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谈责任(精选11篇)
1.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一
尊敬的党组织:
师德的本质就是勤业爱生,它包括做人和做事,古往今来,这一点永远不变。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这对高校老师来说,既是时代使命,又是一门艺术。优秀学生招进来后如何培养好?“创新之苗”如何造就成“创新之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所在的课题组在实践学校各级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课题立项到成果完善、作品转化等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对待学生,作为一名步入高校教师行列不久的年轻教师,几年的产学研探索实践,让我对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全心全意,教学与育人相辅相成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教师用整个身心竭尽全力地投入。教师的劳动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的劳动产品就是一批批人才。凭借着多年来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积累,我所在生工学科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我们的积累与国内一流的软硬件条件有能力探索生工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为此,我所在的课题组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机制,依托课题组的积累,构架起面向优秀本科生培养的平台体系,发掘和引导本科生投身学术探索。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拥有较高的学术志向和刻苦的潜能,同时,他要在学术上有自由思考的能力和悟性,而这些需要我们作为教育工的引导。在我们实验室,本科生可以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自身兴趣自主参与学术研究、可以个人申请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深造学习、也可以与教师一对一的面授专业课程等等,这是我们课题组给予学生的“特权”。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其本质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承担起的责任。课题组的每一个老师与学生们一起,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研习学术活动,使得以研究生为科研主体的实验室同样成为本科生也能自由交流、共建共享、展开共同学术生活的公共空间与平台。
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普通知识唾手可得,我们必须尽可能缩短单向度、浅层次的知识传授过程,在校内课堂讲透确实复杂艰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后,要迅速将“教室”搬到实验室,将学生带进知识探索的前沿、社会服务的一线。把生动的科技创新实践变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鲜活案例,把丰富的知识创新成果作为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取得的成绩证明,学生越早感受社会的创新需求,越快参与协同创新实践,看到创新成果获得和转化带来的巨大效益,其创新思维越容易被激活。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是一个认识现代工业的“展览馆”和掌握一般专业技术的“模拟工厂”,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想与做比苛求他们一定要想出什么和一定要做成什么重要得多。在教学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弯路是值得的,为了让学生有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我们将研究生完成的成熟的课题引入本科教学中,让本科生在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到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中来,这种较高层次的参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开拓了思路,这也是现在产学研结合的突出体现,也使我们在学科发展上做到双赢。
严谨笃学,科研与育人相得益彰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的劳动,高等学校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高深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好的老师不是塞给学生知识,而是把他们领进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走进了老师的实验室参与科研,便是很好的反映,而严谨治学的作风,会给刚刚迈入学科大门的学生以有意义的言传身教。在课题组里,我们是一个导师团,擅长基因工程的许琳教授、擅长生物信息学的严明副教授、擅长工业生物催化的李艳副教授、以及擅长微生物系统改造的我,四位老师和众多各有所长的博士生硕士生,使得在课题组参与创新实验的每一个本科生都可以得到强大的导师团全方位的科研指导,还能共享自己的公共小社区。让年轻人的思想得到表达和引导,表达得越充分,引导得越细心,培养效果自然越好。这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成功学者通常的成长之路。
除了实验室内部的导师团队,我们还给本科生提供各种与国内外专家直接面对面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迅速成长。今年我们就已经支持了三名本科生校外进修,两位同学去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代谢组学的研讨会、一位同学去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培训中心参加了气相色谱学习,这对他们都是很好的锻炼,这在很多校内外课题组也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严谨治学,必须探索创新。因为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方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效地获取知识,都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诚实守信、力戒浮躁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高校教师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学问。目前在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也使我们在育人过程中要坚持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成才的榜样,将大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戒骄戒躁的新一代。
勇于创新,产业与育人互促共进
身在南京工业大学这所具有百年工程教育优良传统的高校,教师的使命就又多了一层重要的含义,便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追求,积极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特别对于我所从事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领域的教研工作,其在生物制造产业化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具有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力量,这对我们培养生物工程师、制药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未来生物制造产业化过程中的“卓越工程师”。以“挑战杯”竞赛为例,其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要求高,学生不仅要“遥望星空”,参与高精尖的科研项目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还要“脚踏实地”,能够将作品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我们课题组今年指导的沙凤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二等奖,所关注的就是新型绿色工业生物催化这个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一个新兴和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领域,是目前能充分利用生物资源、节约能源、实现生产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她所参与的工作又是瞄准了每年带来数百亿美元的他汀类药物中的关键手性中间体,通过基因组探矿的手段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酶,构建基于反应-反应偶联的辅酶高效原位再生体系,系统地研究关键酶在多相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反应过程。她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以实验室为家,同课题组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一起,团队的协同合作,对她能拓宽知识领域和理解现代工业化,是宝贵的体验和财富。在这个一边学习一边探索的过程中,她也真正领会到了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创新能力结合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成就感,这项工作也与国内知名药企实现了成果转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我们课题组一直以来在传道授业所坚持的理念,我们的教学相对于工业界在总体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把国内外最前沿的东西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去比较,了解现实,发现问题,感觉未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工业界之后有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欲望和能力,我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从教师的渊博知识和高深学问中吸收营养,而且还要从教师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治学精神中吸收营养,所以只有我们自己保持旺盛的求学精神,才能使学生获益,终身学习,这也应该是对师德建设新的诠释。
2.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二
一、政府对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力争消除三大差别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是一种公益事业。教育公平关注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受教育机会平等, 受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资源的占有平等。政府只有利用教育投入的杠杆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尽量避免两极分化, 使每个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证。
1. 区域差别
我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造成了比较大的贫富差距, 体现分配公平指标的基尼系数已达0.45以上, 已超过国际警戒线, 甚至超过美英等发达国家0.3~0.4的平均值。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同, 造成区域在义务教育政策的免费性上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已是完全免费, 另外一些地区却还存在收费现象。
2. 城乡差别
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调查, 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 其中用在城市占77%, 而人口占70%的农村仅获得23%的教育投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之落后, 师资力量之薄弱, 学生流失之严重程度往往超出城里人的想象。
3. 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校际差异
即便是同一地区, 政府对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投入也有天壤之别。到今天, 教育投入倾斜的惯性使然, 抑或是利益或政绩的驱动, 有关部门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为名, 在对重点中学的投入上, 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再造一个新校区, 有的名校甚至办起校中校——贵族学校, 昂贵的学费令平民子弟望而却步, 动用公共资源办富人子弟俱乐部, 这一切无疑造成不同阶层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与对重点中学慷慨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政府对非重点中学的投入却可用“吝啬”来形容, 该投入的也不投入, 投入的经费甚至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硬件、软件均跟不上, 何来提高教育质量?这无疑在学校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这应了《圣经》的《马太福音》所说的“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多余;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 也要夺来”的马太效应, 这公平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 这种渴求是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比拟的, 而此时, 教育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校际差别尤为明显, 这些都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而造成的二元差别, 可这样的差别是否要经济不发达地方的学生来承受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这时不解决这些问题, 会给社会公平与正义带来无穷的隐患。
中央政府下大力气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增大对农村教育、中西部教育的投入, 努力实现全国大环境下的教育公平或者说尽可能地缩小二元差别。但在长沙, 特别是1997年城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后, 对教育投入的方向是值得商榷的, 更多地强调优质教育资源, 而不是大众教育资源, 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收费学校,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世界上建设最好的中学在发展中的中国, 而不是在发达国家。
硬件的不均衡也必然导致软件的不均衡,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都在追求教育的公平,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在追求另外一种形式的教育公平。今天的人民政府如果不努力去改造好薄弱学校, 不努力建设好师资队伍, 不彻底消除所谓的示范性学校, 我们的教育公平将是永远的痛, 也永远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根源。
二、学校管理文化的公平—务求“有教有类”
教育公平要求教育过程的平等, 而教育过程的绝大部分是由学校教育来完成的, 学校管理文化的公平是每个受教育对象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保证。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实现教育对象公平教育的具体表现, 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主动发展奠基。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更多地把自己异化成了“产品加工厂”“车间流水线”, 把一个个个性迥异、棱角分明、有血有肉的鲜活学生当成了毫无个性的冰冷产品, 以同一标准、同一规格去要求他、规范他、生产他, 形成一种模式下, 一种教育下的“共性”发展, 久而久之, 磨去的是学生的棱角与个性, 消逝的是学生弥足珍贵的创造力。如此一来, 唯分数论, 分数至上地衡量学生的标准就如星火燎原, 扼杀了多少天才, 不得而知;如此一来, 则会产生新的教育的不公平, 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要消除这种不公平, 就必须实现学校管理文化的“有教有类”。学校应在课程文化上设置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长发展的选修课;在班级的编排上要设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班级、社团, 推行小班教学;在作息时间上要安排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与发展的作息时间表;在教师配备上要充分考虑每个班级的需求;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要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追求博爱、弘道、仁义, 就是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要使传统文化内化到学生的心理, 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学校管理文化就应该使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内能公平地享受物质资源、文化资源、时间资源、精神资源, 使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由、独立、快乐的追求。
近年来,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秉承“为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理念, 在建设优美校园、打造优质课堂、培养优雅品格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三、教师教育的公平—力求做到“瞻前顾后促中间”
学生受教育的每个时间单元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而完成的, 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 是师生生命息息相关而迸发激情、产生火花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也是参与者, 只有在整个教学中充分照顾到每个受教育的个性特征, 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作用, 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但心情愉悦而且有责任感, 而这些又是他们学习持久的动力, 这才是教育公平, 这种教育公平写在学生的脸上才是真切的。作为教师要为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而不断地充电,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 掌握教育规律, 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 深入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才有可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受到最好的教育, 这要求我们教师对所教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尊重, 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育, 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追求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还应做到“瞻前顾后促中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关注的是两种人:优等生和学困生, 这样很容易使中间的学生受冷落, 感觉不被重视, 且使学困生感觉无望而“破罐子破摔”。所以班主任在教育中, 千万别把中间的学生边缘化, 要适当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教师在教学中, 也不能只关注优等生, 应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答问机会, 只有这样, 才是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3.浅谈教育的忠诚与责任 篇三
【关键词】态度;责任感;忠诚;因材施教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美西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把一封重要的信件交给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潜伏在古巴的深山老林中的加西亚将军,没有准确的地址,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联系到加西亚将军。罗文中尉接受了这项间距的任务,没有人可以告诉他:“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加西亚?”罗文并不因为不知道怎样能找到加西亚而拒绝送信立即出发,没有任何人跟随前往。他潜入古巴岛,在当地爱国者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把信亲手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以一种让所有人敬仰、信服的表达方式,向我们阐述了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罗文”的精神,让我们认识到工作态度可以直接体现在工作质量上。工作的效果,就要看工作的精神和态度,就是我们自身对于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如今,对于教育工作充满了怀疑与刁难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就应该弘扬和倡导“罗文”精神,那就是强调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主动。责任就是要勇于担当,想人所想,明确对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忠诚度。主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忠诚和热爱,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就是要拥有罗文的品德,具备罗文的执着,不怕困难、勇于摸索,这样我们也能成功的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罗文服从安排,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更没有因为任务的不确定性而讨价还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罗文的这种积极主动承担任务的态度、精神,让我们明白:①要积极主动的对待教学工作,无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自己分外的工作,都应该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受、去完成,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不应该出现在教学工作中。②面对每一个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都不应该退缩,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用心的备好每一节课、精心的完成每一堂课、细心的进行每一次教学反思、耐心的教育每一位学生。③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之前,我们要想罗文一样,总结自己的方法,吸纳别人的经验。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找好自己的“帮手”。④在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结合我们的教学课程,从生活常识中去挖掘素材,做到寄教于平凡中,渗透对学生德育的教育。
二、我们对待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有责任心和忠诚感
老师的责任心是建立在平凡上,细节上,甚至是体现在琐碎中。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的老师,我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个性倔强、自尊性强,与同学发生了小矛盾,一时间产生退学的思想。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我如果我盲目的劝说是不会让他回心转意的,于是我让他父亲帮他领回了家。一个星期之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你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你可能不是成绩特别优秀,但是你却特别勤奋;在同学眼里你可能不是特别亲切,但是你却特别喜欢帮助同学;在父母眼里你可能不是特别孝顺,但是你却特别懂事。如此可爱的你,怎么能就为了一个小矛盾,轻易放弃自己的学习,放弃自己的将来呢?学习是为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两天后这个学生回到了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碰到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不足为奇,但是我们要对待每一位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对待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注意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件事情。
三、把握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是要讲究方法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找准我们想要找到的“爱国者”,加之艺术,才能找到“加西亚”,才能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班上的一位学生聪明伶俐、性格孤僻,上课时都喜欢低头、从不听课,但是课后他都能问难度深、涉及高中内容的知识。于是他的物理老师从不过问上课他在做什么,而是在课后给他一定难度的练习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而另一位数学老师,一提到这位学生、是批评、摇头。两位老师,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结果在中考中这名学生物理考了A+,而数学却得到了B。教学是有意识的创造,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优秀的教学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特质,了解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本身的内在驱动力,因材施教。
4.责任教育我来说 篇四
三年级高武斯睿我长大了,从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长到了九岁,迎来了如火如荼的青春在成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与壮丽,我要大声地礼赞生命,为生命喝彩。
我长大了,从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长到了十二岁,迎来了如火如荼的青春。在成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与壮丽,我要大声地礼赞生命,为生命喝彩。
我为生命喝彩。蚕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结为茧而变成蛹。蛹破茧而出,化而为蛾,蛾产卵,孵为蚕,生生不息,代代相衍,这是多么豪迈的生命之歌。
我为生命喝彩。螳螂捕蝉,那是为了维持生命。当我看到雌雄螳螂我为生命喝彩。在交尾之后,雌螳螂竟大口吞掉自己的丈夫,不禁为其残忍而震颤,而当我知道它们这样做是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生命时,心中莫名地产生一种“崇高”。这是何其悲壮而又惨烈的生命之歌。我为生命喝彩。滚滚洪流中,有两个少年不慎落水。为了救这两个少年,许多人连衣服都没脱就跳进了水中。结果,两个少年得救了,而许多救他们的人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高尚的生命之歌。花谢了还会再开,月缺了还能再圆,但生命一但终结却在也无法复生。生是一次,死是一次,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不会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惋惜而悲伤,恰好相反,我为生命只有一次而欢欣鼓舞,而引吭高歌。物以稀为贵,唯其一次,才显得崇高,才显得珍贵。我们每一个珍爱生命的人才有可能写出生命的辉煌赞歌,弹奏出生命的绝响。
责任教育——珍爱生命
三年级高子路
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鸣唱……哦!这个世界最生机盎然的就是生命!正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让我们的整个地球也鲜活起来。
我一直喜欢那一首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歌中唱道:“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感到生命的可贵。每天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我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是他们让我感受这美丽的地球。我还要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是啊,生命就像一朵花,生命之花是绚烂的,也是脆弱的,稍不珍惜就会枯萎,凋零。
同学们,让我们吸取生活中教训,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愿我们每个小小的梦想,都能够慢慢地实现!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做起:不要因贪玩,而是去了宝贵的生命,健康成长,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责任教育——伸出你的双手,共建美丽校园
三年级高思玉
亲爱的同学们,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美丽的校园,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舞。我们是骄傲的红领巾。
当你踏着光洁的地板走进教学楼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经常手拿拖把,埋头辛苦擦地同学;当你在操场上与朋友尽情嬉戏的时候,你是否看见学校老师栽培草坪的背影;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位拖垃圾车的老爷爷的艰辛。
我们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春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当你看见春风中肆意飞舞的纸盒纸屑,洁白的墙壁上那一串串的脚印,操场上干枯的果皮,灰蒙蒙的糖纸,你能不伸出双手吗?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是喜欢我们的校园的,所以,我们每一位红领巾都应该伸出双手。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5.责任教育宣传报道 篇五
近日的大雾天气使大家又感受到了阵阵凉意,但在十中附小的校园中却处处透着暖意。在学校开展的“责任教育”课题研究活动中,四年级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进行“关爱、理解、责任感”的教育,并组织开展了“雏鹰小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组织全年段的学生为“春蕾女童”捐赠衣物达50件。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旧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打包好后送来学校。那一件件的衣物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样地温暖着老师和孩子们的心。四年级还组织“雏鹰小队”在社区开展“创礼仪风景线”活动共达10次。同学们用自己的一双双小手,把社区里的长期无人打扫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6.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六
关键词:责任关怀,化工,职业教育
2010年, 中国化学工业总产值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化学工业大国, 化学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现代生活中,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 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 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但是, 化学工业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上世纪后期, 由于一系列的化工厂恶性事故使得人们“谈化色变”, 公众对化学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敌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 为了规范化工企业管理, 挽回化工公众形象, “责任关怀”理念和方法被正式提出并发展起来。
一、什么是“责任关怀”
“责任关怀” (Responsible Care) 于1984年由加拿大化学品制造协会首先提出, 1988年由美国化学品制造协会正式推行。1992年, 国际化工协会理事会接纳“责任关怀”并形成在全球推广的计划。2002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式在中国推广“责任关怀”计划。
“责任关怀”是指一个化学企业在开展其经营业务的同时, 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持续改善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该体系特别强调社区的认知和参与, 强调信息交流和沟通, 并要求企业必须监管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注重对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出相应的要求。“责任关怀”实施的最终目的, 不是着眼于近期的商业和利益, 而在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公众形象, 从而使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零污染排放、零人员伤亡.零财产损失的终极目标责任。总之, “责任关怀”的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30多年来, “责任关怀”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 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体系。
关于“责任关怀”的含义、内容等, 相关的文献很多, 不在这里赘述。但对于其含义的理解, 在这里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1.“责任关怀”并非法律法规, 没有强制性, 一切以自愿为原则, 也就是说化工企业要比国际或地方法规所规定的做得更好, 并且是自愿自发的。2.“责任关怀”并非只是一种理念, 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 是一种有助于处理健康卫生、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问题的管理体系。3.“责任关怀”要求企业对化工产品从研发、制造、储运和配送、销售到最终的废弃实现整个过程的管理, 以减少源自化工产品对健康、安全和环境构成的危险。4.“责任关怀”有别于HSE。HSE是一项制度, 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 而“责任关怀”既是一个理念, 也是一项制度, 其与HSE基本准则一致, 但包括开放的内容, 同时面对企业内外。5.“责任关怀”有别于社会责任。“责任关怀”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但其专门针对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有严格的工作准则体系, 而社会责任主要是道德要求。
二、为什么要把“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职业教育
1. 有利于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化工行业
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 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而且媒体多样化、范围全覆盖、以及媒体源全员化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成了公民意识觉醒的闹钟。例如全国各地的“PX项目事件”, 正是公民意识觉醒所造就的结果。但是, 公众对化工行业的恐惧和敌视是一种偏见, 这说明公众并不真正了解化工和化工企业本身。其实, 化工企业在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 正在大力推行的“责任关怀”就是对公民的最好答复。
化工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即将参加工作的职业院校学生和已经在企业中工作的一线员工甚至管理人员。如果将“责任关怀”意识融入日常教学当中, 那么这部分人首先受到该理念的影响, 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责任意识。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以后, 也会积极关心身边的工作环境和人员健康问题, 并将这种意识传播给其他的工作人员和亲朋好友, 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具备了这种意识后, 企业会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管理方式, 逐渐的增强与社区公众的沟通, 加强社区对工厂整个生产过程及产品的认知, 开展工厂和社区的防护环境污染及事故应急处理的演练合作, 从而使公众真正了解化工、理解化工。
2. 有利于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化工类专业
全社会对化工行业的偏见以及敌视, 造成了化工行业人才供需比的“倒挂”现象。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报考化工类专业, 致使化工类专业招生数逐年减少, 企业化工人才短缺。根据调查显示, 高职化工类在校学生对于化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和健康、安全、环保等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校学生尚且如此, 那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民众就更不言而喻了。所以, 通过化工企业实施“责任关怀”可以使社区民众认识和了解化工企业, 而通过学校“责任关怀”理念教育使得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化工专业, 逐步培养学生作为“化工人”的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3. 有利于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自然提升。新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特质和现代产业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既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 就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和“责任关怀”理念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这一举措也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从而也就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终是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把“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职业教育
1. 培养学生前先培养老师
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关怀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责任关怀”虽然在我国化工行业已经开始实践, 但在化工职业教育中仍然停留在认知阶段, 一些教师甚至都未听过这个词语。所以对教师进行“责任关怀”理念的教育是将该理念融入教学中的前提。学校应该派教师去知名的大型化工企业学习培训, 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同时, 学习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法, 考察了解企业“责任关怀”的实践情况和实施方法, 逐步培养教师的“责任关怀”意识, 并使之能够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责任关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形成后, 可以反过来指导中小企业进行“责任关怀”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校企合作。
2. 将“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具体课程中
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为例, 还尚未开设与“责任关怀”相关课程, 各科教材中也尚未融入相关内容。那么, 各专业可根据教学安排情况, 新开设关于“责任关怀”的选修课或者讲座, 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中, 例如, 入学教育、化工企业管理、化工HSE与清洁生产、企业认知实习、校内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中。这样可以将“责任关怀”的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责任关怀”教育, 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形成“责任关怀”的意识。
3. 在实验实训室管理和科研过程中融入“责任关怀”
学校实验实训室的管理, 实验实训教学过程和教师科研过程中, 都会涉及到有毒有害化学原料的采购、管理、储运和使用等;都会涉及到“三废”的处理及排放;都会涉及到发生火灾或者毒品泄露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等;都会涉及到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和防护等问题。所以在整个实验实训和科研过程中, 我们要融入“责任关怀”的理念, 并使之转化为实际行动。当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具备了这种意识后, 同样带动着学生慢慢接受这种理念和意识, 并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郝长江.践行责任关怀意义重大[J].化工管理.2012 (03) .
[2]张滨, 黄永茂, 吕美丽.浅析如何在化工类职业院校开展责任关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5) .
[3]卞进发, 徐建中.化工成人教育学员“责任关怀”意识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1 (S1) .
[4]卞进, 王一男.高职院校中责任关怀理念的推进[J].教育与职业.2012 (11) .
[5]尤小平.把责任关怀融入企业管理[J].粘接.2014 (04) .
[6]李莉, 范圣楠, 闫艳, 等.化工企业的“责任关怀”[J].环境经济.2012 (1-2) .
7.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能力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有学者指出,教师的能力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教师的能力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尽快改革,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自主学习将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角色应适时地进行转换。教师实际上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教师应扮演“学生的导航者”的角色,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等。
教师是榜样,是终身学习者
“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现代教师的基本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规范自己,博览群书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学生都有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也必须要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更要具有超前的意识,不断创新适应当代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做好学生的榜样。
陶行知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不仅是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自身专业成长的要求。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不断地学习新的科技知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教育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被大大地拓展了。终身教育把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作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为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做知识的给予者和学习方法的给予者。作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使学生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的人。
教师是心理辅导者和因材施教者
教师必须要懂得心理学,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养,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给予他们认真、及时地帮助和排解。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化为基础的社会,它需要的人才是多个方面、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的。要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必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等来安排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
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师职能的变化,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反思的教学和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总之,教师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
新时代的教师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良师、保姆、知友、挚友的美誉;才能赢得教学的累累之果;才能赢得师、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合作;才能赢得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和知识的与日俱增。给以炽爱化顽石,慈爱化冰霜。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陈大学区朱集小学)
8.教育工作者责任感悟 篇八
经常在文章中看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淡薄名利,乐教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类似的话来形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每当此时,一种自豪感顿然而生,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责任到底是什么呢?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干不好教育,完成不了自己的职责。因此,在从事教育工作几年来,通过备好每一篇课文,坚守好每一节课堂,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来诠释着这份属于自身的责任,如此平凡的坚守,我想靠的就是我们内心那份永不放弃的责任信念。因此,近阶段的责任主题教育,让我对自己本职工作多年来的坚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简单的“责任”二字有了更高的参悟。我时刻以责任这两个字来衡量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努力做一名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自己选择的教师之路!我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工作负责,就是在对自己负责,唯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名受学生爱戴、受家长欢迎、受领导肯定的教师。
通过近阶段的责任主题教育,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固树立了“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敬业比水平更重要”的工作信念。责任是我们完成好每一件工作的前提,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督促自己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岗位意识,明确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对“责任”的落实融入的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及本部门的工作任务。
9.小学生责任教育 篇九
【摘要】责任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小学生的责任教育更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学生的责任教育,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培养:
一、实践训练法。
二、班队活动法。
三、心理辅导法。
【关键词】责任教育 学习行为 家庭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相应地,责任感就是指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责任感分为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主人翁责任感等。
在讨论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 例一,某小学生站在母亲面前:“妈,今天我们大扫除,老师说要拿手帕擦桌子、玻璃。”母亲忙说:“做大扫除尘土飞扬,吸入肺里不好,擦玻璃,会有危险的,你就说你今天不舒服,老师就不会让你做的。”
例二,放学时,家长早早等在学校门口,见到孩子的同时结果孩子手里的书包,迟到了还要忍受孩子的无情抱怨,遇上孩子要留下来值日,有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丢给来接的家长去做,似乎这是他们的义务。(这是我在三小实习时的见闻)
例三,早上将孩子送到书人补习班,傍晚早早守在门口等孩子(有的家长坐在家长等候室里陪读),看到孩子就主动接过书包,递上食物,还一边关心今天的学习。在校上课,学生不用记家庭作业,因为班主任会每周将作业要求,下周要做的事情都以短信的形式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即使在班上强调过,还发了信息,学生依旧会忘记应该做的事,但道歉的往往是家长。“班主任,不好意思,昨晚忘了把作业放书包里,我证明小孩确实完成了。”批改小孩的作业会“惊喜”地发现家长认真帮孩子抄写的题目,孩子的任务就是写个答案。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家长不闻不问,责任全在老师。学生生活简单得只剩下上课、做作业。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但都残酷地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小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不只是孩子的错,它是学校教育和家长联手造成的悲剧。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是四位老人、父母和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四位老人的隔代溺爱中成长。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技能,爷爷奶奶背书包陪孩子上学、外公外婆给孙子端碗送水;孩子不会戴红领巾,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鞋带;挑三拣四,学会穿名牌;吃饭挑食,不想吃的东西宁愿饿死也不吃;怕困难,怕受挫折,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他人毫不关心,缺乏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滞后导致口号先行,相应的素质教育举措并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成绩。于是家长只能把孩子训练成学习的工具,于他们而言,似乎只有学习才是他们分内应该做好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连这唯一的“责任”也是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很多孩子并不认同这份责任,他们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而学,因而也就没有义务去尽责,进而导致缺乏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也即责任感缺失。由此可见,我们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内涵和意义,而只是一味地将自己以为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试问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尽责呢?相反,还会导致他们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纪元,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感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报效父母。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而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与人学会分享的。当我们随手翻阅报纸,信步走上街头时,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广告上,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才会去努力,也才会有发展。可见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多么的不可或缺。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
二、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定义
小学生责任是指学生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属性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学校责任教育就是使学生践行某种职责,而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责任教育首先是帮助学生通过认识个人职责的具体性质,提高责任意识,这是责任教育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志和信念,使学生能坚定地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干扰或困难就逃避责任,这是责任教育的中心环节;最后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责任习惯,就是时时尽职尽责,失职主动承担责任,这是责任教育的目的。
学生责任教育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
1、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包括对家庭负责任,对集体负责任,感受责任带给自己的益处等。[3]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去付出责任,并且享受责任带来的益处,更高层次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3、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
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4、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总之,责任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去付出责任,并且享受责任带来的益处,更高层次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三、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现状分析
责任教育是学校道德的核心,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特别重视责任的教育,小学教育更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础。伟大领袖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少年时的周恩来就知道把国家的振兴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极富责任感的人,也正因为此,他才成为了一名人民拥护和爱戴的一代伟人,董建华先生也曾强调过:要增强育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更将“责任”二宇作为校训。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的“责任感”就是责任教育重要性的反映。
1、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一定的社会中,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不一样的。因为社会是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人可以在没有群体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现在的社会,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坐;在买票的时候,自觉遵守纪律;在捡到东西时,自觉还给主人,这些生活小事,反映出的美德都已经渐行渐少了。一天早晨,我都骑着车去学校,一路上总能遇到好多背着书包的孩子和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这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车行驶在马路上。在我前面,一位妈妈骑着车载着孩子也匆匆地往学校赶,后座上的孩子手里拿着塑料袋装的饭团一口接一口地啃着。突然,那个孩子把吃剩下的饭团和塑料袋随手地往马路上一扔,若无其事地望望跟在他们身后的我,随即转头看向了另一边。其实在马路的一边设立了许多的垃圾箱,每个垃圾箱之间就相隔了几十米。如果有垃圾,只要靠边停一停,扔进垃圾箱就行了。而此时,垃圾箱就在那对母子前面的不远处。
此外问题奶粉事件,假钞泛滥这些大事件同样反映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小偷小盗,大偷大盗,每天都在上演。社会越来越是不安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升,那么社会的责任感也应该提升。缺失了这一个重要品德,将影响人的一生。
“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崇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需要改变这一切,就要行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需要我们像那些先辈一样鞠躬尽瘁。它仅仅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真正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为什么教师要天天盯着学生,逼着学生完成作业;为什么教师要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为什么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等等。记得这个学期开学的前几天,几个学生主动要求来帮我打扫教室。一开始,孩子们干的积极性特别高,扫地、拖地、擦窗……待每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后,他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看到他们干得那么认真、起劲,我就说:“你们干着,老师下楼去搬新书了。”话音刚落,这个说“老师,你放心地去吧”,那个说“没问题”。于是,我就放心地下了楼。等我搬完书,再次回到教室时,我真的傻了眼:只见教室门窗大开,扫帚、拖把东一把,西一把地扔在地上,桌椅摆放得歪歪斜斜。再看看教室的最前面:地上的垃圾东一堆,西一簇。学生呢?影儿都不见了。这时,走廊上传来“咚,咚,咚”的跑步声,还伴随着孩子们的喊声、笑声。我走出教室一看,正是允诺认真打扫的这帮学生。当我问他们去哪时,这个孩子说是那个孩子叫他去的,那个孩子又把责任推到了另外一个孩子身上。看着这帮孩子推三阻四的样子,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只能挤出一丝苦笑。
还有现在的学生问题特别多: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班级、他人漠不关心,做事缺乏恒心,学习马虎粗心,依赖性特别强,出事就推卸责任,逃避现实,抗挫折能力差……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些其实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不能把原因归在:我还小,我不行,我不做,这些单纯自私的细想上。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个性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如:偏激、狭隘、嫉妒、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等,都和学生自我意识相关联。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在家的责任,这样才能享受责任带来的益处。如果负起责任捡起地上的一张纸,那么共同享受一片干净的世界,不是更愉快吗?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学生每天被作业包围着,思想变得麻木不仁。事实说明,不抓责任教育,我们德育就是空谈,素质教育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说如何让学生负起责任,从而得到双赢,将是教师教育的重中之重。
四、小学生的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方式
责任是是人类基础道德中最本质的内涵。责任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所以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努力。这时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持之以恒。都说责任有神奇的魔力,人一旦被赋予责任,就马上开始注意自己的影响,并严于律己,开始变得伟大和神圣起来。那么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学生来做,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做家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首要目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围绕责任教育这个核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教育的问题。不管时代怎么改变,责任教育将是长期而且需要实际操作起来的德育教育。如果要从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出发,学校责任教育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能力,形成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责任教育就和关爱教育,生命教育一样,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4]所以责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细致地去做,是一项伟大而艰难的工程。
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多个环节入手,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实践训练法
1、从学习实践中培养。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重点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5]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我们精细地去培养。
⑴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学会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再去做另一件事情。“用眼睛听”是我们要采用的一种方法,训练学生不管在什么时间和环境下,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看着同桌的眼睛说话,每天坚持,就能培养学生眼睛、嘴巴和脑子集中在一起,来集中精力做事情。
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先从书本的选择上,找一些比较花哨的书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习惯每天看点书,不看书都好像有件什么事情没做的精神状态下,把书本的要求提高。适当给时间学生,看完后相互交流,或者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给于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就会成为日常习惯的。
⑶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我们将研究一堂课在时间上的安排,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老师边走边指导和批改,这样提高孩子对作业的重视力度。在思想上教育孩子,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一个人,字如其人,无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要把字写好,认真读题目,争取做对每一道题。教师和家长要进行适当的表扬评价。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了,其实就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养成了。所以非常重要。
⑷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让学生一个星期大组换一次座位,这样就能无形强迫学生每天整理好抽屉。在每个星期一晨间活动中检查个人卫生和书包整洁情况。让学生在制度中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在班级中发放“错误采集本”,把平时自己做错的作业记录下来,或者自己做错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写上正确的答案和做法。如果做到了可以画五角星来评价自己。
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爱自我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经常出一两道难点的题目,让学生做做,增加他们的挑战心理。还要准备一本本子,取名“我的十万个为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写出解决的答案。家长也可以帮助解决。会提问就会独立思考,这样智慧就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了。
2、从行为实践中培养。要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在将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重点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⑴口令教学,规范行为。这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制定的。对于低段学生课前、上课、放学、作息等应该怎么做,都要形成一个规范。上课的时候难以安静,教师喊出:“一、二、三。”学生立刻反映:“三、二、一。”出操的时候让学生说:“静、齐、快。”然后有序地进出教室。教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都可以自我编口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⑵榜样作用,引导行为。都说榜样的力量很大,教师要充分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这些爱模仿的学生们得到充分的标准学习。尤其是各班的班主任,更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其中从两个方面引导,语言引导和行为引导。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基本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个人素质。
⑶精彩评价,激励行为。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我们要及时评价。在班级中开展“自律小标兵”、“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好学生”、“书写认真奖”等等,在学校里设立“月度行为规范师范生”每月一评,并且在星期一升国旗时进行表扬,发奖状。
⑷思维强化,养成行为。行为习惯是需要我们老师常抓不懈的。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来引导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3、从家庭实践中培养。重点是感恩教育。
⑴亲情的观察。让学生去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仔细去观察。取名“爱” 的本子,记录学生发现的爱。比如父母粗糙的双手,一两根白头发,一句唠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能够字形发现父母的爱存在,并且处处洋溢着。
⑵亲情的沟通。在发现爱的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本子给父母看,让父母写下感受,双方这样来信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交流并且沟通。相互了解父母和学生在成长中的一些事情,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⑶亲情的体验。教师布置学生“今天我当家”、“我为妈妈洗洗脚”、“我帮爸爸分忧愁”、“我来做爸爸”、“我来当妈妈”等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了解父母之心以外,亲身体验,懂得感恩。⑷亲情的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天教师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情:父母下班回家为他们拿鞋子,倒热水;在父母躺着时帮他们锤锤背;父母在烧菜时及时递上需要的盘子等;看见家里的地脏了,主动去打扫等等。学校和家庭要努力配合。同时让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需要回报的,要学会感恩。
4、从社会实践中培养。重点是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⑴树立道德标准。我们讲着力培养学生的“四有五爱”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明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一个小学生应尽的责任。让学生在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中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当然也可以加上很多“有”和很多“爱”。
⑵掌握是非界限。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比如“去敬老院”、“清扫新农村街道”、“我来植树”、“学习雷锋”等活动中,多做“是”的事情,相反就是“非”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参与。在观看电影、观看展出等活动中明辨是非。
小学生的责任教育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关注,在不同的环境下,适当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他们产生对任何事情负起责任的时候,我想学习和行为的一些坏习惯就迎刃而解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将是变化着的,更新着的。
(二)班队活动法
在班级活动中,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开展班队活动进行责任教育。
1、抓住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感受到了“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讲述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同学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2、结合时事动态开展活动。2008年8月,令全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学生对这一事件颇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2008,我为你喝彩”的主题活动,通过自办手抄报、黑板报、征文等形式,倡导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祖国,并意识到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在学了《自然之道》一课后,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做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交流收集资料,班中展示图片,学生认识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不但针对某个主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需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团体行动的前提下,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及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等性格品质。
(三)心理辅导法
自我责任心不够强的学生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如学习情绪问题、缺少毅力和信心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只有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得以解决。
1、用师爱唤起学生的责任心。“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艺术修养,学生便能乐意接受“师之道”。这就需要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感受到被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自我责任心。记得刚接班时,我班有女个同学叫虞乐溢,上课老是开小差,还要和同学讲话,老师暗地里提醒她,她不会理会;老师指名批评她,她会瞪大大眼睛,冲你微笑,傻傻的;过不了五分钟,她还是我行我素,非常讨人厌,各科老师都曾向我反映过。但是,我细细观察,发现她的作文特别灵动而且文句优美。于是,我经常找她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告诉她在我眼中,她是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女孩子。若能改掉这傻里傻气的毛病,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同学。多次谈话后,虞乐溢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常行为表现有了明显好转,我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她坚决改掉缺点,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今年,她的确进步不小。
2、用亲情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生活的港湾,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源泉。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充分享受父母长辈和亲人关爱的同时,也应尽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宋文超的父亲由于赌博入狱一年多,母亲虽与其父亲离婚,但孩子还小,她也舍不得离开,就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十分辛苦。而宋文超学习不自觉,花钱大手大脚,还从瘫痪在床的爷爷那里偷了800块钱,和一些外来孩子一起疯玩,从不体谅母亲的含辛茹苦。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其耐心教育,让他周末去妈妈工作的单位帮忙,切身体会妈妈工作的辛苦。并要求他节约用钱,主动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减轻妈妈的负担,培养其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自我责任心。
五、结语
10.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十
一、五个打造彰显目标
通过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培植感恩责任文化,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五个打造”的目标:
(一)打造最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让教师和学生热爱校园,以校为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自觉从自身做起,创建平安校园。
(二)打造最规范校园。规范是学校的纪律线,是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在学校管理各环节上强化责任意识,推行岗位责任制,突出管理的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打造最文明校园。文明是学校的形象线。我们坚持在培养学生的德养上动脑筋,通过创“文明班集体”“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校星”等形式,让文明责任与学生同行。我们提出了“干净的环境育文明规范的人”的口号,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室、宿舍、卫生区做到了无纸屑、无痰迹、无污迹,学生在创造文明环境的过程中感受了尽责的愉悦,增强了文明规范的意识。
(四)打造最激情校园。激情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通过感恩责任教育,强化“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校园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
(五)打造最和谐校园。和谐是学校的幸福线。实施感恩责任教育,教师会自觉发挥表率作用,学生则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共同为和谐校园的打造尽责尽力。
二、五大内容深化主题
我校实施感恩责任教育,主要内容是:
(一)感恩父母,尽责家庭。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对家庭尽一份责任。我们要求教师定期为学生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组织开展“我的成长足迹”“算算亲情账”“回味感动的瞬间”“搜集成长的见证”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明白回报的幸福。
(二)感恩老师,尽责学习。即感谢学校、老师的培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早日成才。我们要求学生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主动去办公室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三)感恩他人,尽责互助。即感谢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人士的真切关爱,懂得待人接物处事的道理,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自觉关心帮助别人。
(四)感恩国家,尽责社会。即感谢国家的培养,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我们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等系列活动。
(五)感恩自然,尽责环保。即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爱护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我们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五大途径实施教育
(一)环境文化熏陶
一草一木见精神,一砖一瓦都有情,每面墙壁会说话,每处景点都育人。学校在原校区条件薄弱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赋予文化内涵。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校主体建筑分别冠以“鹏程、宏图、修远、博雅、践行、雅言、谦行”等名称,其中综合实训大楼以“双馨楼”命名,喻“德技双馨”之意。学校横向道路以“敬业、勤业、乐业、创业”等命名,纵向道路则以“求真、求实、求新、求精”等命名。师德三园中“师范园”以陶行知雕塑和警句激励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表园”以雅仪流芳扬师表,“师魂园”以浩然正气铸师魂。育德三园包括“崇德园”“励志园”“争先园”,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奋发争先。
(二)主题教育宣讲
我们开展以感恩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四轮齐转”,一是成立感恩责任教育领导小组,为感恩责任主题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把军训、升旗仪式、学校大会、专题教育讲座、晨词宣誓、弟子规诵读等作为实施感恩责任教育的常规活动,并结合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青年节、文明礼貌月、清明祭扫烈士墓等节点,针对性开展感恩责任宣教活动。三是开好主题班会,组织感恩责任教育主题班会竞赛。四是开展感恩责任教育专题研究,就实施感恩责任教育的模式、途径、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课堂教学渗透
我校十分重视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施行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课堂德育。首先,开足德育课程。其次,加强学科“感恩责任教育”的渗透,把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纳入到学科教学中去,融合到课程中去,捕捉课程中、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和感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感恩责任教育的洗礼,实现学校感恩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再次,突出专业课教学的感恩责任教育,无论是专业教室还是实习车间,都创设了良好的感恩责任氛围,通过卫生的保持和用料的精确,培养学生良好的节俭品格;通过技能展示,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通过成果展览,树立学生的自信。
(四)全员导师引导
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大楼、大师,更需要大爱,全员导师制可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平等、尊重、关爱”的育人原则,构建“全员育人、全流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五)特色活动提升
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用活动来提升感恩责任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成、在活动中提高。力求每项活动都能做到“五要”,即目标定位要准、组织实施要实、活动形式要新、参与程度要高、活动效果要好。在搞好常规活动的同时,我们又在特色活动上做活文章,主要开展“书香校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助学济困四大活动。
四、五大成果形成特色
(一)弘扬了主旋律
“感恩责任教育”是基于新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责任的承担和行动的回报。通过感恩责任教育的实施,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旋律。
(二)传递了正能量
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联系,让学校“感恩小环境”带动社会“感恩大环境”。一是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成为孩子责任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亲人成为学习楷模,积极参与感恩行动。二是服务社区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承担责任并感恩社会。三是组织社会培训。把我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更新了育人观
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从学科教学、课外实践、评价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感恩意识的形成。为收到理想教育效果,在感恩责任教育中,我们按照各年级各专业教育内容设置考评指标,务实考评管理,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三个层面的适时调控,在教育过程调控中提高学生感恩和责任意识,促使其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增强了实效性
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凸显了学校的竞争力和内涵,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效益,使学校尽快成为人文校园、温馨家园、幸福心园、品牌名校。自从感恩责任教育实施以后,教师师德修养全面提升,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学生饱尝温暖,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生活热情。
(五)扩大了影响力
在感恩责任教育的旗帜下,我校青春焕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路高歌:近三年来,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奖达120多人次,在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师生技能大赛中获奖256人次;学校连续多年无安全事故、无违法犯罪,先后被县、市评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诚信办学规范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光荣称号。■
11.警示教育谈责任 篇十一
生命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我觉得可以从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寻求突破。
学校层面:
1.法规宣讲。学校承担教育职责, 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防范于未然是职责所在, 更是有效途径。从新生入校到新学期预备周到放假前, 遵循事故发生的季节性和阶段性, 把握教育契机组织学生对《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就一周来的违纪现象或突发事件做及时通报和处理、可以利用开学典礼就本学期学生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和期望、可以利用散学式对假期学生角色变换成公民进行警示和提醒等等。利用集会时间开展法规宣讲, 既能够统一思想促成共识, 又能够产生相互提醒监督的效果。
2. 案例分析。在理论宣讲的基础上, 鲜活的案例更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困惑, 比如何谓侵犯, 如何自保, 怎样逃生, 在诸多常见和熟悉的典型案例中, 学生可以迅速找到类似场景产生共鸣, 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同时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学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多关注社会新闻, 从中收集案例并总结应对办法, 才能传授给学生以增强孩子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当前学生遭遇性侵和暴力伤害等都不容忽视, 通过与他们一同分析罪犯的作案动机和惯用手法, 可以增强警惕性和应变能力。更不用说在突发恶劣环境下, 通过就近寻找安全庇护位置和简易防烟防毒处理来保护自己和挽救他人是何等重要。
3.氛围警示。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段和时段, 学校要根据季节和年龄特点, 利用学校德育阵地, 比如橱窗、墙报、公示牌等位置开设专栏, 图文并茂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也可以利用横幅、警示牌和电子屏等展示警示标语, 起到提醒和威慑作用。比如开学前和学期末, 可以“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学生”为主题布置橱窗和墙报;中高考前夕可以“珍惜生命关注心理健康”提醒学生注意焦虑调节和情绪控制;禁毒日前后可以“拒绝毒品从你我做起”为主题开展黑板报或手抄报评比之类。氛围警示不能一蹴而就, 其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 但是尊重规律, 坚持下来就一定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利用班会、校本课程开设人民防空、交通法规、安全条例等知识的讲授, 汇聚学校教师集体智慧创设趣味游戏、知识竞赛、征文、手抄报等活动提高教学有效和实用, 也可以邀请知名家长进课堂, 与学生一起分享心得与经验, 通过课程设置达到安全教育规范落实的作用。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和人民防空知识间周安排一节, 落实到班级课表当中, 要保证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民防知识教育教师的课时和教程, 采取大课与小课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5.考核机制。安全责任要与学校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安全意识和能力要纳入优秀学生评选的重要内容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这种跟各自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有可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广泛实施。安全教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转化为内涵品格, 而机制是保障这一过程的强有力手段。
社会层面:
1.专业指导。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补充, 辖区内的民防指挥部、派出所、交警队、消防中队等职能部门都能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标准示范。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人员担任学生安全教育的辅导员, 定期来校开展培训活动, 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样, 诸如邀请消防和民防部门现场指导学生在模拟灾害环境下如何逃生, 邀请公安干警和部队学员来校传授学生自保抗敌的格斗技能, 邀请交通民警讲解交通灯和交通标示的辨识等等, 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
2.区域联动。学校要加强与周边街道和社区的联系, 尤其是在寒暑假前夕, 一定要通过与社区的紧密配合, 实现学校和社区的无缝对接, 促进社区担负起对辖区学生居民的监管职责。平时也可加强街道或社区的安保联动, 在开学前、放假前, 包括上学放学等特定时段, 加强周边巡查,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学校与社区保持良好沟通和长期联系, 可以互派青少年帮教辅导员, 经常开展工作增强熟悉度, 便于掌握学生成长动态, 有针对性的开展援助和引导工作。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更能帮助学生有效抵制校园内外的不良侵害。
3.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教育场所, 家庭教育实际要比学校教育更加有效和实用, 而这往往是被大众忽视和回避的话题。学校需要通过学校网站和发放《告家长书》;教师需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班级空间或QQ群, 共同来加强校方和家长的沟通联系, 唤醒学生家长的职责意识, 指导家长开展生活中安全教育, 监督落实安全教育效果, 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构建“天罗地网”。学校可以设定校园开放日, 邀请家长到校参观交流, 参与巡视监考等工作, 也可以借用班会时间, 开展家长百科讲坛活动, 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校微信公众号, 利用便捷的网络优势, 让家校合作无时无处不在。
另外在学校加强教师管理的前提下, 大胆落实体育课教学、积极开展适度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生只有在正确指导下开展室外活动, 才能增强体质获得能力提升, 否则在“安全”的伪保护伞下, 学生将保存完美身躯而失去生命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