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仅供参考(精选10篇)
1.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篇一
22.把自己的情感置身于说话者的位置上即换位思考指的是哪种倾听技巧 [ C ]
一、填空题:
A.专注 B.接受 C.移情 D.对完整性负责 1.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和 效益原理。
23.冲突双方都必须以放弃部分利益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方部分需要的冲2.双因素理论认为_激励因素是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的因素,保健因素是使员工
突解决方式是 [ C ] 得到工作满意的因素。
A.合作 B.回避 C.妥协 D.迁就 3.控制过程的三个关键步骤包括确立标准、衡量成效和评价并纠正偏差。
24.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 A.提高工作效率 4.在领导者影响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
B.激励员工的事业心 C.有效利用时间 D.有利于管理 5.创新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
6.自管理科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25.一个完整的培训程序包括五个步骤,19.正式组织是通过设计而形成的职务或职位结构。一般有组织系统图、组织章程、职位及工作标准说明的文件。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均由上一级管理部门规定。正式组织成员的活动要服从所属机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20.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四、简答题:
1.简述冲突的基本过程。答:1.冲突的基本过程包括:(1)潜在对立阶段。(2)认知与个人介入阶段。(3)行为阶段。(4)结果阶段。2.简述非正式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非正式组织的特点:(1)由成员间共同的思想和兴趣互相吸引而自发形成,不一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2)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成员间自觉进行互相帮助。(3)具有一定行为规范控制成员活动,有不成文的奖惩办法;组织的领袖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但一定具有较强的实际影响力。
3.组织文化的类型及构成要素。答:组织文化的类型及构成要素:(1)组织文化的类型:硬汉式组织文化、“拼命干,尽情玩”文化、攻坚文化、过程文化。(2)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从现代系统的观点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个构成: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4.计划的步骤 答:计划的步骤:计划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分析形势。(2)确定目标。(3)评估资源。(4)拟定备选方案。(5)比较方案。(6)选定方案。(7)制定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
5.简述PDCA循环管理步骤与方法。答:每一次PDCA循环都要经过4个阶段,8个步骤。(1)计划阶段:
2.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二
法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 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 D.人民政府的执法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 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A.法律的预测作用 B.法律的教育作用 C.法律的指引作用 D.法律的强制作用
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
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 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法律技术 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
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
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 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内容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客体
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
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
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法律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制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13.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达,哪一项是错误的()A.权利能力是公民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王某把入室抢劫的李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王某押送扫40里外的派出所
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王某征得患者张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王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与违反道德是一回事
B.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C.违法行为与无效行为是一回事
D.违法行为不一定无效,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
16.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属于:()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技术性规定 17.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18.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19.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
A.古典自然法学家 B.历史法学派 C.纯粹法学派 D.分析法学派 20.我国《公司法》第5条关于“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定,是属于()
A.法律概念的规定 B.法律原则的规定 C.法律规则的规定 D.法律技术的规定 21.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22.下列选项中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的是()
A.实质正义 B.形式正义 C.社会正义 D.个人正义
23.19世纪分析法学派的奥斯汀认为法与道德(正义)是无关的,继他之后,有一位学者更把
这一学说推向极端,这位学者是()
A.庞德 B.凯尔森 C.波斯纳 D.罗尔斯 24.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B.一般人的行为 C.他人的行为 D.所有人的行为 25.下列法律中不具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是()
A.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 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C.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 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26.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27.在我国一般法理学作品中,都将法的质变理解为:()
A.法的渊源的变更 B.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C.重要法规的变更 D.立法主体的变更
28.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29.民法法系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较系统的:()
A.法律编纂形式 B.法律汇编形式 C.法典形式 D.宪法性法律形式 30.我国立法的最高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宪法 C.中共中央决议 D.社会主义道德 31.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A.立法技术 B.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C.立法措施 D.立法规划
32.根据立法机关的地位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A.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B.君主立法和议会立法
C.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 D.行政机关的立法和授权立法
33.比利时的立法权由议会和君主共同行使,这种立法体制属于:()
A.分权型立法体制 B.单一立法体制 C.复合立法体制 D.制衡立法体制 34.下列社会规范中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国际条约 B.特别行政区法律 C.军事法规 D.执政党的政策 35.规定关于本自治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比较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
A.地方性法规 B.单行条例 C.自治条例 D.地方性规章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一般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由各自独立到混为一体
2.法律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A.政法体制改革 B.法律体系重构 C.法律制度改革 D.法律精神转换 4.典型的法律职业主体有() 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法学学者 5.关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 B.行使检察权
C.行使法律监督权 D.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侦察权 6.根据法律关系的定义,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关系:()A.友谊关系 B.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关系 C.氏族血缘关系 D.刑法处罚关系
7.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达,哪些是错误的:()A.法律公布即生效 B.法律只能适用于将来的行为 C.法律不经公布即无效 D.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
8.下列哪些内容的表述,哪些属于法律原则而不是法律规则()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9.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包括:()A.法律关系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因果关系 10.下列关于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是由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的
B.法律在根本上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生活所决定
C.法律又可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生活,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在总体上须按照法律轨道来运行 D.现代社会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民主和法治的进程
11.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12.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包括()A.动机 B.目的 C.认知能力 D.结果 13.下列对法律的地域效力理解正确的有()A.法律的地域效力,又称法律的空间效力或属地效力,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两个方面 B.法律的域内效力,是指法律基于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在一国领域之内有效
C.由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在国家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不一定有效,需视情况而定 D.法律的域外效力,是指法律在其制定国主权领域以外的效力。域外效力是域内效力排他性的例外 14.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功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5.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16.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
A.语义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历史考察方法 D.逻辑分析方法 E.社会调查方法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新的法学流派有()
A.经济分析法学 B.自然法学 C.社会学法学 D.后现代法学 E.分析法学
18.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律包括()
A.法律整体 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行政法规 E.地方性法规 19.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D.法是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规范。E.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20.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解释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E.法律条文
21.法律原则的特点是()
A.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
B.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C.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 D.不能用来解决具体的法律案件 E.稳定性较强
22.我国的法律形式有()
A.国际条约 B.行政规章 C.判例 D.法学著作 E.单行条例
23.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机构享有立法权()A.地级市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自治县人大
D.国务院各部委 E.最高人民法院
24.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有()
A.国家的产生 B.诉讼与审判的出现 C.制定法的产生 D.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E.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25.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的继承主要包括()
A.法律技术、概念 B.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C.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 D.法律概念 E.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26.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并在WTO的推动下发生的第三次中国法制变革的基本内容是()
A.实现法律的市场化 B.实现法律的透明化
C.实现法律的一元化和法典化 D.建立和健全司法审查制度 E.建立民族工业的保护制度
27.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B.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还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C.治国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还是领导人个人的意志。D.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何者优先。E.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何者地位优越。
28.权利本位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尽量多规定权利,少规定义务。
B.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C.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D.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 E.法律的内容以权利为主,以义务为辅。
29.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E.违法行为
30.下列哪些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A.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B.人的生老病死 C.社会革命 D.喝醉酒后的驾驶行为 E.自然灾害
31.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少数民族 B.国家行政机关 C.个体工商户 D.有限责任公司 E.受法律保护的珍稀动物
32.刑法领域中的免责条件和形式有()
A.自助免责 B.时效免责 C.协议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E.不诉免责
33.法律行为的法律性表现为()
A.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行为 B.法律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C.法律行为是受到国家承认、保护、奖励或否定、取缔、惩罚的行为 D.法律行为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E.法律行为是受社会规范调控的行为
3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A.某法官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行为 B.某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行为 C.某律师担任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的行为 D.某人民警察在下班后抓小偷的行为 E.某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村民纠纷进行调解的行为
35.法的规范作用主要有()
A.指引作用 B.解释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E.强制作用
三、名词解释:
1.法律实施 2.扩充解释 3.大陆法系 4.法律继承 5.法制程序 6.对人权利 7.调整性规则 8.法律行为 9.法律效力 10.法的历史类型 11.法律移植 12.法律继承 13.法律行为 14.法律关系 15.法律责任
四、简答题:
1.简述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2.简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3.简述法治的含义 4.简述法律规则的分类 5.简述法的效力范围
6.简述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7.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8.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9.简述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10.简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试述法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3.试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2 C 3 C 4 B 5 C 6.D 7.C 8.C 9.C 10.B 11.A 12.B 13.B 14.D 15.B 16 B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B 24 B 25 B 26 A 27 B 28 B 29 C 30 B 31 B 32 A 33 C 34 D 35 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D 4.ABCD 5.ABCD 6.AC 7.AB 8.AB 9.BC 10.ABC 11.BCD 12.ABC 13.AD 14.ABD 15.BCD 16.ACDE 17.AD 18.BC 19.ABCDE 20.ACD 21.ABCE 22.ABE 23.BCD 24.ABD 25.ABCDE 26.ABCD 27.BCD 28.BCD 29.CDE
3.社区护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三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占有的特定位置指的是 A A.家庭角色 B.家庭权利 C.家庭内部结构 D.家庭地位
2、我国常用的居家护理形式是 B A.家庭访视 B.家庭病床 C.家庭护理技能指导 D.家庭沟通
3.依据法规和民族习俗,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属于 C A.情感功能 B.健康管理 C.社会化功能 D.沟通方式
4.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C.A.基础护理学 B.营养护理学 C.社区护理学 D.内科护理学
5.“病因复杂、潜伏期和患病时间长”是下列哪类疾病的患病特A.A.慢性病 B.传染病 C.急腹症 D.感冒
6.老年保健最初起源于哪个国家C.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7.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 D.A.提供最基本的、必须的卫生保健服务; B.以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为中心;
C.国家机关团体以及社区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其整体的社会经济开发计划; D.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是由社区护士和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完成的工作。
8.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为 B.A.5% B.75% C.60% D.20% 9.疾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恢复慢等见于下列哪类人群D A.中年人 B.妇女 C.青年人 D.老年人
10.对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实施的积极的综合照护称D.A.协同护理 B.社区护理 C.居丧照护 D.临终护理
11.WHO 按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将残疾分为 A.A.3类 B.5类 C.6类 D.8类
12.帮助日常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有障碍的人群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所实施的照护称 D.A.基础护理 B.整体护理 C.临终护理 D.康复护理
13.妊娠期的妇女用药要特别慎重,尤其是怀孕在 A.A.3个月以内 B.半年以内 C.1个月以内 D.5个月以内
14.我国开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 B.A.1990年 B.1997年 C.2005年 D.1980年
15.哪项不属于社区护士的任职条件D A.具有国家护士资格并经注册
B.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C.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独立从事家访及居家护理工作 D.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在大专院校进修学习达3年以上
16.在社区护理中,以尊重人的个性和权利为特征的护理属于A.
A.人性化护理 B.可及性护理 C.综合性护理 D.连续性护理
17.社区三级预防是指 C.A.特殊人群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B.以慢性病患者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C.以全民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D.以残疾者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18.运动的指导内容不包括 D A.运动的种类 B.运动的强度
C.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D.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
19.对0级肌力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应采取下列哪种方式训练 B A.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B.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C.抗阻力关节活动度训练 D.助力关节活动度训练
20.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措施不妥方式是 B A.提高更年期妇女保健知识 B.必须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 C.更年期妇女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D.注意更年期妇女的个人卫生
21.下列哪一项不属是社区护士应担当的角色 A A.领导者 B.照顾者 C.组织者 D.观察者
22.中年人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 C A.1/10左右 B.1/3左右 C.1/4左右 D.1/2左右
23.社区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病人,A.主干家庭 B.单亲家庭 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32.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 C A.30~60分钟 B.24小时 C.15~30分钟 D.1~2小时
33.儿童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D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学龄前期 D.新生儿期
34.在社区所占比例最大一类人群是 C A.患病人群 B.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C.健康人群 D.病人的照顾者群体
35.关于健康教育的格林模式中,强调影响健康行为的不正确的是 D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信念因素
36.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 A A.提高残疾者的生活质量 B.提高残疾者的工作能力 C.完全恢复正常状况 D.提高残疾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37.家庭外部结构主要是指 B A.家庭权利结构 B.家庭人口结构 C.家庭生活周期 D.家庭外部资源
38.对已归纳和分类整理出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解释、确认和比较,属于 D A.收集资料方法 B、去粗取精 C.资料保存方法 D、分析资料
39.根据评估收集的资料,对家庭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判断,确定需要援助项目的过程称为A A.家庭健康护理诊断 B.家庭健康护理评估 C.家庭健康护理实施 D.家庭健康护理管理
40.家庭病床出现于 C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末期 C.20世纪50年代 D.21世纪初期
41.社区护士按问题的急缓程度确定优先顺序,是下列哪一步的工作内容 D A.社区健康护理评价 B.社区健康护理评估 C.社区健康护理实施 D.社区健康护理诊断
42.自怀孕初期开始至怀孕结束,孕妇要进行B A.健康教育 B.产前检查 C.孕期的营养指导 D.保胎方法的选择
43.儿童自闭症是一种 C A.由语言发育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 B.因构音器官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发音困难的疾病 C.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精神障碍性疾病
D.因长期营养不良,躯体发育缺陷障碍所致的疾病
44.《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实施的?A A.1994年10月 B.1988年10月 C.1989年4月 D.1994年12月
45.自1988年公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后,现法定正常产产假为 A
A.56天 B.180天 C.30天 D.90天
46.采取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生育子女称为 C A.科学生育 B.保健生育指导 C.计划生育 D.特殊人群保健指导
47.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好健康状态的人群称为 B A.亚健康人群 B.健康人群
C.重点人群 D.需重点进行保健的群体
48.关于中年人的心理特点,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B A.智力发育成熟 B.情绪不稳定 C.意志坚定 D.个性稳定 49.妇女的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 A A.45~55岁之间 B.40~45岁以前 C.55~65岁之间 D.60岁以后
50、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患有慢性病者已占 D A.20% B.90以上% C.55%左右 D.80% 51.关于慢性病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C A.病因复杂、潜伏期与患病时间长 B.在发病初期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C.一般具有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D.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52.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治的主要工作内容中不包括 B A.传染病的预防 B.必需对社区居民进行疫苗注射 C.阻止传染病的蔓延 D.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53.1991年WHO对人生的时期做了重新划分,规定中年人的年龄为 A A.45~59 岁 B.35~44 岁 C.50~65 岁 D.30~40岁
54.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影响力、控制权和支配权”是属于家庭内部结构中 A A.家庭权利 B.家庭角色 C.家庭价值 D.沟通方式
55.帮助日常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有障碍的人群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所实施的照护称 D A.基础护理 B.整体护理 C.临终护理 D.康复护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慢性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ABCD A、不良生活方式 B、精神心理因素 C、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 D、生物遗传因素
1、我国卫生体系分为 ABC A、卫生服务体系 B、卫生保障体系 C、卫生执法体系 D、卫生教学体系 2.社区护理工作的方法有 ABD A、护理程序 B、健康教育
C、康复护理 D、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
3、家庭健康护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ABC A、家庭各成员的健康 B、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 C、家庭整体的健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家庭成员之间健康的相互影响
4、以WHO的健康新观念分类,把亚健康分为 ABC A、躯体、心理亚健康 B、道德亚健康 C、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D、家庭亚健康
5、社区人口要素包括 AC
A、人口数量 B、户口所在地 C、人口的构成和分布 D、人群易感性
6、围绝经期可以分为 ABC A、绝经前期 B、绝经期 C、绝经后期 D、绝经末期 7.进行社区评估时,通常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ABCD A、系统观察法 B、调查法 C、文献法 D、社区讨论会
8、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婴幼儿保健措施,可开展此项工作的地方有BCD A、学校 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C、托幼机构 D、家庭
9、社区护士在家庭健康护理中,重要的是AC A、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 B、指导家庭成员加强体育锻炼 C、解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D、与家庭在经济上保持距离 10.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预防措施 ABCD A、加强健康教育 B、定期产前检查 C、合理饮食 D、足够休息和睡眠
11、社区灾害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 ACD A、发生紧急 B、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 C、伤亡人数多 D、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被破坏
12、家庭健康护理评价的结果有下列哪些情况?ABC A、修改计划 B、继续执行计划 C、终止计划 D、回收费用
13、选择配偶应考虑的因素是ABC A、近亲不相恋 B、健康状况 C、家庭经济状况 D、适宜的年龄
三、名词解释:
1、康复
2、社区
3、家庭访视
4、初级卫生保健
5、社区护理
6、亚健康
8、健康教育
9、残疾者
11、家庭健康护理
14、社区健康护理
15、亚健康状态
16、计划生育
17、社区康复护理
四、填空题:
1、社区包括四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特点
2、家访的对象是存在健康问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3、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__ 3个部分。
4、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社区人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技术指导
5、家庭大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社区护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7、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___________ _三个基本环节。
8、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社区护理健康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照顾者
10、救灾工作中社区护士的作用是提供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11、生命中常用的相对数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如何防护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2、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
3、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社区的本质?
5、简述社区护理的特点?
6、论理方面的防范策略有哪些?
7、确定社区健康诊断的优先顺序有哪些?
8、简述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9、怀孕期妇女生理卫生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0、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六、论述题:
1.为了达到家庭访视的目的,社区护士在实施家庭访视时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2.简述便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4.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篇四
《人力资源管理》
一、选择题
1.在下列活动中,()不应该由直线部门主管负责。
A.制定雇员晋升人事计划B 拟定培训文件
C 评估雇员工作绩效D 进行薪酬调查
2.对一名工人的绩效,从产量、质量、能耗等方面进行考察,这体现了绩效的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相关性
3.在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时要考虑A.人力资源流动情况B.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
C.劳动力市场发育情况D.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4.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最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是A.直接主管B.一般员工C.高层领导D.人力资源部人员
5.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企业外部环境
B 企业内部环境
C 管理者个人偏好
D 人力资源自身
6.人员招聘的直接目标是为了
A.招聘到精英人员B.获得组织所需要的人
C.提高单位影响力D.增加人力资源的储备
7.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包括。
A.改善组织内部薪酬福利制度
B.建立更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C.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依据
D.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8.绩效考评中的目标管理法,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具体体现,这个方法是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这里要求
A.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完全一致
B.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完全一致
C.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尽可能一致
D.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可以不一致
9.在工作分析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技能要求的工作岗位?
A.工作实践法B.问卷调查法C.工作表演法D.阶段观察法
10.及承担该岗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
A.薪酬调查B.岗位评价C.薪酬管理D.岗位分析
二、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可成为人员选拔的标准。()
4.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5.在对人员供给和需求进行平衡时,仅需要确定整个企业的净需求。()
6.员工招聘是一项应聘者与工作岗位之间进行相互匹配的活动。()
7.内部招聘渠道容易近亲繁殖,管理决策缺乏创新意识。()
8.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9.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0.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必须考虑财务预算。()
11.可变薪酬主要是对员工能力的报酬。()
12.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13.工作分析、工作规范、岗位分析、职务分析的概念都一样。()
14.职业是工作分析中的相关术语之一。()
15.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用语要简洁易懂、含义明确,调查项目应该是可操作的具体问题。()
16.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1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18.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9.高管人员薪酬的特殊性体现为长期激励,一般采用股票或股权的方式。()
20.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
2.工作生活质量
3.人力资源规划
4.工作描述
5.工作说明书
6.公文处理
7.360度评估
8.平衡计分卡
9.工作评价
10.职业生涯管理
四、简答题
1.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异同。
2.在当前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
3.如何保证面试的质量?
4.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5.如何确定绩效评估的主体?
6.确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有何重要性?
7.企业为什么有必要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8.你认为保密工资制可能会有哪些正面效应和负面的影响?
9.如何衡量企业支付能力?
10.简述工作分析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
1.高薪为何留不住人才?
某民营化工企业,其市场具很强的季节性。每到销售旺季,公司经理就从市场上以高于市场价招聘一批人,到了淡季,又解聘掉,除了销售经理和几个销售骨干。销售经理提意见说,这样会导致销售人员的流失和销售业绩的下降。可公司经理却说,只要我们付高工资,不愁招不到人来,在销售淡季养这么大一批闲人不划算。又到了一年的旺季,可公司的销售骨干都纷纷跳槽到了别的企业,销售经理也提出辞职。这时经理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请分析:(1)公司经理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针对该公司的情况,你认为如何在保持一支稳定的销售队伍和维持较低的销售成本之间平衡?
2.上海一家外企招聘人才,一家在西北的大学毕业生前往应聘。
招聘经理问:为何来应聘?
答: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问:假话,你对本企业一无所知,毫无感情,何谈做贡献?
答:实现个人价值,干一翻事业。
问:假。干事业应到你的家乡,上海人生地不熟,你干事业给谁看?
答:为了赚钱。
问:这才是真话。
请问:(1)该招聘经理犯了什么错误?(2)通过此案例,你对招聘人员的素质的重要性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B、A、A、C、B、D、C、A、D
二、判断题
1.√×√××√√×√√
11.××√√√×√√√√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力资源当作管理的对象,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管理的过程。其内涵包括员工招聘、人员选拔与配置、绩效考核、工资报酬、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设计与组织发展、劳动关系等。
2.工作生活质量指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的感觉。具体而言,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在参与决策、信息分享、工作环境和报酬以及工作压力等与工作相关的诸多方面所感受到的满意感。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标。
3.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是为使组织的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保障与配置上得到有效支持而进行的有关人员使用方面的一种计划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提升和调动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等。核心内容是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4.工作描述指在工作分析的过程中,说明完成一项工作的行为。具体反映一个工作的操作过程。
5.工作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结果,具体说明在某一职位的员工必须具有那些最基本的条件、技能和知识,即说明在这种环境下完成该工作的人员所必须的个人特征
6.公文处理对管理人员的潜在能力进行测定的有效方法。测试管理者在面对一堆待处理的公文时所反映出的组织、计划、协调、领导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应聘岗位的不同,可分为营销公文测试、财务公文测试、办公公文测试等。它以工作分析为依托,选公文最好用现成的进行适当修改和处理。
7.360度评估是指在绩效考核中,将所有与员工工作中所联系的对象都作为主体
(上级、同事、本人、客户、下属、协作部门)的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
8.平衡计分卡一种新的绩效评估技术。它的每一个衡量指标都指向企业战略的某个方面。它是一组关键性衡量指标的组合,其评价的核心包括以财务为核心、以顾客为中心,以学习和成长为中心和以内部业务为核心。(或: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获得、顾客的保持、顾客满意度及顾客获利能力、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力、员工满意度等具体指标)
9. 工作评价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岗位的工作责任、知识和技能、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的衡量,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其目的是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
10.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和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发展愿望。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以提高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结合实现企业发展。
四、简答题
1.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异同。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而来,其基本职能未发生大的变化,但管理理念、其着眼点、手段及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
(1)理念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一种资源,人事管理将人力作为一种成本。
(2)着眼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因此具有战略性,防范于未然;人事管理着眼于现在,具有事后性和问题解决性,因此传统的人事部门常被称为“救火队”。
(3)管理手段和规范性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科学化的管理,强调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人事管理多是经验性的管理。
(4)内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更丰富,不仅包含与企业经营目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同时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
(5)定位不同:传统的人事部门定位为一个职能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作为一个智囊团和一个服务部门存在。
2.当前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
具体措施:(1)提供就业安全感:承诺不会因工作缺乏而被解雇。
有安全感的员工会忠诚,愿意为组织利益付出额外的努力。
(2)招聘时的挑选:选择合格员工,提高生产率,并向求职者发出信息:他加入的是一个精英组织,并对雇员的绩效有高度期望。
(3)高工资:使流动较少发生
(4)诱因基金:激励绩效
(5)雇员所有权:对组织战略及其投资政策抱持长远观念
(6)信息分享:向员工提供有关企业运做、生产率、盈利等方面的信息,为员工提供正确评价他们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是怎样关联的信息,使员工看到自己与企业的利益一致性。
(7)参与和授权:鼓励决策的分散化和在控制员工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扩大员工的参与和授权。参与提高员工满意度,又能提高生产率。
(8)团队和工作再设计
(9)培训和技能开发
(10)象征性的平等主义:减少员工与管理层间的对立
(11)内部晋升
(12)长期观点:短期内解雇员工可能渡过难关,减少培训也一样,但长期并非如此。
3.如何保证面试的质量?
(1)确定主题(2)预定标准(3)设定好程序(4)主试人员挑选与培训
4.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任务分析。组织分析是指公司在经营战略、可用的培训资源以及培训结果的应用方面是否需要培训。考虑培训发生的宏观背景。人员分析是对培训对象进行的分析,员工需要进行培训往往产生于几个方面:业绩不良(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工作态度还是工作设计本身)、转岗、新技术需要。首先判断是哪方面的需要,确定原因和目的,选定人员并使其做好准备。任务分析是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员工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重要任务;为帮助其任务的完成,应当强调哪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
5.如何确定绩效评估的主体?
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来选择;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决定评价主体的评估权重:
(1)执行性岗位员工以直线领导为主要评价者
(2)服务型岗位员工以服务对象为主要评价者
(3)直线领导必须考评自己的员工,否则无法保证政令畅通
(4)协作性强的岗位必须将协作岗位同行纳入评价主体
(5)自我评价有利于员工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
6.确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有何重要性?
能反映员工工资的相对差距,从而体现企业的薪酬政策,实现有效激励;兼顾本企业的传统和市场趋势,从而兼顾了内外公平,减少员工的不满。
7.企业为什么有必要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对企业,通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企业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可降低离职率,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规划企业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发展。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广阔空间。
对员工,可以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认识和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8.你认为保密工资制可能会有哪些正面效应和负面的影响?
利:有利于员工之间不在工资上互相攀比,减少矛盾;有利于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工资水平可以灵活调整,有利于员工在最佳年龄期间取得最佳报酬。
弊:容易出现同工不同酬。在制度不健全和仲裁机构、监督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产生不合理的报酬,对绩效优秀者缺乏激励。
9.如何衡量企业支付能力?
用两个指标衡量:① 销货对用人费比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员工平均薪资/人均销货额
基本原则:工资水平的增长不能高于销售额的增长
② 劳动分配率 = 用人费/附加价值=人工成本/利润
如比值过大,则说明分配过多或有人员闲置,若过少,但用人费仅一般水准,则分配过少。理想状态:人均薪资高于一般水准,但劳动分配率不致过高。
10.简述工作分析的意义。
工作分析是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
(1)为招聘和挑选活动提供评价合格求职者的标准
(2)为培训和开发提供依据
(3)为企业合理薪资制度的设计奠定基础
(4)为企业考核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5)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五、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
1.(1)没有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保证公司正常的经营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
(2)保持一支合理数量的销售人员队伍,在销售淡季进行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从而降低销售成本。
2.(1)所犯错误:当面对应聘者的回答进行评论
5.护士考试之护理管理学复习参考题 篇五
二.填空题:
1.组织的基本原则 ---------,----------, ------------, ---------------, ---------------,--------------------------。
2.冲突的四个阶段:--------------, ----------------, ---------------, -------------。
三.单项选择题:
1. 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是从_____开始。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19世纪初
2.___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赫茨伯格
3.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第三层次为___。
a.安全 b.自尊 c.爱和归属感 d.自我实现
4.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是__原理的思想基础。
a.人本原?nbsp; b.行为激励 c.参与管理 d.系统原理
5.__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
a.组织 b.领导 c.控制 d.计划
6.下列哪项不是浪费时间的内在因素___。
a.缺乏决策力 b.不善于拒绝 c.政策程序要求不清晰 d.未能恰当授权
7.abc时间管理法主要是为___。
a.抓住关键因素 b.确立项目 c.自我评价 d.以上都不是
8.组织内各部门必须服从它的上一级部门领导的命令和指挥是___原则要求。
a.目标一致 b.管事跨度 c.分工协作 d.集体统一与分权管理相结合
9.研究表明,100位主任以上的管理者每年要用__周的工作时间处理冲突。
6.员工关系管理习题及参考答案1 篇六
1单项选择题
1.()中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包括了双方间因为签订雇佣契
约而产生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了社会层面双方彼此间的人际、情感甚至道义等关系,亦即双方权利不成文的传统、习惯及默契等伦理关系。
A、伦理关系
B、劳动关系
C、员工关系
D、人际关系
答案:C
2.()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A、劳动关系
B、员工关系
C、人际关系
D、雇佣关系
答案:B
3.()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
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合作
B、冲突
C、成本
D、沟通
答案:A
4.冲突的形式,对员工来说不是的一项是()。
A、罢工
B、辞职
C、怠工
D、迟到早退
E、旷工
答案:D
5.()是员工关系的团体,如工会,为维持或提高员工劳动条件与管理方之
间的互相关系。
A、集体员工关系
B、个别员工关系
C、劳动关系
D、雇佣关系
答案:A
6.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就劳动条件的维持或提高与管理方协商时,体现了员
工关系的()特点。
A、平等性
B、不平等性
C、对等性
D、非对等性
答案:A
7.劳动关系的特点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的?()
A、个别性与集体性
B、平等性与不平等性
C、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D、经济性与非经济性
答案:D
8.()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做到“让员工把所有的精神放在工作上之外没有
其他后顾之忧”。
A、员工关系管理
B、劳动关系管理
C、人力资源管理
D、绩效管理
答案:A
9.()将传统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
A、斯密
B、黄越软
C、格斯特
D、邓洛
答案:C
10.劳动关系理论认为,()是表示集体不满的唯一有意义的形式。
A、辞职
B、怠工
C、罢工
D、不服从
答案:C
11.经营者统合模式以()最为典型。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D
1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程过渡。这
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第一次技术革命
B、第二次技术革命
C、工业革命
D、产业革命
答案:B
13.“获得满足”的内容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实施
B、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人员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C、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D、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答案:D
14.员工关系的实质是()。
A、被迫
B、获得满足
C、冲突与合作
D、付出——给予
答案:C
判断题
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六个月的,不
得约定试用期。
答案:错误
2.员工援助计划是组织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
为员工设置的系统培训项目。
答案:正确
3.《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
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答案:正确
4.对劳动者超过一个月拒签书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终止劳动关系,并依
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
1.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程序有()。
A、提前书面通知
B、征求工会意见
C、经济补偿
D、依法为劳动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答案:ABCD
2.下列属于集体合同的法定条款是()。
A、劳动报酬
B、工作时间
C、休息休假
D、劳动安全卫生
答案:ABCD
3.下列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是()。
A、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B、年休假、探亲假工资
C、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D、停工期间的工资
答案:ABCD
简答题
简述员工关系基本含义。
7.人力资源管理习题与参考答4 篇七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织雇佣关系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维持或者改变组织现有雇佣关系的状况是组织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的主要目的之一
B.人力资源战略的经济分析不只是简单地分析直接的经济要素
C.组织的雇佣关系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之一
D.雇佣关系的产生是一种经济行为,影响这种经济行为的因素只是经济利益的交换
2.雇佣关系的效率不直接依赖于下列哪种因素()。
A.雇佣双方的法定权利B.雇佣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性
C.自我利益的克制D.对雇佣关系的投资.
3.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法律和合同规定是增进雇主和雇员之间信任的最有效方法
B.法律和合同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雇主和雇员的自觉性
C.法律保障和合同规定会减小交易双方的成本
D,法律和合同保障会增强雇佣关系的适应性
4.雇员辞职给雇员带来的成本不包括()。
A.雇员的离职可能会使其陷入经济上的困境
B.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的工作
C.人员短缺成本
D.可能会损失与同事之间宝贵的社会关系
5.以下不是雇佣关系的基本管辖形式的是()。
A,单一层级的管辖形式B.雇员掌握决策权的管辖形式C,权力分享式的管辖形式D.市场掌管决策权的管辖形式
6.在大多数情况下,雇佣关系管辖形式的确定取决于哪三个因素
()。
A.传统;法律;效率B,传统;市场;效率
C.市场;法律;效率D.传统;法律;市场
7.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促使雇员有效地使用权力和信息()。A,对雇员进行充分的工作培训
B.采用工作轮换制度,提高雇员信息收集的范围和能力
C.构建并维护封闭式的沟通系统D.对雇员进行持续的培训与开发
8.在何种管辖形式下,不具备信息优势却拥有很强的声望基础一方往往掌握着雇佣关系的决策权()。
A.三方分享决策权的管辖形式B.单一层级的管辖形式
C.权力分享式的管辖形式D.雇员掌握决策权的管辖形式
9.下列关于长期雇佣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
A.长期雇佣关系有助于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B。长期雇佣关系有利于对雇员行为的控制
C.长期雇佣关系会降低绩效评估和激励的效率
D。雇员之间长期相处可能会激化雇员之间的矛盾
10.人的社会知觉所涉及的范围不包括下列哪方面()。
A.对他人表情的认知B.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C.对自然环境的认知D.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11.对表情的知觉可以划分为哪三类()。
A.内隐表情知觉;身段表情知觉;言语表情知觉
B.面部表情知觉;身段表情知觉;言语表情知觉
C.面部表情知觉;内隐表情知觉;言语表情知觉
D.面部表情知觉;身段表情知觉;内隐表情知觉
12.下列有关社会知觉的陈述不正确的()。
久在社会知觉中,对性格的认知是指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
B.在社会知觉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
他人的关系
C.人们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具有很高的客观性,不同评价者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基本不
会存在差异
D.根据社会认知的观点,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
1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以归为哪三方面内容()。
A.知觉时间;知觉对象;知觉情境B.知觉者;知觉对象;知觉情境
C.知觉者;知觉时间;知觉情境D.知觉者;知觉对象;知觉时间
1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知觉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组织、整合的规则是
()。
A.接近律;相似律;情境性B.接近律;相似律;连续性
C.相似律;情境性;连续性D.接近律;连续性;情境性
15.下列关于月晕效应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月晕效应又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B.当某种特质在行为上的涵义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具有道德寓意时,最容易出现月
晕效应
C.月晕效应的实质在于个别特质掩盖了其他特质
D.知觉者对知觉对象不熟悉时,是不太容易出现月晕效应的16.以下哪一效应不属于社会知觉常见的效应()。
A.晕轮效应B.投射作用C.极化倾向D.社会刻板印象
17.研究表明,人们在对行为归因时,常常依据哪三个因素做出判断()。
A.独特性;共同性;时间性B.独特性;共同性;一贯性
C.独特性;时间性;一贯性D.时间性;共同性;一贯性·
18.下列有关情境归因和个人归因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一反常态,不同于平常的风格,对此人们很可能会做情境归因
B.如果很多人都有同样的行为表现,则往往会做情境归因
C.如果把生产率的下降看作是员工消极对抗管理层的新措施,这是行为的情境归因,D.如果一个人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忘了锁门,人们往往会进行个人归因
19.人们对于一个特定行为过程的投入越多,在心理上就越难舍弃这些投入,而且人们对于
这一活动的承诺倾向就越强烈,这种现象被称为()。
A.承诺过程的自我强化特性B.不充分判断
C.参照他人归因倾向D.社会刻板印象
多项选择题
20.以下关于雇佣关系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雇佣关系的确定方式,要受法律、契约、惯例和传统的约束
B.雇佣关系受到市场竞争状况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雇佣关系的详细化,市场竞
争状况对雇佣关系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
C.雇佣关系的效率要受到管辖形式的影响D.雇佣是封闭式的交易
21。运用法律和合同规定增进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这体现在以下哪些
方面()。
A.法律保障和合同规定会增加交易双方的成本
B.合同规定总是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未来出现的偶然事件
C.法律和合同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雇主和雇员的自觉性
D.法律和合同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
X.如果雇主剥削雇员,并导致雇员辞职,那么雇佣关系的中止使雇主承担哪些成本
()。
A.辞职的雇员可能会带走雇主的大批客户
B.雇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新的工作
C.雇员辞职可能会严重地破坏组织内部沟通的顺畅
D.监督法律遵守情况的管理成本
23.如果雇主破坏了组织声望,那么将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A.雇员可能会一边为目前的组织工作,一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B.雇员可能会要求组织给付更多的报酬,从而增加人力成本
C.雇员可能会坚持在自己雇佣合同中加入更多的保障条款,从而降低雇佣关系的适应
性
D.雇员可能会损失与同事之间宝贵的社会关系
24.有效率的管辖形式的获得取决于哪些因素()。
A.信息优势B.社会规范C.声誉基础D.适当的弹性
25.在许多情况下,雇主能够获得信息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A.雇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B.雇主掌握了更多的经济资源,并且直接决定了雇员的经济报酬
C.雇主可以更加有效地收集、使用信息,以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D.雇主可以采用更加广阔的视角分析信息,提高决策效率,从而更好
地协调下属的工
作
26.下列有关声誉基础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在单一层级的管辖形式中,雇员必须具有足够的声誉基础·
B.在任何管辖形式下,雇员都不可能拥有相当大的声誉基础
C.雇主可以通过实行终生雇佣制来帮助雇员增强维护自身声誉的愿望
D.对于权力分享式的管辖形式,雇员集体组织可以具有雇员个人所没有的声誉基础
27.雇员与雇主的联系越长久,雇员就越有可能产生对雇主的忠诚感,这是因为()。
A.雇主可以对长期雇员承诺更高的收益,从而鼓励长期雇佣关系中的忠诚感
B.长期雇佣关系有助于增强雇员对雇主的信任感·
C.在长期雇佣关系中,社会比较的心理过程能够促使雇员提高对雇主的忠诚感
D.长期雇佣关系能够促使雇员将自己的利益与雇主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28.为了实现长期雇佣,企业可以采用哪些人力资源方面措施()。
A.向雇员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B。利用组织文化的影响作用
C.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获得长期雇佣关系
D.采用外部招聘制度,而非内部晋升制度
29.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哪些基本特点()。
A.组织与员工之间维持长期的关系B.采用内部晋升制度
C.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D.强调雇员的个人能力,而不是资历
30.知觉者本身具有的哪些特点会影响或反映到社会知觉之中()。
A.知觉者本身的生理条件B.知觉者兴趣与动机
C.知觉者的社会关系D.知觉者的性格
31.下列有关社会刻板印象的陈述正确的是()。
A.所谓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B.社会刻板印象反映了共性,所形成的印象保证适合同类中的每一个人
C.社会刻板印象反映了同一类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突显了人的个性
D.社会刻板印象具有僵化、不灵活等缺点
32.下列关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动机的陈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外源性激励是较难控制的B.有人为了争取成为先进工作者而努力工作,或者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完成工作指标,这都是内源性动机作用的结果
C.物质奖励、福利、晋升等可以激发外源性动机
D.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动机是缺一不可的,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33.下列关于分配公正的陈述正确的是()。
A.人们对分配公正的知觉是复杂的B.分配公正的关键并不在于薪酬系统或其他人力资源实务是否具有绝对的意义,而是
员工对它们的知觉是什么
C.分配公正并不简单地是人们所受到的客观待遇的函数
D.人们对分配公正的知觉是不易受影响的34.分配的标准通常有以下哪几种()。
A.平等分配,即每个人所获得的奖励都是完全一样的B.按照家庭、自发的组织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需要进行分配
C.简单公正,即个人应当根据他们的成果相应地得到奖励。这种标准是组织中比较常
见的D.按需分配,即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分配
35.人们在下列哪些情况下通常会认为程序是更公正的()。
久决策或分配是基于有效的标准
B.组织将分配程序与组织文化相结合,并且与组织文化保持一致
C.决定分配程序的人员具有足够的能力,并且这些人员对于成果没有巨大的利益关系
D.个人有充足的机会去参加分配程序的决策过程
案例分析题
某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层近期对员工的业绩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发现和企业维持长期雇
佣关系的员工往往绩效较好。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企业的管理层计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维持和员工的长期雇佣关系。
36.维持长期雇佣关系能够为企业的雇主带来哪些直接收益()。
A.有助于维护雇员的社会关系B.摊销招聘成本
C.促进人员与工作之间的匹配效率D.提高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37.维持长期雇佣关系能够为企业的雇员带来哪些直接收益()。久长期雇佣能够降低雇员失业的可能性
B.长期雇佣关系有助于维护雇员的身心健康
C.长期雇佣关系有助于维护雇员的社会关系
D.长期雇佣关系有助于摊销招聘成本
38企业维持长期雇佣关系存在那些缺陷()。
A.如果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长期、紧密的社会关系,那么对雇主来讲,在某些情况下
就难以进行公正、合理的决策
B.长期雇佣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雇主对劳动力需求的适配能力
C.长期雇佣关系的下属可能会试图影响或游说主管
D.雇员之间长期相处可能会激化雇员之间的矛盾
39.企业可以采取哪些人力资源方面的措施来促成长期雇佣关系
()。
A.向雇员提供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B.利用组织文化的影响作用
C.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获得长期雇佣关系
D.采用内部晋升制度,并且强调员工的资历
参考答案
1.D2.A3.B4。C5.D6.A7.C8.A9.D
10.C11.B12.C13.B14.B15.D16.C17.B
18.C19.A20.BD21.AC22.AC23.ABC24.AC
25.ACD26.AB27.ABD28.ABC29.ABC30.ABD
31.AD32.CD33.ABC34.ABC35.ABCD36。BC
37.ABC38
8.财务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篇八
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以后同)
1纯粹利率是指无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它的高低受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国家调节等因素的影响(T)。无论从任何角度讲,亏损企业的现金循环必不能维持(F)。金融市场利率波动与通货膨胀有关,后者起伏不定,利率也随之而起落(T)。4 由于未来金融市场利率难以准确预测,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以使企业适应任何利率环境。(T)
单项选择题一般讲,金融性资产的属性具有如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1)p.21
1)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差;2)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好;
3)收益大的,风险较小;4)流动性弱的,风险较小一般讲,流动性高的金融资产具有的特点是(2)
1)收益率高;2)市场风险小;3)违约风险大;4)变现力风险大 3 与债券信用等级有关的利率因素是(3)p.25
1)通货膨胀附加率;2)到期风险附加率;3)违约风险附加率;4)纯粹利率 4 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3)
1)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2)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
3)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4)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多项选择题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1245)
1)投资报酬率;2)投资风险;3)企业的目标; 4)资本结构; 5)股利政策。2 我国曾于1996年发行10年期、利率为11.83%的可上市流通的国债。决定其票面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25)p.23
1)纯粹利率;2)通货膨胀附加率;3)变现风险附加率;
9.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篇九
单位:元
成本项目普通机床万能机床数控机床
变动成本
专项固定成本24
90012
18006
3000
要求:利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加工方案决策。
1、普通机床和万能机床的成本无差别点为x0,则
900+24x0 = 1 800+12x0
则有x0 = 75(件)
2、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成本无差别点为x1,则
900+24x1 = 3 600+6x1
则有x1 = 150(件)
1、万能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成本无差别点为x2,则
3 600+6x2 = 1 800+12x2
则有x2 = 300(件)
所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齿轮生产件数小于75件时,应采用普通机床;
(2)当齿轮生产件数大于75件而小于150件时,应采用万用机床;
(3)当齿轮生产件数大于等于150件而小于300件时,应采用万能机床;
(4)当齿轮生产件数大于300件时,应采用数控机床。
二、中南公司生产A、B、C的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后,有关成本、利润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其中固定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总额比例分配(单位:元):
项 目A产品B产品C产品合计
销售量(件)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1 000
900
700
200
200 000
125 0002 000
420
350
70
140 000
125 0001 500
620
560
60
90 000
150 000430 000
400 000
利 润75 00015 0060 00030 000
要求回答:
1、对于亏损产品C产品,是否应继续其生产?
2、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停止C产品的生产?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C产品扭亏为盈?
三、中南企业生产A产品,生产中需要B零件。根据年末资料,年需要量是5 000个。外购B零件,需要支付单价60元/个;如果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加工变动成本58元,并且不影响其他正常经营。预计明年,无论外购单价,还是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基本不会改变。但是,如果B零件的年需求量超过7 000个,就需要增加年专属固定成本15 000元,另外如归自己不进行生产,可以接受外来加工业务,预计年获利14 000元。
要求:请根据明年预测情况,对中南企业应外购还是自制B零件做出决策。
四、某企业是一家专门生产销售半成品的制造厂。通过长期的积累,现在已经具备对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的能力。如果该企业上马设备以进行半成品的加工,年设备使用费用为53 000元。其他资料如下表:
单位:元
项目 半成品 产成品
销售数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售价 20 000
42
60 18 000
78
100
要求:对企业是否应该马上上马进行半成品加工做出决策。
五、某企业计划期预计生产并销售某产品35 000件。上年每件产品价格400元,销售量28 000件。通过市场分析,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致为-3.5。
要求:计算并确定计划期该产品的价格应定为多少,才能达到销售额最大。
【参考解答】
在价格弹性系数和预计销售量已知情况下,可以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P1=P0 ×[1+(Q1-Q0) ÷(Q0 ×EP)]
= 400 ×{1+(35 000 -28 000)÷[28 000 ×(-3.5)]}
10.《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1 篇十
1、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地说土地是一定范围的空间。
2、土地管理:是国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运
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等综合措施对全国城乡土地及利用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
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收集和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
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亦称为地籍工作。
4、地籍调查的单元: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调查单元是宗地:凡被
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
5、土地分等定级的等级体系?:目前我国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1)土地等是反映全国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土地等的顺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排列。(2)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果的差异。具体划分多少可依据城镇规模、复杂程度确定。大城市一般5-10级,中等城市4-7级,小城市以下3-5级。
6、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7、我国的土地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8、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
9、土地所有权的含义: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10、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的措施,保证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逐步提高耕地的质量。
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耕地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其具体的措施:一是在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二是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省级政府负责制;三是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四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都必须严格履行补偿耕地的义务。
一、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决定》提出的“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精神
二、明确界定省级政府的责任:省长、主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
(一)责任目标的确定
(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标准: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
(三)未完成考核责任目标的责任
三、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
四、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11、耕地的承包期:《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12、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而采取的管理制度
13、土地整理: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复垦:是一项综 1
合工程技术,它通常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土地复垦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土地的生产力,保持土地的环境功能,实现土地生态系统新的平衡。原则:
1、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2、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用地原则
3、统一规划,“边建设、边复垦”原则
4、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要以及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也就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规模在一定地域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总体的、战略的配置。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土地的政策,求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15、基本农田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1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的基本农田要占本地区耕地的比率?现行法律还对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进行了规定,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7、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18、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期限、形式: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赠与和继承等。按照转让前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方式,土地使用权转让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出让获得的土地使用仅的转让,二是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过补办出让手续后的转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居住:70年、工业: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形式
(一)出售房屋
(二)公司兼并(19、土地征收: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20、农用地转用的概念,农用地转用应符合的条件:即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简称,是指将耕地、林地、草地等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转变为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即建设用地的行为。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符合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21、土地管理法阐述我国的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新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成为我国第一个写进法律的基本国策。
22、我国的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15日
2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1、山地多,平原少
2、土地总量大,人均少
3、人均耕地少
4、耕地总体质量差
5、世界排序居后
6、水土资源不协调
24、简述土地征收的法律特征:
12、征收过程的程序性
3、征收行为的有偿性
4、征收性质的强制性
5、征收行为的公开性
6、权属转移性
25、简述土地登记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土地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五个步骤。
2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有哪些:(1)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节约集约用
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形成国土开发新格局,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4)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5)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土地权属争议的特征有哪些:(1)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具有多样性(2)土地权属争议的客体具有特定性(3)土地权属争议大多表现为情况复杂、年代久远、查证难度大以及政策性强、实际问题多等特点(4)在处理方法上,人民政府处理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先决条件
28、由国务院审批征收的土地有哪些: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29、简述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回的几种情况: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届满的正常收回;二是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提前收回;三是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强制收回。
30、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内容有哪些?转让的基本形式?
一:转让的内容(1)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2)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3)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4)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5)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6)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二:转让的形式:
(一)出售房屋
(二)公司兼并
(三)交换
(四)赠与
31、简述地籍管理的内容:地籍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32、哪些土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1)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3)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4)蔬菜生产基地(5)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6)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33、土地有哪些基本特性:(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2)数量有限性(3)土地组成的二元性(4)土地特质的唯一性(5)土地的可持续利用(6)土地或土地产权的商品性
34、哪些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用地
35、简述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基本程序:
(一)土地登记的类型 1土地总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2初始土地登记: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3变更土地登记: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4注销土地登记: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5其他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其他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二)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土地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
36、简述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
1、城市土地市场类型结构(1)城市各类用地市场: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用地市场等类型(2)城市土地产权市场:土地所有权市场、土地使用权市场
2、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交易对象: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入股、性质:垄断性市场(2)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对象:土地使用者之间、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入股、性质:竞争性市场
3、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1)城市土地市场主体组织:产权独立、自主进行市场决策、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2)城市土地市场中介组织(3)城市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37、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发展计划和规划
1、发展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存在的问题:计划编制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不具备操作性;出让计划缺乏约束力;出让计划不公开,透明度低;在计划管理中农用地转用指标没有分类,造成混乱。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确定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指标,制约城市土地市场的土地供给总量;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划分土地利用区的形式明确了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的转变受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制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年度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二)财政政策:1地租政策:出让金、年租金等2税收政策:通过对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不同环节进行征税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土地增值税等;通过减免税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调控。3财政投资政策:利用财政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财政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调节地区差异。
(三)金融政策:直接调控:1量:中央银行直接规定土地开发信贷的最高限额2质:中央银行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土地开发信贷的结构;规定银行发放土地开发信贷的方针、基本条件;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对土地进行投资,制定和规定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土地开发的方针、条件
38、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及补偿标准有哪些? 征地补偿费用是对被征地单位对土地的投入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以及对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费用的总和。
(一)征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征收城市郊区菜地的除应按照规定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外,还应按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二)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
1、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1)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年产值按被征用前3年的平均年产量和国家规定的价格平均计算。征用其他土地(园地、鱼塘、宅基地、林地等)的土地补偿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规定。按上述标准支付,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2)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安置补助费按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量计算。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管理法》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制定。①青苗补偿费标准:对刚刚播种的农作物,按季产值的三分之一补偿工本费。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最高按一季度产值补偿。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获的,不予补偿。②被征用土地上树木,凡有条件移栽的尽量移栽,用地单位支付移栽人工费和树木损失费;不能移栽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作价补偿。对突击栽种的树木,不予补偿
39、使用农村宅基地的要求:(1)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2)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3)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4)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应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5)出租、出卖房屋和非法转让房屋的,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40、论述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必要性:
1、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是由土地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土地市场的客体(稀缺资源)、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实际是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具有保值和不断增值的特性。
2、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求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土地开发和供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 吸引外资,盲目地价优惠 划拨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出租,导致土地隐形市场活跃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内部,优地劣用 商品房大量空置,城市土地隐形浪费严重 区域间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城市土地宏观配置不合理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率低,城市规模不断向外膨胀,导致城郊耕地大幅减少
41、论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调查任务,制定土地调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基本情况、资料情况、技术路线、技术方法、技术流程、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及主要成果等。
2、人员培训
3、开展试点
4、资料准备:基础地理资料、遥感资料、界线资料、土地权属资料、已有土地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土地管理有关资料、各种专业调查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各种表格。
5、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二、调查底图制作
三、外业调绘
1、路线勘察
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3、室内预判
4、外业调绘
四、内业工作
1、转绘工作
2、量算面积
3、编图与图面整饰
4、成果整理
五、检查验收
42、论述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程序:
(一)申请: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
(二)受查审查,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符合的条件: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受理:7个工作日内提出受理意见
三、调查
四、调解或处理
1、调解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2、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双方反悔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在5个工作日内)。
(五)送达和执行送达是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定方式,将调解书或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递交当事人的行为。调解书一经送达就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做出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的时
间内,当事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处理决定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对生效的处理决定,当事人要自觉履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也应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对拒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43、论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一)土地价格定期公布制度
(二)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三)土地估价人员资格认证和土地估价机构资格评级制度
(四)土地登记和土地价格申报制度
(五)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制度
(六)政府按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提前收回已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
(七)政府对土地使用权转移有优先购买权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仅供参考】推荐阅读:
关于土地管理07-20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会议典型发言07-13
土地管理学调研报告08-22
土地管理办法08-29
土地承包管理协议12-30
土地管理学总论知识点10-04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09-25
土地管理名词解释11-29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知识07-23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