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精选10篇)
1.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一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 目的
针对已发现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主管部门应查明原因,分析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管理体系潜在不合格的发生。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实际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不符合进行有效纠正和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序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07 idt 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4 职责
4.1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组织调查,并负责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者代表作出报告。4.2 各单位对本单位出现的不符合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负责实施。5 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不符合项分类:
a)监测与测量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b)外审、内审、管理评审反映出的问题; c)相关方信息反馈中反映出的问题;
d)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
e)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和处理中反映出的问题 f)其他监督、监控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5.2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发生的不符合情况,负责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实施结果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3 涉及单位间的不符合,经安全环保部确认后,发出“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经有关责任部门签字后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4 在内审和外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问题,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单》,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进行处理,实施结果及时反馈给安全环保部。5.5 供方出现的不符合问题,由采购部门向责任方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其结果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6 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后,由负责整改部门通知安全环保部进行效果验证。没有达到纠正目的,提请管理者代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环保、安全会议,重新制定纠正措施并限期完成。5.7 安全环保部负责登记汇总公司所有“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5.8 由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修改,由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6 记录管理
纠正与预防措施所涉及的记录,由安全环保部整理存档。7 相关文件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8 记录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RE-4.5.3-01 《不符合报告单》
RE-4.5.3-02 表1: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RE-4.5.3-01 负责单位
编号
日期
年月日
接收人
关联部门
发现:
不符合标准/条款: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及完成日期: 签名: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验证: 签名:日期:
本单一式两份,安全环保部、负责整改单位各一份。
表2:不符合报告单 RE-4.5.3-02 日期
涉及标准
编号
涉及条款
受审核方
责任部门
审核员
受审核方代表
不符合事实: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及完成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验证: 签名:日期:
审核组长:
本单一式两份,安全环保部、负责整改单位各一份。
2.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二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修改:B/0 1 目的
对事件进行记录、调查和分析,确立根本的、可能导致或促使事件发生的质量、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缺陷进行识别,处理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的发生或再发生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事件和不符合的处理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3 职责
3.1 总经理批阅上级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文件并组织落实;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3.2总工程师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审批纠正和预防措施。
3.3行政部贯标室协助公司领导定期组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大检查,组织制定督促有关部门对不符合进行整改;参加质量问题及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评审,检查并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3.4 责任部门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理,对发生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4 工作流程 4.1 不符合的判别
a)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不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或违反国家和地方及行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和内审、外审、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符合; c)自检自查出现的不符合(包括设备的运行、材料的采购、搬运、贮存、施工过程检验和验收、交付过程、环境因素和风险控制等);
d)相关方提出的投诉或顾客抱怨;
e)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环境问题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f)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其他不符合。4.2 潜在的不符合
a)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记录中反映出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b)相关方提出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第 1 页
共 3 页 GS/QP0806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修改:B/0
c)公司各职能部门在本部门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d)工程走访服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e)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4.3事件及事件的调查
4.3.1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4.3.2 事件的调查
应及时开展调查和分析事件,并作好记录、以便:
a)确定内在的、可能导致或有助于事件发生的缺陷和其他因素; b)识别对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 c)识别采取预防措施的可能性; d)识别持续改进的可能性; e)沟通调查结果。
4.3.3 事件调查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4.4 识别和评审不符合
4.4.1不符合包括不合格品和不符合项,不合格品针对产品而言,不符合针对事件而言,又称不符合项。针对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出现的问题,通称不符合或不符合项。4.4.2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发现不符合应立即将信息反馈到行政部贯标室,由责任部门会同现场技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或不符合项进行调查分析,视其性质和所承受的风险制定纠正措施,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4.4.3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时的不符合项由管理者代表责成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纠正,必要时制定预防措施。4.4.4不符合控制要求
a)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纠正和预防措施一览表》,并按有关规定上报行政部贯标室;
b)行政部贯标室建立公司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一览表》;
c)对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连续、多次发生的事件由安全生产处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免酿成事故发生;
第 2 页
共 3 页 GS/QP0806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修改:B/0
d)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执行有关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规定。4.5 纠正与预防措施
4.5.1根据不符合的判别和潜在的不符合,分别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报告》或《预防措施报告》,限定整改时间,并跟踪验证。
4.5.2各部门应针对本部门的不符合,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方案,以纠正和预防不符合的发生。
4.5.3各责任部门在制定措施时,必须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具体措施、方案、由谁负责实施、完成期限等。4.6 跟踪并记录措施的结果
4.6.1行政部贯标室或责成内审员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不符合的跟踪验证。
4.6.2各职能部门日常监测及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和发生的不符合的,由发现和发生的部门填写《纠正措施报告》或《预防措施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跟踪验证。4.6.3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由项目部填写《纠正措施报告》或《预防措施报告》,纠正措施的实施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跟踪验证。
4.6.4定期检查、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相关部门分别将不符合信息转交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限期完成。行政部贯标室或责成内审员负责跟踪验证。
4.6.5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所引起的环境因素变化、危险源变化要重新识别新的环境因素、新的危险源,并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风险评价控制策划,执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4.6.6以上内容涉及文件的修改,依据《文件管理制度》规定和要求执行。5记录和表格 5.1《整改通知单》 5.2《纠正措施报告》 5.3《预防措施报告》 5.4《纠正和预防措施一览表》
第 3 页
3.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三
对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所产生的影响、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范围
适用于各管理体系运行中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处理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控制。责任
质管部、生产技术部 内容
4.1术语
4.1.1 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如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等。
4.1.2 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4.1.3 不符合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4.1.4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1.5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的不符合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2 CAPA分类
一般、重大
4.2.1一般 属于SOP符合性问题即是否严格按SOP执行、适用性问题即SOP的内容是否很适用于实际操作及有效性问题即按照SOP要求执行检查实施后的效果是否很有效等不会导致产品返工和重新处理但存在违反GMP要求且属于GMP认证检查中的一般缺陷。
4.2.2重大
关键性物料、设施、工艺、介质、环境发生偏移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存在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返工、重新处理等质量风险、违反GMP、工艺的事件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4.3 纠正与预防流程
4.3.1公司所有员工有在偏差出现时及时向上级报告的责任。
4.3.2质量部负责建立和维护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系统。
4.3.3质量部负责CAPA的批准、变更、跟踪。
4.3.4 CAPA措施负责人负责CAPA计划的落实执行。CAPA负责人可由偏差事件调查小组长担任也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担任。
4.4 偏差事件的识别与报告
4.4.1生产偏差与检验结果偏差的识别与报告详见《偏差管理制度》
4.4.2对于来自自检、外部审计、产品缺陷、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监测趋势、变更控制、产品质量回顾、客户投诉召回等偏差事件在确认已存在或潜在质量问题时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
4.4.3偏差事件发生部门应进行初步调查并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减小负面影响。
4.5偏差的评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等
4.5.1偏差的评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等要求执行《偏差管理制度》。
4.5.2根据评估在CAPA计划未制订或执行之前应先期拿出适当的纠正措施。4.5.3在生产偏差与检验结果偏差的处理过程中若能够立即采取有效地纠正措施解决所发生的偏差事件,则无需建立CAPA计划,立即采用的纠正措施可以不归入CAPA体系进行管理,只需记录相关内容并跟踪确认后即可结束CAPA程序。
4.6制订CAPA计划 4.6.1针对根本原因制订全面的适当的纠正与预防性措施。
4.6.2是否建立CAPA整改小组取决于CAPA目标达成的风险级别和困难程度。偏差调查小组可以过度为CAPA整改小组。
4.6.3一般情况若风险级别为次要偏差则CAPA计划由质量受权人批准,该计划的跟踪负责人为CAPA整改小组长;若风险级别为重要偏差,则CAPA计划由总经理批准,该计划的跟踪负责人为总经理或质量受权人。
4.6.4确定措施方案
4.6.4.1建立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消除根本原因的长期解决方案,对不能消 除根本原因的列出可以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
4.6.4.2 针对确认的根本原因,审核每一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恰当性。
4.6.4.3 制订的计划包含人员职责、措施行动、计划完成时间。
4.6.4.4按风险级别和审批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应获得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或质量受权人的批准
4.6.4.5 在正式执行方案计划前应与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工作。
4.7 CAPA计划执行
4.7.1 根据批准的计划,CAPA整改小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行动计划的具体执行。
4.7.2CAPA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若因故需要变更、延迟,如截止日期变化、行动责任人变化、整改措施变动,CAPA负责人均需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计划修改申请表”向质管部提出变更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生效执行,批准权为原计划的批准人。
4.7.3 CAPA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文件,证据材料变更资料,进度报告均应作为CAPA资料的一部分存档备查。
4.8 CAPA计划的跟踪 CAPA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整改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该计划的执行情况予以跟踪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纠正与预防措施跟踪表”中定期报告管理层,必要时上报药品监管部门。
4.9 CAPA的终止 CAPA终止的标志,只有在确认CAPA计划中的整改措施已全部完成且该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得到了认可该计划才能终止。
4.9.1 确认整改措施全部完成的条件 4.9.2 所有的措施计划已经完成。
4.9.3 所有的变更完成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变更予以了记录。
4.9.4 所有相关的员工的变更实施后经过了培训且能掌握相关内容。
4.9.5 相关信息已反馈到质量受权人和整改措施负责人。
4.9.6 确认了措施的实施对产品和服务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4.9.7 纠正与预防措施文件记录齐全存档于质量管理部门。4.10 确认整改措施合理性、有效性
4.10.1 根本原因已经找到
4.10.2 采取的措施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4.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年×月×日×时×分,× ×省× ×市地铁× ×线× ×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 m、宽约50 m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 m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险),施工人员17人死亡、4人失踪。经抢险人员全力搜救,未发现生还人员。据初步调查,× ×省× ×市地铁× ×线× ×站工段建设单位为× ×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 ×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 ×股份有限公司××局,监理单位为× ×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该由负责调查。A:省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E: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A:不得以货币但可以以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B:可以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C: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D:可以以货币但不得以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在铁路运输安全的车辆安全中,对于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来说,编入货物列车的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 kN。A:4% B:5% C:6% D:7%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4、金属的__是应用最普遍的指标。A.强度 B.塑性 C.硬度 D.冷弯
5、组成机床的零件出现裂纹、电气设备设施绝缘质量下降等现象属于__。A.机床、设备内部缺陷 B.转速正常 C.输入输出参数异常 D.温升异常
6、下列关于机械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B:机械是由若干互不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C: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随意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D:机械是若干互不联系的零部件随意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7、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托运人将烟花爆竹运达目的地后,收货人应当在()日内将《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交回发证机关核销。A:3 B:5 C:7 D:1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如果系统中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便不会发生事故。这一结论源于系统原理的__。A.反馈原则 B.封闭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态相关性原则
9、在有害物质发源地点不固定,或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范围的工作场所,宜采用__的方法控制有害物质积累。A.自然通风 B.局部送风 C.局部排风 D.全面通风
10、[2010年考题]低压配电及防护系统的TN系统就是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字母“T”表示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字母“N”表示设备金属外壳经保护线(PE线与PEN线)连接到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TN系统中的TN—S系统指的是系统。
A:PE线与N线全部分开的保护接零
B: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共用的保护接零 C:PE线与N线前段共用后段分开的保护接零 D:接地保护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1、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关于办理初始注册的程序表述中,错误的是。A:部门、省级注册机构在收到中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当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B:部门、省级注册机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自收到部门、省级注册机构以及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复审并作出书面决定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准予注册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执业证和执业印章,并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不属于矿山企业职工享有的权利。A:获得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
B:向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C:对任何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决定和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D:矿山企业职工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有权提出解决的方案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__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A.安全部门 B.消防部门
C.危险品管理部门 D.公安部门
14、[2011年考题]《矿山安全法》规定,每个矿井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A:垂直高度 B:标高差
C:相互连接通道 D:直线水平距离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5、以下用于__的费用不属于安全生产投入。A.购买消防器材 B.更新个人防护用品 C.组织员工休年假
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咨询
1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伤害程度的分类,轻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__的失能伤害,重伤事故是损失工作日__的失能伤害;死亡或永久性全能伤害定为损失工作日__。
A.<105日,≥105日,3600日 B.<105日,≥105日,6000日 C.≤105日,>105日,3600日 D.≤105日,>105日,3600日
17、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审核。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消防机构 C.规划委员会 D.建设行政部门
18、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委员会 D:工程技术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__的劳动防护用品。
A.国际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D.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20、钢丝绳是起重机械的重要零件之一,钢丝绳按断面结构分为__。A.同向捻钢丝绳和交互捻钢丝绳 B.左捻绳和右捻绳
C.点接触钢丝绳和线接触钢丝绳 D.普通型和复合型钢丝绳
21、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的是 A:养老保险 B:工伤社会保险
C: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D:医疗保险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矿山安全法》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主体是__。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B.安全生产部门 C.安检部门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23、一般监察是在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这种监察具有随机性,亦称__。A.随机监察 B.特殊监察 C.重点监察 D.常规监察
24、[2010年考题]机器的安全装置包括固定安全防护装置、联锁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等。其中,利用固定的栅栏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近危险区域的装置属于。A:隔离安全装置 B:联锁安全装置 C:自动安全装置
D: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5、__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汽。A.有氧式燃烧 B.静电 C.催化燃烧 D.防腐蚀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备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A: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9年的
B: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4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的
C: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水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的
D: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及相关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的
E: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 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2年的
2、×年×月× 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帮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B: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C: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D: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E: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3、采用__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A.隔离
B.故障-安全设计 C.设置薄弱环节 D.救援
4、《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A:竣工 B: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C:交工
D:安装安全警示标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A:维护社会秩序
B: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D:维护公共安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特殊凿井法是当井筒穿过不稳定含水地层,用普通凿井法无法通过时采用的特殊施工方法,主要有。A:冻结法 B:钻井法 C:注浆法 D:爆破法 E:钻眼法
7、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可分为。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单相电击 D:两相电击 E:跨步电压电击
8、在基坑开挖时,为保证邻近建筑物不受影响,应采取__措施。A.截水沟 B.放坡 C.排水
D.边坡支撑加固
9、[2010年考题]控制噪声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有。A:消除噪声源 B:隔声或吸声
C:接噪人员佩戴防噪用品 D:增加人员休息时间 E:加强宣传教育
10、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__本人的健康档案。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11、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发现申请人、聘用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的,不予受理或不予注册,申请人__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A.1 B.2 C.3 D.4
12、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该水源涌人井巷,造成突水,此类突水通道为__。A.顶板冒落裂隙通道 B.底板突破通道 C.钻孔通道 D.孔隙通道
13、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A:调解 B:仲裁 C:裁决 D:追偿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在《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 15499—1995)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标准共分方面计算损失工作日。A:肢体损伤 B:眼部损伤 C:鼻部损伤
D:头皮、颅脑损伤 E:财产损失
15、《职业病报告办法》中规定,尘肺病患者死亡后,由死者所在单位填写“尘肺病报告卡”,在__日内报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A.3 B.10 C.15 D.30
16、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由__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A.建设单位 B.卫生行政部门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7、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来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所采用的是__安全技术措施。A.间接 B.直接 C.指导性 D.指示性
18、室外灯具距地不得__。A.高于3m B.低于3m C.高于2.5m D.低于2.5m
19、[2009年考题]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工从事的劳动有。A:矿山井下劳动
B: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D:电焊作业劳动
E:连续负重10 kg的劳动
2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A:职业病备案责任制 B: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C:职业病登记责任制 D:职业病预警责任制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起重机的吊钩可以采用__方法制造。A.锻造
B.切削加工_ C.铸造 D.焊接
22、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__。A.偶然性 B.相关性 C.因果关系 D.必然性
2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基本特征是__。A.权威性 B.自愿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E.普遍约束性
24、当前各类安全生产问题错综复杂,但其中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有。A: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
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生产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D: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E: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5.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五
2013年管理评审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办公室在3月4日前对各岗位人员所需技能进行调查,编制本公司2013年下半年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在3月10日前,由市场部完成增加一台计算机,以确保合同任务按时完成。
就以上两项改进的措施,行政部和市场部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分别编制了2013年下半年培训计划和购买一台计算机的采购计划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了两项改进的措施,在3月4日前对各岗位人员所需技能进行调查,编制本公司2013年下半年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在3月10日前,由市场部完成购买一台计算机,并安装调试,已正常运转。确保合同任务按时完成。
行政部:
6.纠正预防措施 篇六
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未遂事件或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措施。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矿未遂事件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实施。3.职责
3.1安全科负责未遂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3.2责任单位根据调查处理结果,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3.3安全科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4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单位员工对未遂事件分析讨论与回顾。
3.5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工作。4.未遂事件控制
4.1未遂事件的调查、分析、记录、处理
对未遂事件比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未遂事件的产生原因,必要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保留未遂事件调查笔录及处理报告。
4.2未遂事件应及时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现场能够立即纠正的可口头安排,及时纠正;对现场不能能够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对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的要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并制定五定整改通知单,由安全科、相关部门负责人跟踪落实。本单位解决不了的,逐级报告上级部门,逐级落实整改。
4.2.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内容 技术措施; 管理制度; 培训教育; 其他相关内容
4.2.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必须与所解决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得做表面文章;
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必须同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3各单位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安全科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未按期完成的予以处罚,并责令立即整改。
7.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七
文件编号
XXX-QP8.5-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页
数
1目的为了识别不合格问题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消除不合格发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促进持续改进活动。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
3权责
3.1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的制订与执行;
3.2质量部:
3.2.1负责将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信息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采购、供应商并追踪改善效果;
3.2.2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追踪验证。
3.2采购部:
3.2.1负责联络及要求供应商对进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永久改善对策。
3.2.2负责将供应商的改善对策、执行结果传递给质量部。
3.3销售部门负责将客户抱怨信息传递给质量部,并将改善对策及执行效果回复客户。
3.4管代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有效性验证工作。
程序要求
4.1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
4.1.1 纠正措施来源
a)顾客反复投诉、重大投诉及批量退货时;
b)产品检验过程中反复出现不合格或出现重大不合格时;
c)
对影响质量过程的信息分析所发现规律性现象时;
d)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时。
4.1.2预防措施来源
a)对影响质量过程的信息分析所发现规律性现象时;
b)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出现某些趋垫时;
c)商品质量统计、市场分析、顾客满意度测量出现某些趋势时。
4.2 对已发生不合格的识别和制订纠正措施
4.2.1产品或服务的不合格信息回馈到质量部,由质量部进行识别。不合格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初步判定质量异常发生原因并确认责任归属后,由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评审并拟定纠正措施,必要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分析拟定改善方案,依所提出改善对策确实执行;
4.2.2内审、管评或外部审核发生的不合格项,由质量部进行识别,根据不合格情况,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由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纠正措施,并交质量部确认;
4.3纠正措施的实施:
4.3.1为确保提出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应明确实际:
a)
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
b)
实施和监督的责任;
c)
实施效果验证责任。
4.3.2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应按计划时限限期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认。
4.3.3质量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检查;
4.4纠正措施的验证:
4.4.1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质量部进行验证,并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单》中。
4.4.2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应对已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评价是否能够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5预防措施
4.5.1对潜在不合格的识别和制订预防措施:
对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回馈到质量部,由质量部进行识别,必要时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判定质量潜在的异常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预防措施,由质量部评价确认。
4.6预防措施的实施:
4.6.1为确保提出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应明确:
a)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日期;
b)实施和监督责任;
c)实施效果验证责任。
4.6.2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应按计划期限实施预防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认。
4.6.3质量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
4.7预防措施验证
4.7.1对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性,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4.7.2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潜在的不合格的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4.7.3在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应对已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评价是否能够消除潜在的不合格事项,达到预期效果。
4.7.4根据质量异常原因所采取纠正措施,视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中。
4.7.5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到更改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6管理者代表根据纠正措施验证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纳入考核。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5.2《不合格控制程序》
Ryzur-Qp4.2.3-2016
相关记录
6.1
《纠正预防措施单》
8.不良品的纠正预防措施 篇八
1.不良品的纠正措施
1.1凡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应立即做好标记以便识别,在致废部位涂红漆,返修品涂黄漆。
1.2不良品的隔离由质检人员进行。
1.3.不良品的处理由质检部门进行符合性与适应性判定。
1.4报废品由质检部门确认,并填写废品通知单一式三份,由责任者签名,隔离存放,按程序处理。
1.5已报废的不良品由质检部定期处理。
1.6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a由质检部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分析会;b按损失价格部分按比例赔偿。
1.7质量事故,质检部门应立即进行处理,并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开好质量分析会,使当事人受到教育,采取预防措施,并上报公司。
1.8外购外包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由质检部门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退货情况处理表进行处理。2.不良品的预防措施:
2.1员工严格执行“三按”(按图、按工艺、按标准),首件必须送检,合格后方可进入批量生产。
2.2检验人员严格执行首检、巡检、过程检验制度,实施关键工序检验控制;实施对外购外包产品、成品入库前检验把关,控制外购外包产品、成品质量。2.3技术人员、工艺人员严格加强生产加工过程、装配过程的现场技术指导,产品符合性(按图、按工艺、按标准)执行过程抽验工作。
2.4生产部门实施对在制品管理,对员工教育,不合格品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以“三不”作为工作指导方针,控制提高员工产品加工、装配质量意识。2.5 质量技术部实施对产品加工、装配质量、外购外包产品、成品质量执行过程控制;严格执行不良品处理程序,隔离不良品、处置不合格品、召开质量分析会;实施对质量指标考核,定期召开质量例会。
2.6.人力资源部加强对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在岗教育、培训考核。
9.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篇九
1、目的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已发现/生或者潜在存在的不合格,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已发生、发现的不合格及潜在存在的不合格的管理和控制;
3、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源 3.1.1工位操作、工艺执行; 3.1.2重复发生/现的不合格品(项);
3.1.3产品情况分析报告(例:样车的评审、散件、成车的一致性抽查等)3.1.4质量监督检查; 3.1.5设备不良造成停线;
3.1.6市场(客户投诉)/现场质量信息; 3.1.7通报批评的不合格项;
4、不合格评审
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评审主要包括: a)不合格性制:一般、严重; b)不合格项(品)是否重复发生;
5、内容
5.1依据:4M1D法则(MAN操作者、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操作和DESING设计)等5个方面制定本程序。5.2操作者
5.2.1新员工必须通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岗前培训主要包括:《职业化进步手册》、企业文化、工具的使用、工艺的要求、现场6S管理、安全生产等); 5.2.2新员工上岗后必须与老员工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关系,签定师徒协议;
5.2.3员工自检:每日对照《职业化进步手册》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5.2.4互检:部门设立专人每日对员工行为规范及仪表进行全面检查,如有不合格者根据《不可接受行为兑现标准》进行相关激励;
5.2.5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来件应对照生产计划状态表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核对,如有不合格品流入相关准则按《生产课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2.6关重工位、调试员进行以持证上岗位为目标的上岗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位,不合格者调换岗位或淘汰;
5.2.7员工必须熟练、精确操作本工位,使设备和人达到最优结合,效率达到最高。
5.3设备
5.3.1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
5.3.2严格执行公司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3.3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的操纵控制系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路、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
5.3.4设备点检记录、运转记录齐全、完整、帐物卡相符、填写及时、准确、整洁; 5.3.5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做到证机相符,并在设备所使用的部位设置明显的标志;
5.3.6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24小时内报生产主管或公司领导;
5.3.7坚持八字要求,即:整齐、清洁、安全、润滑,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
三好:管好、用好、保养好;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
五项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通知维修人员检查、处理;
5.3.8设备运行中,观察设备响声、温度、压力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做到勤检查、勤调整、勤维修;
5.3.9操作人员离岗位要停机,严禁设备空车运转; 5.3.10保持设备清洁,严禁泡、冒、滴、漏;
5.3.11设备应保持操作控制系统,安全装置齐全可靠;
5.3.12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5.4材料
5.4.1岗位员工提前5分钟到岗,岗前对所有操作设备、工装、夹具、工具等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即上报部门领导进行协调处理;
5.4.2与物资交接时必须严格对照生产计划表及相关技术资料按工艺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品应参照《生产课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4.3严格按公司质量及技术标准接收零部件、设备、设施。5.5方法/操作
5.5.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5.5.2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
作,工艺设备管理员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5.5.3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5.4严格执行标准、图纸、产品工艺要求,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
5.5.5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5.5.6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5.5.7应建立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用、维修、报废手续,并做好各项记录;
5.6设计
部门设立专人对现有生产工艺布局进行规划,对常规车型工艺进行梳理,对不合理的工艺与研发部门协调进行调整,使生产时间/节拍受控,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5.7每日各段开早会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评比最好的员工和最差的员工,并对前一日的现场装配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培训、分析、整改、考核;
5.8每周早会对上周优秀员进行物资激励,并对负激励员工进行通报批评,每月形成月报,对连续三个月最差的员工实行末尾淘汰;
5.9对于需外部门协调处理的现场装配质量问题应填写《内部质量信息处理单》,传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分析处理;
6、考核
相关考核细则参考公司《程序文件》之《质量责任奖惩考核细则》以及《职业化进步手册》
7、本控制程序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生产课
10.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篇十
查明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对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和再发生。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体系和产品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质量手册》 《管理评审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4 职责
4.1 企管办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4.2 生技部技术科负责技术性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3 各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有关信息收集和实施职责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 要素控制
5.1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范围
A、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B、产品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C、工序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D、客户投诉,经查证属我方责任的。E、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F、品管工作中发现的批量不合格。G、技术工作中发现的差错。I、其它各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J、质量体系运行中,各部门自己发现的不合格项。5.2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工 5.2.1企管办负责ADE项。5.2.2 技术科负责CG项。5.2.3质检科负责BF项。5.2.4各职能部门负责IJ项。
5.3 当出现下列不合格情况时,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之前,应查明不合格的原因和可能造成不合格的因素。
A、与产品加工、储存、搬运有关的物资、工艺、工具、设备、检验阶段发生失效、故障、不合格的。
B、体系不合格或不适宜。C、程序性文件不当或缺失。D、工序控制不当。E、培训不到位。
F、工作条件、环境发生变化。G、未按规定程序运行。
5.4 管理者代表适时组织企管办等有关部门对各责任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整改单”的发送及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重点检查验证情况。5.5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验证确认有效后,各责任部门应及时将更改情况报企管办,由企管办按有关程序对相应文件资料作永久更改,具体更改由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5.6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应进行必要的跟踪。
5.7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整改单”由企管办负责发送及保管。文件和记录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新版GMP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1-23
持续改进与纠正预防措施的区别12-16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范本09-13
capa纠正和预防措施09-24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09-06
事件纠正措施有效性07-27
内审不符合项和编写不符合项报告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