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2024-07-25

入党主要社会关系(精选13篇)

1.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入党动机是指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忠诚地信仰共产主义, 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动机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每个申请入党的人, 首先面临的就是入党动机问题。近年来, 大学生入党热情和愿望逐渐强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 各种思潮相互交织, 入党动机也变的不尽相同, 日益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1) 有些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了解党的性质、宗旨、历史, 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2) 有些大学生在生活中受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影响, 产生一种对共产党员的崇敬, 从而提出入党申请。

(3) 有些大学生觉得共产党员受社会尊重, 很光荣, 入党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 是要求进步的标志, 可以提高知名度。

(4) 有些大学生自己本来并没有入党的想法, 但是受到周围环境的渲染, 比如, 朋友、同学, 都提出了入党申请, 也会从侧面萌发入党的愿望。

(5) 有些大学生认为入党是从政的敲门砖, 是从事政治工作的基石。

(6) 随着社会氛围的融洽, 许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录用班级干部、党员等人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把入党当做一种价值取向。

以上几种类型的入党动机, 在申请入党的大学生身上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 也可能是复合的, 但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而其它的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 是不正确的, 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2、大学生不良入党动机的原因分析

(1) 理论学习简单化。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采访和调查, 得出大学生之所以存在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根源在于对党的理论认识不系统, 不全面,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在学校或者党组织的叮嘱下才会被动的摄取党的知识, 甚至有些同学, 价值观就产生了根本性的倾斜, 万丈高楼平地起, 地基不牢固, 不坚实, 就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 对个人目标模糊化, 甚至把人生的终极理想理解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 经济体制变革中竞争压力的影响。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我国各方面的体制产生了根本变革。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 个人条件是否优越成为择业成功的关键。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作为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信号, 学生党员往往被抢手的单位录用, 并安排到重要岗位, 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 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能在大学毕业时派上用场。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 但在价值定向上出现了偏差, 只重视子女的智育, 而轻视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 助长了子女价值观念的功利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锋,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有些党员甚至是领导干部贪污腐化, 以权谋私。这些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与党的宗旨和目标背道而驰的入党动机。

二、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删除了“等重大战略思想”这几个字, 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信仰马克思主义,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所以, 想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端正入党动机, 就必须先要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入党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标志着一个人树立了什么样的世界观, 理想和信念定位在哪里, 是一个人政治生命的真正起点。

工作好, 功课好, 并非共产党员的专利, 共产党员除此之外还必须是“特殊材料”和具有共产主义信仰,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人无意把自己的信仰及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强加于人。但是, 对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 要相信真理和正义的力量, 相信真理和正义终将战胜谬误和邪恶, 并且要把信仰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和解除个人的苦痛以及自我的完善, 更是为了改造世界, 立志为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奋斗的高度。

三、将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

通过实践锻炼, 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人们的正确认识, 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并不断循环往复, 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 还必须见诸于行动, 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 通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 来体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 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 激励自己的行动, 等等。一句话, 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 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 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2.入党谈话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篇二

一、入党动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谈,不能是空话、套话)

例:入党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积极行动,努力学习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实现个人价值。

具体到实际生活中:我觉得入党对我的人生来说是种鞭策,党员都是优秀的同志,和这么多积极,有理想的同志们在一起,我能够向他们学到各种我缺少的东西,我想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自己各方面的发展。

二、结合身边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例:叔叔是个共产党员,从他身上看到,要努力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党组织忠诚,服从党和国家的任何安排,时刻记得自己是党员,为党和国家全心付出自己的力量。

三、党的基本知识:

1.党的性质:(包含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①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③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④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⑤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⑥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6.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7.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8.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9.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①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②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10.发展党员: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三

鉴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当务之急。要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教育和引导,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强化端正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矗二是要严格履行入党程序,严把入口关,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三是要重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增强党的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广泛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四是要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的实践机制,注重实践活动创新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极大的依赖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与学生党组织建设。因此,建立真正完善健全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保障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范文

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就业,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要求进步,增强政治素质向党组织靠拢,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入党动机一旦产生偏差,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并决定行为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下,才能使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进行矫正。

首先,组织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理性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阶段,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只有通过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才能坚定起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念。

其次,经常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人生经历少,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和现状认识不足,看问题往往出现片面、偏激,思想波动较大。因此要积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为大学生创设多层次的实践途径,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党组织了解考察递交了申请书同学的入党动机,全面分析考察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切实掌握他们思想发展脉络和入党的真实动机,区别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党动机教育。比如对从众型的同学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功利型的要加强思想教育,端正思想认识。

再次,把握各个环节,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克服功利思想。加强团员推优、群众评议等各个环节,在与积极分子密切接触的党员和群众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关注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洁,是否有偏差,并及时帮助其端正。在支委会讨论、党员大会讨论以及党委审批时,并在讨论和表决时引导党员注意考虑被表决者的入党动机的情况。在组织员谈话时,组织员也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入党动机。对经过考察和教育,确实不能端正入党动机的同学,不能发展其入党。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对学生入党动机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对高校的组织发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研究大学生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努力为培养真正的跨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4.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四

(一) 广东消费总额跨过万亿元大关

2007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 达到10598亿元, 增长16.2%, 比2000年增长1.42倍, 零售总额稳居全国首位, 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937.67亿元, 增长16.9%,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44.28亿元, 增长17.1%。近几年,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广东农村居民购买力得到明显改善, 直接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 农村消费持续增长, 城乡消费市场增幅差距缩小。2007年全省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7963.99亿元, 增长16.2%, 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34.15亿元, 增长16.4%, 增速还略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

(二) 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购买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成为推动消费品市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动力。吃、穿、用等传统生活品销售保持稳步增长, 代表第三、第四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住房、汽车、通讯产品以及新型电子、电器产品和高档消费品成为近几年广东市场消费的亮点和热点。

2007年, 受食品价格影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粮油类零售额达52.9亿元, 增长76.7%, 肉禽蛋类零售额达53.3亿元, 增长34.2%;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化妆用品、金银珠宝、文化体育用品类商品销售增长幅度居前。2007年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2000年增长976.8%, 汽车类增长560.8%,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03.1%, 化妆品类增长323.1%, 家用电器类增长226.2%。

(三) 商业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正在改变

进入21世纪, 广东商业经营模式和商业竞争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外资以家乐福、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 外省资本以苏宁、国美等为代表的企业以自主扩张、收购重组、加盟连锁、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进军广东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市场, 原有以本地商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被彻底打破。

2007年广东批发零售业销售额27540亿元, 比2000年增长166.9%,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16222亿元, 增长229.6%, 比限额以下企业与个体户增幅高1倍。2007年广东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938亿元, 比2000年增长146.3%,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3052亿元, 增长244.5%, 比限额以下的增幅高1.1倍。2007年限额以上连锁总店商品销售额2619亿元, 比2001年增长644%, 其中零售额2062亿元, 增长506.6%。广东商业经营模式开始摆脱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局面, 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四) 消费区域格局悄悄发生变化

珠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占据广东消费品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三, 同时产业转移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推动社会消费快速增长, 市场格局和市场份额悄悄发生变化。

粤东地区逐步摆脱低迷的影响, 生产和消费实现了快速增长, 消费市场连续3年增长幅度超过15%, 摆脱了消费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局面。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97亿元, 增幅达到17.7%, 比2000年增长1.25倍。粤北山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经济发展加快, 消费市场呈现逐年加快增长趋势, 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5.14亿元, 增长18.1%, 比2000年增长1.5倍。2007年粤西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0.24亿元, 增长16.8%, 比2000年增长1.42倍。珠三角地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实现零售额7811.78亿元, 增长15.8%, 比2000年增长1.44倍。

影响和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 经济发展模式压缩消费空间

改革开放后, 广东为尽快改变经济落后局面, 各地都选择“重工主义”发展道路, 希望尽快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推动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发展成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广东原有发展模式的缺点逐步显现:一是消费受到限制。经济结构根据工业生产需要设置, 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消费让位给积累, 市场让位给生产 (即生产决定市场) , 消费空间被压缩;1978-2007年广东消费增速是投资增速的76%、是工业总产值增速的60%, 是出口增速的63%, 消费增速远远落后。二是GDP消费率低、消费动力不足。2006年广东GDP消费率降至49.2%, 消费率低导致消费动力不足, 不能直接有效推动和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不能有效影响生产过程, 消费决定生产的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模式在不自觉中发生冲撞, 导致经济结构总是失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启动消费, 但效果甚微。三是形成重生产、轻市场、重产品产量、轻产品质量、重投资、轻消费、重GDP数量、轻经济结构质量的现象, 导致经济发展效率不高。四是引致工业一业独大, 挤占其他行业发展空间, 工业增加值占全社会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36%上升到2006年的47.7%。五是付出较高环境和资源代价。2006年广东年总耗水量达169亿立方米, 达到可用水总量的40%, 排污总量106.5亿吨, 工业废气排放量13583.6亿标立方米, 二氧化硫排放量126.7万吨, 工业烟尘排放量27.2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27.8万吨, 单位GDP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固体废弃物高10倍。

(二) 法律不完善, 制约消费环境和秩序改善

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长期影响, 消费受社会和道德观念约束, 一直没有形成积极、完善、规范、自律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消费及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偏低, 导致生产与消费关系错位;生产商的强势地位, 导致生产 (经营) 商“消费责任”意识谈薄、刻意逃避“消费责任”;以致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责任”难以有效落实, 造成消费“违法成本”低, 致使一些不法经营者时常越过法律底线、随意违规, 制造消费陷阱, 让消费者非常无奈。据省消费者委员会统计, 2 0 0 7年受理投诉的案件达23260件, 接待投诉来访25.7万人次。

由于消费领域立法不健全, 很多消费纠纷当成经济合同纠纷, 用《经济合同法》判别, 这对消费者造成不公平。经济合同法要求合同产生、修订、执行以及合同监管等双方权利、义务对等。消费关系不是简单的经济合同关系, 涉及面更加广泛, 除经济关系外, 涉及人文、意识、道德、心理、生理、商品外在与内在属性认知等多方面;同时消费者弱势地位与生产 (经销) 商不可能实现关系对等。消费关系不平衡, 消费环境和秩序难以得到改善, 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备受争议的银行存款丢失案, 银行都以消费者没有保管好密码和资料为由, 不承担责任。

(三) 资本积累挤占消费资金

过去30年, 广东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大约经历了四个大的变化阶段, GDP分配走向中, 投资和净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而消费比重则一直呈下降趋势。

第一阶段 (1978-1983年) ——“消费恢复”时期。广东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始发展, 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 生活必须品供应不足, 生产成果多用于满足消费需要。期间GDP年平均增长9.1%,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0.3%, 消费率平均为67.7%, 投资率平均为29.4%, 净出口率平均为2.4%。

第二阶段 (1984-1991年) ——“经济加速、消费率下降”。在此期间广东投资率大幅度上升, 工业增长提速, 工业化进程加快, 投资、进出口增长明显加速, 而消费率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期间GDP年平均增长14.8%, 比第一阶段高5.7个百分点, 投资率平均为36.9%, 高出7.5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4.2%, 高出13.8百分点;投资总额平均增长24.5%, 出口平均增长28.2%, 进口平均增长24.6%, 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长31.5%, 而消费率平均为61.9%, 比第一阶段低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 (1992-1996年) ——“经济腾飞、消费率聚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推动广东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大量消费资金转移到投资领域, 消费率聚降至55%左右。期间GDP年平均增长18.3%, 比第二阶段再高3.5个百分点, 投资率平均为41.6%, 再高4.7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30.4%, 再高6.2个百分点, 投资总额平均增长41.9%, 再高17.4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长45.2%, 再高13.7个百分点, 而消费率平均为55.7%, 比第二阶段再低6.2个百分点, 消费率降幅加快。

第四阶段 (1997-2006年) ——“净出口率提升、消费率再降”。期间广东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GDP稳定增长, 工业、投资增速趋缓, 投资率趋稳并略有下降;受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 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 贸易顺差规模大幅上升。期间GDP年平均增长12.5%,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9.5%, 投资总额平均增长13.6%, 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长3.6%, 出口平均增长18.2%, 进口平均增长16.5%;投资率平均为37.3%, 比第三阶段下降4.3个百分点, 而平均净出口率为9.6个百分点, 比第三阶段大幅上升7个百分点, 从而导致该时期平均消费率继续下降, 为53.2%, 比第三阶段又低2.5个百分点, 2006年更降至50%以下。

改革开放三十年, 广东一直处在经济总量和生产规模高速扩张期, 为实现和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积累挤占了大量消费资金, 广东GDP消费率从1978年的67%, 下降致2006年的49.2%, 下降了26.5%, 投资、出口一直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消费则处在投资和出口动力的后面, 被动影响广东经济的发展格局。

(四) 分配体制不合理, 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改革开放三十年, 广东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 但由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行业垄断等多方面原因影响, 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与得益千差万别, 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收入差别很大。2007年广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5倍多,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最高收入家庭是最低收入家庭的10倍多,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贫富差距国际警戒线。

由于分配不合理,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低, 尽管他们有消费的欲望, 但消费能力有限, 不能形成有效社会购买能力, 消费欲望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消费需求;而高收入家庭占据较多分配成果, 其消费欲望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同等生活环境下, 收入高与低消费都是必须的, 同时又是有限度的, 二者之间不能直接互相转换, 收入分配不合理, 导致社会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五) 保障机制不健全, 压制消费欲望

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失业等生存需要是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 当人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首先考虑的是为今后生活提供可以确认的保障, 其他消费则放在次要的位置, 从而会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消费缺乏动力, 消费欲望受到压制。社会保障是人类对未来消费需求提前进行确认, 是对未来消费的预期, 是社会对个人提供的社会信用保障, 消费者最终消费的还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政府运用社会信用解下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 释放人们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生存压力, 是激活和启动社会消费需求最有效的动力之一。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覆盖面不高, 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这也是消费难以启动的直接原因。

(六) 收入水平和消费环境制约农村有效消费需求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环境差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624元, 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8%;农村人均消费支出4202.32元, 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9.3%。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比1978实际增长6.4倍, 只有GDP实际增长速度的17.3%。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只有非农村居民的28.2%。同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在政府政策、社会参与、资金投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 不少地方还是空白, 基本上处在“自给自足”状态;农村消费成本高、市场秩序欠佳、消费风险大, 制约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七) 促销手段泛滥, 消费陷阱多多

目前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 市场规模急剧扩展, 消费活动日趋活跃与复杂, 由于消费市场环境与秩序建设滞后, 市场没有形成有效制约与自律的消费环境与消费文化。同时消费市场竞争越趋激烈, 商业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各种“打折”、“返券”“积分”、“优惠营销”、“赠送营销”、“免费营销”、“大奖营销”、“电话营销”、“短信营销”、“网络营销”等五花八门, “优惠”的背后就可能存在不知深浅的陷阱, 扰乱消费市场秩序, 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消费纠纷频频发生。据省消费者委员会统计, 18%的消费者投诉同消费陷阱有关。

扩大消费的建议

(一) 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按照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逐步改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道路。产业政策制定和经济结构调整以适合广东经济特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市场原则逐步改变消费与生产的错位关系, 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 充分重视和发挥消费对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 逐步提高消费在GDP使用中所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70-80%的消费率相比, 广东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总量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 改变消费的法律弱势地位, 推进消费环境和秩序建设

通过体制和立法创新, 调整消费 (消费者) 与生产 (生产商) 之间的法律关系, 只有通过法律关系调整消费的弱势位置, 才能有效促使生产 (经销) 商承担“消费责任和义务”, 主动防范“消费风险”,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落实“消费责任”, 从而达到规避社会的“消费风险”, 改善消费环境的目的。严厉打击和制裁消费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进取、完善、规范、自律、和谐的消费环境和消费秩序建设。

(三)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催生中产阶层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首先要通过立法、制度和政策创新, 解决劳资关系不平等问题;其次是促进公平竞争、限制垄断经营, 推进社会分配公平;第三是通过分配体制创新, 催生中产阶层, 提高社会消费的购买能力和有效消费需求。中产阶层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和主导力量, 是社会消费的主体, 目前广东中产阶层规模不大, 但在消费领域举足轻重。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创新, 在促进分配公平的基础上, 催生中国的中产阶层。大幅扩展中产阶层队伍, 是开拓消费市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的有效途径。

(四) 提高农村消费能力,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目前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量远比城市低, 农村消费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是扩大内需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不断提高广东农民收入, 增强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水平,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从政策、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设力度, 加强农村市场秩序建设, 从而减少农民的消费成本、降低消费风险, 促进农村消费。

(五) 加强商品质量监管, 消除消费戒心

为解除消费者的消费戒心, 政府和社会要加强消费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特别是食品和药品质量监管, 不断加大对消费市场商品质量、化学成分、合格程度、安全性能以及消费后果等的抽检力度, 随时向社会和消费者公布抽检结果;以此促进企业增强“消费责任”意识, 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行为、防范“消费风险”、落实“消费责任”, 督促企业不断提高和改善商品质量;解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必须面对而又无法解决的后顾之忧, 消除消费戒心,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让消费者买得开心, 用得放心。

(六) 加强政策引导, 稳定消费市场

2007年广东人均GDP达到4300美元, 这标志着广东生活水平总体上从小康向中等发达地区迈进, 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从生存性消费为主开始步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 教育、医疗、旅游、信息、文化娱乐等消费大幅增长, 汽车、住房、家庭娱乐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项目。随着消费活动日趋活跃, 消费规模越来越大, 消费内容和方式更加复杂, 消费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大增, 正在影响消费市场的稳定与和谐。

5.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五

陈春燕同志,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热爱生活,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表现积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的人。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学,积极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生活中,该同志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严格按照一个广东省十一届人民代表的要求,紧密联系和团结身边的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第一次考察情况(培养人意见)

陈春燕同志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在本阶段在思想认识与实践基础上的进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陈春燕同志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

第一次考察情况(党支部意见)

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察,陈春燕同志在更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生活中,能够联系群众,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心助人。陈春燕同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学习习近平衡提高。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团结同志,共同进步,希望能持之以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多做自我剖析。

第二次考察(培养人意见)

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察,陈春燕同志较前段有更大的进步。这段时间内,陈春燕同志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继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第二次考察(党支部意见)

6.社会青年入党申请书 篇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青年入党申请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能够克服自身缺点不断进步的党。七十五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了方向。

自1921年建党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另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总是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今年澳门也即将回归,使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大大推进了一步,入党申请书《社会青年入党申请书》。“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在国内外深入人心,祖国统一大业势不可挡,必将实现。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社区建设做起,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区活动,处处起到带头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革命前辈对党的执着追求的原因,我从小就树立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和为之奋斗的漫长过程中,我从最初的想当英雄,入党光荣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党的理论和历史,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她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共产党员总是在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她才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她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国富民安和统一强大。

7.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七

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故事以其语言优美、情节简单生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可爱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它们在幼儿发展中所发挥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移情训练。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设身处地想象成他人, 从而得以认识并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它是在对他人情感、思维、态度等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它往往需要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化等环节来实现。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续编故事、故事表演等教学手段无疑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例如, 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他们懂得区分好坏与善恶, 能够同情白雪公主, 并感受着7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的帮助。之后让幼儿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 通过角色的语言、动作、行为等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在这种情景中幼儿的帮助、合作、同情、关心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能正确地应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情境, 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对幼儿来说, 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 可以说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 向社会合作发展。在游戏中, 儿童要学会用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用规则来协调与同伴、与材料的关系, 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获得一些良好品质, 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能够学会了解别人, 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而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

例如在游戏中,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 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并懂得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学习判断善恶、美丑、是非等简单道德行为规则。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 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 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特别是在游戏中或结束后, 成人要从道德要求上对好的幼儿行为进行肯定、赞赏、鼓励, 使幼儿对道德行为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 就会有继续做好事的动机。反之, 幼儿在游戏中作了不符合道德的事, 也要及时指出, 使之产生不愉快的体验。所以, 通过游戏, 利用移情训练, 可培养、巩固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又可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亲社会行为。

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

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一些需要幼儿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当幼儿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时, 教师可推荐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同伴来帮助他, 而非自己出手;可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营造帮助与合作的氛围, 将竞赛性质的游戏改编成合作游戏等。还应注重在集体中营造有利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心理氛围。例如教师帮助了一名幼儿, 在幼儿道谢的时候, 教师可以愉快地告诉他:“帮助了你, 我自己也很快乐。”这样, 幼儿就会将亲社会行为与快乐的情绪相联系。我们在注重正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同时, 防治或消除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同样重要。比如, 设立“出气角”、“悄悄话园地”, 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毫无压力, 和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心爱的玩具说说心里话, 甚至可以拳击塑料圈, 软靠垫等出出气。研究表明, 成人行为的榜样对儿童的刺激作用远大于言语指导的刺激。所以, 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幼儿创设关怀友爱、助人分享的氛围, 用自己的积极行为熏陶幼儿。教师还要及时强化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 给予幼儿表扬和奖励, 可以有效地促进。

教给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技能

到了幼儿期, 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 同伴间的矛盾冲突也迅速增加。如果老师给予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培养, 就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同时也能满足幼儿与同伴相处的社会需要。这些技能主要包括礼貌交谈、合作、助人和仪表修饰等。在礼貌方面, 应教育幼儿面带微笑主动向别人问好, 能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说话, 无意伤害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在交谈技能方面, 应着重教会幼儿初次见面打破僵局的技能。如主动热情地把自己的小玩具拿出来给小伙伴玩, 相互拉拉手等。在合作技能方面, 跟幼儿强调轮换、分享行为, 强调对同伴意见的理解和采纳能力。在帮助别人方面, 应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对别人的正当请求和困难提供帮助, 从而获得同伴的喜爱, 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仪表修饰方面, 强调整洁大方。在社会交往中, 整洁的孩子易为社会接受。以上这些社会交往技能, 多数幼儿通过平时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能慢慢地掌握。

积极争取家长配合, 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 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 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 共同培养,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 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 在家娇惯, 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等做好家长工作, 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良好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例如:根据主题活动开展了“我是爸妈的好帮手”, 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体验成人劳动的辛苦, 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家庭故事表演大会》的开展, 更进一步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去体验与家庭间的关系, 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气氛。

8.入党积极分子社会活动总结 篇八

关注十八大亮点

一、活动时间:

XX年4月12日

二、活动地点:

药学楼阶梯20

三、参与人员:

组长:董蒙蒙(10级护理1班)

组员:张 晴(10级护理1班)

孟玲伟(10级护理2班)

程云磊(10级护理2班)

尤泽慧(10级护理2班)

石文英(10级护理2班)

孙 月(10级护理2班)

张聂志(10级护理3班)

武博文(10级护理3班)

四、活动目的:

宣传十八大精神,学习新党章,让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国家相关动向,对党的十八大有更深层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切实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

五、活动内容:

组织者开场白、介绍十八大、学习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亮点、参与者讨论、写活动心得几个环节。

六、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十八大主题教育社会活动,让在场的积极分子都十分受益。让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国家动向,关注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做一名优秀的积极分子,争取早日入党。

9.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九

政审材料(函)

_____________党支部:

你处________同志系_______同志的_________。________同志已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故特向贵支部了解_____________同志的政治、思想、工作等主要表现情况。

谢谢合作!

中共 支部委员会 年 月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同志政审材料

____________党支部

10.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十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定性分析

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不同的市场模式,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不同。一般来说,完整的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三个环节价格,其形成要素及演变趋势又各有不同。

(一)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形成要素分析

1.农产品生产价格。

主要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即“农民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三种不同生产方式。影响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人工成本;②农药、化肥、种子、农机用具等生产资料价格;③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④土地、林地、草地、池塘等基地租金价格;⑤农产品供求情况。

2.农产品批发价格。

主要指农产品批发企业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或个体经销商出售作为工业原料或用于直接消费的农产品销售价格,是制定农产品零售价格的基础。农产品批发价格,属于农产品市场的基础性价格,发挥着价格导向作用,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企业、农户确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农产品批发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收购价格;②人工成本;③运输成本;④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⑤场地租金;⑥农产品供求情况。

3.农产品零售价格。

主要指商业零售企业或个体经销商等农产品零售终端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我国农产品零售终端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影响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主要因素共同包括:①收购价格;②人工成本;③运输成本;④水、电、成品油等资源价格;⑤场地租金;⑥农产品供求情况。

(二)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演变过程分析

1.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一是传统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二是一般超市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三是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即“农业基地+大型超市”。一般而言,传统流通模式和一般超市流通模式可统称为传统模式,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可称新型模式,不同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流通环节不同。

2.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同环节价格影响分析。鉴于农产品涵盖面广、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涉及。为便于研究,本节选取稻米和猪肉作为代表产品对不同环节价格的形成进行分析①。从总体上看,稻米、猪肉生产流通环节价格变动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从产业链来看,受刚性成本、利润追求、政策安排、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稻米、猪肉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各环节价格均呈上涨状态;二是从时序来看,无论是生产价格还是批发零售价格都表现出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态势,客观反映了农产品价格总水平稳定上涨的长期趋势;三是各价格均呈现“S”型波动,具有较高拟合度,反映出农产品价格传导效应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作用明显。

进一步分析可见,在2008—2012年期间,稻米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46.4%、22.6%、31.0%,流通、消费环节合计为53.6%,比生产环节高7.2个百分点,已处于主要地位。同样,流通、消费环节对猪肉最终价格的影响亦有逐步转变为主要因素的苗头。在2008—2012年期间,猪肉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对最终价格的贡献率平均为60.1%、14.3%、25.6%,流通、消费环节合计为39.9%,虽比生产环节低20.2个百分点,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

单位:元/斤

数据来源:重庆市商委典型调查。

3.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同模式价格形成分析。

囿于数据取得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为便于分析,本文选取地域性相对较弱的萝卜作为蔬菜类研究对象,利用重庆市商委开展的农产品流通成本典型调查资料,针对传统流通模式、一般超市模式和农超对接模式三种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的价格形成情况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萝卜在传统流通模式和一般超市模式、农超对接模式三种模式下的源头价格(生产价格)差别极小,仅为0.06元/斤,而最终价格(消费价格)却差异极大,传统流通模式下萝卜价格分别比一般超市模式、农超对接模式高39.5%、71.4%,绝对价差达0.34元/斤、0.50元/斤。典型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流通模式由于摊位费、中介费、人工费等的产生造成其他杂费用较高,多次运输、装卸搬运和包装引发大量物流支出,其他费用、损失、利润等流通费用相互叠加,造成批发零售环节加价所占比重太大,一般会比其他两种模式高13.8个百分点和33.6个百分点。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要上涨两到三倍。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

基于我国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的重要性,而当前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充分比较现有各类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许世卫等(2010)从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的内涵出发,筛选出能满足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系统研究的集成方法——链合模型,链合模型实际是一系列的模型分别对价格传导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进行分解,如价格传导关系、价格调整能力、价格传导路径、价格传导效率、价格传导强度等进行研究。本课题组选用许世卫等建立的链合模型对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如图2。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传导关系分析

1.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本文选取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来代表农产品生产环节价格(以下简称生产价格),选取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代表农产品流通环节价格(以下简称批发价格),全国食品零售价格指数代表销售环节价格(以下简称零售价格),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农业部价格信息网。三种价格指数的时间跨度均为2005年一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

2.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三种价格指数是平稳数列,研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价格序列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销售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者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示如下:

式(1)中,price1、price2、price3分别表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e表示误差项。可以看出,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有显著影响,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分别会引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54%、0.86%。长期看,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波动影响最大。

3.短期动态关系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内部之间的关系,在对其进行长期均衡分析之后进一步研究价格系统内部的短期动态关系。这里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体结果如式(2):

式(2)中,ecmt-1为ECM模型的误差修正项。从式(2)可知,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价格变动对零售价格的短期波动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07。可见,短期动态波动的影响结果与长期趋势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4.动态调整速度。

动态调整速度用局部调整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局部调整模型的基本原理,调整系数一般介于0~1之间,越小表示调整速度越慢。根据计算结果,全国主要农产品零售价格、生产价格、批发价格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27、0.36、0.19。说明主要农产品价格内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售价格稳定,但价格自身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

5.价格传导路径。

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产价格与批发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6.价格传导效率。

价格传导效率用价格序列间传导反应时间表示。从脉冲响应函数(图3~5)来看,批发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3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2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4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内,影响强度在第2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从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来看也与农产品价格现实情况相符。

7.价格传导强度。

选取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对滞后期内农产品价格传导强度进行分析。其中,生产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即期乘数为0.599,动态乘数为0.157,长期乘数为0.756,表明如果生产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599%,由于滞后效应而对零售价格产生0.157%的变动影响,包括滞后影响在内的生产价格变动会使零售价格总体变动0.756%;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即期乘数为0.604,动态乘数为0.222,长期乘数为0.827,表明批发价格在当期对零售价格的影响达到最大,且如果批发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604%,由于滞后期的存在而使零售价格总体变动0.827%。以上数据表明,从即期影响看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 而从总体影响看也是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最大,生产价格次之。

(三)主要结论

1.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但是流通环节对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

通过协整检验对长期均衡关系分析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 ,分别会引起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54% 、0.86%。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短期动态关系分析显示: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各变动1%,分别会引起零售价格同方向变动0.44%、1.07%。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对销售环节的零售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特别是从短期看更为明显,而作为价格链上游的生产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却相对最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传导环节不同,即批发价格到零售价格之间没有任何阻滞,基本属于完全传导,而上游生产价格到下游零售价格存在中间环节,因此在传导过程中效应减弱。

2.农产品市场本身对价格波动调节能力较弱且调整速度缓慢。

从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发现,零售价格、生产价格、批发价格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27、0.36、0.19,远小于1,说明主要农产品价格自身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可见,仅依靠价格系统内部的自身力量,要将价格异常波动状态回归到合理水平所需时间较长。这就决定了如果农产品供应链价格系统出现非正常波动,仅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及时采取有效经济措施,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尽早稳定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中、下游的价格水平。

3.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对销售价格波动传导时间较短。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生产价格与批发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批发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3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生产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2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4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的反应滞后期为1个季度,影响强度在第2个季度达到顶峰然后回落。从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来看,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价格波动传导时间较短,与农产品价格现实情况相符。

4.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价格波动在当期即传导至销售价格。

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生产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599%;如果批发价格变动1%,当期的零售价格将同方向变动0.604%;生产与批发价格的滞后效应均相对较小。

三、政策建议

1.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壮大农产品生产主体。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力度,向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减少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

2.加大农产品物流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先进仓储技术。

支持老、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强化金融对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建设的支持,推进主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和进出口调节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稳定农产品价格。

3.健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构建“大流通、大市场的全国性重点市场”与“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并存的双重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坚持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组织创新,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订单农业”等新型产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规模化中间商,专业化加工、存储和运输组织,提高农产品运输技术、减少因流通造成的损耗,降低流通成本。

4.坚持市场、政府调节相结合,科学制定农价保护措施。

11.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十一

尊敬的党组织:

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卓绝的努力,最终得以实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的辉煌的成就,这些都让我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些成就又是我学习的好素材。建设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为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而切不可脱离或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由于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切不可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只有始终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高度,我们才可能确保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及时而有效地克服“左”和右的错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设置,无产阶级专政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和本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作用。无产阶级专政是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的主要斗争工具和根本途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作用,就是在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坚决镇压敌对势力必然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反抗和颠覆活动。另一方面,运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超越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镇压和建设的革命作用,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才可能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建设合格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2.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十二

1. 优点:乐于助人,善于团结,吃苦耐劳,平易近人。

缺点:工作作风过于拘谨不够大胆

2.优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缺点:思想不够成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

3.优点:心地善良,为人诚实,一心一意,精明能干,个性稳重,积极主动。

缺点:平时做事太注重于细节,有可能忽视了对整体的把握。

4.优点:关心他人,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愿意在压力下工作,并具领导素质。

缺点:在为人处事方面经验不够。

5.优点: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处事有自己的见解,而不人云己云。

缺点: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深化。

6.优点:学习上有自己的方法,学习新的的东西效率高,学习新的技能上手快。缺点:工作经验较少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7.优点: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勇于挑重担,愿意和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勤奋地工作;公正严明,上进心强,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缺点:有时对有的事情想得过多。

优点:

1、积极向党的外围组织靠拢,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2、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时完成党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

4、努力学习业务,吃苦耐劳、勇挑重担,能向不良现象作斗争。

5、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缺点:

对党的基础知识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按照这个思路给以加减即可。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对某个人的工作,学习及其它方面进行评价,干着平凡的工作。我们在评价这种人时,往往会说:他们没有什么可值得宣扬的。所以就不会过于看重这些人,说重一点就是抹杀了他们的成绩。

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就应该全面,准确,认真负责。注意发现一个人的长处,注意他的闪光点,让他在平凡的工作中,闪耀出更大的光芒。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果断、热情、勇敢、孤僻、激情,思想成熟、精明能干、为人诚实,个性稳重、雄心壮志,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交际技能,上进心强,精力旺盛、思想新潮, 开朗成熟,年轻、聪明、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平易近人

评价个人品质的常用

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愿意在压力下工作,并具领导素质。

Willing to assume responsibilities.应聘者须勇于挑重担。

Mature,self-motivated and strong interpersonal skills.思想成熟、上进心强,并具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

Energetic,fashion-minded person.精力旺盛、思想新潮。

With a pleasant mature attitude.开朗成熟。

Strong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有获得成功的坚定决心。

Strong leadership skills.有极强的领导艺术。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s.能够同他人一道很好地工作。

Highly-motivated and reliable person with excellent health and pleasant personality.上进心强又可靠者,并且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The ability to initiate and operate independently.有创业能力,并能独立地从业。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句:

1、表示人物品质的词语:高尚、谦虚、助人为乐、骄傲、虚心、傲慢、自私、无私、忠心耿耿 热心 乐于助人

2、表示人物外貌的词语: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面如土色、神情黯淡

3、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目不转睛、炯炯有神、全神贯注、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4、表示人物举止的词语:举止文雅、狼吞虎咽、欢蹦乱跳、欢喜雀跃、温文尔雅、大大方方 表示愉快心情的词语: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振奋人心、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优秀品质

(1)勇敢: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2)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3)勤奋学习:十载寒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4)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5)关心他人:无微不至、体贴入微(6)公正严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7)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 赞美人物品质的词语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

13.入党主要社会关系 篇十三

当前,国内外在师生关系的研究上呈现出人本主义的价值趋向。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致力于构建“民主、平等、 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人主张师生在交往中是完全平等的两个实践群体 ;有人提出应建立面向未来、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积极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人认为师生应是在平等、民主、宽容、理解及信任基础上的“同伴探索”式的关系。有人认为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 对话的关系,等等。

以上师生关系与其他具体影响因素之间的细致分析,为优化师生关系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对拓宽师生关系的研究视野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但以上研究中对于高校师生关系 、中小学师生关系关注度更高,对新时期90后高职学生与教师关系的研究甚少,需要进一步探索。

1新时期构建高职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当前,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不和谐的情况。如何化解矛盾、构建师生和谐,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查阅资料,相关研究却少之更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组成部分, 应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作为高职院校核心角色的教师和学生,其关系应该呈现出民主、平等、理解、信任、合作的内容。构建高职院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形成和谐校园氛围,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三个层面

2.1师生冷面相对,漠不关心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延用过去大学教师的工作状态,每天带着课本走进教师授课,下课就离开教师。课上偶尔点名,对于学生的情况基本不了解。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教学时板书或PPT传递知识,用很少的提高进行师生沟通。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名字都不了解,更不必说他们的性格与日常习惯。即便课堂上讲课生动、形象的教师,课后也不愿主动与学生沟通。造成学生们对教师也知之甚少,只知道教师讲什么课、叫什么名字,至于教师在哪个办公室办公等都不了解。师生对彼此的生活基本是漠不关心,走在校园内,师生碰面,教师认不出学生,学生不与教师打招呼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师生关系普遍不和谐的局面。

2.2师生互有抵抗情绪

在师生冷面相对的情况下,就不会去沟通,缺乏沟通就缺乏了解,彼此就不能理解对方的形为。有时很多负责任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反而对教师产生抵抗情绪,出现不耐烦等情况。 而教师面对状态不佳、缺乏文明礼貌、有抵抗情绪的学生也会从心理产生反感, 逐渐形成抵抗情绪。可能会表现出更急躁,或者变为漠视,放任学生。我们也时常听到学生说“最不爱上某某老师的课, 他……!”,教师们偶尔也会说“最不爱上某某班的课,他们班……!”此时,师生就已经进入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第二个层面,即互有抵抗情绪。

2.3发生冲突,甚至严重恶劣事件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师生冲突,甚至发生严重恶劣事件。这里所说的师生冲突即包括师生发生口角、激烈争辩等情况,也包括辱骂、人身伤害等。 由于师生的缺乏沟通,彼此不够了解,也没有情感维系。在课堂上、考试过程当中, 师生遇到问题时,有时就会针锋相对,进而上升至师生冲突。师生冲突的发生诱因很多,例如学生课堂睡觉、吃东西、用手机、说话等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能会出面制止。而此时,如果学生情绪不佳,或者教师言语不当、情绪激动,就有可能酝酿师生冲突。在考场中有时,师生因为纠结考生是否有交头接耳、传递小条等问题,也会发生师生冲突。

3不和谐师生关系带来的主要问题

3.1影响课堂教学

由于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造成课堂师生积极性不高,而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无论是教师或学生有一方在课堂上没有了积极性,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如要对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就不会有积极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的念头,学生们对教师产生了不良情绪,即便教师再卖力气讲课,学生也不喜欢听,也就学不到东西。

3.2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师生们沟通不到位,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彼此总是冷面相对、漠不关心,或者产生低抗情绪,就会影响师生们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彼此聊天时会说“某某老师最看不上我了,总为难我……!”,其实也许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与做法,却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是沟通不到位,而学生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是会影响其健康成长的。 有时教师们也会抱怨说“某某班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起刺,针对我……!”,大多数时候也是因为沟通不到位,使教师心理随压力。

3.3诱发恶劣事件

师生关系的长期不和谐 ,会在彼心的心理留下阴影,一旦有导火索,而当时又不能控制情绪时,就有可能诱发师生冲突,甚至演变为恶劣事件。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中师生课堂发生口角,甚至学生对教师进行人身伤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纠其起因,师生关系不和谐是重要诱因之一。

4总结

上一篇:八年级上英语单词表造句下一篇:我为创城添光彩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