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2024-06-09

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精选8篇)

1.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一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2、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游戏内容,总结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经验,提高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品。

3、真正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有机统一,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4、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精神,探索更加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

三、活动的方式与流程

本次教研活动采用由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反思——教学再实践——教学再研讨、再反思——经验总结这样的研讨方式开展,基本过程如下:

(一)活动的部署和理论的准备

第一步:启动教研,总体部署。活动开始前我园召开园务会议,认真研究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和具体部署,明确了教学游戏化的组织与程序,参加活动的人员范围与时间安排,评价的标准与要求,研讨活动的步骤及各步骤具体负责人。

第二步:培训先行,学习理论。活动启动后,由教研主任集中本次教研活动的全体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教学游戏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教学游戏化的定义、教学游戏化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教学中的定位、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教学游戏化与游戏化教学的区别等等。(该理论资料略见附件一)

(二)活动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以平行班教师为研讨小组共同体,(即小、中、大班,),确定共同体组长,实施分组研讨。要求:各小组先完成各组执教教师的推荐,然后由执教教师设计活动教案的初稿。接着共同体针对初稿教案从不同角度研讨教研主题《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从而完成对初稿教案的共同修改,确定一稿教案。以小班组为例:推荐我来执教,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共同体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经过共同研讨,分别从以下8各不同的视角来共同研讨《人体轱辘辘》的初稿教案:

1、执教教师从自评角度研讨;

2、共同体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研讨;

3、从活动各环节的设计和过渡来研讨;

4、从活动评价的角度来研讨;

5、从教师角色的转换来研讨;

6、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来研讨;

7、从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来研讨。通过共同体成员从以上8个角度的共同研讨,确定了《人体轱辘辘》的一稿教案。(初稿教案详见附件二、一稿教案详见附件三)

第二步:由各小组推荐的执教教师执教一稿教案的活动设计,之后,在共同体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就执教活动中的视角共同反思执教中的问题,总结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一稿教案的修改,确定活动的二稿教案。仍以《人体轱辘辘》为例,经过研讨、反思,确定了《人体轱辘辘》的二稿教案。(二稿教案详见附件四)第三步:由各小组执教教师执教二稿教案的活动设计(以《人体轱辘辘》为例,参看活动实录光盘附件)。之后,在共同体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就执教活动,继续从不同的视角进一步反思执教问题,总结出更加丰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四步:各小组在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一稿教案和二稿教案,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阶段性经验小结。(以小班组为例,详见附件五)

第五步:小、中、大三个平行小组分别围绕主题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做经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成长与快乐,实现教师集体共同成长。第六步:教研主任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小结。

四、活动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学相长的教学游戏化精神,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基本活动其寓教于乐的价值所在。

(二)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园的整体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紧随本次教研活动之后我园开展的全体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较以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陈静老师的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吴晓梅老师的美术活动《数字变变变》,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原来数学活动、美术活动也可以上得如此轻松、如此有趣味。活动始终都充满了游戏氛围,孩子学的是那么轻松,老师教的是那么快乐。

(三)随着我园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比以前更快乐了。他们不再惧怕、讨厌上集体教学活动,每次集体教学都特别期待、特别开心。在他们看来,每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老师带他们做游戏、开心玩耍,学与玩的有效统一,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着。

(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教研团队、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和一个扎实有效的教研模式。在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通过试教,一次再次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修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每一次的修改都凝聚着同伴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位教师都明白:自己的成就和进步,离不开同伴的指导和帮助。而我们形成的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反思——教学再实践——教学再研讨、再反思——经验总结这样的研讨方式非常扎实有效,在今年7月份的全区园本教研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得到了现场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为我园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五)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具的准备、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经验,为以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以小班组为例,详见附件五)

(六)尽管教师们已经体会到、意识到了教学游戏化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迷信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大力推广使老师们对其盲目推崇,却没有真正内化。因而片面认为只要有一个游戏的情境,就是教学游戏化了,却不管它是否实用有效。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创设一个游戏情节。有时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朴实简洁、干脆利落也是一种教学魅力。花时间创设无效的游戏情节,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探索。对此,教师应真正理解教学游戏化的根本目的——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应根据活动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应从有效性出发,杜绝一切形式主义。

2、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涵。不少教师还是不可避免的过度关注形式,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过多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是否花哨有趣,从而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如幼儿的情感体验、文学艺术作品隐含的教育价值、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等。比如在《调皮的太阳》这一活动中,教师追求的是形式的花哨、教学氛围的热闹,却没有对《调皮的太阳》这一首散文诗进行透彻的分析,无法抓住教材的真正内涵,导致整个活动热闹有余,体验、感受不足。因此,我们应掌握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关注教学游戏化中游戏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深入剖析教材,挖掘教学内涵,使游戏与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3、重教师教,轻幼儿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思想上我们的教师已充分理解了以幼儿为主体。但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却仍表现出重教师教,轻幼儿学。我们会去精心设计游戏情节,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会充分考虑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却忽视了这些都应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我们会把活动预设好,却不给幼儿生成的空间。

因此,教学游戏化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已知出发,从幼儿的学情出发。教师只有深入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在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才能使教学游戏化落到实处,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的来说,教学游戏化应该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游戏化策略中,让我们以一个西方哲人的话来作为该活动的结束语吧:要求一个孩子在游戏之外的某种基础上进行工作,无异于一个蠢人在春天摇晃苹果树而向往得到几个苹果,他不仅得不到苹果,还会使苹果花纷纷落地,本来渴望在秋天得到的果子也就无望了。附: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教学研讨活动实录光盘一张——《人体轱辘辘》 附件一:(理论学习资料)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定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教学游戏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解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对幼儿说我请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在这一阶段,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这一阶段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第四阶段为整合期。这一阶段教师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三、为什么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活动? 落实《纲要》精神,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游戏在教学中的定位 游戏在教学中是一个漂亮的包装,但不是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个手段。

五、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

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途径而非唯一的途径。

六、教学游戏化和游戏化教学的区别

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学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学的游戏化——这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附件二: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初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各种易拉罐、瓶子)、小刺猬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大家一起来做操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操,活动活动身体吧!摆摆手呀摆摆手、摇摇头呀摇摇头、抖抖肩呀抖抖肩、扭扭腰呀扭扭腰、弯弯腿呀弯弯腿、转转脚呀转转脚,锻炼身体真正好!(教师带幼儿活动两遍)

二、探索物体滚动

1、教师出示一个易拉罐,启发提问幼儿。

师:易拉罐是怎么走路的?你能让它走路吗?(请个别幼儿尝试)。

2、教师出示一个瓶子,启发提问幼儿。

师:瓶子是怎么走路的?你能让它走路吗?(请个别幼儿尝试)。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和瓶子的滚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师:这几个小朋友真能干,都让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走起路来了。老师这还有很多易拉罐和瓶子宝宝,我们都来试试,看能不能让它们也走起路来!

4、结束活动。

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们都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三、滚动身体

1、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滚动。

师:刚才我们让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们走路了,它们都能轱辘轱辘地滚来滚去,它们真能干!我们的身体宝宝也想像它们做做轱辘轱辘的游戏呢!你们能让你们的身体宝宝也能像易拉罐和瓶子宝宝那样,轱辘轱辘地滚来滚去吗?(请个别幼儿示范)

2、启发提问幼儿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除了易拉罐和瓶子宝宝,还有什么会轱辘轱辘地滚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滚动的方法)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想让你的身体宝宝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轱辘轱辘地滚一滚吧!(引导幼儿说:我变成了**轱辘轱辘滚,如,我变成了苹果轱辘轱辘滚)

4、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都滚累了,快到老师这来休息一下。

5、教师提问小结。

师:谁来告诉老师,刚才,你变成了什么在地上轱辘轱辘滚呢? 小结:哇!原来你们可以变成怎这么多东西轱辘轱辘滚呢,你们的身体可真灵活呀!

四、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师:有一天,小刺猬发现地上有一大片果子,它准备把果子运回家留着过冬吃。小刺猬是怎样运果子的呢?(引导幼儿知道小刺猬是通过滚动身体,用背上的刺把果子扎到身上运回家的)

2、师:果子太多了,小刺猬一个人运不完,我们也来学一学小刺猬,用身体去滚果子,帮它把果子运回家吧!(要求:不要用小手帮忙捡果子,只能用身体来滚果子。)

3、教师给每个幼儿戴一刺猬头饰,带幼儿一起去背果子。

4、师:哟,你们滚到的果子可真多呀,我们互相来数一数吧!

5、师:嗨哟,嗨哟,我们帮小刺猬把果子运回家喽!附件三: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一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圆圆的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易拉罐)、小刺猬胸饰若干。活动班级:小一班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轱辘操》

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来跟妈妈做做轱辘操,锻炼锻炼身体吧!(教师带领幼儿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前后环绕,做手部轱辘操:轱辘轱

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我和你来做游戏。)

二、尝试玩易拉罐,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

1、孩子们,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轱辘玩具。你们看,是什

么?(易拉罐)小易拉罐啊,看我们做轱辘操玩得真高兴,也想轱辘轱辘玩呢。可是它没手没脚,谁来帮帮它?

2、看小易拉罐轱辘轱辘滚地多开心呀,我们都来帮它们轱辘轱辘玩吧!

三、滚动身体

1、小易拉罐轱辘轱辘滚累了,我们来送它们回去休息一会吧!

2、除了小可乐罐,还有什么可以轱辘轱辘滚呀?(……)你来学……轱辘轱辘滚一滚!

3、哇!原来你们可以变成这么多的东西轱辘轱辘滚,你们的小身体可真灵活呀。现在,你们向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滚一滚吧!

四、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有一天,小刺猬发现地上有一大片果子,它准备把果子运回家。小刺 猬是怎样运果子的呢?

2、我们也来学一学小刺猬吧,用身体去滚果子,小手不要帮忙哦。(幼儿手脚着地或手膝着地向前爬,看见果子就侧身翻滚使果子粘到背部。)

五、结束活动

你们滚到的果子可真多呀!嗨哟,嗨哟,我们来帮小刺猬把果子运回家!

附件四:小班健康活动:人体轱辘辘(二稿)活动目标:

1、用侧身滚动的方法模拟某一滚动的物体,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物体滚动的感觉和滚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适合滚动的场地、节奏鲜明轻快的音乐、粘有双面胶的各种果子、滚动的物体(易拉罐)、小刺猬胸饰若干。活动班级:小二班 活动过程:

一、做轱辘操。(幼儿戴刺猬胸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扮刺猬宝宝随刺猬妈妈入场。)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来跟妈妈做做轱辘操,锻炼锻炼身体吧!

(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四,上滚滚呀,下滚滚;前滚滚呀,后滚滚;左滚滚呀,右滚滚,我们一起来轱辘轱辘滚。活动两遍。)

二、探索物体滚动。

1、教师出示一个易拉罐,启发提问幼儿。

师:孩子们,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轱辘玩具,你们看,是什么?!(易拉罐)小易拉罐看我们轱辘轱辘玩的真高兴,也想轱辘轱辘玩呢,可是它没手没脚,怎么才能轱辘滚起来呢,谁来帮帮他?(个别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的滚动,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师:这几个小朋友帮这些小易拉罐滚起来了,小易拉罐真高兴。看妈妈的

筐里还有许多小易拉罐,它们都想滚着玩一玩,那我们大家都来帮帮他们,和他们一起玩吧!(要求:不要滚太远,离妈妈太远了!)

3、结束活动。

师:小易拉罐滚累了,我们来送他们回家休息吧!

三、身体滚动

(一)1、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滚动。

师:宝宝们,刚才,小易拉罐滚的真高兴,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也轱辘 轱辘滚着玩一玩呢?

2、全体幼儿自由探索模仿易拉罐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现在,你们都变成小易拉罐在地上滚着玩一玩吧!(幼儿身 体滚动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也滚累了,快到妈妈这来休息一下吧!

四、身体滚动

(二)1、启发提问幼儿想象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刚才我们变成小易拉罐在地上滚,除了易拉罐,还有什么可以轱辘轱 辘滚呢?(幼儿发散想象表述)

2、启发提问幼儿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

师:哇,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可以轱辘轱辘滚的东西,有的说皮 球,有的说……。现在,妈妈想考考你们:

(1)如果你是个瓶子宝宝,你该怎样滚呢?谁来做给妈妈看一看,看他像 不像瓶子宝宝。

(2)那圆圆的苹果是怎样滚的?谁来给妈妈学一学。

3、全体幼儿自由探索其它物体的滚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都去滚一滚吧!(要求:注 意安全,不要碰撞。幼儿滚动过程中,教师个别引导提问、个别指导。)

4、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都滚累了,快到妈妈这来休息一下。

五、游戏:小刺猬背果子

1、师:孩子们,你们的小身体可真灵活呀!今天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妈妈去给你们找点吃的吧!(教师作寻找状,发现远处有一片果园)

2、师:哇!那有一个大果园,地上掉了好多成熟的果子,妈妈想带你们

去把果子运回来。想一想,刺猬是怎样运果子的,是用手抓吗?(待幼儿正确回答)

3、师:对!我们要用刚才学到的滚动的本领,来像妈妈这样做(师示范),用我们的身体来滚动背果子。

4、师:来,我们出发吧!(教师带幼儿手脚着地爬过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背果子,鼓励幼儿背多多的果子。)

六、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么真能干,背了这么多果子。走,跟妈妈回家吃果子去喽!(自然结束。)附件五:小班游戏化教学教研活动小结

本学期的园本教研主题——如何实施教学游戏化在全体教研人员的悉心研讨、共同努力下,通过三轮研课、两轮做课及有关经验总结,已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前车之辙以为后鉴,通过这一活动的反复做课、研讨与探索,教师们初步总结出了以下六点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经验,供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一)首先要说的是,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基本活动其寓教于乐的价值所在,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希望我们大家今后都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多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在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时,游戏辅助教学、游戏组合于教学、游戏融合在教学的始终这三种教学模式似乎第三种更能体现说明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但我们认为,这三种模式并不是厚此薄彼的关系,而是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这需要我们教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如果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有时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采用,有时可在结束部分采用,或者在复习所学内容时用;如果教师要把教育的内容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中,让每一个游戏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恰当、充分的运用,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就采用游戏融合在教学的始终的教学模式比较有效。

(二)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教学前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主要还是依据他们的现实生活,只要有相关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进入游戏的世界。如看到一个布娃娃,幼儿精神世界的爸爸妈妈等大人角色就激活了,特别是女孩就会产生佯装成人照顾孩子的愿望;再如,我在第一次执教的模仿多样物体滚动的第二次身体滚动环节,由于没有丰富幼儿有关物体滚动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了他们动作的创造性和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游戏时表现的游戏内容较第一次模仿易拉罐滚动没有太多的区别,动作、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吸取第一次的经验,再次指教时我对赵老师班的幼儿进行了丰富相关生活经验的教学,效果就好的多。

(三)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充分的玩具和材料,利用色彩鲜艳的实物或自制玩教具,真正使幼儿在教学中做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如赵阳老师的音乐欣赏课《熊跳舞》运用了可以活动四肢的木偶小熊,便于幼儿理解小熊的各种动态动作,避免了想象与教师秘方的单一空洞;还有《人体轱辘辘》中,数量充分的小刺猬胸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小果子,都为幼儿尽情地游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进入角色,从而进入到教室的教学范畴中。轻松游戏氛围的创造可以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玩教具,可以是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游戏场景,可以是教师亲切的语言、自然的神态,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放松的身体等等,试想,那种使幼儿一定要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坐得端端正正的要求能为幼儿提供轻松的氛围吗?

(五)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游戏中,教师既是妈妈,又作为幼儿的伙伴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一起滚来滚去,探索不同滚动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所信任和接纳;另一方面也调到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幼儿的求异思维,使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不是直接去求助于老师,而是自己去想办法去处理、去解决;另外,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身临其境,易于发现问题,适时对游戏进行指导,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六)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在活动中也要注意做好以下一些小的细节。

1、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受刺激、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首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吸引进来,如教师不能生硬地开场:小朋友,我们今天来上……课,而应使用亲切、自然的开场白,例如:孩子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妈妈带你们去玩……等言语。我在开始《人体轱辘辘》活动之前,给孩子们每人戴了一个可爱的刺猬胸饰,我也戴了一个大大的刺猬头饰,就在孩子们还不知怎么回事时,我立刻先进入角色,用亲切愉悦的口头语言和热情洋溢的身体语言告诉幼儿:刺猬宝宝们,今天外面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一玩吧!孩子们在我的感染下也很快进入了角色,状态非常好,对妈妈之后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感兴趣。

2、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尊重并认可幼儿的发现,尽可能多的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幼儿做参考,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的以角色的身份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又目的地指导幼儿掌握技能和知识。

3、活动结束时,教师要使幼儿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中结束游戏,同时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总之,只要游戏中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我们的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师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2.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二

1 以高聚物产品为载体的教学项目选择

教学载体的选择, 是实现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关键, 职业活动过程导向的课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 教学项目是否具备典型性、普适性, 是否能满足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取决于教学项目的选择。

按照实用性、典型性、可行性等原则选择了以下几个典型高聚物产品:聚乙烯、聚丙烯,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丁苯橡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于大型工艺以及涉及到危险化工原料的产品, 结合仿真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对教学载体的精确筛选, 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普适性的高聚物生产技能的掌握。

2 岗位能力及分析

岗位能力分析是课程改革和开发的重点和前提。根据高聚物产品生产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通过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以及各类专业教师完成了高聚物产品生产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了职业特定能力、行业能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高聚物产品生产技术岗位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根据岗位中所涉及的能力, 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职业岗位能力包含三种能力, 如下。

2.1 职业特定能力

(1) 化工反应设备通用操作能力:能力单元包括:针对不同的聚合物品种, 根据其反应类型正确操作各个反应设备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化学工程、聚合机理;聚合设备安全操作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化工消防、电器仪表、设备操作规范。

(2) 聚合工艺参数调整能力:能力单元包括:具备不同聚合物品种选择合适的聚合工艺参数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材料学、化工原理、聚合反应;具备根据聚合反应原理调整聚合工艺参数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化学;具备根据聚合物产品缺陷来调整聚合工艺参数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3) 设备故障处理能力:能力单元包括:具备聚合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反应设备、电器与仪表;具备聚合设备生产中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反应设备、高分子化学、安全;具备聚合加工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聚合设备、电器安全常识。

2.2 行业通用能力

(1) 聚合反应实施能力:能力单元包括:具备典型的高聚物其单体预处理的基本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化工工艺流程图的识度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化工工艺流程图;聚合反应过程的控制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化学、聚合工程;安全化工生产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化工生产安全。

(2) 高分子材料制品性能检测能力:能力单元包括:具备相关标准进行基本操作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分析化学基础、仪器分析基础、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具备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检测仪器结构与使用、高分子材料表征手段;具备相应的检测结果分析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物理学。

2.3 核心能力

(1) 基本素质:具有借助文献与资料进行聚合工艺调整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文献检索、聚合工艺;具有高聚物生产技术创新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改性;具有良好沟通与合作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公共关系学等;合格的职业素养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德育知识等。

(2) 文化素质:具备外语应用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大学实用英语、专业英语;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基础化学;具备机械基础知识的能力, 其支撑知识为机械基础。

3 组织实施过程

教学本质上是互动的过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是整个项目完成的主力军。教师只起到导演或者指挥的角色, 学生应该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 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其学习。模拟或者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积极主动克服、处理在项目作业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提高基本的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 展示目的产品, 引起学生兴趣,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情景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参观实训场所的聚合设备及辅助设备、现场介绍重要聚合设备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从单体的精制、性质结构分析、单体的处理、聚合的原理、工艺的选择、工艺参数及控制、设备的故障处理、设备的维护、任务的实施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具体过程图2所示。

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为如下。

引入本次课所要生产的制品→本次课的内容介绍→教师现场演示操作→多媒体演示设备内部结构, 聚合机理讲解→学生设计工艺并操作→遇到问题的讨论,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4 评价方法的建立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体系, 项目课程评价的体系包括基本知识评价、基本技能评价、应用能力评价以及综合应用能力评价这四个方面。

在本门课程中: (1)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化学、化工原理, 反应设备, 化工安全等,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可以采用进行分类评价, 可以采用题库的方法进行。 (2) 基本技能评价是对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 对聚合设备操作以及测试性能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3) 应用能力评价是评估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综合应用能力评价,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确立的考核评价比例为:平时操作40%, 综合实训操作30%, 理论应用能力30%。考核方式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评价, 实践能力所占比重大, 注重技能提高的过程评价, 无期末考试。

摘要: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向导进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对高聚物生产技术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将本岗位所应该具有的技能教给学生, 同时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进行注重多方面和技能提升过程性的评价。

3.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特点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如何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则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幼儿艺术教育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泥工活动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视,借助泥工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快乐,进而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为了充分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实践行为的有效指导。

一、小班幼儿开展泥工活动的价值

第一,借助泥工活动来实现思想情感的表达,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泥工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美术艺术语言形式,实现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泥工作品的呈现,促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享受这一过程的同时,以艺术的熏陶净化幼儿的心灵,使其在纯真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培养幼儿的立体空间感知力。小班幼儿在这一年龄段中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其需要以具体生动且形象的物体为媒介来感受这个世界中的事物,而泥工活动与美术绘画活动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脱离二维平面的束缚,通过三维物体的呈现以强化幼儿的空间感知力,促使幼儿更加具体地感知美的形式。第三,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捏造出相应的立体事物,在进行造型的过程中,幼儿便沉寂于想象世界中,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促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意识。第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泥工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幼儿的兴趣需求特点,促使幼儿以兴趣为师,积极参与活动,搭建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形式,并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过程

1.活动意图阶段

泥工活动的开展中,小班幼儿自身的创作意图并不明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促使幼儿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有大致的方向,同时,大部分幼儿的创作意图具有可变性。例如,幼儿最初可能捏造出一个正方体,而最后创作出的却是一个长方体,可能想捏出一个饺子,但是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朵小花。在创造过程中,因遇到一系列阻碍因素使其难以按照最初的想象创作作品,只能够改变主意,捏造出其他的形象。

2.构思与设计阶段

基于小班幼儿这一阶段身心与思维的发育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动手制作之前构思步骤,然后再去捏造相应的物体。以捏造一只小蝴蝶为例,教师首先拿出一个蝴蝶教具,让幼儿观察蝴蝶的构成,引导幼儿捏造出蝴蝶的肚子,然后是蝴蝶的翅膀,最后捏出蝴蝶的触角。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常规性的活动内容为主题,如从最简单的汤圆、饼干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稍难的内容。在构思设计中,教师与幼儿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沟通交流频率较高,幼儿会积极地说出自己想要捏出什么颜色的作品,比如蝴蝶的翅膀用什么颜色、蝴蝶的肚子是什么颜色等,幼儿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较高的积极性。

3.创作与装饰阶段

泥工活动的最后阶段是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掌探活动的纪律性。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动手活动中乱扔橡皮泥等行为,要积极引导,温柔耐心地向幼儿说明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引导幼儿进入创作状态。同时,幼儿在创作中如果没有停止不前,则不需要对幼儿创作的思路进行引导或是更正,使其自由地去想象、去创作。教师要尽量丰富橡皮泥的颜色,并提供一些小装饰物件,促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想象装饰作品,并在创作与装饰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三、小班幼儿开展泥工活动呈现的特点

1.基于专注性角度

在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从专注性角度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考察幼儿能否集中注意力并持续这一注意力。而基于小班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在实际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虽然少部分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的持久性较低,难以全身心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因此,在实际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用鼓励性言语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基于独立性角度

在独立性角度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能够自己动手完成活动,不喜欢别人的干涉;第二,能够询问伙伴的建议,并在别人的建议下完成任务;第三,模仿伙伴的作品,自己不去思考;第四,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活动内容。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独立性较差,很少有幼儿能够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完成制作。独立性较强的幼儿能够在询问别人建议与教师的简单帮助下完成,而独立性差的幼儿则在活动中虽然参与积极,但是没有创造出完整的作品,或是完全依赖于教师与小朋友的帮助来完成。

3.基于创造性角度

在泥工活动中,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评价,能够对幼儿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意识进行定位。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一些幼儿能够很有新意地对材料进行选择,并创新造型;第二,部分幼儿是按照之前教师交过的一些造型进行捏造制作;第三,部分幼儿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作品进行制作,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教师而言,结合在创造性方面小班幼儿所呈现出的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创新。

4.基于操作熟练程度角度

从这一角度看,小班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主要呈现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幼儿能够正确地利用工具,动作准确且连贯,作品一次成型,且质量较高,这部分幼儿比例偏低;第二,操作姿势正确规范,能够稳当地进行创作,但是准确性不高,需要经过修改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但整体上所呈现出的最终作品质量较高;第三,动作姿势笨拙且存在错误的地方,重复制作,作品质量偏低或是难以完成创作。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内容多为基础性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够基本掌握这些动作,且作品质量较好。

5.基于自我感觉角度

基于这一角度,主要是针对幼儿对自己的泥塑作品有什么样的看法进行探讨。而小班幼儿的表现也很直接,当教师问到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时,幼儿会直接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当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时,会主动展现给别人看,并会向小伙伴讲出自己做的是什么,也会慷慨地送给小伙伴,或是与小伙伴交换;而一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是不会主动拿给别人看,愿意自己保留作品,当别人给予称赞时表现得很开心;而对自己作品不满意或是产生挫败感的幼儿,则不大关心作品,情绪稍显低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鼓励与安慰,并利用幼儿觉得失败的作品进行加工,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作品,此时就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沉寂在新作品所带来的欢乐中。

四、确保小班幼儿泥工活动实现有效开展的对策

在实际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结合泥工活动的过程与特点来实现对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要在准备好泥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活动意图、构思与设计以及创作与装饰这三个阶段的活动,促使小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要根据幼儿在独立性、创造性、操作性、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自我感觉度这五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幼儿能够在专注于泥工活动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计作品,并在创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操作的动作要领,在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够给予及时疏导,确保泥工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在吸引小班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语气来实现指导,并要注重以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幼儿,使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具备自信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泥工活动的教育作用,就要明确泥工活动的特点。从开展过程角度看,教师要在设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从活动意图、构思与设计、创作与装饰这三个阶段来进行,而针对过程特点的分析,能够促使教师了解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心理与行为特点,进而为教师更好地落实教学引导策略,以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与提升,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萌.大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韩丹丹.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邓绍竹.幼儿泥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2):45-46.

[4]洪雪英.农村园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55-256.

[5]张虹.泥工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探究[J].科技创业家,2013(4):181.

[6]郑于岚.融绘本元素于泥工活动的尝试[J].才智,2011(6):312.

4.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四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搜索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

5.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五

学习了老师讲解统计的教学视频,应该说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些思考。下面就将自己学习的《统计》后的收获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引导学生充分地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1、设计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了统计的需求。

老师课前的谈话交流设计的活动充分的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当老师问:你有办法知道这儿有多少吗?生1:有点不明白,愣住了;生2:统计,用统计就可以知道了。这里既让学生产生了统计的需求,同时也找准了本节课的知识起点----一年级统计的知识(排一排、数一数、分一分)。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了学习新知找准了切入点。

2、充分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在引入知识的起点后,老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引发统计的需求,这种需求自然地转化为了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3、利用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4、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老师带学生解决了2个问题:一是书上的练习,二是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继而制作统计图。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学生的真实思维暴露更是让本节课生成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本节课中教师设计很多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直至顺利完成任务。具体来说设计了以下活动:①分一分(课前引入复习中的活动,这一活动充分地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找准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切入点)②画一画(这一活动是沟通新旧知的桥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资源来自学生,产生了丰富的生成资源。)③说一说(在有了前面的基础后,学生看统计图说数学问题,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总之,老师的这节课的多种活动的设计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效果很好。

三、反思

老师的真实而精彩的课堂的背后也留给了我一些反思。

1、每一次的活动设计的目的要明确,即活动的要求要细致,不然学生产生的很多资源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的。

2、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很多时候当我们的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达不到我们所预设的目标时,我们不能把一切归于学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问题设计。

6.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六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作息制度要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要能保证幼儿吃好、睡好、精神面貌好,在游戏、教学活动等各种活动中表现活泼、积极、主动。为此,各项具体活动的安排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有规律;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科学,小、中、大班应有区别;活动制度要富有节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现象。

(二)充分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时间上要充分保证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在空间上要提供充足的场地,在玩具材料上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游戏种类的安排要做到室内室外结合,动静交替,有集体性游戏,也有个人自选的游戏。

(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多方面的,所以,一日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操作、练习、小实验等可满足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观察、参观等可增长幼儿的见识;自我服务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四)活动结构要紧凑,各环节转换要自然

在活动中和活动间隙,要尽量避免拖沓,要把幼儿静坐等待的时间变为积极活动的过程。在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时,可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歌曲、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以提高一日活动的整体效益,帮助幼儿调整情绪。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起床(寄宿制幼儿园适用)

教养员和保育员应提前十分钟上班,在幼儿起床前与值夜班的人员做好交接班,了解幼儿人数和他们的健康、睡眠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起床前,教师应检查幼儿的服装是否齐全,并应根据气温情况适当增减衣服。

准备好干净的手帕。请小朋友起床。

做晨间检查,摸摸头,听听呼吸,看看眼神,了解有没有不舒服的幼儿。

逐步教会幼儿穿衣服的方法,帮助穿衣有困难的孩子穿衣服。叠被整理床铺。全部幼儿穿好衣服后,检查幼儿衣服是否穿整齐,然后让他们离开寝室,开窗通风。

(二)晨间活动(全日制幼儿园适用)

1.幼儿来园前,做好活动室的通风和清洁工作。

2.晨间检查。每一位幼儿来园时,都要接受晨检。保健老师要掌握全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对季节性疾病应作重点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各班教师要认真询问,了解幼儿的健康情况,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检查幼儿个人清洁卫生情况。家长带来的药品要标明儿童的姓名、所在班级、用法及每次用量,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按时给幼儿服药。

3.做好个别幼儿的工作。如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给个别幼儿剪指甲、梳头等。

4.分组活动。引导幼儿以愉快的情绪参加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搭积木,下棋,画画,插塑等等。

5.组织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个幼儿都要完成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小班幼儿要按顺序抹干净自己的小椅子;中、大班幼儿除完成分工的劳动任务外,还要当好值日生。在劳动中,老师不但要给以指导,还要及时进行评价,坚持把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的教育贯穿于晨间活动之中。

6.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围绕一两项基本动作训练,让幼儿自由选择项目,在轻松、自如、多变的活动中进行锻炼。最多20分钟的体育活动后,要及时转入安静的游戏。此时开展小型的多种智力游戏,以复习性内容为主。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由他们自己选择游戏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也可在体育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的观察活动。如看看种植的青菜长出来秧没有。蚕豆发芽了没有。观察时可以分小组或三三两两,让幼儿有自由交谈议论的机会。整个晨间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教育。

制定晨间活动计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晨间活动的安排要与季节特点相结合。如,夏天活动量不宜过大,冬天安静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观察的范围,材料的收集,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物,如秋天的叶子等。这样既可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又可节约开支。

(2)要注意动静交替、小型多样,非集体性的应以复习为主,有变化的余地。晨间不进行新课教学,给幼儿有选择自己喜爱活动的机会。安排活动内容时要细致全面,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计划要科学合理,尽量面向全体幼儿。

(3)晨间活动不要安排集体谈话。不然,会侵占幼儿宝贵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的负担。对幼儿的个别谈话及活动的评价应在两三分钟内完成。如果有一系列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组织全班性活动,但在晨间活动时不要延长谈话时间。

(三)早操和体育活动

早操是幼儿园一天集体活动的开始。通过早操把陆续入园的幼儿组织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地参加到集体中来,有秩序地度过一天的生活。

早操的内容、组织形式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早操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基本体操为主体,安排2—3个活动内容,采用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按照运动量科学安排早操的程序。要把早操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幼儿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兴致勃勃。

小班一般以模仿操为主,用有故事或有情节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最好将幼儿的模仿动作与儿歌内容紧密联系。音乐强弱与动作节奏一致,·可减少和消除幼儿练习中的多余动作,增强协调性,同时大大提高孩子的锻炼兴趣,使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现以统编教材小班第一套模仿操为例,讲解怎样领导早操。在上早操前3~4分钟,告诉小朋友:“我们收拾玩具吧,一会儿就上早操了。”并帮助幼儿整理玩具,提醒他们擦鼻涕,同时检查幼儿的服装、鞋带等。

到早操时间,教师站在活动室门口,用温和而肯定的语调招呼幼儿:“小朋友来,我们要学哥哥姐姐上早操去了。”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站好,听着老师的信号,跟着老师走到户外,按事先画好的圈,走成圆圈。(信号停)教师说:“小朋友转过来,你们看,早上空气真正好。”随之做四拍两臂上举、向左右摆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跟着老师的儿歌一句一句地模仿着做操。这样反复一次后说:“小朋友,我的汽车要开了,开到哪里去?”让小朋友说开到XX地方去。“好,我们握好方向盘。”(手放胸前做握方向盘的姿势准备)

到小班末期,可提高要求,早操不一定都是情景性故事性的,也可以在音乐伴奏下,做徒手操,然后做些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最后走步回活动室。

中、大班则应以徒手操和轻器械操为主。孩子们喜欢在那优美欢 快的音乐伴奏下,做有韵律感、节奏感的活动。一般采用音乐指挥早 操的全过程,按运动量(从相对平静逐步上升至高峰,再逐渐下降)的规律和既有集中又有自由的原则,安排早操程序。早操开始,可先让幼儿按音乐自由地想像各种不同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或音乐游戏,然后听音乐信号排队,做基本体操,最后安静地走步回活动室准备上课。

领导好早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掌握体操动作,主要通过直接模仿和练习。因此,教师的示范必须精神饱满、动作正确、节奏合拍。教师示范或领操的位置要让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教师应穿合体的便于锻炼活动的服装(最好是运动服),这样能明显地表现动作,易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表现教师运动时的体形美,对幼儿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2.早操的配乐要旋律清晰,节奏明显,口令清楚,速度适当,过渡连贯。

3.冬季寒冷,幼儿的衣服较笨重,可以用有一定运动量的带跑的体育游戏来进行早操。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后面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活动。

4.每学期更换2~3套操,新的操节一般是通过体育课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操节可以在早操时间直接教给。

5.应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姿势正确。如走步时挺胸、抬头、两手前后自然摆动。在纠正个别幼儿姿势时,不要停止全体幼儿正在进行的动作,只能在进行中用语言提示一下。如“小强把胳膊再举高点就像飞机了。”但这种提示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假如有的幼儿动作很差,教师可利用户外游戏时与他同练习,帮助他学会。体育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其内容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如跑、跳、钻爬、攀登、平衡、投掷等,还有球类活动、跳绳、跳橡皮筋、踏三轮小童车等,也可开展体育游戏。

每周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有所不同。活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课后或午睡后。体育活动尽量在户外进行。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应保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场地小的幼儿园在安排一日活动时,首先要保证各班至少有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要全面照顾幼儿,注意安全,包括设备安全和场地安全。

(四)入厕和盥洗 1.入厕

要培养幼儿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早饭前),但不能限制,要允许随时大小便。

中、大班幼儿便后要自己擦屁股。教师要观察幼儿大便情况,遇有拉稀、腹疼的应及时予以治疗。对个别便溺的幼儿要多加提醒,尽量减少便溺情况。如果幼儿便溺了,不要埋怨发脾气,更不要当众斥责,应当细心照料并及时给他换好裤子。

2.盥洗

要教会幼儿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的方法。洗手时,手心手背都要洗。刷牙时,要顺着牙缝竖刷,刷完外面再刷里面。洗脸时,不仅要洗面部,耳后、颈部都要洗干净。

养成饭前便后及手弄脏时洗手的好习惯。盥洗最好用流动水,不应让幼儿在同一脸盆中洗脸洗手,防止皮肤病和眼病的交叉传染。

洗手的形式和步骤,应根据园舍设备条件而定。为避免过分拥挤,一般可分小组进行。

(五)进餐和点心、饮水 1.进餐

为促进幼儿的食欲,应做到准时开饭,进餐前不做剧烈活动。饭前和吃饭过程中,教师不要处理问题,更不能对幼儿批评指责,使他们在进餐时能保持愉快安静的情绪。应当要求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用汤泡饭。

做到饭菜分开盛放,每位幼儿一份。注意使幼儿在吃饭时端正坐的姿势。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进食情况,不催逼他们吃饭,让他们吃好吃饱。对吃得少的幼儿,要鼓励他适当添饭;对吃得慢的幼儿,要个别加以照顾和帮助;对吃得过多的幼儿,要适当掌握其用餐量,防止暴饮暴食。

幼儿吃饭时,不要有人扫地、拖地,不要高声谈笑。

要求幼儿在吃完最后一口饭后再离开座位,并且要求他们在收拾干净桌面、放好餐具后再漱口、擦嘴。

2.点心和饮水

考虑到双职工孩子起得早,早饭也吃得早,因此,幼儿园上午最好供应一次点心,如豆浆、饼干等;午睡后,应再供应一次点心。点心应经济实惠,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应以自制为主,量不宜过多,但要考虑质量。

要保证开水的供应,使幼儿在口渴时能随时喝到开水。平时一日至少供应两次开水。

每个幼儿应有专用茶杯。茶杯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要注意茶杯的消毒工作。

(六)午睡和散步 1.要坚持按时午睡

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不得任意提前或拖延孩子吃饭和午睡的时间。固定时间午睡,大脑皮层易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坚持下去,到午睡时间,孩子就产生睡意,慢慢就能养成自动入睡的习惯了。

2.要坚持午睡前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活动一下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食物消化,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午饭后带孩子们到院内散散步,逗留几分钟后人厕,再安静地进寝室。这样孩子躺在床上肌肉松弛,感到舒服,入睡就快。

3.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午睡环境

新鲜凉爽的空气是使孩子很快入睡的重要条件,因为凉爽空气有抑制作用,所以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摄氏16度为宜)。温暖季节应开窗睡眠,但注意不要形成对流。冬季可在睡前半小时开窗换气。当全班孩子都盖好被子后,可打开通风小窗子换气。被子不宜太厚,以不冷为准。过热,孩子睡不安,并且容易感冒。室内光线要暗淡些,更要避免阳光直射。教师和保育员的动作、言语要轻,要排除一切人为的干扰,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

4.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进入寝室后,要求孩子在自己的床位前按次序轻轻地将脱下的鞋子、衣服整理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要在成人帮助下进行),迅速地盖好被子睡下。在冬季,教师应逐个检查和帮助孩子将被子盖好。起床时,也同样要求按次序把衣服、鞋子穿好。对中、大班的幼儿还应要求学着整理床铺。

对个别难于入睡的幼儿,教师切不可急躁。假如教师不耐烦地逼着他睡,或大声提醒、斥责,会刺激他的神经系统,使他更加兴奋难以入睡,甚至对午睡产生反感,并且影响集体。教师应以平静而亲切的态度,用脸部表情和手势提示,或轻声鼓励他说:“XX躺得真好,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或轻轻地抚摸,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同时也领会老师的要求,这样就能逐渐养成午睡的习惯。

5.注意幼儿睡眠的姿势

任何一种姿势都可以,以不影响呼吸为原则。同时,不蒙着头睡。孩子入睡后,教师应经常巡视孩子的睡眠情况。一方面及时帮孩子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的孩子有吃手指、咬被头甚至玩生殖器的毛病。教师发现后,要细致了解原因,通过有效措施,逐步帮助纠正。午睡起床,可放轻音乐唤醒孩子。起床时,教师要注意孩子的衣着冷暖。待孩子穿好衣服后再开窗。可让幼儿坐在床边听音乐,做些活动量较小的操节或模仿动作,让幼儿的大脑皮层从抑制逐渐兴奋起来,为午睡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七)自由活动和游戏 1.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或者下午午睡后到吃点心前的一段时间内。活动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活动时,允许幼儿三三两两自由自在地谈论他们感觉有趣的事情,玩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教师不必过多地干涉,但应注意他们的安全和适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孩子自由活动,不等于教师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不发生危险,不出现对同伴不友好或无组织的行为。如规定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自由活动(在教师视线内),遵守玩运动器械的规则,听到老师招呼会很快集合。为了使孩子能放得开,就必须让孩子能收得拢。

2.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要对游戏进行认真的组织和领导,要注意丰富游戏的内容。游戏前,要准备好所需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和做到动静配合。

上午的集体教学活动后和下午午睡、点心以后,是较集中的游戏时间,可以开展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

安排和组织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游戏的种类要多。要为幼儿提供开展多种游戏的机会,因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教育作用。但几种游戏的安排应有主次。一般上午以安排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制玩具等)为主,其他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2)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游戏时,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尤其是中、大班幼儿,更应鼓励和支持他们自由选择游戏,自由结伴、自由开展游戏、自由更换游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游戏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本班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安排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如为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可创设相应的角色游戏的环境和玩具,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有时可针对某个阶段教育的中心,为强化教育效果,有目的地安排一系列游戏活动。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幼儿,引导其参加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游戏。如有的大班幼儿逻辑思维发展慢,学习坐不住,则可以引导其玩棋类游戏。开始可由老师带他玩,以后鼓励他和同伴玩,最后组织下棋比赛等等。

(八)教育活动(略。详见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九)离园

结束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家长来接时,要把幼儿交给来接的家长,并利用此时机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家长工作,互相交换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对家长没有及时来接的幼儿,应把他们继续留园,并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活动,以免幼儿情绪不安,做到使幼儿高兴,家长放心。

幼儿全部离园后,教师要把东西收拾整齐,做好卫生工作,关好[复习思考题]

7.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七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分类

幼儿园按游戏的教育作用来对游戏进行分类,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活动区活动,规则性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手指游戏和娱乐游戏,这样的分类便于老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目的,便于老师有意识地选用各种游戏组织教育教学,完成教育任务。

(一)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确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用品,自己设计情节,想象适当的语言、动作来进行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结构材料进行建筑造型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

(二)规则性游戏

智力游戏是幼儿以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以完成一定的体育任务,增强体质为目的,以发展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为活动方式的一种游戏,也可称为活动性游戏。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一边唱一边跳,根据歌曲或乐曲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娱乐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游戏时间,提高游戏趣味性

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使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现在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较大的问题,在游戏活动中许多教师害怕幼儿发生碰撞、摔倒等危险行为,于是游戏过程出现了小部分幼儿活动,大部分幼儿等待的现象,无意中造成了时间的隐性浪费,游戏的效率大大降低了。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互相学习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运用教具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2)幼儿教师要通过观察,以不同角色参与实施游戏

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经验、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多方面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游戏指导的依据。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投放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作为老师应该什么时候恰如其分地给以解决等等。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给以引导和支持,教师还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如音乐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开始时老师扮演老狼,教师模仿老狼的声音和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演大大地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教师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游戏进行创意、发展,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大小班的指导游戏方式不同。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小班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发问者、倾听者等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游戏进行创意、发展,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如游戏《棒棒糖》,这个游戏在小班可以让幼儿复习巩固对数字1、2的认识,让小朋友根据老师说的棒棒糖的数量迅速粘在一起,到了中大班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老师说:“我有六个帮棒糖”,于是每六个幼儿一组将耳朵或者其他五官粘或靠在了一起,这样加大游戏的难度,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运用,在游戏中幼儿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游戏兴趣,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更要发挥教师在游戏中所起的作用,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为他们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生动健康地、幸福地成长。

8.幼儿园活动过程的设计 篇八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确保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Sanne Dijkstra,)。“教学设计理论能够就如何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和发展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指导”(Reigeluth ,)。本文将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所启示。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Reigeluth,1999;van 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 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 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靳玉乐、胡志金,)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 Dick&Lou 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 Dick&Lou 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 Dick&Lotl 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尽管这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设计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教师要灵活、弹性地面对教育活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以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设计。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计划,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成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2.教育活动设计应精心考虑各个要素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对幼儿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涵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递进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策略时要考虑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同时要有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

上一篇:2022校长论坛材料下一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病句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