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精选8篇)
1.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 篇一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班级:
人数: 50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体 育 道 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体育道德的内涵和对良好体育道德表现的认识。
2、加强体育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育道德的内涵和遵守体育道德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建立体育道德概念,并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能自觉地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前视频欣赏
一、课堂常规执行
师生问好
二、什么是体育道德
1、定义: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体育 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体育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又是个人的品德(即思想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良好的体育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尊重他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
(1)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 (2)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
(3)成为体育比赛中的文明观众
(4)良好的体育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之一。
三、怎样遵守体育道德
1、要提高对体育道德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
2、只有观念正确,才能识别哪些言行是道德的,那些言行是不道德的,有了这种识别能力才能便于在比赛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观看比赛时不随波逐流,自觉遵守赛场规定,做文明观众。
3、教师通过校运会、道德风尚奖引出体育道德的含义。
4、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习惯。
体育活动中个人的道德表现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果一个人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养成了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比赛中会很自然地遵守比赛规则,毫无条件地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同时,也会把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相反,如果一个人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违反纪律,在体育比赛中他也不会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这就是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5、要大胆实践。
因为体育道德是在体育比赛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有意识地培养和实践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
四、社会上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1、兴奋剂
众所周知,兴奋剂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国际体坛的一大顽症。使用兴奋剂是不道德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因为,使用非法药物与方法会让使用者在比赛中获得优势,这种违法行为不符合诚实和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
2、虚假年龄
这是中国体育界多年来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联手打造了一个个自欺欺人的骗局。我们的少年队成绩很好、青年队成绩也不错,但到了成年队,成绩就不行。很多著名的运动员年龄都存在着问题。比如易建联。
3、裁判不公
裁判工作屡出问题的关键是整个体育体制的问题。我国现行的裁判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裁判以业余和兼职的居多,主要由运动员和一部分与体育界关系密切的人转化而来。人数少,规模小,没有组织体系,裁判执法靠临时抽调。
4、金牌战略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上盛行“惟金牌论”。好像在大型比赛中金牌拿的最多就是体育强国、强省,而不重视群众体育。看看现在的中国,现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名声鹊起,但国民现在的体质尤其是学生的体质,好像还在不断地下降,豆芽形、胖墩不断的涌现。成为中国体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五、知识点回顾
体育道德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很好地遵守体育道德
老师利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社会中还有那些违反体育道德的现象。
请学生回答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 篇二
1、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不注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来看, 传统的教学多注重技能培养, 轻智能培养。侧重于考试, 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其他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教学内容单一, 所学的大都是竞技运动项目, 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只注重学会某一种运动技术, 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没有涉及学生的语言表达智能、思维逻辑智能、审美能力等的培养。
1.2、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在经过了小学、中学、大学大概500多个学时的体育课后, 但往往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却没有掌握任何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 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军事化管理形式, 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一些东西, 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3、不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培养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仅重视技术评价和结果的评价, 看的只是学生跳多远、跑多快和能投进多少个篮, 而忽略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信息, 即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哪怕一点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 从而弱化了激励的作用,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每一次的体育测验注重的只是学生是否及格, 因而导致了学生只要能达到及格成绩, 便不再做出太大努力, 因为在他们看来, 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应付测验和达标。
2、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用
2.1、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在体育中的运用
2.1.1、言语/语言智能
体育教学中, 教师针对特定的情况, 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查找资料, 写出心得体会等等, 可以发展言语/语言智能。
2.1.2、音乐/节奏智能
教师通过让学生编排徒手操、集体舞, 在课的不同部分用不同音乐伴奏 (如:用坚定明快的进行曲结合节奏有能的徒手操, 引导学生进入开始部分;而结束部分可用轻缓的小夜曲来使学生放松) 等方法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2.1.3、逻辑/思维智能
通过智能性游戏、反应性游戏或针对某一问题, 运用提问和暗示, 要求学生做出思考并回答, 可以发展逻辑/思维智能。
2.1.4、视觉/空间智能
通过队列队形变换;“按图索宝”“夺旗”等游戏;爬山、郊游、航模、定向运动等活动, 还有球类运动的战术训练, 都能使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得到锻炼。
2.1.5、自我认识智能
通过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及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自知、自律、和自制等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等手段, 可以认识和反省自己, 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使自知/自省智能得到发展。
2.1.6、人际交往智能
通过“小团体”模式教学、“抢救伤员”“找朋友”等情景性游戏、课堂分组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轮流担任体育委员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全班同学按某种能力的高低水平不同成立互助小组, 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方法都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2.1.7、自然观察智能
通过户外运动, 例如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等形式,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识别能力。
2.2、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的智能是八种智能的综合表现, 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 因此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设定在身体运动智能这一个方面, 而要涉及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等各方面。例如:思维逻辑智能方面, 能使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体育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音乐智能方面, 使学生能听懂音乐, 并能在音乐的伴奏下和着节拍运动, 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智能方面, 学生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在运动中的体验, 明确某项技能的要点;人际交往智能方面, 学生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且能以较好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
2.3、多元化选择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 而且要注意其他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这就要求多元化选择教学内容。例如, 在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时, 可以在教学中用特定的音乐作为背景, 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编排徒手操或准备活动;在发展思维逻辑智能时, 可以用一些智力性游戏或反应性游戏, 针对某个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发展空间智能时, 可以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球类的战术练习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另外, 开展一些如网球、太极拳、健美操等体育项目, 以满足学生健美健身、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2.4、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鼓励创新, 发展学生个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因此, 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手段, 对之进行教育。在上课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组织准备活动或编制游戏, 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由学生选择上课的内容和考试项目, 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集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和较满意的项目。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传球时, 教师先不讲正确的传球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讨论以怎样的方式完成动作才最有效、最省力, 然后,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逐步发现正确的传球方法。
2.5、以“人的发展”为理念, 体验“人人都能成功”综合评价学生
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智能类型和弱势智能类型。因此, 体育教学评价不应搞“一刀切”, 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人, 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 以“人人都能成功”为理念, 进行综合评价, 促使学生以其优势智能类型的发展带动其他类型智能的进步。因此, 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方式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进步, 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体育是使他身心愉悦的方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袁国强.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4:78-79.
[2]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 2005, 18:47-51.
3.如何上好中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三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许多人认为理论课不重要,没什么好讲的,讲了学生也不愿意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更好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许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只想上室外课参加活动,对室内理论课非常不理解,甚至不愿上。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理论课为什么要上,它对学生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体育理论如何在运动中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这些问题仔细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并在实践课中加以运用,使之对理论课有正确的认识。
二、合理选择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理论知识以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目的。首先,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问题,联系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目前,中学生近视问题比较严重,好多患近视的学生对用眼卫生和眼保健问题比较关心。我们可以在体育锻炼与健康成长课题中适当增加一些关于眼保健的内容,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还可以使一些学生了解一些卫生小常识,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结合教材,领会教材思想性,制定品德教育具体任务。如,在观看教学比赛录像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制订明确的核心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对于理论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学目标存在显性教学目标与隐形教学目标之分。隐性目标多涉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爱好、情感、直觉、灵感、想象、顿悟、积累、底蕴、心智模式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不好把握。因此,要重点放在制订核心教学目标上,核心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做到可观测、可评价、可操作,能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
四、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应适当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练习法等各种方法相互结合来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例如,在《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运用。教师首先应提出明确问题“什么是健康”,然后學生针对这一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后分小组发言,教师将各组学生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归纳并总结出正确的健康概念。
五、教师理论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理论课的讲授往往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无聊甚至有厌倦情绪,所以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要做到语言生动、通顺、易懂,并对平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进行解答。如,有些学生在理论课中对近视形成原因了解后,还会提出远视、散光等一些常见疾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讲授内容非常熟悉,而且对一些和本课题有关的一些问题也要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只有更好地学习使自身理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将理论课讲授得更加生动具体,才能使学生对理论课的讲授更加感兴趣。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之中,多媒体设备和大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传授各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使形、声、文字结合,教学形象更加直观,图文并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如,在讲授《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时,可以采用PPT课件,播放一些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受伤的片段,结合受伤部位的图片以及紧急处理过程的视频使学生对运动损伤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为学生正确预防和紧急处理运动损伤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有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理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了解学生,重视学生在理论课堂上的自我调控和评估,才能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上好。
参考文献:
[1]刘俊强.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知识课[J].快乐阅读,2011(7).
[2]张鹏.谈体育与健康课的改革与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校,2010(2).
4.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教学步骤:
3、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 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 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体育体育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4、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5、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体育体育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6、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7、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8、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思考题:
1、体育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5.体育与健康课室内课理论教案 篇五
体育学院07级专科班
冷祖飞
高一年级 课的内容:引导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新学期学校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知道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的课堂常规。
教学重点:清楚学校本学期所开展的体育活动;明白课堂常规“一个制度”“三个必须”“五个不许”。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一个制度:值日生制度。上体育课各班每个小组轮流值日一周,课后整理回收器材。
2.三个必须:(1).上课必须穿运动或便于运动的服装(包括运动鞋)。
(2).因病、事不能上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时必须补假。
(3).课上必须按照教师安排的内容练习,服从教师指导。3.五个不许:(1).不许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2).不许戴帽子、围巾和携带尖利物品或其他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3).不许随意移动已经布置好的体育器材。(4).未经教师同意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区域活动场地。(5).要认真练习,不许打闹说笑,严格伤害事故发生。
二、本学期学校所开展的活动及要求学生注意的事项
1、体育活动课所进行比赛活动的介绍,其中包括高一男子篮球,女子健美操比赛;全校广播操比赛以及校运会。
2、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
3、课间操站位及进场,体育教师对课间操评分的细则。
4、课外活动课的场地分布及器材的借用。
三、结束语
6.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 篇六
案(示例)
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示例)2007-02-02 09:51:
54课题:怎样科学的健身
一、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以后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理论上讲清科学健身的新概念。
三、教学难点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健身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五、板书设计
(一)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二)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三)板书要写清楚
六、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课的导入
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参与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
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尚、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效果。这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科学健身观
1、引言
一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功能生来就是为运动而设计的,人类学家指出:人之所以要运动是出于一种“搏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为了寻找食物,原始人有时不得不同其它食肉动物进行搏斗或为了生命安全而奔逃,在上述情况下人的反应通常是快速激烈的,离我们比较近的人类祖先,运动占据比重大。到了近代由生产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现代文明时代劳动强度大幅度地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近100年来世界每年的人均工作天数在不断地下降,余暇时间增加,如果说以往过大的劳动强度及其它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人的健康受损和寿命较短外,那么现代社会中运动的减少给人的健康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缺少经常运动导致人的身体适应能力下降,运动缺乏症,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之任何单一的因素将更加有助于保持人的最佳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学习,下决心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实践保持身心的健康。
2、关键的概念
要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首先必须了解几个关键的科学概念,经常温习这些词汇,使其牢牢地扎根于个人的意识之中才能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和生活。
①身体运动:一般都是指人身体大肌肉群的活动(包括高度专门化的相对
不那么费力的小肌肉群的活动。指人的正规或不正规的一切身体活动)
②运动缺乏症:指由于缺乏运动而引发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腰背痛等。
③健康:是指在人的遗传和个体能力所限的范围内,人的身体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方面所达到的和谐状态。健康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尽管不患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健康却不仅仅是不患疾病。(三维健康观)
④最佳健康状态:是健康和身体适应力等各种要素(包括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高度整合时的表现。这种状态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以高效地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往往反映人对生活的感受(幸福感)以及人有效发挥功能的能力,最佳状态是与疾病状态相对应的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⑤疾病状态:人体的正常机能遭到损害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时也指身体不适的感受。
⑥生活方式:是指人的生活行为模式或个体典型的生活习惯。
⑦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能力,包括与健康相关的适应能力和技能相关的适应能力两大类。最佳身体适应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经常性的身体锻炼。
1、现代健身观
俗话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健康。社会调查显示99%的人认为,保持健康是最为关注的社会价值之一。
①最佳健康状态远不是身体没有疾病。(三维健康观)健康状态与高质量生活是最佳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健康效用框图①
过去在1900年出生的平均寿命47岁,现在出生的平均寿命70岁。
健康状态高质量生活
疾病状态有病患的生活
死亡
框图①健康效用的追求
②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是一项重要的健康目。见健康生活占期望寿命比例图②
期望寿命73岁
机能障碍和
疾病11年
框图②健康生活占‘’‘’‘’‘’‘’‘’‘’‘’
期寿望命比例图
③转变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和早期死亡的最佳手段,也是实现最佳健康状态的最重要因素。65岁之前去世为过早死亡,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是:第一,遗传生物因素占16%;第二,保健条件10%;第三,生活方式53%;(最佳方法最近调查显示91%的人期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21%。见图③
保健条件
生活方式53%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21%
框图③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型
④经常运动是形成良好身体适应力和最佳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既有助于预防运动缺乏症,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佳健康状态的实质就是高质量的生活,鼓励更多的人有规律的参加健身活动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有22位研究人类健康问题的专家,经过集体讨论,提出了30多条人类21世纪健康的目标,这些目标集中反映了当今健康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全面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和努力从事健身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32条向同学们作一简单的介绍:第一,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第二,提高人们身体活动的水平。第三,增加经常做健身运动的人口比例。第四,降低余暇时间不运动者的人口比例。第五,遏止人类过度肥胖的趋势,提高身体超重人群的身体活动量。第六,减少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第七,降低胆固醇水平。第八,减少肥胖症的发生率。第九,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第十,降低脑血
管意外致死的发生率。第十一,缩小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和死亡率。第十二,缩小慢性腰背痛的发病人群。第十三,遏止并降低癌病的死亡率。第十四,减少精神失常的发病率。第十五,减少生活压力导致的不健康因素。第十六,降低自杀率。第十七,降低老年人骨盆骨折发生率。第十八,减少哮喘病住院治疗率。第十九,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死亡人数。第二十,增加从事运动锻炼、改善心血管适应能力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一,增加从事运动,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二,减少运用类固醇合成代谢药物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三,将20岁左右人群过度肥胖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第二十四,肥胖人群中能够经常参加运动,摄取合理营养,达到适宜脂肪的人口比例增加到50%。第二十五,增加工作场所的健身活动。第二十六,减少由于长期腰背痛而造成的活动限制。第二十七,增加参与终身活动的人口比率、每天运
7.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 篇七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的优势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过程
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作为课件研制的内容, 贴近教师与学生的实际, 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动画、音频等功能, 把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件把体育理论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通过图形、动画、文字等处理, 以一种逼真模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 找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结合点, 从而完成新一层次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媒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最优化的作用。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并能在此基础上, 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体育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帮助, 而体育知识的获得, 主要是看信息的来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等视听媒体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变化特征方面, 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 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94%, 3天以后能记得70%, 均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法, 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能力的发展。
因此,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助于学生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取体育信息,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学生能够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内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而对教师来说, 能以有限的时间获得大量的有关信息, 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3. 方便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从事体育理论教学活动, 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是要把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由传统的课本加粉笔的授课形式变成点击鼠标展示动感画面的互动授课形式。制作完成的课件, 保存在可移动的光盘中, 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时, 只需携带一张光盘, 在多媒体教室即可进行, 这样达到了资源共享、方便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从事体育理论教学活动的目的。与此同时, 广大参与老师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很好地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在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
关注的不是现代教育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相结合, 努力使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体育教学,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 在教学中要考虑教材的实际需要, 选择制作适当
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不能为了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强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应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而不是为了好看, 更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3.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现代
教育技术课件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加强交互性,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加强自学能力。坚持“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4. 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为体育教师
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自我发展创造现代化技术条件。加紧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促进体育教师的业务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5. 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为学生进行个性
8.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 篇八
关键词: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一次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进行分析,从而向广大高校学生揭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从而使广大高校学生更加积极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达到提高广大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本文所分析的这一研究,其内容是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纵向研究设计这一方法,目的在于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差异性。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的大学生(不包括体育类专业),主要研究群体是在校的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整个调查的调查方法是整群分层随机取样,调查问卷分三次进行发放,具体数字如下:首次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5份,包括男生501份,女生544份。第二次发放1220份调查问卷,回收1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088份,包括男生526份,女生562份。最后一次发放1245份调查问卷,回收1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2份,包括男生528份,女生564份。
三次的调查过程均比较顺利,在600名学生中有582个有效个案,包括男255人(43.81%),女生326人(56.19%)。
(二)研究程序
该项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其根据是行为发生过程,根据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按照时间不同,设置三个不同的测量点,三个测量点为:前意向阶段(T1)、意向阶段(T2)以及行动阶段(T3)。
前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该高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其测量的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于体育锻炼的结果期待、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其行动的自我效能。
意向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前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自我维持效能以及计划。
行动阶段的测量时间是在意向阶段测量后一个月,其测量内容是该所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自我恢复效能以及锻炼水平。
(三)整个调查问卷的设计
整个调查问卷数量为10份,其中前意向阶段6份,意向阶段2份,行动阶段2份。
1、前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1是关于调查对象的调查表,其主要是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包括对该所高校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专业、年级以及学号等数据的统计。
问卷2是关于体育锻炼阶段的评定测量表,频率为每隔3天做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测量信度。
问卷3是关于健康风险感知的测量表,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关于危险认知的量表进行测量。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4是关于对体育锻炼结果预期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一共有10个条目,5个条目是积极预期,5个条目是消极预期。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5是关于锻炼自我效能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锻炼自我效能测量表。共有8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6是关于体育锻炼意向的测量表,该测量表一共有3个条目。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2、意向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7是关于维持自我效能的测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8是关于体育锻炼计划的测量表,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测量表,由8个条目组成,其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分别为行动计划以及应对计划。
3、行动阶段其调查问卷情况
问卷9是关于恢复自我效能的测量表,一共包括3个条目,同样采用Lippke的5等级计分法。
问卷10是关于体育锻炼水平的测量表,采用国际化标准。
该调查问卷通过对锻炼时间和频率的调查,把高校学生的锻炼时间以及频率转化成强度,然后将强度不同的运动转化成热量的消耗。
二、研究统计
(一)对于调查中无效问卷的判定和有效问卷缺失值的处理
在调查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无效问卷。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无效问卷即那些没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其统计数据对于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来说不具有使用价值。主要集中在一些测量表的缺失上面,如:人口统计学变量问卷、体育锻炼阶段评定测量表以及健康风险感知量表等。
而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某一问卷出现超过6个条目的缺失,那么该问卷则被归为无效问卷。对于那些缺失少于6个条目的具有连续变量的问卷,如果想要使用的话,可以国际上通用的SPSS18.0软件对其进行校正。
(二)对于数据的分析
对于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其分析工作要通过SPSS18.0软件实施。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以及多组结构模型来对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
三、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一)被测试对象样本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
在参与测试的600名高校(不包括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中,有16.6%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非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既没有参见体育锻炼,也没有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计划。有29.3%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意向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体育锻炼方面的打算,或者已经决定要参加体育锻炼。有54.1%的大学生,其测试结果分布在行动阶段,从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展了体育锻炼。
(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检验的前提条件
首先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适用性,主要采用拟合度指标对其进行检验。这些拟合度指标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出来的。对于整个调查来说,总体样本以及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子样本表现在拟合指标上面,其卡方值是较大的,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进行考虑的话,其显著性较为明显。
因为本文所研究的调查项目,其所取的样本比较大,样本数为600,因此在实际的比值中,需要参考卡方自由度。本文所分析的这次调查项目,其总体样本以及以上提到的三个阶段,两者子样本的卡方自由度均小于2,从而可以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其适配度较好。说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完全适用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其次,检验健康行为过程理论所提出的3个阶段的群体具有测量方面的等同性。本文所研究的这次调查研究中主要检验了健康行为过程理论的结构模型所具有的不变性。
(三)健康行为过程理论阶段非连续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检验
当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适用,而且其包括的T1、T2、T3阶段都具有测量等同性时,在本文所分析的调查研究中,当设置意向阶段的潜在平均数为0,将前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参数设置为自由参数,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以及行动阶段三个阶段的结构平均数。
【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推荐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09-03
小学体育与健康免费08-15
体育与健康知识10-20
体育教案-初三体育与健康说课稿07-19
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10-09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总结08-05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08-10
体育与健康培训个人总结09-19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案集11-10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