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2024-07-23

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精选19篇)

1.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一

青春如一道美丽的彩虹,绚烂而又短暂,青春又如闪亮的钻石,美丽而又珍贵,如清晨的露珠,纯净而又易逝,又像一支经典的老歌,曲终但又耐人回味。青春是公正的,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青春,不管他是帝王将相或是贩夫走卒。然而青春又是宝贵的,是百万富翁用万千金钱买不来的,是千古帝王拿万里河山换不来的,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次,因此它的珍贵也是人所共知。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都想将这宝贵的青春付予某项伟大的事业,希望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宝贵的青春体现他的价值。但我想说,平凡的工作也未必不能够让青春大放光彩!

我是110指挥中心的一名接警员。XX年,我来到了指挥中心这个大家庭,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工作,因此对这一行几乎一无所知,凭着年轻人的好学热情,我对这份工作倒是很有信心。热情、真诚地应对每一个警情,久而久之每天二百多个警情让我有些迷茫,当我看到了《青春在岗位上闪光》我深有感触,一样的接警员,同龄的人,我也有像他一样的青春。在这个平凡而不普通的岗位上我也发光发热。

恩格斯说过: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三样东西:生存、享受和表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接警员,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要通过快速准确的处理各种各样的警情来表现自己。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帮助,是每个接警员的天职。我也为我工作的岗位感到骄傲,我为我们整个110指挥中心这个集体而自豪,我要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成长。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虽然如今的局势与当初已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只赋予每个人一生一次的青春,我们必须使青春无悔。不管我们身处哪个岗位,也不管我们做的工作有多么平凡,但伟大出自于平凡,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辉煌的业绩都来自于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步一步的积累。我们虽有分工的不同,身处不同的岗位,肩负着不同的职责,但我们拥有同样的青春和激情,心怀同样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我们110指挥中心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

生命,因奉献而崇高;青春,因有为而精彩!

当读完《在岗位上成长》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你能在岗位上成长吗”这句话的含义。掩卷三思,终悟哲理:如何在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远比每天抱怨工作的艰辛,待遇的厚薄等无用的话语有效得多。

有些人在岗位上开开心心、快乐的成长!

有些人在岗位上畏畏缩缩、烦恼郁闷!

有些人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建功立业!

那么,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太多的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扮演者多重角色。为什么呢?

“岗位”到底是什么呢?说得通俗一点,它不仅仅只是要维持我们生活的薪水,更应该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舞台。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希望过得充实,活得精彩!

其实,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很简单,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才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俗的成绩来。实现这一目标更简单,那就是用心去做。只有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工作和生活才会很愉快,而工作愉快了,就会更有工作动力,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一位热爱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进取心的员工,无论在何种场合,都不会被埋没,他们就像藏在布袋中的锥子,终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果我们每天把工作岗位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天为了应付上级所交代的任务,可想而知,这位员工每天是多么的疲惫,对身心健康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种残害。一个不喜欢工作的人,能每天快乐吗?能在工作岗位上找到乐趣吗?天天坐在那里数着时间下班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进取心和工作的动力呢?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体现在心理上,而有些人却表现在行动上,他们厌恶工作,只要有机会偷懒,有机会取巧,就绝不会放过,这种人连最起码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更何况做别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学会敬业,要对自己的岗位产生感情。我们的年纪都很年轻,正是风华正茂,求知欲是最强的年代。岗位不分贵贱与高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追求成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要向在岗位上成长,就必须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只有热爱自己的本岗位工作,才能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因期待成长的你焕发出不平凡的色彩。

市场竞争的时代,“铁饭碗”这三个字早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的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我们的视野需要不断的开阔,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会不断的成长,只有在自己岗位上不断的成长,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捧起属于自己的“金饭碗”

每个企业都有三种类型的员工,即“人材”、“人才”、“人财”

刚进入企业不久,能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岗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目标,快速进入自己的角色,这样的人叫“人材”。

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通过自己的岗位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争得了荣誉,这样的人叫“人才”

能够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成长,在岗位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带领企业不断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样的人叫“人财”

其实年轻人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不仅仅是学历文凭,更重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有好多员工身处优境却不知珍惜,公司、老板给了员工优越的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却因为个人小小的愿望没有实现,或是受了一点委屈就辞职不干,坚信自己离开这家公司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却认识不到随便跳槽、炒鱿鱼永远是阻碍自身发展的弱点,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小猴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最后又丢下芝麻追兔子。结果什么也没逮着,空手而归,千万不能做一事无成的猴子。我们从选择这项工作、这家公司时就要将公司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将公司作为自己的公司来努力奋斗。在未得到赏识之前,我们可能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可这种心情一旦膨胀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我们应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只要我付出了,即使受了一点委屈终有一天企业会明白您的付出是公司的一笔财富。

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深。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岗位也不存在高低之别,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机会,每一个岗位都值得热爱。只要勤奋负责,努力认真地去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来。

2.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二

1992年, 熊青云攻读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她面临着选择:留校任教还是走向社会。大学教师是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 既稳定又不累, 尤其适合女孩子, 但是骨子里的雄心壮志让熊青云一直向往着社会这个陌生复杂的环境。一次偶然的机会, 熊青云得到了到宝洁面试的机会, 机会一旦来临就要竭尽全力去争取。最终, 熊青云凭借自己优秀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博得了产品开发部面试官们的好评, 当宝洁公司向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 这个胆大的女生却提出:“我可不可以试试其他部门?我对市场开发很感兴趣。”

宝洁公司灵活的用人制度使熊青云坐到了市场部考官的面前, 有勇有谋见真章, 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你怎么说服别人?”熊青云从容答道:“我的朋友们要替我开生日派对, 可是场地已经被建筑系的人抢了先。我找到他们说, 咱们不如一起活动吧, 你们一方男生多, 我的朋友中女生多, 而且我过生日我还可以提供食品……”

就这样, 熊青云进入了宝洁, 成为P&G市场部的一名助理品牌经理, 参与宝洁市场部洗衣粉部门碧浪的上市工作。初入职场, 熊青云也经历了“新人”期的很多挫折。当时, 她不会看AC尼尔森的报告, 面对外国上司一句英语也说不出, 对生意几乎一无所知, 常常是花两个月的时间才写出一份合格的市场报告……然而, 成功都是从这样的磨炼中走出来的, 只要努力用心工作, 就会有所收获。

熊青云做助理品牌经理的最后一年是在舒肤佳度过的, 当时她的老板是出身哈佛的美国人, 热情执着并且很有决断力。舒肤佳沐浴露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他坚持按美国方式在全国范围同时推广, 熊青云经过市场调研则认为应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先行推广。和老板意见出现分歧时最明智的办法是:用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的观点。熊青云明白, 如果想为自己赢得机会, 那么必须说服别人, 于是她委婉地对老板说:“能让我回去再分析一下吗?”两周后熊青云拿着完整的市场调研数据和详细的分析方案, 又面见了老板, 面对这个不屈不挠的女子, “固执”的老板最终也改变了想法。

机会有时是绝地逢生

“一线生机”可能是绝境, 但在熊青云这里却是值得把握的“机会”。

熊青云升任玉兰油品牌经理之初, 就要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当时售价仅3元的大宝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市场, 引进中国不久的玉兰油非但没有增长, 还呈现出下滑势头。公司正在考虑玉兰油品牌还要不要做下去?玉兰油还能否有出头之日?

但是, 熊青云的字典里不会轻易出现“放弃”两个字, 这是一场战役, 有一线生机, 就是机会!那段时间里, 她和产品开发部、市场研究部的同事隐匿于全国各地消费者中进行调研, 不断从女性消费者那里打听“为什么觉得大宝好”,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调查的结果是:玉兰油太贵, 一瓶30元到50元, 大宝才3块多;对它的效果不了解;没有亲朋好友的推荐, 没想过尝试。

四个月后, 凭借实地调研的第一手信息, 熊青云决定改变玉兰油的销售方式———通过试用装推广新产品, 在各大商场设立专柜, 并且入乡随俗地在产品中加入美白防晒成分。短短一年, 初战告捷!熊青云带领她的团队创下了P&G的一个奇迹, 由此奠定了玉兰油在中国护肤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熊青云在宝洁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是佳洁士品牌的推广。佳洁士在1999年年初还是刚刚推向市场的品牌, 当时佳洁士面临高露洁和联合利华收购的中华牙膏围攻。熊青云需要考虑的又一个重点, 是怎样突出重围在市场中争取一片立足之地。如她自己所描述的:对佳洁士就像对待婴儿一样, 给予着特别的呵护, 看着它一天天茁壮成长。

“用数字说话”是熊青云一贯奉行的准则, 理工科的出身使她对数字有极高的敏感度, 她认为数据往往科学地反映了市场。于是, 熊青云最拿手的, 就是深入市场第一线, 掌握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由此也掌握了成功的主动权。佳洁士牙膏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验证, 佳洁士草本水晶牙膏、佳洁士含氟牙膏接连上市……好戏连台, 佳洁士成为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品牌, 熊青云是幕后的总导演。

在一个个品牌推广中, 熊青云不断把握着机会, 不断感受着接受挑战的乐趣。

机会有时需要发现的眼睛

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是门艺术;热爱工作的人, 工作是门艺术。熊青云使生活和工作两者完美结合, 处处发现机会。

有一次, 女儿告诉她, 有小朋友感冒了。然后女儿也感冒了。熊青云开始思考, 为什么感冒特别容易在小朋友间传染呢?原来感冒不仅仅通过空气传染, 接触也是传染源, 小朋友游戏时, 手、身体、玩具的亲密接触也会增加感冒传染的机会。于是, 熊青云将这些细节告诉了广告部的同事, 成了舒肤佳广告的创意———“用舒肤佳洗手可以减少感冒”。还有一次, 熊青云去山东出差, 在小餐馆吃饭时, 发现当地人吃葱蒜后, 用茶叶去除口气。回到广州便与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一起找出了茶叶除菌除味的科学依据, 一年后佳洁士推出了销售极佳的佳洁士茶爽牙膏。

她出差时在街边要一碗面条, 会边吃边和老板娘聊天, 了解她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在出租车上和司机攀谈, 了解他太太用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市场信息就是这样提炼的, 从生活中积累起来……

用心对待生活, 生活也会用心地对待你, 工作也同样如此。熊青云正是通过细心地生活, 用心地工作, 取得了事业上的节节胜利。

成功=机会+合作

成功除了需要机会, 还要求合作。一个分工明确、相处融洽的团队才能事半功倍地走向成功。熊青云在成功面前非常“低调”, 她认为, 之所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合作。宝洁的企业文化很看重团队合作精神, 对熊青云来说,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大家共同花了精力和心思完成一项任务后, 亲眼看到成功的效果。

有一次, 熊青云需要策划洁白牙贴的广告, 这个产品在美国4年都获得好评, 但是最初在中国推出, 大家一时半会儿不能接受, 于是大家想到把它与当时风行的美白面膜的概念结合起来, 提出给牙齿做美白面膜的口号, 同时找到与这个产品形象十分吻合的代言人担任广告主角, 结果市场反应非常好。

熊青云喜欢将生活中的发现与公司的同事们分享, 她觉得人与人之间沟通会产生化学反应, 而自己就是催化剂, 她是公司中有口皆碑的“好人缘”。她新年的愿望之一就是帮助公司中资历较浅、业务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的成员成长进步……

3.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反思 篇三

一、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如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由于这课内容较长,难理解的句子较多,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我反复研读教材,又搜集李博士的事迹,深深被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但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呢?通过反复读课文,我设计了问题: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做好批注,大声朗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一下子抓住重点,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来突破难点。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桥”的意义,我还从网上搜集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互帮互助的资料,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受到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在执教《牧童与画家》时,课堂上的灵机一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牧童与画家》主要写了牧童在大画家戴嵩面前,敢于直言不讳指出画的缺点和戴嵩虚心好学的品质。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小黑板上重点要讲的一个句子竟然发现有一个错别字,“暖”字写错了。这真是教学准备的失误。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何不见题发挥呢?于是我向学生提问:“文中的牧童很勇敢,发现错误大胆指出,我们二(6)班肯定也有像牧童一样善于发现、敢于指出问题的同学,看看在哪里呢?”果然,一位同学把手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老师,您把“暖”字写错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像这位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乘机引导:“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而且勇于在课堂上给老师提出问题,很了不起,你也像小牧童一样值得我们学习。”课后老师们都觉得,我把课堂失误巧妙转化为教学机智,值得借鉴。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教后进行反思,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理论、设计及思路,常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常常借鉴名师和其他老师成功之处,弥补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力求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过程,更是一个促使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语文教学,我将努力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4.在感恩中成长读后感 篇四

在家庭中,爸爸妈妈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对我们最有恩的人,在家里遇到困难,遇到不顺心的事,爸爸妈妈总是我们的唯一依靠,向他们诉说心中的苦处。爸爸妈妈总是百般的耐心的安慰我们,讨好我们,不让我们受委屈,不让我们为。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应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将来能有好的发展呢!在这温馨美满的环境中,我们要懂得珍惜,人在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恩情、亲情不能放弃。为人子女,我们要学会体谅,学会感恩,应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父母的感受。父母养育了你,他们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奉献着。我们应该懂得去回报,人是有感情的,要懂得感恩。

在人生中,当你在迷路的路上,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当你不小心的摔倒时,一双陌生的手,将你搀扶起来;当你因为难题苦思冥想时,一张笑脸帮你解决难题。就是因为这些社会才得以和谐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同迈向我们的伟大目标,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的每一个都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我们免受战争之苦、灾害之苦。国家对我们有恩,我们只要知恩图报,我们是未来国家之栋梁,我们肩负着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让国家对我们感到失望,让我们共同举起手来创造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长优裕的环境当中,我们要学会感恩。

我相信,学会感恩,在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一定和谐相处,学生主动礼让老师,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在家庭中,不让爸爸妈妈为你而操心,家庭和睦,没有纠纷,没有争吵;在整个社会中,人人都懂得谦让,我坚信将来一定会发展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5.在反思中成长读后感 篇五

在寒假里,我很幸运的读到了这本书,《在反思中成长》。本书分为“走进孩子篇”“教师成长篇”和“家园同心篇”三大部分。书中以案例及评析的方式呈现,将反思与实践结合,行动与研究持续反馈和相互促进,能极大地促进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促使我们教师对以往教学经历予以整理、归纳、评价和再认知的过程,引起实践的某种改进。

在这本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来自与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里面的很多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策略,他们的心得,不仅有助于我们教师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形成积极的教育策略,还可以使我们外在的知识观念具有个人意义,实现我们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逐渐升华为职业理想信念,形成专业精神。

书中可以看出,其实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许多言行在大人看来可能是很怪异的,有时甚至会觉得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只要我们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斯劳问题,就会明了一切。所以这需要老师有耐心,我们所要做的是冷静思考,仔细观察,然后做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出,非常实用,里面的很多经典故事都是值得自己去思考和分析的内容。

6.《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读后感 篇六

我读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这本书,我感受很深。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于正面灌输,它创造一个无形的陶冶学生心灵的外在压力,它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这其实是群体压力的体现,即群体成员必然受到成文或不成文的群体规范的制约,以修正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

2、规范性。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规范着每个班级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对每一个同学的巨大影响,即使是一个过去比较随便、纪律比较涣散的同学,如果进入一个班风良好、学风严谨的班级集体,他也会不自觉地向表现好的同学看齐,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不愿被伙伴看作异类而遭冷落、排斥。

3、凝聚性。人是合群的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必然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形成一致的合力,进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鞭策和鼓励,促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健康成长。

因此,要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有意识地按照培养目标进行班级文化的灌输和建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群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它主要包括人格美(性格、情感、理智、意志)、行为美(文明礼貌、工作作风、社会公德)和仪表美(风度、着装)等方面。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较高的道德水准和高雅的志趣、风度以及严谨的教风和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各方面品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2、树立班级正气和向上的舆论压力,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愿望,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仍须着力宣传,使之转化为外化的班级风气,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标的群体规范和舆论压力,以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7.在叙事中积淀在反思中成长 篇七

一、有利于师德的提升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最具艰巨性、复杂性和创造性, 这就决定了从事这项劳动的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 尤其是职业道德。一般来说,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他素质发展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其他专业素质提高的精神动力。我在工作中发现, 善于写叙事反思的教师, 都是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 他们往往具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这样的教师, 在工作中往往“不因事小而不做”“不因份外而不理”“不因利小而不为”。

【叙事1】

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期末复习阶段。我把各个单元的检测题归类, 再综合历年的期末测试题, 印发了两张复习题。

四年一班的闫松没订, 据老师和学生说, 闫松是个智力障碍孩子, 不用答卷。给学生发复习题的时候, 我也就没给闫松发。没想到, 他那天出奇地烦躁, 间歇性的用双手击打自己的头部, 使劲儿跺脚, 偶尔痛哭。我想过去问个究竟, 班长拉住我, 示意我别管他:“跟他说不清楚, 他听不懂!”课讲完后, 我走到最后一座闫松的身边, 看到他满头是汗, 顿时心生怜爱, 手摸摸他的头, 刚要低头跟他说话, 他突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 急促地说:“老师……老师……别走, 我害怕, 陪陪我……”他的手心汗漉漉的, 摸着很凉。我握着他的小胖手, 不停地安慰:“老师在, 还有这么多同学在, 不怕不怕, 乖!”他将头靠在我身前, 浑身发抖的身体慢慢平稳下来。我松了一口气。

昨天, 又是四年一班的课。指导学生重点记忆有关内容后, 我在教室里巡视。当走到闫松的身旁时, 他扬起笑脸, 甜甜地看着我, 故意把手里拿着的一张复习题捧得高高。我吃惊地看着这张复习题:只有第一单元的内容, 纸张是足足的A3纸 (我印的题签比A3纸小一圈) 。复习题上写的答案出自成人之笔。他还是习惯性地拉着我的手, 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告诉我:“题是妈妈给印的, 答案也是妈妈给写的。妈妈在营口港务局上班, 爸爸在华能电厂上班, 家住港务局小区7号楼……”他还一字一板地给我读题签上的内容。尽管吐字不清, 但他读得很认真。听着孩子的喃喃自语,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刺痛了!智障的孩子更需要呵护、关爱和尊重!是不是老师们过早地放弃了他呢?

这件事情, 班主任没给他订卷有责任, 同学们对他的歧视也有责任, 我没给他发卷更有责任。其实, 题签有多余的, 我本可以发给他的。我很懊恼对他的伤害, 虽然我是无意的。

曾几何时, 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学生分成几个等级, 甄选优良中差。对于班级里1%的缺憾, 我们时常漠视。可是今天, 这1%的弱小全力以赴地争取自己100%的希望, 我们怎能漠视?!

【反思】

今天, 我被唤醒, 重新找到自己平凡工作的价值——坚守教育的平等、师爱的平等, 即使是对稍有智障的孩子也应不放弃、不抛弃!

教育来不得一点疏忽, 需要我们潜下心来, 弯下腰去, 躬着身子去倾听, 去为孩子全面发展着想。“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一切为了孩子!”因为:一茎一叶总是情!

从本质上讲, 教育是为“学生”而存在的,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的自然生命获得舒展、精神生命获得激发。教师每天创设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 面对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孩子, 巧妙地施展教育的艺术, 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 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 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 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每一次的心灵碰撞, 都是一次师德的提升;师爱的力量, 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叙事中流淌, 在一次次教育反思中升华。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 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 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 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 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 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 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 从而提升自己,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叙事2】

上周, 学校围绕教研主题“提出有效问题, 成就高效课堂”举行了为期6天的教学开放日。每天一个年级组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放, 领导、教师可以任选班级、任选时间跟踪听课。我没漏掉我能参与的任何一节课, 受益匪浅。

印象深刻的是冯老师上的语文课《海边》。冯老师的语文课, 就像名厨手中的家常菜“小葱拌豆腐”一样, 清新自然, 爽而不腻:虽简单, 但不失韵味;虽不完美, 但却是真正的“生态化”教学。

课堂上, 由课题开始, 讨论随处可见, 问题“接踵而来”。学生们在问题中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提出问题, 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在自发讨论中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刚开始, 我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会不会偏离主题, 把问题问“散”了, 所以, 我的心一直悬着。下课的时候, 我初步统计了一下, 学生有效问题的提出约占85%! 这对于才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已经难能可贵了。而且讨论到高潮时就变成了辩论。难怪她的“兵”口语表达个个很棒, 原来平日训练有素。这么扎实的基本功, 这么好的训练氛围, 口语表达想不好都难!

所谓的“不完美”, 就是在课即将结束时, 有一个问题全班争执不下, 两种对立的观点难分高低。此时, 课间操分贝完全超标的音乐声骤然响起, 老师宣布这个问题下节课继续探讨。虽然我没再去听辩论, 但我不忘让冯老师给我讲讲这后续的精彩。她说, 又用了一节半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终于统一了观点。

【反思】

学生领悟能力深浅不一, 快慢不一, 个性禀赋不同, 对文本会有不同的切入视角。“海阔天空尽可旁征, 古往今来皆能博引。”

学习没有终点,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也绝不能虎头蛇尾, 而应有始有终。问题的提出与讨论的有效开展, 可将主导的概念以交互式、螺旋型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将隔离的、静态的知识生成新知, 将多种语文能力融会为新能力。

教师记写教学叙事和反思笔记的过程, 就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探究教学方法, 关注教改动态, 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注重自身素养和研究能力的过程。教育叙事研究避免了教学科研、校本教研远离实践的高谈阔论, 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困惑, 是教师反思提升, 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有的学科教师, 没有问题意识, 遇到教学问题, 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 要么把校本教研停留在表面上, 远离实际地高谈阔论;要么照搬别人现成的操作模式, 导致徒有其形, 缺乏内容和精神;要么选题太大, 无处着手, 空洞泛化。

针对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的偏离, 我们扎实开展各种活动, 引领教师系统全面地学习校本教研理论, 科学全面地认识校本教研的精神实质, 让教师明白知道,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自己的教室里、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从小处着手开展叙事研究, 记写教育叙事和反思笔记, 就抓住了校本教研的本真。

1.“大题小做”。

即着眼于教学的微观层面, 把大课题分解为更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小课题, 使校本研究的课题更小一些, 更具体一些。这样教师更容易发现问题, 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 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这种“大题小做”, 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问题意识, 树立教学即教研的理念。

2.“小题大做”。

即日常教学中重视每个小问题, 教师立足课内课外, 将小问题看作大课题进行研究, 放大其研究价值。为提高教研的实效, 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 我们每学期都要多维开展课例研究。

其一, 剖析型课例研究。立足现场, 原汁原味进行教学展示, 听课教师从中寻找教学焦点, 全员参与, 多维交流, 在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中, 反思、互动、交流、沟通、引领、启迪。

其二, 反思型课例研究。侧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互助,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其三, 引领型课例研究。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引领、互助、反思、总结、提升。

8.在酒精中成长 在酒精中颓废 篇八

歌德有一次出门旅行,路过一家饭馆,进去要了一杯酒,他先尝了尝,然后往里面添了点水。邻桌几个正在喝酒的大学生看到歌德的行为,不禁哄然大笑。

其中一个讥讽地问:“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往酒里兑水呢?”歌德又呷了一口说:“光喝水使人变哑,池塘里的鱼儿就是证明;光喝酒使人变傻,在座的各位就是证明。我两者都不愿意做,所以酒要掺水喝。”

难怪,现代人更爱喝洋酒,因为洋酒可以任意兑水。

对于酒,有人喜欢浅酌低唱的微醺,有人喜欢在执壶牛饮后沉醉。有人视为“琼浆玉液”,嗜之如命,劝君更进一杯酒;也有人把酒当做“迷魂汤”,“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这杯中之物,在人们生命中的罪与过,到底如何述说?

喝酒的高境界,在于似醉非醉之司,很多人会妙语连珠,思维洞开,他们往往能在酒中得到真理与存在。

对文人和艺术家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纳创作;中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产生一种独特的回味悠长的文化品位。文人和艺术家因嗜酒而死的人众多,李白、杜甫、曹雪芹、凡高、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中有“酒的芳香”、“酒的欢乐”、“酒的悲哀”,酒和他们的作品一起辉煌灿烂。

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战期间,邱吉尔访苏,与斯大林达成联手抗德共识之后,兴冲冲准备回国。上飞机前几小时,斯大林邀他共饮,邱吉尔以善饮闻名,当然不推辞。其实,邱吉尔的用意是想借最后一点时间在酒桌上更深一步了解斯大林,因为当时有传闻说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不甚稳固。在斯大林住宅内,宾主对饮,庆祝这次会谈圆满成功,两人推杯换盏,很快就酒酣耳热。这时,莫洛托夫走了进来,他是斯大林的红人,酒量颇大,斯大林特地叫他前来助兴。莫洛托夫入席后,便出力想在两位巨头面前献殷勤,不住为邱吉尔劝酒。

不多一会儿,三人都有些醉意,邱吉尔觉得时机已到,对斯大林说:“您是否了解您的外交部长最近访问纽约时说,他去纽约完全是自己的主张,回来迟了,也并不是飞机出了问题,而是他本人的意志。”苏联官员在斯大林面前一向唯唯诺诺,言不敢高声,果然莫洛托夫9下坏了,惊慌地盯着斯大林。斯大林酒兴正酣,也不以为意,半开玩笑地说:“他去的不是纽约,而是另一些暴徒居住的芝加哥。”言毕,继续举杯邀饮。莫洛托夫这才放下心来,拘谨地微笑了一下。

邱吉尔把这一幕看得真切,证实了斯大林在国内的无上地位,相信他们之间的协议有了保障。

于此可见,饮酒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

南北战争期间,某个禁酒委员会的负责人跑来找美国总统林肯,要求他把常胜将军格兰特免职,理由是,格兰特经常酗酒。“格兰特酗的是什么酒?”林肯认真地询问。“威士忌。”其负责人兴奋地回答。“请听好,以我的名义,给所有的将军都送一桶威士忌去,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打赢这场战争了。”林肯说。

不记得谁说过“没有酒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酒的民族是悲哀的”。三国时期的曹操曾下过禁酒令,孔融便在《与曹操书》中列举以酒推动政事的实例,他说:“酒之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炎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锤,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盅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主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看来,酒之文化,就像陈年老窖,时间久远了,味道越是精致、绵长。

9.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九

怀孕的时候,就因到底给孩子读什么,听什么而发愁,一方面是自己的五音不全,想给孩子唱歌听却唱不出来,于是买了很多CD播放给未出生的孩子听,可这也代替不了母亲亲自的唱歌呀;另一方面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未出生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于是,读散文、读童话、读诗歌就成了我的不二选择。

当时对于育儿还是个新手,只是摸索着进行。买了一些童话书,自己不是很满意,都是挑着读,当看到这本《妈妈读的胎教童话》后,很是欣喜,原来还有专门的胎教童话,我真是out了。翻来细看,这本书收录了关于智慧、爱、谦逊和平和心态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母亲的阅读,向孩子传递母爱、温暖。这不仅是教育孩子的故事,更是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这本《胎教童话》有很多温馨提示,比如“童话,要这样读”,指导新手妈妈不要因为别扭而不好意思大声读,要舒展表情、放松心情,有感情的,带着自信的阅读。这样的温馨提示让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感到非常的贴心。每一篇故事后面还设置了“讲给宝宝听”,以母亲的口吻把小故事讲述的小道理娓娓提示给宝宝听,更多了一份母性的温暖。

这本胎教童话,虽然是专门给胎教妈妈写的,但完全适合孩子大一点后,给婴幼儿作为“晚安故事”讲,大部分故事都有对话,一开始妈妈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扮演里面的不同角色,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参与到故事的角色中来,和妈妈一起讲故事。

《妈妈读的胎教童话》有多重作用,一是让新手妈妈快速进入角色,在故事中陪伴孩子慢慢成长;二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选取的故事从不同层面,给孩子心灵以滋养,让孩子变得更加平和、谦逊和聪明;三是培养孩子的语感,增进母子之间的亲情;四是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并为以后亲子阅读奠定基础。

10.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十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1

看了《在战“疫”中成长》这一公益节目,让我深受感触。这个病毒其实并不可怕,我们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相信科学,相信医护人员,要对未来抱有希望。我们要远离所有可能的感染源,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接触任何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每天消毒。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无情,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很多: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很多消息都在说,这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作为人类,我们的确比很多的动物,都有着更多的行动力,但是若我们一味地不尊重自然,不尊重别的生命,难免就会有那么一天,会因为自己的肆意妄为,反噬到自己。

生活处处是意外,面对意外,每个人都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但我相信,当人团结到一起成为“人类”之后,他们便是强大的,是坚不可摧的。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将义无反顾。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2

在打开电视机的那一刻,一条鲜艳的红领巾飘在一本经历无数历史沧桑的书前。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在战“疫”中成长》了吧,里面无数的精彩片段都令人为之振奋,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强大复兴的中国。

《在战“疫”中成长》节目中,告诉了我们一定不能轻信谣言,更不能传播谣言。且千万不要随意走出家门,即便万不得已需要出门,也一定要记得戴上口罩。我们还要勤洗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多运动,以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

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共渡难关。不用因害怕一个像花冠一样的小病毒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那些入侵者想进入我们的身体也并非易事。同时我们也看到,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仅用十天不到就得以竣工——这是在与疫魔竞速。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精神。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3

在新的一年里,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十分突然,原本是一个开心快乐的寒假,却因为病毒的蔓延使得所有人出不了门,关在家中十多天了,但是,我们要知道,比起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白衣天使们,我们却是最幸福的,她们奋斗在一线,十分的危险。

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被这些无私的白衣天使们和守护在各个关卡的所有人守护着,我们是最幸福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帮助社会的,就是不招惹麻烦,不要去人多地方,要勤洗手,做好清洁,窗户随时通风,一定要出门的话,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不舒服要及时上报,不做谣传,不然,人们只会更加恐惧,我相信,大家齐心协力,新型冠状病毒很快会被消灭的。

湖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4

今天我在家隔离期间,收看我在疫中成长的直播后,我感慨万千。想起每天从客厅到卧室,再到厨房又到卧室,这样一呆就是十多天。我之前还总是吵着妈妈要到外面去看看。妈妈不厌其烦的安慰我,感觉自己有多么的不懂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不出门就是为防疫做贡献。有多少抗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有家不能回,是他们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换回我们在家的快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为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温暖,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当所有人隔离时,有人在自觉的规化时间,有人在消耗时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业余时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习爷爷鼓励我们少年儿童新年致词。

越自律,越优秀,所以我要在假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5

现在外面的新形冠状病毒感染非常恶劣,经常要宅在家里,不能出门,也影响了开学的正常时间。有些人宅在家里无所事事,还有些人在家里,安排好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井井有条。我们宅在家里的这些时光里,可以学习、运动、下棋、做家务等。做这些事情,你肯定会感到很快乐。

为了不让病毒进入我们体内,我们一定要勤洗手,多喝温水,早睡早起,多运动,不串门,不去亲戚家,多量体温,多做身体健康检测。如果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跟家人说,早治疗。如果一定要出门,需佩戴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11.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 篇十一

关键词:新理念 新课堂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我省拉开帷幕,面对新课改、新理念、新课堂,我们一边学习新教材,一边实践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努力,我们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起色。当然也还有很多不足与困惑,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下面是笔者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树立新理念,打造新课堂

1.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求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和自主发展能力都是制约教学进步的因素。因此,教师急需加强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归纳总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体现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的重点。

2.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开展集体备课,汇集个体智慧,形成一个具有新特点、新思路的优质教案。集体备课不是一人备课多人享用,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制定教学方案。首先,每个教师个体备课,并确定主备人,主备人要做到吃透重点难点,并能提出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其次,由主备人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过程以说课的形式呈现,备课组全体成员积极补充、修改并完善,做到集思广益。最后,各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实施二次备课。集体备课是保证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借鉴,形成更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 灵活处理教材,适当增加课时

新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生动,但语言知识体系偏难,生词量大且模块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学任务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在大班额的情况下,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显得课时不足。因此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下,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合重组,使其符合农村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特点。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对教材要进行适当地有科学性地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者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要逐渐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6课时一个单元的方案不符合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基于Learning About Language教学容量太大,不仅包括了语言知识点,还兼顾语法点,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增加到两个课时,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二、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的使用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景,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不宜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片面追求课件的美观和技术含量,忽视课件的实用性,为新而用,为热闹而用,致使整节课学生忙于观看图片,根本无暇认真阅读、思考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感知,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可盲目地把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完全抛弃。要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与弊,将两者互相结合,扬长避短。

2.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困惑和矛盾:一是教材容量大,课时不够。由于新教材内容涉及广泛,容量很大,致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把过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讨论、探究,结果往往不能按原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面向全体不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的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的见解和主张。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只顾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的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慢慢地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可能会出现掉队,甚至放弃学习的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力求能创出一套既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同时又能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教法。

三、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并进一步认真研读新课标,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新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提高驾驭课程与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备课时要确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出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

2. 因材施教,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教材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一样。新课标认为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强弱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或变动。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班级可以按时讲授完内容。但两者都较为落后的班级就不必为了追求进度而讲完,而是要把进度放慢,在巩固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不求快,但求质。好的班级老师甚至可以在保证学生接受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丰富的课外材料来补充教学。这样既能满足成绩好的学生的求知欲,又不会挫伤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如何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新教材的变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给了我们一个拓展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新教材,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蔷,张晓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十二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数学改革的需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若能充分发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以及配套学具的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会更加轻松更有实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钻研教材, 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改精神, 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对此, 我们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使实践活动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现阶段数学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 还可以结合实际, 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活动。只要能达到或者超过教材所设计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就行。

二、全体参与, 使人人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再现知识,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 必须在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活动的时间。因此在活动安排时, 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自己管理自己或者小组长管理, 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在活动中品尝活动成功的喜悦。

1.课前实践, 构建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要将教学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把教的角色转为导的角色。这样教师就要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很多教学内容的学习, 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在某一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 更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 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 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2.课中实践, 理解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 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将不能发展, 思维发展了, 能力随着提高”。可见, 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数学,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此, 教学中, 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拨一拨、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 让学生的脑、眼、手等器官协调活动, 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课后实践, 知识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脱离实践绝不会创新。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师通过课后实践, 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例如, 我们学校一年一次的“爱心义卖”活动, 就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自我, 实践提升的平台。再如, 周五的趣味数学拼图活动帮助学生加强了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启发引导, 培养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 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教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把观察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提出来, 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和组内的小朋友共同解答, 再由小组推荐全班交流、评价。这样, 课本上的提供实践练习做起来可就轻松多了。

四、重视评价,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一项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完成后, 要适当安排时间在小组或者全班范围内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 谈谈各自的体会与收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 要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 开阔知识的视野, 了解斑斓的世界, 共享活动成功的喜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可以指导他们记录数据, 而对于二到三年级的学生, 还可以指导他们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证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正确恰当地操作学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 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获得理解, 更熟练去运用。让我们的孩子, 从小在实践的指导下, 更加健康、更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3.年轻人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 篇十三

新闻天天播放有关疫情的报导,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无不震撼人心,看着那些护士、医生他们为了照顾和治疗病人经常穿着各种隔离制服,因时间太长,不太透气导致手与脸都起泡溃烂了,还有建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工程师与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战,甚至还有党员和各地自愿请战的医务人员都纷纷赶来帮助救援!许多捐送物质也从各地运来,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此间我成长了许多,立志奋发图强,长大了要当一名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的医学院土。宅在家的这段日子,我比上学期间更努力,更勤奋,每天主动做家务和锻练身体,还学会了自主学习,看书、练字、朗读、写作业……偶尔玩一玩家庭亲子游戏。

14.成长在路上读后感 篇十四

这本书上写了很多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还是一个刚踏出社会,什么也不懂得实习生,进到一个班级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怎样才能转换自己的角色,转换角色时又会有什么题目,这本书里都写了怎样解决这些题目,还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忠告。这本书就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会伴随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顺利起航;她是教师成长的门路,引领着教师尽快走向成熟。有了这样的指引,教师的惶恐会变为淡定;教师的稚嫩会逐渐转化为成熟,我缺乏,总是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工作中会碰到那么多的烦恼。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老师碰到过跟我一样的烦恼,书中还先容了很多应对的好办法。这本书里有很多培养常规的“高招”,很实用。在做家长工作方面有写到,怎么样面对不同的家长,与各种性格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在《成长在路上》里,有个例子我觉得我们班很普遍,就是现在的小孩一做错事,老师一凶他,他就会说“老师,我错了”可是,过了一会,他还会范同样的错,再一次问他,他还会说老师,我错了,可是还是不改,每次这样我就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每次都说自己错了,但又似乎不知道自己错了,这书里就说固然他们每次都说“老师,我错了”但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只是把“老师,我错了”当成一个解决办法,假如他说老师我错了,这时在深一点的问一下“你错在哪了”他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应该让他们真正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一次,有个小孩做错事了,我说他时,他就说“老师,我不敢了”我有问,“你错那了?”他就不说话了。然后告诉他错哪了。

“有这样,不知你是否听过:人类的智慧就在于明白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是的初入的你无论此时此刻是怎样一种心情,怎样一个状态,你要做的就是“忘我”,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宠儿,忘记自己是老师面前倔强的学生。请记住:从今天起,你是老师。”这段话在目录里,这写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刚毕业的新老师。请记住:从今天起,你是老师。

15.在经历中成长 篇十五

2011年10月, “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次活动中, 我用心聆听了老师们的语文课, 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感受着不同风格的教学风采。他们气定神闲, 信手拈来, 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 他们或浅唱低吟, 或手舞足蹈, 或激昂文字, 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 更让听课的教师们称赞不已。我深深感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 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 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 犹如醍醐灌顶, 让我回味无穷……

杨老师主讲的《蜜蜂》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他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师与生、生与生进行交流对话,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的课, 幽默风趣中解读了《月光曲》的经典动人;吴老师的课, 沉静而不失主动地展现了春的魅力;翁老师的《春》, 有着不同于吴老师的清新, 如微波荡漾的湖面;聂老师的课, 旁征博引地带领学生品味《掌声》;郭老师的课, 如高山流水, 娓娓道来, 将文本与基础知识完美融合;胡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对于母爱的深刻解读,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成长……真是各有千秋, 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语文更是一门艺术, 谁能将它演绎得好, 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语言, 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 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语文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 优美的语言能感化每个幼小的心灵, 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 感悟人生的美好。他们可以在美的语境里陶冶情操, 体会优美的语言文字, 激发学生的各种感情。在教学时, 学生一边观看图片, 一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 一下子就可以勾起学生思绪。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 不仅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不仅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更要具有惊人的感染力, 整个教学过程, 可以说教师每一句话都要求精练, 要求让人回味。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真正地懂得了认真组织的课堂是多么的美妙。多媒体中的动画与幅幅动人场面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乐趣无比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 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我看到, 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 曾受冷落的学生重新成为课堂的主体, 思维的大门在循循善诱下悄悄打开, 学生的很多见解令为师者耳目一新。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 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 提笔就写”,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中教者既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了文本, 主导着学生学习使学生学而有得, 教学环节中的分析课文到拓展延伸等环节就是老师领着学生们走进文本, 再走出文本步入现实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清楚地意识到“教, 然后知不足。”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 一千个教师, 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 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点。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我不仅拓展了眼界, 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比较中促成长, 在成长中前进, 我受益无穷!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 通过比, 在常态教学中挖掘优秀, 创先争优, 实现共同提高, 让优秀带入常态, 成为习惯, 从而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内比教学”这个舞台上, 我更新了观念, 学到了方法, 积累了经验, 丰富了阅历, 得到了提高。“木无本则枯, 水无源则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 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我们要勤于学习, 大胆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且行且思, 博采众长, 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探究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6.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篇十六

一、有效开展小学品德教育的四大前提因素

1、教学内容要贴进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体现实效性。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2、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同学,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和良好的价值观;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多用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进行体验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时,课中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一是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增强趣味性,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番。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名称及其作用。二是试一试,当一回小小中医师,体验中医的疗法。三是抢答,有老师出题,学生抢答,看谁知识丰富。通过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豪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感受自然深刻。

4、激励评价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好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多表扬,少批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肯定、评价,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向更高境界攀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鼓励表扬的学生,进步都比较快,反之则影响进步,会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与学生间增加无形障碍,当然会阻其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鼓励性、鉴赏式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的关键因素

1、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主动积极性,培养有利的学习情绪。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倡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他们自己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参与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的实现,更是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学习参与教学经验即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研究理论,而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强调了,对于学生的学习,绝对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認知结构中。思想品德课的“动手动脑”尤为重要,根据理论提出小学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参与,比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等,他们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学会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允许下,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主持、评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起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捕捉生活,培养理性认知能力。

目前,教材的设计也是比较生活化,就比如学习《火热的季节》中“互相提个醒”这一活动主题时,不是直接跟孩子们说炎热夏天是怎么样,我们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只能是硬性强加给学生,老师应当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夏天来临,我们生活有哪些变化,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联系生活环境去思考。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再发展下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夏天容易遇到哪些不安全问题,怎样解决好?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应当突出引导师的作用,让其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去看待生活遇到的种种问题。总之,从这个课例出发,教师应当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尊重学生的理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面对生活各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育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最基本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生活,引领、鼓励、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提出来探讨的问题、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情景,使学习情景生活化、实际化。说到底,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将知识和技能,引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环境中来,让学生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品德。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逐渐认知、成长,并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课前自觉深刻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内容、方式,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转变到社会实践中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出全能发展的优秀学生。

17.幸福,死在成长的路上读后感 篇十七

我喜欢音乐,但不太会唱歌,能唱全的歌屈指可数。这首《幸福拍手歌》算是一个,也主要得益于其歌词循环往复好记易背且动作声势比歌词节奏更重要。如果没记错,这是我小学音乐课学的第二首歌,第一首就是那个“我去炸学校,天天不迟到”。看着这些孩子,不禁有了很装逼的抚今追昔的历史沧桑感。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我不晓得这些孩子究竟感没感到幸福,不过他们当真是用力拍手的,然后跺脚,然后伸伸腰……甚至在拍手跺脚的同时还要瞄着旁边的同学,唯恐落后。看那情形,似乎当真都很快活。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思考我究竟幸福了没有然后犹豫自己是否也应该拍手跺脚的时候,这些孩子早已经在用力拍手跺脚的过程中获得了幸福。

幸福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羽翼丰满,有了厚重感和神圣感,让我们很难相信自己就轻易的幸福了。即便当真获得了幸福,也要自己问上自己一遍:这就叫幸福了吗?

今天早上我起的挺早,吃过早饭去自习室。阳光流淌在身上,暖暖的,我像品茶一样喝着热水,突然油然而生了一种小资情调,十分惬意。我觉得我那个时候很幸福。去他妈的未来,滚他妈的过去,老子全然不在乎,就喜欢这阳光这热水这没几个人自习的安静。这很幸福。事后,我没有反反复复问自己:这就叫幸福了吗?可是也颇为不自信的反复向自己强调:这就是幸福。孩子们那种想都不用想的幸福,那种无需印证也从来没想过要去印证的幸福,我找不到。

我有一个好朋友,属于无话不谈的那种。我还记得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我准备上初中就结婚。我一听,这是件大事啊,顿时有了神圣感,然后一本正经地问他:想好娶谁了没有?他说了几他同学的名字,又评述了她们的优缺点,取舍难定,读后感《幸福,死在成长的路上读后感》。他说的这几个人我都没见过,过去也只是听说,不好参谋。后来也没定出个子午卯酉。他索性洒脱:等到了时候,她们谁表现的好,就娶谁。看着他脸上流露出的幸福,我不无担忧地说:也不知道你爸妈让还是不让。他说的大义凛然:不让他们知道,就咱们哥几个找个饭店把事办了。我当时顿生豪情,拍着哥们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祝你幸福。他也很激动,我俩如革命同志般握手互祝。

后来我俩知道了,原来除了他爸妈不会同意还有两个巨大的阻碍:一是法律不允许;二是上哪去找这么个傻姑娘呢?可能也是觉得这事太傻,我俩长大之后都没再提这段往事。现在他父母肯定允许法律也允许,他依然没找到这个傻姑娘,甚至还没有一段恋爱。我们都丧失了那简单粗暴的婚恋观,也失去了那种简单意淫就可以获得的很真实的幸福。

过去傻傻的,但是很容易幸福。上小学的时候,大家不懂得性也不懂得爱,可是却可以很幸福的做一起写作业一起闲聊的男女朋友。那个时候没人想是否有未来也没人想毕业了能不能在一起,只是单纯的觉得在一起的感觉很舒服,就在一起腻。喜欢了就在一起不喜欢了就暂时分开,虽然粗野简单,但也痛痛快快。

也许我们都瞧不起那些45度角仰望天空的假忧伤,可是我们却沾染了自问是否幸福的习惯。在这样的习惯中,我们否定已经获得的幸福,然后质疑未来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林林总总重复着白岩松的那本书:幸福了吗?

带着担忧带着质疑带着惶恐,去寻找幸福的我们,却不知道,在你刻意去寻找的那一刹那,幸福就已经悄悄地死去了。

读后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让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也逐渐广大,于是我们内心的欲望就变得越来越多,就是在我们为了看似宏大的未来奋斗的时候,我们对幸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认为功成名就的时候才是幸福,而我们也就是这样变得不幸福。

想让自己幸福起来,就要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个关心帮助自己的人,感恩看不起自己的人,感恩生命,感恩阳光,雨露。

想让自己幸福起来,就要学会珍惜,珍惜健康,珍惜每一件丰富我们生命旅程的事情。

想让自己幸福起来,就要学会付出,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被需要,一个人永远都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

18.在岗位中成长读后感 篇十八

苦难是什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可避免。

美国着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二岁时,患上了一场大病。经医治,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她却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姑娘。十岁时开始学习说话,阅读盲文书,后来又学习了法语、德语、拉丁文等五种语言。她还以顽强的毅力学习了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程。终于,在一八九七年完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生活的故事》。这本小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伦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安徒生的学习在班里十分出色。由于家境贫穷不得已退学,去哥本哈根当演员。钱用完了,只好到一家家具作坊去打工。干了几天,老板嫌他力气太小,于是把他辞退了。走投无路的安徒生只好睡在大街上。和安徒生一样穷苦出身的歌唱家西博尼收留了他,安徒生在西博尼家一边学唱歌,一边学文化。半年后的一天,安徒生突然得了一场感冒,这影响到了他的声带。天无绝人之路,一位诗人看上了他的勤奋精神,并决定帮助他。经过刻苦学习,安徒生终于成为了一位童话作家。

普通人面对困难,是苦闷、是彷徨、是却步,而杰出人物不同,他们面对困难,是战斗,是呐喊,是抵抗。

荷马是古希腊的“诗人之王”。公元前870年,荷马诞生于一个世袭贵族家庭,荷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在儿童时代不幸染上了瘟疫,使荷马双目失明,这改变了荷马的人生。一次,母亲请来一位会弹竖琴的行吟诗人,为荷马弹唱古代英雄故事,荷马被优美的琴声和悲壮的故事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他向这位诗人学习,终于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

书中的作家、科学家„„他们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力量源泉!

辽宁抚顺将军二校五年一班李昊洋

19.在冲撞中成长 篇十九

不知从何时起,我似乎不会处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了,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喊大叫, 尤其是对妈妈。每次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她一数落我,我就以更激烈的方式“回敬”她。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起床来到客厅,感觉还没睡醒,浑身软塌塌的,便往沙发上一倒,无聊地打开电视。没想到播音员的声音刚一响起,妈妈就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啪”地一声把电视关掉,双眼圆瞪,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自己的床收拾了吗?”我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好啊,一大早不收拾床,还看电视, 罚你今天不准玩电脑!”妈妈的声音明显带着火气,说的话更是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将我从半睡半醒的梦游状态打回了现实。我不知哪来的勇气,跳起来冲她吼道:“凭什么?不就是没收拾床吗?”话一出口,反倒把我自己给震惊住了。我赶紧低下头,默默等候着妈妈的发落。“好啊,反了你个臭小子,敢这样对妈妈说话!那就永远都别想玩电脑了!”说完,又急匆匆地回到厨房继续做早点。

我呆呆地站在客厅,脑子里一遍遍回响着妈妈最后那句“永远都别想玩电脑了”,任凭它在我心里炸开,冲击着五脏六腑,只剩下一副空空的躯壳。 好一会儿,意识才重新回笼,我不禁后悔起来,千不该万不该和妈妈对吼啊!我捏紧拳头,重重地捶在桌子上,茶杯好像也同情我的遭遇似的跟着晃了一下。我走进厨房,希望通过道歉来挽回过错,可妈妈就是不松口;我又理直气壮地对她说:“你看我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周末玩玩电脑怎么啦?况且现在有哪个孩子不玩电脑的?”我使出浑身解数,软磨硬泡说了一大堆,可最后只得到斩钉截铁的两个字:“免谈!”

我灰溜溜地跑回房间,锁上房门,趴在床上, 一时间仿佛万念俱灰,只盘算着以后没有电脑的日子该怎么过。看书吗?打球吗?还是去找同学?或许可以下下棋,聊聊天,甚至玩扑克牌……啊,原来除了玩电脑,还有这么多事情可做!忽然,床边的电话响起,我伸手迅速拿起听筒,是儿时的小伙伴!“我们下午去省图书馆,一起去啊?”“好啊!” 我欣然答应, 精神也为之一爽。

我跳下床,抬头看向窗外,不算蓝的天空下, 一栋栋高楼正拔地而起,远处熟悉的景色正一点点地消失。我突然想到:它们不正像电脑游戏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到本应看到的风景吗?

导师:成桃瑞

上一篇:性别比治理信息下一篇:学写倡议书作文六年级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