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18篇)
1.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一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知道了:责任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杜甫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于丹说:“有时候人的观念、态度,会直接决定这个人的行为事迹。成长其实不是填鸭式的接受长辈的观念,而是让孩子接受自己发现的结论。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了个点金的金手指,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开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2.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二
一、从家庭感恩教育做起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教师, 因此, 要想做好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就必须从留守家庭开始。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 监护人应该承担起孩子感恩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不要因为其父母长居在外, 就过分地溺爱孩子, 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报以宠爱和顺从的态度。而是要充分把握好身边的教育资源, 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家庭感恩教育资源, 建立起“家庭教育课堂”。以做家务为例,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做家务是大人们自己分内的事情, 孩子只需要好好读书、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 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 大人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还有的家长则通过一定“酬劳”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予以“奖励”, 这样做虽然为孩子灌输了有劳动就有收获的意识,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不让孩子做家务和给予报酬都使得孩子们脱离了家庭成员的角色, 这样很不利于对孩子感恩基础的培养。
因此, 教师要与监护人经常沟通, 让监护人通过给孩子布置家务, 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孩子们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加深与长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也能够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知恩、感恩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会帮助别人, 得到帮助的时候也会懂得感恩。
二、学校重点培养感恩意识
学校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契机, 对留守儿童实施感恩教育。对于教育的形式, 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制宜, 可以变化多样, 把抽象化的感恩思想进行具体化转化, 这样的感恩教育才具有更高的实效性。
1.在承担责任时学会感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明白:作为子女, 应该孝顺父母, 关心父母, 听父母的话, 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恩;作为学生, 应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关心同学, 这就是感恩教师;感恩社会, 就是不要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总结起来, 我们可以理解为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在承担责任的时候, 我们把感恩意识一点一点地转化为责任担当。
2.在节日里表达感恩之情
美好的情感需要生动地表达, 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形式来对他人表达感恩之情, 特殊的节日就是教育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的最佳时机。例如, 在八一建军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战士们献上一支歌, 孩子们积极地推荐曲目《军港之夜》、《咱当兵的人》……教师还可以提议学生们为军人叔叔画画, 提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心目中的军人形象画出来, 并且让大家比一比, 看谁画得好。学生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表达了对军人的感恩之情。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 母亲节、父亲节建议留守的孩子们给身在异乡的父母打个电话, 问候一声, 在教师节的时候自己动手为老师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等。只要是孩子们送出一份自己的祝福, 就是一个感恩的具体表现。
3.在关爱他人中升华感恩情怀
留守儿童在被人们广泛关注之后, 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为留守的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留守儿童们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回报, 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他们的爱心传递给别人。周末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 为他们表演节目, 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礼物, 将感恩之情传递给同样需要关心的孤寡老人。
3.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 篇三
关键词 感恩 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3-02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重索取轻付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要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应该做出深刻的反省,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究和完善。
1.学会感恩是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孩子过度的满足,导致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品行。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学会感恩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许多课程的设置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3.学会感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在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培养道德情操的关键启蒙阶段。儿童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只有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快乐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的达成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感恩教育的主要措施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做到潜移默化。①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感恩名言诗句,学校广播播放感恩歌曲,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为渠道,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②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定期召开 “感恩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以此来感化学生。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
4.利用多媒体进行感恩熏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四、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①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②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鼓励孩子阅读有关学会“感恩”的书籍。如《感悟父爱母爱》《爱的教育》,充分利用作文的机会表达学生对父母的爱。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家长会。请家长上讲台讲述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
2.对老师的感恩。①通过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作文比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遇见年长者自觉问好。②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
3.对同学乃至他人的感恩。①“我的同学”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②开展每周“我为同学做一事”“今天我值日”等活动。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4.《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四
这个周六,孩子学校留的作业,是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收看于丹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3个主题:
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由其是第三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家长把孩子们保护的滴水不漏,使他们根本没有自立的能力,更不会有自强的精神和自信心了。为了孩子由此我有以下想法: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除了刚开始几天可以去接送孩子之外,要试着锻炼他们自己去学校、自己放学回家。特别是早上上学,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路或是坐公交车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步行的能力,也能够改掉孩子赖床的坏毛病。(说出这些,其实我是最放不下的,由于现在的社会,我不亲眼看见孩子进校,就会胡思乱想,听了这节课,为了孩子,我想我也要放下了)
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家务事的劳作,学会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怕磕碰了,怕孩子受委屈,洗个袜子怕洗不干净,凡是孩子要作的,家长都会替他们作好,从今以后,也是要孩子自已动手做这些利所能及的事情了。也要教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假期里,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远足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我生活能力是最有效的。期间的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让孩子开动脑筋,勇于面对。(其实,每个假期都有这个想法,但是家长都忙于工作,只有牺牲孩子了,作为家长也得反思。建议学校,每个假期,提供一次孩子们外出的机会,不必太远,国内、就近的山区也可)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许家长是想使用激将法,可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不认可。长期处于这种比较状态的孩子往往都会比较自卑,或者特别逆反。要多说鼓励的话,即使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也不要只会一味地责骂,而是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看来做为家长的我要学的还太多)
偶尔的也让他们适应一下社会,了解要想生存就必须努力变得自强自立的道理,而不是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花钱的理所应当,而不知道节俭,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还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阅历,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也不能忽视。可以鼓励他们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不管是性格好不好,都要适当的接触,让他慢慢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让他分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让他知道那些性格、习惯不好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这样,都是一些长期以来不好的习惯养成的。
5.《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五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们成长,使我们长大成人,这种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们一生一世来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师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他们引导我们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之人,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它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6.《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_1 篇六
温暖的气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弥漫,是感恩,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有了真挚的情感。今天,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使我受益匪浅,能让我们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素质修养。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强调我们中学生在完成必须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每个中学生都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老师的话字字珠玑,通过这堂,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如果一个不懂的感恩的人,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于丹老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感恩,这是一个令我们熟悉但并不热门的词语。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他人的恩情。感恩就像是黑暗中的那簇火苗,如同破晓的晨光,在绝境中给人以温暖;仿佛是在沙漠中的那一泓清泉,如同久旱忽逢甘霖,让人终生难忘。
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它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我一直以为感恩是很伟大的事,离我们很远。现在我明白了,感恩是一普通不过的事,就像花儿感恩小草的陪衬,小草感恩大树的陪伴,大树感恩土地的滋润,让它有立足之地。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倾囊相授,感恩一直在我们心中,融入到我们的血脉。
7.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七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 所处环境优越, 父母亲过于溺爱, 凡事替孩子包办, 这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我满足, 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 而父母、教师及其他身边的人为自己的付出往往被他们忽视, 他们对父母、老师、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 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将来缺乏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也有着自身的优势, 从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问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 感恩教育是教育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小学语文的教材特色和教师的责任: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大多是作家蘸着情感的水写成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 向孩子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里面潜藏着的丰富的感恩素材。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渗透着深刻的恩情。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儿童散文、一个个感人的儿童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 更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 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的情感基地。在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 适时、适度、得体地渗透感恩教育,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 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
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感恩教育的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感念父母之恩, 孝敬父母, 培养责任;如何感念自然之恩, 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凡此种种, 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 我们都要用生动的语言灵活地渗透给学生, 为其一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扎实的基础。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感恩内容, 要利用它们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途径的选择来自我们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语文课要在教学中增强感恩教育意识, 挖掘显性和隐含的感恩教育内容, 分层次、分阶段, 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母亲的呼唤》、《春蚕》、《秋天的怀念》、《钓鱼的启示》等。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通过细心地引导让学生知道父母为我们的付出需要费多少心思;有师长的教诲之恩, 如:《萧山杨梅》、《爬山》、《画杨桃》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 领略师生之情, 感受学生对师长的尊敬;有他人的鼓舞、帮助之恩, 如:《平分生命》、《假如》、《她是我的朋友》、《尊严》等, 在深入探讨交流中, 使学生懂得要舍己为人, 让学生懂得不能失信于他人, 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从中感受朋友之恩;有爱护大自然的赐予之恩, 如《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只有一个地球》、《黄河魂》等,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而且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 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方式:
感恩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 可以引导学生筛选信息, 明白要感谁的恩, 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 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 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 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 感知父母之恩、社会之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感情朗读中体验, 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 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 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 请学生编一编、演一演, 使他们在编与演中得到一次快乐的感恩教育。想象能把文字材料激活。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开。只有通过想象, 心灵才得以体验、思维得以在碰撞、精神得以在对话。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 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又能披文入情, 展开心灵对话,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感恩之情。
从文本入手, 学生已经知恩、感恩, 还要做适当的拓展, 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 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 (下转第142页) (上接第192页) 施恩的层面。可以让学生画一画, 写一写。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 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到户外去, 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 再用优美的语言写一写家乡, 写一写春天, 让学生亲身地仔细地感受到自然之恩, 从而产生感恩的情绪。
教师言传身教, 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比如叫一位学生帮忙端一叠作业到办公室, 学生离开时就对他说:“辛苦你了!”学生则会笑笑或说“不辛苦”。作师长的就这样把人际交往的礼貌、感激在点滴在小事中表现给学生看, 影响他们的言行, 潜移默化, 让学生知道别人对你做的一丁点好, 都要记住, 都要表示感谢。
8.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八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感恩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些是比较明显的,但也有一部分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还有是隐蔽的,不善于引导学生是很难感悟的。因此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学科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教材中明显的感恩素材加以归类、整理,而教材中内在的、隐藏着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的二次开发,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要感谁的恩,为什么感恩?
(一)感受父母之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一位老师在教学《温馨一家人》时先通过故事引出孩子与父母的两份账单,让学生谈感受,从而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再出示两份调查表,一份是事先让家长完成的对孩子情况了解的调查表,家长们是写得密密麻麻,从孩子的生日到孩子爱好,从孩子的饮食到孩子的学习,从孩子的朋友到孩子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能细细道来。可是,反观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的有关家长情况的调查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把这两份调查表一展示出来,通过这两份对比,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自然而然引出了对父母的“真情告白”,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熟悉的生活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二)感激师长之恩。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老师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恩最难忘。如在教学《我送老师一朵花》,课堂开始,一首深情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在孩子们的耳边响起,伴随深情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了老师灯下伏案沉思、呕心沥血教学的镜头。当熟悉的镜头掠过孩子眼前时,孩子们被感动了,往日的一幕幕很快涌上了心头,更加体会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陶冶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操。
(三)感念祖国之恩。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壮丽多姿;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迹灿烂辉煌,很值得我们感恩。一位老师在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时,先通过“中国主要名胜古迹介绍”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祖国河山的了解,也深刻体验祖国的自豪感。接着创设了“徐霞客”杯知识竞赛,让学生借助书本,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在了解祖国河山的基础上,再进行“我来做导游”的环节,在交流学习、补充提问中不知不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在此抒发感情,深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凝聚着学生对祖国的无尽感恩。
(四)感谢社会之恩。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要让学生感知社会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送老师一朵花》等课文感受师恩,从《集体力量大》等课文感受友恩,从《生活中的你我他》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在教学《可爱的社区人》时,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社区干部之后,出示了社区保安、清洁工、送煤气的工人等照片,还有一段环卫工人扫地的录像,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劳动者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起早摸黑地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从而让学生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其他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感恩
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回忆中享受成长等方式。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通过情感体验,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滋生感恩之心。
(一)在角色扮演中感恩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景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必然会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感恩”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二)在享受成长中感恩
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的经历,或深或浅,但必定可以想起,这种可以被回想的东西就叫“回忆”。俗话说“情不动,则理不明”,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让学生感受成长过程中值得回忆的真情故事,在享受成长中引领他们感恩。作为品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停留于教材表面,而应为学生搭建真情沟通的平台,回忆感人事情,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恩
“纸上得来总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为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让在延伸的环节中亲历感悟,通过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品德课程提倡“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有生活才会有感受,有实践才会产生情感。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是学生增强感恩素质的另一条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报恩活动,并把所学的知识化为实际行动,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
如执教了《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后,可开展学生通过知恩、感恩后再进一步渗透,布置“报恩作业”。广泛开展“今日我当家”、“一次家庭大扫除”、对父母说知心话、给父母过生日、给妈妈洗洗脚等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时,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平时使用“老师好”“老师早”“老师再见”等文明用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开展“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活动,可从清除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校园内的乱涂乱画,彻底整理一次教室等身边小事做起,也可走向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等。开展感恩自然活动,利用清明节、植树节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活动,号召学生主动植一棵树或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和节约一页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等,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进行感恩自然活动。让学生从报恩中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感恩之心,这无疑是一些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一个个真诚会心的微笑,都成为“感恩”这首主题歌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9.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九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父母就像这棵苹果树一样呵护着我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费尽心血,可我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想到这些,脸上顿时觉得火辣辣的。
我想我们不仅仅要对父母感恩,也要对我们的教师感恩。老师每天早早到校,把知识传授给我们,默默地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尽了心,多么的累啊!今后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10.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
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看了一德老师讲述的感恩教育,想起了这首《感恩的心》。我觉得要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遇到事情,抱怨少一点,感恩多一点!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爸妈给了我生长的机会,而老师就像是阳光和雨露,给予我们营养,让我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地耕作,不求回报,只想着他们播种的种子有一天能绽放美丽的花朵,开心的迎着阳光快乐成长。因此我们也不要吝啬那一份对恩师的爱和感恩。感谢爸妈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带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感谢社会可以让我体验生活的快乐和辛酸!如果每个人多一份感恩,少一份抱怨,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请让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满爱,有阳光的地方就存在感恩的心!
11.谈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十一
感恩是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时代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就要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对于幸福生活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以传统文化引导,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有“二十四孝”的美好传说;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有“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的感恩事例。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礼仪事,尤其是一些尊师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朽的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感恩的榜样,培育学生感恩的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因此,家长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在生活中,家长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比如照顾父母帮父母做一些生活琐事,尽可能让孩子知道并看到受到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人格基础教师的教学是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的,所以教师在教来教育感染学生。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资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过度的、不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使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如:定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进步,教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近期在校表现,针对孩子的进步,家长留下真诚、鼓励的话语和发自肺腑的对教师的谢意,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即扎实又有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说他能够真心关爱他人,更不用说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心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不懂感恩,小而言之,是道德的沦丧和缺失,大而言之,将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中心小学承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场会给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更使大家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同学们在班(队)会《寻找身边的爱》、设计《感恩画廊》等各项活动中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在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中,还要十分注重突出道德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身实践,增强自我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升华道德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學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基地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及节日开展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街道,走进部队、公安,走向敬老院,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通过活动切实体会到认识生活在集体中的,只有互相关心才是幸福的,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每年的节日只有几天,但是,怀有感恩的心应该是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直到永远,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感恩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天性品德。
教师间和谐相处,彼此真诚,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研究目标、教育策略,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是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细细解读这其中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校园精神文化之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学校大力提倡感恩教育的同时,首先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有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活动才会气氛热烈,丰富多彩。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师首先是感恩教育的体验者。感恩教育要进入学生心灵,关键要在情感上感动学生。若在情感上打动学生,首先自己要进入情境;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首先自己要有情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要经常在教师中开展“文体活动竞赛”、演讲比赛、好女儿、好媳妇、好儿子活动等等活动,首先让教师进入感恩情境中,为教师提供了情感体验的平台。并利用一定时期对评选出的优秀人员进行评比,组织青年教师再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期间,为全校老教师开展感恩活动,这样全校教师都沉浸在祥和、温馨、和谐的感恩气氛中,才会有情感教育学生。
教师是感恩教育的设置者。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能精心设计出生动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对儿童具有很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情境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方面的书法、绘画大赛,各参赛选手挥毫泼墨,用心灵、用情感书写对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的感谢,有感恩父母、朋友,上升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抒发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再没自然的美好情感。
12.浅议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恩教育 篇十二
一、挖掘教材, 分析感恩教育的内容
1. 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了我们, 生养我们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长江之歌》能让我们心潮澎湃, 壮怀激烈;《大自然的文字》讲述大自然中的无字书, 教给我们无穷的鲜活的知识。
2. 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 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 指导学生提高认识, 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关心社会, 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引导学生, 从《做灯笼》一文中去体会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快乐;从《生命的骨髓》一文中去体会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浓浓真情。从《我的老师》等文章中感受师恩, 从《尊严》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让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社会的和谐。
3. 祖国之恩。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每当唱起这首歌, 心头就会涌起一阵自豪感、幸福感。祖国之恩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 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 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 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 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4. 亲人之恩。
“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动物尚且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之情, 更何况于人类?“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终生难以报答的。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如:有《一把油纸伞》中天天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 有《背影》中富有人格感染力的父亲, 还有《落花生》中教我们怎样做人的父亲等。
二、确定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1.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社会、对祖国、对父母, 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 珍惜生命, 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 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 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的最好回报。珍惜生命, 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远离危险, 远离形形色色的犯罪。
2.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 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 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 就要报效祖国。古人都知“舍生取义”之理, 乌鸦尚有反哺之义, 何况人呢?
3. 感恩——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 要有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要学会和大自然的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 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深入文本, 渗透感恩教育
1. 以朗读体验领悟自己的感恩情感。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 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 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精神。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 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品味。同时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 鼓励学生课外找找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读读, 把对课文的体验得到提升,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以想象体验激发自己的感恩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 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 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3. 以游戏体验散发自己的感恩情感。
上课时, 一说做游戏, 学生那兴奋之情就油然而生, 因此,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语文教师要巧妙地拢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感恩之情。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 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热爱, 对校园之恩情, 对祖国之骄傲。
13.“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三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从此就有了父母那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够给予我们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们能够给予我们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东西——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只要你想,就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着父母对你的那份无尽关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开心、快乐,这就已经够了。
而老师就像是一位辛勤劳动而又不求回报的园丁,每个工作日都会给我们一道道“输送知识”的水源。这种知识的水源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她给我们的爱,轻轻地,柔柔地,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但又暗含着一些伟大。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簇拥的鲜花,但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便是他们为我们奉献青春的战场!他们的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在长大之后对自己的国家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感恩老师,给了我一个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14.一横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四
在 2013 年 9月的一个上午,我们学校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的名字叫“一横”,原名吕慎恒,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他来我们学校做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感恩教育演讲会。
那天下午,校长做完发言之后,一横老师的演讲便正式开始。首先,他问了我们几个问题:长大以后要当宇航员,要当音乐家,要当百万富翁的人举手,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他看见同学们都这么有理想,露出几分兴奋的神情。
感恩,首先就要感恩祖国,他说,每当听到国歌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心里应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然后就是感恩父母,这时,从音响中传出汶川大地震时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我们都低下了头,静静听着这段对话,听着听着,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每个人都泪流满面。我尽力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泪水还是在眼眶里打转,最后流下来。一横老师讲了几个故事,有许多坚强的男同学,在听完这几个故事之后,也热泪盈眶了。
最后,还要感恩老师,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把我们从小树苗,培养成了参天大树!在演讲的后半部分,一横老师重点讲了讲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最后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听完他的演讲后,我反思了很多,看了《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这个报告后,我的心里异常难过,我在生活中没有做到他所演讲的那样,父母每天辛辛苦苦地照料我,处处为我着想,我有一个题不会,他们便会马上跑过来给我讲解。在我出门之前,总会说,路上小心一点。外边冷,多穿些衣服,等等此类的话语。老师每天晚上辛苦地批改作业,早晨要早起来到学校上给我们上晨读。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我们身上,她的孩子没有享受到本该有的幸福,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老师这么辛辛苦苦地为了我们而忙碌,而我们却在背后骂老师,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
一横老师,感谢你!感谢你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学会如何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到这个社会是一种幸运,我们的祖国,是个和平腾飞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是个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不好好的学习,不努力的工作,又对得起谁呢?一横老师讲后我在思索,感恩谁呢?孩子们你们又感恩谁呢?父母的用心良苦,老师的谆谆教诲,母亲的乳汁哺乳,老师的汗水浇灌,以及深夜老批改作业的背影,孩子们你们又感恩谁呢?
一横老师讲过一个人要有良心、孝心,只要你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一个有良心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孩子。自古,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苦难之中更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一帆风顺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不懂人生的酸甜苦辣,古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一个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才有能力去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母校,回报父母,才会尽自己的良心与孝心!
15.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五
一、当前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的演进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缺少品味美好之意,缺少感恩之心,不懂珍惜之情。加之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重养轻教,孩子感恩意识淡薄,自私,韧性,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无畏索取,不求奉献,别人所做的一切皆是应该而不存感激之心。
二、小学阶段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如今已列入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容易受不良信息侵扰,加强小学生阶段的感恩教育,影响深远。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学生良好性格与三观形成的关键。感恩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验幸福感,才能分享快乐,才能懂得尊重与敬畏,才能学会施恩。品行的塑造,心灵的丰盈,对于娇生惯养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三、学校生活中感恩教育的路径
小学生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教育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是倾注教师的爱,播种爱,收获爱的过程。
1. 加强感恩意识的唤醒。
意识是行动的前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感恩典故、历史故事(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恩知识与感恩意识。
2. 不同学科间的协同渗透:
通过语文、思品等各学科的感恩事例,进行相关教育,发挥学科间协同育人、整体育人的作用,陶冶情操,培养感恩之心。
3. 日常生活中的践行:
让学生践行报恩,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多种传统节日等,教育学生知晓节日的目的与由来,通过具体的实践推进感恩教育。
4. 强化感恩榜样的引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感恩教育要注意感恩典范榜样的塑造,发挥模范传帮带的作用。
5. 通过角色互换体味:
让学生扮演家长、扮演老师,批改作业,督促他人,布置任务,通过角色的转换,知道艰辛,从而懂的感恩、报恩。
6. 倡导同学间的互动互助:
生日的彼此问候,苦难的共同克服,牵手同学,在点滴中,体验快乐,共同进步,懂得感恩,学会报恩。
四、感恩教育中注意的问题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教育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把握感恩的丰富内涵。
感恩不单单是对父母养育之恩,更是广义的,对周围,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及健全人格的体现。
2. 要注重教育实施的实效。
要注重从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和实践性出发,全面把握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不是只是的灌输,不是简单的讲授,更是引导,更是体验,体验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施恩、感恩、报恩的循环统一状态。
3. 要强化教育中的多方协作。
感恩教育要注重学校为主阵地,注重家校联合,协同进行。通过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注意对重点家庭、重点家长的协调沟通,注意教养方式的改变。
4. 要加强对重点学生的突破。
教育过程中,注意针对问题突出、父母教养方式溺爱、忽视型教养方式家庭的指导,抓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
5. 要强化感恩施恩中的主动。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学会感恩,更要学会主动施恩,要注意学会对感恩与施恩、得到与回报的细心体味,增强主动报恩的自觉意识。
6. 要注意感恩从点滴做起。
树立感恩意识,生活中留心体验关怀和温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尝试践行。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一切,懂得善良之心,善待周围之人,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关爱帮助。
感恩教育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生养之恩,懂得教师的教育之恩,懂得他人、社会的关心之恩,并懂得付出和回报,通过言语上的感知,行动上的付出,观念上的改变,生命中的践行,使其真正成为知恩、感恩、报恩并能主动施恩的人。
摘要:当前社会转型之际,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明显。小学生时期的可塑性很强,是否懂得感恩也是健全人格及今后成功的关键。学校教育中,可通过感恩意识唤醒、学科协同渗透、日常生活实践、感恩榜样引领、角色互换体味、同学间的互动互助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对感恩教育中注意感恩教育的内涵、注重感恩教育的实效、抓住重点学生的突破、注重感恩施恩中的主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实践
参考文献
[1]傅启惠,傅永英.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0,(5).
16.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六
一、主题选择:照顾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
细细梳理品德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中,沿着一条纵向的线轴,即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不断加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就应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中准确选择活动主题。
1.认识家庭,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基础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面对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从而激发学生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
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父母经济、身体、工作方面的难处,学生体察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从而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并在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由此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感悟父母之恩深似海。
2.融入集体,感恩朋友——感恩教育的迁移
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塑造独立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的孩子在上学初始,对于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与同学不能和谐相处。这些问题常常使许多班主任感到棘手。在品德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人际关系的规范,懂得欣赏同学,关心伙伴,感恩朋友。
如:一年级下册的《小手拉小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爱与被爱,互帮互助的温情。真诚的感谢将会获得朋友更多的帮助。
3.心有博爱,感恩社会——感恩教育的升华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同样需要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认识,以此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如,《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一初步的认识,由此同时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美好愿望。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许多普通工人辛苦工作的图片和资料,直观地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最后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的成就,明白他们的付出。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二、活动实施:根植学生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感恩教育应该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实施。
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补充教材“学会感恩”单元第二板块“感恩”这一环节时,做了一次“亲情小测试”,要求学生写下在他们静静思考后,想到的生活中最爱、最亲的五个人,然后逐一划掉。一次取舍,真情领路;再次割舍,情如泉涌;三次割舍,泪如雨下……这种割舍之所以这样不忍,这样揪心,正是源于那写下的五个人是学生生活中的至亲、至爱,孩子的心灵在生活体验中被深深震撼了。这时,老师讲述:“当爱包围在我们身边,我们往往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不知道去珍惜。有时候还会与他们赌气,让他们牵挂,让他们伤心……孩子们,不要等到来不及,不要等到一切成空,就在现在,把握住我们忽略的亲情,在与亲人同行的路上,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由此,感知恩情这一教学目标可谓水到渠成。
三、活动延伸:融入学校整体德育活动
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父母的疼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等几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3)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4)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5)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等等。
3.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1)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2)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体验教育活动:
(1)“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2)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像(通过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这一生动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看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作者单位: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江苏苏州215400)
17.《感恩教育》观后感 2 篇十七
赤城县第一小学五(1)班 王庆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
和、神闲气定,常常用一个故事比喻一个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多个主题,一是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
培养孩子的爱心等等。
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
想必大家都知道,但他却再一次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憾:从前有
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从不生气,每天盼着小男孩来跟它玩,但大
树盼了好几天小男孩都没有来,又过了好久他已经是一个初中
生了,小男孩很苦恼地叹着气,大树说:“孩子,你怎么了?”
孩子说:“我没有钱买玩具。”大树说:“孩子你把我的果子摘了
去卖钱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后来,小男孩好
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还有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
“你又怎么了?” “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娶新娘。我却没有。”“那
你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卖钱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
久没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
外了,我却在家里呆着。”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看了坐船吧!”
于是,小男孩照做了。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
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不愿意理我了!”“不,我回来,是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愿望,一生的愿望。
父母无私的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回报。目前我能回报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于丹老师还讲了周总理每次回家都给老父亲喂饭,然后才自己吃。台湾一个大老板都习惯跪着给父母喂饭。
18.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八
感恩·生命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之心。
二、活动背景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的父母是这样教育安利柯的:你应当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 感谢生活的全部赐予。感谢早晨的第一道阳光, 感谢春天的每一朵花开, 感谢陌生人的每一个笑脸, 感谢前辈对你的每一次提携。你要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会永远处在一种宗教般安详明净的心态中。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诲, 朋友的友情, 大自然的慷慨赐予, 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 有很多人麻木不仁, 熟视无睹, 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们身上, 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 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 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因此, 我们特开展以“感恩之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 孩子们能懂得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三、活动目标
(一) 认知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 从而学会感恩, 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亲人、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
(二) 情感目标。
使学生学会感恩, 提高素质, 做生活的强者。
(三) 能力目标。
1. 通过朗读诗歌, 表演小品和答记者问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正视感恩的魅力, 明白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2. 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书写日记, 融入自己的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制作出精美的感恩卡片。
3. 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讨论、表达及动手能力。
四、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 第一阶段:我准备, 我快乐。
1. 布置回家查找有关父爱母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有关父爱母爱小品和答记者问。
周三队会前进行彩排。
3. 每人制作感恩卡片的相关材料。
(二) 第二阶段:感恩的心 (主题队会) ——交流和思考。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队会,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制作好美丽的感恩贺卡, 并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三) 第三阶段:感恩从现在做起。
周三晚上, 每位同学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书写日记, 写出事件, 自己的感悟和决心并请家长签意见。周四上午, 讨论再交流。
(四) 第四阶段:美丽的感恩卡片——我分享, 我快乐。
周五下午家长会, 每位家长将从桌舱里找到孩子们为自己准备好的礼物——美丽的感恩卡片。在中队辅导员谈过“感恩”一词后, 家长们将认真阅读卡片并进行现场回信。
五、活动时间
三节课。
六、活动对象
三 (1) 班全体师生及家长。
七、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对生活中如何去感恩关心我们的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有关感恩的话题探讨得也比较深刻, 这些就完成了活动的知识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以往我们忽视的亲人产生了喜爱之情并要用实际行动去爱他们, 完成了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们通过朗诵、表演、记问等活动充分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面对深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只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并借一个小小的举动和一张小小的贺卡祝福自己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八、附件
“感恩的心”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一) 活动准备。
会场布置、排练节目、准备制感恩卡材料。
(二) 活动形式。
文娱表演、答记者问、制作感恩卡。
(三) 活动时间。
一节课。
(四) 活动地点。
三楼三年 (1) 班教室。
(五) 活动对象。
三 (1) 班全体师生。
(六) 活动过程。
中队长 (郭雪凝) :请各小队报告人数。
小队长:全体起立, 稍息, 立正, 跑步到中队长面前, 敬礼, 说:“报告中队长, 第一小队应到14人, 实到14人, 报告完毕。”稍息。
中队长:敬礼, 接受你的报告。
全体立正, 跑步到中队辅导员面前, 敬礼, 说:“报告辅导员, 本中队原有57人, 实到57人, 报告完毕。”
辅导员 (马老师) :接受你的报告, 队会开始, 预祝这次队会开得圆满成功。 (掌声)
主持人 (刘悦倩) :
第一项:全体立正。
第二项:中队长 (郭雪凝) 出队旗。全体少先队员敬礼, 礼毕。
第三项: (领唱:郭雪凝) 唱队歌。请坐。
第四项:中队长讲话。 (郭雪凝) :现在我宣布三 (1) 中队“感恩的心”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第五项:节目演出开始。
主持人 (刘悦倩) :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 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 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
傍晚时分, 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琐碎之中, 爱在荡漾, 爱在澎湃。
主持人 (任思薇) :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 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 他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 多么博大的襟怀。
主持人 (刘悦倩) :九年多来,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 沐浴着父母的情。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的关爱,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主持人 (任思薇) :母爱, 犹如阳光和空气, 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我们生下来就沐浴在母爱之中, 下面请全体同学齐背《游子吟》。
主持人 (刘悦倩) :是呀, 我们的成长离不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下面欣赏诗歌《致母亲》, 有请罗世玉同学。
致母亲
您不是明灯
却带给我灵魂深处的光明
您不是上帝
却赋予我多彩如梦的生命
您不是教师
却留给我朴素真诚的心灵
我不是天才
却是您殷切的希望
我不是远行者
却是您最深的牵挂
我不是顽童
却是您眼中长不大的孩子
我不够聪明
却懂得您给的每一份爱
母亲
有您的晴空
我正做着绮梦
有您的关怀
我正沐着春风
您是风平浪静的港湾
我是总要回归的风帆
你是碧波荡漾的波澜
我是依山傍水的木棉
您是巍峨挺拔的山峰
我是顺流直下的小船
主持人 (任思薇) :回首往事, 我们才幡然醒悟, 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请欣赏诗歌朗诵《献给母亲的诗》。有请王实同学。
献给母亲的诗
母亲是一张弓,
我是弓上的箭。
您宁肯将筋骨拉断,
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
不管风霜雪雨,
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母亲是一轮明月,
我是您身边的云朵一片。
每当我读书夜半,
您常用笑脸把我陪伴。
母亲是一条小船,
风口浪尖从不回旋。
勇敢地载着儿女们,
渡过了多少激流险滩。
母亲是一座高山,
您伟岸的身躯,
立地顶天,
竭力把您的儿女举到宇宙之间。
母亲是浩瀚的大海,
我是您的浪花一点。
无论我走到哪里
永远是大海的儿男。
母亲是一部书,
这书我永远也读不完。
您是我人生的辞典,
指引我向前向前。
主持人 (刘悦倩) :父母对我们的爱看起来很平凡, 因为他们的爱就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下面有请易凡琪、樊雨桐带来小品表演《我爱您, 妈妈》。
主持人 (刘悦倩) :一直以来, 母爱为人们所赞颂, 父爱,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们的印象中, 父亲总是深沉的, 而父爱更是厚重而无言的。
主持人 (任思薇) :下面请欣赏王树涛的诗朗诵《父爱如山》。
父爱
父爱是大海,
我是海中船,
在父亲宽厚的胸膛里
乘风破浪。
父爱是阳光,
我是云下芽,
在父亲温暖的微笑中
蓬勃向上。
父爱是电线,
我是盏彩灯,
在父亲默默的支持下
绽放光芒。
父爱是旋律,
我是首童谣,
在父亲细心酝酿下
婉转悠扬。
父爱是本书,
读不完, 看不透;
父爱是劲竹,
饱经风霜;
父爱是长城,
连绵不断;
父爱是雪花,
晶莹透亮……
呵, 父亲!
您的爱比天高比火烈。
我虽不能
抹去您额头岁月的留痕,
但要深情地说:
“谢谢您, 父亲!”
主持人 (任思薇) :看!我们的家长、学生两个代表团已经上台了。
主持人 (刘悦倩) :有请台下的“记者”们踊跃发言。
通过答“记者”问, 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和强制安排我们生活的无奈之举, 明白了这不同形式的关爱一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感恩。
主持人 (刘悦倩) :一张贺卡, 一片爱心。
主持人 (任思薇) :一张贺卡, 一片孝心。
(齐)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一张献给父母的贺卡。
主持人 (刘悦倩) :细数成长的岁月才发现, 我们从父母、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太多太多了, 在父母的呵护下, 我们长大了在老师的关爱下, 也学会了很多……那就让我们用行动去回答, 去证明, 铭记恩情, 回报恩情。
主持人 (任思薇) :我觉得感谢父母的方式还有很多, 如给父母捶捶背, 洗洗脚, 泡杯茶……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今晚就有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并书写日记, 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第六项:辅导员讲话。
(齐) :下面有请我们的辅导员马老师讲话。
有位哲人说过,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 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让我们永记恩情, 让感恩之心伴随我们成长!因为感恩会使我们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 它会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第七项:呼号。
师:请大家举起右手。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生:时刻准备着!
第八项:退队旗!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
最后,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 给父母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献上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推荐阅读:
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作文07-17
《中小学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10-20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07-04
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08-19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挂图》观后感09-08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观后感心得2007-12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五百字08-15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直播个人观后感心得08-29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读后感800字10-03
中小学生感恩老师的演讲稿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