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论坛(精选19篇)
1.美术教育论坛 篇一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系省级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本杂志为旬刊(上旬、中旬、下旬)。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CN13-139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324,邮发代号:18-219。
《教育教学论坛》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信息,本刊所有文章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网、龙源期刊网。
栏目设置:前沿视界、特别关注、课题研究、话说教材、教海探新、民主教学、快乐教学、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测试评价、精品课例、课例点评、实验平台、专题研讨、信息技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
征文对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技、中专、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各科老师,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以及各类教育文化工作者。
来稿要求:1.文章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2.来文请在题目下写明作者的姓名、单位(省市县学校)、邮编。作者单位格式为:××省××市(或××县)第××中学或(××中学)。
3.文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一律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名称;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要用图表。稿件格式必须完整,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不超过1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文中如有参考文献,请在文末按要求注明。参考文献:①引用书籍: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单位、年。②引用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
4.论文按来稿先后顺序刊发,请提前来稿,收到稿件后3至5个月内出版。
5.文章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抄袭率不得超过10%,否则,中国知网不能收录。
6、中小学稿件不得低于2500字符/篇,大学稿件不得低于3000字符/篇。
7、发表程序:作者提交论文—编辑审核——发用稿通知书——作者付全款——安排版面——快递样刊1本给作者。
●欢迎订阅本刊 欢迎宣传本刊 欢迎投稿本刊
●地址:石家庄市联盟路705号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邮编:050061
●编辑部联系电话:0311-85107625
●QQ在线咨询:1063995951
●投稿邮箱:1063995951@qq.comjin_0106@163.com(来稿请作者附带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两日内回复!)
《教育教学论坛》 // 杂志社实力雄厚 //编辑队伍强大 // 讲求速度效率 // 审稿快 // 出刊快 // 省级 // 教育类 // 正规期刊 // 正刊 // CN 刊号 // G4 // 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有备案信息作者可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网、河北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查到全文.
2.美术教育论坛 篇二
根据刊物定位, 《基础教育论坛》各栏目现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以及关注基础教育的各界人士征集如下稿件。
卷首寄语 教育方面的短文, 可以是评论, 也可以是教育畅想。
名家视点 就当前的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前沿聚焦 针对教育热点问题, 进行报道和评论。
局长论坛 基层局长来说说自己作为局长是如何管理基础教育的, 可以是经验总结, 可以是教育设想。
校长论坛 学校校长谈自己治校的方法和管理经验。
教研员天地 一线教研员谈自己是怎样做教研员的, 可以是业务指导、专题研究、能力提高中的任一方面。
教材研讨 教师和教研人员对教材的研究成果。
谈教论学 一线教师研究成果的展示, 也可以是经验的总结。
试题研究 各级各类考试方面的试题研究。
课例评介 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 并邀请专家进行评点。
专题研究 刊登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成果。
班主任之友 刊登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文章, 可以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 也可以是优秀班主任的事迹展示。
特殊教育 刊登特殊教育方面的文章, 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
教育人生 说说自己是怎样做教师的, 作者可以是功成名就的专家, 也可以是奋进在路上的草根。
休闲茶馆 对一些教育现象和事件的评论。
灯下随笔 教师茶余饭后的教育教学感想。
如果您有非常满意的文章, 但无法归类到上面的栏目中, 您同样可以发给我们, 因为好文章是不受栏目限制的。
投稿须知
1.文中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遵照有关规定。
2.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3.作者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三个月内没有接到录用通知, 可自行处理。
4.在稿件最后请标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个人介绍。
5.来稿一经采用, 版权归本刊所有, 并允许本刊以其他形式出版或引用;如有特殊要求求, 请在来稿中注明。
6.来稿请发至:jcjylt9099@126.com。
3.以论坛引发的教育实践 篇三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离不开教师培训活动的支持。每年,教师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我发现教师培训回来作培训分享时,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激动万分。过一段时间,则“一动不动”,没有行动了。询其原因,答曰:“用不上。”这揭示一个道理:教师需要有用的培训。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老师才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派上用场呢?我的一次难忘经历启发了我。在一个中外教育名家论坛上,我有幸作为本地校长的代表与魏书生、李镇西、《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围坐一台,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对话。能够如此“亲密接触”这些教育大家,感受他们的魅力和风范,这是多么让人激动!为了准备这次论坛交流,我翻阅三位大家的许多著作,丰盈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在论坛现场,与教育名家对话,思维的碰撞使自己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论坛对个人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于是尝试将论坛运用到教师培训中。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师论坛是一种很好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内涵
1. 内容
教师论坛模式以教育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为特色,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它是为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鼓励教师深入思考,独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互受启发,通过思想上的交锋和观点上的碰撞,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
2. 形式
由主持人、辩论团队、观众三类人员组成。所有参与者在现场抽取卡片,卡片分为两种——“请您按图形到主席台就坐”与“欢迎您到观众席就坐”。抽到“主席台”的老师约为30人,按不同的形式分成三组,组成三个辩论团队,在会场的前面就坐,直接参与论坛讨论。抽到“观众席”的老师坐在会场中后段,可以参与抢答讨论,参与主论坛的补充发言。这种随机的形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欲望。论坛还设 “智慧老师”奖,根据发言的次数与质量选出。观众席参与抢答的也可以获得礼物。主持人调控现场,各团队老师各抒己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每位老师都能发表看法,人人参与其中
3. 特点
①主题鲜明。根据学校近段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班主任,就有一系列主题: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与新接班”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与执行”
“想说爱你不容易——特殊学生教育问题”
“我想有个家——班级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成长——班主任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主任与期末评价”
②平等民主。论坛的参与者,不管专家,还是教师;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观众,都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说困惑,也可以道经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旁敲侧击。大家身份平等,只有观点与认识的差异。
③交流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④灵活方便。校内论坛可以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科组、级部进行,也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参与者既可是本校老师,也可以邀请外校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其他行业人士等等。
二、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教师论坛是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者围绕一个主题或案例,各抒己见,每一个培训现场的人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论坛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教师论坛的核心,其来源有三:
1. 学校管理层发现的一些亟待解决或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怎样布置合理而有效的作业;放学后的学生“留堂”问题等。
2.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例如:有效课堂教师是多讲还是少讲;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问题等。
3. 当前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减负,择校等问题。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促进教师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使老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主题的确定上要注意两点:一是与学校实践直接相关,但又要高于实际,这样可以让教师体验到学习、培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教师的动机;二是不宜把个别化问题作为论坛主题。有些个别问题或许只有个别教师感兴趣,但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就无法形成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则互动性不强,容易出现冷场。
(二)选好主持人
因为论坛是由主持人和台上嘉宾以及全场观众在现场围绕某个主题讨论,所以主持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现场参与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教育理念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处事不惊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主持人要善于倾听,这种“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预测话题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趣味的话题。
主持人要鼓励现场人员大胆地发表观点,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进而激发起大家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交流热情, 营造真正的“谈话场”。
(三)发布方案
论坛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好论坛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公布。论坛参与者可以根据主题预先思考、酝酿以及准备好发言素材。
(四)现场交流
在现场,主持人与台上嘉宾、台下观众相互探讨,充分表达对论坛主题的看法。由于探讨的话题都是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大家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各自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异,所以观点有冲突,话语有交锋,再经过主持人“煽风点火”的“挑拨”,辩论更加激烈,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提高了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五)反思总结
每一次论坛结束后,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看到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因为,每一次智慧的分享,都会带给全体与会者不一样的体验和专业成长。更为可喜的是,论坛过后,通过微信、QQ等交际工具,老师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方式策略等,论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学校会要求全体参与论坛的老师把感想写下来,并绘编成《论坛文集》,以引导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六)实践检验
论坛过后,学校会针对教师写的反思总结去观察其教育实践,看是否切实推进或改善了自己的工作。实践证明,每一次论坛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比较明显地看到变化。
4.教育教学论坛体会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们好:我最欣赏的教育家是孔子。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我就孔老师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跟同行交流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现在,师生之间的矛盾近几年越来越明显,无故不上课,顶撞老师,等等一些现象发生,而这种现象发生后,社会、家长,大多数会偏向同情学生,因为学生与老师学校相比其是弱者。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矛盾,倒不如说是新老教育制度交接时的必然产物,这就对新教育形式下拥有老式教育思想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再起的学生在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们接受掌握知识的方法和途经越来越多和快,有时个别学生不知从何处弄了一个题且来请教你,其实他已经知道答案,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在全班把你难住,就是满足自己一点小小的虚荣心。这件事你如果真懂,那么他们会佩服你五体投地,如果你不会而不懂装懂试想一下你在学生心中留下什么印象,我想你如果谦虚的低下头,听他讲解一番,学生会为你的虚怀若谷而鼓掌,试想一下他现在确实一些知识比你掌握的多,老师毕竟不是一本百科全书,所以说现在的学生与老师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互相学习的,你在拿原来的思想来管教他们,后果可想而知,不顶撞才没有矛盾,才是不可能的。
5.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五
在3月17日上午,首先进行的开幕仪式。仪式完毕之后,全国中语“优秀教师”,“精致语文”首倡者徐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变色龙》一课。徐老师课题设计新颖、语言幽默、课堂氛围热烈。令我佩服的不仅是徐老师对于教材研究之深、切入点之新,而是他的提问范围之广,遍及到整个班级,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的行动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主张:要关注到后排的学生。
精彩的课堂过后,徐老师还做了《送给语文老师的56句教学格言》的主题演讲。句子实实在在,但是每一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6.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篇六
一个人要是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那就得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不断地进步。此次郑州之行,其实是一次学习之旅,聆听大师教诲,接受先进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学习真如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升。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弄懂了语文究竟教什么。以前总是在教教材里面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文本之内,讲解一些文本里面有的内容,恰恰忽视了文本中所存在的语文的内涵。这次讲座中的几位大师都只是利用教材,用教材去教语文的内涵。比如,王崧舟老师的以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书声中去感受地籁的美妙,天籁的境界。张雪伟老师则以句子训练入手,让学生去感受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雪野老师则是一比喻句入手,让学生用他们自己异于常人的想想来进行童诗的创作。各位名师都是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来启发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回想我的课堂,知识片面的利用文本,讲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却总是忽略了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其实作者所使用的方法正是我们语文课上所应该教授的。
其次,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些位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犹如一篇美文,一条线索贯穿其中,让人读之酣畅淋漓。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就能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活动而活动。其中有一位名师说:“在你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要先想一下你做这个活动到底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那你设计它干嘛。”这句话打动了我,当我回想起自己的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时,不仅有一些汗然,原来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无用功。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个活动能够有它存在的意义。这也提醒我在进行自己的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先想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帮助。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效率不断的提高。
在这次学习中,还有让我为之仰慕的就是这些名师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一篇篇文章让我们如痴如醉,一首首诗歌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赵志祥老师的《渔歌子》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寄情于山水的悠闲的人,他的《江雪》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一片苍茫的世界中遗世独立。戴建荣老师的《击壤歌》与《诗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秦风古韵。我想这有赖于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都有赖于他们能够沉下心来研究语文,都有赖于他们对于语文的那一份热爱及对学生的那一份负责。能在这个繁华热闹的社会里,沉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应该是他们能够成为大师的原因吧。如果我们能沉下心来研究语文,研究教学,终究我们能成为未来的他们。
7.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 篇七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小学郑重推荐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小学版《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征订单《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65/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023, 邮发代号:8-315) , 是全国性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综合性期刊。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题写刊名,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主席、著名教育专家姚文俊先生任本刊主编,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常务副主席孙章存先生任本刊常务副主编。本刊以“坚持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倡导争鸣、凝聚共识, 反映国内外基础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助推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办刊宗旨, 刊物内容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性。目前, 本刊读者群已遍布全国各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本刊为月刊, 定价10.00元, 半年定价60.00元, 全年定价120.00元。欢迎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专业发行人员组织集体订阅。本刊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jcjyltxxb。◆邮局汇款 (务必写清汇款人、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0号院75号楼613室《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联系人:邓丽娟联系电话:18511057673邮编:100855◆银行汇款户名: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普通合伙)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银行账号:11006529572601《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发行代理: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订单请发送至邮箱:jcjyltxxb@126.com发行联系人:陈蓉 (13949517662) 王静 (13810835957) 订阅单位联系人电话手机投递地址邮编订阅份数 () 月- () 月, 总计 () 份汇款方式邮局 () 银行 () 款额[微信扫一扫]名称: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微信号:jcjyltxxb
8.美术教育论坛 篇八
基础教育分会场:推进重点领域新突破,共谋教育改革新思路
在基础教育主题研讨专场上,10位专家分别就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监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现场还安排了焦点对话环节,给与会人员带来不少启发。
省内外专家畅谈教育现代化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重点领域突破”是本次峰会的一个重点研讨话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研究员在会上分享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他指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导致了基础教育现代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布局、规模、生师比、装备配置、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要体现新的发展要求;既要体现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差别化的办学,也要体现校间优质均衡。例如在办重点校、试验校和示范校的同时,也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正处级干部李文郁编审针对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问题,描绘了一个“五阶五维”的专业发展模型,引导教师超越现有的发展阶段,进入更高一级水平。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研究员介绍了重庆市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探索——创新教育质量监测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监测办法,创新监测研究,研制了许多监测软件系统。到目前,重庆市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粤教创新实践被赞“接地气”
本场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分享了在教育创新上的实践经验,被与会者赞“接地气”。东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王健分享了东莞市通过“慕课变革”提升民办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经验。他介绍,东莞于2014年提出在中小学开展慕课教育,通过互联网连接教学供求关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让东莞为数众多的就读于中低收费民办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关于教育创新,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研究员认为,未来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他介绍了深圳市在推进创新教育上的经验,包括建立创客工作室、电影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等,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受关注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飏研究员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面临的困难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对策思路。李飏认为,目前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我国的户籍制度,她建议积极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户籍制度的差异,以此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此外,她还建议政府加大财政帮扶力度,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并倡导学校和城市社区为随迁子女提供“市民化”社区教育服务,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公共精神文化需求。
中大教授谈学校教育改革引反思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新秤教授作了《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反思》报告,引起了现场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运作都是受机械思维指导的,“教育系统就像一部大机器”,但进入21世纪以后,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的学校教育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应是一个人性化的学习场所。”朱新秤强调,“必须要把学校看作一个‘活的系统,以‘活的思维来引导学校的未来思维。”朱新秤认为,学校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应接纳多元智力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校还应强调共同愿景和合作,打破教师单独劳动的状态,强调教师的合作。
职业教育分会场:推进职教综合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在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中,国家及省、市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以及职业院校代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引下,围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针对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话题,与会者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及具体行业的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策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在对英国、法国的传统学徒制和德国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在我国开展产教融合的条件和路径,并提出产教协同的合作框架,建议从经济和教育两个领域出台相应政策,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保障。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高级工程师认为,职业教育在考虑定位的时候,要强调行业产业政策、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战略、院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对职业的追求,真正做到“五维一体”。
围绕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话题,与会者从各省、市经验做法的角度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对策建议。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认为,改进整个教育体系、彻底理顺校企关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地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法。他说:“没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就不能真正成为人力强国,也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现代化。”“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率先发展,整个教育系统僵化的结构就不会打破,‘钱学森之问就没有正解。”引起了在场专家和教师的深深共鸣,其间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认为,基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侧”、基于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进行改革,应成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增强教育的“选择性”,增强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在今天应该格外受到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研究员探讨了广西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解决生源问题、布局问题、中高职衔接问题、产教融合问题和普职融通问题的措施。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研究员提出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路径和方法,并分享了独具特色的广东经验。她介绍,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已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创建和广东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
与会嘉宾也围绕论坛主题分享了生动活泼的案例。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远榕高级讲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教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教授分别立足本校发展实际,介绍了区域或学校改革创新的个性化经验。
专家们对职业教育的解读、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形势的判断,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让大家与职业教育的距离又更近了一步,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职业学校校长、教师们的办学经验分享,让大家如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此外,论坛的结尾还设计了两场精彩纷呈的焦点对话,嘉宾与参会人员进行了零距离的面对面交流,嘉宾耐心地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是友好的,又是激烈的,更是深入的,引起了全体人员的强烈反响,引起了大家对职业教育更深入的思考。
高等教育分会场: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高水平大学
高等教育主题研讨围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主要聚焦当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研讨如何把握高等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引领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晰“双一流”建设发展内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重大举措,必将加快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跨越的步伐。
关于“双一流”的内涵,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认为,“双一流”就是寻找办大学的规律与科学,找到规律才有定力。实际上今天大学面临的许多困惑都与大学缺乏常识和定力有关。首先,一流大学成长起来除了需要充足的经费作支持外,还需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引领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概括起来即底蕴、文化、引领三个关键词。其次,一流学科的发展从未来来看,应该是淡化学科,强化方向,即强化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当一流学科的建设成果丰富到一定程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自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里的“一定程度”包含数量和非数量两层意义,它可以是指世界一流学科达到一定数量,也可以是借助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排名作衡量。需要注意的是,大学排行榜并不能完全反映大学内涵发展的所有因素,如体制机制、大学文化等不能用量化方式作简单排名,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提高国际化水平,注意不同类型大学差异化的问题,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培育一流的学科文化,在体制机制方面激发一流学科建设活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办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育。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黄崴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认识不够全面,把“师范性”等同于“学术水平”,对教师资格的标准、内容存在极大的认识误区。同时,我国在政策上一直没有把师范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对待。师范专业,乃至师范院校的“师范性”有名无实,缺乏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化教师的理论、课程、标准、方法的支持,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相脱节,师范院校很少直接给师范生开设相关的师范教育课程。
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程来看,有效率的大学管理架构及其制度是关键,建设一流的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大学管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孙丽昕副研究员分析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强调发挥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方向荣则认为,“双一流”有两个最基本的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双一流”需要在师资、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文化传承五个方面实现“五个一流”。此外,韶关学院院长廖益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光教授分别从中美“学科”认识差异和对外语学科的重视程度等角度阐述了对“双一流”建设的观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
9.党员教育论坛活动心得 篇九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经管学院学生党员教育论坛活动。党员教育论坛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高水准的学习,突出的是更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现实形势教育,通过听报告、集体讨论、观看视频、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各种活动,全体学员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短暂的党员教育论坛活动是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新的岗位的“起跑线”,必将对个人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活动,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树立责任感,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模范作用。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以前我对党性的认识只是表面上很肤浅的认识。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此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的失败,都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第二,通过这次活动,也使我对“三各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的,即在经济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发展。总之,“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更加朝气蓬勃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通过这次活动,我才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接受组织考验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了解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应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紧学习,因为,要做到“三个代表”之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牢牢的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才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真正起到代表的作用。我也深知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工作和学习中,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积极从思想上争取入党,才能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党员在享有八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它们是党员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体现,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认真学习党章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以使自己在入党后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我觉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八项义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因为这八项义务是具体的党员条件。提高自身先进性,增强模范作用,坚定信念、自我超越、勇于奉献,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面的认识。只有具备正确的入党动机,将来入党后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入党,才能坚持共产主义。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抱着一份私心去申请入党的,他们对党的认识都是表面的、模糊的、不自觉的感性认识。一些人觉得入党可以使自己脸上光彩、办事方便;一些人入党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容易的升官发财;也有一些人是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党员了,自己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一种盲从的表现。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这些入党动机,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党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因此,要入党就要端正入党动机,就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并勇于积极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
第五,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了更加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这次学生党员教育论坛活动,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感觉自己的思想收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也使我更坚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坚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0.如何登陆新思考教育论坛 篇十
新思考网是全国性的全面提升英语教师水平的网站。有很多知名的专家都活跃在此网站,义务为广大一线教师服务。还有不少老师在此建立自己的博客。其中该网站每个月八号晚上8:00-10点的英语教育论坛,是很好的与专家互动的平台。其版主是北师大的三位专家:北师大外文学院的党委书记林洪、英语系主任陈则航、在全国各地巡回培训各学段教师的马欣老师。这些专家都承担着编写全国性教材,参与制订《课程标准》的专家。今年10月12日-13日,三位专家亲赴梯门中学,义务指导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给我们做了讲座。各个学段的老师都有代表参加。欢迎更多的英语教师参与新思考每月八号的在线研讨。
如何进入新思考论坛并参与研讨呢?
方法一:输入网址,进入新思考网主页:http://bbs.cersp.com/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曾注册过的)→在“论坛快速通道”里的下拉菜单中,找到 “英语教学”点击进入。每个月的在线研讨都可以点击进入。然后每个月的八号晚八点到十点,有英语课程网上的专家在线指导,与一线教师互动。
方法二:在百度搜索中直接输入“欢迎访问教育论坛”就会出现“欢迎访问教育论坛-新思考网”字样,然后点击进入,登录成功后,可参与在线研讨。
凡是登录成功的老师们,可以在网页的最下边的编辑框中输入自己的观点。看到别人的帖子,如果想回复此贴,可以点击帖子右下角的“引用”然后就可以针对性地回复你感兴趣的帖子了。当一页互动满负荷之后,帖子数要转到下一页。凡是帖子总数容量超过一页,在最右下角有一个页码显示,可供老师们翻页。
由于注册的通道暂时关闭了。所以,有意参与在线研讨的老师,请填写下面的信息,我会与新思考网上的管理员协商,帮助老师们注册成功。
11.美术教育论坛 篇十一
2014年3月19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国际教育发展与挑战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教育部相关领导、各国驻华使馆官员、中外高中校长、国际教育专家以及留学服务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质量挑战。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和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作为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其发展越来越繁荣。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校也开始走出国门,尝试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探索中外课程合作之路。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留学市场出现了新特点,一是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年龄不断下降,二是短期出国学习成为学生和家长提前接触和考察国外教育的途径。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45.98万,同比增长11%。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和留学市场的发展,国内外相关的留学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做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审批权下放有关事项的通知》。截至目前,已有12个省分别发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的试行办法,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2014年,包括英美在内的多个国家放宽了对华的签证政策,这为学生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12.美术教育论坛 篇十二
按照“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规律, 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 我们组织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从大量的国内外相关书刊中, 筛选提炼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精华、极品文章, 搭建学习高地, 引领专业提升、促进事业发展。
本刊具有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主要栏目:政策资讯、管理方略、教育思想、教育教学、争鸣探索、教师发展、家教顾问、国外教育、教育名家、采撷、经典范例。
《基础教育论坛 (文摘版) 》为月刊, 国际流行大十六开本, 页码为64P, 国内统一刊号:CN21-1565/G4, 邮发代号8-316, 定价:每本6元, 全年十二期, 计72元。
为方便广大读者订阅, 除可直接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外 (在填写订阅单时, 一定要标明邮发代号, 注明“文摘版”) , 也可直接将现金或支票送交《基础教育论坛 (文摘版) 》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振兴街29号 (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二楼)
13.第三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篇十三
2012年3月24日《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在神马俱乐部举行。很荣幸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和来自我区各学校的老师齐聚一堂,学习名家经验,交流教育教学智慧。此次论坛众多名家各显神通,把自己多年的教育理念、经验和成果一一展示。
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王文英老师,时尚的发型,时髦的穿着,鲜明的个性,王老师自己也说在她的身上怎么也找不到半点职业教师的影子,她用一曲《相逢是首歌》拉开了演讲的帷幕,动听的歌声和激情的演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热爱生活,主张“活出精彩,活出自己”的王老师多才多艺,她介绍自己:曾学过声乐,获得过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学过指挥,荣获过省优秀指挥称号;她还学过体操、学过古筝、学过武术,学过美发,学过裁剪„„班会课上她用简笔画呈现单调的板书,用歌声诠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舞蹈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等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王老师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会上王文英老师介绍自己是个“另类”的老师,她爱漂亮,走在街上回头率很高,同事们因她的穿着打扮不愿与之交谈,街上行人对她的职业能力充满质疑,等等„„ 对于这些王老师说刚开始她有过苦恼,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因校长对其的信任毅然的放弃了开店的打算扛起了班主任的重担。王老师的经历给我印象很深,她说刚刚接任班主任时她很高兴,很开心,告诉父母本以为自己终于升职了,但接踵而来的却是又一道难关,接班第一天学生转走,家长埋怨,好朋友的不信任,又一次把她打回了郁闷的深渊。还好,那时的她没有因困难而选择放弃,终于坚持换回了有成就的今天。
做为一个新人,我想我应该学习王老师的这种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用丁蓉老师的话说就是“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外界的一切因素不为之干扰,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用成绩证明自己。
王老师的报告很真,没有假话、套话,有很多是对时弊的针砭,有对教育的担忧,有对教师的同情,有对官员的调侃(尽管台下坐着很多教育官员),我觉得她是个很“真”的人,她的报告无半点虚情和矫情,有的是真情和激情。王老师四个小时的报告,都是站着的,很累,但她很体谅我们陪了她这么长的时间。
王老师的工作也很“另类”。她对学生时而温柔、时而刚强,时而斯文、时而粗鲁,时而可爱、时而恐怖。她的教育看似不按套路出牌,其实细细研究,就会透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智慧。她有胆量让班上的“黑老大”管理班级。她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所有学生和她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一个成员,她爱所有的学生,当大家毕业即将离开校园时,王老师都会开一个送别会。她会穿上红彤彤的礼服,一一与学生惜别,而且每次都送上别样的祝福和寄语。在录像里,我们看到家长们一个个诚挚地给她送上鲜花,学生们拥抱着她,泪水涟涟,依依不舍。看到这样的视频,我也很感动。试想如果我将来能够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学生也能够如此依依不舍的与我话别,年老时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啊!
她的风帆十四班的班规也很“另类”,很人性化,读起来特别温暖。曾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的班规一向都是“
一、上课不许说话,二、不许随地扔垃圾”等等„„ 诸如此类的,从来没有像王老师的班规一样,以“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来约束学生,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在他们这个年纪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王老师和学生间的称呼也比较“另类”,学生称她为“老姐”或“王太后”,而王老师称他的学生们为“老弟”、“老妹”们,以此我们可见他们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关系和谐。一个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不喜欢呢?这里,我应该要学习王老师的这种能力,使学生喜欢自己,乐于和自己交朋友而不是一味地害怕自己。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觉得很不过瘾,专家们的演讲让我的思想得以洗礼,像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像春雨滋润的禾苗,收获颇多。
这次学习,让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我要时刻记住:不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14.游戏的语文教育(论坛帖) 篇十四
黄行福
教育是什么?教育即游戏。①因为教育具有游戏的形式及功能特征。只是由于我们过去把教育看得太神圣、太严肃罢了。如果放眼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太沉重了,沉重得有时叫人喘不过气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家长,有时都会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现在,该是换种眼光看教育的时候了。换一种怎样的眼光?我们认为,需要用游戏的眼光,只是我们不要老把游戏与不正经、与不严肃联系在一起。其实,也有正经的、严肃的游戏。比如,打扑克这样一种比较典型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不都是以严肃的态度来玩的吗?有谁在打扑克的过程中,不是认认真真、一本正经的对待?如果不认真对待,不小心谨慎地玩,肯定会输,肯定回被淘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敢不认真、不严肃呢?教育也是这样,是一种正经的、严肃的游戏。
语文教育作为教育这栋大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自然地,就具有游戏的特征与性质。
作为游戏的语文教育,它具有如下特点:
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往的语文教育,为了应付以笔试为唯一形式的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片面突出知识教育、智力教育。突出知识教育的结果,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知识的学习,除了理解,还特别需要记忆,需要死记硬背。因此,知识教育便演变成了记忆教育。智力教育的结果,实际上也演变成了以各种形式的比赛为代表的(各种考试也与竞赛差不多,都是淘汰性的)仅仅针对尖子生的精英教育,淘汰了大多数。学生便越学越艰难,越学越厌学。
作为游戏的语文教育则不同,它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②游戏不同于以智育为唯一内容的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就在于它是人的全面的投入。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他的认知,他的情感,他的意志,他的态度等等,每一个因素都积极参与其中。
人教初中《语文》第3册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稿。以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学生在课堂上也很活跃,也比较投入,与老师的配合和也不错。但学生的投入总不是那么到位,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现在有人采用游戏的方法上这篇课文,学生投入的程度就大不相同了。上海的陈仲梁老师就是这样。在上课前,陈老师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诗词、新闻和录制五个小组,分别进行课前的学习准备,各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
这样的设计,就体现了游戏的特征,引进了竞赛的形式。因为五个小组分别去完成各自的任务,他们之间就有竞争性,哪个小组不尽力,就会落后,同学就会有评价。学生一个个都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努力地想方设法去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上图书馆,访问名人,上因特网,去电视台录制影片,准备讲解……
上课时,陈老师首先让诗词组同学的代表上台带领全班同学朗诵毛主席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然后由录制组学生放映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几个片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历史组的同学介绍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又由新闻组的同学派两位代表上台讲解新闻的特点和构成,并引导大家由问题入手,对这则新闻进行简单的分析:找出导语、分析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再让地理组的同学展示一张他们自己按比例绘制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由一位男生头戴帽饰,手执教鞭,象个高级指挥员似的,为全班同学讲述我军中、西、东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③以这样的形式上课,学生的学习所得就比以其它形式要多,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
在教育原则上,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我们多年来所极力倡导的基本原则,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的并不多。为什么?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条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乐于做主体的途径。我们认为,游戏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好途径。因为它建立在人的本性之上。我们都知道,在本质上,人都有好乐的天性。游戏就是乐的形式之一。而人的任何活动,如果与人好乐的天性相切合,就没有不成功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这不如乐之者,乐之这不如好之者。”充分揭示了“好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告诉我们,游戏都是游戏者的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就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其他人只能是旁观者,他们不可能代替游戏者进行游戏。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他们始终都只是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根本不可能代替学生游戏,充其量,老师也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游戏,成为一个的游戏的主体。否则,如果教师越俎代庖,自己越位,成为游戏的主体,学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观众。一些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表率。他们或以现代教学媒体为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或把学生领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领略风光的无限,或以辩论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阐释,或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和精神。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游戏原则。任何游戏的进行,需要原则的指导,没有原则的指导,游戏就不可能进行到底。游戏的原则主要有快乐原则和竞争原则。任何游戏,都以快乐为宗旨,没有快乐,便没有游戏。群体游戏,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游戏的进行便会缺少动力。
游戏的语文教育,在设计上便不同于以往。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就体现了游戏原则。在课文的预习上,他采用分段包干的形式进行,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承包一段或几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力求对课文有比深刻的理解,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也使自己和同学真有所得。在考试方面,他也从不命题,从不改卷,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他的妙着在于,发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自己命题,命题的水平以与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上的试题的重合或相似的多少为标准。命题以后,由学生自己组织考试,自己进行改卷。整个这一套,实际上都体现了游戏的原则。首先是快乐。原先神秘的老师出卷、老师命题,现在大众化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考试这种向来都看得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的事情,老师居然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好坏,原来自己就可以检测,自己的命运仿佛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命题的过程便伴随着愉快,伴随着情趣,伴随着激情。其次使竞争。让他们自己命题,他们就必须考虑质量的高低,考虑其他同学命题的质量如何。每个人都在关注着别人如何命题,看着别人命题的水平。这其实就是一种比较,一种竞争。一比较,一竞争,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竞争不同与商业上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使大家合作共存,共同进步。
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对现代教育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要求。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学习的主。合作是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探究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自己去进行探索、探讨。这也正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征。凡是游戏,都是参与游戏的人自己做主,游戏的目的如何,游戏的规则怎样,都是参与者自己定的。至于合作,一般而言,除单独的个人游戏外,大多都是集体游戏。而凡是集体游戏,都需要与别人合作才能进行。探究,也是游戏中具有的重要内涵,特别使智力游戏,其中的探究是不言而喻的。最为典型的要数辩论赛,其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有目共睹。
当前很多成功语文教学,无不体现了这三条。江苏太仓市一中的方文榜老师在上高中课文《陈情表》一文时,采用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其中得几个问题,他以“鉴赏性讨论”“评价性讨论”和“拓展性讨论”的形式进行。“鉴赏性讨论”,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晋武帝看了《陈情表》后,备受感动,不仅欣然准奏,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它的艺术魅力何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各抒己见,共有6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评价性讨论”与“拓展性讨论”也是这样,学生们积极发言,见仁见智,气氛极为活跃。④这其实就是一种游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始终。
当然,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这种游戏性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典型的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是传统得方式唱主角。相信,新的课程实施之日,就是游戏性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现之时。
在学习的程动力上,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学习需要动力,而动力有内外之分。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本身的动力,外在动力则来自学习过程之外,它是为了达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目的,如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而学习等。外在目的一旦达到,就不具有动力的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在内在动力中,兴趣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愉快的过程,使学习本身具有动力的价值。
让我们来看两种积累成语的方法。读高中时,有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叫大家去背成语词典。开始时,大家觉得新鲜,尽头十足,每天都能背下20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感到乏味。慢慢地就放弃了,短时间内强迫自己记下来得东西,不久也忘记了,徒然耗费了许多精力。现在,很多老师虽然也让学生积累成语,但采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尽管赛前也作了很多准备,包括搜集、背诵。但由于这样的方法,具有游戏色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得就更富有激情,理解得也更深,记得也更牢,效果就比纯粹的死记硬背好得多。
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游戏性质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多。语文课本中,还编入了一些语文游戏。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为例,在教材的后面,编写了“语文知识抢答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社会采访与写作”等五项语文实践活动。这五项活动,其实都是游戏性质的学习。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每册几乎都有这样的语文活动安排。这对于改进我们的语文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教材中,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安排得就更多。
游戏的语文教育,其特点是多方面的,几乎从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层次,我们都可以发现它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有了以上几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游戏的语文教育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方式。
作为一种以游戏的样式进行的语文教育,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精神。新的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功能,“即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⑤教育内容要反映社会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游戏的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这样的大气候下提出来的,它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找到了一条非常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路子。
注释:
①拙作《教育即游戏》,《江西教育科研》第3期。
②[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贵州人民出版社版,34-35页,《中译者序》。
③陈仲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语文学习》207、8合刊。
④方文榜《研讨争鸣激智》,《中学语文教学》,年第11期。
⑤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0、11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邮政编码:344506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4124
15.美术教育论坛 篇十五
托马斯教授(Thomas Schmid)是1940年代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建筑系的毕业生,曾在美国、德国和中国任教,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任终身教授30年。 在德国退休前后作为外籍教授来到中国,托马斯教授曾分别于1987~198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及1994~1996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当时正值中国建筑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刚刚启动,在教育资源和共识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教授在中国更像是“扶贫志愿者”,对中国建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感情和精力,用心良苦。教授的中国经历,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年轻老师和学生,为中国建筑教育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为日益多元化的中国建筑教育提供参考。
本次专题邀请了几位受过教授培养的学者建筑师,从不同角度对托马斯教授的教学经验给予分析理解,希望带给大家有益的思考。也恰逢老先生今年90寿辰, 以此为贺!
托马斯教授近照
16.美术教育论坛 篇十六
此次论坛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关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领域的国际交流会,其目的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应用和教育创新的研究工作,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教育示范应用,规范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市场,并带动数字出版和数字学习等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机构以及厂商代表也根据论坛的分论坛主题,对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案例和最新发展技术进行了专题报告。
17.美术教育论坛 篇十七
龙井乡中心校
2012年9月22日至23日我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这次培训会汇聚全国知名学校的优秀教育专家。他们有华中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郑桂华,杜郎口中学的史金凤老师,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的李卫东老师,他们或阐述新课改理论和阐述高效课堂的新观点,现场示范公开课和现场教师互动的方法。虽然培训会只有短暂的两天时间还是使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他们的报告中,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的《新语文、新课标、高效课堂》给了我深刻启发。我认为新课标和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
对教师而言,课前准备主要是指课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教师引领、驾驭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课堂设计主要表现为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备课必须做到六结合:一是备课标与备教材相结合,在深入钻研,吃透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全面领会课标的建议与要求,对教学目的及对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层次要了如指掌,将教材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相结合;二是备内容与备教法相结合,备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环节,要对教法精心设计并随时补充修定,在运用时又要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灵活运用;三是备知识与备认识相结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四是备内容与备练习相结合,以题带课、讲练结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五是备教师与备学生相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备课,不仅是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必须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备课时要对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知识基础、思想倾向及个性差异等心中有数。此外,不管是听课后还是集体备课后,我们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的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没有最好,但求更好。总之教师既要战略性备课,又要战术性备课,既要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教学参考书,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目标、要求、程序、方法,准备教具,编写教案,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课堂教学
要保持高效课堂,学生主动、会学、积极参与是决定因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来的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使学生愿学、乐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时,才能认真听课、积极思维,并对该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发挥。学生的心理压力小,自然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踊跃回答,应该经常加以赞赏、鼓励,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创设情景和角色扮演。“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史料外,还适当补充新的材料(文字、图片、表格、实物等),创设新情景,并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给学生以广大的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整天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听取报告,我认识到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
18.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十八
新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的心得体会
姓名 单位 手机
师训领导(签字)
校长(签字)
(公章)
二〇一五年 4 月 14 日
新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2015年4月10日——1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体育馆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真可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拂去虚华,返璞归真,九位专家真是给我们上了三天活生生、朴实实的课堂。三天的学习胜读三年大学,他们的风采解开了我十几年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困惑。他们也对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表达了非常急切的心情,他们借助课堂教学展现了他们关于教学的理念及新课改的成功经验,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们在老师们的欢声笑语中抛砖引玉、旁征博引,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所专所得传授于我们,但我们又能得到多少呢?现把我自己这三天的学习体会概括如下:
教育大家,却愿俯身甘为孺子牛。
4月10日上午,我有幸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课和评讲,魏老师讲的是《人生不设限》。短短地一课给我留下了思音如行云流水,思义却意味深长的深刻印象。一个教育大家,却能俯下身子给七年级的孩子和在座的老师们投入地表演,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其声情并茂的表演饱含着无限的真情实感;其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孩子们撑开了一个个想象的翅膀;其犀利的语文教育新观点却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魏老师按照读、讲、写的过程,步步引导,步步深入引入课文。从生命的角度,幽默地引发大家要尽情享受生活。从他入情的表演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在以自己独有的幽默带动学生表演,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理解感悟及实践素养和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和升华。
教育名家,却以超群的智慧解读文本。
两节古诗吟诵课,让众人惊叹。赵志祥老师执教的《古诗的节奏》和胡红梅老师执教的《白梅——古诗吟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如何教学的切入点了。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何捷老师的《读绘本故事,练习说话写话》一课,以绘本故事《我爸爸》为文本。精彩有趣的绘本,加上何老师风趣的引导,孩子们的心被紧紧地牵住了。何老师一边带着孩子们阅读故事,一边让学生用所给句式练习说说、夸夸自己的爸爸,贴近生活的话题,令学生兴趣大增,而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也营造出了轻
松愉快的氛围。令我感动的是,何老师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句话,认为孩子的一切想象都是合理的。在何老师的努力和鼓励下,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一张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哪里还会怕说话、写话!
台湾教师袁宝珠的《三次阅读》真是一套完全针对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学法,真正训练学生自学、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归纳、表达、写作等等能力。把学习权完全交还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各种能力、增进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让传统的教学历程中着重于教师单方面的教,扭转成着重学生学习的习,唯有学生自主、高效率、充满思考性、体验式、讨论式的学习,才能把从学习中逃走的学生重新拉回乐意学习行列。
除此之外我还聆听了蒋军晶、刘飞耀等专家的课,短短的学习虽已结束,但这次郑州之行,对我的触动之大之深,却是前所未有的。
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我更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真如井底之蛙。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下苦功钻研、借鉴和吸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学习崭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艺术。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与创新型教师。
为什么我们只是考试大国,却不是人才培养大国?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教得这么辛苦,我们的孩子学得这么刻苦,却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这不仅是大师对我们的诘问,也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与专家面对面,才有了一点感悟:归根到底,是教育的责任,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我们教得很辛苦,但辛苦得没有价值,学生们学得确实刻苦,刻苦得已痛苦不堪了!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而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则极度缺失,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我进一步感觉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这些专家已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19.基础教育论坛杂志简介及撰稿须知 篇十九
《基础教育论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行政管理者。按照“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规律,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 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 交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的经验,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探索基础教育特点和规律。
《基础教育论坛》主要刊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研究等方面文章, 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理论前沿、热点探讨、教育管理、教学纵横、聚集课改、教材研究、教学研究、试题研究、案例透视、课例评介、教研札记、教学思考、教育科研、信息速递等。
撰稿须知:文稿要求观点明确, 论据可靠, 数据准确, 语言通顺, 文字精练, 一般不超过6 000字 (含图表) , 题目不超过20字。
文中量、单位和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遵照有关使用规定。
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并在文中作标引。
请勿一稿多投, 来稿恕不奉还, 请作者自留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个月未收到本刊决定刊登通知的, 可自行处理。
作者应保证对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
本刊对来稿可作文字修改。
作者应标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个人简介。
【美术教育论坛】推荐阅读:
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08-11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信阳站10-01
【考试大论坛】-教育学易错题07-16
爱校教育论坛话题发言稿07-28
全国教育名家班主任论坛--之感09-15
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08-14
海峡两岸香港职业教育论坛志愿者证明09-27
美术教育的美育06-26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07-18
美术教育实习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