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24-07-24

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精选13篇)

1.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一

分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模式

随着我国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职教育层次经济学类的热门专业,其招生热与就业冷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合适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毕业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产生很不协调的结构性失业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缺乏。笔者引入SWOT模式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O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环境;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一、内部环境分析

(一)优势

1.毕业生普遍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逐渐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训,基本上掌握了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以较强的制单、审单、跟单、报关、报检等一线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就业竞争优势。

2.毕业生普遍具有较为合理的就业定位

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越来越认清就业的不容易。“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去发展”的观念已被高职毕业生所接受,就业心态日趋实际。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定位非常准确,虽然目前公办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收费标准相近,学生的教育投资几乎相同,但由于本科与专科的文凭不同,高职毕业生只能压低自己的薪酬。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63%的毕业生对首次就业薪酬期望值在1000—2000元,这与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水平大致相同。

3.毕业生普遍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吃苦耐劳是他们的一大竞争优势,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有62%的高职毕业生愿意到基层或西部工作;有74%的同学想过自主创业,并有60%的毕业生

认为如果是自主创业,需要的是资金。在笔者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也了解到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端正,从工作安排,脚踏实地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眼高手低”的现象不严重,对工作的抱怨也不多。

(二)劣势

1.教育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以大专教育为主,与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弱势专业”。甚至有人误认为高职毕业生低人一等,只能做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或者认为应让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职教育等等,这都是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缺乏体现地方经济建设特色的自身优势。

2.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实践经验不足越来越成为高职毕业生求职的“拦路虎”,很多单位把就业者的实践经验看得越来越重,很多岗位招聘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对于大多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获得实践工作经验的机会比较少。

尽管近五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主要依托教学软件为主,业务的灵活性差。同时由于涉外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很多高职毕业生虽然可以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训,但都接触不到实际业务,只是例行公事、做些办公室行政工作等,真正业务的实践经验无法在毕业前获得。

3.缺乏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的能力

根据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是I:1头沟通能力和积极学习的能力。从事外贸业务,其基本工具是外语,但是英语能力恰是高职毕业生的弱项,部分学生即使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证书,也很难做到用流利的1:1语与外商进行沟通。同时多数用人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的积极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较差,较擅长从事事务性的工作,但对于较为深入和复杂的业务很难把握,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会

所谓机会,是指由于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出现的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利的时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就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业率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始终是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纲要,“政府将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根据这一纲要,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

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方面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要通过发展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岗位。

2.政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1999年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其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从高等教育“从属 和“补充”的地位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得益于政府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近三年来国家又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以及助学贷款制度,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学子的学习热情,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o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

3.持续快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为国际贸易专业提供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迅速融入全球化的国民经济进入了结构升级又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作为世界级贸易大国,我国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巨量进出口贸易,催生了对直接服务于外贸进出口各业务环节、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根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到2009年4月,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为75.5万家,比2006年的18万家新增57.5万家,年均新增l9.16万家。按每家新增企业至少需要3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三年净增需求172.5万人,年均净增需求57.5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O8、09两年,我国高校外贸类毕业生的最大规模分别为24万和18.2万,即使全部服务于外贸企业,年均需求缺口仍达30多万。

4.不断深化的高职教育改革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

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学院模式”进一步转向“工学结合模式”。各高职院校始终致力于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形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材应用和管理制度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的高职教育改革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

(二)威胁

所谓威胁,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动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或限制。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方面:

1.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世界经济在逐步恢复,但是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再加上欧债危机的爆发、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不断施压、原材料价格的普涨等等因素,都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大外贸类生产经营企业能否在动荡的国际市场中立足,决定了他们能

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稳定国内的就业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的缓慢恢复中,暂时陛失业或将成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结构性失业的调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时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个能够迅速得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努力调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以期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对外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进出口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能够做到高校供给与企业需求和谐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高职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日益复杂。

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日益复杂化,不仅要面对学历上占优势、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研究生、本科生;还要面对与自身一样具有较强技能的中专毕业生;还有80后的农民工、下岗再就业的技术工人等等。职场上竞争对手林立、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二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卷调查,实践教学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管理工程、涉外建筑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被整合的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 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 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武汉工程大学从1999年开始设置工程管理这个专业, 迄今为止已经有10届工程管理毕业生。为了系统地收集该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资料, 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设计为半封闭问卷形式, 共有15个选择题和2个问答题。问卷由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现状、就业期望及教学建议四部分组成。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的回收整理来反馈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信息。此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公开发布, 邀请各位工程管理毕业生填写问卷的方式实施调研活动。发放日期是从2014-3-24到2014-4-15, 共发放问卷100份, 共回收80份, 回收率80%。此外还以打电话、网上聊天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

2 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

2.1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调研毕业生就业现状首先从就业领域开始。从图1可以看出,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占82.5%, 其中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占45%, 在工程 (造价) 咨询公司的占11.25%,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占17%, 在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的占7.5%, 而此外在其他行业的占17.5%。参与填写问卷调查中男生占73.75%, 女生占26.25%。

由以上数据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接近一半的人毕业了选择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通过QQ与工程管理毕业生交流, 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工程管理的男生比较多, 建筑施工企业需求量大;二是因为企业要求毕业生从基层做起, 先去现场承担项目的技术性工作, 对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更好的胜任项目管理、造价等工作岗位。

该校工程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注册造价师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 获得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师和建造师的基本训练, 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咨询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图1上看,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基本上与该校的培养目标一致。

2.2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其次从就业岗位进行调研。从图2可以看出有52.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毕业后都是从事造价员这个岗位, 从事管理人员工作岗位有15%, 做施工员的有8.75%, 有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从事市场开发。从饼状图可以发现填写问卷的毕业生没有人从事监理和资料员的岗位, 还有18.7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从事其它的岗位。

从图3看出从2003-2012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规模空前, 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 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 (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 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从事的都是造价员工作岗位。

2.3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图4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填写问卷的电脑IP地址,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毕业生工作的区域分布。

从图中看出, 4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在湖北工作, 据调查问卷其中在武汉工作的占30%, 占相当大的比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和武汉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关系, 整个武汉市就有大大小小的项目5000个左右。另外由于问卷的发放对象大部分是湖北人, 也是造成此现象的一个原因。

通过QQ、短信、电话与毕业生交谈再结合图4数据分析知道2003-2008年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人较多一些, 而在2009-2013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就业的比例呈减少的趋势, 而在西部地区或者二、三线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就业的比例呈总体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 尤其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比较紧张,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面临的竞争很大。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国家这几年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有很大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建筑市场逐渐扩大, 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2.4 专业职能技术证书

根据问卷调查有60%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在本科期间都考了五大员证。有27.5%和22.5%的毕业生工作之后分别考到造价员和二级建造师。现在项目经理证已经废除, 企业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持二级建造师证上岗。还有20%的毕业生没有专业技能证书或者持有会计、公务员之类别的证书。一级建造师与注册造价工程师分别只有一个人考到。执业资格证书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各种专业职能技术证书可以为建设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努力考到专业智能技术证书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实现自己的价值。

2.5 就业发展与期望

问卷调查结果如图5-8所示。

(1) 从图5中可以看出有46.25%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国企, 30%的毕业生在私企, 在股份制企业的占11.25%, 剩下的12.5%的毕业生在其他性质的单位。通过与毕业生的交谈了解到毕业生刚毕业时更愿意去国企, 国企的管理制度比私企要更加全面完善, 同时国企也招人。不过国家在大学教育这方面进行了扩招, 毕业生越来越多, 国企的用人门槛逐年提高, 因此毕业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根据图6可得在国企工作1-3年有30人, 在私企工作1-3年有21人。且在国企工作1-3年年薪3-5万有12人, 而私企有10人。毕业生刚毕业时国企的待遇比私企稍好一些。然而工作4-6年、7-10年时, 国企与私企的待遇差不多。由此可以看出, 只要有能力, 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哪种性质的企业都是受人青睐的。

(3) 根据图7发现有90%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现在的工作。只有8.75%的毕业生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说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可以胜任工作。但是有51.25%的毕业生觉得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符合心里的预期, 有47.5%的毕业生觉得符合心里的预期。两个比例基本持平。不排除个体差异, 目标不同的原因。

(4) 从图8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工作能力成长较慢, 晋升机会较少占40%;工作能力成长较快, 晋升机会较少以31.25%位居其次;然后是工作能力成长有限, 晋升机会较多占16.25%。最后工作能力成长快, 晋升机会多的有12.5%。结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晋升机会多只有28.75%, 说明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发展前景没有预想那么好。

2.6 知识结构分析

从图9中可以得出有63.7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认为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 有48.75%的毕业生认为生产实习很重要, 38.75%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计比较重要, 剩下的25%的毕业生觉得毕业设计业比较重要。

这些数据说明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些综合实践教学的内容被工程管理毕业生认为很重要。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职能水平, 使综合实践教学成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单位实际业务能力要求之间的一个桥梁, 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岗位专业适应能力。

3 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表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所学课程多而不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相对缺乏。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土木工程专业课课时少:工程管理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 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建设领域进行全过程管理。土木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要比管理课程课时多。 (2) 实践课程少:从如今国内各个学校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 理论教学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实践教学。 (3) 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目前企业还没有接纳学生实习的强制社会责任和义务, 学生到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和安全责任, 且一般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利润。

4 教育改革建议

4.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设置上要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1) 了解职业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基于实际项目开展案例教学。学校应该建立案例库, 整理案例的完整资料。然后设置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 老师生动形象地解说某一案列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任务。 (2) 以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 探索构造新型课程体系。

4.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

(1) 专门实践导师。许多实践课程都是类似学期末的实践作业, 很难让学生重视起来。如果设有了专门的实践导师, 学生可以随时与导师进行探讨与沟通, 导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安排实习内容。 (2) 沙盘模拟系统。沙盘模拟, 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有很大的困难, 学校应该逐步建立“建筑工程及施工流程模拟室”、“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工程软件与工程估价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模拟系统应该对学生开放, 并不只是安排课程的时候才能使用,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3) 实践课与工作接轨。首先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 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资格考试也可以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导, 我国主要的资格考试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注册建造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这些资格考试在工程管理这个行业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4) 建立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很大的难度, 建议由学校出面, 与相关工程造价事务所, 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一般都是4年制, 可以增加一年变成5年制, 而最后一年就是在企业实习, 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国家应予政策上的支持。双导师制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 也可以为其适应社会提供一个缓冲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飞涟, 李昌友, 王孟钧.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J].长沙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1-12.

[3]李秀芳, 陈自力, 金季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教育, 2013 (19) :200-202.

[4]陈敬武, 徐秋梅.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10, 12:6.

[5]李艳杰, 陈金霞.工程管理专业采用沙盘模拟训练的必要性分析[J].大家, 2012, 08:169.

3.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38;F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2-01

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贸相关的公司企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也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改善策略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属于中上游的水平,而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难得出其发展前景也大大优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让人适宜的,同时所获得的薪资同比各行业来说可居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集中在经济的领域中,但其工作分布仍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这些都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其就业状况非常乐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虽然毕业生都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受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院校老师的培育,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应对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首先是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他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乃至就业,并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能提早或及时的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使得其把握不住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赢得机会。而有的毕业生则是对自身的认知过高,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都被国语美好化,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不能深刻理解,从而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亦不能培养发展自身的优势,使自身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局当中。

(2)高等院校教学存在问题

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是在课本之上的教学指导,只把所谓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太少。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基于自身的考虑,顾虑学生的安全不能让学生随意外出实习,也因资金费用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改善的问题。

(3)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都很大,而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失业,重新走入了求职就业的大军当中。近年来高校扩招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国贸专业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2.改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1)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自身水平

为了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优秀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此要想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首先,毕业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其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之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楚的定位,这也意味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就是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具有特色,需要毕业生去把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只有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就业保证。

(2)高效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

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必须基于专业的特点重点教学,针对专业技能设置课程,因材施教,把握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实践机会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设心理辅导课程,在保证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保证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且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还应针对该专业的这个特色,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3)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萧条的状况已逐渐改善,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非常令人欣喜,国贸领域的日益复苏也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而且很多国贸企业现在也都亟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众多国贸公司企业都在主动出击,到各大高校内应聘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也为众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总结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现状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业生们更应把握住现今的局势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为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做出努力。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们的就业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郑金彪,张玫,王芳等.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86-187.

[2]丁思颖,喻蓓佳.北京市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商,2015,(9):27.

4.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四

[26]邓光耀,韩君,张忠杰。 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J]. 软科学,,32(04):35-38+48.[27]聂清华。 互联网+背景下的我国茶产业国际贸易发展路径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05):42-43.[28]冯根尧,杨莹。 竞争还是合作--基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数据的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38(02):33-41.[29]姜作利。 评21世纪以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统一化立法工作的新发展--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视角[J]. 国际法研究,2018(02):67-80.[30]屈国强。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J]. 物流科技,2018,41(04):140-145.[31]刘伟,焦艺歌。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3):70-73.[32]钱佳珍,王盛,夏寅。 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上海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41-46.[33]冯晓玲,张雪。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水平提升途径[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2):56-61.[34]杨武,李升,马光明。 财政分权影响国际贸易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检验[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4):3-18.[35]程颖慧。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8,34(07):168-170.[36]孙宝文,褚天舒,赵宣凯。 跨境电商模式下地理距离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 新金融,2018(03):39-44.[37]王勇。 产业动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18,17(02):753-780.[38]余益民,陈韬伟,赵昆。 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基于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8(04):128-136.[39]颜少君。 跨境电子商务引领国际贸易革命--E国际贸易及引发的重大变革[J].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8):4-9.[40]陈保启,毛日昇。 中国国际贸易水平的测度分析--基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经济体间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4):20-40.[41]刘叶。 国际贸易会恶化全要素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6):20-29.[42]叶譞。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需求的分析及对策--以福建省两所应用型高校为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9-17.[43]赵亚会。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J]. 中国集体经济,2018(15):77-78.[44]赵少华。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与文化理论传播关系研究--评《国际贸易实务教程》[J]. 新闻爱好者,2018(04):103-104.[45]陈怡,田靖,孙文远。 国际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18(05):95-111+137.[46]程炜杰,陈虹。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01):56-60.[47]聂红隆,沈友华。 “一带一路”战略下宁波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02):47-54.[48]李雨凝,姜锋。 中国旅游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商论,2018(14):81-83.[49]张晓英。 中国出境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带动效应及作用机制--以中美国际旅游为例[J]. 价格月刊,2018(05):90-94.[50]陈广晓。 浅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J]. 特区经济,2018(05):73-75.最新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51]曹监平,张淼,周新生。 要素跨国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为样本的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2018(03):9-14.[52]罗知,宣琳露,李浩然。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要素价格扭曲的中介效应分析[J]. 经济评论,2018(03):74-89.[53]李冰。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价值工程,2018,37(16):54-56.[54]马欢。 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分析[J]. 经贸实践,2018(09):85-86.[55]李吉昊。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的思考[J]. 纳税,2018(13):203.[56]吴杨伟,王胜,李晓丹。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吸收问题研究进展--兼述一个理论框架[J]. 国际贸易问题,2018(05):160-174.[57]彭德雷,周围欢,杨国华。 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安全”审视--基于美国“232调查”的考察[J]. 国际经贸探索,2018,34(05):91-104.[58]王燕。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国际贸易出口的影响[J]. 黑龙江科学,2018,9(11):159-160.[59]党玉婷,盛丹。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仍然为环境污染赤字国?--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分析[J]. 商业研究,2018(06):81-92.[60]刘瑛,林舒婷。 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完善中国《仲裁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3):78-85.[61]康振华。 绿箱补贴对农业生产率、生产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03):99-110.[62]姜含春,丁以寿,宛晓春。 国际贸易视野下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比较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4):146-155+160.[63]吴宗柠,樊瑛。 复杂网络视角下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47(03):469-480.[64]张建英。 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8(07):87-89.[65]颜少君。 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 宏观经济管理,2018(05):64-67+72.[66]唐学学。 国际能源博弈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云南社会科学,2018(04):88-93.[67]卓志,毛勤晶。 出口信用保险对国际贸易演化博弈均衡的影响--基于前景理论视角[J]. 保险研究,2018(04):18-30.[68]安彤,马哲,刘超,刘皓阳。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现状与国际贸易格局分析[J]. 中国矿业,2018,27(07):1-6.[69]谢文浩,闫旭。 国际贸易壁垒对LED产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中国照明电器,2018(06):8-14.[70]李超民。 美国财政困局的国际贸易效应[J]. 国际关系研究,2018(03):49-64+154-155.[71]陈广晓。 “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探究[J]. 特区经济,2018(07):87-89.[72]顾菁,赵星。 长三角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性的区域差异分析[J]. 商业经济,2018(08):30-33+170.[73]张建华,何宇,陈珍珍。 国际贸易冲击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经济稳定视角[J]. 经济评论,2018(04):31-44+83.[74]赵明亮,臧旭恒。 国际贸易新动能塑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J]. 改革,2018(07):148-158.[75]张凌云。 商品流通渠道变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8(13):131-134

5.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五

薪资水平:许多行业的营销总监甚至主管的收入都让人羡慕。年薪5万-20万元,外加业务提成。新人在刚入行时,因为业务水平以及营销业界最看重的“人脉”都未形成,因此,薪资待遇一般集中在1500元/月-3000元/月之间,有的行业和公司也会提供业务提成的业绩奖励。

专家支招:市场营销对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切入点的。具体到工商管理专业来说,侧重于市场管理和策划方面可能更合适一点。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熟悉程度,提前选定自己毕业后要进入的行业。接下来,对这个行业的产品、目标人群、销售渠道,以及经典的新产品销售方案和市场策划进行学习。然后就是熟悉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对其目前的招聘需求仔细研究,以备自己能有目的的去培养一些职业所需能力。一般除了经验以外,他们最重视的在于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以及沟通、倾听等能力。

就业点之 物流管理职位

职业前景:市场总值超过千亿元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让众多中外物流企业怦然心动,招贤的“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

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薪资水平:高水平的物流操作人才、策划人才、营销人才待遇属于金领级别。不过,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新人的收入大概在1200元/月以上;在企业内部物流部门,新人的待遇则是随着行业、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专家支招:国内物流业发展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部分同学得到的关于该行业的信息可能仅限于媒体的介绍,因此不能准备判断物流的真正工作内容。建议同学们利用暑期找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实习,以确定自己的真正职业兴趣。

6.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六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42-03

一、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8月,笔者对安阳师范学院、泰山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和玉林师范学院等四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和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调研数据截止到毕业年度的7月底。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考研。全国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人数较多,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也使得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其专业课的设置普遍不够合理,导致毕业生在知识面和实际技能上与名校毕业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别,在考研复试中处于劣势。例如,泰山学院2009届毕业生中共有3位初试高分学生在考研复试中被淘汰。另外,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少学生选择跨专业报考,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不及政治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扎实,他们在跨专业考研时,完全处于劣势。

第二是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公务员考录制实施后,所有专业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且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明确要求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位并不多。因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专业上的优势,能够考上的是极其幸运的。如泰山学院2009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中,有57.8%的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其中只有1人被录取为公务员,有2人被录取为选调生,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第三是去企业。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还是要到企业去就业的。但是,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内容,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低于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去企业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较低、专业可替代性较强的工作,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206月,笔者对泰山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和玉林师范学院等四院校毕业生共95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当被问及“求职中,最缺的是什么?”时,有68.4%人选择了“行政管理的应用技能”一项。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总量剧增,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9月,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达308所,再加上开设公共事业管理和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相近专业的院校,总共有400多所,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总量剧增,而这一时期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却没有相应增加。

2.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实施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实现直接就业的巨大障碍

在旧的体制下,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专业对口,有着较扎实的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尤其受到各级政府组织与事业单位的青睐,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但是,在公务员“凡进必考”的招录制度实施之后,由于公务员招考竞争日益激烈,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据统计,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考职位共9275个,招考人数共15526个,其中标明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位有150个,招考人数为300人,约占总人数的1.93%。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职位中,中文、法律、政治学等专业也可报考,这说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往往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只有深圳海事局、国家行政学院等部门招收的16个职位(共计16人)只限行政管理专业…。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和录取比例达到了85:1,个别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和录取比例达到1000:I以上。在激烈的竞争中,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并不具备优势。因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通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体现不出优势。比如,其写作能力不如中文专业,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如文秘专业。

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教与学的针对性不强

从25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会导致诸多的后果:其一,预定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在25所院校中,提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有15所,就本科层次而言,这一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其二,由于在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说明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通常是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的“大杂烩”,导致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其三,对培养对象所适用的工作领域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自身的特色,学生既不知道要学习什么,也不知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

4.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毕业生技能水平普遍不高

第一,基本原理类课程过多。在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基本原理类课程过多的问题,培养学生行政能力与技术技能方面的课程过少,特别是研究方法、政策分析以及经济学类课程相对比较弱。例如,泰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基本原理类课程共104学分,约占总课时量的68%,其中政治学课程共27学分,占总课时量的17.6%。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多数是从政治学等文史专业脱胎而来的,政治学等理论课专业教师较多,从而出现了基本原理类课程特别是政治学课程开设较多的状况。

第二,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不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行政学专业更名为行政管理,并将其归人公共管理学科之中。这一调整意味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资金和实践场所的限制,实践性教学普遍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少,在课程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上述四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占总课耐的比例基本上都在IO%左右,如泰山学院为10%,内江师范学院为9qo。即便这样,占比重很小的实践教学课时也难以得到保障。多数院校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外出实习,也只是打打杂,没有实际有效的行政管理行为,并且实习时间的安排也不尽合理,多数学校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考研和找工作两方面的压力,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实习。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实验设施。例如,泰山学院想筹建一个办公自动化实验室,但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问题,一直没能如愿,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三是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虽然各院校都安排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院校缺乏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以上情况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理沧知识扎实,而技能知识不足的问题。在知识结构失衡的情况F.是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因此,导致该专业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原来政治学或历史学等专业转过来的。这部分教师普遍缺乏行政管理专业所应具备的管理类和经济类知识。例如,某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从开始招收,此专业隶属历史系,教师多是历史专业出身,对行政管理专业不甚了解,他们的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让他们把行政管理专业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二是新引进的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不过,这些硕士生或博士生中的不少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专业基础知识不牢的问题较为突出。另外,这两部分师资均存在行政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没有深刻的体会,在教学中他们很难将艰涩的理论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削弱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就业信心

第一,应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此,应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职业的选择一定要与个性相匹配。同时,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努力迈进。

第二,要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多渠道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如可请用人单位来校作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第三,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通过邀请校友、用人单位代表与学生会面、举办讲座以及利用各种媒体开办就业专栏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成功的创业经验,激励大学生的创造欲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2.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从我国当前对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来看,只有那些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运作程序,能够针对行政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应用型人才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因此,应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功能类型定位和市场对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育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指诚信、积极、勤奋、创新、刚毅和宽容,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厚基础是指通晓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强能力是指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应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包括演讲、写作、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软件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核心应用能力包括学习、决策、组织、沟通、协作、公关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经费支持和生源质量等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不可简单照搬重点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应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构建“厚基础、精模块”的课程模式。所谓“厚基础”,是指要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为学生打牢专业素质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精模块”是指学生在完成对基础课模块的学习后,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求职需要,选修某一个或两个方向模块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方向模块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出灵活性和自身特色,应开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力求精,而不求全,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例如,可根据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开设社区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企业事务管理和民族地区事务管理等模块课程,从而使其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方向模块的课程设置情况:1)社区管理模块。可开设物业管理、社区社会工作和第三部门组织管理等课程。2)企业行政管理模块。可开设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与形象设计等课程。3)教育行政管理模块。可开设教育行政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4)民族地区事务管理模块。可开设民族学、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社会学和民族社会发展等课程。5)公务员考试模块。可开设公务员制度、申论、行政职业能力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31。

4.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必须加强实践训练环节。为此,我们应在抓好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应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可以通过加强实验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和方案策划等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开展软件模拟现场办公,通过开展角色扮演、在线业务处理、召开视频会议、论坛交沆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以激发学生了解时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为他们参加公务员“申论”科目的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反馈,根据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查评价,总结反馈实践效果,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第二,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要积极争取在相关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派遣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行政见习、观摩、实习和社会凋查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应厢技能的能力。

5.优化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应采取引进人才和聘任兼职教授等方式,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在引进人才时,要优先考虑具有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背景的公共管理学科人才,改变专业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还可聘任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来授课,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应丰富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可以选送一都分专职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是到行政管理实践岗位进行调研,了解现实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性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7.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七

一、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医学美容专业06~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

三年来, 各专业的就业率总体水平趋于稳定, 康复医学专业的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100%, 医学心理年终就业率还未能超过95%。男女生的就业比例与招生比例基本持平, 没有显著差异。

就升学 (包括免试研究生) 情况而言, 临床医学专业始终保持在22%左右的水平, 康复医学专业 (χ2=38.036, P=0.000) 和医学心理专业 (χ2=21.063, P=0.004) 研究生录取率升高速度明显。三个专业被外校录取的研究生比例均较高, 尤其是康复医学和医学心理专业录取外校研究生的比例增加显著。

三个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就业去向则以安徽省内为主, 从事行业的分布, 除医疗卫生单位外, 也进一步向多向发展, 趋于多元化。 (见表1)

二、三专业06~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原因分析

与连年高校扩招相比, 同期对应的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起合力来破解这一难题。浅析原因, 有如下几点:

1、毕业生与家长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不理智

现在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只招聘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本科生或硕士以上层次的毕业生。需求层次高使得很多本科生牢固树立了“不考研没有出路”的坚定信念, 所以他们决定不找工作, 专心考研。

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大, 家庭负担的后顾之忧等原因, 许多毕业生不愿也不敢离开城市, 很多大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即使在大城市里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 也不到县乡去。笔者曾经在两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展开就业观调查, 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原因是父母不同意。

毕业生及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与不愿接受的就业形势之间的反差也迫使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

2、高校扩招, 同时教育模式改革跟不上就业形势的发展

高校扩招虽不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但是扩招必定会影响生源质量, 两者之间的矛盾一定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随着用人体制的改革与转变, 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大部分高校仍保留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重理论、轻实践, 继而会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

3、政府、学校指导作用的发挥有失妥当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的录取硕士生甚至博士生, 使得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挤占效应”[1], 极大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果确定用人单位的用人层次变成一种政府指导性行为, 那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必定会有较大改观。

虽然国家、政府、学校多方鼓励学生认清形势、摆正位置, 投身西部建设、基层建设, 但这些宣传工作多停留在表面, 并不能深入人心, 很少有同学真正了解相关的鼓励政策, 想当然的认为基层实践机会少、硬件设施不完备、没有发展前途, 上述数据也是显示每年去县级以下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徘徊在5%左右。

三、就业对策探讨

1、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 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1) 教育学生树立危机意识, 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在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上下功夫

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形势, 时刻充满危机感, 树立“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观念[2], 在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上下功夫, 为顺利实现就业打好基础。

(2) 加强感恩、诚信、团队意识教育, 促进和谐就业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缺乏诚信意识, 道德观念弱化, 集体荣誉感不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停留在表面, 不懂得感恩, 责任意识欠缺, 对新环境适应性较差。有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以及高挫折商, 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坚强后盾, 对于这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不容忽视。

(3) 加强对学生教育的同时注重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对于相关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对象, 还不能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毕业生本人, 还应考虑其身后的父母, 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同时是要改变家长根深蒂固的思想。

2、提高专业队伍业务水平, 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引导工作

高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专业队伍的再培养, 进一步健全这支队伍的知识体系, 加快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步伐, 把身兼就业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培养成心理咨询师, 职业指导师,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完善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系统, 科学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更新大学生的就业理念。

3、学校适应时代发展,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为顺利实现就业做好保障工作

(1) 加大考研辅导力度, 提高研究生录取率

目前社会对于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层次日渐提高, 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是大势所趋, 而且录取研究生又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快捷的途径, 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汇集优秀的师资力量, 从中低年级开始就加强对学生的考研辅导, 着力提高研究生录取率。这种做法, 在很多学校也一直在执行。

(2) 以制度做保障, 协调考研与毕业实习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用途

近些年来, 实习已经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 很多学生将实习作为“闭关修炼、冲刺考研”的绝佳时机。但从最近几年医科类研究生录取考试中发现, “西医综合”考试要求越来越偏向临床实践。学校应该落实以往的实习制度, 严格管理, 实习生的态度首先必须端正:实习是为考研和求职打基础的。

(3) 加强与就业、实习单位联系, 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应该与实习、就业单位合作, 有针对性的对实习生开展培训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就业的长效机制。笔者所在学校就坚持按照执业医师考试模式每年举办一次实习生实践技能竞赛, 效果显著, 学生收益匪浅。

4、政府、学校加强合作, 细心解读、全面贯彻国家现行就业促进政策

从上述分析数据显示可知, 该校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以省内居多, 因此省属学校要着力巩固省内就业市场, 尽力开拓省外就业渠道, 尤其是想方设法降低用人单位录用门槛, 避免“挤占效应”诱导毕业生“有业不就”。

政府、学校就业负责部门, 还应该细心解读、全面贯彻国家现行就业促进政策, 真正让学生了解政策、读懂政策, 并能主动响应政策号召, 同时政府也应当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以往学校在鼓励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方面似乎过多使用局限的宣传手段, 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国家政策深入民心, 得到理解和响应。也正因为如此, 出现了“好的地方越好, 差的地方无力发展”的马太效应。

最近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对于医科院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基层工作状况的改善, 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 也一定会缓解马太效应对于就业现状造成的困惑。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 只有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毕业班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沈国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6, 28 (3) :159-168.[1]沈国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6, 28 (3) :159-168.

8.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八

[摘要]在就业压力下,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过早地把学生推向社会,影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在就业压力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文章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就业压力 计算机专业 本科 毕业设计 质量

[作者简介]黄艾卿(1972- ),男,广西百色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库技术、高校教育改革与研究;黄小龙(1971- ),男,广西田东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工程师;罗明山(1979- ),男,广西隆林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助教。(广西百色53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启动基金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学分制条件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C025)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75-02

在教育部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各高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占了大学阶段1/8的时间,是大学生学业中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践过程。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经过了一系列改革,有了高速、超常规的发展,特别是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使得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这几年,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重视,根据高校的就业率来确定该校的招生指标。在这种就业压力下,许多高校为了能提高就业率,允许学生在第八个学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名为见习其实即为找工作,一些高校在第八个学期基本上没有毕业生在校,这对于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高校工科生的毕业设计无法顺利完成,有些毕业生虽然完成了,但质量不高。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在学校,或者参加工作以后,都要在实践环境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毕业设计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就业压力下,学生在校外疲于找工作,许多学生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都得不到系统的实践机会。这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即高校重视了就业,忽视了毕业设计,使得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而由于毕业生无法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又影响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其实,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达42.5万人,而且逐年递增,特别是计算机高级人才缺口更大。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呢?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及毕业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计算机人才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造成一方面社会计算机人才缺口很大,而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那么,在就业压力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增强毕业生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呢?本文探讨了几种新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一、就业压力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规模扩大,毕业设计教学资源短缺

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部分的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进入9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许多高校都增加了计算机专业的设置。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有计算机专业。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专业也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然而,计算机专业并不是投资几间机房,引进几位计算机教师就能办好的。计算机专业重在实践,特别是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经验才能胜任。据统计,目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队伍中,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不足1/3。而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多,一些没有开发经验的计算机教师都被安排了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加上教师的任课授务重,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足,这就难以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二)高校在就业压力下对毕业设计工作疏于管理和指导

在就业压力下,各高校非常担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第七个学期一结束就把学生推向社会。高校的就业办与系部之间缺乏交流,就业办只关心就业率,不关心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就像一个工厂只注重产品销售,不重视产品质量。由于学生不在学校,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学生在就业压力下不重视毕业设计工作

从学生本身而言,他们在思想上也不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在大学前三年,他们从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中已经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因此,能够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已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第七个学期一结束他们就开始在社会上不停地找工作、换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毕业设计。

(四)规范化管理存在漏洞,过程监督不力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许多高校对毕业班学生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对毕业设计没有制定出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明确,一些高校虽然对毕业设计做了布置和要求,但由于学生不在校,对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无法进行监督或监督不力,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就业压力下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一)重新制定和实行新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化条例

各高校对毕业设计都制定了一些指导性与规范性的文件,但是那些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制定的,也就是说那些文件是对毕业生在校进行毕业设计所做的一些规定。然而,在就业压力下,毕业班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都不在学校,旧的管理文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各高校必须重新制定和执行新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化条例。

在新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化条例中,必须重点考虑毕业生不在校的情况下进行毕业设计时如何进行管理和监督、如何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如何进行指导等问题,制定严格可行的考核办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二)建立毕业设计监控、指导与管理平台

在计算机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为对离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监控、指导与管理平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这个信息处理工具,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对他们的毕业设计进行监控、指导与管理比其他专业更容易实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每一周都要把作品放到平台上,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生。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和语聊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甚至毕业设计的答辩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设计该平台的时候,要考虑到交流信息的存储,为以后学生成绩评定及教学质量评估做参考。建立毕业设计监控、指导与管理平台可以说是在就业压力导致学生不在校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实行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指导,传统的方式是由指导教师先列出一些题目供学生选,学生选中哪个教师的题目就由该教师指导,甚至有些高校采用随机抽取、硬性分配的方式。这些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由教师出题,容易产生每年题目类似,也容易出现学生复制上一级学生的行为;二是学生没有主动权,只能在教师所画的圈子里选题;三是容易出现有些题目学生选得太多,有些题目没人选的情况,不利于调配。

因此,在就业压力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如何改革才能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毕业设计改革的重点之一。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把关认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题目,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能力及题目的难易度、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核,若审核不过则学生重新选题,直到审核通过为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为社会上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所以让学生自主选题,这些学生就可以结合他们所开发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不但容易得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实行师生互选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某个教师的教学,平时和这个教师的交流比较多,因此,实行师生互选制就可以保证这些学生由这个教师来指导,这样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沟通,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建议在毕业设计监控、指导与管理平台系统中设计选题子模块,具有师生互选功能,在学校规定的选题时间内,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便他们都能较好地选择对方。

三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综合性的实践,积累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在高校中,许多计算机教师都有应用型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开发,不但能够减轻教师科研的工作量,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系统开发环境中锻炼,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

(四)聘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员做指导教师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计算机教师的知识与技术更新远远比不上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很多都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接触的是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公司有完整的软件开发团队,包括项目负责人、设计员、程序员、测试员、维护员等。聘请他们做指导教师,学生就有机会到他们公司去见习,有机会参与一些项目的开发,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软件公司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更强调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专家也指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毕业设计作为工科专业的一次综合实践过程,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高校应该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在压缩理论课时的情况下,不削减实验实践环节。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各高校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高级人才,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压力下毕业生过早离开学校影响毕业设计这一现象,并针对该现象从管理体制、教学计划等方面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才能确保计算机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勇,张靖周.工科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13).

[2]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2).

9.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九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文/程 娇

摘 要: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审核调查,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技能。通过对72名英语专业学生论文的调研,发现在英语论文写作中,题目、摘要、内容及创新理念等方面问题的出现频率居多,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论文写作;普遍问题;解决办法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知识及综合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近来的一些现象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的治学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出现问题。如主观上不重视、理论知识不足、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师生比例失调等(欧蓉,)。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从大体框架到具体部分,从内容安排到词汇应用,从题目到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分析论文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目的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意识到在写作过程中哪些问题容易出现,如何能有效避免,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将西北某高校外语系级本科生经过答辩、存档的毕业论文72份进行分析,其中涉及翻译、科技英语翻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文学、外语教学等方向。并参考了已经在公开刊物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18位英语专业研究生对其的分析,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基本格式及内容出发,从问题的总数、每个问题被提到的频率及占总数的百分比四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采用简单的手工统计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通过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如下图:

1.题目

如图所示,毕业论文在题目中存在问题占问题总数的21%。其中主要是选题过大,定义模糊。以S’1的题目为例,A Glimpse at China’ History through Tea and Wine(通过中国的茶和酒来看中国文化)就是一例很典型的题目。其次为论文题目的长度问题,研究变量过多或过少,研究题目过长很难抓住研究重点等。还有就是论文题目与论文的主体内容联系不紧密,中英题目翻译不贴切的一些问题。

2.本论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重中之重。它的写作是一件更加难掌握的技能,同时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总结,这样的问题占总数的17%。如没有充足的论据支撑,作者无法清晰得表述观点;论文的重点问题通常会遗漏或模糊解决;缺少引文标注;词汇重复现象严重,连贯性不强。

3.摘要

摘要是整篇论文的缩影,言简意赅的表达至关重要。统计表明,16%的问题都在此出现。大部分的问题出在很多学生把摘要和引言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在摘要的写作中,缺少许多基本要素,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对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程序及研究结果和发现,而是把摘要写成了背景的介绍。

4.创新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12%的问题是在论文的创新之处。很多学生找不到新颖的观点或角度,而把论文写成了资料总结和学习心得。很多论文研究目的不明确,致使给出的论据自相矛盾。

除了以上谈到的四个问题之外,剩下的问题就不一一讨论了。但这并不表明它们不重要,可以忽视。相反的,要想成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克服。

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1.独立发现问题意识差

在校学生查阅资料文献的途径受限制,发现和研究的可用资料的能力和意识欠缺。搜集信息的过程体现着学生的主观态度和良好习惯。一方面我国许多高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的条件有限,对高科技的网络利用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当网络不断更新普及的时候,当代很多学生不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导致大量有用信息成为抄袭的模版。

2.理论认识不足,系统学习机会受限

对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学生不能按格式撰写学术论文,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论文写作的技巧,明白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但是像这样的课程还是有限,有时还会被一些专题讲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现实,论文写作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如选题、搜集资料、列提纲问题都会被忽略。(James Dean Brown, 1988)没有系统的、专业的学习,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3.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写作基础差

对于英语是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语言能力是必须克服的问

题。没有扎实的技巧训练,就很难用地道的.英语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训练及论文写作的系统学习,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就很难。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把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根深蒂固,很多学生都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4.思想不重视,就业压力大

很多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答辩获得毕业证书。在面临毕业时,重点放在了找工作、出国、复习考研等事情上,把毕业论文放在次要位置上,实际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1.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英语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题目中变量不宜过多,如果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偏多,需一一进行阐释,而在题目中也需列出,以下是两篇论文题目:

a.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liment responses(Gong,)

b.Influence of different tasks, lengths of planning time and lengths of learning on L2 oral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hu, )

2.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毕业论文篇幅较长,可设大小标题。

3.摘要

根据《文献编写规则》,摘要的目的是提供文献内容梗概,简明确切地论述论文重要内容,不带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读者只要看完摘要就能知道论文的大概。摘要写得好坏,直接反映了论文的质量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摘要部分对整个论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论文作者在摘要部分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字数一般为100~300字,而且摘要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研究目的,提出问题;研究对象,分析数据的工具;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程序;研究结果和发现(文秋芳,)。

4.创新点

每篇论文不仅要在结构上完整,还需要有它独特的创新之处。这是论文写作中比较难得的一部分,也是画龙点睛之处。创新的起步就是通过前人研究,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这是创新的源头。然后再通过看文献,获取创新灵感或者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的积累才是创新的技巧和关键手段。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些要求和规格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写作技能的培训与练习。掌握的技能越好,在论文中就能越好地组织结构、阐述观点。写作技能不同于其他技能,多实践、多练习才能提高。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论文写作课应该给予更多的优先。

本文通过简单的统计法,对经常出现在论文写作中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主要涵盖了题目的选择和书写,摘要的写作要求,论文内容的结构与衔接,还有创新点的把握等。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突破写作语言的限制,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引起各位指导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进而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鸥荣。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

[2]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James Dean Brown.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0.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十

关键词:口腔医学,毕业生,就业

医学生包括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新形势。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 将口腔医学教育纳入了医教协同改革的范围内,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模式将逐渐转变为“5+3+X”模式。如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抓住机遇规避挑战, 促进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 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2011-2015届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

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的209名本科毕业生。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调查内容

根据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登记信息 (截至2015年8月30日) , 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生源地、就业单位等, 对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分析

(1) 毕业生去向统计。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毕业生去向的统计分析, 有98人选择就业, 占总人数46.89%;有58人升学, 占总人数27.75%; 有43人待就业, 占总人数20.57%。由此可知, 2011-2015届的209名本科毕业生中156人去向明确, 占全部人数79.43%。 (见表2)

(2)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本研究将工作单位分为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和其他行业, 并根据所在地分为市级、 县级和乡镇三个级别。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98名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66人在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就业, 16人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就业, 1人在乡镇公立医疗机构就业, 合计83人;3人在市级私立医疗机构就业;9人在市级其他行业就业, 3人在县级医疗机构就业, 合计12人。由此可知, 市级公立医疗机构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见表3)

(3) 毕业生升学情况。按照学校类型, 可将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58名学生升学情况的分析, 26人考入综合性大学, 32人考入专业性大学, 其中26人考入国家985、211工程高校。 (见表4)

(4) 毕业生留疆情况。作为区域高校, 为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其必然使命。毕业生留疆与否可以看做是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的209名本科毕业生统计分析, 有86名毕业生留新疆, 113人不在新疆, 分别占比41.15%、58.85%。 (见表5)

二、对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思考

1.口腔医学专业性强造成就业面窄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我校口腔医学系设置的是单一的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这是我国在19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口腔医学专业教育体系。随着口腔医疗服务由以“医院口腔科型”为主转型为以“牙科诊所—牙病防治所—口腔医院型”为主, 口腔医学专业开始由单一的口腔医学专业向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牙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并存的方向发展。但是, 与临床医学相比, 口腔医学的专业性相对较强, 决定了其就业面相对狭窄, 面向的主要是医疗机构、 医学教育等专业领域。近年来, 由于就业单位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和医学专业的细化发展, 导致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对口就业, 无法跨专业就业。

2.口腔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失衡

口腔医疗卫生供需失衡是影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方面。首先, 区域供需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医学院校扩招, 口腔医学专业人数逐年增加, 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口腔行业从业人员基本饱和, 口腔医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相对较缓慢, 公立医疗机构出现超编的现象, 但基层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对口腔医疗卫生的需求相对较大。其次, 不同学历人才供需不平衡。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 大城市对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基层对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层次相对较低。第三, 行业内部供需不平衡。公立医疗机构对口腔专业人才需求较少且对学历要求较高, 私立医疗机构对口腔专业人才需求较多且对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但毕业生选择就业时更倾向公立医疗机构。

3.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匹配

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长期处于争论状态, 争论的焦点为是否应加强临床医学基础, 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什么类型的口腔医师, 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还是牙医师。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学科,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市场需求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 因此口腔医学教育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当前, 诸多口腔医疗卫生机构把技能操作能力作为选择工作人员的主要标准, 同时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组织领导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 毕业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却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目前,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规定实习一年, 学生在此期间可以提高技能操作能力, 需要学生利用实习机会, 多学习、多练手、多操作。

三、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口腔医学学科, 认识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于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 思考成为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去向, 积极提供可靠真实的就业信息, 思考毕业时去留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描绘合理可行的职业规划蓝图, 适应新形势对口腔医学人才的新要求,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

2.政府、学校和市场“三位一体”共同做好口腔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政府的宏观指导、发挥基础作用。政府是高校的投资人、办学者, 在高校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 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政策调整专业办学规模以及就业取向。学校的积极参与发挥关键作用。学校应做好就业工作, 鼓励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基层甚至到西部偏远地区就业, 引导毕业生去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私立医疗机构就业, 引导和鼓励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咨询服务、药品和器械营销等非临床岗位就业。市场的广泛调节发挥核心作用。当前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在区域、学历以及行业内部供需等方面供需失衡,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口腔医学毕业生的流向。

3.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个21世纪合格的医学人才, 除了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能精湛外, 还应有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创新能力。调整办学思路和培养目标, 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口腔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临床专业人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底线, 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指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个体竞争力。 毕业生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学校教育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4.学生个人的职业准备

首先, 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构想, 这就需要在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综合提升本人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还要学好临床技能知识, 增强临床技能。同时, 应注重人文修养, 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专业技术过硬、 沟通能力较强、具有仁爱精神的临床医生。其次, 要学会角色适应与转变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医学生完成学业后意味着即将成为一名医生, 走向社会, 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刚.对我国口腔医学院系的专业设置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4 (04) :29-30, 36.

[2]郭伟, 张志愿, 王晓洁, 等.五届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 2002 (01) :19-21.

[3]王德飞, 张海涛.浅析口腔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指导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08) :121-122.

[4]马军成.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04) :44-45.

[5]林玉芝, 张锦雀.口腔医学生到民营机构就业的现状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4) :15-17.

[6]李松英, 许翔, 谷志远.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和教育思考[J].口腔医学, 2007 (01) :43-45.

11.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分析 篇十一

国际贸易专业的前景非常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会更加频繁,当然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了,当今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自然会增加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说国际贸易专业的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明白一点,国际贸易对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学国际贸易英语要好,国际贸易专业对学习者的整体要求较高,需要学习许多经济课程,如果能学好国际贸易专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国际贸易专业好不好

个人认识国际贸易比较好一点,分析一下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前景吧,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业难”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毕业流向做了一次调研,此次调研工作的资料搜集,我分了三次进行。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业难”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二学生,我们有必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毕业流向做一次调研,看看我们现在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为将来就业的激烈竞争争得更多筹码。

12.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十二

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无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这里的供大于求并不是指人数,而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不对口”。那么,对于在“十一五”期间有重大发展突破的电气行业来说,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是否也面对就业难问题呢?本文将结合电气行业的发展来分析一下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电气的定义

所谓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

由此定义不难看出,电气行业涵盖范围之广。电气专业的主要就业行业

一、各级电力公司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应该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其次,省一级的电力公司、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电力公司以外,在未来,风能、太阳能等投资高、技术密集的电厂也很有发展潜力。

二、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

设计院、研究所主要从事设计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国内的电力设计院主要有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等。

三、工程局

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所以相对来说,工程局的工作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但是待遇也相对较高。

四、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

另外,每年都会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通讯设备公司(在通讯服务公司主

要从事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到信息、电子、机械、交通、外贸、政府等行业和部门工作,主要从事与电力工程和电气装备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实验分析、研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力制造行业一次设备(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等)制造的公司有东电集团、哈电集团、上电集团、西电集团等,二次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四方集团等,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企业,代表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

如果按照专业对口来评定的话,以上四大行业可以说是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最优选择。此外,也有部分学生选择留校、深造、自主创业或是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决策。

电气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电气行业产业发展的黄金五年,其主要成绩表现在电器工业产业规模获得空间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兹主场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装备支持;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发展迅速以及资源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二、面临的形式

全球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能源与环境的挑战:油价持续攀升、农产品价格飙升、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面对这些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到目前的能源格局的不可持续性,酝酿着创造新的能源格局。

改善目前的能源格局有两种主要的途径: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大力发展替代新能源。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环节,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电力设备行业的革新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替代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的市场正在急速膨胀。

三、发展前景

由于日本地震,核电污染,使得国际核电进入全面的审核阶段,发展的步伐将有所止步。1月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优先安排沿海核电建设,稳步推进内陆核电项目”。从“积极”到“稳步”,也反映出国家对于核电发展“速度”的把握。

“十二五”中国的能源将继续大力发展和优化结构,优质清洁的电能将优先发展,中国

极有可能在“十二五”的第一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能应用市场。据BP公司公布的能源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的发电量为4.1496万亿度,下降3.8%,占全球的20.7%,而中国的发电量为3.7251万亿度,同比增长6.9%,占全球的18.5%。2009年中国的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89.77%,而2007年为75.18%,2000年为33.97%,1990年为19.50%。这个数字2010年将接近100%,而2011年不出意外将大于100%。(数据来源于中国制造网)

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由以上分析可见,电气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形势大都比较好。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航天飞机的研究,都会出现电气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如果经过了两到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可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13.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篇十三

一、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的多样化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一种多种类结合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中要多引入社会领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公开讨论乃至辩论来关注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把单向的老师讲授转变成师生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课的很多年轻教师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把实践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实务授课,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不应在课堂上完成,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实践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

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人才市场上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该专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的热点问题,授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将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时事问题的思考,增大实践教学的份量,使实践教学真正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可知,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素材,与时代的需求不相适应,存在教材时效性差等问题,而且,在校的“90后”大学生思维敏捷,兴趣广泛,更愿意关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时事焦点,并且看待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从课堂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问题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3. 实践教学的设计缺乏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直都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理论基础的传授,更要通过设计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案例来完善教学过程。然而,有些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选择的案例与理论基础没有很好的衔接,案例通常较为简单、涉猎面狭窄,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技能,不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专业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出于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训的目的,很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时间设定为三个月,要求学生找的实习工作必须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但实际情况与学校要求相差很远,很多学生由于找到的实习单位和专业不相匹配,混了3个月,有实习单位的盖章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就算有些学生找到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单位进行了实习,也会由于时间的问题接触不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达不到实习预期的效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1.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组织规划,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充分做好前期备课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将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师生的双向互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参与讨论,拓展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 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健全实践教学反馈机制。

科学合理地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指标,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是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到指标设置合理,指标量化可行。将实践教学的考核纳入到教师的评教体系当中,可以将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并把每一次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使教师能够及时改正问题,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反馈机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3. 谨慎选择实践教学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库。

为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的案例时,必须要选择那些与理论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成功案列,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案例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尽可能关注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4. 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学的经验,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

很多本科院校都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而且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合,借鉴他校成功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吸取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聘请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讲课,或者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学习,使得教师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具体来说,第一,学校可以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定期组织一些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通过各种各样的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借助合作办学的方式,充分利用他校良好的实践设施,进行校园内的模拟实践和训练,这样在校园内部就可以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合作办学的方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要想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学会吸取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不足。

5. 重点开展国际贸易单证的实践,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一专多能”讲的是这样一类人才,他们不但掌握了本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对相关岗位的实践技能也了如指掌,能够熟练运用,遇到问题时显现出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就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培养学生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由于业务涉及的部门多、流程烦琐。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政策,还要熟练掌握外贸单证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单证实训的重点在于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单证的制作,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业务的环节,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制作,提高单证相关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系统化的国际贸易单证业务的培训,为日后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6.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可以根据理论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在实习环节中,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安排到企业的不同岗位,由企业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带着学生进行轮岗实习,这样有助于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能第一时间解决,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学校层面,还可以聘请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员和国际贸易机构的专业化人才,授予其客座教授的身份,定期为学生开展专业培训讲座或者教授一门实践课程,这样既可以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意识,增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的引导和实训。

从就业视角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需要逐步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实践体系。唯有将实践教学渗透至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整体教学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以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重中之重,建立丰富的多元化课程,构建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方案中要求毕业生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可见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现行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看,仍旧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存在明显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建立健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过程。以就业为目的,本科院校该如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艳.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赤子,2015,(3).

上一篇:2015暑期师德师风简报下一篇:爱美的老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