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优质课比赛(共13篇)(共13篇)
1.传统文化优质课比赛 篇一
金沙县2013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
评课小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从活动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相信大家参加这样的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两天来,九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各有千秋,展示了新课改以来的许多亮点。当然,教师课堂教学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取长补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我想,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让上课的老师获得锻炼的机会,对他们的教学技能、水平给予肯定;同时也让更多的老师们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博采众家之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将他们的课堂中的亮点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1、大部分教师教师吃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力争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突破,有效地指导了教学过程。除进行双基教学之外,还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最可喜的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如:太平完小的陈琴老师、岩孔完小的邓丽老师,以及平坝中心完小的汪淼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较为严谨,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教师整节课的引导十分得体,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另外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受到了教育。桂花乡的王奇文老师教学的《文成公主进藏》
抓主文中几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把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运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读自悟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在较好的自读自悟中学习。石场乡的何玲老师引导学习《文成公主进藏》一文,能抓住文成公主进藏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这还让学生在学习记事文章的过程中领悟了怎样构思这类文章,让读与写有机地整合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
2、本次比赛中,九位老师堂导入很有实效性,都通过精心设计导入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导入设计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各位教师在课前都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各位老师都在自己执教的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做出了效果。如:张显政老师利用两句关于朋友的名言作为《她是我的朋友》的导入。罗昌志老师启发让学生围绕“现实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对待朋友的?”这一话题进行交流作为《她是我的朋友》的导入。岳雨老师用“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视频作为《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导入等等。
3、教师的板书书写都比较规范,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讲,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还有个别老师在教学中强调了怎样规范书写汉字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4、多数老师都很重视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了语文课堂对学生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更多的让学生感悟了人世间的真善美,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教育孩子们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教育孩子们爱国;《桥》一文教育孩子们遵守秩序、以及人的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等等。
5、多数参赛教师潜质很不错,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如:陈琴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提问以及漂亮的黑板字;邓丽老师课前与学生轻松愉快的交流以及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汪淼老师词语教学与学生表演相结合(比如把手一摊的教学);邓景艳老师注重学生表达中的细节,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归纳文章的内容、巧妙利用板书进行故事复述的方法引导以及完整合理的板书设计较好地再现了文章主要内容;张显政老师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都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这样的比赛活动,目的在于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老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艺术魅力,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所以,我们不但要将各位老师成功的做法进行推广,合理借鉴,还要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有的老师对课标了解不到位。作为小学高年级精读课文的教学,阅读不但要求理解,还要求体会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想表达什么?怎样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情实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的过程。个
别老师只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作者表达方法的归纳。文章作者表达方法的归纳,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升华——也就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过渡为今后会写这样的文章的问题。这样才能突破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的问题。更有甚者将阅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这样简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师有时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文章激发的情感。这样,就让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成为两个分离的个体。以例如说《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的教学,就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阮恒的动作、神态的变化上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从这里领悟到阮恒那矛盾的心理,一直升华到他哪怕自己会死也要献血救他的朋友。如果引导学在这里将故事推到高潮,阮恒为了救朋友愿意牺牲自己的伟大形象不就塑造了出来么?
3、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还是不够,牵制得过多,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为学生自读自悟、思考交流创设空间。这样就让课堂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然而,我们现在倡导的是灵活地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相关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去获取知识。
4、个别教师在驾驭课堂时不够灵活。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提升的课堂。然而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引领、提升等作用发挥不太理想,有的教师找不到文章的激情,以至于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课堂的常
规目标无法顺利达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高水平的朗读,也可以使人思绪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因此,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重点段落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真情实感。除此,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灵活运用领读、范读、齐读、自读、对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此次比赛课堂中出现教师把板书写漏写错或者板书设计过简,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的。因为,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就足以证明板书的重要性。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节课的精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科学规范、整洁美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再现。
6、所谓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老师在下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后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其作必须的删减、调整(其中包括格式和排版)。不能因为下载的资料误导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创意。
7、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渗透时要注意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深度。要巧妙把握时机,渗透得“润物无声”。要渗透有
度,既不能笼统带过,随意牵强,也不能渗透过度,改变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性质。然而,此次比赛中,老师们在这一个环节上做的还不是很到位。几乎都是结课是拓展这方面的内容,这样显得有些死板。
8、作为比赛性质的课,比的就是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必须随时根据教学情况把握好时间,拖堂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因为,拖堂明显的告诉了别人——“我没有按时完成好教学任务。”优质课评比活动是一次大练兵,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取长补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我衷心希望各位参赛教师都能够把本次的比赛结果当作今后奋斗的一个新起点,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努力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魅力,提高教学质量。
乙组赛区代表:曾永康
2013年4月9日
2.传统文化优质课比赛 篇二
化学优质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促进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交流的有效途径[1]。2014年 ,在武汉市举办的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中 , 南通中学的陈老师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马老师就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一内容,演绎出了精彩课堂。尽管二者教材完全相同,但不一样的教师以不同教学设计理念和实施方式,使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现对两种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二、异曲同工的情境导入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精彩。课堂伊始,别出心裁的情境导入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兴奋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两位教师用不同新闻材料将学生导入不同情境,一个通过中俄天然气协议,引发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关注,另一个通过甲烷与生命的关联,激发学生对化学与科学的好奇,但二者借助同样的媒介,采用相同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共同目的,收到良好的课堂引入效果。相比之下,前者(陈老师,下同)更贴近生活,更简短,但趣味性不大。后者(马老师,下同)由外星生命说起,趣味性十足,紧接着让学生猜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推测和解释甲烷与生命的关 系 ,整个引入 过程时间 偏长 ,但步步递 进 ,悬念不断,引入效果值得推崇。
由此可知,有效的课堂情境导入要体现出科学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更要紧凑有悬念,不能杂糅冗长。根据教学设计思路,常见导入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谈话质疑导入法;二是科学背景导入法;三是新闻图片导入法;四是逸闻趣事导入法。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式都要遵循简单、实用、科学、有效的原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内容[2]。
三、精彩纷呈的教学探究
教学探究中, 尽管两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理解不同,知识点的讲解顺序也不相同(主要教学流程见表1),但都很好地把握了化学学科以实验辅助教学的特点, 较好地体现了甲烷教学要求中的三维目标。
由上表可知,整个教学探究过程中,二者均采用由情境引入到实验现象探究再到化学性质探究最后到延伸总结的基本思路,不同的是前者通过探究甲烷与氧化剂的反应,逐渐向高锰酸钾和氯气递进,进而引出取代反应。而后者则在引入甲烷与有机物的演变过程后,开始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相比之下前者的设计更为紧凑,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后者的实验安排太靠前,一方面前面铺垫不充分稍显突兀,另一方面与后面引出的取代反应间隙较大, 削弱了前后的连贯性。在细节方面,在甲烷分子空间构型上,二者都用气球进行了展示,前者展示得更为细致形象,后者只做了简单说明,未能物尽其用,但让所有学生都亲身体验,更加直观。在实验演示方面,前者设置了实验组、对照组等三组实验,设置更合理和严谨,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其参与其中并思考,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总观二者的教学设计模型, 亦能发现一些共同的教学设计特色,如下:
(一)教师以实验探究促进知识传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指出 :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科学 探究意识 ,促进学习 方式转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实验探究以直观有趣的方式 ,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和思考,进而方便其对知识的理解,有效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在这两节课中,学生小探究和实验适时穿插 其中 ,占据相当 一部分时 间 ,如“探究甲 烷球棍模型”、“甲烷与高锰酸钾反应”、“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等,学生在操作 中学习 ,在探究中 思考 ,在试验中 提升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方案探究能力、现象观察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生以合作探究加快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 理论强调 学习应是 学习者以 个人原有 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主观能动的,不能由他人代替。在知识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热情高涨,头脑更灵活,使不同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可以加速知识建构。例如,对于问题:“甲烷分子的构型? ”两位教师让学生动手拼插乙烷的棍棒模型,经过自身实践和思考,再和同伴交流探讨,进而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个体孤立的,而是以2~4个人相互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各组员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相互 帮助 ,创造性地 处理不同 组员间的 不同见解 ,最终形成完整严谨的结论, 加快学生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
四、风格迥异的课堂收尾
好的课堂犹如画龙一样,处理好收尾这一“点睛”之笔至关重要,好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亦是这道理。好的收尾会使课堂再起波澜,不仅能总结归纳、升华情感,而且能让学生流连忘返、消除疲惫,激发其继续探索的欲望,最终使教学活动完满结束,同时意味着另一种开始。
这两节课堂收尾在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前者先由学生对甲烷性质及用途做出总结, 然后教师做补充, 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对教学效果做了检验,紧接着其用知识网络将本节课内容展现给学生,然后教师用“存在”、“结构”、“性质”、“用途”回顾和思考状态。到此,课堂并没有结束,教师进一步拓展,总结有机物学习思路和方法,使本节知识得以整合和升华,为下一节课和以后有机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又展现出亮点,通过一本国际权威化学期刊的翻译,再次引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其打开有机化学的大门,预示着新的开始。而后者的课堂结尾较为传统,由习题检验到知识网络总结,学生参与度较低,但值得一提的是首尾呼应非常到位。
总之,课堂收尾形式要“活”:丰富多样,灵活创新;收尾效果要“实”:承前启后,归纳总结。通过“活”“实”和谐统一,最终使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成就。
五、启示与总结
优质课并不是完美的,自然存在不足之处,在推广学习时要辩证看待,借鉴优点固然重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更具有价值。下面就这两节优质课中的问题探讨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实验与探究呈现学科特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认知学习还是研究应用都需要在实验中探究,才能有最大收获。因此课堂实验要强调化学探究性的学科特色,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实现由现象向本质的认识,若是实验就是简单操作、毫无探究性,就等同于把结果告诉学生,最终失去教学意义。课例中马老师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由于简单生硬,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倡导课堂的探究性,要落在实处,绝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增加几个徒有形式的实验, 要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探究,促进思维发展和知识构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目标。
(二)预设与生成体现教学机智
教师理想的课堂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的, 但实际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果, 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与学生想法矛盾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应回避,生拉硬拽回到自己的预设之中,应该抓住“生成性资源”,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当学生提问陈老师油状物和白色雾状气体是什么后, 教师并没有对其做出详细解答, 这种对学生的忽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其学习热情,降低提问积极性。此时教师应该反问,我们学过的哪种物质容易形成白色雾状气体? 以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充分利用自身教学机智处理生成性事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优质课是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场所,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借鉴学习的平台。唯有处理好课堂导入、探究和收尾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称之为优秀的化学课, 唯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才能演绎精彩的优质课。总之,优秀的化学课需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主体性, 需要体现教师积极引导的主导性,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互相配合,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摘要: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就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一内容,两位参赛教师演绎出了不同的课堂风采,具体表现在异曲同工的情境导入、精彩纷呈的教学探究、风格迥异的课堂收尾几个方面。通过对二者教学过程的比较和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宝贵经验,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关键词:甲烷,教学设计,探究教学,优质课,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闫蒙钢.李文祥.以优质课引领常态教学——对安徽省2011年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的思考[J].化学教学,2012.36(6):17-19.
[2]陈心忠.相同“剧本”下的不同演绎——次化学优质课评比的案例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5):78-81.
3.传统文化优质课比赛 篇三
关键词:实验优质课;优质课;思考
2013年12月9日—11日,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举行了山东省生物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类拔萃的生物教师的教学风采,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都十分精彩而实用,他们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教材处理水平令我受益匪浅。大部分老师都能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及教材外的材料科学重组,充分展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探究模式。这次参赛的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期间看到了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看到了大家的认真的倾听,但是怎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实验课?实验课与优质课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次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一、教学的环节要完整
优质课更加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如情境导入,教学过程,课堂的总结,习题巩固检测,课堂中的实验为知识服务,实验时间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而实验优质课知识为实验服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占课堂的三分之二。而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仍然是优质课的模式,实验的比重较少。
二、二者的关注点不同
优质课更加关注知识、概念的形成,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没有任何疑问走;而实验优质课是学生没有问题来,带着很多问题走,更加注重实验的创新、开放度,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生物课堂上的探究实验总是在鼓励倡导创新,创新也是生物探究性课堂的灵魂。要鼓励学生积极就生物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理论知识,大胆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这次比赛中,有个老师的课题是《污水对生物的影响》,那么这个实验为什么选择鱼?学生提出污水对鱼的影响有多种观察指标可以选择、运动、呼吸、身体的变化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个知识延伸到课下。
三、对两种课的评价不同
实验优质课更加注重对实验的设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许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甚至制订的计划有错误,但是科学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主要是对于学生不同意见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惊喜,学有所获。
四、课题的选择和整合
在这次比赛中,有的老师讲的内容是原封不动的课题,这不是实验课,而是优质课,实验课需要有课题的整合,从学生的材料、步骤、方法上要有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有新的感觉。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便会味同嚼蜡,积极性大打折扣,实验优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具有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王鲁美老师讲授的《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课,为我们做好很好的示范,老师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之后,实验计划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根据自己的设计自选实验材料,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可以看出,王老师创新实验设计得非常充分。老师对课本实验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思考和创新,升华达到探究的灵魂关键所在。
五、老师的不同表现
年轻老师成长的速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反思能力,而优质课的交流为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反思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年轻老师,而有些教师一直太过关注自己的预设,课堂时间的把握,害怕说错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超出预设的范围,老师就感到很紧张,硬性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直是调动课堂氛围毋庸置疑的关键点。德州市的徐春霞老师,在讲解《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课中,由一首轻快的儿歌《水果蔬菜真是好》导入,随着师生跟随歌曲旋律自然进入课程内容,使整个课堂顿时轻松很多。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分组实验老师以亲切的教态耐心指导,始终保持微笑,在声调的起伏节奏转换中,不断引导学生就自己实验反思总结,注重学生思考。在实验后总结交流中,也让自己置身学生中间,贴近学生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针对学生的回答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合理的积极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山大附中的马晓嵩老师,讲课《种子的萌发》课前的将各个阶段萌发的种子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了观察,这种将种子的发育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再让学生一起探究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师太紧张了,以至于这么好的设计,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效果。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上课的效果截然不同。
六、学科的价值所在
生物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门自然学科,很多学生抱有很高的兴趣,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上课省事,而省略了很多实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我们要做有情趣的生物老师,要让学生感到我们对生活是充满热情和信心的,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孩子实验的机会,否则孩子有可能这辈子也看不到可爱的草履虫究竟是怎样运动的,原来酿酒是这么简单的事。
参考文献:
[1]蒋树宝.优质课评选点滴谈[J].青海教育,2008(Z3).
[2]尹凤霞.一次市实验优质课的课后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廖晓.优质课的五条标准[J].四川教育,1985(Z1).
4.优质课比赛主持词 篇四
主持词的写作需要将主题贯穿于所有节目之中。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活动集会都要用到主持人,那么如何把主持词做到重点主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质课比赛主持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质课比赛主持词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建峰幼儿园,开展白涛片区幼儿教师优质课大赛,今天我们将要领略五位优秀教师的执教风采。首先,真诚的欢迎在座各位同仁的光临,也要感谢区教委学前教育科室对白涛片区幼教事业的关注,我们世纪宝宝幼儿园很荣幸承办本次活动,希望每位参赛的老师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最佳的风采!也希望每位前来观摩的老师收获多多!
接下来我们的比赛即将开始,首先有请参加今天评课的评委:他们是:区教委学前教育科谢科长、区教科所学前教育室敖老师、焦石中心幼儿园张园长、罗云中心幼儿园张老师、大木教管中心吴主席、武陵山中心校曾校长、白涛建峰幼儿园罗园长。
下面,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有请1号参赛老师 来自罗云中心幼儿园的王瑛老师。
2号参赛老师焦石中心幼儿园的刘欢老师做准备。
我们上午的比赛到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谢谢五位老师和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表现,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我们的比赛议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参赛老师和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
最后,祝愿大家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优质课比赛主持词范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阳春四月,鸟语花香,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我们欢聚在世纪宝宝幼儿园,迎接即将开始的新密市幼儿教师优质课大赛,今天我们要领略九位优秀教师的执教风采。首先,真诚的欢迎在座各位幼教朋友的光临,也要感谢新密市教体局领导和各乡镇中心校对幼教事业的关注,我们世纪宝宝幼儿园很荣幸承办本次活动,希望每位参赛的老师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最佳的风采!也希望每位前来观摩的老师收获多多!
那今天既然来到了我们幼儿园,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我们世纪宝宝幼儿园幼儿园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健全的个性为办园理念,把礼仪品格教育贯穿到 一日生活常规当中,待人接物的细节中体现了孩子的`礼貌交流,分享合作,爱心,优雅的品质。
在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孩子说吧,唱吧,跳吧,尽情的玩吧为教学方法,把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室外活动,室内游戏,舞蹈培训,美术培训等教育方法有机的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中,让孩子在快乐中张显个性,全面发展。
当然我们世纪宝宝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也欢迎各位兄弟单位多提宝贵意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我们新密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我代表我们世纪宝宝幼儿园全体教职工预祝所有参赛的老师,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接下来我们的比赛即将开始,首先有请我们教体局领导 讲话,我们掌声欢迎!
谢谢您的讲话,接下来有情我们青屏教办徐主任讲话
感谢您的讲话,那么今天来到我们活动现场的,除了参赛和观摩的老师之外,我们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几位专家担任评委,他们分别是:—— 欢迎您,——欢迎你,——欢迎您!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们的比赛课一共有九节,上午8:30——11:30 五节,下午1:30——5:00四节,中班活动课程不得超过30分钟,大班活动课程不得超过35分钟。
下面,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有1号参赛老师 来自世纪宝宝幼儿园的梁桂丽老师
2号参赛老师 做准备。
·······
我们上午的比赛到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谢谢五位老师和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表现,让我们都受益匪浅,下午我们的比赛时间是1:30——5:00,相信下午的活动课也是一样的精彩,各位老师们,我们下午见!
各位老师们,下午好,很高兴又看到了熟悉的面孔,我们的比赛继续进行,其实,现在结果如何、获奖与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能够欢聚在一起集大家的智慧,使我们的教研水平更上一层楼。我觉得,只要我们能通过这次活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相信本次活动通过各级领导的科学指导,各位幼教同仁的辛勤付出,我们新密会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更鲜艳的花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我们的比赛议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参赛老师和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
优质课比赛主持词范文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带着一份对小学语文教育执着的追求,共同来到海陵区小语名师工作室百节示范课的活动现场。首先我代表海陵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一)室的全体成员,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莅临指导,并对参会的所有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名师工作室的百优课展评暨专题研讨主题是“读写结合,有效教学”。今天的活动主要有三个议程:一、课堂展示;二、微型讲座;三、评议活动。接下来就进入第一个议程:课堂展示。
一、课堂展示:
首先有请董慧娟老师,她为我们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
董慧娟老师的课带给我们温婉清新的感受,沐浴经典,让我们再次涵咏了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篇章。
下面一节课将由陈红芳老师为我们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持之以恒,这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初探到她对教学的孜孜以求,对学生的拳拳深情。
最后为我们展示的是陈秀兰老师,她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
是的,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陈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的和睦、亲近的境界。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的课堂展示。现在时间指向4:25,美好的光阴总是匆匆易逝,让我们进入第二个议程:微型讲座。
二、微型讲座
各位老师,请往前就坐。聆听讲座,需要一份耐心和定力。我们请本工作室的领衔人 尤梅老师就“读写结合,有效教学”主题,作微型讲座。
三、评课活动
尤老师的讲座既有高深的理论,又有鲜活的教学实例,相信大家一定收获颇丰。
下面让我们回顾今天的课堂,进行教学评议活动。首先来听听三位执教老师的教后感言。
从她们的感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位教者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地解析,工作室两次进行试教评议,也带着困惑对教路作出了调整。这一路走来,工作室成员们齐心合力,三节课也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下面先请工作室成员进行点评。
首先有请海陵实验小学 语文教学负责人夏静主任点评。
我们有请 海陵实验学校李滢老师 谈谈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请泰东实验学校赵霞老师谈谈看法吧。
今天的活动既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交流。话筒在传递,请参会老师们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吧。
有交流,就会有收获。思维的火花继续碰撞,话筒继续传递。话筒继续传递,我想,它传递的不仅是一份思考,更是我们对教学的那份执着,那份热爱。
今天,我们研讨的氛围很热烈,希望这份热情能一直延续。
教学研讨,贵在真诚。
评课就是一种课程理念的互动、交流,交流完后,参与者都会有所收获。我相信今天的评课会将我们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教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最后我们有请海陵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文静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结束语:
5.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次降温过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不禁开始怀念阳光肆无忌惮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间一分钟)
1、观察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
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 【模拟实验】
材料: 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1、观察冰块上方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2、认真阅读课本并思考冰块上方为何这样运动?(时间2分钟)(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B地冷却,空气收缩,密度变大,重力大于浮力,下沉。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上升、下沉,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空气的垂直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运动呢?继续实验: 探究活动三:(实验)
1、观察玻璃缸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2、试着用示意图的形式分析空气为何这样运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板书总结)假设A为热水,B为冰块,A地热,空气膨胀上升,B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A地空气膨胀上升之后,A地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 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B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与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低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像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近地面,A地上空空气流出之后,A地近地面与同一水平面相比,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空气的环流圈。
(板书总结)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于是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板书总结)以上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热力环流的过程,那么热力环流是否只存在在实验中呢,那日常生活中什么导致了地面了冷热不均呢?(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分布——海陆风
人类活动——城市风
(学生讨论,展示)
6.雪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 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品味描写雪景的语句。
2.了解江南的雪和朔方雪的特点,探究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难点重点
1、品味语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教学方式 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让学生与课文对话,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其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与课文再次对话,找出最能展现两幅画面不同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填写读书卡,理解两种雪景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塞北的雪》激起学习兴趣。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2、作者简介。让学生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3、时代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二、解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初读课文,标记优美句子
1、学生打开课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还有语调。)
2、提问:(1)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几幅画面?(两幅)(2)哪两幅?(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3)这两幅画面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朔方的雪读时应该铿锵有力。富有变化。)
3、以“我喜欢„„的雪,你看„„”的句式,有感情的读这些句子。(例:我喜欢江南的雪,你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二)品读课文 制作读书卡片(写在摘抄本上)
1、层进式朗读。女同学读全文,后三段,每读一段,加入一个组的男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段就是全班齐读。
2、填写出读书卡。
①制作读书卡片的要求:
要求:确定板块内容:江南的雪或朔方的雪。拟定名称:要概括所写雪的特点 找出课文根据:摘抄文中相关的语句 诠释命名理由:要抓住课文中描绘的雪的特征 ②读书卡片示例: 江南的雪 名称:秀丽的雪
课文根据:“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理由:虽未直接描摹雪景,却将雪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置于洁白的背景下,表现了江南雪的美艳。(老师巡视,作指导。)
3、交流读书卡片,适时点评。
4、小结: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朔北的雪是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是一幅壮美的雪景图。三.探究寓意,明确主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是单纯的写雪吗?在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是为了抒什么情呢?
板书: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追求美好理想 板书:朔方的雪 如粉如沙
反抗冷酷现实
2、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说说理由。
3、写作手法:对比、托物言志、象征。
4、主题归纳:(联系背景)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四、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同样是写雪,不同的人对雪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对雪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时期更使人对雪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根据自己此时对雪的认识,写一段与雪有关的片段,150字以上。
7.观摩数学优质课有感 篇七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8.新课标下语文优质课的反思 篇八
反思一:追求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成了如今的“示范课”、“优质课”的一道亮丽的标签。几乎形成了一种特性:优质课、示范课必须使用多媒体。似乎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于是,不管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保证多媒体的成功亮相。
1、淡化思维,求图画。
在许多优质课上,多媒体成了图解课文的工具。教师总是踌躇满志地点击一下鼠标,美丽的图像便展现眼前,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叹“啊!”于是教师陶醉在这效果中,继续点击画面,学生继续惊叹。没有学生的思绪迸发,没有学生的心灵对话,没有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这道亮丽的标签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原本快意驰骋的心灵囿于多媒体这几张漂亮的画面之中,用动感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实践,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师生的情感交流、灵魂对话都化为空谈。
2、淡化传统,孤文本。
语文的示范课、研讨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仑美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一字没有;有的就是一个题目;有的就是一个词。似乎黑板上的字越少,这堂课就越精炼。黑板被冷落一旁,简直显得有点多余。分析课文时,教师将文中精彩的句子或语段制作于课件之中,再配上美仑美奂的图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体验。可怜的课文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但殊不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精彩的句子一离开它的语言环境,就色彩顿失,语言魅力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完全游离于课文之外,如此怎能成功地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多媒体的兼容性虽大,但又怎能“兼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的魅力是无从抹杀的。使用得当,它能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的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杨再隋先生说过:“多媒体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老师的朗读,写字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多媒体教学。提倡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但也不能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二:淡化工具,假人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语文教育是交际、学习、思维的工具,而人文性强调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精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言文字训练”似乎已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一不小心又步入“歧途”。靜观现在的语文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悟”,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问句——“你悟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教师们晗首微笑,循循善诱。整个课堂和谐,开放,似乎充满着人文内涵。然而我们在陶醉自得时却分明忽略了,孩子们在动口的同时冷落了用笔,在动脑的同时冷落了用手。在许多公开课上(甚至是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节课孩子们只是读读、背背、想想、说说,却无情地将写写、练练、做做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此本末倒置,失却了语文基础支撑的人文关怀无异于空中楼阁,只能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升华?不训练,工具都没了,又哪来的人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这里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地搞了好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让人痛心疾首,好端端的文章被肢解,被散装成“零件”,这是过度追求“工具性”的后果。而如今,我们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于是又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教师应该使“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熏陶”并驾齐驱,准确地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尺度,才能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濡养深厚灵动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不同年级的要求应不同,不同教学单位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期,重点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工具性”的比重应大于“人文性”。只有这个时期工具性的“厚积”,才有高年级人文感悟的“薄发”。又如,诗歌,散文或一些情感型课文的教学,“人文性”是重点,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会;而在说明文等的教学时,应着重于一些技能的养成,而不必进行牵强的人文熏陶。总之,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知与情合一,教与学统一。
9.优质课比赛教师活动总结通用 篇九
一、成功之处
1、本次说课,参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比较透彻,对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分析比较到位,学情把握准确,教法的选择有理有据,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的课改精神。
2、本次活动成功地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这样说每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或多或少都有不少收获,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和建议
1、部分老师的说课语言显得平淡,缺乏生动性、感染性。老师们说课还是离不开稿子,有的能半脱稿。老师们若都能脱稿说课就更好了。其实,好的说课者应是激情洋溢、语调抑扬顿挫,巧妙运用体态语言感染听者。更高标准就是要求说课者具备一定的演讲功底。因为站在说课的主席台上,说课者就是一名演讲者。说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课人的说课语言和肢体语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用课件或普通话,这是本次比赛得分低的原因。
2、在教材分析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说得少,或者没有说。
3、个别老师对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阐述还有欠缺,所以老师们还应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一个现代的知识型教师。
总之,通过这次说课比赛,希望老师们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也对未来奋斗的方向更加明确。在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不要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做个永思进取、永不懈怠的教育工作者。下面宣布获奖名单:中年组:一等奖:__,二等奖__,三等奖__。
青年组:一等奖__,二等奖__,三等奖__。
10.观摩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的收获 篇十
物理组 杨朝霞
2012年10月23至26日,崇左初中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大新天桃一中举行,我有幸跟着我们物理组团队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老师们在这些课改的物理课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
一、引入新课的方式多样
1、学生做游戏引入。比如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一中学黄玉荣老师上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摩擦力》这课时,分两个小组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夹钢珠比赛,其余同学计时。做完游戏抛出问题:刚才两位同学的比赛,说明了摩擦力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呢?设计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积极性。
2、视频引入。比如崇左市江州区太平中学谢云色上《密度》这节课时,提出问题:怎样鉴别物质?接着播放如何鉴别蓝黑色石子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提出问题引入。比如我们附中的张玉香老师上压强这节课,向学生提出问题:分别用笔尾和笔尖压气球,谁可以快速压破气球?同时还拿个小气球现场演示,课堂气氛非常好。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确注意事项,设计电路,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三、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本节课中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比如在设计实验电路和数据表格时,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四、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参赛老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情感教育,因为情感交融是积累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情感,以便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心理环境。很多教师在这次参赛中也结合到钓鱼岛事件进行教学,从而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因素,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
五、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通过观摩学习,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课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构思要巧妙,设计要合理新颖,让学生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做更多的工作。第二,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问题的设置也非常关键。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可以降低一个档次,让学生回答,逐步引出答案。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的作用,要想培育出聪明的学生,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爱上课堂,才是最主要的。
11.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 篇十一
【关键词】 教育核心 兴趣 能力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25-01
0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年代,新课改在不断的推进,老师们不断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也一直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的时候参加赛课,还获得了一些鼓励,但慢慢地失去了去改变教学的动力,更是失去了如何改变,如何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一直在想怎样才算一堂纯粹的素质教育课堂呢?怎样才能将数学的真谛传递给我们的青年呢?让他们有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谈谈我对数学优质课的一些方面的看法。数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探索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一、成就源于兴趣
一个人怎样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呢?有人立刻就回答我,当然是兴趣了,有了兴趣,就一定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想想古往今来的大数学家大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对自己的行业感兴趣的,就像费马原本并不是一个数学家,但是在工作之余,怀抱着对数学强烈的兴趣发现了费马大定理成为了历史上最优秀的业余数学家。高斯在人们都认为正17边行无法用尺规作图的大环境下,认真的全情投入的研究,最终发表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我想兴趣的确是最优秀的老师,有这位老师,他便时时刻刻的陪伴在你的身边,时时刻刻的提醒你有令你激动的,令你着迷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曾经有一个学生问陶行知先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陶先生回答“爱上学习”。我认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知识和快乐。我认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首先分析问题需要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点是学生不知道的,那么同学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收集相关的知识,领悟相关的知识(有些可能要花相当多的时间,不要想到一蹴而就)。然后,当知识和领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和结论的联系将愈加强烈。要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是最兴奋和激动的,那应该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之后的那灵光一闪。那样的感觉就如黄果树瀑布般的壮丽,又如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想,这个过程怎么样美丽,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作为一个旁观者,鼓励者。内因永远是决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最好的老师不是告诉学生什么而是他的学生告诉老师什么。
二、只有兴趣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相应的能力
只有兴趣没有能力,再强的兴趣也会被时间冲淡,没有兴趣只有能力,能力也会逐渐的变成一把迟钝的宝刀。他们就像与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过之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课堂,忙课堂的幽默风趣,但学生只是高高兴兴的听完了,结果没有更多的收获。有时候上课只注重学生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结果学生硬是被填成了烤鸭。上面的问题也正是现代教育给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使二者之间有一个合适的点,使二者共同作用早就出优秀的人才。
接下来,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犹如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区别。那怎么做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丰富的数学模型。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诱导,给他们认识数学美的眼光。比如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用到的倒序相加法,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用到的错位相减发,都是很漂亮的数学模型,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去发现,多去感受,夺取享受数学之美。
三、那怎样才能在兴趣和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提高成绩呢?
从认知问题的结构来看。我认为有以下的几方面首先要搜集整理资源,然后研究探索融会贯通,最后反思欣赏发现数学之美。其核心都需要而且是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
在摸索整理资源的过程里往往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相当的辛苦,也许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解读之所见之所闻,一定要避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任务心理。研究探索,融会贯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也许是很艰难,有时很让人烦恼,让人想放弃,甚至于让人痛苦,而痛苦过后的惊喜往往也是极致的。用一个成语来表达这种感受便是辗转反侧豁然开朗。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尽量的放大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刺激和快乐。这就需要适当的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方法。最后数学的结论往往是简单而优美的吗,不应该草草了事,而应该停下脚步,站在原处回头看。去看思维的艰辛,去思考学习的方法,去感悟学习的真谛。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旁边加油呐喊,为他们探索提供必要的条件,放大同学们的感受。
四、基于以上的思考一趟优质的课应当有些什么呢?
12.优质课服务于常态课的一些思考 篇十二
一、直指常态, 考验教学基本功
既然是一次评比活动, 必然要分出高低, 决出胜负。组织者也经过细致地策划, 对评比方法作了创新, 评比方法摘录: (一) 评比内容:队列队形指挥;观看录像课一节, 写出评课报告;课堂教学。 (二) 评比结果的确定:评比结果采用综合评定, 既有内容的综合也有不同评委的综合;参赛教师参赛顺序由抽签决定。队列队形指挥:由全体专家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占5%;评课报告:由三位专家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占5%;课堂教学:由各市教研员推荐县 (区、市) 教研员一名, 初中、小学观摩教师各一名, 组成群众评委, 占20%;由省市教研员、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有关人员组成专家评委, 占70%。每位参赛教师每项内容 (评课报告除外, 以三位专家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的最后得分计算方法为:在所有评委的分数中去掉同等数量的若干最高分和最低分, 剩余分数的平均分即为该项内容的最后得分。
特别是课堂教学更体现常态教学基本功, 参赛教师自己准备一个教材, 在比赛前一天再抽第二个教材, 组成课堂教学内容, 并在规定3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只允许带教材。这一变化考验教师的教材处理和教案撰写能力, 能直接反映教师是否在平时教学中认真组织上课, 严格执行教学步骤。
队列队形的转换指挥练习是这次评比的亮点, 同时能真实地反映一些问题, 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评比方法摘录:各项内容评比细则:队列队形指挥。内容包括:集合哨、原地四面转法、齐步走、向后转走、一列横队变三列横队 (见下表) 。
在此项比赛中教师明显感到紧张, 大多数教师都有失误, 基本的“向后转走”有半数教师口令下得不到位, 时机掌握不准确, 导致步调不一致, 有多位教师没有进行此环节转变;“立定”的口令节拍也拿不准, 已经喊了立定, 还有教师没有并上去;动令和预令之间的间隙不分, 轻重界限不明, 对学生的指示性不强。有的教师一列横队变三列横队中也出现了失误, 该走的不走, 不该走的却走了。这些队列队形练习在课堂上应该是常用内容, 但从中发现, 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运用口令指挥和队伍调动做得很不够, 缺少基本的标准和规范。在此特别指出“真知来源于实践, 没有平时的积累, 不可能在现场得心应手”。以后将逐步把队列队形伸向常态教学中, 比如, 四列横队让教师通过口令指挥成马蒂形、半圆形、错位横队形、扇形等示范指导队形, 要求被指挥的也不是教师熟悉的班级, 而直接用借班的学生, 增多人数, 加大难度, 真正体现教师临场指挥的实力, 剑指常态。
二、教学步骤设计要为达成目标服务, 而不是步骤形式, 要关注步骤质量
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步骤对于学生学会技术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练习后学会了某项技术, 这才是因为教师的教而学会了技术, 体现了较强的教和学的因素, 即教学过程有效。这在几次评比中有所体现, 比如“山羊分腿腾跃”、“鱼跃前滚翻” (到出现小体操垫竖起横在学生前的练习以前部分) 、“跨越式跳高”等上课教师在教学步骤的设计上比较合理, 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练习步骤练习就比较自然、容易学会技术。
这些教师都设计了很好的辅助练习, 动了很多脑子。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前滚翻”的练习设计, 上课教师设计的辅助练习是体操垫上横躺一名学生, 让小组其他学生从其身体上方翻滚过去。此练习增加了趣味性, 因为练习者面对的是自己的同伴, 所以练习热情很高, 但不到两分钟, 学生练习没到两个轮回, 教师哨子一吹停止练习, 介绍下一个辅助练习, 学生情绪一下子被打落下去。常态教学有个评价核心指标是“运动参与”, 学生喜欢参与的练习教师要设法予以引导, 使其深入。往往有些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参与心情, 时间紧迫只能到此为止, 比赛是存在时间问题的, 但如果教师真能看到学生的练习热情, 或许能根据这一生的意外高涨情绪, 设法对练习进行变数, 增加难度, 同时增加乐趣, 既然躺一个人能练习, 那么躺两个人是否可以感受一下?如果两个人能增加撑地点, 那么是否可以让学生尝试鱼跃前滚翻的练习。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教学,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并在深入学习状态下持续而富有热情地参与这一练习就是有效的, 教师观察并引导, 不要急于中断, 此时中断只能是干扰学习。
三、教师的运动技能 (示范动作) 需要进一步提炼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 没有过硬的技能, 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本次活动中, 暴露出教师运动技能基本功不扎实的尴尬问题, 暴露的原因是由于第二个主教材是抽签确定的, 如果一个教师抽到球类, 而不是自己的专长, 就感到紧张和无奈。自选项目技能性相对不强, 如前滚翻、站立式起跑、投掷和弯道跑、各种跳和篮球运球。可以推断出教师对高难度技能有一些“生怕”。记得前几年全国展示课上, 索玉华老师的双杠动作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示范一亮相, 即刻征服了听课教师和评委, 进而引起大家的关注, 并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进行探索——体育常态课必须教给学生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
在2008年的教师技能展示中添加了两个项目, 一项是教师做镜面示范的广播操, 另一项是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 这两项可以说能显示教师的基本功。广播操整体做得还可以, 低手上篮却有些问题, 有的教师动作不协调, 有的教师一连上了几次都没有进球, 有的教师对一些细节动作不讲究, 如最后出手的手腕动作等。
笔者不无忧虑地提大家的痛处, 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 体育教师一毕业就不愿动了, 过不了几年身体发福了, 即使以前动作还可以, 但身体素质制约了动作。还有的年轻教师只专一门, 如很多女教师只会健美操, 因此上课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此提醒大家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永恒主题, 体育教师要具备多项运动技能, 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的变化。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自己的“弱项技能”, 不要怕尴尬, 体育组内鼓励同行之间相互学习, 这也是一种“备课”。体育组长要组织教师上各种难度的项目, 每位教师要成为上多项目的能手, 而不是自己擅长的一个项目。2009年我们计划出台一个初步的大纲, 什么学段上什么内容, 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内容, 并组织抽测和监督,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处理上存在不足
其一, 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不够。教师制订的目标要具有观察性的唯一指标就是学生的变化, 比如技术的完善, 动作的定型, 相互的交流学习提高, 辅助练习的作用等等。而在12份教学设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纰漏, 目标过大、模糊不清的问题依然存在。
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并在合作中获得身心愉悦” (怎样用语言来表述, 这些语言本身也要用学生的行为来描写)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敢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分析同上) , “让学生初步体会排球上手传球技术动作” (上手传球的哪一个技术, 一节课能解决全部技术吗?未必。) “使90%的学生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动作, 70%以上的学生做一定难度前滚翻” (弯道跑的具体技术是什么?重点要突破的是什么?一定难度的程度是什么?比如让学生能走直线团身紧而翻滚过去, 这就是指出了要点, 必须是直线, 而且要团身紧) 。“进一步提高篮球行进间运球能力” (提高到什么程度, 运球的技术有几种, 到底指哪一种能力, 是急停急起, 还是变向, 或者别的) , 限于篇幅不再引用。
引用刘坚老师在浙江省教研网“携手博客” (h t t p://b l o g.c e r s p.c o m/userlog/8812/index.shtml) 上发表评论的一段内容, 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之处:我觉得有70%的技能目标制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技能目标不具体, 缺乏可测性, 再就是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 目标制订要求偏离该学年段学生年龄的情况。再如, 有60%左右的教师没有写出新授课的动作要领, 这也是教师没有钻研教材意识的表现。这些情况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要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至于教学中, 目标和实施脱离等情况在部分课中也是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目前关键在于教师对技能目标的制订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存在不足, 这次活动反映出的情况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 教学重点不明确或围绕教学重点的方法欠缺。有一节投掷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投掷是肩上出手。表述本身也有问题, 简单地说是“肩上屈肘”, 课堂上只有一个练习——投中目标气球来围绕重点开展。一位教师上“肩肘倒立”没有任何的辅助练习, 教师示范动作, 立刻让学生练习。还有很多例子这里不再一一举证。想表达的意思是, 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是否上成功的突破点, 没有解决重难点的练习设计, 这份教学设计就缺少了灵魂。我们在上课前必须围绕重难点考虑处理的方法, 提供一些辅助练习, 开发相近的器材等等, 使学生快速、准确而容易地掌握技术重难点。
13.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比赛观摩心得 篇十三
1、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改理念,把握好思想政治课课改的方向,把握好度,确保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地进行。
2、要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设计,并做到既走出教材,弄清教材的本意,悟出教材的新意,重新整合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
3、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防止形式冲淡内容的现象发生。
4、问题的提出针对性强。情境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所关注,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对问题的思考,能引出教材要表达的内容,自然呈现基本价值标准,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注重学科整合。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6、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代替了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
不少问题和现象,教师往往难以说清。而利用多媒体活化了这些现象,直观、形象地说明这些问题,生动逼真地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就很容易讲清了。
7、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要抓住学生的有效信息,及时反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去评价,而不应只是用“对”或“不对”来评价学生的答案。
8、要调控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务用足够的教学时间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力要用在刀刃上,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预设,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9、要深入反复地研读《课程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自我,不辱使命,为搞好课改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通过观摩学习,再次体会到:要成功的执教一堂优质课,绝非一日之功。只有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日琢月练,才能做到。今后我会更加的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传统文化优质课比赛】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班会课教案11-06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07-2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例12-19
传统文化故事传统理念10-15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06-21
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10-17
传统文化动漫06-10
传统文化之美07-18
传统文化经典08-23
作文传统文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