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精选14篇)
1.教学设计案 篇一
课堂主渠道德育内容渗透与挖掘教学案
设计人:苗源
组室:政治组
时间:2003年9月 德育要点:
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遇到矛盾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目的要求:
通过对三则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矛盾应如何解决,理解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遵守校规和校纪。背景分析:
学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矛盾发生使学生经常会采用打、骂、纠集同学、纠集校外人员、欺骗家长和学校等错误的方式,选择三例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后果的严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理论分析:
青少年处于易冲动的年龄段,有独立意识,但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易趋于偏激,这个问题学生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轻则违反校规,重则触犯法律。知识内容:
1、同学之间的问题要正确解决。
2、本班本校同学打架,要挺身而出。
3、要做有正义感、诚实的中学生,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事。
4、纠集校外人员对只能造成更大的影响。
5、对家长和学校撒谎只会造成不良的结果。引用案例: 案例
1、事件经过:
这件事发生在五名同班同学,女生A、B、C、D和男生E之间。
某天下午,A放学后来到车站,遇到同班的B也在等车,B因对A有意见,以A白她一眼为由,用非常污秽的话骂A,A假装没听见并转过了头去。B挤上车后,又从车窗探出头骂A,A忍不住回了句:“你是不是有病”。听了这句话B从车上跑下,从背后拽住A的头发将A踹倒在地,尔后上去朝A的肩上、腿上狠踹,并打了A一耳光。
同班的女生C、D目睹全过程,男生E就站在A的旁边,眼看着本班的同学B殴打A而袖手旁观。路边店主上前劝阻而将A扶起……。
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B得知打人的事被学校知道后,找C、D让她们做假证说:A曾找人揍过自己,当时C、D都亲眼看到了,并且B脸上有伤痕,希望借此减轻责任。三人串通一气欺骗学校、欺骗老师。当然谎言终是谎言,最终他们得到的是学校校规校纪的处理。B受记过处分,C、D受警告处分,E全校通报批评(备注:高三学生处分如不撤消,无法毕业)。案例2、2002年3月22日上午陈x听王x说13班孙x等四人要找人揍他,让陈x注意点。陈x听后有些担心,25日中午放学给同学杜x打电话,告诉了此事,要其来帮忙。到了下午四点陈x到校门口等杜x。杜x等人来后,此时孙x、李x放学来到校门口,陈x便叫孙x、李x二人过去把事情说清楚,孙x、李x二人有些害怕,也有些不服气,没有过去,就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网友段x打了电话,要其来帮忙,陈x叫的人方x追过去打了孙x一个耳光。
这期间,陈x跑到教室叫了高x说:“我叫的人要和他们打起来,咱们下去看看。” 陈x、高x追下来没看见方x等人,只看到孙x、李x,孙x、李x说:“你们先不要走,是谁揍了我?” 陈x、高x说:“不太清楚”。孙x找的5、6个人来后,听了孙x说了事情经过,怕在这地方吃亏,商定后,把陈x、高x二人硬拉到了出租车上,带到四方。在一个楼道内,李x、孙x、卢x、楚x四人一起殴打陈x、高x,此后又把陈x、高x拉到了湖岛,并对他们进行了威胁说:要把他们仍到海里,要把他们关在山上等等。晚6:00多才让陈x、高x二人回家。陈x、高x回家后没有向家长讲明事情的原委,家长到学校反映,经学校调查后,学校对李x、孙x、陈x给与留校察看处分,对卢x、楚x、给与记过处分。案例
3、事件经过:
2002年11月20日,2002级7班学生,于x与同班同学胡x因将铅笔盒碰掉在地而产生矛盾,于x与黄x讲了不满。
下午放学后,在太平路小学踢球时,黄x纠集几名学生,将胡x叫过去,胡x见情形不对,欲逃离时,被众人摔倒,造成颈椎错位,在医院牵引2个月,治疗过程非常痛苦,伤人学生见后也非常后悔,最终赔偿治疗费3.5万余元,并受学校记过处分.教育过程:
教师: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有无数的同学,难免起矛盾。当矛盾发生在你身上时,应该如何处理?当你要好的同学与别人有矛盾时,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你会处理吗? 出示案例
1、教师问:B、C、D、E四人得到了校规校纪的处理,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案例中,皆有错。B:骂人、打人、找人做假证。C、D:袖手旁观、帮助做假证。E:袖手旁观。
教师总结: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产生矛盾在所难免。要学会正确处理问题,采取偏激的手段只会激化矛盾。如果自己碰到同学之间打架,甚至被外校人员殴打,不应袖手旁观,应做一个有正义感、诚实的中学生,不做一个没有道德、不分是非、欺骗师长的中学生。
几名同学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们一步步错下去,导致无可挽回的结果。既有损于学校的形象,又将处分带进档案,造成终生的遗憾。
教师问:在我们同学中,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矛盾,有那些不正确的做法? 学生谈,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适时引入案例
2、案例3。教师问:两例案例中,违纪的学生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帮助分析。
纠集校外人员解决同学们之间的问题,只能造成更大、更严重的问题。隐瞒欺骗家长和学校,只能错上加错。打架一旦发生后果无法预料,后悔无用,集体伤人事件从重处理。教师问:三则案例的后果可不可以避免?几名同学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同学之间有意见,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可以开诚布公谈开,也可以宽容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
目睹全过程,原本可以把打架的同学拉开,加以劝阻,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事情已经发生,应如实向学校及家长汇报,不应欺瞒,错上加错。教师问:如果你碰到了案例中的情况,你应该怎样做?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效果反馈:
案例发生在学生周围,具有代表性,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起到教育作用。
课堂主渠道德育内容渗透与挖掘教学案
设计人:苗源
组室:政治组
时间:2003年9月 德育要点:
区别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哥们义气,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目的要求: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的自觉性,区别哥们义气和互相帮助是不同的,遇到问题采取打骂、攻击性行为,都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背景分析:
哥们义气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生常混为一谈,发生问题不会处理,常选择错误的方法,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教育,予以抑制,不仅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危害社会。理论分析:
打架伤人、纠集校外人员制造群殴事件等属于攻击性行为,在青少年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形成有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教师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帮助分析,正确分析,防止和矫正是完全有可能的。知识内容:
1、打架伤人、纠集校外人员制造群殴事件应付的责任。
2、同学之间应互相提醒、帮助,而不是讲哥们义气,哥们义气,打架斗殴,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3、遇到问题要学会自控,采取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不做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引用案例: 案例
1、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2001)南少初字第19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时期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庄x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一千元。(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被告人周x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一千元。(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被告人王x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事情的起因。
庄x、周x、王x系在校中学生,三人酒后,产生了想弄点钱花花的想法,于2001年2 月1日12时许,到本市燕儿岛路影视基地附近,见本市学生张×路经此处,对其威胁, 殴打,抢走张×的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二十余元,价值人民币八十余元的数字传呼机一台及招商银行卡等物品,后被告人庄x在逃离时被抓获。案例
2、一天放学,小A独自离校,路边站着三个陌生社会青年,其中一个小X叫住了他,喊着他的名字,说:“跟我们去那个院子里,有事问你。” 小A没有去,说:“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小X恶狠狠地说:“明天带100元钱给我,否则我找人揍死你!” 小A第二天没敢去上学,想躲过去……第三天,外班小B传话给小A:“小X说明天中午不给钱就揍死你!” A当晚告诉家长,家长要求马上向学校反映……第四天,A告诉班主任和学校教导处,学校与派出所联系。6名干警中午设伏,当A将100元钱交给X后,立即被抓获,并受到应有的处罚。在派出所的威慑及教育下,X再也不敢拦路抢钱了。小A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案例3、2000年3月5日下午形体课休息时,徐x、李x、刘x同学走道孙x面前,与孙x嬉闹,用手去挑孙x的下巴,进而徐x与孙x比腕力,孙x输后说:“有本事你下来”。徐说“下去就下去”,由于老师及时发现并阻止,没有闹下去。下课后孙和徐x一起下了楼,到门口孙x说“有本事跟我来”。孙x在前,安x和徐x在后,向电教室的后院空地走去,到后,孙x和徐x先后脱去上衣给安x。孙x捡起地上的一根桌子腿,两个人都向前凑,徐x推了一下孙x,孙x抡起手中的棍子打在徐x的头上,又一下打在徐x的胳膊上,徐x当场头破血流,此时安x见事情严重了,拉起徐向老师办公室跑,和班主任一起将徐x送到医院。最终,孙x赔偿医疗费1000余元,并受严重警告处分,徐x也受通报警告,安x受批评。
案例4、2001年11月14日中午,2000级7班马x、左x到朝成路饭馆二楼吃饭时,看到2001级11班 穆x和张x也在吃饭,左x说:张x和我弟弟有过矛盾,马x便把张x叫过去,言谈中双方都不服气,马x、左x二人吃完饭后便回校,在铁路局门口碰到许x说了此事,许x一听便说:“我找他们谈谈”,他们便来到了二楼饭店,许x一来就用手拿起凳子说:“高一的你很狂是吧。”此时 穆x也站起来,一手拿着凳子问:“什么事?” 许x说:“怎么不服是不是?有本事下去。” 穆x说:“好吃完饭再说。” 许x等人来到楼下等他们。穆x等人吃完饭下来后,许x说:“我们叫人了,你们也叫吧,看看谁硬。”穆x 随打电话叫人。一会儿,穆x的人打的过来问:是谁。张x说:是他们,许x说:“怎么啦,是我。” 穆x叫来的人随后冲上去,将许x一顿暴打直至昏迷,鼻梁骨骨折。最后,穆x、张x等人赔偿医药费几千元,并受到留校察看处分,两人因无心求学而先后退学。许x到通报警告。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是否曾经有过从别人身上抢点钱的想法或事实?你是否有过被别人要钱的经历?你是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你是不是一个爱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所谓“英雄”?
出示案例1。
教师分析:三名中学生因为酒后的错误想法,触犯法律,构成犯罪,影响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受到法律的严惩。三人都非常后悔,但又有什么用呢?悔之晚矣。我们要借鉴,三思而后行,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去惹事,但事情主动找上门来,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呢?
教师:可见正确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勇于同违法犯罪现象做斗争,要学会依法自护。小A的这种处理方法应值得肯定的。定的。但是,小A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为什么陌生的小X要找到自己的头上。学生分角色表演。
小A踱来踱去,不得其解状:这么大的学校,这么多的学生,小X为什么找到我的头上?况且我也不认识他!对了,一定是小B,第二天就是他来传的话!我得去找他算帐!
小 B与小A相遇,言语不和,发生争执,小A一时冲动打伤了小B。
小B挨打不服,找到同班的小C,告诉他被打一事,小C是个爱称王称霸,哥们义气很重的角色。小C找到小A,要他赔礼赔钱,否则报复。
教师解说:小A因有错,不敢对家长、老师讲,便与表哥小Y讲了。
小Y在第二天中午,在校外截住小C,因言语不合,小Y与叫来的帮手一起殴打小C,此过程中小C摔倒,造成骨折、脑震荡。
小C报案,结案时,小Y赔偿医药费5000余元,小A因纠结校外人员,制造了群殴事件,受留校察看处分。
教师:本来完满解决的问题因为小A的猜疑和冲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个事情当中,小A、小B、小C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地方呢?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小A:猜疑、冲动、纠结校外人员制造群殴事件 小B:遇到问题不会正确解决
小C:哥们义气、爱称王称霸、不会自控 分析下列案例中同学的做法对不对。
出示案例
3、案例4。
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分析讨论:
1、同学间互相帮助是在哪些方面?哥们义气,好勇斗狠,打架斗殴,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2、遇到有人滋事、威胁应如何处理?
3、同学嬉闹的危害。
4、如何学会自控。
5、打架伤人应负的责任。
6、同学如何互相提醒、帮助。
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同学们要明辨是非,遇到问题学会分析,通过合理途径解决,不要莽撞、哥们义气,要善于自控,培养健康心理,遵纪守法。
效果反馈:
选取典型事例,课堂上加以分析讨论,引起学生的共鸣,探讨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主渠道德育内容渗透与挖掘教学案
设计人:苗源
组室:政治组
时间:2003年9月
德育要点:
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学业的关系,学会自控,理解家长、老师,服从校规、校纪。目的要求:
了解痴迷于个人爱好,放弃学业的严重后果。理解家长和学校的一片苦心,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学业的关系,遵守校规和校纪。背景分析: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学业的关系,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常见,原因主要有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厌学,目光短浅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借助于家长学校的帮助,并做一个有意志的人。
理论分析:
此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常见,有心理、生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内容:
1、娱乐有度
2、学会自控
3、理解家长、老师,服从校纪。引用案例:
报关班学生耿x,专业好,人聪明,前途光明。但自从沉迷网络游戏后,经常放学后,整夜玩到很晚,到校后就睡大觉。班主任多次谈话,不能改正。
班主任家访,与家长沟通,研究教育转变的方案,耿x因已经痴迷网络游戏对老师、家长的教育非常逆反,期中考试前,与家长吵架,离家不归,期中考试都没参加。因旷课问题,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分。
耿x非常后悔,表示要痛改前非。但不久后又犯“网瘾”,最终退学。
教育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有没有个人爱好?你是否有过沉迷于个人爱好而影响学业的经历?当个人爱好与学业产生矛盾时,你会正确处理吗?请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以思考和启示。出示案例
报关班学生耿x,专业好,人聪明,前途光明。但自从沉迷网络游戏后,经常放学后,整夜玩到很晚,到校后就睡大觉。班主任多次谈话,不能改正。
教师问:耿X该怎么办?请大家选择:
1、放弃网络游戏
2、继续沉迷于网络游戏 学生讨论,辩论。教师总结:
要正确处理好个人爱好和学业之间的关系,不能娱乐过度,放弃学业。
耿x是怎么做的?
班主任家访,与家长沟通,研究教育转变的方案,耿x因已经痴迷网络游戏对老师、家长的教育非常逆反,期中考试前,与家长吵架,离家不归,期中考试都没参加。因旷课问题,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分。
教师: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学生进行设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耿X不理解家长和老师的一片苦心,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结果受到了校纪校规的处理。事情如果到此为止,能够接受教训,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回头专心于学习,还有机会。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耿x非常后悔,表示要痛改前非。但不久后又犯“网瘾”,最终退学。
教师问: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要学会自控,娱乐有度,做一个有意志的人,理解家长和老师,逆反心理要不得,遵守校规和校纪。效果反馈:
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学业的关系,在学生中常见,及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危害,加强自控,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教学设计案 篇二
1.打开“话闸子”。习作 (写话) 话题内容的选择, 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 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习作教学案》中既有现行教材习作话题的充分利用, 也有教师合理开发的习作话题。儿童的想象、游戏、阅读、观察、思考等都可以创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 甚至可引入QQ聊天、微信、少儿时尚等, 力求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话题情境, 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让其乐于表达。
2.献上“金点子”。习作目标的设定, 除了要符合课标、学段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还要达到“一作一练”的目标:即以亲切活泼的导语形式提出话题情境, 并针对每一次的练笔给学生献上“金点子”, 突出一个训练点。这样, 每次习作 (写话) 练笔就有一个重点知识技能融汇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需要, 学习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课有一得。
3.秀出“好样子”。在习作教材的编写方式上, 我们提倡精心设置、巧妙呈现。一是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化, 具有可操作牲。编写体例生动活泼, 形式丰富多样, 图文并茂, 成为让师生都“欢喜”的读本。二是要凸显学生主体习作实践的过程, 即以学生习作实践的活动过程来设计编写, 辅以师生互动性的语言。这些语言既充满童趣与关爱, 又巧妙、适当地渗透学法, 让学生感觉到似乎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伴在一旁激励和指引, 不仅有兴趣读, 而且有信心写。三是在开头的导语与过程性互动的语言中, 渗透各层次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及重点, 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使学生在多层面的互动交流和各种习作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
3.《童年的设计》学案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最后发出的感慨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发现“新大陆”——互动交流
1.回顾。童年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过快乐或难忘的童年,用双眼发现这个神奇的世界。你在童年是否有过自己的发现?
2.交流。将自己童年的发现和同学共享。
3.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阅读“起跑线”——自主感知
1.自由读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做到:读出感情,读出理解。
3.互动评价。将认为读得不错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做到:读的同学认真;听的同学专注,客观评价。
4.交流问题。作者童年里有什么发现?是怎么发现的?做到: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问题“催化剂”——大胆质疑
1.启发:读书贵在思考,思考重在生疑。潜下心来再次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有新的发现,能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并写在书上,也可以写在本子上。
2.交流:将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尝试解决几个问题:
(1)作者的发现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2)作者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
(3)为什么作者最后发出感慨:“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探索“发现路”——合作探究
1.个体思考。准备怎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把对问题的理解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2.小组研讨。
3.全班交流。师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五、实践“加油站”——拓展延伸
(一)课内实践
1.激情阅读: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很吸引人,通过美妙的声音,把感受读出来。
2.激趣观察:请两个学生上讲台,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中发现了什么?
3.引导评价:对文中的人物、事件,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观点。
(二)课外实践
1.练习复述: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者小伙伴听。
2.快乐练笔:你的童年有什么发现,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本学案设计试图给学生较多的阅读、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时而读,时而思,时而议,时而写,时而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1.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充分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伴听,这样就把读书的时间和自主性都给了学生,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读书的要求亦十分明确,在潜移默化中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增强情感体验。
2.注重质疑习惯的养成。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再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走进文本,主动地去产生疑问,提出问题。问题是阅读的“助推器”,是理解的“催化剂”。学生有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这时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以实践“自助餐”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中课内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当堂学习情况的检阅和反馈;课外活动则是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和选择,有利于发挥特长,积淀语感经验,提升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自主发展的大舞台。(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4.教学设计案 篇四
编制人 董防 审核人 编制时间 10月12日
学生完成所需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号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 ,高兴
2、诲女知之乎 女通 ,你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第5个)通 ,明智,智慧
4、学而不厌 厌通 ,满足
二、古今异义词
三、词类活用
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①.学而时习之
②.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重点词语解释
六、特殊句式
七、朗读节奏
八、理解性默写
①、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⑦潮河湾生态园开园,沂北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结语: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他对世界的影响,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朝鲜和日本。1594年传教士利马窦将它翻译为拉丁文后,又被翻译为意、法、德、英、俄等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事实上,孔子早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巨人。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标志着孔子已经在全世界得到认可,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一定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认识孔子。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了八则孔子语录,虽然是管中窥豹,但却没人能说“可见一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论语》启蒙,意在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以能读经典书,做有根人。为我美好人生,努力独善其身。
5.教学设计案 篇五
导学案设计课题 集 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集合的意义,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一切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课伊始便出示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买票乘车去柳州,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上了车。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复,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埋下伏笔。接下来出示例题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神奇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真正地做到了自主探究、不断创造,还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6分钟)1.课件出示: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买票乘车去柳州,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上了车。这是为什么呢?(揭示原因:因为只有三个人)2.引入新课——集合。(板书课题)1.怀着好奇的心理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把西瓜、土豆、黄瓜、香蕉、南瓜、豆角、菠萝、柚子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2)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判断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3.结合学生讨论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维恩图”解决重叠问题。(课件出示“维恩图”)(1)认识“维恩图”,结合例题探究“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①两边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 ②三个问号所在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维恩图”,探究解题方法。4.结合“维恩图”找到解题方法。
只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只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总人数 对应算式:6+3+5=14(人)5.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1)只参加A的人数+只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2)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1.观察统计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1)根据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选代表汇报方法。3.(1)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维恩图”各部分的意义,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完成“维恩图”并探究解题的方法。4.结合“维恩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明确解决集合问题的不同方法。
2.两位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进入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呢?
3.有几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4。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1题。2.完成教材107页5题。
1.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一填。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4.三(1)班的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5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22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全课总结。(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集 合 解题方法:
1.只参加A的人数+只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6.详案元日教学设计 篇六
执教:三闸镇瓦窑小学 范小平
【学习内容】古诗《元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认识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引出春节),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即春节。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PPT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春联,美好心愿
[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三)、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的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
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年(过“元日”)的。
1.会读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幻灯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5)古诗朗读欣赏学生配乐跟读。
(6)再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7)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本课4个生字,本首诗就占了3个,所以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当然,诗不像其它的文体,语言比较口语化,随意化,它有着较强的节奏感,所以会读诗,也应当包括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
2.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与一开始学生畅谈过春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说的,大致推测出诗句的意思。]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B: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C: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D: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3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读诗,相机播放视频唱诗。
[文中的插图描绘得很形象,给一种过节时喜庆的感觉,有助于学生读好这古诗。]
(3)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4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过年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2)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5.了解作者生活,体味诗的深层内含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有谁知道他?(指名简单介绍)
(2)师出示、介绍:王安石
(3)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给学生介绍王安古创作背景,为的是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内含。]
(四)总结
1.总结全诗情感(教师板书:欢天喜地
美好期望)2.金钥匙—学习古诗方法
(五)巩固拓展
(六)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元日》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板书设计
元
日
放爆竹
欢天喜地
饮屠苏
换桃符
7.“三卷式”学案教学 篇七
学案教学一般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编写过程,二是实施过程,下面是本人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总结出了“三卷式”学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和心得。
1. 学案的编写
在编写理念上,导学案的编写应注重环节引导和方法提示。学案教学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从主动发现知识,到实践应用,反馈纠正,获得知识迁移的过程来来编写各类学案,学案的编写需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要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的难度编写,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和能力。传统的一张学习卷包含所有内容的传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强调一张学习卷培养全面能力,所以本人主张一张学习卷重点突出某种相关能力的培养,降低难度,化繁为简,先易后难,先分后合,有层次逐步地提高各种能力,这是“三卷”编写的基本理念。
在编写形式上,本人依据以上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参考了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设置和难度,在传统学案基础之上,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把传统学案一分为三,设计出基础预习卷、重难点突破卷和综合复习卷(即“三卷”)的单元学习卷,三卷的编写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份不多于4个A4的版面,越精越好。三份学习卷在形式上既独立完整又具有共同点,比如都有相同的步骤,同样都是练习题,在名称上根据各种学习卷的难度和目标分别称之为“基础练习”、“突破训练”和“单元综合题”。
在编写内容上,三卷的内容多以阶梯式的问题的形式呈现,预习卷以基础为主,难度适中,内容主要涉及课本上的一些阅读知识和主干知识,设计的问题多来自于课程标准和已有知识,同时设计了一些难度不大又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探究活动,适当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和基本能力;重难点突破卷首先回顾基础知识,然后再突出重点、难点,既是复习基础也是提高难度,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一般是重难点和典型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级地理素养和能力;综合复习卷既是全面回顾知识,也是归纳综合各类知识,设计多个全方位的问题,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高级思维。
当然,由原来的一份学习卷变成三份学习卷,不是简单的拆分和增加课时,而应该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要保证学习卷和课堂的有效性,也不能因此而增加课时,否则将会增加师生的负担。因此,学习卷的编写既可以单节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也可以多节综合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最后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编制一份综合复习卷,同时灵活安排课时和授课时间,保证课时不会增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课堂实施
在学案的实施策略上,用学案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开始,经过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到反思总结结束,完成一个学习循环周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用有限的是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学习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更需要学生、师生来合作完成,本研究主张民主、宽松和开放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同样地,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多,时间长,学生的参与面就广,提出的问题就多,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本课题还主张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三卷的编写和课堂的跟踪把握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修正完善。
根据三卷设计的难度和内容,在具体课程实施中也会有不同侧重点,预习卷主要让学生投入自主预习和集体探究活动中,突破卷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复习、探究突破,综合复习卷则是师生共同活动、综合归纳和共同评价。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要在所有章节的的基础预习卷完成后才进行重难点突破卷的学习,同样,要把所有的重难点突破卷完成后才会进入综合复习卷的学习,类似于高考复习中的一轮、二轮和三轮学习,以达到先易后难、先分解后综合、反复加深逐步提高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案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型和高效的模式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案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案,三卷,编写,实施
参考文献
[1]徐进勇.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文献综述[J].中学数学研究,2014
[2]张从利.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J].新课程导学,2013(4)
8.“学案教学”之探究 篇八
一、“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设计学案
采用的方式是:轮流主备,集体讨论增删,形成共案,组长把关,审订,然后付印。共案到手后,各位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作个性补充,而后施教。
1.创作化原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走向教材深处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师必须把握课标,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承担的使命和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把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科学整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案的引领,顺利走进教材,自主进行知识构建,发展思维,并让学生最终走出教材,形成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学科化原则。学案编写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案设计有它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格式,但在具体设计操作时不可受“式”的束缚而模糊了学科特点。应以探究知识为基本线索,以“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探究知识规律的学习行为,绝不可抹杀学科的特殊性。一般地说,语文科侧重语文实践、积累和对文本的感悟。学案设计既要体现探究知识的共性特点,更要体现学科的自身规律,切不可把学案简化为一份习题,课课一副面孔,节节一个模样。
3.问题化原则。学案如何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关键在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知识点的设疑,即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落实知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体现在对题例、问题的选择设计上。精选的题例体现着学习文本的实质内涵,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突破。所以,学案中的问题习题的设计,成为学案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4.个性化原则。学案同时是教案,共案到手,执教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加工。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总结归纳,指导学习方法,等等。可在学案教学设计时,作个性设计,成为执教者的个案。
二、“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的流程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来进行的,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的程序。
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指导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了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的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进一步了解学情,并随机辅导点拨,引导小组成员积极交流,热烈讨论,适当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3.展示反馈。此环节中,训练是主线,展示是手段,反馈是目的。对学案上的问题习题,学生都有一个“自做——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要作必要的展示反馈。小组问题,小组内展示;共性问题,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各种有效的反馈。
4.评价点拨。展示反馈的结果必须通过评价点拨落到实处,先评后点,评中有点,点中有评。展示的结果,可以组内自评,可以组与组交叉互评,还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制度,将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汇报给教师,并督促展示对象纠正修改。教师在学生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巡视展示的内容,要甄别对错,及时判定。同时,发现代表性的问题及学生思维的亮点,特别是对于多元思维、对于预设问题之外的生成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评述,点拨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对于思维重点,思维的多元表现,教师要加以激励引导,三言两语点出妙处,使学生能够借鉴。
学案一般按以上四环节操作,但四环节不可机械地割裂开来,合作中有展示,展示中有合作,过程性评价更是贯串始终,
9.“填数游戏”教学案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填数游戏》这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中的一堂课,数学家们常说数学十分有趣,可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倒不失为让他们迈进数学大门的一种手段,在做这些游戏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创造一些新的数学游戏。【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图形的认识。难点:正确分析题意,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认识!
师:跟老师说一说,他们都是谁啊? 生:„„„„ 师:你们知道吗?最近羊村的小羊们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叫“填数游戏”,今天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玩“填数游戏”,好吗?(板书:填数游戏)生:好!
二、填数游戏
“第一关” 师:第一关沸羊羊把我们拦住了,说要挑战成功才带我们去羊村玩,同学们有信心过关吗? 生:有
师:我们先来看看游戏规则吧。(老师读)
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写1,2,的一个。(师:也就是说只能写„„生:1,2;师追问:能写其他的吗?3可以吗?4呢?)
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师:如果这一行出现了1,还能再出现1吗?生:不可以)
师:第一步我们读懂了规则,第二步我们就要来找突破口了,如果你来选,你会先选那一横行或者哪一竖行?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那一行只有一个空)
“第二关”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我们正式步入羊村,这次我们遇见谁了? 生:懒羊羊。
师:懒羊羊说如果小朋友帮它赢了这一关,它就会有好多好多棒棒糖了。先来看看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全班来读一遍:1.每个空格中只能填1,2,3中的一个;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都不能重复。师:读了这个规律,谁能告诉我们在填数时需要注意点什么呀? 生:„„„(及时评价学生,如:你真棒,真会思考,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详细)
师小结:老师听懂了,你们都提醒同学们了,说每一横行、每一竖行都得有1,2,3,而且还不能重复,老师赶紧把这几个数记在黑板上。(板书:1,2,3)(教会学生游戏规则)
师:读懂了规则,接下来我们就来找突破口,如果你来选,你会先选哪一横行或者哪一竖行?为什么呢?(同样要说到点子上“因为那一行只有一个空格”)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想好了,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已经想好了。看看哪组先准备好了,谁来说?第一个空格填在哪里啊? 生:上台指一指,讲一讲。
师:学生来到前面,为了让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所以我们上来之后都先告诉同学们:我是观察的哪一横行,还是观察哪一竖行,行吗? 师:要求:第一句话,就告诉同学,我观察的是这一横行或这一竖行。生:边说边填,边解释,(有困难时教师在旁边加以帮助)生可能情况: 填1 2 填3 2
师:确定这样填了吗?他的话谁听懂了呢,举手让老师看一看。师:这么多同学都听懂了,你真棒,真会思考,谁能到前面把他的话在给同学们讲一遍呢,行吗?
生:解释。(师评价,你解释的真好!)
师:谁能接着填,你能一下填两个空格吗?你能告诉同学你观察的是哪一横行,哪一竖行的? 生:上台填一填
师:还有两个空,你能填吗?我找一个同学来试试,其他同学听得多好呀,小眼睛全部都盯着黑板上了。生:填一填。
师:他说得好吗?谢谢你!同学们,填完了,你们觉得对吗?要知道对不对我们就得好好检查检查了。你想怎么检查呢? 生:„„
师小结:要是我检查,我就得注意观察,每个空格中是不是只有1,2,3这3个数中的一个,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中的数有没有重复,行吗?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游戏规则检查就行了,同意吗?来,我们一起快速检查,行吗?这一横行„„这一竖行„„ 看来我们真填对了,我们多厉害啊!师:可是,刚才有同学在底下偷偷告诉我,他不是从这一格开始填的,是吗?你能告诉我你是从哪一个开始填的吗? 生:„„
师:你想得真周到啊,比老师想得都好啊!谁能接着一个人把这三个格子填完呢。生:„„„„
师:那同学们说他小老师当得棒不棒啊,谢谢你,那我们得检查了,对吗?快速检查。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样一个游戏,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个格子开始填,也可以从这个格子开始填呢?1 2
生:都有1和2.师:我听懂了,老师来给你翻译一下吧,你说的真棒!真高深,老师翻译一下,你看老师说得对不对,行吗?
师小结:他的意思是说,观察这一横行,总共有3个空格,有2个格都有数了,只有1格没数,这1个格子是所有横行里面数量最少的格,这一竖行,也只有1个空格,也能确定下来这里填几,所以我就填在这里,是这意思吗? 你们都有好办法,都从只有一个空格的地方开始填,是吗? 师:这游戏难吗?很轻松吧。
(设计一个开放性环节,九宫格中只有一个2,让学生自由发挥)
“游戏二”
师:那美羊羊就说了,喜羊羊给我出来个大难题,同学们能帮帮我吗?但是要完成这个游戏,你得先知道游戏规则啊,你猜一猜我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注意观察哦!生:„„
师:你们听懂了吗?好,谢谢你,谁来读一读? 生:读规则。
师:他读的和刚才同学说的一样吗?他真会观察啊,快给她点掌声吧。师:如果你来填,你会先填哪一横行或者哪一竖行?为什么呢?有想法了吗?(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师:像这样的空格还有吗?(共3个)师:现在请你在练习纸上先填好这3个格。生:动手做。(教师巡视,及时鼓励)
师:好,停,同学们,我看填得差不多了,坐直,用坐姿告诉我你准备好了,同学们,我转了一圈,看到同学们都愿意先填这个空格,填5,这个空格,填5,然后这个格填3。
师:你们为什么都先填这三个格呀?为什么呢? 生:„„„„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着3横行都缺1个数,所以你们愿意填这样的数是吗?能确定下来填几吗?
师:再来看看,这几个格子的数能确定下来吗?看来小朋友们都有好办法了,赶紧行动起来填一填吧!看看同桌填的对不对,不对的你帮帮他。
师:(整理)谁来说说这4个格你是怎么想的?并告诉同学我观察的是哪里啊? 生:„„
师:(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观察这一横行,这个格子可能填几呢?有1,3,4,可能填2,5.观察这一竖行,这个格子可能填几呢?有.。。。,可能填。。。.师小结:回顾一下,他是怎么填的?先观察这1格可能填几啊?(2、5),为什么选择2呢?你知道吗? 生:这一行有5,只能填2。
师:填了2,就可以填哪里了?上面。。。左面。。。迅速检查一下,对不对。
师:我太佩服你们了,你们竟然能够既观察横行,又观察竖行,知道这里只能填2,多了不起啊!除了这种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说方法。
师:他们的方法差不多,都是先观察横行确定范围,再观察竖行确定填几。
师:机灵狗听说我要来上这节课,跟我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千万要让老师介绍给同学们,你们看看,你们能看懂吗? 师:我先观察这一横行,我发现这一横行缺2和4,我在观察这一竖行,我发现这一竖行缺2和5,那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几吗? 生:填2。
师:是填2吗?为什么这里填2呢?
师:噢„„这一格是这一横行和这一竖行的交叉点,所以缺2填2,那2确定了之后,往下好填了吗? 生:„„
师:看来同样一个游戏,我们可以有好多不同的办法,条条大路通罗马。
师:这个游戏做完了,我们看看羊村长现在遇到困难了,羊村长说了,你们要帮我,得有个条件,你得会按照数的顺序从51数到100,你们行吗?谁行啊,举手让我看看,这么多同学都行啊!把手放下。师:会从51按顺序数到100是前提条件,我们看看还有什么要求。在这个迷宫当中,从51开始,是迷宫的入口,按照数的顺序,只能走横行和竖行,不能走斜行,一个格子也不能重复走,一直走,走„„走到这里结束,是迷宫的出口,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下,你会从51开始,先走走试试吗? 生:上台演示。
师:老师得采访你一下,我现在有问题要问你,横着走到53之后,两边都有54,为什么你往上面走? 生:„„„„(画路线,课件演示)师:有个空格是怎么回事啊? 生:遇到空格填1个数。
师:有几个空格啊,这么多个空格,一个空格就是一个小陷阱,遇到空格要填一个数才能通过,填不下去,就掉进陷阱里了,知道吗? 师:接下去我们按照横行、竖行,从51到100的行走路线,遇到空格要填一个数才能通过,你行吗?
师:拿出作业纸,同桌一组,试着画一画,帮帮羊村长。生:„„
师:一、二、三,停,我们看***班的同学,讨论起来特别热烈,说停立刻就能停,看看坐姿。
师:谁愿意到前面给同学展示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好吗?帮帮羊村长,看看谁听得最认真,眼睛看得最仔细,开始„„„„ 生:„„上台演示„„接力„„另一位学生„„
师:多棒啊!走出迷宫了吗?谢谢你们,那老师想知道走迷宫的时候,不仅要会数数,从51数到100,还得注意些什么啊?在选择方向时,还得看下一步,走一步看三步,你们真了不起啊!哪些小朋友帮羊村长走出迷宫了,举手看看。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羊村的小羊们一起来做了3个猜数游戏,在这填数游戏的过程当中,同学们都想到了自己的好办法,你们特别了不起!老师真得特别佩服你们!
四、课堂延伸
我们今天玩得猜数游戏中的这几个数字表叫“九宫格”,它是我国古代经典的数学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个九宫格,看看你能帮我解决吗? 游戏规则:1.把1—9这9个数字填到下面的方格中。
10.《太阳》教学设计(A 案) 篇十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不读s ;兽读shu,不读su ;殖读zh,不读z ;蔬读shū,不读sū ;较读ji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11.设计科学学案 提高教学效果 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导向语言,切忌将教案中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
二、学习方法设计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中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学习科目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地分段进行系统合理的设计。
三、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让学生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四、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
五、学习能力检测设计具有针对性
学习能力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
12.语文学案教学批判 篇十二
一、关于语文学案教学
语文学案, 是各科学案中的一类。一般包括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预习设计、课堂设计、巩固设计几个板块, 相应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学习程序、学法指导。预习设计主要是课文涉及的作者背景、重点词句、读文要求 (各种提示之类) 等;课堂设计主要有预习检查、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环节和内容;巩固设计主要是课文知识内容巩固、延伸提升等。学案通常是教师集体编制 (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分工为各个教师的个体行为) , 同一年级学生集体使用。
有论者说, 学案教学在很多学校实施后, 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些学校借此摘掉了薄弱的帽子, 甚至化弱为强, 据说东庐中学、洋思中学即是凭此出名。现在学案教学模式正在10多个省市展开, 不仅大陆在做, 香港、台湾也在做。语文学案香港称为“语文工作纸”, 台湾称为“国文学习单”, 大陆则名称复杂, “导学案”“学案”“学案导学”“讲学稿”“课堂工作纸”等等, 不一而足。[1]
据笔者了解, 推广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准行政行为, 山东省就有很多县区 (甚或地市) 教研室在实际推动学案教学, 学校层面更是不计其数。很多一线教师也乐意实施学案教学 (来自民间的说法是备课上课轻松了) , 学生对学案也似乎来者不拒。市面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冠以“学案”“导学”之类名称的教辅资料。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并做了一些研究, 期刊上探讨学案教学的文章越来越多。虽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忧, 但总体上是大力支持, 并乐意提供改进建议。以“学案”为关键词, 百度一搜, 网页竟然有上千。有学者甚至称语文学案教学为在本土进行的教育改革, 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经验。[2]笔者观察, 相当多的人 (教师、教研部门、专家学者) 似乎认为学案教学是当下教学的法宝:对学生而言, 能引导学生明晰学习目标,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利于学业的巩固;对教师而言, 利于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利于实现教师间的智慧共享, 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那么, 学案教学的理论价值何在?有学者归纳为“以学定教”的理想境界, 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目标, 践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标。[4]并热切地分析学案编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希望学案教学能承担起整个语文教育的重任, 成为课改的操作性措施, 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如此看来, 学案教学似乎可以成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梦工厂”。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这样的学案教学还是教学吗?怎么感觉像卖药广告中说的“神药”呢?土生土长的学案教学的实践者恐怕做梦也没敢这样想吧?
二、语文学案教学批判
从学案的结构内容来看, 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新鲜东西。预习、上课、巩固, 以前的教学也是这些环节;作者背景、重点词句、问题设计、拓展延伸等, 以前的教学也是这些内容。不同的是学案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材料, 此前的教学也要提供类似材料, 材料质量甚至更好, 只是没有集中印在一起;更大的不同是学案教学更强调全年级统一, 此前是每位教师可能各有不同。至于有无明确目标、是否以学定教、有无方法指导、是否合作交流、能否分层设计, 并非学案教学特有内容, 也不是学案教学才长于此项。换言之, 新课程改革理念, 符合语文素养发展的做法, 并非只有学案教学才能实现, 甚至学案教学并不占优势。
学案不过是印发给学生的课业材料, 全年级统一使用的材料, 如此而已。学案教学是凭借学案进行的教学, 与主动、自主、探究、合作、习惯等等, 并无必然关系。相反, 其本身固有的特点是:统一性、指令性、占有性。全年级统一目标 (尽管有所谓分层, 根本不影响大方向) 、统一预习内容、统一课堂程序、统一作业、统一方法指导等等, 印发了学案, 也就意味着下达了指令, 况且还有检查和督促, 一句话“请做学案”。这必然对学生生命形成占有, 占有了课前 (预习) 和课后 (巩固) , 而且是全年级式的统一方式占有。就教学而言, 培养人成了工厂式批量生产。实质就是教学的技术化、标准化。其思想根源就是技术主义。这必然导致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实现, 恐怕学生全面发展也不能实现。进一步可以断定这有违素质教育精神, 也有违教育“培养人”的本义。
那么, “明显的”语文教学效果[5]如何解释?
其实不难理解。工业化大生产相对个人手工制作的优势可类比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学案编制优良, 或者说是能工巧匠的模具, 生产的产品完全可以超过平庸的工匠。所以, 教学新手更渴望这种模具 (学案) , 他据此可以省时省力。大部分学业平常的学生可能更“渴望”这种模具 (学案) , 他们据此可以“机械”地“塑造”自己的学业。因而薄弱学校、“薄弱”教师、“薄弱”学生可以借助学案取得一定“效果” (分数) 。但这个过程很可能使部分学生反受其害, 甚至全体学生只是提高了一点分数, 却失去了整个语文生命。
再分析一下所谓“效果”。学案教学的效果, 主要是靠其自身强大的占有性和约束力获得的。说得苛刻些, 与题海战术无异。它提高的主要是成绩, 极端一点说就是“分数”。如果认为这是曲解了学案教学, 可以认真地探讨一下广大教师编制学案的初衷, 可以认真地调查一下学校甚至教研部门推行学案教学的直接动力。作为一线教师, 在学案教学的真实操作层面应更有这种发言权吧。
东庐中学采用“讲学稿”、杜郎口中学采用“导学案”后, 学生成绩的提高能否归功于“学案教学”呢?早在2008年《中国教育报》刊文, 认为东庐中学“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不是源于讲学稿, 而是源自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促进教师提高水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6]
现实中的学案教学问题严重。那么可否通过引领达到某些学者认为的境地, 从而担当起“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任呢?笔者认为几乎不可能。
首先, 很多人不愿学案教学承载一些“无用”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恰恰事关语文教育改革。其次, 学案本身也承载不了语文教育的内容。真正的语文实践、课外语文活动、大量的自主读写等, 这些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东西是学案承载不了的。
考察学案教学的起源会发现, 学案是在升学考试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产生的, 是在教学统一化、模式化、技术化、程序化的畸形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与课改并无直接关系。它一出现, 就带有“逢迎考试”的劣根, 其实质就是印发给全年级学生使用的“批量加工产品”, 其本质就是学生使用的用以提高考试成绩的东西, 核心是各种训练题;至于学为主体、以学定教, 不过是课改新形势下拿来贴金的幌子。现在硬要定义学案是立足于学生的“学”, 并与教案对立而硬说教案是立足于教师的“教”, 这实在有点勉强。况且这种对立教与学的思想, 立论起点就不正确。教与学本是辩证统一的, “教”要组织、管理、引导“学”, 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案是教师为实现这些作用而进行的准备和设计, 或曰编制的方案和材料。教案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方案, 学案是教师编给学生使用的材料, 这种材料本应是教案的一部分。如是而已。
教学实践中, 学案由教师个人的教案中走出, 成为教师集体编制面向全年级学生的东西。这必然丧失了个性, 消解了面向特定学生的适切性。不想学案反而自大起来, 成了与教案平起平坐的兄弟, 甚至指责教案不顾“学”, 标榜自己才是“学”, 这不是很可笑吗?
三、关于学案教学的建议
有必要公允地认识一下学案及学案教学。
首先, 学案本身无错。理论上, 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和材料, 本可作为教案的一部分, 是一种导学工具, 小范围内统一使用未尝不可。统一使用的学案, 应当因不同学情而修改, 实现个别化。学案编制应当十分慎重, 学案的意义在于它是教材的教学化、校本化, 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 如果任务式的分工编凑, 极易成为低劣的习题集, 只是加重学生的负担。没有合适的学案完全可以不用, 学案不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凭借和依据。
其次, 学案现象让人担忧。现在学案似有“神化”之势, 学案教学已经成风, 教研部门也有推波助澜的趋势。这是可怕的。凡事最怕成风, 更何况学案教学本身有很多问题。细察这股疾风, 背后可能是急功近利, 可能是应试教育在新形势下寻找的突破口。令人担忧的还有很多学者的跟风叫好。学案教学的提法就不妥, 归纳为一种教学模式去推广更不妥。所以不如静观其变, 冷静思考, 必要时发出预警。最好是在编出更高质量的教材上多下功夫, 在指导校本教研走上正途上多出点子。
总之, 要给学案现象降降温, 让学案回归它平凡的面目。学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 或者说是一种导学工具。学案只有正确运用才行, 盲目推广可能会引来灾难。我们不是否定学案本身, 我们反对的是学案教学以及作为模式过为强调、过分推广, 我们更反对学案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应试教育逆流。
没有学案的日子, 还有很多“正事”可做。
着力更新教师的理念, 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真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就是最重要的“正事”。就语文教育教学而言, 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激发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也是“正事”。
参考文献
[1][2][4][5]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特征、价值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3) :51-54.
[3]龚国胜.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5) :54-56.
13.教学案 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14.《说 “屏”》教学案 篇十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 教学重点】: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一)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词语。
2、感知文意:
3、我的感受:
4、我的疑问:
(二)[预习诊断]
1、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本文选自《陈从周散文》。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拿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消魂的了。(纳 销)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秋夕》中的诗句。
4、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作用、种类、大小
三、精讲点拨
(一)自由诵读了解“屏”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二)、深情美读说说屏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理解诗意,体会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5、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五、拓展延伸 寻找屏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教学设计案】推荐阅读:
《刷子李》教学设计A、B案07-02
《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教学教案09-28
模块5 Unit 2 全单元语言点详备教学案教师版(译林牛津版高二英语必修五教案教学设计)10-27
21学案设计10-07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07-25
《陋室铭》导学案设计09-26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08-24
英语导学案设计思考09-09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学案设计06-28
pep小学英语学案设计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