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颐和园的作文

2024-10-07

关于颐和园的作文(共15篇)

1.关于颐和园的作文 篇一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看不见的颐和园 篇二

其实,想要拍好颐和园,首先要了解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前身是翁山和翁山泊。1750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修建了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1888年,重修后的清漪园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后的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颐和园对外开放为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不断得到修缮,成为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整个颐和园的历史就是大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真实写照。

200多年来,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坐朝听政,万寿山上、昆明湖畔、佛香阁旁、排云殿中⋯⋯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聚或散的传奇故事,让人浮想联翩。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只有从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去追寻那已经消逝的看不见的颐和园,那曾经恢弘富丽、命运多舛的皇家园林。

3.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英语 篇三

Constructed in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during the succeeding reign of feudal emperors; it was extended continuously. By the time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t had become a luxurious royal garden providing royal families with rest and entertainment. Originally called ”Qingyi Garden“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it was know as one of the famous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 (Longevity Hill, Jade Spring Mountain, and Fragrant Hill;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Garden of Everlasting Spring, Garden of Perfection and Brightness,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Brightness, and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Pleasure). Like most of the gardens of Beijing, it could not elude the rampages of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 and was destroyed by fire. In 1888, Empress Dowager Cixi embezzled navy funds to reconstruct it for her own benefit, changing its name to Summer Palace (Yiheyuan). She spent most of her later years there, dealing with state affairs and entertaining. In 1900, it suffered again, being ransacked by the Eight-Power Allied Force.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1911 Revolution, it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Composed mainly of Longevity Hill and Kunming Lake, The Summer Palace occupies an area of 294 hectares (726.5 acres), three quarters of which is water. Guided by nature, artists designed the gardens exquisitely so that visitors would see marvelous views and be amazed by perfect examples of refined craftwork using the finest materials.

Centered on the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Foxiangge) the Summer Palace consists of over 3,000 structures including pavilions, towers, bridges, and corridors. The Summer Pala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court area, front-hill area, front-lake area, and 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

Front-Hill Area: this area is the most magnificent area i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the most constructions. Its layout is quite distinctive because of the central axis from the yard of Kunming Lake to the hilltop, on which important buildings are positioned including Gate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Moral Glory,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the Hall of the Sea of Wisdom, etc.

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s are fewer here, it has a unique landscape, with dense green trees, and winding paths. Visitors can feel a rare tranquility, and elegance. This area includes scenic spots such as Garden of Harmonious Interest and Suzhou Market Street.

Court Area: this is where Empress Dowager Cixi and Emperor Guangxu met officials, conducted state affairs and rested. Entering the East Palace Gate, visitors may see the main palace buildings: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served as the office of the Emperor,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where Guangxu lived, 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 Cixi‘s residence, the Hall of Virtue and Harmony where Cixi was entertained.

4.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 篇四

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范文1

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高,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是颐和园。

上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颐和园。它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1920_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20_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KMT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到了,大家快看,这是有名的长廊,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几千幅画中,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怪不得会被列为吉尼斯记录。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好了,我们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回旅馆好好休息吧!明天还要有长城呢!

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范文2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谢镕亦,大家叫我谢导好了。

游客们,现在的颐和园是很漂亮,可是有没有人知道它的历史故事?那么让我来说说吧!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清漪园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该园,但将“清漪园”改为现在的“颐和园”

然后,该介绍一下这里的景点啦!

我们先来看颐和园的长廊,它长728米,有273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上面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可能你们没有想到,居然颐和园的4/3都被昆明湖“占为己有”。湖中无岛不要紧,可湖中偏偏有岛。用什么到岛上去呢?当然用桥了!那就是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顾名思义,当然就是有十七个桥孔的桥啦!十七孔桥上面雕刻着狮子,每一只狮子神态各异,各不相同。

讲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啊?!超级迫不及待了!那么现在呢,就可以去颐和园的景点拍照、游玩了。

顺便提醒一下,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更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最后,祝大家玩得愉快!

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范文3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首都北京著名景观,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历史园林重点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游览时请自觉保持卫生。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长廊。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你们相信吗?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请抬头看,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图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是不是不可思议呀!

我们现在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耸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名叫排云阁。让我们上去看看吧。

游客们,现在万寿山就在我们脚下,这里是看颐和园全景的最佳地点。正前面就是昆明湖。看,它静的就像一面镜子,绿的就像一块碧玉。多美啊!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昆明湖。看它多大呀,可它周围的堤岸更长。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看见户中小那个小岛了吗?我们只需走完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石桥上。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孔,所以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些小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慢慢游览吧!

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范文4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到北京颐和园。我姓吴,叫吴思雨。大家可以叫我吴导;小朋友们可以叫我吴姐姐;想比较直接的可以叫我的名字吴思雨。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宫御苑,占地约290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另外,我提醒大家一点,千万不可以随便扔垃圾哦,尤其是湖面上。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

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非常感谢大家能和我一起参观颐和园,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在这里找一个宾馆住一宿,然后想参观别的地方的游客可以继续参观,再见!

关于颐和园景点导游词范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成,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长廊。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好,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这座长廊,这座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为了让母亲游圆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揽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相机和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大家现在可以参观一下这座长廊,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长廊的起点集合。

5.关于写颐和园导游词400字 篇五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在我旁边的就是长廊,它有七百多米长,设计精巧、细致。它一共分成273间,横槛上都有各不相同的画。长廊两旁环境优美,到处是花香,到处是草绿。是不是感到头脑清醒,精神爽快呢?

(万寿山脚下)

接下来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在爬之前,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到一座八角宝塔线三层建筑,它就是佛香阁。大家一定也看见黄色的琉璃瓦在闪闪地发着光,装饰着它(佛香阁)。下面一排一排的宫殿,就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

(万寿山上)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爬上了万寿山。你看,葱郁的树丛,有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还有朱红色宫墙。大家向东看,会看见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昆明湖边)

现在我们就站在昆明湖旁。大家看,那堤岸真是长。堤岸上有好几座石桥,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而且,整个湖被长长的石桥“包围”着。湖上有游船或画舫经过,但无比平静。石桥上有许多石柱,小狮子们都“住”在上面。石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七个桥洞,因为皇帝当年很喜欢九,因此得名“十七孔桥”。

这美丽的颐和园啊,景色美得说不尽,希望下次大家能继续游赏。

6.关于颐和园的作文 篇六

关键词:中西园林;颐和园;凡尔赛宫苑;比较

一、概述

园林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和环境不同,加之影响园林修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园林形态。因此,在对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苑园林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之前,需要先了解两座园林的背景。

(一)颐和园的形成背景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规模极其宏大,总共占地293公顷,昆明湖和万寿山是其主要构成部分。颐和园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园中有大小院落20余处,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颐和园集结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基本框架由昆明湖、万寿山构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遵从了传统的规律和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二)凡尔赛宫苑的形成背景

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了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凡尔赛宫苑占地111公顷,坐西朝东,中轴线长达3公里,决定着整个园林的布局,大小道路加之花草、水池、喷泉、柱廊等组成几何图案,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在主轴线上依次布置了水花坛、拉东娜喷泉、国王林荫道、阿波罗喷泉、十字形大水渠等一系列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景观。轴线两侧分布的小园林是整个园林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各个小园林主题不同、形式各异,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大园林的亲切氛围,也是园林统一中求变化的一种手法。

二、中西园林造园艺术比较分析

(一)自然、曲折与整齐、对称

1.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曲折

白居易有诗云:“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描绘的景象气韵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和曲折的造园思想。“曲折”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园林道路中,一反宽畅、简便、捷达等常规,经常是宽窄多变,曲折有致,追求、迂回、幽深的变化,使园林道路成为导景、观景、品景、赏景的媒介。“曲径通幽”是对中国园林道路的准确描述,既是模仿自然形态的手法,也是通向“幽”“深”的审美境界的重要手段。

2.西方传统园林的整齐、对称

西方古典园林“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突出人的力量,园林中到处都呈现出对称、规则的几何形,通过突出精确的数量关系,体现形式美。因此西方园林从整体布局到局部安排上都是整齐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凡尔赛宫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齐的美。草坪被修剪得如地毯一般规整,路旁的树木被修剪成统一的圆形,等距地排列着,像绿色的雕塑。园林中自西向东延伸,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等,都围绕中轴线依次呈现,讲求绝对的对称。一切都是理性主义的,体现了人是万物之灵长的思想。

(二)意境美与形式美

1.中国传统园林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而文人、画家的介入又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他们将自身特有的审美情趣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会贯通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因而中国园林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因对自然进行大胆地概括、抽象而获得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造园过程中,从立意构思到具体的技法,都能体现出绘画的创造理念和表现技法。

2.西方传统园林自由奔放的形式美

西方人的审美基础是认识论,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就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理想中的完美境界,依靠某种理念和手段去提升自然美,逐渐形成了形式美。西方园林中的均衡布局、几何图案构图以及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西方人对形式美的追求。将一棵棵树木经过有规则的数比、等比排列后,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这种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然后通过变化促使园林产生形式美。

三、中西园林构成要素分析

(一)建筑

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颐和园中除了极个别的因为政治原因修建的建筑之外,其他的建筑物体量都不是很大。园中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手法,运用木结构体系,以人工构筑的鲜明形象使它突出于山水植物组成的自然环境,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景观要素。颐和园的建筑在造型上景致宜人,无论是线条、轮廓、形体,还是色彩等方面都能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风格。园林建筑作为主要的观景点,同时也是被观赏的对象,通过不同屋顶形式之间的组合,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目的。

凡尔赛宫苑中的建筑是宫苑的主体,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就必须以建筑为统率。而园林部分仅仅是建筑的一个延续。从建筑里衍生出来的主轴线不仅左右园林的布局,甚至整个园林都是以建筑设计的原则来设计的。花坛、水池、道路、喷泉等造园要素都要按照建筑的轴线来依次布置,把树木、花卉都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把树木的树冠都修剪成几何形体。园林建筑统治着整个园林的布局,把园林艺术当成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延续。

(二)理水

水,从古至今,都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园林构图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法两国的造园理念、思想文化和审美意识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两国的园林设计中对水的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颐和园中追求的是水体的自然形态,而不强调水体的几何形式,水域边沿自然延伸,若断若续、曲折婉转、似尽无尽,这些水体通过人工手段改造之后,少了一些原有自然形态的散漫芜杂,多了几分自然天成的蜿蜒神韵。

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景面积也有50多公顷,虽然面积也十分庞大,但与颐和园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景采用规则对称的形式来演绎气势恢弘的气氛。几何形的构图加上轴线对称的处理,运河、水池、喷泉等水体形式都规则对称布置,显示出浓厚的人工趣味。

(三)植物配置

在中国园林的景观环境中,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颐和园以自然山水景观取胜,对于植物的配置自然是非常的重视。它们的配置从景观效果出发,注重其色彩变化和空间的层次感,以求得与叠山、理水相统一的风格。种植时充分结合不同的地段特点,针对不同自然地形采取不同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植物轮廓追求高低错落、上下起伏、前后掩映,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同时考虑园林四季景色的变化,合理进行植物的种植,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观赏美景的需求。

凡尔赛宫苑植物景观的比例也非常之大,造园要素都必须依附于主题轴线而存在,植物都呈现一种修剪过的自然,各种几何形状,同几何形的水体景观一样排列在主轴线的两侧。通过对自然的修剪,体现人定胜天的人工美。园中植物规则呈几何形态,造景配置方式完全采用规则式的。在平面上,园林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沿轴线两侧对称布置,草坪和花坛也被分割成对称的几何形状;在立面上,植物被修剪成各种规则式的造型,作为建筑要素来处理。但在远离轴线的小园林园中,为了增添一份随性、自由的气氛,许多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动物、鸟兽的形状,有的树木被修剪成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情景。

(四)牌匾、楹联、雕塑

中国园林更多地涉及到文化思想的层面,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书画墨迹,使园林艺术得到升华,把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蕴含哲理发人深思,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也能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凡尔赛宫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法就是雕塑艺术。它不仅用于花园中住宅的装饰,还常常与喷泉结合,或是独立地布置在花园中。雕塑形象美的点缀与园林艺术巧地结合,确实给西方园林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四、结语

一直以来,园林都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作为世界园林文化体系中的代表,中国和法国园林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比拟的。通过比较分析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苑的园林艺术,我们全面地了解了两座皇家园林的艺术特征,进而对中国和法国古典园林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比较研究,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园林文化,并且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他国的园林形式,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园林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于辉.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J].华中建筑,2012,(19).

[2]冷平生.浅析颐和园琉璃勾头纹饰的演变[J].中国文化遗产,2001,(32).

[3]汪菊渊.2006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会议论文].2006年

[4]陈志华.外国园林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2-88.

[5]许丽,中西园林艺术比较——中西园林艺术观念与手法比较分析[学位论文]﹒2009

[6]祁素萍,宋淑梅.中国古典园林各阶段发展述要[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04):322-325.

[7]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2003(11).

[8]刘滨谊.图解人类景观[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2006.1

[9]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0]吴家骅,朱淳.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7.美丽的颐和园作文 篇七

走进颐和园,万寿山上郁郁苍苍,古树名木林立,花草争奇斗艳,还有一座座分布在山间的宫殿,它们在翠绿的丛林衬托下显得那么富丽堂皇。昆明湖紧依万寿山,湖边满是一株株一人合抱的垂柳,数也数不过来。昆明湖湖水清澈,微风拂过,水面就漾起粼粼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湖中有一个小岛,与湖岸边孔桥相连,孔桥栏杆上雕刻着形状不一的石狮子,仔细一看,竟没有一只是相同的。湖中的游船、画舫就像一条条鱼儿游动着。走在湖边,微风拂面,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在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就是那条闻名于世的长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长廊的柱子是绿色的,栏杆是红色的,廊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在彩绘中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八仙过海等故事。

颐和园内无论是万寿山上还是昆明湖的小岛上,都有红墙、黄瓦、蓝柱的殿堂、楼阁,恢宏大气、金碧辉煌,全没有其他公园那样小桥流水、水榭相亲的感觉,这是颐和园与其他公园最显著不同的特点。在这些殿堂楼阁中,数万寿山脚下的乐寿堂建造得更为别致,它曾经是慈禧太后的行宫,和别的殿堂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门前伫立着铜制的双鹿、双鹤、双花瓶,有六和太平的寓意。堂院内,名花满园,一派祥和之气。

8.美丽的颐和园作文 篇八

美丽的颐和园美丽的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那里依山傍水,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部分组成。颐和园的整体造型精美,厘米哦按的景点也不少,有佛香阁,昆明湖,万寿山等。而在宽广的昆明湖中还有一座呈半圆形的十七孔桥,上面可恭人们行走。夏天,伴着昆明湖中吹拂的凉风令人心旷神怡。颐和园中还要一个最著名的景致就是长廊,全长有728米,造型就像一只倒挂的蝙蝠。它的做工精美,整个长廊没用一个钉子。这就是美丽的颐和园。美丽的颐和园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9.颐和园慈禧专用铁路 篇九

颐和园铁路建成于西苑铁路之前。据《李鸿章年(日)谱》记载,1887年3月李鸿章奉命进京护卫太后、皇上祭陵,多次陛见,连日商讨海军建军问题,在谈到开工不久的颐和园工程时,李鸿章报告说:有洋商诚意报效朝廷,自愿出资在颐和园内修建一条“游玩铁路火车”,供太后、皇上乘坐。

这无疑是李鸿章的媚上之举,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李鸿章把建造铁路视为发展洋务的重中之重。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慈禧太后对铁路的态度才有所松动。李鸿章于是趁热打铁,当年9月把一套美国产的铁路模型连同一位技师送进宫里,让机车拉着车辆在小铁路上飞跑起来。真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套高级玩具的成功摆演,竟改变了铁路火车在慈禧脑海中似洪水猛兽般可怕的形象。慈禧赞叹之余,下令留在了宫里。这使美国驻华公使大为振奋,向国内报告说,“这一良好结果将有可能在这个广大帝国的各个地方采用我国铁路制度”。此后不久,李鸿章在自己辖地里“私筑”后被晾了5年之久的唐胥铁路终于被允许展筑,并从塘沽向天津延伸。李鸿章的下一个目标是把这条铁路从天津筑到京城东郊的通州。顽固派必然会强烈反对,太后能否同意,也是个未知数,因而他故技重演,谎称洋商要献游玩铁路于颐和园内,让太后、皇上乘着火车欣赏园中美景,除了讨好邀宠之外,也含有为将要提请批准的津通铁路计划向太后试探和“公关”的良苦用心。太后竟当即“恩允”了。

但哪里去找“诚意报效”的洋商呢?李鸿章最早选中的是法国商人爱礼,不料此人想着趁给皇家办事的机会大捞一把,提出“颇多要求”。李鸿章于是致电他最得力的助手、时任直隶按察使的周馥:“爱礼罢议”,别跟他谈了,改与德威尼商洽。德威尼也是法国商人,正与周馥谈判一项北洋水师在旅顺建造船坞的合同,有求于李鸿章,因此表态很爽快,说他以能够承办“上用之物”为荣宠,一定“不惜工本,不计价值,力求精致”;德威尼还说,他在天津有一套现成的小型铁路器材。据此,李鸿章指示周馥:第一、“暂借德威尼小铁道应用”,赶紧先运到颐和园装配起来;第二、再与德威尼订立购置一套新的小铁路设备的合同,用来更换那套借用的旧设备;购车合同在当年5月订定后,李鸿章致函海军衙门总理、醇亲王奕譞,汇报说:通过德威尼向法国购置“七车及七里铁路”,加上运费等项,“价约六千金(两),半年运到”。

这样,颐和园铁路工程就在国内、国外同时进行起来。国内做的第一件事是起运德威尼的那套铁路器材。1887年12月21日的《申报》报道了此事:“近由天津呈进轮船二只、火轮车一辆,仍照今春成案,自通州迄海淀以活铁道更递,运往送入昆明湖,交海部验收。沿途护送官兵及搬运铁路夫役约有数千人,都人往观者亦繁有徒也。”

又过了近5个月,颐和园内完成了轨道的铺设。《李鸿章年(日)谱》记载了试车的情况:“1888年5月20日,颐和园铁路工程告一段落,洋商所供小型火车在园内试行,华人司机不慎出事。慈禧命撤去车头,由人推行。”

自李鸿章向慈禧太后提出献建铁路的请求获准,到铁路在颐和园内建成试车,前后用了14个月。

向法国订购的铁路设备运到北京已是1888年年底了,比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晚了6个月。这期间,李鸿章又增加了一个孝敬太后的新项目:“添修”西苑铁路。这不难理解,颐和园工程浩大,工期长,慈禧直到1891年4月起才长住进去,而太后从1888年5月起就“驻跸西苑之南海”了。在进口新车到达之前,修筑完成了以中南海紫光阁为起点,向北进入今北海公园的路基工程。于是,从法国运来的铁路器材被分送两处:机器车(火车头)、三辆客车及七里长的铁轨运至西苑呈进,恭候皇太后、皇上亲览,其余三辆,仍沿大街出西直门送颐和园内。

《申报》也曾援引美国报纸的报道说,法国人知道这是中国皇上所用的铁路车辆,因而“制造极为精工,内用绸缎龙凤等件”。慈禧太后专用的豪华包厢只有一辆,这说明李鸿章签订购车合同时,还没有“添建”西苑铁路的计划。

慈禧太后对法国制造的铁路车辆十分满意,李鸿章给醇亲王奕譞的信中是这样说的:德威尼所办铁车到京,业经呈验进御,“尚惬慈怀”;他还说,法商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贴不下四万余两”,但他们冀希将来生意,“不敢补领工价”。因此,李鸿章建议给他们精神奖励,例如德威尼,奖给他三等第二宝星并加三品顶戴。

颐和园和西苑两条御用铁路建成了,李鸿章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1888年12月8日,慈禧太后在他请求修筑津通铁路的奏折上朱批了“依议”,这正是法国进口车辆进呈太后、皇上“御览”的日子。

10.游览颐和园的作文 篇十

五一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颐和园。我们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过了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全长700多米,上面画着五彩的画,有花鸟虫鱼、人物、风景,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漫步其间,使人心旷神怡。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我抬头望去,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佛香阁掩映在树丛中,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水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湖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昆明湖上有一座石桥,我们上了石桥,爸爸告诉我,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许多石柱,上面雕刻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可有趣了!昆明湖周围栽满了垂柳,柳枝随风飘动,柳絮像无数调皮的小娃娃,一会儿飞到人们的脸上,一会儿沾在衣服上,一会儿钻进脖子里,一会儿藏到脚下,让你抓不着。龙舟、游船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了龙舟到了对岸。

11.颐和园的铜牛作文 篇十一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乾隆皇帝命人铸造铜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12.颐和园赅春园崖壁探 篇十二

赅春园坐落在颐和园后山四大部洲之西的御道南侧,依山就势、坐南朝北建有一座三进院落。此园地势险峻,三重院落借助山势层层迭高,特别是第三进的清可轩、西侧的香岩室以及更西的留云阁,建筑与崖壁相贴,大有凌云之势。此处奇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新颖的建筑形式,形成冬暖夏凉的气候,是乾隆皇帝极为钟爱的地方,每到后山,必到赅春园。“赅”字取得好,有“兼”“包括”“具备”的意思,即涵盖一切春意的园林,如圆明园三园之“万春园”及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濂溪乐处南端一景叫“汇万总春之庙”,都是这个意思。

乾隆皇帝吟咏赅春园的诗歌11题11首。仅罗列几段经典句,以飨读者:

“红情绿意方犹未,却是赅春正此时”“赅春我所名”“小园春稚阅春赅”“春意此间赅”等等,穷尽“汇万总春”之意。

遗憾的是赅春园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如今仅存满目疮痍的建筑遗址与摩崖石刻,供游人凭吊,后将宫门三间修复。

我曾多次踱步赅春园的宫门,未曾再往高处攀登,相信许多游人也跟我一样,到过赅春园宫门,只是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访。

难得好天气,我携夫人来到颐和园后山,夫人想在宫门东北侧的敞轩内小憩,我于是只身探访赅春园遗址。进入宫门,为一进院落,院落长方形较宽敞,东侧有角门,西侧有门与桃花沟相通。宫门的中轴线正对着的是万寿山北坡,有东西双侧石阶可达地势较高的二进院落。二进院落东侧有游廊与两间敞厅相连,据说乾隆年间这两间敞厅为竹质,名为“竹”;西侧有游廊与钟楼相接,钟楼是坐落在桃花沟上的水关形建筑,钟楼西通往味间斋。

两侧的竹与钟楼都有爬山廊连接到二进院落的三间大殿。正殿为“蕴真赏惬”,前后有廊,从大殿地基上的柱石遗址来看,此殿宏伟,视野很好,远远高出一进宫门三间的房脊,不难看出此处依山就势,坡度陡峭,在二进大殿的东边还有建筑与正东的爬山廊相接。二进大殿的西边依然有爬山廊向南嵌在很陡的坡上(23级台阶),径直可达第三进建筑清可轩遗址。

从清可轩遗址的地基可以看出,该建筑坐南朝北,前有廊,正南方向,清可轩建入天然岩石中,成为一绝。纵观京城很少有将建筑嵌入岩石中的,这是乾隆皇帝因地制宜的奇思妙想。加之清可轩岩壁上有23处摩崖御题石刻,您想啊,置身清可轩殿中便可观赏崖壁石刻,那感觉将是何等的意趣。纵观中国历代帝王似乎只有乾隆皇帝对皇家御园煞费苦心。举皇宫富厚财力,集全国的良工巧匠,将这座清可轩嵌于崖壁,这位附庸风雅的皇帝创造了人所不及的奇迹。乾隆留下的御制诗48题48首〔从乾隆十七年(1752)到乾隆六十年〕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喜欢清可轩的,这在西郊御园中是罕见的。《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中对清可轩有如下说明:“当年室内有树根式书案及宝座,是乾隆最喜爱的一个处所。”

岩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摩崖石刻如:“清可轩”“方外游”“集翠”“烟霞润色”“诗态”以及“苍崖半入云涛堆”等等(乾隆年间于敏中编纂《日下旧闻考》曾录),并有23处摩崖御题诗,虽然大多漫泐,但有些词句依稀可辨。乾隆皇帝先后所吟《清可轩》诗48首道:“泐壁句斯多,惭愧绮言戒。”“泐崖多掰窠,个个垂珠痕。”“诗镌满壁历年心,向来忧喜何处寻。”“历岁泐题将遍矣,古稀仍未戒于吟。”可见清可轩的人文气息极其浓郁。从“集翠”“烟霞润色”“苍崖半入云涛堆”摩崖石刻也可以看出,此处的自然景观是很美的。

据清史档案记载:该处殿宇原来陈列的文物达170余件,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仅从这一点来说,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是对世界文明的粗暴践踏。清可轩的东南有一条较宽的石磴道一直可以通到第二进东端的“竹”敞厅,有门与园外东侧通。磴道旁不远为赅春园从山上到山脚的矮墙(曰:爬山墙,极陡)。

从清可轩往西随爬山廊可抵香岩室(大块花岗岩堆砌的石质洞穴)。据介绍:香岩室内原有石宝座、石观音等陈设,被英法侵略军毁损。洞门西向,洞壁为天然岩石(洞顶为人工巨石搭建),洞室曲折幽静,内有一处平台,似原置石宝座处。岩壁上依然可寻御题诗歌,大多漫泐。此处万寿山阴,又辟天然石室,是极好的避暑胜地。

香岩室再往西道路变窄山势更陡,有“留云阁”三间,嵌崖而建,凌空飞檐,乃冠御园一绝。乾隆皇帝访江南时,在金陵观音山永济寺,因寺悬阁临江,飞廊缘壁。因而在万寿山后山仿作,有“依岩得古洞,倚壁构飞廊”。乾隆在另一首《香岩室》五言中也涉及此,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我昔游金陵,悦彼山阴景。倚壁复临江,阙有招提境。归来写其状,喜此亦橫岭。虽非俯绿波,构筑颇相等……”我未曾到过乾隆所说的金陵观音山永济寺,但从颐和园后山的险峻来看留云阁“因寺悬阁临江,飞廊缘壁”,金陵之观音山永济寺一定极美。乾隆六下江南,遍寻江南绝景,命如意馆画工临摹,将其复制在皇家御园,颐和园、圆明园就有多处。可见这位附庸风雅、喜好冶游,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的乾隆皇帝之癖好!如今“留云阁”已不存,崖壁上依然有“留云”刻字以及十八罗汉刻像,罗汉的面部被毁,但诸罗汉文饰依然典雅,手执各种法器,依然清晰,是颐和园(清漪园)不可多得的摩崖造像石刻珍品。遗憾的是悬阁已去,佛像面部皆毁,不禁唏嘘,令人慨叹!这是帝国主义践踏世界文明的见证,我炎黄子孙勿忘国耻!

赅春园,既为春色总括,春色的包揽之意。赅春园之名为乾隆皇帝所起,他在《赅春园》诗歌中多次表明了这个意思,用满园春色来形容其深邃意境。每年的春季,特别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只要有空,乾隆皇帝是必到赅春园的,登上极其陡峭的爬山廊,在桃花缤纷映衬下欣赏崖壁石刻及十八罗汉像,感觉是妙极了……其实赅春园并非春季可赏,秋季、冬季也韵味无穷。我曾拍过一张赅春园西桃花沟上的水关秋韵的照片,特别是那丹红枫叶映衬下的水关遗址美态尽显……我还几次拍摄过赅春园的雪景,虽然雪并非丰厚,但摩崖峭壁嵌上一层白雪,犹如定窑瓷器嵌了银边,美色天呈……

赅春园意境深远、层次分明、依山就势、建筑奇绝,摩崖刻石与造像,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富丽,又有山林野趣,是颐和园不可多得的园中之园。为了保护该园的乾隆御题摩崖石刻与十八罗汉造像,建议颐和园在条件成熟的时机,将此园恢复,让我国优秀的园林景观得以承传下去,让颐和园后山更加美丽和谐,春色满园。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13.游记的作文500字 游颐和园 篇十三

我们先坐地铁到颐和园站。进入颐和园,我们先买了一票通,又租了三台导游机,就进入颐和园了。

我们先穿过苏州街,就到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分四个大块,有一个在颐和园,其他则分布在其他公园。四大部洲在颐和园的这一个很雄伟,有三个建筑,一大二小。往西走,有很多小山洞,可以钻来钻去,我速度最快,第一个到楼梯顶端,这时,我的导游机响了起来。导游机说这里是众香界。导游机介绍说这里有一千尊小佛像,全都栩栩如生。地图上佛香阁和众香界很近,我判断两个之间一定有相通的近路,可没找着,只好走远路我们先走到画中游,观赏了眺望的昆明湖。我们接着往下走,就到了长廊。

从长廊往右边看,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很多小艇,各式各样。我们继续往前走。因为三年级下册学到了颐和园,所以我注意了长廊两侧的画。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排云门,也就是佛香阁入口,上面还有三个大字:排云门。往里走,就是排云殿。排云殿里收藏了很多珍藏品。最后就是佛香阁了。佛香阁有四层第一层最高大,因为里面有一尊千手观音像。导游机说这里是慈禧朝拜的地方。

我们参观完后,顺着小路下去,就到了文昌阁。这里有很多书,可只能在外面看,不能碰。最后,我们租了一艘小船,划到了十七孔桥……

14.美丽的颐和园作文 篇十四

进了颐和园的新建宫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广阔无边,一眼望不到头。

昆明湖东堤旁就是廊如亭。它宽阔、雄伟。这个八角重檐的亭子也称“八方亭”,它主要由里外三层二十四根巨型圆柱支撑,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廊如亭面积达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园中最大的亭子呢!

廊如亭紧挨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全长一百五十多米。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因有十七个桥洞而得名。桥头及桥栏柱上雕刻着五百多只石狮,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有的小狮子调皮地坐在大狮子头上,好像在为大狮子做着有趣的游戏;有的大狮子搂着小狮子,好像在为小狮子取暖;有的小狮子望着大狮子脖子上的铃铛,好像在问:”这是什么?“真好玩……这些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颐和园中还有一座有名的亭子叫”知春亭“。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走过冰雪屹立,它就以优美的姿态向人们传送春天的信息。

知春亭西边就是有名的长廊。长廊长728米,分成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长廊上画着14000余副彩画,上面画着人物、植物、景物等,真可以称得上”化廊“之美誉。

15.颐和园内喂松鼠 快乐也甜蜜等 篇十五

第二天,风和日丽,游园的人熙熙攘攘。我俩刚刚在佛香阁东侧一个亭子旁边坐下时,一米外的半坡草地上便出现了一只苍黑色的大松鼠,圆圆的两只大眼睛盯着我们。我对老伴说:“你看,这是一只嗅觉很敏感的松鼠,说不定它早已闻道我们袋子里的花生味了。”老伴反驳说:“你把松鼠看成什么了,难道它只是贪吃?它是对我们友好,欢迎我们来游园呢!”

说话间,老伴已向那只松鼠投去两颗花生,只见松鼠机灵地叼起一颗便刺溜地跑了。我知道精彩的表演还在后面呢。松鼠还会来,像往常那样,抱着花生边吃边作揖。果真今天这只松鼠很快就返回来,而且还带来四五只比它个头稍小的松鼠。老伴高兴了,夸赞道:“原来大松鼠是妈妈啊,它把孩子们都带来了,多伟大的母爱啊!”我也附和说:“它们是不是母子关系,咱们不知道,不过这么多松鼠一起来赴宴,还是第一次见到。”我随手抓了一大把花生投了过去,果然这些松鼠们各抱一颗做一个作揖姿势边吃边注视我们。它们的嘴巴还真灵便,一颗花生刹那间就被分解了,花生皮吐到一旁,花生仁咽到肚子里。

正当松鼠们吃得带劲的时候,忽然一只喜鹊从树上俯冲下来,把松鼠们都吓跑了,大概喜鹊是嘴馋得受不了,迫不及待地叼起一颗花生,衔到旁边的小路上。只见它左爪按住花生,用尖嘴啄开皮子,叼起花生仁扑棱一声又飞到树上。可能它在飞行中已经将花生豆吃到肚子里,在树上没落稳又俯冲下来吃第二颗。此时,我们已经清楚看到,那些松鼠还在远方看着我们,直到喜鹊喳喳叫着飞走,它们才又小心翼翼地边跑边停地来到我们眼前。

我说:“没想到,喜鹊和松鼠争食物。”老伴大方地说:“谁吃都一样,飞到天上也好,跑到地上也好,我们不能偏着谁,要做到公平对待、和谐大自然。我们要是能像喂鸡一样喂养喜鹊就好了,据说一个冬天会有三分之一的喜鹊被冻死呢。”。我安慰道:“不必悲观,大自然要保持生态平衡。”老伴打扫了附近的花生壳,说:“咱们该到景福阁喂花松鼠了,它们还等着我呢!”老伴把颐和园的松鼠活动规律摸透了,什么品种的松鼠一年四季在哪里活动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

我们边走边聊,回忆起我们一次次喂松鼠的经历,记得最早是在1996年夏天,我和老伴领着两个外孙在万寿寺后的山坡一处断壁残垣的荒地休憩,吃瓜子的时候偶然掉下一颗,居然引来一只小松鼠。自那以后,我们便把游园喂松鼠当作一个活动项目,而今已经10年,我们喂松鼠用掉的花生瓜子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了,可从中享受到的欢乐却是独特的,难以用语言形容。

送小猫仔上门的野猫慈母

梁红霞

邻居葛阿姨家有一只猫咪,金黄的皮毛,见了人总是怯怯的,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拘谨与不安。等到弄清了外人没有敌意后才渐渐投入游戏中来。阿姨把它从地上抱起,向我讲起了它离奇的身世。

小区附近有一只野猫,社区里的人们经常见到它在角落里出没。好心的老年人常常把家里吃不了的东西送给它,它也老老实实地接受。春天,野猫生了7只猫仔。猫妈妈大概无力抚养这么多后代,因为它自己过的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小猫断奶之后,猫妈妈把小猫衔着,放到小区住户的门口,然后在暗处躲起来等待,一直等到这户人家发现了小猫。

即使小猫被人抱进家里,野猫妈妈也并不立即离去,它要在外面多待一会儿,直到确认小猫已被这个家庭收纳,才回窝里去衔下一只,去寻找第二个愿意接受它孩子的人家。这大概是因为有几户人家抱回小猫的是小孩子,不到五分钟,小猫就被家里的大人扔了出来,这时野猫妈妈会衔起它到另外一家去碰运气。葛阿姨家里的小黄猫就是这样被野猫妈妈送到家门口收养的。

她说,这只小猫自从抱回来就再也没有出过家门一步,它对大门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大概是曾被别人家扔出来过吧。也因此,它从小就乖得出奇,从不像一般的小猫,把沙发和床单作为自己习武的场地而抓得四處开线。它与主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与默契,体现出猫类少有的对人的依恋。葛阿姨的女儿早晨7点出门上班,它每天早上6点准时把主人舔醒,为此葛阿姨家从来不用上闹表。葛阿姨出门回来时,都能看见小猫趴在窗户上眺望的身影。

说到这里,葛阿姨点点怀里猫咪的鼻子说:“还记得你妈妈吗?你妈妈不要你了。你想妈妈不?”猫咪“喵呜”地叫了一声作为回答。

上一篇:小学生双语阅读下一篇:我的一家庭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