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分析方法(共11篇)(共11篇)
1.形态分析方法 篇一
高矿化度水体样品中痕量砷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砷污染物是水体环境中重点优先监测的污染物之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高矿化度水体系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样品的处理(稀释p预富集和基体分离)分析,指出了高矿化度水体系中不同形态砷分析的发展方向.
作 者:曹鹏 邓天龙 吴怡 郭亚飞 CAO Peng DENG Tianlong WU Yi GUO Yafei 作者单位:曹鹏,吴怡,CAO Peng,WU Yi(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邓天龙,DENG Tianlong(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科院青海盐湖所,青海,西宁,810008;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郭亚飞,GUO Yafei(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刊 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英文刊名:GUANGDONG TRACE ELEMENTS SCIENCE年,卷(期):16(12)分类号:X830关键词:高矿化度水体系 卤水 形态分析 砷 high saline water brine speciation analysis arsenic
2.形态分析方法 篇二
1 住宅形态的概念界定
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事物的形式与状态,“形态”在英文中可译作form。我国建筑大师齐康先生就建筑形态提出了三层含义:“1)作为一种建筑形式(form),它是指一种外化形式,空间形态是相对固定的、不变的、静态的;2)形态的解释在词典里是指一种态势、一种动势,也就是研究形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人们研究的是它的一种可变的、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即一定的时间、环境条件下,人们操作、创造‘形’的一种过程;3)可以认为形态的研究是人们在主观能动作用下以及在多因素形式下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即动态地、能动地将人们意念作用于形体和空间的变化使它富有意义”[1]。
基于上述阐释,住宅形态也应该有几层含义:1)住宅实体的外显形式,它包括住宅的平面空间布局、立面构成及细部等表象;2)住宅形式演变和发展的态势;3)在多种因素共同制约下住宅形式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是说住宅作为居住文化的载体,其形式体现着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及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对住宅形态概念的理解,总的来说文中所谈到的住宅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活动方式的制约下,所形成的具有地区文化并适合于特定社会生活的住宅形态。
2 关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结构系统,结构是一个包容着各种元素及其关系的总和,元素是这些关系的支撑,元素的改变需依赖于整体结构,但可以保持自身意义。元素的互换不改变整体,而元素之间的关系变更则会使结构系统发生变化。结构主义研究的对象不是构成事物的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关系[2]。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结构观点:他将语言的结构分成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他提出深层结构是由基本成分所产生的结构,它往往不能直接被感知,需要借助演绎推理而获得,是稳定的结构;表层结构则是具体的形态结构,是可以被直接感知的,并易于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在一定制约条件下深层结构可以通过转换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而这种转换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外化过程,一种从本质上历史文脉的延续。
3 住宅形态的结构主义分析
文中住宅形态的研究可以借鉴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和形态学理论,同样可以建立一个住宅形态形成与演变的研究逻辑。
3.1 基本动因
基本动因代表着人类之所以建造住宅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人们对于住宅最基本的需求。在决定住宅形态的诸因素中,居住需求是最根本、最直接的。而居住需求要受到物质基础及社会文化基础这两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前者包括诸如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环境等,后者则包含诸如社会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也就是说,住宅形态的形成是由居住需求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紧密相连,相互制约。地区住宅形态发展变迁,不仅反映了住宅形式上的发展变化,还反映了居住需求的变迁过程,后者是内因,前者是表象。因此,研究地区城市住宅形态首先要从研究居住需求出发。
3.2 深层结构
住宅的深层结构(概念结构)是使住宅之所以成为住宅的规定性原则,反映了本质特征,是一种抽象化、概念化的描述,具有认识论层面的意义,而这不能直接产生所需的住宅形态。在整个住宅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基本动因和深层结构都是相对稳定且不会轻易改变的,而具体条件下的住宅形态,还要受到特定的居住需求、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环境等相关制约因素的影响。从基本动因至深层结构与制约因素相结合转换成各种具体住宅的形态化表层结构,是住宅形态认识和住宅设计创作的关键步骤。
3.3表层结构
住宅形态的表层结构类似于法国社会学家查理斯·罗拉工业产品的个别结构,是由功能结构、材料结构、有机结构、形式结构、环境结构五部分组成的整体,同样是一个结构系统。大多数住宅本质上也是一种标准化产品,这正是工业产品的特性。因此,对于工业产品个别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解同样适用于住宅形态。
4结语
基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研究住宅形态的基本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由此展开对住宅形态的研究,从其发生到变化进行整体把握,使得住宅建设从设计与营造之始就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从而减少住宅建设的盲目性。
住宅形态表层结构向具体的住宅形式转化时,可以从五个方面即功能、材料、有机、形式和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从理论到实际的操作具有了整体的完整性。
摘要:就城市住宅建设所存在的中心问题,提出了从住宅形态研究角度,基于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探寻了住宅形态的内在逻辑架构,以为城市住宅设计与营造提供一种理性思考,加强城市住宅建设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住宅形态,结构主义,逻辑架构
参考文献
[1]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1-5.
[2][瑞士]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美]乔姆斯基.句法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3.形态分析方法 篇三
关键词:视唱 节奏型 节奏训练
节奏作为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说,没有节奏,音乐将不会存在,它是音乐旋律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但大量的音乐实践表明,在节奏运动的过程中,“音乐时间”中的节奏运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节奏运动,它除了自身具有的组合特征和运动规律之外,节奏的表现力以及它对音乐的作用力常常还会受到其它诸多要素的影响,即所谓的节奏语境因素:如速度、节拍重音、时值与休止、节奏型等。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不同音乐作品对各种节奏型的正确理解,是节奏训练的基础。
在音乐视唱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旋律最基础的音准、调式和调性的训练之外,节奏训练就是其最基本的训练任务。从节奏型训练作为切入点,积累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节拍感奠定基础。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基本节奏型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后,形成一种节奏意识,才能更好地积累节奏语汇。
一、常规节奏型训练
在视唱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基本节奏型有:均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组合节奏型等,把音乐中的节奏基本划分为一拍或两拍的常规节奏型,一拍节奏型有以下几种:四分音符、八分附点型节奏、小切分等节奏型,两拍节奏型有二分音符、四分附点及两拍切分型节奏为主;
常见的音乐视唱大多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2/4、3/4和4/4等拍子中,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3/8和6/8拍等节拍中。节奏训练包含读、听和记三个方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节奏听写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节奏训练包含着音符不同时值长短的组合,多数学生对节奏形态缺乏理性认识,只凭感性理解与机械记忆,结果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认识各种节奏型的结构和组合特点,才是进行听记的前提。先从均分节奏型开始,选择常见的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记谱法,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形态。以简单的均分节奏型为初步的训练内容,在建立较稳固的拍感基础上,再学习与其相关的节奏形态。如下图的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及组合节奏型。由此可见,掌握均分节奏型为训练其他节奏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再把握每个音符的拍子中的准确位置,以保证各种类型的节奏型的准确性。节奏虽然是无音高且转瞬即逝的,听起来相对单调,但人的记忆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度的,仅凭感觉和机械记忆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正确记出,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对于节奏形态理性认知的参与,因为理性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固的,而感觉则是暂时的、表面的、易失的。
在音乐视唱作品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各种节奏型练习,因为不会听写的关键在于未能把已掌握的听觉信息经过梳理而转化为视觉信息,再经两者融会贯通,形成最终的图形信息,通过记写而完成各个步骤聚合综合体的一个过程。而教学中杜绝孤立地进行读、听、记分离,人体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是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系统,它们共同服从于大脑的指挥之下,因此在听的过程中离不开视觉,运动觉(即唱,写)的重要参与。当听到敲击出的节奏声响时,手或脚也跟着打拍,用速记的方式迅速标出重拍上的音点,自己可以为记写方便简单而规定一些小方法,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我们看到谱面上的音符时,视觉神经经大脑得到信息,转化成声音,声音又为听觉接受,听觉在听的同时也会起到检查,调整的作用。视唱在这个相互转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参与,但听觉过程中在此往往会伴随着内心的默唱,帮助记忆。听写时实际上又是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重现,只是在过程中分别有主次作用而已。
二、特殊节奏型训练
由于在音乐艺术中,它赋予了节奏独立存在的意义,运用节奏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的体验,拥有丰富想象力思维的作曲家们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体现了多姿多彩的节奏形态。在节奏与节拍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作用下,以特殊连音形式出现的节奏形态,我们称之为节奏的特殊形态。它利用改变节拍重音和交错节拍的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改变了传统节奏存在的一般功能和意义。体现了节奏的千变万化的组织结构形态。
传统意义上的节奏存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等分时值的节奏划分,即将音符音值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即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等;若把一个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其中的分成与基本划分是不一致的数量,这种均分时值的节奏变化,可以看作是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在视唱作品中,我们常见的几种连音节奏型,统称为特殊节奏型。
(1)三连音──将一个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做三连音。
一拍切分、前十六和后十六与三连音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拍节奏型,同样一拍三个音;但不同点在于节奏音符时值的分配差异,所以在读节奏或是听记节奏时,学生对于它们的时值分配差异很困惑,训练时可以结合一些常用的一拍节奏型与三连音进行节奏对比训练,以便于学生很好的掌握三连音的节奏节拍感。除以上常见的三连音节奏型之外,还有视唱中不太常见的二连音、四连音及五连音节奏型,其中三连音和五连音一般在2/4 或 4/4拍中比较常见,而二连音和四连音一般在3/8或6/8拍中比较常见。在节奏训练中,把握其节奏形态,结合常规节奏型进行训练,达到综合训练的良好效果。
在练习读节奏时,因注意这些特殊划分的节奏型的读法。这样的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积累精确的节奏意识。
三、综合型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特别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单独训练视唱中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基本节奏形态的理解与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听觉分析,如果说常规节奏型是基础训练,那特殊的连音节奏形态的掌握是前者的高级阶段,最后结合视唱中的音高旋律,更好的提升学生在新谱视唱中看谱即唱的能力。其中,要求学生课后自弹自唱,可以使人一心多用,也是一个训练节奏的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各种节奏型综合起来并组合成数条节奏,编上号,最好不要重复,每一小节可以变化多一些,但4/4 或6/8 拍等那些复合拍子可以不用组合的太长。
谱例:1—12:
将组合好的节奏练习,自己手敲钢琴,口念节奏型,脚击单位拍,身体跟着节奏一起律动,熟读每小节的节奏型的位置和名称。最好是每天坚持各种常规节奏型的基础节奏练习,将最基本的节奏组合练熟后,再加入休止、弱起、连续切分、各种连、跨小节连等较复杂的节奏型,反复练习,以增强记忆。
谱例:1—13:
音乐视唱中,撇开音高旋律,单独对节奏进行基础训练,一般可以分为常规节奏型、特殊节奏型及综合节奏型三种训练方式,结合乐理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节奏形态、节奏组合的不同性格特点及音乐表现力,以基本的常规节奏型为主的基础训练,从感性的节奏认知到理性的节奏意识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的特殊及综合节奏型训练,反复练习,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节奏组合形态特征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熟读各种常规的节奏型,加入音高旋律,自弹自唱,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提高视唱中节奏的训练是学习视唱练耳必备的条件之一,重视节奏学习并纳入音乐视唱中的重点训练,对学生的节奏感,节拍感以及律动感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浩,张燕,李金华.节奏训练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endprint
摘 要:节奏化了的音程关系组合以后就生成了旋律,在这之中,节奏起到关键的核心作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以节奏型训练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常规节奏型的基础训练,并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节拍感及律动感。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视唱中节奏形态的表现以及其训练方法:音乐视唱中的常规节奏训练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含有特殊的连音型节奏训练是学习视唱的高级阶段,综合常规型节奏及特殊节奏的划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分析,是学习视唱练耳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视唱 节奏型 节奏训练
节奏作为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说,没有节奏,音乐将不会存在,它是音乐旋律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但大量的音乐实践表明,在节奏运动的过程中,“音乐时间”中的节奏运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节奏运动,它除了自身具有的组合特征和运动规律之外,节奏的表现力以及它对音乐的作用力常常还会受到其它诸多要素的影响,即所谓的节奏语境因素:如速度、节拍重音、时值与休止、节奏型等。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不同音乐作品对各种节奏型的正确理解,是节奏训练的基础。
在音乐视唱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旋律最基础的音准、调式和调性的训练之外,节奏训练就是其最基本的训练任务。从节奏型训练作为切入点,积累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节拍感奠定基础。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基本节奏型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后,形成一种节奏意识,才能更好地积累节奏语汇。
一、常规节奏型训练
在视唱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基本节奏型有:均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组合节奏型等,把音乐中的节奏基本划分为一拍或两拍的常规节奏型,一拍节奏型有以下几种:四分音符、八分附点型节奏、小切分等节奏型,两拍节奏型有二分音符、四分附点及两拍切分型节奏为主;
常见的音乐视唱大多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2/4、3/4和4/4等拍子中,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3/8和6/8拍等节拍中。节奏训练包含读、听和记三个方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节奏听写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节奏训练包含着音符不同时值长短的组合,多数学生对节奏形态缺乏理性认识,只凭感性理解与机械记忆,结果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认识各种节奏型的结构和组合特点,才是进行听记的前提。先从均分节奏型开始,选择常见的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记谱法,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形态。以简单的均分节奏型为初步的训练内容,在建立较稳固的拍感基础上,再学习与其相关的节奏形态。如下图的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及组合节奏型。由此可见,掌握均分节奏型为训练其他节奏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再把握每个音符的拍子中的准确位置,以保证各种类型的节奏型的准确性。节奏虽然是无音高且转瞬即逝的,听起来相对单调,但人的记忆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度的,仅凭感觉和机械记忆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正确记出,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对于节奏形态理性认知的参与,因为理性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固的,而感觉则是暂时的、表面的、易失的。
在音乐视唱作品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各种节奏型练习,因为不会听写的关键在于未能把已掌握的听觉信息经过梳理而转化为视觉信息,再经两者融会贯通,形成最终的图形信息,通过记写而完成各个步骤聚合综合体的一个过程。而教学中杜绝孤立地进行读、听、记分离,人体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是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系统,它们共同服从于大脑的指挥之下,因此在听的过程中离不开视觉,运动觉(即唱,写)的重要参与。当听到敲击出的节奏声响时,手或脚也跟着打拍,用速记的方式迅速标出重拍上的音点,自己可以为记写方便简单而规定一些小方法,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我们看到谱面上的音符时,视觉神经经大脑得到信息,转化成声音,声音又为听觉接受,听觉在听的同时也会起到检查,调整的作用。视唱在这个相互转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参与,但听觉过程中在此往往会伴随着内心的默唱,帮助记忆。听写时实际上又是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重现,只是在过程中分别有主次作用而已。
二、特殊节奏型训练
由于在音乐艺术中,它赋予了节奏独立存在的意义,运用节奏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的体验,拥有丰富想象力思维的作曲家们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体现了多姿多彩的节奏形态。在节奏与节拍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作用下,以特殊连音形式出现的节奏形态,我们称之为节奏的特殊形态。它利用改变节拍重音和交错节拍的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改变了传统节奏存在的一般功能和意义。体现了节奏的千变万化的组织结构形态。
传统意义上的节奏存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等分时值的节奏划分,即将音符音值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即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等;若把一个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其中的分成与基本划分是不一致的数量,这种均分时值的节奏变化,可以看作是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在视唱作品中,我们常见的几种连音节奏型,统称为特殊节奏型。
(1)三连音──将一个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做三连音。
一拍切分、前十六和后十六与三连音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拍节奏型,同样一拍三个音;但不同点在于节奏音符时值的分配差异,所以在读节奏或是听记节奏时,学生对于它们的时值分配差异很困惑,训练时可以结合一些常用的一拍节奏型与三连音进行节奏对比训练,以便于学生很好的掌握三连音的节奏节拍感。除以上常见的三连音节奏型之外,还有视唱中不太常见的二连音、四连音及五连音节奏型,其中三连音和五连音一般在2/4 或 4/4拍中比较常见,而二连音和四连音一般在3/8或6/8拍中比较常见。在节奏训练中,把握其节奏形态,结合常规节奏型进行训练,达到综合训练的良好效果。
在练习读节奏时,因注意这些特殊划分的节奏型的读法。这样的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积累精确的节奏意识。
三、综合型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特别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单独训练视唱中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基本节奏形态的理解与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听觉分析,如果说常规节奏型是基础训练,那特殊的连音节奏形态的掌握是前者的高级阶段,最后结合视唱中的音高旋律,更好的提升学生在新谱视唱中看谱即唱的能力。其中,要求学生课后自弹自唱,可以使人一心多用,也是一个训练节奏的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各种节奏型综合起来并组合成数条节奏,编上号,最好不要重复,每一小节可以变化多一些,但4/4 或6/8 拍等那些复合拍子可以不用组合的太长。
谱例:1—12:
将组合好的节奏练习,自己手敲钢琴,口念节奏型,脚击单位拍,身体跟着节奏一起律动,熟读每小节的节奏型的位置和名称。最好是每天坚持各种常规节奏型的基础节奏练习,将最基本的节奏组合练熟后,再加入休止、弱起、连续切分、各种连、跨小节连等较复杂的节奏型,反复练习,以增强记忆。
谱例:1—13:
音乐视唱中,撇开音高旋律,单独对节奏进行基础训练,一般可以分为常规节奏型、特殊节奏型及综合节奏型三种训练方式,结合乐理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节奏形态、节奏组合的不同性格特点及音乐表现力,以基本的常规节奏型为主的基础训练,从感性的节奏认知到理性的节奏意识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的特殊及综合节奏型训练,反复练习,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节奏组合形态特征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熟读各种常规的节奏型,加入音高旋律,自弹自唱,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提高视唱中节奏的训练是学习视唱练耳必备的条件之一,重视节奏学习并纳入音乐视唱中的重点训练,对学生的节奏感,节拍感以及律动感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浩,张燕,李金华.节奏训练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endprint
摘 要:节奏化了的音程关系组合以后就生成了旋律,在这之中,节奏起到关键的核心作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以节奏型训练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常规节奏型的基础训练,并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节拍感及律动感。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视唱中节奏形态的表现以及其训练方法:音乐视唱中的常规节奏训练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含有特殊的连音型节奏训练是学习视唱的高级阶段,综合常规型节奏及特殊节奏的划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分析,是学习视唱练耳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视唱 节奏型 节奏训练
节奏作为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说,没有节奏,音乐将不会存在,它是音乐旋律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但大量的音乐实践表明,在节奏运动的过程中,“音乐时间”中的节奏运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节奏运动,它除了自身具有的组合特征和运动规律之外,节奏的表现力以及它对音乐的作用力常常还会受到其它诸多要素的影响,即所谓的节奏语境因素:如速度、节拍重音、时值与休止、节奏型等。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不同音乐作品对各种节奏型的正确理解,是节奏训练的基础。
在音乐视唱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旋律最基础的音准、调式和调性的训练之外,节奏训练就是其最基本的训练任务。从节奏型训练作为切入点,积累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节拍感奠定基础。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基本节奏型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把握后,形成一种节奏意识,才能更好地积累节奏语汇。
一、常规节奏型训练
在视唱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基本节奏型有:均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组合节奏型等,把音乐中的节奏基本划分为一拍或两拍的常规节奏型,一拍节奏型有以下几种:四分音符、八分附点型节奏、小切分等节奏型,两拍节奏型有二分音符、四分附点及两拍切分型节奏为主;
常见的音乐视唱大多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2/4、3/4和4/4等拍子中,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主要常见于3/8和6/8拍等节拍中。节奏训练包含读、听和记三个方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节奏听写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节奏训练包含着音符不同时值长短的组合,多数学生对节奏形态缺乏理性认识,只凭感性理解与机械记忆,结果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认识各种节奏型的结构和组合特点,才是进行听记的前提。先从均分节奏型开始,选择常见的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记谱法,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形态。以简单的均分节奏型为初步的训练内容,在建立较稳固的拍感基础上,再学习与其相关的节奏形态。如下图的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及组合节奏型。由此可见,掌握均分节奏型为训练其他节奏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再把握每个音符的拍子中的准确位置,以保证各种类型的节奏型的准确性。节奏虽然是无音高且转瞬即逝的,听起来相对单调,但人的记忆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度的,仅凭感觉和机械记忆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正确记出,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对于节奏形态理性认知的参与,因为理性是持久的、深刻的、稳固的,而感觉则是暂时的、表面的、易失的。
在音乐视唱作品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各种节奏型练习,因为不会听写的关键在于未能把已掌握的听觉信息经过梳理而转化为视觉信息,再经两者融会贯通,形成最终的图形信息,通过记写而完成各个步骤聚合综合体的一个过程。而教学中杜绝孤立地进行读、听、记分离,人体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是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系统,它们共同服从于大脑的指挥之下,因此在听的过程中离不开视觉,运动觉(即唱,写)的重要参与。当听到敲击出的节奏声响时,手或脚也跟着打拍,用速记的方式迅速标出重拍上的音点,自己可以为记写方便简单而规定一些小方法,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我们看到谱面上的音符时,视觉神经经大脑得到信息,转化成声音,声音又为听觉接受,听觉在听的同时也会起到检查,调整的作用。视唱在这个相互转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参与,但听觉过程中在此往往会伴随着内心的默唱,帮助记忆。听写时实际上又是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重现,只是在过程中分别有主次作用而已。
二、特殊节奏型训练
由于在音乐艺术中,它赋予了节奏独立存在的意义,运用节奏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的体验,拥有丰富想象力思维的作曲家们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体现了多姿多彩的节奏形态。在节奏与节拍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作用下,以特殊连音形式出现的节奏形态,我们称之为节奏的特殊形态。它利用改变节拍重音和交错节拍的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改变了传统节奏存在的一般功能和意义。体现了节奏的千变万化的组织结构形态。
传统意义上的节奏存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等分时值的节奏划分,即将音符音值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即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等;若把一个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其中的分成与基本划分是不一致的数量,这种均分时值的节奏变化,可以看作是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在视唱作品中,我们常见的几种连音节奏型,统称为特殊节奏型。
(1)三连音──将一个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做三连音。
一拍切分、前十六和后十六与三连音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拍节奏型,同样一拍三个音;但不同点在于节奏音符时值的分配差异,所以在读节奏或是听记节奏时,学生对于它们的时值分配差异很困惑,训练时可以结合一些常用的一拍节奏型与三连音进行节奏对比训练,以便于学生很好的掌握三连音的节奏节拍感。除以上常见的三连音节奏型之外,还有视唱中不太常见的二连音、四连音及五连音节奏型,其中三连音和五连音一般在2/4 或 4/4拍中比较常见,而二连音和四连音一般在3/8或6/8拍中比较常见。在节奏训练中,把握其节奏形态,结合常规节奏型进行训练,达到综合训练的良好效果。
在练习读节奏时,因注意这些特殊划分的节奏型的读法。这样的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积累精确的节奏意识。
三、综合型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特别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单独训练视唱中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基本节奏形态的理解与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听觉分析,如果说常规节奏型是基础训练,那特殊的连音节奏形态的掌握是前者的高级阶段,最后结合视唱中的音高旋律,更好的提升学生在新谱视唱中看谱即唱的能力。其中,要求学生课后自弹自唱,可以使人一心多用,也是一个训练节奏的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各种节奏型综合起来并组合成数条节奏,编上号,最好不要重复,每一小节可以变化多一些,但4/4 或6/8 拍等那些复合拍子可以不用组合的太长。
谱例:1—12:
将组合好的节奏练习,自己手敲钢琴,口念节奏型,脚击单位拍,身体跟着节奏一起律动,熟读每小节的节奏型的位置和名称。最好是每天坚持各种常规节奏型的基础节奏练习,将最基本的节奏组合练熟后,再加入休止、弱起、连续切分、各种连、跨小节连等较复杂的节奏型,反复练习,以增强记忆。
谱例:1—13:
音乐视唱中,撇开音高旋律,单独对节奏进行基础训练,一般可以分为常规节奏型、特殊节奏型及综合节奏型三种训练方式,结合乐理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节奏形态、节奏组合的不同性格特点及音乐表现力,以基本的常规节奏型为主的基础训练,从感性的节奏认知到理性的节奏意识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的特殊及综合节奏型训练,反复练习,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节奏组合形态特征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熟读各种常规的节奏型,加入音高旋律,自弹自唱,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提高视唱中节奏的训练是学习视唱练耳必备的条件之一,重视节奏学习并纳入音乐视唱中的重点训练,对学生的节奏感,节拍感以及律动感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浩,张燕,李金华.节奏训练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迎春花的养殖方法和形态特征 篇四
迎春花属落叶灌木植物,直立或匍匐,高0.3-5米,枝条下垂。枝稍扭曲,光滑无毛,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狭翼。
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轴具狭翼,叶柄长3-10毫米,无毛;叶片和小叶片幼时两面稍被毛,老时仅叶缘具睫毛;小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狭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微凹入,下面凸起,侧脉不明显;顶生小叶片较大,长1-3厘米,宽0.3-1.1厘米,无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侧生小叶片长0.6-2.3厘米,宽0.2-11厘米,无柄;单叶为卵形或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长0.7-2.2厘米,宽0.4-1.3厘米。
花单生于去年生小枝的叶腋,稀生于小枝顶端;苞片小叶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长3-8毫米,宽1.5-4毫米;花梗长2-3毫米;花萼绿色,裂片5-6枚,窄披针形,长4-6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锐尖;花冠黄色,径2-2.5厘米,花冠管长0.8-2厘米,基部直径1.5-2毫米,向上渐扩大,裂片5-6枚,长圆形或椭圆形,长0.8-1.3厘米,宽3-6毫米,先端锐尖或圆钝。花期6月。
5.行业形态分析—竞争对手调查 篇五
1)竞争对手基本资料:
① 名称:地点:联系电话:② 营业面积和分布:③ 成立背景和发展史:④ 营业额(2003—2004):⑤ 雇员人数(2003-2004):⑥ 员工平均年龄:
2)定位及政策:
① 商品布局及重点:②购买客户群体及行为:③品牌分类和分布:⑦ 广告策略和竞争性活动:⑧ 竞争优势:⑨ 经销商政策:⑩ 内部刊物:
3)企业文化:
①精神文化:②制度文化:③行为文化:
4)管理机制:
6.旅游经营形态创新及特征分析 篇六
□ 作者: 范春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产业观察 2006年 第11期 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文章着重分析当前我国旅游经营业态类型、经营状况以及各种业态的优点、缺点,指出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创新要根据各地经济实力、旅游消费意识高低及地域个性差异来展开。关键词:旅游经营业态 现状
我国现代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不菲的成绩。面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国际、国内旅游,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经营业态上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创新。旅游连锁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超市、旅游专卖店在全国相继出现,这些旅游经营业态是怎样出现的,其特点如何?笔者将在此展开分析。
旅游经营业态创新原由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相对于游客的异地性使得旅游者的旅游购买行为带有较大的不可预期风险,旅游经营业态变迁中的旅游专卖和旅游连锁无疑更能消解游客这一顾虑,它为游客出行提供品质保障。
旅游信息的分散性和游客获取相关旅游信息的高昂成本促使旅游经营业态发生变化。传统的旅游信息获取途径存在两个不足:一是信息不完整,如通过电视可能仅能获取景点相关信息,但对于如何到达景点等具体细节无从得知;二是信息的可比较性较差,传统的获取旅游信息相对比较完整的场所就是旅行社,但每一家旅行社对相同线路报价和服务质量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旅游者要找到质优价廉的旅游线路必须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促使旅游企业不断进行经营业态创新,旅游市场竞争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变化。为更多更好争取客源,旅游企业必须在经营方式进行变革。传统的“坐地等花开”经营理念必须向主动出击转变。
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创新类型
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它比其它商品销售更重视中间流通环节,而我国旅游流通领域在销售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模式——代销模式,对旅游者信息反馈不灵敏是该模式的最大弱点。所以旅游经营业态创新就势在必行。旅游连锁
旅游连锁经营形式在国际上早已盛行,旅游连锁经营形式在旅游饭店领域出现最早(上世纪80年代)和推广较为普遍,比较成功的有上海的锦江集团、北京首旅集团。在旅行社领域出现旅游连锁形式是在上世纪末期的事,早于旅游专卖。旅游连锁一般要建立统一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具有统一的品牌、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市场推广活动和鲜明的形象特征。旅游连锁经营不是简单的经营网点遍地开花。一般要设立了统一的操作流程,确保连锁门市经营各方面的高度统一。旅游商业街
旅游商业街本指的是能为旅游者旅游出行提供完整信息及服务的地理公共场所。但在我国很多旅游商业街却成为地方工艺品、土特产、风味小吃及少量旅行社服务的展示和交易空间,即旅游商业街等同于风味小吃街、民俗展示街等。真正意义的旅游商业街在我国并未完全建立。完整意义的旅游商业街应具备以下功能:
旅游商品展示和交易功能 这里的旅游商品不仅是指地方工艺品、土特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狭义旅游商品,还包括在地方大型商业中心销售的一般商品,该种商品相对于旅游者而言具有心理价格比较优势和稀有性特征。所以有的旅游商业街就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域。
旅游目的地信息展示功能 即商业街为旅游者提供众多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展示平台。这些信息包括旅游目的地住宿、餐饮、游览点、民俗风情、即时气候变化等。它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来加以体现,能给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完全旅游信息。
旅游出行媒介选择功能 旅游出行媒介包括出行交通方式和出行组织形式,一般地,旅游商业街应有主要交通方式的代办处,为游客提供即时购、退和预定票证服务。针对旅游组织方式中的团队客和散客,商业街应有数量较多、服务质量较好的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
旅游产品质量审查、投诉及退市功能 为保证商业街所提供旅游产品质量,商业街都应有旅游产品质量检查检验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地方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派出机构,也可以是旅游行业协会的派出点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为有效维护和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该机构可以通过收取一定质量保证金方式和制定严格的进入、退出机制。
其它辅助信息服务功能 如为满足部分旅游者旅游消费信贷需求的银行代办处;满足旅游者邮寄、托运需求的办事点等。
旅游商业街由于其功能较多,故其占地面积一般为2万平方米左右:即长度约1千米,宽度约20-25米。商业街门面一般较小,装饰风格根据不同功能应有一定差异,但要保持整个商业街风格的和谐统一。在商业街功能区划上,应考虑旅游消费心理过程:注意-兴趣-认同-购买,设置旅游目的地展示区域-旅游商品展示交易区-旅游媒介展示交易区-其它旅游功能服务区-旅游产品质量检查检验区。旅游超市
超市运作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最早由法国人应用到商品流通环节,但在服务产品营销中引入超市化运作,却是开先河的。全国首家“旅游超市”——广州市旅游交易推广中心(又名优游时代)投入试业是在2001年12月21日,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天津、上海、北京、河北、陕西等10多个省份纷纷办起了自己旅游超市。在日用百货流通领域开创的超市销售模式能否适用于旅游业?是不是全国所有省份都可以开办旅游超市?旅游超市的优点、缺点在哪里? 旅游超市的优点:
交易集中化:企业集中、产品集中、信息集中、服务集中,是旅游超市的最大优势和最明显特点。把诸多类型的旅游产品如酒店、景点、旅行社、旅游金融服务集于一处,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为搜集旅游信息而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其他费用。
选择多样化:以前个人出游,往往因信息局限性而缺乏自由选择余地,现在旅游者来到旅游超市,各个展位都向他提供咨询服务,他可以从中比较、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有利于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选择,从而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和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充分保障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散客普遍化:以前散客出游费钱费力更费时间,有的消费者一看繁杂琐碎的手续就打消了散客游的念头。如今,旅游超市可为散客提供多样化选择、方便、快捷的服务,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资讯互动化:在旅游超市里,各展台积极向顾客推介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可收集世界各地的旅游资讯、观看旅游风光片、选择旅游线路,向各个展台说明自己的出游意向。这种双向互动的信息资讯沟通方式比以前那种旅游企业单向传递市场信息更能提供针对性服务。
服务直接化:在旅游超市里,旅游者接受的是零距离服务,旅游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在一般旅游企业里,企业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旅游中间商购买或代理出售的。旅游代理商的业务又构成了旅游中间商的绝大部分。而旅游中间商和代理商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旅游营销人员的宣传及促销用品可能被歪曲使用,有时中间商故意不把有用的营销信息反馈给旅游企业的营销人员,有时甚至会处于自身利益,频繁变动产品和服务组合,并有可能排斥营销人员的直销努力。虽然旅游超市可以为游客带来诸多便利,但它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不足之处:
较高的租赁成本超出经营者的承受能力。旅游行业已经进入低利润时代,尤其是旅行社行业,2000年,我国8993家旅游社的总体平均利润只有11609元/家。而一个普通位置的超市摊位(10平方米)每年租金就是1.2万元。
超市形态创新不能适宜旅游市场需求。大型化是我国旅游超市的一大特色,经营面积在2000平方米的旅游超市全国就有12家。大型化超市虽然可以给游客以较大选择空间,但旅游者的较分散布置,旅游者出游频率增加要求旅游产品购买也如同普通日常消费品一样求方便的需求都要求大型旅游超市小型化,便利化。
旅游超市部分功能没有有效实现。旅游消费信贷功能,旅游商品展示功能,旅游信息传播功能在旅游超市都没有或部分没有实现。其中原因有:先创收再消费的文化传统制约旅游消费信贷功能实现;地方旅游商品创新设计不力,缺乏特色和新意限制了旅游商品展示功能实现;旅游信息发布仅局限于超市内,信息发布手段单一,信息更新较慢等促使旅游超市的信息发布功能受挫。
超市位置较偏僻使其丧失较大客流。旅游超市与普通旅游代理店的最大区别就是信息量大,客流大。但我国70%的旅游超市都不在城市商业核心区,所以从便利角度就输于一般旅游代理店,当然这里有其高昂的租赁成本所制约。
旅游产品的超市化经营是旅游市场经营的创新形式,但由于上述原因存在,所以我国较多的旅游超市不得已关门停业。旅游专卖
我国最早的旅游专卖形式是由峨眉山旅游景区在2002年开创的。它是为融洽旅游生产者和销售者关系,更好地及时、收集了解自己产品销售形式,建立良好的稳定的旅游地形象而由旅游生产者(景区)主动发起的旅游产品销售形式。旅游专卖就是旅游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签订合约,授权区域内某家销售者全权代理该生产者旅游产品在指定区域独家销售的一种旅游产品销售模式。与其他普通旅游代理店比较,旅游专卖店有以下特征:
旅游产品的代理方一般是在代理方所在市场区域内销售该旅游产品绩效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与生产方合作可以持久取得产品信息优势、价格优势等,从而在区域内树立起特色旅游代理形象。
旅游产品的提供方通过专卖代理可以更快、更准确了解市场变化特征;可以避免过多的代理方为追求竞争优势导致产品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损害该产品市场形象。
旅游产品专卖是旅游产品生产者主动走出去的创举,尤其是在一些知名的国家级风景区出现。譬如峨眉山风景区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已经建立起80多家旅游专卖店,江西龙虎山已建立起10家。
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创新总体特征
我国旅游经营业态变迁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非常规发展而发展的,其变迁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反映在旅游经营领域最突出的就是旅游商业街的提前出现。该种形式带有较强的行政指令色彩。
旅游经营业态变迁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商业零售变迁规律特征。商业零售业经营业态变迁规律一般为:杂货店时期-专业店时期-百货店时期-方便店时期-商业街、购物中心时期。而我国的旅游经营业态变迁则为:普通旅游零售代理店—旅游连锁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超市—旅游专卖店。新的旅游经营业态类型一般最早在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并且数量也多于内地。
7.形态分析方法 篇七
1.1传统村落的概念及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现状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下发,面向新一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这是传统村落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关于传统村落的概念,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当以保护的村落。”这是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遴选、评价、界定、登录和制定保护发展措施的依据[1]。
我国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范围较广,其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研究,主要对村落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二是村落内部空间形态研究,研究村落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例如,刘大均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2]。建筑学规划学侧重于研究村落内部空间形态,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对村落现今测绘图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张杰通过对传统村落在选址,轴线,尺度与视域角度4个方面的控制进行量化研究,探讨这些因素在村落规划设计与建设上遵循的基本准则[3]。(2)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村落内部空间形态。例如,王浩锋对比研究了一组徽州村落在空间组织方面的异同及其与宗族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联[4]。陶伟在句法视角下,选择广州小洲村为案例,以轴线图结合意象图的分析方法,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不同使用者空间认知的关系[5]。(3)应用形态学的方法,综合探讨村落内部空间形态。例如,王晓薇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山西梁村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村落选址,聚落肌理,公共场所和民居形态4个物质要素的演变规律[6]。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1.2 GIS空间分析方法
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具有地理内涵的空间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管理、显示、处理、分析和输出地理信息及其产品(如数字地图)的集成型计算机信息系统。研究中可以将GIS技术运用在野外考察中,将卫星图片、地图、文献资料、遗产及文化景观等按一定格式化要求予以融合,建立历史文化地理数据库,进行地理信息的多元综合分析和应用,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提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7]。以往GIS被误解为一个基本的绘图工具。实际上,GIS更为重要的是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多元空间交互分析和横型分析,可以搭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桥梁,发现新的特征与规律。
1.3 GIS与传统村落研究
目前国内GIS主要应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及管理方面。例如,胡明星等设计了基于GIS的南阁古村落保护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单个历史建筑的管理,保护规划以及古村落整体资源和景观的管理、保护。唐云松等将GIS技术与MIS技术相结合,建立南方聚落信息系统,实现对200多个传统聚落的空间分布、民居特征、建筑技巧、文化特征等基本资料及有关的文本和图形、图像等的管理[8]。然而,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目前仍处于薄弱环节。
2研究设计
2.1案例:广州增城地区
增城地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东界博罗,西连(广州),南隔东江与东莞相望,北接龙门、从化。全区面积1741.4km2。增城地区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增江纵贯区境南北,东江沿南部边界流过。广深铁路横贯区境南部,广惠高速公路、广园快速路、324国道穿过区境。增城建县始于东汉。作为广州市内最早建置的地区,增城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例如,坑背村、莲塘村、瓜岭村、新高浦村,以及独一无二的畲族村。
增城悠久的开发历史以及多样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多种形态的传统村落。运用GIS地理系统构建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研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2研究方法与过程
(1)选取增城地区传统村落的名目。广州市规划局在2012年全市传统村落普查过程中,发现具有一定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87个。其中,增城地区的传统村落有19个。
(2)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传统村落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村落的形态;村落的规模;村落所处的地理高程;村落所处的河流缓冲区范围。
A、村落的形态:司徒尚纪在《广东文化地理》中对广东农业聚落形态进行了分类,分为组团状、长条形、阶梯状、丁字形、弧形和自由状6种。司徒尚纪的分类根据地形环境,也适用于本文对于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的研究。我们获取19个增城村落的google earth航拍图,通过分析村落与地形的关系,以司徒尚纪的分类方式确定每个村落的形态属性。
B、村落的规模:在19个增城村落的google earth航拍图上描绘出19个村落的形态轮廓线,将轮廓线导入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出每个村落的规模。
C、村落所处的地理高程: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每个村落的地理高程数据。
D、村落所处的河流缓冲区范围:绘制增城地区现有主要水系600m和1200m的缓冲区范围。运用GIS地理系统,统计出每个村落所处的缓冲区范围。
(3)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包括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三维图、传统村落所处河流缓冲区分布图、增城地区传统村落所处地理高程分布图。
(4)最后,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
3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增城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3.1增城传统村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增城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8.3%,北部山脉属九连山脉的延长,即南昆山的南缘,高度500~1000m。其中牛牯嶂高1084.3m,为区内第一高峰。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区面积的35.1%,高度200~500m。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区面积的23.2%。增江以及西河中上游两岸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原。加上南部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平原约占全区面积的33.4%。
根据19个增城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三维图(图1)和google earth航拍图,通过分析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司徒尚纪的分类方式确定每个村落的形态属性(表1)。
根据表1,可以看出因为增城大部分地区属于低丘、台地和丘陵,因而大部分传统村落选择背山面水的地理环境作为村址,沿着山体生长而呈现长条形或者组团状。据下表统计,沿着山体呈现长条形的村落有8个,其中的典型村落是东境村(图2a)。沿着山凹处呈现组团状的村落有6个,其中的典型村落是坑贝村(图2b)。而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村落选择临水的地理环境作为村址,沿着水体生长而呈现长条形或组团状。据上表统计,沿水塘或者河涌呈现长条形的村落有3个,其中的典型村落是瓜岭村(图2c)。三面环水呈组团状的村落有2个,其中的典型村落是五联村(图2d)。至于广州番禺、南沙等南部水网地带常见的丁字形、自由状村落形态,在增城地区的传统村落中并不常见。
(2a:东境村——沿山体呈长条形;2b:坑贝村——沿山凹呈组团状;2c:五联村——三面环水呈组团状;2d:瓜岭村——沿河涌呈长条形)
(3a:竹坑村——围龙屋布局的客家村落;3b:莲塘村——梳式布局的广府村落)
增城为广州客家村落主要分布地区。据《增城县志人口卷》记载,较早迁入增城的客家人是北宋进士古或之的祖父古全望家族,于公元934年从广东河源迁至福和古屋,距今约1000多年。明代,分别有邓、郑、潘、夏、罗、朱等姓氏客家人从外地迁入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却是明末清初。清乾隆19年(1755年)时,增城共有村落305个,客家村落50个,占全区村落的15%。据清嘉庆25年修编的《增城县志》,增城376个村落中有82个客家村落,4个为“客民杂处”的共居村。1991年,据增城地方志办公室的调查统计,298个行政村中有90个客家村。74个粤客共居村,约占全区村落总数的55%。
据我们对增城现存19个传统村落进行调查,增江及西福河上游有6个围龙屋布局的客家村落,1个梳式布局的客家村落。增江及西福河中游有2个梳式布局的广府和客家混居的村落。其余为梳式布局的广府村落。典型的客家村落为竹坑村(图3a)。作为外来移民的客家村落选取背山面水的山凹处为村址,建造封闭式布局的围龙屋,能更好地防御外敌。典型的广府村落为莲塘村(图3b)。莲塘村位于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滨水而建,垂直于水体的各条冷巷将地方主导风引入建筑群内,创造出适合人居住的微气候环境。
3.2增城水系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关系
增城水系属东江水系。流域超过500km2的河流有3条,全境多年平均流量19多亿m3,过境客水179亿m3,南部还有潮水涌入,水资源十分丰富。3条主要河流包括:东江、增江、西福河。
东江从增城东南博罗交界处流入,经南部至西南角流入黄埔区,流程为30km,是我国罕见的西向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50亿m3。增江是增城最主要河流,发源于新丰七星岭,经从化、龙门在增城东北角流入区内,自北向南纵贯全区东部地区,至石滩镇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km,多年平均流量35.9亿m3。增江在区内河长66km,河宽90~220m。西福河原名绥福河,发源于鹧鸪山麓,经福和、仙村汇入东江,河长58km,年经流量5.1亿m3。
增城有丰富的水资源,人均30090 m3,为全省人均6604 m3的4.5倍,居广东省前列。增城水运发达,东江在增城区内能通300~1000t轮船,上可通惠州、河源,下可通广州。增江是沟通增城、龙门的水运要道,解放前12t木船可通龙门。解放前的传统农业社会,水运是增城主要运输方式。通过水运,将农副产品运至广州东莞等地,再将百货、五金等日用生活品运回增城。因有发达的水运,增城传统村落许多位于河道沿岸。
运用GIS地理系统绘制增城地区现有主要水系600m和1200m的缓冲区范围,并统计出每个村落所处的缓冲区范围(表2)。
根据表2,并结合增城地区传统村落所处河流缓冲区分布图(图4)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增江、西福河河道两侧。其中位于河道600m缓冲区内的村落有4个,位于河道1200m缓冲区内的有7个,另有5个村落位于1200m缓冲区之外。多数村落位于河道两侧,但并没有紧临河道。究其原因,也许与增城频繁水灾有关。距史料记载,1644~1949年的309年间,增城共发生洪灾89次,平均不足4年1次。其中严重的水灾有31次,平均10年1次;1950~2000年的51年间,发生较大洪灾8次。每当洪水灾害,紧临河道的村落全被淹没。2014年5月,在50年一遇的洪灾中,增城紧临河道的村落有37条被淹没。
3.3增城传统村落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在19个增城村落的googleearth航拍图上描绘出每个村落的形态轮廓线,将轮廓线导入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出每个村落的规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每个村落的地理高程数据。并读取航拍图上每个村落对外交通条件、村落周边耕地资源、村落周边水资源的基本信息。最后,综合村落的以上基本信息绘制下表(表3)。
根据表3,并结合增城地区传统村落所处地理高程分布图(图5)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增城规模较大的4个传统村落均位于增城主要河流——增江河流最宽路段的流域范围,而且均处于较低的高程范围内。此外,规模较大的4个传统村落均有着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村落周边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例如,金兰寺村(图6a)位于地理高程较低的三角洲平原地区。村落北面不远处就有主要道路通过,对外交通极其便利。村落东面有一条河涌经过,村落四周水塘环绕,水资源富足。村落南面和西面有大面积的平坦耕地,耕地资源也很丰富。因而,金兰寺村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大村落。
(6a:规模较大的金兰寺村;6b:规模较小的岗埔村)
而增城地区规模较小的7个传统村落均位于河流较窄的流域范围,或者处于高程较高的地理位置(表3)。并且对外交通的不便利,以及村落周边较少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也限制了这些村落的发展。例如岗埔村(图6b)位于地理高程较高的中部丘陵地带,对外交通只能通过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村落四周只有为数不多的小水塘,水资源匮乏。村落被山体环绕,仅利用山间小块平坦地块作为耕地耕种,耕地资源不足。各种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导致村落发展有限,规模较小。
结论
通过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属性数据库,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增城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1)位于丘陵地带的增城传统村落选择背山面水的地理环境作为村址,沿着山体生长而呈现长条形或者组团状。而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村落选择临水的地理环境作为村址,沿着水体生长而呈现长条形或组团状。由于增城为广州客家村落主要分布地区。村落居住形态除了梳式布局的广府村落,还有不少围龙屋布局的客家村落。
(2)增城河流众多,水运发达,增城传统村落大多位于河道沿岸的河谷平原。由于增城频发洪灾,增城传统村落往往处于河道两侧,但并不紧临河道,以避洪灾。
(3)增城传统村落的规模大小与地理高程、对外交通条件、村落周边耕地资源、村落周边水资源密切相关。位于地理高程较低的平原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村落周边耕地资源水资源丰富的村落往往发展成为大村落。而位于山地丘陵地理高程较高的村落,由于对外交通的不便利、耕地资源水资源缺乏等原因,难以有所发展。
本文是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搭建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桥梁,以数据支撑研究结论,并将研究成果以三维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建立地域范围更广、数据更全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数据库,以期将这一研究进一步深入。
图、表来源
图、表均由作者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GIS实验室绘制。
摘要: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方法,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
[1]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0-13.
[2]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157-162.
[3]张杰,吴淞楠.中国传统村落形态的量化研究[J].世界建筑,2010(1):118-121.
[4]王浩锋.社会功能和空间的动态关系与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态演变[J].建筑师,2008(4):23-30.
[5]陶伟,陈红叶,林杰通.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13(2):209-218.
[6]王晓薇,周俭.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浅析—以山西梁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4):30-38.
[7]李凡,朱竑.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2009(1):41-46.
[8]李凡.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1):21-26.
8.形态分析方法 篇八
关键词:特征提取;时序数据;波形形态;结构算子;感知器
引言
模式识别大致可以划分为统计和结构化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结构化方法特别适用于面向波形形态并具有领域专家对数据进行分类的已知领域,例如:语音识别、医用信号分析、雷达信号侦测和过程处理。要对一个不了解的专业领域实行结构模式识别,必须首先获取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这往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将结构模式识别应用到未知的领域,我们需要一种独立于领域知识的结构模式识别方法。
9.事件营销三种形态分析论文 篇九
《南方都市报》的网上评选吸引了很多网民参加,而“20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评选活动”由《南方都市报》主办,中央电视台特别协办,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商战名家网协办,新浪全程网络支持,支持平面媒体为《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青年报》、《新周刊》、《上海证券报》、《南方人物周刊》;支持电视媒体为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支持网络媒体为中国广告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如此多的媒体热衷于事件营销的评比,说明了大家对事件营销的重视程度。
一、贴牌事件:迅速打造知名度
贴牌,搭建销售平台是企业实施事件营销中运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策略,其实质就是以事件的名义行销。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企业往往会凭借自身产品与事件中相关的某个切入点,以新闻由头为广告商机,借助媒介的强大的宣传攻势,展开广告战,使受众(现在或潜在的消费者)在关注事件的同时,由于连带效应记住与之相关联的产品或品牌。在信息过剩时代,受众接受到的信息远远超过他们能消化咀嚼的信息量,因而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在他们心目中编织成一张张过滤网,许多信息尚未进入受众的心理区域就会被过滤掉,而搭乘事件营销的快车,凭借著名事件或人物的品牌效应却可以直接走进受众,对企业而言可以减少认知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事件的名义行销,其目的就是制造商机,推介商品,追求的是利润。而表现形式往往围绕事件进行创意、策划。事件营销中的事件就是企业营销的卖点,当大事发生时,通常会受到公众空前关注,这时候任何表现都有放大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如果恰巧有优秀的表现,则可能幸运地达到卓越的高度,“能让几亿观众看到我们的产品或品牌,我们花的钱就值得了。”这是许多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中常说的一句话,正是看到了事件营销中储存的无限商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从而降低了事件营销胜出的概率,因而对这种营销战略的选择与应用尤为重要。
1、产品与事件之间的相关度
事件营销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求产品与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度,这种相关点结合的愈紧密,其营销的效果愈佳。搭乘“神五经济”的快车,蒙牛牛奶喊出了“喝蒙牛奶,强壮中国人”的广告口号,以喝牛奶-可以强身-报国争光为连接点,将产品与事件巧妙结合,令人记忆尤深,不失为一则成功的案例。相反,如果忽视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一味简单贴牌,不仅会遭人反感,还会殃及自身品牌建设。
2、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随着竞争加剧,要想通过事件营销达到效果最大化,首先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创造最大影响,否则随着其他企业的跟进,事件营销的效果将大为弱化。可口可乐是这方面的典范,8月3日,在奥运会新会徽揭标时,它已在同一时间推出100万罐印有奥运会新会徽的限量纪念罐,并以最快速度在长安街上换上最新的祝贺广告。相比之下,健力宝就逊色得多,皇马来华时,作为赞助商的它也想把皇马巨星的肖像印在产品上,但这种纪念罐10月15日才上市,早已时过境迁,因而倍受冷落。年江中亮嗓以灵敏的`嗅觉抓住四大名著《红楼梦》重拍之机,重聚87版红楼梦演员畅谈当年《红楼梦》的点点滴滴,并在北京、郑州、沈阳、成都等地为新版《红楼梦》组织了多场大型演员选秀活动,将产品宣传渗透于文化盛事之间,一举将江中亮嗓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提升了一个档次。
3、创意的巧妙嫁接
找到事件与产品、品牌间的相关点只是营销成功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还要如何将这种关联点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统一润滑油巧妙地借用战争话题以“多一些润滑,少一点摩擦”为创意,迎合了中国观众对和平的期待,提升了产品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销量大增。同样是搭乘事件营销的快车,七匹狼的创意却难以令人称道,出重金赞助皇马中国行的七匹狼服饰在利用皇马巨星们的广告中,打出的广告语是“七匹男装,相信自己,相信伙伴”,但刺眼的是七大天王的衣服胸前却印着醒目的阿迪达斯的标志。
二、公益事件:美化和提升品牌形象
如果说通过贴牌方式进行事件营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广告和知名度的话,那么以投身公益的方式进行事件营销,则主要是为了公关和美誉度的提高。每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跨国巨鳄以及一些国内著名企业花费巨资投入一些社会活动、体育赛事等,它们的巨额投资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希望通过某一事件行销,立竿见影拉动销售,而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在消费者心中的既定位置而做的长效投资。
广告要产生功效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消费者的心理预设,使他们记住广而告之的商品信息,因此,对企业而言使目标消费群体产生认知效应的各种营销策略的整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贴身社会公益是企业以承担社会职责的名义投入到事件中,以博取社会大众的好感,在这种情感认同中接纳企业的产品或品牌,其意义在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储存自己的品牌资源,而一旦他们有相关消费需求时,这种储存的品牌资源将会发生功效。
1、成熟的企业理念
企业生存的意义在于它必须有生存的空间,同时它又是社会的一个有效组织,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布局利益投资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一些重大事件特别是与人民生死相关的突发事件尤其会令众人加倍关注,这既是对企业捕捉商机意识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的良知与社会责任的检测。一些以事件行销名义树立品牌形象的都是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他们有能力实施公益投资。如果说创建品牌依靠的是商机的把握、资本的介入、运作与机遇等,那么品牌的继续与壮大依靠的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核心文化,即如何经营品牌,这才是维系保持品牌青春活力的不竭动力。以公益的名义投身事件营销,重要的是如何让社会大众在接纳企业品牌的同时,认知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媒体大面积曝光,嫁接自己的文化,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关于企业品牌的完整形象。如在非典病魔的侵蚀中,平安保险的表现尤为令人称道,它不仅捐出巨资,而且还启动一些应急措施解决一些企业与个人的燃眉之急,种种举措使人们在危机中感受到了平安保险的人文关怀,赢得了信赖。
2、时机的把握与技巧的应用
搭乘事件营销的快车如果实施得当的确可以彰显品牌魅力,为维系品牌做长程投资,然而处理不好,也会落下“卖名、做秀”之嫌,这其中就涉及到时机的把握与技巧的运用。贝纳通的广告一向以社会责任为营销主题,凸现关注民众生活、伸张正义的品牌形象,以事件为由头是贝纳通广告特色,在它的广告中很少直接表现自己的产品,只有一些品牌标识与形象的呈现,这种与众不同就是它的个性卖点。然而不久前贝纳通公司遭到起诉,原因是其广告有种族歧视之嫌,从作品来看极富创意,但其营销主题与时代背景不符合,因而遭人唾弃,对其品牌形象是很大的伤害。公益的营销事件,以维系与提升品牌形象为己任是企业单纯以事件为卖点谋求利润回报的一次营销升级,这种品牌魅力的张扬与升华在某种程度上是其文化理念的厚积薄发,最后选用取决于企业的经济实力与经营需求。
三、经营事件:资本与事件的双重收获
当事件营销发展到第三形态时,很多企业已不满足于将其作为一种销售平台或提升品牌形象的简单层面,而是思维跃升一步,将事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以投资方式来经营。
德国世界杯无疑是2006年体育行销的最大亮点。2006年6月10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战在慕尼黑拉开帷幕。国际足联证实,2006年德国世界杯电视观众人数打破了过去的记录,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一届世界杯。庞大的收视群体,成为赞助商们争夺的焦点,而媒体广告则是所有商家都不会放过的。世界杯营销大多是以媒体为平台和载体的,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成为重大体育赛事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电视成为商家进行营销最重要的阵地,基尔希公司以20亿美元天价买下和2006年两届世界杯的电视转播权。这些资本的直接介入,就是以产业化的方式经营事件。
1、选准事件投资
当将事件作为一种项目进行投资时,企业的视点不仅仅局限于其社会效益,而且要从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选准事件投资。“神舟”五号的顺利归航将国人的爱国情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情愫的推动下,“神五”经济应运而生,从书籍、旅游、商贸到航天工业无不昭示着“神五”经济的强大魅力,神五品牌吸引众多企业的关键在于它开启了新的消费市场,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市场、消费者与资本的紧密接触,不仅仅为企业开辟出新年的经济增长点,也将事件营销的意义升华企业整合营销的战略规划中。
2、雄厚的资本
资本是事件营销的最有力语言,它决定了企业能否将事件营销的产业化运作进行到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希望通过资本催生更多资本,由于事件营销背后隐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魅力的双重性而成为资本新宠纳入营销的视野,这样在偶然性的事件背后,事件与资本的联姻就凸现了绝对的必然性。红塔集团20出资800万购买了皇马中国行的总冠名权,其目的不单纯是欲借足球东风,扬品牌之帆,而是希望通过资本赚取利润,因而其皇马营销别有特色,通过出卖观摩门票、享受半年时间的皇马巨星集体照的肖像权,以及将球队用过的物品进行拍卖,再加上媒体不断报道、炒作,业界对红塔资本秀所做的种种理论评述等等,在这项投资中,红塔所获得的品牌效益与经济收入远远超过了它的资本支出。
3、娴熟的市场运作
有了夯实的资本做后盾,欲在事件营销中获得利润增殖,还有赖于企业掌控娴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去年7月12日,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体育场,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一项沉睡了的世界记录。在此同时,另一项体育营销方面的速度竞争也在悄然展开。因为和刘翔签约的赞助商一共有八个,其中一级代言分别是耐克、可口可乐、VISA和伊利,而乳业龙头伊利是唯一的中国企业。伊利显然把刘翔破纪录的新闻事件营销得淋漓尽致,3天内所有媒介广告和销售终端海报及主题陈列覆盖全国。同时还将伊利产品的冠军品质和刘翔夺冠的事件相关联,极大地提升了伊利集团的美誉度,拉动了产品销售,在极短的时间内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品牌营销战。再次诠释为梦想创造可能的品牌精髓。事件本身固然重要,但企业如何利用好事件,将事件为之所用是极显运作功力的。
事件营销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展现出了三种不同营销形态,是层层递进,相互交叉的,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战略战术或分而实施,或整合运用,三种形态的共通之处就是利用事件造势。完成品牌积累。事件营销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西方成熟企业来说,还较为稚嫩,还需要更多学习与完善,简而言之,在这一领域里,企业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参考文献】
[1]帕特.乔恩特:跨文化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朱春阳:传媒营销管理[M],南方日报出版社,.
[3]张雷:注意力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10.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形态分析 篇十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着激烈的冲突.从情感型社会形态和契约型社会形态的视角分析当前公民道德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 者:黄浩伟 司振涛 Huang Haowei Si Zhentao 作者单位:黄浩伟,Huang Haowei(太重集团技工学校教务科)
司振涛,Si Zhentao(太重集团党委工作部干部科)
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RECT BRANCH UNDER THE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年,卷(期): “”(4) 分类号:A849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 情感型社会 契约型社会
11.形态分析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多元文化;英语教学;反思分析;形态;方法
英语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语言工具。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及时反思教学工作,认识工作的不足,从中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英语反思形态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一种反思形态,指教师在教学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确定教学内容,并且能够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前反思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英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并且还要做好教学的反思工作,才能够达到教学中反思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不强,将会影响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严重时还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想做好教学中的反思工作,教师就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教学状况,并作出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学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认识英语、学习英语,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反思自身教学内容是否顾及文化多元化的差异,并作出科学的调整,在拓展学生英语文化视野的同时,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教学后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有教学后的反思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对该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反思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影响英语教学水平。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反思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后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反思教学文化背景的设计。比如:教学课堂语言应用是否到位,教学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上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调整,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英语反思方法
1.问题清单法
在教学后,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通过问题清单进行自我审视,从而调整教学理念,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问题:第一,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多元文化教学要求;第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第三,教学方法、效率如何,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有什么问题;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什么疑问;第五,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英语教师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身教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让学生在多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2.教学日志法
教学日志法是指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分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方法,从而及时找到教学的不足,制订更加科学的方案,提升英语课堂的整体水平。例如:学生在探讨“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的话题时,就可以记录学生在探讨时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的结论差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日志形式保存下来的教学总结,教师能够提醒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今后教学中尽量避免这些类型问题的出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日志包含的内容丰富,除了包括教学中遇到的具体事件、教学经验、教学体会以及教学问题之外,还可以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学方法等。教师只有对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才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交流法
英语教师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拓展学生英语课堂的文化内容,这样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保证教学内容难度的适度性,在拓展学生英语文学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英语学习空间。教师要想做好相应的教学反思工作,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标。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如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完成教学成果等交流形式。尤其是年轻教师,应该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教学资源,以满足英语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反思工作,及时找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并制订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认识到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形态分析方法】推荐阅读:
立体构成形态要素分析09-18
意识形态调查问卷分析07-02
室内设计功能与形态美感分析论文08-16
意识形态讨论08-20
主流意识形态08-23
案例犯罪停止形态12-10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06-22
网络舆情意识形态07-13
意识形态的研究07-18
意识形态督查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