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总结(共10篇)(共10篇)
1.初三上册语文总结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柔和、优美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并学习用歌声表达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学会歌唱和表演歌曲,对情感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练声。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
听!谁来了?
2、练声曲《听》。
二、新授歌曲。
1、师:听!谁又来了?
(教师清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师:是谁来了呀?(小雪花)
教师再唱一遍,问:你是第几句听到小雪花的?
教师带领幼儿念:“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师:是谁在敲窗户啊?(小雪花)
那么是谁听到小雪花在敲窗户?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
2、师:小雪花是从哪里来的啊?(天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出示flash动画《雪花飘飘》。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
师:你觉得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想说句什么话?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讨论下。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小雪花说了什么。
(教师清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师:原来小雪花要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三、歌曲学唱。
1、师:小雪花还唱着歌飘来了呢,请你仔细听!(教师完整范唱一遍。)
师:小雪花唱的好听吗?你想学一学吗?
2、教师带领幼儿跟琴声练唱数遍。
3、引导幼儿有感情演唱。
(1)师:第一句“是谁……沙沙沙”是小朋友唱的,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
教师带领幼儿用疑问的语气练唱此句。
(2)师:第二句“是我……小雪花”小雪花是什么心情?应该怎么唱?
教师带领幼儿很开心的,脸上笑嘻嘻的唱。
(3)师:第三句“我从天空中飘下来”感觉很美,应该怎么唱?
教师带领幼儿用柔柔的、优美的声音练唱此句。
(4)师:最后一句小雪花告诉我们一句话,应该怎么唱?
教师带领用轻快的声音练唱此句。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很有感情的唱一遍。
4、加上动作表演唱。
师:我们加上好看的动作,再用好听的声音表演就更好了,起立!我们一起表演下吧!
5、分角色演唱。
(1)师:老师来在屋里面的小朋友问,唱:“是谁……沙沙”
你们做小雪花回答我,唱“是我……我从……冬天来到了”
你们要脸上笑嘻嘻的,加上好看的动作,试试看!
(2)师:请男孩子做屋子里德小朋友问,女孩子做小雪花回答,加上动作,试试看!
(3)请男女生交换角色唱。
四、游戏“堆雪人”。
1、师:小雪花来过以后,世界都变了样,到处都是白白的雪,在雪地里,我们可以干什么?
2、师:我们一起来“堆雪人”和“小雪人”一起做游戏吧!
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堆雪人吧!(唱着歌,做着游戏离开活动室)
2.初三上册语文《故乡》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整体把握
1.主题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以闰土为例:
少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深入探讨演变的原因:过去现在(推断变化的因)。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闰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
杨二嫂:年轻─→中年─→?
也许他们的后代,也会步他们的后尘,在这样的轮回中挣扎。因为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来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无数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发农民起义,再……历史不停地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停地轮回着)。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物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闰土:
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我”: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要等同于作者。“我”飘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问题研究
1.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样变化的原因,课文里也有提及: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是表层原因,其深层原因,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当时的社会会陷入这样苦难深重的境况。从这样的探讨中也可以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2.“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我”怎样对待闰土,“我”怎样看故乡所发生的让人伤心的变化,“我”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对“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见旧中国要求变革的进步知识分子心灵的一角。
3.作者最后所说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样理解?
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什么样的新生活,是否心中已经有所设计、规划,还是感到茫然,或者只是感到一丝朦胧的希望?闰土、水生、杨二嫂或者他们的后辈能否从历史的因袭中解脱出来呢?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解脱出来呢(物质的、精神的)?
3.初三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篇三
1、2Cu+ O2点燃或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2、3Fe+2 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C+ O2 点燃CO2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4、S+ O2 点燃SO2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5、2H2+ 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6、4P+5 O2 点燃2P2O2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8、2KClO3MnO2 Δ2KCl +3 O2↑ 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12、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15、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8、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20、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21、Ca CO3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22、Ca CO3+2HCl=CaCl2+ H2O + 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3、Na2 CO3+2HCl=2NaCl+ H2O + 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24、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龙口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任常伦(屏显图片)。当日寇的铁蹄,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其中有任常伦这样拿起枪杆子的抗争,也有拿笔杆子的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颗倔强抗争的灵魂,走近身陷日寇囹圄的戴望舒。看文弱的他,怎样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听诗人的他,怎样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曲——游子吟。(屏显:听游子吟)
一、听游子吟
1、首先,请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首诗,也请同学们用心倾听诗人蕴含的情感。(在音乐声中范读。)
2、(谢谢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对老师的朗读,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请同学们激情地,大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自己读自己的。请珍视你的朗读体验。开始!
3、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有激情。老师要补充一点戴望舒的资料:戴望舒,民国四大才子之一,被称为“抒情才子”。(屏显:戴望舒,民国四大才子之一,抒情才子,《民国四才子》张红萍著)
下面,我们就要品一品这位“抒情才子”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也要学一学这位“抒情才子”怎样来抒情。
(屏显:品才子情)
二、品才子情
(一)我们从字面可以看出,诗人摸索到的内容有这些:
(板书:摸索 屏显:摸索 这一角 那一角 家乡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那辽远的一角)
老师想知道:红色字体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北到南)
你能看出什么呢?(中国大部分国土沦陷。)
(二)老师还想知道:通过这些内容,透过诗的字里行间,你看出诗人还摸索到了什么呢?(板书:摸索)
让我们再次和这首诗的语言亲密接触,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最后请每个小组将你们小组的一个最佳答案派一位代表写在黑板上“摸索”二字的周围。老师讲清楚了吗?开始!
5.初三上册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一、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二、扣住“泉”字,抓住“听”从不同角度(有详有略明暗交错)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三、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一、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二、感受泉声的美妙,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学习难点
寓理于景的表现手法,在景物的描写中感悟理解哲思。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思路设计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有详有略明暗交错)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三、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习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二、初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
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通过“江山多娇”那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秀美如画的阿里山,神奇瑰丽的西双版纳,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预习检查(详见预习作业)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析题
文章表现的对象:泉
表现对象的手段:听(角度很奇特)
听泉的地点:鼎湖山(以天湖、瀑布、古刹著称)――通过“泉水”来表现鼎湖山之美。
2、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A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组织材料【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立足点(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或不同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景物叙述和描写下来。】
B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行踪变化:(肇庆――七星岩――鼎湖山)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入夜)】
小结:移步换景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结合,立足点的空间变换一定要交代清楚。
C作者抓住“听”字写了几次泉水?
四次,分别是……
小结:“换景”要与“移步”自然地结合起来,巧妙过渡,景物描写首先要筛选,其次要有详有略。移步是手段,写景才是主要内容。
四、品读相关语段,感悟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作者“四次”听泉,分别听到了什么?(合作探究)(反复朗读)
初闻泉声:“泠泠淙淙的泉声”、“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泉声美,泉水清(听泉声如见其影――泉水灵动活泼)
再睹泉踪:“孩子如铃的笑语”、“半含半露,欲尽故远的娇态”――泉声美,泉水多(听泉声如遇爱女――泉水调皮可爱)
钟泉相应:“欢快清亮的泉声”、“老人立杖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泉踪隐,泉境美(听泉声如沐亲情――泉水清亮欢快)
深夜听泉:“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延生、成长、繁衍、死亡”――泉声,意境深(听泉声如悟人生――泉水层次清晰)
小结:
1、对于同一景物的描写,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将景物的特征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作者的心情变化:雀跃――喜爱――沉静――陶醉
五、文中除了写“泉水”,还写了哪些内容?
鼎湖山的地理环境、树木、亭子、寺院
A“赶到鼎湖山时……看不真切”;第7段
B“站在亭前望去……拾级而上”
C“行至半山……点头会意”
D第5、6段
地理环境:
(1)表现了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暗示了作者的心情(怅然),交代了“听”泉的原因
(2)写鼎湖山成为了科研中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环保意识
树木:
(1)“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树深林茂而不见泉,“而泉声越发悦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也没有减弱,山势的变化使得泉声更加悦耳。
(2)“推”,化静为动,与“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相呼应,突出了满山浓绿的层次感,表现了鼎湖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补山亭:“此中精神”是指:山泉带人进入了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隐约点出山泉是鼎湖山的灵魂。
庆云寺(插叙):佛门圣地发展为科研中心,时代的进步,表明作者所听的“泉声”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第6段是5、7之间的过渡)
小结:这些内容的描写,是对“鼎湖山的灵魂――山泉”的补充,它们或者表现了鼎湖山的气候条件,交代了“听”泉的原因,或者表现了鼎湖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了泉水的无处不在,或者表现了时代的进步,表明作者所听的“泉声”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这些内容,或为“听泉”作铺垫,作衬托,明暗交错地烘托了山泉的“灵魂”地位。
六、总结
1、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从不同角度表现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明暗交错地描写。
3、泉声的美妙,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七、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四
2、整理课堂笔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
三、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品读相关语句,感受泉声的美妙。
学习难点
从泉声的美妙中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品读相关语句,品味泉声之美
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比喻、拟人,把山泉比作爱女,并赋予山泉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绘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可爱调皮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2、“怅惘间……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浑厚似老者,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清亮若孩童,点出了其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表现了鼎湖山的年轻活力。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泉声与钟声和谐相应的情景,充满了人间的情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那柔曼……不同的音响。”
比喻(先喻体,后本体;先写声音,在想象具体的情景)排比,写出了夜晚听泉的独特感受,表现了泉声丰富的层次感与变化美,为下文作者进一步的比喻和对人生哲理的阐发铺垫。
(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情态;声音的特点: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哪些泉水?草丛中淌过的,石缝间漏下的,汇于空谷,直下陡壁,落下深潭,绕过树根,拍打着卵石)
4、“这万般泉声……主旋律。”
把汇集起来的泉声比作交响乐,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了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看不见的指挥棒”指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5、“我俯身倾听着……引我遐想。”
泉水之声净化了作者的心灵,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
小结:寓理于景的写法:作者先写泉声的层次之多,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将深刻的哲理寄寓在景物的状写中)(写景是主要内容通过景物表现情感或哲理才是根本目的)
三、中心的提炼
(心灵之旅)历史是生生不息的(佛门圣地到科研中心),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孕育生机,滋润万物)
四、“我愿……我愿……”
抒发了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和祝愿之情。
五、全文总结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地笔触记述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六、作业
1.仿句
那如,是
那如,是
那如,是
2、阅读“入夜……鼎湖山的灵魂”,完成练习
(1)语段主要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2)请仿照“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句式写一句话。
(3)在语段中找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
3、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100字以上)
6.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篇六
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频数与频率
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②概率的意义和大小:
概率就是表示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一个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与1之间。
【知识点1】频率与概率的含义
在试验中,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即
把刻画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
【知识点2】通过实验运用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某一时间的概率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当试验的次数很大时,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
7.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七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8.金钱_初三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篇八
金钱豹有着一个小小的脑袋,上面有两只尖尖的耳朵想雷达一样转来转去,两个黑珍珠似的眼球嵌在脑袋上,犀利的目光扫射着自己的领地,不允许任何动物侵犯。他的牙齿又长又尖,加上有力地上下颚,连木头都能轻而易举的咬碎。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来保持平衡,保证它在高速奔跑时不会摔倒。
那么他为什么叫金钱豹呢?因为它有一身与众不同的毛皮,毛皮上面的每一个小斑点中间都会有一个小洞,交响古代的铜钱,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金钱豹。有了这身挂满铜钱的外衣,它能够轻而易举的隐藏在草丛中,慢慢接近猎物,最后出其不意的一击制胜。
金钱豹很有耐心,它会躲在草丛中等待时机,当猎物彻底放松警惕的那一刻,他就会像离弦之箭一样射向猎物,但如果猎物躲开了,它们之间就会展开一场短跑比赛,可为什么要说是短跑比赛呢?
因为金钱豹跑的实在是太快了,连他心脏跳动的速度都跟不上他的脚步,所以他在跑步的时候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呼吸,所以为了不让身体过热,也是为给下一次狩猎蓄力,金钱豹就会停下来。
但这些都不能让我喜欢他,因为老虎,狮子的狩猎方式和外观也和金钱豹的相符合,我最喜欢他的,是它快抓到猎物时的最后一击。
他在迈出倒数第二步的时候就会提前做好准备,只要最后一步前脚一落地,后脚就会像弹簧一样把金钱豹弹出去,压在猎物的身上,再用它尖利的牙齿咬断猎物的`喉咙,让猎物断气。
9.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九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创造性阅读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创新阅读、深入体验。
(2)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中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和谐温馨的亲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普遍厌烦理论性的讲解、分析作品,热衷于创新活动,张扬个性。所以,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并且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了解了具体的环境。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演员招聘会来深入了解人物。
二、准备应聘
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十二小组,四大组分别分析于勒、菲力普、克拉丽丝、若瑟夫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应聘演员,(第一环节:自我介绍;第二环节:表演技巧。)演出“巧遇于勒”片段。
三、招聘演员
1、自我介绍
考查演员对剧本的熟悉程度。所以,演员必须以剧本中的人物为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例如,准备竞争于勒这一角色的同学可以这样介绍:我叫于勒,法国哈佛尔人。年轻时不懂事、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后来,我被家人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到美洲。到美洲后,我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买卖发了财,本打算回到祖国赔偿哥哥的损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商战中,我残败!一夜之间我破产了,沦落街头。还是一位好心的船长看在同是法国人的份上,收留我在他的船上卖牡蛎勉强维持生活。哎,晚景凄凉呀!
2、表演技巧
演员选择某一细节进行表演,以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
3、最终裁定
全体学生举手表决,最后裁定胜出者,淘汰落后者,确定演员名单。
四、准备演出
应聘上的演员准备演出:设计好动作、神态等,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写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想象一下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
五、购买门票
按照交短文的先后顺序排好座位。
六、检查门票
各组口头展示自己所写的短文,检查门票的真伪及优劣。
七、正式演出
各位演员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深入理解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八、评价小结
1、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或某一环节做一个简单评价,或者畅谈感受,或者提一些意见建议。整个环节学生自己先以书面形式评价小结,再用口头形式展示。
2、学生畅谈对于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的认识。
九、分析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本课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在班上交流。教师稍加总结。
十、教师小结
10.初三上册语文总结 篇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到古文我们就不得不提描写山水的文章。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山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的描写山水的名篇佳句。同学们,说出来你所知道的.描写山水的诗词句和古文片断,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相信在这一篇文章里你一定能看到你所熟悉的山水美景。打开课本,看课下注释(1),说说你看后的收获。
二、教授新课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重点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3、再读课文,注意语速、重音、节奏、节拍。(跟着录音小声读)抽生读,展现学生的朗读才能。
4、读读译译。借助课下注释和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翻译课文,不会的求助同学或者做标记。要求逐字翻译,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句意和文意要一致。
(1)学生质疑,释疑。
(2)出示字词和句子检测学生翻译情况。
5、再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
(1)课文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描写景物的特征?
(2)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山异水的?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通过描写山山水水,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读品品。
(1)采用“我读――,感受到――”或者“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山水之美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急若奔马。
(2)作者是描摹奇山异水的?
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因衬托水之清澈,且逗人喜爱,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用了衬托手法。
7、小结
8、朗读成诵。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推荐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期中考试06-16
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09-29
初三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0-10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1-07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2-04
初三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安排06-16
初三上册期末班主任评语07-03
初三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