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

2024-10-06

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精选8篇)

1.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 篇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

2013年12月10日 10:45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2年9上期 作者:林春逸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内容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自觉坚持这样的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文尝试着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答。

关 键 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理念;策略;方法

作者简介:林春逸,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发展与发展伦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09-0042-03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早在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几年内使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在过去的八年多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本文试图就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问题从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要自觉坚持这样的判断标准,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们认为,判断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至少有:

1.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由文化力、意识形态影响力等表现出来的一种实力。新世纪新阶段,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本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成为了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主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解决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以及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问题。

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问题,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作为科学信仰,在信仰确立的过程中,理论确证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理论上的彻底,才有信仰上的坚定;同时,科学信仰同样需要实践体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和巩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要求。而根据相信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信仰主体分为:不信者、疑信者、随信者、诚信者、狂信者、背信者等。根据信仰规律,对一个信仰客体的信仰,诚信者永远是少数,也正是这少数的诚信者,是信仰事业的中流砥柱。而随信者永远是多数,疑信者也不少。因此,在当前价值多元化、信仰态势空前复杂化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引导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不信者、疑信者成为随信者甚至成为诚信者,引导随信者成为诚信者。

又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问题。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遭遇到了世所罕见的发展难题,社会和谐稳定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成为了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同时让大学生坚信党和政府能够解决科学发展问题,坚信党和政府能够解决社会和谐问题。

2.是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个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对大学生而言,能够提升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才可能真正成为让他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当代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就是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所具备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一个人的素质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而真正决定事业成功的是水面下的东西,即自信力、意志力、创造力、判断力、亲和力、处事能力,是责任心、责任感,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进取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特别是在终身教育时代,我们都面临着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郎格郎认为,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每隔十年,人们就面临着一场在物质、精神和道德领域内如此广泛的转变,以至于昨天的解释已经不再符合今天的需要。”[1](P61)在终身教育时代,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不是一个曾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而一个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学会学习的人,更是一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按照以上的两个根本标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采取以下三项策略:

1.坚持学科建设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着力解决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问题。首先必须走出学科建设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凡是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高校,不管是高职高专还是本科院校,凡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不管是不是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都有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特点,抓住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力量,汇聚队伍,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的任务;都有用学科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任务;都有加强学科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相互联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等重要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达到真信、真学、真用、真教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进而解决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问题。同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科建设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分离的问题。

2.坚持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性,还需要突出问题意识。这里的问题意识,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做到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迫切需要解答的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上,真正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以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魅力。

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样,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需求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迫切需要解答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进行教学,如围绕“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开展教学。具体到不同课程,这些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追问和展开可以有所不同。要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发展实际来解答这些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3.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当前,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受此启发,我们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必要“走转改”,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解决力、解释力以及育人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鲜明地告诉我们,正是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提供着源头活水,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效提供着检验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问题意识,要注重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迫切需要解答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要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呢?简言之,问题从哪里来,钥匙在哪里?从根本上说,问题和钥匙都在社会实践中、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很突出。要破解改革难题,破解发展难题,更需要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深入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科学分析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培育发展动力、协调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共识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置身于改革开放火热现实中剖析典型案例,扎根在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挖掘鲜活素材,真正把理论学习的关注点聚焦到实践上,着力研究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当今中国的实际,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学会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的本领;通过实践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魅力。就教学方法创新而言,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创新专题式讲授的方法。在当今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只有通过反思、质疑、批判、对话来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引导,大学生才能辨明是非,才能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才能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重视主阵地建设,即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中,要努力发挥专题式讲授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专题式讲授,摆事实、举例证、讲道理,通过民主的、平等的对话氛围来阐述理论、解释沟通、释疑解惑。同时,在专题式讲授中,要特别注重师生对话,发挥对话作为一种反思性、批判性、建设性、参与性的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专题式讲授中重点帮助大学生解决“为什么”“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

2.进一步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不是外在力量的生硬灌输过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实现价值澄清、价值选择的过程。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才能更有利于价值澄清和价值选择。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发挥研究性学习在价值澄清、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通过指导大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选题,研读经典,收集文献资料,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等,以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新世纪新阶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共识、价值认同的过程。而只有通过价值实践活动,通过价值实践、价值体验,才能形成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价值实践中的关键性作用。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专题式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接触社会、运用理论、锻炼能力、坚定信念、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是形成价值共识、增强价值认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实践性教学要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实践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要形成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格局,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通过研究性学习,把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调研所得写成调研报告,进而使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同时取得更好的实效,实现“1+1>2”的效果,使大学生完成由价值认知到价值澄清、价值选择再到价值实践,进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共识、价值认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 篇二

随着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对高等教育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 我国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成功地把精英式的高等教育迅速的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同时, 并没有出现众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时期出现的动荡怪圈现象,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科研工作者杰出的贡献, 为我国普及高等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大学高等教育多年持续扩招已经使很多高校出现了办学条件严重跟不上招生数量的紧张矛盾, 有的高校班级严重超员, 教室数量以及教师人数严重不足, 以至于部分高校的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 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并且国家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领域倾斜, 投入大批资金用来支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招聘培训, 缓解了部分高校扩展人数跟教育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并经国务院批准, 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简称“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 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堪称事关质量的世纪之举。本文主要对高校质量工程管理效能如何提升做详细研究。

1“质量工程”的系统架构及实施意义

1.1“质量工程”的系统架构

“质量工程”按期内容结构, 可以用“质量工程”系统架构图表示 (如图1所示) 。

1.2“质量工程”的实施意义

国家要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化浪潮势头强劲、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关键在人才, 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国家适时启动“质量工程”, 不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 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质量工程实施的几年里, 每个高校都能以质量工程为抓手, 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些工作,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如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 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等。但也不能忽视的是, 目前在许多地方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监管方式粗放, 过程管理松散

“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与评审环节已构建起比较规范的指标体系及工作流程, 但对于项目立项之后如何监督与管理, 则标准模糊, 要求空泛。现行体制下, 政府部门在项目立项之后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项目自查和抽查, 但工作基本停留在形式审查层面, 很少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估。同时, 由于项目建设密度大、周期长、类型多, 政府部门无暇顾及每一个项目的过程管理, 管理责任主要以项目合同书或建设任务书等行政性契约形式授权项目负责人及所属部门进行自我管理和监督, 这一制度设计使项目建设基本以内部纵向监督为主, 外部横向监督处于缺位状态。

2.2 奖惩机制不完善, 项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质量工程”项目现行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审批式管理, 项目一旦通过评审获准立项, 项目建设经费多数一次性全额划拨 (近年来有部分项目开始采用分期拨付方式) , 项目建设实效与经费资助额度不关联, 导致优质项目缺乏激励机制, 劣质项目亦很少被警示、限期整改或撤项, 客观上造成项目负责人“重申报、轻执行”。同时, 项目淘汰机制不健全, 项目一旦获得批准或通过验收, 相关荣誉称号及资质缺乏期限管理及淘汰机制, 造成相当一部分项目有名无实, 出现诸如精品课程网站无法使用, 教学名师已脱离本科教学工作岗位, 特色专业已无特色甚至流于平庸等, 尴尬境况。部分项目虽已建立起问责机制但缺乏实施细则, 对问责主体、责任承担及处罚方式的规定不明确, 导致制度落实困难。

2.3 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

很多高校的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 其中不乏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但主要的原因在于, 学校在推进质量工程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为争取到更多项目, 千方百计集中优势资源, 临时组建教学团队, 对项目进行突击“包装”, 而不是着眼于设法激励、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 且很多高校在职称评审, 津贴发放、优秀人才评选中, 主要考核科研成果, 很少考核教学工作, 尤其是本科教学业绩很少作硬性指标要求, 造成广大教师, 尤其是一些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不愿意投身到本科教学之中。

3 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策略思考

3.1 强化政策引导

由微观审批式管理转向宏观指导与监控针对“质量工程”政策导向被异化的倾向, 项目主管部门应摒弃以审批代替监管的管理理念, 改变目前以竞争性申报为主的单一布点模式, 拓展资源配置的形式。在保留一定比例竞争性申报项目的同时, 增加先立项后资助, 立项不资助, 通过认定后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 将经费资助额度、建设目标和建设要求等以打包方式下放到各高校, 赋予高校一定的统筹决策权。每年度的经费总额根据项目建设绩效动态调整, 优质项目给予奖励, 不合格项目削减或取消经费资助并限期整改或撤项处理。竞争性项目定位于好中选优, 强调扶优扶强, 旨在发挥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自主布点项目强调扶特挖潜, 将校际之间的竞争转为高校内部的竞争, 引导各高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及特色培育。在下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的同时, 政府将管理工作的重心下沉、后移, 工作中心由传统的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督, 使自身从事物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质量监督及绩效评估, 定期组织申报认定, 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绩效。

3.2 完善教学团队的外部环境

主要是指校院必须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的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比如说, 团队活动地点、基础设施、教师的培训机会、专项基金等, 这些能够为团队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学校还应该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 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这样才能使教师潜心研究和创新, 严谨治学, 施展才能。

3.3 师资队伍多元化

高校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加强人才培养策略上着手, 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应用型”的目标定位,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具体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专兼结合, 建立起一支有高深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3.4 发展合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即系统设计教育各环节, 整合可用教学资源, 实施以“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完成校内教学, 以“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完成行业教育, 第一课堂和丰富的职业性学生活动相结合, 激发学生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提高。充分体现能力培养为主原则、面向市场原则和符合性原则。完善多证书制度、技能考核制度, 落实质量优先原则。遴选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微格教学等教学法, 与教学活动配套组建教学教法群。并逐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逐步完善网络教育系统。

3.5 大力发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 按照基础、提高、综合3个层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综合实习、社会实践6大模块构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又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见习、顶岗实习等。

3.6 加强信息公开, 构建社会参与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

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 网络监督已成为一种可以倚重的外部监督力量。“质量工程”项目不同于科研项目, 对保密的要求一般不高, 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全面、深度的公开, 构建社会参与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在项目申报环节,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将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评审、检查验收标准及推广应用的预期目标全面向社会公开, 引导社会机构有序参与质量监督, 从源头避免暗箱操作。在项目评审环节, 逐步淡化微观管理, 强化宏观指导, 在确定政策、明确目标、完善指标体系和问责机制的前提下, 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授权第三方组织或机构来组织具体的评审工作, 避免政府主管部门自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从根本上杜绝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在项目建设环节, 建立项目建设进展年度报告制度, 规定项目组定期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建设进展, 阶段性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及时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为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同行专家及学生的监督提供便利, 构建人人监督、时时监督、各环节无缝监督的监督机制。

3.7 突出过程管理,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针对项目监管方式粗放, 过程管理松散问题, 应着力处理好项目申报与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常规的关系, 实现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的有机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 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 委托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学评估中心等有资质的第三方组织, 将项目的自查、互查等要求落到实处, 对建设单位的自查结果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适时进行抽查, 定期通报检查结果, 对建设目标出现偏移、建设任务落实不到位, 资源配置不规范等情况及时提醒和督促, 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实现, 避免政府直接管理可能出现的越位、缺位或错位。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 加强软件建设, 有意识地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 提升师生的质量意识, 发挥质量文化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将质量至上的价值理念内化为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自觉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期行为, 使项目建设目标深度渗入教学各个具体环节, 激励、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及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工作,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4 案例分析

黑龙江科技大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2006年以来,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科技大学抓“质量工程”的明显成效。

4.1 与黑龙江工程学院建设成果对比分析

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 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院校, 黑龙江科技大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整体上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相当, “质量工程”建设获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4.2 与全国综合院校建设成果对比分析“质量工程”建设共分6个方面17个项目, 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程, 本文主要列举与煤炭类专业和煤炭类院校相关的、惠及面比较广的部分数据, 分析其共性特点与内在关系, 由表4、表5、表6可以看出。

5 结束语

3.课外阅读实效的提升策略 篇三

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首先,选择经典著作。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鲁智深的三拳打死镇关西脾气暴躁、嫉恶如仇的性格,还感受到他虽外表粗犷,但却粗中有细的品格,在“倒拔垂杨柳”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就得到《水浒》中去寻找答案。我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水浒的章节,认识水浒人物,制作读书卡片来比试一番,这样,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水浒传》的热潮。

其次,选择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散文,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功用。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

首先,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浏览、泛读、精读等。

其次,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再次,从阅读的形式来看,除了精读、略读,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恰当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养成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美文摘抄、书海拾贝、心得体会。

为了让学生把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平时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让学生有成就感。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从而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学期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主题竞赛活动

为了让学生认真阅读名著,我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用两周时间阅读相关内容,然后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对本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所读名著有了较多理解。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便捷手段,还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设法为他们搭建阅读平台,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长此以往,就一定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思想品德。

4.强化管理注重实效提升质量 篇四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因而素质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质量,并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充分体现。我区历来重视抓教学质量,特别是自年“管理质量年”以来,不仅教委狠抓了“两个六认真”,重视教学质量的宏观管理,而且教委领导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可以说,质量立校已成为沙区各校毋庸臵疑的选择,各校领导都在理直气壮抓质量,全区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重庆市上桥中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在沙区办优质均衡,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惠泽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相当大的改变。我校在区教委“管理质量年”的精神指引下,提出了“潜心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初中”的发展构想,转变到内涵发展上来,潜心教育教学管理,静心提升教学质量,立志办“沙区一流、市内有名、人民满意”的精品初中。仅三年时间,学校各项办学指标直线飙升,并连续获得“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教育综合质量一等奖”等荣誉。

回顾三年来的提升质量之路,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学校实施"1125"质量策略,所谓“1125”质量策略是指:1—一个中心:学校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 1—即一条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质量管理的主线;2—二个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从五方面(管理保质、常规增质、科研促质、评价督质、服务提质)确保质量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

学校上下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永恒主题,也成为社会、家长、学生评价学校优劣的关键。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教学质量,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工作,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区抓质量的热浪中,上桥中学不甘落后,狠抓、精抓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学校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和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杆,树立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所有的领导、各个部门、全体教师都关注教学质量,认真落实教学“两个六认真”,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经常给教师宣传教学质量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的重要意义,特别强调教学质量是决定着精品初中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和基础。而今,全校教职员工都树立了一切工作都围绕和服务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思想,学校形成了“质量立位、质量兴班、质量兴校”的齐抓共管、全力以赴提升质量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二.围绕“一条主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贯穿于学校教师质量提升和教师教学的主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始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领导老师关注课堂,老师关注课堂教学,教研重点研究课堂,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紧抓“两个提高”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完成的,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学校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学校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精品讲坛、精品学科建设等活动,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主题性教研、“精品课堂”标准论坛等活动。围绕课堂教学搞科研,认真研究校内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课堂教学特点,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论坛。学校还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精品课堂”的研讨,讨论认为“精品课堂”是课堂的理想境界,她应该是完整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研讨中,我们提炼出欧荣老师的诗词赏析课“情景引入—整体感悟—导读精讲—背练过手”的模式,刘思七老师初三复习课,“考点导入、题型诊测、自主归纳、自我质疑、纵横拓展”的模式。

学校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为“精品学科”建设先导学科,让这些学科的教师探索出本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先导学科的提升,带动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认真开展教师间“一助一”互助学习活动,定期总结活动效果。充分借助教研员的力量,加大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力争做到说课有重点,上课有特点、听课有侧重点、评课有主题,让每一次说课、上课、听课、评课都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效率的落脚点,而课堂效率的提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提出老师在课前至少要理清:师生关系,课前准备、课中调控、课后作业及辅导、有效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就是说,老师们要让课堂内外的“战场”全部调动起来为课堂服务,从各角度、各方面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提醒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激情”,更要关注学生的“反映”;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更要关注成绩差的;不仅要关注整体效果,更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不仅要关注传授多少知识,更要关注传授哪些有效知识,为学生提供有用、有效有信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

学校不仅从知识方面关注课堂效率,还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学校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老师们都能以朋友般的关怀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自己的课堂,喜欢学习。

四.做好“五项工作”

无论是学校还是一线教师都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学校从后勤服务质量、德育学生思想工作、师资、领导、科研、评价、家长//课前、课堂、课后等各个环节来思考和布臵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一线教师不仅系统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工程”的效率,而且还关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

我们学校一开始就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作一项系统的工程,从“管理保质、常规增质、科研促质、评价督质、服务提质”五方面来抓。

1、管理保质:

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归宿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可以说,教学质量成也管理,败也管理。教学管理不仅要管结果,还要管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点位;不仅管好教师教,还要管好学生学;不仅要管好课堂,还要管好课外。

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学校确定了“初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初二巩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初三总结提高”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教学思想。长期坚持集体备课,“不集体备课,就不进教室”。学校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精品来自精良的质量”的教学管理理念。

其次,学校严格按照《中学教学管理“六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常规。学校建立了校长、分管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在内的高效的教学管理指挥系统。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年级组,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督导和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年级组、有条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组教学管理模式,严格“计划、实施、评价、反馈”,定目标、定任务、定制度,如今已形成定期检测(基本是每月一次),每次检测必分析和总结,每次总结有反思,年级组和教研组定期交流制,定期分年级和层次召开学生质量调研会,教师常规定期检查制,每期教学比武,初三学生、家长、教师对口交接会等教学管理常规制度。

最后是,严格教学奖惩管理。

2、常规增质: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需严格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也即把握教学常规的各方面。学校制定和运用《上桥中学教学常规手册》,完善了教学过程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及检测、听课、评课等常规,严格督察。

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有“穷尽一生备好一堂课”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品质。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备课前要深入分析教材、学情、教情,要做到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务处对教案进行定期检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个细节、高效用好每一分钟”,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出有自我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求教师要精选每一道例题,精心设计每次休息室,实现“教师游题海,学生出苦海”。学校十分重视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自身的反思。课后辅导要注重实效,有针对性。辅导时,既要注重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群体辅导,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要关注差生。学校严格学科检测的次数和质量,对检测的用题由学科组长严格把关,避免“扔卷子”的检测,每次检测,及时批改和评讲。初三教师在中考复习前,必须将全国各地近三年的中考做一遍,至少出1份中考模拟卷,并写出自己的分析报告。学校引导教师达到到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多赢效果。

学校还对教师听评课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专门的培训。学校规定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期,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和一般行政人员不少于20节/期,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不少于50节/期,校长、书记不少于40节/期。学校要求教师听课时,要带着任务和问题听,听课结束后要认真思考和评课,写出听课反思,以促进上课和听课老师的共同进步。在评课中,我们要求教师评课要以课堂教学行为操练的十二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完善了讲课教师自评,同科组教师互评,学科组长、蹲科领导点评等环节,提高了评课的实效性。

3、科研促质:中学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围绕教育教学问题搞科研,将教学中的问题设臵为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科研的重点,发动全体教师搞科研。

为了让老师们人人都能走进“精品课”的殿堂,我们探索建立了“主题式校本教研”制度,要求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案例展示,有问题引发”。老师们在体验式参与校本教研后,“精品意识”得以树立和强化,对课堂关注度显著提高。学校定期开展精品讲坛,不但有万明春、鲜于煌等专家的引领,还有学校教师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实际的专题讲座。学校还开展了精品学科的研讨,讨论认为精品学科具有学科教师整体水平高、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业绩卓著、学科区域影响力大等特征。我们坚持“各学科整体推进,语文学科

优先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以文育人、表达见长”的语文学科建设理念,希望通过借助语文教育资源,尤其是通过“读名篇佳作、写精美文章、练出色口才”三大主题训练活动,培养具备良好心性、有文学素养、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上桥中学的学生。

学校先后开展了“中学德育生活化的研究”、“课堂组织策略研究”、“中学生态化课堂研究”、“中学专用教室的有效利用研究”等课题。在这些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全校教师结合自身,结合学科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子课题,人人参与科研,人人有科研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和和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增强,有效的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评价督质

教学质量的评价一直是专家和各校领导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学校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效度。

学校借鉴各方经验、吸收各种建议、多次修改,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考核、教师送培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很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学校根据各科和各年级实际,分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分年级,综合区进修学院、三校联合体、学校自身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并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评价范围,制定了不同的、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还增强了评价的实效性,被广大一线教师认可。学校一线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主动对照相应标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努力争取达标。如今,不仅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成为教师促进自己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5、服务提质

学校树立“管理即服务、后勤即服务、服务育人”的思想,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全力为一线教师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为了让老师们能潜心抓质量,学校各处室开学、期中、期末考试前都要深入年级组、教研组了解教师所需,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我们还为初三老师提供免费早餐和牛奶,关心老师们的身体健康。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年级组、教研组,与教师一道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帮助老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共同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优质的服务,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怀,激励全校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激发了老师尽心尽力抓质量的热情。

5.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 篇五

打造特色班主任队伍提升德育管理实效性

前言: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以“德育常规管理”为抓手,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班级管理”为主阵地,体现管理育人;以“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德育管理特色”为德育工作目标,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途径。在实施德育长效管理机制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与优美的校园环境;创设全员育人的人文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开展德育各项工作,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科学化、常规化、制度化、目标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德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我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篇六

【摘 要】随着初中语文作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加注重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作文教学要依托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喜欢作文的道路,教师把握好教材的使用,突出重点,做到读写一体,从形势到内容主题,再到写作方法,都要让学生注意模仿并多读多练,达到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实效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感触颇多,每当课堂上,看到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涩,作文课上学生难以成文的景象,心中感到责任的重大。初中语文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作文作为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其在其他方面的语文能力直接挂钩。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教学要效果,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基于此,笔者以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为中心,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仅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愿意作文,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知道语言表达的魅力,我给他们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说列国的故事。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作文就是把口头的有声语言变为永不消逝的书面语言。它可以记录你的友情、亲情,更可以记录你的变化的心情。让这些转瞬即逝的宝贵的东西,永久的贮存在你的思想的保险柜里,可以随时翻看,随时回味。它能让你时时记起友情的美好、亲情的珍贵,思想的灵感与独到。你会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伟大,你的成功也就慢慢向你靠近。你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每当说起这些,学生们的眼光发亮,跃跃欲试,透露出对写作的渴望,这样再安排写作任务,他们会欣然去做,再加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很快。

二、强化读写能力

有教育者曾针对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研究,最后的统计结果表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肚子里没墨水”、文学积累薄弱是导致其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很少读书,其拥有的词汇和语段自然不可能多,学生在写作时必然感到吃力,感觉语言空乏无力,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先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调整语文作文教学的课程设置,增加读写教学的比重。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留出20~30分钟的时间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及练笔时间,学生在此间可以选择一些美文、杂记进行阅读,或者将自己认为不错的句子摘抄下来,或者写一些随感小记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一些专题性活动,如口头作文竞赛、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从旁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作文题材

在当前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以教材为主的文本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仅靠文本教材获得的知识并不能彻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实际的生活为素材,向学生传授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虽然当前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尚不健全,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因此初中作文教学有必要与当前的社会以及国际热点话题相结合,不求学生能够标新立异,旨在让学生正确表达和抒发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能够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如以文明旅游为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以“中国少年埃及旅游刻字”事件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学生假日旅游的机会也逐渐增多,针对这样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通过对时事热点的讨论,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升了学生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荣誉意识。

四、激发写作热情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自己的作品是被重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应该将学生划分出等级,更不应该歧视或者嘲笑那些写作水平差的学生,而是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作品,慎重批改和对待每个作品,积极发掘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而不是惩罚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老师这样做是为他们好,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五、注意搞好作文的专项训练

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外,还要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1、要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只有会观察,才能觉得有东西可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观察景物、人物,要有序有节,在观察中要勤于思考。要反复观察,纠正观察中的偏差和错误,并且要长期坚持。

2、学会锤炼语句。好的文章还要做到语句简洁,含义丰富、表述准确。怎样锤炼学生的语言呢?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对名句名篇的记忆与运用。对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记住。更主要的是为今后学生阅读和写作做了些基本的积蓄,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2)学会分类整理。对所学到的成语、名句按内容分类整理记忆,便于运用。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作为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因此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客观的角度讲,当前初中作文的实效性教学尚存在许多有待建设和改进的地方,还需要各位初中教育工作者为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教学的质量继续奋斗、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培林.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侯志强.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成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

7.浅谈提升中学物理教学实效的策略 篇七

一、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 借助实验分析验证, 寻找并揭示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 并通过科学、严谨的计算、逻辑推理, 认识新事物, 制造新产品, 推动社会的进步。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概念的构建,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检验学习物理成效时, 则更加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 及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学习物理的价值和意义。社会的任何一次的变革、飞跃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生产力。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在社会的发展和革新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 同时又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学物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 还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验探究过程, 掌握物理科学方法, 完善我们的思维习惯, 增强理性思维意识, 提高科学素养,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3. 建立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就是为了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高中物理是中学阶段较难学习的科目之一, 特别是初中与高一的知识跨越性大, 学生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情况下, 学习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好多东西没有学懂, 考试成绩也不堪入目, 于是对物理丧失了兴趣, 没有了要学好的信心和勇气。所以, 作为物理学科的任课老师有义务和责任鼓励学生, 通过丰富课堂教学, 组建物理兴趣小组, 开展物理知识大比拼等活动, 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物理, 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课后学习交流、辅导, 掌握解决物理方法和技巧, 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从而提高成绩, 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

4.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 挖掘自我潜力。人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 但任何潜力都需要积极开发, 才能把内在的潜力变成实际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参与者, 提高物理成绩还要鼓励学生从自身抓起, 要有勇于挑战的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品质, 通过自我激励, 寻找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合理定位, 挖掘自身潜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1. 动手习惯。学习物理, 就必须要求养成同学们勤于动手的习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要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安装、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环节。思考实验器材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经过分析、整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在亲身体验中发现规律, 达成实验目的。同学们在演算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选择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提高运算的精读, 提高了解题效率, 提升了自我运算能力。

2. 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习物理不会分析问题就好比乘船却不会摇桨。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全面了解的过程, 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问题时要结合物体所处情景及运动状态, 寻找与外界的逻辑关系, 全面给予判断。学习高中物理要求同学们掌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为支撑的。

3. 审题习惯。任何一道物理题, 命题人围绕所求问题, 会把相关条件及已知信息隐藏在题干当中, 只要认真审题, 读懂题干所强调的关键字、词、句, 结合所学知识就一定能成功解决问题。甚至一个关键的字就能暗示你要列什么样的式子, 一个词就能暗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三、掌握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

1. 围绕教材, 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平台, 要想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 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 丰富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围绕教材, 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来。如设计实验, 由学生参与完成; 提出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 小组间辩证, 汇总出正确答案; 也可以通过电教设备, 把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动画, 宏观、生动地展现出来; 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让学生带去工厂车间观摩, 通过产品来还原教材知识。

2. 精选精练习题, 把握好学习方向。物理老师都会听过学生这么说, “老师一讲就懂, 但一做不会”。我想, 学生应该是把书本知识与练习脱节了。其实,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透过练习归纳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把握好学习的方向。精选的习题中反复出现的考点往往就是本节课的重要考查点, 学生可以通过精选练习题来强化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做练习时, 不免有一些题不会做或做错了, 当老师分析讲解时, 一定要对比自己是那个地方没有想起来, 是方法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 找到根源, 重新在纠错本上做一遍, 加强认识。

3. 分析归纳重难点的考查方式。知道哪些是教材的重难点, 甚至能准确把握考查方向, 还是没有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通过分析, 归纳出该知识点经常以什么方式考查的, 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还是以计算题形式考查的, 是以独立问题出现还是以某种模型出现的综合问题。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整理平时的练习题, 进行分类汇总, 归纳出相应知识的考查方式。

4. 从实践中积累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方法和技巧是师生在长期的学习中, 结合习题的特点, 总结出来求解规律和简便操作, 为今后的练习提供方法指导。高中物理习题的题目编制是灵活的, 但解题方法却很有规律。所以高中生应对常见方法进行分类, 甚至要总结出在什么情景下用哪种方法, 具体的步骤是什么。如求力学中的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类, 解决静态平衡, 首选力的合成与分解, 构建矢量三角形, 其次用正交分解, 最后选择矢量三角形求解; 解决动态平衡, 首选图解法, 然后选择解析法, 最后选择三角形相似法。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就是要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就是要让他们了解物理的特点。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 就是让他们坚持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邢洪明.浅谈物理科学方法体现物理学科价值.中学物理 (高中版) , 2014, (3) .

[2]周远霞.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5) .

8.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效策略论文 篇八

1.仔细研读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任课老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之前,应该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根据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阅读教学。同时采用正确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和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课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课文中“背影”的那一幕,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深化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2.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知识积累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加强语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读,领悟语言运用的奥妙,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根据语境的不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能够运用最为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注重积累词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尝试背诵,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3.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趣味

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对文中“背影”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需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的“背影”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对中心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与感悟生活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

传统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教学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中,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对重要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需要重点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5.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具体策略如下: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为学生介绍阅读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收集名言,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建设班级书吧,购买优秀的阅读刊物,鼓励学生踊跃捐书,保证有足够藏书,让学生互换互看;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小书库,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和老师推荐的阅读刊物,并且加强自我约束,确保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班级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6.重视课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与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书籍,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进行阅读,学生还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购买相应的书籍,作为阅读材料。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利用工具书。尽管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但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字,或者遇到不熟悉的人名、地名、事件等。学生要善于利用工具书解答存在的疑惑,常用工具书包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等,能够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阅读。

上一篇:环境行政下一篇:工作后优秀的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