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2024-08-27

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精选8篇)

1.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一

第1145章 香港公开大学第1145章

第7条校董会及其职能四

摘要:本条例设立一个名为“香港公开大学”的法团,以公开进修方式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并对有关事宜作出规定。

第V部

教务会及学院

(由1997年第50号第18条代替)(1)现设立教务会,教务会是大学的最高教务团体,其职能如下─

(a)策划、发展和维持大学的学术课程;(b)指示和规管大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c)规管录取学生入读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及学生继续就读事宜;(d)规管取得大学的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所须通过的评核及考试;(e)规管大学颁授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荣誉学位及其他荣誉名衔除外)的准则。(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代替)(2)教务会委员,须由校董会按照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委任。(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修订)(3)除非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另有规定,否则《释义及通则条例》(第1章)第48至52条适用于教务会。

(4)教务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但必须符合本条及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的规定。

(5)(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废除)(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修订)第1145章

第13A条学院等

(1)校董会可根据教务会的建议而设立学院及其他同等机构。

(2)学校由其院务会管理。

(3)校董会可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以决定关于每间学院院务会成员的事宜。

(由1997年第50号第20条增补)第1145章

第14条帐目

第VI部

帐目及报告

(1)校董会须就大学的财务交易,备存妥善的帐目及纪录。

(2)在每个财政年度完结后,校董会须尽早安排拟备该年度的大学收支结算表,及以该财政年度完结之日为准的大学资产负债表。

(3)校董会可不时订定某一长12个月的期间为大学的财政年度。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21条修订)第1145章

第15条核数师

(1)校董会须委任核数师,核数师有权随时查阅大学所有帐簿、付款凭单及其他财务纪录,并有权随时要求他认为适当的有关解释及其他资料。(由1997年第50号第22条修订)(2)核数师须尽早审计根据第14(2)条拟备的报表,并就该等报表向校董会提交报告,以便校董会有充足时间办理第16条规定的事情。

(1989年制定)第1145章

第16条报表及报告

(1)校董会须在每个财政年度完结后6个月内,或在校监决定的较后日期之前,向校监呈交一份大学校务报告、根据第14(2)条拟备的报表副本及根据第15(2)条所作的报告副本。(由1997年第50号第23条修订)(2)(由1997年第50号第23条废除)(1989年制定)第1145章

第17条未经准许而使用大学名称

第VII部

一般规定

(1)任何人不得组织 ─

(a)伪称是或显示它是 ─

(i)大学、其分校或部分的团体;或

(ii)与大学有任何关连或联系的团体;或(b)以“香港公开大学”命名的团体,或使用与此名称非常相近的任何语文名称的团体,以致能欺骗或误导任何人相信该团体是─

(i)大学或其分校或部分;或

(ii)与大学有任何关连或联系;或成立该团体为法团,或成为该团体的董事、高级人员、成员或筹办人,或参与和该团体有关的工作。(由1997年第50号第24条修订)(2)任何人违反第(1)款的规定,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0000。

(1989年制定)第1145章

第18条校董会订立规程的权力

校董会可就大学的行政管理及本条例规定列入规程内的事宜订立规程。

(由1997年第50号第25条代替)第1145章

第19条文件能否接受为证据

(1)任何文件,如看来是用大学印章妥为签立,或由主席、校长或由校董会为此目的授权行事的人签署,则须获接受为证据,而除非反证成立,否则该文件须视作妥为签立或签署的文件。

(2)如主席或校长签署证明书,证明一份看来是由大学或他人代表大学订立或发出的校董会文书,确是由大学或他人代表大学订立或发出的,该证明书即为该事实的确证。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26条修订)第1145章 附表

[第10条] 有关校董会会议与程序的条文

1.校董会会议在当时担任主席职务的人指定的时间地点举行,并由他主持。

2.如主席不在香港或因其他理由不能履行主席职务,或主席职位悬空,副主席须署理主席职位。

3.如在任何期间正副主席均不在香港或因其他理由均不能履行主席职务,或正副主席职位均悬空,则众校董可委任一位根据第8(1)(f)(i)或(iii)条委任的校董在该期署理主席职位。(由1997年第50号第27条修订)4.校董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为在任校董的半数。

5.会议主持人可将校董会会议押后,会议中亦可通过决议决定押后会议。

6.在校董会会议中对任何事项投票表决时 ─

(a)须以有资格就该事项投票的出席委员所投的多数票为取决;(b)会议主持人除有权投普通票外,并有权投决定票。

7.校董会可决定任何同时身为大学的雇员、顾问或学生的校董,不得参加校董会某次会议或其中任何部分。就本段而言,学生会会长须被解释为学生。(由1997年第50号第27条修订)8.出席校董会会议的校董,如在会议所考虑的任何事项上有金钱利害关系或其他个人利害关系牵涉在内,该校董─

(a)须在会议开始后尽快披露该利害关系及其性质;

(b)如被会议主持人要求在该会议考虑该事项时避席,则须应要求避席;及

(c)不得就该事项投票。

9.校董会可用传阅文件方式处理其事务,而为此目的,由过半数在任校董藉书面通过的书面决议,其效力及作用与在校董会会议上所通过的无异。

10.校董会的权力不受以下情况影响─

(a)校董席位出现空缺;(b)受委任为校董的人在委任或资格方面有欠妥善之处;或

(c)校董会会议在召集方面略有不合规则之处。

11.校董会行使任何权力,可由议决行使该权力的会议或其他商议会的主持者示明,或由校董会不时为此项示明而授权的人示明。

12.(由1997年第50号第27条废除)(1989年制定)

2.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二

【名师箴言】

《译林》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则笑话:

父:如果你有一个橘子,我再给你两个,那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橘子?

子:我不知道,因为在学校里,我们是用苹果数的.

这只是一则笑话而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存在. 老师在教学生时,一定是这样教的:1个橘子+2个橘子=3个橘子,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1个人+2个人=3个人,1棵树+2棵树=3棵树,…,直至抽象出1+2=3. 数学抽象本就是一种概括,一种建模的过程,即集中地表明了一类事物或现象在数量等方面的共同特性. 据此,1+2=3,也是一个模式、模型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每堂数学课可能都是在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一般地说,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一般可分为三类:概念型数学模型、方法型数学模型和结构型数学模型.

3.思考题第5、6、7章 篇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D.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6.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和谐的社会主义 C.民族复兴 D.7.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0.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A.落后的社会生产).毛泽东 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落后 C.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11.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2.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A.《论十大关系》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1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对外开放 1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5.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16.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A.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这样几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 C.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D.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每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现代化是动态的过程,现代化水平和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完全一样的。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7.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9.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1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清醒的。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14.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15.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A.1978年 B.1987年 C.1992年 D.1997年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A.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公平正义 C.打败资本主义 D.消灭一切剥削 4.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5.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6、“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由()提出的。A.邓小平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7、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在()。A.1989年 B.1978年 C.1980年 D.1990年

8、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社会主义的特征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目的 D.社会主义的本质

9、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10、“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1、“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12、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不搞两极分化”。A.共同富裕 B.平均分配 C.计划经济 D.没有剥削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公平正义

2.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实施了()战略。A.西部大开发 B.“三步走” C.科教兴国 D.人才强国

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D.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4、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

A.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D.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5、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具体内容是()。

A.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21世纪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6、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A.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B.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周年时,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A.经济发达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8、实现中国梦必须()。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发扬民族传统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允许剥削现象存在。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4.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卫生体制改革 2.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3.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前提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和谐 4.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下而上进行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

A.所有国家 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 D.发达国家 7.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两种资源是()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8.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D.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10、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相结合。A.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 B.改革与对外开放

C.“引进来”与“走出去 ” D.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竞争

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

D.劳动力素质竞争 1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2月 D.2002年12月 14.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15.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6.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B.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一党执政 D.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废除人民公社 B.改革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2.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珠海、深圳 B.厦门、汕头 C.海南 D.上海浦东

3.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三、判断题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

2.不能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的空泛讨论上,就是指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上可以不问姓“资”还是姓“社”。

3.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5.独立自主就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完成。

6.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7.苏东激进式改革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8.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9.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4.环境评价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 篇四

3、答:生态评价的实质就是使生态环境的功能得到人类的充分认识,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现。

6、答:(1)、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定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常用的有: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背景值或本底值,类比标准和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9、答:生态评价方法:

(1):类比分析法: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2)列表清单法: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符号、数字、其他符号表示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

(3)生态图法: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4)指数法:首先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建立表征各生态因子特征的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将评价的环境因子的现状值(开发建设活动前)与预测值(开发建设活动后)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用1-10表示优劣(“1”表示最佳的、顶级的、原始或人类干预甚少的生态环境状况,“0”表示最差的、极度破坏的、几乎非生物性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沙漠)。

(5)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两个方法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6)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认识和评价生态系统。

(7)生物生产力评价法:利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来评价: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

(8)其他方法:包括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解决特别问题的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法。

10、(1)生物多样性评价:首先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植物样地设置与调查、动物调查),接下来进行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最后是进行生境评价。

5.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五

仓库药材储存集中,数量较大,价值昂贵,其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仓库职能的发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重视仓库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发生,确保物资和人员的安全。

第一节 仓库安全基本要求

一、仓库安全基本要求

仓库安全管理,要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估;要从总体出发,实行系统安全管理;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列入仓库工作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确保仓库物资和人员的安全。

(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库房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和安全检查制度。每栋库房都应设一名安全员,在仓库安全组织的具体领导下进行工作。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把安全管理工作列入仓库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中,渗透到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小组中去,作为各级人员工作职责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及时表彰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典型,总结经验教训,对玩忽职守招致事故,监守自盗、严重渎职者,应视情节轻重,及时批评教育或绳之以法,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

(二)加强安全管理教育

仓库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对仓库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高仓库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做到群策群防,人人抓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保安全。

(三)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

安全检查是抓好安全制度落实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仓库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事故苗头,应及时分析研究和整改,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库区的保卫警戒情况,库房电源、热源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物资堆垛的安全情况,各种机械(自动化装置)技术性能及安全运行情况,各种安全设施的技术状况,各种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仓库安全管理检查按时段分以下三种:

1、经常性的检查。每天上班前、下班后、作业前后,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对特殊天气(即雷雨、大风雪等天气)应及时对库房和重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2、季节性的安全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应根据季节特点和仓库具体情况,明确检查重点。

3、节日安全检查。重大节日前,仓库领导在节日安全教育的同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节日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消除隐患,确保仓库节日安全。

(四)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

仓库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定期对物资性能和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训练、考核,经考核合格者才能允许上岗操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五)防止泄密事故

对库存物资情况不得向外泄露,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库房。库房各种单据、文件及资料不得随意摆放和随身携带,以防丢失。对雇用的临时人员应严格审查,临时人员不能在库房单独工作。

二、特殊管理药品库房的安全要求

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库房除达到一般库房要求外,还应做到:

(一)双人双锁制度

双人双锁制度是药材仓库广大工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防止保管的特殊管理药品丢失,收发差错,确保特殊管理药品数量准确的主要手段,必须落实。

(二)三铁一器制度

这项制度也是加强药品管理,防止被盗的必备条件。“三铁”是指“铁门、铁窗、铁柜”,“一器”是指报警器。作为保管员应对“三铁一器”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尽快解决以保证制度的落实。

(三)严格对特殊管理药品保管员的管理

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人员选用、教育应更加严格。从目前药材仓库的实际情况看,至少应有一名保管人员为干部党员;其次,业务领导应掌握好保管人员的思想脉搏,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确实有思想问题影响保管的应坚决调离。

第二节 仓库安全组织实施

一、库房安全员

每栋库房都应设一名安全员,在业务组安全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了解掌握库房人员的思想情况,物资储存的安全情况,机械车辆技术情况和各种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针对情况及时上报,并提出消除隐患的措施。保管部门领导应加强对库房保管人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库房安全员的作用,确保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库房安全措施及实施

1、安全员严格落实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库房门窗、电源情况、库存药材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立即上报,以求尽快解决。

2、注意观察了解本库人员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必要时上报上级安全组织。对确实不适合在库房继续工作人员应及时建议调离岗位。仓库安全组织应对库房安全员进行培训,增强安全员的责任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严格落实机械操作规程。库房应张贴、悬挂机械操作规程,库房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对违章操作者应该严肃处理。

4、消防设施设备应齐全,技术状况良好,保管员应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库房应按规定放置适量的灭火器。库房安全员要做好对新保管员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训练。要制定消防知识的学习计划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训练计划,并随时检查督促,保证学习训练效果。

5、落实各种安全距离。剁距、墙距、通道、水源、火源都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距离。应根据药材品种和性质、箱体重量、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确定适当的安全垛位高度。库房周围5米以内无高草、垃圾和易燃易爆物品。

6、设置警示牌。一般库区有严禁烟火标志的,库房不再设置。库房应视情设置严禁入内、出入请换拖鞋等警示牌。

7、易燃、易爆、易挥发等危险品要在阴凉通风专用仓库存放;药性相互有影响的药品要分开存放,搬运时防止剧烈震动和撞击倾倒。

第三节 消防知识

火灾具有极大危险性,能在短时间内毁灭大量物质财富,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为有些药材如乙醚、乙醇、氯乙烷、松节油、某些中药材等都易燃,有些药品还受高热、摩擦、冲击或与其他物质接触,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爆炸。同时,药品的包装大多由木材、纸或塑料制成,也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消防工作是仓库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仓库人员要严格遵守消防工作制度,懂得灭火知识,学会使用一般消防器材,熟悉火警信号。消防工作要积极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

一、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

(一)燃烧条件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剧烈的化学反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1、要有可燃物:可燃物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

2、要有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如空气中的氧气(一般含有21%左右)、氧化剂等。可燃物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必须有一定数量比例。如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到16%以下,火便会熄灭。

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可燃物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温度上升到它的燃点时,才会发 生燃烧。火源和热源等都能使可燃物加热到其燃点而燃烧。

(二)灭火方法

根据燃烧发生的条件,要灭火,就必须用各种手段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或全部条件。

1、冷却法灭火就是用灭火剂或是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燃烧就会停止。除冷却燃烧物外,还要冷却燃烧物附近的可燃物或建筑物。

2、窒息法灭火就是用阻止空气流入燃烧物周围,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或是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熄灭。如用湿麻袋、细黄沙、泡沫等不燃烧物或难燃物覆盖在燃烧物上;或用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冲淡燃烧的空气;或封闭建筑物设备门窗、孔洞等各种手段来窒息火源,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3、隔离法灭火就是将燃烧物周围的可燃物资隔离移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搬走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爆物品,减少或阻止可燃物进入燃烧区等。

4、抑制法灭火,也叫化学中断法,就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喷射火焰,让灭火剂参加到燃烧反应,使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灭火时,要注意当时的风向和风速,搞清燃烧物资的品种,采取有效的灭火方法,迅速扑灭火灾。

二、仓库发生火灾的原因

仓库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人为纵火

敌特、刑事犯罪分子纵火;个别人因矛盾激化等情况而纵火引起的仓库火灾。

(二)违章失火

违章失火,往往是因思想麻痹,违反安全制度而引起失火。如将有机氧化剂和无机氧化剂混放、违章吸烟、乱扔烟头、违章作业、用火不慎、在库区烧荒等引起火灾。

(三)电器失火

造成电器失火的原因大致有:

1、短路:通常是导线的绝缘体陈旧、损坏、线芯裸露,或用金属捆扎导线,或是把线挂在钉子上,由于日久磨损、老化、锈腐以致导线绝缘破坏,在遇上超电压时,绝缘被击穿造成短路。短路时,产生高温和电火花,导致导线燃烧造成火灾。

2、超负荷:这主要是指线路中的电流超过安全载流量。如导线过细,乱拉乱接电线,过多接入并联负载等都会导致线路超载;使用电器功率过大,线芯发热,严重时会引起燃烧造成火灾。

3、接触电阻过大:导线与导线、导线与设备线的连接处不紧密或有松动,使接触处电阻很大,产生局部过热,引起导线或附近可燃物资燃烧引起火灾。

4、电火花和电弧:短路、接线处松动会产生电火花或电弧,此外房外的裸线如果松弛摆动时,由于电磁场的作用,也会产生电火花或电弧,若落在易燃物资上也可引起燃烧造成火灾。

5、照明电器使用不当:使用功率大的灯泡,表面温度很高,会烤燃距离近的可燃物资;灯泡被打碎,炙热的灯丝落在易燃物资上也可引起燃烧造成火灾。

(四)自燃起火

一些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包装破损、遇水、受潮会发生自燃。由于摩擦产生热能,使其他可燃物资受热自燃。如机械设备运转中缺乏润滑油或缠绕纤维物,因摩擦产生热能,使可燃物资受热自燃。

(五)雷电起火

雷电是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地面(含建筑物、树等)之间的放电现象。雷电起火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雷击:雷云对地直接放电称为雷击。雷电击中库房或物资,可马上引起燃烧造成火灾,预防雷击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避雷针。有的仓库地处雷电区,应设置和检查避雷设施,以防雷击起火。

2、雷电感应:雷电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放电火花,也能引起燃烧造成火灾。

3、沿架空线引入高电位:雷电直接击中架空线,或是架空线附近遭雷击而受雷电感应,架空线就会引入高电位,使电气设备产生超高电压,引起绝缘被击穿和短路造成火灾。

三、消防设备

仓库的消防设备,应根据库区的范围和库区条件,按规定统一设定。消防设施设备一般包括消防车、灭火机、给水设施、简易的消防工具和火灾报警设备等。

1、消防车:是仓库消防的主要设备,消防车类型不同,所安装的设备及配备的器材也有所不同,但它的用途是将灭火人员、灭火剂和灭火器材迅速运到火灾现场,立即投入扑救工作。

2、消防给水设备:有自来水设备的仓库应该设置消防栓;没有自来水设施的必须在库内设置蓄水池或水井,同时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泵、水龙带和喷水枪等。所有设施设备都必须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应急时能够使用。

3、灭火剂与灭火器:灭火剂种类很多,水是仓库扑救火灾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剂。水能灭火,104 主要是水起冷却作用,降低燃烧的温度。同时,水遇上高温迅速气化,在燃烧物周围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冲淡了燃烧区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起着隔绝空气的作用。但能浮于水面的物资和未断路的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在电作用下会生成可燃气体。用水龙带灭火,要重点喷射,火灾大时要集中在火源发生处喷射,以阻止其蔓延。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灭火机内装有各种不同的灭火剂,对扑灭初起的火灾都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灭火器有:

(1)水型灭火器。一般包括酸碱灭火器和清水灭火器。

(2)泡沫式灭火器。一般有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和推车式泡沫灭火器。(3)干粉型灭火器。一般包括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4)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有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5)卤代烷型灭火器。一般包括1211灭火器和1301灭火器。

4、简易消防工具:仓库常用的简易消防工具应备有砂桶(箱)、水桶、水池(或水缸)、消防斧、铁锹、火钩、镐等。

简易消防工具应涂上红油漆,标明“消防”字样,并定点存放,专人管理,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以保持完好状态。

5、火灾报警设备:为及时扑救火灾,仓库应设置报警设备,如火灾自动报警器,这是火灾报警的自动化先进装置。其种类较多,有感烟、感光、感温、气敏等。此外还有紫外线和红外线自动报警器等都能及时发出报警讯号。

四、火的分类和各种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材

(一)火分为五类,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

1、A类指固体可燃烧物燃烧的火。如木材、棉花、毛、麻及其织物,纸张,橡胶,氯酸钾,赤磷,硝酸钾,硫磺,樟脑,萘,漂白粉等。

2、B类指可燃性液体燃烧的火。如汽油、煤油、柴油、松节油、甲醇、乙醇、乙醚、丙酮、冰醋酸、苯、甲苯、蜡、动植物油等。

3、C类指可燃气体燃烧的火。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甲烷、乙炔、硫化氢、氨气、液氨等。

4、D类指轻金属燃烧的火。如钾、钠、镁、钛、锆、铝镁合金等。

5、E类指带电引起燃烧的火。如电开关、电马达、发电机等用电设备、器具。

(二)各种火灾适宜选用的灭火器材

在配有灭火器的场所内,一旦遇有火警,正确合理地选用灭火器,是有效扑灭初期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对于药材仓库来说,根据储存物品的着火特性,配齐、备足灭火器材,是重要的安全消防措施之一。同时要掌握扑救各种火类的灭火方法,选择和正确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避免无用而造成危害。

1、适用于A类火的灭火器材有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卤代烷1301灭火器。

2、适用于B类火的灭火器材有磷酸氢钠灭火器、磷酸铵盐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卤代烷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3、适用于C类火的灭火器材有磷酸氢钠灭火器、磷酸铵盐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卤代烷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4、我国目前尚无有效扑灭D类火的灭火器材,故有待进一步研究。

5、适用于E类火的灭火器材有卤代烷1211灭火器、卤代烷1301灭火器、磷酸铵盐灭火器、105 磷酸氢钠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五、常见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1、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 B类火灾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2、使用方法

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灭火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

(二)空气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1、适用范围

空气泡沫灭火器适用范围基本上与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

2、使用方法

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扛迅速奔到火场,在距燃烧物6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打开紧密或刺穿储气瓶密封片,空气泡沫即可从喷枪口喷出。灭火方法与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相同。但空气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喷射。同时应一直紧握开启压把,不能松手,否则也会中断喷射。

(三)酸碱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1、适应范围

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燃烧的初起火灾,如木、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性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物体火灾的扑救。

2、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手提筒体上部提环,迅速奔到着火地点。决不能将灭火器扛在背上,也不能过分倾斜,以防灭火器内两种灭火药液混合而提前喷射。在距离燃烧物6米左右,即可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并摇晃几次,使两种灭火药液加快混合,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下的底圈将喷出的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同时随着喷射距离的缩减,使用者应向燃烧处推进。

(四)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喷射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六、防火要求和灭火注意事项

(一)药材仓库的防火要求

1、药品仓库应设在周围建筑不相毗邻的独立建筑内。

2、药品仓库的建筑要求为1、2级耐火等级,若耐火等级低于3级时,不得存放易燃物品。

3、储存要求:

(1)不燃的药品或不含易燃、氧化剂等的药品不得与乙醇、丙酮、甲醇、乙醚、高锰酸钾等危险药品混放,应分间或分隔储存。

(2)苦酸味、大量的硝酸甘油片剂、亚硝异戊酸等药品,应一一单独存放。

(3)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双氧水等氧化剂不得与其他药品混放。前两者与双氧水也应分开存放。

(4)乙醚应避光储存,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0℃,夏天应将乙醚储存在冰库中。如把乙醚放在电冰箱内,必须密封容器。

(5)中草药库内中如存放大量中草药,应定期翻堆散热,以防止自燃。

4、药材仓库内一律严禁吸烟。

5、药材仓库必须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治保、消防等安全制度。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霉变残损等工作,确保药品器材和财产安全。

6、药材仓库要制定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作业的操作规程。经常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严格照章办事,杜绝违章作业。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

7、药材仓库严格执行消防法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药库的防火工作要实行分区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保管员为防火负责人对本责任区的安全负全部责任。药库的存货区要和办公室等严格分开,以保安全。

8、药材仓库必须严格管理火种、火源、电源、水源。严禁携带火种、危险品进入存货区;存货区禁止吸烟、用火。药库电器设备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要求,老旧电线要及时更新,库房照明线和路灯线须分别设置。每次作业完毕要将库房的电源切断。

9、药材仓库必须根据建筑规模和储存药品器材的性质,配置消防设备,做到数量充足,合理布局,专人管理,设备有效,严禁挪作他用。药库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

10、必须对化学药品、特殊药品按特性分类保管,做到防光、防晒、防潮、防冻、防高温、防氧化,经常检查。对氧化剂、自燃品、遇水燃烧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品要严格管理,谨慎使用。要绝对避免因混放(如氧化剂和易燃物混放)而诱发爆炸、燃烧等事故的发生。严禁室内明火,禁止在化学药品、毒品仓库存放食品或吸烟。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存放应贴好标签,标明名称、浓度、存量、进货日期、有效期或配制日期。有毒废物(液)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不得随意倾倒。

(二)药材仓库的灭火注意事项

当药品仓库不慎发生火灾时,除按一般消防措施如切断电源,搬移可燃物品(特别是易燃物品或爆炸物品)等外,还必须根据药品特性,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

6.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六

1、根据《UCP500》的规定,投保金额的最低为CIF或CIP的()

A.50%

B.80%

C.110%

D.130%

标准答案:c

2、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的“一切险”与“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中的()最相似。

A、ICC(A)

B、ICC(B)

C、ICC(C)

D、Institute War Clause-cargo

标准答案:a

3、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在已投保”一切险“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保”提货不着险“

B、在已投保”一切险“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保”交货不到险“

C、在已投保”平安险“后,不必再投保”战争险“

D、在已投保”一切险“后,可再投保”一般附加险"

标准答案:b

4、按照中国保险条款的规定,一切险的责任范围是指()再加上一般外来原因所致的全部和部分损失。

A.水渍险的责任范围

B.平安险的责任范围

C.平安险和水渍险的责任范围

D.一切险的责任范围

标准答案:a

5、某公司按CIF条件出口坯布1000包,货在途中因货舱淡水管道滴漏,致使该批坯布中的150包遭水渍,保险公司对投保下列哪种险别负责赔偿?()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附加险

标准答案:c

析:本题是因货舱淡水管道滴漏属于一般附加险中的淡水雨淋险,一切险中包括了一般附加险,因此保险公司对投保一切险的时候负责赔偿。A平安险以及 B水渍险都没有包括一般附加险,因此不属于赔偿的范围,附加险不能单独投保。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口的茶叶在装运途中,最大的问题是怕串味,因此保险时应单投保串味险

B.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坯布1000包,根据合同规定投保水渍险,货物在途中因船舱内淡水管道滴漏,致使该批坯布中的200包遭水渍,保险公司应对此负责赔偿

C.ICC(C)险类似于我国的平安险

D.伦敦保险业协会的战争险和罢工险作为附加险,不能作独立险别投保

标准答案:c

7、在CIF术语条件,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保险公司承保范围的损失,由()根据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

A.卖方

B.买方

C.船方

D.卖方或买方均可

标准答案:b

析:在CIF术语条件下,办理保险是卖方的义务,但属于代办行为,代买方办理。风险转移是在装运港船舷,所以运输途中发生的损失,应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与卖方无关。

8、我国某公司从德国进口一批电冰箱,以CIF Shanghai(上海)成交,运货船只在途经马六甲海峡附近时遭海盗洗劫,货物尽失,而该货物只投保了平安险,应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A 卖方

B.买方

C.船方

D.运输公司

标准答案:b

析:同上题。在CIF术语条件下,风险转移是在装运港船舷,所以运输途中发生的损失,应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9、在托收方式下,对出口商来说,下面哪一种选择风险最小()

A.D/P 90天

B.D/A 30 天

C.D/P 30天

D、D/A 60 天

标准答案:c

析:D/P的风险比D/A的小。D/P after sight远期付款交单,买方承兑后,银行不交单,到汇票到期时买方付款,银行才交单。30天到期的风险比90天到期的风险小。

10、使用L/C、D/P、D/A三种支付方式结算货款,就卖方的收汇风险来说,从小到大的是()

A、D/P、D/A、L/C

B、D/A、D/P、L/C

C.L/C、D/P、D/A

D、L/C、D/A、D/P

标准答案:c

11、托收方式下的D/P和D/A的主要区别是()。

A、D/P是属于跟单托收;D/A是属于光票托收

B、D/P是付款后交单;D/A是承兑后交单

C、D/P是即期付款;D/A是远期付款

C、D/P是银行信用;D/A商业信用

标准答案:b

12、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统一惯例》的规定,如果信用上未注明“不可撤消”的字样,该信用证应视为()。

A.可撤消信用证

B.不可撤消信用证

C.远期信用证

D.由受益人决定可撤消或不可撤消

标准答案:b

13、一份信用证若经另一银行保证对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履行付款义务,这份信用证就成为()

A.不可撤销信用证

B.不可转让信用证

C.承兑交单

D.保兑信用证

标准答案:d

14、在加工贸易和易货贸易中常使用()。

A.对背信用证

B.远期信用证

C.对开信用证

D.保兑信用证

标准答案:c

15、A公司向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B公司通过C银行开给A公司一张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当A公司于货物装船后持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时,B公司倒闭,C银行()

A、B公司倒闭,以此为由拒绝付款

B、仍应承担付款责任

C、有权推迟付款,推迟时间可由A、C双方协商

D、可以付一半的货款

标准答案:b

析:信用证是银行信用,由银行承担付款的责任,B公司倒闭,银行仍要承担付款责任。

16、按照《跟单停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未规定可否撤销和可否转让的信用证,即为不可撤销但可转让的信用证

B、未规定可否撤销和可否转让的信用证,即为可撤销但不可转让的信用证

C、未规定可否撤销和可否转让的信用证,即为可撤销、可转让的信用证

D、未规定可否撤销和可否转让的信用证,即为不可撤销、不可转让的信用证

标准答案:d

17、下列付款方式中不属于汇付的是()。

A、M/T

B、T/T

C、D/D

D、D/P

标准答案:d

18、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处于第一付款人地位的是()。

A.进口方

B.开证行

C.通知行

D.议付行

标准答案:b

19、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清洁提单

标准答案:c

20、海运提单与其他运输单据不同之处是海运提单()。

A、可以背书转让

B、订立运输合同的证明

C、可流通

D、是物权凭证

标准答案:d

21、按不记名指示或凭记名人的指示做空白背书转让,持单人凭以提货的提单是()。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转船提单

标准答案:c

22、承运人对货物的表面状况另加有货物及包装缺陷的批注的提单是()。

A、清洁提单

B、不清洁提单

C、记名提单

D、指示提单

标准答案:b

23、在海运提单的收货人栏内有“order”字样的提单称之为()。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直运提单

标准答案:c

24、下列有关货款支付方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汇付方式多用于预付货款、货到付款

B.在托收业务中,作为结算工具的票据和单据的传送与资金的流动呈相反方向,故属逆汇

C.按《UCP600》有关条文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只要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开证行就应承担负款责任

D.按《UCP600》有关条文规定,如果未作明示,信用证是可以撤销的

标准答案:d

析:08年考题。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除非信用证明确注明“可撤销”,则为可撤销信用证,如未注明,均为不可撤销信用证。

25、按照《UCP600》的规定,信用证若()

A.未明确可否撤销,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未明确可否转让,即为不可转让信用证

B.未明确可否撤销,即为可撤销信用证;未明确可否转让,即为不可转让信用证

C.未明确可否撤销,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未明确可否转让,即为可转让信用证

D.未明确可否撤销,即为可撤销信用证;未明确可否转让,即为可转让信用证

标准答案:a

析:09年考题

26、使用D/P、D/ A、L/C三种凡是结算货款,就卖方的收汇风险而言,()

A.D/P

B.D/A

C.L/C

D.D/P

标准答案:c

析:09年考题

二、多选题:

27、根据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规定,一般附加险包括()

A.短量险

B.偷窃提货不着险

C.交货不到险

D.海运战争险

标准答案:a, b

析:C、D属于特殊附加险。

28、出口茶叶,为防止运输途中串味,办理投保时,应投保()

A.串味险

B.平安险加串味险

C.一切险加串味险

D.一切险

标准答案:b, d

析:A为附加险不能单独投保;一切险已经包括了11种一般附加险,投保了一切险,无须再加投串味险。

29、在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业务中,下列险别均可单独投保()。

A、FPA

B、W.A.or W.P.A

C、War Risk

D、All Risk

标准答案:a, b, d

30、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一般附加险包括()。

A.水渍险

B.淡水雨淋险

C.短量险

D.一切险

标准答案:b, c

31、下列选项中属基本险别的是()。

A、海运险

B、陆运险

C、航空险

D、邮包险

标准答案:b, c, d

析:海运运输基本险别没有海运险。BCD参见教材515页。

32、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三种支付方式是()。

A.汇付

B.托收

C.信用证

D.汇票

标准答案:a, b, c

析:汇票是支付工具,不是支付方式。

33、汇付的方式包括()。

A、信汇

B、承兑交单

C、票汇

D、电汇

标准答案:a, c, d

34、跟单托收按交单条件的不同分为()

A.信用证托收

B.电汇托收

C.付款交单

D.承兑交单

标准答案:c, d

析:在跟单托收中,根据交单条件不同,可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

35、对背信用证主要用于()

A.中间商转售他人货物

B.转口贸易

C.一般贸易

D.进料加工

标准答案:a, b

析:对背信用证的使用范围,多用于中间商转售他货物,或转口贸易的场合。

36、信用证方式的特点有()。

A、信用证是银行信用

B、信用证是单据买卖

C、信用证是自足文件

D、信用证是商业信用

标准答案:a, b, c

37、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属于不可抗力的是()

A.地震

B.战争预兆

C.水灾

D.航运公司怠慢

标准答案:a, c

析:战争预兆不是已经发生的意外事故,所以不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

38、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为()。

A.解除合同

B.延迟履行合同

C.主张损害赔偿

D.主张违约金赔偿

标准答案:a, b

析: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部分,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为解除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

39、关于海运提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货物收据

B、提单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

C、指示提单可以通过背书进行转让

D、提单是托运人和轮船公司之间所订运输契约

标准答案:a, b, c

析:提单是托运人和轮船公司之间所订运输契约的证明.40、一般附加险包括()等险别

A、淡水雨淋险

B、短量险

C、舱面险

D、钩损险

标准答案:a, b, d

析:08年考题。

三、判断题:

41、由于一切险已经包括了一般附加险,因此,在投保一切险时,无需加保一般附加险。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析:考点为一般险与附加险之间的关系。

42、在国际贸易中,按FOB条件订立的合同,卖方有时也可以接受买方的委托代办保险。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析:在FOB贸易术语条件下,应当由买方办理保险。如果买方委托,卖方也可以接受,代买方代办保险,不过只是代办行为,保险费仍由买方出。

43、对卖方来说,付款交单比承兑交单所承担的风险要大。()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承兑交单的风险比付款交单的风险大。在D/p条件下卖方虽要占用资金,但在买方付款之前毕竟还掌握货物所有权凭证;而D/A条件下,买方一承兑汇票,卖方就丧失对货物的控制,如果汇票到期买方破产或丧失偿付能力等,就要遭受货款两空的重大损失。

44、汇付、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45、买卖合同规定买方需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卖方在收到的信用证中虽无“可转让”字样,仍可视为可转让信用证。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信用证上没有注明“可转让”字样,应视为不可转让。

46、《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凡信用证上未注明可撤销字样,则视为不可撤销。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47、凡遇到不可抗力事故,遭受事故的一方即可提出撤消合同。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不可抗力的后果有两种:一是解除合同;一是延期履行合同。

48、在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指示提单。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析:05年考题

49、直运提单上不得出现“在某地转船”的字样。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50、联运提单只适用于海运同其他方式所组成的联合运输。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51、由于政府降低利率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这种风险由于有政府行为的介入,应该视为不可抗力事故。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52、指示提单经过背书可转让,又具有一定保护性,故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得较为广泛。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53、海运单的内容和海运提单基本相同,因此海运单的“收货人”一栏也可做成可转让形式的抬头,如“凭指示”等。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海运单不可转让,因此海运单的抬头不能做成可转让形式的抬头。

54、在国际多式联运中,货物运输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并按单一运费率计收全程运费。该单据不可转让。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根据托运人的要求,它可以制作成可转让的,也可以制作成不可转让的。08年考题。

55、航空运单分为总运单和分运单,前者是航空公司签发的,后者是航空货运代理公司签发的,两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析:08年考题。

56、形式发票是在贸易合同订立前开立的,主要用于进口方向当局申请批汇或进口许可证,不能用于托收和议付。

对 错

标准答案:正确

析:08年考题。

57、航空运单可以转让。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析:09年考题。

58、提货单是提取货物的凭证,其作用与提单完全相同。

对 错

标准答案:错误

7.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七

第七章 明代神魔小说 重点解析

第七章明代神魔小说的重点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关于《西游记》,大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神魔小说。其成书过程经过几个阶段:

1.历史阶段:即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流传时期。

2.话本阶段:宋代的说话人把唐僧取经故事作为说话题材,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至明初,出现了更为成熟的《西游记》话本。《唐三藏西游记》平话写到大闹天宫、车迟国斗圣,以及黄风怪、蜘蛛精、红孩儿、火焰山、女人国等故事。

3.戏曲阶段: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登上舞台进行搬演,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元杂剧中出现了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与今天的小说《西游记》则有本质区别。

4.小说阶段:明代中期,《西游记》传播进入小说阶段,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游记》的情节内容

《西游记》全书的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回至七回为第一部分,写孙悟空出世、学艺和大闹三界的故事,反映了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也是劳动人民渴望砸碎枷锁,争取自由的理想体现。

2.第八回至十二回为第二部分,交代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缘起,组建取经队伍,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

3.第十三回至一百回为第三部分,写取经过程,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继续表现孙悟空敢于斗争,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寄托劳动人民除暴安良的理想

(二)《西游记》的思想性

《西游记》塑造了理想的英雄人物孙悟空,这一形象所具有的嫉恶如仇、反抗强权、坚韧不拔、顽强乐观的特点,都是普通百姓对理想中的英雄的想象和期待。孙悟空对高层统治阶级的叛逆、对下层恶势力的铲除,都代表了庶民百姓的理想和愿望。

《西游记》不仅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而且显露出批判的锋芒。小说借助于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天庭正是人间最高统治集团在天上的投影,昏庸残暴的玉帝恰似明代中期的某些皇帝,作恶多端的妖魔酷似当时的宦官、权臣、外藩、胥吏和地主豪绅,神佛与妖魔的关系犹如上下勾结、官官相护的封建统治集团。至于地府判官私改生死簿、西天“尊者”勒索传经小费,分明是明代社会贪赃索贿、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艺术剪影。车迟国国王尊道灭僧、凭借“快手”、“缉事”迫害和尚的情况,又曲折揭露了明代嘉靖年间道士、特务横行肆虐的现实。小说中虚构的九个人间国度都是为了实现对现实的批判、对统治者的揭露。小说因此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

2.人物形象成功的塑造

3.语言诙谐风趣

1.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

《西游记》以现实为基础,以取经故事为基本线索,又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比如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神仙佛祖生活的洞府、天庭、地狱、龙宫等,处处都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手法非常高明,其塑造人物形象是常用的手法包括:

(1)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汇成一个有机整体。孙悟空本是一只石猴,既有猴子的机灵、好动、淘气、急躁,又具有勇于反抗、善于斗争、不受拘束、热爱自由等性格特征,两者水乳交融。猪八戒原是天上天蓬元帅,错投在母猪胎里,所以猪头人身。他既有猪的好吃、贪睡,笨拙、懒惰的特征,又具有自私、好色、憨直等人类的特点。

(2)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都比较单一,不复杂,故事中重复表现的也正是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比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好斗的性格就在“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智斗二郎神”等情节中反复渲染,最终被塑造成为其性格的主流。

3.语言诙谐风趣 《西游记》的语言诙谐幽默,通俗简练。小说吸收了方言口语又加以提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因为人物性格中的乐观、滑稽等因素的存在,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显得诙谐风趣,猪八戒、孙悟空的语言可为代表。

第八章 明代世情小说 重点解析

关于明代世情小说,大家主要需要掌握的就是《金瓶梅》。关于本章,大家要掌握这几个问题:

一、世情小说的概念

二、《金瓶梅》的内容

三、《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一、世情小说的概念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指古代以家庭盛衰、婚姻爱情以及各种社会世态为描写对象的中长篇小说,也叫世情书,或称为人情小说。明代的《金瓶梅》、清代的《红楼梦》为其杰出代表。

二、《金瓶梅》的内容

《金瓶梅》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至第十九回,为第一部分,写西门庆由破落户财主逐渐发迹,是故事开端。

(2)第二十至第七十九回,为第二部分,写西门庆经商升官、为非作歹、纵欲亡身的过程,是全书的主体。

(3)第八十回到一百回结束,为第三部分。西门庆家庭的败落和主要人物的种种归宿。

三、《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辟了一条长篇白话小说描写日常生活,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崭新的创作道路。

(2)创立了一种揭露、反映社会黑暗面的全新方式,全书没有一个重要人物是正面人物,反面角色成了小说的主体。

(3)出色的反面角色描写为古代小说构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画廊。

(4)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善于运用方言、俗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 重点解析

清代文言小说的重点是《聊斋志异》,关于《聊斋志异》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聊斋志异》的内容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聊斋志异》的内容

《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

2.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

3.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4.揭示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

1.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

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分内容。《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突破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传统窠臼,不再以财、貌、身份、地位作为衡量爱人的标准,而倾向于两情相悦,基本接近现代的爱情观。我们熟悉的《婴宁》、《连城》、《鸦头》等都是这样的爱情故事。

2.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

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也是《聊斋志异》非常主要的一部分内容,《聊斋志异》不仅抨击了试官的昏庸贪婪、科场的黑暗,如《司文郎》《叶生》等;还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举子也作了嘲讽,如《嘉平公子》《续黄粱》等。

3.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聊斋志异》中的很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如《席方平》写官吏的昏庸贪暴,《商三官》写豪强的横行霸道,司法的黑暗腐败。而《林四娘》《公孙九娘》则描写了汉族人民的反抗和清军对汉族人民的血腥镇压,这是明末清初民族矛盾的真实反映。

4.揭示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

《聊斋志异》的一些故事揭示了普通民众总结出来的生活哲理,如《画皮》通过鬼魅故事说明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象,必须深究内里;《崂山道士》则告诫人们学艺切忌浅尝辄止。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通过披上狐妖外衣的形象,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是现实主义的;

(2)借助花妖狐魅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而又是浪漫主义的。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

(1)善于抓住人物不寻常的举动,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婴宁》中婴宁的笑不绝口,表现了她性格的天真烂漫以及她对封建礼教的轻视。

(2)善于通过人物的特殊癖好写活人物形象。比如《菊英》中所写的爱菊成痴,《阿宝》中的因情而痴等。

(3)刻画出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如《侠女》的侠女既有英姿飒爽、快意恩仇的一面,又有柔顺贤孝的一面。

3.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聊斋志异》善于运用矛盾冲突、细节描写,营造曲折离奇的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比如《促织》从不得蟋蟀的悲愁到抓获蟋蟀之喜,又到蟋蟀死去的乐极生悲,到儿子死去的悲上加悲。几经转折,写出了对天子癖好、平民遭殃的批判。

4.语言精练传神

8.第7章个人所得税法 篇八

第二篇 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概念题 1.资本总公式 2.劳动力 3.劳动过程 4.价值形成过程 5.价值增殖过程 6.资本

7.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9.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1.剩余价值率 12.绝对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 14.超额剩余价值 15.剩余价值规律 16.资本主义工资 17.计时工资 18.计件工资

1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 3.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4.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什么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价值增殖过程为什么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8.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9.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它为什么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10.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什么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13.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15.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资本总公式

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G。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

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3.劳动过程

答: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

4.价值形成过程

答: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产品中去了,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产品)。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5.价值增殖过程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因此,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可见,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所谓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资本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问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它们才成为资本资本的基本特点是:增殖性、运动性和返还性。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

7.剩余价值

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个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就是说,把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9.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答: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间以外的部分。在剩余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答: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但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c表示,可变资本用v表示,剩余价值用m表示,商品价值就是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其公式是: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有多大部分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因为,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所以,只有掌握了剩余价值规律,才能了解和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它的一切复杂现象。

16.资本主义工资

答: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尽管它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这一形态,把有酬的必要劳动与无酬的剩余劳动的区别抹杀了,把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掩盖了。

17.计时工资

答: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而支付的工资,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18.计件工资

答:计件工资是指依据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而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同计时工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计件工资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因为资本家在确定每件产品的计件单价时,正是把工人一天的计时工资与一天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完成的作业量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1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答:名义工资指的是资本家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工人得到货币工资后,要用它去购买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由于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必然要影响同量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可见,货币工资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收益和实际生活状况,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越高。反之,由于消费品价格上涨,即使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有所增长,实际工资也会下降。因此,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会造成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不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总有一些差距,名义工资不能准确反映和说明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

二、思考题

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答:(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参见本章概念题1。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此由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所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还要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

答: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资本流通公式是:G—W—Gˊ。

(2)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答: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商品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其特殊性。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它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就需要一定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部分:①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②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③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同其他商品价值的决定相比,其特点在于它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消费中实现的。普通的商品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了,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上去。劳动力商品却不是这样,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就是劳动,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答:剩余价值的生产如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什么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把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由于劳动过程的要素是属于资本家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商品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并不是为了生产使用价值,而是要利用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作为抽象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仅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工人,那么这个过程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要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就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因此,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4)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劳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6.价值增殖过程为什么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说明如下:

(1)价值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消耗的全部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并将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价值。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价值,生产过程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资本家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为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

(2)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变成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这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个一定点之内的劳动时间是工人生产其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以上而延长的劳动时间是工人提供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要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答:(1)资本的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果。

(2)资本的现象形态掩盖着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原材料、机器、厂房等,这使人们误以为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这是把物的自然属性和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混同起来了。资本不能离开物而存在,正如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样。但是,生产资料等物成为资本,不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因为它们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资本只有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8.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10。(1)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转变为生产资料,一部分转变为劳动力。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它的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这种转移是通过具体劳动完成的。转移的价值量,只是进入生产过程时原有的数量,决不会大于它。可见,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它的物质形态,因而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因为资本家所支付的劳动力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牛活资料而消费掉了。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的。但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转变为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这说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可变资本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发生量的变化.是因为它转化为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发挥作用,结果才生产出剩余价值。

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这种剥削程度的大小是剩余价值率。

9.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它为什么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答: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的程度。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c表示,可变资本用v表示,剩余价值用m表示,商品价值就是c+v+m。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其公式是:mmv,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它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如剩余价值率为300%,就表明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的工资只占其中的l/4,其余3/4为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从而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有多大部分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10.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1)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其次,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因此工作日的长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3)商品交换规律没有为工作日确定一个标准长度,由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则产生了两种互相对抗的权利。资本家要求尽量延长工作日。他购买劳动力,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取得一天劳动力的使用权,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工人反对资本家掠夺劳动力,也有权反对过度延长工作日。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什么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因为: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1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 答: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依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再先进、再灵巧的机器人毕竟是机器,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必须有人对它进行操作,它才能运转,否则也只是一堆物料。

(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总体工人”不仅包括在生产第一线直接操纵机器设备进行劳动的工人,而且包括从事技术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共同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没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其中的一部分是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因为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生产部门,它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们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同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比较少。但是,由于后面将要讲到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从而使一部分剩余价值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到有机构成高的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部门中来。

13.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参见本章概念题15。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因为: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都作为资本的要素存在着,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服从于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雇佣工人的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再生产出劳动力条件,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并受剩余价值生产的制约。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全过程

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断累进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所以说,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就是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必须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潜存于人的身体中;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条件。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实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因为: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应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劳动不能事先独立存在。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第三,劳动如果是商品,具有价值,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结果都会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第四,工人的劳动只有在工人被雇用以后才开始,这时劳动已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5.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19。

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资料与服务的价格和工人负担的赋税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工人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也就越多,表现为实际工资的提高;反之,就是实际工资的下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往往是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但由于通货膨胀、物价提高以及赋税的加重等,实际工资还可能下降。这

弘毅考试论坛http://bbs.hyexam.com/ 100所高校1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上一篇:磨课评价表下一篇:劳动的快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