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共20篇)
1.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一
识字教学中不可忽略汉字独有魅力
【内容提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现在的识字教学方式虽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也难免泥沙俱下,使识字教学过程出现低俗、粗糙,让中国汉字失去历史的光辉和尊严。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汉字形成规律和汉字独有特点,有魅力地进行识字教学,把中国汉字特有的演变美、文化美、意韵美、艺术美、玄机美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增加识字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和魅力,使学生在怦然心动中获得厚实的底蕴,开阔全新的视野,从而在学习中国汉字中聚养一种中国智慧。
【关键词】
识字教学
魅力
一、应当谨记:避免让识字教学落入“粗俗”之巢臼
在平时字词教学中,会听到有老师如此教学生记住“解”字: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从表面看,这样的教学把字形已分析得清清楚楚、解剖得一目了然,但我觉得中国文字的一种美感和历史厚重感已荡然无存。更有甚者,如此执教“照”: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我认为如此教学不仅是只顾好记,不顾合理,重要的是它折损、减低了中国汉字的韵味与魅力,更不可取的是呈现给学生血腥与残忍。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为了让学生记住每个生字而进行低俗、粗糙地识字教学,每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么写,自有出处。教学汉字,我们不能不负责任、不顾规律地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一个文字本身就充满着文化底蕴。”让学生学习汉字,喜欢汉字,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以上的教学怎谈得上“熏陶”,这其实是一种伤害,伤害中国奇妙文字,伤害学生美好心灵。
二、用心挖掘:务必让识字教学彰显汉字独特魅力
周有光在《语文闲谈》中写道:“法语”是最悦耳的音乐,听了使人陶醉;“汉字”是最悦目的图画,看了让人流连忘返。那我们老师该进行怎样的魅力教学来把汉字的韵味呈现,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流连忘返”?
1、追根溯源---汉字演变美可以让学生怦然心动
《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只有喜欢汉字,才会使识字教学成为他们感兴趣的语言活动。
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文字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文字系统可谓源远流长。我们在汉字的教学中应该反映出汉字的演进过程,揭示汉字系统的发展演进的主要规律和轨迹。
当一年级学生学完拼音,即将与汉字初次见面时,我不急于引见文本所要认的字,而是另辟蹊径,眉飞色舞地把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向他们描述一翻。
例1:‚你知道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什么吗?‛我从‚结绳记事‛、‚画图传意‛到‚仓颉造字‛,然后从所知最早的有系统的中国文字甲骨文开始,讲了刻在铜器上的金文、秦国的大篆、李斯建议下采用的小篆、隶书、楷书,还讲了为方便书写而演变出来的草书、行书。我用‚子‛字实例演示,向学生展示了‚子‛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之间不同的写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孩子被深深吸引了,他们脸上流露出的一种蠢蠢欲动,一种惊喜,一种兴奋.原来中国字这么有趣、奥妙!学生对即将开始的神秘而又奇妙的汉字学习之旅充满期待。
2、输琼灌浆 ——汉字文化美可以让学生根底深厚
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它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袒露出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故事。例2‚解‛的教学
(1)出示‚解‛的甲骨文和金文,问:像什么?
‚解‛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中‚解‛像人用手剖开牛角之形,后来这个‚解‛字变为从牛从角从刀,表示用刀来分解牛体之意,所以‚解‛本义是指剖开,分割肢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庄子》书中讲到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教学(2)如果学生接受力强,还可以结合故事、诗句讲解由引申义生成的词语:解酲、解语花,还有多音字:解元、苏三起解等。
你瞧,以上汉字的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字形,理解字义,避免机械操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站在文化的平台上了解到一个个字就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它孕育精神、融合智慧,它蕴藏丰富的内涵,从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先民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过程。
3、寻幽探微——汉字意韵美可以让学生思维壮阔
《课标》指出,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所以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为了一个字,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多元的阐释空间。
例3:‚初‛字的教学
为什么衣和刀在一起呢?书上说‚初,裁衣之始也。‛最初的衣服制作简单,是一张兽皮用刀裁剪后披在身上即可。古人将这种裁衣的情景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再加以符号化,就成了甲骨文的初。
对于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与触动的绝对是浅浅的。后来在张晓风的一篇文章中获得了一种简明而又壮阔的答案:当年造这个字人煞费苦心也找不到一个字来表达起始、开始这一意思的字。有一天他看到了母亲,也许是妻子拿着一块兽皮,整整齐齐的一匹皮,她手握剪刀,屏气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犹豫了一小会儿,终于下定决心剪下去。造字的人心中灵光一闪:此刻的量体裁皮,不正象征我们人类与野兽开始‚划清界线‛,结束了赤身裸体的野蛮生活时代,从而步入文明时代……于是表示开始的‚初‛字就这么出生了。对于高段的学生,我们就不可能字字如此细致地教学,但我们可以告诉学生: ‚你可以不认识‘稷’,但你知道它是禾的一种,是广大田野中的青色;你可以不认识‘麋’,但你知道它是鹿族里的一脉,是浅溪旁的善良生物……‛——张晓风在《万物伙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长此以往,我想对于做我学生的孩子来说,用此方法教学不仅会让他们的汉字学习过程变得开阔、深邃、美丽而富于诗意,还会让他们的思维从此变得波澜壮阔。
4、描容摹姿——汉字艺术美可以让学生怡情养性
在《课标》中提出,要注意通过识字与写字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例5:我在教学生‚太‛字时,穿插给学生讲王羲之为王献之在“大”字上加点的典故;再如教学‚为‛时,出示的不同书法家的各种书体,告诉学生同一个‚为‛,在书法艺术中可写出几十种的笔法,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汉字不是一笔一划叠加,它四四方方,看似简单,但‚写起来却是千姿百态。一个字犹如一幅画,有粗,有细,有直,有曲;……‛
在语文课上不可能把汉字书法的艺术堂奥完全传承,它需要有专门的书法课来让学生悟得书法道术,维持祖先艺术上的这一脉香火。但在语文课堂上,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学会用心用意地培养渗透书法道术,至少能够使学生在汉字书写中残存有那么一 丝龙飞凤舞的气象,让学生多少懂得在汉字书写时的凝神敛气中能够获得一种宁静与哲理。
5、明义悟道——汉字玄机美可以让学生聚慧养智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偶然的机会,从网上读到以上文字,张嘴一笑后,突然脑中电石火花。从文字的训诂学角度来看,以上言语必是持之无据。而细读之后,字里行间倒透出几分智慧。真可谓“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 正如余惕君先生那样用心感悟,用心参透,汉字里面是可参出一份玄机,悟出一种人生哲理。如他对“敏”字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每”,一个“文”,每天看文章——一个人敏感、敏捷程度如何,取决于他的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
例
7、在教学‚和‛‚谐‛二字意义时,我就借用了2005年翁礼华先生在钱晚主办的‚人文大讲堂‛开讲的《拆解人生终极目标》中的对此二字的描述:什么是和谐?‚和‛字一边是‚禾‛,一边是‚口‛,意思就是人人都有口饭吃,‚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就是人人都有话语权。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好说。
这种对汉字的创新解读,既见趣味,更见知慧。这样教学,不仅让汉字活起来,容易识记,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智慧的启迪。长此实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水平能到达一个更高的破空维度;对理解语文、对知识学习、对人生的感悟和参透也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篇末结语
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认识汉字,学会语言。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可以追求与众不同、风格迥异。但教师要做到“是窗户的开启者,又像是大门的把守者”,在教学中绝不能不顾汉字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让中华汉字的本色暗然,汉字文化整体构架涣散。
参考书目:
1、黄德宽著 《汉字理论丛稿【M】》 商务印书馆 2006年
2、CCTV海外专题部 《语林趣话》(精华本)【M】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7年
3、王深根等编著 《新课程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年
4、余惕君 著 《字藏玄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2.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二
关键词:科学教学,感悟,感知认识
“感”即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感知, “悟”即“我的思考”。感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 而所谓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感悟就学习者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一种经过反思而顿悟、理解、应用的过程。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感悟的潜隐性和长期性, 在教学中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纳入教学过程的通常是一些有行的活动, 如各种训练、作业等。过分的依靠训练, 忽视感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弊病之一, 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悟结果是形成新的思想, 而训练是为在新的思想、新的符号体系下熟悉、熟练建立新习惯服务的, 它对尔后的思想开拓具有准备工具的作用, 但不是思想开拓过程本身。因此, 感悟和训练相比, 显得更为重要。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 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 或者本身就是感悟, 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显然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
一、初中科学教学应关注感悟学习
感悟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学习者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来获得信息, 会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需要学习者不受原有知识的限制, 联想、想像、直觉等非逻辑思维方法, 对头脑中某些观念、表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此, 无论是过程, 还是结果, 感悟都具有创新的特征。
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 还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越丰富, 则越容易形成感悟。同时, 感悟的形成, 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 需要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感兴趣, 需要坚强的学习毅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支撑, 因此,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的感悟和感悟能力的提高。正因为此, 感悟的东西往往很难遗忘, 感悟的程度高, 学习的效率就高。
科学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需要学生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 认识自己生存的物质环境;需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角度来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需要应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手段等来收集需要的信息;需要用特殊的科学语言对众多的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概括和理论思维。而一门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过程中, 通过感悟才能获得。
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当学生的感悟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 便会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感悟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而学生积极探究、努力进取、竭诚合作、敢于创造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更需要学生去感悟。因此, 初中科学教学应促使学生感悟。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感悟的策略
1.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感悟
“感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学的学习必须是先“感”, 对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才能由“感”及“悟”。而“感”指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悟过程及感悟能力的提高, 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原有知识和经验丰富, 则越容易形成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这是学会感悟的先决条件。
(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平时, 我们是如何灭火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油锅里的油着火的时候要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器灭火、消防队员用水管灭火等;在讲溶液的性质时让学生联想, 冬天天冷的时候, 厨房里的水结冰, 而酱油、菜汤等却不容易结冰, 原因是什么?等等。
(2) 利用科学实验,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 让学生做镁、锌、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 金属有的能和盐酸反应, 有的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感性认识;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时候, 让学生做实验, 使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感性认识等。
(3) 利用多媒体课件,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进行抽象知识的教学时,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使学生通过感知准确理解抽象的知识, 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如对晶体结构、对科学平衡的认识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形象和直观化;如在讲酸雨的时候, 向学生展示酸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从而增加学生在感性认识;在讲食盐和纯碱时, 向学生展示有关西部盐湖和有关的矿物照片, 以及西部开发的动人情景, 进而引出“食盐和纯碱”的知识;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使导线产生电流的过程等。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感悟
“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升华, 是学生把知识化为内需的手段。学生形成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有了“感”, 但必须有“悟”, 才能形成感悟。那么在教学中, 教师应在对新新信息进行适当的讲解之后, 给学习者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对新知识进行深刻的思索, 在头脑中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知识, 由此产生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式引导, 这是学生学会感悟的关键所在。
3.及时评价, 激励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 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评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教师必须注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给予及时地鼓励性的评价, 以激励学生认真去“感”, 用心去“悟”。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激励性语言, 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科学的天才大师霍金指出:科学创造只能在人间的心灵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教学中的自由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就架起了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 为感悟铺平道路。二是要注意进行过程性评价, 不放弃任何一个可教育的时机, 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 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感悟。
3.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 篇三
关键词: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3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子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和环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情境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特点。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有所感悟。
一、用“心”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数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是否定教师的点拨与引导。相反,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去琢磨,让学生的脑子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有时有必要对问题做解答和分析,以此来修正学生在回答中的曲解或偏解。
二、在“诵读”中感悟
“诵读”对文章的感悟是语文教学形式之一。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感悟文中思想变化;在诵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含的情味和节奏。
例:《穷人》中,有一段话: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在通常的情况下,严肃、忧虑是词的并列,可以用顿号。这里用逗号,语气比顿号略长,感悟渔夫焦虑心情。连续两个“嗯”,读出渔夫与妻子商量的口气,感悟渔夫的善良和对家庭的爱。从三个感叹号中,感悟渔夫办事果断。从“搔搔后脑勺”和“我们,我们”中,感悟渔夫是经过认真考虑而做出决定的。“熬”体现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愿承担后果。通过对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反复诵读,感悟出渔夫的焦虑、决定收养两个孩子、遇事能与妻子商量、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三、在“语境”中感悟
在优秀作品中,无论是描写还是描述,都有作者的目的,都应引导学生感悟。感悟作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内含。
例:《穷人》中的第一自然段。
如何感悟这段的内含呢?
1、感悟穷人的勤劳;(1)“穷人”穷在哪里?丈夫在大浪中打渔,妻子半夜补帆。(2)天气恶劣,还要打渔,感悟渔夫的勤劳和生活的无奈。(3)桑娜将屋里收拾得温暖而舒适;屋内收拾得整洁;孩子安睡。
2、感悟桑娜的善良。(1)因为丈夫还没有回来,感到心惊肉跳,十分挂念。(2)妥帖安顿孩子。
四、在“品评”中感悟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品评,才能感悟课文运用的妙,才能感悟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对绿的内含的感悟:1、“绿”字还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吹、到、刮、回
2、再读诗,体会绿的妙用。绿是怎样的?绿是无声无息的、无影无踪的、不知不觉的、整片整片的——在对绿的品评中,了解作者用词的形象感、蕴涵的情味感。
五、在“想象”中感悟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是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只有借助于人的联想,化符号为鲜活的画面,才能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意境。
例:《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想象:烈火烧身是怎样的感觉?(疼痛)为了忍受这样的痛苦,邱少云怎样做?(趴)。怎样趴?看插图。(咬紧牙,十指插在地上。)现在可以说他为什么伟大了吧?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忍住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六、在“价值取向”中感悟
在课改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谈他们的看法。这是课改的一大成功。但在交谈中,学生曲解作者的价值取向。老师没有及时纠正,怕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给予肯定。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例:《会摇尾巴的狼》教学,狼的形象是凶恶、狡猾的。老山羊是善良、能明辨是非的形象。这是作者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曲解了作者价值取向,认为狼是可怜的,聪明的。因为它掉进陷阱,可怜;因为它为了活命想尽一切的办法叫山羊救它,是聪明的。山羊是可恶的,见死不救。我们就要从课文中,从狼的神态、动作及露出凶恶的本性,分析狼是否可怜。推想如果救出狼,狼会怎样。来修正学生对作者价值取向的曲解。
七、在“触类”中感悟
触类旁通,使学生有所感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例:生字词的教学,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只要教师一点,学生就能产生共鸣,达到理想的效果。
八、在“体察”中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实际,谈谈感受,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学生能把所学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生活经验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例子太多,在此不枚举。
4.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四
“语文好玩”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我们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要将课堂教授知识与孩子好玩的天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好玩的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增加对语文的乐趣,让学生感触“好玩的语文”。同时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摸索新课程理念,学生才能从多方面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
一、利用录音、多媒体投影以及影视录像等教学手段创设活泼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好玩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课件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桂林山水》中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水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在课堂上适时地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好玩的乐趣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玩好语文,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好玩。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根基。我在课堂中穿插几分钟的活动时间,编故事、讲笑话、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另外,我把单调的课文改编成活泼的课本剧,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我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尝试,自编自演课本剧,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改变常规的作业布置模式,构建“作业超级市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去自主选择作业
常规的作业布置形式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难度,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的保障实施。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学生大都喜欢逛超市,这是因为他们有自主选择喜爱的物品的权力。基于此,为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特地建立了“作业超级市场”。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级市场”里,供他人挑选。每天,师生共同评选出一名最佳“作业设计师”(即作业设计选中率最高的学生)和一名最佳“作业挑战者”(即作业完成得最棒的学生)。最佳“作业设计师”、最佳“作业挑战者”,优先参加“每周之星”的评选。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几乎再也找不到拖欠作业的,真正地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另外,课堂上老师还要带着满脸的笑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向学生传递愉悦轻松的情感信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自由而有序,民主而又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一起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孩子们会表现出空前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与主动,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尽情舒展。掌声、笑声、辩论声就会为我们打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授课中,让学生不断用掌声和欢笑声来体验和感受自己的成功和能干,来感受语文的“好玩”。让他们把“我能行”坚定信念深深地烙进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辩论声就会不绝于耳。高昂的课堂学习氛围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魅力无穷,洋溢成功。
5.从“棋”道中感悟学习党史魅力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因如此,总书记不仅重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借鉴,更是强调党史、国史的学习,视之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想在党史学习这门“必修课”中考高分、见实效,需下好党史学习三步“棋”,做学习党史的感悟者、宣传者、践行者,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下好“求真务实”棋:入情入理“带”头学,做学党史感悟者
学史以明智,鉴古能知今。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提醒全党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在精神上压不倒、意志上打不倒、信仰上丢不掉。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学习党史上必须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切忌偏离方向,少一些走过场的“读文件”“念材料”,多一些用心感悟,泛起波澜,带着温度和情感、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敬意,认真读、仔细读,学深悟透老一辈革命家们崇高理想信念和光荣责任。在学习党史的同时也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学习心得,不断对照自身思想差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学原文扎实、悟原理透彻,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做党史常学常记“带头人”“感悟者”。
下好“耳目一新”棋:创新载体“造”氛围,做知党情宣传者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创新党史学习新思路、新方法,营造全面学习党史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载体和新媒体学习优势,统筹利用好内外部教育资源,依托“党史pk大赛”、互动交流、红色教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赛促学、学以促用,淬炼红色初心,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在学习感悟党史的同时,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向群众传递和解说党史学习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正所谓:“寸土累积成其巍峨,民力如山气势磅礴”,让群众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斗志和做好工作的决心,进而与人民团结一致心连心,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下好“学思践悟”棋:学做结合“践”行动,做跟党走践行者
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行稳致远。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是每一位党员干部自我反思总结的向导,是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指引,更是自我提升的必备知识,只有常学常做,党史学习才能真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突出实效,达到学史力行的良好效果。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应更加清晰自己初心与使命的落脚点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党史学习中,党员干部要注重学与做的相辅相成,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实干精神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觉行为,把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执行好,用自己的实践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答好“民生”答卷。
以棋悟史,以史载道,党员干部要从“棋”道中感悟学习党史魅力,将学习党史三步“棋”走正、走实、走对,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6.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是在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是因为考试不考朗读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往往忽略朗读的训练;另一方面是我们多数的语文教师确实对朗读知识积淀不多,似懂非懂,朦朦胧胧,因而不敢涉足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正是因为在朗读中的“忽视”和“不敢”,导致了朗读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在这次小课题研究中选择了小学语文“真情朗读,体验感悟”的教学研究。实验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要求、有指导、有评议的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心灵“合声齐唱”。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抒发,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行小学语文“真情朗读,体验感悟”的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因“读”能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可见有效的朗读是感知课文,启迪思维,领会真情的主要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真情朗读的热情。
2、引导学生掌握感悟朗读的方法,高质量的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
3、多形式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感悟朗读的快速成长。
4、互动评读,提升学生感悟朗读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我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学论》等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懂得: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情感,领悟文章意境。从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提高。
要想获得小课题实验的成功,就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不断的充实自己,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探讨、请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教学模式。
四、实验过程、方法
(一)实验的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第二阶段:实时操作阶段
1.接受教师学校专家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辅导。2.制定课题研究实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过程。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实验的方法
1、让朗读的计划更细致,明确。
进行实验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把文章读流利已不成问题。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水平,制订了使学生通过真情朗读提高感悟能力的阶段性计划。
2、让朗读的时间更充分。
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每周一节阅读课,给予学生一个自由朗读的空间,朗读的内容从教科书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在座位读,到讲台读,可以是个人读,可以是双人读,也可是小组读、表演读。
3、让朗读的内容更丰富。
六年级的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应该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如成语故事、诗歌、散文,还可以涉足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这样既增加了朗读量,又丰富了知识容量。
4、让朗读的过程更精彩。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朗读点。文章的朗读点可以是文中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是人物对话、也可以是学生自认为最精彩、最感兴趣的部分。针对文章的朗读点,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提高读的效率,使读的训练有的、有法、有序。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朗读的情境,诱发学生感悟朗读的热情。
朗读训练,尤其是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我在教《凡卡》一课时,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了凡卡的悲惨生活后,在指导学生朗读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时,伴随着悲怆的音乐。我用低沉的语调缓缓地说:“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这分明是蘸着血泪写成的救命信啊!让我们一起帮这个苦命的孩子求求爷爷吧!”齐读中,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眼角的泪光,也仿佛看到了同学内心的颤抖。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2)针对不同的朗读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
(3)多形式练, 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感悟朗读的快速成长。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同座互读、小组交互读、边演边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感、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动了,积极性也就高了。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换调味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尽可能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来练读。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快地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4)让朗读的内容更丰富。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外,课外朗读训练也很重要。分阶段的规定学生的阅读书目,阅读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知识的检验。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5)设计读的程序。
在实验中,注意朗读训练的层次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步步深入,我设计了一个“四读”的程序。
疏通读 初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读通,扫除字词障碍。探究读 细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
回味读 品读赏析 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彩,读透。巩固读 体悟感受 体会文章的感情,读会。
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我就成功的运用了这“四读”。首先,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扫除文章中字词障碍;然后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列小标题概括出嘎羧临死之前都做了哪几件事。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件事分组进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圈画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嘎羧当时的感情,边读边想象。就这样,同学们通过深情地朗读,体会到战象嘎羧像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最后,同学们续写其中省略的片段,就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6)互动评读,提升学生感悟朗读的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我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孩子的评读之中,学生第一遍读得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展示自己的读,帮助别人的读。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觉得xx哪里读得很好”“老师,我觉得xx„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读出了时光的悄悄流逝。”(《匆匆》)……当听到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用掌声鼓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老师,我想和你挑战!”“老师,我想和你比一比!”课堂上学生一个个争着站起来,用抑扬顿挫的朗读来倾诉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
五、实验成果
经过这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了,不但在课堂上踊跃的朗读,在课余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朗读能力、领悟理解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7.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七
1.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 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孩子们大多数喜欢游戏, 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己。教师可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如:猜字谜、找朋友、转风车等形式, 这样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又能对识字学习兴趣盎然, 可以说是两全齐美。
2. 依据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让孩子依字作画
低年级的孩子对图画的兴趣远远高于文字, 因此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可恰当地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如教学“跳、拍、拿”等动作词语, 可以让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浮现出来, 这样一个个死板的生字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字形也会牢记于心中。所以说让学生依字作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生动有趣地识字,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3. 利用书中插图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般都配有大量的课文插图,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这些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 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识字, 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其实课文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识字, 而且能给学生搭建记忆汉字的桥梁, 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促进学生记忆。
4. 儿歌、顺口溜识字
低年级学生多数对儿歌很感兴趣, 因为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动有趣, 一旦记住便很难忘记。老师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抓住一些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教学“碧”字, 编成“王老头, 白老头”, “去”字旁边冒水泡, 法、法、法, 这样学生不仅觉得易学易记, 而且兴趣极高。
5. 结合字形用象形会意法识字
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如“山、石、田、土”这一类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的文字, 这些字与生活中的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 所以学习之初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这样做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 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 更有利于学生识记。
6. 找规律, 归类识字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 一部分表意, 一部分表音, 表意部分称为意符, 表音部分称为音符。其实形声字的造字结构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左形右声:“请”“跑”“棋”“呀”“理”
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
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
此外, 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 只需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在教授“抱”字时, 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 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扌”, 右边是“包”。让学生分别读“包”和“抱”字, 知道“包”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抱”字为什么是“扌” (因为和手有关) 。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 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等方法去识记更多的类似生字, 使他们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 如:跑、泡、炮、袍、咆等, 这样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7. 及时交流展示识字成果
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可以隔一段时间就开设一节专题交流课, 可以在班级文化栏里开辟“识字园地”, 鼓励学生随时将自己课外识字的成果展示在上面, 与大家分享, 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还可以指导学生办《识字乐园小报》。如, 以“我认识的商标”为主题, 要求学生办一期《识字乐园小报》。要求学生将平时搜集到的关于食品、饮料、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物品的小商标裁剪好, 贴在《识字乐园小报》中, 并使画面美观、和谐。学生完成后的《识字乐园小报》, 则张贴在教室的“学生作品展示栏”里, 通过展示、交流, 不仅使学生体验到自主识字的成功感、自豪感, 而且使学生在欣赏、交流中感受到识字学习带来的极大乐趣。
8.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其实识字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识字, 我们应该把视角放宽, 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我们在生活中, 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 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文字, 看一看, 认一认, 记一记, 反复见过几次, 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如学校里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名称牌, 学校宣传橱窗里的内容。其次, 大街上的广告牌是无处不在的, 如果能引导学生养成见字就问、就认的好习惯, 那时间久了, 学生的识字量就可想而知了。
9. 谜语识字
猜谜语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字的特点去教学生字。如教“伞”字时, 出示谜语:一朵花儿真奇怪, 晴天家里栽, 雨天门外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猜出了谜底, 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很快记住了这个字。
1 0. 比较识记法
我国的文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 字义却相差很远, 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 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 “情、清、晴、睛”这四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 通过观察比较, 有的学生说:“这四个生字都带有‘青’, 带‘忄’的是‘情’, 带‘氵’的是‘清’, 带‘日’的是‘晴’, 带‘目’的是‘睛’。”有的学生说:“和心情有关是‘情’, 和水有关是‘清’, 和太阳有关是‘晴’, 和眼睛有关是‘睛’。”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归类, 通过比较, 增强了识记的效果, 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1 1. 及时巩固复习, 循环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学生记忆生字也是如此。因此, 不管什么形式的识字, 我们都应注重反复记忆, 让所学的生字多次重现于学生眼前。
国学汉字, 历史悠久, 奥妙无穷。我们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找准学生的兴趣结合点, 让学生走进兴趣乐园, 与悠久的汉字做朋友, 变死记为活记, 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探索热情的热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 识记生字随之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而且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能力。
8.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八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学习汉字 主动识字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口字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多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教学生字
2.1用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教学“桃”字时,编了一首顺口溜“一个儿童爬上树,左手右手各两桃”,如休息的“休”,编顺口溜“一人靠一木休息”,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如:学习“笑”可说:一个小孩天天笑,头上戴个小竹帽。学习“碧”可说: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学习“弟”可说:弟弟真淘气,头上两角系,身上挂张弓,一脚踢出去。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2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飘”字时,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西二小,真轻巧,风一吹,它就飘”。孩子们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飘”。“九个洞穴打一字”,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了一个字“究”。学习“画”可让学生猜迷“一块豆腐切四瓣,放在锅里盖上盖。”学习“闪”字可让学生猜“门里有个人”。“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讲“告”时,让学生猜“一口咬掉牛尾巴”。讲“生”时,出谜语“一头牛站在一个木头上”。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再如教“坐”字时,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再问:“你们现在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与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2.3在演示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或实物演示来识字。如学“掰”,可叫学生做一个“两手一分”的动作;又如学“串”字时,用细绳穿上几颗算盘珠,告诉学生这就叫“一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物与字形比较来理解字义,算盘珠就像“串”字的两个扁口,细绳就像“串”字中的一竖。接着拿出一串葡萄给学生看,说:“这也叫一串。”这样,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对汉字的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对“串”字含义的理解也就具体深刻了。
2.4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对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如:猜字谜。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又如:夺红旗。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峰,山顶上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在迎风飘扬。要夺得那面红旗必须读出山坡上贴满的生字,每认读一个生字,就能向前走一步,直至顺利到达山顶,夺得红旗。还有走迷宫,配对子等等。
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学过的生字和词语在游戏中得到巩固,识字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5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广告、商标,校园的校训,《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9.让小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悟文本 篇九
品词析句,就是揣摩品位语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感和表达方法。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悟文本呢?我认为,首先,抓住“文眼”把握主旨;其次,细细品析,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文眼”,把握主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折射出人的智慧与灵气,“文眼”是文章的灵魂,它能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如《但愿人长久》一文,它是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课文较长,就得找个字眼,统帅全文。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苏轼触景生情的词,学生便能找到“心绪不宁”一词,这个词就是那双关键的眼睛。接着,学生自由读“心绪不宁”这个词,再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然后通过哪些地方看出心绪不宁?作者为什么心绪不宁?两个问题,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心绪不宁”的内涵。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由“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又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中的“奇妙”、《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等。有的课文,关键词“文眼”隐藏在文章中,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挖掘,潜心涵咏,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他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细细品析,感悟文本
如果说关键词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句中的好词便是洒落在文中的星星,要让他们吸引学生的眼睛,滋润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组织学生细细地去揣摩、体会,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而课文中的关键词即是这儿的“一发”“一斑”,教师只要能发现它们,并能巧妙的利用它们,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燕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我紧扣文本中的两个动词“斜着”“掠过”,一个拟声词“唧”进行品读与感悟。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掠过”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吗?
生:轻轻地擦过。
师:那为什么不用“擦”呢?把它换成“擦过”,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擦过”用的力大,重重的接触;而“掠过”表示动作很轻。
生:速度不一样,“掠过”速度极快,“擦过”速度较慢。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生: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生:“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飞得真快呀!
生:从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通过对这些字、词、句的品析,燕子那轻快飞行、姿态优美的特点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文章用词造句准确传神,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很快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三、反复推敲,感悟文本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言环境中,反复推敲,才能品味到遣词造句的巧妙,品味语气的意蕴和美感,从而对语气、语感、情感有更好的感悟。
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对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为什么不用“到”、“过”、“入”等,改了十多次,都不满意,最后才选用“绿”字,作者把“绿”这个形容词巧妙地当动词使用,把本为静态的景色写活了,赋予了生机与活力,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的景物在春风中变得一片新绿,既有色彩,又有动感。
10.汉字书写培训学习感悟 篇十
8月2日早晨,在简单而又热烈的开班仪式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左其琨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专题报告。他借助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深入浅出地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剖析,尤其对书法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指出,当前的社会影响和制约书法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社会对书法课不重视;二是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教室;三是师资的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合格的书法老师少之又少,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四是适合课堂的书法教材稀少。正是以上的诸多原因,才导致了当前的书法教育有名无实。他要求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勇于创新,打破当前的束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依次接受了邵鑫、王亚洲、岳曲、汪德平等几位书法大家的专题培训,他们凭借多年的书法实践,在安徽书坛有着很高的声望。几位老师或借助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或亲自动手示范书写,让培训课堂有声有色,高潮迭起。尤其是邵鑫老师和王亚洲老师,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看见毛笔字书写的要领,不止一次地站着示范书写,一写就是几个小时,让我不仅看到他们精湛的书法技艺,还看到他们身上谦恭的做人态度。让我钦佩不已。
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书法的渊源,让老师从书法的源头开始,认识书法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不同的发展时期书坛上所涌现的书法大家,理解这些书法大家的独特的风格。他们从历代书法的审美时尚、中国书法的形式、书法的章法以及如何学习书法等不同层面,告诫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摒弃错误的认识,努力革新学习的形式:多看,多思,多问,多练。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单独写笔画,要和字结合起来写。注意“大反复”与“小反复”的结合。还要多读书,“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贵矣(李瑞清语)。”力求在书法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融会贯通,学有所成。
11.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识字 篇十一
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如何把枯燥的识字变为有趣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转风车等,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产生兴趣。
二、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识字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我力求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记住生字。如,在学习“渴”和“喝”的时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小明和姐姐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小山上玩,正当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时,小明口干了,想喝水于是说:“水,你在哪里?”原来小明把准备带的水忘在家里了,口渴了才想起。于是姐姐送了一瓶水给小明,小明急得张开嘴就喝。姐姐见状就顺口说“口渴了就找水,喝水时就张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就牢牢地记住了“渴”和“喝”。
三、让学生在剪贴中识字
不少学生平时就有“收藏”的爱好。他们的课本里往往夹着一些精美的画片或糖纸什么的。课间,也会发现那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凑到一起,互相交流、欣赏。如果利用这种形式,引导他们识字,该多好呀!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一本软面抄,带些他们喜爱的食品包装袋,让大家先看看上面的图画,认认上面的汉字;再通过游戏的方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认的字多,谁识字最快;最后指导他们认认、读读、剪剪、贴贴。就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识字课本”诞生了!虽然这识字课本,剪的功夫、贴的技巧以及整体编排的艺术,还相当粗糙,但有一种无穷的乐趣在引领着孩子们成长。1.部件组合。也就是将字的两部分拆开,分别贴出来,小组合作进行组合比赛,帮助部件找到家。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把“蜻、蜓、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字拆开成两部分,以四人小组进行组合赛,看看哪一小组又准又快。2.图片组合。一年级下册每一课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图,可以通过看图片初步感知课文的同时进行认识汉字。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教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写成卡片,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着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图贴上相应的词语,并充当小老师与同学互教、互读。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大王赛”;评选“月识字明星”“识字点子博士”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还获得了识字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让学生借熟字认生字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远”与“运”、“近”与“听”、“酒”与“洒”、“劲”与“经”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让学生给字添笔画。如给“米、口、大、土”等字加一笔,就分别成了“来、日或中、天、王”;如给“木、干、大、人”加两笔,它们可变成“米、平、头、天或太”等。
五、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一切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要与汉字打交道,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随机学习汉字的能力,将识字教学活动化、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在识字中品味快乐,让小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来进行识字,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如学习“燕”字时,我出示燕子图,学生们通过观察或比较对“燕”字进行了形象识记。从“燕”字的各个部件,联想到“廿”是燕子的头部;“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就好比是燕子的尾巴。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形象识字,是帮助学生识字的好方法。
总之,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应该如同阅读教学一样,重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并允许个性化的识字方式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识字,让每个学生在漫长的母语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让学生在参与中识字 篇十二
在课堂识字教学中, 要使低年级学生对一个个枯燥的方块字产生兴趣, 就得引导学生亲自去感知方块字的魅力。如, 在识字教学中,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 首先让小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他们往往就会主动去认识这些“生字小朋友”。紧接着引导学生动手, 圈出故事中 (课文) 不认识的生字。这样小学生就会带着迫切想认识的心情与“生字小朋友”打招呼, 见面。此时, 小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借助拼音去拼读, 认识生字。同时, 鼓励学生把刚认识的生字读给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听。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可以采用赛读法, 如同桌比赛读, 看谁认得多;小组比赛读, 看谁读得准确;男女生赛读, 看谁声音洪亮等方法, 让学生快乐地学会了故事中的生字, 增强其继续学习汉字的信心和欲望。
二、在实践中参与识字
13.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十三
每当我读书认字的时候,总会被它那奇特的魅力吸引住。
比如说:当我看到“皎洁”这个词的时候,自己就好像踏入了夏天的夜晚,感受那徐徐的晚风,欣赏那美丽的夜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当我看到“清澈”这个词的时候,我总会觉得脚下有一条清凉的小溪在缓缓流淌,这时,我会俯下身来静静地倾听水的`音韵;当我看到“原野”这个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走进了辽阔无垠的原野,骑着骏马,飞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当我看到“愉悦”这个词的时候,我总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总想去高歌一曲或享受一些欢乐的音乐……
我喜欢背诵古文。在家无聊的时候,我会伴着优雅的音乐来背诵一首:“曹智聪慧。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十万卷,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请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太祖甚异之。”最初,我不解其意,看过译文之后,大吃一惊。短短一句“植援笔立成”竟翻译成曹植拿起笔立刻做出文章。心想:汉字真是奥妙无穷,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能让人们对它如醉如痴,引起爱慕之心。
★ 奇特的天气作文500字
★ 奇特近义词
★ 奇特的火龙果作文
★ 奇特的冬天作文
★ 奇特想象的作文
★ 奇特的近义词是什么
★ 第一次,真奇特
★ 奇特的圣诞节作文450字
★ 奇特的石林400字作文
14.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十四
通过对《如何塑造管理者的性格魅力》的学习,针对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触动,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当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一些人取得成功,但也有一些人掉队,总结原因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自己的根性出了问题。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做人做事要沉稳
沉稳是冷静平稳的处理工作中的难题。沉稳就是遇到了问题,不是去想问题有多难,而是想问题现在应该怎样处理,能够处理多少,处理不了的又怎么办,有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计划——即便这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沉稳又是细致,在平常工作中多去发现、去观察,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而不是等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我在工作中有时遇到问题时情绪显得比较激动,甚至与人辩论,这说明了我还不够“沉稳”,性格上和领袖的根性有很大差异。自己都不是一个沉稳的人,又怎么能带好员工,我需要加强自我检讨,多多思考,不随便显露自己的情绪,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以前,自己要先做思考,话要留到后面讲,用自己的沉稳来影响下属,使下属最终也能成为一个遇事不慌乱的沉稳的人。
二、敢于承担责任
敢于去承担工作中的责任,也许你的责任很小,或许完全不是你的责任,多为他们考虑,这样他们才能真心真意的为你工作,不能全心全意为你工作的下属,就是你有多大能耐也不会有大的成绩。工作中,喜欢推卸责任、逃避的人屡见不鲜,爱逃避者会找一些借口,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的责任,也许逃避可以让你暂时安全脱身,但喜欢逃避的人注定很难在工作中获得好的成绩,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惧怕,是对希望的退缩。逃避是一种心理障碍,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逃避心理就可以被征服。
三、积极进取,充满激情
有人曾经说过:“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会觉的累”。是的,激情是职业的生命。管理者要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只有当管理者把爱和进取精神融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自己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并由此带来工作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绩效的成倍增长,也只有将自己的激情融入所从事的工作中,自己的言行才具有号召力,员工才自愿自动地追随,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成大事要细心,从小事做起
余老师说“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工作中我坚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处理每一件事情,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细节。
老子也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细沙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最高的竞争层面。注重细节,细心做事,是每一位员工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位细心的员工,会激起内心中强烈的责任心,更能激发一个人无限的潜能,当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会迸发出比以往更前大的能力和勇气。
在一个团队里,需要的是每位成员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彼此的责任感,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很细致的去做,必将达到最佳的状态。只有这样,团队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培养行为可以收获性格,培养性格可以收获人生。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支持你,那是做不到的,但你能做到的就是让所有人都敬佩你。只有培养了良好的人格魅力,让员工从内心感到信服、愉快、安全等等,每一位员工才会尽自己全力去工作,才会感觉到跟着一个好的领导者,处在一个有希望的团队,才会创造出一页又一页的辉煌篇章。
陕西现代丝路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张娜
15.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学的魅力 篇十五
一、数学游戏
学习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数学, 玩数学。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才能更好地领会到数学的真谛。为了更好地揭示数学的趣味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就安排了许多新颖的数学游戏。如“抢占阵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22, 40, 72, 91, 101, 200, 700, 800 中, 任选两个数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与棋盘上的数相同, 做个记号, 这个数别人就不能占领了, 谁占的格子先形成一条直线, 谁就获胜。这个游戏包含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估算, 还强调了计算策略的选择和计算速度等。这个游戏着重考查了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 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另外如“连棋子”“画角”等数学游戏, 也都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二、数学阅读
同旧教材相比,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还增加了数学阅读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中就包含了“从结绳计数说起”“计算工具的演变”“数学万花筒”以及“你知道吗”等多种数学阅读形式。如“你知道吗”板块中就安排了许多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小段子, 言简意赅、生动有趣, 如“四位分节和三位分节”“计量表”“我国的陆地面积”“经线和纬线”“正数、负数的最早记载”等。这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数学实践
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是,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还重视使学生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可以学习与他人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如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就安排了8个实践活动、2个小调查、1个小实验、2个小组活动, 包括搜集信息、调查数据、找正方体和长方体纸盒上的平行线和垂线、估计和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测量全体同学的身高等内容涉及众多领域的实践方式。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都突显出来, 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如何合理安排活动课的教学, 切实领会和落实新教材编写的精神, 使得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学习与实践, 取得最大的收获, 是我们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其中, 笔者在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过程中, 产生了两点亟待解决的困惑:
1.实施上的困惑
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以学生独立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那么学生应该占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过多干涉, 但是学生的自制力差, 那教师的作用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呢?还有数学游戏什么时候教学才合适?太早对后进生来说有难度, 太晚又没有新鲜感。
2.评价上的困惑
如果只以目标达成与否或结果来评价活动课, 不仅标准单一, 而且也往往容易产生不公平。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这是笔者最为困惑的地方。要反映学生的体验得到提升、思维能力有所进步, 都是比较困难的。
16.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快乐识字 篇十六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度强化训练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很大,要求认识380个字,会写160个字,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仍习惯于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时间长了,老师讲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自然识记生字的效果也不太好。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有时我们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的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我们经常以教材为本,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以上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1.游戏识字,寓识于乐
生字的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学生想学了,他们的注意力、自控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学习效果也才能大大增强。所以,在教学识字时,我经常采用“利用生字卡片识字”“你演我猜”“猜谜语法”“汉字妈妈找娃娃”“邮递员送信” 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例如,“利用字卡识字”。我先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协作学习,通过字卡认读生字。在教学时,我先让各小组成员相互商量,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人物名称,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好听又易记的名称,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字卡接龙游戏,自己会读的一个一个接下去,不会的请教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要献计献策,说说自己最好的识字办法。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出组内的“识字大王”以及“最佳合作小组”。每当学生听到自己被评为“识字大王”后,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课堂上,生字卡片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识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向别人请教或教别人识字等合作技能。
2.随文识字,寓识于读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随文识字”作为一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具有突出的兴趣高效性。它迎合了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其认知多来自于感性和期望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了感性情境中,并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从而有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
例如,教学《地球爷爷的手》一文,我在板书课题时,“球”的位置用田字格代替,让孩子一看课题就聚焦田字格上。然后,我问学生:“田字格上是什么字?”学生回答是“球”。我接着说:“这‘球’字怎樣写呢?请打开课本第142页,然后请一名同学教教我怎样记住,怎样写好它。”这样就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争先展示“球”字的运笔方法、关键笔画的位置。然后,我让学生“四读”文本。“一读”是带着课题生出的疑问,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当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读”是要求学生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三读”是挑战自己,即指同桌合作,遮住拼音,认字读书。特别是读到有生字的句子,看能不能读通读顺。“四读”是检测读书,师生合作读书。四次读书,四次与生字亲密接触,字音、字形已经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比老师对每个字形逐一进行繁琐的分析更为有效。
3.情境识字,寓识于境
《荷叶圆圆》一课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投影出示课题后,提问:“刚才谁在看大屏幕的时候注意到了‘荷叶’的‘荷’是怎么写的?”我这么不经意的一问,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识字写字上来了,进而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忆汉字。在教师的表扬激励下,学生争做识字的有心人,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在这一课中,摇篮的“篮”很容易和蓝天的“蓝”混淆,我们可以用形、义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如我们可以说:“过去的摇篮、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成的,所以摇篮的‘篮’字上面就是竹字头。”这样,“篮”字的字形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记生字,从课外汲取更丰富的识字源泉,在生活中捕捉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识字的“火花”,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17.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十七
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把单调的课堂变成有趣的活动学习。
关键词:体验 享受乐趣 增强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所谓“体验”,就是由身体性活动或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他们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教师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让他们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学习。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就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要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从而产生我要学习的心理需求。首先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还比较幼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难免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如:你讲得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愿意去体验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和营造适合教学的生活情境或仿真情境,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实践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体验热情。生活情境可以涉及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校生活话题等;仿真情境则可通过语言描摹、画面再现、媒体演播、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和思考:学生最需要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探究的是什么?并善于将学生的体验兴趣引领到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之中。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划船”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悠闲地划着船在河面上,缓缓地前进,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划船。同学们真的好像自己划一样,非常兴奋,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河水,有的说看到了花儿,有的说看到了一棵大榕树,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看到大榕树上有小鸟,我还听见鸟叫。”我立刻表扬了他:“你真能干,不仅看到了树,还听出有鸟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情绪积极,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交流、相互启发,就把单调的课堂变成有趣的活动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二、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但同时也贪玩好动、天真活泼。如果教师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动手和互动的活动中,让他们真切的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就像给学生注射了兴奋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了向往,兴致勃勃地想从课堂中获得成功和创造的喜悦。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荷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生学习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自由想象,要努力挖掘、拓展教材内容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再创造”活动中深刻体验。如我在上《种子》这一节课时,我先出示两包不同的种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一会儿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包的种子很多;一包的种子很少。”有的说:“这两包种子中一包的种子还不成熟,一包的种子颗颗都饱满、成熟”;还有的说:“这些种子颜色不同”;„„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说了很多很多。然后,我问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又提了很多的问题,有的问:“这两包种子是谁采的?”有的问:“它们为什么不同颜色?”„„之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就高了,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段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惊讶的是,学生观察如此细致,想象力如此丰富,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那一双双争先恐后高高举起的小手,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孩子的潜能和才华,使他们在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小组交流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参与活动越充分、越主动,所获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再创造”活动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亲密伙伴,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2、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习,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多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知,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在交流体验中共同提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三、适当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在教育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无疑会对学生学习带来乐趣。在教《钓鱼》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你的表现如何,能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吗?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这样在评价中,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了本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理念,让学生体验到了如何去对待学习,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平时在作业评价时,我也一改往常常用的批改符号,对于错题,我会在下面画一条线,并针对错因在旁边写上“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请看清楚题目”等批语,让学生主动按评语的提示去改正。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我会在旁边画上笑脸、大苹果,卡通形象,或根据特点,写上“好”、“肯动脑筋”、“你很聪明”“你真棒”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这一个个苹果、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把老师的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中,让学生感到自己想法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得到主动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足够的机会思考、探究和体验,那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样的学习,就像一支支兴奋剂,能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18.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篇十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14亿国人共同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战“疫”,病毒来势之凶、扩散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面对疫情肆虐猖獗,有一群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奔波在抗“疫”一线守护者“大家”的安危。“巾帼不让须眉”,也许她们是医护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是社区干部……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铿锵玫瑰。
“救死不辞开睡眼,扶伤岂有怨人声”,她们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铿锵玫瑰”。在这非常时期,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选择逆风前行,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疫”之歌。在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一位叫夏思思的姑娘,在为一位76岁患者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后不幸感染,不料病情恶化,最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夏思思走了,她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其实这只是医护一线“铿锵玫瑰”的缩影,院士李兰娟、“削发出征”的“最美逆行者”杨玉华、崔忠会、刘彭彭……她们用生命接力,传递“疫”爱,“病毒不退,我们不撤”是医者最美仁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们向她们致敬,“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是她们庄严的誓言,是她们在抗“疫”战场上默默坚守,为我们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
“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她们是护佑千万家庭的“铿锵玫瑰”。“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董主任是武汉市西桥社区书记、主任,她带领同事们架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护佑着千万家庭的安危。“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登记造册”“测量体温”“派发物资”一个个熟悉的名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她们对群众许下的承诺,正是“铿锵玫瑰”在疫情面前用爱与责任拉起祖国“神经末端”联防联控这张“巨网”,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守卫家园,才凝聚成“拐点”之后的迅速下降。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她们是疼爱子女的“铿锵玫瑰”。在共产党员网“战‘疫’家书”专题中,不难看到一位位慈祥的母亲给予子女殷切的关怀。《一名战“疫”女干部给女儿的信》,母亲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表达着浓浓的母爱;《给女儿的一封信: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母亲用经历与感受给予孩子人生之路难免磕磕绊绊,唯有坚定信心,要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在风吹雨打中学会坚强、自信、自力。其实,“铿锵玫瑰”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白天,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下班后她们为家庭、为子女、为长辈含辛茹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待到春暖花开,病毒消散,与她们走遍大江南北,踏遍万里河山,共享盛世繁华。
19.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识字 篇十九
一、课堂教学中, 识字形式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 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 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冀教版新教材, 要求学生识字量很大。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 有一定的难度。在识字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 以灵活新颖的形式, 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 讲字理识字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小小的汉字其实奥妙无穷。在教“磨”这个字时, 我给学生们讲了“磨”这个字的由来, 个个听得很认真, 孩子们对汉字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 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 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 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 我常常根据字形或字意编成字谜, 让小朋友去猜、去读。
(3) 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 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 激发求知欲, 强化记忆。例如“十+口=?” (叶) 、“木+口=?” (呆或杏) 。以此同时, 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 如“坐-土=?” (从) 、“立+日=?” (音) 等, 在课堂开展竞赛, 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除此之外, 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 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 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称之为“姐妹字”。
2. 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 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 独立掌握生字, 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 形成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
3. 创设“游戏乐园”, 巩固识字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 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 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二、课外识字, 方式多样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 但并不是唯一途径。笔者认为, 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 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 校园文化结合识字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 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 熟悉校园环境, 在课余及空闲时间, 带孩子们认识校园内的名言, 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 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 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2. 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 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 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 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 并告诉他们只有多认字, 才能看故事书, 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后的时间里, 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 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 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 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现在, 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 简单地讲故事了, 虽然结结巴巴, 但却可以看出, 他们识字的兴趣很高。
3. 以《弟子规》为读本, 增加课外识字量
我意外地发现小朋友对“弟子规”特别感兴趣, 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会背了。于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我就以《弟子规》为读本, 增加学生课外识字量, 并让学生每周背诵两篇,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 学生确实认识了挺多课外的字, 有些好的学生甚至还会写自己所认识的字。
4. 以课外“识字锦集”巩固识字量
孩子识的字多了, 如不及时巩固运用, 会渐渐遗忘。因此, 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锦集”, 并让学生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识字锦集”上, 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 再在每天早上将本子里的字读一读。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 孩子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多了, 知识也更加丰富了。
总之, 低年级识字数量多, 难度大, 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 怎样巩固生字, 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让儿童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同时又学以致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 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20.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轻松识字 篇二十
一、能准确理解字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容易被忽视.一年级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400多个生字,80%左右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词汇,具体形象.只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和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学生就能理解.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字不离词的原则和识字要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原则,结合儿童身心特点,采用各种直观手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理解字义的方法,并在反复运用中形成初步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字义是灵魂。识字教学,重点是理解字义。把字义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学生才能准确地感知客观事物,形成明确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对于多义字来说,通过语言环境,更能确切的显示字义。例如“深”字,如果脱离语言环境,就很难确切理解他的意思。把它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字义才能确定。“这条河很深”。(从表面到底部距离大)。“这门颜色太深了”。(程度高);“夜已近很深了”。(时间长)。“深红色”。(颜色浓)。又如“稼”、“爬”、“装”等,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字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渐地,学生便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一词多义是汉字的一种普遍现象,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轻松识字,不仅能确切理解字义,而且能逐渐懂得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能发展语言、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
坚持在识词、学句中识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解词义、字义的能力。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例如:在教学“车”字时,先让学生凭记忆,列举平时听说的“火车”、“汽车”、“电车”、“马车”、“自行车”等词。在让学生说“车”的用途。有的说:“公共汽车能带我们去旅游”;有的说:“火车可以运货,还可以坐人”等等。这时老师启发学生理解“车”的含义,形成了“车”的概念。可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由于提供了特定的语言情景,把识字、学词、学句和说话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能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看图理解字义.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训练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如“丛”(第二册《明明上学》)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株草和一丛草,让学生根据直观形象说出“草丛”的意思,落实了对“丛”字的理解,然后扩展到对“花丛”、“树丛”的理解。识字结合学词学句来进行,加强了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利于丰富知识。例如:通过“电灯、电话、电车、电扇,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途说不完”这一语言环境,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而且认识了与电有关的事物,懂得了电的用处很大,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發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当我教“日”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后弈射的剑,深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任务。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发展起来的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能反过来丰富和锤炼口头语言。例如:我在教“前、后、左、右”这几个字时,先借助拼音正音后,学生认识了这四个字,并理解它们的意义,再叫几个学生分别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同样的讲法讲给同桌听,这样,大家都练习讲,把“前、后、左、右”理解得透熟,思维也练得较为敏捷,再让学生用拼音夹汉字把这几句话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字义,还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能看实物理解字义
有的生字的意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借助实物来理解.教《蔬菜》这一课时,我出示了一株还残留着几朵黄花的小白菜苗,帮助学生分清“根”、“茎”、“果实”各指植物的哪一部分,有了这样的铺垫,课文的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用以上几种方法训练学生理解字义,必须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在学文中有机进行,而且要反复读,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读.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使识字和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总之,我认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既是一个识记 理解 运用的训练过程,又是一个知识 能力 智力的发展过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词和句的训练,进行说话,阅读的初步训练,加强识字和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使之产生综合效益。
【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悟汉字的魅力】推荐阅读:
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识字10-23
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08-18
授人以鱼——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01-05
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09-11
汉字的识字方法01-15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06-19
让学生在体会计算的快乐中提高计算能力07-09
让学生在数学中猜想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