家小微企业。尽管最近两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有所增加, 但还是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据长江证券研究部相关数据显示, 中小企业具备60%的GDP贡献、80%的就业贡献、75%的创新成果贡献, 但是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 可获得的贷款余额仅为16万亿元左右, 占全国贷款的22%。另一方面, 小微企业高经营风险以及低稳定性的特点, 外部金融体系往往不倾向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而倾向于为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融资门植。

二、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现状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介绍说, 作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力量, 去年以来, 银监会在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推动建立专门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出台监管支持政策。近年来湖南省也相继推出了诸多政策, 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助力 (见表) 。据了解, 目前湖南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补贴、奖励、返还等方式, 对中小企业融资直接进行财政资金扶持;二是不断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对遭遇中小企业贷款损失的银行赔付50%;三是积极发挥“中间人”作用, 想方设法搭建银企沟通平台。

三、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以传统银行贷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式难度最大

银行贷款仍然是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 但在融资过程中, 中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审贷标准严格、审贷流程长等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自筹 (86.7%) , 通过银行贷款者为31.4%, 另外, 分别有10.5%和12.4%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调查结果显示, 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难度大主要在于:贷款手续多而且多变;审查的流程比较长, 费时;担保公司的标准大相径庭, 费用标准不规范;贷款利率较高, 利润的大部分要还贷, 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滞后于企业需求;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2. 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银行对于贷款给小微企业并不积极, 究其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大都内部管理不完善, 缺乏长远的企业规划和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 也没有可靠的抵押物, 风险高;小微企业对银行经营成本收入比的贡献率低, 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银行调研和服务成本过高, 投入产出效益差, 服务较难持续;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直接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授信。

3. 其他融资渠道的纠纷多、风险大

湖南是一个位于我国中部的省份, 金融创新的很多业务都未在我省开展, 小微企业多向民间借贷。目前, 民间借贷存在诸多弊端, 纠纷多、风险较大。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诚信危机, 导致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多。民间借贷由于本身的自发性和缺少健全管理制度, 其中隐含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没有控制好或者监管不到位, 容易演变成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 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4. 企业融资满意度较低

调查显示, 经营时间在1年之内的小微企业对现融资状况的满意度达到70%, 企业资产不超过100万的小微企业对现融资状况满意度将近65%。而经营时间3年以下和一年之上的小微企业的满意度比经营时间不到一年的小微企业低了1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成立之初, 资产弱, 更多的资金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借款、透支信用卡等渠道获得, 而经营时间较长的小微企业, 经营基本上趋于稳定, 各方面的条件基本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 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近两年来对小微企业扶持与鼓励, 这部分企业较成立不久、资产较轻的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就会也就大一些, 而且这个阶段的企业由于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朋友亲戚拆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经营期限1年-3年的企业, 企业处于成长期, 资金需求加大, 而且经营还不稳定, 金融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服务, 表现出了相对较低的满意度。

5. 企业融资成本高、还款压力大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 将近60%的小微企业表示, 融资成本在5%-10%之间, 其余40%的小微企业反映融资成本超过10%, 高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对融资望而却步。另外, 更大一部分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难在了对融资的恐惧, 除了通过民间借贷, 要想通过其他某种途径融资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四、破解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路

1. 创新融资抵押机制, 减少金融机构融资风险

抵押品是金融机构实现风险缓释或弥补风险损失的重要保障, 而小微企业又恰恰缺少有价值的抵押品, 因此, 小微企业要想真的能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 只能通过创新抵押品来弥补抵押品不足的现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创新融资抵押机制, 近两年, 无论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还是政府, 都在试图改善抵押贷款条件, 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 例如由有形抵押向无形抵押的转变, 完善抵押制度和抵押物认定办法等。

2. 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 扩大政府扶持力度

破解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发挥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 扩大政府扶持力度, 例如, 出台优惠政策, 根据小微企业的类型、发展规模、授信情况等出台减税、减费或减息政策,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设置政策性金融机构, 结合小微企业实际, 设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出台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 将小微企业的行为纳入诚信系统, 为融资提供依据。另外, 对于存在估值和流动性不足的创新抵押品, 应该鼓励评估公司、交易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降低评估成本, 开拓资产转让渠道。针对存在权属关系不明确的创新抵押品, 应该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抵押登记办法等方面努力, 从而解决权属不明确的问题。

3. 提升小微企业自身实力, 增加融资信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微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获得良好的经营信用, 才能拓宽融资渠道。首先, 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建立长远的企业规划以及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 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环境, 减低自身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稳定性。其次,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企业内部形成智囊团, 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 注重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国家融资政策偏向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小微企业应注重自己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添加筹码。

4. 整合各种金融资源, 拓展金融融资渠道

近年来, 湖南省大力建设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银行体系、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为主的多种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目前, 湖南省诸多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因此, 需要在继续完善既有融资途径的基础上, 整合各种金融资源, 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 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保证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摘要:中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和融资可获得性严重失衡, 本文以湖南为例, 通过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政策进行分析, 找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最后对破解湖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政策

参考文献

[1]王静怡.杨燕曦.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研究.商场现代化, 2012 (9) .

[2]王静怡.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调研报告.商情, 2012 (32) .

10.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篇十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

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此,科学的编制学案,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想到,在达到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使实践少走弯路更多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物质准备上我校购买了速印机,装备了专职的印刷室;构建了标准较高的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位中层领导配备了专用电脑,结束了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历史这就使教师网上备课,微机生成教案成为可能;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今天,海滨中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以内化为一种需要。这些准备为我们的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

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和作业(我校将学生课后作业整合在学案上,不再另设作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经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规范学案编制”任务。将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

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再次,根据课时确定教学模块:二课时分为自学——展示两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③,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④、⑤、⑥、⑦;三课时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③、④、⑤,第三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⑥、⑦等等。采取模块教学,解决一节课不能完成学案全部内容的问题。

六、取得成效

(一)形成学案制作模式。

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学习,以课题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反思:

11.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是政治纪律 篇十一

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是政治纪律(热点辨析)

王福生 马 进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07 版)

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这是我们党的政治纪律,是我们党区别于大多数政党的一大特点。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隐性信教,背离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员不准搞封建迷信,不准信仰宗教,不准参与邪教,不准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在不信教问题上绝无折扣可打、绝无变通可言。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是由党的理想信念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党员如果信仰宗教、传播宗教思想,就意味着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有些党员认为,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所以自己也能信教。我国宪法的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党员对此必须正确理解。共产党员是比一般公民具有更高政治觉悟、更高政治信仰、更强组织纪律性的“特殊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还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这决定了共产党员在世界观、政治立场、理论品格和社会理想等方面都与信教群众有着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共产党员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了认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这些都与宗教对信教群众的要求有着根本区别。因此,共产党员应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能到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但应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现了共产党员对待宗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员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才能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求共产党员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看待和说明宗教的本质,看待宗教的存在,正确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和国际性。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很快就会消亡的想法,那种认为依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就能消灭宗教的想法,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背道而驰的。

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但应关心党的宗教工作、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宗教工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把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能不能坚定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是否坚强、人民立场是否牢固、与人民的联系是否密切的重要标准。共产党员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善于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注意倾听宗教界人 2 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对信教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

12.九年级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十二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理清文章的脉络。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展开思考。

三、新课讲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明确: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四、课外拓展:

1、谈认识: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鼓励自己的见解)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爱情经典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五、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女第一次爱情爱情是人独有的

儿第二次忠诚体现人类美和力量

上一篇:用爱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下一篇:技术创新项目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