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2024-08-0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共10篇)(共10篇)

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一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6 Happy birthday!

The First Period

授课人:陈

2013年12月17日

Unit 6 Happy birthday!

The First Period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数字1~5的英文表达。

2.能听懂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并能根据歌谣中的指示语做动能

3、用英语数1--5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英文数字。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认读数字1~5的英文表达并能按歌谣中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数字卡片和单词卡片。

2.实物:铅笔、尺子、钢笔、书、扑克牌等。3.学生准备铅笔、尺子、钢笔、书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游戏竞赛法等教法,演唱优美的数字歌及生日歌,并让学生使用听说、模仿、自主练习等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Warm-up)1.打招呼。2.教师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创设情景

(1)Enjoy a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出示[课件]

(通过优美的歌曲,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英语。)

(2)导题:T:Today is Li Sam’s birthday,Let’s sing a birthday song for him.Step2 Lead in 导入课题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出示一张生日图课件,(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A.Let’s learn.(1)出示课件蜡烛图与单词“ONE”,师教读O-N-E,板书。指导发音:注意,我们最后把舌头抵上去,抵在上颚上。师教读6遍。

(2)小组读,个别读。师纠错。

(3)以同样的方法学习“twothreefourfive”

重点指导发音::“two”嘴巴小小的。“three”把小舌头伸出来,再发“re”的音,快速连读。“four”边读可边做手势。“five”注意:读时最后一个音要咬住下裙。

(4)用单词卡片和课件蜡烛图教授数字1--5,学生跟读。利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这五个生词,采用小组读、一排、一列、分男生、女生读、开火车等形式读来进行教学。师相机板书。(5)做游戏巩固 1)利用课件学数字及其指令活动,对于难学的单词使用相应的游戏或课堂活动。如采用开火车方式,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好。

2)打乱顺序认读单词,再顺数和倒数数字1—5,并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指你认”出示动画,指名答数字单词。

4)“把单词宝宝送回家”出示5张数字卡片和5张数字单词卡片,让学生上台找伙伴。其余生大声把单词读5遍。

设计目的:游戏通过将数字卡片与单词连线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反应能力,以及认知单词的能力。

2.A.Let’s chant.(1)教师出示学生在操场上跳绳的图片,并演示“跳”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jump”的意思。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做“jump”的动作。边教边演示动作。

(2)播放两遍本部分的教学录音课件,师生一起听。(3)再次播放录音课件,师生共同演唱,师生边唱边拍手。

全班学生跟课件唱。

(4)全班学生分组、分男女生比赛唱歌曲。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组说唱“Jump!Jump!Jump!”,第二组的同学伸出手指数”One ,two,three...”,以次类推。

(5)同桌合作读唱: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可自由发挥,(6)学生上台表演,设最佳表演奖,可给与奖励。

四、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 Extension)1.游戏:What’s missing?

教师将写有数字1~5的扑克牌放在一个纸袋中,让学生闭眼,教师快速藏起其中的一张,让学生猜少了哪一张,猜对的学生上讲台继续抽扑克牌,依次类推。2.小组比赛。

教师不出声音说单词,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型举相应数量的铅笔、尺子、钢笔、书,比一比谁猜中的最多。3.游戏:Follow me.1)学生分成六人小组,让一位学生任意说个数字,如4并做一个动作,如跺脚,其他同学就要做4次跺脚的动作。学生轮流说数字并发出指令,看其他学生能否迅速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动作。2)学生举着铅笔、尺子、钢笔、书与同桌互猜互读。

五、课堂小结(Summary)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1.当小老师大把数字1~5的英文表达教给爸爸妈妈。2.把英文歌唱给父母听。

3.说说生活中的数,下节课告诉老师和同学。附:板书设计

Unit6 Happy birthday!

The First Period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2.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二

第4课时 比例尺(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单问题。

3、感受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自主解決问题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线段比例尺。教学难点: 能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単问题。教学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比例尺1:2000000表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把物体放大4倍后画在图纸上,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三)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倍画在地图上,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出示地图,让学生读例题。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师:说一说题中提供了明白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上来板演,并讲讲解题思路。师: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解题方法,我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听懂了没有。师:为什么要把6000000厘米化成千米数? 师:为什么要用60×24?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生:我用方程解。

师:同学们能想到用方程解,非常好,那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呢? 让学生在下面试着计算,不会时看看书。

3、请一个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用方程解的。师:为什么要用24:x=1:6000000?这根据的是什么? 师:那这个方程又是怎么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师:算出来的结果是144000000,单位是厘米还是千米?(厘米)师:所以在最后还要把厘米化成千米。

(二)试一试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比例尺来求实际距离,我们来看看老师手上的这幅地图,从这幅地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例4。

2、师生共同测量并完成计算。

3、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根据这幅地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4、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题。师: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再交流、讨论。

(二)“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思考,教室巡视、指导。

(三)“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然后交流。

教学反思:

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三

学校:新店镇三八小学年级:三年级备课教师:何培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何培

导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导学重点 掌握两步(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导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导学学法 讲授、讨论

导学工具 小黑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激趣导课

1.复习导入,先让学生完成“想一想”:春光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8盏日光灯,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2.出示课本第5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后,教师说明: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合作学习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1: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中你找到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

“文具盒每个7元,我们买6个这样的文具盒”;“买书包用去了55元”和“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这三条信息。

(2)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7×6=42(元),42+55=97(元)。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②教师指出:“你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7×6+55

=42+55

=97(元)

教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7×6表示什么?42+55表示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算式“7×6+55”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展示交流 1.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道计算题。

500+12×326×4-103

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2.课本第61页,课堂活动“说一说,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教师指名板演,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3.课本第63页,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尝试。

课堂评价

1.教师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展应用 1.算一算。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四道计算题。

12+24×5200-17×7

25×4-9723×2+18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例1: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方法①,分步算式:

7×6=42(元)

42+55=97(元)

方法②,综合算式:

7×6+55→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42+55

=97(元)→这种书写格式叫“脱式计算”

答: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97元。

试一试:(脱式计算)

500+12×326×4-103→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500+36=104-103

=536=1

全课小结:

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四

课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喜鹊的纸条要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有 ?只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只 ┨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12,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

五、课堂总结

5.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五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68-69页例

1、练习十五第1、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整

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口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去过三毛乐园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里面有什么游乐项目呢?

有些同学还记忆犹新,老师这里有一张三毛乐园游玩价位表。出示情境图(1)

谁能根据这个表出一道用乘法的应用题?

有没有组团去的游玩的?(引出10人以上的题目)

哪些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解决的?哪些不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的?

二、新知探索

师:老师也有道题目,请大家看一看,算一算。出示情境图(2),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师:你能告诉老师要花多少钱吗?列出算式算算看。生:2×9=18(元)

师:10人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生4:2×1=2后面添1个0 师:10怎么变成了1?为什么后面要添一个0?

生4:把10看成一个十,2乘一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是20。师:同学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单,计算更方便? 预设:生:末尾添0的简单。

2、师:请看第二题:出示情境图(3)

我们知道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这道题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做完以后跟同桌讲讲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20×3=6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组1:因为3个20是60,所以3×20=60;

组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就是60; 组3:因为2×3=6,所以20×3=60。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那么,你们能不能迅速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00×3 2000×3

3、做一做

20×4= 200×4= 2000×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口算

10×4 10×6 10×8 200×4 400×6 600×8 300×4 2000×3 700×8

4、师:出示情境图(4)

同学们玩的时候一定会碰到口渴的问题,矿泉水2玩一瓶,如果我们要买20瓶,想想看需要付多少钱?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师:出示情境图(5):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帮忙解决吗?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总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五、课堂作业本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1)2×9=18(元)2×10=20(元)(2)20×3=60(元)

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六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钟面上有几根针?请说出它们的名称。老师拨钟表,同学们仔细观察,走得最快的是哪根针?走得最慢的是哪根针?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数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时=60分 1分=60秒

秒 —— 分{时间单位}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

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七

课时目标

1.能听懂、会说“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 too.”等句型,要求通过情景会话,模仿正确,语调自然,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通过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简短的英语交际用语进行对话,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听、读、说三个关于食物和饮料的单词:juice、bread和egg,并了解其含义。

2.能运用本课时句型,并清楚其运用的场合和语气。

3.能运用本文对话,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难点:能在一定的场合熟练运用句型来进行交际。

教学准备

1.课件 2.图片 3.班班通

教学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1.Greet the students.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五单元,第一课。请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要和以前一样,大声地和老师一起说,一起练,并在课后反复地模仿与练习。” Step 2: Preview Sing the song“Let’s have a picnic today”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英语歌曲。” “再听一遍。”

“好听么?在这首歌里有好吃的蛋糕,cake;好喝的牛奶,milk。” Enjoy the pictures.请同学们欣赏有趣的食物课件。Step 3:Presentation Teach the new words: juice, bread, egg.1、看动画来学习。

请同学仔细看A.Let’s talk动画。看完后,请回答Mike最喜欢吃什么? “你们找到答案了吗?Mike说:(语速放慢)‘I’d like some juice.’‘想喝果汁’。”板书:I’d like...我想„„ 我想要„„。进一步解释I would like缩写为I’d like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边指边教读:告诉他们读时把嘴巴张开,音要发得饱满一点。再读。再板书:juice 果汁。请同学跟我一起读。板书:some juice 一些果汁。跟我一起读。板书:I’d like some juice.请跟读。请同学告诉我这个句型的意思。之后我来肯定。现在,我在I’d like some juice,后面加上please.即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请同学跟我后面读please: [ pli: z] ↗,[pli: z] ↘。我解释:“please是礼貌用语‘请’的意思。”请再跟我读。我说:“Mike想喝果汁,他对妈妈说‘I’d like some juice,please.’请给我一些果汁。”请同学跟我后面说出这个句子和它的意思。

“妈妈把果汁递给Mike时,说的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动画。”等同学把这一遍动画看完,我说:“妈妈边把果汁递给Mike,边说‘Here you are.’ ‘给你。’”解释:“它是个非常常用的句子。当你把东西递给别人时,就要说Here you are(用手势表示)让同学跟上我。板书:Here you are.给你。“妈妈将果汁递给了Mike,还把什么递给了他呢?我们再看一遍。”同学们开始观看动画。“找到答案了吗?对了,妈妈还把面包递给了Mike:‘Have some bread,too’‘还有一些面包’。”请同学跟我一起读。板书:bread 面包(一行)some bread 一些面包(下一行)

Have some bread 请吃一些面包(再下一行),请一一跟我读。再板书:Have some bread,too.。解释:“too放在结尾,表示‘也’,‘还有’。Have some bread, too.‘还有一些面包。’,‘再吃一些面包。’”请跟读。

下面,请同学们把动画完整地看一遍。“Mike最后对妈妈说了声‘Thanks’‘谢谢’‘Thanks’是表示感谢的。”请同学跟我一起读Thanks。这里,表扬Mike是个懂礼貌的孩子。教育同学们:“和Mike一样做个懂礼貌的孩子,好吗?”

2、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学习新词汇。

(1)What’s this? 这是什么呢?(2)This one? 这个呢?

(3)How about this?(4)This one?(5)This one?

3、利用图片来学习。我问:“这些好吃的食物你们想不想吃呢?(想!)那么,我想吃鸡蛋该怎么说?(图1)”(有的同学开始说„„),同学们和我一起大声地说出:“I’d like some eggs, please.”我问:“我想喝果汁应该怎么说?(图片2)”同学们一起回答道:“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图片3),我问:“我想吃面条应该怎么说?”同学们一起回答:“I’d like some noodles, please.”(图片4,5,6重复图片1步骤)。

4、创设真实情景。

“小猴开了一家餐厅,你们想去看看吗?(想)走,我们一起去。Sarah想吃什么呢?她想喝一杯果汁:“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小猴端来了果汁,说:“Here you are.”我们把对话读一读。今天的客人特别多,John想吃什么呢:“I’d like some bread.”我们把bread端上来说:“Here you are.”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对话。Miss White想吃面条?Chen Jie想吃鸡蛋?„„”(重复步骤一,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应有的表扬。)Step 4:Practice the dialogue

Read it.1、“下面,我们把对话来说一说。请先跟我读。”

2、“下面,请同学用手指指着书上的句子,像老师一样跟我一起读。”(读时,对第二句处理一下,先分开读,再连在一起读。)

3、“最后,请同学跟着对话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读得流利,要及时表扬。)Act it.“下面一个环节是‘act it’‘表演’,请同学们组成两人一小组。一人扮演Mike,读出Mike所说的句子。一人扮演妈妈,读出妈妈所说的句子。”

Dub in.先听我示范;再请同学配音。Step 5:Play a game(大胃王)(1)Wu Yifan: I’d like some bread.Mike: Here you are.(2)Chen: I’d like some bread and eggs.Liu: Here you are.(3)John: I’d like some bread, eggs and juice.Mike: Here you are.(课件8)

“原来他们是在玩大胃王的游戏,看谁说的食物最多。每位同学都用I’d like…的句型。下面一位同学在接食物名称时,要先说出前面一位同学所说的单词,再加上自己的单词。比如第一位同学说I’d like some bread.第二位同学就要说I’d like some bread and eggs.第三位同学说时要先重复前面的,再加上自己的,所以他应该说I’d like some bread, eggs and juice.在每位同学说完句子后,其他的同学一起说Here you are.请你们组成4人一小组,一起来说大胃王吧。开始!

Step 6:Consolidation and homework Consolidation.“我们今天学习了:juice

果汁

bread

面包

egg

鸡蛋

I’d like…

我想要„„

(礼貌用语)Please

请(课件9)

Homework.1、将本课对话读五遍。

8.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八

单位:淄川区松龄路小学

姓名:   付加永

电话:  527150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在学段学习中的位置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中有“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难的一种,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一种运算。除法的学习本学段安排三次,第一次是二下“表内除法”,第二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包括竖式计算。第三次是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又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目标解读

1、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减缓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然后再学习有余数除法,这对除法算式的结构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对有余数除法如何定商,教材却没作要求,那么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作适当补充。

3、对口算要求

教参要求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平均错误率 速度

有余数的除法 5%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3%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4题

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想口算要求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要求,或提高或降低。

(四)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进行口算或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商的关系;初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课时安排

总课时: 5课时。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具体分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二、三课时,第49-54页,例1~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二。

复习表内除法和例1为一课时,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为一课时,练习十二的其余题目一课时;

第四课时,例4及练习十三的第2、3题。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同样要体现弹性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第五课时,练习十三的其余题。在做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情境中选择有用信息、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注意考虑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一课时

除法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5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

(2)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用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本第49页的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可以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如:彩旗、跳绳的学生、打篮球的学生等)

师:刚才朋友提的数学问题能用除法来计算吗?

(学生利用表内除法解决)

师:你觉得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特点?

(平均分)

师:你还能提出几个平均分的问题吗?

[这是一幅校园风景图,虽然不是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校园,但对学生来讲既亲切又很陌生,这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很愿意去发掘这其中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计算,师板书:15÷5=3(组)

2、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做像这样的除法我们通常口算。那么你听说过笔算除法吗,也就是列竖式来计算除法?我们今天就学习用竖式来计算除法。

师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以及其它部分的来源和计算步骤。(边介绍边演示)

商……   3

除数……5/ ̄ ̄ ̄ ̄  ……被除数

1  5    ……商和除数的积

0    ……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乘积的差

注意事项:

①  / ̄ ̄ ̄里面写的是被除数,“/”左边写的是除数。

②  相同数位对齐。

③ 明确计算顺序,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三、巩固质疑,练习深化

1、出示:列竖式计算

24÷6     72÷9     40÷8       18÷2

学生独立完成,4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

四、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有余数除法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圆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5<6       (   )×3<20     5×(  )<38

(  )×4<22       6×(  )<34     7×(  )<2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境图,描述不知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有几盆?

三、尝试解决问题

师:算式怎么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5= )

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小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师: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

(让学生说一说。)

写除数得数时,要先写商4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

五、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2、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六、巩固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七、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

练习十二

练习内容:

教材P54练习十二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重点:5、6、7、8题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

第四课时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               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内容?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

教本P57~~P58上的内容,第4~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设计:

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P57第4题)

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P57第5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35÷4=8……3,根据实际情况,至少需要9张桌子而不是8张。

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P58第6题。

(2)P58第7题。

(第6、7题都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5=8……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解决数学问题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3)P58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

9.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九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同步训练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10题;共30分)

1.(1分)□÷17=25…○,当余数是_______时,被除数最大.

2.(6分)8除以4等于2,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除数是_______,商是_______

3.(2分)3个6比4个6少_______,比2个6多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

4.(1分)解决实际问题.

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组5人采集7千克,第二组6人采集7千克,第三组8人采集9千克.三个组平均每人采集的树种各是多_______千克?(用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5.(1分)不计算,直接回答

0.6×8的积里有_______位小数

6.(1分)从100里连续减去_______个5,结果是0。

7.(5分)口算,直接写得数。

=

=

=

=

=

=

=

=

8.(1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cm,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9.(10分)口算.

×

=_______

×12=_______

÷

=_______

20÷

=_______

16×75%=_______

+

=_______

3﹣

=_______

÷

=_______

×17=_______

×

÷

×

=_______

10.(2分)在横线上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4_______0.75=3.2

15.6_______1.2=18.72

二、直接写得数.(共1题;共1分)

11.(1分)小数7.9里有_______个0.1。

三、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共1题;共5分)

12.(5分)脱式计算

①25×(200+4)

②89×99+89

③378-178-161-39

④309+102÷(42-25)

⑤125×7×8

⑥420÷[15×(43-39)]

四、列式解答

(共1题;共10分)

13.(10分)列式计算.

(1)16.4除以0.4的商,减去2与5.3的积,差是多少?

(2)2.7与4.5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0.3,积是多少?

五、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4.(2分)照这样计算,204个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A

.10000本

B

.20000本

C

.16000本

15.(2分)1250÷25=(1250×4)÷(25×4)的依据是()

A

.乘法分配律

B

.乘法交换结合律

C

.商不变性质

D

.除法运算性质

16.(2分)小力家的萝卜地去年收萝卜15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收萝卜()

A

.18吨

B

.3吨

C

.12.5吨

D

.12吨

17.(2分)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5倍,和是71.5,这个数是()

A

.15

B

.12

C

.13

D

.31

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18.(5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会预算彩票收入大约14.4亿元,比电视转播收入少,电视转播收入约占奥运会收入的40%,奥运会总收入约多少亿元?

19.(5分)王老师把4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4.50%,到期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钱?

20.(5分)新城开发区开发一个项目,实际投资3.6亿元,比原计划多投资0.4亿元,多投资了百分之几?

21.(5分)熊猫6天吃了180千克食物,大象2天吃了36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0题;共30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二、直接写得数.(共1题;共1分)

11-1、三、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共1题;共5分)

12-1、四、列式解答

(共1题;共10分)

13-1、13-2、五、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4-1、15-1、16-1、17-1、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10.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篇十

王志翠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 科目: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五年级 班 主备人 王志翠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 统一公式 第六课时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培养:使学生经历计算、观察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使学生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难点:推导公式的过程。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复习导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问题:它们是否有其他的体积公式呢?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合作。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说说底面和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3)、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长方体的底面积= 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求? (5)、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P43页1、2和45页5、6题。(训练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变式练习: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 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训练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逆向思维的问题) 3、拓展综合练习练习七第7、8题(训练意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问题链接: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 h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通过观察与计算,自主探索, 小组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计算时一定要认真。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教后反思

上一篇:星级话务员评定标准下一篇: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