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7篇)
1.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 篇一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劳动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表现愉快,活泼的情绪,在教学只,我始终以《情感体验》模式为主线,通过引导感受------启发想象------体验、实践------表演、创造这一过程:
1、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整体形象
2、听琴唱歌谱,感受、体验附点音符节奏所带来的跳荡、活跃的感觉。
3、听琴唱歌词,体验、表现愉快、活泼的情绪
4、引导、学习固定节奏音型,并为歌唱伴奏
5、让学生学习徒手演奏双响筒的节奏(即固定音型)。
6、小结,从双响筒增加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出发,让学生考虑还可用什么节奏乐器来增加歌曲的气氛与色彩?请同学们下节课告诉老师(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第八课《静夜思》教学反思 篇二
趣味的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识字教学中,因为对孩子们的充分信任,放手让孩子们自我识字,互帮互学,可是,大部分学生凭借对诗歌早已耳熟能详的自信,没有认真学习生字,以至于第三环节复现生字时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这个失误让我明白了,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应当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教学第四环节设计比较适宜。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怎样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我没有用分析的办法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观看朗读视频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异常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当问及“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这一轮明月想到了什么呢?”孩子们都纷纷回答,在创造性想像中,学生们更真切地领会了诗的灵魂,并与诗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相融了,他们的心灵也和诗人的心灵变得一样诗意。他们在这在浓浓的诗意中感悟、体验着、想像着、创造着、发展着。最终一个环节欣赏学唱《静夜思》这首儿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都大声地深情地歌唱着,我相信每一个学生今后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尽管教学是个不完美的艺术,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就能够把缺陷减少一点,再减少一点。把文本与孩子的生活拉近,孩子就会喜欢,就会爱上语文。
3.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学习表演性歌曲《嘀哩嘀哩》,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A段是四个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a+b+a+c),乐句a的旋律是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乐节对称式结构3 3 3 1| 5 5 0| 3 3 3 1| 3 0 | 两个双数乐句一气呵成,结构上不可在分 5 5 3 1 | 5 5 5 | 6 7 1 3 | 2 0 | 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乐句b结束在属和弦上,乐句c结束在主和弦上,构成不同终止式的对应关系。
歌词一开始就呈现主题,这个主题很精练,几个小节就把儿童热爱春天,向往春天的感情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贯穿全曲发展的基础,三段歌词用同头换尾重复的方法,描绘寻春的心情,和新春的画面。B段,歌词、节奏、调性上都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小黄鹂引出“嘀哩嘀哩”的啼叫的描摹,采用下四五度混合的自由模进的手法形成高潮,444 45|66 60| 222 22 |5 —|111 12 |33 30 |555 55|2 — |结尾一句音调与A段的尾句相合,5 6 5 6 | 5 4 3 1| 5 0 3 0 | 2 1 0 ||休止符的运用更增添了喜悦和风趣。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春天到来时的愉快心情。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嘀哩嘀哩》,并且能够创编表演动作,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3、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春天到来时欢快、喜悦的情绪。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及前十六节奏型。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录音机、钢琴、自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构想】
通过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春天来了》的情景剧,使学生投入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孩子们,花儿、草儿、小动物们,春姑娘来了,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师:(随着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她来到了草地上,轻轻地召唤着小草和花儿们(扮演花草的学生缓缓地“发芽”、“开放”。);她昂起头,热切地向森林招手(扮演大树的学生随音乐摇摆);她向小河吹了一口热气,河面的冰融化了(扮演河流的学生边做水流状,边模仿水流声);小动物们都跑到了春姑娘的身边,欢迎她的到来。(扮演小动物的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姿态围到春姑娘身边。)孩子们也看到了春姑娘,向她问好(剩余学生向春姑娘招手问好)。春天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迎接春天的到来!(全体随着欢快的音乐高兴地自由地表演。)
二、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
通过聆听、感受、学唱、表演歌曲《嘀哩嘀哩》,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表达愉快的心情。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听辨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1)初听:请认真聆听,感受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心情?(听后讨论)(2)复听:要求学生看歌谱聆听,观察并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
提示:你能看着歌谱听一听,旋律的变化吗?
(3)教师指着歌谱无伴奏清唱歌曲,学生感受、对比旋律的变化,讨论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2、学唱歌曲
方法:主要采用视唱法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与及时、必要的辅导。
(1)学生分组合作视唱曲谱,教师巡回指导。此时,学生如有难点,可以向教师请教。(2)集体演唱曲谱,教师根据演唱,给予具体指导。
☆通过手势指导视唱,体验第四乐句旋律上升,力度加强,情绪高涨的变化。☆通过练习舌尖轻巧、快速地弹动,引导学生唱好第五、六乐句同音反复的旋律。☆用手势引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唱休止符,感受休止符的作用。☆演唱最后一个乐句,体验主题的变化重复和再现。☆完整地演唱曲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3)学生随琴轻声地填唱歌词两遍。
☆两人一组,互相倾听对方的演唱、交流演唱感受,帮助对方找到不足。☆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分段演唱体会、表现歌曲学生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方法:
第一乐段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喜悦、兴奋的心情。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轻巧地弹动舌尖,模仿小鸟的叫声(生动形象)。后两个乐句力度加强,启发学生随教师用手势带动旋律的上升,使情绪更加高涨。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唱好“嘀哩哩”的前十六节奏。
(4)在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时,鼓励、引导学生探究独立加入合适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第一乐段:用三角铁、碰钟伴奏。伴奏型为:X﹣︱X﹣︱
第二乐段:用串铃、铃鼓、手铃伴奏前两乐句;后两乐句,除三角铁、碰钟串铃等都加入进来,再加入响板、双响桶等。串铃等伴奏型为:X﹣︱X﹣︱。响板等伴奏型为:XX︱XX︱
3、表现歌曲
(1)鼓励学生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具体要求: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可分不同角色参加表演,女生的表现力强,可以跳舞;男生不善歌舞的,可以用打击乐器。在组内互相评价,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班的评比表演。
(2)分组汇报演出,师生给予评价。并选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个人,在音乐教室的奖励专栏中予以记录。
三、欣赏合唱曲《嘀哩嘀哩》
【教学构想】通过聆听合唱曲《嘀哩嘀哩》,引导学生感受、对比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两种演唱形式表现的不同效果。
讨论:合唱的《嘀哩嘀哩》跟齐唱的《嘀哩嘀哩》效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再次聆听,感受合唱的效果。随着歌曲想象音乐描绘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情景,并试着简述想象到的情景。
3、第三次聆听,静静地用心地去感受歌曲,将音乐的美,春天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
四、小结
4.第八课 百变团花 课后反思 篇四
第八课 百变团花(总第13课时)
课后反思:
《百变团花》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制作简便和便于学生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下面就本课教学进行剖析:
一、教学中的可以保留的:
1、在设计理念上,我注重了美术课的艺术性,又增加了课的文化内涵。在课中让学生欣赏团花,了解我国剪纸历史,使学生不仅看到团花的艺术美,而且对我国民间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
2、在教学中,通过剖析范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折法的不同、剪边的不同、所剪的纹样的不同),找到基本的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大量不同的团花,观察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团花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找找花纹的层次及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在学习剪纹样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制作,由于个体差异,作业质量差异也很大,有的甚至剪散了,我认为,有主见的失败优于有依赖的成功。经过学生的互相探讨,成功经验介绍等等,在一次次尝试中学生都成功地剪出了不同的团花.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以具体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学习剪纸语言,了解剪纸艺术,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1、制作这一环节还有待研究,给学生提供钻研的时间不够。有些制作环节,老师讲解不清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在具体制作中,老师要是事先让学生在折好的纸上画上图形,沿图形剪,剪出的效果可能更好。
2、学生卡纸准备的不统一,少部分同学可能因为准备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卡纸太厚,折起来剪不动,剪的作品不理想。
5.音乐会 第六册第四课 教案 篇五
(2008-06-19 14:47:00)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1课时
课题:
4、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教学重点: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学难点: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1)听觉直接导入:
A、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B、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口笛;(3)聆听《游击队歌》:
仔细听
指名说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课型: 综合 A、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B、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如:(4)聆听《苗岭的早晨》:
A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B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集体吹
仔细听
A、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指名说 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B、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
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
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7)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A、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自由完成B、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
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8)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A、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
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B、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仔细听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第2课时
课题:
4、音乐会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仔细听 指名说
仔细听
仔细听 指名说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
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
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仔细听(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A、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
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B、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
C、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指名说
D、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E、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自由学习
A、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分组唱
B、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接唱
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
C、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2、活动与练习
(一)(1)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齐唱
集体唱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2)全班学生齐唱。
(3)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4)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A、隔两小节进入; B、隔一小节进入。
自由完成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仔细听 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指名说 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5)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三、组织下课
齐唱 指名说
指名说
小组展示
第3课时
课题:
4、音乐会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3、活动与练习
(二)。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难点: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指名说 仔细听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
么乐器?怎样演奏?
指名说
(4)讨论上述问题:(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
—拉奏、法国号—吹奏。)(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
仔细听
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齐学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
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
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2、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1)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2)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3)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
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4)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5)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3、活动与练习
(二)(1)唱熟曲调。
(2)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
三、组织下课
6.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内容: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只怕不抵抗
听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红旗颂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祖国,祖国我爱你》。
2.过程与方法:知道前奏、间奏、尾奏,能够跟着伴奏唱谱。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歌曲,能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知道前奏、间奏、尾奏,掌握倚音。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音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呢?
2.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你觉得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那你觉得两个部分有什么区别?
总结:前面一部分比较轻快活泼,第二部分比较抒情、优美。再听一遍,感受两段的变化,用手打节奏。(有领唱、齐唱组成)二.学唱歌曲
1.师:翻书第14页,你们喜欢哪个部分? 生:第二部分 弹琴唱第二部分
2.师:这一部分唱出了什么?
生:小朋友画了小鸟、小草、太阳和国旗。
师:你们能想象出这种画面吗?带感情一起演唱第二部分。3.找出重复句,先唱谱,后唱词。师:它出现了什么? 生:休止符。
师:对,我们要控制气息,音断气连地演唱旋律。4.师:哪边是高潮?带着感情演唱。
生.:画小鸟„„„„„..画小草„„„„„„ 师:这个高潮有什么特点? 生:从高到低
师:为什么要从高到低呢?
师引导: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画什么?(蓝天春天)
师总结:因为是按小朋友画画的内容,先画蓝天再画大地上的,所以旋律从高到低。
4.边唱第二部分边用手当画笔画,边画边唱。带着感情的把第二部分唱一遍。5.弹琴唱第一段旋律
师:为什么第一段的音乐这么轻快活泼? 生答
师总结:因为有倚音,显得很调皮活泼 6.介绍前奏、间奏、尾奏 7.生唱第一段旋律,师唱间奏
生唱第一段歌词 7.放伴奏唱,强调第一段轻快活泼点,第二段可以放开一点唱。“祖国”的“国”要收住,微笑唱
8.放伴奏,加进身体动作
9.师:谁有好的办法让这首歌更好听? 生:加动作,改歌词。
三、巩固歌曲: 1.齐唱歌曲 2.分组演唱 3.独唱
四、课堂小结:师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纪律反馈。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二周 第二课时:红旗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齐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二、聆听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
三、聆听《救国军歌》
1.聆听《红旗颂》的序曲和“红旗”的音乐主题。
2.探讨: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
3.再次播放“红旗”的音乐主题,学生跟着哼唱。
探讨:这个主题的速度是怎样的。
4.跟着琴声识读乐谱。
5.尝试用竖笛吹奏这个主题(乐谱采用F大调和固定调唱名乐谱)。
6.再次聆听“红旗”音乐主题。
7.播放乐曲的中部(展开部)中“雄壮有力”的“红旗”音乐主题。
8.再次探讨:这段音乐的情绪以及它的速度是怎样的。
9.再次播放“雄壮地”“红旗”主题,学生跟着哼唱。
10.结合书本上出示的“宽广抒情”和“雄壮有力”,对照两种速度的同一音调,选择适合的情绪用语。
11.探讨:音乐中出现过国歌的音调,听出来了吗?
12.再次播放两种情绪的“红旗”主题,学生小声地哼唱。
四、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只怕不抵抗》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过程与方法:感受抗战时期共产儿童团的革命历史。
3.情感与态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钢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时刻准备着》
师:同学们,听口令,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让我们一起踏着音乐的节拍,唱着歌曲《时刻准备着》走进教室,好不好?齐步走!
二、导入
师:刚才,歌曲《时刻准备着》又把我们带回了革命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占了我们的领土,轰炸了我们的房屋,杀害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亲面目全非,饱受痛苦煎熬!但我们并没有低下头来,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抗日战斗,就连和我们同样年龄的孩子们也不例外,有不怕死把敌人带进我们埋伏圈的放牛郎王二小,还有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伟大的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也有一些是专为我们儿童创作的,其中,《只怕不抵抗》就是当时在儿童团里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
三、歌曲教学 1.节奏训练 × ×∣ × .× ∣× 0× ∣ ×— ∣ ×. × ∣ ×— ∣ × 0‖ 手 拿 小 刀 枪 冲 锋 到 战 场 2.相似乐句比较 2 1 3 ∣ 1 0 3 ∣ 5 — ∣ 3 6 ∣ 1 — ∣ 1 0 ‖ 不怕年纪 小,只 怕 不 抵 抗。2 1 3∣1 —∣ 3 .5 ∣ 3 6 ∣ 1 .6 ∣ 1 2 3.2 ∣1 — ‖ 不怕年纪小,只 怕 不 抵 抗,只 怕 不抵 抗。
四、歌曲演唱
1.欣赏(课件播放)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吧!2.教师自弹自唱 3.生随师唱 4.学习歌曲
不会唱的地方小组解决或请教老师。5.歌曲处理(激昂、热情)6.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师:今天,每位同学都当了一回儿童团的小英雄,并且都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基础知识学好,将来用扎实的科学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相信,当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就再也不会有人来侵略我们了!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三周 第四课时:《卢沟谣》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4 3 2 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小结:是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纪律反馈。
7.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 篇七
稿
小学
各位同行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第九册第八课,题目是《秦之声》。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聆听和感受民族音乐或戏曲文化,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里和年龄特点,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熟练掌握戏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平时对戏曲很少接触,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地方选学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秦腔部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2、采用聆听感受法、反复练习法等学唱戏曲片段;
3、学唱《祖籍陕西韩城县》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学唱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难点是:准确的演唱旋律,填唱戏词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反复聆听法、讲解法、分组练习法、教唱法。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4.拓展延伸5小结。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戏曲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播放板胡演奏的经典曲牌,并设置恩问题: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板胡,简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板胡曲牌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过对秦腔角色的分类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秦腔角色的分类,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主要针对本节课要教授的生角的具体分类:娃娃生、小生、须生、老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后,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视频,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属于秦腔的那个行当?学生由于有了前边的学习经验,就很容易说出该人物所属的行当为小生。然后请学生们翻书看《祖籍陕西韩城县》的戏词,请学生们自由发问。学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给学生讲解《三滴血》的戏曲梗概。了解了故事内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
我再次进行范唱,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谱子有何特点?同学们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后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落于板。我们把它称之为二六板。从表现情绪上,二六板均有欢音、苦音之分。然后就是戏曲的分句学唱。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唱法与分组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我们陕西的地方戏很多,好听的也很多。我通过提问:你还知道陕西的哪些地方戏曲?有的学生说到了眉户、阿宫腔等。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好几个剧种,并轻声哼唱了几句。这样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
【第六册音乐第八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蓉园小学音乐第六册教学计划11-12
第八课《静夜思》教学反思09-27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12-08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01-13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6-16
人音版第六册教学设计08-11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7-28
小学模拟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12-16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07-30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