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精选18篇)
1.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一
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基础学科,学好小学语文,不但可以更好的运用语言进行沟通,更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成功机会,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理应严厉,甚至粗暴地推行“棍棒教育”都没错,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方式,贾政可以说是一个“专制家长”的典型代表,对贾宝玉动则训斥、要求过高,很少考虑贾宝玉的想法,结果不仅不能促进贾宝玉的学习,反而使他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叫人代抄诗文,且父子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远了,如今这种教育观当然更是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新世纪教师素养》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即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与有着自身特点与个性的人,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信任,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两次错误就给他插上“坏学生”的标签,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个性教学尊重每位学生
对于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告诉他们胜不骄,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做到不当面批评,不挖苦不讽刺,坚持正面教育,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他们,细心寻找,挖掘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和力量。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在课堂教学中,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成绩。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中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绩好的学生帮着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习,一方面增强了同学感情,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从而提高成绩,客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我们的教育只有真正深层次地触及乃至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体验教育乃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最佳途径。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入一种现实的体验过程,并让学生心灵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引起自觉反思,获得醍醐灌顶的顿悟。这样经过学生用心灵和情感的体验换来的觉醒,绝对要比经过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获得的口服而心不服的效果更具有时效性和长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体验式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总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色彩缤纷的图画、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语文之美,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单一的教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就像万花筒一样,能让学生着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虽无定法,但必须讲究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每节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联系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佐证和补充,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兴趣的延续性。
河流、山川;蔬菜、树木;这也是教学的一个优势,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能很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延续自主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诸如社会环境、人口发展的等的状况,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次写作课前,我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帮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回来总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拎洗、揉洗、搓洗、刷洗、捧洗等等。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写作时写到“脚踏法”,作文写到:我先用温水把洗衣粉发开,再把大件的衣服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用双脚不断的踏蹂,十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就行了;同时,洗衣服也与我们学习一样,有侧重点,如:衣服的领,袖口、前襟是洗涤重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验就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兴趣的产生直接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每当学生真正体会认识到某种活动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便会积极地主动的认识该活动从而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赋予满腔的热情,开发和利用与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资源,会更好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春杰.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3(50).[2]张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回归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01).[3]孔凡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和语境教学法比较谈?D?D关于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系列研究之六[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4]周唐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3(05).[5]马翠玉.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S1).
2.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二
政治课程是高中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背景下, 政治学科不仅重点从生活、经济、科学以及创新等方面来阐释政治这门学科, 而且还增加了相关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修养等选修专题。因此, 如何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课堂中成为政治教师教学的重点。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1.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涵义
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旨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地提高,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学会到会学。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严格地以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为指导, 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建立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来, 教师应该要以教学效益为中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效益。同时, 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思想素质, 而且还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既要爱岗敬业, 又要教书育人。此外, 有效课堂要促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以及学会学习转变, 因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要求。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研究
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改革参与的主要对象,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高中政治实施有效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直接地影响政治教学的效果。因此, 各大高中院校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 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 教师应该认真地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中的相关精神。同时,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书籍、报刊以及杂志等, 找出与政治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 并及时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从而提升政治教学水平。
其次, 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相对于传统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产物, 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 教师还应该抛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 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最后, 教师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 政治教学的发展没有特定的模式可循, 需要教师通过屡次的教学活动, 进行总结, 并形成独特的教学范式。因此, 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定期地反思。如, 政治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等。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思, 从而为今后的政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2 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当的教学方法, 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充分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为政治课堂教学服务。
比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一阶段经济生活中的第一单元《生活和消费》中,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将课本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肉类等入手, 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 如哪些因素会对蔬菜和肉类的价格产生影响?哪些情况下蔬菜的价格会更昂贵?哪些情况下会更便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 在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指引学生思考影响蔬菜、肉类价格的多种因素背后隐藏的政治学原理是什么。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带领学生对商品、价值以及价格等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对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师需要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 并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观, 既不提前消费, 又不铺张浪费。如此一来, 整个政治教学课堂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3 适时地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适当地对政治教学课堂进行评价, 有利于维持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秉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比如, 教师在《生活和消费》一单元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对每个小组中的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表扬, 对观点新颖的学生进行鼓励, 对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进行认可。
3.结语
综上所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积极地发挥各个方面的因素, 才能够达到提升其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改善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 (教研) .2010 (01) .
[2]高文博.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 (上) .2013 (04) .
3.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教育
自新课改之风盛行以来,笔者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感悟与心得,现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对此论题进行一番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一、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要摒弃以往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灌输的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获取各种英语知识与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利用网络技术等,搜集世界上各种节日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如我们可以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对资料进行查阅和搜集:(1)When does the festival take place?(2)What is the festival for?(3)What do people do during the festival?(4)What’s your favorite holiday of the year? Why?并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运用PPT课件形式进行总结、整理,课堂上,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对制定的课件做详细的展示、讲解,在学生展示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对其中所设计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如此,我们便做到了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除了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英语教学与情感教学水乳交融的境界。
比如,在学习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时,我除了向学生教授各种有关营养成分与食物的词汇,以及各种语法和句型,还引出了食品安全的话题,通过让学生对健康食品进行讨论,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设计一份“Healthy diet”,并列出设计的依据。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饮食观念及主张,让学生对世界饮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此,我便使学生懂得了健康才是一切事情的根本,只有养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劳动者,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精髓,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为新课改下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措施,使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得以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4.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篇四
油田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继军
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思想在人们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愈演愈烈。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国家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人们的“金榜题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新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在第二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熟练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有关网站,熟练发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三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应该在第一项能力和第二项能力基础上,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如同位素示踪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通晓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用好教室这块阵地,推动素质教育
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室这块主要的阵地。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20年的时间,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中的教室里度过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我国学生知识掌握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又应该如何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生命向哪些方面发展?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有那些主要的贡献?生男生女是由谁决定的?为什么美国的生物圈二号没有成功?人类能在月球上能生活么等等。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探究问题的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新的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从非生物界到生物界这个顺序揭示了这个根本观点。无机元素组成有机元素,有机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细胞。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即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具有多种生命功能的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又都是以特定的单体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形成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物,都需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1.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每复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和考纲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的内容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可复习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该节内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只是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部分,教材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此外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育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过程,进行 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这是在操作上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2.巧析高考题,做到举一反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讲授高考题时,不可只是拘泥于高考 2 题。要认真分析当年的高考题,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分析高考题的考查点,同时对以后的复习作出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如何复习。例如:(2005年全国理综试题)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在讲解高考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而是去分析、去预测、去实效性的复习。你今年不是考的判断显隐性么?那我们在复习时,除了把判断显隐性的知识弄懂外,我们再去复习判断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呢?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呢?还是细胞核遗传?你今年考察动物的育种方案,那我就在植物的育种方案上下功夫。你考察了自交育种,那我就在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甚至是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下功夫。
3.以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拿“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多做题,多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显示自己教学的水平。但长期如此,已经把学生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不会思维的、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真正踏进科学殿堂以后,这些人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新的发现,没有开拓精神,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只能固守先人的成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4.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生物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生物高考题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生物高考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每堂课上,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也就是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创设性情景),引导学生去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 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6.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 3 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 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3)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 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美育的内容上看,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蜜蜂、蚂蚁)社群生活表现的和谐美;生物学上一些名词概念(如生长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学说(如自然选择学说)发现的过程体现一种严谨的科学美;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美。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如养鸟、护鸟、种花、种树、绿化美化校园等。
7.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先进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过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发现探索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教学法等。
8.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实验探究法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
(1)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眼观察,还要动脑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 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分析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 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
5.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五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陈东伟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臶,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 1 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 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现在不管哪一个版本,依据的是课程标准,高考出题的方向,具体题型仍是一知半解;这也意味着今后的高考复习还是雾里看花,不甚明朗。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 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 5 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 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做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6.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六
数学教研组
张小平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研组
张小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对数学课程的新认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新课程在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高中数学课程就要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学校和教师应该相信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学好数学,而当前数学慢生的大面积存在,使教师感到困惑。因材施教是我国的教学传统,对学生数学基础应该有不同要求。高中数学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数学课程中大量的新内容,正在加进高中的数学内容中,加多少,加哪些才恰当,还需要认真讨论。除了允许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外,对于每个学习内容要求的高低,也应该允许学生做出适当的选择。、索性的学习方式需要有时间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数学课主要是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因此,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适当改造,让它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在许可的情况下,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数学的某些规律性。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7.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七
现在在普遍都是应试教育的前提下, 很多高中英语老师还是采用从前的教学模式, 把知识灌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都带来影响,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以前的教学方式中, 老师只重视自己单方面的讲解, 知识都是由老师单向传输给学生, 学生只是作为听众, 并没有参与到老师讲解的课程中, 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得而知,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造成学生创新思维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进而造成学生失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二, 教学方法没有更新, 形式过于单一, 老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讲课方式方法产生厌倦, 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英语效率降低。第三, 老师过于重视书面知识, 缺少和现实生活相连接, 没能结合实际语境、语感等, 大多数情况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卷面分数比较高, 然而一旦跟实际结合就会非常困难。学习英语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以致用, 但是以前的教学模式属于应试教育, 与新课改的理念严重不符。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探讨
1.确认具体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上课教学中,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本制定各节课的教学目标, 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英语, 进而保证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每节课中的新知识, 进而使学生能深刻理解以及接收所学的新知识。例如,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的Unit 1 Friendship, 这单元主要是围绕“Friendship”进行教学的, 因此, 老师在确认教学目标时, 需要从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着手, 进行设置相应的语境。教学中可以尽情自由发挥, 不受约束进行知识的消化, 有利于解决难题, 而且会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欲, 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2.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即填鸭式教学,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精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讲解方式, 进而让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老师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音乐等新鲜的教学模式, 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例如,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中的Unit 3Healthy eating, 这单元主要是以健康饮食为目标进行讲解, 老师可以利用图片给学生呈现不同的食品, 进而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分别选出健康与有害健康的食品。老师利用英语不断的这样询问健康与否, 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 在以往英语教学课堂当中, 部分老师为了赶进度为学生们灌注知识, 结果造成学生在课堂当中缺乏主动性, 在面对黑板的时候经常处于发呆状态。“互动”是新课改革当中的核心理念, 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这是为了能够转变以往“填鸭式”课堂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互动式教学的理念通常必须要遵循老师“启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开展教学, 对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可以拉近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进而使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3.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坚持学生为教学主要对象, 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感受, 结合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实际的教学目标、方式和内容, 假设有什么情况的话可以适当改变, 更新教学方法, 结合高中生实际的学习认知情况, 适当改变高中英语课本中的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模式。例如, 在高中英语课本中,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 完全可以把Reading与Pre-reading这部分的内容挪到Warming up之前进行讲解。比如, 必修五中的Uint 2 United Kingdom单元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生疏, 学生实际上对英国不是很了解, 假设按照教材顺序进行讲解的话, 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Warming up这部分很难讲解下去。所以, 老师可以把Reading与Pre-reading这部分内容挪到Warming up之前, 这样能够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下英国知识,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后边的Warming up这部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4.优化高中英语教材内容
在日常教学当中, 老师可对教材当中的内容给予一定的删减以及整理, 根据英语教学当中的具体需求, 以学生们的具体英语水平作为基础, 寻找出英语教材当中不同单元以及板块内容当中的关联, 合理整理英语教学当中的内容, 选择部分适宜合作学习话题类型的材料、任务类型的阅读训练材料等, 全面开展“听、说、读、写等相关活动, 进而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在整个英语教学期间, 一定要让学生们可以熟练的应用英语, 采取演讲或通过游戏的方式, 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教学氛围, 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例如, 在学习必修三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个单元的时候, 在Leading-in这个环节当中老师可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思考, 尽量用英语说出国外的相关节日, 同时对其的部分看法, 例如, 为何要过这种节日, 为何要喜欢过这种节日, 之后, 老师对其所产生的不同看法给予详细总结, 进而对学生们的求知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
5.重视学生心理特点及素质的培养
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需要以学生各自特点为原则, 有分别的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 特别是心理素质。在实际上课过程中, 老师需要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成为学生以后解决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动力。另外, 建立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 需要根据“三讲三不讲”准则, 当中三不讲指的是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明白的不讲;三讲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中需要讲一些容易混淆、容易漏掉和容易错误的内容, 讲一些高中生自己悟不透、想不到和想不明白的内容, 讲高中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内容, 使学生学习思想发生转变, 从老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进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结束语
在实施新课改政策下, 要想建立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 一定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不再是哑巴英语, 应该多听多说, 改变现在应试教育的方式, 逐渐更新教学方式, 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学生能够课上课外都可以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进而使高中英语教学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在学生学习中得到高度重视。高中英语比初中英语在各个层次上难度都有所提升, 并且高中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因此, 高中英语被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中。新课改实行中, 全部学科都在进行改革, 高中英语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能否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也非常重视。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提出策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1]宋媛君.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活动课引发的思考[J].中学生英语, 201, (08) :35-36+38.
[2]刘建.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 2012, (02) :23.
[3]孟卫丽.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之初探[J].中华少年, 2012, (20) .
8.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语文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0-0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成为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一、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课堂互动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作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时间较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作文经常会有“言之无物”“言之无情”“言之无文”等问题。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教育领导者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写作思路;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时,还应该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并注意将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开展教学,作文题目的制定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布置诸如“珍惜生命”等作文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相互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积极对其加以引导,加强师生互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表达欲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都认为语文作文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课堂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高中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课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写作教学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表达内心情感和意见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相应的写作要求。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地修改、批注学生的作文,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不足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增加写作兴趣,在写作时,思路如泉之涌,提高写作水平。再比如,学校可以在整个高中年级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形成一种热爱写作的学习氛围,不断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写作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写作成效。
三、拓宽语文阅读面,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语文阅读量的增加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教师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加强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扩宽知识储备量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会学习作者的文字表述方法,注重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在提升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创新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书籍和杂志,比如《小小说》、《最小说》、《读者》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以便在语文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度,让高中生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四、注重合作教学,开阔学生写作思路
近年来,合作性教学法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在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其一,为了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在课堂上营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让学生针对所写作文题目有话可说。其二,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4—5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注意成员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拓展写作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命题作文。综上所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有了更加广阔的思路,更加有话可说,而且还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意识增强,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严格依照新课改对高中生语文作文水平的培养目标,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1)
[2]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3)
9.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篇九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张玉双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第二高级中学)
在整个的高中学习阶段,数学的地位十分关键,属于教学的难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的固有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作为视角,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与新的要求和发展相符合。
一、应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或者是交换意见。讨论法是教师结合提问,启发学生探讨教学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在比较、判断、综合的基础上获得确切的结论,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组织讨论属于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是:(1)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归纳适宜探讨的教学知识为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的时候,针对求cos10°,cos30°,cos50°,cos70°值的问题,学生能够以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能够划分所有的学生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探讨。(2)选择需要探讨的问题。(3)在适当的时机适宜地应用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迅速地让学生探讨,且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概括,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知探讨的结论或者是结果。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讲解数学在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重大功能;以充满趣味性和生动的手段讲解数学与美术、音乐、文学之间的联系,呈现数学之美;通过具备说服效果的分析或者是报告对数学教学中的热点进行分析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给学生讲解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充满趣味性的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等,进而将人文思维的内涵渗透其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难以区分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理解概念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少学生感觉通常天气预报都比较准确,认为天气预报属于必然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解释如何科学地预测天气,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对这两个概念间的区别进行思考。教师还能够要求学生对每一天某个时刻的天气情况进行观察,这样,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学生可以将观察的结果归纳出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有关的概率知识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上述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并非单独实施的,而是能够互相地交叉应用和灵活地把握。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思考如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具备自主思考的机会,互相地探讨并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孟祥云。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氛围[J].黑龙江科技信息,(12)。
10.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十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有趣,更加贴近高中学生课堂活动,进而创设了一种有时代气息的地理教育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当今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深对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讲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入到高中地理
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在改革中发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代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的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道路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
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
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不能够理解对学生学习活动下结论,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营造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参与式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相关实践证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面大胆发言,直言见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所想和所知进行及时的洞察,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高中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逆行那个解决,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同时锻炼和培养了高中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钻研精神。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成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上面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
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贾东南。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探索——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2,(09)
[2]彭升。塑造知识模块体系形成小组合作交流——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2012,(13)
11.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的任务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英语基本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日常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仅仅将目标定义在依据课本教学,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运用到其终身生活中,因此,肤浅的目标定位,使教师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就不能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手段单一
在英语教学中,现阶段大多数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课堂问答、概述段落大意、背写单词、完形填空等,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方式。另外,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乏味,多为投影设备教学,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动性减弱,不利于英语课程的传授。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对策
(一)打破传统机械教学理念,重视师生互动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在大多数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完全吸收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所以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应遵循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标准里面所倡导的一些理念,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交往,作为共同发展,共同学习英语课程的一个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倾其师,信其道”。第三,遵循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创设,是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二)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倾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程感兴趣,并愿意为这门课程下功夫、花时间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成绩卓著。所以,老师应深入学生,关心、爱护、尊重每位学生,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其次,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保持有效的主动性学习。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知识的有效掌握。同时,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再次,努力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对新课程教材认真钻研,更应该拥有先进的教学体验,较高的专业水准,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抓住学生心理,有“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中,可采用教学模具、利用实物教学、运用肢体语言动作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可以直观的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游戏竞赛和知识考察等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获得荣誉,激发学生的求胜心态,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原声电影、听英语讲座、阅读外文书籍、浏览外文网站、与外国同学进行交流等方法,提高英语成绩,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总之,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英语教学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而英语课程教学是英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韦敏.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3,32(1):159-160;
[2]苏维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6(5):115-115;
作者简介:
12.浅谈新课改下的作文有效教学 篇十二
一、作文教学低效性的现状
1. 缺乏兴趣, 应付作文
提到写作文, 很多同学就颇为头疼, 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于是在写作练习课上, 一构思就是大半节课, 不知所想, 临下课时才匆匆下笔, 为了应付, 便胡编乱造、虚构情节, 假话连篇, 甚至抄袭作品, 以此了事。即使有事可写, 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什么形式去表达,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不知所云。
2. 内容空洞, 语言无趣
很多学生陷入“两耳不问窗外事, 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状态, 导致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的缺乏, 作文便成了“无米之炊”, 无话可写、无情可抒, 自然虚构或模仿的内容就多了, 学生作文的“相似度”也越来越高了。在使用语言时, 要么摘录的精彩语句不会结合运用, 生搬硬套;要么追求所谓的“个性”, 充斥大量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 可能看懂都成问题, 更别说语言优美, 内容充实了。
二、如何实现作文的有效教学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 只有真正实现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活力来。
基于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练笔来连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 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上, 发现生活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写出真正有感悟、有个性、有生命力的文章。
1. 小练笔因“小”而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的特点, 由于在写作字数上、时间上、体裁上、题材上可做灵活处理, 便于及时捕捉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让学生不再视写作为负担。比如当我讲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 就即兴设置了一个小练笔, 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的细节手法描写一下上课时的我, 他们非常积极, 写出自己心中所想, 练笔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 运用开放式写作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开放式写作评价”, 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宽松的写作氛围,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我手写我心”, 而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讲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多鼓励、赞扬, 再加以引导, 学生既乐于接受, 修改时也不再被动, 从而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通过小练笔,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写作教学要实现其有效性, 必须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而后在作文中表达出来, 从而真正实现写作个性化、内容充实化。
1.回归生活, 关注社会
写作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所以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亲人、朋友、同学等, 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 不必求全求大, 有思考有感悟就好。即使是瞬间的感受, 记录下来也是可以既感人又深刻的。这样的积累多了, 学生们会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写作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
2.关注阅读, 尤其是课外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积累写作素材, 精彩语段、写作手法, 并把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写出来, 这样阅读与写作训练便有效结合起来了。
总之, 练笔虽小, 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其加以合理运用, 有了生活的滋养, 定会令作文教学有效起来,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2]胡经之主编.《论写作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4]张伟浩著.《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第6卷第4期.
[5]石云, 高才方, 费晓春著.《以我手写我心——浅谈作文个性化》.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5年7月第12卷第4期.
[6]张云鹰著.《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10月第一版.
[7]王治国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何增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多元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年52期.
13.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三
钱德芳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名可持续学习型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释疑探究,挖掘学生潜能,开拓学生创新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悟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改变
新课改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无形中使社会、家长及教师关注一个很热点的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师生、生生间交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悟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课程改革下生物课程的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1.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作为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一个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今天,教师在其中所起的引导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因个人差异所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需要教师的协助和解答。此时教师如果仍沿用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自身业务水平停滞不前是很难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不忘学习的精神,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味读死书,死读书,很难做到活教活学,活学活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摒弃一成不变的束缚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授课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真正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谁。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大包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指引。
二、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心中的疑团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表现,对疑团的破解,则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心中产生疑问到试图努力寻求解答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扩展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做好了准备。同时,在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同时,注意实验中还“暗藏玄机”。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有意义的问题,教师感到很欣慰,这说明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观察之中,并用心去思考分析,最终发现问题。但接下来,如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呢?
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和盘托出”的释疑模式很显然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课程的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关键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及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模式
提高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练习,探究性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很好的开拓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般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必定是“消化不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想到解决的办法,至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接下来,可再引导学生进行假设、设计,如何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学生讲述得即使不是很完美,但重要的是学生已有了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
四、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识点都很抽象,无法用肉眼直观地进行观察,因此学生很难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此时,需要教师运用类比方式,巧妙地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来类比讲解。
五、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以致用。生物作为自然科学性特别强的一个科目,更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习如何收集分析证据,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通过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参照,渗透教学主题,使学习从生活中来,又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说教,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再是坐在教室才算是学习的教条思维模式。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学问中处处体现着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局限,从内心燃起对学习的激情和渴望。能主动发现,探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知生活与学习的美妙。
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相长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有这样的反思意识。通过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正。通过不断的完善,使个人教学能力处于一个不断攀升的状态。使教师自身价值不断体现。新课改下,只有懂得不断自我反思,通过自身自觉自发的努力,成为一名使自己始终处于不间断、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促进教学相长。
14.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 篇十四
摘 要:在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美术教学的技巧,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美术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高中美术教师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思维方式
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达到学习目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之前,应该熟悉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点并不只是对课本内容倒背如流,而应该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叙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知识点的关键之处与学过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贯穿到所学的知识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精心策划教学环节,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精心构建上课的流程和框架,除此之外可以融入生活中具有新鲜感的元素。比如,在教授素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他们喜欢的人物或是景物,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然后再进行引导控制练习过程中的关键学习点。这样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跟随老师的脚步,紧紧地融入其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新课改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之前的农村美术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通常按照课本的知识框架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传递。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却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从来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即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中,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对知识点的渗透。老师会在授课上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但是新课改背景下,如果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宰,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融入课堂,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素描时,大多数高中生只会看到物品的表面现象,只会停留在物品的外观特征上,并不能对物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但是,高中美术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就会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通过外观的观察进行空间想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学生会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美术。
2.锻炼结构思维方式
美术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建立结构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只是单纯地模仿物品的表面现象,要让学生从结构上分析了解事物本质。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着重抓住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形体结构,对事物进行360度全方位观察,看得到的地方要理解,看不到的地方要进行抽象理解,通过事物表象看本质。
3.加强美术作品的练习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引导学生对世间万物进行分析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灵感。比如,生活中简单的物品训练,包括水果、刀叉、鞋帽、桌椅等。在训练时学生应该对描绘的物品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分析,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特征和效果。接着在简单物品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转移到比较复杂的自然现象训练上。
4.培养分析细节的好习惯
美术教学是实际操作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美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教师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亲身理解学习美术的关键点。教师最后也要进行总结,找出练习的优点和不足,完善学习美术的技巧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只有深刻认识美术教学策略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勤加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5.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五
一、兴趣导学,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 主动而愉悦地参与其中,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爱上数学学习, 而且也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这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 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如游戏, 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非常切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 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乐, 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如关于倍数,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来玩明7暗7的游戏, 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这比起枯燥而机械的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 改变枯燥的知识讲解,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主体参与,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这与有效教学背道而驰。要实现有效教学, 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体探究, 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亲身经历知识形成全过程, 学生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得获取知识, 提高技能, 培养能力。为此教师要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实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1. 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 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 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 以学习者的身份来设计教学活动, 成为设计者。这样的教学才能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 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 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 避免机械地照搬教材与执行教案, 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鼓励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与激烈讨论, 这样才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构建动态化课堂, 引领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探究的课堂, 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传授者, 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与指导者, 使得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有效展开。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三、自主质疑, 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自主提问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开放的教学空间,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 这样学生才能实现自主探究。
1. 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敢问。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畏于教师与教材的经典与权威地位而不敢提问, 要鼓励学生质疑, 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重重心理顾虑, 放下心中的包袱, 让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置身于这样的教学之中, 才能带给学生自由与放松, 学生才能将教师视为平等的学习者, 勇敢地提出问题。
2. 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会问。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 所提出的大多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知识的本质,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会提问,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以提问来开发学生智力, 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与思维, 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思维, 学会提问。
四、课外实践,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有效教学自然不能限定在教材上、教室内, 而是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 从生活走向数学, 从数学走向生活, 在搞好课堂的同时, 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运用的机会,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效果。
1. 写数学日记。
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数学素材, 而这些远远是教材所不能提供的, 是课堂教学时间所不能完成的, 为了将学生带入更宽广的学习平台, 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写数学日记, 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
2. 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 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 让学生用所学书本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更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总之,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引导学生展开快乐与主动的探究, 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海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15) .
[2]姚慧清.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 (23) .
16.高中生物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探讨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全面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也慢慢提上日程。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而言,改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中生物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没有意识到新课改下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还是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教师。
2.教师自身教学素质不高
高中生物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制约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日益实施下,有些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涵,高中生物中关于新课改的具体内涵也不完全理解,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有效开展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较单一,不适应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4.课程资源较为缺乏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方面。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形式化,生物课程资源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改革,在习题和试题的选用上,没有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课程教学。另外,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时,也只是一味地罗列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点,缺乏课程创新性。有限的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不应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培养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作为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生物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涵,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有效指导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应从生物理论知识和生物实验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深入理解生物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熟练地掌握生物实验,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开展探究式教学
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下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辩论等。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4.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
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是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一大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何整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问题提出已久。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就是要把生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即把要教授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优化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方面,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敢于教学创新,敢于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完美结合。
5.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课程。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程教学和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深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乐于学习生物知识,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方法的探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在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受到重视,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应该不断进行改进。只有这样,高中生物教学才能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杨丽.大学班级人本管理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2]区钧炎.教书要教到无字之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17.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 篇十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蔡金有
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喜爱,如何让学生具备一种通过化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去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笔者就以“依托课改 提升效率 发展能力”这一主题来浅谈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开展.关键词:高中化学;提升效率;发展能力
一、以学定教从而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有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表现
18.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十八
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5.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6.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1.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
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教材,而其中主要是 2 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现在我们的教学不应像以前那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1.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1.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1.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1.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要熟悉,认真研究,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之下,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1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即是认真研究新教材每个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的凋亡”等内容。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类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假说——演绎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内容。
《稳态与环境》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与“人与生物圈”三章内容。删掉“生物圈稳态”中部分内容,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态因素”等内容。增加了“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植物生长调节剂”、“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
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保留了原来必修部分十二个实验中的七个,补充十五个,合计有22个实验,此外,在《课标》活动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八个搜集资料活动、六个调查活动及一个参观活动、一个学生讨论活动。
2.2认识新教材的外延即是不能局限于课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让学生搞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练习的内容。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上网查资料等,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注重用学生已有 3 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本身的价值,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多因素的整合。教师不再只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教学中不是以本为本,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而是注重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课程内容的变化,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结构上下功夫
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来。目前,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怎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改”落实到教学中来呢?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我则觉得教学环节尤其重要。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本人有以下几个建议:
3.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①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②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③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新课时,导入新课要有“强力度”,知识过渡要“衔接自然”。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3.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3.4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3.5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教师要努力调整课堂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在导入时,教 4 师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授课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难点;抓住一个“悟”字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每一个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的生物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探索、勇于探索”的新课堂。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改”之花能越开越灿烂
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
正文:
高中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教育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需更贴近生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物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与人类社会一些重大问题,诸如人口、环境、粮食、资源与健康密不可分。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整合。
1、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课改,首先要改的是观念,从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到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头脑。1.
1、教学目标的改变
教育包括两方面:“育人”和“教书”。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完善人格,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1.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传统的生物学教育体现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观,其衣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智育第一”,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中主张权威式的管理,教学论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上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教育观点,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1]。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并搜集、制作教具;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2、合理运用教材
课程和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江苏主要有两套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南京地区自2005年起采用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苏教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与人教版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以章节为单位,明确小节目标,并辅以相应教学资料,以活动为主线,倡导探究式教学与教材共建,是一部半开放性教材。教材共设计了66项不同的活动。其中完整的探究活动6项,侧重于培养某方面探究能力的活动60项。另外,还有课外探究32项。对图片的使用比较大胆,设计有章标题图、节标题图、正文插图、阅读材料插图等多种形式,图片以照片为主,辅以卡通、线条图等。
鉴于上述生物学科及其教材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一本教材为主,参考多方面资料。比如,苏教版必修3免疫引起的疾病这部分内容中对超敏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叙述容易产生误解,综合人教版及多本教学参考后,在教学中将过敏反应定为外源性超敏反应,同时超敏反应还包括自身免疫疾病。作此调整后,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探索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采用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客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良好互动,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不同的内容,教学方法不同,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作为一门探究生命运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学科本身就具备探究性。能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生物科学价值的关键。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几个误区需予以注意。第一,探究性学习并非万能膏药,所有的教学都采用探究性学习是不科学的。教学包括“教”与“学”,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加涅于1963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要有辨别好假设与坏假设的背景知识,才能开展探究。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可分割,教师要寻找到探究的切入点,精心布置课堂情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第二,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权力。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J.R.Suchman)认为,只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还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学生都能开展探究活动。生物学科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形式思维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而不能仅限于少数尖子生。
4、教学手段有待丰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育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知识面广,图表较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且将枯燥的言语转化为丰富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目前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powerpoint、flash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能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是少数,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材版本较多,而无配套的较好的多媒体课件,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费时较多,教师没有时间设计声情并茂的好课件;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是丰富了,但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一堂课下来,个别学生只是感叹图片多姿多彩,不知何处是重点,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较弱。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就不可用了呢?针对生物学教学,多媒体课件要用,问题是该如何用。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如细胞的有丝分裂这部分内容,抽象而难以掌握,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当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需加强培训,必要时需求助于专业人士。
5、完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制约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的瓶颈[2]。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在评价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但均未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影响这次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主要理论依据有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教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教育评价,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创造出精 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学生评价方法上采用多元化评价,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效果在情境中评估[4]。在此理论基础上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小组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学期综合评价表等多种形式,实现科学、规范的现代教育评价。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 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3.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 8 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三、1、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③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2、课后反思
①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②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 9 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③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④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想到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学习效率。由于生物学科的学科特征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难事。因为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在一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加强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成他们的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达到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达到“化繁为简”和“化难为易”做到深入浅出。在一些知识难点的突破上特别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这个难点不是教学重点的话可以进行适当处理简化。
一学期来,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反思。
一、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效果更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10 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了。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一学期来,我虚心向同事请教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力争在课堂教学中不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为此,我多次听课,多次请同学科的老师评我的课,让他们挑出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刺”、择出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瘪谷”,因为我知道,只有在同学科的教师眼中,你的不足你的缺憾才能暴露无遗,也正是由于同事的不遗余力地帮助,才使得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学期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来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从我大脑中得以彻底地清除。教学思路明了、教学模式先进了,学生更加喜欢上我的生物课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以促进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经常阅读《生物学教学》、《生物通讯》等有关杂志,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我还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剪纸艺术》有效教学探讨】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0-14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08-24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09-30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09-07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10-25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08-24
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09-11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08-21
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08-03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