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怎么写

2024-12-12

新闻评论怎么写(精选12篇)

1.新闻评论怎么写 篇一

“网络评论”怎么写?

文/朱波

初写时评时,什么叫“时评”?我也有“网络论坛”上跟帖“是不是叫‘时评’”之感。因为在“消息”、“通讯”、“杂谈”……之后怎么又跺出个“时评”,还叫什么“网络时评”?当时我也是“丈二和尚____摸不清头脑”。

于是,我就学呀学、写呀写、投呀投……(看过我发表时评文章之人,不难发现,我是个‘急性子人’,这么投来投去,马上不登,马上再写;再不登,庞不写了!)其实这是错误的,不登,才要学、才要写,直到你登为止。

写时评,不象写消息,写消息只要是眼见的、真实的(只要掌握好新闻“三要素”,“什么‘金字塔’或‘倒金字塔’”),别虚报浮夸,不登才怪呢!

时隔不久,你还别说,真登了!而且还获奖了!(《“清欠”何须年关时?》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时我才发现“这就是‘杂谈’?”这就叫‘时评’?”“这就叫‘网评’?”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举例并显示《“清欠”何须年关时?》这篇范文:

年关将至,媒体上常能看到欠薪民工讨债维权的新闻。各地也纷纷发通知,定举措,轰轰烈烈抓“清欠”。这固然必要,但实际上欠薪现象一年365天都有。如何做到超前预防,真正把欠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关键。“清欠”何须年关时!大家知道,为得到一份工作,许多民工不计工种,不计报酬。他们为城市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自己却住在简陋不堪的工棚;他们为城市繁荣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后却常为拿不到报酬而流下辛酸的泪水。由于长期讨薪无门,有的民工便采取过激方式,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关部门要将关口前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一套经常性的清欠工作机制,使民工合法权益一旦受损,便能到有关部门讨个说法;与此同时,及时出重拳遏制欠薪行为,让民工随时能愉快地拿到薪水,高高兴兴地回家。

就是这篇不足600字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居然获奖了,而且还是新闻界的“诺贝尔”奖(自夸海口)。

常言道:“会看看门道,不会看才看热闹”。要按照今天的时评写作手法,它缺了一个“新闻由头”(其实没有也行)。但在当时,谁知今天还有个“时评”体裁的文本呢?用当今最“伟大的网评员”(我之所以称之他伟大,是因为“王石川在媒内媒外,到处可他的时评文章。写得再好,不用等于“零”。零之所以加引号,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不能自暴自弃,发奋努力才是唯一。)王石川的话说:“在一个公民发言的时代,在“意见领袖”、“观点领袖”纷纷叫响的今天,网评的应运而生,一切都显得那么当仁不让和水到渠成。”

细心之人不难发现,人民网《人民时评》之所以被誉为“网上第一评”,它以权威、犀利和冲击力著称。对时评作者来说,这颇具公信力的招牌当然很有吸引力。

一、什么是时评?

(一)给时评下个不恰当的定义:用“党网网评员”傅尹的话说:“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是针对重大新闻事件展开评论。”个人认为,“时评”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所谓“时评”,就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实发表的个人意见、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给时评来个不恰当的分类:

1、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2、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3、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其他。

二、时评写作之特点:(上面我已讲到)时评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研究它,首先要了解它的三大特点。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应针对社会热点、焦点,甚至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存在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是对社会现实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疏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

2、强烈的时效性。它如同消息等新闻写作一样,具有反映速度快,发表时机准确、时宜恰当之功能。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评论的选题必须政治立场坚定,勇于对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即便需要进行评论的是具体的业务问题、也应跳出事实的禁锢,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选题必须关心广大群众的呼声,在观点上要敢于为人民说话,语言反映上要凸现历史典故、成语,特别是坊间喜闻乐见的俗语、歇后语和现代成语等);

2、吸引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反映不同意见、反映真实声音;和群众形成交流,改善评论写作;吸引受众发表意见,也就是变相吸引受众关心时评。)

三、怎样写时评?前不久,一位网友在“新华网评”上发表文章,指出:“一些时评作者近来有很不好的倾向。只要网络上出现一些热点新闻,很多人就一哄而上,片面理解,草草成文,以求尽快在媒体发表。至于社会反响如何,会不会造成虚假的舆论误导则一概不闻不问。”笔者认为,此论值得所有初写“时评”的作者都好好想一想:今后,该怎样写好“时评”?

(一)关于“一哄而上”的问题。有网友认为,“只要网络上出现一些热点新闻,很多人就一哄而上”,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作为时评作者,你就是要关注“热点新闻”,就是要有这种敏感性,就是要“一哄而上”,只有如此,才能深化、扩展“热点新闻”的内涵,才能及时、快速、集中地反映各方的观点,才能使“言论频道”成为时代的晴雨表,才能使“网评”成为“声音的广场”,才能丰富人们的认识,也只有如此,编辑才能从众多“一哄而上”的来稿中选出正确引导舆论的高质量的稿件。如果大家见了“热点新闻”都无动于衷,都一哄而“下”,都去关注那些“冷点新闻”,那么,时评还有什么吸引力,还有什么可读性呢?

因此,一旦出现“热点新闻”,作者便比较集中地争相来“评”,应该是时评区别于其他评论的恰到好处和时评写作的一大特点,大可不必把它视为“很不好的倾向”。

如,2003年新华网“言论频道”全新改版时就公开宣称:“将继续结合当前热点问题,精选网友来稿,让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和权威媒体的声音充分交流,立体展示不同层次的观点,”至于这位网友在文章中对一些时评作者“片面理解,草草成文,以求尽快在媒体发表”的批评,我觉得也颇值得商榷,写时评就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有人“见”出的是“仁”,有人“见”出的是“智”,那就是因为对“热点新闻”的理解不同,相对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又如,“新华网评”在“编读往来”中才特意提出“应当容许有争议的观点出现”,之所以有这个罢故,因此,“新华网评”一些“言论频道”的页面上才有“观点碰撞”、“观点交锋”的栏目。如果大家都理解的非常全面,那还争论什么呢?还有什么可论辩的呢?反过来,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反而有利于大家去认识最初的理解的片面,起到“互补”的作用。

当然,也有不少时评高手,一开始就对某条“热点新闻”理解很全面,这自然更好,但决不能因此就把另外一些作者的“片面理解”认为是“很不好的倾向”,尤其是还有些互相认为对方是“片面理解”的东西,在近期还不会有什么定论,那就更得容许双方争论下去了。

另外,写文章自然要讲究“文道统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草草”显然是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传播的,但是,作者“以求尽快在媒体发表”的愿望是不错的,因为时评是一种时限性很强的评论,它一要求“快”,二要求“评”,如果“评”得再好但姗姗来迟的话,谁都不会用。

再如,新华网“原创评论”告诉作者,“48小时未见采用,即可自行处理”的“通知”中,就可看出“尽快”的必要。

(二)关于“三把握”的问题。在写时评文章时,一把握时效。(前面已经谈到);二要把握深浅。(现在的时评,包括网评,因为抢时效,往往失之于深浅。其结果,要不就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要不就是照搬照抄概念,套话连篇,让人生厌;或者干脆说的是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一般而言,看到一篇好的时事或消息,要想评它,首先要想出个子丑寅卯来。意思是,针对这篇时事或消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是由浅到深,还是由深及浅?是写长还是写短?尽量想周全些,然后再下笔,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将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效果。

举例并显示《人民时评:“厕所革命”不是“小题大做”》这篇范文: 媒体报道,从2006年开始,陕西铜川耀州区在农村全面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配备专门的改厕干部,真抓实管;还下拨资金,层层补贴。一段时间后,农民家中臭气熏天的旱厕彻底被干净卫生的新式厕所取代了。

消息一出,众人错愕。有人认为“厕所的事”是小事、私事,是“小题大做”、“抓小放大”,是舍本逐末。我以为,陕西铜川耀州区“厕所的事”,恰恰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实事。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过:“我们的干部都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在总书记、总理看来,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而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是没有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八荣八耻”相信大家都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有些领导干部平时总以所谓的“远期目标”为己任,以所谓“解决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借口,对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却漠不关心。如职工下岗、人员失业、房屋拆迁、婚育幼教、孤残扶贫、生老病丧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天大的事。关于民生问题的“小事”,有时还真需要“大做”,“大做”还真不怕“题小”。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也办不成大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应该为陕西铜川耀州区“以户改厕为抓手,解决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叫好。

今年9月7日,《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在“社会版”发表了一篇题为《陕西耀州,政府掀起“厕所革命”》,看后立即撰写了一篇近500字的《“厕所革命”不是“小题大做”》“时评”,后发到人民网“强国博客”(个人博客)中,杜记者阅后立即留言:“还可以深度分析一下,篇幅在千把字左右,我给你推荐在人民时评发表。”嘿!按照杜记者“指示精神”,在编辑老师斧正下,这文章终于发表在9月19日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上!后“一夜之间”被300余家媒体转载。又被10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三要把握长短。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和眼球经济的时代,写时评,一定要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力求精悍”。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写时评,既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又要让读者对自己讲的道理听得进去。写时评要切记:有锐气,但不能偏激;更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大话、官话、套话,在时评中是没有市场的。用一位行家里手的话说:语言犀利一些,文笔轻松一些!”

“发一家之言,视角独特一些,

2.新闻评论怎么写 篇二

今年一季度结束, 大庆油田报社结合油田发展形势, 组合刊发了《谈担当》、《谈执行》、《谈作风》三篇“油报时评”。稿子刊发后, 在油田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 各单位纷纷组织学习。这组评论之所以能引起较好反响, 我认为新闻评论抓住了“四个把握”:

一、导向性的把握

导向性就是论点。评论就是要直接站出来亮明观点, 阐述立场, 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 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 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谈”这个系列, 就是要告诉油田各级领导干部如何肩负起自身的职责, 如何提升执行力, 如何强化作风。就拿《谈执行》这篇评论来说, 结构上《谈执行》围绕“什么是执行?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再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怎样执行?”三个问题展开, 对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具体观点上, 结合日常采访中掌握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 拟定了领导干部执行力五个方面的表现:坚定的态度、清醒的认识、推进的能力、负责的勇气、表率的行动。

确定了五个方面之后, 就需要给他们排序了。这五个方面是并列, 也是递进关系, 互相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经过思考, 理出了这样一条线:执行首要的前提就是坚定的态度, 但坚定绝不是蛮干, 执行要有清醒的认识, 而知道了劲儿往哪用, 还必须具备推进的能力, 有了能力, 还需要负责的勇气, 最后, 前四项都具备了, 就要拿出表率的行动。思路一顺, 整篇文章的层次也就出来了。

通过这组报道, 我们看到, 文章的观点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对油田越了解, 观点才能越准确, 评论也越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时效性的把握

新闻评论是由感而发, 由热点新闻引发, 不能无病呻吟。那么, 一个企业报应何时发出媒体的声音呢?对企业报来说, 我们就是在油田发展的重要节点, 由油田重大事件、重大举措、重大成果等引发。因此, 准确把握发表评论的时机尤为重要。

今年一季度, 油田全年各项战略部署已经完成, 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 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准确把握油田发展实际, 抓住了第二季度油田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的重要节点, 策划了这组系列评论。

抓住了这个节点, 新闻评论也就具有了实效性, 就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产生反响,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性的把握

准确选择刊发时机后, 要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油田重大政策、举措的执行者是谁?推进实施的中坚力量是谁?搞清楚这些, 才能真正发挥评论的作用。

“三谈”这个系列, 把对象确定为油田各级领导干部。为什么圈定这样的范围?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油田整体战略部署明确之后, 各级领导干部就成为了顶层设计精准落地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 领导干部正确发挥作用, 对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谈”这个系列, 曾经对其他层面, 如对基层单位、普通员工也提出了要求, 以使报道中心思想更加突出。经过思考, 我们认识到, 执行力的问题确实涉及各个层面, 但评论不能面面俱到, 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样是执行力, 对于领导干部和基层员工的要求却不同, 放在一起说, 就容易说不透, “火力”集中, 效果才会好。从刊发后的实际效果来看, 最终稿只针对领导干部, 使论点更集中、更有力。

四、文风的把握

新闻评论要转文风, 要贴地气, 语言要平实, 说老百姓的话, 尽量使用新鲜、时尚的词语。要在文字上下功夫, 如果文章内容好, 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 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接地气的新闻评论, 要尽量多地使用口语化、形象化的语言:“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给员工“打样”;要牢牢把住调子, 让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改革创新、安全环保这些主流声音, 在基层不失真、不走调;不能光说不练、不能当甩手掌柜。

要注意度的把握, 用词犀利, 但不能危言耸听;要切中要害, 但不能过度批评。在初稿中, 有这样两句话:“再好的顶层设计, 不落地或者是落地不稳, 只会变成空谈, 甚至变成困住企业的泥潭。”“一个开发建设50多年的老油田, 经不起折腾, 每走一步都得踩实踩稳。”方向没错, 但“泥潭”、“折腾”等词值得商榷, 最终没有使用。

总之, 一篇评论, 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选取的论据、论述的语言都必须能立得稳、站得牢, 以事实说话, 说实实在在的话, 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

摘要:写好新闻评论, 要注重“四个把握”, 即实效性的把握、针对性的把握、导向性的把握、文风的把握。

3.评论新闻与“新闻点评” 篇三

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日益克服"空洞"、"枯燥"、"板起面孔训人"的痼疾的同时,也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小型化趋势。除了"本报评论员"还能就一些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作指导性的长篇大论外,受众在纸质媒体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小型评论,"大小并举,中小为主",评论专栏小型化,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成为纸质媒体评论的大势所趋,这其中尤以《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今日谈》最为突出。这种变化的动因归结为各种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竞争。在大众传媒进入争夺眼球(营销)的时代,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的评论很难受人青睐。

2.新闻化趋势。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表达手段,缺一不可,也无法相互取代。在传统的新闻业务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也是分而述之,虽然评论离不开新闻,但新闻与评论分而述之的时候还是占大多数。从目前媒体的表现和发展趋势来讲,评论的新闻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新闻和评论正从相互独立、分离,而逐步走向互相结合甚至相互糅合。

3.群众化趋势。这包括三个方面:(1)是写作群体突破编辑群体的局限,受众可以拿起笔来就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简洁明了的看法,代表的不再是"本报和编辑部"的意见。(2)是描述方式上向生动形象转变,抛弃了严肃抽象的说教。(3)是评论内容更为社会化,以吸引受众的视线,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能给受众以启发、以思考,皆可述而评之。

在诸多新闻评论体裁中,专栏性小言论是最普遍和最受受众欢迎的,它的小型化、新闻性和群众性特点迎合了迅速传递新闻信息和意见的社会需要,"新闻性的专栏小言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而兴起的一种小型化专栏评论"②。新闻性的小言论,其本质是一事一议,并独立成篇,简要概述一件新闻事实然后作出作者自己的评述。随着社会经济和新闻改革的发展,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工作者感到,单纯一事一议似乎有些单薄,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种以"媒体观点"、"品评新闻"、"传媒重点"为栏目的把新闻事实摘要和简评糅合在一起的新闻评论体裁--新闻点评开始走进纸质传媒的版面。

新闻点评是把新闻与评论糅合在一起,兼具新闻文摘和新闻短评两种特色的一种崭新的新闻评论体裁。点即点击新闻,评即简评,其形式是新闻事实+观点。这种新闻评论体裁多以专栏形式出现,如《人民日报》的《社会多棱镜》、《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书业时事点评》、《光明日报》的《观者有心》、《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等等。专栏中大多有三篇以上的稿件,形成一个集束。当然,也有的把同类新闻事实合并,作为论述的材料。点评文章《明天的钱今天赚》③就属此类,它把"深圳市罗湖区发布消费警示--终身消费卡陷阱多"、"广东某度假山庄推销会员证,说是优惠,而无优惠"和"因买健身终身消费卡而上当受骗(商家人去楼空)"三个先后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了同题集中,并加评论指出:承诺能不能兑现,只能走着瞧,而对企业来说,则是"明天的钱今天赚了"。此种评论方式因新闻事件的集中,而比传统的新闻言论更具震撼力。

新闻点评在纸质媒体中多以专栏形式出现,所以它比小言论更具信息量大、易于同题集中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以点击新闻的形式弥补媒体自身新闻信息量的不足。200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中四条点评稿的消息来源都是其他媒体已刊发的消息。

新闻点评这种文体,一经面世即为受众所欢迎,笔者曾从1998年在就职的《徐州广播电视报》上先后开办过两个新闻点评专栏--"看到就说"和"新闻点评",分别采取新闻摘要加评论和把新闻事实糅合在一起写作两种方式,均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对此类栏目表示欢迎。

新闻点评特别是专栏类的小言论,其功能就是以较短的篇幅就受众所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以较为理性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由小言论发展而来的新闻点评兼具了文摘和言论两种作用,通俗地讲,也就是简要地告诉人们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形成文摘,然后就新闻事件本身所内含的意义生发开去,作或惊叹、或赞赏、或批评的点评,借以丰富媒体的信息量,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点评是就媒体已发布的新闻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因此,在理论上,凡是能以摘要的形式摘发的新闻,受众感兴趣,作者又有话要说,即可作为新闻点评的题材,而就笔者所接触的新闻点评稿件分析,纳入点评作者视野的大多以社会文化新闻为主。笔者认为,新闻点评的题材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新闻性。新闻点评点评的是新闻,新闻价值不大的事件不能引起受众足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没有点评的必要。这里面新闻性既是时效性,又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耐读性,要使点评作者有话可说,也就是邹韬奋所说的"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

二是群众性。新闻点评是纸质媒体面对大众"说话"的一种方式,"说话"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人们对所点评的新闻是否有共同兴趣。新闻与受众的生活有所关联,受众才对其有探知的欲望,也才会由"听"者变为"说"者,达到新闻点评群众性互动的传播效果。

三是可集纳性。新闻点评的素材要根据栏目的需要有所选择,无章法的堆积形成不了一个持续的有影响的专栏。可集纳性要求稿件能同题集中,同类集中,就某一社会问题或就某类新闻作集纳点评。

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百花园里的一枝新葩,是否亮丽,需写作者的精心浇灌和培植。那么新闻点评在写作中有什么要求呢?新闻点评无论采取文摘加评论的形式,还是把新闻和评论糅合在一起,都可以借鉴文摘新闻和小言论的写作方式,要言简意赅和一针见血。首先,言简意赅就是对点评的新闻要用最短的文字叙述出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栏目刊发的点评稿《"星火"发明难"燎原"成果亟待变产品》,文摘部分如下:"据《解放日报》报道:'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日前揭晓,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项目最后可能被束之高阁。这项群众性创造发明竞赛已举办了12届。据统计,往届获奖项目实现产业化的不到20%,有关人士认为,这是知识资源的严重浪费,长此以往,会挫伤群众参与创造发明的热情。"短短一百多字,叙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事实。其次,一针见血就是要对新闻所蕴含的"该说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上例《"星火"发明难"燎原"》一文的点评如下:"举办创造发明竞赛,评奖不是终极目标,还得让'无形'变'有形',让智慧化为产品。唯有广开思路,让成果尽快转化为实用的产品,'星火'才能真正'燎原'。"点评就是要着其一点而评之,决不拖泥带水,可以托事喻理,针砭时弊,也可以提醒疏通,激励推动。篇幅上可以是一段短论,也可以是一句话评论,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如"?""!"等。

新闻体裁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诞生和发展,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由消息、通讯到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形式,由证论而到各种各样的新闻评论和杂文,其中渗透了一代代前行者的创造性劳动。新闻点评正沿着其他纸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所走过的路不断走向成熟。可以预期,新闻点评因其融合了文摘和小言论两个传统报道形式的优点,同时又兼具了新闻性、群众性以及大信息量等特点,将被越来越多的纸质传媒所采用。

参考文献:

①邵华泽,《新闻评论概要》,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②胡文龙,《小言论写作方法系列谈》,新华出版社,1998年 。

4.新闻消息怎么写 篇四

1、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真实、及时

2、消息的要素一般包含五个“W”即以下五个词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为“W”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

3、消息的结构标题有的会加上引题或副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例 某某公司张三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标题 本报讯 记者李四 报道消息头 某月某日省政府在某某会堂召开省第某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总结了„„并对„„进行了表彰。某某公司张三等45位同志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导语。评选省劳动模范是省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的有力举措„„主体。据了解„„。结束语]

具体的消息写法把握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遵循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

2、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像诱饵一样把受众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头”。

3、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

4、背景新闻背景又称为“事实背景”。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写消息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受众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5.新闻简讯怎么写(二) 篇五

(二)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1.简讯的格式:

(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

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 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1、什么人参加进去了?

2、谁干的或谁讲的?

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

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

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新闻报道的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

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

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要领: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动。

宜(一页尤佳)。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2.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简讯的格式:(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3.点评要主要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然是评论社会现象,就会有褒有贬,或扬或抑,扶植和赞扬反映社会进步的真善美,否定和反对阻碍社会进程的假恶丑。当然,有些社会现象并非只有好坏之别,往往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第二:认真阅读,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换角度去思考、比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上事物的答案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考究、推敲,才能看出它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如果局限在某一点或某一个角度来观察、分析,评论就会犯片面性、表面化的毛病。

2、重视升华

初读得到的印象感受是可贵的,它可能是正确评论的起点,也可能是错误判断的开始。因为感性的直观的看法毕竟是肤浅的。所以我们要追根溯源、穷根究底,要去粗取精、去假留真,才能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结论。

第三:精心选好角度,集中笔墨写好一点。

角度,就是指点评的着眼点。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东拉西扯,要选好一个有创意的角度,集中笔墨写出自己的看法,力争符合本质、给人启发。

第四:语言富有感情,要突出“点”。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理论修养的限制,考试中用于新闻点评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人们疏忽、漠视的小事,无需讨伐,不要写得充满火药味,更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要把握好尺度。

用语要轻松中有严肃,委婉中带针砭,自由中显原则。要综合运用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句式要灵活多变,整散结合,以短句为主。

6.怎么写新闻稿 篇六

新闻稿模板培训 Section A 结构与作开头

l

时间、地点 l

领导

l

活动简介或活动开场 躯干-------最精彩:介绍 l

活动内容 l

现场反馈情况 结尾--------最挑战:深化升华 Section B 内容组织与注意事项 Q1:应该如何开头?

A: 推荐体式:惯用的,不容易出错

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看通知情况

领导——职位名字,排列顺序,标点使用——看主持人稿或者主办方 活动简介——自己总结(或者“XX活动拉开了序幕”)

Q2:躯干怎么写?注意点在哪里? A:思路注意点

高科技记账式【按流程串场】

不要写成流水账,怎么写的有层次,将每个环节写得各具特色,抓住关键,需要对整个环节细心观察或是预测 亮点摘取回顾式【按特色捕捉】 可以要策划,按照策划人的亮点设计

写{涉及主题和活动亮点的预测},提出亮点之后,将非亮点内容用排比方式有机串联,以显示活动内容之丰富多彩,且要结合现场效果渲染 自由发挥不要偏离规范格式,重点突出即可 怎样避免行文呆傻,使枯燥的流程富于变化?

此处介绍几种在新闻稿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以便于在节目内容较多、转化词穷情况下使用: 法一:常规的串联词(建议除了开头结尾需要起标示作用外少用): XXX拉开了序幕(对应的:XXX完美落幕),首先,其次,然后,紧接着,随后,最后,XXX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法二:

句式变化:一般一个活动需要提出亮点,都要一个长句来描写。但是在活动较多的情况下这样会显得非常拖沓且会磨灭活动本身的亮点,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亮点环节用一个长句写,其他的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后,整合成一句排比句,一方面是相近性质的节目可以节省用笔,另一方面也显得活动很多很丰富而不会给人以单薄之感。

法三: 长短句变换:

太多的长句堆叠在一起会显得异常臃肿,因此可以考虑适当用断句平衡,一些非亮点节目可以穿插在一起,用较为简省的方式呈现出来。

法四:主语变化:一般来说大家习惯用节目表演者、主持人、主讲人作为每句话的主语,且每一句都是如此构造,难免给人一种机械重复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尝试变换主语,一部分句子保持人作为主语,一部分句子使用节目内容作为主语引出人,一部分句子用台下的观众作为主语,将给本身没有变化的内容增加一些灵活性。

Q3:收梢怎么办?怎么体现活动的意义,达到宣传的效果?

A:经典结尾:引用式:某某同学在活动后这么说道“……(你的所思所想)”。总结语 排比式:

a.渲染气氛,提升高度 b.意义表现,气势充足

c.注意:要有并列性或者递进性

名言式:个人感受+ 名言总结(切勿断章取义)或者自由发挥,但不可偏离意义升华的大主题。

一张成功的照片需要包含的要素:活动名字的标志,主讲人或者主持人、嘉宾(图片的最中间,具体顺序又按照领导的级别放置照片的位置),一部分观众。可以多拍点,各个角度都要有确保后期可以有较宽的选择面。照片的清晰度也必须有保证,否则也是废片。

新闻稿写作注意事项

(1)不要滥用形容词和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词汇,如“重要”、“著名”、“隆重”、“热烈”、“亲自”等。如XX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做了什么重要指示等。(2)在日期表示上,不要用“第几周”“本周”“学期初”等表示,最好具体到月、日。也可用近日、日前等

3)在时间表示上,时间以阿拉伯数字为主,用12小时制,并标明“上午”、“下午”或“晚上”。例如:2014年9月26日上午9:00.(4)货币单位中的“角”一般不写作“毛”,如“5角钱”不要写作“5毛钱”。

(5)某个人的名字在稿件中首次出现时,要写明此人的具体身份、社会职务并且用此人的全名。

禁忌:口语化 例

“这一次的主讲人为我们的XX同学,活泼开朗的他,一来到学校就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大家都对这位爱笑的大哥哥有着莫名的好感。” 修改后:

XX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位主讲人,以其开朗、健谈的特点而倍受小朋友的欢迎,很快就与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禁忌:“我”、“我们”、“学姐”、“大家”

“我们相信,在“XX”志协志愿者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多同学了解到我们志愿服务的意义,也会有更多同学投身这个事业,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更和谐。修改后:

“XX”志协志愿者们的努力必将推动更多同学加深对志愿服务意义的了解,并鼓励更多同学参加到其中,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闻稿范例

化学与环境学院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

化学与环境学院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早建伍、抓典型”的工作思路,为激发2014级新生的入党热情,进一步抓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9月15日晚上化学与环境学院在博文楼举行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以“知党之旅,党驻我心”为主题,首先用近4分钟的短视频介绍中国共产党93年来的光辉历史。之后,通过PPT的形式向新生讲解入党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并详细讲解如何写入党申请书。最后还介绍了学院近期开展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

此次讲座不仅使新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精神追求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活动的开展使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2014级新生的普遍欢迎。

管理学院组织银行招聘备考公益讲座

9月18日,管理学院联合华图教育机构举办银行招聘备考指导公益讲座,讲座于笃行楼126举行。

来自华图教育的朱友志讲师分别从报考银行机构的目的、网申的程序技巧、银行招聘考试形式,及备考方法策略等方面悉心讲解,并对有意愿参加银行招考的同学在备考时间、累积考场经验和熟悉题型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建议。讲座后工作人员还免费向在场同学派发招聘备考相关书籍。

此次讲座令现场同学受益,有助于拓宽学生择业路径,在今后职业目标选择上有的放矢,为其职业规划发展提供方向。

历史学院举办公务员备考公益讲座

9月18日晚,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联手中公教育举办的公务员系列备考指导公益讲座在博文楼中区303举行,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加。

方连城老师常年工作在公务员考试辅导一线,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有深刻感悟和深入的研究。讲座中方老师重点阐述了申论考试过程中答题、语言组织的注意事项,他所总结的“紧扣题材,治标又要治本,文笔端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答题原则体现出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同学们提供了具体指导。为了更好地助力毕业生就业,这是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连续第二年联手中公教育开展毕业生就业系列指导活动,接下来的公务员国考模拟大赛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生物系植物拼图大赛

生物系植物拼图大赛于4月13日晚七点在达南306举行,由生科院心理自助中心举办的植物拼图大赛在达南306举行。到场的评审团有生科院学生会主席郭晓敏、院团委副书记李桥娜、科协会长林明珠、自律会宿舍副总长陈德勤、心理自助中心前任部长及学生会各部门部长等。

这次比赛吸引了我们生物系一共30个小组前来参赛,每个小组的创意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想象无限创造无限啊,每个小组的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在组员们介绍完自己的作品的同时认真欣赏他们的拼图仿佛置身于拼图画之中。在所有的小组展示完各自的作品之后,接下来的评判应该也难道了评委们,在评委们评分的过程中,主持人开始带领全体同学进行了现场各种趣味小游戏活动。

7.新闻稿怎么写 篇七

在某刊特约通讯员培训班上的发言

通讯员是为新闻媒体反映情况、采写报道、提供稿件的业余新闻人员。通讯员来之社会各界和政府各个部门,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和各项具体工作,掌握新闻报道第一手材料,所写的稿件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推广当地和所在部门经验做法,反映基层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指向要明。在动笔之前,文章到底想写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写作时就会有目标,就会紧扣中心,不会离题,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作为特约通讯员,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了解报刊的宗旨,把报刊的宗旨与自己的目的很好地衔接起来。我们在了解宗旨的同时,还要了解报刊的稿件要求,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文章内容之后,然后再结合我们所在部门机关党的工作实际,确定主题,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有的放矢,投其所好,写出“产销对路”的稿件。

第二、观点要对。就是说观点要正确,要讲政治。我们通讯员都是党的干部,不仅讲话、办事要讲政治,写文章也得讲政治,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要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保持一致,坚持弘扬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懂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敏锐的政治意识评判文章观点,确保政治上没有问题。

第三、题材要好。所谓好的题材:一是稿件所反映的内容能引起党员群众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二是稿件中的新闻事件和经验做法具有特色,可通过报道引起关注;三是题材新颖,尤其是新闻报道的素材要新;四是稿件中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和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或者某一范围内具有指导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能从日常工作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其潜在的、隐藏的新闻价值开始时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我们要想获得“珍珠”,就要善于独立思考,历练“火眼金睛”,从而发现并抓住有价值的新闻,并根据自己的真知灼见,独具匠心地提炼概括文章观点,升华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四、情况要真。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如果新闻报道失实,就会误导读者,还会影响单位的诚信和声誉。因此,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真实,除此之外,报道对象的姓名、职务、地点、名称、时间、数量等,都要真实准确。所采写的新闻要让事实说话,力求做到事实清楚,不可似是而非,不随意夸大或缩小。在使用原话时,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变调。

第五、题目要新。题目就像人的眼睛,非常重要。好的题目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题目新颖,容易吸引编辑的注意,也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标题设计上,要能体现新观点、新思想、新角度,要抢眼,有亮点。标题不宜过长,要控制在20个字以内,万不得已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中除顿号外,一般不使用其他标点符号。标题概括的内容越具体、特点越突出越鲜明,则标题质量越高。还要巧用数字、口语、方言、成语,做到言简意赅,新颖别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六、条理要顺。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详略得当。就像建房子一样,文章也有框架结构,框架不好,文章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说,理顺条理,纲举目张,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一步。拿新闻报道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要力求:内容上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形式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结构上详略得当,严谨周密;语言上准确朴实,把握分寸。

第七、文要简洁。文章贵在简洁平实,在写作上要长稿写短,反映的点位不可过多,不可贪大求全;大稿写小,侧重写某一个侧面、集中写一点;散稿写精、虚稿写实,不轻易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重点写好,关键部位要用替身的语言来表达。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平和、明快、提神、朴实,避免套话和空话,尽量少用过于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表述。林语堂说,演讲要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文章也是这样。同样的内容,要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

第八、时效要强。古人说,文章合时而著。无论是一般的理论文章,还是新闻报道,都有个时效性的问题,只是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更严。所以,一旦有了新闻信息源,就要盯住不放,做到快调查、快采访、快编写、快审核、快上报。如果今天的新闻,明天写,后天发表,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在采访结束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发稿,切不可因为自己的惰性,而让上稿的机会从自己的手边溜走。有的通讯员,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迟迟不愿寄出去,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有些新闻,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

第九、记得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提高质量,反复修改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写成后,要多看几遍,把多余的字、词和段落删去,把一些基本的差错消灭掉,把引文和资料核实,把必须补充的内容补充进来。要特别留心有没有硬伤。高手的文章老到天成,看似没有雕琢,实际上往往是雕琢得不留痕迹,即所谓无斧凿痕。在修改文章时,除了自己要认真细心外,还可以请同事和相关领导修改,他们能从不同角度提供帮助和借鉴。

第十、勤学多练。写稿子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想多上稿、多出成绩,唯有勤写多练,没有其他捷径。一是眼勤,多看多读,才能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二是腿勤,多跑。这里的“跑”,是指实地进行采访,就是通常说的“跑新闻”。三是手勤,多写。“三天不写手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由生变熟、由熟生巧、由巧变精。四是脑勤,养成多动脑、多思考的习惯。五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文字工作是费神、费力、费心的工作,没有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写作。

8.怎么写好校园新闻 篇八

一、把握新闻报道的特点

1.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报道的题目非常重要,要突出报道最重要的内容,让读者从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题目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读者的地方表现出来,同时语言要简洁。有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往往写得富有诗意、富有韵味、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对报道的主要内容体现得还不够,这就需要在标题下面再加上一条副标题,交代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例文2的主标题是“让爱洒满校园”,提炼并升华了该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副标题是“全校师生献爱心捐助患病学生”,则点明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2.要交代事情的结果。新闻报道的开头要交代事情的结果,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这样,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了解所报道事情的情况,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产生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的兴趣。如:例文1《古朴宜人的精神家园》的开头:“从刚刚结束的赣榆县‘十佳校园’评选活动中传来捷报——实验小学荣登小学部榜首。”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便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让读者大致了解了报道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关注事情的过程,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3.要写清事情的经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下来。一般说来,新闻报道要交代清楚六个“何”:何人,新闻的主要人物是谁;何事,发生了什么事情;何地,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何时,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何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事情的进展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如:例文4《不能让一个同学落下》,新闻的主要人物是班级的同学们,事情是徐乐同学放学时下楼梯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小腿骨折并住院治疗,同学们为了不让徐乐落下功课,成立了一个辅导小组,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徐乐同学变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级也获得了那张鲜红的奖状。整个报道清楚地交代了六个“何”,让读者全面了解了事情的情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要富有鲜明的个性。新闻报道的语言要简洁凝练,内容要真实可信,叙述要流畅自然。新闻报道实际上还是一种很富有个性化的行为,表达要富有鲜明的个性。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写,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读者需要的方式去完成,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如:例文3《师生共奏和谐曲,校园处处见真情》,小作者撷取了班级生活中的两个片断诠释了报道的主题,把师爱生、生爱师的动人画面展示在读者的眼前,该篇报道无论是从行文的结构上还是语言的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捕捉和谐校园的典型

1.环境的和谐。当我们走进校园时所看到的一切,到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美丽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和谐校园风景线。我们可以从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进行报道,把读者带到那美丽、和谐的校园中去。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我们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张张学习标兵的照片,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一排排内容丰富的画廊,一块块精心设计的板报,一句句富有人性化的提示语,一条条催人奋进的校训„„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我们的汗水,凝聚着我们的智慧时,就更能激发起我们的自豪感和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我们还可以从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方面进行报道,让读者感受到和谐校园散发出的那种浓浓的人文情怀。

2.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霖,我们要全身心地去感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师生关系,还包括同学关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心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我们可以捕捉校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那感人的事迹作为报道的内容。

3.文化的和谐。一个和谐的校园,还有那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所有的同学都能在“读书节”中品尝阅读的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个独特的视角进行报道,来展示我们校园的和谐。

三、注重表现和谐的细节

9.新闻稿标题怎么写 篇九

例:《博士生蔡猛两舍留校机会志愿到基层建功 “一猛子”扎到海里好胆气》。稿件反映的是海军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蔡猛两次谢绝学校和导师的挽留,毅然选择到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任职的新闻。农村讲“潜水”叫“扎猛子”,而主人公又叫蔡猛,并且选择到潜艇部队任职,取此标题可谓形象贴切。而消息标题《谁的果子熟了摘谁的 海后某仓库开展“我来为你讲一课”实践活动》,采用借代手法将一个单位开展群众性讲课活动的场面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了。

《她们的笑容“听”得见》,反映的是福建保障基地某通信站三中队女兵们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保障的新闻。话务兵接转电话,是见不到人的,但“听得见的笑容”,仿佛让人看到了女话务兵们的亲切、活泼、热情。同样还有一篇稿件标题叫《让道理“看”得见》,反映的是海军某试验区103总站开展主题教育的经验,主要是以官兵讲家乡见闻、拍摄DV短片、画漫画、出板报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把大道理“实物化”了。

有两篇反映小典型人物的稿件标题也别有韵味。一个是《她“拼命”吓跑了病魔》,讲述的是主人公雷琴在身患癌症之后仍然拼命工作、乐观生活,最后战胜病魔的事。另一个是《他把“苦差事”干出甜味来》,反映的是年轻军代表李旻以苦为乐、不管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的事迹。这两个标题都采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境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稿件的标题制作,一定要选取最能表现出其精神的一面,切忌大而化之,或有意拔高。

《大鹏砺翅涅瓦河畔》,以借代手法,表现了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李大鹏,在久负盛名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兹涅佐夫海军学院留学时的心路历程;《雁阵飞过万泉河》这篇通讯,把党支部书记这一群体比作“雁阵”,比喻贴切。此外,《破浪出击,“影子编队”如影随形》与《“蓝军”,像是一只真老虎》,则充分借用了比喻的手法。

在解读海军总医院护士长王文珍这一典型时,所用的标题如《王文珍的舍弃与坚守》《王文珍的`平凡与崇高》《王文珍的柔情与激情》及《王文珍的慷慨与吝啬》等,在对比与反衬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王文珍工作生活中的可贵情操。

10.协会新闻稿怎么写 篇十

此次招新工作刚开始,就引起了不少机电学子的好奇心,许多同学前来咨询。各社团负责人为大家介绍各社团的文化以及各项活动,同时还想同学们推荐社团联合会的公众号,以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各社团的信息。活动期间,社团联合会还参照了最新流行的微信抢红包以及刮刮乐,不仅吸引了各位同学的好奇心,还让各位同学体验抢红包和刮刮乐的乐趣。党委书记徐策荣书记以及团委书记书记莅临招新现场给予建议与指导。最后随着时间流逝,招新工作圆满结束。

此次招新成功的吸纳了许多人员参与促进社团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XX协会

11.公司新闻稿怎么写 篇十一

**公司的产品广泛用于全世界各地的高效发电、石油生产和气体压缩等领域。参观工厂后,骆部长主持了一场以出口为重点的商业讨论会,与会者是来自圣地亚哥地区的约 100 位中小企业主。

**公司副总裁****说:“在这家工厂中,我们的员工组装、包装、测试并输送涡轮机械解决方案给 90 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客户。” “去年,我们圣地亚哥地区工厂制造的产品超过 70% 出口到了国外,因此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开放性的贸易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也感受到需要给贸易政策提供更多支持。”Gosselin 补充。

在参观工厂后的商业讨论会上,骆部长介绍了商务部新推出的国家出口计划(NEI),该计划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让美国的出口量翻一番。NEI 的重点放在三个主要方面:加大贸易宣传,改善有意出口的中小型企业获取信贷的情况,支持为美国公司打开外国市场的举措。

骆部长说:“在当前这个动荡的经济时代,**公司不仅存活了下来,更取得了蓬勃发展,这都是取决于它在出口方面取得的成功。当美国经济增长的传统驱动力,如消费者和商业支出面临不利因素时,增加出口将毫无疑问地成为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举措的中坚力量。”

超过 60% 的**产品均出口到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的新兴经济体都能从**产品中获益,这些产品用于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可靠、有效、低排放的电能和热能。

Gosselin 说:“我们相信 NEI 将可以帮助美国公司增强竞争力,同时阻止贸易孤立主义。美国仅占世界人口的 5%,因此努力推动自由贸易,包括与巴拿马、哥伦比亚和韩国实施尚未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会大有帮助。”

12.新闻写作结尾怎么写 篇十二

当你以一种绕圈子的方式返回导语以求获取一个想法用来结尾时,你就已经在使用循环结尾方法了。

下面这个例子出自一篇报道,该报道讲述了一些家庭如何同A氏病作抗争的故事,在这个例子里,导语这样写道:

“Mother,this mother,this other…other,other,other…”

这个曾经作为贝蒂.珍妮而存在的人每天一点一点无情地消亡。

被称作A氏病的特殊疾病已经使这个58岁的妇女衰弱成一个双肩耷拉、手脚扭曲的人,喋喋不休地唠叨着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

报道接着用更多的篇幅特别描述了她的家庭怎样努力同这种疾病作抗争的事迹。

结尾重复了导语中的短语--却以出乎意料的转折结尾:

“Mother,this mother,this other…Daddy,daddy,daddy”

急促反复的声音响亮、持续不断且不易忘记,他姐姐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屋子。

“哦,”汉切特挥舞着手说,“我如今再也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了。”

二、用引语结尾

特定报道和硬新闻最普遍的结尾样式是引语结尾。

寻找一条能够总结报道基调或主要观点的引语,当你用一句引语作为结尾时,把消息来源放在引语之前,如果用两句引语作为结尾,消息来源就放在第一句引语后面,不要让“他说”成为读者记住的最后一句话。

“他把就业面试当作一项职业,赚了很多钱。”豪斯警官说。

罗思克先生这星期初被逮捕,当时他如约出席了他的最后一场面试--面试者是豪斯警官。

“我们让他填写了一张旅行费用的收据”,这位警官说,“然后我们告诉他已经为他找好了目的地,那就是县监狱”。

三、用未来行动结尾

许多报道以一个事件的下一步发展情况来结尾。

但是只有在报道本身具备未来元素时这种技巧才有效。

如果下一步对于报道至关重要,它在报道主体中的位置应该更靠前,但是如果它以自然结论的方式起作用的话,它就可以成为结尾,它可以采用陈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引语的形式。

截至周五下午,赫林湾沿岸大约两英里长的海岸被彻底搜索了一遍。

仍然还有几千英里的海岸尚未被搜索。

四、用高潮结尾

这种类型的结尾出现在类似小说写作手法的报道中,读者把悬念一直带到结尾。

这种结尾更适合叙述式的特写报道或者那种在一开始就抓住读者并驱使读者找出真相的短新闻,它能被用在采用金字塔结构(pyramid style)的报道中。

这里有一个例子:

最终,在两个半小时的听证会之后,柯伦(法宣)判处格拉博斯基为期30个月的监禁,随后再是三年的假释。

在向格拉博斯基父母点头示意的同时,柯伦对格拉博斯基说:“我相信他们今天坐在这里心情是沉痛的。”

五、用悬念结尾

悬念在谈到神秘的中间部分那一节时已有过描述。

但是悬念技巧更普遍地用于结尾,尤其经常用在连载的系列报道中,这一技巧也能用在分节式报道中,每小节的结尾都设置一个悬念,这样就迫使读者继续阅读下去了,它的概念就是:“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

这个例子节选自一篇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是关于联邦调查局密探罗伯特.帕克特已经使哥伦比亚人相信他是一个华尔街的金融商,他能为他们洗黑钱,但是毒贩们会最终相信他吗?这个片断以一个充满悬念的事件结尾。

帕克特9月4日那天留在办公室里,他在怀疑哥伦比亚人是否会意识到他已将他们欺骗到了危险境地。

他的假身份会泄露吗?

六、用事实结尾

这些事实是强有力的事实陈述,它们有时可取代导语,它们是总结了报道基调、口吻或总体特征的陈述。

它们比引语结尾更难写,但是如果处理得好,它们会给读者强有力的震撼,它们才是真正的结尾。

力求一个非常短而简单的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不过要选择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这个事实将留给读者持续的印象。

下面的例子描写的是一个住在斯波坎市一家破败旅馆里的男子,这个结尾是一个简短的陈述,重复了导语中的特殊重要点。

他担忧的是他的糖尿病,他被自己的大便出血和牙床溃烂吓坏了,他不知道他的住所后山上由白人员工组成的医院是否会治疗一个可怜的没有牙齿的黑人。

七、燃气用完式结尾

你可能总是在你没话可说时结尾,这个方法适合于硬新闻报道,尤其是使用概括式导语和按重要程度降序排列支持要点的报道,结尾可以是一句引语、未来行动或报道中的其他事实。

下面这篇报道采用事实性燃气用完式结尾: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一名捕虾的渔民因没有在他的船上使用联邦政府所要求的海龟保护装置而被关进监狱,国家海洋捕捞局声称。

政府估计美国领海内每年有超过11000只海龟误入捕虾网而被杀。

另外,黑龙江电视台的短消息《林蛙不归路》的`结尾也是这样的结尾方式:

回家冬眠不成的林蛙最终出现在农贸市场和人们的餐桌上。

目前,伊春林区林蛙密度已由过去的每平方公里l万只下降到不足1000只。

今年伊春林区发生了大面积森林病虫害。”

一篇好的报道在形式上应当是具有对称美的。

如果说新闻的导语是“凤头”,那么结尾就必须是“豹尾”。

我们既要在导语上呕心沥血,也要在结尾上殚精竭虑。

无论如何,新闻不能狗尾续貂,要避免使人在结尾时失望。

写好新闻结尾,不仅可以使新闻在形式上更为完美,而且可以画龙点睛,使新闻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引起读者回味与思索。

消息结尾常见形式【2】

§ 1,归纳式对于内容广、头绪多的新闻,为了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作者常以归纳式结尾。

§ 2、点题式在结尾处点题。

§ 3,反问式,这种结尾往往可以加深人们对新闻所述事物的思索进一步悟出其中奥妙。

§ 4,评论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最后以评论式的语气作为新闻的结尾。

§ 5,引语式,这种结尾常选用于消息报道的主人公表示态度,而且很有概括性典型性的话作为结尾。

§ 根据消息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不同,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结尾不要陷入一般化,如: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形势在发展,人们在前进;他们决定;等等均属此类。

§ 新闻背景在通讯员写作时也不可忽视,要紧扣主题言简意明。

消息的背景主要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

我们采写消息时要注意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背景材料:

§ 1.报道较复杂的新闻事实,

§ 2.报道一项新事物,如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

§ 3.报道读者不熟悉的或时间间隔较长的事物。

§ 4.靠交代背景才有价值的消息。

总之丰富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消息本身的意义,以揭示其内在的含义。

1、背景材料的作用

(1)有助于突出、烘托、阐述、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

(2)可以提高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使消息大为生色

(3)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2、背景材料的运用

(1)背景交代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2)背景交代要简明扼要

上一篇:餐饮业简介下一篇:“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