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024-11-02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精选8篇)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篇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098班 25号 刘美思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 追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二)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二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二)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三)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四)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五)具体影响: 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2.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篇二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人们对于自然经过了大规模的开发以及利用, 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 导致环境不断恶化, 资源日益枯竭, 大大的增加了“温室气体”, 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

2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分析

至今有三个较好的全球平均气温序列, 即英国的Jones等 (1988) , 美国的Hansen等 (1988) 及原苏联的Vinnikov等 (1990) 。 这3 个序列虽然用的资料大体一致, 但由于分析方法不同, 结果也略有差异。 不过三个序列的年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可达0.95, 所以总的讲差别不大。 只是在早期, 由于资料覆盖面不足, 差别稍微显著一些。 但这并不会影响对气候变暖的估计。三个序列之中, 一般认为Jones的序列更好一些。因为在分析中对气温观测方式改变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等均尽可能地作了处理。 具体见表1。 表1 给出根据Jones的序列对近百年气候变暖趋势的估计。 由表1 可知, 80 年代是有气温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 年。 而且四季气温一致上升。 这10 年冬、春、夏、秋对1951~1980 年平均的偏差为0.26℃, 0.24℃, 0.19℃及0.17℃。 从空17 分布来看, 80 年代冬季高纬变暖最强烈, 12~2 月北半球两个大陆北部变暖中心达2℃, 6~8 月南极洲半岛的正距平最大, 达到1.5℃。 90 年代最初的2 年变暖势头仍未减弱。 从全球来看1990 年是1861 年以来最暖的1 年, 1991年仅次于1990 年。 但北半球1990 年最暖, 而南半球1991 年最暖。

3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分析

3.1 自然原因

全球气温在自然控制下也是变化的, 这是由于冰期、间冰期的相互更替, 这种冷暖变化的尺度很大, 可从几年到几干年甚至到上万年。 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大气上界辐射的变化。 目前普遍认为轨道强迫周期性变化 (及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 是造成新世冰期一间冰期循环的主要机制。 (2)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是影响太阳发出辐射的主要因素, 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只能影响大气周期性升温与降温, 不可能使全球气候近百年来持续变暖。 因此自然的因素并非是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持续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

3.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因素,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大量的排放温室气体

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增长, 其中CO2增加了约30%。 这导致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在过去的100年中上升了约0.6℃, 海平面升高了10~25cm。 温室气体的平均寿命越长, 其影响就越大, 对温室效益的贡献也就越大, 造成的增温效果越显著越持久。 CO2的平均寿命可达200 年之久, 这也就是说, 如果大气中有CO2的大量贮存, 则在数百年的时间范围内, 将对全球气温持续作用, 使其持续增温, 这样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3.2.2 人为排放废热

自然状态下, 大气中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其均温保持稳定, 而人类活动却破坏这一平衡。 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和人为热被排放到大气中, 日积月累, 气温就会因此而升高。 根据嫡增的原理, 人类的一切工业生产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 其中产生的废热也是难以再回收利用的, 并且这一部分热量就是造成系统墒增的那部分废热。

3.2.3 对于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

伴随着人们大规模工业生产, 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废气、废物、废水.整个工业生产的外部成本都由环境自己来承担, 随着排入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环境的破坏影响到了CO2的循环系统。 另外, 人们在工业化生产中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肆意的毁林开荒、破坏森林, 尤其是热带雨林, 使大气中的CO2被固定于植物系统中的量减少, 而大气中CO2的量却增加。 同时大规模的焚烧植物, 使得固定于生物系统中的碳大量的聚集于大气系统中, 也间接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4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4.1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气温升高会改变现在的农作物种植带的格局, 会转移现在农作物的最佳种植地带, 改变降雨的类型 (如雨量和及变化性) , 以及可能产生的土壤水分蒸发蒸腾的总量;减少冬季以降雪和冰川形式对水的储存。 转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的, 使南极冰川融化, 使部分细菌等重新流行。 另外, 因海平面上升及脆弱的抵御洪水的能力, 耕地面积会减少。

4.2 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

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水分蒸发量增加, 使全球平均降雨量增加。 在中纬度地区, 降雨量会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温度升高、燕发量加大, 积雪融化预计会提前, 故土壤水分减少, 夏季可能更干燥, 而这种矛盾可能在某些地区更为突出。 CO2等的红外长波辐射的不均匀, 造成了不均匀加热, 驱动了平流层的大气环流, 若平流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极有可能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的热力结构, 调整大气环流的运行机制。

4.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保障人类的健康, 全球气候渐渐变暖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极端的高温会更加的频繁, 变得越来越普遍,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渐增加, 特别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等传染病会对热带地区以及国家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些现阶段只在热带地区发生的疾病会随着气候的变暖而逐渐向中纬地区进行传播。

5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策略

5.1 就国家以及国民角度而言

国家需要采取能源使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 加强对环境破坏的制裁力度, 及对废弃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增加绿地覆盖率, 从而增加向生态系统中固定的碳;提倡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坚决杜绝能源浪费, 努力减少人为热的排放量, 开发可再生代替能源和发展核能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手段。 对于每个国家, 需要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参与到全球公共资源的管理中来, 使全球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 同时应当加强科研力度, 加强对本国特殊条件下的环境变化的研究, 从而制定出更加复合本国实际的政策。

5.2 就个人而言

作为全球环境中的个人, 其受益与损害都是与全球环境的状况息息相关的。 所以我们应当小事从自己做起, 加强环保意识, 节约资源, 节约能源, 尽可能多的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入手, 珍惜资源, 保护植物,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环境教育。

5.3 根据现有知识, 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 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 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 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 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

5.4 参与国际合作, 维护国家利益

气候变暖速度的加剧, 使得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冲突以及国际间进行合作的趋势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且将有机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未来, 国际间进行环境整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历史排放量来对国家的限排定额进行确立, 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 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 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 又要维护国家的利益。

6 结语

总而言之,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 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 趋利避害, 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彬彬.探寻全球变暖之策[J].科学大观园, 2016 (2) :78.

[2]杨欣.控制气候变暖的要素[J].百科知识, 2016 (1) :44~46.

3.全球变暖的肮脏秘密 篇三

当然,人为的气候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也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但目前这种“在为时已晚之前减少排放”的思维方式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没有明智的短期解决方案。

有些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选择退出其严苛的要求;其它国家如加拿大、日本和众多欧洲国家则光说不练,最终达不到规定的目标。然而,即便是所有签约国继续履行京都的严苛承诺,最终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该条约的执行对温度的影响到本世纪中叶都无法预估,到2100年也只能将变暖推迟五年。但无论如何,其执行的成本却极为高昂——估计每年约1800亿美金。

由于高谈阔论的蛊惑,你要是相信欧盟已经单方面决定朝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也是情有可原。巴罗佐称此协议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布莱尔则赞美它是“开创性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敢说这些承诺“能够避免人类灾难的发生。”

但没有人愿意揭露该协议肮脏的小秘密:它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实效,同时也成本高昂。根据一个可靠的、经过同行评议的模型,欧盟减排20%的效果在2100年也只能将变暖推迟两年,而其成本却将是每年约900亿美金。实施这项协议代价很高,因为在欧洲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不合逻辑,因为欧盟的排放量只占21世纪总排放量的6%。所以新的协约将会是一种比老的《京都议定书》更缺乏实效的资源使用方式。

向过去学习是重要的。我们曾经承诺在长远的未来,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在大限将至时却发现这些承诺无法兑现。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西方承诺要稳定排放,但目标却定高了12%。在京都,我们承诺全球减排7%,但最终可能只能实现0.4%。当然,这些承诺都是由那些到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不在其位的政客做出的。

我们不能够在未来几十年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解决它需要在下半个世纪或者整个下世纪。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长期的战略,它必须是一种明智、公平而且不要求我们为点滴利益付出过度牺牲的战略。所幸这样的战略是有的:研究和开发。投资于非碳排放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并且具有经济可行性的便利减排。一个新的全球变暖公约应该规定在未来将GDP的0.05%用于研发。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而且长期来看更有成效。

欧盟的新全球变暖协定可能会有助于领导人们在选举中赢得选票。选民们在为全球变暖而恐惧。但它终究是毫无实效且成本高昂的,并且——正如欧盟许多其它夸大的承诺一样——它失败的几率非常高。我们寄望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并提出一个更好、更经济也更有效的未来解决方案。

(陈静译自《Project Syndicate责任编辑:覃福贵》

4.全球变暖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篇四

摘要:

全球变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影响已达到了不容我们忽视的地步。文章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避免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呼吁人们从自己做起,保护地球。

关键词:

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措施

正文: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我们在享受各种科技进步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了,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适。一位环保部的官员说:“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产生的后果并不只是体现在气温上升上,还有大雪、飓风等极端恶劣天气。”是啊!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烧,我们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吗?接下来我将就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发表一些看法。

一、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的呢?

(一)人为因素

1.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2.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1亩森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释放氧气49公斤;1亩森林1个月能吸收二氧化硫4公斤,1年可吸尘60吨。就全球来说,森林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左右。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CO2浓度越来越大。

(二)自然原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由欧洲10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在经过8年之久的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地球的下一个冰河期在1.5万年后才能出现(忽略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今后的1.5万年中,地球还是处于温暖的时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据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说法很多,目前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全球变暖带来哪些影响? 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3.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如,俄罗斯的冬天通常寒冷难耐,很少出现像今年这样的情形——气候过于暖和,以致于熊无法冬眠。4.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5.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6.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已经遭受了太多的惩罚了。到我们该采取措施来挽救的时候了。

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为地球降温?

控制CO2等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量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

1.国际合作,全球参与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首先采取法律手段,制定各种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各种政府和国际的规定,签订各种国际公约。如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和环境大会的“气候公约”,要求占全球CO2排放总量80%的发达国家到2000年将其CO2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水平。其次采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能源价格和对超标排放课税等。

2.技术上,一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例如大力开发无污染的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能、氢能等。三是大力发展核能。四是变革能源消耗模式。3.走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4.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够吸收CO2,制造氧气。5.从生活做起,个人做起。

(1)使用节能的电器、合理地使用电器,适时将电器断电,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与高能耗的电器相比,能效高的节能电器仅使用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电能即可达到同样的功能和效果。并且还有质量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可以帮助我们省电又省钱。如,合理使用空调。夏季空调温度调为国家提倡的温度。空调是耗电量较大的电器,设定的温度越低,消耗能源越多;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

(2)尽量少用电梯。目前全国电梯年耗电量约300亿度。通过较低楼层改走楼梯、多台电梯在休息时间只部分开启等行动,大约可减少10%的电梯用电。

(3)在餐饮上杜绝浪费。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4)保护森林,合理节约地使用木、纸制用品。合理使用这些木、纸制用品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5)采用绿色的出行方式。

出门骑上自行车 健身环保一举两得。不仅免受堵车之苦,还能锻炼身体,并且绝无尾气污染。如果有1/3的人用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70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5.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篇五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随着科技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上映,继而“丑闻三重门”事件的曝光,更是把“全球变暖”问题推向了有一个巅峰。全世界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们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观点。传统的一方坚持认为是由于人类社会工业的大力发展所产生的CO2造成了全球变暖;而持有怀疑的一方却认为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了CO2的增加。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后者的看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谈到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时,人们会理所当然的将其解释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升温→今天的人类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这个因果链条,作为教科书式的准则,无论理念阐释还是逻辑关系,俨然已成为真理代言,正如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其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全球暖化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是CO2的增多而惹的祸吗?在看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之后,首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提出:

1、全球变暖是事实,关键是变暖的原因是不是二氧化碳。大气运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太阳辐射、洋流、宇宙射线都会参与其中,怎么能简单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

2、二氧化碳只是地球大气的很小组成部分,而且这么小组分的气体增加有多少是人引起的也很难说,因为海洋,动植物腐败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3、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曲线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不辅,人类工业高速发展发生在1940—1975年间,但是温度急速增长却在1940年之前,而在1940—1975年间,温度基本呈直线下降。

4、温度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关系:更像是因为气温上升了二氧化碳的量才跟着增加,这可以解释为:因为海洋本身能存储二氧化碳,如果温度升高肯定会有二氧化碳从里面释放出来。

5、温室气体中水蒸气占到95%,CO2却只占总量的0.054%,为什么就能肯定的说是CO2引起了气温升高呢?

6、1万年内就有过2次大的温暖期,对于中国而言在这两个温暖期,都是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可是现在的言论却是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未来究竟是怎么样呢?

10、经过我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大量考察,那个全球变暖的重要证据的“曲棍球”气温曲线在科学界到底有没有可信度?“气候门”事件不正说明了一些支持CO2引起温度升高的科学家们有不轨企图吗?

地球气温自古以来本来就十分的不稳定,而如今气温的升高的现象也确实存在,然而与历史上那些发生过的变化相比,并不是所谓的“史无前例的气候巨变”。对于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CO2的增多的观点我也不是十分的赞同,有资料表明,温室气体中的CO2仅占总量的0.054%,而这0.054%中自然界放出的CO2又占到了一大部分,比如说火山的爆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等,因此由于工业发展所造成的那部分CO2增量则是少的可怜。同时我们也知道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它能吸收大量的CO2,而其面积又占到了地球的71.8%,所以说,留在大气中的CO2还没有多到能完全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当然我并不是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完全不关CO2的事,只是温室效应的产生并不是完全又CO2所引起的,我们要知道在温室气体中有95%的水蒸气,变热的空气将保留更多的水分,而湿度的增加会极大的促进暖化,如此反复循环,更会使温度迅速的增加。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的“曲棍球柄曲线图”也不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因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包含了太阳的辐射、海洋的吸收作用、宇宙的辐射作用以及自然界所发生的种种因素在里边,怎么能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模型就能草率的推断出呢?更何况,在最近的“气候门”事件中,由于黑客侵入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计算机服务器,将盗载的该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教授等气象学家上千封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发布在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而这些邮件和文件正揭示了一些科学家为了证明“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结论,而涉嫌利用操纵数据、选择科学流程等欺诈手段。例如有位科学家露骨坦白:“我刚刚做完了麦克的‘自然戏法’,把此前20年(自1981年以来)每一系列真实的温度数据都提高了,也把凯斯1961年以来的数据提高了,这样一来就把气温下降的事实掩盖掉了。”如此这样的事实,让我们如何能再相信IPCC所作出的研究结果呢?我们不得不怀疑在IPCC信誓旦旦做出危机警告的背后似乎存在这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谈到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法,我们很快就会想到目前正风靡全球的“碳减排”。既然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又不想阻碍工业的飞速发展,那么必然要出现一些新的没有污染又会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新能源,即我们所熟知的绿色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等),但是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又想要发展经济,那么只好通过“碳交易”的方式向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国家购买碳的排放量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放权利,“碳交易”是指每个国家或企业都被分发了“欧盟排碳配额”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若某个国家或企业没有使用完配额,则可以“出售”套利。一旦国家或企业的排放量超出分配的配额,就必须通过碳交易所从有配额盈余的企业家手中购买。然而这些“落后”的国家通常都是发展中的国家,而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国家则是那些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我们无法想像在冠冕堂皇的“碳交易”背后那些发达国家所谋取的暴利。因为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上,那些西方的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并主导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一旦强制性的减排得以国际大推广,在“碳排放权”被限制,对应传统化石类能源的使用也被严重限制的情况下,人们为满足能源需求,不得不寻求昂贵的绿色能源来补充,由此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那些一心想利用自己手中的核心技术大发横财的国家怎么会不为之动心。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落后又不掌握经济实体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没有新能源技术又没有钱来买“碳排放权”,那么他们只好缩小工业发展规模,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与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的行动作对,说大了就是与人类作对。这样技能赚钱又能限制发展中国家大经济发展的好事,西方发达国家何乐而不为呢?而由于“碳交易”这一事业的兴起,其中所包含的各种金融变动,作为一个学生,我是无法猜测和描述的。

对于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一直都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因为只有发展了经济,我们才能大力发展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改善生存环境,并积极投身到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去。然而并不是说我们要发展经济,就不进行碳减排了。我们可以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这样的增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更何况,对于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我们的GDP总增长量已经跻身在世界排名的前几位了,但是我们所对应的能源消耗也是巨大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耗大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改进工艺技术和提升管理水平,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将化石类能源消耗量压下来。这是在既减轻社会发展所承受的能源需求压力,同时也降低环境污染情况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投身于减排的行列中,若不考虑伴生因素,单纯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全面治理污染,恢复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时,减排温室气体必须让位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人们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中国的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环境污染越加严重,便会越加阻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而就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更为严重的是,环境污染还会对我们的人来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6.中国全球变暖的阅读试题 篇六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未来的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如图所示:

作为对比,过去1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到,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如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在未来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由于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

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海滩地被淹没和侵蚀.

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比如西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

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因此,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旱涝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的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

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

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摘自《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有改动)

知识链接:

1、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说法很多,但气候专家普遍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森林等植被大面积毁坏,二是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越来越明显的“温室效应”就是最鲜明的标志。

2、人们普遍将二氧化碳定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逐渐增多,引发了全球的温室效应。

14、请你仔细阅读文中“我国年平均变化示意图”,从中得出气温变化的什么规律?(2分)

答:

15、阅读全文,请概括全球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生产、资源产生哪些严重影响?(4分)

答:

16、文中画线句子“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中的“可能”和“左右”是不是重复,为什么?(2分)

答:

17、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三则材料,通过筛选、整合,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材料1: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达7000平方公里左右。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

材料2:瑞士苏黎士大学的学者们发现,在过去的中,瑞士的冰川已经丧失了近1/5的表面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未来30年内近70%剩余冰川也将融化殆尽。

材料3:英国南极专家对100张卫星照片和张航拍照片进行比较发现,近50年来,南极半岛上的244个冰川中有212个冰川的体积同1953年相比缩小了,平均每个冰川大约退了600米,其中拉森冰架在近6年中后退了40公里。

结论:

18、“给地球降温,从自身做起”,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有那些好的建议?(3分)

答:

14、随着时间的推移(1分),我国年平均气温逐渐上升。(1分)

15、主要对以下方面产生严重影响:粮食减产;北方水资源短缺加剧或内陆湖泊萎缩;湿地资源减少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对一方面内容给1分,答对两方面内容给2分,答对三方面内容即可给4分)

16、不是重复,因为“可能”一词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左右”一次是约数,表示对数量的估计。(答对“可能”得1分,答对“左右”得1分,仅答是或不是,不给分)

17、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1分),导致全球冰川融化,面积减少(1分)。表述通顺1分。

7.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篇七

1.关于暗能量。宇宙暗能量最早可追溯到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1998年, 天文学家们发现, 宇宙不只是在膨胀, 而且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外扩张, 所有遥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一定有某种隐藏的力量在暗中把星系相互以加速膨胀的方式撕扯开来, 这是一种具有排斥力的能量, 科学家们把它称为“暗能量”。暗能量长期作用于太阳和地球会产生一系列效应, 需要人类去破译识别和开发利用。

2.“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简称WMAP) 已经得到了宇宙最早光 (辐射) 的第一批详细的全天图!它捕获的微波 (光) 辐射来自“大爆炸”后的38万年。通过用一个模型拟合观测, 宇宙学家根据这种 (光) 辐射确定了宇宙学参数。宇宙的年龄 (T。) 为137亿年。Ω。值近似于1, 支持发生过暴涨的观点。当然, 宇宙有平直的几何学, 而通过这些资料导出的宇宙成分是:暗能量占73%, 暗物质占22%, 平常 (重子) 物质占4.4%。这些不同寻常的结果与我们现在的了解是一致的, 但似乎提供了空前精确的信息。”[1]

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 2005年4月1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世界物理年大会上做报告, 阐述了有关“暗能量可能来源”的最新见解。李政道教授的观点主要是:“天外有天”。“WMAP和SDSS (斯隆数字巡天) 以及Ia超新星观测结果告诉我们暗能量占宇宙成分的2/3。暗能量具有负压, 在宇宙空间几乎均匀分布或完全不成团, 但它的物理性质却仍然是个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新的物理理论和天文观测, 这将带来一场重大的物理学和天文学革命。”[2]

4.据新华网2008年11月25日报道:“NASA和美国能源部正在协力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太空观测站, 旨在了解暗能量的本质。”[3]

5.2009年2月笔者在《今日科苑》第4期上发表“论暗能量的形态和本质”, 证明了“暗能量是基本粒子和波的共同体、是质量和能量的共同体、是势能和动能的共同体、是宇宙大爆炸后没有凝聚成普通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余留物不断演化进化来的。”[4]由此可见暗能量波和光波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6.从以上现状看来, 到2009年5月作者出席2009年地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前没有人将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宇宙暗能量联系起来, 更没有人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解密暗能量波, 用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去破译暗能量的地理效应。这应当是作者的创新之处。本文要在此基础之上, 进一步论证暗能量的太阳效应、地球效应、并在世界上第一次给出暗能量的计算公式、单位, 从而进一步揭示暗能量的本质。

二、暗能量的太阳效应

1.暗能量太阳效应的破译。为了弄清暗能量的地理效应, 需要先了解暗能量的太阳效应。暗能量的太阳效应是用199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破译的。因为“万物皆数”。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就断言:“万物皆数”。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21世纪的时候, 这个论断得到了进一步地证明。暗能量和暗能量的太阳效应、地理效应就存在于“数”中。由于地球和太阳都是处在宇宙暗能量中, 都会受到暗能量的作用, 所以都会产生暗能量效应, 这些效应都是用多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取数建模”从而显现的。

太阳黑子相对数又称沃尔夫黑子相对数。表示太阳黑子活动程度的一种指数。由瑞士苏黎世天文台的沃尔夫 (J.R.Wolf) 于1849年提出, 其定义为:R=K (10g+f) , 式中, R为黑子相对数, g为日面上观测到的黑子群数目, f为观测到的单个黑子的总数, K为转换因子。沃尔夫取K=1。K值可随观测者所在地点、所用仪器、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和天气能见度而异。任一观测者用他自己的观测值与苏黎世同期的观测值比较可得到:K=R2/ (10g+f) 式中为苏黎世的黑子相对数。黑子相对数仅仅表示太阳可见半球的黑子情况。由于作者已经证明“太阳黑子是暗能量的产物”[4]。而且任何时候观测太阳黑子, 总是东半边的黑子比西半边多, 可见暗能量是从从西向东扫描进入太阳系并推动整个太阳系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所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年累加值的年变化信息, 就反映了暗能量波强弱的年变化。笔者目前只能得到13年的太阳黑子资料和与之匹配的地球气象信息, 虽说不算多, 但已能初步探明暗能量的形态和本质。经过对这13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统计分析, 再结合同一时期地球气压、气温、降水量等信息的统计分析, 不但发现了暗能量的行踪, 还论证了暗能量的形态和本质。我们有理由推测, 由此上朔到130000年, 130000000年乃至13亿年, 我们的宇宙就是如此存在和相互作用着。正如我们的先辈所说:“天行有常”。“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13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短暂的瞬间。但是13年有4 749天。每天从太阳上取黑子相对数、日最大相对数、太阳10 cm射电流量和日最大流量这4个数, 就共有18 996个数。对这18 996个数进行计算和列表统计, 就得到暗能量太阳效应统计表 (如表1所示) 。

用暗能量太阳效应统计表能绘制出暗能量太阳效应图, (如图像1所示) 。暗能量的太阳效应一目了然。

对表1和图像1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还可以看出: (1) 太阳黑子相对数、日最大相对数, 太阳10Cm射电流量、日最大流量和每年无黑子活动天数这5个参数在这13年中呈现同一样的十分规律的变化。这些参数都是从1996年的某一较小值开始逐渐增大, 到2000年达到最大值, 然后又逐渐减少。可以推测2009年之后这些参数又会逐渐增大。由此可见这些参数的变化是关于其中的转折点为对称的。对图一进行简单的数学坐标变换, 就能得到一组正弦 (Sine) 变化曲线, 这是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证明了暗能量波也是周期性变化的。 (2) 上述变化在13年中完全没有太阳系内的“日变化”、“季变化”和“年变化”的踪影。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机制不在太阳系之内, 而在太阳系之外, 这个机制就是宇宙暗能量。 (3) 暗能量的太阳效应和地球效应都是产生在赤道两侧, 南北纬30度之间, 即太阳黑子和耀斑出现的区域。具体有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及次生的灾害效应。

2.暗能量的太阳温度效应。暗能量的温度效应表现在太阳黑子上, 黑子的温度为4 500K, 比光球低1 500K。这是因为暗能量的温度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同, 都是3K, 即为-270℃。所以当暗能量波的低温“基本粒子束扫描到太阳产生接触时, 就使太阳产生黑子, 太阳的热量就对准暗能量的负压力区传导, 所以黑子的温度为4 500K”[4], 要比光球低1 500K。

3.暗能量的太阳负压力效应。暗能量的负压力效应表现在太阳耀斑的震荡收缩中。根据2006年“6月10日出版的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快讯, 发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高能物理最新研究结果:太阳耀斑紫外环在爆发相存在震荡收缩现象”[6]。这个震荡收缩现象就让人们看到了暗能量的负压力效应。因为暗能量中那些高速旋涡运动的基本粒子束之内由于高速旋涡运动而且温度极低 (-270℃) 所以形成负压力, 太阳上由于高温压力为正, 就是这个内外的压力差才使得耀斑产生“震荡收缩”现象。可以预言:耀斑震荡收缩的频率和暗能量有关。进一步的观测必将证明这一点。

4.暗能量的太阳灾害效应。当暗能量旋转扫描到太阳时除了产生上述温度效应和负压力效应而外, 还会次生灾害效应。因为这时整个太阳系及附近的宇宙空间都是笼罩在暗能量的“阴影”之中, 暗能量的负压力作用在太阳上, 除了产生大量黑子和耀斑外还会使得日面物质大量往宇宙空间喷射, 从而扰乱太阳磁场和电场, 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地球的短波通信联络, 使得地球的短波通信中断, 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战争胜败。这就是暗能量的自然灾害效应, 它属于次生效应。

三、暗能量的地理效应

1.暗能量地理效应的破译。暗能量的地理效应是用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去破译的。因为地球和太阳同时处在宇宙暗能量中, 都会受到暗能量的作用, 必然会产生暗能量效应。而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就是太阳和宇宙暗能量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也就是地球、太阳和宇宙暗能量的“脉象”和“脉搏”, 摸到了它, 就相当于摸到了暗能量。看到暗能量的生物效应就相当于看到了宇宙暗能量。这如同摸到一个人的脉搏就知道这个人的心脏如何跳动、有无病痛一样。如果说2008—2009年人类已经直接探测到宇宙暗能量的话, 那这个探测方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号脉法”。暗能量的地理效应统计表 (如表3所示) :也可以看做是地球和暗能量的“脉象”表:体温—气温;血压—气压;排泄量—降水量 (循环参量) 。

(降水量单位为:mm, 温度为:℃, 气压为:0.1hpa)

2.暗能量地理效应图。用暗能量地理效应统计表能绘制出暗能量地理效应图 (如图像2所示) :暗能量地理效应一目了然。

3.暗能量地理效应。从表2和图像2就能方便地看到暗能量的地理效应。具体是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暗能量的地理温度效应表现在暗能量波最强的年份 (2000年) , 黑子相对数高达43 774。当年地球气温最低。以贵阳市作代表, 温度只有11.046℃, 是13年中气温最低的年份。处于图2中的低温谷。由于气温最低, 因此2000年贵阳平均气压最高 (8 965) , 为图中的高压脊。负压力效应则表现在2000年贵阳降水量最大, 为1 441mm, 也是13年中的最大值。图中有三高一低:暗能量波峰、降水峰、高压脊, 低温谷, 这些信息是十分吻合的。待拿到蒸发量的年平均值后, 将变为四高一低。 (凡有蒸发量信息的单位就有能力证明这一项) 为什么暗能量波最强的年份地球降水量会最大呢?因为此时暗能量波“笼罩”着整个太阳系及周围的宇宙空间, 暗能量的负压力作用于太阳, 就在太阳上产生很多的黑子和耀斑, 作用于地球就使地球表面宽广的海洋水体大量往大气圈蒸发扩散, 这相当于地球上空有一台巨大的抽气机在抽取地表的水分。进入大气圈的水份多了, 就为形成降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此时地球气温最低, 此时的气流的上升, 在对流层内越往高空气温越低, 越有利于水汽的凝结, 对形成降水极为有利, 所以会形成一个黑子周期内降水的峰值。暗能量的地球负压力效应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4.为什么贵阳市对宇宙暗能量那么“灵敏”。为什么贵阳市对宇宙暗能量那么灵敏, 温度效应和负压力效应十分“标准”呢?因为贵阳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适中, 而且贵阳位于一个“向斜盆地”之中, 地形较为封闭, 封闭的地形刚好能够抵消夏季风和冬季风对贵阳气候的过度影响, 从而能够对暗能量响应灵敏, 让暗能量温度效应和负压力效应充分显现出来。和贵阳类似的地方应该不止一个。地球上南北纬30度之间, 凡是能够避开盛行西风、冬季风、夏季风及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对本地气候过度影响的地方, 特别是赤道两侧南北纬5度之间的低压无风带内, 应当还有和贵阳类似的地方。大家可广泛检索用历年的数据去证明。

5.暗能量的地球灾害效应。暗能量是地球水旱灾害的根源。2008年冬和2009年初中国大面积的旱灾, 就是由于2008年暗能量波处于波谷期 (如图像3所示) 。太阳黑子相对数累计值极小, 只有1 306, 只占多年平均值的6.776%。有黑子活动只有93天, 只占全年的25.4%。增加降水的暗能量机制 (地球上空的抽气机) 远离太阳系而去, 所以发生旱灾。1998年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洪水灾害呢?因为1998年暗能量波处在上升加强时期 (如图像3和图像4所示) :它的势力强大,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太阳黑子活动 (见统计表) 。此时整个太阳系和周围的宇宙空间都笼罩在暗能量的负压力中, 如同地球上空有一台巨大的抽气机在抽取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分, 这就使得进入大气圈的水分增多, 而此时气流的上升对产生降水有利, 所以会形成大量降水, 长沙市1997年和1998年就产生了双头降水峰, 武汉1998年也产生13年内的降水峰, 从而使得长江发生洪灾。由此可见暗能量就是地球水旱灾害的根源。

6.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还观察到。在统计和计算的过程中笔者还观察到贵州的遵义和毕节的降水量和最低气温与暗能量波基本吻合, 昆明的最低温度也与暗能量波吻合, 降水量最大值比贵阳提前了一年, 在1999年出现, 可能因为有昆明准静止峰和靠近海的作用的结果, 其海洋性明显些。长沙的最大降水量出现提前了三年, 武汉的降水峰是1998年, 可能是因为长沙、武汉都离海较近、海拔较低、容易受夏季风作用, 暗能量波1997年和1998年刚开始增强, 长沙和武汉就能获得一个黑子活动周期内的最大的年降水量。河北省承德2000年反而是降水量最少的年份, 一方面因为承德纬度大于30度, 另一方面是暗能量波越过地球南北纬30度之后, 面对的是一个“下降”的、“下滑”的下垫面, 暗能量的温度效应和负压力效应不能充分显现出来, 而且因为“流速大, 压强小”的影响, 地面较大的流速能吸引高空气流下沉, 而气流下沉能升温, 对形成降水很不利。这也是太阳纬度45度以上不会出现黑子的原因。拉脱维亚位于北纬55度~56度左右, 所以2009年1月17日出现“彩色光柱”, 原因也在于此。可以用一个球体放在风洞中, 这个球体各经纬度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就和地球上各个经纬度的变化相同。

我们的宇宙是质量和能量的共同体。质量和能量的大小是决定性因素, 如同已知的一百余种化学元素之所以性质各不相同、形态千差万别, 就是因为这些元素原子核的质量和核电荷数大小、多少不同而产生的。暗能量占宇宙成分的73%, 它占了主导地位, 它有上述各种效应是理所当然的。

四、暗能量的生物效应

1.为了探明暗能量对地球生物的具体作用, 在证明了暗能量的形态和本质以后, 就到野外实地考察。结果在广西巴马县、贵州盘县、山东济南市、泰安市和曲阜市的百年老树及千年古树上发现了宇宙暗能量的生物效应, 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2.为了深入理解暗能量的生物效应, 有必要先看一看太空中火焰的形状:

照片1.地球上的火焰 (左) 和太空中的火焰 (右) 。在宇宙暗能量的作用下能产生球形的火焰, 此时太空火焰向外扩散力与暗能量的斥力达到平衡 (照片出处:长城网www.hebei.com.cn“失重环境十大炫酷实验”, 2009-09-0707:56) 。

3.暗能量信息树形成的四个阶段。 (1) 暗能量信息树形成的第一阶段:树木的枝叶出现太空火焰的外形和被暗能量侵蚀的缺口、树皮留下被暗能量侵蚀印记。在赤道两侧, 南、北纬30°之间的树冠东部会产生侵蚀缺口, 侵蚀300年以上后缺口中有向上的弯曲。而在中纬度地区树木则是在主干的南部开始留下暗能量侵蚀的印记 (作者预言: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则是在树干北部出现暗能量侵蚀印记, 有待考察证实) 。此阶段约需100—300年 (如照片2—6所示) :

照片2.广西巴马县的扁桃树的树冠形似太空火焰, 北偏东有暗能量侵蚀缺口, 侵蚀300年以上缺口中有向上的弯曲。该树高约22米, 其枝叶所形成的“球”直径约18米。距地面1.5米处的树干周长4.38米 (树围) 。距地面3米高的分叉处寄生着一棵榕树。

照片3.图中央是贵州盘县 (北纬26度) 的柿子树, 外形似太空火焰, 球状枝叶北偏东45度有暗能量侵蚀的缺口。树木的太空火焰外形是对宇宙暗能量的适应, 是树木生长的力量与暗能量的斥力达到平衡的产物。

(2) 暗能量信息树形成的第二阶段:在中纬度地区的泰山柏树主干南部的树皮被暗能量侵蚀掉, 木质部开始腐烂。本阶段约需500—1000年 (如照片7所示) 。

(3) 暗能量信息树形成的第三阶段:地处中纬度地区的古树, 树干的东部、南部和西部的树皮均被暗能量侵蚀掉了, 只有树干的北部有树皮及存活的枝叶 (如照片8所示) :本阶段约需1000—1500年。

(4) 暗能量信息树形成的第四阶段, 树木完全被暗能量侵蚀枯死, 留下暗能量的基本粒子流横向切断树木纵向纤维的印记。

4.暗能量生物效应小结。宇宙暗能量是“高速旋涡运动的基本粒子集”[6]。暗能量“在宇宙空间几乎均匀分布或完全不成团。”[2]暗能量的密度大约是1个基本粒子/立方厘米, 暗能量的温度应该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同, 即都是3K (-270℃) 。这就是说:“宇宙暗能量是密度极小、温度极低的基本粒子集” (低温基本粒子气) , 是微观上极其微弱、基本恒定持续的力量。暗能量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 总质量占宇宙成分的73%。暗能量虽然暂时不能为人和常规仪器监测到, 但它长期作用于地球生物会有生物效应, 百年老树、千年古树对宇宙暗能量有指示作用。暗能量生物效应产生的原理 (如图1所示) :

当太阳黑子产生的时候暗能量的基本粒子流也就从西向东到达地球表面, 就会在后继粒子的推动和地球磁场及地球自转的共同作用下往东偏转 (右手指的顺时针旋涡方向, 触地反弹旋转) , 这些往东偏转的基本粒子流又会受到空中的暗能量负压力的吸引往上运动。往东偏转向上的“低温基本粒子流”与东北信风汇合后形成的“稳流”就会像流水侵蚀地层岩石那样侵蚀该树的枝叶, 经过几百年的侵蚀从而使得树木球状的枝叶出现向上弯曲的缺口, 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如照片2和照片3所示) 。

暗能量的“低温基本粒子流”越过南、北纬30度后, 面对的是一个“下滑的”下垫面, 它的流速会得到加强, 这个流速加大了的“低温基本粒子流”就和“中纬环流”中的向北、向南的下沉气流汇合沿着地球表面继续向南、向北前进, 前进途中必然会对中纬度的树木南部产生侵蚀 (在南半球是树干北部受到侵蚀) , 从而形成暗能量信息树。

往东偏转的“基本粒子风”带来榕树的“种子”, 使得广西巴马的暗能量信息树树干东部距地面3米高的分叉处寄生着一棵榕树。

综上所述, 作者再次预言:“将一组自动温度、压力传感器分别放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千年古树树干的东、南、西、北四个部位 (比如泰山古树) , 每一分钟、或每5分钟测量记录一次观测值, 然后求其代数合。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 南部那组传感器的集温应低于北部的代数合值 (和单纯只考虑太阳的作用结果刚好相反) , ‘集压’则是南部高于北部的。打个比方:树干南部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集温10 000℃, 则北部集温可能高达10 900℃。而东部和西部的集温、集压的数值是相等的、平衡的 (南半球的观测结果则与此相反) 。”

五、低碳经济和暗能量 (暗能量对地球变暖的制约)

1.气候变化、地球变暖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低碳经济、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欧洲甚至提出所谓“零排放”。对于地球变暖人类已有一个评价体系, 笔者尚未见到将暗能量纳入制约地球变暖的体系之中。然而暗能量确实是地球变暖的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和宇宙暗能量密切相关。因为“暗能量是高速旋涡运动的基本粒子总集”[6]。“暗能量占宇宙成分的2/3。暗能量具有负压, 在宇宙空间几乎均匀分布或完全不成团”[2]。暗能量的温度应该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同, 即都是3K, 也就是-270℃, 暗能量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个基本粒子/立方厘米, 暗能量的体积是一个半径是137亿光年的椭球体的体积。一个基本粒子的质量是人类已知的, 这样就可以通过:质量=密度×体积, 算出暗能量的总质量。

2.设地球大气圈的质量为m1, 平均温度为t1, 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时间为T。那么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大气圈所放出的热量Q1=c1.m1.t1.T (千卡) 。我们可以根据暗能量的波形图 (图表1) 测算出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伴随暗能量波流经地球大气圈的那些基本粒子的质量, 假设它为m2, 那么暗能量所吸收的热量Q2=c2.m2.-270℃.T (千卡) 。根据热平衡方程, 再假设暗能量和地球大气圈的热交换效率为η, 那么:Q1=η.Q2, 即c1.m1.t1=η.c2.m2.-270℃。如果忽略比热因素, 也可以直接用m2作为评价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暗能量所能吸收的热量, 那么, m2就是暗能量对地球变暖的制约能力, 以此来推算全球能够有的碳排放量。由此可见, 暗能量的确是地球变暖的制约力量, 低碳经济和暗能量密切相关。

六、暗能量的本质

1.暗能量的度量公式:“由于暗能量占宇宙成分的2/3。暗能量具有负压, 在宇宙空间几乎均匀分布或完全不成团。”[2]假设暗能量的质量为M, 暗能量的温度应当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同, 都是3K, 即为-270℃。暗能量的质量和它的温度的乘积就是它的能量, 即:E=M*T。这就是暗能量的度量公式, 单位是千克·度。

2.暗能量的本质。由于暗能量的温度T为负, 所以E=M*T也就为负。可见暗能量是一个负的温度能量场。这就是暗能量的本质。因为所有星系重子物质的温度大多数为正, 温度高的地方必然往温度低的地方膨胀扩散, 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宇宙膨胀并且有“红移”现象的根本原因。

七、结论

信息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状态的描述, 哪里有差异, 哪里就有信息。地球信息、太阳信息和宇宙暗能量信息是完全吻合的。暗能量有太阳效应和地球效应, 具体是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 地球上还有生物效应。百年老树、千年古树对暗能量有指示作用, 它们的年轮、树形和外表也是暗能量的“密码”。暗能量的波峰期地球上会产生洪灾, 波谷期会产生旱灾。暗能量的度量公式为:E=M*T, 单位是千克.度。暗能量的本质是一个负的温度能量场。这个负的温度能量场是现今宇宙膨胀并发生红移的根本原因。由于这13年4749天中只有缺少62天的太阳黑子资料, 所占比例极低, 仅为1.3%。而太阳黑子资料是国际标准的, 因此可信度应该很高。

八、致谢

1996—2008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信息是从国家天文台网站下载的, 同期的地球气象资料信息是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下载的。没有这些资料和国家的好政策本课题将很难完成。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作者这几年观察到的、论证的、照片记录的是否就是世界难题之一的宇宙暗能量?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考察论证。欢迎讨论!

摘要:为了研究宇宙暗能量对地球的具体作用, 在世界上首创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取数建模的基础, 用多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去解密暗能量波, 用多年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作为暗能量的密码本去解密暗能量的地理效应, 还到野外实地考察。结果从地球气象信息的时空地理分布差异和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变化的统计表及数学图像中发现了暗能量的地理效应, 具体是温度效应、负压力效应和次生的自然灾害效应, 在野外还发现了暗能量的生物效应, 百年老树、千年古树对宇宙暗能量有指示作用。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和气象的基础理论第一次给出了暗能量的计算公式, 明确了暗能量的本质和宇宙膨胀发生红移的根本原因, 对低碳经济和宇宙暗能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宇宙暗能量,地理,生物效应,地球变暖,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C.C皮特森J.C布兰特.宇宙新视野:第1版 (第1次) [M].胡中为, 刘炎, 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74.

[2]赵永恒.LAMOST与暗能量[J].科学, 2009, (2) :23-26.

[3]宇宙暗能量观测站将建立爱因斯坦为此犯错[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11/25/content_10408747.htm, 2008-11-25.

[4]刘敬华.论暗能量的形态和本质[J].今日科苑, 2009 (4) :250-253.

[5]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太阳耀斑新现象[EB/OL].中国科学院, www.cab.cn.

8.万物乱流——气候变暖的全球观察 篇八

实际上,气候变化是继核能化之后,又一次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上的全球政治话题。与核能不同的是,这次话题的主角不再是能够控制在手中的人造武器,而是已经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全球气候。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正好与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方向相一致。它改变了同样纬度的动植物生态,借此改变了人类农业分布的形势;它迫使近海居民往内陆迁徙,加剧了人口的流动,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它同样改变了风力和水流的分布,作为人类生产必须依赖的自然资源,它们的变化也必然会改变当地产业的基本格局。反过来,科学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揭示,也给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带来了新的变动。至少,在共同解决气候问题的共识下,金钱和技术的流动给全球的发展都带来更大的机遇。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成语接龙下一篇:五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苏教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