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雨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4篇)
1.《计量雨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篇一
金陵酒肆留别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1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4分)
1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1、(1)(4分)
(1)(3分,花香、酒香、浓香情意各占1分)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可有可无),还有金陵子弟来相送的浓香情意。
(2)(作用1分)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12、(2)(4分)(答出其中的2种,一种2分)
表现手法有,拟人、比喻、比较、反诘、虚实相生。
比喻与比较,把别意比作东流水,并且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此处的比喻、比较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亲切、神情毕肖,韵味悠长。虚实相生,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
情感表达饱满酣畅,有强烈的感染力。
2.《计量雨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篇二
艺术与模仿自然
宗白华
一个艺术品里形式的结构,如点、线之神秘的组织,色彩或音韵之奇妙的和谐,与生命情绪的表现交融组合成一个境界。每一座巍峨崇高的建筑里是表现一个境界,每一曲悠扬清妙的音乐里也启示一个境界。虽然建筑与音乐是抽象的形或音的组合,不含有自然真景的描绘。但图画雕刻,诗歌小说戏剧里的境界则往往寄托在景物的幻现里面。模仿人体的雕刻,写景如画的荷马史诗是希腊最伟大最中心的艺术创造,所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位希腊哲学家都说模仿自然是艺术的本质。
但两位对自然模仿的解释并不全同,因此对艺术的价值与地位的意见也两样。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接触的自然乃是观念世界的幻影。艺术又是描摹这幻影世界的幻影。所以在求真理的哲学立场上看来是毫无价值、徒乱人意、刺激肉感。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则不同。他看这自然界现象不是幻影,而是一个个生命的形体。所以模仿它、表现它,是种有价值的事,可以增进知识而表示技能。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确是有他当时经验的基础。希腊的雕刻、绘画,如中国古代的艺术原本是写实的作品。它们生动如真的表现,流传下许多神话传说。米龙(Myron)雕刻的牛,引动了一个活狮子向它跃搏,一只小牛要向它吸乳,一个牛群要随着它走,一位牧童遥望掷石击之,想叫它走开,一个偷儿想顺手牵去。啊,米龙自己也几乎误认它是自己牛群里的一头!
这种写幻如真的技术是当时艺术所推重的。亚里士多德根据这种事实说艺术是模仿自然,也不足怪了。何况人类本有模仿冲动,而难能可贵的写实技术也是使人惊奇爱慕的呢。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不以此篇为满足。他不仅是研究怎样的模仿,他还要研究模仿的对象。艺术可就三方面来观察: (一)艺术品制作的材料,如木、石、音、字等;(二)艺术表现的方式,即如何描写模仿;(三)艺术描写的对象。但艺术的理想当然是用最适当的`材料,在最适当的方式中,描摹最美的对象。所以艺术的过程终归是形式化,是一种造型。就是大自然的万物也是由物质材料创化千形万态的生命形体。艺术的创造是模仿自然创造的过程。艺术家是个小造物主,艺术品是个小宇宙。它的内部是真理,就同宇宙的内部是真理一样。所以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很奇异的话: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这就是说诗歌比历史学的记载更近于真理。因为诗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史是记述个别的事实;诗所描述的是人生情理中的必然性,历史是叙述时空中事态的偶然性。文艺的事是要能在一件人生个别的姿态行动中,深深地表露出人心的普遍定律。艺术的模仿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乃是深深透入真实的必然性。所以艺术最邻近于哲学,它是达到真理表现真理的另一道路,它使真理披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选自《美学散步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有删节)
1:下列关于模仿自然的有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认为模仿自然是艺术的本质,但是对此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从而,二人对艺术的价值与地位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B.模范人体的雕刻、写景如画的荷马史诗是根据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模仿自然是艺术的本质这一理论创作出的古希腊最伟大、最中心的艺术创造。
C.古希腊的雕刻、绘画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的写实性特点,生动如真,流传下来许多神话传说,这些都是亚里斯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论的经验基础。
D.艺术模仿自然时,不是简单模仿自然的外表,而是深深透入自然真实的必然性,因而生动如真的艺术就为真理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和音乐表现出的各自境界,是抽象的形或音的组合,不是对自然真景的描绘,而图画雕刻、诗歌小说戏剧里的境界与它们完全不同。
B.亚里斯多德认为研究艺术除了研究怎样模仿,还要研究模仿对象,具体来说包括研究艺术品制作的材料、艺术表现的方式以及艺术描写的对象。
C.柏拉图认为不管怎么看艺术只会刺激肉感,因而都是毫无价值、徒乱人意;而亚里斯多德则认为艺术是种有价值的事,可以增进知识表示技能。
D.艺术家是个小造物主。艺术的理想是用最适当的材料,在最适当的方式中,描摹最美的对象,所以,艺术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模仿自然创造一个小宇宙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斯多德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能被严肃地对待,有更高的真实性,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而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B.米龙雕刻的牛达到了写幻如真的程度,这也是当时艺术所推重的,据此,作者认为,亚里斯多德提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观点一点也不足为怪。
C.柏拉图把自然和模仿自然的艺术都看成观念世界的幻影,这种看法属唯心主义;亚里斯多德把自然看成有生命的个体的看法应该属于唯物主义。
D.图画雕刻以及诗歌小说戏剧中点与线的神秘组合、色彩或音韵的奇妙和谐,这种结构形式与生命情绪的表现交融组合成一个境界,其他艺术则不能。
参考答案
1: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B.从原文第一段末尾句可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在模仿人体的雕刻、写景如画的荷马史诗的启发下提出的。
2: C
试题分析:C.不管怎么看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在求真理的哲学立场上看来另外选项把刺激肉感毫无价值、徒乱人意理解成了因果关系,从原文看,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
3: D
3.《计量雨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篇三
高频考点训练(四)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全国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ɡōnɡ)
.商埠(fǔ).B.莅临(lì).挟制(xiã).C.懦弱(nuî).两栖(qī).D.遽然(jù).坍陷(tā).D.“坍”应读“tān”。
答案 C 2.(2013·四川省南充市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急躁 水蒸气 真知灼见 浮想联翩 B.妨碍 度假村 桀骜不驯 攻城掠地 C.寥廓 邻界点 一笔勾销 贸然从事 D.磋商 雷阵雨 惹是生非 忧柔寡断 解析 B.掠—略。C.邻—临。D.忧—优。答案 A 3.(2014·桂林十八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解析 A.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
安土重迁(zhînɡ).花团锦簇(cù).大放厥词(juã).蔫头耷脑(yān).
年高德劭(shào).沁人心脾(qìn).
精神抖擞(sǒu).一柱擎天(qínɡ).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和难读字。A.“埠”应读“bù”。B.“蔫”应读“niān”。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答案 A 4.(2014·唐山一中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C.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关键。
D.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
解析 B.“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C.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加上“能否”。D.“导致”前边缺主语。
答案 A 5.(2013·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次调研)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 000~4 000双筷子),我们一年要吃掉2 500万棵树。学校“保护地球家园志愿者”服务队打算走上街头,倡议大家保护生态环境,抵制“一次性”筷子。
请你为服务队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①主题鲜明。②两条各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 示例:①一次性筷子,终结绿色的刽子手。②省下两根筷,保护一片林。③小筷子,大浪费;小方便,大破坏。
6.(2013·广东省深圳市第二次调研)某年某月某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用手机短信通知王老师参加读书月有关会议,此时在老家的王老师回复短信道:“家父昨日病故,正办理丧事,请通知我单位另行派人赴会。”该工作人员收到王老师的短信后却没有任何回复。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人情物理。请你替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拟写一条回复王老师的短信,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 王老师:令尊故去,深表悼念。节哀并保重。会议安排已妥。(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2013·贵州省贵阳市适应性监测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书 边 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7.首联哪一个字堪称全篇“诗眼”?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 “倚”字。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守城战士斜靠城楼,似乎沉浸在迷人的秋色和悦耳的角声里。一个“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传神地烘托了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和平气氛。
8.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比喻(答“化抽象为具象”也可)。诗人通过在边关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边关无战事、百姓常往来的安宁祥和的氛围,诗人由衷地希望,边关少数民族的友好感情能像眼前这条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表现了诗人期盼边关永无战事,民族永远团结的思想情感。
9.(2013·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月考)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二选一)甲:
(1)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杜甫《蜀相》)答案 甲:(1)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3)连峰去天不盈尺 乙:(1)映阶碧草自春色(2)隔叶黄鹂空好音(3)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5)出师未捷身先死(6)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0
容易读错的字(四)1.准噶尔ɡá
3.诸葛亮ɡě 5.提供ɡōnɡ 7.供给ɡōnɡ jǐ 9.供认ɡînɡ 11.佝偻ɡōu lïu 13.骨朵ɡū 15.蛊惑ɡǔ 17.桎梏ɡù 19.皈依ɡuī 21.刽子手ɡuì
1.哈达hǎ 3.稀罕hɑn
5.沆瀣一气hànɡ xiâ 7.一丘之貉hã 9.喝彩hâ 11.蛮横hânɡ 13.发横财hânɡ 15.糊口hú 17.华山huà 19.豢养huàn 21.讳疾忌医huì jì 23.阴晦huì 25.混水摸鱼hún 27.和泥huï 29.豁达huî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G
2.大动干戈ɡē 4.脖颈ɡěnɡ 6.供销ɡōnɡ
8.供不应求ɡōnɡ yìnɡ10.口供ɡînɡ 12.勾当ɡîu 14.骨气ɡǔ 16.商贾ɡǔ 18.粗犷ɡuǎnɡ 20.瑰丽ɡuī 22.聒噪ɡuō
H
2.尸骸hái 4.引吭高歌hánɡ 6.干涸hã 8.上颌hã 10.负荷hâ 12.飞来横祸hânɡ 14.一哄而散hînɡ 16.囫囵吞枣hú lún 18.怙恶不悛hù quān 20.病入膏肓huānɡ 22.诲人不倦huì 24.污秽huì 26.混淆hùn xiáo 28.搅和huo 30.霍乱huî
人生如水行世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行走世间,当如水般潇洒自得,穿山过谷,任其方圆变化,只坚守心中天地。合,则入;不合,则出。
想那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越吴之战为其添上重彩的一笔。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为其横扫八荒。正当鼎盛之时,孙武选择退隐林中,著其一生心血《孙子兵法》。与之相反,伍子胥仍秉承不变之忠心再助夫差,哪想到夫差非那贤君,纵他百般劝说如何有半字入耳,伍子胥终落自刎的下场。
再说那越国,范蠡、文种再加勾践之卧薪尝胆,黄池一战终得三千越甲吞灭吴国。当且强盛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放弃官场,泛舟于湖上,终成陶朱公之美名。可怜苦心之人文种,不知变通战战兢兢而惨遭灭门。
他们四人皆乃当世之贤,行于世间如水者当属孙武、范蠡,好始好终,留那妙哉一生任人评说。而终持一心者如子胥、文种,他们忠心一世却不得安眠黄泉。何以天堂地狱邪?则乃“若水”二字尽释也。如水之随圆就方,当尽其才时则展现无遗,当收其华时则完美收官,潇洒行世岂不乐哉?何有那么多遗恨?如水之过石,飘然流然。
然纵如水般润滑行世,当则有己之骨气,若似那张仪、赵高之辈,何以得水之精妙?他们虽享尽荣华,得己之私欲。又有谁人多赞一词?水之过臭污渠,则随之脏而黑臭,这样的水自然不可游刃于世间,虽奔腾,不过一栖之地而后停滞。如此之水不做也罢。
当如水般毅然决然,只一心奔入大海,得其所属。如若不可,则宁入清流小溪以至断流也不苟且而成一塘死水。惹得一世烘臭。屈子、项籍、岳飞,纵然生命之歌戛然而止,自有后人为其传唱万年,他们的灵魂仍如那至清之水,在历史长河中汩汩不息。如此之水,轰轰烈烈,辉辉煌煌,虽则断流,又有何遗憾,终成一世之名而后止。
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一种刚柔并济,是一种直曲结合。秉水之心,持水之道,以包容之态对待宇宙万物,恬淡静美如水,行于世则毒虫猛兽为之让道,河流高山为之筑桥,直达生命之至善。
阅卷组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文采斐然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写法,诠释了“人生如水行世”的主题,表述了对上善若水、如水行世的思考。文章主体部分有机融入文种、夫差、勾践等历史人物,很好地充实了内容,丰富了内涵。语言富有诗意,古风盎然,多用长短句构筑了语言的灵动美。文化典故、诗词歌赋的引用,表达了关于“方圆”的理性认识,显示出个人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思维深度。
核心亮点:
材料丰富 角度新颖
4.邵雍阅读答案及解析 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蓬荜环堵 堵:墙壁
B.恒相从游 恒:经常
C.或留信宿乃去 去:离开
D.皆贻书访雍 贻:留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3分)
①夜不就席者数年 ②蓬荜环堵,不蔽风雨
③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④雅敬雍,恒相从游
⑤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⑥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在出远门了。
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都很敬重邵雍,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
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
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辞官。
1. D 贻:送给。贻书:给……写信
2. D ①表明邵鄘读书勤奋;④讲的是许多贤人敬重邵鄘。这两句均不能表现其隐士风范。
3. C “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错,原文说的是“以候其至”,他是为邵鄘建造的。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人,他的父亲邵古带着家人来到衡漳,后来又迁到共城邵鄘三十岁那年,到河南游历,将他的双亲埋葬在伊水旁,于是成为河南人。
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他读书没有什么不读的`,开始治学时,坚毅刻苦自励,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上床就寝有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而唯独我还没有周游四方。”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越过淮水、汉江。周游在齐、鲁、宋、郑等古国的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他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主持双亲丧礼的时候,极尽礼仪,异常悲伤,以致伤了身体。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经常与他交往,为邵雍置办了田宅。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收成仅能满足生活之需。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驾行,随意所行。士大夫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儿童仆役都欢呼相告“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住两三天才离开。有好事者仿照邵鄘的住所另外为他建造了一个房子,等候他的到来,名字叫“行窝”。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认为新法紧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离去。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纷纷致信询问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上书求去有什么用呢?”
【《计量雨滴》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推荐阅读:
计量操作人员考试题及答案10-04
计量经济学解析12-08
雨滴600字作文07-03
雨滴优秀作文12-29
初中作文:听,雨滴的声音11-08
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教案01-04
自考计量经济学答案08-13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教案12-21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题目及解决对策论文07-11
计量人员管理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