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观教育(精选14篇)
1.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一
以“体验式教育”塑造人生观、价值观
2008年,我校首创并实施了“体验式教学”模式。5年来,我校每年暑假组织高中生参加农村义务支教等活动,并将此项活动正式纳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给予相应的成绩评价和学分认定。至2014年底,已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四川、青海、江西、河北、山西、湖北的支教活动;完成授课1000多课时;为贫困儿童捐助文具、书籍、电脑等物品约合人民币3万元;整理出版了《北京四中高中学生考察文集》《此岸彼岸》《见微知著》《洗礼》等文集。
◆支教实践培养了学生们健康向上的心智模式
暂短的支教活动,让学生游走在祖国的山河之间,感受中国农村的面貌,体验农村的真实生活,也接触到一些农村现实问题。如:有些地方忽视基础教育,乡村的教育水平与孩子成长需要存在差异;有些乡村存在着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管理失当现象;有些地区环境保护不好,卫生医疗条件欠缺;有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社情民意有了更为真切的感知。
一是在差别境遇中感知自我。2013年高三毕业生董一夫同学,被美国Yale录取后,休假期间回国再一次赴河北支教;林定?伞⒐?韬、黄千哲、徐佳含等同学,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给他们曾经支教的江西的一所农村小学安装了一间多媒体电脑室。其中,郭韬2015年准备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村区域规划专业,就是他在高二支教时定的方向。
二是在现实中确立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信念。2013届学生冯丹在日记中写道:“从我国河北省贫困的平山县支教回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那也是我一辈子的使命:为中国消除贫困。”
三是在角色体验中强化责任意识。江西上饶和平山均为革命老区,生活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但同学们克服了“骄娇”二气,与当地学生同吃同住,积极体验农村劳动,深入家庭走访调查,精心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受到当地老乡和学校老师的称赞。
◆支教实践推进了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支教实践准备工作很繁琐。比如,提前半年对安全、交通,吃住、行程作出确定;与家长多次沟通协商;对实践地考察;设计支教活动内容等,事无巨细。刘长铭校长带领年级组长、班主任提前踩点十多次,行程三千余公里,访问学校近二十所。老师们说,支教的准备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在支教的过程中,许多带队老师增进了对青少年心理过程的理解。王秋寰老师在手记中写道:“支教活动让学生们收获了一份难得的经历……无法忘记,回京后两名学生托我为小学生们寄礼物;无法忽略,为了再去那个地方,有些学生不惜修改了自己将来的求学志愿。我不能预料多少年后会不会还有学生把自己也留下,但是起码我知道他们真正收获的,远非一个普通教师所能想象的。”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把支教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在实践中把握好正确的践学导向,将支教活动与“中国梦”教育紧密相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少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让每个少年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成则中国圆梦”理念的指引下,健康成长,勇敢前行。
2.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二
笔者试图在考察当前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 同时借鉴国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经验, 提出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实践策略。
1. 和谐社会构建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和意义, 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乃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因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下, 当代大学生必须构建一种和谐的人生价值观, 这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所谓和谐人生价值观, 是指在人生价值观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这种和谐的状态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取向;和谐人生价值观以个人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所发挥的作用为准则, 提倡个人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谢国保, 2007) 。
2. 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近年来, 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的关注。从内涵和范畴来看, 大学生的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既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观理论的指引, 又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与逻辑, 以下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2.1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3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 这为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概括而言,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三是坚持大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 即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 (张玲, 2007;郏孙勇、刘同涛, 2007) 。曹茂春 (2006) 认为,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该逐步完善和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指出,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 (孙佳, 2008) , 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孙良泉, 2008) 。
2.2 和谐社会理念指引下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进程。近年来, 学术界围绕和谐社会理念指引下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徐建军 (2006) 指出, 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的构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谢国保 (2007) 指出, 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生价值观。丁念国 (2007) 指出, 大学生必须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董晓丽等 (2008)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并从教育方法和核心价值体系这两个方面探讨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马鹏 (2008) 考察了大学生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基础。徐文军 (2008) 从正义理念、契约精神、共赢意识等8个方面阐述和谐价值观的内涵, 并指出大学生和谐观教育要勇于创新, 体现时代特色, 走一条“理念先行, 全员参与, 表彰榜样”的新路子。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因此必须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新的价值观教育途径和策略 (王秀章, 余启全, 2007;姚军, 2008) 。
3. 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学者们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 从总体上讲, 上述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 相关研究往往只是在一般意义上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取向和教育模式问题, 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成因机制及其教育引导模式等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2) 很多相关研究只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问题, 即使有极少数的相关研究通过数理分析手段进行实证性的抽样调查, 但其所提出的对策往往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深度宣传等手段, 从实践来看, 这种以灌输“知识”为重点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收效甚微。大学生的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主体的认同和遵循为前提, 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循难以在传统的“知识型”教育中获取, 而必须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育。因此, 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持足够的批判与反思态度, 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思路。
4. 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4.1 经验借鉴:国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启示
在国外,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很早就产生了, 到了1980年代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学者们从价值观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Halstead and Taylor (2000) 在对西方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时认为, 西方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一种是贯穿在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另一种则是通过学校生活进行的价值观教育, 常被称为“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 这种课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校风、学校的政策、教师榜样、有学生参加的学生委员会、规章和纪律等。
在方法论层面,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1) 直接的教育和专门的学习计划, 这种方法相当于我国传统的讲授法, 有研究表明, 通过直接的教育和专门的学习计划, 学生在反对种族歧视、支持文化多样性、减少欺侮事件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Milhouse, 1993) ; (2) 课本及各种作品中故事的运用, 例如, 文学作品、传记、诗歌等的学习被认为可以增加学生的道德判断, 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格品质的养成; (3) 集体礼拜, 它在欧美社会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形式, 调查表明许多大学认为价值观教育常发生在集体礼拜活动中; (4) 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训练, 提高哲学思维能力, 从而进行价值观教育, 这也是价值观教育的真正目的。可见, 国外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除了采用传统的“知识型”教育方式外, 还非常注重案例教学、体验活动等“实践型”教育方式, 这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2 实践导向:当代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新模式
当前, 国内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人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政治理论课程, 但我们所采用的几乎都是说教式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知识型”教育, 它试图通过单向的理论传输和教育宣传让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然而, 这种静态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关于人生价值观的知识, 而缺乏教导学生如何将这种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一种人生实践的能力和意识。从当前的实践来看, 这种“知识型”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实践型”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的价值观教育模式认为, 主体的实践行动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生价值观教育不应是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播, 而应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激发学生树立科学、和谐的人生价值观, 并积极培育学生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意识。总之, 以实践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需要我们转化思路,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 在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题讨论法等) , 为学生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实践行动中领悟和谐人生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5. 结语
从传统的课程设置来看,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不可谓不严格、不及时、不深入, 然而从结果来看往往收效甚微, 这与我们一直以来所采用的知识型价值观教育模式密切相关。新时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理论为指引, 强调实践活动在价值观形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合格的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摘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德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基础上, 对我国以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 以期对我国今后大学生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3.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对策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价值观乃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通常地,人们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人际价值的取向、职业价值的选择、生活价值的追求等四个方面上考虑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水平。
一、当代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1、人生价值观日渐趋向多元化,但主流是不坏的。值得注意的是,近十余年来,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特点,已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突出表现为持正确的、错误的、折中的三类价值观学生的比例日益增大,且又以折中主义者的迅速增加尤为明显。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对100名青少年提出5个问题,(1)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2)贡献应大于索取,(3)既要索取,又要贡献,两者持平,(4)贡献应小于索取,(5)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用这个5个问题来检测当代青少年对“奉献与所诉关系”的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在政治思想观念,还是道德价值观念上,持折中主义立场的学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上,赞成“公私兼顾,不分先后”和“首先考虑利己,但不损害别人”的折中者分别为18.9%、38.9%,合计57.8%;在学习动机上,75%的学生侧重于个人前途和个人目的,如找到一份好工作,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荣誉感,实现个人理想等;在择业原则上,92.5%的学生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干自己有兴趣的职业。上述折中主义者,一方面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认为是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对崇尚自我、只图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非常鄙夷。所以,他们将两者折中而取之,主张“个人与社会融合”、“公私兼顾”、“索取与奉献并重”,其实质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2、中学生的人生行为选择低于理性认识水平,言行脱节现象严重。前文已述,当代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水平虽较前几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上说,主流是不坏的。这主要是就其认识水平而言的。他们的实际行为选择水平又如何呢?据对近1400名高中生调查表明,所有学生都认为要爱自己的祖国,但仅有48%学生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提倡,且明确表示自己应在今后现实生活中要加以践行;有43%学生认为这格言固然好,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而且自己也很难做到;90.4%学生对雷锋事迹感到钦佩,但却仅有71%学生表示要学习雷锋精神,还有51.4%学生认为自己做不到。
一项有关中学生在道德情境中行为方式选择的研究结果更使我们深切感到相当部分青少年人生价值标准畸形发展的严重性。对考试作弊问题,仅有41.9%学生表示坚决反对;27.3%学生认为“不作弊更好,偶尔作弊也无妨”;12%学生说“看到别人作弊得高分,自己也想作弊”;更有40%学生认为“不作弊太傻了”。当班级里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时,26.6%学生不是直接制止,而是采取“走远点,不管闲事”的态度。当公共场所有歹徒行凶行窃时,有26%学生选择或围上去看热闹,或赶快离开以免误伤,或无心过问;12.9%学生未予作答,仅有12.4%的学生将“挺身而出”。
上述材料说明当代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观问题,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研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人为因素。由于目前关于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现状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选择法,其提供的被选项数目较为有限,无法全面表述学生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而且往往带有很大的暗示性,诱使被试选择“正确”的答案。因此可以认为,这类调查难以准确地揭示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结果通常是所思非所言,学生的真实人生价值观水平要低于调查结果。其实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造成的。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十分重视道德规范及先进观念的灌输,而轻视行为训练和在现实中的践行。久而久之,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的脱节现象将日趋严重。
二、当代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1、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改善学校德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应该肯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比以前大为加强,并在德育内容、目标、方法、途径诸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以求提高其实效性。但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中小学德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仍有下降和恶化之趋势。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从学校德育内部过程的诸环节中予以探究。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事实上,教育工作者对此早有清醒的认识。据一项调查表明,有91%的教师将“学校德育效果不尽人意”归因于“社会风气不好,影响了教学的实效”。许多教师认为,当前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是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并最终将抵消学校德育的效果。因此,学校人生价值观教育只有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切实的改进,真正收到实效。
对学校德育构成负面影响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普遍低下的社会道德水准。经过改革冲击,我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与50年代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世风日下”是人们的普遍感受。而当前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竞争性,更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观念受到进一步冲击。这种状况也自然影响到青少年。(2)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社会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切向钱看”、“为个人主义正名”等等形形色色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多次以“争鸣”形式在青少年报刊中予以介绍。其争鸣的结果,往往给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和实践带来更大的混乱。(3)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许多教师反映,现在有许多报刊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好人好事的宣传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但对于违法犯罪活动,破坏党纪学风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却渲染得过分详尽,从而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带来负面教育。(4)家长对孩子道德精神面貌的低要求。绝大多数对孩子在学业上有极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要求却不甚重视,还不时向孩子灌输些与学校德育格格不入的错误观念。学校德育工作者始终期待着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营造保持学校德育效果的大环境。
2、尽快确立新形势下的人生价值新标准,为学校德育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生在世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怎么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诸如此类人生价值问题,是广大青少年时常思考和讨论的。据调查,在所列的21种需要中,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当今中学生继培养能力、掌握知识、获得尊重、同学友谊、考上大学之后的第六位需要。可见学生对接受人生观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对人生观教育基本上持欢迎态度。因此,尽快确立符合当今新时期特征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标准,显得更加迫切。
对于人人经常遇到的公与私、利与弊、幸福与牺牲、奉献与索取、个人與社会、革新与传统、成功与失败等一系列关系问题,学校开设的《科学人生观》课程已提供了正确的处理原则和标准。这些原则和标准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方向性,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人生价值言行的最高期望,也是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最终目标。
4.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四
著名学者吕型伟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一名教师,选择了教育工作,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他毕其一生肩负着追求科学、创造艺术、成就事业的伟大责任,而正是在追求科学、创造艺术、攀登事业之巅的过程中,他将创造可贵的精神财富,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一、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要勇于求真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揭示这种内在规律性就是科学研究者的责任。教育是一门科学。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教学情景,要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通过阅读、观察和交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异,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作为一名有独立思想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
育见解,对待教育界提出的各种观点能够理智地进行分析和批判,决不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 ”。我们提倡教师“求真”,就是要提倡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实验,认真探索,积极钻研,努力发现教育这门科学的种种奥秘,并在这种“求真”的境界里丰富自己,升华自己。
二、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大胆创新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学科知识,更是对人的人生的初步引领,教育是一种美,一种艺术。李镇西先生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作过程。”
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可以说,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劳动,而课堂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李吉林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人、物、事,大都以美的语言表达蕴涵着美的故事。“从优美的语言中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人类心灵之美,乃至艺术之美。可以说,小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教材,又是向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
师益友”。李老师的情境教学要求设计的情境要美化,图形要美化,音乐要美化,板书要美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语言要美化。
艺术需要创造性的实践和探索,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会不断更新,我们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巧出新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是一项事业,教师要勇攀高峰
教书育人,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追求,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教师为之奋斗,为之追求。只有我们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奋斗,当作理想来追求时,才能产生动力和激情,用心、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项工作。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才会有做一番事业的教育激情,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有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5.正确的人生价值观_人生格言 篇五
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3、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 ―― 契诃夫
4、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歌德
5、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 塞涅卡
6、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 罗丹
7、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 维尼
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亚里士多德
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10、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11、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12、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3、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 ――上田耕一朗
1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 锋
1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6、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 ――鲁 迅
17、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18、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19、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罗曼・罗兰
20、寻能使自己值得献出生命的某个东西。 ――武者小路实笃
21、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 ――向警予
22、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此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塞涅卡
23、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徐悲鸿
24、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邓中夏
2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 锋
26、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的无穷的飞翔。――爱默森
27、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28、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普希金
29、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克里斯托弗・莫利
6.人生价值观 篇六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每个人活着都有或高尚或低俗的目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相应的人生价值观与之相对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价值观是人们观以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未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耻辱的评价标准。而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7.儒学的人生价值观探讨 篇七
一、人是世界上最高贵的
中国历代儒学家最强调人在世界上处于最高贵的地位。先秦儒学创始者孔子首先提出人是世界上很可贵的。孔子说:“天地之性, 人为贵。” (《孝经》) 可是, 道学庄子认为人很藐小, 与微生物相去几何?然而, 老子不同意庄子的看法, 他认为人是世界中四大之一, 与天地同为一大, 而非与万物同等, 实为高出于万物之上。老子说:“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上篇) 而荀子站出来直接否认道学庄子的看法, 肯定人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王制》) 他又说:“人者, 其天地之德, 阴阳之交, 鬼神之会, 五行之秀气也。”“人者, 天地之心也, 五行之端也。” (《礼运》) 人是天地万物中有德者, 是五行之源, 是五行所成的物类的最高峰。秦汉的儒学家董仲舒更认为人在世界上有很崇高、很重要的地位。他说:“天地人, 万物之本也。天生之, 地养之, 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 地养之以衣食, 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 合以成体, 不可一无也。” (《春秋繁露·立元神》) “人下长万物, 上参天地, 故其治乱之故, 动静顺逆之气, 乃损盈阴阳之化, 而摇荡四海之内。” (《天地阴阳》) 这是说, 人与天地同为万物之本, 人是形成万物的, 无人则万物无以形成, 因此, 人成万物之上, 而最为天下贵。王充认为:“人, 物也, 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 (《辨崇》) “倮虫三百, 人之为长。” (《商虫》) 人与万物是不同的。隋唐的刘禹锡也认为, 人是动物中最优异的, 他说:“天, 有形之大者也;人, 动物之尤者也。” (《天论》上)
宋代的周敦颐强调人是很优越的, 为万物所不能及。他说:“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 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太极图说》) 邵雍赞同周敦颐的看法, 他说:“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 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 耳能收万物之声, 鼻能收万物之气, 口能收万物之味。”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唯人兼乎万物, 而为万物之灵, 如禽兽之声, 以其类而各能得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 他类则不能也。人之生, 真可谓之贵矣。天地与其贵, 而不自贵, 是悖天地之理, 不祥莫大矣。”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唯人兼有万物之能, 完备无缺, 所以, 人真可谓万物之贵。胡五峰也认为人是世界上最优者, 他说:“人也者, 天地之全也。”“万物各正性命, 而纯备者人也, 性之极也。” (《知言》) 唯人兼备万物之性, 是世界上最完全的。朱熹认为, 人与万物不同在于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他说:“天之生物, 有血气知觉者, 人兽是也;有无血气知觉者而但有生气者, 草木是也;有生气已绝而但有形质臭味者, 枯槁是也;是虽有分之殊, 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但以其分之殊, 则其理之在是者不能不异。故人为最灵, 而备五常之性, 禽兽则昏而不能备, 草木枯槁则又并与其知觉者而亡焉。” (《答余方叔》) 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 而禽兽没有, 因此, 人是最卓越的。明朝哲学家戴震在讲到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时也说:“卉木之生, 接时能芒达已矣;飞走蠕动之俦, 有觉以怀其生矣;人之神明出于心, 纯懿中正, 其明德与天地合矣……是故人也者, 天地至盛之徵也;惟圣人然后尽其盛……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 通天地之全德。” (《原善》) 人有其他万物所没有的特异德性, 实非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总之, 仅从以上儒学家一贯强调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的论述可以看出, 儒学特别重视人、尊重人, 探讨人的生存、人生价值, 而与佛学、道学不同。佛学探讨人死后如何成佛, 道学所探讨的是人活着如何成仙。儒学是探讨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 这种思想、理论、学说, 不仅在中国, 甚至在很多外国, 都受到特别重视。所以, 中国儒学几千年来得到发展、广传, 其缘由就在这里面。
二、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
儒学强调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主要是看到人生的价值。为此, 儒学家提出“仁”作为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首先, 儒学家对“仁”作了界定。孔子说:“夫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这是说, 自己想有所树立, 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实现理想, 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 推己及人, 这就是实现仁的途径, 体现人的价值。所以,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宗旨就是爱人。以爱作为出发点, 就一定能达到“仁”的标准。其次, 儒学在阐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对“仁”这个基本标准作了全面的展开。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 这“礼”就是“仁”的规定性。人的价值在视听言动上要符合当时政治的要求, 才能得到认可, 否则就“不知礼, 无以立也。” (《尧曰》) 所以, 实行“仁”, 就必以“礼”进行自我约束, “克己复礼”, 以“礼”自律, 从而才会做到“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子路》) 。儒学家在强调“仁”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时, 还要求真诚实在的力行。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仁者不肯多言, 不肯取巧, 不避难而就易, 更不是空谈, 能真实力行。“力行近乎仁”、“仁者必有勇”、“巧言令色, 鲜矣仁!”欲以巧伪赢得人心, 实非有意立人达人, 是远于仁。孔子肯定:“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 (《里仁》) 。孔子还特别提醒:仁者爱人是有是非原则的, 立人达人是有行为准则的。他说:“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里仁》) 这是说, 仁不可须臾离的行为准则, 虽在危难急邃的时候, 亦不可违仁。孔子还说:“不仁者, 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 (《里仁》) “惟仁者, 能好人, 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 好仁者, 无以尚之。恶不仁者, 为其仁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里仁》) 仁者应该爱人, 而对于不仁的人, 则不得不恶之, 使其不得影响自己、危害别人。孔子说:“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一个人一定要为仁而生, 为仁而死, 虽死而得到不朽, 否则虽生亦无价值。孔子认为, 人生价值要达到“仁”的标准还需一个重要条件, 那就是“知”, 智慧、理论、学说, 对立人、达人都有作用。孔子说:“仁者安人, 知者利仁。” (《里仁》) 又说“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雍也》) 有智慧的人, 他的价值就大, 言行就随心所欲而不离矩, 智者就能知仁为利而力行之。所以, 孔子提出为“仁者安仁”, 提出好仁必好学, 否则“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阳货》) 缺乏智慧的人, 言行就会违背而危害社会和别人。儒学家在阐述人生价值时, 不仅提出一条基本标准, 必须树立一个目标, 而且为符合这个标准、达到这个目标, 还需使用正确的方法, 遵循一定途径, 具备很好的素质, 才能发挥好人生的价值。所以说, 儒学的人生价值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是巨大的
儒学认为人在世界上具有最高贵的地位, 其根本依据就在于人在世界上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认为, 立人就是要达人, 要“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泰伯》) 就体现着一个人的仁德作用。“兴于诗”就是创新文化;“立于礼”就是建立政治制度;“成于乐”就是维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从而, 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道学老庄提出“无为”思想, 排斥一切人为作用, 荀子反对老庄的看法, 不赞成使人尊崇“天”, 认为人生价值是改变“天”。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解蔽》) 庄子只知有“天”而不知有人, 结果只因任其“天”而废弃一切人的作用。荀子认为, “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虽然,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这是“天道”, 但是, 最重要的是“人道”, 是尽人的作用。要“明于天人之分”。他说:“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疆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 则天不能祸。” (《天论》) 这是说, 既要重视“天道”, 又强调“人为”。荀子从“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的观点出发, 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他说:“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 孰与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 则失万物之情!” (《天论》) 这就是说, 与其迷信自然界, 思慕它, 歌颂它, 等待它的恩赐, 不如利用自然界, 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 如果忽视了人的作用去仰慕自然界, 那就失去了万物的本性。荀子强调要“敬其在己者”, 应该积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去控制、改造、征服自然界, 使自然界万物为人所利用。他说:“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 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解蔽》) 又说:“圣王之用也, 上察于天, 下错于地, 塞备天地之间, 加施万物之上。” (《王制》) 天地万物受人制裁, 人成为自然的主宰。“天地官而万物役”, 万物莫不“尽其美, 致其用”, “君子之……於天地万物也, 不务说其所以然, 而致善用其材。” (《君道》) 荀子说:“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天论》) 荀子的人生价值思想被唐代儒学家刘禹锡所继承和发挥, 提出“天与人交相胜, 还相用”的思想, 更深入地阐述了人的作用。他说:“大凡入形器者, 皆有能有不能。天, 有形之大者也;人, 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 人固不能也;人之能, 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 (《天论》上) 自然界与人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一方面, 自然界胜于人;另一方面, 人胜于自然界。他说:“天之所能者, 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 治万物也。” (《天论》上) 自然界与人的作用是不相互干预的。
刘禹锡在区别自然界与人的作用时, 还具体说明:“天之道在生植, 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 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 阴而肃杀;水火伤物, 木坚金利;壮而武健, 老而耗眊;气雄相君, 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 阴而揪敛;防害用濡, 禁焚用光;斩材窾坚, 液矿硎铓;义制强讦, 礼分长幼;右贤尚功, 健极闲邪;人之能也。” (《天论》上) 就自然界来说, 它在于生长繁殖万物, 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春夏时万物生长, 秋冬时草木凋萎, 水火能伤害人和物, 木头坚硬、金属锋利, 这是非生物界的自然性能。壮年时英武强健, 老年时则体衰眼花;气雄力壮的可以做首领, 这是生物界的自然性能。就人来说, 人类社会在于制定法制, 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规范在发挥作用。春夏时种植庄稼, 秋冬时收藏作物, 防止水害而又利用水灌溉, 扑灭火灾而又利用火照明, 砍伐木材加工成各种器物, 熔炼矿石而又磨砺成金属器具。这是人利用自然界, 改造万物的作用。利用“义”来制服强暴奸诈, 按“礼”来区分长幼次序。尊重贤者, 崇尚功臣, 建立法制, 防止邪恶。这是人在社会上的改造作用。在这里, 刘禹锡已经看到, 人与自然界的作用不同在于,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 以其存在发挥作用, 而人是有意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万物, 为社会造福。刘禹锡在肯定了“人之能, 天亦有所不能”的前提下, 还进一步分析了“人之能胜天之实”, 即人之所以能胜天, 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缘故。他说:“夫物之合并, 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 然后势形乎其间焉……彼势之附乎物而生, 犹影响矣。” (《天论》中) 这是说, 万物相遇合, 必然其固有的规律性存在其中, 有规律性, 就会有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理揆之, 万物一贯也。” (《天论》下) 所以, “天无私, 故人可务乎胜也。” (《天论》中) 自然界万物没有自己的意志而服从于“万物一贯”的必然规律, 因此, 人可以此“天理”力求制服它、支配它。另一方面, 人之所以能胜“天”, 是在于人能组织社会, 实行法制。所以, 他说:“人能胜乎天者, 法也。” (《天论》上) “是非存焉, 虽在野, 人理胜也;是非亡焉, 虽在邦, 天理胜也。” (《天论》中) 也就是说, 如果社会法制健全, 是非标准存在的话, 即使在荒野地区, 人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社会法制败坏, 是非标准丧失的话, 即使在文明都市, 也只能是自然界起决定作用。因此, 刘禹锡认为, 必须建立“是为公是, 非为公非”的社会立法, 使人们的作用都受到共同法制的约束, 从而达到“人能胜乎天”的目的, 所以说, “人之能胜天之实”, 就在于建立起严明的法制。刘禹锡论述的人能胜自然界的根据的思想是对荀子“明分使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儒学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儒学人生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影响很大, 就是在现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对政治家、思想家们都有很大的启迪。毛泽东很早就说过,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所以, 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所以, 在农村, 建立革命根据地, 以人民战争,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消灭了反动的国民党, 解放了全中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形成了一条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执行这一条路线,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 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所以他认为,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科学, 我们的事业一定会顺利发展。
江泽民同志把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大大加以发挥。他认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要发展先进生产力, 就要开发人力资源,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同时,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所以,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才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娴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认真掌握中国基本国情、全面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生价值观的理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儒学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的思维方向和言行方式。可以预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还将在中国当代的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中发出更加光彩的火花。
摘要:几千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 就在于在如何看待人、如何重视人、如何尊重人等问题上进行了论述, 特别是中国儒学家对人的存在、发展、作用、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阐述, 并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且这在当代对中国提出和贯彻执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人,仁,人生价值,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燕婴.《论语》的《泰伯》、《雍也》、《里仁》、《子路》、《阳货》[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
[2]丛书编委会.老子:《道德经》 (上篇) 《国学典藏书系》[M].第1版.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3]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天论》、《解蔽》、《王制》《荀子新注》[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 1979.
[4]董仲舒.春秋繁露[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1.
[5]刘禹锡.《天论》上、中、下卞孝萱:《刘禹锡评传》[M].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6]邵雍.皇极经世[M].第2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8.论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篇八
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也是特殊一份子,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担当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当代学生是否树立积极有效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希望。然而,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当代学生在树立人生价值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个人的发展出现了障碍。所以,当代学生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且是当务之急。
一、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现状
1、追求多元化。传统时期人们的思想就是致力于国家建设,以奉献为主。然而在当下社会发展的今天,这种心态已不复存在,当代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化,与旧时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出现,使得他们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多元化的追求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地强调自我价值。
2、竞争意识强,责任感匮乏。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强烈,一方面是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追求目标所影响。光是就业压力就足以让当代学生有了很大的压力感,竞争意识尤为强烈,因此就出现了本升研升博的局势,虽然,考研、考博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力化,且责任感比较匮乏,由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
3、人生价值观物质化,忽略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学生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尤其在当下的社会形态之下,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相继出现,学生被社会所诱惑着,一些不良的习惯时刻在学校上演着,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恶性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大部分被物质所充沛着。在这些物质的诱惑之下,他们的理想追求显得尤为淡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迷茫着、彷徨着、犹豫着,直至选择时刻真正到来,由此导致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物质化,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全无。
4、人生价值观迷茫化。当下一些学生进入学校要么成才,要么无所作为,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失去了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缺乏个人奋斗力。他们对于人生规划没有方向和目标可言,认为大学对于他们没有任何作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观点,常常会导致学生自身的风貌和心理有所扭曲。
二、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方法
1、加强自身修养。对于当下学生来说,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各门课程,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动态,向一些积极优秀的人员学习,各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应该积极参加。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心中有抱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大学生如果想要做到这些,内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在个人品质方面较为优越,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些能力,比如说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将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明确地端正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由此提高人生价值观。
2、深化教学革新。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课堂作为基础,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大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度,注重各种趣味教学的导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由此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自身形成较好的道德水平,在其它课程上教师也应该将道德类引入课程。此外,应该定期开展与此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此有关的电影,观后写出观后感,且将优秀的观后感评出,感染其他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亲身体验,可以鼓舞学生,让他们从中感悟生活,扩展眼界,丰富生活。对于那些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充分利用条件,聘请一些名人授课,定期开展积极有效的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这些名人教学中体会与众不同,感悟课程的有效性。此外,在课程其中可以加大学生与名人教师的交流互动空间,让学生从交流互动中解决一些疑惑,从而真正达到有效课程的目的。
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当代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树立这些不是简单的三言两句,需要一个十分长久且艰难的阶段。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坚定信念,有勇气和毅力,当国家利益摆在面前时,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观。
4、将国家社会作为后盾力量
国家应该不断适应新时代,进行各种课程教育的改革,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育同步对待,可以将一些课程设置进行相关的调整,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将政治文件作为主力,把社会媒体舆论作为辅助条件。此外,要加大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将高校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切实保证当代大学生能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追求有效地结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当代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代学生在此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他们人生目标的不明确,不能够有机地将个人利于与社会利益有效结合。为此,必须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当代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 罗世钦.论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暨南学报.1995年03期
[2] 成 力.对人生价值观几个问题的探讨.海南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王锐生.21世纪的人将有什么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04期
9.讨论人生价值观 篇九
“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
7月6日上午,株洲机务段工人理论小组成员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研讨。
车间工人理论小组组长薛有强率先发言:作为当代铁路工人,要立志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在铁路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最大的价值体现。
青年机车司机黄嘉认识到:要把“简单的事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有创造性地做”,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体现价值。
车间工会主席聂军说到: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各项制度落实好,特别是党员干部、技术骨干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自身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人。
青年大学生马辉煌的见解是: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在爱学习、爱企业、爱岗位三个层面,只要珍惜自身岗位,把普通的事情干好就是不普通,就会创造出不普通的价值。
小组成员彭勇谈到:“非典斗士”钟南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培育当代铁路职工核心价值观就要立足本职工作,根本则要落实到“争创一流业绩、构建和谐企业”上来。
有“老秀才”之称的小组成员伍乐飞则言简意赅:培育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凭良心做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来自检修一线的工人周黄球认为:作为一名基层检修工人,我们的价值观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勇担责任,无论是对家庭、企业、社会,都要勇于肩负起自身的那份责任。二是精心修车,认真细致地把活干好,保证我们修的每台车都质量优良。三是严守安全,确保安全,就是对工作的最大肯定,就是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青年钳工小谭说到: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每一名职工只有真正做到与企业荣辱与共,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发展中来,自身价值才能充分得到展现。
车间支部书记刘学峰认为:铁路进入高铁时代,作为当代铁路职工要有责任感、荣誉感,要有“我与铁路共荣辱”的风范,不计个人得失,在铁路发展中成就自身价值。
10.人生观价值观 篇十
各位服刑人员,大家好。今天我给你们讲的主题是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人生观是我们对所处环境的态度及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是对所努力的事情的一种认同。我觉得这种抽象的东西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决定着我们所做的选择,也决定着我们每天过得是否充实,每天是否快乐。
大家想过没有,你现在二十岁,三十岁是什么样的,那你四十岁又会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不管你现在多少岁,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到底内心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富足,还是贫困;是洗心革面不再犯罪,还是重走老路牢底坐穿。你有没想过你老了之后,你身边的朋友、亲戚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接纳你,有一天他们都离你而去,而自己却孤独终老。甚至等你老了后,你会不会带着怨恨走,恨自己年轻时候那么傻,为什么要一次一次地犯错。到头来少壮路走错,老大徒伤悲。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你自己一个人而活,你有亲人、朋友,你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有一半会因他们的影响而存在价值。你活着的价值也有一半因为他们还关心着你,还爱着你。
如果你认为目前这种状态没有意义,或者自己想要活得更有价值,那么你现在就必须更努力改变自己。如果你还坚定着年轻时候自己想做的事,开一个店,做一个工程师父,甚至干一番事业的话。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必须本着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东西要改变很难,但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就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们错过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但那并不是你人生中最灿烂的阶段。只要你们现在坚持内心的想法,脚踏实地,切切实实地去改变,不管什么情况都不找借口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们每一位服刑人员都能弯道超车,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做一个慈祥的父亲,做一个体贴的丈夫。
11.人生的价值 篇十一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赖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作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显赫的人,死后没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罢了,被不相识、不相知的人说长道短,甚至戏说、恶搞,没完没了,死而有知,必定不会舒服。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而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也许到临终“回光返照”的时候,才感到悔惭,心有遗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饮恨吞声而死。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被称为仅次于基督之死。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十一》),“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12.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实证研究 篇十二
1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
1.1 拜金主义严重
现在大学校园充满浓浓的金钱氛围,有老师忙于兼职,有男生忙于打工,有女生忙于相亲。例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女嘉宾马诺在节目播出后,以“拜金女”之称迅速蹿红,随之而来的“口水”漫天飞舞,马诺的现实和拜金,只不过是被电视媒体放大的效果。现实生活中的“拜金女”,又何止仅仅是马诺一人,在《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调查显示有一半多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仅仅是可以少奋斗几年,作为女大学生,她们本可以靠自己的实力生活,却空想着嫁给“富二代”这种纯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无疑不侵蚀许多在校女大学生心灵中的那块净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现实中风行的一种观点,女生都爱好去找一个“富二代”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她们愿意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去做赌注,绝不留情地把自己拿去和金钱交换。像这一类的女大学生,她们具有明确的利益目标,甚至可以直奔物质享受而去。金钱的诱惑,使许多人都走向了畸形的人生价值观。
1.2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表现明显
首先,个人主义盛行。客观地讲,现在的部分大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总以为周围的一切都要围着他们转,思想政治课上倡导的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好像与他们没有了关系,而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在大学校园空前膨胀。大部分的大学生把利己主义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着想,而把集体利益撇向一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其次,功利主义尤为突出。现在的大学生不管在那方面都渴望成功,这种想法虽好但是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都希望通过走捷径就可以收获成功。例如:最常见的就是考试舞弊现象,这在大学校园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期末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从而获得奖学金,但是又不肯付出,不认真复习,抱着舞弊的心理去取得自己想要的高分,功利主义极为明显。
2 当前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成因
(1)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本是以人为本作为其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教育的选拔性功能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指挥棒,过分重视分数,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常被看作是不知道感恩的一代,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感谢的概念,总以为老师的谆谆教导、用心良苦是烦人的表现,而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是他们份内应该去做的事。应试教育无视人的主体价值,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而忽视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以致于使许多学生由于一时的错误而走向歧途。
(2)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出生,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他们来说,人生唯一重要的竞争就是高考,因此,当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后,便对自己有了松懈,再没有上高中时的那股干劲,那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个个都把大学当作是轻松娱乐的殿堂,曾经的豪情壮志全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加之,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让他们个个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以至于他们在人生价值观的选择方面暴露出种种弱点。
(3)就业的压力。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骤增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现实,在一些高校,“急嫁族”嫁“富二代”近年来呈现出上升现象,不少人依靠婚姻谋出路,有人戏称“曲线就业”。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当今女大学生们婚念价值观的转变,也折射出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
3 解决途径的见解和看法
综上所述,有许多原因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时没有把握好一个度,没有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致使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与社会相偏离,也是社会所不提倡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1)针对女大学生都想嫁“富二代”这一普遍现象,学校应该给予恰当的教育。为此,笔者建议:一是作为“教学育人”的大学学府不能只注重扩大招生,而普遍忽视素质教育,应当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金钱至上”导致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遭到了颠覆,然而媒体不厌其烦,不惜版面把那些女生嫁入豪门的新闻天天端出来款待受众,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和诱拐的作用。此种现象当戒!三是必须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女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就是这个道理!
(2)针对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表现,学校应该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2004年起,我国就已经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倡导素质教育,从而建立起一套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且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弊端。例如:形式化突出,大多数老师为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行素质教育,盲目的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际内容。与此同时,教师本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发挥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此外,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给自己个目标去努力。让学生学会选择,选择了就不要回头,一直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顺境不得意,逆境不消沉,绝境不绝望。要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求先将自己的事业或者自己该干的事情完美的去完成了。只有你完成了什么,别人才能认可,而人生的价值也就在其中体现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邹强.价值观念变迁中的学校德育变革[J].教育探索,2006(9).
[3]张海波.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嬗变的原因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4]张增杰.论大学生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13.我的人生价值观 篇十三
面对人生,我没有太多的奢求。也许,生活如溪水,清贫淡泊;生命似烟云,转瞬即逝;功名比晨露,平凡无就,然而,我此生无悔。因为心湖纯净,因为世界博大,因为真理永恒。生活的道路曲曲长长,但我有涓涓溪流终到海的信念,在每一处磐石突兀的路口,唱一支奔涌不息的恋歌。纵然,生命之源很快枯竭,我也要用博大的爱去润泽心中眷恋的黑土地。是的,只要有一滴水源,我便润一方绿色--枯萎是沃草,成长是森林。或许,大地不会记起我了,但茂密的森林,曾是我对海的--深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而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要想在竞争中把握住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是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此我们可以在竞争中加重自己的砝码,提高胜出的几率。其次我们要有一个务实的态度,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怨外界环境多么的不好,要强调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追求卓越是人生价值的完整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追求卓越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人的理想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追求卓越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全党:“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有不断涌现的新观念,就要有时刻不能满足的新追求。只有人类追求的不断实现,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坚信共产主义的信念,抵制外界不良影响,特别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理想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人生在不懈的追求中升华。相信自己的才华,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经验,只要你努力付出,自己的能力得到锤炼,你就是成功的!
14.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篇十四
第一节人生价值的涵义及特点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
咱们先从价值的概念说起。价值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指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必须的关联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用途或用心作用。它最先被用于经济领域。19世纪,德国哲学家把“价值”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引入哲学领域,赋予其更为广泛的好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联中产生的。这种关联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外界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二是人们对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外界物的评价。它所表示的是主体人与客观物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联。可见,价值的实质不在于它的自然性,而在于它的社会性。简言之,价值就是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生命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职责和贡献。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观念的交替、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人生价值的特点
人生的价值是人类个体价值的一种现实表现。毛泽东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是对人生价值的高度尊重和充分肯定。人生价值呈现以下特点:
1、客观性
人生在世,总会留下点什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他必然对社会和他人具有某种好处和作用,人生价值所表现的是人同人的需要的一种特定关联。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进步和他人具有用心的作用,就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甚至是负价值,人生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客观性。
2、社会性
咱们知道,人生价值实际上是个体的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联。个人的价值只能存在于他人和社会的关联之中。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之中,他的一切活动都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并表现出了社会性。人生价值的大与小,是社会评价的。不一样的社会形态,提倡不一样的价值观念,人生价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人生价值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而存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正是在归纳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上,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国情而提出的,“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作为个人,发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理论,发奋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创造性
咱们知道,个人的性命价值是由自我创造的,自我创造自我的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具有创造性。人固然多种多样,但每个人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即其价值的体现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每个人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结合社会实际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不一样的,其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不一样的。有价值的人生必将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取向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它指导人生的发展方向,规范人生的行为活动资料及方式,带给人生实践的内驱力。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实现人生价值目标才有可能。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联,这天,尤其要处理好个人、群众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关联,树立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和义务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价值的取向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大学生就应坚持群众主义的价值导向,发奋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造福于人民,实现其人生价值。
第二节人生价值的选取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资料
人生价值是人类所特有的,其资料涉及到许多方面,能够从不一样的侧面来加以考察。主要资料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等。
1、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指自我对自身的肯定关联,即个体存在和活动对于自身的用心好处和作用。而社会价值指个体对他人、群众、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他人、群众、社会的进步的用心好处和作用,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联。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的。自我价值需要透过社会价值来实现,社会价值需要透过自我价值来充实和完善。若将二者人为的割裂开将导致不正确甚至错误的价值取向,违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西方社会的学者也对自我价值至上的观点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为人生价值,它确实需要表此刻人对自身合理利益和需要的追求,而且从对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它也具有相对合理性,正因个人的进取和发展要求是一种用心因素,它是获取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但这种要求又务必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务必被社会承认和理解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咱们在鼓励帮忙每个人勤奋发奋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一样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事实也证明: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不仅仅在于这些人具有雄才大略,还在于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这种关联,并据此选取出一个既能适应社会,又能充分发展自我,二者相互协调的人生道路。相反,有些人尽管满腹经纶,仍然是一事无成。
讨论:
革命老人黎锦晖早年以前办过报纸,他回忆到,有三个人在他的报社做过抄报员:一个工作认真,原稿是什么,他就抄什么,此人一向干抄报工作;第二个抄报员看到原稿上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提笔润色修改,精雕细琢,此人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第三个抄报员看到消极堕落的文章拒绝抄写,摔笔而去,他就是之后的毛泽东。你从三个人的经历中有什么感想?
2、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指个体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潜在条件。而外在价值指个人透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内在价值显现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并且社会以此来衡量评价个人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总是处于具体的特定社会现实之中,与社会密不可分。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不在实践中将内在的价值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毫无好处。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咱们是无法预测他的潜能的。他的潜能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教化和熏陶,同样,他的内在价值只有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表现出来,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回国时曾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美国海军次长狠狠的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对咱们太重要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就是钱学森的价值。
3、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有物质方面的贡献,更有精神方面的贡献。物质价值是指人们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而精神价值是指人们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丰富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高度发达的物质礼貌和精神礼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必然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给强大的动力,这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青年大学生就应将有限的性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取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否,对人类发展有利与否,社会是有一把标尺来衡量的,为什么有的人实现了人生价值,有的人却没有完成其使命,这其中就涉及到人生价值的科学选取,它是人生价值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生常常面临着很多的.选取,这时需要咱们学习并领悟权衡利弊。
假设你置身于这样一种状况:应对一幢失火的大楼,在不一样的两个房间都有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一个房间有一个孩子,另一房间有三个孩子。火势迅速蔓延,在有限的时刻内你只能去解救其中一个房间的孩子。毫无疑问,你会冲向那三个孩子所在的房间;
但假设那一个房间的一个孩子是你的女儿,你又将做何选取?我想这个时候要做出选取就困难多了,甚至会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
尽管生活中不会出现象这样的残酷的境遇,但是正确与正确的冲突时有发生,选取一个就意味着放下另一个。比如,考研还是就业;比如一个工作挣钱多,但单位层次不高;一个工作挣钱少,但单位层次高,对自我今后的发展更有利。这时该怎样办?让咱们先看看心理学家是怎样说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又是怎样做的。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研究了人在选取时可能出现的几种形式的两难境地,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几个推荐。
(1)一个人目前同时存在两个目标,且二者对其吸引力和动机强烈程度是一样的,由于个人条件所限又无法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左右为难,难以取舍。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时,要坚决果断地取其中一个,放下另一个。不管取舍什么,关键是果断,不能犹豫不决。
(2)一个人面前同时产生两上对自身有危害的事件,都想避开。但近于形势,只能躲开其中的一个,而躲开一个,另一个就无法躲避。这时最好的选取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者,选取这一个,作为避开另一个的条件。
(3)一个人为了实现好处重大的目标,就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而且得失参半。此时选取应是舍利取义。
(4)对一个人来说,两个目标均既有利又有害,例如,选取工作时,一种工作物质待遇优厚但社会地位不高,另一种工作地位虽高但物质待遇菲薄。这时选取的方法是根据自我的价值观,选取自我认为价值更大的目标。
其实,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就是一种状况:你认为哪一个目标价值大,你就会选取哪一个。而这就是由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如前例,要做出选取时必然有一个价值决定的问题:救三个别人的小孩与救一个自我的小孩,哪一个价值大?
①如果你认为救三个小孩比救一个小孩价值大,那你会毫不犹豫地选取救三个别人的小孩;
②如果认为救自我的小孩比救别人的小孩价值大,那你会毫不犹豫地选取救自我的小孩;
③如果你认为救自我的一个小孩与救别人的三个小孩价值一样大,你可能也会选取救自家的小孩,但内心会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
如何进行选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优于个人价值。在价值量相同的状况下,道德的提倡是优先思考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目标可分为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所谓个人价值目标是指个体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有较强的个体色彩。社会价值目标则是指必须社会形态下全社会所推崇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反映的是社会大众的意愿和主流方向,代表必须的社会集团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有自我的合理需要和利益,并不反对和抹杀个人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社会价值目标包含了个人价值目标,反映了千百万个人价值目标的要求和愿望。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发奋和实践。能够说,没有个人价值目标,全社会的共同的价值目标也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个人价值目标不能脱离社会价值目标而存在,正因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和违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否则,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在很大程度上,社会价值目标决定着个人价值目标。个人的活动必然要同社会联系在一齐,在共同利益满足共同需要的同时,才能真正满足自我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到:“八十年来咱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能够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价值目标的内涵做出了深刻的诠释,为咱们就应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指明了方向,值得咱们认真思考,深刻领会,用心发奋,用咱们的青春热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真正好处上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奋斗中,咱们就应按照社会价值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联,摆正自我的位置,找准前进的方向,在贴合社会需要,贴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贴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最优选取。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进一步满足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说起。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阶段,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对人生价值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人生价值,直接反映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
1、评价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联的总和,价值来源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人生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联,因此,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不能离开人类赖于生存的社会及其综合关联,因此,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客观标准。
2、评价方法
(1)职责与贡献的统一。
俗话说:“人与人不一样,花有几样红。”人的潜质是各不相同的。具有不一样潜质的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在当今社会,由于众多的原因,个人的岗位和职责不一样,但是,不管人们的潜质如何,不论人们从事的职业怎样,只要他对社会尽职尽责并且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社会就承认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就就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咱们既要看一个人的一时一事,更要看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过程,只有那些勤勤恳恳为社会服务的人,他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好处。
北京有个开公共汽车的老司机,在工作岗位上,正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了,在他性命的最后一刻,他做了以下几件事:先把车停在路边,关掉了发动机,然后打开车门,目送所有乘客下车后,带着微笑,倒在了方向盘上。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司机,他做了他该做的事,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有人认为只有像比尔・盖茨、李嘉诚这种轰轰烈烈的人物,才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才活得有好处。但咱们不好忘了咱们社会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渺小,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但咱们的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人。他们同样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2)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人类社会的需要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二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的精神贡献。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曾有一个音乐家谱写了一首曲子《黑色星期五》,一些人听完曲子后就自杀了,他的作品就作品的艺术性来说,可能价值不小,但对社会无益,反而对社会产生了危害。世界上的毒品绝大多数是金三角生产的,如果光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它所产生的金钱效应无疑是很大的,但是,咱们说,它对社会既没有物质贡献,更谈不上精神贡献,反而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需要把毒品从根本上铲除。贝多芬生命中谱写了超多的音乐作品,他不单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享受,更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冼星海、聂耳生命的作品并不多,但他们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其价值无法估量。如果说,物质贡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精神文化贡献则是人类日益走向全面发展的标志。咱们国家提倡物质礼貌、精神礼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咱们每个青年人就应发奋为之做出贡献,在“两个礼貌”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贡献与索取的统一。贡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的一对矛盾。咱们提倡人生价值的贡献性,并不意味着号召大家只奉献不索取。咱们并不否认人生需要索取,问题在于索取的是否正当合理,是否侵犯了社会大众的利益,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索取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们对社会的索取,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没有好处了,如果人们都不需要电视机,那么生产再多的电视机也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咱们强调贡献务必大于索取,“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只有贡献大于索取,人类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正是咱们的前人贡献大于索取,才有咱们这天享受的礼貌。贡献是对社会的付出,而索取则是从社会那里取得。人生价值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这二者的关联,而不是对这个问题的一般好处的概念的明白。当咱们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强调个人就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为社会大众做贡献,体现人生的非凡好处,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只强调贡献不好索取,或只强调索取而不贡献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它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成语“一毛不拔”中的那个想做人的猴子却不肯拔一根毛,自然是做不了人的。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联,对于实现人生的价值有着重要的好处。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唱的那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明天。反之,如果人人都斤斤计较,都想多索取一些,少贡献一些,社会的发展不但会停止,还会倒退甚至毁灭。
3、人生价值评价的误区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旧的甚至是腐朽反动没落的思潮并没有完全在社会中消失,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多样化的变化交替状态,既有对权钱的追求,也有对奉献的追求。
(1)误区一: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奉行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人为金钱而疯狂,为私利而焦忧。如远华走私案里面的贪官,置党纪国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顾,最终沦落可耻的下场,是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把它们送进了无底的深渊。美国电影《百万英镑》就真实的再现了那些视金钱为人生第一重要的人物的可悲。目前大学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受到这种错误人生价值观的影响,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说什么“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种人生价值观对己、对社会都是有害的。
”天之骄子沦落为人见人恨的魔鬼“――
9月8日,经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犯下抢劫杀人大案的”大学生兄弟“黄中强、黄中国被执行死刑。
21岁的黄中国和23岁的黄中强,分别系遵义师专和遵义医学院的学生。2月20日下午,黄中国与哥哥黄中强经过周密策划后,携带榔头、封口胶、手套等作案工具,以借麻将为由,敲开邻居苟玉兰家门。入室后,二人用榔头将苟击倒,后又找来菜刀,猛割苟的左颈动脉,致苟死亡。两人从苟家抢走手机、传呼机、茅台酒、香烟等物和400元现金、三张储蓄卡后逃离现场。案发后,二被告人又多次给受害人丈夫打电话,以”告诉谁雇凶“为名索要8万元巨额现金。
6月12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杀人罪分别判处黄中国、黄中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金钱、贪欲和不劳而获把他们送上了断头台。临刑前,黄中强给他的父母写下遗书,书中充满了愧疚之意,对自我的人生表示了深深的悔恨,但为时以晚。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想选取高收入的岗位无可非议,但收入的来源务必合理合法。能否实现高收入,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潜质和对社会的贡献。的确,收入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像邓亚萍、袁隆平等,正因他们的劳动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社会给他们较高的报酬是合理的。当然,咱们同样不就应忘记社会上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他们同样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甚至是很大的贡献。如北京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李素丽,虽然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下,收入也是一般,但她的微笑服务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其精神价值却是难于用金钱来衡量的。
(2)误区二:以权利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小说《官场现形记》就深刻地揭示了这种人的嘴脸。在我国,干部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职位越高,职责越大,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应越大,当然社会也就应给予他们较多的满足和尊重。然而有些人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联,以权谋私,为害一方。广东省汕尾市有一个叫马红妹的原副市长,她家里买的水果、鸡蛋、油、米、菜等都要开发票回单位报销,还恬不知耻的说:“我是公仆,是公家的人,吃的用的就应就是公家的。”要不是马红妹的事情败露,外人谁知道副市长自我家里买了东西还要拿到公家去报销?老百姓说:“这种人用手中的权力专干缺德事,哪像个公仆!”。
(3)误区三:以知识技术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咱们不否认,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作用。但只有把知识服务于社会大众,像居里夫人那样,对人们做出贡献,知识才能转化为价值。否则,拥有再多的知识也是毫无好处的。对知识应用的动机不纯,同样危害人类社会。近几年世界各国的高科技犯罪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不但要掌握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重才轻德不能不引起咱们的重视。
(4)误区四:“贡献索取均衡论”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观念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反映。持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人处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吃不得一点亏,人际关联紧张,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如果人人都此这种价值观,社会如何发展,只能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一个科学家曾说过,如果老天降了多少雨就要求地球把它再蒸发回去,地球恐怕早已成了沙漠,人类也不存在了。
第三节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充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是青年大学生十分关注的话题,要想充分展示自我的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也需要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①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
抗战时期,一个颇有名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喜欢赌博和酗酒,蒋介石伤透了脑筋,曾派了许多人做这个将领的工作,均无功而返。周恩来听说后,找到了这个将领,从民族大义和国难当头说起,该将领痛哭流涕,决心痛改前非。从此,他真的与恶习断绝了关联,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蒋介石说:”周恩来真厉害!咱们那么多人都比不上他。真想不通啊!“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②具备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潜质。
③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条件。健康是一个事业的基础和资本,尤其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任何单位都不会将位置留在那里,等长期休病假的人身体好了以后就职。任何老板都不会养一个病弱的人。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为赶一项任务要不分昼夜,可你体力不支;或者要飞来飞去跟客房谈生意,可你这边还要预约去医院。实现人生价值就无从谈起。健康是怎样来的?一部分来自遗传,更重要的来自自身的生活方式。在德国曾开办过一个短寿博物馆,展出了20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短寿者的人生档案,他们都是正因纵欲、吸毒、酗酒、烟瘾过大等原因过早谢世。作为大学生,要自觉锻炼身体,并持续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
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主要是好的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良好的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法方针为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深入人心,成为咱们今后工作的指针。反腐倡廉、加强法制、重视教育、加大国企改革力度、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等,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念。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此刻是中国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带给了有力的保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同学们,你们还等什么呢?!
二、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问:怎样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确立了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具备了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是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还要靠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1、以“讲话”精神为指针,确立正确和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固然有必须道理,但如果方向不正确,目的不清楚,可能就到不了罗马或者比别人到得晚。此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能够透过技术手段指挥宇宙飞船在遥远的星球定点降落,精确度十分高。但一个人要寻找到1条真正适合自我发展的途径,有时候就比这复杂得多。在现实条件下,人们由于许多原因,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以什么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应确立怎样的人生价值目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
咱们认为,正确而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方向。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当年完全能够选取另外一种生活,但他们都以中国的解放为己任,为国为人民奉献了自我的生命。雷锋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精神同样为人们所称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发展的这天,咱们就应把自我有限的性命投入到振兴中华的大潮中去,这样的人生才有好处,才不枉此生,才能最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咱们提倡人生价值的目标就应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为社会多做贡献、做好贡献是咱们所追求的目标。那种只在个人小天地里徘徊,一心为个人,一心为自我的名利而不思考广大人民利益的人,其人生价值是渺小的。
2、用心投身社会实践,在承担职责中,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邓小平的人生社会价值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袁隆平的人生社会价值是一个农业科学家的价值;李素丽人生社会价值是一位优秀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员的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承担社会职责中实现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生的价值也只有在人生职责履行中,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的生活目标和他的社会实践的统一。试想,一个人如果掌握了丰富科学知识而不运用于实践当中,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吗?当然不能。
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大宾馆工作。上班第一天,主管安排她去擦抽水马桶,她十分不乐意地去了。一个老师给她示范如何擦洗,工作结束后,师傅拿出茶杯在抽水马桶里打了一杯水喝下去了。这举动令她目瞪口呆和不解。师傅告诉她,做什么都要认真,认真就什么都不怕,就算是擦洗抽水马桶也要成为这一行中最好的,擦得最干净的。这个女大学生之后成了日本的邮电大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天的中国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为人们充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带给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我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只有在实践中,咱们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真正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敢于竞争,善于合作,讲求实效,勇于创新,更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并非要人们吃斋念佛,面壁修行,而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社会的完美前景去发奋奉献。
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坐而论道,天天高谈阔论无助于事,要想创造更多的有好处的人生价值,务必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这天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正在向高、精、尖迈进。社会对人才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领域等待新的理论、新的发明和新的创造。这一切,为人才的成长,为人们充分展示自我的人生价值带给了更多更好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难度加大,更加充满挑战和竞争。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同自身的发奋奋斗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就应发扬井冈山的艰苦奋斗精神,用勤奋和执着打开成功的大门。
【人生价值观教育】推荐阅读:
人生观、价值观09-27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08-24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08-05
什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08-06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07-25
信念提升人生价值10-01
人生价值作文950字07-17
人生的价值高中作文07-21
格言警句:人生价值篇08-09
有关实现人生价值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