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文言现象

2024-10-16

《论语》的文言现象(精选9篇)

1.《论语》的文言现象 篇一

阅读文言文论语

文《论语》、《童趣》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2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②鞭数十

【小题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7 j6 a2 E- e8 J+ f B.故时有物外之趣2 ]% M/ A- X Q( V! V/ R! I C.观之,兴正浓# [8 P) e( @) W" H2 W D.鞭数十,驱之别院: _3 d( N8 K+ g+ g. U$ N3 X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3分)

答案

【小题1】①多次进行自我反省②用鞭子打

【小题1】B

【小题1】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③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言之有理即可。

2.《论语》的文言现象 篇二

一、语言经济的原则性

(一) 语言经济原则的定义

语言经济原则亦称省力原则。格赖斯的经济原则是要求在会话中提供的信息能恰如其分, 既不能超出, 又不少于交际目的的需要。“不超出”的意思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者要避免冗长累赘的表达, 使听者能够在读码和解码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 从而实现效能最大化。“简明扼要”和“言简意赅”的表达一方面减轻了说者的编码负担,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听者的解码负担 (周红映, 2008) 。

(二) 语言经济原则的形成因素

1. 心理因素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基本因素。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求简心理, 那就是倾向于懒惰、逃避、随便、散漫。当人们的惰性发展到极至, 就会出现含糊、延长的声带模糊音, 导致某些音弱化, 甚至脱落 (Jespersen, 1954) 。

2. 社会因素是语言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语言快速简化的基础。一方面, 大量的科技词汇不断涌现, 一些形态较长的词汇很快通过构词法变为简短的词语。另一方面随着广播、电视、电话和卫星通讯等传播媒体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不断改变和更新, 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 大量的网络词语应运而生, 网民们绞尽脑汁创造简洁、经济的新词, 这些“网语”很时尚, 简便、快捷, 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 (黄远振, 2003) 。由此可见,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客观上要求人们办事讲效益求方便, 交际时就会避繁就简, 力求精练。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自然也就必须朝着简化、方便交流的方向发展。

3. 地域因素也是语言经济原则形成的因素之一。

语言的演化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英国人踏上美洲大陆后, 生活在几种移民语言与殖民语言不稳定共存的环境中, 大西洋两岸英语的差异逐渐明显。因而, 美国英语在读音、拼写和语法方面较英国本土呈现出更强的简略性 (黄远振, 2003) 。

二、美国英语的简略现象

(一) 词的简略现象

1. 词的拼写。

美国英语单词拼写的简略是美国英语简略的重要特征。美国著名词典编撰家诺亚·韦伯斯特 (Noah Webster) 的Spelling Book一书对英语的拼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英、美英语在拼写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2. 词的缩略。

在美国英语中, 缩短词、口语简略式、缩压形式大量出现在美国的正式出版物中, 甚至是权威的出版物中。

在美语口语中, 人们常常使用以下简略式:

(二) 句法中的省略现象

省略现象大量出现在美国口语和书面语中。凡是能省略的词一般都尽可能略去。句中的虚词, 如介词、连词、冠词、助动词与动词不定式符号to等往往被省略。

1. 介词的省略。

I’ll come over (on) Saturday.

Let’s stay (at) home this evening.

It’s more interesting (in) that way.

They had a daughter (of) my age.

Mr.Smith sent the letter (by) airmaill.

The food and water will last them (for) seven days.

He drove (from) here to there during the holiday.

2. 连词的省略。

(1) and连接动词时的省略。

I’ll come see you later.

(2) so that, so...that, such...that中的that的省略。

I can make it like new so you don’t have to buy a new one.

She is such a pain I want to kill her.

(3) not only...but also中的but also的省略。

Not only is she beautiful, she is kind.

3. 助动词的省略。

(1) do的省略, 常见于美国口语中。

How much I owe you? (=How much do I owe you?)

(2) should的省略。在由suggest, order, demand, ask等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的动词引出的宾语从句 (虚拟语气) 中省略动词should, 直接用动词原形。

She insisted that he knock before entering and she demanded that he admire her hats.

4. 不定式符号to的省略。

(1) 动词come和go后面的不定式符号to的省略, 直接用动词原形。

I think I’ll go back look for my dog.

(2) help后面的不定式符号to的省略。

He helped us do the job.

(3) 用作主语的动词不定式, 主语如果是由“thing+关系从句”、“all+关系分句”、“what分句或thing+不定式结构”等组成, 且带有动词do的某种形式时, 作为主语补语的不定式一般均略去to。

The only thing Mary can do now is do it on her own.

All you do now is tell him the truth.

5. 定冠词the的省略, 尤其是all和时间名词之间的the。

He has been busy with her paper all week.

She’ll be there all morning.

(三) 句法中的替代现象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 人们常用名词作定语来替代短语或从句, 用非谓语动词形式来替代从句, 这使语言的表达变得更为简洁和易懂。

1. 名词作定语替代短语或从句。

talent hunt=hunt for talent (寻找人才)

case officer=officer in charge of a case (案件执行官)

scare buying=buying goods for fear that the price would goup (恐慌性抢购商品)

position paper=which expresses the position or stand of aparty (表明立场的文件)

2. 非谓语动词形式替代从句。

(1) 分词代替定语从句。

You can find what you like during the fall sale happening now.

(2) 分词代替状语从句。

Coming home at night it was scaring walking past all those graveyards. (Reader’s Digest, Nov.1999)

Friends don’t let their friends drive drunk. (Reader’s Digest, 2000)

(3) 动词不定式替代定语从句。

You see we believed that when more Americans have safe places to call home, it strengthens families, communities and our nation as a whole. (Washington Post, 2002)

(4) 动名词替代时间状语从句。

Sibi Soroka discovered this upon applying for a job watching for shoplifters at a Target Store in Califonia. (Reader’s Digest, 2000)

(四) 句法规则的简易现象

在美国英语中, 某些语法规则方面的简略也是美语简略的明显特征。

1. 在一般将来时中, 三种人称一般都使用助动词will, 这远比英国英语中第一人称需使用shall, 第二、三人称使用will要简洁得多。

We will go to the beach next month.

费尔南德·莫塞 (1990) 在其所著的《英语简史》中指出:在一般将来时的第一人称中,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will和shall的百分比为:

从以上百分比可以看出, 在一般将来时的第一人称中, 美国人使用shall的比例远比英国人低得多。虽然目前shall在英国英语普遍使用, 但也有人预言, will与shall的区别将消失, wil最终将取代shall。值得补充的是, 在过去将来时的第一人称中, 美语仍然使用will的过去形式would。

2. used to, dare, need等动词在美语中多用作普通动词, 淡化其在英国英语中情态动词的用法。

He used to live in London, didn’t he?

He doesn’t dare to do it.

3.集合名词, 如committee, family, audience, government, team等, 从形式上看是单数, 但在英国英语中, 作为整体来看, 其后动词用单数, 但如果要强调它们是由若干成员组成时, 应用作复数。而在美国英语中, 以上集合名词都用作单数, 其依据是因为这些集合名词未用复数形式。美国人强调语言逻辑上的合理性, 美国英语的这种用法显然比英国英语简单并且易于操作。

The team has played well today, even if it lost.

美国英语中词性相互转换多见于英国英语。这种转换十分随手和简洁。

名词转换为动词:

to head (a delegation) (率领)

to mouth fine words (唱高调)

to cup his hands around the mug (拢起双手捂着杯子)

动词转换为名词:

have a say (有发言权)

in the know (知底细)

形容词转换为名词:

to have the blues (患忧郁症)

daily necessaries (日用品)

在以上常见词性转换中, 尤以名词转换为动词最为常见, 如:

We can dog (尾随) someone’s footsteps.

We can foot (步行) the subway station.

We can bus (用公共汽车载) the children to school and schoo (教育, 使学会) them in English.

4. 间接陈述句中时态使用的灵活性和简洁性。

在美国英语中, 不遵守传统语法规定的语言现象随处可见。比如, 在间接陈述句中, 时态呼应的原则常常被违背。人们从语言实际应用出发, 使用其所需的时态, 而不是机械地照搬传统语法中时态一致的原则。这种切合实际和简洁的用法频繁出现在美国极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

(1) 主句 (一般过去时) +宾语从句 (一般现在时)

The health department hopes to have results of another tes Tuesday, but she said she is not sure the results will be any clearer. (Daily News Record, 2008)

(2) 主句 (一般过去时) +定语从句 (一般现在时)

The recommendation came in a nonbinding resolution that doesn’t require President’s signature.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

该句中的“came in”表示发生在过去, 而一般现在时“dosen’require”则表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非约束性质的决议无需总统签字, 强调这是一种惯例。

美国英语追求时效追求方便的特性, 使得美国英语一直朝着简单明了的方向变化, 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 美国英语的这种省力省时的经济性和简略性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可。

参考文献

[1]Jespersen, O.Language: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54.

[2]黄远振.论语言简化现象及其成因[J].天津外国语学报, 2003, 7:25-30.

[3]曾春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俄语口语简略现象[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5:58-62.

3.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4.论语子路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篇四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①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②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②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kēng。③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人。筲,音shāo,竹器,容五升。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成为士人的首要条件是:立身处事有廉耻之心。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以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在道德上的“有所不为”。

B、只做到道德上的.自律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办事才能,能完成国君所交给“使于四方”的任务。由此可见,孔子更注重士人在能力上要“有所为”。

C、说话必守信不移,做事能坚持到底的人也是孔子所认同的。因为能做到这些,立身处世上也可以无所亏欠。

D、子贡问“士”的本意在于问“今之从政”的人如何,而在孔子看来,当时的从政者识量浅狭,连最起码的诚信都做不到,不够资格称作“士”。

2、从文中看,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现今知识分子应具备什么素质。(3分)

答:

【答案】

1、B(孔子“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补充已然表明他更重视道德上自我约束,宁可才不足而德有余。只做到能力上的有所谓,那可能是个奸雄)

5.《论语》的文言现象 篇五

如何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以《(论语)六则》为例

周艳春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但当今的文言文教学不尽人意,大多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整堂课下来,学生除了能机械地背记一些字词语段外,别无所获。怎样才能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笔者以《(论语)六则》为例,略谈如何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

一、抓兴奋点,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为激发学生对《(论语)六则》的学习热情,在第一课时的教学阶段,笔者引入如下内容――孔子被历代读书人尊奉为“圣人”,百姓们也对他推崇万分。提起孔子,人们大多以为他是彬彬有礼的文弱书生。其实,孔子不但是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也是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威猛之士。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算起来,孔子的身高约为1.91米,可见他身材之高大威猛。《淮南子》上说,孔子的勇猛超过著名的勇士孟贪,跑步的`速度能追上野兔,尽管这些描述不免夸张,但足以反映孔子是一位体格健壮、勇猛力大之人。通过介绍孔子与众不同的身世,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孔子的学习热情。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积累文言知识,再通过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长此以往,他们积累越多就越有自豪感,运用越好就越有成就感。因此,如果教师能够精心组织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上《(论语)六则》一课之前,笔者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文学常识、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寓意等方面,通过集体品评亮分的方式进行比拼。按照分数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发言人”,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跃跃欲试,都渴望被评为“最佳发言人”,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珠海拾贝”,搜集源自课本中的成语,如“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等,让学生制作成语手册;“名句选秀”,让他们选出课本中最喜欢的名言名句,有人欣赏“有朋自远方来”的豪迈与大气,也有人喜欢“温故而知新”的谆谆教诲。

三、重视诵读,收传情达意之效

一般来说,文言文语言凝练,意蕴深厚,非读不足以传情,非诵不足以明旨。学生熟读成诵,既可以积累大量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诵读古文来吸取经验教训以启迪智慧,另一方面则通过诵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让学生在习得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教《(论语)六则》一课时,笔者借助网络收集了大量课文朗读资料,其中包括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不同版本的诵读,学生得以切身体会到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赏析论语的,进而激发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进入课文情境。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比如同桌一人读给另一人听,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读,全班交流朗读,同时配上音乐与动作等。从诵读中,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这是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6.记承天寺夜游的通假字 文言现象 篇六

诗人苏轼确实是拥有生活艺术、生活能力的人,不仅能于敲门不应之时倚杖听江声,更能于贬谪之境遇看见如水月色。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很好的体现。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 记承天寺夜游考点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 《记承天寺夜游》鉴赏

★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7.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 篇七

一、之:

(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

怅恨久之;公将鼓之(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

(二)代词

(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

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

(2)代物。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3)代事。

闻之,欣然规往(4)代我。

君将哀尔生之乎?

(5)指示代词,这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三)动词

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

(四)相当于“以”

局促一室之内

二、于

(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2)给

勿施于人

(3)比

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4)被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到

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7)向

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8)和,跟,同

曹操比于袁绍(9)对于

不戚戚于贫贱

三、以

(1)用

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2)把

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

(3)凭,凭借

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4)来

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5)用来

盖以诱敌(6)认为

不以疾也

(7)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

(8)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

卷石底以出(10)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11)以致于

以塞忠谏之路也

四、而

(1)连词,表并列

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3)连词,表修饰

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

五、为

(1)因为

项为之强

(2)当作,作为

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

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

(4)成为

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做

为宫室、器皿、人物(6)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7)为此

愿为市鞍马(8)向

为天下唱

(9)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9)为了

不必为己

(10)被

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

(11)替,给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2)心理活动

或异二者之为

六、其

(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这(那)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3)其中(的)

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4)自己的 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5)难道

其真无马邪(6)其实

其真不知马也(7)大概

其恕乎

(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

七、则

(1)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着,国恒亡。(4)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八、也

(1)表判断 环滁皆山也。

(2)表感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苛政猛于虎也。(3)表陈述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表疑问 安求其能千里也?

(5)表停顿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言:(1)一言:一句话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欲辩已忘言

方:(1)正

方出神

(2)当„„时

方其远出海门

(3)方圆

荆之地方千里

身:(1)身子,身体

(2)亲自

自:(1)从

(2)如果

日:(1)太阳

(2)每天

(3)天

(4)一天天

信:(1)真诚,诚实

(2)确实,的确

(3)通“伸”,伸张

(4)信用

(5)实情

(6)相信

时:(1)时常地

(2)当时

故:(1)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2)旧、原来

(3)所以

(4)因为

(5)缘故,原因

(6)故意

是:(1)代词,这

(2)这样

蹲其身

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有朋自远方来

自非亭午夜分

能张目对日

吾日三省吾身;主人日再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也

信义著于四海;小信未弗

必以信

忌不自信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虽有名马;故不错意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是知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焉:(1)语气助词

见贤思齐焉;因以为号焉

(2)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代词,相当于“之”

复到舅家问焉

(4)怎么,哪里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焉”“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夫子何命焉为

(6)在哪里

且焉置土石

已:(1)止,停止

死而后已;然志犹未已

(2)已经

待君久不至,已去;今南方已定

(2)通“以”

自董卓已来

然:(1)这样,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公欣然曰

(3)是的,对的吴广以为然

(4)但是

然操遂能克绍;然胡不已乎

次:(1)停泊

次北固山下

(2)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足:(1)够,足够

最爱湖东行不足;以中有足乐者

(2)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始:(1)才

始悟为山市

(2)刚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开始

余之游将自此始

市:(1)集市

见山上人烟市肆

(2)买

愿为市鞍马

若:(1)如,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烨然若神人

(2)不若:不如,比不上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你

若为佣耕

(4)假如,如果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因:(1)凭借,依靠

未若柳絮因风起;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于是,就

因以为号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 可:(1)可以

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可知其源

(2)大约

高可二粟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过:(1)过了

过中不至

(2)到

及鲁肃过寻阳

(3)经过

属国过居延

(4)过分,太甚

以其境过清

(5)错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

舍:(1)(shě)舍弃,放弃

(2)(shâ)房舍

去:(1)离开

(2)距离

引:(1)拉

(2)称引

顾:(1)回头看

(2)拜访

亡:(1)丢失

(2)逃跑

(3)灭亡

(4)通“无”,没有

居:(1)经过

(2)处在某个地方,停留

与:(1)给

(2)(yù)参与

(3)和

(4)(yú)疑问语气助词

书:(1)写

(2)信

(3)文书

便舍船;太丘舍去

屋舍俨然

委而去之;乃记之而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下车引之;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喻失义

元方入门不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居数月

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借旁近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指欣赏)

似与游者相乐;吾谁与归

轻寡人与

即书诗四句;乃丹书帛曰

一男附书至

上书谏寡人者

就:(1)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接近、趋向

蒙乃始就学;此人可就见

或:(1)有人

或以钱币乞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有时

或王命急宣

(3)或许,也许

或异二者之为

余:(1)我余闻之也久

(2)多余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闻:(1)听说

余闻之也久;今或闻无罪

(2)听见

怀旧空吟闻笛赋;闻水声(3)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1)(chân)相称

不能称前时之闻

(2)(chēng)著称,号称

不以千里称也

卒:(1)最终

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

(1)士兵

卒买鱼烹食

且:(1)尚且

且为众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况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且焉置土石(4)将近

年且九十

固:(1)本来

固众人;固以怪之矣

(2)坚持

吾义固不杀人

(3)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4)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至:(1)到

暮至黑山头

(2)极点

寡助之至

耳:(1)语气词,罢了

见往事耳

(2)耳朵

闻寡人之耳者

孰:(1)谁

孰若孤

(2)哪一个(孰与:与„„比,哪一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仔细

孰视之 及:(1)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

(2)如,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

更:(1)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2)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会:(1)适逢,正赶上

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

(2)体会、领会

每有会意

(3)聚会

(4)必然,一定,定将

绝:(1)极

(2)断,消失

意:(1)心情

(2)神情、态度

(3)意图,打算

(4)旨意

(5)意思

(6)情趣

少:(1)稍微

(2)(shào)年轻

间:(1)(jiàn)夹杂

(2)(jiàn)间隔

(3)中间

(4)(jiàn)私自,偷着

(5)(jiàn)参与

(6)(jiàn)间或、偶然

虽:(1)即使

(2)虽然

名:(1)说出

(2)著名,有名

(3)名字

(4)命名

止:(1)通“只”

多会于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长风破浪会有时;会挽雕弓如满月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往来而不绝者

宾客意少舒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每有会意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略无慕艳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陈涉少时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

骈死于槽枥之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虽人有百手;虽千里不敢易也;虽不能察

虽有千里之能;游人虽未盛

不能名其一处也

有仙则名

则题名其上

名之者谁

止有剩骨

(2)停止

一狼得骨止;羽、飞乃止

前:(1)上前

狼不敢前

(2)前面

其一犬坐于前

穷:(1)穷尽

欲穷其林

(2)贫穷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属:(1)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2)类似

(3)(zhǔ)连接

(4)通“嘱”,嘱托

乃:(1)竟然

(2)于是

(3)才

具:(1)详细

(2)通“俱”,全,皆

语:(1)告诉

(2)谈论

道:(1)说

(2)政治理想

(3)学说

(3)路

果:(1)实现

(2)果然,果真

寻:(1)不久

(2)寻找

益:(1)更加

(2)益处

(3)增加

兴:(1)起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嘱予作文以记之

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

凡三往,乃见

具答之

百废具兴

此中人语云

卒中往往语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益慕圣贤之道

伐竹取道;道不通

未果,寻病终

尉果笞广

寻病终

寻向所志

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

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曾益其所不能

水波不兴

(2)兴起,建立

百废具兴

(3)兴旺,兴盛

汉室可兴矣

比:(1)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2)等到

比至陈

(3)比拟,认为和„„一样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比较

曹操比于袁绍

类:(1)像

佛印绝类弥勒

(2)事理

(3)种类

寂:(1)平静

(2)没有声音

盈:(1)满

(2)充满

修:(1)长

(2)治理,培养

(3)身高

行:(1)施行

(2)走

(3)品行

归:(1)女子出嫁

(2)归依

(3)聚拢,归到一处

(4)返回

恶:(1)(wù)憎恶

(2)(wū)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作:(1)兴起

(2)写

(3)奋起,有所作为

(4)振作

晓:(1)早晨

(2)知道,明白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其人视端容寂

寂寥无人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彼竭我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讲信修睦

邹忌修八尺有余 大道之行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性行淑均 男有分,女有归 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暮而归;燕然未勒归无计

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能无纪 盗窃乱贼而不作 嘱予作文以记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鼓作气 晓雾将歇 晓畅军事

乱:(1)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2)无秩序

猿鸟乱鸣

一:(1)全

上下一白;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

(2)一片

一碧万顷

许:(1)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上下

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答应

(4)承认,同意

食:(1)吃,吃饭

(2)(sì)通“饲”,喂

期:(1)期望

(2)约定

(3)一定的时间期限

既:(1)已经

(2)不久(常“既而”连用)

能:(1)能力,才能

(2)能够

安:(1)怎么

(2)养

尽:(1)竭尽

(2)完,没有

(3)全部取得

临:(1)面对

(2)靠近

(3)到

加:(1)加上,放上

(2)给予

(3)益处

(4)虚报

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

时人莫之许也;杂然相许

便欣然忘食;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行

度已失期

既醉而退;既加冠

既而儿醒

虽有千里之能

恶能无纪;然操遂能克绍

安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安

食之不能尽其材

林尽水源;风住尘香花已尽

利尽南海

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既加冠(戴)

大王加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10

患:(1)担心,担忧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祸患,灾难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游:(1)交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3)游玩,游览

似与游者相乐

理:(1)道理

援疑质理

(2)治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再:(1)二,两次

(2)第二次

中:(1)内,里,心中

(2)中间

长:(1)增长,振作

(2)高大

(3)(zhàng)多余的 伐:(1)砍伐

(2)讨伐,进攻

清:(1)清澈

(2)凄清

观:(1)看

(2)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开:(1)放晴

(2)消散

国:(1)国都

(2)国事

(3)国防

(4)国家

景:(1)日光

(2)景致,景色

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 再而衰 以中有足乐者 中轩敞者为舱 暂凭杯酒长精神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宋无长木 伐竹取道

伐无道;齐师伐我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予观夫巴陵胜状;由此观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连月不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金:(1)金色

浮光跃金

(2)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请献十金

谓:(1)为,是

太守谓谁

(2)对„„说,告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说

谓为信然

(4)认为,以为

君谓计将安出

(5)叫做,称为

不可谓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将:(1)(jiōng)将要

(2)(jiòng)带兵

(3)(jiōng)扶,持

向:(1)渐进

(2)旧的,原来的令:(1)使,派

(2)即使,假若

(3)命令

欲:(1)想要

(2)愿望

下:(1)向下

(2)攻下,攻克

(3)从高处到低处

(4)颁布,下达

(5)次序在后的,下等的应:(1)响应

(2)回答

使:(1)让,派

(2)出使

善:(1)善于,擅长

(2)好,好的余之游将自此始 上使外将兵 出郭相扶将 秋天漠漠向昏黑 寻向所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藉第令毋斩 乃下令;令初下 我欲乘风归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从民欲也 下见小潭 蕲下

下视其辙

乃下令;令初下 受下赏 杀之以应陈涉 河曲智叟亡以应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京中有善口技者 以大易小,甚善 12

发:(1)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

(2)发作

怀怒未发

岂:(1)难道

岂直五百里哉

(2)是否

将军岂愿见之乎

直:(1)通“值”,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

(2)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诚:(1)如果,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

(2)确实,的确

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真心,诚心

帝感其诚

愿:(1)愿意,乐意

愿为市鞍马

(2)意愿

但使愿无违

(3)希望

愿诸君勿复言

秋:(1)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秋天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1)(sài)边塞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下秋来风景异

(2)(sâ)阻塞,堵塞

以塞忠谏之路也;惩山北之塞

遗:(1)遗留

以光先帝遗德(1)(wâ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举:(1)发动

举大计亦死

(2)推荐,推举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3)被选拔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所以:(1)„„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

吾知所以距子矣

子:(1)夫子,即先生、老师

子墨子闻之 .

(2)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愿借子杀之

(3)子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轩:(1)高

中轩敞者为舱;互相轩邈

(2)有篷的车

舍其文轩

文:(1)文章

醒能述以文者

(2)彩饰

舍其文轩

刺:(1)用尖利的东西刺

专诸之刺王僚也

(2)指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朝:(1)(zhāo)早晨

朝服衣冠

(2)(cháo)朝见

私:(1)偏爱

(2)私情

8.《论语》的文言现象 篇八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简拼】bbly

【近义词】半部论语治天下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成语用法】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例子】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产生年代】古代

9.劝学文言现象 篇九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3]焉。”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人生下一篇:2022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