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经典美文

2024-10-20

幸运的经典美文(精选8篇)

1.幸运的经典美文 篇一

有些幸运,从未离开的美文

有一个人因为屡遭不幸而祷告,他说:“上帝啊,为什么我总是遇到错的人、经历不幸的事?上帝你要是听到了我的声音,就现身让我看到,来陪陪我吧。”上帝听到了,现身告诉他:“我就是上帝。”

那个人说:“我很痛苦。”上帝说:“我陪你到海边走走吧。”

他们在海边走了很久,这个人一直在讲自己的不幸。上帝一直在听,但并没有说什么。

这个人不满地说:“上帝,你是真的`在听吗?”上帝说:“我在听。”

这个人又说:“那你能帮我什么呢?”上帝说:“我陪着你。”

那个人扭过头,看了看身后,突然说:“你在骗我。”

“我没骗你。”上帝说。

“可是为什么我看到沙滩上只有一组脚印?你根本就不存在,你是骗我的。”

上帝轻轻地对他说:“孩子,当沙滩上只有一组脚印时,是我正背着你。”

我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她的英文名叫Penny。有一段时间她处于人生低谷,事业、生活都出现了种种问题。那天我们在公司的食堂相遇,她坐在我对面,向我倾诉她的种种烦恼。

听她讲完,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办法帮她。但是,我想到了这个故事。我只是喜欢这个故事中那种特别的意味:不要自怨自艾,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有一点信仰、希望和勇气。于是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她听。

我只是讲了这个故事,别的什么都没有说,而她听完之后,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当时是在公司的食堂里,周围都是熟人,可她毫不在意,痛痛快快地流了一场泪。

后来,她离职了,再后来,她离婚后再婚,离开了这个城市,我们的联系渐渐少了。

而有意思的是,当我突然想起这个故事时,久未联系的Penny给我打来了电话。她现在生活事业都顺心,从她的声音中我听得出来,她很幸福。其实,幸运从未离开。

2.幸运的经典美文 篇二

一、激趣诵读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因子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了。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习惯,使其乐在其中,才会取得良好效果。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营造诵读的氛围

加大宣传的力度,端正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开展“名人读书故事”系列讲座活动;搜索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读书“痕迹”明显、构思巧妙、语言精美的篇目展示给学生看;开展“图书捐赠”活动,组建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踊跃参与“我与经典之作对话”等读书活动。掀起学生购书读书的热潮,点燃学生的阅读经典美文的热情。

(二)保障诵读的时间

诵读时间的保障十分重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业负担,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可利用早读课、上课前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诵读,高一高二年级甚至可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有时间诵读、消化、吸收。

(三)搭建交流的平台

阅读心理学认为,当阅读者读完某一文本时,总会有一种与人交流和对话的欲望,而这一欲望的达成,能促进阅读理解,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可开展“读书交流会”、“写读后感”,举办“朗诵比赛”,评选班级“阅读大王”等,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二、品味经典美文语言,生动学生的语言表达

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语言的表达浅显单一,总是抓不住要表达的东西,常常词不达意,能写出跌宕多姿文采飞扬的文章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语言表达欠缺的原因是:一是读书积累少,词汇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即使积累了一些词汇,但不懂得运用,缺乏推敲锤炼的意识。

(一)品精妙字词

通过鉴赏品味,让学生明白经典之作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泻”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如用“照”字则不能与“流水”照应,显得呆板、不灵动;后半句写雾,用“浮”不用“升”更为巧妙,因为“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状态。又如,在鲁彦的《听潮》中,“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在赏析经典美文的语言精妙时,鼓励学生要从名家的文笔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在写作中尝试推敲、炼字,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赏灵动语句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唐诗宋词,通常都会成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句生动、感人。而容易让中学生借鉴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叠字等。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鲁彦《听潮》)运用了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即我们常说的通感。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叠字的运用比比皆是,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的耳际”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叠字句无不生动传神,读起来和谐、流畅、清隽、悦耳。让学生多诵读这些名篇、名段,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借鉴。鼓励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巧学经典美文谋篇,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学生写作文时,怕的因素很多,其中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经典美文,通常都是构思巧妙的作品。指导学生梳理经典美文的行文思路,掌握一定的谋篇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一)记叙类文章

学生写记叙类文章很容易犯“记流水账”的毛病。一味的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那是很难赢得读者喜欢的,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但有不少经典作品,其构思情节曲平起伏、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尺水”也能“兴波”。比如《老人与海》的故事就很曲折:桑地亚哥84天没有捕到鱼了,第85天又出海了——他终于遇到了一条大鱼——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捕到——突然却来了一群鲨鱼——拼死搏斗赶走了鲨鱼——船帮上却只剩下一副鱼骨架。在曲曲折折中,读者完全被故事吸引,也被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所感动。经典作品为何能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呢?这涉及构思时成功使用了一些记叙方法和技巧。如《变色龙》使用了设置悬念法,情节构思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则运用了误会法,以“我”对小伙子的误会为主线,一波连一波, 不断推进情节的发展, 最后误会解除。此外,还有巧合法、抑扬法、倒叙法等。这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运用得体就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慑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二)议论类文章

中学生所写的议论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几种基本模式的,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 (1)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2)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3)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结尾部分紧扣中心,联系实际,总结全文。文章在总体上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采用并列式。此外,还有林家箴《说“勤”》、吴晗的《谈骨气》等名作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容易学习借鉴的,因此,可以把它当做重中之重来训练。

四、广泛诵读经典美文,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曾广泛地诵读过大量的经典作品,矛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巴金诵读《古文观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学巨著。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笔酣墨饱、笔头生花,成为一代大家。其实,早在西汉时,著名的词赋学家扬雄,就从写作的角度,最先提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他所说的“善为之”,即指善作文。通过广泛地诵读经典美文,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美文,融会贯通后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写起文章来,自然有内容可写,并写得比较精彩。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以前的经典作品,就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有形无形的借鉴。”[2]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因为读是吸收,写是倾吐。加强学生对经典美文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走进一个更宽广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享受经典阅读,并对学生加以写作指导,做到读写训练有效结合,能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经典美文,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被历史证明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思想宏远, 构思巧妙, 语言精美。加强经典美文诵读与积累, 并对学生加以写作指导, 做到读写训练有效结合, 能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经典美文,诵读积累,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小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语文·下旬, 2010, (4) :93

[2]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8:163.

[3]陈立新.课本经典与中学作文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

3.推动经典美文阅读的理性思考 篇三

关键词 经典美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09-0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作为大国要崛起,一定要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这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推动经典美文的阅读,就是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国人素养的必经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经典美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品位,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在做人和做文方面对学生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以经典美文的阅读带给学生高尚的力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经典美文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美文的阅读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名句,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

阅读和积累经典美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会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从而鼓起勇气承担起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经典美文的阅读中,学生也能在古代先贤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他们明白历史上所有圣贤之人都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磨难与考验之后才成为圣贤的。这样学生也会有能力来面对挫折,而不会像当前一部分中小学生因无法承受挫折而采取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经典美文能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情况说明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经典美文中所蕴藏的义利之辨内容非常丰富,为义利观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其中“见利思义”“舍生取义”“先利后义”等观点,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

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之时,会想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会想到“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就会引导自己做出高尚的选择。

“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三、阅读经典美文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形成某种气质。朱光潜说过:“没有文学趣味,这是精神上的残废。”优秀的人文文化是先哲们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对培养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很有作用。经典,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某一领域的一个高度,是当时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于今的传世经典更是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洗考验、优胜劣汰才得以被保留下来。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是循序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经典美文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让学生与古代圣贤名家为友,与经典文化知识为友,与时代同行,追求文化的高品味。最重要的是阅读经典能致力于人的培养、人的塑造和人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阅读经典美文能增强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相关经典美文的阅读,才能增强与巩固学生阅读的相关知识,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品味美文的音韵之美,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品味到文章的铿锵之声,品味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品味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体味美文中语法、修辞的精美,将美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精品范例,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运用。从发现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优美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内容进行鉴赏,让学生很好的提高其鉴赏美文的能力。

五、阅读经典美文能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特别是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铸造和凝聚的恒久弥新,蓬勃向上的人文思想与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中华经典美文的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美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王登峰,陶继新.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你本是一个幸运的人美文 篇四

一个精神救治中心邀请我去与病人座谈,希望我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帮助病人找到心灵的出口。参与座谈的病人中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工人市民,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疾病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被生活逼得没有活路了,被世界抛弃了,并被家庭所不容。

其中有一位大学考古系的副教授,因为评正教授落选,他认为学院领导歧视他,评委们认为他在学术上无成绩,然后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专业能力,甚至开始抱怨当初让自己选择了这个枯燥无味专业的导师。因为这个专业的关系,自己不会处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差。这样想下来,他渐渐难以走出自己的思维桎梏,天天自怨自艾,最后以致连研究也进行不下去了,连起码的生活也不行了。

我一直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吐槽,了解每个人的心路历程。最后我告诉中心的医生,如果让他们这样就在病室中不断抱怨下去,病人的病情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应该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我也有很多与他们相同的遭遇。很多时候,当我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也有与他们一样的情感起伏,一样的思想状况。可是,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总能及时找到心灵的出口。每当我遭受陷害、怀疑、误会带来的不快乐的.时候,我有一个方法,就是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去郊外的旷野,去宁静的山坡,去安详的湖边。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随风摇曳的丛林,看到自由飞翔的快乐的小鸟,看到宁静中泛着波澜的湖水,我总是会突然间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切如旧,世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糟糕,我自己的生活并不是不可救药,一切都还来得及啊。”或者,当我感觉自己在一个事情中束手无策的时候,我就努力让自己忘掉这件事情,开始做新事情,生活就敞开了新的窗口。

我感觉我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些效果,因为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获得理解的宽慰。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遭遇就如天空有晴空万里也有暴雨闪电一样正常。难道我们不相信暴雨之后会有彩虹吗?

我单独与那位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你们学院还有比你年长没有评上教授的吗?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怎么样?你的学生对你的讲座认可吗?你故乡的同龄人和伙伴们现在的生活怎样你知道吗?”这些问题,立刻让副教授兴奋起来,他的眼中闪现出晶莹的光。他说,学院还有几个比他大几岁的副教授没有评上教授,他的孩子正在读高三,是年级里的尖子生。他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始终是故乡的骄傲和荣耀,是乡邻教育孩子的样板。这一连串的话说完,他陷入了沉思。良久,他对我说:“是啊,我是很幸运的一个人啊,我也是一个成功的人,怎么会到了这步田地呢?”我说:“你是很幸运的一个人,只不过,你的更高的目标把你的幸运和光芒遮蔽了。”他豁然开朗。就在那天,他重新回到学院,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和研究。

5.幸运由心而生美文摘抄 篇五

这件事情对我朋友触动很大。他说,日常生活里,在你觉得运气不好的时候,仍然要相信有更好的运气随后就到,这样心态就会平稳、态度就会温和,也不轻易否定某件事、轻慢任何一个人,而这些事这些人都可能隐含或者携带某种“好运气”。所以,时时记得对自己说,我是幸运的,诚恳做事、宽厚待人,回报给你的往往真的就是“好人”与“好运”。我们过去只强调“坏的现世报”,其实,更多的是“好的现世报”。

IT界英雄王志东先生一直认为自己很幸运,事业家庭都很幸福,以至于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想大喊十声“感谢上帝”。实际上,十多年的创业路上,王志东起伏跌宕,历经艰辛,得到的不见得比别人多,但王志东看起来要比别人幸福。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第一智慧:感恩,对自己说“我很幸运”!

“幸运”是一种有形或者无形资产,需要你以宽广博大的心去拥有。我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排高大的玉兰树,除了冬天,一年三季都可以闻到她们高洁的清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有这样的福气,春天的玉兰花带着雨季的缠绵,那香有些奢靡;夏天的香,在夜风袭来的时候,带着些许的清凉,沁入心扉;秋天的玉兰香,则淡雅飘逸,若即若离……

6.幸运的经典美文 篇六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经了,面对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今天,对于很多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各种看法,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历,那是我对父亲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

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的乡村学校非常简陋,几间破旧的教室遇到雨天就会到处漏雨,那年父亲带了毕业班为了给学生们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他牺牲周末给学生无偿补课,那是一个星期天下了一场大雨,雨后父亲不顾家里还漏水的房子便急匆匆跑到学校,到了学校父亲看着教室还在哗哗地“下雨”时,他沉默了!因为怕耽误下午上课,中午便抢修漏雨的教室,当房子快要修好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脚踏的那块瓦片突然断裂,父亲从一丈多高的房子上摔下来,到医院后,医生说虽然没有伤到骨头,但是必须好好调养一段时间才能上班,当时母亲泪流满面却一言不发地把父亲接回家。

那时家里很穷,父亲是家里唯一能挣钱的顶梁柱,母亲每天都用心呵护着生怕父亲有任何闪失。然而父亲却整天惦记他的学生,几天后,他终于待不住了,便硬要去上班,一向温柔体贴并支持父亲工作数十年都毫无怨言的母亲却急了,对着父亲大吼:“老卢啊!你不要我!不要孩子!不要这个家!难道你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吗?”父亲缓缓抬头,用微弱而坚定的语气说:“是的!在毕业前我不属于你,不属于孩子,不属于这个家,等学生们毕业了,我就归你,归孩子,归咱们这个家!”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他举步维艰的身影,突然间所有赞美教师的华丽词语都涌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哪句用在父亲身上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伟大不在于他就是我的父亲,而是教师这个职业!是什么让他对教育事业如此坚定!如此执着呢?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禁陷入沉思……

1994年农历2月14日――这个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刮着大风,猛烈的狂风不停地嘶吼着!整个村庄刮得天昏地暗,连同我们的心也撕得粉碎,因为就在这一天我最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记得当年父亲晕倒在课堂上,后被送进医院检查结果竟然已是肝癌晚期,那年父亲刚刚过了38周岁生日,得知这个噩耗,家人都失声痛哭,然而在父亲面前我们从不提及这些,只是默默的掉眼泪,我记得有一个学生从村里步行二十多里路就为了给父亲送一颗他家鸡刚刚下的鸡蛋。父亲看着心爱的学生们如此爱自己,他觉得值了。

父亲此时躺在病床上显得那么瘦小,那根根白发是用粉笔末染成的啊!此时他已为学生熬干了他最后一滴油!站在父亲面前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突然父亲拉着我的手说:“闺女,爸爸对不住你,更对不住那些没毕业的孩子们,以后你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当一名教师,当一名好教师,替爸爸完成这个心愿……”我扑通一下跪在爸爸床前哭喊着:“爸爸我会的`!我一定会的!”

父亲微笑着用他那温暖的手给我擦眼泪,然而眼泪却顺着父亲消瘦的面颊留下来,留下来……突然停止了,我放声哭喊着:“爸爸……”然而父亲还是走了,带着他的遗憾,带着他对学生们的牵挂在一片嘶声裂肺的哭喊声中永远地离开了,风依旧猛烈的刮着,然而院子里却挤满了乡亲们,老人们哭了:“这么好的老师怎么就走了?”

中年硬汉们哽咽着:“这么年轻的老师不该走啊!”

父亲昔日的学生们排着长长的队哭喊着:“老师!我们想你,我们会好好学习,请您放心!”

听着这感人的话语,感受着这样的场面,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当时我心里是怎么的一种感受!父亲在这个小山村里已经整整从教二十年了,他把青春留给了这个村庄!他把热血撒在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上!感受着这一切,刹那间我感觉父亲这辈子当一位这样的老师您值了!因为我知道乡亲们没有忘记!学生们没有忘记,他们那位可亲可敬的卢宣老师!

欣慰的是如今我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虽然我还年轻没有做过什么,但是我已经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我对父亲的承诺,也是我的承诺!那个曾经步行了二十多里路给父亲送鸡蛋的孩子如今已是北京大学科研所的教授,清明节给父亲上坟,谈及当年的事情,他依然是满眼泪花,是啊!父亲用他短暂的一生,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无限的爱!父亲是我的榜样,我想当夕阳映红天边,总有我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我相信那是我会是那里最绚丽灿烂的那一片!

也许是那个时代造就了父亲这样的教师,在如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我想我们更应该坚守这样的职业信念和奉献精神!最后我就用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7.幸运的经典美文 篇七

目前,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一、急功近利,过多地关注分数的短期成效,无视阅读的重要性和长期的积极性

都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作业像山一样地压在孩子身上。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被动地成了那棵被拔的小苗。有些家长给孩子提供的课外书就是各种辅导手册、练习卷,他们认为这样能在短期内提升孩子的成绩。殊不知这样急功近利式的劳动,既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抢占了孩子大量的阅读时间,真是得不偿失。

二、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电视机和电脑游戏给了孩子们娱乐和消遣,但也耗费了他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长时间沉迷其中。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不良传媒更会在思想上误导孩子。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不规范网吧的存在,也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的阅读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三、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正确有效的引领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开卷有益这个道理,也会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阅读什么书,该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从经典美文中汲取养分,老师很少会就这些东西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而是由着学生自由选择,任意阅读,或者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以至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选择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这才是正确有益的做法。

四、家庭和学校未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很多学生家庭藏书极少,甚至有些家庭根本就没有藏书。许多家长自己的娱乐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以至于有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家里,学生的阅读缺乏督促关怀。而在学校里,虽然有图书馆,但阅读氛围不强,时间也少,所以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很难形成。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一、多读多说,感悟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是介绍风景名胜的,语言优美,处处洋溢着感情。例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描述了南沙群岛物产富饶,景色优美,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我在教学2、3小节时采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明晰了道理,感受语言之美,可以轻松地达到本次教学的目的。教学片段设计:1.小朋友,你们觉得南沙群岛怎样?读读并写出物产丰富以及景色优美的句子,自己练读,你认为哪句美就读哪句。2.同桌分别读一读。3.(放录像)我们一起徜徉在南沙群岛,这时候你想说什么?4.老师也来读一读,大家闭眼想象南沙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和美丽的景色?5.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6.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结合课文向家人介绍南沙群岛(可选自己喜欢的景色或物产等),可用课文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

二、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有的经典美文中有很多文本诗情画意,语言凝练,要想学进去,必须让学生入情入境。《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典型的一例。如在第一小节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播放这首歌曲,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渐入情境,然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一群少先队员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和“飘荡”等词语,诱发学生对少年儿童泛舟北海的具体画面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语把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鼓励他们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说话,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语言也慢慢积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创设情境,为学生配上音,指导学生练读,直至熟读成诵。学生直观地感受北海秀丽的风光,把文本的语言转换成个体语言贮存在自己的语言库中。

三、神模妙演,激发情趣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典美文的感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化美文中规范的语言材料,还要灵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语言储备,重构自己的语言“仓库”,让语言更具表现力,让表演更形象化、生活化、美化、生动。如教学《小露珠》,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的亲切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精彩地演绎着文中的角色。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蓄”全都投注到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热情洋溢地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尽享表演之愉悦,激发学生的情趣。

语文课本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最珍贵的宝藏,而其精选的经典美文更是经久不衰、富含美学原理的源泉。善用之,善化之,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也能美化我们的语言,美化我们的人生。

摘要:语文课本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最珍贵的宝藏, 而其精选的经典美文更是经久不衰、富含美学原理的源泉。善用之, 善化之, 不仅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妙, 也能美化我们的语言, 美化我们的人生。

8.让经典美文“触摸春天”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美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16-03

经典美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美文,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将经典美文巧妙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与文本有机融合,以促进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谨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前诵读经典美文,营造春天

(一)课前诵读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两分钟诵读是一节课开始的“序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经典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新课中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提升等方面产生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好这“两分钟”,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推荐了许地山《春底林野》的片段:“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学生从名家笔下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小朋友嬉戏春光的快乐,由此心生向往,迫切想去“触摸春天”,了解文中小朋友在春天里的愉悦时光,欣赏文中春天的美丽景致。

(二)初读课文的情感渲染

《触摸春天》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对于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盲童所处的黑暗世界。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题为《盲人》的诗:

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黑暗

我却能感知光明

因为光明的地方

是温暖的

我有眼睛

却看不见

即使道路笔直

即使汽车奔跑

即使花儿绽放

我能触摸到的

只有真实的东西

一切在指尖的触摸下真实

我可以想象

太阳是蓝的

我可以想象

雨水是七彩的

我想象

有许多天使

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翅膀是扇动的

配乐朗诵后,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生活实际与想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盲人的好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课题要用“触摸”二字,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课始境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嵌入经典美文,领悟春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吟诵或阅读相关的经典作品,使其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进一步体会学习内容,从而使理解感悟得以升华。

(一)品读时的巧妙渗透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极富感染力。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积累“花繁叶茂”、“浓郁”、“流连”等美词,反复诵读文本,在脑海里再现深深吸引着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流连的美好春光。再让学生用以前积累的经典诗词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小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诸如“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花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有的学生还引用了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如此的旁征博引,可见在品读中渗透美文,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经典的积极性。

(二)拓展时的巧妙链接

在学生感受到盲童安静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许多多的盲人都和主人公安静一样,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说:“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出示海伦的诗,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

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

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

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

感觉着小鸟快乐地跳跃

我将手指慢慢地伸入小溪

感受着清凉的水从我张开的指间流淌……

这个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随文积累,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学完《触摸春天》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后链接的内容,课外搜索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有了之前的巧妙链接,海伦这位盲人作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诗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便有了了解她并阅读她的文章的愿望。

三、运用经典美文,仿写春天

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理解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美文要学习,更要传承运用。如果说诵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的。在对美文《触摸春天》品读成诵的基础上,我采用教会学生仿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填空式仿写

由于课前以一首小诗引入课文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朦胧懵懂的意识。因此,在品读课文,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后,我尝试着和学生一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安静缤纷世界的感悟。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 。

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写道:“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嫩嫩的花瓣绽放的姿态;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细细的垂柳拨水的韵律;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与蝴蝶捉迷藏时的欣喜与快乐!”

虽然这首小诗不够美妙,也没有整齐的韵脚,但它足以体现了儿童已经走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她一起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二)片段仿写

《触摸春天》描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奇迹般地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课文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感悟: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样的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为小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品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去仿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学生兴味正浓,他们的笔尖流淌着这样的文字:“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游弋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我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上一篇:向日葵花下一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