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2024-12-08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共9篇)(共9篇)

1.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一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观察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 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7.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8,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打开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观察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9.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食盐溶解的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

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看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

2、将剩余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看哪一杯中 食盐溶解的更快。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

10.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目的: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4.观察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11.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

实验步骤:

1、取一份食盐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

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14.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用同样 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15.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然后轻轻击打看能不能发出声音?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然后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吗?

3、用力拉伸橡皮筋然后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能发出声音吗?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16.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2.观察水面变化。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7.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

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 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18.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实验步骤: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观察 实验结果: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19.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一把。

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越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越低

20.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振动物体与声波的联系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 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21.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 的效果。

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23实验名称: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用扎线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沙。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

4、观察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实验结果:当声音大时或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

24.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

2、用手、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25.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6.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29.实验名称: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哑铃。

实验目的: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步骤: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上述动作,感受骨骼、关节 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31.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目的:探索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步骤: 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32.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

实验步骤:

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 水流进水盆里。

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多少次?输送多少水?

实验结果:

1、发现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大约10千克的水。

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了些。

2.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二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2 篇三

眨眼间本学期行将完毕,照例这时分又该静下心来把把这学期的工作回忆一行,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端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能够说既慌张繁忙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指导的正确指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规范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绪,新想象分离起来,积极探究,变革教学。为了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味,更好的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气,针对本班实践状况,对这学期的教学状况详细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果和经历

1、我首先用德律己。盲目恪守教员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学问,不时进步教学艺术。以认真担任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怀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厚此薄彼。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搁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指导布置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互相协助,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别和年龄特性,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注重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入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考究练习方式的多样化,进步了练习效率。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不同窗生的学问、技艺得到了不同水平的进步和进步。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置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开展为本,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认知构造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学问教学目的:认识并会读、会写更大的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角、直角、周角;学会两、三位数乘法及其运用;会对图形停止平移和旋转;控制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办法;懂得了肯定位置的办法既可用数对表示,也可依据方向和间隔肯定;能正确绘制与解读条形统计图。阅历从实践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领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了综合运用数学学问处理问题的才能。两次单元质量检测中,学生合格率均100%,均匀都在80分以上,优秀率85%——90%以内,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力图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图抓住重点,打破难点。从学生实践动身,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思想。

二、存在的问题:

1、一局部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注重,不能积极与教师配合,形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局部同窗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

4.一年级语文四个太阳2 篇四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我写、你说、他猜”的游戏。

在游戏进行到一定时间,教师去写一个词语“太阳”,然后学生描述。当猜出是“太阳”一词时,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语。

2.关于太阳,你能为大家介绍点什么?

让学生充分去谈,在学生说与听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评价鼓励,激发学生在课外更主动地获取知识。

3.揭示新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四个太阳》。(教师补充板书课题)点拨“:阳”是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

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轻声、慢点读课题。

教师:有点奇怪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因为有前面介绍有关太阳的信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当课题出示时,学生最大的疑问就会是: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怎么能是四个呢?四个太阳是什么样的?„„)

学生提问,教师梳理问题。并用“?”做标记,以备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问题。

(在游戏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学生交流关于太阳的信息,增加了信息量,增强了课外获取知识的兴趣。当孩子们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太阳时,教师出示课题“四个太阳”,学生自然会有许多疑问,教师循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比较浅显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

给学生足够的读文时间,教师随机点拨应该如何“认真”地去读课文,使学生明确方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反馈生字的认读情况。利用课件,让学生自主识字。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学生试读,接着是学生自己练读,最后是检查性读。

3.分段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自主识字。没有条条框框,所以学生的兴致很高。在读文的时候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用心读文,感悟课文内涵

1.读文感悟: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画了这样的四个太阳呢?

(1)学生自己读文体会,互相交流。引导体会出画绿绿的太阳是为了在夏天得到清凉,画金黄的太阳是为了秋天的收获,画红红的太阳是为了冬天得到温暖,画彩色的太阳是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2)学生对哪个太阳感兴趣,就找到那个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一段,然后带动全篇。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悟,去表达,调动孩子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学生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1.学生自己画。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画。

3.展示作品。在展示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想象更丰富,更充满童趣。

在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抓住时机,补充想象力丰富的歌曲、儿歌等,如《种太阳》,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到想象之美。

(抓住了孩子兴趣的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在想象的天空飞翔。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五、领悟想象的重要,升华情感

激励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诵读名人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

【教学思考】

一、重视想象──立足学生发展,确定学习目标

《四个太阳》富有想象力,充满了儿童情趣,可以借来让学生感悟想象的美好。本节课没有把“感悟到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去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体会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到体会想象的美好,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想象的美好,初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象。

在读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当学生读得特别有感情的时候,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感情啊?当学生把自己读文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时,不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边想象一边读,带来美的享受。

2.画一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5.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五

3. 40×23=920 36×5+15=195

4. 一 两 5. 70 6 6. 3 20 7. 16 14

二、1. A 2. C 3. B 4. A 5. B

三、1. 70 376 7 4 60 6 80 216 68

2. 31 5……3 6……30 22 7 24……32 验算略。

四、< = >>>=

五、1. 120÷15=8(次)

2. 180÷3=60(个) 980÷60=16(分)……20(个)

16分>15分,不能。

3. 300+260=560(箱) 560÷40=14(次)

4. 123+178+196+163=660(立方米)

660÷12=55(立方米)

5. 700-60=640(元) 640÷16=40(元)

6.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六

长了“虫子”的脑袋

木头李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没过几年,不仅花光了父母生前留下来的一点积蓄,还欠下了一堆债务。于是,他便打起了山上几十亩承包林地的主意,这是他的祖辈、父辈们辛勤劳作几十年的成果。可是,木头李不懂得去经营林地,他只知道砍树卖钱,从来不去补植。几年下来,山上成材的树木已被他砍得所剩无几。

这天,又有债主上门催债,木头李只好上山砍树。他扛着板斧来到山上,转了半天才找到几棵有用之材。他点了一根香烟,惬意地吸了几口,这才挽起袖子,抡起锋利的板斧,朝大树砍去。一棵,两棵„„,几棵大树相继倒下。听到接连不断的砍伐声,一只啄木鸟好奇地飞过来,无奈地看着木头李一举一动。它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成天不知疲倦地给大树治病,为的是让大树健康地成长,给森林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同时也造福人类,而眼前的这个人似乎完全不懂这些,他的脑袋简直是一块死不开窍的“榆木疙瘩”,而且里面肯定长了虫子,才唆使他这样不顾后果地乱砍滥伐。对,一定要制止他的愚蠢行动!它飞到木头李的肩膀上,狠狠地去啄木头李的大脑袋,想把他脑袋里的“虫子”啄出来,却险些被木头李捉住。啄木鸟明白了,它虽是“森林医生”,能够医治森林疾病,却无法医治人类自私贪婪的心病,它失望地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7.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淘气、开辟、跌撞、粗细各异、生气勃勃、无忧无虑、枝折花落、屏息凝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课前准备

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1.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2.查字典: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后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6.比较读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贪玩

贪玩

(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下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4.特点层次。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8.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个 篇八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P24-25

教材简析:

“角的度量”包含量角的单位和实测两层含意:一是“单位”,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学会测量的关键。“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源自人类通过不同的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的空间;二是“实测”。本单元主要涉及到角的度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三方面内容。作为测量对象的角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由于角的意义的抽象性,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度量角的经验,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角的度量”分成两节课来学习。而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角的度量单位,知道1度角,初步学会度量与估计角。为下节课理解量角与画角的方法奠定基础。

教材没有直接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度量角的大小问题,呈现了学生尝试用刻度尺度量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对度量工具的需要;接着呈现学生用∠1做标准去度量,意在通过操作,发现用不同工具、不同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产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更好地体会角的度量单位的意义。

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显得比较抽象。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长度和面积单位,有一定度量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度量角,建立角的度量单位,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度量做好准备。学生虽然已经知道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没有把度量的相关内容建立起体系。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度量单位和梳理迁移相关度量知识,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能力目标: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探索过程,体会角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度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刻度尺,一副三角板、滑梯中的三个角55°、35°、15°的纸片,360等分的圆。

2.PPT课件。“角的学问”学习网站、以“角1为标准去测量”word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欲求新知。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

师:还有不同吗?具体说说。

生:角有不同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2.引出学习主题。

师:对,滑梯面与地面形成了的角,这些角的大小决定滑梯的坡度,影响下滑速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滑梯中“角”的知识。板书“角”。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滑梯入手,引出角。有趣地体现了角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角度的探索欲望。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二、尝试探索、构建新知。

1.探寻度量三个角大小的方法。

(1)比较角的大小关系

师:这三个角有大有小,你能给它排排队吗?

(2)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究竟大多少?小又小多少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

①学生活动,并展示比较方法。

②反馈:学生操作情况。

方法一:重叠法.方法二:量开口

方法三:量边长(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方法四:用固定角去量。

小结:同学们很有智慧,这些方法,能比较出∠3最大,但无法比较出大多少?看来我们要探索出一种新方法,进行角的度量。完善板书:的度量.(设计意图:应用手机的拍摄功能,将学生用刻度尺量角的动态操作静态化,将活动画面利用大屏呈现,很好凝固孩子们的思维瞬间,这是类比后寻找到的度量路径,很有价值。在充分交流后发现现有操作工具和方法已无法量出角的具体大小,激起探索度量角方法的欲望与需要。这一活动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

2、回忆、类比引出“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师播放一段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与梳理。

内容:以前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长度时,就是以1厘米的长度为标准,看铅笔的长包含几个1厘米,用标准长度去测量长度;测量课桌面的大小时,就是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为标准,看课桌面包含几个这样的正方形,用标准的面去测量课桌面大小。

师:量大长度用小长度来量,量大的面积用小面积来量,量大角呢?(用小角来度量这个大角。)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度量意识,最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线”“面”“角”的度量结构,本环节借电脑微课视频,启发学生根据线和面的测量联想、推理得到角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是用较小的线段作为标准去测量,后来产生了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面积的测量是用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标准去测,也产生了测量的单位,并推导出计算面积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推理不难得到角的测量也应该用较小的角作为标准,也应该有自己的测量单位、工具和方法。数学知识是普遍联系的,联想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推理出解决角的测量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借电脑带领孩子跨越时间与空间,直观牵引到“

过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与梳理。)

3、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做准备。

(1)用滑梯情境中最小的角去度量较大的角

师:滑梯中有3个角,用哪个角合适呢?

先用∠1去度量∠2和∠3,看结果如何?

①、学生在电脑平台上操作∠1度量∠2、∠3的大小。

②、反馈:摆角1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这些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指∠1和∠2);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指∠1和∠2)。

生:小角和小角要靠紧。

③、反馈测量结果。

师:结果怎样?∠2、∠3有几个∠1大?∠3比∠2大多少呢?

(2)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将∠1对折后再去度量,结果如何?如果再对折呢?

教师直观介入,帮助学生理解标准越小,测量越准。

发现:同一个角,用大小不同的角作单位去测量,结果不一样。角度越小测量的结果越精确。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机的便捷,学生先在电脑平台上操作“∠1度量∠2、∠3的大小”,再借电脑直观介入演示,用“小角、小小角”来比较∠2的大小,学生更好地对比、思考,悟出用小角测量的操作要点和优越性。体会到角的度量单位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新颖独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度。

师:你们的想法与科学家的想法一样。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一个统一标准的小角,你们想知道吗?

生:1度角。

(1)师出示微课视频。

解说度量单位1度。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单独出示1度角,演示观察,1度角的意义,(3)利用电子计算机演示,感受10度角多大?20度?50度角?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微课,介绍1度角的产生。体会人类的智慧和数学的魅力。为了让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留下对“1度”的感知,利用课件将1度的角单独抽取出来,在1度角的感知基础上,又借助圆周图动态的演示角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知10度、20度、90度角的大小,为后面的估计做铺垫,也为下一课时“量角器”建构雏形。接下来的周角、平角的大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三、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玩角。

动手操作,根据360等分的圆,做个你喜欢的角。并介绍度数。

2、估角。

根据圆周图和1度角的规定,估计滑梯中三个角的度数。

3、估测身边的角。

师:身边有角吗?找一找,说一说。

(设计意图:

“玩角”,学生在“剪、折、摸、画”中既直观感受角的大小,又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几何美和趣。估一估滑梯中三个角的大小,并借圆周图验证,解决前部分提出的“大多少”的问题,首尾呼应。也为下一节课“实测”做铺垫。)

四、借网络资源,拓展视野。

学生进入学习“角的学问”网络平台,了解生活中角的作用。

(设计意图:将与角有关的生活常识,整理成“角的学习网页”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网站,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拓宽学生视野,还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从研究滑梯中的三个角入手,学习与“角”有关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2、作业:

(1)进入网站,完成“课后小测”和“游戏”环节

(2)写一篇与“角”有关的数学日记。(谈收获,发现或生活中“角”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总结、提炼,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

六、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附:“课后小测”。

1、填一填。

⑴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叫做()。

⑵小于90度的角叫做(),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叫做()。

⑶直角()度,平角()度,周角()度。

⑷1周角

=()平角

=()直角。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⑵锐角都小于钝角。

()

⑶两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

9.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 篇九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

第三课时《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件出示)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 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课件出示): 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 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C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课件出示): 全班同学都惊愕了 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任选其一) 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 ――叔本华(德国) (课件出示): 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课件再现): 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 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  (一)比记忆 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 耿 嘀咕 ①(gěng)老师  ②心里犯(dí  gū) 朕 嘀嗒 嗤嗤  愕 ③她(chī)地笑了 ④我惊 (è)了 媸媸  谔 插 崎 ⑤一段(chā)曲 ⑥书山有(qí)路 播 琦  (二)比眼力 投影 1、认准字,读准音。(生认读) 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 3、教师范写: 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 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 《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 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 ① 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 勇气与自信 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设计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广度;以品为手段,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潜心涵泳,读、思、悟结合,课内外结合,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达到三个维度的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能力目标:认真体会作者对小泽征尔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对表达教学设计>文章中心的作用。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本课 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和意图。 教学设备:1、课件出示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2、课件出示本课有关的生字、新词及重点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课件出示:播放音乐家小泽征尔1979年第四次访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 2、这个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的指挥家谁认识?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4、谈话交流,引出课题。4、是乐谱错了。(板书) 二、解题入手,开启新课 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这句话的意思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 3、默读课文,标画出不懂的问题。 4、速读课文,理清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四、与生沟通,引出话题 1、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词语:优秀洒脱、与众不同、才华横溢、了不起、富于自信、不同凡响、令人敬佩、勇于挑战…… 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富于自信的人?(板书:不同凡响、富于自信)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 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 (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 (4)、面对庄严的

上一篇:调节你的情绪课堂实录下一篇:崂山风景小学生作文